整理和复习教案

2024-10-25

整理和复习教案(共15篇)

1.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一

《比》整理和复习

罗免中心小学——夏丽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会计算。

2.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熟练解答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都学会了哪些有关“比”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二、复习知识点

1、你能把比的知识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吗?

2、你认为哪个知识点比较重要,为什么?

3、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的吗?说说看。

三、知识应用 1.填空。(P55 6)

(1)8:10= =40÷()=()(填小数)。

(2)学校电脑小组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3)20kg:0.2t的比值是()。2.P56 8 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今年我12岁,爸爸38岁。爸爸一年的工资是36000元,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000元。

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信息?会用比来表示这些信息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3.化简比并求比值。(1)(P55 5)

24:36 0.75:1(2)P56 9 某仓库里储存了150t大米、60t面粉和15t杂粮,求这个仓库里储存的大米、面粉和杂粮的比。并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1500本图书,按3:7分配给五、六年级。

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本图书?(2)P56 7 王大爷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3)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按1:50的比混合配制而成的。现在有30g碘,可以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千克?(4)P56 10 搅拌混泥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共20t,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三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吨?(5)P56 11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吗?

2.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二

执教四年级时, 面对“多位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重要内容, 我认真地进行了理论反思和实践建构, 努力引导学生将四年的学习内容逻辑地编织在一起, 达到顺利掌握自然数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加深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对于“十进制计数法”, 多数学生只会烂熟地背诵定义:“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不少学生是不清楚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包含这样三点: (1) 有10个计数符号:0、1、2、3、4、5、6、7、8、9; (2) 计数规则是“满十进一”, 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3) 有“位值制”原则, 即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它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为了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这些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复习课的开始, 我抛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数的进位制有很多种。你知道哪些不同的计数方法, 请举例说明。 (生:我知道十进制计数法, 如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二进制计数法, 如两只鞋是一双;十二进制计数法, 如一年等于12个月;六十进制计数法, 如1分等于60秒, 1时等于60分……)

(2) “十进制计数法”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最常用、最熟悉的计数方法。谁知道它有多少个计数符号? (生:0、1、2、3、4、5、6、7、8、9这10个数字符号。) 它的进位规则是什么? (生:它的计数规则是满十进一。) 它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生:一、十、百、千、万……)

(3) 0、1、2、3、4、5、6、7、8、9这10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呢?为什么?举例说明。 (生:这10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数。因为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一样。如8888, 前面一个8表示8个千, 中间两个8分别表示8个百和8个十, 后面一个8则表示8个一。)

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交流和研讨, 学生知道了: (1) 生活中有多种不同的计数方法, 人们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 (2) “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是最常用的, 它的内涵主要是“10个计数符号、十进位和位置值”, “位置值”是十进制计数法的精髓。学生掌握了这些本质的内容就为多位数的整理和复习 (数的读、写和改写)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数位顺序表熟练进行多位数的读和写

数位顺序表是学生正确、迅速读写多位数的有力工具。复习课前, 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个含有12个数位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在做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厘清“数位、计数单位、数级”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同时对12个数位的位置再一次排队整理, 并将这张图表牢牢地印刻在脑海中。

在交流、评价完各自做的“数位顺序表”后, 我引入了两个关于上海的情境数据:“截至2011年, 上海总人口为23005008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0780000000元。”要求学生借助手中的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出这两个数。学生读数时教师利用数位顺序表 (大屏幕显示) 展示其读法。

(生读:二千三百万五千零八、三千四百零七亿八千万。)

在评价了学生读数的知识后, 再引导全体学生概括出读数的一般方法: (1) 先将多位数分级, 确定是含几个数级的数; (2) 从高位起, 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亿级的数、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读法基本相同, 只是在级的末尾添上一个“亿”和“万”字; (3)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 中间连续的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读数方法的回忆和概括, 能帮助学生将它移植到写数的方法中。因此, 数的写法的复习便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我将教科书第117页第2题的指令性要求稍作改动, 然后请学生独立作业:“先想一想多位数怎样写, 再写出下面各数。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学生写数时, 可以利用手中的数位顺序表, 但我更鼓励他们根据脑海中储存的数位顺序表来正确写数。

学生完成后, 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 组织反馈和小结: (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个学生的写数情况, 特别关注利用储存在脑海中简化了的数位顺序表写数的案例 (如下图) 。 (2) 说一说怎样写多位数, 并与多位数的读法进行比较。

最后, 教师和全体学生一方面评价小老师的表现, 一方面引导学生概括多位数的写法, 重点提示学生容易出错的“用零占位”的问题。

这个环节的复习重点是: (1) 突出数位顺序表的工具作用, 使一些读数、写数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学生能正确把握读、写数的基本方法, 同时加深对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等易混淆概念的理解。 (2) 加强读数、写数方法的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 (3) 突出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提炼, 使学生在概括读、写数方法的过程中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三、集中力量突破多位数改写的重难点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研, 我对“多位数改写”的复习有以下思考: (1) 应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改写”的意义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读写的方便”, 也为以后学习科学计数法作准备。 (2) 多位数改写的难点是“有多个零的大数和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复习时还应采用“借助数位顺序表”的方法。

针对学生常将大数中零的个数写错的情况, 我将数的改写分两个环节进行:先复习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再复习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1.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我给出了两个情境数据:“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总投资为45000000000元人民币, 其间超过70000000的参观人数创下了历届世博会之最。”由此引入整万、整亿数改写的复习。根据上述数据设计了如下问题: (1) 先读出这两个数, 再把它写出来; (2) 数一数, 这两个数中各有多少个零? (3) 如果是两个比450亿更大、比7000万更多的数, 那后面零的个数会怎么样?书写方便吗?通过思考上述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 要表示一个很大的数, 必须寻找一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因此“数的改写”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必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亿”和以“万”为单位的数, 提醒学生应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来正确改写。

反馈对正时, 先请学生说出改写的方法。然后概括小结:

(1) 先将要改写的数分好级; (2) 若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就将个级的4个0去掉, 若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就将个级的4个0和万级的4个0都去掉。

通过小结改写的方法, 为后面复习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作好铺垫。

2. 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非整万数、非整亿数的改写让学生独立完成。利用课堂中前面出现的两个数据, 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近似数:“上海总人口为23005008人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 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0780000000元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

展示学生的作业, 引导学生重点说: (1) 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得出的结果是近似数, 因此要用“≈”符号表示结果; (2) 要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改写。这些是与整万、整亿数改写的不同之处。

3.让整理和复习课充满活力 篇三

现代数学教学论从三个视角指出:(1)系统梳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功能。(2)巩固扩展,弥补知识,让学生自己再现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解知识,查漏补缺,扩展至观念以外的边缘知识以及它们的关系。(3)促进知识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总之,整理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怎样让整理复习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以上面理论为依据。整理复习课前,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组合,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探索、思考、理解等思维活动。

一、在整理复习思考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重视课前谈话,呈现所学的知识系

如:我在教学“表内除法(一)”的整理和复习课时,上课伊始,我用口号式的谈话,师:谁的注意力最集中?生:我的注意力最集中。师:谁的笑脸最灿烂?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大的红花奖给学生,学生特别高兴,这样就酝酿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与学生共同回忆,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板书在5个花瓣上,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二、在整理复习的练习设计上,要符合儿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要吸引学生,让学生陶醉其中,参与其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再好的练习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在强大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地学习,这样的练习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重视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紧扣时代脉搏,而不是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小圣人”。如:在教学第三册厘米、米的整理与复习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进率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你用米尺测量下你身边某个物体的长度,可两人合作,然后向大家汇报。大家很快找到了目标,有的测桌子高度,有的测椅子高度,有的甚至测了同学的裤子、上衣、鞋子的长度,每个同学都动起来了。这样,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三、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产生快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理与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解决问题的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师:啪、啪、啪,谁的坐姿最好。生回应。师:我们来做拍手游戏。师:啪、啪、啪,你们比我多拍两下。生:啪、啪、啪、啪、啪,我们比你多拍两下。师:啪、啪、啪、啪,你们比我少拍三下。生:啪,我们比你少拍三下……这则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提高复习的趣味性,达到“玩中学”“趣中练”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整理复习课教师不要只让学生一味单调地练习,

使他们成为做题的机器,而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留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练习快乐,使我们的整理与复习课多一些“春意”,使整理与复习课堂充满活力。

4.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四

复习内容: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复习目的: 1.使学生系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一.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圆柱与圆锥各有哪些特征?

2.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3.怎样求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柱与圆锥的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一)填空

1.一个圆锥体积是36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立方分米.2.一个圆柱体积是12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分米.3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积减少18立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积是()立方分米.4一个圆柱与圆锥等体积等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3平方分

米,那么圆锥底面积是()平方分米.5一个圆锥形容器高30厘米,装满水,把它倒入一个底面积与它相等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高()厘米.(二)选择

1.把一个圆柱在平坦的桌面上滚动,那么滚动的路线是().A 圆弧 B直线 C曲线

2.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 相等(三)判断:

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则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2圆柱底面半径扩大5倍,高不变,它的侧面积就扩大10倍。()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就扩大6倍。()4圆锥底面积不变,它的高度越高,圆锥体积就越大()5一个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上的线段是圆锥的高。()二实践应用

回答下面的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圆柱形无盖水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20分米。①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②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 ③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部分? ④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生活中的数学

1、一饮料生产商生产一种饮料,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从易拉罐的外面量,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易拉罐侧面印有“净含量340毫升”字样。请大家讨论:生产商是否欺骗了消费者?

2.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把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形铝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高是多少厘米?

5.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对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3、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1)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2)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3)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4)订正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5)生汇报交流。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1)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33页第1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2)啄木鸟诊所:比比谁当小医生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生独立完成33页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6.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第1~5题,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本单元新学的口算除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用一位数除多位数,并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除法

1.做第57页的第1题和第3题.

第1题,先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读法是否正确,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60÷2的含义,并让学生说一说0÷8=0应该怎样想.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帮助.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首先要正确.

二、复习笔算除法及除法的验算

1.第57页第2题,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各种情况.先让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判断的商的位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法法则.

2.第57页第5题,复习除法的验算.

教师问:要想检验除法计算得对不对除了用再算一遍的方法检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乘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订正时,要提醒学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检验.

3.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复习文字叙述题

1.第57页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对数量关系的复习,为应用题的复习做准备。

1. 做练习十五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十五的第10题.

一、作业:练习十五的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7(6)(7);练习十五的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乘、除法的笔算法则

1.做第57页的第6题.

每做一题,让两三名学生说一说笔算法则.

2.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

教师提出要求:看谁在7分内算完,而且又算得对.提醒学生:首先要计算正确。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如果7分钟内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可再延长1分钟.集体订正时,对错误及时纠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

做题前可让学生先说一说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根据班里的情况或全做或选择几题做.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57页的第7题.

教师先出示第7题,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用什么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然后,让学生口头改编题.可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改编的题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

如果有时间,可继续做第8、9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第11题和第59页上的思考题.

7.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七

一、明确核心, 寻找教学支点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因此, 课始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分数, 直接问学生对它有哪些了解?接着让学生在“一个物体 (图形、线段) , 一些物体 (5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10个) ”上表示出。最后小结: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单位“1”?要表示分数必须做到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基础, 要认识分数的意义必须要先认识单位“1”的量。

二、明确内容, 寻找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知识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 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地串在一起, 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复习课, 就是要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这样不但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 以便学生可以随时提取和运用。

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 但是所有的知识都与分数的意义相关, 于是我们可以“25”为突破口, 让学生找“25”的朋友。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1) 分数:410615——分数的基本性质。 (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2) 小数:0.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怎么化?你是怎么想到的?)

(3) 153545——真分数, 分数单位。 (这些分数都比1 )

5565——假分数和带分数。 (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多少?)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思维的骏马可以任意驰骋, 学生会快速地搜索脑中已有的知识点, 并产生联想, 于是不同的点连成了线, 相同的线构成了面,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知识点,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三、明确体系, 强化知识应用

有了知识的点和面以后, 学生还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需要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 勾起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课中我运用了这样一组练习:

(1) () 5=410=16 () = () () = () ÷ () = ()

(2) 下面的分数你会怎么分类?说说你的想法? (先思考, 再同桌交流)

34117512244568792341111

第一题的主要知识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回顾方法, 并体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题分类的预设如下:①真分数, 假分数 (分数和1比较大小) ;②分母相同一类, 其他一类 (分数单位相同, 平均分的份数相同) ;③分子相同一类, 其他一类;④能化成整数的一类, 其他一类;⑤按是不是最简分数分等。主要是帮助学生回顾分数的分类, 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分数单位以及最简分数等知识运用, 并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本单元主要从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联系四个角度进行了学习, 在反馈中逐步完善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完成板书。

8.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八

整理和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如何在生本理念下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把重要的知识进行巩固,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拓展、升华,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就实际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境,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时,开始的引入我设计了猜图游戏。我用信封装了一些平面图形,我每次只抽出图形的一个角,接着两个角……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老师有意识抽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流畅、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交流为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教学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名称、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五项内容的表格,重点放在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上。学生按照前置性作业内容来完成。课堂上先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和提醒,达成共识,基本上能回顾复习的知识。接着分块找小组汇报整理的内容,把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推导作为本节课汇报的重点。由于学生课前研究和在组内交流的比较充分,学生汇报时场面非常热烈:有争论的、有质疑的、有补充的、有纠正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达成了一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教师只需要捕捉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信息,及时给予点拨和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这样既起到了整理和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知识再创造。

三、精选练习,提高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

整理和复习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1、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生,当然也有中差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中差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的增加难度。从这个练习的设计我们可看出了习题的坡度与层次,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注重练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标指出,数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本節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以学校长方形地播种四种花草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学生根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来进行设计。显得亲切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整理和复习课的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练习中“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九

(一)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

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10.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十

第二单元第十一课 整理和复习

编制人:李素蓉 审核人:谢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运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运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训练: ◆学: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2)分数都比整数小。()(3)假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大。()

(4)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5)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2、你听说过“冰山一角”的说法吗?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隐藏在水面下。假设一座冰山的体积是1000立方米,它露在水面上的体积是100立方米。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体积是总体积的(),水面下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数。

◆交:

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共同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二、能力训练: ◆学: 1、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能找出几组?

2、你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有多少个?

东辰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交:说说你的解题思路,你是怎样想到的?

11.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思考 篇十一

一、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上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为什么要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安排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借用一位教师的导入设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装着一些片段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所以,在一个单元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再借用另外两个教师的导入设计和总结语:温故而知新。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且复习不只是为了温故(重现知识,不让知识遗忘),而且是为了要知新(通过复习学生能有新的思考,新的收获)。因此,单元整理复习课要上的内容就应是“整理所学知识”、“复习重难点知识”、“拓展提升知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与复习”。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有“笔算”、“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三大块。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整数乘法笔算教学的最后部分,因此在整理时必须将它的运算法则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有表内乘法进行对比,发现其联系,即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它们都可以转化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而多位数乘一位数又是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也能应用转化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最后总结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整理将二到四年级学习的所有乘法计算归结为整数乘法,今后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就只要记一个计算法则就可以了。而积的变化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则可以通过练习进行复习。

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怎么上

根据课型的特点及上述分析的上课内容,可以按这样的基本环节上整理复习课:

1.出示课题,明确复习内容。整理复习课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目的。

2.回顾梳理,建构网络。这是整理与复习课的必备环节,否则就成了练习课。

3.质疑问难,练习巩固。在学生回顾梳理完单元知识之后,可以问学生你认为本单元的知识中有哪些是你认为比较难、掌握不够好,或最容易出错的,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练习。这样的复习才是为学生而复习,才能查缺补漏,下才能保底。

4.综合应用,拓展思维。要想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有所提升,就要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上不封顶。

5.反思评价,总结全课。反思评价可以针对知识点,也可以针对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怎么上好

把握了课型特点,就知道该怎么上整理与复习课了,可怎么才能上好这类课呢?

1.回顾梳理需“扶放结合”。回顾梳理是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重要环节,只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学生才能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知识,且能将本单元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连成一体,并为后续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要使学生养成自主梳理的习惯并形成技能,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技能储备的情况,或扶或放,使整理有序,建构有方。

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决定了他们还不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整理,所以低年级的整理与复习偏重“扶”。教师可以以情境串或游戏为载体,引领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复习,教师对主要的知识进行板书。如,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的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师用10只小动物贯穿了全课。首先出示10只动物站成一排,问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各排在第几吗?引导学生复习了“几和第几”,然后每只小动物又杂乱地举起了1~10号码牌,问“8”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成的呢?这就引导学生说出了“数的组成”这个知识点。接着教师又问你会按它们的号牌给它们重新排排队吗?这样又串进了“比大小”这个知识点。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几张计算卡片,你会算吗?这些卡片有点乱,我们一起把它们整理一下吧。这样又引导学生整理6~10的计算题,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还是用这些小动物来创编解决问题。一个情境贯穿始终,衔接自然,符合低年级教学特点,不做作,效率高。

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及概括能力,可以“半扶半放”,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整理。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有“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知识点很清晰,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而其中的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完整的表格让他们继续整理。角的度量和画角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整理,加以联系对比。

五六年级则要把更多的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整理中反思与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整理,在课堂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情况,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整理的知识找出自己认为掌握较好的与掌握不好的,理出自己平时错误率高的题型或模棱两可的题目。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出示这些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些题主要运用什么知识解答。如果不是太难则可以请已经掌握的学生试着讲解,这样一来,讲的学生思路会更明确,听的学生也会更注意,一举两得,学生搞不定的才由老师出手。这样的复习才是为学生量身订做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学生主体。

2.练习设计需“精益求精”。整理与复习课中,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但练习的设计应追求精益求精,而不是面面俱到。有些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都安排练习,且练习没有层次性,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没能让学生有所提高,这样的练习不做也罢。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内容要针对本单元的难点,通过再次的练习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练习中设计了“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这样的题,并且每个式子判断出是否之后都让学生说为什么。对于学生而言,在方程的意义学习之后,都能很好地进行判断了,就没有必要在整理复习课中一而再的重复必须含有未知数且是等式的才是方程。就“简易方程”这个单元而言,新教材在本单元增加了用稍复杂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解形如a-x=b、a÷x=b的方程的内容。这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安排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其二,应该是学生平时的易错易混题,并且要通过引导思考帮助学生排除困惑。如,学生解“3x+9=39”这个方程时会将方程两边同时先除以3再同时减去9,求出方程的错误解为x=4。在整理复习时可以把解方程设计成“猜数游戏”。教师先想好一个数,并告诉学生说:“我想的这个数乘3再加上9等于39。”学生猜这个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这个方程,当然学生可能用逆推的方法猜这个数,这时不妨让学生对比一下逆推的过程和解方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的?逆推时是先把34减去9再除以3,解方程也是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9,再同时除以3。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错误了。

其三,应该是一些提高题,学生通过思考思维能有深层次的发展。如,五年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在一组平行线中画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它们的面积为什么会相等。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这几个图形都是等高且上下底之和都相等,并将这几个图形的面积统一成梯形面积公式,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最后,这些题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如,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或是设计成智力闯关的形式,同样的题以不同的呈现方式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从课的内容到课的结构都要区别于新授课与练习课,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的习惯,更要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能有所提升。

12.浅谈计算教学的整理与复习 篇十二

计算教学, 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计算教学掌握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学习。那如何才能使计算教学教之有效呢?除了正常讲授知识外, 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与整理,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要吊起学生的“胃口”

所谓“胃口”,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 数学教学上的成就, 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如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表示要送给学生一个“无价之宝”, 只有课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才能触手可得。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 想一探究竟。试想, 有了这个前提, 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也就扫除了攻克知识堡垒的思想障碍。

二、合理安排“知识盛宴”

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时, 可将欲复习强化的内容分成几个小模块, 并以新颖、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就像宴会上逐一奉上的美味佳肴一样, 不仅赏心悦目, 而且食之有味。例如, 我在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时, 通过“考考你的眼力”“你的能力有多大”“火眼金睛辨对错”“慧眼识真假”等几个模块, 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竖式计算, 判断计算结果的对与错等逐一呈现给“消费者”。在学生计算后, 请学生作为小老师讲解解题思路, 总结三位数乘二位数乘法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感受到: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他们不再是“听众”“观众”, 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 学生在做题的同时, 也逐渐掌握了复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有时教会一种学习方法, 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三、用“自信”催化, 使学生“健胃消食”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一节复习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关键是让学生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是不可预料的。首先,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 在每天的“口算天天练”环节, 设置由易到难的10道习题, 让学生通过几分钟的训练, 逐步找到自信。其次, 通过鼓励让学生敢于在其他学生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树立自信。最后, 学生能够从知识的复习整理中把握了知识的主干, 理清了知识脉络, 并且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的自信定会倍增, 信心满怀。有如此自信, 学生怎能不对所学知识“健胃、消食、内化、吸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活动是数学学科的特征, 任何数学教学活动都不能缺少思维活动, 整理复习课也不例外。因此, 在复习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 在课堂上充分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想, 这也正是我们数学复习的目的。

13.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十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教材第83~85页)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能熟练地解方程。

3.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解方程。

难点: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什么叫方程? 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84页第1题。(1)学生独立判断,写在教材上。(2)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集体订正。(3)请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22分析:(1)可以采用举例法判断a>2a是错误的,例如a=2时,a=2a,或当a=1时,a<2a。(2)依据方程的意义判断。

(3)用计算的方法判断,根据乘法分配律,将5(x+1)改写成5x+5,与左边相等。(4)将x=6代入原方程进行判断。

2.提问。

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3页第1题。指名板演。

针对学生解方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和指导。再让学生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与教训。3.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4页第2题。

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争取全对。学生完成后进行评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判断,是方程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1)15+x=60()(2)4x=28()(3)48÷4=1.2()(4)6x-4=0()(5)4x-1>15()(6)38÷2()

2.看图,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

(1)1.2x=7.2(2)3.54+x=8(3)0.81÷x=0.9(4)2.3x=3.91(5)9.6+4x=24.8(6)12.8-8x=5.6(7)5x-4×9=24(8)x+1.5x=10(9)x-0.8x=0.2 4.解下列方程。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2)√(3)✕(4)√(5)✕(6)✕

2.(1)4.8+x=12(2)4y=48(3)3x+12=30(4)14+4x=60 3.(1)x=6(2)x=4.46(3)x=0.9(4)x=1.7(5)x=3.8(6)x=0.9(7)x=12(8)x=4(9)x=1 检验略

14.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整理和复习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逐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用等式的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熟练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答。

2、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判断等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地解方程,正确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并整理每节所学和内容。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提纲

一、复习数学书第44-52页

1、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要注意哪些?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3、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二、复习数学书第53—73页

1、想一想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3、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5、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梳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方程意义 等式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解简易方程 解方程 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以框架的形式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板书出来,使知识各部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查漏补缺

我们明确了所学内容,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用字母表示数

1、注意的地方:

(1)乘号的改写和省略:

出示练习:3×9 n+k×j

a×n

c×4

1×b

a×a

(2)a与

2a 的区别:

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3)引入:b×b×b怎样表示

2、练习巩固

(1)出示练习第1题: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有()本。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③与整数m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④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⑤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价x元,每个足球y元,一共花了()元。(2)学生汇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及常用的数量关系

(二)简易方程

1、有关概念的理解

(1)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说,并出示练习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

②2X一1=0()

③1+2.7=3.7()

④15<1十X()

判断。

①4+X>9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③x+5=4×5是方程。()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说,并出示相应练习

2、解方程

(1)让学生说说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2)练习巩固

解方程带☆的要验算:

☆ X÷8=0.46 X+18=48

☆ 3(X+2.1)=10.5 12 X-9X=8.7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审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或算式)——解答(检验)出示相应练习

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适当指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联系,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5、列方程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8米的窗帘布,付了150元,找回42元。每米窗帘布多少元?、(2)学校有排球30个,比足球的3倍少3个,足球有多少个?

(3)小红和小明二人共有科技书62本,小红的科技书比小明的2倍还多2本,二人各有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

三、总结收获。

对今天的学习过程,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学生板演:

教学反思:

数学的知识体系就象一张网,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学生往往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成或迁移,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掌握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之教师针对性的点拨和多层练习,就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

1.面向全体,开启思维,复习内容具体明确。

复习往往是十分乏味的,怎样将复习中的知识点有效的惯穿起来,这是复习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从知识回顾开始,使这些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我们已经学习了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引导,同学们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区别、解方程的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等知识进行了回顾。较好地开启了学生的知识宝库,为学生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做好了孕伏。

2.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复习过程生动活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比教学知识更重要。

在整理复习环节,课前,我放手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整理,完成知识的建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如果学生能力较弱,对所学知识回生遗忘厉害,课堂上老师组织复习就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收不到好的效果。本节课,学生通过课前对“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从我的例子、我的方法、我的提醒、我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自主研究,课中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和相互补充以及教师的重点点拨等过程,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清晰地印象,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纵观课堂上学生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次次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激动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成效的。

3.注重辨析,分层练习,复习策略到位有效。

学生自主整理与复习,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掌握基本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再结合自己平时作业中的错题,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问题,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错误进行辩析。这样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以发展,学生考虑问题会更理性更深入,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既要兼顾每一个知识点,又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还要防止学生疲乏或懈怠等现

象发生,因此,我以变式练习作为突破口,既覆盖了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又适合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尝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起来负担轻、兴趣浓、效果好。

15.初中英语总复习词块整理分类小议 篇十五

一、依据话题整理词块

教师可以尝试基于话题的词块归纳,依据课标话题和教材板块进行词块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构建词块知识网络,完善相关话题的主题词块图式,使学生词块记忆更牢固,词块知识结构更有条理,词块的提取和运用更自然流畅。

1.教材单元话题词块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按模块分单元编写,每个模块围绕一个主题,由话题相关的三个单元组成”。围绕单元话题复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整体语言教学的理念”。教师依据话题归纳整理单元话题相关的词块,有助于学生形成词块知识板块,使得复习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如教材8 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单元,教师可以围绕礼仪整理词块。例如“好的礼仪”:obey/follow traffic rules (遵守交通规则);queue for your turn (排队等候);wait patiently (耐心等待);behave politely in public(在公共场合表现礼貌);keep one’s voice down(压低说话的声音);keep the library clean (保持图书馆干净);put the books back after reading (读完后把书放回原处);start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weather,holidays,music or something else(以天气、假期或其他某个话题作为交谈的开始);say“thanks/sorry”to sb.(向某人道谢/ 道歉);greet people with a smile (以微笑的方式和人打招呼);avoid subjects like age,weight or money/avoid talking about age,weight or money(避免年龄、重量、钱这样的话题)…又如“不好的礼仪”:drop litter everywhere(到处丢垃圾);leave/keep the tap running(让水龙头一直流淌);pick flowers in the park(在公园里摘花);cut in on others(打断别人讲话);在书上乱涂乱画write in the books)等。

2.热点话题词块

除了教材中的话题以外,教师也可将生活、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词块加以归纳整理。如近几年网购很火,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了网购的优缺点以及网购建议,帮助学生基于话题建构词块网络,提高学生基于话题进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写作时遇到这些话题,自如提取运用他们熟悉的词块,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学生只把熟悉的词块组成句子,连句成篇,可以减少语言错误,同时也能增强英语写作的信心和成功感。

二、依据词语搭配整理词块

词语搭配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固定的、自然的组合,而不是偶然出现的一种搭配(Lewis,1997,转引自陈芳,2011)。词语搭配构建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避免了孤立学习单个单词的情况,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词与句、甚至词与语篇的关联,从而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陈芳,2011),不仅能增加词汇量,更能熟悉大量的词语搭配,加速学生在口语、阅读和听力上的理解(Brown,1974,转引自陈芳,2011)。

很多词汇量很大的学生在语言流利程度上都存在问题,主要是他们的词语搭配能力有限(Hill,1999,转引自于秀莲,2008)。学生不懂搭配,就会出现“learn knowledge/study…spirit/grow a habit/…”等搭配错误,影响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搭配是词汇短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外语学习中被整体学习、记忆,并在言语理解和表达时整体提取使用(谢家成,2007)。教师应注意整理归纳词语搭配,帮助学生了解单词的固定搭配。如笔者将九年级上册Unit 3 单元重点四会单词整理在相应的搭配中,将四会单词下划线,以凸显生词和相应的搭配:“get highmarks/drive ab.mad/how todealwith the problem/have nochoice but to do sth./make achoice/be worth sth./be worth doing sth./bestrictin sth./bestrictwith sb,/valuable suggestions/break thesilence/look up in thedictionary/replyto sb./makeprogress/pronounce correctly/correct pronunciation…”教师还可以设计搭配配对、选词填空、半开放性填空等题型进行搭配的训练(谢家成,2007)。

三、依据语用整理词块

语用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合适和得体(appropriateness),即交际时能否准确地表达或理解询问、请求、道歉、建议、致谢、命令等”(Bechman,1990,转引自周华,2011)。教师可以根据语用功能,整理相关词块。

如初中阶段学过的用于“感谢”的回答有:That’s all right./That’s OK./You’re welcome./Not at all./Don’t mention it./It’s my pleasure.如“Sorry”的回答:That’s all right./That’s OK./It doesn’t matter./Never mind.

又如表示建议:Why not…?/Why don’t you…?/You should…/You ought to…/You’d better…/Let’s…/Shall we…?/Do you mind…?询问对方看法: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like/find…?/How do you feel about…?

表示感谢:Thank you.Thanks./It’s so nice of you./That’s really kind of you./ 同时可以列出以下词块并以例句区别用法:It couldn’t be better./Thank you all the same.

英语的语用知识不但要教,而且要列入教学计划,因为语用内容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何自然,1996,转引自周华,2011)。教师不仅要整理这些语用功能词块,更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词块。教师还应改进评价方式,增加语用的考查,体现试题的交际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以词块整理凸显多义词

英语中有一些词汇有多个词性和词义,教师可以借助词块,突出和强化词汇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性,拓展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如介词against可以表示“反对,违反”,do everything against his parents“与父母对着干”;against the law“违反法律”;fight against cancer“与癌症作斗争”;have a match against Class Two“与二班对抗赛”;stand against the wall“依靠墙站着”。又如“order”在教材中出现“点菜(v./n.),命令(v./n.),顺序,条理”等用法。

“fit”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健康的,适合的,适合,容纳”,教师可以整理以下词块,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fit的不同用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类归纳,也可以归纳多义词的词块,引导学生总结用法。教师要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建立语义网络图,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多义词的用法。

五、以词块整理复习相似用法

英语中有很多词块用法相似,教师可以分类整理这些词块,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用法。如:to一般后接动词原形,构成动词不定式,但是在少数词块中,to作介词,后接动名词:

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期待做某事)

pay attention to doing sth.(注意做某事)

devote…to doing sth.(致力于做某事,献身于做某事)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宁愿做某事而不做某事)

教师复习中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相似用法的词块,并通过造句、翻译、编一段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块。

六、以词块整理区别相似结构

相似结构的区别是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容易混淆这些结构的意义和用法。教师首先要归纳整理这些词块的用法,在学生对比、区别、熟记的基础上,再反复训练和运用。如英语中出现最多的动词派生词块,由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构成多个意思和用法完全不同的相似词块。如:动词break派生词块:break into(闯入……),break down(毁坏,出故障),break out(爆发),break up(破裂);动词put派生词块:put on(穿上,戴上,上演戏剧),put down(放下),put away(收起来),put into(装进去),put up(挂起,竖起,举起,张贴),put off(推迟)。又如:副词out派生词块:put out(扑灭),look out(小心,当心),take out(取出),come out(出版,发行),give out(发出)。

这些相似词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形式相近,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教师还可扩展整理这些词块,以便学生更清楚这些相似结构的用法。如:put on the coat/glasses/shoes/a play;put down your pens/the gun/the knife;put away the books/the computer game;put into the battery;put up your hands/put up the sign/put up the pictures;put off the meeting…

教师要通过选词填空、选择、抢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区别和运用这些词块。

七、以词块整理复习同义词

同义词块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多样性的表达,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如“更喜欢做某事”:would rather do sth. than do sth./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

又如表示目的:to do sth./in order to do sth./so as to do sth./in order that从句/so that从句。学生掌握了多样性的同义词块,语言表达更丰富多样。如描述人“足够有创造力能想到很多新点子”可以用词块“enough to,so…that…,It’s adj. of sb. to do sth. such…that…”来变换表达,以获得“多样性表达”的效果。教师可以例句突出词块的用法,帮助学生熟记例句,以便学生写作时轻松使用。

He is creative enough to come up with many new ideas.

He is so creative that he can come up with new ideas.

It’s creative of him to come up with new ideas.

He is such a creative boy that he can come up with many new ideas.

八、依据语篇功能整理词块

英语中有些词块“具有衔接功能,连接句子内部或句子间的两个成分”(章玉芳,2012)。笔者将这些短语分类整理。如:表示举例:for example,such as;表示递进:both … and … /not only … but also … /in addition/what’s more/moreover/besides/also; 表示因果:therefore/as a result/because of this/the reason is that…;表示总结:in all/in a word/as we all know/in this way…;表示对比:but/however/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表示顺序:first,next,then,afterwards/first of all,then,after that/firstly,secondly,thirdly表达观点:In my opinion/In fact/I think/I believe/it seems to me that/I am afraid... 总复习期间教师要整理这些语篇词块,引导学生读背掌握,可提供一些语篇引导学生以语篇词块修改短文,以帮助学生树立语篇意识,提高语篇衔接能力。

九、依据对应关系整理词块

英语中有一些词块与词汇之间存在描述、解释的对应关系,看到词块就能联想到相应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将这些词块和对应的词一起整理。如:

proud———show off

patient———spend a lot of time explaining grammar rules to us

organized———keep everything in good order

generous———donate a lot of money to charities

confident———feel sure about one’s own abilities

creative———come up with new ideas

humorous———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ur

学生读背、内化归类好的词块和对应的词汇,能够建立这些词汇和词块的联系,加深对词块的理解,在书面表达时提取使用。同时,在别的一些题型上也能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单项选择、词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例1 学生看到词块“come up with new ideas(想到新主意)”,就会联想到形容词imaginative;例2 中“he has donated much money to the schools in his hometown (他捐了很多钱给家乡的学校)”,很容易使学生想到形容词“generous”。

1._____Who is suitable for the new chairperson of the Students’Union?

______David is.He is___________enough to come up with new ideas.(2011 泰州)

A.imaginative B.humorous

C.modest D.outgoing

2. Mr.Zheng is such a________person that he has donated much money to the schools in his hometown.(2011 江苏淮安)

A.selfishB.patientC.humorous D.generous

十、整理谚语习语

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题中,都增加了文化意识方面的考查。很多地区将谚语习语的考查与具体的语境或者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如例1 是扬州市2014年中考题选择题第15 题,考查的是谚语“有志者事竟成”,我的朋友在多年的努力后终于实现了目标,选B。

例1:______My friend has achieved his goal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______Great!___________________.

A.One tree can’t make a forest.

B.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C.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D.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谚语习语是初中生的薄弱项目,在总复习阶段,教师有必要将初中阶段常见的谚语和习语整理归纳,并与中文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谚语习语,增强文化意识,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阅读文章作出选择。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人多力量大)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One tree doesn’t make a forest.(独木不成林)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有虫吃)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心急水不开)

One is never too old to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He laughs best,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词块有利于改善言语流利性,有利于提高近似于本民族语言的词语选用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廉洁,2001,转引自章玉芳,2012)。教师不仅要有效整理词块,更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词块,培养学生准确、自然、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整理教材中的词块;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词块,构建自己的语料库。总复习期间的词块分类和整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词块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语用等各个方面的词块网络,促使学生更自然地提取和使用词块,不断提高词块意识和词块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良环.谈英语语块教学内容的组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

[2]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和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

[3]陈芳.词语搭配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9).

[4]冒晓飞.中考英语话题复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7).

[5]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

[6]周华.初中英语语用教学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1(5).

[7]谢家成.中学英语搭配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3).

上一篇:市场部助理年终总结下一篇:二级C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