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例再设计

2024-06-21

阅读课例再设计(7篇)

1.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一

[教学反思]《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 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链接“在线阅读”内容: 景 人物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尾 声 )

2、观看电影《雷雨》。

3、反思提示:

(1)你读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2)关于《雷雨》,哪些问题是你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能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吗?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3)准备阶段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提醒您注意,它将直接影响到您下一步学习的质量。如果情况不佳,要及时弥补。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特征?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你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

[1][2][3]

2.美术教学设计-服装设计课例 篇二

周阿杰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服装特色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服装知识,设计制作服装。

2、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1、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

2、为学生准备布、剪刀等工具。(或学生自己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同学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服装大赛表演VCD,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

课堂摘要:

师:同学们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生:老师,很有视觉冲击力。生:模特的身材好棒。生:他们的衣服很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当模特?想不想穿漂亮衣服。生:想。(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跟服装有关的知识,自己来当服装设计师,自己走台步。(屏幕显示首页):

2、欣赏、讨论我国的历代服装:

学生分组讨论:

3.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三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 刘宁

一、教学设计理念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答案。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这样,教学就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活动,而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和再加工转换。2.发现学习的理念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就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真理性知识并不是一个寄存于某处等待学生去“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的“创造”的结果。学生的求知过程是富于热情的“主动探究和独创性”过程,是“亲历”知识并各获得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坚定信念的过程。3.“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原则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强调师生人格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作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研究目的] 探索“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在学生课前预习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探讨交流过程中加深知识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生成结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认识把握事物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市场怎样配置资源;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③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④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教学主要环节] 导入:

浏览情景材料《电荒、煤荒、油荒、水荒》 设问:图片反映了什么矛盾?(提示:资源短缺)

学生活动:简单讨论之后回答(资源有效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师点拨: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过渡设问:你能想出哪些方式配置资源? 正文:

(一)市场调节资源

学生活动:简单交流回答(计划和市场)。

学生活动:回答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教师引导: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呢?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商品生产者?你最关注市场上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可提示:行情、价格等)教师归纳:市场调节三大手段(价格、供求、竞争)。

教师引导:及时、准确、灵活的供求价格信息有利于调节人财物在市场上的配置;激烈充分的竞争有利于刺激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是市场调节的优点。

教师点拨:根本是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结果。

过渡: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经济发展更快!但是在市场上什么都能买到吗?

学生活动:小调查:喜欢枪的的同学举手。

创设情境:一只俄制AK47摆在你面前,标价1000元?是否会买? 学生活动:交流回答还有哪些不能由市场调节? 学生发言:例如:毒品、黄色书籍等。

教师引导:可见,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有局限性。

(二)市场调节局限性

创设情境: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与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市场调节的弊端。(突出强调自发性)创设情境:奶制品行业现状。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看这种市场自发调节带来了那些后果?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侵犯消费者权益、造成资源浪费、扰乱了市场秩序)

教师引导:造成如此多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规范市场秩序)

(三)市场秩序

学生活动:讨论生活中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

学生回答: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等)教师引导: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谈一谈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教师点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很大,各方反应。

(问题奶粉下架、取消免检制度、提高检验标准、修改食品安全法等)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市场规则、诚实守信 学生回答:市场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措施 全课总结归纳:

中心问题:市场配置资源

知识脉络:参照结构型板书梳理。课后探究:

4.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四

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揣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本课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把握文意,品味文章精炼的语言;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删减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

MV中,晚风轻轻,皓月当空,夜色如水,似幻似真。这美妙的意境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夜晚,当这皎洁如水的月光照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身上,又曾引发他怎样的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那里的月景,感受别样的心境。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预习提纲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把握重点词语含义及用法,理解课文大意。3.用添一添,删一删,调一调的方法体会文中写景语句的妙处。4.文中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作者的心情,试简单分析。

5.查字典,看看“闲人”的含义,想一想在文中“闲人”一词应该怎样理解。

(三)探究展示 1.介绍作者

学生通过过去所学知识的积累及查找资料,自行解决。在明确苏轼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欲望。

2.指导朗读 听范读录音 教师指导  读准字音  注意重音、节奏

 注意语气、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读,分小组朗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把握重点词语含义及用法,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过去所学明确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自主学习新词语,能理解文章大意。

 利用翻译找错检验字词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色照进了窗户里,于是我高兴地站起来,走出门外。想念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同样没在寝室,我们便一同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盖着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但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品析写景语句(1)添一添

 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如水(的)月光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屋檐下笑语阵阵。)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一删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

(3)调一调

A、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原句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虚实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调换后,就没了新意。5.表达心情的词语

• “欣然” 欣喜之情 • “念无与为乐者” 有点遗憾

• “遂”、“寻”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6、介绍写作背景,理解闲人含义

写作背景: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

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为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闲人”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相关诗句

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小结: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揣丰

电话:***

5.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五

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

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

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

二、研究过程:

1、主要研究过程:

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

2、主要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状态

(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2、认知能力

(1)、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2)、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3、学习情绪

(1)、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2)、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讨论法、图解法:引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3、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启发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资源:

1、素材:《秦始皇像》、《战国形势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各国化货币、文字图片、长城和灵渠景观、《秦朝疆域图》等。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 历史情境。

师: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 的什么事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生:“荆轲刺秦王”。师: 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生:讲“荆轲刺秦王”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的故事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重点。

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人心所向;实力雄厚;善于用人”三方面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

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齐楚燕韩赵“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分魏秦,西边是秦国,齐别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其中最强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引导学生看地图回答问题)。师: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料

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

p56--57,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秦朝鞅变法。

完成统一的原因。

师: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 要为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其次,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因”。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家。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 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第三、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 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 等有才干的人。

师:秦王灭六国从何年开始?哪年结束,能说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吗?

因”等课堂活 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像、秦统一 动,突破重点,六国形势图等,引导学生看图,加 培养学生的阅深理解和记忆。读理解能力,锻 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

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

学生看形势图、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析问题,解决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史问题的能力。师: 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师提问:新型国家的统治者秦始皇是如何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 教师: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59,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既要采用多媒遂幅展出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措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交流,并进行点

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学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拨、启发。最后教师归纳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 学生带着问题,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阅读、看图、理解、思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考、分析、讨论、并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教师结合图表进行讲解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突破难点。

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回答“秦为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是教学的重点。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 其中:建立中钱。统一度量衡。(意义:巩固了秦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是难点。可通过展出图解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预期效果: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 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意义:学生通过看展示的图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表,阅读课文,听老师

4、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讲解,把握政治上的措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施。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

5、军事上,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学生经自己的阅读思

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考后,结合教材p58相关图片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把握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的措施。

师:看图完成疆域四至: 指导学生看图掌握秦的疆域。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教师小结: 秦的统一给中华 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 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 的融合给人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 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相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

我们《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对秦始皇也有较全面的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课后,大家可展开讨论。

三、秦朝的疆域 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秦朝疆域四至,从中体会秦统一的意义,认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四、小结和课外检测

通过小结,强化秦朝统一的意义,促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

利用下一节课时间进行小检 测 : 1

2、写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封建国家是_________。

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简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6、7、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 生深远影响?

8、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的原因。

(1)、民心所向。

(2)、实力雄厚。

(3)、善于用人。

2、统一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3)、都城:咸阳。

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修长城。

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四、小结与检测

三、问题讨论:

1、首先提供三次检测结果一览表为参考:

2、第一轮课问题,经课研组讨论归纳,主要有两个:

(1)、课堂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上,这节课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可见)。主要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2)、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气氛不佳。主要原因分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系处理不够合理,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

执教老师(杨霞),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策略上,有尖对性地重新修改教学设计。

3、第二轮课问题,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比前节课有了明显的改进,效果也显著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但是,在学生的与参与教学活动方面,课堂整体状态有点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执教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4、第三轮课,三维目标落实得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第二轮课时出现的那种状况也得到解决,教学效果在原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

四、研修结果。

1、结论与收获:

(1)、明确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获得进步或发展的程度高,为高效;程度低,为低效;没进步,为无效。教学的有效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学生没收获,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即使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例研修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例研修这一程序: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评价、反思——改进教学设计,螺旋循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朝着健康有效高效行进。本课例《秦王扫六合》教学经过这一程序后,学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之数据便可得到证明。

(3)、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施。准确领悟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时,结合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使之细化、小化,使之可操作、能测量,确保目标的达成,这是“有效教学”的标志。本课例《秦王扫六合》在第一轮课中,因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度,经过调整,第二轮课,大大提高了目标达成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参与为形式。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得怎么样,是否有效;更重要的还要看学习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有无进步。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既要备教学策略又要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认知基础,写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为成有效教学。

第二、要调控好课堂状态,避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形式化。在实施《秦王扫六合》第二轮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的积极性,一时忽略对课堂的调控,使课堂曾一度出现了混乱状态,若不及时进行调控,讨论交流就会偏离课题,成为低效或无效教学,因此,调控好课堂状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第三、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主

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并大胆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2、体会和感悟

6.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六

教案一

《雪绒花》教学设计

瓜沥二中

韩毓

题: 《雪绒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13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能根据电影场景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并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乐器(长笛、口琴、竖笛)

教学过程: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入座,听音乐带动学生律动起来

听音乐进教室,和老师一起律动起来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

用长笛吹奏《雪绒花》第二声部旋律

快速听辨歌曲的名字

引出课题,熟悉第二声部旋律

聆听学生讲述剧情给予补充

播放《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片段。

简介剧情。

欣赏音乐剧《雪绒花》歌曲片段

通过对第一声部的学习和演唱,更好的体会、感受歌曲,为第二声部学习做铺垫。

请学生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找出歌曲多次重复的旋律和高潮部分

3/4拍子,旋律3–5│2‐‐│ⅰ‐5│4‐‐│先后三次出现,高潮在第三乐句

教师钢琴弹奏歌曲的第一声部,为学生伴奏

根据对音乐的欣赏与分析,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第一声部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找出:1)旋律的主要音2)多次重复的小节3)与第一声部重复的乐句

以自学为主,用自备的乐器吹奏歌曲的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旋律

以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为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和老师的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及声音和谐统一。

用长笛吹奏第一声部,与学生合奏

吹奏第二声部旋律,反馈自学效果

弹奏第二声部旋律,纠正演唱不准的地方。

先用“lu”模唱,再随钢琴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二声部歌词。

演唱第二声部,引导学生合唱时相互配合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轻声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体会合唱效果。

钢琴为较弱的声部伴奏或与学生齐唱

自由组合,分成两个声部合唱《雪绒花》

播放剧中第二次演唱《雪绒花》的片段,简单的介绍这一片段剧情。

仔细观察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为下面的表演选择一个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同一歌曲在不同环境,对音乐有不同的处理。通过场景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会音乐有贯穿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上校、修女、孩子、观众)

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表演这一片段。先由报幕的同学宣布“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为大家演唱《雪绒花》”然后表演者上场演唱,其他同学当观众与表演者合唱。

引导学生吸取上几位同学表演好的地方,重新处理不理想的地方。

对表演的同学简单进行评价。

由表演者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再次表演。

教师给予归纳和总结。播放影视音乐片段

通过欣赏与亲身体验,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反映影视主题的歌曲或插曲,思考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小 结

对本堂课简单概括,播放萨克斯演奏的《雪绒花》,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利用课余时间完整的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收集剧中的好听歌曲。

怀着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离开教室。

教案二

课型:综合课 年级:初一年级 执教:朝晖初中

金丽娜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欣赏、比较、讨论、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体验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影视音乐对影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平原游击队》和《嘎达梅林》中的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说出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

能够根据音乐提示设计人物形象; 3.

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狮子王》片段,学生进教室欣赏。

2.教师提问:大家看过这部影片吗?是什么题目? 学生回答:《狮子王》

3.教师:《狮子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画面很精美,而且音乐非常棒。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荧屏乐声”。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段音乐要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4.播放《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片断(音乐)。5.学生欣赏并哼唱这一主题:。。。(用LA来模唱)。6.教师:音乐描写哪类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7.教师:非常好,下面我要请同学们为这一人物形象设计一组动作。

学生讨论设计动作队形。

8.学生跟随音乐一起表演电影场景。

9.教师:下面我们去看看电影导演给这段音乐配备了怎样的画面和人物。

10.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片断。

11.教师归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编剧、绘画、摄影、配音、后期剪辑等等涉及到了美术、戏剧、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音乐当然是电影中必不可少得艺术形式。其实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屏,在需要配乐时立刻把唱机磁头放到唱片上。这种方法一方面用音乐渲染了剧情,同时也掩盖了放映机的噪音。二.电影片断欣赏-《嘎达梅林》 1.

教师:同学们听说过一位名字叫“嘎达”的蒙古族英雄吗?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六十多年前,东部哲里木盟的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不忍看着人民平静的生活遭受破坏,为了夺回属于人民的土地,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腐败统治,最后壮烈牺牲了。草原人民为了纪念他,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去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去感受一下蒙古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回我们的音乐在电影中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样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是什么? 2.

播放电影《嘎达梅林》中主题旋律的片断。(学生欣赏完后回答:马头琴)3.

教师归纳:影片中的马头琴一响起,便把我们带到了美丽辽阔的草原上。所以说电影音乐不但能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能够反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三.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1.教师:

在了解了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几个作用之后,我们再去看一看音乐在观众的内心引起了怎样的共鸣。

相信同学们对“奥斯卡金像奖”应该不会陌生吧。其实它正式的名称应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音乐奖分为:最佳音乐创作、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个奖。其中最佳音乐创作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而创作整套音乐的作曲家的;最佳配乐奖不单指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指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地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专为影片而创作的歌曲的作者。

2.教师:接下来老师要为大家唱一首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歌曲奖的歌曲,歌名叫《多来咪》。我希望等下同学们可以跟我一起唱起来。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多来咪》。

4.教师:有谁知道这首歌曲选自哪一部电影?

学生回答:《音乐之声》。

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四.<<雪绒花>> 1.教师讲述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教师:

《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参看课本34页插图1)。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参看课本34页插图2)。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参看课本34页插图2)。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后来举世闻名的歌曲《雪绒花》。

2.播放片段《雪绒花》。思考: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 学生:欣赏影片片段,会唱的同学跟唱。回答:上校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

3.教师:下面让我们用英文来学唱一下这首《雪绒花》。用英文演唱《雪绒花》。(难度大的地方着重学唱)

教师提问:这次是在哪里唱的?面对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地点:家里;对象:纯洁的孩子;表达内涵:真、善、美。

4.教师:

我们接着故事。玛丽亚在上校家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上校向玛利亚求婚了。就在他们外出蜜月回家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还要让他到海军去服役。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瑞士(参看课本34页插图4)。就在他们整装逃跑时,被敌人发现。上校伪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的监视。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在这个晚会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都沸腾了,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的信念,一齐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慌。

同学们,如果我们此时就在那剧院的舞台下,看到自己的家乡饱受敌人的欺凌,看到特拉普特上校哽咽地唱不出声的时候,让我们跟玛丽亚和孩子们一样,帮助特拉普特上校一起来唱完这首《雪绒花》好吗?

5.教师提示歌曲的情绪:沉重,伤感。全体演唱《雪绒花》。6.欣赏第二次演唱的《雪绒花》。思考:这次上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上校怀着沉重、愤怒的心情唱完这首歌。

教师:同一个人用完全不同的心情唱完了同一首歌曲,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两首《雪绒花》的出现有哪些不同。

7.比较两次出现的同一首歌曲《雪绒花》(出示幻灯片)

第一次唱

第二次唱

地点

家里

剧院

对象

纯洁的孩子

凶恶的敌人

表达内涵

真、善、美

假、恶、丑

8.教师: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电影音乐还能够表达电影的主题,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内心的变化。五.拓展欣赏:(机动)

教师:《音乐之声》在全球公映以后,《雪绒花》、《多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都成为了世界有名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在上校离家的时候,玛丽亚和孩子们排练的节目。

欣赏:《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

六.教师归纳: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电影音乐的几大主要的作用:

·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

·能反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即背景气氛的作用

·能表达电影主题,渲染烘托气氛。

7.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七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着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b=b+(2)-3>-5(3)≠1(4)x+3>6(5)2m<n(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小组交流 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练一练]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3+5>7;(2)x+y≤9(3)-2>3;(4)-2x>5 2.不等式的解

多媒体演示 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5的解呢?(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大于6;(4)x的 小于2.例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2)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3)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

(4)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5)x的 与2的和至多为5.[练习]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例3 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 [练习]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1)x=3>6;(2)2x<8;(3)x-2>0.[备选例题]

1.方程3x=6的解有

个,不等式3x<6的解有

个。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 c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x(m)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拓展 适合不等式x-3<0的非负整数是哪几个数?适合不等式x+3>0的非正整数有哪几个?分别求出来.(五)课堂跟踪反馈

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着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b=b+(2)-3>-5(3)≠1(4)x+3>6(5)2m<n(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小组交流 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练一练]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3+5>7;(2)x+y≤9(3)-2>3;(4)-2x>5 2.不等式的解

多媒体演示 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5的解呢?(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大于6;(4)x的 小于2.例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2)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3)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

(4)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5)x的 与2的和至多为5.[练习]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例3 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 [练习]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1)x=3>6;(2)2x<8;(3)x-2>0.[备选例题]

1.方程3x=6的解有

个,不等式3x<6的解有

个。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 c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x(m)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拓展 适合不等式x-3<0的非负整数是哪几个数?适合不等式x+3>0的非正整数有哪几个?分别求出来.(五)课堂跟踪反馈

上一篇:医联体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幼儿园民间游戏—花样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