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2024-07-18

社区管理调研报告(11篇)

1.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一

社区实践报告

赛丽曼

行政管理一班2012067

2社区实践报告

在2014年第二学期我们行管专业开设了社区管理课程,这节课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到社区,才知道社区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银川的长城花园社区,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社区成立了“红色爱心”服务队,它是由来自社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组成的。这些志愿者们关心空巢老人、残疾人,为他们带去欢声和笑语。“奶奶您别动,我来做。”、“今天就让我给您收拾屋子。”、“您就把我当您的孩子,别见外!”“红色爱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亲人般的呵护去温暖每一位孤寡老人。”“红色爱心服务队,就像一支极具感染力的团队。使得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不少社区项目由此应运而生,像“四点半”爱心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等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这些志愿者们贡献的力量。”随之,“绿色环保”服务队、“平安祥和”服务队、“多彩生活”服务队,“创业就业”服务队4支志愿队伍相继应运而生。志愿者们的付出,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那里有好多老年人面带微笑开心的和自己的同龄人打麻将打牌聊天等,虽然我们参观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我们在那里看到了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的笑脸。那边有棋牌室,还有健身器材,有餐厅,有心理咨询室,还有画画室和手工制作室。社区里有党员互动点,智能服务点。社区还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残疾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运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同时,开展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及其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不仅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也为动员和更多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残疾人体育室是指个体的人在生理,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的运动。残疾人体育兼有群众性体育和竞技性体育的特点。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17个居民小区,社区总户数约5446户,人口13957人,现有残疾人70人,其中精神残疾8人,肢体残疾31人,视力残疾9人,智力残疾6人,听力残疾9人,语言残疾7人。社区内设有助残服务站,心灵驿站,技能康复室,多功能活动室,心语室,助残创业基地,助残补贴饭桌等。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融入到了社区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在活动开展上主题明确,覆盖面广,真正意义上为社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长城花园社区干部誓言:携长城花园百姓嘱托,我们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这里不仅是我们干事创业之阵地,崇高使命更赋予社会责任的担当,学习志愿者的操守,拥有人民公仆的情怀,我们宣誓,琐碎致诚,细致见真,一丝不苟,一步一脚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志与道相谋,丝与麻相拧,吾奉上诚心来,绝不带半根草芥。

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全国“自强健身示范点”的称号,这是自治区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该称号的社区组织,是自治区获得此殊荣的四个单位之一,也是长城花园社区自2011年获得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点以后,获得的第二个“国字号”殊荣。近年来,为推进辖区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享受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增强残疾人身体素质,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建设,提高残疾人健身服务水平,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先后建设了残疾人托管中心、80㎡的室内自强健身场地和120㎡室外自强健身场地,投入资金购买了跑步机、哑铃、多功能按摩椅、乒乓球台、多功能颈椎牵引椅、下肢功率车、股四头肌训练椅等各种健身器材设备,该场地全天对残疾人朋友免费开放。通过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了健身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为金凤区培养、储备残疾人体育运动人才搭建了平台。

通过社区实践活动,使我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2.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二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 引导城乡社区建设。三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 明确提出今后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 以及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的体制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提高城乡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等措施。各部门和县区也先后出台了配套性文件, 为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同时, 加强规划的监督和考核, 政府每年将和谐社区建设相关事项列为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目标的落实。并制定科学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 2008年江苏省在制定《江苏省示范社区评估标准》和《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的基础上, 探索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建设领域, 制定了《江苏省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总则》, 分为7大类30项80个指标, 涵盖社区党建、教育、卫生、环境、就业、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 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社区综合评价体系, 进一步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因此, 我区应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按照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尽快制定城乡和谐社区发展规划, 明确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为建设和谐家园提供指导。

二、完善服务功能, 是加强和创新社区建设的核心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 是今后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三省市均在社区服务上抓创新, 江苏落实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化、教育、体育和安全等9个功能。上海突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确立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社区教育、科普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传输、娱乐休闲等公益性多功能服务。同时, 还通过与航运中心、NPC (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等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合作, 建立浦东新区市民中心, 为市民提供读书、看报、政策解读等服务, 方便与市民的沟通和联系。浙江除完善上述功能外, 重点推进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增强社区照料功能, 预计到2012年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 能够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 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因此, 我区要在增加社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打造为民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 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此外, 要进一步增强社会矛盾调解功能, 把社区作为社会矛盾调节的前沿, 提高社会管理的源头治理。

三、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是开展社区建设的重要财力支撑

建立良好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是实现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从三省市目前社区建设的投入看, 拓宽资金来源, 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江苏2007年制定了和谐社区建设标准, 从2011年开始, 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引导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对城乡社区建设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奖励。上海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提高社区的防范能力和安全水平。浙江一些社区投入近100万元, 实施“一社一品”惠民工程, 根据地域特点, 提高对居民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 打造品牌社区。同时, 拓宽资金来源, 加大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社区福利和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 并将城乡社区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补助、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确定逐年增加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因此, 要想搞好我区的和谐社区建设, 除建立正常的财政投入机制外, 还应引入民间资本, 利用社会力量, 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 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

四、创新体制和机制, 是增强社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必须深化改革, 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从三省市社区的管理看, 一是均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管理机制。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 (乡镇政府) 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 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 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二是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按照“精街道、强社区”的要求, 将人、才、物等直接下沉到社区, 优化公共资源在城乡社区的配置。剥离社区居 (村) 委会行政事务, 使其集中精力组织居民自治。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站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社区党组织、居 (村) 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 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 积极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事项。三是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 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社区居 (村) 委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进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居民开放, 推动社区服务性、公益性资源共建共享。并将驻地单位履行共驻共享建设义务纳入考核内容。

因此, 我区只有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 才能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才能是真正让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是加快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区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增多, 相应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从三省市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看, 分别从加强社区工作力量配备、创新社区用人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江苏省要求城乡社区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城市社区5-9人, 农村社区3-7人。同时, 针对社区服务所需专业, 积极推进一些学院转变学科设置, 如, 中山学院设置了家政服务业专业。为保障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留住, 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江苏省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平均水平进行确定。苏州市明确提出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本年度职工工资平均水平。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 浙江省通过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进行录用工作人员。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到村 (社区) 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的意见》, 切实发挥高校毕业生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上海闵行区组织实施了村 (居民区) 储备人才3年计划, 积极探索储备人才的自治管理机制。

3.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篇三

一、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需要文化,同时,社区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所谓社区的文化功能,反映的是社区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培育公民意识、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实践社区自治等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力,对社区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社区文化的目的正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以便影响社区人、塑造社区人、教育和完善社区人.

(一)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了解,市北区的主要文化节庆活动有:(1)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2)“欢乐大家庭”社区文化艺术。(3)“知识与学习”半月一讲。(4)萝卜会·元宵山会。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二)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社区文化体育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建成了众多文化活动的基础场所,逐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较高。为了使居民拥有更大活动空间、更多的活动场所,近年来,街道、社区都建图书室和综合活动室,配置图书阅览室桌椅、文化活动电脑,电视、音响器材等娱乐活动设施配套齐全,健身馆、全民健身点等,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设有简易健身器材等的户外锻炼场地备受群众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参加体育锻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必修课”。设置了简易健身器材的全民健身场地“走”进小区,既给市民锻炼了身体,又给予居民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社区体育文化正一天天红火起来。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体育健身场所及设施安置地点的要求,居民的选择集中在小区广场或小山头公园、露天健身场所设施这两项上。文化设施的健全,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改善了居民文化生活。

(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街道、社区依托迎奥示范广场和社区文化中心,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宣传阵地,对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正确地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利用街道、社区基层党校、活动中心和市民文明学校等阵地,定期开展文明知识大课堂系列活动,利用社区课堂向居民宣传奥运礼仪知识,举办奥运安保知识讲座,礼仪、音乐、舞蹈等培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授课、座谈、知识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以及对奥运知识的知晓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坚持以人文本,从社区实际出发,精心打造了特色楼道,创建了精品小区这一文化品牌,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感染和熏陶社区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以奥运精神鼓舞人,街道结合迎奥主题活动,将一些奥运知识、奥运帆船知识、奥运冠军形象、奥运场馆、徽标等图片展出在楼道内,形成了一组迎奥文化楼,让居民在感受奥运氛围、了解奥运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居民的爱国热情;二是以书香文化熏陶人,将一些古代、现代的名人名言、名人简介、名人图像等内容展现在每楼的楼道内,使整个书香楼道书香四溢;三是用科普知识启发人,选取贴近居民生活需要的健康小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等张贴在楼道内,打造了养生楼,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帮助,使居民在养生知识的启发下,热爱生活,科学养生。居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楼道,高兴地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子过得真是有滋味”。

二、目前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题

市、区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在保存社区文物和民俗方面、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社区文化发展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约略说来,有如下几点:

(一)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社区文化的对象是社区成员,如果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毫不关心,那么社区文化的开展就很困难。社区文化管理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居民和社区单位)。就居民而言,有以下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参与社区生活的面不够。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基本上是所有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三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

(二)社区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开放率较高、利用率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社区阅览室拥有率较高,开放率也较高。在调研中,“每周开放五次以上(包括五次)”的社区阅览室占总数的7.4%;“每周开放四次以上”的占22.4%;“每周开放两到三次”的占23.2%;“每周开放一次”的占15.1%;“每周一次也不开”的占31.9%。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社区图书馆(室)开放时间同居民上班、上学时间冲突,书籍数量有限、品种不多,内容相对陈旧等。

(三)现代家庭娱乐设备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冲击

随着电视机、DVD、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普及到家、家户户,使得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大城市几乎每个街道有一个电影院,但现在许多电影院都不复存在,有的被改造掉了,有的被出租掉了,剩下的也艰难维持着。这些局面迫使人们重新反思公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由于公共文化本身的衰退,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人在思想上开始轻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四)社区文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对精神文化需要也呈现了增长趋势。根据调查,该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是时间偏少,双休日用以安排文化生活的时间半天以下的居多,绝大多数居民文化活动局限于市内;项目单一,半数以上的居民以影视娱乐为主。

(五)社区文化人才匮乏

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则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的工作人员。就文化站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社区文化站效益不好工资低,无法留住现有的文化人才,更不可能吸引新的优秀人才近来。另一方面,即使留下来的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工作勤恳,却很难纳入事业编制,评职称困难,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上情况表明,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尚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努力加以解决。

三、对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思考

(一)急需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

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应当努力做到:(1)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2)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3)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社区内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文化人才等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挖掘、配置、利用可形成本社区的文化特色,提高社区文化含量,并激励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投入的力度,完善有关的文化管理政策

关于社区文化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建筑风格上应体现本社区文化的个性特征,在场地上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功能上应具备综合性的项目。城市社区应当特别重视文化经费的投入问题。社区文化设施的建造及社区文化活动需要一大笔资金。一方面应建立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从社区的角度看,可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也可接受社会各方的资助,甚至可由独家企业资助,制定基金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走产业化道路,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由政府、企业、个人来共同投资、开发、运营。以“自立、自养、自兴”为发展策略,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推进滚动发展。

(三)必须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注重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要不断提高街道、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文化队伍,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到文化站工作。

(四)树立社区文化创新意识,实现教育社会化

4.社区党员分类管理试点调研报告 篇四

社区党员分类管理试点调研报告为全面完成省委组织下达的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任务,我部组建调研组就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开展调研,通过广泛走访基层党务工作者、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电话访问在外流动党员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全区社区党员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并就下阶段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提出建议意见,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及社区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城市社区党员管理情况开展调研,共选取X等作为样本点进行调研。我区城区设有X等X个社区,共有社区干部职数XX个。除X社区外,其他社区常住人口均在XXXX户以上,常住人口在XXXX户以上的有X社区,居民最多的X社区达到了XXXX户。城市社区直管党员共XXX名,其中流出党员XXX名,占XX%,XX岁以上老年党员XXX名,占XX%。办公地点在城区的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有党组织XXX个、党员XXXX名,两新党组织XX个、党员XXX名。总体上来看,我区城市社区党员队伍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动党员多。大部分社区流动党员占比较高,XXX名社区直管党员中流动党员有XXX名,占比达XX%,个别社区如X社区有党员XX名,流动党员就有XX名,占比更是超过XX%。②老年党员多。社区党员队伍整体上老化严重,XX岁以上老年党员占社区党员总数的XX%,特别是年轻党员大多流出在外,在家党员基本上都是老年党员,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足。③相互之间不熟悉。社区党员有原居民党员、企业改制划转党员、高校毕业生党员、退伍复员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和农村居民迁居转入党员等,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互之间基本无交集,即使通过组织活动,相互认识,但大都相互了解不够,因此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效果不佳,队伍合力不强。

二、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城市社区基本是根据党员结构特点划分为老年党员、青壮年党员、流动党员三个党小组进行管理;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能坚持正常开展,积分管理和设岗定责也基本落实到位。通过构建“社区+机关支部+非公企业”组织体系,开展示范社区创建、社区党支部“五化”建设、“党建带群团活动、党建带社区服务、党建带志愿服务”三大活动,密切了群众关系;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助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断提高了社区党建质量,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小区层面的党建尚处于起步阶段,党的组织未能有效覆盖。X个城区社区只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尚无物业小区建立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毛细血管”不发达,特别是楼宇、商圈、互联网等领域党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如X社区现有住宅小区XX个,其中有物业小区XX个、无物业小区XX个,均未成立小区党支部;X作为全区最繁华的商圈,商铺达XXX余家,也没有成立党组织来发挥领导作用;尚没有单位院落组建功能型党组织。二是党员来源复杂,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社区居民党员中有原居民党员、企业改制划转的党员、进城定居的农村党员、军队退役和院校毕业转接的党员等,来源十分复杂,而社区对辖区内居民中到底有多少党员情况不清、底子不明,未能将辖区内定居的党员全面有效纳入管理。据不完全摸排,X个社区共摸排出居民党员(不包括居住在单位院落中的党员)XXXX人,绝大部分都是由其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进行管理,能够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不到XX%,甚至有个别党员不知道自己组织关系到底在哪里。如X社区在党员摸排过程中发现原城关粮站的一名党员多年不知道自己的组织关系在哪个支部,也一直未参加组织生活。三是人籍分离现象十分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城区扩展,人员流动性加大,大部分党员的居住地不在组织关系所在社区,如X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其中居住在本社区辖区内的党员仅XX名,有XX名党员居住在其他社区,人籍分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

一方面,社区中存在很多组织关系在外地的流动党员,未能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如X社区有多名X、X的企业退休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在X、X等地,基本上处于两边不管的状态。另一方面,组织关系在本地的外出流动党员也未能实现有效管理。支部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靠微信、学习强国、红星云等线上平台,对流动党员学习和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大部分流动党员处于“失管”状态,其中个别党员甚至近十年时间没有到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仅仅保持和支部书记偶尔的电话联系。同时,由于支部整体流动党员数量大,个别老年党员因身体原因长期无法参加组织活动,支部日常党组织活动到会率不足XX%,组织活动开展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先锋示范作用难以发挥。

(三)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有偏差。

部分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部分对原所在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和感情,有的单位、企业级别较高,如原来的X、X等一些X企业,随着企业陆续改制,原隶属企业的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党组织管理,而社区由于人手不够、经费紧张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在教育、管理、服务方面难以周全,特别是对部分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在关心关怀方面做得不够,导致这部分人认为是被单位、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思想上存有不满,行动中表现出对社区组织活动的抵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如在今年初的疫情防控过程中,X社区就出现了个别老年党员发牢骚、不配合工作等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四)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一是学习教育方式单一。社区主题党日以开展学习为主,基本上都是采取读报纸、学文件的方式进行,未结合党员类型分类开展,普通党员对参加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党员对参与主题党日的积极性不强,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二是组织生活参与率低。参加组织生活以在家老年党员为主,中青年党员参与率不高,大部分社区主题党日参与率不足XX%。如X社区共有直管党员XX人,XXXX年主题党日活动有X次参与率低于XX%,最少的一次只X人参加。三是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由于党员之间不太熟悉,相互批评难以开展,党员民主评议难以契合实际情况,未能有效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如X社区XXXX组织生活会,从会议记录看,党员之间相互批评的发言只有空洞无物、不痛不痒的寥寥几句,没能起到触动思想和灵魂的效果。

(五)党员积分管理效果不理想。

虽然各社区党组织都在开展党员积分管理,但是由于党员积分细则过于简单,个别支部对于党员的积分情况就是以参与组织生活情况为依据,未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管理,党员积分情况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流动党员的积分收集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无法对流动党员进行实事求是的进行党员积分评定。党员积分结果运用不够,在民主评议党员时,没有将积分情况作为评定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导致大部分党员对积分不重视、不在乎。部分XX岁以上老党员作为平时参加党组织生活的主力军,却未参与党员积分管理,影响老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六)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在小区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栋长等队伍中的占比偏低,在社区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政治影响力不够。如X社区成立了物业的小区有XX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只有X个,其中业委会XX名成员中只有X名党员;该社区XXX名楼栋长中党员只有XX名,占比仅为XX.X%;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X社区XXX名居民党员中,主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只有XX名,占比仅为X%。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两新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各社区普遍成立党总支,辖区内具备条件的商圈、非公企业要单独建立党支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各物业小区直管党员X人以上的,要及时成立党支部,做到应建尽建,不足X人的,可联合周边居民区、物业公司成立联合党支部;其余无物业小区按网格成立党支部,做到党组织的全覆盖。明确社区党总支在区域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对辖区内的两新党组织及各类自治组织进行兜底管理。

(二)理顺党组织关系,推行党员属地管理。

开展一次组织关系大排查,摸清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等方面情况。对党员按照老年党员、流动党员和在家党员三大类进行划分,对在外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党员,在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尽量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其工作生活所在地党组织,避免其为参加组织生活来回奔波之苦。对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市域内的要求其必须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度由流入地党组织提供参加组织活动相关证明向流出的党组织进行报备,否则依据党内规定进行处置;市域外的则纳入流动党员管理,对于无固定场所流动党员由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要求每月在线上参加党组织活动,并向支部汇报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在乡镇(街道)党组织的配合下,摸清在社区定居农村党员的底数,尽可能将在社区定居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

(三)强化激励关怀,增强政治荣誉感。

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部分离退休、下岗失业存在心理落差的党员和生活存在困难的党员,在元旦、春节、“七一”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消除不满情绪、传递组织关怀。党组织书记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党员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对表现优秀的,要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表彰,对党龄满XX周年的党员,每年组织一次“关爱夕阳红”健康体检。

(四)完善积分管理,强化结果运用。

科学制定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管理积分细则进一步细化,对年老多病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党员不纳入党员积分管理范围,对党员积分中履行职责的XX分进行分类调整,根据党员特长、意愿,科学设岗定责,老党员重点突出纠纷调解、出谋划策,青壮年党员重点突出产业带动、岗位示范、参与居民自治管理,流动党员重点突出到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和定期向支部报道情况。严格考核评价,组织党员“挂牌亮户”,增强党员身份价值认同和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履责情况季度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分梯度给予一定物资奖励。

(五)丰富教育形式,增强学习实效。

要对社区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党校组织党员轮训的同时,党组织要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用群众语言、讲群众故事,多采取“身边人说身边事”“街头党课”“党的知识竞赛”或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提高中青年党员的参与率,帮助党员之间增进了解。

5.社区管理实习报告 篇五

上个星期我们行政管理专业被安排去潍坊各个居委会实习。鉴于上次的实习因为横跨了中秋节而没有去成,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这让我体验了上班族的感觉,朝九晚五,整整五天的实习让我的一周很充实,也让我很有收获。

初到社区报到时,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让我很紧张。虽然在学校里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但与此不同的是遇到的大多是同龄人,而社区工作者都是我的长辈,因此我很放不开。唯一幸运地是这次实习我们是四人一组,无形中多了份依靠,困难的开头也变得不那么困难了。在社区的第一天我们进行了资料的整理。任务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真的很吃力。正值年末,社区各项工作到了总结整理的时候,繁复的资料需要分类归置,甚至很多都需要动手抄写。社区工作的第一天在忙碌和肩膀酸痛中度过了,虽然累,但是很充实。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依然进行着和第一天差不多的工作。正好我们社区这个星期要进行适龄妇女的体检,除去通过不断的短信电话联系她们到来外,我们还去小区里挨单元的张贴通知。那天正好赶上冷空气,出去没一会就有冻僵的感觉,社区的姐姐都特别好,给了我们很少的任务并且让我们完成后直接去休息。而她们则拿着厚厚的通知单继续进行着。比起有些同学在社区实习中被漠视,我觉得我们虽然累但是很幸福。周三周四开始进行体检,这两天中我帮忙做检查前的登记。该社区登记在册的妇女有九百多个,实际虽然没来全但是每天保持三四百人的进出。整整两天我都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对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做错说错。虽然很累但是同样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感到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一年有三次这样的大型体检,再加上各种大小的检查,他们为了小区居民生活的便捷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工作中,最重要的关键是细心负责。记得从小学到高中,都常常听老师说:细节决定定成败。这句话永恒成立。在做体检登记时,因为有重名的很多次我都险些弄错,还好一起的社区姐姐帮忙更正,然后每次登记时我都会核实身份证号是否一致,以防错误再次发生。还有登记信息需要问到配偶的信息,开始时我没都没有注意配偶栏的信息就直接问,以至于有个离异妇女被我弄得很尴尬,虽然没说什么,但是觉得很对不起人家,事后每一次询问信息前我都会注意查看。因此,专心工作,细心、细心、再细心是多么重要。

回想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 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通过这一次做志愿者的社会实践,终于从很深的程度上理解了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以前虽然也帮助别人,但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别人,从心里就是以帮助别人为目标的,做的事也都是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为了帮助别人,但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别人,从心里就是以帮助别人为目标的,做的事也都是为了帮助别人,甚至为了帮助别人而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这样当你真的帮到别人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

6.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六

东阳社区在2008年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管理,即建立起 “责任到人、包干到组、覆盖到户、巡查到点、管理到边、奖惩到位”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以“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的原则,以人口为基数、以村组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12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等3人组成,社区领导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

一、东阳社区管理的难点

(一)治安管理管理难度大

东阳社区和句容毗邻,交通便捷,外来人口较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一是去年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治安面临新挑战。二是外来租住人口身份背景复杂,从事不同的行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加。

(二)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大

一是东阳社区现管辖面积10平方多公里,社区路面、河道保持卫生整洁难度较大,社区墙面经常被乱画广告标语,影响社区环境美观;二是社区现有外来商住户128户,往往会发生货物或产品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影响居民出行;三是由于部分外来人口缺少稳定感和归属感,所以对于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上动力不足,容易出现毁坏公共设施的现象。

二、东阳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东阳社区2008年便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网格化管理比较片面,形式单一,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网格化管理局限于单项工作,没有落实制度考核。2008年时,东阳社区首先在控违拆违工作上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对社区干部明确分工,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并实行了责任与工资挂钩的奖惩措施,但是网格化管理局限单项工作,没有将社区全盘工作整合联系起来。

第二,网格化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社区的网络化考核制度以签订《目标责任书》为主,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没能制定相关考核办法,进一步制定考核细则。

第三,网格内管理人员分工不清,责任不明。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网格管理人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组成,社区领导为负责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更高,面对东阳社区的特殊情况,居民小组长的工作不可能局限于纯粹联系、汇报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三人的具体职责明确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性,网格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同时,居民小组长对社区干部的依赖较大,自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

第四,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善于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网格管理人员能够发现问题,但是不能主动地解决问题。诚然,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在网格的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网格层面也有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畏难情绪或者短期难见成效需要反复做工作,怕麻烦而搁置下来不去解决。

第五,居民宣教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东阳社区是涉农社区,居民整体文明程度相对较低,要实现在社区内形成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扶正祛邪、邻里和睦、敬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文明风尚和生活方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东阳社区还存在乱丢垃圾、生活垃圾不及时入桶、乱晾晒等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要扭转这

一局面,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对东阳社区网格化管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网格化,建立全盘网格化管理

东阳社区的网格化管理需要联系社区全盘工作,不能局限于单项工作,要将各项工作的责任人明确,落实制度考核。将居民小组长的责任分解,分解到社区各项工作中,从分调动网格化人员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明确网格内的分工,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这里所说的明确分工是指网格内责任人在固有职责之外而出现的新问题构成的新职责,新问题的责任主体必须明确,不明确就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比如车辆乱停放、墙面的乱涂乱画、社区基础设施的损坏保修等这些问题的责任主体都必须界定,而且要形成制度,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空白区域。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性,制定了《东阳村2011年度村民组长责任分解及考核办法》,对居民小组长的工作实行百分考核,将居民小组长的工资与职责挂钩,年底按考核结果给予扣分或奖励,利用制度保证责任的落实,居民小组长要敢于管理,不推诿,不扯皮,能够解决的问题绝不托延。只有进一步理顺社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的关系,分清职责,各管其事,各司其职,才能提升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对网格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由于网格责任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造成了网格化管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要使得网格化向均衡的方向发展,就要加强对网格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这种指导和培训可以通过工作例会和经验交流会的方式来进

行,把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向全社区推广。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的原因,解决的难点,全员建言献策,争取在社居委的层面上把问题解决掉。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

网格管理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善于解决问题,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第一,加强责任建设,下沉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建立问责制度;第二,做好联合执法前的信息摸排工作,在社区管理中的确存在只有通过执法才能解决的问题,社区要把这些问题集中梳理分类,确定执法部门,报告功能区,由功能区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第三,跟踪督查及时到位,建立重大问题督办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东阳社区需要设立考核小组,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考核细则,将考核考核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才能做到考核不留空白,才能促进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发动群众上下真功夫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拓宽宣传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所谓全方位即把社区管理中的文明创建、公共设施管理、秩序管理、环境管理等等全部纳入宣传的范畴,取得居民广泛的支持,促进社区管理上台阶;所谓多层次即宣传主体的多层次,这个主体应该包括居委会、网格管理人员、社区志愿者(也包括学生志愿者)、社区热心居民、社区老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宣传渠道包括宣传栏、横幅等静

态宣传渠道,也要包括宣传主体的现场规劝提醒告知和业主QQ群宣传告知等动态渠道,二是开展一系列群众活动来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进而形成荣誉感。群众活动应该包括星级文明户的评选以及道德模范的推荐等等,充分挖掘社区的资源,树立社区的典型和榜样,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达到以典型树正气、以正气促和谐、以和谐优服务的管理目的。

(七)创新社会管理

首先,东阳社区的管理难点是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社区内有500余人组成的“夕阳红”巡逻队、9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和巡逻监督队,因此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总结对这部分群众的管理经验,把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做法上升为理论,发展成制度,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7.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七

1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61位问卷填答者中,男性133人,女性128人,男女比例1. 04 ∶ 1。被调查者整体呈现年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较高,已婚者居多,本地人多,收入不高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居民较多六个特点。

年龄方面,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呈现两极化趋势,61岁以上的老年人( 21. 8%) 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1. 1%) 占被调查者比例最高,51岁至60岁( 7. 7%) 和18岁至30岁( 10. 7%) 的居民比例最低, 其余被调查者比例相当。调查安排在工作日进行,社区中有工作的居民要上班,所以社区中老人和小孩较多,这可能影响了被调查者年龄的代表性。

户籍方面,被调查者中本地户籍居民占多数( 85. 1%) ,外地户籍居民较少( 14. 9%) 。

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中月收入1100元以下者居多( 31. 4%) ,其次是月收入为2501 ~ 3500元者( 20. 7%) , 整体来看社区居民收入不高。

职业方面,文苑社区居民中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3. 4%、20. 7%和19. 9%。

2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的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文苑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的支持度较高,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文苑社区居民对参与在社区开展的居民服务活动总体上是比较支持的,非常支持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3. 26% ,比较支持者占37. 16% ,一般、比较不支持和完全不支持者所占比例较小。

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的意愿表达中, 40. 23% 和34. 87% 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服务活动,居民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较高。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一般、比较不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参加活动,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1. 07%、3. 065% 和0. 766%。通过调查组的进一步询问,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青少年认为社区服务占用了他们玩耍的时间; 第二是有工作的居民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

3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度

社区服务设施中,居民对 “健身室”、 “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老人日间照料室”和 “家政服务室”的需求度最高,而对 “舞蹈室”、 “社区茶馆”和 “残疾人康复室”的需求度最低。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本着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为青年人生发展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活动的阵地; 社区图书馆是在社区内建立满足居民阅读需求的公共阅读场所; 老人日间照料室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场所; 家政服务室是指社区为居民家庭提供专业家政服务或帮助联络专业家政服务资源的场所。居民对以上服务设施及场所的需求体现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室的需求度较高,更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另外,通过调查员的深度访谈,部分居民表示很有必要在社区内建立专门的乒乓球室和游泳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4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度

老年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紧急援助服务”、 “社区互助支援服务”和 “长者文娱康乐活动”的需求度比较高,而对 “临终关怀服务”和 “老人义工团队服务” 的需求度较低。

紧急援助服务是指电话援助、帮助老人联系医疗资源,使用老人定位信息机、座机电话,以电话短信的方式联动社区家政服务平台、各大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亲属电话,社区居民对紧急援助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体现了居民对人身安全、健康的重视。社区互助支援服务主要是社区促进居民邻里结对,情感帮扶,体现了居民在社区中的情感需求。长者文娱康乐活动是指在社区内针对老年人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晚年生活。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情感帮扶。老人义工团队服务是指老年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服务。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居民对这两项服务的需求较低是因为对这两种服务项目的不了解,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些时间,社工应该做的是多宣传,做出榜样,使居民了解服务,接受服务,见下表。

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兴趣班”、 “素质拓展训练”和 “学业辅导服务”的需求度较高,而对 “权益保障服务”和 “青少年帮教服务”的需求度较低。

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团队能力建设和学业称为青少年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但是,权益保障服务和帮教服务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青少年群体解惑,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工应充当倡导者的角色,在社区内向居民普及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视程度。

另外,有部分被调查反映,希望社区在暑期多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锻炼青少年的独立性,丰富暑期生活。

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日间护理服务”、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的需求度较高。但居民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需求度整体偏低,对问卷中涉及的服务项目大多表示需求度一般。

日间护理服务主要是为日间缺乏照顾的残疾人提供协助和支持,使他们在社区内得到照顾; 就业帮扶服务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一系列就业培训,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是指训练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关注说明居民对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比较重视,而被调查者整体表现出来的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还不够,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贫困家庭社区服务项目中,被调查者对 “医疗援助”、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庭支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医疗援助主要是为贫困家庭联络低偿的医疗资源,保证贫困家庭不因病返贫; 家庭支持服务主要是指对贫困家庭的全面支持,包括对家庭需求的评估及后期支援,这里的支持服务不仅是指物质方面的支持,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慰藉。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度较高,也对社区内的贫困家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帮助贫困家庭获得社会救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扶贫困人口等。

5结论

8.秣陵社区重要慢性病诊断报告 篇八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慢性非传染病(简称“慢性病”)已经对社区人群的生命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社区诊断是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秣陵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及对重要慢性病的干预进行论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社区十二个居(村)委会随机抽取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调查总数约5800人,实际调查5764人。其中男性2757人,女性3007人。

1.2调查方法居民健康调查的内容设计成统一的标准调查表,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要慢性病史、吸烟饮酒情况、饮食生活习惯,两周患病情况,居民对上前医疗收费标准测评,健康保健与卫生服务等。

1.3样本量参照1998年江苏省卫生服务研究资料,预计阳性率为10%-15%,容许误差为10%P,显著性检验水平a=0.05,按955可信限估计样本量。

2结果

从1980年至2010年的发病趋势来看,秣陵社区虽然传染病总的发病率下降比较明显,但一些老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淋病和梅毒又卷土重来,而且上升的幅度较快,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以及艾滋病又不断出现,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3对疾病的社区干预

3.1以高血压防治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社区干预

高血压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防治血管病的关键。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患病率。

3.1.1健康教育与培训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宣教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品等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利用大众传媒、健教进社区等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防治知识教育,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如采用热线现场问卷或知识竞赛和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培训非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所属的居家委会人员、红十字会员、社区行政领导、志愿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等,让他们掌握高血压病一般性常识和主要干预措施,使之起到“半个医生”的作用。

3.1.2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超重或肥胖、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开展“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活动。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减重、限盐、限酒、合理膳食。适量经常运动、

3.1.3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管理随访

许多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检出高血压病人:对社区中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首诊测量血压、社区抽样调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大课堂、咨询、家庭访视等)。高血压病人检出后应及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治疗和随访,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血压逐步、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值并予以维持。通过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随访,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为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提供保证。

3.2糖尿病的社区干预

采用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包括确定糖尿病的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及对易感个体进行特殊处理,目的在于预防易感个体或人群发生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逆转病情或延缓及阻止其发展。三级预防是批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其致残所采取的任何措施。

3.2.1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干预

积极做好社区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广为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如健康教育画廊、专栏、版报、广播等)在社区全体人群中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旨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参与世界糖尿病宣传日活动,结合宣传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关注。

3.2.2高危人群干预

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3.2.3糖尿病患者干预

通过患者因症就诊、社区健康档案登记、高危人群筛查及其他途径9如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等)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及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每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

3.2.4康复护理指导

9.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九

营造和谐服务环境 ——关于如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社区管理服务的现状

XXX社区位于县城西部,面积约X平方公里,辖区居民由汉、回、维、哈、蒙、乌孜别克等X个民族构成,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少数民族占比XX%。近年来,XX社区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目标,社区管理和服务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发展新局面。

(一)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xxx服务已基本涵盖了优抚助残、扶贫帮困、劳动就业、医疗保健、计生健康、医疗卫生和老年人等十大服务系列,拓展了50余项服务内容,设施日臻完善。社区办公楼已达1500㎡,建有社区警务室、监控室、活动室、消防安全体验室、图书室、棋牌室、书法室等。各社区内部设施逐步完善,办公设施齐全。

社区服务领域虽然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还不多,一些老小区没有活动场地,网格支部活动室也因经费难以落实。

(二)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等待时间长,居民一旦需要帮助,除个别简便的事项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上门解决,但遇有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上门服务的等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数日之久;二是服务途径还不够便捷。如目前低保户的补助资金发放,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三是现在的劳动就业信息不够畅通,真正提供给社区的就业岗位很少,难以就近快捷提供就业信息;四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还不够充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事项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同意,中间的环节过多,时间拖得较长。如现在的低保申报、企业申办、就业的落实等等,居民有怨言。

(三)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社区现有党员志愿者、乡村校园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380人,成立有义务巡逻队、环境清洁队、文艺宣传队等社区服务队伍10支,他们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区通过开设“三务公开栏”、设立“民意反馈箱”、广泛开展民主自治,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决策权。以服务求支持,不断完善服务载体,加强共驻共建,以优质的服务来争取驻区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凝聚共驻共建工作合力。

二、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社区服务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善的地方。

1、社区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条块分割不能形成很好的合力。社区管理服务的任务日益繁重,使社区干部承担的任务过重,现有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填报表、做台账、迎检查上,出现“小马拉大车”疲于应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2、社区工作者队伍待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目前我社区共有社区工作者xx人(其中在职在编x人,社区编外工作者x人,公益性岗位x人),人数少,影响了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的发挥。此外,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不利于结构的优化。导致高素质管理人才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

4、社区经费不足,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随着社会事务增多,社区运行成本不断加大和机关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办公设施条件的改善等因素,社区经费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社区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各社区年基本办公经费大致在xx万元,收支基本相等,致使用于各项社区服务所需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造成社区负责人把横向协调,争取支持筹措经费作为重要工作,造成社区工作者工作错位、精力分散。

三、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1、以xx县社区准入事项审批制度为抓手,强化社区功能。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能和权限,规范社区职能职责,优化社区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便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进一步完善政策,严格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努力为社区减负。

2、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全县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3、务求实效,消除形式。在社区服务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是最终目的。在目前社区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如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服务活动不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类组织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因此,要解决这种不对称现象,使社区服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10.社区管理干部述职报告精选 篇十

准则》、《条例》有机结合,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职责”。一是突出示范,带头垂范。认真履行第一职责人职责,既带头参加教育、理解教育,又靠前指挥、具体指导。党支部制定专题学习研讨《细案》,集中学习研讨,构成良好示范效应。在四个专题学习研讨中,两委班子共组织集中学习研讨5次,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发言30人次。二是突出查摆,建立清单。采取自己找、居民提、上级点、互相帮、群众议的方式,深入检查扫描,建立问题清单。支部班子带头查摆4个不严不实问题,支委个人查摆13个问题,梳理反馈,限期整改。三是立说立行,即知即改。针对查摆到的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将教育实践活动未整改到位问题列入台账,结合述职评议考核中自己查摆、上级点评和群众评议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新老问题一并解决。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点监督检查资料,公开理解群众监督。(三)瞄准一流,营造环境。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防风险,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美丽厦门典范社区建设新发展,精心打造典范社区。研究部署社区党建,落实党建工作职责。把“五共”融入社区“微治理”,开辟“微论坛”,培育微组织,搭建微平台,认领微心愿,实施微行动,打造一核多元“

五共”服务体系,兜底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荣获第三批全国充分社区、省级礼貌单位的称号。(四)夯实阵地,主动服务。贯彻落实党工委党建工作部署,圆满完成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换届,分别有两名支委担任副书记、副主任,配齐、配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渠道,加强党员活动室场所建设,规范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在党代表工作室基础上,充实完善美丽小区党员议事会、社区党建顾问团、社区党员宣讲团和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实行党代表坐班与“六百”活动走家入户相结合,主动收集民情,主动认领微心愿,注重分析、化解潜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12371”工程、把在职党员编入社区网格,认领微心愿,参与共同缔造,推进典范社区建设。(五)严格管理,分类施教。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培养发展对象1名。创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运用社区书院“党员讲堂”、党员“微论坛”,现场教学、双向互动、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培训。对“两新”组织党员和社区党员,围绕提升工作技能和强化家庭社会美德,突出“实效性”;对辖区单位党员,围绕规范学习制度、资料,突出“规范性”;对流动

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社区党员关系不遗漏、组织生活不间断、教育管理不放松、先锋作用不削弱,围绕能理解到党组织的教育培训,突出“经常性”。对入党用心分子,透过主题活动、创意竞赛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政治理论、理想信念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强化社区基础保障,充实社区党务工作力量,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二、存在问题分析和改善思考一是创新意识有待增强。缺乏创新意识、只求所有,不求所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较为严重。不想创新、不会创新的干部不在少数,创新驱动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相对较弱,对社区党建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影响了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工作针对性有待加强。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需要。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针对性,很难对党员产生吸引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模作用难以更好的体现。三是班子“四风”方面还需改善。调查研究还不深不实;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研究不深、措施还不力;抓落实不够扎实有力;工作中还存在做表面文章现象。联系群众不够紧密、不够到位;对强化担当意

识、进取精神措施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不够及时有力;工作中存在本位主义现象,打基础力度不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劲头还不足;思想上还存在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三、工作思路(一)凝合力,强化一个地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其引领、统筹、协调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发挥党支部在社区事务决策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发模范作用。(二)谋发展,打造示范社区。对双鲤新城完整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引导社区上下充分认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典范社区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坚定信心,持续定力,以新的发展理念提升完善“美丽厦门禾欣示范社区规划”,使之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三)深对接,强化“三严三实”。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科学促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动研究新形势下工作

中出现新状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复杂问题和破解难题的潜力。二是改善工作作风,强化表率作用。创新服务群众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围绕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沟通联系,自觉理解居民监督,自觉了解民情,反映___,集中民智,认真思考谋划。三是弘扬实干精神,强化廉政观念。认真执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严格遵守《准则》、《条例》和《八项规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社区工作人员,切实负起一岗双责。加强班子成员的团结,多沟通、多包容、多支持,用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整体形象。(四)强载体,打造三个平台。一是打造党员金服务执行平台。梳理当前各类社区服务工作,打造“金服务大平台”社区服务新模式,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社区服务事项,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是打造党员民主监督平台。成立党员社区工作评议组,以党员、居民满意度和社情___知晓度为评议导向,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状况、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状况等进行评议监督,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

11.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本科生;认知情况

社区护理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所以,护生要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笔者对我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共78名,年龄20~23岁。她们均于2013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方法:与护生进行访谈和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共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分别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说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共78份,回收78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2010级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下表的统计数据:

三、讨论

对问卷结果和走访结果进行汇拢和分析。问卷第2项: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第10项:22%的学生熟悉实习的重要性,78%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实习的重要性。第9项:10%的学生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认为护士只要能够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就可以。第1、3、4、5项平均得分均超过6.1分,可看出70%的学生了解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第7、8、9项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没有系统掌握《社区护理学》知识,甚至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

四、对策

第一、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教育学生增强以下认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社区保健需求在提升;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导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增加;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增加了社区护理的诉求;看病难、住院难的客观存在需求社区护理跟上;卫生资源分配不当,社区护理成为补充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可能照顾4位老人,需要“简、便、廉”社区护理服务提供帮助。

第二、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1)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理念,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2)以群体为主,对社区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3)以独立工作为主,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4)以人为本,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5)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6)关系多样,居民的职业结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不同,护理需求不一样。(7)突出重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户以及一些重点关护患者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8)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

第三、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

第四、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生、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所以,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这需要教师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总学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强化训练护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健康评估、护患沟通、社区急救技能等方面。(2)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家庭进行访视、家庭健康评估,让护生针对评估的内容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7]。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会大大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护生社区护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对社区护理产生兴趣。(2)丰富社区见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社区健康相关内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实地考察,从人口学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评估所选的社区的健康状况,找出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待社区护理全部理论课结束后,小组轮流进入指定社区基地进行见习,在见习中,要在社区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仪器设备配置、内部设施、人员编排、社区工作内容及相关资料等,以及社区的环境、居民生活状况特点、卫生保健状况等社区状况,作为社区健康评估内容的完善与补充。之后要求护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点评。(4)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 很多护理院校将《社区护理学》作为考查课,这大大降低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区医学、社区管理、康复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的合格的社区护士,让护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五、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识的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缺乏学习主动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在教学环节中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积极的职业态度;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环节。使护生掌握社区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实际工作能力,这不仅能为护生自身拓宽就业、促进就业, 又能为社区护理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磷,鲍翠玉. 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护理学杂志,2012, 27(2).

[2]刘光全.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健康大视野 ,2013, 21(2).

上一篇:大会闭幕式主持词2008.03.0下一篇:宁波博物馆秋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