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2024-09-19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精选17篇)

1.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一

护理教育WPBL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WPBL教学法;护理教育;应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PBL教学法和WPBL教学法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探讨WPBL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1.1PBL教学法在境外的使用

1971年PBL教学法被引入欧洲,并从医学专业迅速扩展到其他学科[2]。美国70%的医学院校已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BL教学法;英国、日本、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及香港等地区的医学院校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纷纷使用PBL教学法[3-5]。

1.2PBL教学法在国内的使用

我国引进PBL教学法较欧美和日本晚。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首先引入PBL教学法[6]。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教学法的院校逐渐增多,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例如,石楠等[8]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对比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后提出,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效率。代丹丹等[9]在研究中将186名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手术室实习分为4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PBL教学法,结果显示,实习学生出科前理论考试及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顺利完成实习任务。PBL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的使用已日渐成熟。

2WPBL教学法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这有助于网络与PBL教学法的结合,于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教学法(WPBL)应运而生。

2.1WPBL教学法在国外的使用

W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应用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OliverR等[10]在其的研究中就指出,WPBL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核心技能有益,如自我管理、和他人合作、搜集资料的能力等。SulaimanF等[11]的研究也表明了教师对WPBL教学法的认同,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给学生小组分配任务来提高学习质量,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并分享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TaradiSK等[12]在研究中将WPBL教学法与单纯的PBL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WPBL教学法的学生在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满意度调查中对WPBL教学法表达了积极的态度。GossmanP[13]等在其研究中强调了W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2.2WPBL教学法在国内的使用

WPBL教学法不仅具有PBL教学法的各种优点,而且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更新速度快、直观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发展迅速。黄俭强等[14]的研究是对5个连续年级的护理本科生使用WPBL教学法讲授内科护理学,并不断总结和优化,发现WPBL教学法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均有提高。韩曦等[15]在研究中将WPBL教学法运用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分析了如何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更合理地使用。

3讨论

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既要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以下是笔者在W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发现与体会。

3.1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WPBL教学法由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左右上传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讨论和总结,而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心理上仍依赖任课教师的指导。有研究指出,WPBL教学法更适合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的高年级学生[16]。相比本科生而言,专科生年龄较小,适应性可能偏弱。因此,在针对专科生实施WPBL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引导。

3.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

WPBL教学法是以网络环境与资源为依托、以问题为基础并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设置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应在学生查找、讨论、总结过程中给予合理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等[17]。

3.3对教学单位的教学资源要求较高

WPBL教学法需要学生以网络环境与资源为依托进行自主学习。这需要教学单位提供能上网的电脑和供护生学习讨论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要求具有在线学习、学生及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等功能,并且能够满足WPBL教学的需要。

3.4学生自学时间应充分

WPBL教学减少的是课堂教学时间,相应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课外指导,而目前专科学生的教学安排相对紧密,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受到限制,并且专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较为欠缺,这些都影响到WPBL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KilroyDA.ProblembasedLearning[J].EmergMed,(21):411-413.

[2]GlenS,WilkieK.ProblemBasedLearninginNursing:Anewmodelforanewcontext[M].Malaysia:MacmillanpressLtd,.

[3]BlighJ,WilkinsonP.Report:theapplicationofproblem-basedlearninginBritishmedicaleducation[J].FellowshipofPostgraduateMedicine,(73):449-459.

[4]GweeM,TanCH.Problem-basedlearninginmedicaleducation:theSingaporehybrid[J].AnnAcadMedSingapore,,30(4):356-362.

[5]梅人朗.亚洲医学院校PBL的实施和学生的体验[J].复旦教育论坛,(6):77-80.

[6]张东华,高岳,薄红,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00.

[7]马慧娟,袁芳,武宇明.PBL教学的开展条件和模式探索[J].教育战线,(7):93-94.

[8]石楠,叶卉,翁琛婷.PBL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7):55.

[9]代丹丹,贾春怡,苏晖.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11(26):6403-6404.

[10]OliverR,McLoughlinC.Usingwebandproblem-basedlearningenvi-ronments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keyskills[J].Ascilite,(1):99.

[11]SulaimanF,AtanH,IdrusRM,etal.Problem-BasedLearning:AStudyoftheWeb-BasedSynchronousCollaboration[J].MalaysianOnlineJournalofInstructionalTechnology,2004(2):58-66.

[12]TaradiSK,TaradiM,RadiK,etal.Blendingproblem-basedlearningwithWebtechnologypositivelyimpactsstudentlearningoutcomesinacid-basephysiology[J].Advancesinphysiologyeducation,,29(1):35-39.

[13]GossmanP,StewartT,JaspersM,etal.Integratingweb-deliveredprob-lem-basedlearningscenariostothecurriculum[J].Active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8(2):139-153.

[14]黄俭强,尤黎明,陈琪尔,等.WPBL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465-466.

[15]韩曦,扈清云,宋汉君,等.W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21-1922.

[16]CarderL,WillinghamP,BibbD.Case-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Informationliteracyfortherealworld[J].ResearchStrategies,2001(18):181-190.

[17]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医教育,2005,12(3):104-105.

2.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各个科室<30岁的护理人员共60名, 其中男13名、女48名, 年龄 (23.6±3.3) 岁, 其中26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5年, 23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5~8年, 11名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10年左右;60名护理人员中有28名护师、32名护士;8名护理人员为本科毕业, 其余52名护理人员为大专毕业。所有护理人员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经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培训,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安全教育,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建立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护理部从各个科室中的护士长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中选择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的成员, 包括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3名, 每名指导小组的成员负责不同的操作指导项目。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前, 指导小组应通过会议等形式对护理安全教育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反复讨论, 以保证流程和评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制定完成后,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每个观察组的成员, 帮助他们快速地熟悉相关的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1.2.2对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根据护理部计划,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应定期进行集中学习, 培训地点位于护理部的示教室或者病区的示教室。指导小组的成员观看规范的操作演示, 并掌握操作过程中相关的注意细节和事项、护理风险点。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2人为1组进行操作练习, 同时找出应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每次培训结束后, 要对指导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 并根据制定好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如果考核不合格, 必须进行再次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1.2.3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每次培训要充分考虑到护理服务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工作班次, 因此为了避免打扰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正常休息,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可进行分批指导和示范。针对个别特殊班次的观察组成员实施个别指导, 保证护理安全教育的开展。在指导小组成员的示范完毕后, 观察组护理人员应反复进行练习操作, 尽量安排时间去示教室进行演练, 在操作演练中对自己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 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风险、是否保护了患者、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等。如果在自行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疑问, 及时反馈给指导小组的成员。当护理人员通过练习对操作熟练后,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考核, 如果考核没有通过, 护理人员要进行再次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此外, 护理安全教育指导小组的成员还要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补考人员名单、补考时间等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上交护理部作为教育培训活动评价的资料,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的措施, 从而保证下一次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评价指标对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 由300例患者匿名填写, 满分为100分, ≥85分为满意, <85分且≥70分为较满意, <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以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均<0.05) 。见表1。

3讨论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护理程序是解决治疗中各类问题、通过临床科学认定的护理方法[3]。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并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患者的病情差异、对疾病的认识、护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水平、安全意识等都属于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也都可能对护理的结果造成影响, 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4]。因此,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不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认识,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其作用和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安全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充分分析护理中的风险点和各种不安全因素并结合案例讲解使护理人员印象更加深刻、树立风险意识, 充分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5]。此外, 实践操作也是培训中的重点内容,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 护理人员才能够进一步理解培训课程中所讲到的理论知识, 体会到护理中潜在的风险。通过实践操作, 指导小组的成员能够观察到护理人员是否将安全护理的意识融入到了实际的护理操作中, 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护理人员形成或树立起安全护理的意识需要一定的过程, 为了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护理人员亲手实践操作的内容和步骤, 还需要指导小组成员耐心、细心的指导和提醒。因为大部分的护理培训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 尤其是刚入职不久的护理人员, 常常在领会到了操作要领后, 就忘记了安全操作, 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 指导小组成员应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 并通过温柔、耐心的讲解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让他们在鼓励、赞扬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通过培训、操作、考核, 指导小组的成员也能够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快护理骨干的成长, 使医院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都进入到良性的循环中, 从而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保证。

综上所述, 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使患者更加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桂凤, 赵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5) :415-417.

[2]刘博.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 2014, 21 (30) :6803-6804.

[3]包腊月.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13 (24) :196-196.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7 (22) :354-355.

3.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肖光秀,张卫萍,何芸.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3489-3491.

4.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四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绪论课的价值

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及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兴趣、意志、情感、信念、理想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揭示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绪论课作为本课程的总领课,其价值不容忽视。而绪论课的内容,以抽象性强、概括面广为其特点,同时又由于受到历年来考分制的影响,课时时间分配上也显得过少。教师多是以简单的开场白形式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学生更是不以为然,这种观念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予以纠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编写本次课时教案时应仔细地阅读和分析新的教学大纲,深刻认识绪论课在专业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对学生培养的总目的要求。通过目标的实施,使得学生在开课之初对本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期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通过绪论课教学解决学生思想障碍

首先,深人了解学生,口腔医学论文发表端正思想观念。教学中,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理论认为,任何一名学生只要具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他又能真正利用这些时间去学,就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本人理解为达成全部教育目标群的决定因素不完全在于学生的智能因素,而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学习,即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此,解决学生思想观念问题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责任在于一个“导”字。主导作用的发挥应充分体现在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培育.笔者在外护绪论课诊断性评估中,采取无记名问卷形式,对学生提出: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全班45人有15人的试卷反馈为:主要职责是打针、发药的占33%。这种思想观念上的低标准要求是阻碍教学总体目标达成的重要情感障碍,分析思想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护理专业的学生没能切身地深人病房,而且绝大多数卫生学校又没有相当规模的附属医院为她们提供见习实习条件,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眼目睹的就是护士在执行着护理工作中最为一般性的工作。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在讲课中,通过介绍护理学史,用南丁格尔精神感化教育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护理工作重要性,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和具体的认识,并采集外科临床工作中具体病例抢救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使得思想障碍得到了及时的校正和更新。

其次,明确责任,解决学生的心理误区。在市井文化中有一种很不正常观点: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这种世俗观念的不公正,使护生对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地位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自卑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干扰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中通过现代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介绍,明确医护在临床中工作中的责任和各自工作的特点,转变这种看法。这也是在绪论课中必须要解决的思想问题。

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因此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护理工作内容,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标准护理计划、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这些变化都要让医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医护关系是相互支持和帮助。

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

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负责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情绪时,要与主任医师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人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包括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指导等。同时我院把健康教育定为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并在制订护理常规、诊疗常规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医护必须遵循。

护士整天围着病人转,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对病人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会使病人乐于向负责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负责护士将这些信息转告医生,医生在查房时对病人一一作讲解,消除病人的顾虑。

5.高职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五

1重视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护理教学中,过分重视护理基础理论的传递。在缺少实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护理意识很难提高,护理效率不理想。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护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大纲,并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实现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在真实的沟通环境中对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做出评价,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针对年轻的患者,要注意说话语气,避免由于语气过重而导致其放弃治疗。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尽量采用关心的语气,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重视。在与病重患者的沟通中,切忌说话过于直接,一些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一类患者时,说话直截了当,导致有患者出现轻生现象。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采用正确的方式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而在于术后康复期中,对患者的护理应多接受患者的意见,多进行交流。这些都是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护理人员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的患者。面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凭借自身的经验,不要与其进行正面冲突,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听其述说或者直接离开。之后可找到当事人或者其它护理人员进行调节。宽容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基于患者的病情,很可能由于护理人员的一点小错误而出现责骂护理人员的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的表现,不可对患者进行讽刺,如是无理要求,可一笑置之。如的确是护理人员自身问题,则应主动承认错误,并且态度诚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应重视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实践中,沟通方式要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情绪而定。在高职教育中,应培养护理学生如下沟通技巧:第一,护理人员要使用亲切称呼与患者进行交流,切忌使用床号沟通,尤其是在一对一交流过程中。这一良好起点可使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善于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在与其沟通时迅速找出话题切入点。倾听是一项重要的沟通技能,这也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护士在进行沟通时,注意微笑,采用自然的体态,使患者能够具有温馨的感觉,从而忘记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其恢复。第三,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对于复杂或者严重疾病患者,患者情绪的稳定是促进其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技能则是其接受治疗获得稳定情绪的关键。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才能感受其痛苦,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加之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等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康复。

3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6.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六

在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临床护理作为主干专业课占全部课程学时数的半数以上, 是护生了解临床、认识护理程序的基础。若在给护生传授从业所必须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渗透尊重教育, 强化护理服务的人文理念, 使尊重教育体现出职业特点, 不仅弥补了单一德育课程尊重教育的低效性, 而且作为一种“岗前”培训, 还对促进护生形成尊重患者、爱护患者的良好职业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中等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358名, 平均年龄17.6岁;学校临床护理课程任课教师28名。尊重教育实验组为2007、2008级护生, 对照组为未接受尊重教育就进入临床实习的2006级护生。

1.2 方法

1.2.1 现状调查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分班级、分教研组发放调查问卷, 采用统一指导语, 师生同答。问卷第一部分针对教师授课时出现的不尊重行为进行调查, 第二部分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出现的不尊重行为进行调查, 第三部分为尊重教育必要性调查。向护生发放问卷362份, 收回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回收率98.9%。向教师发放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8份, 有效回收率100.0%。通过汇总分析, 了解师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为护理专业课教学渗透尊重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2.2 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以调查结果为前提和基础, 师生共同商讨制定临床教学中的尊重行为标准。

1.2.3 践行尊重行为标准

以尊重行为标准为纲, 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 在不同课型及教学的不同时段严格执行尊重行为标准, 并在尊重教育中总结提炼切实可行的方法及途径。

1.2.4 访谈法检验尊重教育成果

制定烟台护士学校实习护生人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通过对临床带教教师及住院患者的访谈, 了解尊重教育对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3)

2.2 尊重行为标准

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师生共同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见表4) , 使尊重教育有据可依。

2.3 临床护理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尊重教育途径和方法

2.3.1 优化教学条件, 营造体现尊重理念的学习氛围

建设高标准模拟病房, 使校内实训条件与临床现代化病房同步。教室、模拟病房、实训室内除悬挂各种规章制度、技能操作流程外, 还应增加许多体现尊重理念的提示语:如微笑在脸上, 文明用语在嘴上, 娴熟动作在手上, 仪表整洁在身上;细心、热心、爱心、耐心会赢得患者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最温暖的表情是微笑;轻声细语是对护理对象的尊重;请专心听课, 尊重讲课人和其他听课人等。这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 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有关尊重的温馨提示, 营造了人文学习氛围, 起到了反复强化尊重意识的良好作用。

2.3.2 选用实际案例, 生动活泼

在临床课学习之初, 我们选用高年级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实际案例, 通过角色扮演、视频回放等方法, 比较同一项护理任务, 实施不同护理所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比较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在护理实践中, 不仅需要娴熟的护理技术, 还需要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注重对患者的关怀, 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 提供个性化服务, 充分体现护理职业特点, 从而实现人文护理的服务目标。

2.3.3 注重教学细节设计, 将尊重意识融入教学始终

在护理教育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护生, 护生的一举一动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的护理工作质量。为此, 师生互相监督, 互相提醒, 课前、课中、课后严格践行尊重行为标准, 真正做到有据必依。

2.3.4 采用“相应情景联想法”纠正不尊重行为

将课堂情景对应设计成临床情景, 如课堂中某学生手机突然响起, 打断了教师讲课, 教师不应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而应布置这样的课后讨论题:某临床科室在晨间交班时, 一护士手机突然响起, 如果你在交班现场或你是交班人会有何感受?接下来该护士应该怎么做?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深入讨论, 最终教师引导大家选出最佳答案。这样, 不但让违反尊重行为标准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而且全班学生也会引以为戒, 比单纯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3.5 改变考核方式,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在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作业及考核测试中加入尊重教育内容。如将“写出心电图胸前导联电极位置”一题改为:“一女性患者, 32岁, 需做心电图检查, 请你为其正确安放胸前导联电极。”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 不仅要列出各导联电级的正确位置, 还要考虑患者的性别, 注意对患者隐私保护和进行必要的解释等。

2.4 护生实习满意率提高

经过两年临床教学尊重教育的实践, 使护生养成了“无人文不护理, 无尊重不行为”的良好行为习惯, 把尊重看成是护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2008级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人文护理的满意率比2006级护生分别提高了13.7%和16.4%, 得到了25所实习医院的好评 (具体数据略) 。

3 讨论

护理是一门科学性、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理想的护理应是护理技术和人文精神良好结合的产物。护士服务质量的优劣, 不仅取决于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高低, 还取决于其对人的尊重程度。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或法律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占60%[1]。表现为临床医护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与不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 如对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费用认知权及平等医疗权等[2];或表现为医护服务时使用不尊重语言, 存在不尊重行为。这些不尊重言行常会造成或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 降低了医护服务质量。目前, 尽管各医院也对在岗护士提出了人文服务要求, 组织了相关培训, 但“尊重教育”是“人化”教育, 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在临床护士高强度工作的现实下, 在已形成的惯性服务模式下, 这种“职后补救教育”很难使人文护理服务收到理想效果。因此,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就成为必然。表3显示, 师生对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尊重教育都有很高的认同率, 说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是众望所归, 十分必要。

表1、表2分别显示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对彼此存在的不尊重行为的认同率不同, 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例如, 护生对在模型上乱涂乱画、随意拆卸, 敲打教具;上电教课时, 对一些畸形、病态画面表露厌恶或讥笑等不尊重行为, 认同率很低。这反映出护生并没有将尊重模型、尊重角色患者与尊重临床患者同样看待, 更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尊重的举止会成为行为习惯, 会延续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此, 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上述不良行为习惯正是临床工作中不尊重行为产生的根源, 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 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得到患者的认同和同事的肯定。

本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以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为主线, 通过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对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尊重教育进行了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查找了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制定了尊重行为标准, 并总结了5条方便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切合实际。把“尊重”这一德育范畴中的概念引入专业课教学中, 使德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不仅提高了护生的职业素养, 也为其他教学领域尊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尊重教育, 使护生自职业生涯起点便树立尊重意识, 提高人文素质, 满足现代护理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教师、护生在不同课型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及开展尊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进行调查, 以调查结果为基础, 师生共同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最终以标准为导向多措并举践行尊重教育。结果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 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提升了师生的职业素养, 而且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实习好评率。结论 专业教学与尊重教育有机结合, 既改变了单一德育的枯燥性, 又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使职业素质教育更有成效。

关键词:临床护理,尊重教育,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苏景宽, 李靖, 苏强, 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强化医疗服务意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3) :212-213.

7.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渗透 篇七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职 护理 渗透

护理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交织在一起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1860年,南丁格尔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护理学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就要求中职院校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具备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义被称为人性教育,是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而的教育外,在学生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上的一种教育,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现代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人文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中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中职院校在护理教学中添加了护理心理学、伦理学、沟通教育等方而的课程,在中职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人文教育在中职教育的现状

1.教师自身素质欠缺

中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招生量非常多,但是学校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老师本身的素质就比较欠缺,在进行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人文教育与正常教学的兼顾。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职护理院校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的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需求。老师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不利于人文教育的渗透,人文教育需要老师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3.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学校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人文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老师是影响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中职护理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与中职院校人文教育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提高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也是中职护理教学中入文教育渗透的关键。护理专业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中职院校的许多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文教育培训,在教学中很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护理专业的老师进行人文教育方法、理念的培训,或者请人文教育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演讲,让护理专业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

2.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遇到许多医学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许多人际交往、心理等各方而的问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精神进行结合,通过引导与示范将人文素质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方而的教育。

3.人文课程的设置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尤其重要。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门的人文精神方而的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学、人际关系沟通学、法学、美学等方而的课程。考虑到有些学生对这些课程不重视,所以学校可以将这些科目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

四、小结

8.采编精致的护理教育论文 篇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5月—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具备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征,病例排除重大疾病患者及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视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该研究者[3]。入选病例中,男45例,女55例,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3.6±7.4)岁,患者病程1~,平均病程(9.5±2.6)年。患者使用胰岛素笔为诺和笔或甘舒霖笔,使用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30笔芯(诺和锐)、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或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使用针头为诺和针8mm×30G针头或东宝针6mm×31G针头。

1.2方法

根据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实际掌握情况及个体认知差异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教育内容及措施如下:①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胰岛素治疗手册、播放图片、音像等向患者介绍胰岛素、胰岛素笔和胰岛素笔芯等,让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治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②依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将患者分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小讲课,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胰岛素笔芯保存及安装方法,胰岛素注射剂量、注射时间、注射部位、注射手法、针头更换频次等胰岛素笔相关注射知识,讲课内容要做到全面细致,讲课方法要遵循简单、通俗、易懂原则。必要者“一对一”教育,以保证患者充分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同时,课下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课上充分巩固并通过提问、小考等加深认识和理解;③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示范教育。首先发放根据胰岛素注射流程设计的指导卡片,向患者详细讲解卡片内容,然后专科护士结合指导卡片手把手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示范教育要通过反复的观看和练习让患者熟练记住胰岛素注射流程及操作技术;④专科护士现场指导患者模拟注射,发现操作错误及时纠正,直到患者准确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并能熟练操作。护理教育前后,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护理干预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能指南》(版)[4]为参照,主要内容为胰岛素相关认识和胰岛素笔注射技能。问卷均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患者作答均在理解题意基础上进行,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统计方法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掌握也显著增强,与护理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血糖控制方法之一。以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是一项对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要求较强的技术操作。患者自我注射过程中存在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后停留时间短、不排气或排气时排液过多、胰岛素未混匀、未按标准计量及规定时间注射等诸多问题,这会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引起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或增加注射部位疼痛感,影响患者依从性[5]。因此,胰岛素注射不仅要做到操作准确,也要符合无菌规范,对于既往无注射操作经验的一般糖尿病患者而言,准确、灵活的掌握该项技术难度很大。

9.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 篇九

摘要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健康教育发挥治疗效果并融于护理职责在护理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我科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评估,提高了护理质量。一年多来,我们采用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并学习了国外开展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为此,我们成立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参加“生命网”的冠心病病人做了基线评估;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举办起搏器知识学习班。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 健康教育 动态 尝试

创造健康的世界,“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准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健康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新的医学观点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完整的健康观念是指生理的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随着老年人的增加,慢性病的增多,医疗费用也将随之上升,但如果预防工作做好了,疾病减少了,医疗费用也会相对下降。所以,国际上把健康教育称为“廉价的保健对策”。目前世界各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阶段,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阶段,使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我科在推行健康教育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进行,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多形式健康教育、联谊会式健康教育、学习班式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人的健康水平、健康意识,保证了病人在院期间得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现将其健康教育动态及尝试介绍如下:

1. 国外

10.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十

【关键词】 道德教育;渗透;内科护理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D29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3-03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而且社会要求的迅速发展,护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尤为突显重要,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只是满足于护理技术层面的完备和精湛,更是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我们的护理教学不能在单一的注重专业技术的教育,护理教学的老师也不再是单一的“答疑解惑”型的教师,务必要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我们师者也必须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1 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的难题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更是为我们的护理教学带来了道德教育的渗透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1.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是女性,而且多为青春期,并且具备青春期特质——叛逆、独立、处在心理负重期。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中职学生在中职入学以前由于学习观念、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造成学生缺乏学习成就感和荣誉感,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厌世、心理负重,使得其形成了厌学心理,也就缺乏了相应的道德观念。

1.2 中职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环因素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受新的冲击。首先,信息网络化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中职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 道德教育学科渗透的重要性

2.1 为学生求职和职业生存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技术和护理技术日益进步和更新的现代社会,如何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就必须医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道德修养素质,才能护理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为病患者的进行护理服务。

2.2 是中职学校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为特点,很容易出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部分医学生认为只有专业重要,而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培养,实习中服务态度不好、挑三拣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职业道德境界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2.3 是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目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在“内科护理学”教育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学科教学道德教育渗透的保证: 在整个护理工作实施当中,许多工作不是有形可见的,没有质和量的限制,靠的是护理人员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这种责任感和自觉性就来源于护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具备崇高的伦理道德是开展整体护理教学的保证。在内科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系统、复杂、完备的学科教学中无疑“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感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当其冲的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独善其身,兼爱天下——势必为我们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养成。对于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中职学生的关爱就成为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学中对于病人的关爱首先应来至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而去弥补学生在成长中长期匮乏的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让其做到独善其身,才能兼爱天下,关爱身边的病人。

3.2 “防微杜渐”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充分体现职业道德: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是护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帮助护生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利用伦理、道德的引导就尤为重要:首先使学生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以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解患者由于疾病可能引起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去主动发现他们的需要。在病人护理的细节中要有相应的道德体现,在护理和诊疗过程中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病人的身体,不伤害病人的心理,不伤害病人的“钱包”。最后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关爱患者,护理患者,给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使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减轻恐惧感、孤独感,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真正让病人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3 将内科护理学渗透道德教育纳入学科建设当中: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學中贯穿道德教育,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通过道德教育,学生掌握了护患沟通和人际沟通技巧;内科护理学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得到了提高。在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当中,道德教育再只是单学科的发展和简单的赘述,应当把道德教育列入到护理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在我们“内科护理学”这样的主干学科当中更应将道德教育列入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

3.3.1 将道德教育纳入“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 在制定“内科护理学”学科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能在单纯的强调单调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必须有机的将道德教育融入计划当中。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结合相关疾病知识,而不是单一的进行道德教育的累述,为学生的医学学习树立正确的道路。

3.3.2 道德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学科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对于护理学生的要求不在是单纯的重理论,重技术,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标准和判断。在当前的医疗环境还在依靠经济利益支撑的环境下,能否建立良好的道德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崭露头角势必要通过护理专业的资格考试,而目前资格考试当中也将道德教育融入了各个学科的考试内容。

3.3.3 调整认知结构,确立健康的道德观念: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观念。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某些道德观念的欠缺和错误。中职学生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特征,使得学生厌倦了说直白的说教式道德教育。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改变学生对于道德标准的判断。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也要借助学科专业知识调整和增加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饮食护理的教学中,将是否指注重通过简单的饮食控制和调整来保障我们的护理质量,还是在保证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调整和控制病人的饮食结构,来让学生参与病人护理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道德判断。

3.3.4 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变道德观念: 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提高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富有幽默感;坦率真诚、不怕暴露自我,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为人正直、不卑不亢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健全的人格是健康的道德观念的最要保证和前提。“内科护理学”知识面和道德评判涉及广泛,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将要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能否具备坚强的意志就成为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标准。

3.3.5 融入集体,体验道德教育: 现代“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和应用,使得护理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特别是“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当中,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和发挥。但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空巢家庭”,加之入学前后进入了青春期,使得学生习惯了独立思考,甚至排外现象。对于道德标准和判断的错误也比比皆是。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无一例外的每个疾病个病人的护理都应该是集体行为。例如对于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中,处于孤立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学生将难以完成整个护理工作甚至危及患者和医护生命安全。

3.3.6 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建立高尚道德标准耳朵前提。具有明确的理想欧尚的道德标准,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因此,确定正确的道德标准对于学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世红.浅谈人性化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 马明芳.新形势下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医学伦理学;

11.护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篇十一

一、素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组成部分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把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应用, 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及应变能力, 提高对临床护理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医德素质、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意识, 通过实验教学, 奠定做一名白衣天使的思想基础,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达到培养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目的, 使学生在医德、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方面全面发展, 成为卫生医疗事业的优秀人才。

二、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中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护理教育的实验教学中, 要以培养有医德、有精湛护理技术技能、有为患者服务意识、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护理人才为出发点。要学生通过学习, 在思想情操、文化科学知识、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实验课教学, 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就是医德教育、学科文化实践及动手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

(1) 医德素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针对教学内容落实医德素质教育, 保证医德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是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会操作, 就要发挥学生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精讲多练。学生必须克服怕脏、怕疼、胆小的心理障碍, 可采用示范操作 (如在静点练习时, 让操作好的同学在自己身上操作) , 通过“引趣”这一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些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 “引趣”和“练习”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激发。要运用“引趣”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使医德素质、实践操作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2) 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临床护理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只有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需求。作为实验教学, 这是学生体会护理实践的第一步。要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护理操作目的、程序、用物、注意事项要了解清楚, 把基础护理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 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提高业务素质, 同时激发学生对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护理实践操作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规范示范是教育学生的典范。如鼻饲和股静脉穿刺中, 教师在自己身上做, 学生掌握要领后, 相互练习, 然后进行交流, 使学生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只有亲身体会, 才有深刻感受, 才能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转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真正体会护理工作的价值, 才能促进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责任意识培养。实验教学中, 应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责任重大。在实验教学中, 要为学生提供模拟病房和病人, 学生之间互为患者, 使学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要以护理理论为指导, 按护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一丝不苟, 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必须为患者负责, 一旦出错就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使之逐步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通过实验教学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患者的安危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 每一项操作都要严谨, 不能有半点马虎。在实验教学中, 要学习和发扬近代护理学创始人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的精神, 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 才能有责任意识的提高。

(4) 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可分为物品准备、护理操作规范、注意事项、业务熟练程度、护士的综合素质来进行考核评价, 可采用量化评价法进行评价。要力求做到公平、合理, 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小结:护理实验教学是学校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护理教育的实验教学中, 要以培养有医德、有精湛护理技术技能、有为患者服务意识、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护理人才为出发点。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患者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丁淑荣.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医药, 2008 (5) .

12.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十二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7):55-56.

13.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思考 篇十三

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思考

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1].近30年来,伴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不断发生.灾害护理学就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而产生的.然而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现正处于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阶段.因此,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国的灾害救援输送合格人才.

作 者:石红丽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21002刊 名:全科护理英文刊名:CHINESE GENERAL NURSING年,卷(期):7(35)分类号:G40关键词:灾害护理学 教育体系 社区

14.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十四

1 加强以人文关怀理念指导的教材建设

长期以来, 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与护理知识的简单相加, 缺乏学科专业特色, 不能体现护理的本质是关怀的理念, 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我们以人性化的护理为导向, 组织护理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充分挖掘和体现专业课程中蕴涵着的潜在而宝贵的人文关怀的内容, 如人性关爱、职业道德、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心理护理等, 以案例的形式将抽象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护理环节中。如在外科腹外疝的护理内容中, 设计了如下案例:7岁男性患儿2岁时被发现右侧腹股沟出现包块,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斜疝, 但家长一直没有带患儿就诊;患儿上幼儿园后因该包块不敢与小朋友们一起玩, 性格上变得孤僻自闭;就诊时做B超检查显示患儿右侧斜疝、右侧鞘膜积液, 问题: (1) 目前患儿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2) 术前需要向患儿家长交待哪些注意事项, (3) 对于孩子出现的孤僻自闭的心理护士应如何做好疏导工作, (4) 家属担心手术会影响到患儿生育功能, 护士如何与家属进行沟通。共编写内、外、妇、儿及精神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案例近50例, 汇编成校内自编讲义, 以方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实施关怀行为。

2 以案例为基础改革教学方法

实现护理人文关怀的教学目标, 单靠机械说教和演示难以做到, 必须运用体验、引导、感悟、实践等教学策略[4]。为此, 在教学中, 我们以案例为基础, 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 培养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 使学生对人文关怀的实质得到深刻的认知。

2.1 分组讨论法

例如在讲授妇产科炎症护理时, 自编讲义上有如下案例:21岁女性未婚大学生, 1周前到公共游泳池游泳, 之后发现白带量增多, 色黄如脓, 外阴、阴道奇痒。患者觉得非常羞愧, 医生要求对其进行妇科检查, 患者由于顾虑而拒绝, 门诊护士对其进行解释后, 最终同意配合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发现滴虫, 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告知病情后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 担心同学歧视她。问题: (1) 门诊护士应做哪些解释打消患者的顾虑; (2) 对于患者的担心, 护士应如何做好沟通; (3) 如何指导患者在宿舍中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传染给她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讨论1个内容,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如患者一样, 身临其境,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争论, 在讨论中辩明是非, 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1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组间互相补充, 教师最后点评, 归纳总结。通过案例讨论, 创建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加深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与理解。

2.2 角色扮演法

为了提升学生对专业及服务对象的情感体验, 内化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授课过中可运用角色扮演法。如在内科护理实训肢体瘫痪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内容中, 自编讲义上有如下案例:69岁男性患高血压病30年, 1周前因家庭琐事与儿子争执时突然剧烈头痛而跌倒, 意识模糊、口齿不清、右侧上肢无力, 急救入院后诊断为脑出血。现患者神志清楚, 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屈伸不利、有麻木感,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有明显焦虑情绪, 家属因为自责非常关注病情。问题: (1) 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 如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出血相关知识的宣教; (3) 如何指导患者维持正确体位; (4) 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训练, 如做关节被动运动、上肢主动练习、主动练桥式运动以及翻身和坐起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编写剧本, 根据剧情分配角色如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等, 进行演练后上台表演。其它同学仔细观察表演过程, 发现表演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 教师再进行总结, 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进行鼓励和表扬, 对存在的语言上和动作上的缺陷及时给予方法和技巧上的引导和纠正。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学生获得护士与患者特殊角色的情感体验及移情理解, 引导学生体验人文关怀、感悟人文关怀。

2.3 仿真实训法

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人文关怀思想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 方能体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5]。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的实训教学方法, 对于适合真人操作的练习项目采取仿真实训法, 以案例形式导入, 由学生相互模拟患者进行真实操作。对于不适合真人操作的项目采用学生扮演患者的形式, 即操作在模型上进行, 但是沟通交流对象由扮演患者的学生承担。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规范的动作要领, 而且要能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如在外科护理实训手术前备皮内容中, 以如下案例引入:26岁女性, 在路边餐馆吃饭后感到阵发性腹部不适, 出现呕吐、腹泻数次, 为稀便, 无脓血, 晚间腹痛加重并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 仍有腹泻, 体温38℃,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 查体见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 无明显肌紧张, 肠鸣音10~15次/min。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化脓性) , 拟行开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术前护士要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由学生模拟患者, 要求学生把模拟患者假设为真正的患者, 在模拟患者身上完成备皮操作的同时要注意沟通交流, 如操作前面带微笑向患者问候, 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患者现在要做什么, 操作的目的、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 取得配合。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注意遮挡, 随时告知患者护士正在做什么、如何配合, 使患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最大程度地减轻紧张情绪。如有操作不当时要做真诚的道歉。操作完成后要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询问患者的感受等。同学相互模拟患者进行操作练习后,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交谈接受操作后“患者”的体会与感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关心、体贴、尊重患者, 促使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养成。

2.4 情境式教学法

教师在仿真实训的基础上根据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精心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并学习如何在护理操作的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 从细微之处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妇产科护理实训阴道灌洗内容中, 设计如下案例:37岁已婚女性患者, 主诉1年来月经明显增多, 月经周期延长, 近2个月伴有头晕、心悸;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 均匀性、质中、活动可、轻压痛。B超检查子宫多发肌瘤, 拟行手术治疗。术前遵医嘱给予阴道灌洗。教师设置如下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1) 操作前患者非常害怕操作引起的疼痛, 护士该如何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在放置和取出窥阴器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3) 操作结束后护士应如何做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如操作前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或慢节律呼吸进行放松训练;告知患者在灌洗操作过程中, 也可做深呼吸使身心放松, 以利操作顺利进行。在放置窥阴器前用温热的润滑液润滑窥阴器鸭嘴, 避免因器械冰凉对患者阴道局部造成的刺激;进阴道时应使窥阴器闭合并倾斜45度, 从而避免对阴蒂的刺激, 边进边旋转, 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窥阴器进入阴道后4~5 cm就可打开暴露宫颈, 避免进入过深器械接触宫颈, 造成人为的机械性损伤, 增加患者痛苦;退出窥阴器时应先闭合, 边退出边旋转, 以减轻患者不适。操作完成后, 协助患者擦净会阴部及臀部的灌洗液, 协助其穿衣, 主动询问患者感受, 确认患者无任何不适方可让其离开。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 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如倾听、安慰、鼓励等, 注意非语言沟通的运用, 如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和肢体语言、身体接触等, 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理解、同情和移情。

2.5 综合实训法

人文关怀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 是一个积累的量变过程。在大二年级第2学期学生完成2周的课间见习后, 要求以宿舍为单位, 以医院的真实病历为基础,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 自行设计案例, 融入既往所学过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护理知识、技能操作、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相关知识, 并通过角色扮演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演示。在案例的设计与表演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完成人文关怀能力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

3 建立以人文关怀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式

为了让考试这种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服务, 我们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性转变。理论考核除了传统的卷面成绩外, 还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角色扮演参与程度等按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等进行评价, 并以一定的百分比记入总分。为了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及爱伤观念, 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加快护生的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在实验考核中采用“案例+教师或学生扮演患者”的形式, 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案例, 设置不同的情境, 将护理操作技能与评估患者的需要、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健康宣教等有机结合, 由教师或学生扮演患者模拟病患的不适症状, 与考生进行沟通交流。护生抽签决定考核案例, 要求护生根据“患者”的情景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在模型上或学生身上进行操作, 要求在操作的全过程如操作前的评估和解释、操作中的观察沟通、操作后的健康教育等与“患者”进行交流, 灵活地将所学的经验和技巧迁移到类似临床情境中, 培养护生以同理心去关爱患者, 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操作。每个考生遇到的“患者”及设置的干扰因素不尽相同, 促使考生面对具体的患者去思考、沟通、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人文关怀护理服务, 如不同年龄、不同情绪患者如何进行沟通、面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如何引导其配合治疗等。同时将人文关怀融入考核标准, 对一些关键点如操作前的解释沟通、操作中患者的隐私保护、指导患者配合、操作动作的轻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受、交待注意事项等赋予分值, 量化评价, 重点考查考生在完成护理操作的过程中的交流技巧、爱伤观念等。考核结束后根据护生的表现, 教师进行点评, 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的意见, 并把考核结果反馈到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形成一个教学-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这种情境式考试模式不仅合理、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护理技能操作中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及能力, 同时综合评价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强化了护生整体护理观念, 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与实施心理护理的能力。

总之, 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人文课程的教学, 更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 把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摆到与掌握护理知识及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摘要: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护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加强人文关怀教材的建设, 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考核标准等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关键词:人文关怀,专业课程,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徐锦江, 顾立学, 周晓平.探究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关怀教育路径[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11, 32 (5) :65-66.

[2]黄弋冰, 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 :70-72.

[3]孙钟, 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79-81.

[4]郭瑜洁, 孟萌, 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9A) :1317-1319.

15.浅析护理学教学中的职业基础教育 篇十五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职业基础;教学方法

【分类号】G712;R47-4

护理人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而且关系到护理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护理学教学中,应当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国家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 台阶。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使得很多人对于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有了越发严格的要求。在医疗行业,患者的不同需求与医院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异,时而会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是不断减少护患矛盾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就现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阐述相应的培养方法。

一、护理人员的礼仪教育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行业,礼仪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21世纪,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规范也要求每个人都要具有讲文明、讲礼貌、讲礼仪的社会主义公德。在护理学教学中,职业礼仪教育极其重要。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直接关系到其在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的教育中,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刚刚接触护理学课程教学时,就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职业礼仪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职业礼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礼仪基础。多媒体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可以更好地将礼仪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到礼仪知识。此外,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都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护理人员的案例教学

在中职护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比较关键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很多知识,相对于枯燥的专业知识传输来讲,案例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有助于加深专业知识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我们知道,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光给学生讲授干巴巴的专业知识,势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而案例教学则不同,每一个活生生的案例,都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其中存在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医学案例,并结合案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答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和发生的事情。

三、护理学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比较流行和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护理学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提供服务时,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还需要时刻观察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和心态,对于患者的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得体。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加熟练,言行举止更加规范。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护理人员的护理视频,找到自己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教师在情境模拟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改进学生做的不足的地方。通过情境模拟的练习,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增强了,可以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从而推动护理学教学课程的不断发展。

四、强化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

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教师在护理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同时,教师应当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纳入日常考核中,增加职业素质相关知识考核内容,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例如:护理人员的职责、行为规范、保密意识、人文关怀意识等,都可以纳入护理人员的日常考核,这样,才能从全方位提高护理人员难点综合素质。考核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独有的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五、加强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见习时间的方式,让学生尽早接触患者,在工作中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真正用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总之,在中职护理学教学中,對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服务理念,本着对患者耐心服务的态度,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患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热爱护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熹耀.体验式学习的价值生成机理及关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5:126.

[2]冯秀兰,郭云.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09)

[3]张慧.情景模拟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11)

16.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患关系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否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水平。而目前护理人员的教育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因此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使患者彻底改变不良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1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

1.1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应高度重视,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列为医院工作范围,开展长期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评价的全院性健康教育工作。在未来的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1.2转变护理观,树立护理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护理中跳出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上来约束,进入全新的具有现代健康观,现代医学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心理观、预防观的“大护理观”[2]。现代医学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树立护理服务意识。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护士的任务就是如何提供护理服务的[3]。只有确立了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是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2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

2.1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由于健康教育对许多护士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领域,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才能够胜任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培训班、自考、外出进修等,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文化积淀更加深厚,更好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2.2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患者权力,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在患者沟通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充分信任感的气氛,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信任感,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护士才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患者所需。

2.3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护士每天约有60%的时间需要与患者交往。在与患者相处中,采用闲时详细介绍,忙时言简意赅的原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患者文化水平不一致性,护士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专题讲座、示范法、视听教材等方法。护士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要独具匠心、敢于创新、采用综合手段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来满足不同患者的学习需求。

2.4加强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性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正确进行取舍[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护理人员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抉择,而评判性思维是认识过程更合理的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意识的学习开放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自信等,以使自己能成为在复杂护理环境中进行正确选择人才。

17.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十七

执业护士只有取得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很好地服务于护理对象,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

新时期高等护理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护理理念,自私自利。

只有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逐步树立人的整体观念,适应现代护理理论,才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多数护理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即前期基础课程同临床专业,后期则是专业课程的学习[2]。

这种课程设置不能为护生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

而且高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多数护理专业均未开设循证医学相关课程,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也未有循证护理相关的章节或内容,仅

见少量的讲座与报告,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导致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情况出现。

1.3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说教性的给出资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的需求。

学生不能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机械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教师未进行知识更新及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

2 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高素质是实现护理角色多元化的重要保证。

所谓素质是指护士通过培养教育所获得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即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备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严谨稳重、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及洁净端庄的外观仪表,对待患者要讲文明、讲礼貌等。

护士的素质在护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

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树立新的观念,主动适应改革,护理工作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高道德为标准、高素质为前提,建立高技术下护患间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是未来护理学研究的医德课题之一。

2.2优化课程体系 护理人员的培养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和护理服务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设置各种综合课程及跨学科课程,以保证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的趋势,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3]。

在课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重视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更新,又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融合和应用。

使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课程体系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到临床工作模式,都应贯穿着全职护师的思想,体现着服务、技术工作一体化的思想。

逐步建立一个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整体护理观为理念的具有护理学科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理论思考,寻求理论模式的支持;科学、合理地调整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科类知识;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等课程应突破原有的学科组织模式,进行优化重组、立体整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上要注意坚持基础性,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组合,促进相关课程的综合化。

2.3改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护理教学手段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合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实际情况,CAL、IPE和PBL教学法以及PDA教学工具走入护理教育中已成历史的必然[4]。

我国护理教育学者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这些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以此来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包含观念环境、人际环境以及课堂环境的人文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这些方法的运用需注意其灵活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对正确价值观的重构,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构建独立、完善的教评体系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而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价机构较少受到政府和办学方的影响,因此成立独立于政府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构建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必须。

3 结论

国内的护理教育却未能跟上我国医学的发展及健康观念更新的时代步伐, 未来医学的现代化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减少,妨碍了护患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而新一轮的医改又将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若能应时采取相应措施,必将促使我国护理教育摆脱滞后现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妍,何围平.质与量的抉择--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反思[J].中华医护杂志,,4(5):389-390.

[2]姜小鹰,高骇.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9(1):12-16.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3(1):73-77.

[4]蔚颖.PBI.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1(10):1619-1620.

上一篇:六年级班队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