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10篇)
1.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一
长钢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工作方案
为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活动,努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一、充分认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应采取有力措施,把提升我校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抗震减灾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二、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原则是: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防
震减灾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公民地震科学素质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工作措施
1、成立有校领导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编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程序。
4、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5、在校园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6、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每学年举办或接受校际防震减灾科普公开课(班队主题观摩活动)或者演练示范观摩。
7、每年重点利用“3.1”、“5.12”、“5.29”、“11.6”、“7.28”、10月国际减灾日等时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8、加强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在保障全体师生避险的情况下,并向社会开放。
9、保障创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长钢小学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9月
长钢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为落实长震发【2011】15号和郊震发【2011】9号文件精神,我校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探索中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予以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组织领导
青少年学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小学又是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以及各科教师为志愿者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的领导机构,小组内分工明确,以便促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可以更快、更好的开展,使效果落到实处、落到明处。由校长负责,创建分工责任明确,工作力度大。为了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校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创建标准和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由于我校加强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
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普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理念
我校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精神为指导,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以加强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其次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学科渗透,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建设
我校是一所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小学。部署设置了地震疏散通道。将东西楼梯按班级、按年级进行划分;还将操场划分成片以防在灾害发生时,学生出现慌乱、拥挤、踩踏等意外情况。除此之外,还在每学年举行一次由政教处牵头、主管领导指挥的全校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演习”。力求使学生在地震等灾害面前做到处乱不惊、行动有序。学校建立了防震减
灾科普活动室,购买了防震减灾教育所需要的仪器。电脑多媒体查询系统学生可查询地震基础知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了解中国和世界地震资料,学习防震减灾法律,参与地震游戏等活动。我校图书馆也购置一批与防震减灾相关的图书、光盘、挂画等资料以供学生阅览。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一)广泛宣传
课堂教育:我校以课堂为教学阵地,以现行地理教材内容为主体,坚持在地理课中贯彻落实地震知识。
专题宣传:我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橱窗、展板、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二)举办纪念周。2009年5月,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自然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纪念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利用展览板,生动而全面地向师生介绍了地震知识、防震方法,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组织学生参加汶川5.12大地震纪念活动,观看《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等,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看
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历史事实面前认识到防御自然灾害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专题讲座。举办防震减灾专题讲座,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解了地震形成、海啸的形成、防震抗灾的方法等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中,生动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意义。
(四)开展活动。为了落实防震减灾知识学习和了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地震知识竞赛活动,演讲赛、讲故事比赛、版报赛、墙报赛以及红领巾广播站,以点带面,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
(五)培养兴趣。我校通过个人自愿、集体报名方式成立了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常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活动主题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主要有地震知识、防震知识、地震时紧急避险方法的学习和演练等。
(六)积极实践。为了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校10年6月部分年级走进社区进行“防震知多少”问卷调查,内容有地震小知识、防震小常识、地震时如何紧急避险等自然灾害防御方面知识的调查。通过各方面的组织教育活动来增加和拓宽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保护生命安全意识。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让学生获得一生必备的防灾抗灾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虽然我们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使师生识别地震、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深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2.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二
——昌吉市第四中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昌吉市第四中学始建于200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初高中完全中学。学校现已荣获国家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卫生红旗单位”;州级“德育示范校”、“绿色学校”、“巾帼示范岗”;连续八年荣获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党建目标管理先进学校”及“教育教学双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地处昌吉市建国西路97号,占地面积25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540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18间、美术画室7间、草坪田径运动场一个,灯光篮球场4个,学校设有地下体育训练馆及艺术活动中心,阅览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室及多功能阶梯教室等。学校2004年8月开始创办高中,发展至今已有高中教学班22个,初中教学班24个,有2352名学生。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党员53人。行政管理2人,专任教师180人,工勤3人。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课频频获奖,有85人分获国家、地、州、市奖项。学校现有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8人。有81人次评为市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151篇论文获国家、区、州级奖项。初中学生参加数、理、化、英语等学科竞赛成绩喜人,仅2010获奖就有88人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连年递增,到2010年初中综合评价已稳居全市第一名(市一中除外)。2008年常静同学美术专业课成绩名列全疆第一。2010届高考本科上线率39.4%,专科以上上线率82%,其中美术类本科上线率66.7%,专科上线率100%。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而奠基”的办学目标。尤其在高中生源文化课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校积极探索体、艺特长发展的办学思路。现学校高中三个年级都组建了体育、音乐、美术等特长班,并且形成一定规模。2009年、2010年我校特长生高考成绩突出,得到昌吉市人民政府的嘉奖,且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1
我校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发扬市四中精神,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创造和谐校园,让所有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提升了我校办学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把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部主任等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德育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制定科普示范校创建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计划,管理联系学校部门创建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办公。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处室、年级部、班级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德育处牵头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大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全体教工会、周会、例会、晨会、年级部等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创建工作要求,学习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创建工作靠你我,搞好创建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将创建科普示范校与学习型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应急工作先进学校等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在校园里新开辟了“艺术天地、科普长廊、读报栏”等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晨会、班会、校园之声广播和校园网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作条幅、标语、宣传牌,营造宣传氛围。在校门口定期通报学校创建工作成果,使全体师生及时了解创建工作进展。以此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三)、活动育人,突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和体验丰富师生科普知识。组织开展了“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年级部组织的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利用校园之声广播、黑板报、橱窗、学习园地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学校为教学阵地,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墙报、专栏、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并定期组织主题班会,通过主题教育周和主题教育月,对师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积极开展“四防”(即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中毒)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活动,如环保小报或环保漫画、环保作品制作展、科技作品制作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优化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注重发挥课堂教学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专门由学校领导和德育处人员对全校各班级讲“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开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题片,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形象直观接受教育。三是每学期都安排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德育处安排,年级部、班主任实施。四是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辅导员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科普进课堂”活动,使我校“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得到普及和深入。
(五)、通力合作,落实好校园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为认真贯彻落实《昌吉市教育系统2011年突发事件演练工作计划》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昌吉市第四中学在2011年5月12日下午5时,在市地震办、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应急救援大队、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一次昌吉市校园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体现“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有序;认真策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群策群力,演练活动到
位;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的格局”。本次地震演练科学制定了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指挥平台。并针对师生在教室、过道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师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师生知道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本次地震演练也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演练结束后,市地震办、应急办、市教育局及各学校负责人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科普活动形式以传统型为主,创新型活动较少;
(二)、组织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科普活动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的有效性值得继续研究。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创建科普示范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再接再厉,虚心向优秀的创建单位学习,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各项活动,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昌吉市第四中学
3.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三
申 请 报 告
我校依据合震〔2015〕41 号文件 《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认定标准》的通知和合震〔2015〕50 号文件 《关于组织开展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在区教育体育局、科技局、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呈上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创建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学校申请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的前身为“三塾”合一的隆岗小学,创建于1949年。现有大通路校区、和平校区和南陵路分校。三个校区共有71个教学班,4302名学生。在岗教职工249人,其中特级教师一人,高级职称教师71人,中级职称教师102人,省级教坛新星9人,市级教坛新星26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人,区“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47人;全国劳模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优秀班主任2人、市拔尖人才1人。
多年来,三十八中人秉承“自我加压,敢于争先;为了明天,拼搏今天”的精神,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数字化校园建设优秀学校”、“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近百项荣誉;这里曾先后培养出前国家棋院院长王汝南、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合肥华泰集团总裁陈先保等杰出人才。总校占地面积39059㎡,校室面积28823㎡,运动场面积26672㎡,藏书107750册,电脑358台。
1、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5个,排球场3个,室内乒乓球室两个,200米和180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场各1个,风雨小操场1个,小足球场1个,运动场地总面积26672㎡,生均6.2㎡;其中大通路校区8400㎡,和平校区18272㎡。
2、装备条件
(1)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2)体育器材室2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3)计算机教室4间,多媒体教室4间,达到省级标准。
(4)理化生实验室14个,其中物理实验室6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4个,仪器配备达到省级标准;(5)学校建图书室2个,图书共计107750册,生均25册;每个班级均设置图书柜,每班配备图书约200册,定期更换,达到省级标准。(6)学校现有72间教室,均配有电子白板。
(7)学校还设有机器人训练室、科技创新活动室、航模(建模、车模)训练室、计算机训练室等功能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把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朱家芳校长任组长,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等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教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制定科普示范校创建学期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管理联系学校部门创建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办公。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班级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教处牵头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大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全体教师会、行政会、班主任例会、年级组、班会等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创建工作要求,学习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创建工作靠你我,搞好创建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将创建科普示范校与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应急工作先进学校等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在校园里新开辟了“艺术天地、科普长廊、读报栏”等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升旗仪式、班会、校园之声广播和校园网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作条幅、标语、宣传牌,营造宣传氛围。在校门口电子屏定期通报学校创建工作成果,使全体师生及时了解创建工作进展。以此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三)、活动育人,突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和体验丰富师生科普知识。组织开展了“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普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利用校园之声广播、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学校为教学阵地,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墙报、黑板报、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并定期组织主题班会,通过主题教育周和主题教育月,对师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积极开展“四防”(即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中毒)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活动,如环保小报或环保漫画、环保作品制作展、科技作品制作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优化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注重发挥课堂教学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专门由学校领导和政教处人员对全校各班级讲“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开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题片,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形象直观接受教育。三是每学期都安排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年级组、班主任实施。四是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辅导员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科普进课堂”活动,使我校“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得到普及和深入。
(五)、通力合作,落实好校园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为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我校在2015年5月12日上午8时50分,在区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明光路街道、大通路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组织了一次合肥市38中学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体现“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有序;认真策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群策群力,演练活动到位;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的格局”。2015年9月18日上午8时45分,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我校又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校园安全疏散演练活动,通过多次演练,使师生知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或其它险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我校定期开展的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多次的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学校防震减灾科普设施
我校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主体办公大楼按7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均达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安全疏散标志齐全,全校约3万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学校操场可用面积就有2万6千多平方米,每栋教学楼前后均有30平方米左右的草坪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学校开展科普活动设施设备较为齐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的科普教育活动;校园内设立了宣传橱窗和专栏,各班设有科普教育专栏,定期更新更换科普教育内容。
四、学校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工作认识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加强学科渗透: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普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我校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中,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学校推荐宣守西、徐祥俊两位老师为兼职科普教师,具体负责本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由各班班主任为本班兼职科普教师,具体落实开展班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学期初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兼职科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每班双周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学期防震科普教育4课时;有条不紊的开展地震知识教学实践活动。
2、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分年级组建了多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指定老师辅导,定期开展活动,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每学期举行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一次。特别是结合每年的《防震减灾法》实施日、省科普宣传周、国际减灾日和“5.12”汶川地震纪念日的等教育时机,重点举办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动。
3、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根据校情的动态变化编制详细的、切合实际的“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安全疏散演练预案”。
4、组织学生观看系列防震减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资料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等,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认识到防御自然灾害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编制预案,建立志愿者队伍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根据我校所在的地形及板块的分布状况,编制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定期由总务处负责对疏散出入口进行隐患排查,成立了有30多人参加的防震志愿者队伍。同时,每年组织两次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四)实施保障
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专题宣传,配备相应设施,定期学习、交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人员及物质损失、保障社会和谐、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4.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四
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领导 组
长:万莺燕 副组长:唐
健
组
员:朱
龙(后勤保障中心)*** 张晓锋(课程教学中心)*** 周海娣(学生发展中心)*** 倪卫国(课程教学中心)*** 顾
强(后勤保障中心)*** 吕
坚(学生发展中心)*** 朱玉刚(体育教研组)*** 全体年级组长、正副班主任
二、防震减灾科普小组 组
长:万莺燕 副组长:倪卫国
组
员:顾
强、冯
丽、吕
坚、陈小燕、各班主任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春江小学
5.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五
工 作 总 结
江苏省宿豫职业教育中心,座落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宿迁市宿豫新城区,它浸润着悠久的楚韵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是一所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坚持走“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为动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3月创建成(国标)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11月又率先在全市通过省级合格职教中心的验收。2004年9月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中验收,2005年4月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2005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星火学校”。2008年6月经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宿迁技师学院正式挂牌。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6万多平方米,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近400人的宿迁市职教龙头学校,形成普通中专、技师人才培养、短期培训于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口稠密,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从我省以往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看,由于学校人员密集,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震时应急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恐慌、拥挤跳楼、踩伤挤伤等现象,给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震时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防御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同时响应省、市提出的“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要求,我们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思路是:普及地震知识,开展防震自救活动,发动全员参与,把此项科普活动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突破口,从而推动防震减灾活动的 2 蓬勃开展。向学生、教师、家长及村民进行宣讲,了解防震减灾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真正形成学习、宣传、演讲、观察、实践、为社会做实事的青少年系列行动。此项活动自2007年11月正式开始,到2008年10月已经历时一年。我校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学习、宣传、讲座、征文、参观、知识竞赛及观看录像等系列科普活动。此项工作具体分班级学习、专业系宣传、校级系列竞赛和总结表彰等几个阶段进行,环环紧扣,有条不紊,效果显著。
我校防震减灾创建工作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广泛开展学习防震知识,观察地震的宏观前兆和自救互救活动,旨以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做到“防震减灾装心中,地震发生见行动”,并将以此做为我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突破口,推动防震减灾活动的蓬勃开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师生参加地震知识学习6936人次,听校园广播6000余人次,观看地震板面6500余人次,参观地震馆4000人次,知识竞赛4000人次,听讲座3000余人次,参加避震应急疏散演练8000余人次,自救互救预演活动3000人,社区宣传1200人次等。宿豫区地震局、宿豫区教育局、宿豫区卫生局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对我校活动给与大力支持,并派遣专家前来我校开展讲座、送教下乡等活动;宿豫区地震局对我校创建工作进行了无私帮助,具体指导我校学生演习、自救互救、知识竞赛、参观实践等活动,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创建示范学校提供组织保障。
1、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我校积极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首先利用广播、校会、班会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及《省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学习,认真组织全校师生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条学习研究《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的通知》,让全体师生熟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标准,让广大教师都能认识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对防震减灾重要意义的认识,人人心中有防震,个个脑中有安全。
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领导,是活动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顺利开展,成立区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创建活动中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组织、和协调。
组长:高海燕(区地震局局长)副组长:张成程(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晓霞(区地震局副局长)
成员:赵英(区地震局办公室主任)
张兵营(宿豫职教中心校长)李东阳(区地震局办公室)徐兵(区教育局职成教科)
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领导组织下实施,成立了“创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张兵营
副组长:马文振、韩光友、徐育林、程加强
组
员:李先勇、杨修宾、张杰、李建、徐光生、张健康、田野
领导小组编制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计划及实施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创建工作经费有保障,每学期经费投入有补充计划;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科普知识教育实践课,了解、关心科普员的思想、工作与生活情况,建立考评机制,促使科普教师乐于从事本职工作。
另外,学校还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教研组,特聘任学校五系地理教师为专兼职科普教师,具体负责本校各系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工作,政教处副主任张杰同志任组长。
二、计划落实,经费到位,确保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校由于近年来超常规发展,建设经费一场紧张,但我们不等不靠,我们积极与区委区政府联系,密切配合市、区地震局,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一年来,我校在区政府、地震局、教育局等支持下,先后投入近30万元,共同创建了面积1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地震展示室,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板12块,地震设备仪器2台(套),实物模型5件,科普读物及音像资料200余份,今后我校还将逐年增加投入。
2、纳入计划,强化软件建设,增强防震减灾教育效果。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效果,使活动落实到实处,学期初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安排兼职科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地震知识教学实践活动,累计教学4000课时。我们还在宿豫区地震局的指导下,编制了详细的、切合实际的“宿豫职教中心地震应急避震疏散预案”。
同时,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经学校领导批准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动,累计活动28次。
平时还利用报告厅的多媒体资源,向学生进行大型的地震知识宣讲。一楼室外大厅设有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橱窗栏,长度超过40米(还结合黑板报等阵地),每学期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学校备有防震减灾活动指导用书及科普资料,在图书馆、科普馆等配备了防震减灾科普展板、科普图书以及光盘等,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师生们了解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以上资源能定期向本地、社区群众开放,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锐意进取,大胆创新,防震减灾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我校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中,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会、黑板报、外出参观、网页制作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基础科学知识、地震自救和紧急避险技能的教育,培养了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技的兴趣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28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重点利用正月初九的皂河龙王庙庙会、3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日、5月份省科普宣传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0月“国际减灾日”等举办了大型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活动。我们还多次有组织地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举行全校性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两学期来进行大型的预演累计有2次,对培养学生紧急避险的意识与技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九是宿迁一年一度的“皂河龙王庙会”,庙会上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宿豫职教中心在区科技局、地震局领导下,利用这有利时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赶“皂河庙会”,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下乡。针对赶庙会群众特点,制作了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宣传展牌和宣传资料,宣传咨询活动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共展出10块宣传靠牌,发放地震防震知识宣传资料2000余份,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另发放《农民文摘》等科普宣传材料3000余份。通过宣传,传播了地震、防震避震等科普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群众的防震减灾和科技致富的意识,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3月1日是《防震减灾法》实施十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校在区地震局带领下,积极组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兴趣小组在宿豫商贸城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以及进行法规咨询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城镇居民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三)5.12地震发生后,我校以实际行动来支援四川,提高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防震减灾的科普意识。
首先,5月15日,全校师生积极捐款,一天时间就收到57023元捐款并及时送到宿豫区红十字会。5月19日下午2时18分,我校全体师生一同在操场举行降半旗仪式,集体为四川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其次,5月22日上午9时整,在宿豫区拥军广场举行第二十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开幕式,随后举办大型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区科技局、区地震局、区教育局等10多个单位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主题是“防震减灾、支持汶川”。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积极配合地震局利用6天科普宣传周,上 街头、下乡镇,进社区、走学校,介绍汶川地震情况,辟谣立信,消除民众的恐防心理,宣传防震减灾法规,普及防震避震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知识,设臵活动咨询台,热情接待过往群众咨询,展出精心制作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展板,散发地震科普宣传画册和各种地震宣传材料,并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宣传《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展开自救互救等地震科普知识,为消除汶川地震带来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宿豫而做出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6月,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开展学习《关于认真学习和深入时间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安全工作经验的通知》精神,特别是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100多位老师无一人伤亡,他们创造了奇迹。我校认真学习《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深刻反思,将学习体会和我校的具体做法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区教育局安全办,并及时制定出《避震减灾应急预演方案》,并成功与6月15日举行了一次全体师生参与的应急避险演习,收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6月底,我们又排除天气炎热、又临近期末学校紧张复习等实际困难,组织了全校性的大型 “迎奥运、抓安全、促创建”师生演讲比赛,全校师生积极参赛,促使本次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师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技能达到进一步提升。
(五)为了增强社会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市民在地震时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宿豫职教中心在区地震局领导下于7月26日—30日,在全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
在宿豫区主要街道上悬挂“依法推进防震减灾事业,为建设和谐宿豫服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等大幅横幅;在千鸟园广场举办大型地震咨询活动,展出了新制作的6块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宿豫电视台播放了防震减灾专题节目;按照贴近群众、贴进生活的要求,以防震避震、抗震设防科普知识为重点,在江山花园小区、东方花园小区制作12块大型地震宣传科普专栏,自编了3种宣传材料,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 7 千鸟园广场、商贸城等热闹场所播放4场地震专题录像片,散发2000多张宣传材料,提高全区人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全区形成了防震减灾宣传新高潮。
另外,我校今年暑期响应共青团宿豫区委、区教育局的号召,积极参加全区七彩夏日励志夏令营活动。我校科普教育课外兴趣小组中近100名同学,参加到科技夏令营、平安夏令营、奥运夏令营等中,分别赴南京、日照、淮安、苏州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期间,我校参加科技夏令营的学生前往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地震科学馆。学生们通过观摩地震仪器实物、参观《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宣传画廊,对地震仪器研制的发展史和地震观测仪器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应对地震来临时的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整个过程的优秀表现也得到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和团委的一致好评。
(六)8月8日晚8时,我校来自四川绵竹灾区的16名学生,在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在报告厅观看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此外,为了让同学们能及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校在他们的宿舍配备网络电视,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在宿舍收看奥运赛事。
自灾区16名学生到我校就读后,得到广大师生和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暑期安排他们在附近较好企业见习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充实他们的假期生活。学校有专人跟踪服务,照顾好他们的食宿,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
(七)9月1日晚,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分系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这堂新颖、生动的安全教育课让我们不仅了解了避险自救的知识,更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四川灾区学生蔡一凡同学说:“通过电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我们认识到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扬团队精神,冷静应对困难。”
“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主题。学校专门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安全教育、防震减灾课,全体学生每学期都要参与应急避险疏散、8 自救互救等实战演练,9月21日,在新生军训期间,在地震局的指导下,又成功进行了2008年第二次防震避险应急疏散演练。
(八)今年10月8日是第19年“国际减灾日”,我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2008年10月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推进月,在10月举行一系列大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分别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防震减灾科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画廊展示等,为我校的创建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另外,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厅,做到既突出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坚持长期对校内师生和社会开放。参观者普遍认为展厅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灯光点缀引人注目,内容介绍详略有致,即突出了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即可观看鲜艳的画面,这种以展厅形式宣传的方式可使每一位参观者能全面系统的接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到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四、凸现特色,辐射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已经初显成效
我们紧密围绕课堂和课外学习,建立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设了地震科普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基础科学知识、地震自救和紧急避险技能的教育,通过以竞赛的方式对90%以上的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应知应会” 测试,效果良好。我校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网站等公用媒体向社会宣传,这对增强广大师生、社区群众自觉识别地震谣传,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发动学生自愿担任义务宣传员,组织了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编制家庭避震方案,这些行动对于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1、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已辐射到市、区多所学校,将会成为全区开展防震减灾活动的示范。
2、学生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翻阅大量资料,掌握一定的知识,认识到防震减灾已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整个学习、宣传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演讲能力,自救互救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学生把防震减灾工作提上自己议事日程,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回到家里观察家中动物和地下水异常情况,关注自然的意识、参与研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4、扩大了社会影响。我们利用各种渠道阵地向师生、村民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真正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
总之,回顾一年来的创建活动,我校以勤谨扎实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中区,推动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建设,增加了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了学生防震减灾的技能,把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宿豫区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做出极大贡献。
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跃上新台阶!
6.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的申报材料 篇六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服务部门齐全。近年来,为丰富居民文化活动及普及科普教育,在社区成立了“万册图书进社区”图书室,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反邪教、防非碘、禽流感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由文化站牵头社区组织,请来老师在云城广场进行中、老年人千人健身操培训班活动,具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又杜绝邪教在社区的滋生,经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优美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迎来各界人士的参观。各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上级各部门肯定和居民群众的好评。 一、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带头参加科普活动 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工作并将镇科协办涉及科普工作宣传下移社区,核定经费500元,作为科普工作经费,镇政府还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年底对社区居委会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分管领导还定期听取社区科普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街上带头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事迹
二、建立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领导小组 镇领导十分重视在社区居委会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已成立了以分管社区的方玉忠副镇长为组长,社区书记、主任、委员为工作成员的领导机构,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三、建立健全科普宣传队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密结合居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居委会成立至今已有25名义务宣传员,他们均有老教师、老干部、个体工商户组成,在不同时期肩负不同岗位,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他们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宣传工作,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通过学习使他们增长科普知识,通过他们宣传工作辐射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进千家门。为宣传科普读物,社区制做科普橱窗、宣传板报,科普宣传内容每月更换2次并专人负责,每年在“科技周”、6.29科普宣传日之际组织辖区内支部党员、部分外来人口以讲座形式传播科学思想,普及身边科普知识。 在社区开展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集镇人口的整体素质、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严格按照创建市级“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标准进行自查自检,基本符合要求,诚请市科协办对##社区居民委申报昆明市“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社区居民委员会
7.小西门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篇七
小西门社区位于澧县县城以西,面积1.1平方公里,辖6个居民小组,居民1.3万人,所辖独立院落单位47家,有大型商住小区15个,中、小学各一所。社区党总支下设支部6个,管理党员248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名。
自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社区支居两委一班人始终把此项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以省、市、县、镇文件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区域中心、幸福家园”的战略目标,以社区为重点,以科普为手段,以益民为目标,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新途径,加强了组织领导,夯实了科普阵地,狠抓了队伍建设,创新了活动载体,推动了“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年初,在县镇科协、文明办指导下,社区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书记专抓,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与社区干部的年终岗评挂钩。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和5年发展规划,建立了科普活动志愿者队伍管理、考评等机制。社区每年用于科普工作的投入在3万元以上,确保了“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夯实了科普阵地
2010年,我们利用社区服务大楼迁址的机会,争取上级支持,对社区服务大楼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在80万元以上。新的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及办公桌椅,科普图书室、活动室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并配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器材,科普刊物和科普图书资料,目前已达到1750册。另外我们争取县二中的支持,建有120米长的科普画廊,开辟科普橱窗6处,坚持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吸引居民及过往行人驻足观赏,效果很好。
三、狠抓了队伍建设
为充分调动社区广大居民的活动积极性,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在县镇老科协精心指导下,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成立了社区科普协会,组建了50人的科普工作志愿者队伍,会长由热心此项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担任,负责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所辖独立院落单位明确1名退休老同志参加,社区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科普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意识,提升了综合素质。
四、创新了活动载体
1、“利用科普活动日”、“科普活动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社区结合气象日、地球日、戒烟日、植树节、艾滋病防治日、环境日、人口日等纪念性节日,每半年组织一次大型特色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辟宣传橱窗、组织知识讲座等大造声势,在全社区逐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
风尚。
2、针对中小学开展富教于乐、趣味性强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小学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的主渠道,近几年来,社区积极和县二中、实验小学联系,先后开展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科技创新、计算机、数、理、化奥赛、科普绘画书法、科普文艺演出、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世界卫生日、爱耳日、爱眼日等特色主题活动,先后有23人获得各种奖励,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拓宽了科技视野。
3、结合科普进社区,组织开展主题性科普实践活动。社区紧紧围绕“学科学知识,讲健康生活,比文明进步,创示范社区”主题,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组成科技、教育、法律、卫生等科普小分队,先后开展了以“餐桌上的文明”为主题的“反对浪费,饮食节俭”活动;以灭蝇、灭蟑、灭鼠、灭蚊为主要内容的“除四害”活动;以幼儿、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公共卫生服务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倡导科学生活理念和科学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真正让科普进入千家万户,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普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文化氛围好,社区基本无封建迷信活动和愚昧落后习俗。
澧阳镇小西门社区居委会
8.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八
汉南区纱帽街滨江路社区位于纱帽街以南,东起纱帽正街,南临长江,西接陡埠村,北靠百花街。辖区面积0.22平方公里,社区民成总户数1973户,居民4433人,暂住人口13人,9个居民小组,属城乡结合型社区。
滨江路社区在近年综合减灾创建工作中,狠抓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频繁组织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在提高群众知晓率、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该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江艳为组长的社区减灾工作领导
小组,副组长涂莉。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信息组、抢险组、巡逻组、转移组、保障组、监测组。两套机构协调指挥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演练活动;
制定《滨江路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预案》结合社区实际,指出了可能存在的灾害隐患,成立了指挥机构,建立了预警机制,确定了人员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和信息传递渠道,强调了灾后救助措施,建立了经常性减灾避灾宣传和预案演练制度。根据《预案》,社区每年组织2次以上预案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2010年5月12日与薇湖路社区联合实施了地震灾害预案演练,参与群众500多人,3000多居民观摩,群众反映教育效果良好,防灾减灾避灾意识明显增强。
社区市民学校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培训,社区图书室备有各类灾害预防和救援的专业书籍,设立了社区减灾宣传栏,定期轮换
宣传内容,提高居民对各类灾害的防范和应急能力。向社区居民发放市民应急救助手册,印发了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灾害防范救助宣传资料,面对全体居民按户发放各4000份。
滨江路社区在居民聚居区设置防灾减灾知识固定宣传栏两
个,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均具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功能。社区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沙袋、消防栓、应急灯、报警器,还备有铁锨、钻头、铁斧、撬棍、铁钎、铁锤、防电胶鞋、胶手套、救生绳、缓降器等设施,还添制了水桶、毛巾、吸水毯、手电筒等应急物品。部分居民自觉配备了家用救灾器材。
社区组建了130人的中青年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里有种机修能手、驾驶员、木工、泥瓦工、安保等人员,发挥各自特长,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社区还组建了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和消防抢险活动。
该社区辖区单位有区政府大院、区人民医院、机关幼儿园、堤防管理段、商管中心、经贸委、丽红超市等。社区发动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将防灾减灾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采取居民与单位互动的方式,开展社区全覆盖的防灾减灾教育;找到防灾减灾教育与辖区单位业务工作的连结点,协调单位主动开展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如在幼儿园,加强教职员工和幼儿的避灾知识和校园安全知识教育;邀请区人民医院开展居民医疗急救、食品安全教育;组织丽红超市实施物资紧急调配演练,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滨江路社区每季度聘请专家举办减灾培训,举办疏散演练和消防演练,定期开展安全排查排险,使居民做到各类灾害风险清楚,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技能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逃生路径和避难场所,减轻灾害损失。以上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一些群众担当了义务宣传员,防灾减灾知识教育进小区、进家庭;将防灾减灾宣传单散发、信息传递等工作作为社区公益劳动项目,组织社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无条件参与。这样,集中式的宣传教育模式发展成了口口相传的群众自我教育模式。
2010年,该社区被评为“武汉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现申报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
9.特色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九
一、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718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26个,中小学生919名,学校现有教职工89名,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环境优美,装备了多功能阶梯报告厅、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听力系统、校园网、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梦想教室”、“阳光书屋”、“乡村少年宫”等教育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教师队伍优秀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校园环境育人化”为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严谨求真,自信进取”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立志博学,善思切问”的学风。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市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主要经验
(一)、以优化设施环境为基础,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近几年,学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 代工作,先后建成2700㎡教学楼一幢,405㎡师生食堂一座,生均25册的图书室一个,引进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跻身于凉州区乃至武威市农村一流学校行列,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以建设园林化校园为目标,本着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的原则,对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精心搞好品种的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优化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布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墙80多米;在楼道走廊装帧名校简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作品等80多幅;布置名师风采、星级学生和学校荣誉等展板。向师生开放图书室、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开通校园文化广播站,开展每天10分钟古诗文诵读和书法练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题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事事做楷模”、“教师十德”、“求知十法”、“德育三从四会五不忘”等墙面标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
(二)、以创优管理机制为动力,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以“民主、科学、和谐、高效”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使学校管理有了新的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了《学校教师岗位职责》、《学校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学校优秀教研组、年级组评选办法》和《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教师探索教学创新,对教师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深化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了《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校考核细则》和《学校教师评优选先细则》,用激励机制推动人,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了《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学校星级学生评选办法》和《班级联动小组考核办法》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规范。
(三)、以“三风”建设为核心,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它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
1、建设优良校风。近几年,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基”为办学理念,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爱校如家的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的教师精神,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学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校风教育,使校风内化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行动。
2、建设优良教风。学校立足校情,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提出了“育人师表为首,教书严谨为要,敬业爱心为本,爱岗勤苦为先”的师德要求。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二是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学校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订购学习光碟、征订各科专业性学习刊物,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外引内树”、“拜师结对”、“名师共享”、“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三是扎实开展“课、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以“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骨干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专题讲座,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形式,逐步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新型教研风气。四是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用感情温暖人,领导从各方面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既重视教师的工作,又重 视教师娱乐休闲的需要,为教师运动健身配备的必要的器材,开辟了场地,规定了时间;重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建设优良学风。学校十分重视优良学风的培育:一是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祖国有用之才。二是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提问等学习习惯。四是建立班级学习联动小组。营造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达到“兵教兵、兵学兵、兵练兵”的目的。
学校在抓好“三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优秀年级组、优秀备课组、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先进集体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校园之星、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评比活动,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努力构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尊重、互信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校园德育文化。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合力唱响德育的主旋律。一是注重德育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橱窗匾牌、班级特色文化专栏等开展宣传教育。二是狠抓德育常规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实施德育工作,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了文明督察队,对不文明的言行进行督察,在学生中开展“当文明人,做文明事”活动,制定细则,要求学生用文明的标准衡量自己,说有准则,行有目标,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德育工作。在活动内容上,利用国旗下讲话和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教育。在活动形式上,主要有“读”: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各种主题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安全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等;“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进村为民服务活动、假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赛”:开展各各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在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四是关注弱势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学生中的弱势学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双困生”,这些学生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学校在“双困生”教育上,要 求教师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虐待,态度上不粗暴,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学校要求各班建立完备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双困生”的教育指导要有系统的计划、精当的措施和跟踪记录。长期开展“爱心三帮”(思想上帮贫、学习上帮难、生活上帮困)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辅导4-5名“双困生”,逐步增强弱势学生的实力,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弱势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学校还设立“成长进步奖”,每班每学期评选5名成长进步较大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增强学生成长的决心和信心。
(五)、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努力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校本课程。一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开设了国学文化必修课。学校每周开设一个课时的国学文化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大小、能力高低分层教学。小学段主要是诵读和讲成语故事,诵读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主要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囊荧映雪”等。中学段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论语》、《弟子规》、《诸子格言》、《中国文化名人》等,通过解读让学生走近名人,聆听圣贤教诲,学习名人品格,净化自己心灵,涵养健全品格。二是为了充分发展学 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推出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文学、舞蹈、书法、葫芦丝、二胡、绘画、田径、武术、乒乓球、篮球和计算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三是依托梦想教室和阳光书屋开设梦想课程和阅读课程。梦想课程是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三大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课程借助“晓书”阅读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认为:任何一所学校环境,其实都在默默地对学生发表演说。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养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创建了平台。今后,学校将结合时代主题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美好的空间。
10.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篇十
陕西省黄龙县石堡镇城东社区位于县城中心街以东,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2320户6530人,下辖4个居民小组,驻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98个。
近年来,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指导,以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充分挖掘社区各项资源,大力发展科普事业,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省级“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市级“防范邪教先进单位”等荣誉,“五五”普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反假人民币等经验在全市推广。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党支部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1、为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社
区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藏书4000多册的图书室,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图书借阅、居民读书等文体活动,现文化活动室年借阅图书近600人次,每年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体育活动5次以上。在这里,居民用文化知识丰富视野,用高雅的活动陶冶情操,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
2、社区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建成了计生、环保、科技等6个宣传栏共计230余米,定期出版科普知识板报、墙报,内容紧贴生活实际,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科学小常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反邪教、反假币知识等,积极向居民宣传、介绍科技发展动态及各类科普小知识,宣传内容做到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这为居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提供了方便,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的新氛围。
3、社区为残疾人建起了康复活动室,配臵了20余种康复器材,如扭腰机、跨步机、蹬力器等,免费向残疾人及社会开放,同时还添臵了3万多元的秧歌服、文艺器材和文体器械,它现已成为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为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贴近生活实际,积极服务群众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中,社区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长期活跃着一支12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并制定了详细的服务章程和工作规划,科普志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益人数5100余人,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如:2011年5月份举办了主题鲜明的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知识有奖问答,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城东社区居民的文明形象。8月份,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向广大居民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在2012年3月份开展的“践行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宣传月活动中,志愿者服务队在主要路口向居民发放倡议书,进行公德巡查,对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为了弘扬先进文化,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使居民有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环境,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先后组建了广场健身队、舞美队、秧歌队、花扇队、蓝球队、自乐班等6支文体活动队伍,有专人负责。坚持小型活动天天有,中型活动周周有,大型活动月月有,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居民群众的文化科普理念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既凝聚了人心,又增强了合力,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推荐阅读:
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06-10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06-15
防震减灾演练方案06-16
防震减灾主题教案07-24
防震减灾周会教案09-18
防震减灾日总结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