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2024-10-29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共13篇)

1.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一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

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

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

“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

“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笃实宽厚

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想要拥有美丽性感身材?加薇信aajsjl健身女教练,为您量身定做适合您的健身瘦身方法

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实在等等,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

在待人接物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达到任我沟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

“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

“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2.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二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

爱国主义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人士都忧国忧民,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清朝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不怕牺牲,永垂史册,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讴歌志士仁人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让他们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们更要教导他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没有国哪有家”等思想观点作为自己的价值坐标。学校可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作为青少年的人生格言和道德行为准则,并注入集体主义的新鲜血液,以此作为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之源,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集体、社会和国家中。比如,开展争创优秀班级、优秀小组活动,举行优秀小组成果展演,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意识,让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三、传统美德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可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可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强化其学习的内驱力。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记载,记载自己的良好行为,记载自己进步的方面。一段时间后,通过班会课进行自我展示,对于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教师热情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更大激情,发掘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四、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结合

礼仪,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社会道德和公德的体现。学校和教师,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应引导学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精华。可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征文演讲等形式,营造学礼仪、讲礼仪、行礼仪的良好风尚;可利用校广播电视台、文化廊、教室、校园墙壁等载体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文明礼仪教科书;可利用电子屏、黑板报、手抄报展开礼仪教育活动。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结合,培养学生文明之举、敬畏之心、感激之情和奋发之志。

五、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具体化,加强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学行为中,创设学生美德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可通过历史事件、人物,颂扬爱国主义、正义感、大无畏精神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通过背景及科学家的介绍等方式间接向学生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六、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内外教育结合

美德教育不是班主任、品德教师的专利,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职工,都应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成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点,如果都能为着同一个目标教育学生,就能形成整体的合力教育。可利用晨会、周会,让学生学习美德要求,提高认识;可通过综合活动把同一学科中或不同学科间的相关知识加以归类、组合、穿插,编织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校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教育联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参观访问,听校外辅导员讲家乡的名人故事等。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的洗礼,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范。

七、传统美德教育与专题实践结合

陶行知曾说,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美德教育应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让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勤劳、勇敢、果断的个性心理品质。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在图书馆阅读倡导不高声喧哗,购物、乘车、买票要排队等,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寒暑假,可借助家庭资源进行美德认知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育,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会生活能力,开阔社会视野和丰富社会阅历。

八、传统美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

民族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十分紧密,对学生的教育应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比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可促进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培养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学校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内容,从思想理论和行为方式上要求学生增强荣辱观意识,培养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对国家的责任感结合起来。

九、传统美德教育与孝老尊长教育结合

“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孟子提出“仁”的主张,其“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即重视人、尊敬人、关心人、同情人。如果学生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自然不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敬每一位教职员工;在社会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学校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达成家长的认同、协同。

十、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网络教育结合

网络时代的生活需要网络时代的教育。学校可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传统美德教育平台,为学生创建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比如放置古人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事迹、传统美德故事、名人传记、中华文明等,让学生读健康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启迪他们的思想;可建立传统美德专题论坛,学生通过BBS、Email、博客等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可开展以“宣传传统美德教育”为题目的电子作品竞赛活动,学生在收集材料、分析、制作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还可把师生优秀的作品传到校园网上,让大家共同欣赏,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让优秀的、感人传统美德事迹传达给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网络教育结合,网络不再只是用来娱乐,而是成为展现自我、相互学习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成才先成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担负跨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历史传承的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将这些宝贵财富与青少年学习、成长结合,与时代要求结合,扎实并创造性开展活动,既能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王文东.核心价值观的民族传统基础---基于中国少数民族美德传统维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2]李锦鸣.牵手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顺市实验学校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美德教育活动纪实[J].贵州教育,2014(11).

3.中华传统美德与历史教育 篇三

一、领悟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强的渗透,教师要精心挖掘、利用这些素材,理解其丰富的内涵,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忠于人民,爱党爱国。在封建社会中,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屈原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的建设中,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为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3、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4、文明礼貌,仁者爱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立志勤学,报效国家。自古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向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后汉书?耿龛传》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重要条件。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科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主要途径,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重要的方法。

1、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一首诗词,一段音乐、一段视频、一个启迪性的提问、几句精彩的话语,讲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都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焰。

2、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 “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注意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

3、进行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周恩来生活俭朴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四

在这读本科的两年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日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五

主题活动加入时间:2008-11-7 17:38:18点击:441

——崇明县实验中学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问题与背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着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永生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宗旨。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只有通过学习、寻找、了解掌握传统美德知识,才能增强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比作一只航船的话,那么了解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就是这只航船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校决定在各团支部中广泛深入开展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为主线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从而使我们的团员青年在自觉参与喜爱的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强化教育,提高队员的文明水平

和道德观念。

活动主题与目标

以团支部组织形式引导团员青年学生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主

题系列活动。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博大精深。如果仅用干巴巴的大道理去说教,那么教育效果是可想而喻的。为此,我校设计的活动旨在使我们的学生在讲优秀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征文、演讲比赛、“乘中华美德之风,踏崇明大开发之浪”学生摄影绘画比赛、“诚信关爱责任”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真切感受中国了起、中国人了不起,进而自觉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活动口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

活动内容与载体

1、各团支部以讲传统美德小故事为切入口,从故事中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人物,从而

感受前辈伟人等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传统美德,陶冶思想情操。

2、各团支部以征文演讲为切入口,通过前辈等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征文演讲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诚信文明之风,增强

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以“诚信关爱责任”为主题,引导不同年级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团员青年养成明礼诚信,关爱他人,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增强班级和团支部的凝

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4、以“乘中华美德之风,踏崇明大开发之浪”为主题,引导各团支部学生开展绘画摄影比赛。通过绘画、摄影,抒发对宝岛崇明的热爱,从而为振兴崇明、开发崇明出一份

力。

5、以“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等十八个传统美德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宣传和歌颂长征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雷锋精神等内容自创名言警句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促使团员青年歌颂弘

扬雷锋精神、奥运等精神,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活动过程与操作要点

活动过程

1、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由团委具体负责落实。启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

诚信之风”系列活动

2、团委举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主题升旗仪式,并在升旗仪式

上向全校学生发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

3、利用学校宣传画廊、各中队黑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展示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德育活动氛围。

4、各团支部重点开展“诚信关爱责任”主题班队会活动。为使这项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首先对各团支部主题班队会方案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班队会观摩展示评比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有部分中队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真正起到小手牵大

手,共同树立诚信文明之风。

5、各团支部在自荐、推荐基础上,每支部一人参与校级讲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视频让全校队员一起参与观看,从中了解历史,了解英雄人物,学习他们的美德品质。

6、各团支部在自荐、推荐基础上,每支部交2幅摄影、绘画作品,通过学校评比,将

获奖作品张贴在校宣传栏中,促使全校师生共同为建设家乡作应有贡献。

操作要点

1、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2、团支部书记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各团支部制定符合支部实际的活动

计划交学校团委,有条不紊引导团员青年开展活动。

3、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同时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探究型学习等活动相结合,使团员

青年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化。

4、德育处、团委为各支部提供活动平台,搭建展示舞台,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评

价机制,作好总结表彰工作。

●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在组织开展的“名言警句”征集活动中,团员们很有创意。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名言警

句:

1、承华夏之爱国勤俭,做创世纪之时代新人。

2、在行为中体现中华美德,在举止中突现爱国情怀。

3、奥运,是不服输,是勇往直前,是汗水与血水之后的成功,成功之路上最强的对手

就是自己。因此,要想成功,请先战胜自己。

4、长征的故事告诉我们何为坚强的毅力;非典时期,我们学会了同舟共济;神州五号飞上天的那一刻,我们理解了自豪的含义;奥运赛场上,我们又知道了拼搏的豪气,雷

锋精神,让我们体会了助人为乐的本意。

5、礼貌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6、美德如甘醇的美酒,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其真正的价值、诱人的芳香才能沁人

心脾,令人久久难忘等等。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诚信之风”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振奋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诚信之风已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前人的美德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从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宏图中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已成为我校学生的主流思想与自觉行动。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优良品德,奠定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在一言一行中培养,逐步养成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努力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正确把握人生准则,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反思:

1、各支部团员的水平不一,团支部书记组织实施能力不同,因而活动开展的层次也不同,所取得的成效有明显区别。为此,如何统一团支部书记的思想认识,加强各支部的管理,提高团支部书记工作和组织活动的技巧,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抓好的重点环节。

2、活动在一段时间里搞得轰轰烈烈,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有反复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活动不能紧一时松一时,应不断推陈出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惧进,号召学生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从近处着落,使

6.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六

作为一名单位职工,我们要懂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改善和建立起适应我们当前社会的人与人的思维和道德标准,建造出一个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因此,它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渴望拥有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源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动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开拓者,但开拓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没有继承作基础,开拓进取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 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 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 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 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未来,我们有更加坚强的信念,我们会用行动来完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一直都很棒,我们一定会更强,我们因有这样的模范而骄傲。我们会以此为榜样,好好学习,掌握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为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而努力。所以,我们体会到的更深刻意义就是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做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而且应该做好的就是全心全意学习,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党的根本任务,学习一切我们应该学好的,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7.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七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任务是传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1、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更是创造了非常灿烂文化的民族, 在世界文明中都有着领先的地位。

所以第一点我们必须去弘扬我们历史, 去认真学习这种美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而对于传统美德的就有着热爱祖国、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等传统美德的传承, 所以第二点就是要认真的去传承这种文明, 把里边精髓去落实到实践中去, 相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对于中国整个历史中都曾经哺育无数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人士, 至今成为人们有口皆碑的话题。所以第三点就是要把把这种社会主义道德观去汲取, 最后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在教书育人中, 培养拥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应该汲取、创新使之能成为符合现代文明的美德。在学习过程中, 最重要就是把维护国家的统一的爱国情操、自清不息的精神和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得到弘扬, 最终把思想政治课能成为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学落实到课程中, 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做好铺垫。

3、面对现代青年, 要想成为合格人才更应该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迈入青年人的思想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步步地深入, 对人才的培养更是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 所以要进行人才的转型, 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与传统道德相结合。在此期间, 更要强化中学生的道德观念, 把那些什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观念去消除在人们的思想中, 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和魅力所在也是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1、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 课程安排主要就是从一个认识过

程再到情感过程最终达到意志过程, 使得这三个过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这种更内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从理论认识到思想家觉悟的形成过程。这也就达到教书育人的要求从中去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内在意思去强化个人情感和意识所在, 实现思想政治课价值。

2、针对高中高考引导下存在的问题及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解决这种问题

由于现在根据现在的高考制度中引导下, 很多的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单纯的理论传授, 完全按照课本的条条框框进行给学生讲课。而针对这些大道理和毫无兴趣的实例, 在学生脑海中只是留下一种假、空、难以理解的情形中, 这样更是造成了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 根本没有把知识学进脑海中去, 往往大家只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最后就形成高分低能的学生大有人在, 更有甚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种叛逆心理, 厌烦学习这门课程, 对这门课程没有认同感更没有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入到知识中, 根本就违背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针对上述的问题, 我感觉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用我国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家、鼓舞大家的意志, 用这种悠久的历史和延续的中华现代文明去感染大家。把里边的精髓的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相结合溶为一体。与此同时又更强化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 树立自身的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解决教学问题

1、教师要以身作则、博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主义自身的师德。正所谓古人曾讲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用这种中国文化传统美德去检验自身的品德和自己的治学态度, 用自身的美德去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心灵去与学生交流。

所谓博学, 就是教师在传教的过程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发人深省。例如学过的破釜沉舟、荆轲刺秦、管鲍之交等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 去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再有那些传为佳话的文言文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等等这样提升自身品质的句子。如果要是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怎么能很好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又怎么能从高中政治教学中树立自己的追求呢?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把传统美德与高中政治教育相融洽

(1) 情感上的交融。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知识的同时要全身心的用自己的感觉融入到一起, 正确合理的激发学生, 使得引起师生之间在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在给学生讲《过零汀洋》一诗, 老师要用自己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抑扬顿挫的语气充分的表露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情境中。这样不仅感动了自己更使学生融入了文天祥的生活中。与此同时也充分表达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爱国。

(2) 贴近学生, 事例熏陶

由于中学生的思想开始成熟健全, 也开始关注社会、国家、家庭。所以我们不但要把事例讲的签到好处, 又要把身边的事情进行分析理解, 最终达到处理问题。;例如在越王勾践用卧薪尝胆的事例告诉我们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最终成功;再有苏武牧羊的典故不也告诉我们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只有通过事例熏陶把这种难以理解的理论, 用寓言的说教形式运用到实践当中, 以便达到教与学的教学目的。

在我们做人的同时, 往往遇到很多的关系要处理。例如谈到怎么正确的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时候, 我们可以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可以用孔子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解决身边的小事。再从大事着眼怎么看待中国的腐败现象, 要正确看待金钱和自身高尚的价值取向, 如“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这样例子讲述, 不仅政治教学任务完成的完美更能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摘要: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的国家, 正是这五千年文明历史才行成了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远的历史积淀, 更是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我们的伟大祖国的宝贵财富。而针对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 我们更应该把这种传统美德与高中教学相结合, 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融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在实践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整合,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张勇濂.流动与犯罪: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11) .

[2]陈丽.高校校园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11) .

[3]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06) .

[4]肖萍.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 , 2006 (09) .

[5]陈染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05) .

8.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八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传统,崇尚理想、强调立志、追求人生价值的传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讲究内心修养和道德教育的传统,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的传统。要想成功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根据青少年特点和时代要求,讲求科学方法。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教育方法 青少年特点 时代要求

随着于丹的讲《论语》《庄子》在中央台“百家讲坛”上热播并大盛于世,似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在当今时代又一次掀起了热潮。众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而在教育界,就显示出一个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问题。

所谓传统美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青少年特点和时代要求,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初步了解和掌握传统美德的知识,继承、吸收、创新、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造就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体力的合格的建设者。

以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个体人格的观念是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从儒学的奠基者孔子开始,儒家从肯定独立人格出发,构想出一个全面的人格理想。“人格”是指人的尊严,是人与人之间价值认定的基础,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体。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追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求善、求美。对于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此三者支撑起一个“人”字。三者和谐的统一体即为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种社会评价,又是一种人的素质,当一个人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个体之后,社会便经常性地运用人格来评价其社会活动的品位。因此,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推动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中国传统美德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

1.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种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对自己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从这个观点来看,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我国历史上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由此可见,凡是维护祖国的利益与尊严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都应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甚至流芳百世。

2.崇尚理想,强调立志,追求人生价值的传统。人活着应当有理想,对青少年来说,更应当培养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诸葛亮有言“志当存高远”,夏明翰烈士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样的远大志向,其为了理想不惜献出生命的崇高精神,一直是人们仿效的楷模。

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曾子说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而今,多少家庭条件艰苦,多少身残志坚的人战胜了困难,勇敢向前,做出了令世人敬仰的成就,这不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很好体现吗?勤劳勇敢、奋斗不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及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刚健有为的美德。

4.讲究内心修养和道德教育的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正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敬老、敬师、爱幼。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就是说:可以要可以不要的东西,如果要了,就是不廉。廉本来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后来发展成廉洁,成为一种美德。严于律己也是个人修养方面的一个问题,不论什么人,不论他的地位如何,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5.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的传统。如:富有同情心,扶助弱小,宽宏大量,关心别人,诚实正直,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这些在我们的社会中处处存在。它们都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通过人们的言语和行动得以体现。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力量,以共同文化传统为内容的道德规范,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这正是中华民族“民魂”之所在。这些传统美德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那么,该如何继承呢?

1.从认知情感入手,抓住“知、情、意、行”四个环节,进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意念,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1)晓之以理,以提高道德认知。向学生揭示道德观念与道德概念的涵义,让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和发展德育评估能力,对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

(2)动之以情,以发展道德情感。所谓动之以情,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情感为纽带,和谐人际关系,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消除不健康的情感。

(3)持之以恒,以锻炼道德意志,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形成学生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使其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恒心。

(4)导之以行,以培养道德行为。要求学生掌握行为方式,养成良好习惯,对学生应当听其言、观其行,随时调整指导方法。

2.教育学生以诚意待人。诚意,就是指心中所生的意念,真诚而不虚假。以诚意待人、处事才能诚实,不自欺欺人才能守信,而信是必须建立在诚的基础上的,说话要诚实守信,做事要尽心尽力,表里如一。学习也必须有“诚意”,才能学到新知识。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创造良好的情境。古代思想家认为,有“感”才能有所“动”。如果没有外物的刺激,也无法产生真正的情感。韩愈认为“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1)讨论法。如:现在中学生特别追求名牌,针对这种心理我班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家里有钱,穿名牌也无所谓。而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是学生,不应该重视穿戴,而应当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双方各执一词,最后我引导大家: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美的内涵不仅仅是外表,更应该是心理,学生时代,美应该有自己的内涵:整洁、大方,而且我们现在是消费者,是在花费别人的劳动所得,应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应该勤俭节约。实践证明,讨论法是师生间、同学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好方法,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别人的规范行为和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以身作则,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好的习惯。再如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对在班里第一次主动擦黑板、第一次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第一次关心班集体、第一次轻声关门、第一次主动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等行为大力表扬、提倡,其他学生一定会向这些学生学习的,良好文明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3)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践来寻求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点,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我在讲《廉颇与蔺相如》一课时,让学生复述文中的故事,下课时我还留下了摘记表现廉颇好的品质、对自我教育有帮助的词句的作业,教育学生像廉颇那样谦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自然接受良好的教育。

(4)通过社区活动的开展进行教育。可以开办社区学校,开放社区图书馆,组织社区讲座等主题活动,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资源,如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山头、名人故居,定期举办有关传统美德内容的朗诵演讲比赛等等,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4.在家庭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1)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诗经》中就有“教诲尔子”的诗句,此后历代也都不断出现过许多家庭教育的论著。至于流传广泛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典型的小故事以及有关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主张、论述、名言警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同样起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如:最近热炒的“艳照门”事件,该如何引领孩子看待这种事情至关重要,只要家长能依据坚实的道德准则,去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地把握住自己,那就会轻易地解决这种问题。

(2)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①礼仪道德的养成教育。现在的独生子女中,普遍缺乏礼仪道德观念,久之,中国的“文明古国”何以延续?《礼记》中“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教育人们应“礼尚往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先人后己精神仍不失为现时家庭传统礼仪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②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记》中,强调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在“知其心”的前提下,去发扬孩子的优点,改正孩子的缺点,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进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还应注意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提高家长本身的道德素质。一切传统美德首先应从家长自身得以体现,才可在子女面前为其“人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都充分体现了家长自身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春风骀荡,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让青少年更多地懂得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学习传统美德,才会为我们这个千年大国再添异彩。

9.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九

天长一小:朱少林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惟有创新,才能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把“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整合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一年多来,我们努力探索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整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富有实效的现代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小学生。通过课题组老师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下面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从时代进步的角度,让学生对传统美德再认识

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即使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爱国情感又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祖国,既要看到祖国的兴旺发达,又要看到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所以,在谈到继承传统美德时,应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再认识。

二、贯彻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必须有效地实施各项《守则》、《常规》。贯彻《守则》、《常规》要重在导行,应制定有力措施,加强具体指导、训练、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使学生学会规范行为,自觉遵守行为

准则,并在长期的规范化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管理。

三、狠抓课堂主渠道,加强荣辱观教育

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中去,通过课堂活动中情境设置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1、学科渗透,处处育人,全员育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强化学生已获得的道德观点。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教书的同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认识名人古人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方法;综合实践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课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上好中队课,教会学生做人。

主题队会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通过主题中队活动,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增强德育教育实效。因此,我们在组织队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八大美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和现代公民的八大素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向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和的主题队会课。例如:我校四(1)中队举行主题为“懂得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通过这次感恩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陶冶了队员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回报,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四、丰富各项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内化学生荣辱意识

1、结合今年第四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的讲话,由少先队代表进行了“弘扬育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题演讲,全校学生深刻了解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正在逐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

2、“诵读典故,传承美德”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培养道德意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本学期我校举行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展示了我校平时注重诵读训练的显著成果。

3、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优秀队员组成“文明执勤队”,执勤的主要内容为检查全校当天纪律、整洁、推普、两操情况;负责检查、督促整队放学情况;发现有不文明行为或违纪行为应制止,值勤内容天天登记。他们佩戴着值日标志,穿着崭新的校服,认真负责地坚守岗位,有他们默默地奉献,我校学生养成教育会再上新台阶。

4、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培育学生知恩品行。设计献给父母“十个一”的孝心作业。十个一”是:一句温存的问候,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制作一个贺卡,煮一道菜,给一个表扬或一个戒语,与长辈合影团圆照等。这些“孝心作业”,培养了学生孝敬长辈的心智。少先队大队部举办“孝亲敬老”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观摩,学校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术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自下而上,人人参与,在体验、互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

10.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十

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少年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理应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精神素质,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性相近”强调的是每一個人都有相近的本质,因而都有达到理想人格的可能;“习相远”强调的是每一个人能否成就理想人格,最终取决于后天的经验活动和受教育的程度。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腐朽落后文化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要靠后天的教育,要靠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利用经典诵读,树立传统美德思想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诵读经典,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让它们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再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

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 将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中,时刻警示学生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品德课程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德育教育。

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一是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是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是学生间的榜样作用。学生之间的榜样最为有利的教育资源是班级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桥梁,是学生良好行为的“领头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领头羊”作用,这样有助于班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学生间也可以开展各种评比,利用榜样的力量实现自我约束。

通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尊重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进行教育的融合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而社区是千家万户共同生活的场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临的“社会空间”。为了使社区资源共享顺利进行,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方式。

“校社联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教育的各类有形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和无形资源(如环境、氛围和舆论等)进行统筹优化组合,使之产生最大最好的教育效果。“校社共建”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通过资源共享来完善和充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了使学校社区资源共享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对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应该抓住每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

11.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十一

受以上情况的影响, 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方面普遍存在自卑感, 有我不行、我是坏孩子、我没人喜欢, 缺少自信的心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一个人的自信水平越低、其自尊感越低、自我认同感就越低, 自我认同感越低、面对社会的认同感也越低, 对社会的认同感越低, 其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对管理的服从难度也就越大。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 教学工作近6年, 且由于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学生生活、学习都在学校, 使得我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很多, 无论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还是学习状态都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深刻感觉到,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 让学生改变观念, 把学生带好, 让他们的青春不白白浪费, 将来能有一项安家立业的技能,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读经典等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抓起, 通过潜移默化慢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诵读文化经典为向导, 增强传统美德理论渗透

中华文化经典,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 其价值永恒不朽, 历久而弥新, 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 用经典来对中职学生的青春进行熏染和陶冶, 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次周末返校、早读、课前两分钟, 我都要求学生按时诵读《弟子规》《论语》等文化经典, 每天要求学生识记一句名言警句, 饱览古今经典、理解内容的深邃含义,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 从“学而知”到“知而行”, 逐步达到“行而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重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陶冶教育,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

1. 环境熏陶。

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了国旗、张贴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言警句, 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环境, 从正面引导学生, 给学生豁达、明朗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正能量的环境里保持积极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

2. 艺术熏陶。

现在是手机充斥的食指时代, 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我通过流行励志网络歌曲、励志优秀阅读作品, 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教育。我还让学生接触正面的网络信息。此外, 我还利用节日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这样, 通过多种艺术手段, 不断精华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

三、重情感, 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驱力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因而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我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注意构建全方位、全身心、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努力做到知、情、意、行一体化的统一。

1.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养育, 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懒惰任性。中职学生, 他们的这些特点更为突出, 如顶撞父母, 在父母面前撒谎,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 这些都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给其讲道理、摆事实。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传统故事则成为优秀的案例。我还通过公益广告的启发, 也让学生设计自己与父母的漫画, 让学生从中感悟父母恩情, 要尊师重教, 启迪净化心灵。

2.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 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氛围,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尤为重要。因此我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一旦有什么问题请全班同学建言献策,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 从而利用各种班级活动, 使学生“互帮、互助、互让、互勉”。这样就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爱的种子, 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让学生健康成长。

3. 激励班级成员自立自强, 使自立自强成为生活习惯。

现在学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 生活中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针对这一问题, 我要求学生自立自强, 并时刻用它教育学生。我要学生周末回家或做一次家务, 或做一次公益, 锻炼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 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在新时期, 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意义, 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只要我们的教师、家长和社会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谨记, 传统美德一定会让中职学生成为骄傲。

摘要:中职学生基础差, 生活中缺乏关爱, 缺少自信, 有很多不良习惯, 所以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爱, 在授课中依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逐步影响改变他们, 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2.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篇十二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9、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0、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5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6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6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6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7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7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7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6、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8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8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83、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84、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85、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8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89、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90、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9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9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9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9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96、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9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98、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9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3.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篇十三

【关键词】敬重长辈 培养品德 陶冶情操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有一个文明、和睦、幸福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那么,如何培养“小皇帝”、“小公主”尊敬长辈呢?

一、注重日常学习养成良好品德。

敬重长辈这一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学生必须从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说起,逐渐养成习惯,将尊重长辈贯穿于日常学习始终。“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课本中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这样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努力提高思想教学实效。例如: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有两篇课文,《陈毅探母》和《奶奶的白发》,都是赞美真挚感人的亲情,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做人的文章。这两课的目的都是對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尤其是《陈毅探母》的故事,陈毅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替母亲洗衣服。学生开始并不能理解,于是对教学进行了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朗读,并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品位文字,了解陈毅对待母亲的孝敬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表现在具体行动的,从而体验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最后,请小朋友们对敬重长辈为自己提出了行为上的要求,可以将行为要求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经常主动地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这一课,同学们的认识普遍有了提高,不少同学放学回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简单家务,他们自己也说为长辈做了事心里很高兴。其实这样的课例在我们教材中比比皆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将事半功倍。

二 、利用特殊契机培养良好品德

作为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从学生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种特殊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教育,把敬重长辈贯穿于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是父母把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来,也是父母教会了这些小生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父母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使现在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全家我最大,全家都为我服务的思想。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连自己父母的年龄和工作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父母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简单的三个字“不知道”,面对这一现状,我们班级开展了《介绍我的家》活动,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自己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经过学生的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了解了父母的工作、年龄、生日等等信息,有的学生在介绍到最后的时候说:“以前我从来也不考虑我花的钱是哪里来的,只要伸手向爸爸妈妈要就可以了,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他们除了要负担我的学费,我的吃、穿、玩、用之外,还有家里的一切费用也要由爸爸妈妈去赚,爸爸妈妈真辛苦......”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敬重长辈的要求约束自己,在有些特殊的时候也要认真对待,对长辈奉献爱心。例如在“3.8”妇女节时,给学生讲清了节日的来历,要求学生每人送妈妈一份礼物,本以为他们人小,不过是画一张卡片什么的,没想到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各尽所能,送出了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一份小礼物,有的表演了一个自编自演的节目,有的送上了一个轻轻的吻......逗得妈妈们各个喜笑颜开的。现在长辈过生日时,过年节时,长辈身体不适时,小朋友们都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怎样精心照料他们,怎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等等。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优秀品质。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励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促使自己向高层次发展。

从古至今,在敬重长辈方面有许多优秀人物,优秀事迹。通过网络孩子们收集到了许多敬重长辈的小故事,如“黄九龄温席”、“恣蚊饱血”、“卧冰求鲤” …… 利用班队会、故事会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孝顺故事会”,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虽然不能让小朋友们真的如古人一样去做,但是故事本身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会告诉小朋友们父母的恩情重如山。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应该是无声的语言”,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教育着学生具有敬重长辈,教师自己又是怎样对待父母和长辈的呢?有些小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教师把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顺事说给学生听,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出教师的示范性和强大的感召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心目中那个学识丰厚的老师原来也是很孝顺父母的,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开展各项活动以来,班级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美德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对于每种美德的热烈情感,要胜过对于它的空谈。”敬重长辈包含一种情感成分。那就是对长辈的爱,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形成可以通过教育,通过自己多看、多想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采取陶冶的方法。如欣赏敬重长辈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非常有利于这种情感的形式。

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仅凭几节品德课就能养成的,它是在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影响、教育及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效果得以巩固和提高,我们还注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道德认识,促使学生把学到的观点付诸于行动。如上面所讲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我班开展了“孝敬日”活动,规定每周三为“孝敬日”,统一印发了“孝敬日”调查表,由学生把自己在家孝敬父母、长辈的事情写在表中,然后由家长填写评语,定期交回学校,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说:“以前我也想帮爸爸妈妈干活,可他们就是不让,帮他们洗碗,他们怕我把碗摔坏,想帮她扫地,他们总说扫得不干净,帮倒忙,想帮爸爸沏杯茶,他们更是心疼得不得了,不是怕烫着,就是怕你累着,还说什么,你还小,甭尽想干这干那,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现在好了,有了这张表,他们就没的说了”。通过开展“孝敬日”活动,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尝到了劳动的愉快,他们说,我们刷一双鞋就累得满头大汗,爸爸妈妈每天下班要干那么多的家务,多辛苦呀,我以后要多帮家里干活。就这样,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兴趣,也引起家长的重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养成敬重长辈的好习惯,成为一个敬重长辈的好学生。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只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点播,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上一篇:经典励志成语故事初中下一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交通标志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