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儿童故事

2024-08-02

中班儿童故事(18篇)

1.中班儿童故事 篇一

中班特殊儿童教养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情况分析:

(1)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我们班宝贝有一部分很安静,几乎不喜欢跟老师交流,有一部分表现欲望很强,很喜欢插嘴,安静倾听的习惯欠缺。其次,在饮食方面习惯较差、安静就餐的习惯没有养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想象创造能力普遍较弱、集体意识不浓厚等等。对于我班来说,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争取更多的家长配合才能让孩子有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针对班级的不足之处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使他们的规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个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2)个体情况分析:我班情况较为特别,班级中有部分幼儿更加需要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如杨阳、刘娅璐两个小女孩,交往能力较弱、几乎不说话,不能主动与人沟通,很难与我们沟通,有时候老师去跟她主动交流时,能感觉到她的手在抖;同时,不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其它幼儿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大。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和教育。如夏存豪、孙晓健等几个小男孩有点太活泼了,上课老坐不住在,特喜欢插嘴,自制意识很差;另外,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尚慢,还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进餐也需要老师给予帮助。这与其家长平时这多宠爱,包办代替过多有关。戴亚楠的个人卫生很差。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采取一帮一,大形式来帮助个别幼儿,并且与这些幼儿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以促进他们的改变。

二、具体措施: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好玩具后应自己整理。

2、使他了解课后如果老师没请拿玩具玩,就不应该随意去拿。

3、进一步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平时让他多进行一些动手方面的操作,提高起动手能力,增强起信心。

3、进一步宣传和发动,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班级、园级各项活动中,精心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三)良好个性的培养

1、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性,懂得谦让、互助。

2、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共同培养起其个性,在家不要太娇惯和溺爱幼儿。

3、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善于分析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

中(2)班

2012年2月

2.中班儿童故事 篇二

一、教研背景

有一段时间, 各个中班均有幼儿出现了蛀牙。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牙齿保健的知识和行为, 中班年级组设计了课题为“牙虫快走开”的健康教学活动 (蛀牙主要原因是口腔细菌入侵牙齿所致。考虑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我们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将细菌称为“牙虫”) 。试教后, 我们发现整个活动表现出教师对幼儿学习的高度控制, 即幼儿是通过教师的说教, 间接地获取保护牙齿的知识。整个活动既缺少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 又缺乏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于是, 我们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顾荣芳教授的指导下, 对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并用“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活动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然后, 用新的活动设计进行第二次试教, 取得较好成效, 顾荣芳教授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见附1) 。

二、活动分析

1. 活动目标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 第二次活动目标对活动过程的导向作用有了如下变化:

(1) 引领活动的方向从关注幼儿“了解蛀牙”走向关注幼儿“体验参与”。目标的这一变化使得活动过程从第一次活动以教师高控为主的接受式学习走向了幼儿自主发现式学习, 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2) 引领活动的组织形式由幼儿个体式学习转向群体交往、分享式学习。中班幼儿已经由过去的个体学习逐步走向了合作式学习。因而我们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需求, 在活动目标上新增了“乐于与周围同伴分享刷牙的感受”。

2. 活动准备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 第二次活动准备有如下特点:

(1) 故事由教师选择转变为幼儿自主创编。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活动材料对幼儿的主体性有重要影响作用。因而, 在第二次活动准备时, 我们放弃了传统故事《小熊拔牙》, 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创编了绘本故事《赶走牙细菌》。实践说明, 幼儿创编的绘本故事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 教具由单一支架转变为多维支架。所谓支架, 是指活动中提供的适宜的环境、材料等, 用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第一次活动主要依靠故事《小熊拔牙》这一教具, 缺乏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第二次活动增加了牙齿模型、牙刷等操作性材料, 并且创设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情景, 让幼儿通过自主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 活动过程

分析:

与第一次活动相比, 第二次活动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 活动的形式由讲授式转变为探索式。第一次活动的全过程都显现了教师“高控”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用“听老师讲, 看老师做”的方式来告知幼儿正确刷牙的方法, 并让幼儿通过机械式的模仿来练习。 显然, 教师是牵着幼儿“ 一路前行”。中班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更多是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出发, 因而, 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策略, 给予幼儿更多操作、探索的空间来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内容。如环节二的设计:先组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刷牙的方法, 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随后教师公布刷牙的正确方法, 最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2) 活动的价值从单一转变为多元。《指南》要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第一次活动的价值局限于健康领域的单一维度上, 缺乏领域之间渗透的潜在价值。第二次活动增加了延伸活动:音乐游戏“蛀牙虫, 快走开”, 这就为表演区域的活动埋下伏笔。

三、活动感悟

1. 发现幼儿兴趣, 使活动由预设转向生成

回归儿童本源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活动是幼儿自主生成的, 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的, 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因而, 所有活动都应该是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本次活动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 都是来源于幼儿, 并且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丰富经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达到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

2. 找准基点, 过程由幼儿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其中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点。找准了这一基点, 幼儿就可以从过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式学习, 逐步走向探索、经历的主动学习。比如第二次活动中, 使用幼儿自主创编的绘本故事, 让幼儿在盥洗室通过操作来体验刷牙等方法, 帮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体现了“幼儿在前, 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附1:顾荣芳教授对第二次活动的点评

“牙虫快走开”是一节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健康课, 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符合他们的日常经验, 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积极性也比较高。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能用猜谜语、故事导入、话题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萌发保护牙齿健康的意识, 并能提供机会来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选用故事时也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拔牙故事, 而是独具匠心地使用了本班幼儿自主创编的绘本《赶走牙细菌》, 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自然引入“坚持刷牙”的生活习惯。整个活动中, 教师比较重视与幼儿展开互动, 如用了猜谜游戏、故事欣赏、角色体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促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的有机融合。总体来说,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 体现了“幼儿经验在前, 教师讲解在后;幼儿探索在前, 教师追问在后”的理念引导。并且, 活动并不是就此戛然而止, 教师在后续的活动中考虑了区域活动、家园联系等内容, 延伸了整个活动的时空范围和教育价值。

附2:幼儿自创绘本故事《赶走牙细菌》

3.中班学习故事:双色棋 篇三

“双色棋”游戏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圆盘上设计有红色、蓝色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30个有序排列的圆形小孔,另有红、蓝两色圆形木质钉子各15个以及1~6的点子骰子一个。教师设计的玩法是:两名幼儿面向而坐,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所示圆点数在自己面前的颜色底板上插上相应数量的钉子,先将钉子全部插完者为胜。

这天,涵涵选择了这个“双色棋”材料,因没有玩伴,他独自玩起了游戏。第一次,骰子掷出的是“1点”,他将一枚红色钉子插入自己面前的红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一个小孔。第二次,骰子掷出的也是“1点”,他将一枚蓝色钉子插放在自己对面的蓝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一个小孔。第三次,骰子掷出了“2点”,他拿起两枚红色钉子插入红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二、第三个小孔……接下来,他依次掷出“3、5、4、6点”,并按照一次蓝一次红的顺序将相应数量的蓝色和红色钉子分别插到底板上。在拿取钉子时,除了“5点”那次以外,其余的几次涵涵都是一次性拿出所需数量的钉子,再一个个插入底板的。当红色钉子全部插完时,涵涵将所有钉子放回圆盘中间的盒子里,结束了第一轮游戏。

接着,涵涵对着不远处“红白小人”的材料若有所思。过后,他离开座位来到辅助材料区,拿了一红一蓝两支水彩笔和一個空白骰子。重新坐回座位,涵涵开始用水彩笔在空白的骰子上涂色。他涂了一面红色一面蓝色,便开始同时掷点子骰子和自制的红蓝色骰子玩起了游戏。当涵涵掷出红蓝色骰子上的空白面时,他停了下来,又拿起水彩笔在骰子上涂了一面红色一面蓝色。接着,涵涵又转动骰子,观察起骰子的六个面来,在确定自己已涂了两个红色面和两个蓝色面后,涵涵又拿起水彩笔将最后两面涂成了一红一蓝。看着手里每一面都有颜色的骰子,涵涵脸上露出了微笑,并将水彩笔放回原处。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涵涵每次都同时掷颜色骰子和点子骰子,根据骰子上所示的颜色和点子数取相应的钉子进行游戏。第一次,他掷出的是“红色”和“5点”,他依次取出五个红色钉子插入红色底板。第二次,他掷出的是“蓝色”和“2点”,他取出两个蓝色钉子插入蓝色底板。之后他分别按照骰子“蓝色”“6点”和“红色”“3点”拿取相应的钉子插在底板上。在游戏过程中,涵涵一直延续着第一次操作的方法: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次序地插钉子。但在接下来掷到骰子“红色”“5点”时,涵涵停顿了一下,发现圆盘上红色底板的第二排正好有五个空着的小孔,于是他拿起红色钉子从第二排的最右边开始插了起来。在游戏快要结束时,涵涵突然发现如果将手放在底板下方,还可以用手指“顶”的方法让钉子“跳动”起来。这个发现让涵涵十分兴奋,于是他改变了原有从上往下插的方法,而是先将所有钉子都插到底板上,然后按所掷颜色骰子和点子骰子的情况,运用新办法(用手指从底板下面顶上来)将底板上的钉子依次拿走……

二、学习了什么

观察发现,涵涵的数概念(按数取物、目测数群)发展非常好。首先,在第一轮游戏中,他就能准确目测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并拿取等量的钉子进行插放。他基本上都是通过目测一次性将所需数量的钉子拿在手中,然后一个个插入底板的。在第二轮游戏中,涵涵通过目测判断出可直接从第二排的最右边小孔开始插,这说明涵涵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变通思维。其次,涵涵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主动迁移习得的经验和进行再创造。事后在和涵涵的交流中得知,他自制骰子的想法源于对另一份材料“红白小人”中颜色骰子的观察。涵涵发现两份材料有些类似,便迁移经验,自制了一个颜色骰子。在自制颜色骰子的过程中,涵涵并非一次就成功的。第一次他只涂了一面红色和一面蓝色,但很快发现颜色骰子只有两面不够用,于是进行了两次涂色调整。每一次的涂色,涵涵都同时增添一面蓝色和一面红色,以确保骰子上两种颜色一样多。在最后一次涂色前,涵涵还通过反复转动骰子的6个面来确认骰子上红色、蓝色的数量,这说明他已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等分。

在游戏过程中,涵涵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涵涵的专注性非常好,在操作材料的15分钟时间内,他的注意力一直在材料身上,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次,涵涵能尝试新的玩法,从自制颜色骰子到后来改变游戏方法,每次都是积极思考、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另外,涵涵的学习习惯也比较好。他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每次游戏结束后也能将材料放回原位。

三、下一步该怎么做

1.调整材料的投放。观察发现,目前的材料对于涵涵的挑战已不大,所以我们后续拟针对涵涵的情况调整材料的投放,促进涵涵数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增加钉子的数量,以便他能够持续进行计数活动并进行比较。又如,提供记录纸,以便他能记录红、蓝底板上的钉子数量,在一个人模拟双人游戏的情景中有效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创造合作游戏的机会。观察发现,这次涵涵是一个人模拟两个人在玩,后续我们拟为涵涵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合作游戏,以进一步促进他的数概念发展,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尝试运用数学语言,从而外显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期待合作游戏也能为涵涵进行创意游戏提供可能。

4.中班儿童故事 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表演游戏的目标)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来自于文艺作品或自己创编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所谓“自己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幼儿个体的,也可以理解为游戏小组经过讨论协商后对作品达成一致的理解与创造性表达,这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表演游戏的内容来自语言优美的文艺作品和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加上富有变化的道具和亦真亦幻的场景,这就为幼儿创设并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那么,表演游戏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呢?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角色游戏就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环境,角色游戏的外部特征之一,就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语言相伴随”。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运用语言交流他们的需要,尽力模仿所扮演角色的语言,体现角色有特征,角色游戏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的练习的机会。

二、活动的由来:

三间房子搭建好之后,激起了孩子们表演的欲望,大家一起制作道具分配角色表演起来了,每个孩子在表演过程中都很投入,但发现孩子在选择角色时都喜欢扮演小花猪,由于大灰狼最后的遭遇不好,孩子都不喜欢扮演这个角色。有的孩子就提出问题:“大灰狼可不可以不死呀?”“大灰狼最后跟小猪成了好朋友”“大灰狼也很聪明,它也会想办法对付大灰狼的”。随着孩子们表演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对故事的情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增加新的角色,于是,决定大家一起来改编故事并进行表演。

三、活动具体目标:

(1)创编故事并制订故事表演的计划,并能按计划去完成故事表演。

(2)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合作与交往。

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故事表演的经验

(2)材料准备:各种道具、计划表、笔、纸

五、活动过程:

1.故事改编《小猪盖房子》,幼儿讨论。

2.老师和幼儿一起制订“故事表演”计划表。

3.根据计划去准备道具,利用建构的房子开展游戏。

4.教师注意鼓励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演,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不断丰富表演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创造地表演。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5.中班儿童故事 篇五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六一的认识,常适用于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绘画)表达、记录自己喜欢的六一游戏。

2、大胆在集体面前用较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并能注意倾听。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记号笔、记录纸、照片、投影仪、粉笔、音乐磁带、订书记。

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丰富知识

投影仪上出示本班幼儿托班时的照片

师: 六一节就要到了,我们以前托班时也过过六一节,你们上次玩了那些游戏?

幼儿观看照片回答

二、讨论活动,学习记录

师:马上又要到六一节了,我们又学了很多新游戏,这次你

们想玩什么游戏?

幼儿个别回答,教师记录

三、运用绘画,尝试记录

师:是不是你们都想说一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纸和笔,请把你

最喜欢的一个游戏画下来好吗?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介绍作品,分享记录

1、个别介绍

师:有没有和他一样的?请你送过来。(归类,按照选择人数多

排序)

2、师:还有一些游戏,怎么办呢?放在平时玩好吗?

五、延伸活动

师:游戏确定了,还要做哪些准备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做准备工作吧

6.中班语言故事教案 篇六

1、通过倾听想象丰富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大胆表达的能力。

3、知道蝴蝶演变过程。

活动准备

1、动画片—蝴蝶。

2、图片—制作蜘蛛网。

3、趣味练习—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进程

一、导入

1、出示蜘蛛网的挂图,引导幼儿想象。

蜘蛛织完网后,它会在网上做什么?

2、趣味练习—变成蝴蝶的过程。

观察:幼虫—卵—蛹—蝴蝶。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相互交流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知识经验。

3、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蜘蛛和蝴蝶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展开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树上的鞋子是谁的?

2、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大家为什么喜欢蜘蛛坐的皮鞋呢?

(2)蜘蛛老鞋匠做鞋的时候,毛毛虫在干什么?

(蝴蝶的演变过程)

(3)为什么蝴蝶不认得树上挂的是自己的鞋子呢?

3、交流讨论,故事主题。

提问: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蝴蝶由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三、结束

观看动画片—蝴蝶。

7.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七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8.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篇八

我班里有两个留守儿童,一个叫王燕,另一个叫李梦,这两人都是女生。先说王燕,她学习虽说认真,但智力不好,学习成绩极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并且还经常完不成作业,该背的课文、每周背的两首古诗总是背不下来,为此,她没少挨批评,我也没少为她犯愁。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生气。一天上午,我刚到校,我班里的“冒失鬼”王鹏就跑到我跟前说:“老师,王燕昨天下午放学后又偷你的写字纸和白纸,不信你问一问王聪。”我连忙找来王聪同学,问明原因后,接着就找王燕谈话:“你到底拿我的写字纸和白纸了没有?如果你拿了的话,明天早上上学时一块捎来,趁别人不注意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你要是想练字需要纸,可以向我要,拿别人的东西用,必须先向别人说一声,别人允许后再拿,我相信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学。”这时王燕哭着说:“老师我错了,你能不再和别的同学说吗?”我说:“只要你改了,我保证不再提起这件事。”放学后,我到王燕同学家进行家访,才知道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常年在外打工,她只得靠奶奶照顾,她的奶奶对其过度疼爱,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养成了习惯,前些日子,她奶奶手头有些紧张,他要钱买本子,奶奶没给他,于是他出此下策。事后我又找王燕同学谈了几次话,并告诉她:“如果买本子、钢笔需要钱,我可以帮助你。”由于她家离学校较远,中午经常带饭在学校吃,偶尔一两次没带饭,也没带钱,我就掏几块钱给她,有时间我还给她补习功课。一段时间后,她的坏毛病彻底改了,学习也大有进步。

另一个留守儿童名叫李梦,她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成绩较好,有时完不成作业,偶尔有逃学的现象发生。那是上学期发生的事,一天,预备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准备晨检,发现她的座位上没人,问班里的其他同学,别人都说不知道,她家又没有电话,我心想,等一会再说吧,也许她迟到了。直到第一节下课仍不见她的人影,这时我感觉到事情的不妙,赶紧骑车到她家问明原因,几经周折,才找到她的家,原来她感冒了,她的奶奶正在陪着她。我问:“李梦的父母呢?”她的奶奶说:“都怨我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又找了一个女人,一连三年没回家,不问家里的一切,她的妈妈去年才抱着她的弟弟也走了,李梦只好和我老俩口生活在一起,没有办法,我俩都七十多岁了,家中没钱,她的爷爷今年又出去打工去了。”听完她奶奶的叙述,我有点心酸,于是说:“李梦真可怜,等他的病好了,赶紧让她去上学。”于是我回到学校。第二天她没到校,我以为她感冒还没好。第三天她仍没到校,我又得家访了。刚到她家,她的奶奶说:“今天早晨她已经上学去了,早早地就走了,他没在学校吗?”我说:“没有,你赶紧去找找吧!”第二节课刚上完,她奶奶才领着他来到学校,原来她在逃学。我问她:“你感冒好了吗?”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来上学?”“谁叫俺奶奶不给我钱的?”“这样可不行,你奶奶爷爷已经年龄大了,挣点钱不容易,学习用品可以买,一些零食就不要再买了,如果买学习用品没有钱的话,对我说,我可以帮助你,但以后不要再逃学了,你学习也不错,只要认真学,准会有出息的。”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救助贫困生,我给她报了名,救助了她二百块钱,她的奶奶非常感激。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了,再也没有发生过逃学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给我很多启发,对于留守儿童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她们正像地里的弱苗,需要农民倍加呵护。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留守儿童是可以教育好的。

9.中班故事教案 篇九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绪的变化。

2、将前后胆小先生遇到老鼠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

3、懂得遇到困难不害怕,培养勇敢的品质。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谜语PPT

三、活动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角色前后情绪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

A活动开始

教师用谜语导入课堂内容,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谜语

------老鼠

B活动展开

1教师首先完整的给幼儿讲述故事,让其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

2刚才小朋友已经听完故事内容了,现在请小朋友给我们说说刚开始的胆小先生和老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最后的时候,胆小先生又和小老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或者用肢体来表示)

4在幼儿的初步理解基础上,教师在逐一播放ppt,让幼儿看图表达,增加幼儿的理解的深度

5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导出前后胆小先生的心理特点,将其做一个详细的对比

(胆小勇敢)

C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

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小朋友要学会遇到事情不要怕,一定要勇敢,争做勇敢小武士

六.活动和延伸

可以在表演区投放故事中角色的头饰等物品,让幼儿分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10.中班文学活动故事教案 篇十

中班文学活动故事教案是过故事感受小野猪妈妈母子之间深深的爱,体会爱的含义。中班文学活动故事教案怎么设计,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文学活动故事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故事感受小野猪妈妈母子之间深深的爱,体会爱的含义。

2、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情景,讲述妈妈对自己的爱。

3、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录像 挂图 音乐

一、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遍,并提问:

1、故事中有谁?

2、听完故事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二、逐副出示挂图并提问:

图一:

1、小野猪身上长了疮,大家都离它很远,为什么?

2、但只有一个人在他身边,是谁?

3、你觉得小猪的妈妈坐在小猪的身边是怎样?不嫌弃!

图二:

1、翻过几座山?累不累?妈妈说累了么?三座大山有多高多远?

2、这是你觉得野猪妈妈心里是怎样想的?

3、如果是你的妈妈,你觉得心里怎样?

4、你妈妈为你做哪些事情是不怕累不怕辛苦的?

图三:

1、一天要先多少次,要洗多少天?三个十天是多少?

2、野猪妈妈放弃了没有?为什么?

3、你的妈妈为你做一件事情坚持了很长很长时间?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妈妈和自己的故事

播放日常收集亲子活动录像:在你长大的这么长时间里,你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有没有你印象最深的事情?

四、启发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小野猪说:妈妈我来当你的小拐棍。

那么你要对妈妈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呢?

11.在阅读中培养儿童的故事素养 篇十一

一、听故事,感知故事的情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听故事,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听故事,体验故事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我出示可爱的小老鼠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然后让学生与小老鼠打个招呼。在讲述故事时,我特别注意绘声绘色,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适当进行互动。既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启发学生思考故事情节,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进而體会到故事文字像接龙一样,首尾相连,图片也很有意思,最神奇的是故事中还藏着秘密地图——圆。

二、抓关键,复述故事的情节

复述故事,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特点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故事,步骤如下:

1.回忆故事内容,出示关键词语:饼干—牛奶—吸管—纸巾—照镜子—剪头发—扫地—洗澡—睡觉—念故事—画画—签名—冰箱—牛奶。

2.读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那么,我们把这些关键词摆成怎样的图形,就可以让故事从“饼干”开始,又回到“饼干”呢?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出了如下图形:

故事从“饼干”开始,绕一圈,又回到了“饼干”,作者就好像给我们画了一个圆。我们可以给这样的故事取个名字,叫“圆圆的故事”。

4.小组合作,练习复述故事。注意讲述的人要声音响亮,绘声绘色;听的同学要专心,对方讲得好时别忘了翘个大拇指。

三、编故事,创新故事的内容

故事创编,向上衔接的是小学生早期的童话故事阅读经验,向下开启的则是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创编故事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设计好铺垫,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施展。

首先我让学生来改编故事:去掉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词:“剪头发”“扫地”,你还能让故事圆起来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非常丰富。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衣服脏极了。它一定会跟你要一块肥皂洗一洗。洗着洗着,它发现吹泡泡很好玩。它吹了许多泡泡,玩得满头大汗。它会要你给它洗个澡,洗完了,它一定会想睡个觉。”有的说:“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头发很脏,于是就要洗头发,洗完头发发现卫生间很湿,就会要拖把来拖地板,他干累了就会睡觉。”……

第二步,我鼓励学生同桌合作来创编故事:假如让你来编个圆圆的故事,你会起个什么题目?同桌以最短的时间商定好题目写下来,然后创编故事,注意故事的结尾要回到故事的开头。从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故事情节完整,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绘声绘色的复述。

曾经有人说过:人类存在没有汽车的伟大时代,但是人类不存在没有故事的伟大时代!每一位教师应该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12.中班儿童故事 篇十二

关键词:故事教学,小学英语,中年级课堂,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基础教育阶段,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运用故事进行铺垫教学, 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各年龄层的孩子都爱听故事, 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 而且故事中充满了令孩子向往的童话世界。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熟知的经典故事,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抵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教授4B Unit 9 Breakfast一课时就引入了Snow White的故事, 选用白雪公主进入七个小矮人家中的那段情节, 巧妙地插入fork, knife, plate等新授单词和What’s for breakfast?等Part A的句型。在一起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由“Snow White is so kind and helpful.Seven dwarfs are so lovely.Do you like them?And Helen likes them, too.”导入文本教学。学生在掌握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基础上, 再去学习A部分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所以, 运用故事进行铺垫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运用故事进行情境教学, 带领学生体验身临其境

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感受成功。我们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前提下, 恰当地联系教材进行新授, 对降低小学英语遗忘率是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 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都梦想成为哈利波特, 拥有各种神奇的魔法, 小学生更是不例外。在教授4B Unit 8 Open Day一课时, 就全部围绕哈利的魔法学校、魔力教室等展开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带领学生和哈利一起闯关, 连闯关的名字也都是“魔力眼”“魔力耳”等。在学习的过程中, 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 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语言方面的困难也随之迎刃而解, 最终也就达到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三、运用故事进行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小学英语课是实践活动课, 而不只是知识课。小学英语课堂中每一个教学步骤, 都是一个活动, 整节课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活动组成的“活动包”。因此, 在设计课时, 要围绕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将各项活动与故事有机整合,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3B Unit 11 A good idea一课时, 我选用了羊羊运动会的故事, 贯穿猜谜的活动, 分别引出喜羊羊、懒羊羊等爱好的运动项目:swimming, r unning, jogging, skating, skiing和重点句型: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在新授和巩固的环节中, 我都采用了实践活动的原则, 让学生一边说唱单词或歌谣, 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都投入了无与伦比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 我强调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强身健体, 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四、运用故事进行情感教学,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 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 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 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知识是抽象的,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故事为基石, 创设具有移情效应的气氛, 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五、运用故事进行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英语的信心

童话故事对小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曲折生动, 将故事融入教学中, 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知识变成有趣的英语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表演故事的欲望, 并且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故事的美, 不仅体现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 更体现于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当中。总之, 故事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 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而不倦, 从而达到提高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3.中班故事《微笑》说课稿 篇十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2}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四说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快乐?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四活动延伸

14.中班学习故事:聪明棒 篇十四

一、观察实录

今天的区域游戏中,小语刚开始去了生活区,拿了一件衣服,玩了一会儿穿衣服的游戏。当她把衣服全部穿好以后,她把线从衣服里全部抽了出来,等全部收拾好以后,小语来到了建构区,她选择了去玩聪明棒。她取了一些摆在桌上,把小棒接起来,然后连接到正方形的形状上。接着,她看了看旁边伙伴们的作品,就开始模仿,在长方形上接了四根小棒。这时候,她仔细观察了一下手里的作品,便开始把它们全部拆开了,她又从框里拿了更多聪明棒,一边看看同伴的.作品,一边制作,她思考了一会儿,站起来看了看对面的孩子的作品,有一次把手里的作品拆掉了。于是她便坐下来用手撑着头,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二、行为分析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小语在游戏中,主动参加了两种游戏,第一种游戏是生活区的游戏,她能将手里的衣服完全穿好以后并且全部拆掉并放回原位,她能够坚持完成作品以后再离开,可见小语在游戏中的习惯很好。语言领域指出: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小语来到建构区,选择了玩聪明棒,在玩的过程中,她多次观察了他人的作品,也多次拆了自己的作品,在这过程中,她并没有与他人有太多的交流与分享,到最后并没有做什么作品,可见小语在与她人沟通方面并不主动,导致她遇到困难也没有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三、指导策略

1、肯定小语在生活区中的表现:完成一件作品,结束以后整理并收拾好在更换其他的区域。请孩子们在每次更换区域的时候,像小语一样收拾好了再离开。

15.中班儿童故事 篇十五

一、故事性绘本整体的连续性与节奏感

在诗歌、电影和音乐之中, 节奏韵律是我们体验到或者领会到整个过程中每一段变化的速度或速率的起伏。一本绘本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情节的铺排以及故事各要素所展现出的速率, 对整个故事的平衡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故事都要设置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需要克服和化解的困难与悬念。一本绘本要获得成功就要面对节奏韵律的问题。想要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对读者加以引导和深入。如果绘本中图画构图平淡且没有节奏韵律, 画面没有视觉节奏冲击且重复单调, 敦促读者继续翻阅下去的动力便会减弱, 更不易对深入故事并产生共鸣。因此故事所要传达信息的轻重缓急及叙事性表现在画面的连贯与节奏韵律控制, 决定着绘本作品的成败。如果画面不连贯, 没有节奏韵律的控制, 就无法表现出一个故事的戏剧性的起伏。因此, 连续的画面韵律与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连续的画面韵律与节奏感能够引导读者的眼睛, 以一个正确的顺序循序渐进, 从而进入作者所创作的绘本世界。

二、创作过程中, 故事性绘本画面页的视觉节奏与韵律控制

一本绘本能否让他的读者对故事保持兴趣, 叙述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韵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 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控制:改变图书页面中的视角, 内容及图画大小, 配图表现角度或者改变图画的板式设计。这些变化可以波动读者的情绪和视觉化兴趣。例如, 紧凑的剪切图画紧凑排列可以增强故事戏剧化, 以至高潮迭起的故事形象。

要简单明了的看出一本绘本的画面节奏, 可以将绘本的每一张翻页打开, 连在一起看, 便会一目了然。可以清楚的看出图文的排列关系。例如意大利画家朱丽安诺的《小石佛》, 书页连在一起看, 就会发现他的图文配置, 先是一张跨页的全景展示整个故事的氛围, 然后局部小图搭配单页的图画, 再后来便是单页的图画搭配局部的小图, 接着又是一张全景。如此对称, 以此类推, 形成了简单明了的像是在数拍子的画面及阅读节奏。森久保贤太郎在《图画书的世界——作品介绍与入门讲座》一书中, 就讲到了这种节奏:画面如何排列呢?把一定的节奏作为图画书展开的手法之一, 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图画书通过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样的排列方式不断地重复, 让人产生一幅幅看下去的兴趣, 并预想接下来的场面, 盼望着翻页, 渐渐地接近故事的高潮。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两拍子结构的绘本。书中两个画面重复, 如果作业面是1, 右页面是2, 那么连起来整本书就是以“1·2、1·2、1·2”的结构重复, 年纪较小的幼儿比较喜欢这类图书, 故事内容简单, 有一个重复的结构, 容易读懂, 便于记忆, 容易找到规律预测出结果, 增加幼儿阅读的兴趣。《第五个》是德国画家诺尔曼·荣格的作品。门开了, 出来一个, 进去一个, 还剩四个。反复以三个画面为一段的方式呈现, 配合着画面的明暗产生一种有趣的三拍子节奏。书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幼儿恐惧心理, 文字极简洁, 并且十六个画面里, 有十五个是一模一样的, 就仿佛是一架固定不动的照相机拍下来的连续画面。整本书的文字和画面以“1·2·3、1·2·3”的节奏重复着。而整本书还穿插着另外一种节奏, 视觉色彩的变化节奏“明·暗、明·暗”的转变。

图案变化, 视觉角度的变换, 色彩强弱丰富的变化有助于保持读者的兴趣和新鲜感。如果绘本中既要有效地排列好图画的顺序, 又要避免重复的描述, 适当的变换角度, 图案和色彩的变化非常重要。它使绘本内容更加丰富, 可读, 增强画面氛围。而无论是二拍子或是三拍子、四拍子、视觉色彩如何变换的绘本, 重复变换到最后, 一般都会“重复”到一个故事的高潮。例如《好饿的小蛇》重复到第五次达到故事的高潮, 小蛇吞下了整棵大树。《第五个》重复到故事的高潮, 换面转换角度, 视觉、色彩、图案也明朗起来。

三、速度与节奏——分镜图创作

一般的绘本组成有24~40个页码, 分镜图通常是制作绘本的第一个步骤, 也是计划书中绝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按照书页的顺序, 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发展, 画出分帧格式的故事版, 也就是一系列缩小的书页示意图。分镜图就像是电影的各个分镜头, 把每段故事的情节表达在各页面, 创作过程中, 同时思考每一段落该如何表现, 如何连贯, 如何转折, 如何突出情节重点, 如何引导读者阅读, 如何制造节奏韵律。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配色稿……都要一一推敲, 不仅要考虑到画面本身的美感, 更要思考画面页面彼此之间的连贯性, 每一张图画、一段文字在整体布局之中的位置和比重, 包括图画的细节, 所营造的气氛, 都要十分细密。分镜图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现出初步的图文搭配与跨页的相互关系, 构图及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把控。经常来讲, 一本绘本的成败, 基本上在分镜图制作的阶段, 就被决定了。

分镜图可以很粗略, 方便作者根据故事的发展备注、修改与考究。分镜图以鸟瞰的角度, 总览整个叙事脉络, 从而以不同的策略设置来创造视觉上的动感和故事进行的快慢, 方便对比, 检查故事节奏和页面结构相似或突兀的地方。

四、结语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并不会刻意去看绘本画面的连续和

浅析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

杨钢王秀杰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衍生很多包装设计的元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兴盛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包装设计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其它媒介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是近些年来, 世界经济一体化, 多种文化相互碰撞, 在这种世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背景下, 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就显得颇为重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新时代的艺术特征, 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促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包装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传统文化;包装设计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 积累和总结的一种社会经验,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 它能强烈的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气质和风貌特征, 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 有着明显的传承性,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会有所相异———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变化, 但是在整个大民族的背景下还是相一致的。包装设计,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杰作,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 包装就是包裹物品的外衣,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包裹住物品, 但作为包裹物品的操作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在包裹物品过程中必会融入人的思想, 这样说来包装和人的思想、文化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然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尤其是在今天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一个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将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条件之一。包装设计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为了保护、促销产品, 围绕着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包装活动, 就是包装设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交易也是越来越密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世人接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 而且对其它国家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包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 对世人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古往今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文化特色。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 包装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 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包装所需要传达的文化性也要越来越强。

1.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节奏韵律, 甚至未能察觉到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但创作者必须掌握画面的连贯性和节奏性, 以及让读者进入他安排的画面韵律中。读者未必感觉到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但有读完绘本产生的共鸣和感动。

视觉元素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所能具体观察到的东西, 它在一件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吉祥图案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是指由前人留下来的, 具有一个民族特色的物资和非物质的文化, 它具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吉祥图案是指具有喜庆、祥和、美好色彩的图形, 它的表达内容丰富多彩,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吉祥图案常用的表达方法有象征、寓意、谐音夸张、变形等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历史的发展, 文化的沉淀, 在几千年岁月变迁中, 吉祥图案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主艺术符号, 是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积淀。尤其是近阶段来, “中国风”文化的盛行,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进一步追求,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中国大地上呈现了一幅复苏的局面。这也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彰显民族气质, 这也正是一个民族能更好的在世界之林站稳脚跟的一个必要条件。传统吉祥图案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 这为包装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意活力。只有真正的领会到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在含义, 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 设计出富有民族气息的现代化设计。

吉祥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说简单的直接应用整个图案就可以的, 而是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 对图案的构图、结构等等加以理解和创新。简单的直接应用只是最表层的东西, 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是深层意蕴上的升华, 追求一种“神似”。这就要求在对吉祥图案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图案的解构与重构并加以创新, 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包装设计。

(2) 材料艺术

在包装设计中, 材料的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元素之一。在对包装设计创作过程中, 材料也是表达创作意境的重要媒介之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力, 因此所表现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材料应用的得当, 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相契合, 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 才会更好的激起受众者的共鸣。例如:草编文化, 纵观历史文化, “草编”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草编在包装设计中最初本是用以保护物品在传递和移动过程中以防物品受损害而运用的一种保护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思想文化也逐渐的融入其中, 这就是草编艺术。草来自于大自然, 有着非常强烈的自然气息, 能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地感觉;其中再融入人们的思想文化, 给“草编”一种感情, 这样把整个思想

摘要:有好的节奏韵律感, 读者就能被创作着引导, 进入绘本的世界。本文以儿童绘本设计创作的角度探析对儿童故事性绘本版面设计的连续性和节奏感的控制。以经典绘本为例, 分析如何在创作过程中突出画面节奏感, 以及分镜图创作过程中对画面连续性和节奏的控制。

关键词:绘本,版面,节奏

参考文献

[01][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 43

[02][英].马丁·萨利斯伯瑞.英国儿童读物插画完全教程[M].谢东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03]河合隼雄, 松居直, 柳田帮男.林真美译.绘本之力[M].台湾:远流出版社, 2005

[04]郝光才.好绘本如何好[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

16.中班儿童故事 篇十六

本刊讯 为推动华语儿童文学创作、挖掘培养新人新作,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于近日在深圳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主办,大赛覆盖全球华语地区,挖掘新人、新作,最终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高洪波出席启动仪式并对大赛做了详细解释:“华语”涉及到的不仅是中国作家的创作,还包括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进行的华文创作;“儿童文学”旨在征集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短篇创作”指的是6000字以内的短篇小说作品。高洪波认为,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举办本次大赛对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本次大赛通过以作品带动作者的形式,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挖掘有实力的好作家。

就本次大赛的创作主题“中国故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社指出:“‘中国故事’指的是中国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情感、经历、体验等现实题材故事,现实题材意为植根于现实生活的题材作品。”当下的儿童文学市场发展繁荣,但是反映当代儿童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相对来说较少,他希望能用形象的文字将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进程中孩子们的体验、感受记录下来,让未来的人了解属于他们的生活。儿童文学是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李学谦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为中国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举办本次大赛的主要原因。

17.中班语言故事大西瓜教案 篇十七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 表述。

3、喜欢听故事,能认真聆听故事。

二、活动准备

大西瓜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没吃前是绿色、吃的时候是红色,吐出来的是黑色 ”它是一种水果,小朋友们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最喜欢吃它。

提问: 谁来猜一猜?(出示西瓜图片)还有一只小动物,它有一个本领就是打洞,它最怕的就是猫。(出示老鼠图片)

师:今天王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鼠和大西瓜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

②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了一片西瓜地,小老鼠做了什么?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要留给奶奶吃,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呢?(是一只有孝心的老鼠)

2)小老鼠吃完了半个西瓜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自己躲避火辣辣的太阳,他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猜一猜——出示图片,提问:

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呀?(原来小老鼠把西瓜皮当作帽子戴在了头上,哈哈,这下可凉快多了。)

续讲故事至“小老鼠抱起半个西瓜——这可怎么办呢?”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 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出示图片——(原来聪明的小老鼠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一艘西瓜船,然后划着西瓜船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老鼠想了想,想了个办法——小家伙,我要吃掉你。”

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② 生了什么事情?小老鼠遇到了谁?

②狡猾的狐狸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 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幼儿回答完后,提问

(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狐狸吃掉呢?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出示图片狐狸摔跤,幼儿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事?(狐狸摔跤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头冒星星,四脚朝天)原来聪明的小老鼠急中生智,赶紧拿起半个西瓜皮狠狠的朝狐狸砸去,狐狸来不及躲闪,被打了个正着,又一脚踩到了西瓜皮,“啪”的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小老鼠战胜了狐狸,开心极了,又高高兴兴的朝奶奶家走去

3、完整的欣赏故事。

这个故事有趣吗?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总结:故事中的小老鼠会把西瓜皮当西瓜帽、西瓜船,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用西瓜皮当武器对付敌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小老鼠。另外,它去看望奶奶时,而且还把半个西瓜留给奶奶吃,可以看出它很爱它的奶奶,是一只有孝心的小老鼠。所以我们的小朋友也应该像小老鼠一样,做一个有孝心,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附故事《大西瓜》

18.中班语言故事教案 篇十八

1、耐心倾听同伴谈话,并能清楚地说出自我对线条的认识。

2、学会用”我画的是XXX,用了XXX线条“的句式,谈论自我画的图画。

3、进取参与谈话活动,乐意在团体面前自然大方的谈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白纸(每人一份),油画棒(五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看看教师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衣服上有什么?

这些漂亮的线条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用?

2、教师小结:教师的衣服上有很多线条,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它们组成了很漂亮的图案。

3、教师:小朋友们找找你们的衣服上有没有线条?

二、课件演示

提问:

1、除了这些的线条,你还看到过那些线条?

2、你在哪里看到的?

3、这些线条有什么特点?它们像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线条,还有哪些趣味的线条呢?

我们一齐来看看。

三、出示图片(课件)

提问:

1、这是什么?上头的线条是怎样的?

2、这种线条看起来像什么?

3、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条?

4、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我们身边的线条真多呀。此刻,教师为这些线条起个名字。

我们把这直直的线条叫直线,把弯弯的线条叫曲线,把这种像海浪一样的线条叫波浪线,

把这种一圈一圈围起来的线条叫螺旋线。

四、画线条画

教师:我们刚才啊认识了许多线条,有直线、曲线、波浪线和螺旋线。

此刻,教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我喜欢的线条画一幅画。

在猴儿作画时,教师巡回观察,基于幼儿适当的指导,并鼓励幼儿用多种线条作画。

五、小组谈论让幼儿用”我画的是XXX,用了XXX线条“的句式和小组同伴交流自我的画。

六、作品展示

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贴在展板上,请2-3名幼儿用”我画的是XXX,用了XXX线条“的句式在团体面前

把自我的画介绍给大家。

再请1-2名幼儿说出自我最喜欢那幅画,并说明原因。

上一篇:教师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心得体会下一篇:三句半:说说咱酒店(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