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市场

2024-08-13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精选12篇)

1.商业健康保险市场 篇一

商业医疗保险只对承保对象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提供报销,而不同的商业医疗保险其报销范围是不同的。费用报销型险种它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但报销范围不同产品有不同规定。

商业医疗保险是什么?商业医疗保险多少钱?

什么是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商业医疗保险的险种

商业医疗保险(Insuranceformedicalcare)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渠道

网上投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出现一批在线投保比价平台。消费者只要乐意,就可以在网上查到险种的基本内容,例如承保范围、保障金额、保费、时效等等。轻松填写一些基本资料,选择想要投保的险种就可以完成投保。

代理人服务

虽然越来越多的投保渠道纷纷登场,可比较传统的代理人制度依然有它的优势。代理人对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非常了解,而且也有不少保险公司积极对自己的代理人进行财务规划等培训,使得代理人能够针对客户不同的职业、年龄、家庭结构等因素,设计比较完善的保障方案。同时,选择通过代理人购买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续期、理赔等售后服务,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保险代理公司

如果说,由于保险代理人只能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其中不免存在言过其实、不够客观的方面,那么保险代理公司则可以推荐不同公司的险种,让消费者有个比较,也能比较客观地分析险种,更好地满足投保人需要。这种产品间横向比较使投保人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也是保险代理公司的最大优势。

保险经纪公司

代理人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而经纪人则是投保人的经纪人,考虑的是投保人的利益。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保险经纪公司比代理人或是保险代理公司来得更加客观些。这样,更有利于投保人找到合适的保险组合,不受代理人或者代理公司偏好的误导。

银行投保

通常在银行销售的保险是设计比较简单,消费者容易理解的储蓄、分红型保险,而需要仔细研究条款的健康险、长期寿险等产品,在银行柜台上很少见到。在银行买保险非常方便,只要当场签保险合同即可,在费率上通常会低一些。

商业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商业医疗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高,保障程度低。

虽然医疗保险的投保价格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但经营此项业务的许多保险公司仍然亏本,主要由两种现象导致:

一是逆选择,即投保者在得知自己得病时才去投保,并以各种手段瞒过保险公司的检查,投保后保险公司不得不依照条款支付其医疗费用。

二是道德风险,即病人和医院联合起来对付保险公司,采用小病大治、开空头医药费的方式,使保险公司支付高额费用。在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人不住院,只在医院虚开床位的骗取保险费的方式。

我国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共同支撑的健康保障体系。新医改确定,单位为职工交纳其工资总额的6%作为统筹基金,职工看病所需费用超过本地年平均工资的10%的,统筹资金开始为职工支付费用,但最高支付限额控制在本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四倍左右。

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种类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各大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险种也顺应形势,逐渐多了起来。那么,商业医疗保险究竟有哪几大类险种,它们各自保哪些,不保哪些,投保时有何具体规定?下面对医疗保险险种作了简要概括:

普通医疗保险

该险种是医疗保险中保险责任最广泛的一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和意外伤害支出的门诊医疗费和住院医疗费。普通医疗保险一般采用团体方式承保,或者作为个人长期寿险的附加责任承保,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并规定每次最高限额。

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支出的医疗费,作为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责任。保险金额可以与基本险相同,也可以另外约定。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不但要规定保险金额即给付限额,还要规定治疗期限。

住院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时支出的医疗费,不负责被保险人的门诊医疗费,既可以采用补偿给付方式,也可以采用定额给付方式。

手术医疗保险

该险种属于单项医疗保险,只负责被保险人因施行手术而支出的医疗费,不论是门诊手术治疗还是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医疗保险可以单独承保,也可以作为意外保险或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承保。采用补偿方式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只规定作为累计最高给付限额的保险金额,定额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只按被保险人施行手术的种类定额给付医疗保险费。

特种疾病保险

该险种以被保险人患特定疾病为保险事故。当被保险人被确诊为患某种特定疾病时,保险人按约定的金额给付保险金,以满足被保险人的经济需要。一份特种疾病保险的保单可以仅承保某一种特定疾病,也可以承保若干种特定疾玻可以单独投保,也可以作为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投保,一般采用定额给付方式,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一次性给付保险金,保险责任即终止。

报销范围

目前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有住院津贴型和费用报销型,前者保险公司以每天固定金额,对被保险人住院治疗期间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产品不与社保或其它类别的商业医疗保险重复,是上佳选择。

商业医疗保险只对承保对象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提供报销,而不同的商业医疗保险其报销范围是不同的。费用报销型险种它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但报销范围不同产品有不同规定。部分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合同规定,实际医疗费用须在社保报销范围内才能报销。若已从社保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取得赔偿,保险公司仅给付剩余部分,社保不能报销的(进口药、特效药、特护病房等),此类商业医疗保险同样不能报销,其作用仅在于对社保报销后,对需按比例自负的部分进行赔偿。而部分商业医疗保险则规定,只要是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都可按比例或在一定免赔额后,得到保险公司赔偿。

2.商业健康保险市场 篇二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年轻人为了缓解未来的生活压力,还是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同时自己过一个安逸的晚年,都会使购买养老保险成为时尚。

社保与商保:一个都不能少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是因退休、失业、伤残而失去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则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按国际惯例,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政府强制参加的基本年金;二是企业、行业举办的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储蓄性年金,即商业养老保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已经向个人倾斜,企事业单位还要负担日趋繁重的养老费用,其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随着退休制度改革的深入,由国家和企业单位负担个人全部养老费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人们有必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

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其特点是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费基、费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商业养老保险最主要的特点是其较高的保障水平,并且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保障程度。“保险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这种说法虽有其偏颇之处,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社会保险并不够,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在国外,商业养老保单是和房产、汽车并列的高档消费品。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从20~60岁只有大约40年的时间有收入,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收入连续地分配到没有收入的时间段去。保险是最适合于这种需要的一种投资方式。

商业保险市场“蛋糕”巨大

我国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家,正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按照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

与此相对,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但各层次发展不均衡,总体覆盖面小。截至2006年底,在2.8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了1.88亿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有5374万人,仅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22%。

保监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626亿元,占GDP的比例不足0.5%,人均保费不到50元。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巨大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低保障、广覆盖,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受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企业年金制度还难以惠及广大的社会群体。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掘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我国目前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可目前大多数居民的商业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公司运作商业养老保险的经验不丰富,这些都是制约商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对此,要制定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首先,国家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养老保险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扶植和支持。保监会2007年发布的《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养老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这个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法规,制定了不同种类养老保险业务在投保、核保、投资、退保和客户教育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要求;规定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主体条件,明确养老保险公司设立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推进产品管理的专业化和推动养老保险专业化队伍建设。保监会同时宣布,将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研究开发指数联结型产品和变额给付型产品,以及为家庭成员同时提供保障的联合生存和最后生存年金产品;建立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或政府认可的个人养老金计划;积极探索覆盖失地农民、农民工等人群的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其次,商业保险公司加强险种开发工作,制定完备的养老保险条款。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不要过于追求形式,要讲究实际。对于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利益,可采用固定的现金价值加一定红利的模式,这样既能让保户吃了“定心丸”,又能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现金价值的确定要充分权衡银行利率的变动情况,至少保证30年不变,预定红利在保单生效两年后根据资金收益率状况公布。在缴费方式上要灵活,允许保户在周、月、季、半年、年、趸缴中任意选择。为了方便保户投保,要合理布局营业网点,可试行用IC卡代替保单,上面应有各项条款内容,插入计算机内又有看到各种寿险准备金的情况及公司的资信材料,让保户能充分了解保险公司。还可利用银行网点代收保险费,因为银行有方便的网点,有受过培训的职员,有优质的服务,有电脑设备。如新华寿险公司在北京与银行合作,开业不到一个月保费收入逾亿元,银行的营业网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3.商业保险在医疗市场运营研究 篇三

摘要:一个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和发展与该国医疗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即使在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也仍存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该文就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的水平,促进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家医疗社会医疗商业健康保险

1医疗保障制度目前状况

1.1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在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作为医疗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民提供几乎是免费的医疗保障,如英国、加拿大。从理论上说,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由于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挤出效应”,该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等待期长等缺陷,许多国民在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保障之外还另外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以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例如,加拿大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国民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但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22%左右。

1.2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在这种健康保障制度安排下,政府只为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军人)提供医疗保障,其他人群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医疗保障。如美国,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健康保险计划、私营健康保险计划和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结合体。除了老人和一些特殊群体,大多数美国人主要依靠雇主和(或)雇员本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来提供医疗保障。美国是典型的以推行商业健康保险为主的国家,商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总人口的60%,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占人寿保险总保费的20%。

2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与分类

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以人的身体健康为标的,是对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同时商业健康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

目前国内的形势是: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内还是大部分和寿险混合经营,在国外健康保险和寿险是单独经营的。目前国内已经有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平安健康,瑞福德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单独经营是发展趋势。商业健康保险分类如下:

2.1按投保人的数量分类:个人健康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

2.2按投保时间长短分类: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

2.3按保险责任分类: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保险和护理保险

2.4按给付方式分类:费用型保险(就是补偿医疗费用)、津贴型保险(就是定额给付)和提供服务产品(保险人直接参与了医疗服务的提供,可依据被保险人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3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3年,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快健康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理念,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组织,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五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以来,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

人保健康提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即不仅提供事后补偿,还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维护、就诊管理和诊疗服务等,目的在于改善客户健康状况,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赔付率和产品价格,增强竞争力。人保健康虽然可以依赖中国人保的强大品牌优势,但由于人保基本没有经营健康保险的经验和数据积累,经营难度较大。

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务等新型服务,引入“管理型医疗”模式。在产品上将会突破传统健康险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如眼科与牙科保健、老年看护等非传统健康险产品。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现有的保险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综合服务优势等,提高健康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

其他专业健康险公司,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已通过验收,但其目前核心岗位位置空缺且欠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经验,也没有提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蓝海战略”,经营难度很大。

据保险公司的资料显示,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均超过盈利平衡点,部分已涉足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也渐生退意,有的甚至已经在大规模地停止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并欲逐步全面退出。国外众多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2年,国外共有8家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人选《财富》500强,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为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目前我国有些公司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状况不太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本身就必然经营不好,而是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只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健康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做好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必将大有可为。

4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

导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经营的缺乏。专业化是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在保险界形成共识,但如何进行专业化却是目前最应该探讨的问题,各保险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健康险水平。

4.1要建立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也可以是集团下的专业子公司,还可以是公司內的一个业务管理系列。事实上,各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没有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标准模式。保险公司应根据其规模、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而且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应该鼓励市场的多样性,关键在于赋予所选择的组织形式充分的技术开发、业务管理、产品开发等的权限和职能,彻底改变健康保险业务依附于寿险业务的状况。

4.2要建立专门的核保和核赔体系。鉴于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特点,各保险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健康保险核保和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人与核赔人的管理办法;加快研发和使用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的力量,着手制定疾病表。

4.3建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实现健康保险专业化运作的基础和平台,而且对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寿险业务管理系统集中解决的是业务流程、人机界面、系统集成等商用系统的共性问题。由于健康保险业务的复杂性、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繁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健康保险的风险管控需要。公司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与健康保险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完善健康保险的核保、核赔管理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满足业务发展和服务的需要。

4.4完善的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首先,公司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要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定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最后,还要提升精算师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5结语

4.商业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篇四

调研报告前言:简要说明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范围、调研组成员、调研日期、调研数据的依据等内容。

一、PEST分析

 政治要素(Politics):了解当地政府的结构、指导方向、产业政策等;

 经济要素(Economic):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长率、财政收入水平及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零售业态分类消费水平、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存款占比情况、恩格尔系数、物业投资水平、外资投资情况、物业售价、租金价格等;

 社会要素(Society):是指当地城市居民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 技术要素(Technology): 技术要素包括当地零售业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前景预测。

二、区域城市功能调查

 公共设施状况

 交通体系状况

 道路状况、通行量

 区域性质与功能特点

 各项城区的机能

 城市规划

三、区域商业现状调研

 商业发展现状及布局情况(概况、规模、商圈分类)

 商业发展规划(政策规划、趋势研判)

 租金水平、售价水平研究等;

 发展商开发情况研究;

 零售品牌调研(分档次、分业种、分业态进行交叉分析)

 新店开设趋势研究

 典型案例分析

四、区域商业物业供需分析

 区域供应

 区域消化

 供需交叉分析

 租金走势

 售价走势

 租售交叉分析

 典型开发案例分析

五、区域内主要商圈消费者消费行为调查与研究

 地理细分调查分析

 购买人群细分调查

 年龄细分调查分析

 经济状况细分调查分析

 消费者交通和出行方式

 购买者购买心理及行为分析

六、意向项目SWOT分析

(包括道路类别及交通状况、项目地块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顾客是否容易达到商业区、周边环境和公建设施、项目周围经济条件分析等)

七、结论

 区域投资价值建议

 项目投资建议

5.驾校市场拓展商业策划书 篇五

一、调查目的:

1、了解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在校期间学车及考取驾照的关注

程度以及对驾校的选择程度;

2、3、宣传英驰驾校,让襄樊学院广大师生接触和了解英驰驾校; 为英驰驾校对襄樊学院这一市场进行调查和了解,让公司认清

襄樊学院这一广阔市场,协助英驰招生。

二、调查对象:

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四、调查内容:

为了解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在校期间学车及考取驾照的关注程度以及对驾校的选择程度,配合英驰驾校在我校拓展市场,协助英驰驾校在我校的招生工作,我社团做了“关于在校大学生学车情况的调查问卷”。我们对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得到不同结果,最后进行统计,得出这一问题的初步结果。

下面是由调查员曹中政对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报告分析:

共发放问卷50份携带英驰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50份,收回问卷50份,回答率100%。

1、在发放的50份问卷调查中,50人都认同考到驾照对将来的就

业有很大帮助,46人有学车的打算,比率高达92%,仅4人目前无学车的打算。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约16000人。这一结果表明,仅襄樊学院这一市场就存在着14720的潜在市场,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市场。是值得我们企业挖掘、值得我们企业开拓的一个市场。

2、在学期花费技能培训的经费问题中显示,大一中绝大多说的学生花费几乎没有,大二大三的学生中花费的也较少,学车的价格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市场,价格也是一个制约市场的重要因素。我个人认为,学车的价格控制在2000到2500之间较为合适。由于学生考虑的家庭问题以及对一次性结交如此多的费用一时无法下定决心,如果可以采取像分期付款之类的收费方式,我想学校的市场会得的进一步的拓展。

3、在驾校的选择问题上,关心驾校的考试通过率的有13人,驾

校口碑和规格的7人,学车价格的27人,培训地点交通是否便利的仅三人。但是在最后一个驾校选择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同学却选择了相对便利的莘莞驾校,这就说明了交通的通达度在学生的心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在学校的周围修建一个小型的分公司也是有必要的。也许投入远大于现在的收入,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回报只是时间的问题。

4、教练员的教学水平是同学们在学车过程中的最看重的。在50

是份调查的问卷中有47人选择了这一项,高达94%的比率说明了教练员的水平是何等的重要!拥有一批优秀的教练员是公司制胜的法宝之一。

5、学生选择驾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朋友或同学的介绍,其次是

校园内刊登的广告,两者所共占的人数达46人之多。可见,同学中的市场效应以及校内刊登广告是最有效的。我们经济纵横学社社团成员遍布各个学院,拥有着广阔的人脉资源以及设计团体,可以在校园内通过诸如刊登校园广告、设置展台、悬挂横幅、投稿至校园网等多种途径为贵公司做宣传。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影驰效应会逐渐的深入广大师生的心目中。

6、同样,场地的硬件设施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在轿

车与吉普的选择中,所有的调查对象都选择希望用轿车来学习驾驶。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在襄樊学院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广阔的市场,贵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扩大驾校影响范围,促进公司发展。

五、结果分析:

如何做到公司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以我个人看法来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扩大自己的潜在优势,促进自己公司的发展。

1在学生最为关心的价格问题上,制定合理的价格优势,即定价格在2000到2500之间较为合理。推出学车分期付款

支付方式,解决部分家庭困难无法一次性支付学车费用以及想学却又学不起的同学的问题。

2提供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硬件设施,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最广大学员的需求。发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实现自己企业在同行企业中的龙头地位。让学员发展成自己企业的代言,扩大企业影响。

3以经济纵横学社为基础,企业人员以及企业学员为寄托,做好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搞好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企业信用。使英驰公司的形象深入每一个学员的心中,扩大企业影响!

4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在我校周围附近建立一个较为合适的小型驾校基地。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达到企业与院校、企业与学生、企业与学员的多赢状态。

5以提供兼职为途径,动员校内学生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利润。具体以招收的人数为参考,规定最低基本工资(兼职的形式大约每人每招收一名学员为35到40元之间),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如果表现突出可以给予一定的其他物质奖励或者奖金奖励。我相信,通过之一途径会更快更好的打开襄樊学院这一市场。

6、物质的实际奖励,以带动更多想学车的发动周围同学加入到学车的行列中来。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我坚信,在我们社团与贵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襄樊市英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在我校打开市场,在我校达到迅速发展,达到企我双赢的目的。

希望以后我们经济纵横学社与襄樊市英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还可以有更好的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最后,预祝本次“英驰杯”商业策划大赛活动圆满成功!!

6.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篇六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属于保险的两个不同体系,其基本功能相同,但面对的方向却有很大的差异。比较内容发起与承办者对象法律保障投保人与交费比例投保方式 保障范围 交费时间 基本特点 具体比较之医疗

具体比较之工伤

社会保险

由政府职能部门专门管理

合法劳动者

由单位和个人按照条例规定共同承担

按国家规定以单位形式参保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

从参保之日起开始,直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才停止交费社会统筹,低水平广覆盖,收支平衡,按工资总额核定缴费

以住院基本医疗为例:住

院起付线最低300元以上,平均55%-75%左右,目前最高支付限额18万元。

因工受伤,职业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

商业保险

通常由多家大型企业发起组

建为股分制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管理。

所有自然人

个人自负

自愿购买,可按现金价值自由退保(有一定损失)

养老、医疗、教育、意外(含工伤)、投资、理财

三年、五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一次性交等自由选择 多保多得、自由选择、收益保底,不封顶

400元以上部分可按70%-95%比例报销,以个人投保额度为限,部分公司产品能增额。

7.商业健康保险市场 篇七

1 我国体育商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现状

1.1 需求现状

需求是在一定时期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故保险需求就是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下,有保险需求且有能力购买的保险产品的数量。对目前体育商业保险市场的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体育商业保险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进而推动体育商业保险的发展。根据《体育法》对体育结构的分类,可以将体育保险分为三大类,即竞技体育保险、学校体育保险和社会体育保险。该文将分别阐述这三类体育商业保险的需求状况。

1.1.1 竞技体育保险方面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自身的生理极限,各级各类比赛的竞争性、对抗性变得越来越强烈。竞技体育在带给观众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的同时,风险无处不在。在追求高难度、高强度动作的赛事和训练中,尤其是竞技体育依赖运动员自身的特殊属性,运动员很容易发生身体事故。据了解,我国目前有专业运动员8万多人,每年大型体育赛事近600 场,每年都有许多运动员因为运动损伤而退役,每场赛事也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竞技体育风险(见表1)的高频性、多样性催生了运动员、赛事组织者对体育商业保险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降低损失,使得竞技体育保险的潜在需求变大。然而潜在的需求并不代表有效的需求,受到收入、举国体制、意识等的影响,大多数运动员事实上并没有购买保险。

1.1.2 学校体育保险方面

随着大众体育的推行,越来越多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风险也随之增高。近年来各大媒体频频报道学生因为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校体育风险指在校园或与学校有关的体育活动中发生体育风险的可能性,主要涉及人身伤害和责任风险(见表2)。学校体育风险和其他体育风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参与人是学生,其风险发生时会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利益,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问题。因此降低和转移体育风险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体育保险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购买基本的学生险,但是这种学生险的保险范围小、免责范围广、起赔标准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体育保险需求。

1.1.3 社会体育保险方面

目前全国有3.4 亿人口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行,体育人口比2007年增长了48.2%,主要集中在40~60岁。然而,有运动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伤害,社会体育风险相对竞技体育要低很多,但是相对学校体育又高一些,虽然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但其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应该说,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应该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通过对体育锻炼人群的调查,很少有人购买体育保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般的人身意外险,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不强,认为不需要购买,而且现有的保险服务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要。

1.2 供给现状

1.2.1 竞技体育方面

面对庞大的竞技体育需求市场,我国的体育商业保险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专业保险公司几乎没有。截止2013 年我国有9家保险集团,403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而在众多的保险公司中没有一家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只有少数保险公司涉足竞技体育保险,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非常大,保险公司在利益的趋势下追求高利润,并不屑于高风险且低回报的竞技体育。二是竞技体育保险险种单一,保障范围小。市场上并没有专门为竞技体育设计的险种,更多的是人身意外险和责任险,例如对于刘翔的腿,国内并没有能有保躯干一部分的险种,现实只能让刘翔放弃投保。另外,虽然国家实施了运动员伤残险,但是更多默默付出的运动员并没有保障,他们同样付出却没有适合的险种可以享受。

1.2.2 学校体育保险方面

由于我国体育保险刚刚起步,整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体育保险也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体育保险的主要投保对象是运动员,普通学校的学生并不适用。市场上针对学生的体育保险很少,与学校学生体育运动有关的保险基本都是包含在意外保险内, 显然, 单一的险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1.2.3 社会体育保险方面

相对国外发达的体育保险业,我国的体育保险还是一片空白,针对专门的竞技体育的险种很少,针对大众体育参加健身开设的保险就更少了,因此许多人要么就不投保,要么就用意外伤害险代替,对于一些不严重的小伤害就自行处理了。由于保险的缺失,很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都会通过签订免责协议来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便有参与者自己承担。我国第一个专业的体育商业保险是龙腾虎跃跆拳道运动险,其保障人群是包括学员、教练员。

2 影响体育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

2 . 1 从需求方面来讲, 主要是投保意愿和投保能力。

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仍然参保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运动员有国家保障,工资、伤病医疗、养老等都是国家负担,各种体育赛事的风险也由国家承担,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购买保险,其对保险的认识浅薄。二是普通大众对体育保险的认识不足,并不了解体育商业保险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保障,且他们认为一般的运动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不会发生意外,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三是有体育保险需求的人认为现有保险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而不愿意投保。我国体育参与者未能真正投保还主要受到投保能力的限制。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讲,他们的收入并不高,难以支付高额的保费,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大众也都是中等甚至大收入的人群,他们也不会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保险上,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组织,很多的活动都是非盈利性的,经济效益不好,资金来源匮乏,无力投保。

2 . 2 从供给方面来讲, 主要是保险险种和保险费率。

产品的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保险险种少、缺乏针对性、条款粗,很难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仅有少数的针对专门体育运动的保险,大部分都是从普通险中延伸出来的,导致消费者选择空间小,由于一些保险公司设计的体育险种是从其他险生搬硬套的,条款粗犷,和体育项目本身不匹配,保障的范围不够全面,最终还是不能让消费者满意。目前国内体育保险供给少,和发达国家相比导致保险的费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体育运动的风险高,保险公司为降低损失率不得不提高保险费率,另外,保险企业本身实力弱,成本高,需要通过提高费率来弥补成本。目标消费人群的单一,风险的无法分散,市场的不完善也是其费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3 解决体育商业保险市场供求矛盾的对策

3 . 1 从需求方面来看, 要变潜在需求为有效需求

3.1.1 加大体育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投保意识

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伤害的发生,而商业保险的投保是遵循自愿原则的,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积极承接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同时,积极宣传投保的意义,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让客户更加了解体育保险。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提高人们的投保意识;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群投保,再推动体育保险投保的过程中促进商业保险事业的发展。

3.1.2 增加体育保险资金来源,提高有效需求

体育运动面临的风险频发性高,这就意味着体育保险的费率不会很低,对于低收入的普通运动员来说只能是望而却步,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体育商业保险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鼓励运动员积极选择商业保险投保,不仅保障运动员的权益,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3 . 2 从供给方面来看,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供给能力

3.2.1 创新产品,满足不同的体育保险需求

国内的相关体育保险公司要积极对体育活动产生的风险进行调研, 针对不同的风险和人群设计不同的险种, 创新和升级旧险种,增加保险责任内涵的针对性,寻找普通保险和体育专业保险的结合点,重点开发各种赛事险、资源险、肢体险、财务险以及针对普通大众和学生群体的特殊体育保险,完善体育保险的产品体系。今年跑男为范冰冰的脸买巨额保险即是我国很好的例证。另外要注重对地方特色和体育产业特色的险种开发,进一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体育商业保险需求。

3.2.2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的保险从业人员约有18万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保险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其整体素质比较低,同时精通体育运动和保险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紧缺。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起专门的专业保险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体育院校和综合大学的体育院系也应该肩负起培养体育保险人才的重任。通过培养专业的体育保险金融人才,着力推动体育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共同发展。

摘要:体育运动在带来刺激性观赏价值、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体育商业保险作为体育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转移风险,存在较大的需求。但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供给较少,保险深度和密度都比较低。因此需要对我国体育商业保险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政策建议,这对我国体育商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8.商业银行扛鼎理财市场 篇八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业在2011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更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助推器与稳定器。

入世十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总资产超百万亿,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2%,主要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1%,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破百。2011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出现井喷,各行共发行19439款人民币产品,同比涨幅111.9%;外币产品在2011年共发行2940款,同比增长34.4%。理财产品以期限短、收益高为特点,深得投资者欢迎。

各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从同质性的竞争逐步展现出差异性竞争的特点。因此,2011年第二届金融理财“金貔貅”奖评委会特别设立了银行业逾80个奖项,从多角度评估和奖励了各银行优秀的产品品牌、部门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工行:七项大奖力拔头筹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主动适应全球金融监管变革要求,融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大型上市银行地位。并且,工行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促进服务创新走向深入,持续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竞争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据统计,2011年工行共研发实施了创新项目824个,产品总数增加至3243个,成为中国境内产品最多、门类最齐全、服务供给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

因此,工行凭借无可争议的实力,包揽了七项大奖:零售总监李卫平、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琪以绝对优势分别摘得年度金牌零售银行家、最佳托管银行卓越成就奖、最佳私人银行杰出贡献奖等三项个人奖项;“金融@家”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办公室公关处获年度金牌创意策划人;总行牡丹卡中心、资产管理部分获年度佳信用卡银行、年度最佳资产管理银行称号。

农行:服务于民关怀微小企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之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凸显。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确立为2011年全行工作的重点之一。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不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的跨越式增长。该行零售总监李庆萍、北京分行行长易映森以压倒性优势分别获得年度金牌零售银行家、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杰出贡献奖等两项个人奖项。

作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立足城市和乡村,满意不同层次客户的发展和需求,农行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农行推进市场化运作已得到共识。该行“金钥匙”获年度牌影响力品牌;总行电子银行部、私人银行部分获年度佳企业网上银行、年度最佳私人银行杰出贡献奖等称号。

中行:国际化稳步推进

中国银行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迄今已走完了百年历程,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金融史的见证。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中银理财”被评为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此外,中国银行已发展成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2011年全年,中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7万亿元。中行办公室新闻处获年度金牌创意策划人;中行获年度最具竞争力贸易融资银行、年度最佳满意度托管银行等称号。

建行:善建者行地位凸显

建设银行经过多年持续创新,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由于,建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丰富的商品种类、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飞速提高。目前建设银行的信用卡发卡超过3000万张,信用卡客户数、消费交易额、新增贷款、资产质量均同业领先。

由于多项业务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建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信用卡中心、公司银行部分别获得年度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年度最佳满意度信用卡银行、年度最佳公司银行等称号,“乐得家”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民生:立于民利于民

去民生银行办过业务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客户经理亲切的问候总让人宾至如归,而柜员从容而高效的服务水平总让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民生银行现在已成为中小企业开立企业账户的首选银行之一,民生银行真正做到了立足于民,并惠利于民。该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艾民获年度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杰出贡献奖,贸易金融部总裁林治洪获年度金牌贸易金融银行家。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15年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递增,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民生银行被评为年度最佳创新托管银行,“非凡资产管理”获金牌影响力品牌。

京行:15年打造一级银行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比较“年轻”的银行,然而仅凭15年的时间,北京银行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最新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45位;在亚洲银行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3位,在中国银行业位居第7位。

骄人的成绩有赖于正确的领导,该行董事长闫冰竹、零售总监冯丽华分别摘得首都最杰出金融家、最佳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等两大重量级奖项。同时,“北京卡”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总行获年度最佳中小企业银行。

而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踏踏实实的努力,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对客户体帖周到的服务,官园支行吴清扬、顺义支行罗凯、海淀园支行分获首都金牌理财师、首都金牌大堂经理、首都金牌理财网点等称号。

光大:阳光助业光大未来

零售银行角逐的战场上,光大银行是一支生力军。从财富管理到个人信贷,从个人外汇买卖到借记卡,零售银行各条战线业务都做得有声有色。光大银行零售银行基金销售规模、理财规模、客户资产增长量等方面同比增长都高于同类银行。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提升,信用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也与日俱增,但是戴兵女士从容不迫,用她的智慧将光大银行信用卡打造成光大银行的核心品牌。

该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张旭阳以绝对优势分别摘得年度最佳信用卡银行杰出贡献奖、最佳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等二项个人奖项;光大阳光系列品牌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等称号。

农商:飞出个“金凤凰”

2010年北京农商银行推出了凤凰亲情卡,2011年这只“金凤凰”就演绎了“凤舞九天”。由于农村的汇款体系仍不健全,汇款方式单一,周期长,费用高,凤凰亲情卡不断化解了农民工务工地受理汇款机构网点不足的矛盾,而且解决了来源地缺乏银行网点的问题,改善了农村的滞后环境,得到了广大农民工、乡镇企业经营者的热烈欢迎,发卡量和单卡刷卡金额出现了迅猛的增长。

该行行长王金山、副行长于辉分别摘得首都最杰出金融家、金牌零售银行家等两项大奖;“金凤凰”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并获年度最佳创新银行。由于在行业内业绩表现突出,孙洋、洪玮、海淀支行、良乡支行分获首都金牌理财师、首都金牌大堂经理、首都金牌理财团队、首都金牌理财网点等称号。

招商:“金葵花”深入人心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年轻人在哪见过“金葵花”,他一定会回答你,在他的银行卡上。不仅如此,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也是年轻人最想拥有的卡片之一。招商银行是国内最早向客户提供“一网通”网上银行U-Key的银行,因其优秀、周到、体贴、高效的服务得到广大年轻人的厚爱。招商银行“金葵花”以绝对优势获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9.如何进行商业地产市场调查 篇九

2009-06-22 10:08:4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82 网友评论 0 条

商业地产服务是指从专业角度为开发商提供商业地产之顾问服务,涵盖商业调查、商业定位、商业规划、商业营销及推盘、商业招商及后期经营管理等多项工作。本文主要就前期商业顾问之市场调查部分进行基础阐述。

商业调查基础内容

前期商业调查工作一般包括商业及市场环境调查、消费者环境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几方面。

商业及市场环境调查

考察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场大环境和商业发展环境,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大环境和商业大环境,以及现阶段商业地产市场情况,为项目的商业打造提供定位支持和规划依据,力求项目紧跟城市发展趋势,兼具差异化和个性化。

一、区域大环境:

此部分分析旨在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业中心性指标、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宏观经济特点,为项目商业定位提供宏观发展环境的相关依据。主要分析内容有: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城市及区域商业发展环境、城市发展及商业发展环境。

二、商业发展现状:

此部分分析旨在通过对项目周边(半径3~5公里范围内)商圈或已形成的商业街道的研究,来分析项目周边商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获得本项目之发展优势及

不足之处,寻求在现有商业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主要分析内容有:项目周边影响商圈的调查分析、项目周边已成形商业街的调查对比、区域竞品项目的调查研究等。

三、商业地产概况:

此部分研究旨在通过对项目周边入市商业项目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区域商家承受租金概况、区域投资者资金承受能力及市场易销售或租赁的店铺结构特征,为本项目资金回款所需商业物业特征及营销计划做储备。主要分析内容有:与项目近似产品的商业物业特征、与项目近似产品的商业物业租售概况、区域竞品项目的调查研究等。

消费者环境调查

消费者环境调查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通过消费者基础数据的统计,了解项目城市或项目周边消费群的总体规模、消费者的属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其在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各种特点。

第二部分一般指专项消费者调查,从消费者的角度审视项目所在区域的消费市场环境,使本项目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为项目商业定位、潜在卖场规模预估、业态构成及组合建议提供分析依据。

一般而言,消费者专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项目潜在消费群的消费认知、习惯及特征;了解项目潜在消费群设施需求状况;通过背景资料的调查,获得项目潜在消费群构成信息,作为交叉分析的依据。调查内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设施需求状况及对本项目的期望及建议、消费者构成情况等。

第三部分是周边潜在消费者构成调查。此部分研究旨在通过对项目周边楼盘分布及入住人口数目计算商圈辐射范围消费群体构成。

交通环境调查

交通环境调查则是了解项目周边的交通特性,为项目今后的整体动线设计和商圈辐射的通达性提供依据。调查内容有:项目周边四至范围主要交通道路级别、项目周边四至范围主要交通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及轨道交通组成、项目交通流量定点观测及不同时间段车流/人流量调查、区域城市交通规划概要等。

商业调查与商业定位关系

(一)通过商业及市场调查研究进行商业定位分析:

商业立地条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商业市场环境、消费者环境及项目周边交通概况等数据研究本地块适宜进行商业经营的可能性。

SWOT分析,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判断本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点及市场竞争威胁性在哪里,协助开发商掌控项目的发展;差异化方向性研究,从项目的商业概念、商业档次品质、商业物业亮点、商业组合特点等来综合分析项目商业今后的方向性打造特征。

(二)通过消费者专项动向调查研究进行商业定位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构成情况,消费倾向、消费习惯、消费者设施需求状况及对本项目的预期等的研究,多方位分析项目的商业定位以及适合本项目引进的业种配套组合推荐。

(三)通过交通流量调查进行商业定位补充分析:

10.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论文 篇十

一、关于商业模式

(一)概述商业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进行买卖的总称,与此同时也是企业利润的一种描述,而从商业模式根本来看,这与企业运作模式是无法分开的,而在经济逻辑、发展方向以及运营方式等方面有较大联系。而商业模式是在特殊逻辑概念中所存在,整合商业模式当中所有的核心发展要素,尽快商业模式在现阶段被认为是企业实践商业的形式,不过这种模式中同时还包含了运作流程等关键要素,所以,商业模式是对所有企业商业活动的外在及内在形式的一种描述[2]。

(二)构架

仅从商业模式要素的作用以及性质方面来看,将其分成核心层以及界面层两方面。一般来说,核心层多设计企业内部产品的价值,其中包含:机制形成逻辑、及设置主张、运作流程以及企业资源组合等相关要素。界面层指的是同企业外部组织的关系,同时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所形成的要素。所以,商业模式就在界面层以及核心层中以此成立两个子系统,也就是界面及核心系统。界面系统中包含了供应及营销界面,与外部进行互动是有效输入资源及价值。而核心系统中包含了生产及研发两个环节,与此同时还有包含机制逻辑与主张,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展开。通过对界面系统与核心系统的联系可看出商业模式是非常全面及深入的一种商业形式[3]。

(三)改进商业模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商业模式在处在一个逐步成熟的阶段,但商业模式中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完善,才能使企业正常的运营。其实在我国商业模式中,将其进行大浮动改动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仅从我国经济角度来看,改进商业模式需要依照需要进行改进的要素数量来严格划分的。一般来说,商业模式当中的构成要素是一种系统结构的关系,而在整个系统中要素处在核心地位,对比其它要素来看,系统中全局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改进关键要素能很好的影响到企业的商业模式。因此,需依照整体变化形式进行判读,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网络信息时代促进了商业模式的不断改进,并带来了可观的业绩。所以,对商业模式中运营的实质进行分析与探究,使商业模式能得到不断的调整与整合。

二、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联系

现阶段对市场营销的定义很多,不过同商业模式所想达到的目标一致,虽然它们共识是在讨论以及研究的深入中有渐渐变化出现。针对市场影响来说,首先我们必须要将它的基本概念弄清楚,根据国外相关报道,经济学者对市场营销的理解是:市场营销组织或者个人应用机构所展开传递以及沟通对代理商以及顾客提供相应的行为以及活动[4]。市场营销的概念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也有了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在不同时期对营销主体影响的表现,这些扩展包含了营销主体、对象、客体、方式以及目标。其实将商业模式与营销模式的概念相结合可以发现,他们发展的趋势以及发展前景基本是一致。在商业模式当中价值的主张以及市场营销中顾客机企业关系维持的理念相符合,并且在商业模式概念当中也包括市场营销的内涵体征以及重点要素,将两者完者完美结合就能使市场营销与商业模式的意义及价值得到有效解释。不仅如此,不管是从两者的共同点还是各自视角出发,都能发现其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是相同的,所以商业模式可以说成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体现,针对商业模式来说,市场营销就是其方法及手段。

三、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

现阶段市场营销的定义以及概念的数量非常多,不过因为发展历程非常长,因此目前市场营销的本质以及内涵有一定的共识[5]。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营销新概念的层出不穷,市场营销便以此呈现出目标、手段以及发范围不断变化的趋势。比如像营销的方式,以往是将销售扩大,使销售利润得以提高,其后便将需求作为唯一的导向,采用一系列方式使需求得到满足,必去像促销、分销以及产品开发等,目前通过不断创造价值以及使价值有效传递,让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满足。而市场营销也在慢慢成为一种将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效覆盖的全面性过程以及活动,以此将企业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将企业管理的效益不断提升起来。将商业模式概念相结合分析后可发现,上文所叙述的市场营销概念基本是同商业模式概念的发展是一致。比如,以往企业营销中的客体是一种具体的产品,现阶段已经逐渐演化成“价值”说明,并且现今的营销活动也在慢慢涉及一些传递及创造价值的活动,并且能同商业模式概念当中所提倡的价值逻辑相符。而营销概念中顾客与企业关系的维系,让企业或相关者收获利益的目标,是商业模式要素当中界面模式要素所会反映出来的核心内容。现阶段可以对国外市场营销协会所提出来的营销概念进行分析,商业模式概念中包括了营销概念当中所有的构成及内涵要素,如果换句话来说,就是两者内在中的一致性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从最新营销概念来看,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是相同的,这也能很好解释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所特有的营销价值以及意义。不仅如此,根据相关学者对商业模式及市场营销的分析可得出,创新及营销是企业能称之为企业的决定性功能,不管什么企业都必须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也就是市场创新以及营销。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将企业本质的特点有效反映出来,不能离开对企业营销功能的深入刻画以及准确描述,其商业模式是一种能将企业特点所反映出来的模型系统,所以需要将企业中所有的营销功能反映出来,不然就不能使企业本质特点有效反映出来。所以,不管是从市场营销概念还是商业模式概念的发展视角,都能得到一样的结论。那就是现代市场营销及商业模式的概念的内在一致性是存在的,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就是营销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企业目标能实现新型营销方法的重要手段。从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来说,其演变是与社会进化级经济的发展趋势相符合,所以在发展中,我们不能仅对变化有所关注,却忽略了变化的实质,而这种营销演变方式,正好被现代化的商业模式给很好的展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而各种市场营销手段的变化也非常大,也在不断创新中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如想将企业各部门的整体价值及能力有效提高,那么就要重视市场营销方式的选择,因为商业模式不单单能做到持续发展,还能使市场营销理论有新的动力机概念,以此不断创新我国市场营销的理念。而新理念推出的时候,其市场营销范围也在持续扩大,而发展方向也在持续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准确的发展方向给市场营销中的商业模式。所以,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人员必须要从商业模式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运营及经营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使我国市场营销经济能不断发展,不仅如此,也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上作出卓越的贡献,使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并逐渐走向一个新型的经济社会阶段。

参考文献:

[1]吴跃芳,祝娟.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05):219-220.

[2]胡云飞,周艺菁.OTO商业模式下五年制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09(03):153-156.

[3]胡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及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及营销战略模式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08(07):199-200.

[4]杨帆.公益商业模式创新中的社会企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12(08):159-160.

[5]宋甜甜.我国商业银行顾客导向型市场营销模式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3,05(12):144-145.

11.2014上海商业地产市场报告 篇十一

2014上海城市概览

经济发展位居全国首位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区域的龙头,整体经济体量庞大,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之首。2013年全年GDP增长7.7%,超过21,0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占比达62.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人民币43,851元,同比增长9.1%,同样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另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这是中国境内首个自由贸易区,预计将为上海带来发展红利。至2013年末,区内新设立企业3633户。其中,内资企业3405户,注册资本685.8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28户,注册资本9.8亿美元。

网络发展引发实体变革

2013年上海整体零售消费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其中无店铺零售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556.6亿元;网上商店的零售额为46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52.4%,成为新的亮点。应对网络零售的冲击,上海的购物中心已向特色化转型,通过加强体验及引入更多品牌和类别组合,来迎合消费者的口吻。

基础设施名列前茅

上海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毫无疑问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作为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于2010年在集装箱装卸量上攀升至全球第一大港并保持至今。至2012年底,上海港(海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8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43个,码头总长为12.29公里,货物吞吐能力5亿吨。同时上海还拥有虹桥与浦东两个国际级机场,而以虹桥机场为核心的虹桥交通枢纽,综合航空、轨道交通、公路等交通方式,转换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上海的轨道交通极其发达。截至2013年12月29日,地铁运营总里程538公里(不含磁浮线),据世界首位,亦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地铁系统之一。地铁线路将中心城区密集覆盖,并连接了大多数区县,工作日日均客流超800万人次。而且地铁线还在不断拓展建设中。上海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置与其经济基础和发展定位相匹配,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4上海商业物业市场

商圈分布及特点

上海的商业非常发达,城市中环内多数街道大量分布了沿街店铺,商业设施高度集中形成十大商圈。其中五大中心商圈发展各有特色: 南京西路主打高端奢华品牌,奢侈品旗舰店最为集中,优质购物中心争相辉映。南京东路是中华知名的步行街,伴有百货和特色专营店,是游客必到之处。淮海中路各段定位错落有致,时尚典雅完美结合。徐家汇定位休闲娱乐,是年轻人购物消费的首选地带。陆家嘴作为浦东标志性区域,为商务人士构建繁华的购物天堂。

向外延伸的五大次级商圈分别是四川北路、五角场、中山公园、中环真北和虹桥,地处内环或内中环区域。近年来受益于市政府商业规划推动,已经成为上海整体商业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中心的商业设施日趋密集,大量购物中心的建设正转向内中环和中外环区域,大宁、真如等新兴商圈逐渐成形。

商业物业存量及变化

随着去年上海核心地区如IAPM、嘉里中心、尚嘉中心、K11等多个高端项目开业,目前上海主要商圈的优质商业物业存量已达528万平方米,市中心商业竞争加剧。

上海依然是品牌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尤其在快时尚领域SPAO、Old Navy、A&F、NEW LOOK都先后选址上海落户旗舰店,非核心区域的购物中心一般也乐于选择快时尚品牌作为项目的主力店铺。另一方面,奢侈品牌随高端项目落成依然保持年内开店1-2家的速度。但随着奢侈品总体业绩增长的滑落和未来短期可选址的项目较少,预计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扩张速度将明显放缓。

商业物业未来供应

根据统计,上海至2016年底新增商业物业供应总量约为430万平方米,约为现有存量的42%。其中核心商圈的供应量有185万平方米,南京东路和虹桥商圈的未来供应量较大,各占比18%。虹桥商圈的多个商业项目预计在近期至2015年内相继入市。非核心商圈的商业物业亦迅速增长,供应将达245万平方米,为现有存量的52%。在非核心商圈的商业物业供应,将以社区型的邻里中心为主。由于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商业愈加密集和竞争激烈,社区商业相对投入成本较低并且有能力引入大体量的新兴娱乐体验业态来增加项目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伴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和轨道交通的延伸,以及新兴居住区的集聚,立足社区服务和营造便捷休闲的社区生活方式的社区型商业,预计将成为未来商业项目的发展趋势。

上海作为中国的顶级时尚大都市,密集的人口以及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上海的物业需求综合排名列全国20大城市首位,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均居前列。发达的市场让上海的商业经营理念以及消费需求也更加超前,对新兴品牌的接受度更快,也使得上海成为国内外零售商进入中国或者开设旗舰展示店的首选城市。然而,核心商业区的各大商圈供给趋于饱和,未来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传统商业正纷纷作出业态调整。

2014上海写字楼市场

商圈分布及特点

作为世界级别的大都市以及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商业中心,上海聚集了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入驻,是写字楼市场长期繁荣的重要基础。

现阶段上海在市区范围内形成的主要核心写字楼商圈,包括陆家嘴、人民广场、南京西路、淮海路、徐家汇、虹桥和竹园。各个商圈都有其发展特点,如陆家嘴商圈主要打造成国际领先的金融贸易区,写字楼的主要租户为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人民广场商圈位于上海城区中心位置,凭借地域的便捷优势,吸引大量国际租户在此建立地区总部。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商圈是上海传统的写字楼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并且有良好的商业氛围和丰富的配套设施,深受国际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设计公司的青睐。虹桥商圈作为大量日本公司的长期办公选址区域,拥有最多的在沪日、韩外籍人士。未来随着大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商圈。而竹园区域受益于陆家嘴商圈外扩,随着新上证所、中金所和中证登三大机构的落成,将形成新的金融聚集区。

写字楼存量及变化

上海写字楼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城市中心区域已经趋于成熟。根据盈石集团研究中心统计,随着今年企业天地5号、恒基688等项目陆续交付,截至2014上半年,全市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存量为508万平方米。2014全年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预计有47万平方米的新增体量入市。以陆家嘴和竹园为代表的浦东写字楼市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在租金不断上升的同时,空置率维持在极低的位置。但同一时期,浦西写字楼市场因受到新增供应的冲击和传统行业萎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对表现疲弱。上海写字楼市场以陆家嘴和南京西路为高端两极,东强西弱的格局将会继续维持一段时期。

写字楼未来供应

随着上海中心、世纪汇、大中里等项目未来两年进入市场,目前上海整体写字楼供应相对缺乏的局面将有所缓解。但多数市中心未来项目定位都在甲级及其之上,无法改善目前核心商圈租金偏高的结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是快速增长的,预计未来3年的甲级写字楼供应量将超过287万平方米。一方面企业会被相对低廉的租金所吸引,另一方面,更有优势的新兴商圈如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前滩等,在初期规划、整体设施、未来区域功能和政府政策倾斜上,都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方案,这将有利于企业更为长期稳定的发展。

上海在人口、GDP规模和第三产业占比上都处于引领全国的地位,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上海写字楼市场需求指数排名第一。但如同其他一线城市,上海也面临城市核心区域未来用地趋于饱和的局面。随着城市发展结构的调整,目前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将上升,但因为供应集中和位置较偏,这些区域的去化周期将会相对漫长,未来空置率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展望

整体城市展望

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展开,未来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将被严格控制,城市发展将进入更精细化的运作阶段。上海自贸区经过一年的运行后,未来新的制度松绑和改革预期也将陆续兑现。随着国家会展中心、迪士尼乐园等项目投入使用,展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增加上海的对外吸引力,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商业物业市场展望

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化时尚都市,长期受国内外时尚品牌青睐,并引领城区商业物业品质不断升级。同时,伴随城市的扩张,非核心区域的社区配套的购物中心和邻里中心日趋增多,将成为上海未来商业物业发展的重心。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截至2020年,上海规划商业设施建筑年平均增长将控制在2.6-3.6%,预计核心商圈的新建项目增速将进一步降低。

写字楼市场展望

1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篇十二

随着我国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加之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这种消费需求的载体正是本文要研究的———商业健康保险。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获得了很快的发展:

(一) 在保费收入方面。

1997年全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仅为13.6亿元, 201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677.5亿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 远远超过了同期的人寿保费的增长速度。

(二) 在经营主体数量方面。

2001年中国只有17家寿险公司开办健康保险业务, 2010年总共有105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

(三) 在市场结构方面。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五家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上的份额超过70%, 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四家专营性公司也占据了市场13.5%的份额。

(四) 在区域结构方面。

沿海地区保费收入最多的七个省北京、河北、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的保费收入超过了380亿元, 占全国保费收入的58.2%。

(五) 业务范围方面。

1996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始全面展开, 最初的业务只有定额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和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两项, 2010年健康保险业务包含了医疗费用保险、疾病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住院日额津贴保险、长短期境外旅游医疗保险等不下十余种项目。

此外,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把商业医保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 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 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工作。”《劳动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指出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0%, 对于没有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人群就更应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来填补, 最大限度发挥商业健康保险选择性强, 保费公平, 保障完善的特点, 满足人民的健康保障需求。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文件把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宝贵意见。

二、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因素

(一) 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

商业健康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是对意外事故的统计推测, 假设实际索赔的数量超过了费率厘定时的预期, 保险公司就只有从费差益中获取收益了。审视我国医疗卫生的统计资料, 充斥着虚假数据、各地数据不匹配、统计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缺乏准确、全面的医疗事故统计数据, 制定出科学的商业健康保险费率是难以实现的。

(二) 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健全。

商业健康保险合同必然要涉及很多医学的专有名词, 而被保险人的一般认识与科学的解释有时候不一致, 引发纠纷。简单举一个案例, 2007年A女士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 在合同书列明的保险责任中包括了脑中风。2009年A女士患急性脑中风, 经治疗后完全恢复了健康。A女士向保险公司索赔遭到拒绝, 保险公司的理由是被保险人对于条款中的理解有偏差, 保险公司提供的关于脑中风险种分为两项, 分别是脑中风后遗症、轻微脑中风, A女士投保的是脑中风后遗症项目, 按照约定只有A女士脑中风后患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才可以获得赔偿, 显然A女士理解的是她购买的是轻微脑中风保险。正是因为A女士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内容本身的重大误解导致的这场纷争。

(三) 缺乏差异化策略。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在医疗条件、医疗秩序、医疗需求、保险意识等方面差异显著, 而且各地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和员工素质也是高低不一。但是, 我国所有的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无论是合同制定还是业务指导上都采取了单一政策、单一标准。结果, 保险产品和保险营销的同质化的严重性也就凸显了出来。

(四)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各方掌握的信息、数据存在差异, 大部分情况下卖家比买家占有更多信息, 也有买家比卖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信息的时候。信息不对称的后果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出现。

(五) 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偏见。

由于我国曾经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 全民享有由国家提供的福利性医疗, 由此形成的惯性思维使很多民众错误地看待了今天依靠个人支付的商业健康保险, 认为保险公司依靠消费者高额缴费加之低下的赔付额来牟取暴利。

(六) 税收政策的制约。

目前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创新不够, 缺乏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营业税方面, 以保费收入为税基不够合理。在所得税方面, 国家没有颁布对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统一规定。

三、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对策

(一) 改良社会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是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地位。国家应从立法上使商业健康保险平等于社会医疗保险, 将两者共同列入社会保障体系, 从而打消一般消费者的误解偏见。二是政府应有效管理健康保健市场。可通过扩大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人群, 强化对医生的规范与监督, 调整药品流通环节等来实现。三是应有税收政策支持。

(二) 制定健康保险业的行业发展规划。

首先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向的群体不能只是狭隘的现实的参保人群, 而要扩大到所有民众。其次, 拓宽服务面、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投保率有利于加强医院与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的联系。再次, 积极推进网络化服务方式, 建立自身医疗服务传送系统和服务网络, 用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的手段变革服务方式。

(三) 商业健康保险应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一是要深入专业经营观念。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任务应当重在做优而不是一味做大, 重视并提携专业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就是提高保费收入、增强行业盈利水平的关键。二是要应选择专业经营模式, 这样可以实现专业化垂直管理, 有效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性。三是要颁布专业的经营规则:在核保与理赔方面, 尽快淘汰针对性不强的核保理赔服务手册, 实施专门的商业健康保险核保理赔系统以面对特定的风险因素;在精算技术方面, 建立数据分析部门收集与处理大量数据, 制定与经营风险匹配的费率;在风险管理方面, 最重要的工作是区分风险分类以及应对举措, 为决策者提供风险处理决策的依据。四是要打造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

(四) 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加强风险控制。

第一, 完善监管, 提高保险人偿付能力。第二, 建议实施符合商业健康保险运营特征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第三, 采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方式。从产品推出到核保、理赔所有过程采用适当的手段, 调动保险公司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联手完成好这一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滔, 谢洋.影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内因及其对策[J].保险研究, 2009

[2].凌秀丽.新医改背景下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J].中国金融, 2009

[3].陈滔.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展望[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4].张玲玉, 薛罡.德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启示[J].上海保险, 2009

上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关猫咪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