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2024-08-31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共10篇)

1.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45÷15 1.53-0.7 0.4×0.8 4.8×0.02 0.3÷1.5

0.8-0.37 7.8+0.9 0.8×0.5 14-7.4 32+1.68

2.口答.

(1)  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  是几分之几? 5个  是几分之几? 12个  是几分之几?

3.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师提问:  ,  表示什么?(表示1与  的和)

二、探究新知.

你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那你能把3和  化成假分数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5.

1.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出示图片:

2.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板书)

教师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分数的假分数.

4.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6.

1.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应怎样想?

想:1里面有3个  ;2里面有(3×2)个  ,即  ,所以

3.学生试做: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教师提问: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其他数的假分数?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4.思考:怎样把1、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归纳总结: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就是这个整数本身,所以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5.练习.

(三)教学例7.

1.例7.把  化成假分数.

出示图片

2.分组讨论:  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怎样把  化成假分数?

明确:  由整数部分2和分数部分  合成.把  化成假分数时,先把整数2化成分数  ,再把它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  是10个  ,  是4个  ,合起来是14个  ,就是  ,所以  .

3.总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练习: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  ○1  ○1   ○

○2  ○4  ○   ○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六、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例7.把  化成假分数.

2.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年的分数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例3、例4介绍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是整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准备题,是为这两个例分散难点,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说一说像怎么想的?P132准备题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 教学例3

A、 出示例3,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怎么办?

B、 分组讨论

C、 反馈讲评

D、 看书P132

2. 试一试:先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3. 教学例4

A、 出示例4

B、 看一看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 再看一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怎么办呢?

4. 试一试

5. 小结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 基本练习P133、1--4

2. 说一说带分数减法有几种类型?要注意什么?

3.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三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张进

教学内容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文第88页例1,课文第90页例2及课文第89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

(1)最小的倍数是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最小公倍数。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呈现情境图。(见课文第88页)

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

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②墙面的边长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分米。

可以怎么铺?铺的结果怎么样?

课件呈现:

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分米。

可以怎么铺?铺的结果是怎么样?

课件呈现:

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分米。

怎么铺?铺的结果如何?

课件呈现:

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④引导提问:

教师:墙面的边长除了6分米,还可以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分米,18分米,24分米等等,最小的是6分米。原因“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课件呈现:

3的倍数          2的倍数

可以铺出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墙面,最小的正方形边是6dm。

(4)最小公倍数。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像6,12,18……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它们是3和2的公倍数。

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呈现)

并指出: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5)即时练习。

完成课文第89页“做一做”

①这里的学生数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②有几种可能的人数?(有40人以内)

2.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出示课文第90页教学例题2。

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尝试练习。

由学生自主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探索结果。

①学生上台板演,写出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②师生共同评价,并整理出有效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写出6的倍数、8的倍数,从中找出公倍数。

方法二:用图表示。

方法三:从8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5)即时训练。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10和15   9和12

三、巩固练习

课内作业

完成课文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判断是否有公倍数36,48和84。

(2)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2.第2题。

(1)让学生分别写出6和10的倍数。(100以内)

(2)圈出它们的公倍数,找到最小公倍数。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之间互相较对。

4.第4题。

(1)再一次同时给月季、君子兰浇水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数?

4.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四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学会运用转换的思想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能灵活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能解决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能准确分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正确计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0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合计 10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三、预计教学时间:3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60+900=156+23=37+210=175+125=98+102=

100-34=26-19=84-48=320-70=560-36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小明有24元钱,小青的零花钱比小明多16元。小青有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呢?

(2)四人小组说说算理以及分数加法的意义。

2、(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呢?

(2)四人小组说说算理以及分数减法的意义。

3、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两种算法。

4、独立完成后,讨论其它算法。

【小结】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2.

【提高练习】

3.直接写得数。

4.填空。

5.直接写得数。

6.仔细思考,正确填空。

【拓展练习】

7.解决问题。

8.

9.

10.

(四)全课总结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测1

一、填空题。

1+2=()+()=()

5555

2+1=()+()=()=()

6666()

二、直接写得数。

1+1=2+1=4+1=2+3=

3355101099

1+3=2+2=1+5=4+6=

8844771111

小测2

一、填空题。

3-2=()-()=()

4444

7-3=()-()=()=()

8888()

二、直接写得数。

2-1=4-1=7-1=9-6=

665510101313

11-5=3-2=8-7=10-10=

121244991111

小测3

一、填空题。

1+2+1=()+()+()=()

55555

3+2+1=()+()+()=()=()

99999()

二、直接写得数。

1+1+3=5+2+3=1+7+3=

141414131313111111

7+4+2=10+2+6=8+13+7=

171717212121353535

小测4

一、填空题。

14-9-1=()-()-()=()

1515151515

17-11-1=()-()-()=()=()

2020202020()

二、直接写得数。

9-7-1=17-10-4=14-9-1=

101010181818171717

19-16-1=8-6-2=15-3-4=

191919999161616

第2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2.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6×12=36×0.02=1.5×0.3=4.1×4=9.8×0.1=

7×0.09=5.2×3=2.4×6=30×0.3=1.25×8=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本日记本3.5元,小红买了5本。应付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1)

(2)讨论计算的步骤。

A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B可以用通分的方法把它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计算

二、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小结】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2.直接写得数。

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提高练习】

4.直接写得数。

5.填空。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拓展练习】

7.解决问题。

8.思考。

9.解决问题。

10.小游戏。

(四)全课总结: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测1

1.1+2=1×()+2×()=()

696×39×218

2.1+2=3+2=1+4=

7910849

小测2

1.2-1=2×()-1×()=()

575×77×535

2.1-1=5-2=2-3=

81012937

第3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率。

三、预计教学时间:3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7÷3=4.5÷0.9=12÷0.1=48÷0.12=0.07÷0.7=

2.7÷0.3=4.5÷9=12÷0.01=48÷1.2=0.07÷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做一个礼盒需要0.6米,20米最多可以做多少个礼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情境导入。

(2)

运算顺序是什么?这是加减混合计算,从左往右计算就可以了。

(3)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算法。

二、

三、

【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得数。

2.

3.

4.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提高练习】

5.解决问题。

6.解决问题。

7.填空。

8.解决综合问题。

【拓展练习】

9.思考题。

10.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填空题。

4+1-3=()+()-()=()

55555

3-2+1=()-()+()=()=()

5102()()()

二、直接写得数。

7+(9-3)=5-1+1=11-5+7=

101010963121212

5.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准备

电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23333666101010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例1。(课件)

(2)11表示什么意义?

(3)11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11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222

(6)11+11+11,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11×3表示什么意思?

(8)把11×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课件)

22222261111111111(1)用加法算:

2222222236311111111111111(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4.尝试练习: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做一做第2、3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练习二第1、2、4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20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4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七、作业

6.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六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纳税 第    8   课时 / 共   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3.王经理的月工资是3900元,规定超出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王经理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学习、宣传税法知识。 课后反思:

7.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知识重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板书以及PPT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要购买商品需要什么呢?(钱),世界不同的国家发行了不同的货币,比如英国使用的是英镑,美国使用的是人民币,那么我们中国使用的是什么币?(人民币),谁知道现行的第5套人民币有哪些不同的币值呢?(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1角)

教学过程

购买不同的商品,我们要付不同的钱数。现在请同学们看电视机(出示PPT)

【例1】

现在图片中出现了售货员在卖风筝,请观察有几种风筝,价格分别又是多少?

(1) 学生: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 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①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②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③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新授】例1

第③用乘法计算是怎么算的呢?3.5乘3是一个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今年我们就来《小数乘整数》(并且板书)

提示:我们学过整数乘整数,没有学过小数乘整数,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一题改成整数乘整数呢?

3.5×3,应该改哪个数?(改3.5)

怎么把3.5改成整数,为什么这么改?(先让学生想,如果学生想不出,提示3.5是表示3.5元,也就是多少角?)

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练习】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例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使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1/100。(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课堂练习P3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是一步积(侧重对比)

第2题是要注意2.3×12是计算过程有两步积,最后在算两次积的和。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本课作业 《一课3练》第1课

课后追记

小数乘小数,主要是先把小数扩大后当成整数来进行乘法计算,得到积后又缩小回去,这里要注意的是,小数乘法要末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有部分学生在乘法中也小数点对齐的错误)

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新授】出示例3图: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破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

怎么列式?(板书:0.8×1.2)

(1)师:0.8×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小数乘小数应该如果计算呢?(上节科我们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现在这题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呢?)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2)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因数1.2扩大到它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因数0.8扩大到它的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到它的。

(3)观察一下0.8×1.2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当成整数来计算,得出结果后,在根据因数小数位数,给积点小数点。

【课堂练习】P4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

【新授】(A)板书出示6.7×3,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想一想,这题小数乘法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总结归纳后,老师在总结。

(B)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

板书:0.56×0.04,这题根据刚刚大家得出的结论,积应该是几位小数?(4位),请同学们竖式计算。

结果学生将小数按整数计算出来的积是三位整数,出现了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老师放手让学生讨论,积的小数点应该如何点?点在什么地方?

最后看书。

【课堂练习】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

课堂练习P4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

(2)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

(3) P8第7题

(4) P7第4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输入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单击此处输入本课作业]

课后追记

8.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八

1、使学生掌握把加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

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把加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进行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1=( )/1 1=( )/2 2=( )/3 3=( )/4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7: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4/4 10/5 28/7

学生独立思考。

反馈: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出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借图进行分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推想。

优化方法:学生阐述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进行转化。

2、出示例8: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师引导学生回忆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反馈: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分析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把12/3、30/6、8/5、8/3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指名板演。

板演的学生说出各自转化的方法。

2、在 里填上“>”、“ <”或 “=”。

教科书P49页第6题。

9.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分数知识的理解。

难点:灵活解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概念

复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唤起学生记忆,复习分数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练习作准备。 1.提问: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2.板书学生回答: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约分与通分

3.提问:能根据2/3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4.谈话:下面我们就边练习边复习分数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交流并反馈。

学生在小组中说说上面的知识点各是哪些内容。

通过有条理的复习与专项练习,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积极,效果较好。

应用

练习

通过练习,通过对对3/4所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回忆和整理分数单位,约分,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进一步明确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以及最简分数的含义。

通过对不同情况的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会根据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知识在其中的应用,并使学生明确用分数表示单位换算结果时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 完成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组织汇报交流并追问:3/4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6是8的几分之几?

2. 完成第8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教师组织汇报,追问:1/9是8/9的什么?也就是8/9里有几个分数单位?12/16等于几个1/4?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约分?你是怎样进行约分的?4是怎样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的?怎样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4/20是分数,2÷10是除法,你能具体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2是怎样得到的?

3. 指导完成第9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并追问:你分成了哪两类?你是怎样想的?

继续追问: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

你会把这些分数约分吗?约分后是假分数的化成带分数。

完成化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约分,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4. 指导完成第10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呢?

教师对学生的比较方法加以指导,重点指导5/8,3/7和0。5的比较方法。

5. 完成第11题。

组织汇报,进行追问:36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转化时要注意什么?

6. 完成第12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分析:知道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意思吗?观察一下,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加以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解题思路,独立列方程解答后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进行汇报。

学生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

学生进行约分并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汇报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进行汇报。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解答,并进行汇报交流。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排除疑问。

谈话:分数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时,还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大家在小组中汇报一下,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在小组中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0.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篇十

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 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重点

难点 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挂图

教学

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练习通过分子都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数只有1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对比练习,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方法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1.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 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提问:这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通分时的公分母有什么特征?每道题得数的分子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 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 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 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 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 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 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 理解题意。

(2) 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 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 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上一篇:角色转换之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日语毕业论文谢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