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2025-04-0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幼时记趣》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共3篇)(共3篇)

1.《幼时记趣》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篇一

陕西省汉中市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能读通、读准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言语感。

3、利用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法指导:

1、注意读音和停顿,反复诵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三、自主学习评价:

1、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鹤唳云端()项为之强()....凹凸()土砾()丘壑()癞蛤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张目对日: 私拟作群鹤舞空: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留蚊于素帐中: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常蹲其身: ..(2)区别下列多义字的不同意思:

观: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察:明察秋毫: 细察其纹理: 神:定神细看: 神游其中:

时: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为: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之: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观之正浓: 驱之别院:

3、作者简介:《幼时记趣》作者是 朝,人(籍贯)。其作品有。

四、自主学习评价:

《幼时记趣》互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互动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顺畅地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二、互动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课文的学习。

2、自主学习情况反馈。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对照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展示交流,对比翻译,感悟复述和翻译的区别。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⑴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幼时记趣”呢?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有哪些“趣”事呢?

⑵齐读第1节课文,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思考:对于全文来说,这一节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最能概括本节内容的是哪一个句子?

⑶熟读、背诵第1节课文。

⑷集体读第二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思考:“观蚊如鹤之趣”描绘了哪两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⑸作者在叙写“事”的同时,还用了哪些词语写“趣”?

⑹熟读、翻译、背诵第2节课文。

5、课内小结。

6、互动学习评价: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27页第一、二、三、四题。

第二课时

1、复习课文第一、二节。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⑴、集体读第三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探讨:

①、写神游山林之趣,作者首先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之趣?

②、这一节为什么归纳为“神游”山林?是用什么句式从哪些方面来写“神游”的?

③、这一节除了写“神游”之外,哪些词句还写了作者当时美好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想像和感受的?

⑵、自由读课文第四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探讨:

①、癞蛤蟆本是个“藐小微物”,作者为什么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等词语?

②、“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三个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③、你觉得本节最能表现“童趣”的是哪些语句?“趣”在何处?

3、总结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4、互动学习评价:

《语文补充习题》第28页第五、六题,问题探究一。

5、互动学习反思

《幼时记趣》互动学习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鹤唳云端()项为之强()....庞然大物()土砾()丘壑()怡然称快()....

二、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 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 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庞然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2.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 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

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

3.《短文》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篇三

主备人 审核人 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9-13

导学案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

经验。

【学习重点】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学习难点】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导学】

【课堂学习】

一、走进作者

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雏形()丰硕()稀疏()

霎时()孵鸟()姊妹()

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三、合作探究

1、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

3、为什么说“我”是“俗子”?

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5、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请用课文的.例子说明。

6、文章一共写了几件事?详写的是哪两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达标】

谈自己对“第一次”的认识(温馨提示:生命中有许多第一次。有益的第一次我们要积极去尝试,不可预料的第一次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有害的、消极的第一次我们要主动地避免。)

【课后反思】

格式: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三、学前导入四、学习任务五、课堂检测六、课后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2-9-14

导学案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课前导学】

【课堂学习】

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1)堕落()(2)装饰()

(3)点缀()(4)繁弦急管()

(5)灯红酒绿()(6)贪婪()

(7)冉冉()(8)苦熬()

(9)自豪()(10)污浊()

【合作探究】

一、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1、在“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一句中,如何理解“堕落”一词的含义?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4、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行道树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课堂达标】

小练笔: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对“无私奉献精神”有了至高的认识。请你给环卫工人写封信,表达我们中学生的敬意。(字数300左右)

【课后反思】

格式: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三、学前导入四、学习任务五、课堂检测六、课后反思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老师,我要感谢您作文300字下一篇:读老人与海有感500字作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