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共15篇)
1.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 篇一
教育中的感悟与反思
做了几年教师后,反思教师这项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面向自己内心不断审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在教育中不断获得心灵感悟的过程。以下是我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环节――默写课文,我采撷出三朵花絮,三个场景,也是三个教育的片段,三种教育的启示,与大家一起共勉。
高一时我接手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对于课文默写这一环节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一番,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学生默写要体现出真实性,不要出现打小抄的现象。结果怎样呢?请看:
学生甲,默写课堂上,这已是第二次默写《过秦论》了,所有未过关的同学坐在教室的前三排,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突然我察觉到他的异常,笔尖飞快的在纸上飞跃,一丝慌乱的余光扫向我所在的位置,我发现了“猎物”,故意在教室转了几圈后,出其不意悄无声息的`站在了他的身后,不出所料,默写的稿纸下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便条,我缓缓地伸出了手,笔尖顿时凝滞了,紧接着在洁白的稿纸上拖出了一道印迹,刹那间,我清晰的看到红色从他的脸部迅速蔓延到耳根,就这样没有任何语言,我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十几秒钟,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反思,抑或是哀叹……我无语。当时的动机只是想:于他,需要一段时间审视自己的做法;于我,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他新的开端。
整个教育过程,我创造了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没有说教,没有批评。我真庆幸,当时我给了他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责罚是一种特别刺人和不无危险的教育方法。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确,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能唤起学生的进取心,从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我用爱心为他筑就一个台阶,等待他拾级而上。结果,真的如我所愿,他真的在语文学习的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乙,聪明机灵,但缺乏笃志学习的态度。晚自习默写《阿房宫赋》,我很快在看似平静的“战场”上发现了他,我走过去,抽出了他藏下的纸条,拿掉了他的默写本,狠狠的丢在了讲台上,结果因为力道过大,默写本掉在了地上。坐在他周围的同学迅速转过头去,眼光“刷”的一下“电”到了他。他无声无息的趴在了桌子上。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没说一句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学生让我感到批评要因人而异,对这个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要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借助他自尊心强的特点狠狠“刺激”一下。当然在批评完后要注重“善后”,加强巩固。因为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适当地创造机会给他“表现”,让他获得称赞的机会。在观察了一个星期后,我利用一次课前检测给了他展示的契机,然后看似“不经意”的表扬了他。我想一个学生有了过错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改过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因人而异的批评,偶尔的“重创”一下,效果也是很好的。
学生丙,一个面色苍白而沉默寡言的男孩。每一次默写,他总是全班最后一个过关。对于这么一位“温吞水”“蔫蔫”的孩子,我虽然对他颇有微词,但碍于他在“行动”,所以也不便多说什么。但几乎就在同时两件事让我有了触动:教室后有一块”放飞理想“的学习园地,我的目光无意识地搜寻到这样一则信息:“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和一帆风顺,但对人唯一公平的是时间,学习正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在时间的作用下,再加上踏实,就可以和名列前茅的人看齐。”这段话的作者正是他。第二件是期中考试后语文试卷分析总结,他的文中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虽然每次默写都是最后一个过关,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默写没有丢分。”
看到这些,我心里反问自己:难道我就没有在心里忽视和小视过这个学生吗?尤其在他一次又一次留下来最后完成默写任务时。优秀生常常是老师眼中的明珠,他们倍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老师的恩泽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而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因错误的举止行为,也能常常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只有那些极不起眼、内向甚至有些木讷的学生则“像空气一样被忽略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忽视也是一种伤害。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往往误导自己在内心对学生的评判不公。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但学生对你的启示有时却在不经意中产生,这些启示有时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但却能让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需、所求,让你感觉到学生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让你学会了该怎样做老师。所以想要做好一名教师,那就千万别忽视了学生对你的启示。
2.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 篇二
感悟
活动中, 我认真学习, 仔细品味, 深深感受名校风采:一流的育人理念, 一流的育人环境, 一流的素质教育, 一流的办学业绩。
一、先进的育人理念
学校的发展, 首先要定位于“办什么样的教育?育什么样的学生”问题, 即育人理念。育人理念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学校一生教育教学行动的起点和归宿。凡名校领导都是跳出教育看教育, 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下考虑问题, 寻找解决方案, 从而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成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成就孩子一生的梦想。
二、浓郁的育人环境
我们所考察名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极具现代特色和深蕴内涵的建筑, 精心巧妙的布局与规划, 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独到办学理念的确立, 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良好校风的树立, 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活动的开展, 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走进校园, 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喷泉四溅, 再配以优美的音律, 无不让你心旷神怡。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 每一处墙壁会说话, 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三、真正的素质教育
名校领导一致认为: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要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实际, 探索出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 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1、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
巴川中学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经验, 有效实行“德育工作活动化”、“感恩教育系列化”、“德育活动社区化”、“主题班会教研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等“五化”模式, 形成特色。
2、深入落实的课堂阵地。
所考察的几所学校都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巴川中学成功实施了“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动手操作、分层教学、拓展创新、学法指导”“六部曲”课堂教学行为, 努力构建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如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创新六步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例题四环节教学创新模式、初中化学六步创新教学模式、初中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等,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异彩纷呈的课外活动。
学校努力为培养学生兴趣, 开拓学生视野, 开发学生潜能, 张扬学生个性等创造条件, 构建了必修课、选修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比如巴川中学将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用作课外活动时间, 在语、数、外、理、化等学科中开设了选修课, 采用“走班”选读的办法, 以“会诊式”“答疑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力求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在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生物等课程中开设选修课, 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得到发展;在书法、摄影、象棋、溜冰、标本采集等活动中开设选修课,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4、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
几所名校的管理都是人性化的, 而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背后有非常精细的管理做支撑。几所校园里, 我们感受到的是处处干净、规整, 时时规范、认真, 学校没有一处卫生死角, 没有一事无人过问。感觉学校是一部高效运行的机器, 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
5、高度重视的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
学校在教师发展中造就辉煌业绩, 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成就灿烂人生。他们都认为, 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主要靠校本培训, 教师对学校文化即办学理念的认同, 校本培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他们都有每周定期学习制度, 都有教师读书制度, 都要求教师有自己的博客。巴川中学提出要让教师找到知识分子的感觉, 教师例会上都留出时间让教师谈论以下几个问题:本周视点、本周人物、本周最强的声音、本周最成功的工作。
反思
由名校的成功经验反思我校的工作, 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育人环境建设力度不强
我校在县内是一所老校, 有着37年的历史, 但也是全县建设最落后的一所中学。至今我校仅新建一栋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及一栋男生宿舍, 所用的女生宿舍、部分教职工宿舍、师生食堂及厕所还属D级危房, 建设规划不合理, 学校布局紊乱, 离《重庆示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相差甚远。目前, 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教育阵地化、亮化等“五化”工作难以启动。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素缺乏
与名校相比, 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素极为缺乏, 主要表现为:
1、科研意识不强、水平较差。
所考察的几所名校科研意识都很强, 学校对课题研究既多且深入, 教师几乎人人有研究课题, 都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反观我校, 则是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平时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不愿承担教研课题, 或承担课题也只是为了评职晋级而敷衍了事, 只教不研, 使教研成了无本之木。
2、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本次所考察参观的几所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都十分重视, 他们认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教师, 在留人、用人、培养人方面学校都有详尽的计划和措施。而我校在这方面缺乏培养规划、力度不够, 造成教师外出学习少, 闭门修行多。
3、教学手段滞后。
与所考察的名校相比, 我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当然, 大多原因是经济落后, 但我们的意识也同样落后。我校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但其利用率相当低, 每学期利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不足三分之一。
发展
有差距, 就意味着有拓展的空间;有压力的同时, 也就有奋起直追的动力。通过考察学习, 结合我校实际, 就我校发展提出以下思路。
一、创新理念, 绘制蓝图
朱中紧邻县城西部, 位于奉节县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 渝宜高速公路出口处, 又逢县委县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面临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校行政于差距中定位, 绘出美好蓝图: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朱衣中学建设成“奉节县城乡统筹教育发展实验学校”、“奉节县工业园区窗口学校”。围绕这一宏伟蓝图, 学校又研讨出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目标:在校学生数2050人, 45个教学班, 校园面积45540平方米。
(1) 校园建设及环境目标: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2) 德育目标:力创“奉节县‘五好’基层党组织”, “奉节县优秀团委”, “奉节县精神文明单位”, 努力打造“德育工作示范学校”。 (3) 教学目标:全力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水平跃居全县农村中学前列。 (4) 科研目标:“校本教研”有重大突破, 学校、教研组、教师均能实施课题, 培养一批课改教学能手, 一支教学科研队伍。
二、科学管理, 全力实施“143”
在定位中发展, 我带领行政一班人探索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全力实施“143”工程。即:突出“一个中心”, 构建“四个体系”, 促进“三个转变”。
1、突出“一个中心”。突出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一中心, 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 依托校本研培, 抓反思, 不断改进教学;常交流, 发挥团队精神;重引领, 提升业务水平。治“三乱”, 加强师德建设;树教风, 激励教师进取;搭平台, 支持教师深造, 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其次实行以年级组、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学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2、构建“四个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倡导教师善待工作, 享受工作。引导教师乐于学习, 勇于成功。创一流业绩, 享成功快乐, 实现精神的人文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构建人性化基础上的制度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 实行民主决策;坚持政务公开, 相信教师, 依靠教师, 关心教师, 实现方式的民主化管理。
实行部门责任制, 制定出学校各部门的目标责任书, 落实相应的管理责任。让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规范各部门工作程序, 实现过程的流程化管理。
实行部门领导下的年级组管理体制, 形成“校长——分管部门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链条式管理模式。落实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责任制。
二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 制定德育工作细则, 明确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措施和目标, 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确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崇尚科学,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社区教育的合力作用。
实行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机制, 打造全员从事德育工作的氛围;将德育工作任务量化, 纳入考核, 落到实处。
三是构建教学支持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 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以教师行为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形成多元化教学格局, 开辟学习空间, 形成多种学习群体, 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建立“封闭式管理, 开放式教学”型学校。
加大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 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远程教育资源室, 整合学习资源, 提供学习支持。
四是构建后勤服务体系。引进外部资金, 扩充和改善办学条件。明确任务, 节约开支, 提高效率。强化服务意识, 保证教育教学工作, 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3、促进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办学条件的转变。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 引进社会资金, 增加经济投入, 集中解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问题。扩建校舍面积, 建设一流的农村中学, 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促进师生素质的转变。利用“校本培训”和“名校学习”的形式, 实施教师“青蓝、名师、现代化”三大工程, 以德育为重点, 以课改为中心, 以课题为牵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素质的转变。
三是促进朱中形象的转变。通过改革机制, 强化管理, 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不断提升朱衣中学的社会地位, 把朱中办成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3.高效课堂反思感悟 篇三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石双美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知识为中心,教学少慢差费,低效无效的问题,我们年级提出来了,“四步骤,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有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赢。
这半年来我校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内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难面前,语文教学成绩能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各项比赛中彰显出较高水平。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下面就各环节教学实践及效果作一简单分析。
导的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多样的方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简要讲读、讲述或讲解,从而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导出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学习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教给学生自学教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想学会学,一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为高效课堂开了个好头。
学的环节,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认同感或受到启发,从而自我修正,发展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观点,或发现自己的困惑点疑点。
问的环节,针对第一教学步骤提出的学习研究问题,和第二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教材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重组,巧用设问技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细读,对研究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解决疑难的同时学会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练的环节,此步骤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而言之,本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当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和个人素质的差异,也存在以下困惑:
4.《感悟青春》教学反思 篇四
1、在使用教材上,基本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特别是根据学生来信探讨青春话题,体现以生为本。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中“把握青春的内涵”这点上还不够清晰,建议用投影打出来加以强调,这个知识目标会落实得更好。
3、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
(1)课前的学生来信来分析课本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小组讨论问题、小组合作绘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得较好。如课前导入“中学生搞笑版的广播操”在轻松中切入青春话题。“解读青春的意义”用绘画描绘出来也让学生非常兴奋。
5、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
(1)活动三“寻找异性的优缺点”这个环节,采用“穿针线”和“瓣手腕”两个游戏,在活动中出现了和预期相反的结果:男生穿针线比女生还快!所以该环节要改进。
5.教学感悟与反思总结 篇五
其实,于文章段首我用一个“其实”,只想表达一下强调。其实,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也深深记得小时候多少次把小朋友叫集在一起,拿着粉笔头在墙上写写讲讲。只是“教师”这个字眼在我的心里着实很神圣。读书多年,遇到的老师无数。深知学生对老师的期盼以及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故此,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心生向往却又心怀敬畏,唯恐“爱之情深,恨之不能”。不得不表示,对于华图,真的是万千感恩。平台和机遇永远是华图的最强音。真心希望自己能有一天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不负华图的重托,不负学生的期望。
转入正题,任珍珍老师的教学感悟:
一、之于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李老师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于润物细无声之中传播知识;或曾老师的娓娓道来、稳重求胜,让万千难题化作绕指柔;或任珍珍老师霸气外漏、幽默难掩,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柔韧有余。那么我,自认为现在只是机械生硬地传授华图现有知识体系,那么我给自己一周的时间消化吸收、自我演绎,完成自我风格的初探索。再于后期教学中不断完善。
二、关于互动,任老师环环相扣地问题设置、话题引导,是我最需要学习的东西。觉得自己讲课总是太苛求思维的连贯度和表达的流利性。不能很好地做到兼顾学生反应。
三、对于导入,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在课程初始,一个完美的导入能瞬间拉近学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后续讲课以及学生的认可都极有帮助。以后会借鉴,注意从网络上挖掘,同事间互相学习等多渠道开拓思路,做好导入。
四、加之其他,知识点的深挖解读,任老师能够从华图通用模板中提炼补充形成自己的体系,着实难得。以后自己的学习中,也会注意融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给学生更好的体验感;另外,各地考情等,也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当地教务、同科目前辈同事等方面进行快速补充。
6.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篇六
一.关于教师教学
1、教师对课标中有关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耳熟能详,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新旧观念的并存、评价标准的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对课改有所迟疑、担心, 不敢轻装上阵。另一种倾向则是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弘扬个性, 面对课堂上学生随意讲话、不守常规, 教师却听之任之, 生怕担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之名。
2、教学策略的变化创新造就了生机无限的新课堂, 但是如果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组织活动, 缺乏对活动目的的思考, 课堂看似热闹, 实际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 片面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 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谈不上充分的合作, 更缺乏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关于教材
我市小学语文学科选用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通过几年的使用, 老师们感到教材编排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相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不发达地区而言, 一年级实验教材容量过大, 识字量偏多, 有的课文篇幅过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配套作业编排不够精练, 有的练习价值不高;教材的配套资源不够丰富, 尤其是配套的音像资料不多, 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关于评价
1、评价环节的操作滞后严重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发展。
2、有些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感染力与启发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二个问题呢?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课标学习。对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 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内涵, 更新观念,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其次在教学中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为之一新。但部分老师有一种错觉, 以为新课程必须与所有“旧”的教学彻底决裂, 在课堂上时时处处刻意求新。实际上, 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新””与“旧”的矛盾。对传统教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剔除糟粕、推陈出新。二是感悟与训练的关系。训练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 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感悟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 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处理好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其实也就是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然而,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处理训练与感悟关系的问题上, 却容易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只有训练与感悟相融, 才能相得益彰。遵循这一规律, 摆正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坐标点, 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三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正确运用教材的关系。新课标中“教师是教学资源重要的开发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材的神圣地位, 但是, 这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抛开教材进行发散, 就会走上另一种极端。譬如在拼音教学时, 学生对教材所提供的儿歌还没有完全读流利, 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补充了其他形式的儿歌让学生读, 目的是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这个环节下来后, 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课文读不好, 课外的也没读好。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任意拔高训练难度, 使其他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受到挤压。这样的所谓创造性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尺度, 尤其要警惕任意拔高要求的行为。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不偏不颇。
7.教务工作感悟及反思 篇七
汉冢乡第四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三月
上学期工作反思及本学期工作思路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教导处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教学监控,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现将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抓学生管理,形成积极进取,人人争先的学习气氛。
以“学生”为中心点,规范学习行为着力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制于学生的素质和学习风气。我们清晰的意识到,班风不正,学风不正,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聊,质量就难以提高。我们精心挑选优秀班主任,同时要求各科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同时我们畅通学科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渠道,一有情况及时联系。我们注重早读和午自习的利用,加强对学生的上课、作业、预习等基本习惯的培养,注重“培优辅差”工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认真辅导,为有效提升整体质量提供保证。
2、抓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形成热爱
教学,贴近学生的良好氛围。
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为他们定目标、定任务,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亮相机会,使他们在教师中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者;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历,优化知识结构,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
学校细化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和考核奖惩力度,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考、思等各方面作出更为了具体的规定,做到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校每学期拿出1000元,教师个人拿出50元,对教学教研进行奖励。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分析,参与总结上学年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3、建立边工作边反思边改进机制
尽管我们教导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的教导处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科、个别班级教师的主动性及责任意识较差,对学生缺少长期而扎实的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训练计划,开展班级活动抓得不够细、不够实,导致学生能力提高迟缓。
在教学管理中,还有因为杂事多导致的落实不够的地方,这也是应该避免的。如听课听得少,由于教研组缺少工作的主动性,造成教研较为拖拉,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得不够扎实。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进一步加大教学检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检测力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从我们去年的教学成绩来看,虽然一些学科,一些班级进步了,但是,还有的学科和班级提高幅度小或只在原地踏步,甚至有的学科成绩下滑,这是我们的薄弱之处,也是我们的死角。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提高教学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契待解决的问题
8.面对这次疫情的感悟反思 篇八
会换位思考。防控疫情,一些必要的隔离措施当然要严格。但也要正视群众的合理需求,体谅疫情给群众造成的影响。比如,社区采取全封闭管理,居民日常的生活就不像先前那样便利。这时候,不少干部会先把自己摆到群众的位置上,去设想大伙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再结合实际调查,细致问需,拿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群众没了后顾之忧,遵守防控规定的自觉性更高了。
有服务意识。现在,各地正在有序复工复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务工人员可能会碰到一些难处。很多干部主动当好服务员,开动脑筋,帮着想办法、拿主意。在海口市龙华区,30多名干部成为复工复产服务专员,走访企业收集问题,协调解决。比如,将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的就业需求相匹配,补上用工缺口;简化复工复产申请手续,对部分审核材料采取“容缺后补”,只要防疫措施到位,工地即可先开工……帮扶做实做细,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干部是在为我们服务”。
注意沟通方式。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群众做好宣讲,不少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在方式方法上很用心。严防控,态度坚决,但语气不生硬,更多使用群众能听懂、愿意听的话语,做好政策的解释说明。多说和气话,多讲暖心事,帮群众更好地理解了政策,也有助于执行到位。
干部工作方法对路子,离不开群众的自觉配合。干部忙防控,说到底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群众也理解干部的不易。在采访中,很多社区居民都表示,该做好的个人防护、该维护的公共秩序,坚决不打折扣。
9.我对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感悟 篇九
1.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 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 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2.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 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讲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但反思后发现, 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3.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学会数学地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 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 不仅要能“做”, 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 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去展开.
4. 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 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 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 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 学生表面上听懂了, 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得十分精巧, 连板书都设计好了, 表面上看天衣无缝, 其实, 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 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而把最有意义, 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 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 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 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 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 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5. 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 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 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 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 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 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 并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作出反思.
6. 与同事交流方面的教学反思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 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 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 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 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 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 但怕收不回来, 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 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 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 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 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 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7. 参考资料方面的教学反思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 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 不再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星, 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 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地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更为重要的是, 阅读教学理论, 可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 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它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 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肤浅的经验, 如果教师仅仅驻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反思的过程, 对教学经验作批判性的分析, 那么就可能主动地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和步骤, 更是一种能力, 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就可能使自己从“新手”成长为“专家”.
参考文献
10.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 篇十
在以后的日子中,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黄老师的课总是能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动起来,还时常表现出很开兴的样子。这是为仕么呢?在认真听课和自己上课对比反思后,我发现原来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特别熹欢游戏和用动作来表达学习。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用游戏贯穿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断互动……于是一首首儿歌,一首首歌曲,一个个律动,孩子们和我一起学习着,互动着………
11.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 篇十一
--------记我失败的一堂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张力与灵性,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与执教老师自身对文本的敏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分不开的。”可我有一次却全然忘了这句话的真谛,把一堂“精彩极了”的课导演成“糟糕透了”的局面。
那是2006年我教六年级的事情了。因为是第一次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教材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经常到书店去查看有关资料,譬如名家教学实录、教学光盘等,来帮助自己更好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期间我对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的课堂实录印象颇深。支老师的课堂的确很有大家风范,在课堂上师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用心灵对话,演绎了一幕幕精彩。恰巧学校要迎接上级检查,要求六年级准备一堂课,届时请黄祖训老师指导,我心中一阵暗喜,决定来一回模仿秀,便没有再花时间深钻教材。说实在的,我竟一改平时的紧张,反而有点儿盼望那一天快点到来。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黄老师和学校领导及其他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我胸有成竹,压根儿不觉得紧张。我按照支老师的上课流程,解题、初读课文„„一切按照《匆匆》教学实录的流程顺利地进行着。进入最出彩的品读阶段啦,我很轻松地照着支老师的课提出了一样的问题:“同学们,你被哪些句子深深的感动了?读给大家听听,并说出你的感受。”我想学生精彩的发言马上就要出现,我也能像名师一样引领学生演绎一个生成的精彩的课堂,心中窃窃自喜。可没想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我硬着头皮叫了几个平时还不错的学生发言,他们也只读了一下句子,粗略说了一两句粗浅的感受,根本没有读出课文的意境,更谈不上品味作者的情思,品读这一环节变得索然无味。我措手不及,心一下子慌了,对学生的回答也不知从何处点拨,急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句子,找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可不知为什么学生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空洞的大道理。于是我急忙转入下一个环节,仿写句子,想在这一个环节能有亮点。然而所有的精彩都没有出现,课堂上只有几个学生朗读了自己的句子就再没人举手。学生写出来的也只是对句式的简单模仿,全然没有通过文字去真切地感受生命中每一秒的悄然流逝,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就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一片茫然中结束了这堂课。
没有听到预期的赞美。我百思不得其解,很懊恼:同样的教学程序,结局怎么会如此糟糕?《匆匆》课后教学反思|《匆匆》教学感悟
课后黄祖训老师和学校领导都给我指出了这堂课每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说得最多的是我自己的游离状态最终导致了教学的失败。“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老师的语言应该要像催化剂一样,催生学生的交流,催生学生的才智,催生学生的激情。可是我作为这堂课的总导演,自己却在课前抱着侥幸心理,未能很好的吃透教材,没有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没有掌握这篇散文的真谛,未能巧妙地给学生搭建交流、碰撞的舞台,没有将学生的心带入文本,没能用精当的语言激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本应生成精彩的环节变得黯然失色。“阅读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学生尚游离在课文之外,我就匆匆地让他们品读课文。学生并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飞逝,生命的悄然流逝,想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悟出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真谛,写出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时间的佳句,可能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匆匆》课后教学反思|《匆匆》教学感悟
12.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一、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就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展示”, 而所有学习环节的导引者即是导学案, 所以, 打造精品导学案尤为重要, 它是教学高效的前提和保证。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我认为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对一篇文章, 首先, 要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这篇文章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然后依据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导学案。比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 笔者的导学案设计过程和思路如下:
思考文本内容后, 笔者将本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2.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过程方法目标:1.课前让学生搜集文中涉及作家的资料。2.自主阅读法、合作展示学习法、自主写作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四位作家的情操情趣及他们间的真挚情谊。笔者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针对以上目标, 笔者在导学案的“基础过关”、“整体感悟”环节设计了字词、文学常识、介绍文章中几位主人公、了解主人公的出场顺序等问题, 完成了贯穿于这篇课文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目标——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并通过了解主人公及其出场顺序这一问题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 同时也完成了过程方法目标1;导读案的“深入探究”环节的问题是紧扣本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 比如:“根据文中的语句来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本文的描写有怎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 “怎样介绍人物群像, 学习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的。“深入探究”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要求运用‘这是一个______的场景’的句式给课本中的插图配一句话, 使其内容更丰满。”设计这一问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回顾和提升, 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异彩纷呈的回答也证明他们已顺利完成我所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在“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写一写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者是某位老师, 让大家猜猜他 (她) 是谁。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并能迁移运用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进一步达到过程方法目标。笔者认为, 本课的导学案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 设计导学案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来设计。关于单子容量, 我认为应该少而精, 因为多而杂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长期预习作业多, 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感悟
FFS教学模式在理论上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有时,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甚至会让整个实验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 据观察了解, 部分学生常借助教辅书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他们预习时不熟读、领悟文本、完成导学案时不动脑思考, 只是简单地东罗西抄, 让教辅书代替了自己的结构化预习, 使得结构化预习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抄来的答案常常准确无误, 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只是形式而已!展讲时照着抄读, 也是形式而已!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在认真读文本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但抄袭仍屡禁不止。据了解, 这也是几乎所有语文科实验老师遇到的普遍问题。为此, 一段时间, 我很担忧实验在实践操作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后来我想, 实验肯定离不开创新和突破, 何不放手去尝试?于是笔者果断将学生参考书全部收上来束之高阁。这样, 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文本、不得不自己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时为避免展示出错尴尬而不得不认真和小组同学交流。脱离了参考书的答案常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但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结果, 它远比抄参考书上的准确答案有价值有意义!展讲时其他组举手质疑补充的同学也大大增加, 学生真正从内而外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离开了参考书的束缚, 学生常常会给我一个个惊喜:原来A的知识面蛮开阔的!原来B的语言表达如此流畅准确!原来C的思想远比我想象得成熟!……看着他们为一个个问题争辩、看着他们认真地阅读文本、看着他们皱眉思考, 看着他们单上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我感到欣慰, 因为我明白了我的尝试是成功的!
13.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 篇十三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孩子。自从我踏上教育之路,我就时刻以高尔基的话警惕自己,做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呵护着教师的工作,但是光有工作的热忱行吗?困难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它会一次次地向我们挑战。我也曾焦虑过,苦恼过。上课,学生个个听话,对教师言听计从,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智力正常的学困生?下课了,学生个个对教师点头微笑,礼貌问好,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学生在教师背后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这种貌合神离的教育现象太多了,我们被别人美誉为心灵的工程师,却永远被学生的心灵拒之门外,我们看见的受到约束的只是学生的肉体,他们内心深处在想什么,做什么,我们知道吗?我认为,没有尊重和爱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心灵互动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传教所。因为没有任何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上,也没有任何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在我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中,一个个鲜活的教学事例促我反思,感悟。
一、与学生心心相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和本班的贾宇航同学是邻居,可在上下学的路上我几乎从没遇见过他。就算上学他走得早,可放学的时间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有同行的机会,为什么从没有见过他呢?我决定找一下原因。一天放学后,我故意盯着他,我走在前面,他在我后面,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我一放慢脚步准备等他跟上来时,他就低下头几乎停住了自己的脚步;我加快脚步,他也提高速度。他与我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我终于明白了,他是在故意躲着我。贾宇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很赏识他,从来没批评过他,可好学生都这么怕我、躲着我,那其他的学生呢?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反倒成了“敌人”。课下,学生都不敢靠近我,那么上课他们怎么敢与我主动沟通交流?没有沟通,我怎么引导他们呢?看来,我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他们不但没有感觉到我爱他们,反而这种“严加凶”的爱使我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个心结。
一次上课时,跟往常一样,学生站起来齐喊:“老师好。”于是我就问:“老师好吗?”他们说:“好。”我问:“哪儿好啊?”他们个个吞吞吐吐说不上来,我自嘲道:“其实老师一点都不好,你们违反纪律要挨批评,不专心听讲要挨批评,完不成作业也要挨批评,吓得你们见了老师就跑就躲,这样的老师比老虎还可怕,怎么能好呢?”学生都笑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其实我不只想做你们的老师,更想做你们的朋友,学习上、生活上的朋友。”从那以后,我的上学路上多了一位小伙伴――贾宇航,他给我出字谜,教我做体操,讲班里的趣事。渐渐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他的带动下,一路上小伙伴多了起来,孟寒羊、李万育都跟了上来,这条回家路成了我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纽带。贾宇航在数学日记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以前我觉得你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严肃的老师。但是现在的你令我刮目相看,你变得是那么容易亲近,那么平易近人。”
二、努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上学期的这样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为了实现家校联动,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每次单元检测后,我会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让家长做出简要评价,并在卷头上签名。等卷子再次交上来时,我发现天雨同学卷子上的签名,歪三扭四,根本不像家长的签名,我顿时火冒三丈,批评到:“你这次才考多少分,怎么不知道认识自己的错误,还伪造签名?是你自己写的吧?”没给她任何申诉的机会,我狠狠地批了她一顿。这时我看到她一脸委屈,双手揉着眼睛哭了,正在我纳闷时,金旺同学站起来说道:“就是她爸爸写的,她爸爸右手残疾,签名是用左手写的。”听到这,我的心顿时痛了一下,我惭愧、自责„„我的冲动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从那以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当我们认为学生犯错时,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让自然的反应完全控制心智,要给自己思考的空间。否则,鲁莽的语言会伤害一颗颗稚嫩的心灵,而这种伤害无法弥补。从此,我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要总以师自居,高高在上,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倾听,善于倾听,善于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他们的感受,尊重、信任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切记: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每天的惊喜。
三、对学生的鼓励要做到:多、善、会
此处的多可不是一味鼓励,而是鼓励应做到:鼓励语言多样化,鼓励形式灵活化,鼓励场合多种化。
我们班的元清同学,由于家庭几经变故,造成了她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学习基础很差。课下我总是想办法与她接触,哄她开心,消除她对我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课上我会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她,就算她答错了,我也会想办法鼓励她,“你们看元清今天的声音多响亮,相信她下一次会做得更好。”在批改她的作业时,她总爱站在背后看,手含在嘴里,看起来很紧张,如果得了A,立刻高兴地心花怒放,如果得了B就非常丧气。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每次在批改她的作业时,我会尽量把手“抬高”一点,提高她的作业等级。对于我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却帮一个孩子建立了自信。通过我的努力,她渐渐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了出来。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生物世界”,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有的使人感到兴奋、激动,有的使人感到烦恼、头疼,但是稚嫩的面孔下隐藏着的是令人感动的细腻情感。只要我们多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就会觉得他们是整个“生物世界”里最单纯,最可爱,最值得“研究”的“生物”。我们要善于捕捉能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素材,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真正做懂他们,爱他们的教师,做能教书,能育人的优秀教师。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我们教师被人们赞誉为“灵魂的工程师”,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让一个个灵魂得到“美”的塑造?这就需要我们灵动驾驭教学,用心感悟教学,以了解学生为起点,以反思自身为过程,以走进心灵为终结,用我们的真心、爱心、诚心去引领一个个灵魂得到最真、最善、最美的发展。
14.大一反思与感悟感想 篇十四
大一反思与感悟篇一
当学习委员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由于周林子同学的转班,班长便推荐我当了学习委员。总体来说,我很感谢有这次机会,不仅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还可以为班级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开始的时候,我对工作并不是很熟悉,很多事情都要 问班长还有陈超和周林子,大概一个星期后,便很快上手了。学习委员的工作很简单,除了日常的收发作业以外,还需要将每天老师的课件拷下来,并且放在群共享里面,以供同学下载。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还需要将老师给的重点整理,然后一起给同学。由于女生这边的网速比较快,我选择将整理好的课件打包,发给每一个女生的邮箱。这样有利于同学接收信息,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学习委员之间的合作也是必要的。陈超给我 分配了具体的工作,这样我们一起工作起来就很轻松,不会重复做同样一件事,也不会两个人都没有做同一件事。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向陈超学习,每次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选课的安排计划之类,都是陈超负责的,他很认真的向同学介绍选课的计划安排,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顾名思义,学习委员一定要在 学习上作出榜样,所以自从担任学习委员以来,我在学习上更下了些功夫,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双休日也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这样以来,我的学习真的有了一些进步。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更是煞费苦心,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根据这次的期末考试,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了收获的。这都要感谢学习委员这个头衔,让我在一些诱惑比如电脑逛街等等面前,还是毅然决然忍住了,依旧以学习为主,才能有学习上的进步。
总而言之,我认为自己在这学期的工作表现方面还 算是认真负责的,也配合老师和同学完成了许多任务。我希望在大二还可以发挥这种以学习为重的精神,让同学们和我都能取得学习上突飞猛进的进步。
大一反思与感悟篇二
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已是学年之末了。透视过去的一学年,时间匆匆。身为班级的学习委员,这一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还有不到一个半月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现我将大一下学期上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总结
相对于上学期而言,本学期最突出的的一个特点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本学期安排的课程并不多,一周共有十二大节课,也就是说课余时间比上学期多了。学期之初,我还有些担心同学们会不会因此而放松自己的学习,不过我很快就发现担心有些多余。上学期同学们上完课就回寝室,而这学期总会有几个同学在下课后留在教室学习。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主动学习了,晚自习情况最为明显,大部分同学不会“踩点”进教室了。
但是,总有几个同学在学习上不是很积极。早晚自习总会迟到几分钟。找他们谈话时,他们总会说“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保证按时完成作业。”可是这些只能坚持一两周甚至只有几天……这是最让人头疼的。
为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班里一直实行着“一帮一”制度。事实证明“一帮一”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此表扬____和____、____和____这两组同学。课余时间经常看到这两个小组坐在一起学习,有时会在周末早早地到新三教学楼找教室自习。我希望其他的“一帮一”小组能行动起来。
总之,班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帮扶后进生方面还存在不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和自主性。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要督促“一帮一”小组展开工作,以提高班级成绩。
二、个人工作总结
作为学习委员,由对学习委员的模糊到渐渐清晰,再到现在的熟悉,我学到了很多,也对学委的职责有了更新的认识:学习上为同学服务并督促同学学习,学风上做同学的表率,工作上与老师多交流。
(一)学习上为同学服务并督促同学学习
学习部或学校经常会下发一些与学习相关的通知,这些通知很多都是需要学委在班内通知的,通知有考试报名、考试安排、讲座、学习资料下发等。我会针对这些通知的轻重缓急适时适当地通知到各寝室长,再由寝室长通知到个人。有时遇到很重要的事会临时召开小班会,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接到通知。但是有些时候寝室长不免通知不到位,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
对于督促同学们的学习,这一点主要是通过考勤做到的。对于早晚自习,我会提前到教室,到时间做好考勤记录。对于迟到的同学,我会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询问原因。尽管每次都会用掉一部分时间记录考勤,但是也是为了督促每个同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学风上做同学的表率
作为学委,在学习上应该起带头作用,不能带头迟到或旷课。但是,自己似乎缺乏一种号召力,起到的带头作用并不大。班里全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同学带头。自己仍需努力呀!
(三)工作上与老师多交流
我觉得这一点是自己做得最差的。所做的只不过是把老师的资料传个同学或是把作业交个老师以及向老师反映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而课下与老师的沟通很少。这一点是我需要努力去做的,平时及时向老师了解情况,促进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三、考试月的计划
上个学期的考试复习资料大部分是我自己一个人搜集的,资料不全甚至有些存在偏颇。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里设立的学科小组。把班里36个人划分成6个小组,分别负责英语、高数、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VB。让组长带领组员搜集所负责学科的复习资料以及拿出一份复习计划来。设立学科小组的目的是在搜集资料的同时,让每个同学都尽快进入到期末备考中。
除此之外,要让同学们认识到考试月的重要性,协助班长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使同学们都能静下心来做好每科的系统复习。
总之,总目标是提高班级成绩、减少挂科率。班级上学期在学习方面的指标基本符合标兵班集体的要求,我希望这个学期也会达到标兵班集体的各项要求。
加油,加油!
大一反思与感悟篇三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从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就意味着自己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涯,记得李开复老师说过,大学四年要学会: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是第一次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同时这也是一生中许多“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知识基础,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也逃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对于大一的学习,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注重学习重点与方向的定位与把握,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一门心思地去学习,不能只满足于60分万岁。我认为方法、时间和心态是大学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的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端正自身态度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设想自己在这一学期内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掌握怎样的知识结构、培养哪几种能力等。
其中提高自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把知识学通学活,这就需要把握住几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预习可以把握听课主动权,知识不完全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而上课专注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则有助于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时间安排方面,除了上课、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外,其余的时间机动性很大,大学生活越丰富多彩,时间分割的就越细,适当利用零散时间充实自己,把劲儿使在刀刃上,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再就是心态方面。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以外的其它因素,如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一个人的心境。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团日活动,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等等,以一种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对一个人的工作与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15.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 篇十五
案例A:
1.出示两幅天平图, 要求根据图示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
2.在学生交流基础上,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从而解决了问题。
3.板书: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换
4.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问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5.图文呈现例题, 分析题意后, 教师提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6.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 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 然后根据示意图, 再列出算式解答。
7.反馈整理, 总结提高, 然后巩固练习。
【案例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典故,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体验“替换”思想,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教学本身的规律, 但总觉得这样教学太平铺直叙。数学课, 思维不能缺席, 学生思维的含金量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核心价值。案例A中从直观的天平图, 到感性的数形结合, 再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 表面上看是唤醒了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感悟替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价值和意义, 而实际上有“赶”着学生去“悟”的嫌疑。过早呈现“替换”的思想, 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 却难以维持持续的学习热情, 因为问题的挑战性不够, 学生的思维没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 没有进入“悱愤”的状态,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策略思想, 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得不到开发。
案例B: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何来研究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观察下图, 能不能对你有一点启发和帮助。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3.再次请学生试一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出来。
4.交流互动,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各自的想法, 可能出现几种:
生1: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 720÷9=80, 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
生2: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这样就有3个大杯, 720÷3=240, 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 再求出1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生3:……
5.师结合学生汇报, 逐步形成板书:
6.小结回顾: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 为什么要这样替换,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7.在生活中或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用到“替换”的思想方法。在学生交流汇报基础上相机出示案例A中的“根据天平图图示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和“曹冲称象”的典故, 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 学生对“替换”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案例分析】:直接出示例题, 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 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 一时会处于一种僵持状态, 这时出示示意图, 6个小杯和1个大杯, 并标注小杯与大杯容量的关系, 学生就容易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 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 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 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 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 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紧跟着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 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 反思是怎样替换的, 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 得到一组答案, 逐渐“感悟”到了替换的思想方法。最后引用“天平图推理”和“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 将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 使学生对替换策略的理解更加深刻,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所遇到问题的内容和类型在不断变化, 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 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练, 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从而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
【综合反思】:
一、要“感悟”而不要“‘赶’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引导、帮助有时介入过早。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A中, 让学生感悟“替换”的思想介入过早, 有一种“灌输”的嫌疑, 有一种“‘赶’悟”的嫌疑, 学生无需“跳一跳”, 便摘到“果子”了, 学生不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遇, 哪能有“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欣喜。而案例B中, 课一开始便把学生置入“悱愤”的学习状态,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 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 然后提供图画寻求策略, 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 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潜在的、无意识的替换思想被唤醒, 最后师生交流, 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 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最后引用“天平图推理”和“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古代经典与现代问题相结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比较共性中, 在层层推进中, 学生逐渐“感悟”替换的思想方法。
二、要“思想”更要“思路”
【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推荐阅读:
互联网 教育 范文08-23
互联网+教育心得范文06-14
互联网教育扶贫困境07-29
互联网+教育心得体会06-19
能源互联网12-07
互联网电视论文06-18
互联网道德失范10-14
互联网工会论文11-05
互联网幼教论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