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后记(共9篇)
1.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后记 篇一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论文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erpoint,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简单易学,二是使用方便。可以在一般的媒体教室上课,不需要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室。课件可以上网下载,即使不下载,制作起来也比较省时省事。就我校而言,我们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电脑及英语听力设备,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而网络教室是数量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不考虑网络教学模式的使用。
但就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最佳使用问题。而且,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时,也觉得如果不用好网络,那么校园网的效益也没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在这个方面做些尝试。
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学校的尹薇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她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因涉及的篇目多,所以,涉及的课程资源相对也较多,如果制作成一个单元教学网站也是很有内容的。在这个方面,有的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如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王立凡老师在教学了一个小说单元后曾设计了这么一个课程,即《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首先是提出引导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三个方面,比如: 基本问题:你如何看待人生的起伏?
单元问题:
1、假如本单元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今天,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
2、命运真的是不公正的么?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美?
内容问题:
1、《药》、《滑台佚事》、《丰碑》、《染血的汉碑》四篇小说情节结构有何异同?
2、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需要哪些技巧?
3、小说情节结构技巧表达效果如何?
(1)对展示情节有何效果?
(2)对塑造人物有何效果?
(3)对表现主题有何效果?
整个过程耗时一个月,共分四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明确单元重点、难点(两个课时)。第二阶段:请各小组收集名人生命历程资料,研究影响人物命运的各种因素。第三阶段:开展“命运”话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激发学生营造美好人生的强烈愿望。第四阶段:“命运”话题作文训练。这个过程能检验学生如下的技能: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仪器的操作技能,以及word等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力;21世纪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协作精神,资源共享的现代意识。
这个模式一个学期能使用一次就很不错了。因为耗时太长,而且,需要占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在很多中学是行不通的。当然,如果认真做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起来,学生的潜能也能更充分地调动起来。这种模式最好放在高一起始年段来做,可能会比较顺利一些。
三、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且不说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丰富的资源,单就我们写作中的表达欲望以及评价手段来说,我觉得网络就特别适合写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也容易进行真实的表达。我们知道,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人的主体性发展只有在与其内外部世界的积极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韧性的空间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在网络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
因为网络有及时性的功能,所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评价手段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一对多的评价情形,现在是多对多的情况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我通过改造我们学校章杨老师的动态网页模式,建立“精灵梦作文网”,分设“研究性学习”“日常作文”“考场作文”“作文指导”“自由写作实践”等栏目,老师可以通过管理者平台直接进行文章与评语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动态评语直接参与评论。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原创文学网站,比如“榕树下”“中国文学论坛”“我网govoo”“子归原创文学网”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发表文章,而且能得到认真的审阅以及及时的评价。
但这样的网站主要是可以推荐给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对一般学生不适合。而且,这样的自由度太大,教师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创作情况。如果为了教学的方便以及管理的方便,那就必须建立一个网络写作平台。我目前所使用的平台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文章只能由我上传,这样比较花费我自己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如果能建立一个像那些原创文学网站一样的系统就好了。
四、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普及之后,我尝试过两种的研究性学习辅导模式,一是利用日常的教学时间,比如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然后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指导,学期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开学初收回论文。大部分老师一定都认为第二个方案比较可行,因为这样比较不会占用日常的学习时间。但我尝试过后发现,没有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会浮于表面,而且,学生一放假,心比较野,难于静下心来进行认真研究。往往是到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才来考虑如何向老师交差的问题。这样,开学后收上来的论文质量特别差。更严重的是,我发现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还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倒是第一个方案实施的结果比较喜人。因为学生的研究过程一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也起到了监督作用。
当然,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比较自觉的学生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利用电子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能通过网络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从而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形成论文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学生,收获就更大了,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选择材料,提炼观点,系统写作的能力。我们不能对每次的活动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我想大部分学生能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很好了,就可以说明这些活动是成功的。
五、综合性学习模式
我在开学初尝试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以教材为范本。教材中有一个《兰亭序》综合性学习单元。我在开学之初布置学生先学习课文,《兰亭集序》本身就是自读课文,学习起来难度不大。然后分三个星期,每个星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在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我自己则着手进行综合性学习网站的建设。
从设计到资料收集到最后完成,花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该网站主要分成“王羲之介绍”(含5篇文章)“《兰亭序》书法鉴赏”(含四种临摹本)“《兰亭序》内容鉴赏”(相关资料7篇)“书法文化”(含书法史话、资料8篇以及学生探究论文7篇)“文房四宝”“我写兰亭”(其中有我自己临摹的作品和学生临摹的作品)“书法展览”(学生的硬笔书法)“摹写感受”“课文在线朗读”“留言本”等。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后记 篇二
一、灵活理解教材
虽然教材的编写非常科学, 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 我认为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本堂课是一堂语法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 掌握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及运用;第二, 运用一般过去时讲述过去的事情。本来是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我用一节课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处理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怎样做好语法教学?首先是任务的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设计任务?任务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在设计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 狠抓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课堂容量, 在操作的时候, 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并适时表扬和鼓励, 这样更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继续开展。然后, 我紧接着呈现稍微难一点的行为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读音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两种, 在讲解过语法规则后即穿插用ppt做出色彩鲜明, 层次鲜明的特色练习来巩固知识。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要借助于助动词, 用flash动画显示, 学生不会感到课堂气氛沉闷, 在规则和操练中交替进行, 我一改过去语法课较繁重的大量的令人窒息的语法规则的简单记忆, 利用活泼的flash动画, 调动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练习中, 利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进竞赛法, 充分展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风采。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
三、尊重学生情况
本课的终极任务就是利用所学的一般过去时态去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我以六人一组的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着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课堂有效性”。本课是一堂语法课, 穿插阅读教学是点睛之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 何为精要地讲呢?即我简明扼要地揭示本课有关恐龙的阅读要求和重点, 将这篇阅读理解制作成ppt, 让学生合作写出答案, 发现答案都是动词的过去式, 用动画设置强调一下学生即可领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最后在课件中打出5个问题, 将这五个答案连接起来就是一篇用一般过去时态的文章, 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化解成学生容易掌握记忆的知识点, 学生学得很轻松, 整个课堂设计非常完美, 听课老师们评价说“犹如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由于引入了多媒体教学, 课堂量增大,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没有过多的劳累, 过渡自然。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为辅, 学生为主的主体教学的风范。
四、提高教师素质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作为一个优秀老师的必备条件。教师要能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表格或者图表,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减少客观题, 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综观本次公开课, 自己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运用图片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动手、动口, 拓展知识, 使学生尽情地投入学习, 并会仿照, 最后达到熟练运用。在整个准备过程中, 自己一次次的教案修改、试教, 以及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都对我的教学起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多媒体是英语教学手段的延伸, 合理利用多媒体是这堂公开课得以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曹翠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2) .
3.写好教后记,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三
一、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中达到了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如讲评完形填空题时,我以前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做,然后我给出标准答案,一字一句地认真讲解,结果我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费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方法,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题,然后我给出标准答案,这时我并不忙于解释,而是让学生就各自做错的题目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我请部分同学就仍存在的问题提问,并请答对了的同学解答。最后,我再就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个别题目的特殊解题方法和技巧加以点拨。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信心倍增,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轻松,学有所获,提高较快,我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
二、记教学灵感
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汜下来。例如,在做书面表达题时,我先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审题的方法和步骤,即确定文章的体裁、主要人称、主要时态及要点内容,然后学生动笔写作,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阅讨论,几分钟后,我请几个学生站起来阅读作文,最后我再把范文呈现在投影仪上。在呈现范文之前,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作文、改错一起训练呢?于是,我又把范文设计成改错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订正。改错完成之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写作、口语和改错训练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又如,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我灵感一现:何不采用合作背诵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避免枯燥乏味。让学生表演对话就是一种常见的合作背诵方式。不属于对话类型的材料也可以采取合作背诵方式,如两个人进行英汉口头互译,一个学生讲一句汉语,另一个学生接着把它翻译成英语,或者一个学生讲一句英语,另一个学生马上把它翻译成汉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场口译的能力。
三、记败笔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我曾经出现两大疏漏:一是讲评题目时,非常重视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却忽视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之后再加以引导,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个别相似题目上反复出错,这说明我的点拨仍不到位;二是平时只注意到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训练量和解题正确率,却忽略了学生的解题速度,通常只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课上少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阅读任务,结果学生考试时觉得时间特别紧。把这些记录下来,会对以后的教学起很好的警示作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记独到见解
4.体育教后记 篇四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
(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二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三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那种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体育课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他们都喜欢户外有组织的“玩” 但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 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在40分钟内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 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在平地也可以进行 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 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 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 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 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 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体育 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 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5.少年王勃教后记 篇五
一、寻找中心话题,突出文章主旨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认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认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二、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把诗句与叙述文字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地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6.《落花生》教后记 篇六
今天上《落花生》第一课时,本打算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理解不明白的句段,完成课后第二题,可课堂上学生要说的话不是我事先备课的内容,但我改变了我的授课过程。事情是这样的:在第二遍读完课文以后,我问: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老师,我不懂花生好吃,而桃子、石榴、苹果也好吃,可作者为什么要拿他们进行比较? 生: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那些水果好看,但花生不好看、却很好吃。师: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 生:从父亲说的那段话中知道的。师:那我们一起看这段话。
自由朗读。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写了落花生的一大缺点,这里有一句话说:‘必须挖出来才知道。’那么如果把花生挖出来才知道它不成熟,只能把它扔掉,那不太浪费了吗?而桃子、石榴、苹果那些成不成熟大家都看得很明白,那些不成熟的,我们会等它长成熟了再去摘,这样就不会丢掉它们了。
师:说得好,你真是个有主见的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一段,他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他想告诉大家花生的品格很高尚。
师:能再具体一点儿吗?
生:是想告诉大家花生是外表不好看,却很实用的东西。
师:作者只想议论花生的好处才写了这篇文章吗?那写此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下文“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知道的。师:父亲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人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是吗?
生:老师,我有话要说。我认为做人也不一定非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没什么不好的啊。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师:好,认为做人应该像花生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认为做人应该做像这些水果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好,马上换位。现在我们来开小辩论会。……
7.人教版语文二下教后记 篇七
1、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参加智慧乐园”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来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2、创造意识。
上这节课的初衷缘于读文时的一种感动,不仅为戴嵩向牧童请教的虚心和从善如流感动,更为牧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诚勇敢、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解读时我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结合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人们的纷纷称赞和“呆住了”的空白处,结尾又把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牧童的话对吗?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他挑战,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继续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常规与求异思维的对比中,进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
3、训练意识。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正像崔峦先生所说:到了二年级应该强化写的训练。本节课我用大量时间进行了写字和写话训练。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和间架结构,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写话训练我主要展示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尤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给画配话。但是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求不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为向中年级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如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诚挚地希望大家也能够大胆的进行批判,以便创生出更多的真知灼见,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游戏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听音找字”。老师说字音,学生在生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
2、“飞鸽送信”。出示九只口衔信封的鸽子,信封上分别写着九个生字。下面出示音节,通过连线的形式巩固字音。
3、指导书写“玻璃”。学生观察“ 璃”的偏旁、笔画变化。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璃”字右半边部件多,笔画繁,部件要写紧凑。
三、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出示挂图,师:我为你骄傲是图中的老奶奶对孩子说的一句话。那么,孩子做了什么事让老奶奶为他骄傲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境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重点练读: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4、当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孩子们的神态、动作会有怎样的变化?想象他们逃走时的情景,入情入境朗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练读: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5、学习伙伴有个问题要请教同学们,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个问题。
自愿报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分小组读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课堂。
下午听的两堂阅读教学课都很好地处理了工具与人文的关系。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表达人的思想。把思想有机地统一在工具展示中,体现一种人文性。《三个儿子》一课抓住了老爷爷说的:“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条主线,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包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课堂上安排了四次读老爷爷的话,一读引出疑问;二读明白看不见的是哪两个儿子;三读明理实实在在的爱;四读怎样才能让老爷爷看到三个儿子。在语言理解中明白文章的内涵。又如《我是苹果》一课中对诗句的朗读,对文章的品析,让学生逐渐体会苹果博大乐爱的胸怀,在品悟中体会人文性。
二、体现对话的课堂。
首先,阅读是老师、学生与文本编写者之间的对话,也是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对话。课堂文本包括“言”和“意”,由言悟意,通过读文来理解文本。《我是苹果》因为是一首诗,有些句子很抽象,很深奥,而课堂上学生对诗句的感悟其实已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理解能力,悟出了文章表达上的内涵。其次,读是体现增量,对话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三个儿子》中妈妈累了酸了,老师请学生读其中有关的句子,其他学生评议时会说:“字咬准了。”再读再评议时学生会说:“不仅字咬准了,而且读得有感情。”师连忙问:“哪里有感情了?”学生会继续说下去,每一次的读都是一次很好的增量。再次,对话课堂更是甜甜的富有诗意的课堂。由于两位老师的激励、赏识、参与和期待,可以说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课堂。
三、动态生成的课堂。
新课标在朗读上要求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下可以有多元化解读文本。《三个儿子》中对三个儿子的评价很难有个标准,在妈妈很吃力地提着一桶水时,第一个儿子翻跟斗,第二个儿子唱歌,而第三个儿子马上过去帮妈妈提,如何来评价这三个儿子,确实会有很多分歧。这样的课文如何把握个性化朗读,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文本。而课文中老爷爷的话很明确,只看见一个儿子,虽然要多元解读,虽然在人与文本过程中,在生生、师生对话中,如果学生提出来的话可以讨论,但老师有意引导不太可取。课文中那两个儿子“翻跟斗、会唱歌”也是可以欣赏的,也可以理解为为妈妈解除疲劳,但学生没有说到,老师三次有意地引导、强调,从文本价值取向看,这样做不太可取。
这两堂课在听课老师中争议较多,但每个人的评议角度不同,欣赏角度不同,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这也许是对课堂的多元化解读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交朋友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词语连线”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最后,由小老师带读有生字词的长句巩固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
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第。这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自己没有学到的词语。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抓好词汇教学尤为重要。
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观的理解,比较辩析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以及结合课文理解,不同的词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我们学校的李俊霞老师在教《蜜蜂引路》一课时,对“果然”一词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列宁是怎样观察的?读一读。
生:(读“他仔细------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
生:他会想,这里是不是养蜂人的家呢?
生:他回想,这可能是养蜂人的家吧。
生:列宁看到园子的小房子回这样想,这房子一定是养蜂人大家。
师:为什么会是养蜂人的家呢?
生:因为蜜蜂都飞到园子里去了。说明这里是蜜蜂的家。养蜂人一定住在附近,所以园子旁边那座小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
师: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
生:这所房子是养蜂人的家。
师:书上是怎样说的呢?
生: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圣:对了。列宁想,这所小房子可能是养蜂的人的家。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事实和列宁想的完全一样。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呢?
生:果然。
李老师在讲解“果然”一词时,恰当的引导了学生注重从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比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同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经常这样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幸运——野兔撞桩,啥力也不费;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規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感知性活动是个体各种感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视、听、闻、触动等感知外界事物特征的活动,从中产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了解学习对象的特征和联系,激发对感知到表象进行想象思考,从而既获得认识的提高,又发展感知能力。
《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丑小鸭因“丑”而到处受人欺负,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终因由丑变美而获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一、发挥感知激趣功能
直观形象是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观印象,反映的对象是非符号性和象征性物体,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强,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幻灯和图片突出了丑小鸭的“丑”,让学生在感知中体会到了丑小鸭当时的艰难处境,帮助学生在内容上形成上位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发挥感知质疑功能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环境尽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其中视觉形象直观性尤为强烈,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简笔画把丑小鸭生活的环境都勾画了出来:从家到森林、从芦苇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处,都用不同的语言配合简笔画把丑小鸭的生活环境勾勒出来,并在创设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合理想象,产生疑问。
如,在森林中时,老师渲染出了一片欢乐的气氛:这儿可热闹了,听,松鼠蹭蹭蹭地窜上树梢;看,小鸟儿正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丑小鸭心里很高兴。在这欢乐气氛中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心理活动。热闹中对比出丑小鸭的孤单受欺负,从而让学生自己产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境况的疑问,并产生对美对丑的正确评价。
三、发挥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表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以积累正确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义的表象。
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抓住丑小鸭的丑及受人欺负,感到孤单这条主线来展开感知。通过幻灯、实物、学生表演动作、简笔画等手段引起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
四、发挥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赏,这是感知过程中的较高境界。在教学《丑小鸭》过程中,老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与语言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音乐形象以渲染学习情境:当春天来临时,在《春之声圆舞曲》中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耳边想起老师的配乐朗诵:
“小草儿路上绿了,耳边似乎听到鸟儿的叫声。春天,是年年岁岁又一次蓬蓬勃勃的开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胧的薄雾,映出洁白的云朵,更映出了鲜艳的桃花。”
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把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定为初读课文检查,学习第一、第五段。在教学中我力求融字词、句段与体验情境、化话为画、想像还原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
一、扣词,化话为画
对低段孩子而言,他们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就如“珍珠”一词,学生的脑海里所蹦出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边读句子,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通过教师的随机朗读指导,强化感悟“珍珠”,让孩子的语言感觉敏锐起来。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这一个词语进行迁移运用,显得顺理成章。而对“珍珠”一词的写字教学,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觉得写字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般的美。
二、扣词,读懂文句
“撒”字是本课中的一个生字,通过对这个字的理解能辐射到整个句子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换成“排”,让学生对“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么整齐划一;而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个“散”,使他们对这个字的字义有个感知;紧接着我就用肢体语言和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脑海里联想星星一颗颗“撒”在天空的画面;然后我再出现一幅星空图,让真实的画面与他们的想像印证一下。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他们再去读这个句子时的感受是鲜活的,灵动的,更好地促进了对句子的理解。
三、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该还是有成效的。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思考:
1、我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想让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以及作者描述时的语言是多么形象,但在朗读时,学生的感觉没有充分地渗透和表现,我却未及时进行点拨或范读,回过头想想总觉得这句话的美感、亮度表现得还不够。当时在学生朗读时,我是察觉到了,也想到过范读,可又怕耽搁后面的教学便掠过了。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主要是有种被教案所束缚的感觉。
2、在教学中,随着各个环节的展开,每个教学点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出示(这是我的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这样的画面多了,到后来体会并演示动词时,学生好像有点疲惫了。我在想,阅读教学时外在的刺激过多可能会削弱对文本的感受,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3、最后一个环节,在语境中用“珍珠”说话后进行书写练习,是不是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词,想想字形,尝试记忆,然后我再进行指导会更有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2、3自然段。3.初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和爱动脑。4.培养孩子回答问题时说完整话的能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回顾课堂,反思如下: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字词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接触新知,学习新知。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这么小,他怎么会救妈妈呢?他是用什么好主意救了妈妈呢?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寓教于乐——提高认字能力
在本节课的识字板块里,我尝试了猜字谜的游戏。孩子们经过了一二年级两年的识字教学积累,已掌握了比较好的记字方法。我先出了几个生字的谜让学生猜,如:留下三点水(溜)、常常坐在土上(堂),在激发了学生猜记生字的同时,也让学生来给这些生字出字谜让小朋友们猜。学生的反应也很快,有几个编得很不错,如:天上两个太阳像两盆火(炎)、阳光照在心上(恍)。寓教于乐的同时,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
三、以读为本——提高阅读能力
与文本充分地接触,我就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上,我还是花了点时间的。如“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些句子在边读边引导中,孩子们朗读得越来越棒。
四、引导感悟,锻炼说话——培养说话能力
我们教研的活动主题是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当然,这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在本节课上,我继续做好这一点。对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和说完整的机会。在理解“直打滚是什么样子?”,“大家急得团团转是什么样子?”,“你是他们中的一个人,你现在在想什么呢?”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说完整话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还行,但是我也知道初出茅庐的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第3 自然段的朗读还引导得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丰富,在教材的理解上还要再深入。在设计上如果从“大家急得团团转”出发,那整个过程就更流畅,也待下次尝试。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小恐龙破壳而出的电影片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
二、抓住重点词学习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强调在朗读时要着重读“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等词句。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选择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不足之处:
1.在认读完生字后,我虽然有这个意识,让学生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可以在指名的学生朗读后,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点他是否读好,读不好的应该怎么改正,之后再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时困难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练读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或者教师就必须范读,让学生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依然是我教学中比较薄弱的地方,必须向有经验的老师认真学习。
2.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课堂上没有留点时间给学生写字,本课要写的字有9个,全都留到第二课时去写了。
3.在揭题“恐龙的灭绝”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灭绝吗?这样一问,学生就会去思考为什么用灭绝而不用死亡。“灭绝”就是永远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了。对“严寒”一词也没有讲到位,可以联上系上文中的“十发寒冷”来学习,让学生理解“严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极了。
4.整堂课中,教师的过渡语都不够通顺。可能是紧张吧,设计好的过渡语临场有些遗忘,导致教学偶有卡壳,这是很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本课的前几天,我在批改日记的时候就发现有篇日记就是写自己所做的梦,写的很形象,很富有特色。这是我萌发了本课不要讲的太多,尽可能多的去让孩子想象,相互交流自己的未来的世界!然后再把自己的一些美妙的想法写在日记中,加以巩固。
教这课我尽力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尽可能多的尽情发挥,一个个说得意犹未尽。日记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中,未来世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未来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是呀!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多大的希望呀!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我以“阿德心中的未来世界如此奇妙,你们心中的未来世界是怎样的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为切入口,给学生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
8.《哪吒闹海》教后记一 篇八
作者:佚名 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7
春风化语
今天教学《哪吒闹海》第二课时。“哪吒闹海”的故事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对于哪吒这个人物学生也所知甚多。我决定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于“在读故事、讲故事中感受人物形象”。于是,教学环节简单化:
一、看动画 播放动画片片段。看完后问学生:在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搅乱东海、杀死夜叉、战败龙王三太子)。
二、读故事 引导学生读故事,边读边感受:文中的哪吒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划出有关的词句。读完后引导交流。学生们不光能从2、3、4小节有关哪吒的动作中感悟到哪吒的神勇、机灵,还能从反面人物中体会出哪吒的神通广大、不畏强暴。听:“龙王‘称霸一方’,可哪吒还要去闹海,让那么厉害的龙王也‘吓了一跳’,说明哪吒不怕龙王。”“夜叉这么可怕,而且‘举起斧头便砍’,可哪吒不仅机灵地躲开了,还取下乾坤圈将夜叉打死了,可以看出哪吒神勇无比!”“龙王三太子本领也很大的,他还‘带兵’来,而且‘气冲冲’的,可哪吒还是不怕,最后将他打败了,可以看出哪吒很勇敢,神通广大!”说得多好!我趁势提升:“这就是‘不畏强暴’!”
三、讲故事 本想让学生看板书先练习一遍,然后为动画配音。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并没有好好地训练,只是走过场了,很遗憾!只能明天利用早读课作些补救!
课上下来,感觉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不过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感悟是否到位的问题。
最后,还有个问题:该怎么上课才能调动那些游离于课堂的学生?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9.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精选) 篇九
四、小结
本节课涉及了的前面所学的画图、填色、复制、选择、移动图形、图形拼接,以及新学的图形变化。本节课是一次综合练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课后反思 第七课本节课学习了键盘的操作,与鼠标的操作相比,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双手配合来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喝高,在课堂纪律上有些松散,让学生练习打字时,有的学生为了比拼速度,而不管正确率。从而没有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在以后的练习时,会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特定的标准。第八课 这节课继续学习了键盘的操作,并且加入了大写输入和标点符号的输入等,在英文和数字的混合输入时,学生掌握的程度较好,但是在大写输入和标点符号的输入练习时,有的学生忘记按下“shift”和“Caps Lock”键,在输入标点符号时,忘记按下“shift”键,有的学生会把“shift”键和“Caps Lock”键的功能弄混淆,主要是由于没有讲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按下什么键,使学生再练习时产生了错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此方面的讲解,充分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合适的讲解。第九课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练习打字游戏,对键盘的键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知识为了好玩,把游戏设置成最高级别,满键盘的乱按,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练习要求。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批评指正,让他们认识到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十课
五、小结
本节课继续通过玩打字游戏,让学生门进一步熟悉键盘的操作,和英文的输入。为后面要学的汉字输入打基础。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本课在制订教学目标过程中,合理地分层次制订相应的目标,使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时只注重了学习任务设计,忽视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与提高,这需要平时在口语锻炼上下功夫,课前多琢磨自己的教学语言,多虚心向同行学习。、在整个输入文字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键盘输入姿势不是太规范。操作计算机,正确的姿势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很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第十二课说到打字教学,我们可能会想到借助一系列的打字软件来教学,有些打字软件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如果把这些软件当作教学中的法宝,将文字输入教学完全交给打字软件去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只能吃大亏。例如,有的软件中设置的打字游戏非常有趣,能使学生忘记打字的枯燥和乏味,但同时却会导致学生为了追赶游戏的进度,而忘记了正确的指法,一根手指乱点或十根手指狠敲是常有的事。这种打字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会影响学生今后汉字输入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文字输入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文字输入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教学内容本身,更在于文字输入既是学生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又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其他学科问题的必要能力。因此,文字输入教学不可弃之,但是,因为内容枯燥且费时耗力,文字输入教学又好比信息技术教学的鸡肋。翻开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涉及文字输入教学的,大多是一些反复的指法练习或打字软件的介绍。难道文字输入教学就没有创新吗?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无论游戏还是比赛,都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于、敢于面对学习的挑战。顺应这个特点,在中文词组输入练习中,我把日常的词语游戏引入了打字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地在写字板中写下去,可以比谁写得长,也可以比谁写得快。如:天空空中中国国家家里里面面饼饼干例,词语联想游戏:给出几个互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这些词语连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如:窗户天鹅椅子:①我坐在椅子上,透过窗户,看到了湖面上美丽的天鹅。②这个房间里的椅子和窗户上都刻有一些天鹅的图案。
通过常规游戏和中文输入练习的巧妙整合,反复无味的中文打字练习变成激烈有趣的游戏竞赛,不仅使词组输入练习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而且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准备上词组输入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的感觉是词组输入法,从知识的传授上来讲,没什么可讲的,无非就是把词组的全部拼音按词组的顺序一并输入即可,更多的是学生如何利用词组输入来提高中文打字速度,而且学情参差不齐,更不能统一要求。所以在设计教学上,我的思路是:先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候选框的使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榜样作用中,让部分学生的让学生慢慢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优点,接着,分层次地进行强化练习,从而慢慢形成用词组输入汉字的习惯。
另外,我觉得中文输入法,与学生的拼音基础也有很大关系,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我提拱了一些拼音小锦囊,让那些学生不会因为遇到不懂的拼音,而在原地徘徊,以免浪费宝贵的练习时间。毕竟,复习拼音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上节课没能很好地理解候选框翻页技巧的同学,基本上通过老师与同学的提示,都能改正过来,大部分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任务中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小部分打字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不会觉得没事可干。不过,教学反馈看来,还有好多学生,还没能真正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好处。
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零碎反思:
(优点):反复循环,复习旧课,初见成效;小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学生的操作练习,以网页的形式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较直观地看到录入内容,与之前,通过大屏幕的形式展示资料给学生输入相比,着实节省了不少工夫;学生填写个人评价表,为老师提供较全面的学习反馈信息,以便更好的分析学情。
(不足)
1、资料的准备方面,出现失误,发送到学生端的资料,拼音小锦囊文件出现丢失,使一些学生没能顺利地寻求拼音帮助,这些课堂的前期准备日后应该做细做好。
2、第二环节,本来预设是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教授其他学生如何用词组输入,这样由学生来讲,再由老师补充小结,也许学生的印象更深。
3、同桌互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以体现。交流操作心得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好处,以便慢慢地形成用词组输入法进行中文打字,从而体现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罗列,学生对计算机组成部分的核心知识有深一步的了解,从学生反馈中的通过这节课能修正原来理解中的错误中,可以看到初步达到复习课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翻阅书本能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讨论,来修正自己原先的错误理解,通过回忆罗列来帮助自己梳理、系统化知识
第十五课
本课采用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直观的演示和简洁的归纳,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理想。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过渡到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第十六课
1.本节课容量相当大,所以在教材设计的时候必须做到重点突出。2.本节课专业性极强,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比较熟悉。
3.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期末复习
本节课复习“画图”软件,利用“画图”软件画一幅完整的画。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来,完成度较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对鼠标的操作还不是熟练,在画图过程中有些小问题,如:曲线的画法、填充工具和喷枪工具使用方法的混淆。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课堂纪律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要真正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二课本课是学习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基本操作。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对“网站”、“网页”等作相关的描述,而把重点放在具体操作、屏幕和鼠标指针的变化上。
课本中所涉及的操作是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教师重点指导了学生学会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操作,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各种操作所引起的屏幕变化和根据屏幕上出现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操作。
因特网作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基本操作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掌握好的学生多演示浏览器的其它操作,启发和点拨学生对浏览器的操作进行深层次的钻研,从而激发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网站的网页更新频率高以及网站由于运营不良可能倒闭等原因,我在教授本课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用其它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二课本课是学习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基本操作。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对“网站”、“网页”等作相关的描述,而把重点放在具体操作、屏幕和鼠标指针的变化上。
课本中所涉及的操作是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教师重点指导了学生学会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操作,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各种操作所引起的屏幕变化和根据屏幕上出现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操作。
因特网作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基本操作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掌握好的学生多演示浏览器的其它操作,启发和点拨学生对浏览器的操作进行深层次的钻研,从而激发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网站的网页更新频率高以及网站由于运营不良可能倒闭等原因,我在教授本课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用其它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进行教学活动。第三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不是很好,面对因特网的浩瀚信息有点无所适从,这就说明,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平常课堂以外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做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培养锻炼,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两个教学设计,并且运用在两个班级当中。两个教案中,我都是由有没有去西湖旅游过?引出,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可能生活条件比较好,很多学生都去过了西湖,从而在这个问题上引出,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浏览西湖各个景点的风光。两个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是在于了解搜索引擎的功能及学习关键词的重要性上,第一个教学设计当中:我先直接告诉学生搜索引擎和关键词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快速可以查处西湖资料的关键词来查找关于西湖的资料。总的来说就是以先教后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第二个教案中:我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查找关于西湖的资料,然后由学生总结他们的搜索方法,及用了什么关键词,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老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来让学生注意到查找资料中的关键词的重要性。关键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也就是让学生先学习后再由老师稍加指导,然后在让学生再查找,既先学后教再学的过程。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同和差距,这个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学习再由教师来稍加指导,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会比较深刻,而且掌握的比较好,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第四课
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比较有亮点和特色的是:
1、搜索下载内容贴近社会现实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搜索、下载图片。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来进行搜索,每个小组搜索一个主题,有搜索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图片、有搜索咱们江都扬州的风景图片,有搜索上海世博会图片,还有搜索08年北京奥运会图片,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搜索内容的单一。虽然有些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拍摄,但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都想上网查找,很快融入到上网搜索查找、下载的探究实践活动中。
2、教学顺序的巧妙安排
在保存图片这一环节中,教材上是先呈现“新建文件夹”,后呈现“保存图片”的内容,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和上面搜索图片的内容有些脱节,就像赛跑比赛中,选手已经跑了一半,忽然叫选手停下来,然后再继续跑,所以学生完成搜索图片后我先讲授了“保存图片”的内容,然后在学生遇到下载保存的图片难找这一契机引出“新建文件夹”的必要性,强调为了方便查找使用,平时在使用电脑应该养成将文件分门别类的存放到文件夹中。这里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过渡自然。
3、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并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广播演示,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4、抓住学生错误操作,学生互助解决问题
更改文件夹的名称是本节课的难点,很多同学在新建文件夹时都没能及时给文件夹命名,所以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帮助学生的方法,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后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自己搜索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对其他组搜索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我没想到的,所以课前应该给学生分好组,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在最后的课外延伸环节中,学生做小老师演示下载保存背景图片的方法之后没有及时要求他把下载保存的图片打开来给全班同学看看,虽然设计中有这个环节,但最后没有实施。
此外,我还需要尽一步精练语言,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
第三、四课通过调查,学生反映出百度是他们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搜索工具,但是他们使用的过程中效率是比较低的。比如遇到搜不到的时候,他们会放弃,遇到很多干扰信息的时候,他们宁愿去挨个找,慢慢试,而没有想过如何提高自己的搜索效率。任务的设计比较平淡,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是组织课堂和活跃课堂的催化剂,设计的好可以是整堂课的亮点所在,当然这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安排。在这堂课中,我一共安排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到百度中实践老师总结的几个技巧,一个是学生自己先到网上去搜索有关新疆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思路是对的,但如果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更具体一点,效果会更好,内容也会更充实。第五课教材通过游戏软件“企鹅排球”的下载、安装与使用,让学生了解一些提供共享软件、免费软件的网站,亲历共享软件的下载、安装和使用过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对一些容易出错的操作,通过屏幕广播等手段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我进行了网站的考察,由于没找到那个网站里的这个软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这提醒我以后教学内容时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安装的位置,注意让学生注意版权信息,渗透著作权思想,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互助精神,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完成学习,体验到成功。
但教材也存在几个缺陷:一是没有列举下载文件样式的多种情况,一般下载的文件是压缩文件或单个文件。压缩文件解压缩后,有的是一个直接可以执行的程序文件,有的是一个安装程序文件,有的是几个文件(其中包含一个安装程序文件),如果只介绍第二种情况,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下载与使用软件;二是只介绍一个纯游戏的软件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软件观与游戏观。所以我选择下载两个益智软件,说明网上的软件有的是学习的,有的是娱乐的;还演示通过光盘安装带版权的软件,让学生全面感知软件安
装的几种情况,培养正确的软件观。
第六课通过本课,学生学习了一题多解,和锻炼了逆向思维。一方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前的气氛,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打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为上课时的设计朝简单方向靠拢埋下了伏笔,一举两。第七课第五、六、七课这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以自身的实践为基础的再创造活动,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既可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方式,在内容不断深入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教育的思想。第八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但是由于耽误太多时间在登陆邮箱上,所以本节课只学习了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学生操作基础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班容量大,有的学生认真听了或是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并能顺利的发送邮件,而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没有自己的邮箱。所以没有尝试过发送邮件。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本节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学生都在议论登陆不了邮箱,所以导致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反应出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九课
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应该着重进行电子邮箱的管理方面,如附件的添加,已尼对电子邮件进行分类、整理、删除等操作上,还有地址簿的使用方法。
整个电子邮件部分,学生最基本应该掌握的就是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电子邮件附件的发送方法、收件人等处的正确填写方法已经电子邮箱中各个部分的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知识技能皆属于拓展知识部分,学生可以自己在使用过程中自行探索学习。第八、九课作为教师,我课堂上讲的有点多,学生的自主探索有点少。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学习软件的操作,增长信息素养。由于时间问题,我没有做好一个引导者,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第十课同学们对网络的学习非常感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outlook express 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第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但是由于耽误太多时间在登陆邮箱上,所以本节课只学习了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学生操作基础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班容量大,有的学生认真听了或是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并能顺利的发送邮件,而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没有自己的邮箱。所以没有尝试过发送邮件。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本节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学生都在议论登陆不了邮箱,所以导致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反应出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十课、十一、十二课在申请电子信箱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把自己的帐号、密码都记录了下来,但是在这节课中当我要求学生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时,还有部分学生忘记或者忘带自己的邮箱用户名或密码,从而导致无法登陆自己的电子邮箱,不得不重新申请邮箱,继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本课的任务。这一点也是我在教学准备中的疏忽,应在课前提醒学生带上自己的帐号和密码或者直接记住。第十三、十四课论坛管理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浏览和回复帖子它对培养学生的共享资源、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第十五课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既可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方式,在内容不断深入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教育的思想。第十六课本课我安排了两部分练习:用Word撰写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在线杀毒。
第一部分练习内容较为灵活,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该练习,我事先设计好学习资料、撰写提纲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有的放矢。这样做的效果比较良好。有关在线杀毒这一部分练习,由于时间及网络限制的原因,少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完成。
“信息安全”虽只是信息的某一个方面,但也有着很深的学问,对小学生来说,如何设计才是恰到好处?这无疑是本内容设计的关键所在,把握不好,成了技术的灌输。我的想法是在课堂中尽可能突出十二个字“重意识、引技术、展文化、练操作”:对于信息安全,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真正的安全技术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来激发学生课外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某一部分,突出其文化内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上机探究操作,上学生有一个动手的机会。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这一课上了好几次了,在此之前,一直都采用原来的思路去讲,并没有觉得那里不好。因为原来的上课时间恰好是机房不能使用的时间(计算机室由于英语口语高考需要,大概有2个月时间不能用于上课),所以上这个课基本上是到普通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去讲,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教学效果也还不错。这次改在计算机室教学,细看细想了原来的教学设计,觉得不适用,也过时了!第一,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要改进与更新;第二,计算机病毒也有新的变化趋势;第三,学生在变化,今年的学生和去年的学生,虽然同是高一,但他们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情况是不同的。通过这些考虑,从头从新进行备课。具体做法及体会:
1、在情境创设上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一做法是借鉴了揭东一中吴标老师的方法,上课前发了一个恶搞的小程序给学生去运行,学生必须不断点击50次鼠标后才能退出程序,估计学生根本没有想到老师会跟他们“恶作剧”
——本来还找到一个网页,但那个点击次数更离谱,最后决定不用了。除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目的就是让学生来评判这个小程序是不是一个“计算机病毒”。这一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找出来,不再由教师逐个介绍。之前是用某个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来说明,现在我的做法是:先抛出“病毒的定义”,从定义上就可以判定前面的小程序并不是一个计算机病毒。接着,重点介绍了CIH病毒和“熊猫烧香”病毒,然后,进行了课堂测试——将这两种病毒的特点列出,让学生选择对应的“计算机病毒”特点——以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选择。结果,学生的选择题正确率蛮高的,我给予了表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能全员参与。我觉得除了情境创设的“良好开端”作用外,也要感谢我们使用的“极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具有这个随堂考试的功能,这个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很快地得到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反馈。
3、备课时考虑到,除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一般的“防治方法”,我觉得还很有必要加上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我在“课后拓展”上播放了“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李俊的相关后续报道视频,提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人才”变“害才”,李俊的犯罪,从他本身看是什么原因直接造成的?
学生陷入思考,在我的鼓励下,学生1:“不懂法!”
师:“对!李俊确实是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还有谁来补充?” 学生2:“他太冲动了,还想着这样可以赚钱!”
师:“是啊!他年轻,不成熟。获得收入应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的行为不但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2)从做人上看,造“病毒”的“天才”李俊,身上缺少了什么?
学生3:“缺少钱!” 全班哄笑,我赶紧严肃起来,引导:“我们要从李俊的做人上来看。”学生3:“不会做人”,我只好提问了另外学生。
学生4:“他的人生观不好!”
师:“对,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满就可以造成几千万人的痛苦。人不能这么自私!!”,停顿一下,“继续说”。
学生4:“他这样做很不负责任,对其他人很不负责任!” 师:“说得太好了!他除了对自己不负责任外,还没有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提出同学们要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要“学会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很满意最后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使教学主题得到了升华。
4、感到不足之处是:没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只是口头传授,只停留在“理论”上,还不够深刻。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考虑让学生自己到探索、归纳,教师要做的,就是事先创设好环境,做好引导。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本节课学生活动有点多,教学网络稍慢,课堂时间相对紧,对于基础教薄弱的学生来说,重点表现不是很突出。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应多注重分层教学策略。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本节课中,使用播放器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从动手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因时间关系还需要多练习。
第二课本课要学习了制作关键帧,刚接触到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由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方法,使学生慢慢掌握步骤方法,因为时间紧张,学生最后的动手练习没有制作完成,在课后还需加强练习。
第三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看演示,组内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试着做这一环节,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组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把自己的作品做完美。但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在操作方面还有待于提高。第四课
本课主要教会学生绘制矢量图形,并将图像导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演示,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学校的计算机有限,时间练习方面有限,所以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太好。还需要时间来练习。
第五课本课,主要学习了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及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记录重点操作步骤,使在最后创作天地中发挥的不错。但也有个别的同学制作较慢。还需要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前几课的教学为flash的起始课,应让学生感觉到flash是创造美的利器。网上的各种各样动画,精彩的MTV都是flash的杰作。
首先让学生大量的欣赏flash的作品,我为学生准备的作品很多,有以前参加培训用的例子,有的是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得奖的作品,还有部分是网上下载的,同学们的看的很认真,不时被精美的制作所打动,真是又好看又好玩。互相之间交流着信息,从而产生学习flash的冲动。
欣赏完了flash作品,再学习flash时,学生们学的很认真,从启动到窗口的组成,工具、面板的介绍,这些做简单介绍。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flash,所以我从最基本的工具箱开始教学,逐一介绍工具箱的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具箱的学习从椭圆工具和矩形工具开始介绍,我利用网络教室,首先演示给学生看,首先介绍椭圆工具,单纯的颜色改变、形状改变已经让同学们兴趣大增,他们已经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了,然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椭圆工具画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我教给学生画一朵花,利用“变形”里的“旋转”和“复制并应用”,结果我还没有演示完学生们就鼓起掌来,真正让我感觉到学生们的兴致高涨,学习积极性大增,通过适当的引导,对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加以辅导,这时有谁还会对玩游戏有兴趣呢?
但是在flash的学习过程中,美术的基础也很关键,有些同学美术方面基础很差,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解决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多画,也要注意课堂上的引导,从最简单的入手,否则很难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
第六课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有任务有目的去学习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学习。这节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第七课本课主要学习了在Flash中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确立目标然后完成任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小组进行合作练习,这样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有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指导练习。
第八课本课主要学习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字“秋”,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操作,由每组的小组长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其他组员进行记录,组长操作完成后再指导组员进行一一练习。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情都得到了提高。
第九课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使用遮罩层制作遮罩动画。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进行演示操作,组员进行记录,然后一一操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第十课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在动画中插入声音。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进行演示操作,组员进行记录,然后一一操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第十一课对于课程设计,我们应该将它细化,给合美术教学,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专门培养动漫专业方面的人才,立足动漫界。让培养的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将学校所学的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去第十二课本课的内容为基本的动作动画制作。动作动画、形变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照动画是复杂动画的基础。本课中元件、关键帧、空白帧、过渡帧是动画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设计没有特别的强调,也没有分层教学,没有在动画原理上有所突破,只侧重了技能的操作,这是本设计的一大缺陷。本课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操作来完成的,针对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既可以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以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动画的制作不是照葫芦画瓢,死板硬套书本以及教师的操作步骤,应该靠自己的摸索和对原理的理解第十三课在新课标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学,做为教师怎样在课堂中更好的导和引,还要我们不断思索和实践,只有学生乐学、会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的完成了。
第十四课制作一张贺卡有点困难在哪里能找到现成的精美贺卡呢之前给同学们欣赏的贺卡就是从一些网站上下载的简单介绍网站学生可补充。第十五课内容充实,操作技能比较强。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动画制作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协作学习” 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素材、处理素材的能力。
第十六课内容充实,操作技能比较强。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动画制作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协作学习” 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素材、处理素材的能力。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学生,有一些条件性的限制。一是家庭有电脑的很少,二是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不熟练,特别是有些学生,连握鼠标、敲键盘的姿势都不正确。所以,看似简单的内容,也要花大量的时间指导。但是六年级的学生又多,教师又无法逐一进行指导,于是采取了学生互助的方式。先指导出一批比较熟练的学生,再给他们规定任务,帮助不熟悉的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多地吸收。可以说,多数学生的电脑知识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放学后基本没有条件、或是时间来学习电脑知识。特别是这种专门的软件,即使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一定安装有这些软件。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很必要的。
第二课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都易掌握。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们都才开始学习输入命令,在输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命令输入错误,就是格式不正确,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都易出现达不到效果的情况。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每输入完一个命令后,不要慌去敲回车键,检查一遍,确定后再敲回车键。
第三课上完这节课后,有一些设想:由于 本课所讲授的基本绘图命令难度都不大,但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例如,Home命令在让小海龟回家的同时,还在小海龟当前所在位置和窗口中心之间画上一条线段;PU和PE命令都会使画笔抬起来,继续画图前,一定要先落笔。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楚每条命令,更要留有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 DIY 和“创作天地”中的图形,让他们在画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命令,同时建立起几何构图和使用Logo语言画图的思维及习惯,为后面教学难度较大的重复命令打好基础。对于教材中的图形,如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予以指导和启发,但不宜越俎代庖给出绘图语句。
第四课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要完成教材中的内容还是不很困难。关键是学生在练习画图的时候,要分析图形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把基本组成单位确定了才好编写程序,所以学生在分析图形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步很关键。比如在教材22页中的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是一个正三角形,重复了15次,旋转的角度就不是360/15度,而是10度,或11度等,总之不能太大,太大就会达不到效果,如果是旋转360/15度,就会绘制出一个圆来。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这个图就不大好分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还有,一个图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许会分析出不同的基本组成单位,只要能达到效果,应该多鼓励学生多创新,找出不同的绘图方法。
第五课对于本节课,难度有点大,如果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内容都完成,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本人不太熟练,有些程序出现问题时无法快速处理;二是学生的熟练程度及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不够,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技巧,重点放在作奇数正多角星和作空心的多角星上。至于作立体的正多角星和填充颜色,只作演示,不作要求。
第六课本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从教学的进度来看,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完成任务。所以采取了机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第一节课让学生熟悉一个简单的命令,并掌握命令的格式,作一个简单的图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清楚,设计的脉络清晰。第二节课采取整合的方式进行,备课中没有说明第几课时,是因为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机动。在第二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整体的作图过程的编写调试,调试中有不能达到效果的时候,要进行检验。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5页的作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中间有很多过程就是教师也要细心掌握才能准确调试出来。所以在辅导学生编写时,一定要避免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在演示里尽量少出错,以免误导学生;二是不要急于求成,要细心,一步一步的输入完毕后再输入下一步;三是采取合作完成的方式,一个学生念过程,一个学生输入,一个学生边听边核对,这样既减少学生在输入时出错,也可以减少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调试出正确的结果,有成就感。
第七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难度的增加,内容的不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不同的版本PC Logo中编写的过程运行效果不相同,甚至有在甲版本编写的过程在乙版本中不能运行的现象;还有电脑配置的不同也影响了运行效果。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学生电脑中的不同PC Logo版本,学生家庭电脑的不配置。其实,种现象较少,但是不得不考虑到。所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虽然有了前节课的基础,但是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是有些大,很多学生在编写过程时找不到头绪,输入命令及数据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格式不对、数字不对、命令错误等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少出错误,节省时间。
运行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或是无法显示图案,或是提示错误,或是参数不对等。所以,在过程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准确性。
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少给学生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多采取直接的方法引导学生编写过程。让学生在运行时看到自已设计的成果,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逐渐掌握知识。
第八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果讲得太多,太杂,就会让学生觉得很困难,失去学习兴趣。所以从展示自已设计的图形入手,让学生先轻松地观赏。激发起学生兴趣后就可以选择一个来讲解。重点就放在一个图案上,让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然后在一个过程中变换不同的量来观察一下不同的效果。至于其他的图案过程,教师可以提供出来作学生选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不过,最好是合作完成,因为他们独立完成的难度大,易出错,并且一旦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就很难调整了。所以后面的创伤天天的很多过程,教师只作参考性的提供,学生可尝试。
第九课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整个画图的效果是要把整篇课文内容讲完了之后才能执行出来。中间的过程讲起来就感到有点空洞,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鉴于这种情况,分两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是绘图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执行出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效果,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详细介绍,时间上尽量侧重一点,还可以上学生讨论一下。第二部分是几个必要的命令,如SETTURTLESTELLALLTELLWHO等。是因为作图需要而列出的命令,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只让学生了解,不要求熟练掌握,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粗略一些,不要求花大量的时间。在执行时,要把所有的过程都输入在“编辑栏”中,再执行才能有整体效果。
第十课从教学的结果来看,这节内容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坐标图,并掌握标出各坐标点数字的技巧,从而运用命令来完成作图。为了不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师事先制作出坐标图发给学生是很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在坐标图上描出各点的坐标,并确定各点的顺序。边讲解,边把命令编写清楚,等到讲完后一交复制到编辑窗口中进行执行,观察执行的效果,如果不理想,进行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如果有时间,这节课可以用两课时,因为要了解的内容有点多,可以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再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要求学生利用坐标图描点编写程序来完成。第二节课复习,并引导学生教材57页的几个图的制作,因为学生独立完成这些作业有点困难,问题的难点就是在确定坐标点上,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掌握坐标作图的技巧了。
第十一课这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困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造成不要以教师掌握的情况来调节速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放慢速度,细心讲解,逐步把每个过程阐述清楚再进行下一过程。否则,在中途出现了错误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因为命令比较多,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得逐一检查。所以,在每讲解完一段过程后,我们可以通过执行该过程来检验是否输入正确,如果有误,及时修改。这样每个小节都编写正确后,就整体运行时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为了让学生有对照修改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在黑板(或白板)上板书每个过程。
但是,在执行时钟的动画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分针走过的痕迹好象没有被擦除,显示出一块模糊的图像,没有找到处理的方法。
还有,就是提示学生在执行“clock :S :M :H”命令时,输入的数字一定要适中,过小了没有效果,过大了就会超出钟面。
第十二课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实用。鉴于是教材的一部分,还是有必要让学生作初步的了解。因为在编写程序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达不到效果。尤其是空格和英文符号稍有错误,就不能执行。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必现有些信息没有显示出来,可能就会怀疑是不是输入的过程错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得出结论。通过他们讨论释疑,印象会深得多。老师没必要过早地给他们解释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细节知识点,一是时间问题,二是考虑学生的接受问题。可能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讨,不作要求。作为这部分内容,能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是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达不到,二可能还受父母的文化知识限制。所以在教学时,对有些相关的内容要作适当的处理,教材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制宜”。
第十三课对于这课来说,由于PC Logo只能通过计算机的小喇叭而不是音箱发出声音,还要受到版本的限制。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还有,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乐理基础也薄弱,所以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只要求学生作一定的了解,或是选学。教学时注意保护和指导好学生的这种学习驱动力,应采用边讲、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不宜一口气讲完,再让学生上机试验。简谱和Logo能识别的曲谱间的转换是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应注意提醒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第十四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好是机动一课时。如果根据自已的设计,定为选学内容,则一课时就可以了。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后记】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08-17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07-06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10-16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08-21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文化09-10
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10-08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09-09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11-03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