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2024-06-09

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共10篇)

1.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一

【成都】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影响及企业所得税管理后的涉税风险控制培训(3月14日)

【课程背景】

关键点: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 营改增 企业所得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今年要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而作为税制改革的重点,按照既定要求,营改增在今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针对营改增扩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日前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缜密细致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围,并把营改增改革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

针对房地产业面临的严格税制改革形势,中国房地产培训网特邀税务专家,提出深度应对方案,另总结了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税务检查的典型案例,归纳了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税企争议的焦点问题,对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各税种,诸环节、分项目进行剖析,希望通过培训,讲解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策略、房地产企业各税种纳税操作技巧,现场解答房地产企业在纳税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2014年在成都、南昌、杭州、南京、厦门举办5期]

【培训收益】

1、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基本法规、清算程序和清算方法、税收优惠,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技巧等。

2、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房地产开发产品的分类方法、成本核算方法、共同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分配技巧,正确核算开发产品成本。

3、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收入确认的原则、方法,开发项目完工的标准,预售账款结转收入的时限,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4、了解房地产行业税收检查的重点及其应对策略。

【课程对象】

房地产企业领导、主管财税领导、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人员以及税务、会计事务所和各财务咨询公司的人员。

【专家导师】

刘老师:著名财税专家,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我公司高级税务讲师,现受聘担任

世界税收联合会财税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客座教授,财政部科研所培训中心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审计等实际工作,潜心于房地产业财税研究,具有深湛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财经法规知识积累。参与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对企业所得税法有独到的见解,被誉为我国房地产业界纳税策划的领军人物。

出版有《房地产企业财税操作技巧》(第3版)、《土地增值税清算大成》(第2版)、《房地产企业财税操作难题精解》等房地产企业财税专著。

几年来,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特训班、清华大学总裁班、浙江大学总裁班、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城市建筑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长期担任北京市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的主讲教师,为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建集团、和记黄埔集团、大连亿达集团、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作财税内训,并担任多家房地产企业的财税顾问。

讲授过《房地产开发企业财税操作技巧》、《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规避与疑难问题解答》、《税制改革对房地产业纳税的影响》、《土地增值税清算与房地产业税收检查前辅导》等。学员普遍反映、通过讲座的学习提高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扩展了税收法规知识,增强了纳税意识,提高了理性纳税筹划的自觉性;使企业避免了纳税风险,减轻了税收负担,提高了经济效益。

【培训内容】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风险控制

1、房地产开发企业哪些业务应当缴纳增值税?如何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

2、房地产企业处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应当交什么税?怎样缴税?

3、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现时的影响?对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影响?

4、房地产开发企业何时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如何做好“营改增”的准备工作?

二、严格征管下的土地增值税专项检查风险控制要点

1、怎样确认房地产销售收入总额?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不一致如何确认销售收入总额?

2、计算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金”包含哪些?怎样计算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

3、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契税是否可以计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契税可否计算30%的附加扣除额?

4、土地闲置费可否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可否扣除?

5、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有金融机构借款证明利息支出怎样扣除?企业没有借款费用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是否按照5%扣除?

6、什么是普通标准住宅,企业出售普通标准住宅怎样享受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7、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保障性住房是否应预缴土地增值税?

8、以土地或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是否享受土地增值税的免税优惠?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何特殊规定?

9、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可否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综合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10、向个人支付的拆迁补偿款凭何种凭证扣除?

11、扣留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金没有发票可否扣除?

12、怎样确定土地增值税的清算项目?应当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项目和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项目怎样划分?

13、房地产企业怎样利用增加装修成本的方法降低土地增值税?

14、房地产企业销售普通标准住宅如何定价可以降低土地增值税?

15、房地产企业转让在建项目与转让股权在纳税方面有什么差异?

16、房地产企业利用已经征用的土地建造宾馆、商厦,怎样操作可以降低税费支出?

17、企业取得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可以降低税费支出?

18、房地产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如何操作可以降低土地增值税?

19、怎样核算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费用可以降低土地增值税?

20、新办房地产企业如何确定“筹建期”?

21、搞好土地增值税清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要点及问题解析

1、怎样划分开发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核算应当遵循哪些程序?

2、开发产品的直接成本怎样核算?共同成本、间接成本应当怎样分摊?

3、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开发项目的营销设施建造费怎样核算?在计算土地增值时可否扣除?

5、在开发项目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等设施当地政府部门给予经济补偿后的差额应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6、怎样核算不同类型房产的成本?

7、安置动迁用房支出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8、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建成的停车场怎样核算计税成本?

9、利用人防工程建成的地下车库投资者是谁?房地产企业可否销售利用人防工程建造的车库?应当怎样妥善处理?

10、开发产品完工后,再发生成本费用应当怎样处理?

11、房地产企业怎样避免与施工企业工程决算久拖不决?

12、何谓开发产品已经完工?怎样确定成本核算终结日?怎样正确处理开发成品“完工”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关系?

13、房地产企业以扩股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怎样进行会计核算?

14、企事业单位、个人以分房为目的,与房地产企业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房地产企业怎样确认收入?

15、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以分红利为目的,与房地产企业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应当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16、房地产企业以房换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怎样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17、房地产企业以地换房方式取得房产的,怎样确定房产的成本?

18、房地产企业销售开发产品销售确认的原则和条件,已经开具发票的按揭售房何时确认销售收入?

19、“买一赠一”、现金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20、房地产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赊销方式、委托代销方式、售后回购方式怎样纳税?

21、房地产企业视同销售业务税收政策有何变化?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怎样计算?

2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出包工程因未办理工程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否预

提成本?应注意哪些问题?

23、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化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房地产企业怎样正确计提折旧?

24、企业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怎样进行折旧或摊销?

25、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在未提足折旧前推倒重置的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26、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怎样计算计税成本,怎样计提折旧?

27、股权投资的股息、红利所得怎样纳税?股权投资损失可否在税前扣除?

28、股权投资转让损益怎样纳税?新政策有何变化,长期挂账的股权投资转让损失可否扣除?

29、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的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30、何谓资产损失?企业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原则?

31、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何重大变化?

32、以前未扣除的资产损失怎样进行税务处理?

33、税务机关怎样对企业的资产损失进行监督管理?

34、如何理解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形成的支出可否扣除?

35、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怎样扣除?怎样征收个人所得税?

36、职工因公出差补助、误餐费补助是否计入工资总额,可否税前扣除?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

37、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是什么?如何在税前扣除?

38、企业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怎样在税前扣除?

39、企业确因工作需要为职工购置的工作服可否税前扣除?

40、企业自有房产装修费如何在税前扣除?

41、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怎样计算,计入什么科目?

42、职工的“五险一金”怎样在税前扣除,是否计征个人所得税?

43、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否扣除?范围是什么?

44、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的条件是什么?

45、企业赞助支出可否扣除?

46、企业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怎样在税前扣除?境内境外有何区别?

47、企业借款费用怎样在税前扣除?资本化的要求是什么?

48、怎样证明“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准予税前扣除”?

49、售后回购业务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50、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如何纳税?房地产企业怎样利用这项政策扩大融资渠道?

51、何谓“混合投资”?如何利用混合投资业务扩大融资渠道?

52、税法对防止资本弱化有何规定?

53、企业因投资者未在规定期限内缴足其应缴资本额而发生借款其利息应有谁来承担?

54、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可否税前扣除?

55、“统借统还”的利息怎样扣除?对总公司因统借统还向成员企业收取利息是否征收营业税?

56、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发生的借款利息可否在税前扣除?

57、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地方政府债券利息、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利息、证券投资基金利息在税收上有何区别?

58、企业股权收购怎样可以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59、企业债务重组怎样操作可以递延纳税?

60、企业资产收购怎样可以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费用说明】

【主办单位】中房商学院

【时间地点】2015年3月14-15日 成都(详见报到通知)

【培训费用】3800元(含培训费,资料费、午餐费)食宿代订,费用自理。

中房商学院是中国房地产智业高端品牌。以“唯有实战,方有实效”的服务理念,服务4000多家房企,培养6万多名房地产精英。业务包括:房地产培训、房地产内训、房地产管理咨询、工程管理、房地产考察、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MBA等。

 预报名此课程请到中房商学院官网

2.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二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 企业集团与风险管理

(1) 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 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外围层, 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业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企业集团在结构上, 表现为以大企业为核心、诸多企业为外围、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在联合的纽带上, 表现为以经济技术或经济联系为基础、实行资产资本联合的高级的、深层的、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组织;在联合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上, 表现为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 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 建立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在联合体的规模和经营方式上, 表现为规模巨大、实力雄厚, 是跨部门、跨地区、乃至跨国经营的企业联合体。 (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对其所面临风险的管理和控制。COSO 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的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 用于识别那些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 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 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确定的目标。”我国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 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其目标就是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挑战

(1) 公司治理的多层次性导致组织风险扩大。随着企业集团规模日益扩大, 集团的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企业集团因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等各级组织的存在, 管理的层次性增多, 管理跨度变大。集团公司很难对各级组织实施直接的控制和监督, 集团公司必须通过层层委托实现企业管理, 各所属组织为本单位利益而进行的违规行为增多, 整个集团的代理成本增加。 (2) 业务经营的多样性导致经营风险扩大。企业集团经营方式主要分为一业为主和多元化经营两种方式。多元化经营可以分为不相关经营和相关经营两种方式。在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中, 不相关程度越高, 企业的投资跨度越大、资金越分散, 抵抗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的能力越弱。在相关的多元化经营中, 相关的程度越高, 风险传播的力度越大, 对相关企业的影响越大, 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 (3) 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环境风险复杂化。企业集团多为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经营。在跨行业经营中, 各行业的行业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经营特点不同, 面临的风险不同。如金融行业把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类;地产行业把风险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在跨地区、跨国经营中, 其所面临的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不同。这些都使企业集团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 环境风险扩大。 (4) 集团内部的利益博弈引发风险的冲突性。企业集团拥有不同的成员公司和业务部门, 由于各成员公司和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业务、技术等多种差异, 因此集团公司对于业务部门或成员公司的利益调整必然会导致一定的利益冲突, 带来不同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 (5) 成员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发风险的传染性。风险可以在集团内部相互传染。风险传染的途径主要是集团内部关联交易, 如内部购销交易、投融资交易等。集团内部相互救助也可引发风险的相互传染, 当企业集团某一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困难时, 成员企业的相互救助可能引发集团其他成员的资金困难, 使风险进一步扩大。

(三)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 防范重大损失。企业集团是多个企业的联合体, 成员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可能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平台, 协调各成员企业的利益关系及风险管理举措, 达到集团风险管理的最优化, 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体系, 实现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 从根本上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维持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 (2) 有助于实现风险收益最优化。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集团战略执行层面之上, 将企业集团成长与风险相联, 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 从而将战略目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支持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实现。通过风险管理, 降低费用, 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增强企业集团安全感, 增强企业集团扩展业务的信心, 降低企业集团现金流量的波动性。 (3) 有助于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细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机构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将风险责任落实在企业集团各个层面, 保证风险管理的公允性和有效性, 促使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4) 有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集团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 (5) 有助于降低社会成本。风险管理对于企业集团、个人和其他经济单位, 都具有提高效益的功能, 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或增加。风险管理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 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集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如合俊集团, 该集团是我国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大型的玩具生产商。金融危机中, 合俊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急剧恶化, 从形式上看, 合俊集团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际上风险管理滞后才是真正原因。合俊集团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 对自身负债能力预计过高, 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对不足, 生产缺少严格的质量监控。风险管理的严重缺失使合俊集团成为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的第一案。即便经历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仍然有大量企业集团没有对风险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把风险管理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根据统计结果, 我国有近44%的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或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程序。只有8%的上市公司提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 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复杂、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风险管理依据不明。这种情况在我国较为严重。我国50%以上的企业集团为国有大型企业, 集团内成员企业间产权关系模糊、集团公司持股状况不清晰, 造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掏空上市公司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同时由于国有企业集团接受政府的监管, 企业在发展时不仅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要兼顾政府的需求, 如接管经营不善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快速的做大做强等。除了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之外, 政策性因素占据了主导, 政府需要国企在经济低迷期地带头进行区域经济建设, 振兴区域经济。部分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职责散落于部门职责或岗位职责中, 缺乏对于风险管理职责的分层次表述, 缺少从上至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制定风险管理职责的集团, 首席风险官往往由公司高管兼任, 职责不明。公司高管具有丰富的公司运营经验, 但往往缺乏风险管理和风险资本运作的知识和经验。

(三) 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刚性不足

企业集团现有的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 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实时地评估, 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企业满足于现状, 缺少自主创新的意识, 缺少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到来时风险集中爆发, 企业大规模减产甚至破产。部分企业集团建立了详细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并未落到实处, 尤其是在企业高管面前, 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如同一纸空文,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中信泰富。中信泰富有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2008年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 称公司为减低西澳州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和约引致巨额亏损。杠杆式买卖合约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 和约的操作者集团财务董事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 没有遵守公司对冲保值规定, 在交易前没有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 公司的风险控制程序在公司高管面前形同虚设。

(四) 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企业中, 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 缺乏系统、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的相互关系, 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如瑞士银行。众所周知, 金融机构开展衍生品交易普遍实施内部授权授信和止损限额制度等风险管理举措。瑞士银行对阿德波利团队的授信为20亿美元, 但阿德波利通过构造虚假交易等手段绕过瑞士银行风险防控, 交易头寸高达100亿美元。阿德波利还利用远期交割, 将风险控制部门对虚假交易进行控制的时间推迟, 从而使中后台对虚假交易的识别和监控暂时失效。瑞士银行案例充分暴露出该企业在风险评估和整体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的要求, 即使交易员逾越授权开展违规交易, 后台也应当能够通过风险评估及时发现违规操作。但是瑞士银行存在对ETF产品的交易确认不及时、风险评估不深入等问题, 使得交易人员能够轻易避开风控进行违规操作。部分企业集团缺乏对于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 很多没有建立风险信息的实时预警、处理、监控系统, 缺乏实时的量化的数据支持, 影响决策的效率效果。另外, 风险信息的传递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 不能实现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信息共享。同时信息的上下沟通渠道不畅, 上级风险指令的下达和下级风险信息的反馈不及时不充分。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一) 构建原则

(1) 适应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与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风险偏好相适应。并根据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的最优化。 (2) 系统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覆盖所有业务、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和所有操作环节。 (3) 全员参与原则。全体员工都应参与风险管理。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仅靠风险管理部门的力量, 是难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 (4) 实时监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借力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5) 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利益最大化原则, 采取全面管理和重点防控相结合的原则,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6) 融合发展原则。风险管理应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以风险管理推动业务稳健发展, 确保企业价值的长期提高。 (7) 刚性弹性机制相结合原则。风险管理要刚柔相济。风险管理要有足够的刚性, 任何人都不能逾越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又要具备一定的弹性, 要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人员分工进行调整。

(二) 风险管理流程构建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构建应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 以事后救济为辅。 (1) 事前预防。一是改革产权制度。国际经验表明, 股份制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股份制可以广泛募集社会资金, 帮助企业集团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企业集团应改革产权制度, 建立股份制企业, 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就我国来讲, 国有企业集团占据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存在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的情况。应通过股权交易方式吸引外国资本、民营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的加入, 稀释国有股权, 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 从而改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效果。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完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行使股东会的职权、防止董事会和总经理职权的扩大化, 真正发挥监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真正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作用。针对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多、产业链长的特点, 应加强对成员企业的管理。通过对成员企业关、停、并、减, 减少成员企业的数量, 缩短管理的跨度, 降低代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再造业务流程, 建立风险控制点。进行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 删减不必要的业务流程, 建立风险控制点。四是建立基于风险意识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合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要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两者应该相互融合。企业应基于风险意识构建内部控制, 风险防控的措施应嵌入到内部控制系统当中。五是实现战略制定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战略目标的制定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在制定战略目标时, 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要保证风险可控, 不能只讲收益、忽视风险。针对战略目标中的风险因素要制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就我国企业集团来讲, 更要注重战略制定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一是我国企业集团存在盲目多元化、急于做大做强的问题, 企业集团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以至于在金融危机到来时缺乏风险抵御的能力, 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我们认为我国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的时候, 应坚持做大做强主业, 不断提高主业优势。在主业优势稳固的前提下, 选择与主业密切联系的业务作为发展模块。这样既可以扩大企业规模, 也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这也是世界500强中大多数企业选择的道路。二是我国企业集团应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 此次危机中我国贴牌企业损失巨大, 与此同时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却显示出较强的抗拒风险的能力。因此, 企业集团只有把成本优势与创新能力结合, 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才能夯实抵御风险的基石;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忽视潜在风险的做法只能在危机来临时束手无策。

(2) 事中控制。一是风险识别。首先, 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企业集团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参与风险管理, 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涵盖企业所有业务流程, 涵盖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 既能满足企业单个业务风险管理的需要, 又能满足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需要。其次, 设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量方法为主的方式。定性方法可以采取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管理层访谈等。定量方法可以采取指比率预警法、指数预警法、统计预警法等。通用技术集团在风险识别预警方面成效显著、值得借鉴。通用技术集团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确定了风险管控的重点, 制定出风险监控指标体系。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兼顾成员企业间的差异、并且能够做到客观清晰地反映风险状况。同时根据管理的要求动态开展风险预警, 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通过上述举措, 通用技术集团经营稳定, 即便在金融危机中也未出现重大损失。最后, 编制风险提示报告或风险通知书。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风险监测的情况定期编制风险提示报告或风险通知书。风险提示报告或风险通知书需要迅速反馈到有关的部门和个人, 提示他们哪些指标异常, 要求作出解释说明, 并要求其制定、提交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其应对措施并提出反馈意见。二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推荐的方法有风险坐标图法、蒙特卡罗法、关键风险管理指标法、压力测试法等, 广大学者对于风险评估的研究也以数理模型居多。数理模型设计复杂, 条件要求高, 操作起来需要较高专业水平。我们认为企业集团结构复杂、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 在设计风险评估指标的时应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结合企业集团实际设计简单易行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便于全员风险管理的实施。三是事中风险应对。风险应对的常见策略包括风险降低、风险消除、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笔者认为最佳的风险应对策略应是“风险转化为机遇”。如中海集团在金融危机时期, 面对“美西罢工”等不利事件, 通过全面论证, 细致的调配, 牢牢把握住了“美西罢工”等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机遇, 化不利为有利, 出奇制胜, 获得了经营风险的超额收益。要做到把风险转化为机遇, 需要企业集团科学的论证, 需要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 同时要及时的捕捉机会, 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时, 要强化部门联动, 做好总体规划和分部门的计划安排。 (3) 事后救济。一是事后风险应对。风险一旦引发大额损失, 应立即采取措施中止风险活动、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将损失的范围和金额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澄清事实, 消除社会传言, 避免引起误解。事后应尽快查明原因, 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同时制定出应对措施, 避免问题再次出现。二是风险监察。应做到:将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风险监察中, 发挥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分层次设置评价指标, 以量化指标为主, 评价企业集团各部门、各成员单位风险管理的情况;实施风险管理绩效考核, 将这部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对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综合考核之中, 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员工的奖惩挂钩。对违规造成的风险损失要进行严厉的处理处罚。

(三) 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渗透到集团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风险的发生无时不在, 要做到风险的实时监控、及时应对, 就必须将风险管理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 (1) 首席风险官。首席风险官是集团中负责风险管理的最高长官。首席风险官的主要职责是:拟定集团风险管理战略, 提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实施, 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和组织;建立风险管理队伍;评价集团内外部环境, 对企业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 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目前, 世界上80%大型金融机构都设立了首席风险官。我国在银行业、保险业、期货业和中央投资公司中也设了首席风险官一职, 但其他大型的企业集团还较为少见。 (2) 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 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集团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成员中应有熟悉集团经营管理的董事, 也要有具备风险监管专业知识的董事, 同时风险管理委员应吸收风险防控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交风险管理的总体报告, 审议风险管理策略, 审议重大风险应对措施, 审议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结果, 审议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情况, 审议风险管理组织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3) 风险防控部。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面, 分行业、分业务或分风险类型设立风险防控部。如荷兰ING集团按照风险类别设置风险管理部门, 分为信用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管理部、操作风险管理部、保险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部等。风险防控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企业集团经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的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 负责制定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方案, 负责与各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提出风险管理策略, 提出风险管理组织设置及其职责方案。风险防控部门可以单独设置, 也可以融入集团各部门、各成员企业。风险防控部应实行垂直管理, 独立行使职责, 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避免受到相关部门的干扰。 (4) 风险管理专岗。集团各级部门要设置风险管理专岗, 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识别、上报、应对等风险管理工作, 将风险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同时要让每个员工都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日常工作中时刻不忘风险, 做到全员参与风险防控。 (5) 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安排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风险导向审计, 同时对各部门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出具评价报告。

(四) 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如果企业集团的全体成员能够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 那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文化, 这种文化可以促使全体成员齐心合力抵御风险, 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何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追求卓越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理念的可以划分为合规监管、控制损失、计量风险、管理风险、风险回报最优、战略规划整合六个阶段。目前, 很多企业集团还是停留在控制损失、管理风险阶段。我们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基础, 并非是需要规避的障碍。因此, 集团应追求更高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回报最优和战略规划整合, 使风险管理成为集团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一是将风险管理的要求形成书面文件, 如风险管理手册, 这样做可以使员工日常的学习操作有据可依。二是各级领导带头, 积极响应风险管理的措施, 带领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各级管理人员应通过多种形式, 努力传播风险管理文化。三是通过培训学习、考核评比、竞赛、征文等方式让员工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掌握风险管理的过程, 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管理不仅是管理层的责任, 更是全体员工的责任, 是企业更好发展的有利保障。 (3) 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充足的人才是确保风险管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如荷兰ING集团就为各级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足够的高素质员工, 风险管理人员占集团人员总数的4%。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外部吸收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招聘人才时, 挑选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充实风险管理队伍, 优先考虑具有风险管理资格的人员。同时加强在岗培训力度和选拔力度, 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在企业内选拔风险管理的人才, 建立风险管理队伍。 (4) 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识别风险的能力, 还要具备管理风险的一般技能, 能够很好的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全体员工应牢固树立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严格控制风险、审慎处理风险的理念。 (5) 加强考核。风险监察部门应对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与业绩、薪酬挂钩。通过考核, 提升风险管理的地位, 引导员工按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体系开展工作, 切实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如美国大通银行通过股东价值增值将员工激励制度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 大大促进了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五) 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大力支持, 大型企业集团更是如此。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做到以下方面: (1) 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企业集团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 也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与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流程统一规划、合理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 (2) 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涵盖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 能够对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包括风险的实时监控、识别、分析、评估、应对、预警等。 (3) 实现风险信息共享。一是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满足信息在不同的部门和成员企业之间共享, 这就要求信息系统接口统一、转换灵活;二是信息系统的建设既能满足个别风险管理的要求, 也能满足集团整体和跨部门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4)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建设。一是严格授权, 对进入系统的数据, 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更改。二是建立备用系统。集团一旦全面实现信息化之后, 信息的一分钟中断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备用系统。如中海集团投入巨资在香港建立了计算机备灾系统, 与主体计算机系统同步运行, 保证紧急情况下香港备灾系统可即时启用,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仍能确保集团经营的正常。

参考文献

[1]吴有红:《网络化生态环境中集团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实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张士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3]汪洋:《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 《上海金融》2010年第4期。

[4]赵旭:《企业风险预警管理模型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严晓燕:《荷兰国际集团风险管理及其启示》, 《中国金融》2008年第4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006年) 。

3.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三

关键词:财资管理 风险识别 管理策略

一、引言

2007年以来,始于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风暴笼罩下的各国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实际上,金融危机源于趋利的动机,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房地产商、各种金融按揭机构导演的一场风险大戏。从次贷危机的后果堪,其影响非常广,危害也较大。金融危机过程中,大量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给社会各界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从企业的角度看,如何提高自身的财资管理水准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理论上说,企业财资管理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是对企业的财资风险源进行识别,然后形成较为清晰的投融资逻辑分析思路。后危机时代,在世界经济刚步入复苏之期时,通胀与贸易保护实际上构成了企业财资管理的主要风险,也使得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资管理策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将尝试基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背景,结合企业财资管理理论的进展,提出改进企业财资管理的思路。

二、对企业财资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

作为现代企业,其经营活动中充满各种风险。从会计的角度看,财资管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这些风险涉及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及较高的杠杆资本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造成的各种财务损失。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充分降低这些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资风险管理步骤分五步:一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确立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进行财资管理的起点。二是充分识别企业进行财资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来源,对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波动的行业差异性进行考察。三是度量风险,涉及企业的风险损失、风险概率和风险价值三部分。四是根据对风险诱因的识别,对重大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实施一定的风险控制策略。五是要对风险敞口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从一般的财资管理经验出发,上述五个步骤中,财资风险源的识别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对财资风险的来源有深刻认识,才可能对症下药、提出适合的策略。以下就先对后危机时代企业财资风险的来源与特征进行说明。

三、当前经济趋势分析及超常规救市政策潜在风险的防范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先于世界经济复苏。不过,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加速性、扩散性等特点在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也越来越明显。时间不到一年,美国的各种投资银行和按揭机构就大量倒闭或者濒临破产,并迅速蔓延至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迫使各国大量实施了超常规的救市政策,比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际上,这些政策的本质是扩张政府信用,各国在治理金融危机中的超常规救市政策潜藏着各种风险。

比如,当前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得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急剧上升。同时,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大都从自身出发,着重衡量自身利益而非从全球共赢和全球化的角度考虑后果。因此,从自身成本和效益出发,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与全球经济复苏并不完全协调。

四、后危机时代的企业财资管理策略

企业的财资管理主要从三大要素进行考察:管理目标、经济发展环境、财资管理工具。作为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财资管理工具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财资管理策略。

首先,企业财资管理的核心是要建立清晰的投融资逻辑分析思路。企业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投融资,财资管理也要从这一首要问题开始。一方面,企业要以风险的视角对投融资项目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对项目进行风险评判。净现值法(NPV)是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法,但项目实施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遵循谨慎性的财资管理原则。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轮胎行业与钢铁行业就面临了较大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风险,使得财务成本加大,给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要进行收益分析,要按照风险、收益、成本的逻辑分析思路锁定收益,避免对投融资项目盲目乐观。

其次,要认清后危机时代两大潜在风险,即通货膨胀与贸易保护。尤其对中国企业而言,对出口型企业,变相的贸易保护将提升经营成本。在投融资分析中,要关注变相的贸易保护政策,注意把握央行调息的节拍,對未来政策的变化保持敏感。

再次,具体的财资管理工具。一是首选抗通胀理财产品,对企业进行资产配置。这类资产可以是央票、同业存款利率等资产,既保持流动性又能把握利率变化。二是选择高息货币配置。后危机时代可以选择率先进入加息周期的货币,例如盛产矿石、农产品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货币。同时,在证券投资方面,企业也可以采取较多的措施。比如,面临通胀预期过程中,企业的证券投资可以更加关注金融类、资源类、地产类等企业的上市公司,资源类企业涵盖了石油、有色金属、黄金、煤炭等,这一类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顶端,将是通胀环境下受益最大的群体;金融类企业通常是早周期行业,通胀来临时,央行必然要加息以抑制通胀,此时银行的利息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地产类企业方面,由于通胀预期、低利率借贷成本和宽松的信贷环境等因素的存在,投资性需求会被大大释放,尤其地产储备量大的个股品种将是其中的优选。通过这些具体的财资管理工具,企业也能进行良好的财资管理。

参考文献:

[1]何经涛.通胀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J].市场周刊,2011,(8)

4.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四

1.可理解性:表现为理解系统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2.可测试性:表现为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诊断的难易程度。

3.可修改性:表现为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2、按照维护对象的不同,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

2.数据维护。

3.代码维护。

4.硬件设备维护。

3、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和信息网络的不安全性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黑客攻击。2.管理的欠缺。3.软硬件的“漏洞”和后门。4.信息战。

信息系统采取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法律保护、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和技术措施。

4、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向用户(通常为合法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用户可以共享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使其面

信息系统攻击的类型:

1.对信息系统硬件的攻击:主要表现在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信息网络的线路等的攻击。

2.对信息(数据)的攻击:主要表现在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上。

3.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是指针对和利用信息系统,通过非法操作或以其他手段进行破坏、窃取,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不法行为。

5.在职管理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篇五

单选题 正确

1.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允许加班,此处“未成年人”的年龄为:

1.2.3.4.A 16~17周岁

B 16~18周岁

C 16~19周岁

D 16~20周岁

正确

2.《劳动法》规定,员工每个工作日的加班时间不允许超过()小时。

1.2.3.4.A 2 B 3 C 4 D 5

正确

3.法律规定企业拖欠或克扣员工加班费用的,除补发外,还需赔偿拖欠或克扣部分的:

1.2.3.A 20%~100% B 40%~100% C 50%~100% 4.D 50%~150%

正确

4.标准工作时间要求企业保证每周休息的天数为:

1.2.3.4.A 1天

B 2天

C 0.5天

D 1.5天

正确

5.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薪假条例》规定,工龄10年-20年的员工,每年的年假天数是:

1.2.3.4.A 5天

B 7天

C 10天

D 15天

错误

6.公司薪酬福利体系中,不计入员工社保基金基数的是:

1.2.3.A 岗位工资

B 奖金

C 交通补贴 4.D 防暑降温费

正确

7.企业解雇员工时需要按照员工的工龄进行赔偿,一年工龄支付:

1.2.3.4.A 半个月工资

B 一个月工资

C 两个月工资

D 三个月工资

正确

8.离职员工未经原公司授权使用了公司信息,使公司损失超过()元的,就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1.2.3.4.A 10万 B 30万 C 50万

D 100万

错误

9.某员工6月28日开始上班,试用期一个月,企业为其缴纳社保的开始时间应该是:

1.2.3.A 6月份 B 7月份

C 8月份 4.D 9月份

正确

10.员工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能低同一岗位最低一档工资的:

1.2.3.4.A 50% B 60% C 80% D 100%

判断题 错误

11.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但需要事先得到劳动部门的审核批准。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2.企业实行计件工时制时,不会有加班问题。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3.某员工被派往外地出差几周,法律规定期间的周六、周日即使公司没有安排工作也属于加班。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4.探亲假只针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内大多数企业不适用探亲假的概念。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5.对于员工的病假,企业没有决定权,必须批准。此种说法:

6.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六

一、对坏账损失的风险防范

坏账损失是生产经营中最常见的风险,企业要首先加以防范。在确认坏账损失的时间上,国际会计准则未作明确的规定。我国会计也应当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例如,新制度规定“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第53条)。笔者认为,如果某自然人债务人死亡,并确切证明债务人无财产继承人或无可供清偿遗产的;如果确定证明非死亡、非破产原因的某债务人,其收款费用超过应收账款的(如债务人逃亡或判刑等),即使当年发生应收款项,也应当及时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金。

新制度取消了各行业会计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笔者认为在给予企业自主权的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否则会助长经营无方的企业造成过多的坏账。而应规定一个大致的比例:内资企业不超过5%。,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因为这两个比例是税法明确规定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准予扣除数。

新制度将计提坏账的范围从狭义的“应收账款”,扩大为广义的“应收款项”,这是一个进步。但应收款项的内容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还应当包括所有商业承兑汇票在内的应收票据余额(银行承兑汇票见票即付,除非银行倒闭,一般不会出现坏账)和所有的预付账款。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业务越来越普遍。通过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进行的企业间赊销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坏账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结算账款,很容易出现坏账。而且这种坏账一旦出现,其损失的款项往往是大宗金额。在市场经济中,往往会出现预付货款后收不到货的现象,也同样存在坏账的风险。新制度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笔者认为上述两点规定不妥。因为对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形成坏账的条件规定得太苛刻。既然预付账款“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或“应收票据确有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就应当全额提取坏账准备,却需要分别转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再按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规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可想而知,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计提坏账的比例实在太小。因此笔者建议,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应收款项范围应当明确扩大为四项内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中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

7.后危机时期外贸企业的风险与防范 篇七

新形势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外贸企业前些年的持续成功, 使得很多企业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其实,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 风险是时时刻刻存在的。由于外贸经营环境与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同, 其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因此外贸企业除了存在国内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之外, 还存在着特有的风险。作为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在当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 信用交易在创造贸易机会的同时, 也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巨额的潜在风险, 甚至是灭顶之灾。对外贸公司而言, 由于外贸公司所面对的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人们的风俗习惯、或者政权的更迭等的影响, 如贸易伙伴所在国发生动乱、内战、颠覆、政变、外部入侵和国家间战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贸易伙伴的信用。外贸公司对客户的经济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缺乏了解, 因此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就成为外贸企业最主要的风险。

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规模, 增加销售额, 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和市场份额的拓展, 往往通过扩大信用交易的方式去实现上述目标, 但扩大信用交易的后果是使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外贸企业采用的信用交易的方式主要有:出口方面使用先出后结、O/A、D/P、D/A、CAD等结汇的贸易方式等。这些结算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信用交易的风险, 如果在货物交出后, 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 财务出现危机就很容易出现收款风险, 造成应收帐款收不回的状况。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赊销结算盛行。首先, 伴随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国际货物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制造商为了维护或扩大市场份额, 迫于买方压力, 只好采取赊销方式出货, 这种结算方式大大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余额, 加大了营运风险。其次, 企业缺乏由自己掌握的国际销售渠道, 无法直接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到发达国家的主流销售渠道, 只好依赖第三方来完成这个任务。这些第三方企业往往资金实力较弱或信誉度较低, 通常要求采取赊销方式进货。第三, 供应商的库存量太大。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销售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供应商往往主动提出赊销供货, 而国外不法分子抓住出口商的弱点, 对其行骗。

2.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缺乏了解。外贸公司在对国外公司的一贯经营作风、财务状况、诚信度等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就把巨额的货物赊销给他们, 无疑等同于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我国许多大企业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国外进口商作全面的资信调查, 往往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之上就贸然与对方签订合同。

3.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使用不当。目前采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有以下几种:信用证结算 (L/C) 、汇付 (T/T) 、托收 (D/P、D/A) 、赊销 (O/A) 、国际保理业务等。这几种结算方式各有利弊, 出口商在确定使用哪一种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 同时要对每一种结算方式自身的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如果使用不当, 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国外客户方面的原因。因客户所在国或进口国的进口商品市场价格下跌, 或该类商品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难以销售出去或进口商产生亏损, 于是便寻找借口, 拒付货款。或因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政策变动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 或国外客商因其经营状况发生恶化, 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无力偿还欠款。

(二)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进出口商品、对外劳务输出、债权债务结算、融通利用外汇等涉外经营业务中, 因为汇率的变动, 使企业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汇率风险形成的原因:因为外贸企业的主要业务为进出口业务, 其所结算的货币主要为外币, 因此汇率的高低对外贸企业的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汇率的高低受所在国的经济政策 (如外汇管制、通货膨胀等) 、政治体系、外汇政策的影响。在现今金融危机尚存在后续影响的情况下, 迫使人民币升值也成为了各国为了保护本地经济的措施之一, 这些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其信用交易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 也叫做B-B信用, 它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现金交易,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赊销。外贸企业如果要进行信用交易, 首先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其次应该选择合适的信用评估时机。在什么时间应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呢?客户信用不仅受客户经营状况的影响, 而且受客户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 其客户受到过国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更加复杂化和多变, 因此更应该及时对客户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一般来说,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1.当与客户进行第一次交易时。当第一次与陌生的客户往来时, 必须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 并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为以后的资信调查和评价打下基础。特别是对于国外客户, 因为我们不可能从国内的一些公开的资料上了解到客户的信息, 因此如果要跟国外客户进行信用交易时, 必须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了解。

2.当客户要求扩大信用交易额度或突然改变交易方式时, 应进行信用评估。一般来说随着企业的销售额的增长, 其所要求的信用交易额度也会随着增加。当客户突然要求扩大信用交易额度时, 我们应及时分析并调查了解其原因, 是否因为该公司规模增长的需要?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如财务状况恶化或经营环境恶化等, 是否有借扩大订货蓄意诈骗的嫌疑?这时候, 对于外贸公司来说, 因自身条件的限制, 应及时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根据其调查报告来决定是否扩大信用交易额度或者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损失的发生或扩大。

3.当订单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进行信用评估。在正常交易期间, 客户订购合同突然大量增加或减少, 同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运输时间的要求、价格的要求也不再严格时, 企业此时应提高警惕, 分析客户定单出现突然变化的原因, 还应同时对国际市场以及客户所在国的市场进行分析, 是否因为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或减少?或产品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如客户开发新市场成功, 或者在当地该产品需求增加, 需要大量进货等。

(二) 定期对客户进行调查,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信用额度。

特别是对国外客户定期的资信调查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一般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无常, 企业的资信状况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如果不进行定期了解, 就不可能发现客户潜在的危机。因此, 企业必须对客户进行定期调查, 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及时调整信用交易的额度, 以防范信用风险。

汇率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一般外贸企业来说, 出口业务的平均利润率在3%-5%之间, 其汇率变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因此汇率风险的管理成了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汇率对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 外贸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 开发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商品。

外贸企业的一贯做法就是客户要什么, 就向国内工厂买什么, 没有自己的品牌, 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外贸进出口权日益放开的今天, 信息日益发达, 专业外贸公司在销售网络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小, 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 运用自己的设计, 运用自己的包装, 或运用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 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 调整商品结构、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从而提高产品售价才是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 向客户转嫁成本。

和国内外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 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外贸企业在对外业务洽谈中, 应充分考虑汇率变化因素, 可参考中国银行即期和远期结汇价格, 与客户进行商谈, 要求让利, 提高出口商品售价, 或者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对内也可要求工厂降低收购价格, 承担或分担部分汇率损失。这样, 通过向国内外客户转嫁成本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带来的可能损失。

(三) 充分利用银行金融工具。

运用银行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是外贸企业最常见、最频繁的方式。目前, 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有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对于出口业务来说有:远期结汇业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 (NDF) 业务, 出口信用证押汇、福费廷业务、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外汇借款等。

8.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八

蔺汉杰 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两年有余,各国经济正逐步回暖,世界贸易经济也慢慢走向正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在经过一轮重新洗牌之后迎来了新的重组和变革,这对我国对外贸易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金融危机的阴霾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外贸企业却不能掉以轻心。我国外贸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其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尤其是财务风险。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应当时刻对其保持关注,提升外贸总量的同时还须防范财务风险,避免外贸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环境

1.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犹存。世界经济形势从2009年开始逐步回暖,但是在本次金融危机重灾区欧洲仍有许多国家处于衰退状态。由此可见,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世界经济依然还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近期欧洲发生的一些国家债务危机,一旦处理不善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2.贸易保护行为日趋频繁。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许多特殊问题,各国之间充分开放对外贸易才能达到互利共赢。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余威”,一些国家却不顾全球经济益,违背WTO精神采取了或多或少的贸易保护政策,而这些行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都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使本币贬值。虽然如此,美国仍借人民币升值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经超过2%,预计下一年将达到3~5%。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的前景堪忧。

4.我国经济转型加速。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政府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出了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针。我国外贸企业多为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的模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占比例还很小,长期以来多依靠低成本优势经营,其在国内经济转型时期的自我转变能力令人担忧。落后产能的关闭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将给外贸型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5.国内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物价上涨有所放缓,但是后危机时代的物价上涨压力依然明显,并不亚于2008年之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10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但外贸产品不具备与国内供应一样的加价空间。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金筹集与流动性风险。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各国间经济贸易的恢复刺激着我国外贸企业扩大经营生产,引发了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我国外贸企业除少数大型高科技代工企业外,多为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刚从金融危机的煎熬中走出来的这些企业甚至连日常流动资金的需求多无法满足,根本不具备扩大投资的能力,只能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原本就是一个世界难题,加之外贸企业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并且存在销售回款风险,其资金融通更加困难。中小型外贸企业同质性较强,大多不具备增长能力,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股权融资,也难以吸引风险基金的注入。银行对外贸企业贷款的巨大风险制约了其放贷意愿,使其债权融资同样困难。出口回款滞后销售完成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此期间即便是维持现有经营,外贸企业也存在缺乏营运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2.经营不确定性风险。虽然世界经济从2009年开始已经有所好转,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有所恢复,但是短期内经济走势仍难以准确预期,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洲各国屡屡出现政府债务危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其中任何一国的债务危机都有可能引发整个欧盟地区的经济动荡,甚至像2008年一样触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民众的心理创伤尚没有消除,尤其是在美国。美国和欧盟作为我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其经济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出致命一击。外贸企业自身不足以准确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一旦风险实际发生,资金、库存、债务等方面都将收到牵连,很难全身而退。当前回暖的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很可能忽视经济波动对自身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盲目的扩大生产和出口销售,由此扩大了经营不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甚至加大信用风险和资金风险。同时,贸易保护行为的日益增多使其发生时间、范围和方式难以被预测,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财务上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3.汇率变动风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1994年汇率并轨开始上升,16年来已经累计升值56%,即便是从2005年汇改开始也上升了25.1%,在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未来一段时期内出于国际交往等各项原因,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提升,只是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尚未知晓。汇率波动对于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也是其重要财务风险之一。对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我国消费者心理及进口产品性质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条件下对于出口型企业却形成了致命的打击,其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汇率上升引起出口量和企业利润的急剧下降,由此产生的包含所有财务方面的风险,甚至妨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预算;二是尚未回收的应收款项和没有向银行结汇的外币存款受汇率上升影响而贬值,破坏了企业原有的资金循环并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需求量。

4.信用违约风险。外贸企业多以商业票据或是应收款项目进行,销售回款率以及资金周转率都需要依赖交易对方的诚信度以及经济实力加以保障,即便是银行承诺对付的信用证也经常发生软条款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各国企业都处于恢复阶段,出于经济风险的确是存在以及其对在身利益的过分考虑,买方信用违约的发生频率提高,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加大对其正常经营造成了更加明显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发生的各类出口信用风险案件大幅度增加,大案也频频发生,严重侵害了企业出口收款安全。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企业出口收汇违约率增加了189%。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买方的信用风险并未消减,其流动性和偿付能力仍存在巨大的隐患,甚至在一些缺乏商业道德的企业之间存在恶意违约行为,由此带来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信用违约风险加剧。同时,在外部竞争较为激励的环境之下,许多外贸企业出于对占有市场和吸引顾客的考虑盲目的扩大销量,而将风险意识抛之脑后不顾收款风险的存在。

5.成本风险。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最底端,其生产的多为低附加值产品,在最终产品中所享受的利润分成极低,基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以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成本优势对我国构成强有力的威胁。随着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步提高以及银行贷款利率和土地租金的不断上升,其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成本被大幅度推高。外部的竞争使得我国外贸企业不但不具备对产品涨价的不可能性,甚至不得不降价维持市场。在外贸企业转型和自主创新产生成效之前,其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所面临的成本风险很难被化解,一段时间内甚至可能发生“薄利–保本–微亏”的不利转变。成本风险与汇率等其他风险相结合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其未来发展虽然具有美好的前景但也举步维艰。

三、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

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巨大,以外币进行结算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的重要原因,一些国家借此实现贸易保护的目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于改善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为其规避汇率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及广东四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迈出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一步。但是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太少,试点企业数量有限,并不能化解绝大部分企业的汇率风险。繁杂的审批和监管程序限制了企业开展人民币结算的自由度,不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我国政府应当在时机成熟之时立即将试点扩大直到全面实施人民币结算,以此应对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降低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优化外贸企业财税政策。税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对其各类财务指标都产生影响。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虽然国家对其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税收优惠口径应该更广、力度应该更大。现阶段针对外贸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多,只有小型或高科技型外贸企业才能比照同类型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按照20%或15%的税率缴税。但是大部分外贸企业并不能享受此类优惠政策,在对外竞争中不具备税费优势。外贸企业多为增值税应税企业,享受增值税“免、抵、退”优惠。但是受WTO多方协定的约束以及为国家产业调整服务,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同时有另外一部分商品的退税率也大幅度下降,对不同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各异。一些企业从中受益,另一部分企业却举步维艰。同时,出口退税程序较为复杂,需要企业现行纳税才能退还部分增值税,给企业资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得税和增值税属于国税范畴,地方政府并不具备税收自主权,对外贸企业的税收优惠只能从国家层面着手,降低其企业所得税率的同时提升出口退税比例并优化退税程序。

第三,创新外贸企业融资模式。外贸企业的许多财务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资金问题上,而融资难的困境又加剧了其财务危机。当前形势下虽然外贸企业较一般企业而言存在更多的风险,导致了银行不愿意对其开展贷款业务。但是外贸企业自身也存在独特优势,为银行开展新型融资业务提供了先决条件。外贸企业大量的出口单据、商业票据还有应收项目都可以作为融资产品的标的物或抵押物,从而提升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以往的风险意识,大力展开对外贸企业和其交易对方的信用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票据贴现或抵押贷款业务。通过“以抵押为核心的贷款”到“以业务为核心的贷款”的转变,使外贸企业获取生产经营和技术革新所需的资金,避免其财务危机。

第四,发展套期保值产品。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尚未全面开展的当前条件之下,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成为外贸企业规避短期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产品数量有限、品种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时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也不能实现不同类型企业的风险转移。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借鉴欧美资本市场经验,大力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开发出更多更好更适合于外贸企业特征的人民币产品,使外贸企业可以更好的借此降低汇率风险。

第五,加强内部控制。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虽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多方博弈环境之中,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却是源于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不同企业的风险偏好迥异,这决定了企业的风险可能性,但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降低实际风险的必要手段。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外贸行业内控意识都较为薄弱,内控制度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外贸企业除面对一般企业风险之外,受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和各国政府行为的更多影响而存在着自身风险的特殊性。这些都将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特殊的经营风险,经济的不确定性又给其带来了包括成本风险、币值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外贸企业应该系统分析自身的各类风险,针对其风险设计适合的内部控制措施,用以防范风险。外贸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风险并要重视内控制度,为内控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采取监督措施,保证内控的有效性。

第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成为“百年老店”甚至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多从事产业链较低层级的生产,企业之间甚至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同质性较强,处于近乎“肉搏”的价格竞争状态。在当前国外新兴市场劳动力价格低于国内的情形下,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许多外贸企业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外贸企业的产业升级在所难免,而自主创新就是其必要途径。通过自身的革新,提升我国外贸企业软实力,使其在生产经营中获取额外的收益,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筹码,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转型中被化解。同时,也只有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多的享受国家得到各项优惠政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解决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外贸企业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9.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九

10、错误的有3、6、8,其余全对; 11-20、错误的有12、17、20,其余全对; 21-30、错误的有21、25,其余全对。

35、BAABD36-40、BBCBA 41-

45、BAAAD46-50、ABDAC 51-

10.企业风险管理课后答案 篇十

风险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对于风险等级的判断错误的是()..

A.低可能性与轻微后果的风险是低风险

C.高可能性与轻微后果的风险是低风险 B.高可能性与严重后果的风险是高风险 D.低可能性与严重后果的风险是高风险

2.汽车刹车系统失灵对于交通事故是()

A.实质风险因素B.道德风险因素C.心理风险因素 D.财产风险因素

3.可保风险一般是指()

A.小额风险B.巨灾风险C.损失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风险 D.任何风险

4.就全社会而言,经济单位面临火灾,但具体到某一家庭或企业,火灾是否发生却不确定,这说明风险具有()

A.可变性B.偶然性C.客观性 D.多发性

5.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的阶段是风险管理活动的()

A.风险识别阶段B.风险衡量阶段C.风险处理阶段 D.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

6.风险管理教育起源于()

A.德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7.在感知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人员把保险公司目前销售的保单与风险调查表结合制成问卷,把此问卷与

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从而识别风险的方法是()

A.保单对照法B.资产—损失分析法C.风险清单法 D.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8.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字特征除了平均数、中位数还有()

A.标准差B.众数C.偏斜系数 D.变异系数

9.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它属于()

A.避免风险B.自留风险C.中和风险 D.转移风险

10.一幢建筑物价值1000万元,据测算约40年有一次损失超800万,最大可能损失与最大预期损失分别是()

A.800万元、1000万元 B.800万元、800万元C.1000万元、800万元

11.大多数纯粹风险属于()

A.经济风险B.特定风险C.静态风险 D.财产风险 D.1000万元、1000万元

12.以下属于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的优点是()

A.转移风险的直接成本较低B.合同双方对条文理解具有差异性C.理赔迅速 D.道德风险减少

13.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将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除保险人之外的另一方

承担,这种风险转移方式是()

A.中和B.免责约定C.保证书

14.在公式NPV=D.公司化 (1r)k1nCFkkI0中I0的含义是()

A.原始投入的资金B.原始投入的资金的现值C.第一期前的收益 D.第一期前的收益的现值

15.风险单位复制属于()

A.风险避免B.风险隔离C.风险转移

16.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是一项风险自留措施,它的优点是()

A.基金投资可以获利B.风险的代价可以列入预算C.可以得到税赋的减免 D.拥有大量的风险单位

17.企业对由于自身过失、故意的行为而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应付法律责任,作为一个企业的风险管

理者,必须密切关注的主要责任对象是()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绝对责任

18.效用的取值区间一般是()

A.(-∞,+∞)B.[0,+∞)C.[0,1]

19.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软件C.硬件

20.中和是用于处理()

A.纯粹风险B.投机风险C.人身风险 D.动态风险 D.运行人员 D.(-∞,0)D.严格责任 D.风险自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某工厂遭受火灾,损毁厂房一座从而停产一个月造成客户无法如期取货,工厂为了恢复生产必须重修厂房。

这次火灾,这个工厂遭受了()

A.财产损失B.收入损失C.费用损失 D.责任损失E.人身损失

22.用来描述损失事故发生次数的分布可以是()

A.二项分布B.对数正态分布C.指数分布 D.正态分布E.泊松分布

23.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包括()

A.经济目标B.生存目标C.安全系数目标 D.持续经营目标E.收益稳定目标

24.在风险管理中,识别风险主要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A.现场调查法B.风险清单C.财务报表法 D.流程图法E.保险调查法

25.企业对非己所有的财产享有财产权益源于企业对财产的()

A.抵押权B.所有权C.留置权D.质权E.租权

26.风险必须进行管理的理由包括()

A.人类的安全要求B.风险事故的代价C.风险因素的代价 D.处理风险的费用E.政府法律的规定

27.某大厦风险管理人员对大厦可能由火灾引起的财产损失风险,可以事前采取的损失抑制措施有()

A.设置防火墙或其它火源隔离装置,以限制火灾发生的范围

B.同消防队保持联系,在其指导下建立紧急火灾损失抑制计划

C.提供临时的保护措施以免其它未受火灾损害的财产发生其它危险

D.在指挥大楼设置并保养好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E.火速通知当地消防队

28.动态风险的特征包括()

A.以社会经济变动为直接原因B.对社会造成损失C.对社会不一定造成损失D.影少数社会成员E.影响广泛

29.以下属于心理风险因素的是()

A.偷工减料引起产品事故B.年老体弱导致劳动能力丧失C.外出忘记锁门引起盗窃事件

D.建筑材料不合格引起房屋火灾E.乱扔烟头引起大火

30.以下属于静态风险的是()

A.人口增长B.欺诈C.火灾 D.利率变化E.消费者爱好转移

31.保险争议的处理原则除诚信、适法原则外还包括()

A.文义解释原则B.协商原则C.意图解释原则 D.调解原则E.有利于被保险方原则

32.人身保险保险金额的确定通常使用()

A.需要法B.定值法C.生命价值法 D.重置价值法E.原值加成法

33.以下经常用来表示损失金额的分布有()

A.泊松分布B.正态分布C.指数分布 D.二项分布E.帕累托分布

损失次数的分布未二项和泊松;

34.火灾这种风险属于()

A.动态风险B.静态风险C.纯粹风险 D.社会风险E.经济风险

35.保险的基本职能是()

A.损失分摊B.投资C.经济补偿 D.防灾防损E.社会管理

36.以下属于投机风险的是()

A.交通肇事B.买卖股票C.地震 D.建筑物发生火灾E.价格波动

37.反映数据离散趋势的数字特征包括()

A.平均数B.标准差C.众数 D.中位数E.变异系数

38.下列人员中不能..参与保险公司管理的是()

A.保险经纪人B.保险人C.投保人 D.受益人E.保险公估人

39.社会发展受一定规律支配,战争、破产不可避免,只不过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这说明风险具有(A.可变性B.偶然性C.客观性 D.多发性E.主观性

40.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中介人包括()

A.保险公估人B.保险代理人C.保险经纪人 D.保险人E.受益人

答案,1-5DACBD6-10 BABDC11-15 CABBB16-20ABCABABCD 22 AE 23AC24ABCDE25 ACDE26ABCD27 ABDACE29 CE30BC31ACE 32AC33 BCE34BC35AC

36BE37BE38ACDE39AC40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专业自保公司的优缺点。

优点:(1)责任范围较广,承保弹性增大;

(2)节省保费开支,保险成本降低;

(3)增加企业防损工作的内部动力,损失控制加强;

(4)可以使用再保险来分散风险,保险与再保险贯例;

(5)税负比较轻。

缺点:(1)业务量有限;(2)风险品质较差;(3)组织规模简陋;(4)财务基础脆弱。)

42.简述利用效用分析法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主要步骤。

1)确定损失的效用函数或效用值表。

(2)计算各备选方案中有关损失额的效用值、比较常用的是插值法,设损失效用函数是u(L),L是损失额,L1

(3)计算各备选方案损失效用期望值。

(4)在各备选方案中选择损失效用期望值最小者作为最佳方案。

43.简述团体保险在承保方面的特点。

1)风险在选择基于团体。团体保险不需要体检,也不需要可保性证明,但保险人也需要对风险进行选择和控制。其主要手段有:

①投保团体必须是正式的法人团体,有其特定的业务活动,而不是仅仅为保险这一目的而集合超来的。

②要求一个团体参加保险的人数不低于一定的绝对数,或要求参加都占整个团体总人数的比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③要求被保险人是能正常工作的在职人员。

④保险金额有统一的上限。

(2)使用团体保单,保费低廉。

(3)保险计划灵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4.(本题8分)试述企业财产权益。

所有权:企业对已有财产享有权益,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展开:对非已有财务因以下权力而享有权益:

(1)抵押权;(2)质权;(3)留置权;(4)作为承租人;(5)作为受托人。

45.(本题14分)试论述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的处理手段、优缺点以及适用性。

风险转移有二种方式,即控制型的风险转移和财务型的风险转移。

财务型的风险转移是寻求用外来资金补偿确定发生的损失,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一)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经济单位将自己可能的风险损失所致财务负担转移给保险人以外的其他经济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手段,其实质是通过风险的财务转移,使转让人得到外来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二)非保险风险融资转移的实施方式:中和各免责约定、保证书、公司化。

a)中和:中和是将损失机会与获利机会平衡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处理投机风险。

b)免责约定: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转移,对合同中可能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

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

c)保证书:保证书是指由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因其行为不忠实或不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而导致权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一种书面合同。

d)公司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移给多数股东承担。

(三)优点:

a)适用对象广泛,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也有不可保风险。

b)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

c)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的直接成本较低。

d)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

(四)缺点:

a)法律和情理的双重限制。

b)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问题。

c)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d)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

(五)适用条件:

a)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损失必须能够明确地划分。

b)受让人应当有能力并愿意承受适当的财务责任。

c)应用这种方法,对于转让人和受让人来说,应该都是有益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某公司计划采购一新设备以增加生产。这种设备如不配有安全装置则价值10万元,如配有安全装置则价值10.5

万元。估计采用这种新设备(不论有无安全装置)后,公司每年可因此节省营业成本5万元。假设:

①该公司的风险成本为每年2万元,如采用配有安全装置的设备风险成本可降低30%;

②这种设备(不论有无安全装置)的使用寿命均为10年且无残值,公司采用直线折旧法;

③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请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对采购这种设备是否要配备安全装置进行决策。

47.假定有一个拥有10辆汽车的车队,根据以往的经验,车队每年均有一次碰撞事故发生,试在车队碰撞事故次

上一篇:到底的近义词_到底词语意思及造句下一篇:家乡冬天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