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4-07-02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共15篇)

1.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一

五年级数学分数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正确地约分和通分,能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知识整理

1、分数的意义整理

(1)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练习: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45/61/8千克4/7米

A、学生回答并提问:在“1/8千克”和“4/7米”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B、把“5/6”和“4/7米”改写成除法算式,怎么写?从除法的角度,如何来理解这两个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整理。

(1)出示:1/2=/85/7=20/()1又30/45=1又()/()()/20=6。8=9/()

A、学生回答。

B、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将“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添入下面的表格中:(全体练P159第12题中(4))

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

反馈后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接着问:那么。“商不变性质”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为什么?

(3)练习:

①()/18=5/6=20/()=()÷12约等于()(保留两位小数)

②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与:

4/7()5/147/11()29/4421/35()3/532/60()2/3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教学过程

备 注

二、基本练习

1、A、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数是()。

把4吨平均分成11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是(),表示这样的3份是()吨。

B、2又5/6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9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数是();

C、把7/8的分数单位扩大2倍是(),把它的分数单位缩小2倍是()。

2、比较分数的大小,课本P160第14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练习结果后讨论:

11/22()7/825/40()20/321又3/20()1.151.75()1又5/6分别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来得方便?为什么?

(3)方法小结:

A、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般用通分或约分的方法进行;

B、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一般化成小数比较方便些/

4、列式解答:

甲数是40,乙数是32,丙数是48,求:

(1)甲数是乙数的几倍?

(2)乙数是丙数的几分之几?

(3)甲数是乙、丙两数之和的几分之几?

(4)丙数是甲、丙两数之和的几分之几?

A、学生全体练习

B、反馈:师生讨论列式与结果。

C、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关键是什么?方法怎样?这两类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综合练习

1、课本P158第12题。

2、课本P159第13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说理。

3、独立作业:P160第15、16、17题。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

理解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如“1千米的3/4和3千米的1/4是相等的”有些学生理解不通;还有如看图用分数表示阴影中什么时候用带分数,什么时候用假分数,也有些学生分不清。

2.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二

一、明确目标功能, 做到心中有数

1.总复习的目标。总复习不是炒冷饭, 总复习课不是“教师空煞, 学生做煞”的课型, 做复习试卷不应该是总复习的主旋律, 更不应该是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代名词。对于此, 在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 提出了九大要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本文不再赘述。

2.总复习的功能。

(1) 系统整理。由于苏教版数学教材是把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分拆成块与点, 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的“体”剖成“面”, 把“面”切成“线”, 把“线”断成各个知识点。这是根据儿童学习的阶段性与可接受性原则编写各册各单元教材的有效途径, 而总复习则是让学生经历将数学知识“点穿成线, 把线织成面, 把面揉成认知结构体”的过程, 这才是我们打好总复习战役的重要取胜法宝之一。

(2) 修补完善。总复习阶段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中小学衔接作用、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作用,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穿、织、揉”三步曲还不够, 还需要有个疏理、填补、修复的过程, 其中的工作就是查漏补缺。如提出:0表示什么意思?0不能作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然后小结系统整理归类, 并指出需要运用与判断0的知识的几个注意点。再如复习数学符号, 学生应该懂得有些数学符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犹如语文中的多义字,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如6÷ (4-1) 算式中的小括号表示要先算, (12, 8) =6的小括号表示最大公因数, 还有数对 (12, 18) 表示第12列第18行。

(3) 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在单元练习后不分析错误的产生原因与对策, 用半课时间训学生, “教了好几遍你们怎么还没学会?”我在这里明确指出, 靠训斥想出成绩, 只能适得其反。学生怕学、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严厉训责造成的, 应该知道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 用不同的钥匙有针对性地开不同的锁。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分析学生的错误成因, 再采取有效的对策。

二、关注复习策略, 体现自主得法

“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 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的结构结合起来。”复习有方法, 但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 凡是得法的复习都是有效的复习。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1.做好预习准备。上复习课的前一课尾, 应布置预习的内容 (不必非是书面作业) 。如总复习第一课时, 应预习第83页 (本文所举例, 均出自苏教版教材) “整理与反思”并回答问题, “练习与实践”第1~4题。并提醒学生:明天复习“学过的数”, 只复习独立的数, 不包括如因数、倍数、倒数等这些表示两数关系的关系数。

2.组织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同伴间互相取长补短、互通信息的最佳形式, 同时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复习课要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条不紊目标明确的穿插进行。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李政道博士说得好:“错了也没有关系。不要怕做错, 做错了马上就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 迈不开第一步。”六年级学生应该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某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如乘出租车问题、游公园买票问题、打折优惠问题, 在小组讨论时让同伴练习。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寻根究底, 才能使其彻底理解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如有一位学生提出: (1) 在2、3、4后写出第4个数组成比例。 (2) 改动一个数, 成为正确的比例2:3=4:5。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哪种较便捷?……

三、研究复习策略, 完善认知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获取和积累知识, 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知识的关键点, 即知识中的相互交错、相互衔接的地方及其因果联系, 以便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这样, 才能使知识的积累、理解、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比较、分类。在梳理数学知识结构中, 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容易混淆的内容, 可以通过比较、分类的活动, 让学生从感知过渡到清晰表象的建立, 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发现知识规律打下基础。

2.沟通“数学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的联系。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代数符号是写下来的图形, 几何图形是画出来的公式。”所以沟通数与形的联系, 能促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全面、系统。在大力提倡新课标的当代, 我们更要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如用坐标解应用题:

3.数学知识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收集一些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事例或现象, 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生活工作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现象,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和谐、愉悦的学习心态得到进一步的调动与发展。

四、适时引申拓展, 创设愉悦氛围

“建立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建立一个温馨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使教学能生动有趣, 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机械的快速运转需要依赖三方面的合作:除了足够的动力、机械零件的配合以外, 还得需要润滑剂。学生的总复习, 除了依靠师生的积极努力与复习内容的到位以外, 还需创设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氛围, 有良好的氛围, 就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毫不疲倦的永动力。

1.联想与转化。没有联想, 就不存在转化。转化成功的关键是快速搜索旧知识, 抓住新知识的联想, 快速沟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 有效并优化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例如:

(1)

(2) 仔细观察下面图形, 说出括号里的度数。

(3) 在长方形纸上放一根铅丝 (如图) , 说出括号里的度数。

2.设计开放性或挑战性的复习形式。题型开放 (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法开放、答案开放) 能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有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3.语文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三

一.明确复习目标,把握目标要求与方法

1、把握复习依据

在语文复习时,应以《考试说明》为总复习依据。因为这规定了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使我们明白“考什么”及“如何考”。如①识记与理解:识记课文中的作品、著名作家及相关文化与文学常识;理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与作用等。②分析与综合: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思路、写作特点;概括文章要点、主旨、作品要点等。③鉴赏与评价: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等;评价作品思想及艺术价值等。

2、明确复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①目标应清晰、明了。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专题以及每项复习活动等均应明确要求,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复习:把握文体特点——“颂”;把握语言与结构特点等。②目标应可行。这需结合学生实际,因才施教,因材施教。③目标应集中,不能贪多,每堂课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④注意连续性。依据知识的联系性与相关性,有序列、有计划制定复习目标,实现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⑤应有针对性,把握复习难点与重点,发现学生薄弱环节;⑥注意可量性,以便控制与评估,矫正与反馈。

第二、明确复习的目标方法:这可基于终极目标,按照复习阶段来确定中程目标,再将其分解为即时目标,而后指导学生围绕即时目标来进行复习与评价。如:专题纵向复习的开展,可根据《考试说明》专项内容的顺序确定专题的中程目标,再根据知识点分为一些即时目标,指导学生展开复习训练。

二.加强复习训练,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进行单元训练。就是按照书本单元或根据题材自编单元而展开训练。这应明确目标,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与《考试说明》相符。训练题型根据高考题型来设计,需定量定时,问题具有层次性。

第二、开展课堂训练。如抓“诗眼”训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 氛垢:尘埃。在该诗的第三联上下两句中,写的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并简要分析。

第三、展开专项训练。这涉及了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写作等专项训练。训练时,内容应集中,连续而有梯度。对重要专题可反复训练。主要适用于第二阶段纵向复习。例如:文言文的专项训练,教师先梳理基础知识,然后设计专项习题: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

第四、注重综合训练。即考前模拟训练。其具体要求为:①题量与时间需等同于高考;②试题的难度、题目信度、试题效度、题型区分度应与高考等同;③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命题思路、角度、内容;④试卷结构、长度以及分值应与高考试卷切合。⑤注意题目的递进性、连续性、序列性,训练以7至10套题适宜;⑥练后及时反馈与矫正。

第五、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是高考重点与难点。①注重课堂阅读训练,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适时补充课本知识,以精读、跳读、泛读、评读等方式展开训练。②强化语言训练。掌握篇、段、句、词、字的表面含义及深层意义,学会分析与评价文章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筛选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③加强语段训练。主要分析语段层次、内部结构,某一词语于句段中的意义,句和句间的联系,语段的中心句,概括段意,语段对文章的作用等,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分析、阐释、归纳、综合等。④加强自读能力训练。

第六、加强写作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专项练习。即作文审题、作文立意与开头、写作速度、作文结尾的专训;谋篇构思、提纲列写的专训;改写、扩写、缩写等专训。②全面训练。即写作类型需全面;作文题材、表达方式需全面;写作的准备过程、写作过程以及修改过程都应全面训练。从阅读、观察、审题、拟题等到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等,再到语句修改等。③抓准抓序列。也就是在写作训练中,要注意有序性,如作文题材、表达方式、写作过程及心理因素等训练都应有序。

4.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深地掌握白分数和分数、小数变化的方法。

2、通过计算,比较和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练习”,找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完成知识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整理,沟通联系。

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提问:怎样能很快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引导学生观察0.25—25%、1.4—140%、0.123—12.3%)

小结:小数化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2、把27%、124%、0.4%化成小数。

让学生自由做,交流自己的意见。

归纳: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行了。

3、比较百分数和小数的变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把3/

4、1/

6、13/5化成百分数。

学生练习后,归纳方法: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5、把17%、40%、12.5%化成分数

提问: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②当百分数的分子部分是小数时,怎样将它化成分数?

回答问题后小结。

6、比较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1/

2、1/

4、0.51、0.304、7/20、21/

3、1

2、把下面各数化成分数或整数。

0.4、8%、12.5%、0.36、1.5、0.65、600%

(除不尽时,通常保

3、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5%0.855/69/110.805

四、总结并质疑问难。

五、作业。

1、教科书40页6、7、8题。

5.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五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朱永坤执教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徐建文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

2.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1.欣赏:美丽的千岛湖和农夫山泉广告

2.观察:

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瓶来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这瓶矿泉水。

3.师: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这个瓶子是一个近似圆柱体。

生2:广告中说如果你喝一瓶矿泉水,那就为中国申奥捐出一分钱。

生3:这瓶矿泉水是550毫升。

生4:我用尺测量了一下瓶子,瓶中水的高度约20厘米。

【评:看广告片、观察矿泉水,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整理复习

1.猜一猜。

师:老师喝去了一些矿泉水,还剩下这些(举起手中的瓶子),请你猜一猜,还剩下这瓶水的几分之几?

生1:1/4。

生2:1/5,也可能是1/6。……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生1:可以先测量剩下的水有多少,再计算还剩几分之几。

生2:可以先称出剩下的重几克,再计算出剩下的占整瓶水的几分之几。

师:你认为哪一种办法好呢?

生:测量。

师追问:测量什么?用什么测量?

生:测量剩下的水的高度。

学生操作后得出:满瓶矿泉水的高度是20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4厘米,剩下的占这瓶水的了1/5(20%),喝去了这瓶水的4/5(80%)。

师:想法很好,但如果要求比较精确,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量杯量。

教师示范操作,用量杯量后,看一下是多少毫升?

生:110毫升。

师:现在谁能计算出还剩下几(百)分之几?

生:110÷550=1/5。

师:那么喝下几(百)分之几?怎样计算?

生:4/5,用1-1/5,也可以用(550-110)÷550。

电脑显示:

① ②③

一瓶水550毫升 喝去440毫升 剩下110毫升

④ ⑤⑥

“1”         4/5(80%)      1/5(20%)

小结:求喝下几(百)分之几和剩下几(百)分之几…… 这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评:通过猜、测、量、算,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险,巧妙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编一编。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讨论、计算,得到了以下两组信息,现在老师要求大家从上述两组信息中各选择一条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组成一道我们已经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学生交流,教师调控。

如①+⑤喝去了多少毫升?还剩多少毫升?

①+③还剩多少毫升?喝去多少毫升?

②+⑤这瓶矿泉水多少毫升?

师: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确定单位“1”,找出与几(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然后联系一个数乘以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评:让学生自己选择信息并提出问题,组合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自己解答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些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沟通了各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三、应用拓展

1.算一算。

①工厂生产的矿泉水合格率是99.8%。如果有80瓶是不合格产品,那么这一天共生产了多少瓶矿泉水?

②矿泉水现在每瓶成本1.5元,比原来降低了25%,如果工厂按每天生产0瓶计算,可以节约成本多少元?

③工厂降低成本后,为答谢广大顾客,决定开展“买四赠一”活动。如果矿泉水原来每瓶卖2元,那么优惠了百分之几?

【评:在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当了回质检员、成本核算员和销售员,他们俨然是在为公司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小小的心灵多了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

2.想一想。

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如果我班同学每人各自买一瓶矿泉水,单价是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请你们小组合作,设计购买方案。

【评: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设计购买方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全课小结:略。

总评:本保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应用题整理也复习的新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造性地组织了复习内容。

全课以矿泉水为主线,通过创设“喝矿泉水――算矿泉水――生产矿泉水――销售矿泉水――购买矿泉水”等一系列情境,将复习内容巧妙地贯穿其中,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一条较为完整的复习路径。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自现实生活.如“买四赠一”、“春游时购买矿泉水”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十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整理和复习,理应关注“双基”,但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对问题情境和现实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朱老师通过猜一猜、编一编,引导学生自己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结合复习内容设计的计算矿泉水生产、销售中“合格产品的数量”、“每天节约的成本”以及“优惠了百分之几”等环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百分数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复习的内容: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读写法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合理地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加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3、渗透一些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复习的重点:查漏补缺,合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复习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有趣的数,轻声读一读,你能说说这些有趣的数是什么数吗?(出示)

1、一本书看了45%。

2、花生的出油率为74.5%。

3、元旦庆典期间,服装类降价20%。

4、2007年三年期存款利率为5.4%。

师:这些数是我们这册教材中新认识的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读一读中回顾感知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百分数,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这节课的任务。】

二、回顾梳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1、学生自主回顾梳理后,同桌合作交流。

2、反馈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板书。

意义和读写法

百分数 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求百分数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 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折扣、纳税、利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梳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主动尝试整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复习整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与同桌交流互动,全班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完善,补充,将百分数的知识进行串线和系统归纳,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

三、基本练习

1、说说读一读题中各个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的读写时应注意什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填表后说说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3、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师:教师给大家带来一杯糖水,其中糖的重量是20克,水的重量是200克,请你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式解答,不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基础上,通过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也为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拓展提高(智力竞赛:你想尝试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1)某农场去年产小麦20吨,今年增产二成,今年产小麦多少千克?(20分)(2)一种商品, 先提价20%, 再降价20%后,现价和原价相等吗?为什么?(20分)

(3)小明的父亲月收入2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扣除16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5%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小明的父亲每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20分)

(4)某种商品,原定价为20元,甲、乙、丙、丁三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促销。(40分)

甲店:打九折出售。乙店:降价9%出售。丙店:买够百元打八折。

①明明买一件商品花了18.2元,他是在()商店买的。

②兰兰买了10件这种商品用了160元,小兰是在()商店买的。③如果买的多,到()商店去买最便宜。

【设计意图:】拓展题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练习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解与复习中获得不同的提高,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旨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数学乐园

找找成语中隐藏的百分数: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九死一生 水中捞月

【设计意图:】数学乐园的练习,意在让学生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多角度思考,即活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7.例谈优化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章节复习,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习题归类

初中数学总复习切忌“题海战术”、“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的苦办法, 既要减轻学生负担, 又要提高复习质量, 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这就必须优化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在此谨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举例谈谈.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 而且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方式进行复习, 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 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且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复习概念时, 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 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然后归类排队, 再用数字编码, 这样做可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可促进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实现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 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时, 我把主要知识归纳为一个基础、两个要点、三种延伸、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 学生立即思维活跃, 有的在思考, 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 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就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一个基础, 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两个要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三种延伸, 三种图形的延伸, 即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四个异同点, 即端点个数不同、图形特征不同、表示方法不同、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 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 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做系列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 我给出了这样一道例题: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0, 0) 与 (-1, -1) , 开口向上, 且在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由题意画图后, 不难看出 (-1, -1) 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m) 2+n, 再求得它的解析式 (解法略) .在教学中我对例题做了变化 , 把题例中 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 求解析式.变化后 , 由题意画图可知 (-1, -1) 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 但从图中看出, 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 还经过一点 (-4, 0) , 所以可用y=a (x-x1) (x-x2) 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 再对例题进行变化, 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 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 此题可有两种情况: (1) 开口向上; (2) 开口向下, 所以有两个结论.

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 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 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进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 提高了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解题后可以将原题稍加改动, 结果使一道题变成一串题, 一类题, 也可以借题发挥,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演变,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3个题目:

①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2<x≤7时3≤y<11, 求这个一次函数.②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2≤x≤7时3≤y≤11, 求这个一次函数.③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2<x<7时3<y<11, 求这个一次函数.初看起来, 这3个题目好像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学生发现: (A) 题目①只有一个解, 而②与③均有两个解; (B) 题目②与③的两个解中的k值互为相反数.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②与③的两个解中的k值互为相反数? 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透彻的研究. 我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理论和平移理论进行解释, 又用待定系数法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命题: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m≤x≤n时p≤y≤q, 则这样的一次函数y=kx+b有两个解, 并且这两个解的k值互为相反数.类似地, 给出其他结论. 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能力, 能为学生营造严谨、创新的学风打好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 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 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 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00米, 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50米, 问经过几分钟, 甲乙两人相遇? 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 汽车需10小时, 拖拉机需18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3: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12天, 乙队单独做需18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6小时可以注满, 单开乙管10小时可以完成, 两管同时开放, 几小时可以注满?

上述四道复习应用题, 由于表达方式不同, 有的看似是行程问题, 有的看似是工程问题,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8.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设想:以学定教,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上,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让学生自主同顾学过的数学“性质”,填表整理,再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性质”知识网络。

预习作业:

小学阶段同学们曾经学习了哪些数学性质?想一想,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要想发挥好预习的作用,预习作业的设计是个关键。预习作业设计得好,不但能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作业中安排学生回顾、填写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性质”,便于学生展开自学,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自主梳理和网络建构。

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形成网络

1 组内交流。

课前,同学们回忆、整理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性质”,并填写了表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表格整理情况。

(学生6人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探讨小学阶段的数学“性质”,同伴互助,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 全班展示。

下面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组对数学“性质”的整理情况,其他组同学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学生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小组的整理成果.向全班进行介绍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体根据自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开展小组内交流,有助于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完整,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的培养,从而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3 完善表格。

9.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九

比例尺、面积变化、确定位置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5、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6、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考点分析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1(或1:n)。

4、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5、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画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

6、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程。

典型例题:

例1、(认识比例尺)

王伯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0米,宽30米。把这块菜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平面图上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菜地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分析与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40米=4000厘米3厘米=0.03米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0,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写成,仍读作1比1000。

点评: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题目。做的时候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末尾0的问题:一是米、千米化成厘米的时候要在米、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2、5个0;二是在求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0的个数。多数一数、想一想,是不会有错的。

例2、(对比例尺的理解及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分析与解: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

像形如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

0102030米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米。

例3、一个手表零件长2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错误解法:4厘米=40毫米2:40=1:20

思路分析:无论什么样的图纸,比例尺始终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比例尺的定义,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去求。

正确解答:4厘米=40毫米40:2=20:1

点评:比例尺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写成前项是1的比。但比例尺的作用除了把实际距离缩小,还可以把实际距离扩大,这样比例尺的前项就比后项大,这时后项通常化成1。在解答时,只要坚持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在前就可以了。

例4、(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与解:方法1:比例尺是,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倍。

2.5×60000=150000(厘米)

150000(厘米)=1500米

方法2:比例尺是,也就是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60000厘米,即600米。

2.5×600=1500(米)

方法3:根据=比例尺,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或“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实际距离。

2.5÷=2.5×60000=150000(厘米)=1500米

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是ⅹ厘米。

=

1ⅹ=2.5×60000

ⅹ=150000

150000(厘米)=1500米

答: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0厘米。

例5、(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后,面积扩大了比的平方倍)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分析与解: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2.5=3:1,宽的比是3:1。

==×=9:1=3:1

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1。

例6、(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

如图,一辆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你能说出商场和书店分别在汽车的什么方向吗?

N

商场北

45

60书店

0369千米

汽车

分析与解:从图上可以看出,以汽车为中心,书店在汽车的东北方向,商场在汽车的西北方向。

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它们的位置呢?

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方向,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

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方向。

答: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方向。

例7、(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出上图中书店到汽车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方向的多少千米处?商场呢?

分析与解:从图中量得书店和商场到汽车的图上距离分别是1.2厘米和2.3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千米,分别算出实际距离。

1.2×3=3.6(千米)┄┄┄书店

2.3×3=6.9(千米)┄┄┄商场

答: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方向的3.6千米处,商场在汽车北偏西45方向的6.9千米处。

点评:只有在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南或北,再看是偏东还是偏西,如果图中没有画线,要先连线。算实际距离就根据前面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去求。

例8、(辨析)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表示汽车也在书店的北偏东60方向。

分析与解: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是以汽车为中心,由北向东旋转60;而以书店为中心,汽车在书店的西南方向,即南偏西60方向。

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方向,表示汽车在书店的南偏西60方向。

例9、(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有序地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海面上有一座灯塔,灯塔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凤凰岛。

N

W西东E

灯塔

0102030千米

S

你能在图上指出凤凰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分析与解:(1)先确定北偏西30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N

30

灯塔

(2)再算出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0÷10=3(厘米)

凤凰岛●N

30

灯塔

点评:在表示凤凰岛的具体位置时,先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且在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应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好量角器。

例10、(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下图是某市旅游1号车行驶的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

(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分析与解:先找准方向,再说出具体的路程。(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东)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北)偏(东)(40)的方向行(1.8)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东)(60)的方向行(1.7)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东)

(70)的方向行(1.5)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点评:在进行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方向再说路程。说方向的时候为了说清楚,通常情况下不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说法,而用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多少度的说法更为准确。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七)

模拟试题

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40000

2、判断: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

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

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3、选择:

①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C.1︰200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5、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6、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一幅地图上,城和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8、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

10、下图是按1︰50000的比例尺绘出的方位图。说一说商店、公园、电影院的位置。

电影院

●30

●●

40广场公园

●商店

(1)公园在广场的东面()千米处。

(2)电影院在广场的()偏()()方向()千米处。

(3)商店在广场的()。

11、小明家在百货商场的北偏西40°方向2500米处,图书馆在农业银行东偏南40°方向1500米处。下面是小明坐出租车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9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一共要花多少元出租车费?

参考答案:

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40000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40000厘米,即400米。

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2、判断: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3、选择:

①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A)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B)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2000C.1︰200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千米。

5、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厘米=120毫米120:3=40:1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40:1。

6、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长:120米=12000厘米12000×=3厘米

宽:80米=8000厘米8000×=2厘米

答:长应画3厘米,宽应画2厘米。

7、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一幅地图上,城和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5÷=1000000厘米=10千米

答:两城实际相距10千米。

8、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18×40=720千米

660÷40=16.5厘米或66000000×=16.5厘米

答: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72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16.5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图上面积:3×2=6平方厘米

实际长:3×500=1500厘米实际宽:2×500=1000厘米

实际面积:1500×1000=1500000平方厘米=150平方米

答: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6平方厘米,实际面积是150平方米。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

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是:6:1500000=1:250000

与比例尺进行比较1:250000=(1:500)

10、下图是按1︰50000的比例尺绘出的方位图。说一说商店、公园、电影院的位置。

电影院

●30

●●

40广场公园

●商店

(1)公园在广场的东面(0.75)千米处。

量得公园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1.5×50000=75000厘米=0.75千米

(2)电影院在广场的(北)偏(东)(60)方向(0.75)千米处。

(3)商店在广场的(南偏西50方向1.5千米处)。量得商店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

11、小明家在百货商场的北偏西40°方向2500米处,图书馆在农业银行东偏南40°方向1500米处。下面是小明坐出租车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9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一共要花多少元出租车费?

10.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反思总复习教学反思复习课要上的有效,较新授课、练习课还要难。学生感觉没兴趣,甚至厌烦复习课。怎样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复习?怎样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使数学复习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富有挑战性?是我们教师值得思索的。在本人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复习教学时教师应该思考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在复习阶段,如何管理好和调配好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整理、收集错题,编辑错题集在第一轮分单元复习的时候,复习前我得布置学生翻阅课本和平时的作业本,把本单元自己出现的错题收集到错题本上,原来是如何错的照写在左边,右边用红色笔改正过来,旁边附上对错题的分析,若是不知如何改正,得找同伴帮忙。错题集的效益还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呢,错题集得同桌、小组成

员互相欣赏,欣赏后请同伴互相根据同伴的错题模仿着给对方出相关的题型练习,这样改正错题比机械的完成作业题的效益大得多,同时学生在观察别人错题时也变相的提醒自己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了,达到双赢。(一)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调整复习目标,提高有效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复习前我首先组织学生写好复习计划,必须是实实在在的,都把复习计划写在复习本的第一页,计划内容大致分为六个部分的内容:第

一、期末达到多少分。第

二、书中知识点树状图。第

三、最得意的章节和最恼火的章节。第

四、本期养成了哪些好的数学素养和希望复习阶段还的养成哪些数学素养。第

五、我数学课堂和作业时经常出现的毛病有哪些。第六、同伴、老师给我的提醒。通过这样一番自我反思后,学

生在复习时能做到以一颗清晰的头脑和极强的内驱力主动学习,效果理想。

(二)抓学生易错点,从细节入手既然是复习,老师大可不必把本册所学的知识点面面俱到的复习一通,学生已熟练掌握的那些知识点不必花费太多精力,而是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得到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易错的,那么老师就从这些知识点出发展开复习教学。例如:解决问题《相遇问题应用题》,通过平时学生的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老是出错,即使他们对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背得滚瓜烂熟,但仍然不知如何解决。我认真调查和分析,原来是学生初步接触到这一类型应用题,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对于知识的本质不够明了,往往对于题目中已知条件速度与路程模糊不清,从而导致胡乱列式,针对如此情况,在组织复习时我先板书:120千米,问:黑板上的120千米是速度还是路程?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辨析学生得出无法判断的结论,理由是:没告诉

是1小时行的还是几小时行的。这样使学生真正明白了速度与路程的区别,从而达到仔细分析和如何分析文字的功效。在进行这样一番质疑、讨论、争论后,激起了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然后在此基础上添条件和问题展开不同类型行程问题的复习。这样从学生易错点出发,设计问题注重细节化,使数学复习课堂真正起到为学生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踢开绊脚石,让复习课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1.浅谈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复习;教学;初中语文;特点;措施

G633.3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复习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下面本文就针复习教学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复习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覆盖面广

如果把知识比作拼图,那么每个章节的知识就是零散的、不规则的图块,要把零散的图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张完整的图片那么我们必须要找到各个图块之间的联系点,而这是需要对所有图块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的基础上的。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复习教学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从初一到初三所有学过的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

(二)延伸性长

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篇幅较长的文章,包括一些长篇小说和戏剧等等。在日常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对于这些文章的讲解往往受到课时的限制无法太过深入,如讲解小说时只是对该篇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特点、表达主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未对情节的特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形式等进行专题性的深入探究。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当时并未完全透彻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释,学生经过这样的补缺既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又有效积累了答题专业术语、答题技巧等,从而有效的延伸了课文的知识。

(三)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包括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部分,就像是一款手机APP,如拍照APP,它的主要功能是拍照,但是里面含有的内容和类别却五花八门,初中语文亦是如此。这些知识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统一的整体,既有差异性也有关联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其内在的联系,让知识复习串成一条线,形成一个网,让知识更加的系统化,便于记忆、理解把握和运用。

二、在初中语文总复习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划分模块,制定相应的复习方法

1.课本知识模块

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习都要分清主次,拿捏好分寸。复习教学亦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要、次要矛盾,把握住复习的重点、难点并制定相应的复习方法去展开复习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做的越细致,学生才会学的越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会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意愿。教师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区分开重点知识点、难点知识点和普通知识点,在细致一点,要把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都能够明确标记出来,如有些课文是需要熟背掌握,有些只需要了解。并把这些目标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除了“划重点”之外,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教授。比如在做文言文相关题目时,教师可以教学生把握实词的用法规律,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现代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运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此外,对于一些课后阅读材料的讲解,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借助查字工具弄清楚生词的读音、含义以及用法。然后,再讲解那些容易使学生混淆的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

2.基本技能模块

阅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泛读能力,即快速阅读,得出文章的核心语句和段落;二是精读能力,即慢慢地品味书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其精巧的构思以及抒发的情感,并从中吸取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思想世界。在语文总复习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譬如,泛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表示因果关系的“由于”“因此”、“所以”,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等等关键词,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末等规律,这样利于学生快速找到文章的核心句段。精读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一些赏析的角度和术语。我们可以从修辞、内容、结构等角度进行赏析。当然,阅读首先得读懂文章的意思,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力。

(二)多举并措,增强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教学是不同于平时的教学的,虽然教学内容相差不多,但是教学方式却可以更加的跳跃。有的教师喜欢按部就班从初一第一章第一节开始一直到初三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这种复习方式固然不会遗漏知识但是却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学的更累,产生厌学心理,无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其实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需要做的不是重新再教一遍,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回忆,自己去思考,刺激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突出重点,归纳总结,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背诵默写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竞赛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单一枯燥的复习变得灵动活泼。我们可以把一堆堆的复习资料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呈现,学生还可以把这些电子资料下载到像MP4那样可读、可移动的工具上去,任何闲暇时间都可以拿出来识记。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对于整个复习计划是很有帮助的。

复习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各个学科,所有知识学习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复习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倾囊相授。复习教学区别于普通教学的关键点就是所站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跳出单个知识点的框架,从整体上去看待问题,把握知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丽.试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6(12)

[2劉宏业.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谈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09(03)

12.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愉悦教育”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较好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人们潜心于教法的研究, 许多教师仍然遵循初三复习中“教师讲, 学生记, 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愉悦教育”也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教学方法之一。“愉悦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教育融于教学中, 从而使教学主动、活泼, 学生身心愉悦。

1.英文歌曲。英文歌曲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利用, 还能有效操练句型、单词。在紧张的初三复习中, 学习情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增强复习课效果, 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复习, 课前播放一首英文歌, 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歌曲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如You Raise Me Up。

2.教师饱满 的精神和活 跃的课堂 氛围。教师应精神饱满地组织课堂。教师是一节课的主导者,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强化教学效果,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一种乐趣。教师讲课时语言要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 语调要抑扬顿挫, 不能平铺直叙而无生机。在每一堂课上, 教师犹如乐队的指挥, 情绪激昂, 深情投入, 才能“奏出”好“曲子”。

此外,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体态语言、比喻等也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达到“愉悦教育”的目的。

二、传授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重要举措。

1.让学生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 从短期目标入手, 围绕目标, 脚踏实地地分阶段完成, 保持成功的喜悦。

2.要 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做到 “五到 ”, 即口到 、耳到、手到、眼到、心到。

3.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梳理本 , 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测验和考试当中所出现的错误题型整理在本子上, 同时举一反三, 梳理类似的考点, 最后学生重新按照考点编一道题, 以供练习。

三、确立三轮复习目标是进行有效课堂复习的重要途径。

1.第一轮进行基础知识的课堂复习。英语测试的重点放在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对能力的测试则根植于对知识的测试。因此, 进行基础知识的课堂有效的复习, 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至关重要。

(1)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复习基础知识, 以教材单元为序, 找出复习单元中的重难点并设计成练习形式检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温故知新, 避免学生在题海中遨游而感觉茫茫无尽头的疲惫心理。在单元复习练习中, 学生一是可以巩固知识, 二是可以发现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设疑置疑, 并设计好经典的讲解和精粹的练习, 积极设计问题,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探究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 先带着学生梳理总结课本上复习内容的要点、课本文章的语言点和重要句型, 然后带着学生当堂做听课手册上的重点单词、重点短语和重点句子, 当堂检测学生复习的情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带领他们进行部分单词的词形变化, 如health healthy、unhealthy、healthily, 以及部分短语归类, 部分句子造句的拓展和归纳等。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典型句式的积累和应用。在单元话题整合的复习课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整套教材有关该话题的典型句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 在教学“问题与建议”话题时, 我引导学生归纳以下典型句式:

询问健康的句子:

What’s wrong/the matter/the trouble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 (同时复习其他疾病名称)

表示建议的句子:

What/How about ...?

Why don’t you+do

Why not+do

You should (not) +do

You had better (not) +do

You must+do

(2) 以话题为主线, 梳理基本语法, 激发有效输出。

以话题为主线, 创设情境, 将语法的复习与口语和书面表达联系起来, 在帮助学生梳理基本语法的同时,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语法表达, 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复习七年级下Unit7 Topic2关于五一节去四川九寨沟的对话, 以“周末和假期”这一话题为主线, 引出类似对话, 引导学生梳理一般过去时态的基本语法。

How was your weekend/the May Da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Did you visit ...?

...

通过创设情境, 展开对话, 学生从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一般过去时态及其用法。然后, 引导学生归纳一般过去时态的基本句式和结构, 再以My May Day Holiday为题写一篇短文,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的作文中, 可以发现他们表达流畅, 语法错误明显减少, 尤其是动词的过去式基本准确, 进步显著。通过本轮课本基础知识的有效复习、知识点的巩固和重难点的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以少搏多, 事半功倍。

2.第二轮进行课堂有效的知识网络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其要点进行梳理, 按照语言、词汇、短语、句法等分类整理,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在此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抓住常考点, 把握易错点, 理出易混淆点进行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专项落实。例如在复习动词不定式时, 利用不定式小口诀将后边跟省略to的不定式动词根据谐音、多义连串成一句话:“let, make, hear, see, watch, find, have, feel”———让迈克听听、看看这块手表, 找找有没有感觉。我借鉴并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果然轻松记忆, 运用时还产生条件反射, 看到make马上想到makesb.do sth。

在专项训练这一轮的复习过程中, 课堂有效的复习方法主要是把散见于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条块化整理, 如分成语音、词汇、数词、名词、代词句子种类等。例如, 复习代词,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练习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 疑问代词等的灵活准确的运用, 并区分代词all与both;any与some;other, the other, others, the others, another;few, little, a few, a little;many与much;that指代不可数名词, one指代可数名词, one作代词时与it的用法区别等, 但所有讲解都离不开设计精巧有效的练习。如果只讲用法区别, 甚至仅仅用汉语进行概括说明, 违背语言作为交际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的基本原则,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达不到应有效果。

例如, 在课堂复习讲解few, little, a few与a little的区别运用时, 不妨设计如下:

(1) May I have some more water?Sorry, I have___.

A .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2) I have___friends here, so I have to stay at home .

A .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通过少量的例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 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 符合中学生的记忆特点,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 形成课堂有效的知识网络复习和必要练习巩固是这一轮复习的关键。

3.第三轮进行课堂有效的综合演练。中考命题坚持“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的设计原则, 体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中考复习阶段, 除了结合课本进行单元练习与专项练习外, 还应该对中考题型有计划、有步骤地有效练习, 如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口语运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运用、书面表达等, 并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典型性, 目标直指中考。

在中考的攻坚冲刺阶段, 还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根据前两轮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错误, 精心设计覆盖面广, 可信度高, 难度与中考相当的模拟试卷进行考前指导, 反馈检查, 巩固落实并按考试题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中考英语各类题型解题思路与指导。

总之, 只要每个英语老师都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复习的实际出发, 踏踏实实地做好英语中考复习教学工作, 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那么学生必将在英语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3.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复习》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14.化学教学论 总复习 篇十四

学习教学实践知识,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并要自觉将教学经验跟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引导经验,由经验来感悟理论。我们的格言: 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

化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化学教学具体环境下的应用,着重探讨化学教学实践性知识。其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并不断改进化学教学。在教育科学中化学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范畴。

(化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具有特殊性,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共同的特性。现代化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按照教学活动的顺序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课堂教学方案,通常简称“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教案是关于教学的计划或“剧本”,通常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部分。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技能,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等。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借助一定教学条件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有三个核心关注的要素: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15.分组教学在数学总复习中的应用 篇十五

一、摸清底码, 准确把握

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学生处于同一年龄段, 受到几乎相同的学校教育, 但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堂教学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 长期采用相同的教法、布置相同的作业和不变评估模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 数学成绩形成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 致使九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 不利于大面积提升数学成绩。因此, 我首先利用课堂上, 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 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码和思维能力, 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习惯, 而且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困难,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新课标》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复习, 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适当分组, 合作学习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 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课上表现、作业情况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复习内容和任务目标。

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A层:优秀生, 数学基础好, 思维能力强。B层:中等生, 数学成绩一般, 思维能力较好。C层:较差生, 数学基础差, 思维能力一般。D层:差生, 数学基础很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

当然, 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是不告诉学生的, 只要自己心中有数, 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而且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成绩和平时表现随时进行调整。

其次,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课堂上, 我把AB层学生分成一组, BC层学生分成一组, CD层学生分成一组, 这样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当然, 这种分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 可进行适当调整, 还根据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调整。这样分组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上都能有的学, 而且学得会。课下分组时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 让优秀生帮助差生, 共同进步, 这种分组方式相对不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我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估模式, 把每个组的成绩作为整体进行评估, 不仅和其他组进行横向比较, 还要和自己组进行纵向比较, 选出进步幅度较大的组给予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较差生进步很快。

三、研究教材, 设计题组

新课程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拓宽了数学学习的知识面, 注重基础, 避免了烦琐的计算训练。如在有理数教学中, 只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以三步为主) , 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 我首先研究教材和新课标把数学知识系统化, 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方程的有关内容分散在七、八、九三个学段中, 在复习时需要系统化、集中化。另外, 数学知识像一根线, 强调一个“始终”性。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类;二是重点、难点类;三是扩展类。因此, 我多方面查询资料, 仔细推敲课本, 列出了两套知识检测题:一套是以重、难点知识为主, 以课本为切入点扩展开来的发散性习题;一套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囊括了三大块 (概念类、应用题类、计算类) 结构的习题。

复习课教学中, 应当通过有效的技能训练, 去牵动知识的内化,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把所学知识有效地复习一遍, 做一定量的课内练习是十分必要。复习课的练习可根据复习基本内容设计成题组, 题组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宜简单而全面, 覆盖整个单元, 侧重于回忆与再认知, 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或查书完成;在完成第一层次的题组时, 学生一般可以独立完成。第二层宜结合考试的重点, 设计以探究为主的习题, 将A、B两层学生穿插在一起, B层学生属于思维的边缘地带, 拉一把就上, 需要带动和鼓励, 需要在带动中培养自觉意识,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A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 培养和锻炼了他们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 将学生逐步推上舞台;A层学生也在积极探索中达到了主体地位的初步实现。C、D层学生的关键切入点有两个, 一是要在心理上爱护, 保护自尊心, 培养自信心, 要和蔼可亲, 不让学生感觉到歧视;二是要在知识上划分为“知识块”有利于他们一点一点的接受, 小步子的进行, 先各个“歼灭”, 理顺头绪, 培养起自信心来, 再“自然而然”地过渡、上升, 实现知识上的“突破”。

实践证明, 用题组法组织数学复习, 是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的复习模式, 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生日祝福词下一篇:党总支换届大会程序及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