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标语

2024-09-20

地球的标语(精选8篇)

1.地球的标语 篇一

1.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2.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3.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4.崇尚环保,追求和谐。

5.保护环境,让地球妈妈重绽笑脸!

6.低碳新时尚,中国是积极的。

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8.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9.节约一度电,少排一份碳。

10.人类只有一个惟一的家园——地球。

1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12.请别乱坎树林,让空气更加清新。

13.美好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14.环境好,生活就好。

15.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16.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呼唤着绿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7.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18.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9.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20.低碳节能,企业先行。

2.地球的标语 篇二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2012年度成果汇报交流会近日在京举行。这个由来自118个科研机构的1500多名专家参与、历经5年的项目, 是目前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 也是一把叩开地球“神秘大门”的钥匙。地球深处到底藏着哪些秘密?深部探测这双“眼睛”又看到了哪些“风景”?

地球内部构造

人类对地球深部认识“很肤浅”

迄今, 人类通过打钻直接了解的地下深度仅有12公里, 相比6378公里的地球赤道半径, 科学家对地球深部的认识仍“很肤浅”。地球内部的构造, 由外而内分别是3个同心球层, 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0—40公里, 地幔则厚达近2700公里, 地壳和地幔顶部组成固体的岩石圈平均厚约200公里, 这就是漂移的板块。地幔之下, 才是由铁、镍等物质组成的高温地核。

至于多深才能称之为“深部”, 深部探测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说, 地质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从技术精度上讲, 对地球深部的真正科学探测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董树文说, 美国当年应用石油勘探的反射地震探测技术探测全地壳的结构, 引领了世界深部研究的方向, 也使得探测深度和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二十世纪80年代, 欧洲、加拿大也先后发起了欧洲探测计划和岩石圈探测计划。

虽然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 但我国的地下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大多只能进行灾后救援, 灾前束手无策。当然, 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资源缺口凸显、地质灾害频发与地球科学相对落后并存的局面, 使开展深部探测工程的诉求日益强烈。

2008年, 在财政部、科技部支持下, 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计划, 时限2008—2012年, 专项总经费11.17亿元, 2013—2014年专项续作经费1.37亿元, 总经费12.54亿元。

“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 我想美丽中国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一个经济强盛的中国, 这需要丰富的资源提供支撑;它是一个科学的中国, 这需要我们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它是一个安全的中国, 既包括国家安全也包括免受地质灾害等影响;它是一个生态的中国, 要免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困扰。从这个角度讲, 深部探测与构建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深部探测专项技术负责人、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深部探测专项给地球做全面“体检”

地下深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 研究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地球的造山运动会把深部物质带到地表, 但这类证据毕竟非常稀少。随着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地震、重力、电磁等现代地球物理的探测方法, 了解地球深部的物理性质。

“深部探测专项”包括9个子项目, 其中建立中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 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锐形象地称为“给地球照CT”, 即切开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 取得横切片和纵切片。

作为技术领域的项目代表, 高锐说, 切开地壳上地幔的技术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两种方法, 包括人工源和天然源。相对来说, 人工源探测精度高些, 天然源探测深度大些。由于中国大陆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 只有通过实地方法和技术实验使技术取得突破, 才能获得适于中国大陆特点的技术组合。因此, 深部探测专项在培育阶段重点试验了这两类手段。

高锐介绍, 深部探测实验取得全国三维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标准点立体实验与研究、大地电磁实测数据起伏地形三维反演技术等十大技术进步。该项目还研发了远程监控宽频地震观测新技术———切到地幔深部技术。

他说, 宽频地震观测好比医学的听诊器, 是将地震计放入地下记录地球的活动信息, 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地下结构图像, 特点是观测深度可达670公里上地幔深度, 观测时间一般1—2年。

通过一系列技术, 科研人员成功穿透我国大陆岩石圈 (100—200公里) 、地壳 (30—70公里) 不同层次, 获取多重物性参数。从数据采集、信号提取到成像技术流程、“地壳CT”探测结果被国际同行认可。

“深部专项实施之前, 我国深反射地震剖面总长约4800公里, 仅相当于美国的1/12、英国的1/4、意大利的1/2。”董树文说, 过去5年, 我国完成了6160公里“穿透地壳”的深反射地震剖面, 总长度达到11000公里, 超过了此前50年完成的总和。

“我国现在有了11000公里深反射地震剖面, 意味着我国从此进入深部探测大国行列。”高锐说。

“超级钻”等自主装备成探测“利器”

目前最直接的探测地球深部的手段是科学钻探。科学钻探可通过钻探和全程取芯, 直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 因此被形象地誉为“入地望远镜”。苏联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科拉超深科学钻, 达到1.2万米的钻探深度。

在深部探测专项中, 科研人员通过对全液压顶驱动、仿生钻头等装置的攻关, 获得的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万米超深科学钻探装备已于2011年问世。据介绍, 这台钻机所有部件均实现国产化, 整套装备高60米、重1000吨、占地约1万平方米。

董树文表示, 该钻机在深部钻探全液压钻机整机设计理论、装备制造及配套钻具研制、数字化设计、智能化与自动化钻进装备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深部探测专项安排了3亿元人民币用于装备研发。董树文认为, 中国深部探测与国外差距明显, 工作空白很多, “我们不能放弃自主研发一些关键设备”。

地壳深部探测工程迫切需要重型探测装备技术, 项目科研人员通过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 研发出大功率、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性能的地震勘探系统、电磁勘探系统、无人机探测系统、超深钻探装备和深探软件平台等大型探测仪器装备, 取得了优于预期的进展成果。

“科研人员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管理指标、技术配备、人员训练和工程管理协调, 以稳健务实的科学态度, 迅速提升我国重型深部探测装备研发的技术水平, 为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和深部找矿战略计划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负责人、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表示。

成果将用于找矿、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

为找矿突破战略服务

“我国所面临的资源挑战是立项的第一出发点。”董树文曾在很多场合强调这一点。深部探测专项为我国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吕庆田说, 深部资源探测所取得进展的应用前景在于, 将极大深化对19个成矿带深部成矿过程的认识, 为建立大陆成矿体系提供重要深部信息, 促进47个整装勘查区的深部找矿突破。

此外, 深部探测和科学钻探发现了一批对找矿突破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的线索:首次确认了含铬铁矿高压蛇绿岩套新类型, 为铬铁矿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方向;发现并圈出北方巨型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块体, 指示了超大型矿床的突破空间;穿透大庆盆地在含油的白垩纪盆地之下发现残存的沉积盆地, 为“大庆之下找大庆”提供了战略依据;在庐枞火山岩铁流矿集区, 发现了深部正长岩上百米厚铀元素富集带, 为深部找铀、重新认识火山岩型成矿体系和建立成矿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人为因素导致放射性污染注入量提供定量参照基准

深部探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 将元素周期表“画”在地球上。据了解, 地球物质成分包含元素周期表中的90个元素, 它们被称为地球的基因。矿产资源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生态环境是受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影响的。对地壳全部元素进行探测, 建立化学地球是解决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研究员王学求介绍道, 通过部署1个网、3条带、10个矿区的地球化学探测项目, 科研人员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如创新性地发展了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系统, 首次实现对81个指标 (含78个元素) 的高精度分析, 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 首次制作出全国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图, 圈定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

同时, 还提供了全国范围根据U (铀) 、Th (钍) 、K (钾) 含量计算的地面1米高度大气放射性剂量率, 为监测未来人为因素导致放射性污染注入量提供了定量参照基准。在环境污染以及预测未来变化方面, 项目还发现了全国重金属元素污染持续加剧以及CaO与酸雨分布密切相关的事实。

应力监测为地震预报服务

减轻地质灾害是地质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士石耀霖认为, 通过借鉴气象预报的经验, 地震预报也应该是从基于前兆的经验预报到基于物理机制的数值预报再到关键物理量———应力预报。

他分析说, 地震预报要搞数值预报, 从技术上有5个关键环节: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解方程的能力、建立结构物性模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我们不知道初始应力状态, 也无法计算绝对值。初始应力必须来自观测, 应力观测系统必须有国家级的部署, 地壳深部探测计划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

历经5年, 该项目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共建立了28个应力应变监测台站, 初步构建了该地区局域地应力监测网络。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位于北京的地应力监测数据中心, 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 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3.地球的标语 篇三

关键词:立德树人;地理教学;地球与地球仪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生成。本文依据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侧重探讨“地球和地球仪”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因素,期望抛砖引玉。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插图(如图1),这个目标不难达到。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瞭望得远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不仅要继承前人的认识成果,还要从前人的认识过程中获得经验教训或者认识上的启迪。

1.对地球球体不同认识阶段的评价

“盖天说”和“天圆地方说”,自然让人联想到熟悉的南朝诗句:“天似穹庐,覆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代人们受活动范围的局限,把局部的感觉当作认识的真象。

西汉时期,张衡的“浑天说”是对地球形状和天地关系的伟大想象,正确反映了地球的形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 700年。但这种认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①认为天也是球形的。在人们的肉眼看来,天上的星星到地球的距离似乎一样遥远,把天看作以地球上的人眼为中心的球形。实际上,天上的星星到地球的距离千差万别,而且,宇宙是无限的,它在高速膨胀着,河外星系在离我们远去。目前对宇宙现象作出较好解释的是“大爆炸说”。②“浑天说”的地球在宇宙的中心,而今天我们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体现了冒险精神。世界航海家葡萄牙人费尔南多·麦哲伦,率船队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为人类历史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人类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同时,麦哲伦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也体现了航海家勇于探险、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教学中在给学生展示这段历史史实时,还可增添一些丰富的材料,如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哥伦布船海探险早了87年,所到之处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文明。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这些航海探险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勇敢无畏地面对一切,他们的海上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由此激发学生对古人勇于探索精神的敬意以及探索地球奥秘的愿望。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盖天说”、“天圆地方说”到“浑天说”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进一步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这一认识历程从感觉到想像或者假说再到实践验证,反映了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过程。

3.“地球球体日常体验”学习行动

教材中的“学习行动”要求利用篮球做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只航行的情景并交流结论(如图2)。这里着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展示对地球球体的日常体验,如归来的航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远去的航船,先看不到船身,后看不到桅杆,以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向北走,北极星的高度越来越高;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超低空飞行的飞机能躲避雷达的监测;同一个地方,站在高山之巅总是比平地早见到日出等。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3)

1.利用数学公式计算

课程内容标准要求“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教材指出:“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这里用“平均半径”,说明地球是一个非正圆的球体。为避免死记硬背数据,不妨让学生依据平均半径(R)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球体表面积计算公式(S=4πR2)计算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也大体了解数据的约略程度。计算不仅训练学生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2.学会简易制作学具

“学习行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这里应当提醒学生注意地球仪的地轴与水平面的关系:是否垂直、平行或斜交成任意角度都行?因为地球绕日运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相交成大约23.5°,制作地球仪时,一般让地轴与水平面约成66.5°交角,地球仪的基座所在平面相当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公转轨道平面,这样与客观实际更相符。

三、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教材中的“学习行动”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案(图略)。在地球仪上,因为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大圆,把地球分为相等的两半,用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依据;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是计算经度的起始平面,用0°和180°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似乎也顺理成章。但是,0°经线穿过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和非洲大陆,为使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于一个半球,人们选择以西经20°和东经160°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也可教育学生,在做决定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事物本身,还应关注到事物所牵涉的各方面。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天文、地理、数学、历史、哲学、品德与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4.提高环保地球意识的标语 篇四

2. 保护生态环境,共健美好家园。

3. 校园美如画,受益你我他。

4.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

5. 娇娇小草,请足下留情。

6. 保护环境,健康你我他。

7. 倡环境保护之风,走持续发展之路。

8. 垃圾也有用,请别乱扔它。

9.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10. 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11. 请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12. 只有保护环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13. 绿色校园,绿色生活。

14. 伸出你的双手,捧出你的爱心,让学校多一份绿色。

15. 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热爱妈妈吧!

16. 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17. 砍伐树木,害人害己。

18. 有花有草,不摘花草,无花无草,应栽花种草,破坏环境,岂不可惜。

19. 如果没有树木,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20. 保护环境,人人戒烟。

21.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2. 足下轻轻,手下留情。

23. 小草在生长,大家别打扰。

24. 变废为宝,点铁成金。

25.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6. 请走阳光大道,别踩小花小草!

27. 学校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28.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9. 拯救地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共建家园任重道远。

30.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1.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32. 让金色的稀纪里,蕴含着绿的可爱。

33. 绿化美化净化,靠你靠我靠他。

34. 垃圾身上粘害虫,别让垃圾到处跑。

35. 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36. 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37. 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38.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39. 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

40. 花草树木都是宝,没它我就不行了。人人都来爱护它,世界才会更美妙。

41. 保护水源,留下纯净。

42. 菜场整洁,大家开心。

43. 少些尘土,再现碧蓝天空。

44. 环保行为,处处体现,文明整洁,大家坚持。

45. 只要给予一些爱,就能给你带来郁郁葱葱的绿荫。

46. 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47. 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48.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美丽。

49. 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

50. 节约一滴水,地球更美丽。

51.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52.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3. 看,蓝色的地球多美呀!千万不要让她变成单调的黄色!

54. 为了家园更美,请勿摘花。

55. 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56. 从自己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

57.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58.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59. 手下留情花更艳,脚下留情草更翠。

5.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标语 篇五

2、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美好家园。

3、索取资源力求简单,利用资源转换完全。

4、清澈的`河水是动物们的镜子,不要让河水再次污浊不清。

5、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你忍心伤害我们的母亲吗?

6、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7、热爱生活,低碳生活。

8、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9、学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10、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

11、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12、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3、让绿色的旋律环绕每一个生命!

14、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1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16、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地球。

17、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18、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9、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母亲。

20、推展减废运动,做好废弃管理。

21、节能减排,点滴做起。

22、关注生态,呵护健康。

23、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24、地球资源日日少,节能减排不可少。

25、珍惜世界能源造福子孙后代。

26、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27、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

28、节能减排惠民生,需要大家齐努力。

29、人类离不开花草,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

30、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31、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32、节能低碳,科学发展。

3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

3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35、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36、美好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37、美丽的环境只有一个,破环境等于破坏未来。

38、热爱生活,骑乐无穷。

39、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6.世界地球日的标语(160句) 篇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标语吧,标语起着警示人们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标语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的标语(精选16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的标语1

1、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2、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3、清新宁静天府有,环保智联人人来。

4、环境幽雅,造福大家。

5、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6、做节能环保小先锋,享自由财富新生活。

7、节能环保缔造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成就财富自由。

8、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9、地球资源要珍惜,环境保护是共识。

10、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11、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12、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13、要想小草好,请不要在小草上手舞足蹈。

14、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环境。

15、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16、一尘不染静悄悄,欢乐开怀喜洋洋。

17、积极迎接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18、绿色是性命之源,绿色是人类之根。

19、环境您主宰,设备您选择,我们为此付出!

20、森林是地球的肺,我们要保护森林。

21、智慧创新环保,联手共建环保。

22、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个个爱护公共环境。

23、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2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25、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6、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27、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28、我选择,我喜欢,我环保,我健康。

29、遵守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

30、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31、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32、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智联环保。

33、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4、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35、倡导绿色生活,争做环保先锋。

36、环保新主义,财富由你创,健康自然来!

37、受您滴水之恩,报以如泉世界。

38、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39、智慧成就健康,真诚联系生活。

40、保护海洋,防止赤潮。

41、清洁美化家园,让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4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43、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文明卫生新农村。

4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45、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

46、农民素质高一分,农村形象美十分。

47、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

48、整洁村庄,美我家园。

49、草儿绿,花儿香,环境美,人健康。

50、卫生整治,从我做起。

51、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52、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整治。

53、要想农村环境好,连片整治不可少。

54、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55、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56、大家一条心,共建洁净村。

57、展现农村新面貌,改善环境最重要。

58、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9、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60、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

61、清洁城乡告别陋习,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62、男女老少齐动员,保护绿色好家园。

63、以关心整洁农村为荣,损害环境卫生为耻。

64、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65、学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66、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67、洁净乡村从我做起。

68、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69、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70、齐心协力,整洁卫生。

71、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72、发家致富奔小康,保护环境是基础。

73、洁净家园我带头,美化环境我受益。

74、洁净从脚下起步,环保从你我做起。

75、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76、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77、建设新村庄,全面达小康。

78、新村庄,新气象,新家园。

79、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80、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世界地球日的标语2

1、绿色生活宣言环保教育游戏。

2、多栽一棵树,就给人类多增添一丝生存的希望。

3、保护海洋,防止赤潮。

4、美好的环境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5、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6、人人节约一点能源,世界增添绿洲无限。

7、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

8、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9、让绿色与我们共存!

10、把绿色带入校园!

11、清澈的河水是动物们的镜子,不要让河水再次污浊不清。

12、保护蓝天碧水。

13、保护环境系各人,美化校园靠大家。

14、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15、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16、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17、人类离不开花草,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

18、少一个脚印,多一份芳香。

19、谁不爱家?谁不爱妈妈——保护地球。

20、大路随你走,别踩在我头。

21、建设“四化”离不开绿化。

22、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23、让校园成为绿色殿堂。

24、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25、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26、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环保绿色家园。

27、使“母亲”成为乐园,需要“儿女”携手努力。

28、迈步留意地下草,掸指莫折枝头花。

29、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30、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31、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32、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33、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34、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3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6、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的沙漠。

37、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38、节约能源,大有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9、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

40、少抽一支烟,多栽一棵树。

41、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42、小草正在生长,踏入请想一想。

43、爱护花草,从我做起。

44、小花多可爱,请你别伤害。

45、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46、种一棵树,绿一片天。

47、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

48、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

49、让花更红草更绿心灵更美。

50、请高抬贵脚,饶了你脚下的小花小草。

51、多种一棵绿树,多添一份希望。

52、草木亦通灵,踏之何忍?

53、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54、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55、绿色草坪,无须纸化点缀。

56、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57、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

58、让小树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59、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60、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居更佳。

61、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62、植一树绿荫,让鸟雀不再离乡背井。

63、山水美如画,咱是画中人。

64、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

65、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66、当你不要我时,请把我送回家。

67、绿色家园,伴我成长。

68、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

69、从前森林树,今日变秃木,环境需保护,重把家园组。

70、爱护花草,爱护生灵。

71、护一河绿水,让鱼儿重返故里家园。

72、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

73、小草对你笑一笑,请你把路绕一绕!

74、树木拥有了绿色,地球才能有脉搏。

75、让话草有一片宁静的土地。

76、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

77、让我们当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78、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79、绿色是暖色,多增添几片暖色,就会少一片冷色。

7.地球的起源和历史 篇七

有人形象地比喻: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作一天24小时的话, 那么1秒钟就相当于5万年, 1分钟就相当于300万年。也就是说, 如果地球是在午夜零点生成的话, 那么人类直到l天1夜之后的最后1分钟才出现!正因为如此, 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认识还相当肤浅, 人们希冀通过寻找地球演化的一些“蛛丝马迹”, 揭示她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 地球从来就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天体, 46亿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当中, 生机勃勃, 丰富多彩……

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 来自碰撞

46亿年前, 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 由于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小行星连续不断地碰撞和聚合, 诞生了几颗比较大的天体, 它们就是太阳的八大行星, 其中在临近太阳的第3条轨道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

刚刚诞生的地球, 温度高得让人无法想像, 那是一个由岩浆海构成的炽热的球体!那些速度超过10公里每秒的小行星, 不断地向地球撞击, 碰撞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熔化了这些小行星, 使它们变成了气体。气体中不同的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 开始渐渐分化, 比较重的逐渐下沉, 比较轻的逐渐上升, 最终那些含铁量高的金属物质沉到了地球的中心——形成了密度非常大的地核, 而比较轻的物质升到了地球的外部, 形成了500公里厚的大气层。

古老的大气层主要包含着来自小行星的水蒸气和氢气, 随着小行星碰撞的减少, 大气层的温度也慢慢降低下来, 水蒸气终于能够液化成水, 排山倒海般地降落到地球上, 形成了浩瀚的海洋, 特别轻的氢气逃逸到了天空, 只留下了比较重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地球终于变成了一颗由大气层和海洋环抱着的行星!

地球原始温室效应的功劳

在地球诞生的初期, 太阳的温度比现在低30%。但随着太阳温度的升高, 地球为什么没有像金星那样变得炎热而干燥呢这就是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功劳——原始的温室效应保护了地球。

海洋中的水同地球表面岩层中的玄武岩发生反应,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 而且火山喷发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从而使地球形成了原始的温室效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使吸收的太阳热量在夜晚不容易散失, 从而保证海洋不会结冰。

最幸运的是, 地球原始的温室效应没有使地球温度持续升高, 以至于重新变成炽热的星体, 大气层中逐渐增多的二氧化碳又随着大量的降雨返回了地面, 溶入到海洋当中, 新生陆地中的元素反应生成盐类, 沉淀在海底岩石之中。地球表面温度升得高, 蒸发到大气层中的海水就越多, 从而形成更多的降雨, 又使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降低了温室效应, 使地球温度再降低下来……正是这种神奇的循环平衡作用, 才使地球逃脱了金星一样的厄运, 将地球表面的海洋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地球中涌动不息的岩浆流

最初的地球在沸腾了6亿年之后, 它的表面才渐渐地冷却下来, 出现了坚硬的地壳。大约19亿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超级大陆——劳伦古大陆, 如果那时有中国和美国, 它们则是接壤的。

现代尖端的探测仪器能够到达地壳下2900公里的幔层, 从而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地球内部的运动状况。科学家们探测到, 在从赞比亚河到维多利亚湖的东非大裂谷地区, 和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底下, 都发现了上升的岩浆流——热地幔柱, 而在亚洲板块下, 发现了下沉的岩浆流——冷地幔柱!正是由于地球内部液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形成了地幔间强烈的对流运动, 一些坚硬的地壳板块才被撕开了一道道裂缝, 形成了许多分裂的板块, 而一些板块又被下沉的冷地幔柱拉向了地幔深处……

正是由于存在着上升和下降的岩浆流和地壳独特的板块结构, 使得我们的地球自诞生之日起, 就时刻处在火山频繁发生的动荡之中。也正是这种经久不息的动荡, 才使得地球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超级古大陆开始分裂、漂移, 新生大陆时而出现新的分裂, 时而又聚合到一起。迄今为止的19亿年间, 地球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 地壳的收缩和扩张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

地球生命在海滩登陆

27亿年前的地球还没有强大的磁场存在, 它的表面完全暴露在太阳和宇宙高能量粒子的猛烈轰击之下, 生物体根本没有机会生成和繁衍, 那时候的地球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死寂世界。后来地壳出现了, 地幔间的岩浆由于温度差而形成了强大的对流, 令人惊喜的是, 由于地核岩浆的构成主要是液态金属, 这种对流运动使地球产生出巨大的磁场!

地球磁场的形成, 终于使地球有了一个抵挡宇宙粒子的强大盾牌, 它使来自太阳和宇宙的高能粒子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大气层神奇的原始温室效应又使地球的温度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呼唤着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生命的孕育和繁衍!

终于, 在海水冲刷的温暖海滩上, 出现了一堆堆一簇簇蓝绿色的“墩状软垫”——海藻群!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鲨鱼湾里, 现在仍能够看到一片片叠层的化石, 这些就是远古时代曾出现海藻群的最有力见证。正是海藻的出现, 使它们开始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层释放氧气, 并吸收二氧化碳。海洋食物链中最基础的一环出现了, 它为细胞和软体动物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当生物体在海洋中逐渐孕育、繁衍、进化的漫长岁月中, 大气层似乎也在加紧对自己成分的改造:氧气密度不断增加, 甚至接近今天的程度——占空气总量的20%;臭氧层形成了, 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强大紫外线……

8.寻找地球的伴侣 篇八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呢?1961年1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德雷克提出的“绿岸公式”是这样的:

N=R×Ne×fp×fl×fi×fe×L

公式中,N代表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的技术文明星球数,它取决于等式右边7个数R、Ne、fp、fl、fi、fe、L的乘积。其中R是每年在银河系中诞生的恒星数,Ne是行星系中“类地”行星的平均数,fp是拥有行星的恒星比数,fl是类地行星中具有生命的行星比数,fe是能够进行星际无线电通信的智能生物比数,L是通信文明的平均寿命。

公式中各个因子的重要性相同,用粗略估计的最低值代入计算,可得到N=40;用每一项最大可能值计算,则得N=5000万。这就是说,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至少有40个,最多可达5000万个。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莫夫根据自己的见解,曾提出与绿岸公式类似的公式,估计出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即银河系中每100万颗恒星中,平均可能有18个高技术文明世界。

过去十几年来,人们差不多研究了100光年以内的所有恒星,在1000多颗恒星的周围发现了约100多颗行星。如果这个接近10%的比例具有代表性,那么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银河系的2000多亿颗恒星中可能有200亿颗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完全有理由猜想其中存在与地球非常相像的星球。

生命可能存在地——类地行星

我们知道,生命不可能在恒星上存在,高级生命只能在行星上存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由于类木行星主要由氢、氦、冰、氨、甲烷等物质组成,不适合生命生存。科学家认为,只有在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上才有高级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已经对太阳系内的两颗类地行星(金星、火星)进行了广泛考察,遗憾的是,金星太热了,而火星又太冷了。也许金星和火星都曾经有生命存在,但严酷的气候条件和极端的温度使生命存在的证据无法保留下来。所以,人类把目光投向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类地行星要具有固态的表面,要有大气和水圈,这样,才可能会有类似地球上的生命。这种生命应该按照生物起源的规律进行演变;从低级到高级,从高级到文明,从文明到科技文明,文明社会再发展到科技社会。只有对方有了科技的文明,地球上的人类才有可能与对方取得联系。现在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已100多颗,但是没有一个是类地行星,毫不例外的都是巨大的类木行星,基本上因其四周多为氦气和氢气而不适宜生命生存。

如何去寻找地球的伴侣?

寻找遥远的行星的最大难题,就是人们看不见它们。原因是行星自身不发光,而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如果把恒星比喻为一台功率强大的探照灯,那么行星就只是站在探照灯边缘的一只小小萤火虫。那么,怎样才能“看见”太阳系外的行星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望远镜对准恒星后在附近寻找行星的像。不幸的是行星总比恒星暗很多,而且两者间的角距离又是如此的小,因此此方法现在无法奏效。

目前最常用于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是所谓“多普勒摆动”。我们通常说“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绕恒星公转”,实际上应该是恒星-行星的双星系统绕它们共同的质心公转。只是恒星的质量比行星大得多,两者的共同质心离恒星非常近而离行星很远,因此马马虎虎地说行星绕恒星公转也无不可。由于恒星本身也沿一个微小的椭圆轨道绕共同质心运转,从地球上看,它在有规律地靠近和远离地球。由于多普勒效应,恒星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其到达地球的光线会发生蓝移;而远离地球的过程中,光线会发生红移。观察恒星光谱这种周期性的微小摆动,就能察知附近必有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在牵引它。很显然,行星质量越大、离其恒星越近,多普勒摆动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人类首先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以离恒星很近、质量巨大的行星居多,也是理所当然。

行星对其恒星运动的影响也可不利用光谱来判定,而通过直接观察恒星位置的变化,不过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多普勒摆动基本相同,都适用于质量较大的行星。此种方法是观察行星对恒星的周期性掩蚀:从地球上看来,当一颗行星经过其恒星表面时,虽然行星本身不能被直接看到,但它引起的“日食”会使恒星的光芒减弱,掩蚀结束后光度又恢复正常。这种方法对行星和恒星位置的要求未免高了一点,但它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寻找小质量行星——即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的方法。

倾听“外星人”的声音

有些科学家确信“外星人”的存在,以至于他们跳过了寻找类地行星这一环节,直接去倾听“外星文明”的声音。他们的理由直截了当:假如外星人的确存在,它们就一定会向地球人发出召唤。于是,早在1960年,就有天文学家开始利用射电望远镜来寻找外星人,即扫描其他文明所发出的星际电波。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外星人计划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科学家们设计出了能同时倾听成千上万种无线电频率的方法。尽管这项诱人的计划至今仍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该计划的组织者和很多参与者仍然坚信,缺乏证据并不意味着没有证据;如果现在就放弃努力,则永远也不能找到证据。

等待外星人发现我们?

还有些科学家持另一种思路:那就是等待外星人发现我们。如果外星文明已经可以到达地球,那他们的科学技术必然比我们发达很多,那他们为什么还总是躲着我们呢?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和我们交往呢?这就引起第二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否会有愿望与低级文明交往?这需要先对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一些推测。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N.S.卡达谢夫曾建议,可以根据宇宙中不同文明用于通信的能量,来对它们分级。他将想像中的文明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

Ⅰ型文明能够调集与地球整个输出功率相当的能量用于通信。Ⅱ型文明能够把相当于一颗典型恒星输出功率用于通信。Ⅲ型文明用于通信的功率,约等于整个星系的功率输出。即Ⅰ级文明只能在本星球上搞开发;Ⅱ级文明将把开发延伸到所在的行星系;Ⅲ级文明应该可以活跃在所有星系。所谓搜索地外文明,也就是探索具有这三类文明的高级生物,这些高级生物对宇宙客观世界应有共同的认识,比如,掌握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本领,并以此向外空发射信号表明自己的存在,同时收集外空文明发来的信号。

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1/109。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戴森所设想的这种可以包围恒星的球状结构被称为“戴森球”。对于太阳系而言,用地球上的物质来建造这样巨大的戴森球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文明的高度真的可以用卡达射夫的三种类型,或以是否已经建成戴森球来标志,那么,一个Ⅲ型文明会不会有兴趣和Ⅰ型的地球文明交往呢?而外星飞船上的宇航员用望远镜(如果他们也用的话)观测一下我们的太阳,看到它依然明亮,就知道它的行星上的生物还未建成戴森球,也就知道这些生物还处在何等的“初级阶段”,似乎也就没有必要和我们交往了——像我们不想和蚂蚁交往一样。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地球的伴侣,但科学家们坚信,在太阳系外寻找到类似地球的行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发现更多行星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建立更大的数据库,这有助于科学家探测到真正的类地行星。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发现,将会成为人类21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信贷管理下一篇:关于武竹的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