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

2024-09-18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精选3篇)

1.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 篇一

教材分析: 16单元是第二册的第二个单元,也就是说是这个新学期的第二单元。16单元的主题是围绕“问路和指路”展开的,同时教学生,如何用情态动词“Can”和“May”来表达许可和可能。在第二册上学期的课本中,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关于“问路和指路”的知识,而且他们也知道一部分关于许可的表达,比如“May I come in?”“Can I borrow your pen?”“May I speak to Ann,please?”等等。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巩固就显得水到渠成。而且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了解地图和区别方向的能力尤其重要。61课就是关于这个知识的扩展。62课是一篇与这个主题紧紧相扣的阅读材料。63课则是关于“May”和“Can”的语法点。64课则是对于整个单元的巩固,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落实和一篇阅读短文。我认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认知: 1、学生能够使用下列单词:kind,lady,library,cross,reach,corner,church,café,fix,lab,suddenly,history,key 2、学生能够使用下列表达: Turn left日right at the …crossing. Go on unit you reach… You can’t miss it. On one’s way to, first of all, be /get lost , wait for 能力和技能: 1、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地图或街道说明一些地点的具体位置。 2、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问路。 3、学生可以用“Can”和“May”表达许可和可能。 情感和态度 1、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而不单纯是为了英语课和应付考试而学习。 2、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以此来激励他们在英语课上积极参与,追求创新。 学习策略: 1、学生应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件事,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即用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使用brainstorming 文化知识: 1、教学生真诚待人,助人为乐。 2、教学生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看想。 关于这个单元有两处难点: 1、如何准确自如地用这么多表达方式来问路和说明。 2、如何用Can和根据教材和学生因素的特点,我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1、交际法和情景法教学 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谈,我将一些设计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师生和学习互相之间的交流重心就放在了语言的意义上,与此同时将英语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老师作为一个引路者,组织者,领导者,有时候会是一个团体,其中一员决定了我们学习任务类型的选择。关于这个单元我将在我的课堂活动中设计信息差任务、问题的互动解决以及采访和调查。在我们教案设计中,我想提一下任务关联性。也就是说将所有的教学活动组成一个链式的因果关系,在此过程中,前一个活动的成功成为后一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学步骤: 在61课中,首先我用节奏游戏来复习一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就工作和工作地点展开问和答,例如:hospital,police station,school,past office,bus station等等。然后我会把写有这些地点名称的厚卡纸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让学生就此谈论每个公共场所的位置:in front of,next to,beside,on the night / left,between… and…,outside 等等。 我将以这种方式呈现新单词和表达方式:我告诉学生这个星期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下面是清单: 1)send some postcards 2) borrow some books 3) drink coffee with my friends 4) buy some VCDs 5) go to my friend’s wedding 让学生回答我要做以上事情将要去的场所。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向学生出示咖啡馆,碟屋和教堂的照片。然后将61课的地图出示在屏幕上,问他们如何到这些地方去,教他们使用下列表达“Go across the bridge”,“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让学生参考表格里写出的表达方式练习如何到达以上地点之后,让学生四至六个人一组,讨论出一次性做完以上事情的最佳路径。 接着便是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去。我会把我们本地的地图挂出来,让学生说明去一些地方(汽车站,图书馆,长城,宾馆和银行)的路径,其他人则猜他/ 她将到哪儿去。 在这一课时,我会设计一个信息差的任务。每对学生中的两个人将会得到两张不同的地图(同学A的是完整的,而同学B则不完整)。让他们通过彼此问答来完成B同学手中的地图。当然前提是不许看对方的地图。 最后一个任务是创造性的。我让学生想象以后他们居住的地方,并在纸上绘出一张地图。根据这个地图,其他人就如何去他/她家展开问答。 62课是一个短剧,所以我会让学生看影碟模仿而不是单纯听磁带。 在常规阅读步骤之后,为了让学生对于整编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会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What did Liu Mei do to help the woman?

2.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 篇二

第一课时说课稿

贺集中学

熊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5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为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育用品名称。如:have, soccer ball,ping-pong ball,baseball , basketball,tennis,ping-pong bat,tennis racket等,围绕球类名称,通过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和拓展句型

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句型的操练,学习动词have的一般现在时用法。为本单元后面话题 “与朋友共度时光”做好铺垫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已学习Is this your pencil?确认物品所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物品的所属进行问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英语交流以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词汇:

have, soccer ball,ping-pong ball,basketball baseball,tennis,ping-pong bat,tennis racket.(2)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2.能力目标:(1)掌握所给的有关体育词汇,运用所属关系句型: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进行问答,并能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模仿和表演等能熟练、生动地模拟操练、运用句型,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3.情感目标:

(1)通过球类运动词汇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学习的成功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2)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中,体验一种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3)热爱学习,热爱运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词汇:

have, soccer ball,ping-pong ball,basketball baseball,tennis,ping-pong bat,tennis racket.2.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教学难点:

1.运用助动词do。

2.除you外,其他人称使用have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图片、食物的展示和纸条信息协助,进行 pair work和group work操练及看图写话练习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3.发挥教师特长,通过自编歌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且能寓教于乐。

五、学情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兴趣的,但还没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采用游戏、小组活动、歌曲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出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另外,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还不稳定,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七、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Lead-in

(3分钟)

从酉阳土家族的摆手舞到家乡图片呈现导入新课的have句型,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不一样的感觉,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呈现新课

Task 1

(10分钟)

使用图片呈现本课要学的新单词,由个体到整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趣味游戏巩固单词后,回归教材1a,学生做起来易如反掌。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中i+1原理,他认为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才能收到理想效果。所以我们在设计该环节时适当加入了后面课时涉及的动词play 和Let’s know more balls,了解更多的球类名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知识的勇气。既为后面课时做好铺垫,也不至于加重学生负担,效果应该不错。

Task 2

(5分钟)

利用图片教师引入本课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Task 3 Activities(14分钟)Pair work 学生独立操练过程,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任务策略。其中采用Chain drills进行小组竞赛,然后设置看图说话用have自由交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句型,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在审视、参与,交流中完成了语言知识的训练。回到教材听力训练1b水到渠成,1c也就自然过渡。设置Follow me进行人称拓展介绍have 用法。再创设情景,用have编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Task 4

(4分钟)

3.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 篇三

塔石小学季琳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单元教学重难点,说单元教学课时,说学情分析,说单元教学建议,说单元教学评价和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下面我就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具体谈一谈。

对于第二学段学生来说,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够:

1.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认识2500个字,会写1800个字。

2.阅读能力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会默读。

3.习作主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如何修改。

4.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会简要转述,并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5.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组织活动,解决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说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四篇课文中,《触摸春天》和《生命生命》是精读课文。

1.《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3.《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说教学目标

(一)说本册教学目标

使用本册教科书,通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一类字,认识“袅、滥”等12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部分成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回顾”的方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和比较中阅读,运用资料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大量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来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3.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整合有用的资料办手抄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四、说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比较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学会整合整理。

2.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

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

4.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五、说单元课时安排

1.单元整体感知(1-2课时)

本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对整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2.具体教学

《触摸春天》2课时

《永生的眼睛》1课时

《生命 生命》2课时

《花的勇气》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3.主题综合时间的总体思路:

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生命,我知道了„„”

六、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习得学习方法,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七、说单元教学建议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积累优美语段。“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体会盲人是怎样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但不宜介绍过多。文后两个泡泡中的学习要求,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准备的,有的活动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布置学生去做。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死后捐献器官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可能做到,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小对死后捐献器官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有“骄傲”的句子,体会为什么骄傲,再讨论讨论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生命 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花的勇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情感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每一次变化反映出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语文天地》安排了以下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和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可以从《触摸春天》后布置的活动入手,也可结合提供的阅读材料,老师还可以准备更适合的材料,来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然后,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活动: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墙报。教材为学生给出了“非典期间,白衣战士用自己生命换来他人生命”、“花草树木顽强生长实现生命”的资料提示。其用意在于为学生的资料搜集、观察调研开拓思路。

我的发现

通过同学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思考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为学生介绍了三句“实现生命价值”的格言,一方面作为对象,引导学生阅读背诵,再一方面为学生拓展积累提供了范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安排了“手不释卷”的故事。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特征──好多成语都有典故的,本文除了题目“手不释卷”是成语以外,里面的“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解释,激发学生探究汉语言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本文也作为“热爱生命”阅读主题的丰富与拓展──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首先是要多读书学习。

八、说教学评价

1.首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对其口语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

2.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

3.关注学生言语现象,让学生学“语”习“文”。语文教学的主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中充分体现了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九、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立足课堂,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教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资源,教材中的精美课文、承上启下的阅读提示、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是很好的语言素材。但教材只是载体,要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利用班级图书角,增加阅读量,还要利用制作的课件、教学光盘、影视网络中有关视频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抓住身边、自然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用心观察,都会闪出珍珠般的光彩。教学中要抓住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灵活地把握教材,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语言的精美,启发学生思考,令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上一篇:六年级一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定下一篇:第四章 支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