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育叙事(精选8篇)
1.小学三年级教育叙事 篇一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叙事
一直以来,我觉得计算题的教学无非就是“复习铺垫---讲解例题---做一做---练一练”这四个环节连接起来的,基本上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练这样单一而死板的学习模式为主,学生学起来比较被动,兴趣不高,师生交流较少,更没有生生交流可言了。为此,我也觉得很烦恼,也尝试着做过一些改变,可是又担心一旦放手给学生去交流和尝试,会难于驾驭课堂纪律,难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
知道了课堂中师生、生生交流的重要,我深受启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后,决定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开辟出一条更适合学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新路子。首先,我先拟定了一个研修主题,即从我最棘手的计算题的教学开始进行尝试,正逢要举行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赶忙上网查询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定了三年级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这一内容为我的研修主题,并勇敢报了名,参加的优质课评比赛。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好好利用这次的国培的学习理论来充实自己,改变自己以往墨守陈规的教法,让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生动、有生命力。
确定了研修主题后,我先认真查阅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等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了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背景、重难点及教学建议等,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再上网查看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习题设计和教学设计等,把别人好的做法记下来;再次上网认真将国培中的讲座和理论知识整理了一遍,为这次研修主题的实施打好理论基础,并根据这些理论知识和教材内容等初步做了教学设计;接着,我再将我的教学设计给我的同行看,并进行交流和探讨,确定教法和学法等;感觉差不多了,就先在一个班级中试课,看学生的课堂反馈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操作法等多元化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我在课前铺垫练习就采用了“我来问--你来答”的口答方式,如“三个十是();一个十和五个一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例题情境图,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后,再提出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改老师说为学生说,而且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也有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枝粉笔?”并追问;“你会列式计算吗?试试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学们有用加法计算的,用乘法计算的,用分解数的方法计算的,有借助小棒计算的。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后可以同桌一起交流算法。然后请持有不同算法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你们觉得哪种算法最方便?学生说算法的过程就是大家思维交流学习的过程,从中大家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思维范围之外的东西。重点引导竖式计算法,学生从多种方法对比中也清晰地看到竖式计算的优势,最后大家一起来总结出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请个别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补充完整,老师把方法整理板书,再齐读加深印象。[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自由、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课堂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学习场面。]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看书,认识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深认识。接下来的巩固和提高练习我也尽量以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为主,习题由浅到深,逐步拓展,习题的呈现方式也尽量多样化,有“做一做”,“判断分析”“猜一猜方框后面藏着什么数字?”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我特别花了一些时间在判断分析这一块。我是以情境的形式来呈现这道题的:“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小松鼠很高兴,也做了几道计算题,你们能帮它看看吗?”(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一看,个个都摇摇头,忙说:“错了错了。”我趁机问:“你们知道它错在哪了吗?帮它改一改吧。”学生改好后,我请个别同学起来说,并在黑板上改过来。学生说出了许多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我接着问:“看了粗心小松鼠的错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可好了。[情境的创设,使习题增趣不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然乐意做;学生自主完成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巩固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说,打破了以往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也有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在课后总结这里,我干脆抛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也由学生来说,大家畅所欲言,一个说得比一个好。
课堂反映和课后反馈都让我惊喜连连,它让我体验了从未有过的乐趣和成功。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尝试后,我自信地参加了县里的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我想,多亏了新课程理念的支撑,多亏了国培这个让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心钻研,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
2.小学三年级教育叙事 篇二
第一, 要善于积累素材。在叙事研究中, 所谓“素材”, 也就是承载了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经验。素材的积累, 需要教师多体验、多感悟, 需要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和体验。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 中小学教师也需要积极对教育实践进行变革, 用新的行动去尝试完成教育的过程, 在不断变革中教师会经历常规教学中所不曾经历的故事, 而这些在变革中发生的故事, 往往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 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前提, 叙事研究也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诠释。因此, 素材的积累只是一个基础, 要真正开展研究, 需要对经验和故事进行“发酵”, 体会其中蕴涵的教育问题, 并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提炼, 深入理解该故事中蕴涵的问题体现了怎样的研究价值。
第三, 要善于表达。表达是使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外显的基本途径。为了剖析故事的教育意义, 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度描写”, 这样才能揭示矛盾发展的过程。这需要研究者要紧紧抓住研究的问题, 微言大义, 阐发教育意义和观点;同时, 在写作风格上要用词鲜活、行文活泼、叙述有吸引力。
第四, 要善于揭示故事中深藏的教育意义。意义性是叙事研究的本质属性, 叙事研究依赖于故事, 但故事本身并不是最终的追求, 那些真实可感的、鲜活的故事只不过是教育意义皮在身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 叙事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为讲故事而进行叙事, 而是在于故事背后的意义。这意味着故事必须体现研究者的思考和理解, 反映其教育价值观和教学哲学。
3.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篇三
拿到二年级的课本,前后翻阅着,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那感觉像当初接一年级教学任务时的心情一样,那是一种没有底气的不安,一种手足无措的烦恼,这不安和烦恼取代了一年来由摸索走向成功的喜悦,竟从心底涌现出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振奋起精神,该做的还是要做!趁着学生们还没有上课,自己要把课本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确定本册的教学重点。
有了计划,心中那股不安随即被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所代替,自信又回到我的身上。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仔细的阅读分析,试着从中找到本册教学重点,理清这册的教学总体思路。于是,我制定了本册的总体教学计划:
一、继续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识字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鼓励学生课下识字,加大课下识字的数量。在一年级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把字写美写好,提高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对这方面的教学和评价要和有趣形象的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阅读教学
继续定位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等一些基本的做法上。与一年级不同的是逐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努力把理解词句做的趣味些,浅显些,和缓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加深理解。随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加大,课外阅读应该增加数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写话教学
本学期打算用各种趣味的活动、方法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写话。重点不在写了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写话的兴趣,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口语交际
根据一年级的经验,我们除了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外,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课下(课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练习)、课上(课上回答问题时对口语交际的引导)与阅读结合(读书讲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实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以语文观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计划制定出来了,怎样实施还是要好好动脑子,不过,我可以有信心地走进我的学生中间了……
4.小学三年级叙事作文 篇四
我们溜冰时,我看到了旁边的电影院。心中便产生了去看电影的念头,我打电话给妈妈一开始不同意,我软磨硬泡,妈妈受不了,就同意了。在网上订好了票,让我们到时间就去,我特地设了个闹钟,生怕没看到电影的一小个情节。
到时间了,我拉着妹妹,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跑向了电影院。我买好了爆米花和可乐,跑进了电影室。
电影刚开始我就已经有点厌烦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旁边坐了个阿姨带着两个小妹妹来看电影,而其中一个小妹妹电影一开始就一直问题问个不停。我忍受不住,于是说一声:“谁这么吵啊!”。小妹妹安静啊,可是安静不了几分钟就开始说了起来。直到电影结束小妹妹,才停了下来。
5.叙事作文小学三年级:今天真悲惨 篇五
下午,我和李宇奇一起在三里街踢足球。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李宇奇突然使出了他的绝招——“黄金爆头”。不一会,我的头就被球砸了一个大包。我抱着头哭了起来,心想:我在外面这么悲惨,不如回家算了。想着想着,我就往回跑。突然,出现了一只狗。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被这只狗追着跑。
今天诸事不顺,可真是悲惨!
作者:阊江小学303班 程浩敏
6.小学三年级教育叙事 篇六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比如:打乒乓球、练书法、滑冰、看书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滑冰。
一个夏天的`晚上,爸爸和我一起准备去滑冰场滑冰。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来到滑冰场地,我不由自主地叫道:“哇,人好多呀!”我在滑冰的过程中,看到了有的人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有的人像小马一样一会儿跑这儿,一会儿跑那儿;有的像杂技明星一样一会儿倒着滑,一会儿正着滑,花样繁多,令我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也不由自主地滑了起来。我的技术不太熟练,因此滑得很慢。而爸爸却很自信,滑得飞快。谁知在过一个弯道时,因脚跟没有站稳,摔了个两脚朝天,可是爸爸还是继续滑,不放弃胜利的希望。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学习呀!
7.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七
一、课堂提问应当适时
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 这是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应当把握的首要原则。三年级的小学生还不具备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让问题形式与问题目标直接联系, 分别置于导入、过渡等教学环节。在进行新课导入时, 教师可以采取设问的办法, 造成知识的悬念, 这会让课堂显得浑然天成, 更加符合学生口味。比如在接触My friends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呈现一幅朋友聚会的图片, 指着图片中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回答:“Who is he?/ Who is she?”等, 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句子:“He’s.../She’s...”这种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 符合从浅到深的认知规律, 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不至在新语言面前受到阻碍。在进行教学过渡时, 教师应当注意知识点的衔接, 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借以锻炼学生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与课堂接受能力。在进行基于突出重点目的的提问时, 课堂提问起到的是串联知识主线的作用, 当问题的答案被锁定以后, 学生也就基本解决了课堂的重点学习内容。对于教师来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 完全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领会与理解程度, 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达到让学生反复演练、重点演练的目的。在进行基于化解难点目的的提问时, 适时提问可以有效解决语音、语调等小学三年级学生易于犯错的问题, 减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障碍。比如在My friends这一单元中, 教学的难点之一是能熟练地听懂、会说、会读并会写he、she、my friend和goodbye, 并能够准确发音, 教师可以以难点训练为出发点, 逐一向同学们询问准确发音, 以便加深学生印象。在导入、过渡、重点、难点几个方面的提问上, 适时性原则始终是适用的, 教师要打有准备之仗, 在课前就应明确什么时间节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应当艺术
课堂提问应当艺术的一个基本前提是, 所有的问题都应该言之有物, 而不能出于凑时间的目的提出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为了图方便, 会提出一些以Yes或者No来回答的极简单问题。从表面上看来,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教师可以一直发问, 学生能够顺利作答, 然而实际上, 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打开, 也不会因为这种表面的活跃氛围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仍以My friends一文为例, 教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画面:在写字台边上, 有一名女孩背对大家而坐。教师要借助这个背景和同学进行交流, 可以用这种方式提问“Who is she? Is she Lucy?”虽然学生可能热烈地给出答案, 但是教师满耳充斥的无非是Yes或者No的声音, 除此以外, 再难听到其他的回答。在这种问题模式下, 学生并非不想做出更多的思考, 而是无需做更多思考, 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全部的回答都如同条件反射一般, 极不利于锻炼学生思维。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下述方式和学生交流:“Who is she?”虽然较上面的方式少了一句话, 但是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了, 同学之间可以就此问题进行更大幅度的交流, 同时给出回答:“She is Lucy.”或者“Thisis Lucy.”等。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可以用英文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 这些主动思索后的答案, 远胜于教师的讲解说教, 当然也远胜于“Is she Lucy?”那种画蛇添足般的问句。
三、课堂提问应当有序
课堂提问应当注意循序渐进, 给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维果斯基指出:最好的教学, 是应当走在学生前面的教学。提问教学模式同样如此, 只有教师把提问的内容置于学生既有经验之上, 学生才不会有疏离感;而只有教师在提问的内容中融入新知识, 提问才会为课堂增效带来帮助, 也就是说, 新旧知识的两相融合, 才是有序提问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 需要把设置的问题看成一座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 让学生从此岸走到彼岸。比如若想使学生了解friend这个词汇的复数含义, 教师不必过多强调英语的语法知识, 仅在提问中渗透friend代表一个朋友, 而friends代表两个或者多个朋友即可。
8.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篇八
【关 键 词】教师;叙事研究;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5-03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以叙事方式对教育场域中各种互动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与重构,以发现隐藏其中教育意义的研究方式。因其契合了课程变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要求,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需要,近年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采用,助推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教育叙事本身的研究,二是关于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研究者较少对中小学教师作为叙事主体的研究进行审视,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作一反思,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提出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丰富、完善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教师叙事研究存在的不足
反思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概念理解的问题
首先是对叙事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将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三者混淆、等同。事实上,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从内涵到外延都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弄清楚这组概念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走出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因概念混乱导致的具体研究走样、与研究者的初衷相悖的尴尬。
教师叙事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背景中,以叙事方式对教育经验进行表述和反思的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根据叙事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两类: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和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即叙事者是活动的参与者、现场的旁观者,教师只是观察、访谈的对象;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既是叙说者又是记述者。因此,教师叙事在外延上从属于教育叙事研究,但内涵上更丰富、深刻。教师叙事研究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之一,是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推动并丰富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
部分教师因理论认知有偏颇,故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将教师叙事研究等同于讲故事、写心得,容易造成教师叙事研究的虚构化、模式化、主观化。
1. 叙事内容虚构化。教育叙事之“事”应是真实的教育事件。然而,有些教师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纯粹是为了研究以外的目的,不仅虚拟教育事件,还随意构造精彩的教育效果。通过比较发现,如今的教育叙事文本内容颇具相似性。叙事情节上一波三折,多是先描述需解决的问题、所用方法效果不好,于是反思,最后很快就有较明显的效果。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好莱坞大片”式的叙事研究,仿佛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缺乏对真实教育问题矛盾性、复杂性的关注。
2. 叙事方式模式化。很多教师做教育叙事研究或是跟风、或是完成任务,多是应付了事,所以不少教师的教育叙事就套用固定的框架,遵循固定的结构、句式。有学者总结,如今教育叙事研究的模式主要有通讯报道式、悔过书式和“事例+理论”式。[1]总体上给人感受是叙事风格与表达方式单一,缺乏教师的个人特色和思考。
3. 文本撰写主观化。教育叙事研究由于受到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无法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如卡尔所说,叙事研究需要叙事,可这事实上不是事件的叙述,而是以某种特定的优越知识告知的叙述。[2]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教师很可能会不自主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倾向选择时间和序列,选择性关注自己所看重的,把所谓的“无关信息”设为背景。
(三)研究深度问题
1. 叙事随意。有些教师虽然不虚构教育故事,但是他们的教育叙事就像是在记流水账。他们的教育叙事内容多是随便观察到的零散的教育表象,没有完整的情节,既缺少教育冲突,又没有对教育事件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没有深度的叙事文本,哪有对文本深度的诠释。这样的教育叙事只会是一些感性的教育随笔,缺乏与教育意义的融合,很难真正触及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教育理念,达不到改进教育行为的目的,更难促进教师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
2. 体悟匮乏。叙事研究要求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中小学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每天都经历着教育实践活动。但这一优势同时也会带来问题,他们进行叙事研究时易将研究文本等同于直接呈现日常教育经验的现场文本。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基于的文本应是经现场文本转变以后的研究文本,既有对教育事件的深度描述,又有对教育事件的体悟反思和意义诠释。
3. 描述过度。许多中小学教师或是混淆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或是将叙事文本的准确性理解为精确性,或是将深度描述与文学创作混淆,或是过度追求典型、生动的叙事文本。他们对特定情境下“我”与学生的神情、言语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文学刻画,将一些细节过度放大,将某些感受、体验加以诗化地表达。[3]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策略
(一)厘清相关概念和内涵
1. 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分殊与藕连。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叙事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石、支撑。教育叙事研究又是对教育叙事的升华或提升。但两者又是有本质区别的。从内涵看,教育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侧重对教育经验的呈现表达;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侧重对教育事件、经验的诠释,是研究者通过个性化分析、重构叙事文本来诠释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式。从外延看,教育叙事从属于言语成品或行为过程;教育叙事研究从属于质的研究方式。从实践运行的意义看,教育叙事能有效地表达研究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体悟、知识和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探究的则是如何才能准确表达和诠释教育经验、意义等。[4]
nlc202309010618
2. 教师叙事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差异与关联。根据叙事主体的不同,教育叙事研究可划分为旁观式和自主式两类教育叙事研究。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仅是教育事件的叙述者,被观察、访谈的对象;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既是叙述者又是记述者。因此,教师叙事研究在外延上从属于教育叙事研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叙事研究的基础,为其提供理论保障。同时,教师叙事研究反过来丰富并推动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发展,其内涵更丰富、深刻,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二)加强叙事研究方法的指导
1. 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教师的问题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生活中没有解决好的矛盾的感知、认识。教师在学校参与听课评课、学术沙龙,外出进修听专家讲座,课余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比照、思考,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叙事的表达技巧。康奈利和克莱丁宁指出,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写故事,还是重述和重写能够引发思考和变迁的师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丁钢教授也指出,虽然讲故事属于叙事,但叙事研究并不仅限于讲故事,而是借助叙事研究来提升教育理论的学术品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某一教育实践现象,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够的立论视角。[5]因此,教育叙事的情节要生动、框架要完整,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寓道理和反思在叙事之中。
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与科学研究一样强调真实性。首先,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是真实的教育事件,是不可虚构的。其次,既然需要文字记载,就存在一个加工问题,必须保证教育叙述艺术的真实性。除此,所叙的故事要能引起反思和议论,能被解释和重新解释,是有力的、能引起共鸣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应该是教育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三)树立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曾对小学教师进行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问卷调查,发现71.5%的教师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有点重要,21.3%的教师认为其不重要,仅5.5%的教师认为重要。从年龄上看,30岁左右的教师比较看重;从教学科目来看,主科教师比较重视。[6]可见,大多数小学教师未真正认同教育叙事研究,更不清楚教育叙事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教师和学生,把撰写教育叙事文章看作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教育叙事研究因其贴近教育生活体验,体现个人反思等特点,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叙事研究个性化的养成
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优点就是个性化,它试图通过关注“个”的独特性,来引起类似“群”的共性的思考。它注重教师的个性与个人体验,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反思自己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是发展教师个性化的渠道之一。然而,模式化了的叙事文本成为了一种摆设,毫无真实生动可言,更不用说有感而发。事实上,教育叙事文本不仅在表达方式上应是多样的,在叙事内容、语言等方面也应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风格。因此,教师在实践中需养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哪种研究方法,其使用的范围都有一定限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教育叙事研究属于新兴的质的研究,它与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质的研究各有优缺点,与量的研究同时存在、互相弥补。中小学教师要在正确认识教育叙事研究的价值、概念、使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真实、个性的叙事研究。
注 释:
[1]张俊.教师叙事研究的问题反思[D].西南大学,2010(4):25.
[2]彭彩霞.教育叙事研究中的“危险”及应然“理性”——来自康纳利、克莱丁宁和康莉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9(6):9-14.
[3]刘万海.教师叙事研究的误区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7-80.
[4]刘永福.教育叙事研究及其邻近概念的逻辑关系摭论[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3-15.
[5]周勇.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访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4(9):58.
[6]李泽宇.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5):14.
【小学三年级教育叙事】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创意法教育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探究06-17
教育随笔小学三年级班主任09-30
小学三年级德育教育工作计划07-13
雨夜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600字08-10
失败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100字10-10
浇花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00字06-12
幸福瞬间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07-08
文明美德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300字08-10
过年系列(1)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150字06-21
童年的回忆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500字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