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

2024-06-17

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精选6篇)

1.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 篇一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0-12-27

内容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

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不便及花费时间较多。图1 受访者对本市公共交通的评价

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显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用自行车或其他(见图2)。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图2 受访者上下班选择的交通工具

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这表明,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经加权平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耗时越多(见图3)。图3 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

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

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平均步行时间约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

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费相对较高(见表2)。

表2 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构成 单位:%

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

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仅有7.8%的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的路面“很通畅或比较通畅”,56.1%认为“有点拥堵”,34.9%认为“严重拥堵”。高峰时段市民感受到的路面交通压力与居住地有明显的相关性。居住在内环与中内环间的受访者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占31.8%和31%,而居住在中外环间与外环外的市民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达到37.7%和37.2%(见表3)。表3 不同居住地的受访者对高峰时段路面交通的评价 单位:%

2、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世博会期间,为了缓解大客流的压力,上海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会采取临时性限流措施,封闭部分出入口。这一措施,市民如何反应?调查显示,有43.3%的受访者赞成这一措施,44%认为轨道交通限流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依靠轨道交通、或公交加轨道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反对限流措施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48.5%和50.3%。这表明,轨道交通限流措施在市民中影响较大,是否能成为应对客流压力的常规手段还有待考量,使用时需谨慎。

四、本市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增加现象值得关注

1、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6.2%拥有私家车。从居住地分组看,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私家车拥有率最高,达到29.9%,比内环高6.7个百分点。

从私家车使用情况看,半数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随着居住区域的外移,使用私家车作为上下班出行工具的比重逐步提高。居住在内环的有车族中仅有40.9%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居住在内中环和中外环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分别为46.4%和45.1%;居住在外环外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最高,达到59.5%。

2、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

调查中,有77.2%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没有购车意向。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的受访者仅占6.7%。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购车意向较高,达到8.6%;而居住在内环的市民仅有5%打算购车。

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在年内无购车意向(可多选)的受访者中,有62.9%由于油费、停车费、车辆维护费等使用费用较高而放弃购车,50.4%表示道路拥堵不如乘地铁、出租车方便,49.8%是由于牌照费较高而不打算购车(见图4)。图4 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原因

五、对本市交通发展的两点建议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从市民的出行的实际选择来看,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地看,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本市应进一步坚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经济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完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外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铁站点、换乘枢纽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形成如内中环一样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2、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目前暂无购车意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牌照等使用成本过高。从国外做法来看,香港通过高税率来控制私家车规模,只要买车就要根据车排气量的大小交纳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次登记税”;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约束进入中心商业区的车辆;法国实行严格控制驾驶执照考试的通过率来限制司机数量。近年来,本市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加,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上海可通过调整各种政策如提高私家车道路使用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税收等来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针对居住在外环的有车族,可积极为他们提供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并优惠停车收费等服务措施,还可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来控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以缓解本市交通压力。

2.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 篇二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出行理念正在政府机关大力倡导和环保人士的倡导之下, 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一个非常重要表现就搭乘公交车、骑自行车出行方式日益增多。小汽车的急速增长已经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陷入不堪重负的局面, 包括我们连云港市在交通高峰市中心位置非常的堵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内外的经验, 推广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对于改善我国高密集的城市的环境和拥堵的交通质量将发挥巨大的和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 自行车已成为绿色出行的首选方式, 特别是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 (以下简称公自租系统) , 甚至变成某些城市旅游的特别的风景, 成为旅游城市的特色旅游名片。这些公自租系统在城市的街区新建了很多租还车点, 使用车可以在附近不足半公里的地方借车还车, 方便短距出行、游览, 很方便的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对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相关的各方面进行调研非常必要, 研究成果将对公自租系统实施、规划建设、环境优化、提升服务质量, 产生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 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的运营及使用现状

(一) 基本情况

公共自行车项目是2014年我市的重点建设民生工程之一, 是市政府惠民便民的重要举措。公共自行车的启用, 将实现慢行交通与BRT快速公共交通无缝对接, 解决"最后一公里"尴尬问题, 市民出行将会更加便捷和环保。自公共自行车系统7月底试运营以来, 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欢迎。随着办卡量的增加, 市民日均借车次数节节攀升, 截至5月中旬, 公共自行车共投入使用2800辆左右, 累计借车达509324人次, 平均每人每次借车骑行时间为60分钟以内, 按实际投放自行车数量计算, 日均单车借车次数在6000人余次左右。在试运行的当天的苍梧绿园北门活动现场, 冒雨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不少市民纷纷就公共自行车办卡流程、收费标准、租还车时间等问题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 有的市民当场办理了租赁IC卡并试骑, 骑行热情非常高涨。活动当天共计办理租赁IC卡140余张, 接受市民咨询400余人, 填写调查表60张。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计划在新海主城区设150个站点, 截至目前, 市区朝阳路、通灌路、海连路等14条主干道两侧已建好150个站点2800辆自行车投入试运营, 陆续还会投入更多的自行车。

(1) 使用情况。据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统计结果显示, 到2015年4月底, 开通一万五千多张公共自行车会员卡, 借车累计达五十多万人次, 日均借车辆达6000余次, 累计骑行时间数据尚未统计出, 据调查, 连云港市9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 约30%的受访者采用公共自行车出行。

(2) 运作模式

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项目采用政府采购外包服务模式, 包括承建、日常管理、生产、技术支持四个项目。确定连云港城投集团负责承建, 连云港鑫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 连云港鹰游集团负责生产自行车, 技术支持由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3) 公益性质

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采取可以免费使用1小时, 超过1小时分时间段收费, 收取的租金用纳入财政专户, 专款专用, 用于公自租系统的日常发展与维护。

(4) 满意度分析

根据我们团队的实际调查显示 (见图1) , 只有7.35%的用户表示不满意, 37.5%的受访者表示对连云港市共自租系统整体使用情况满意, 55.15%的受访者为基本满意, 数据显示连云港的公自租系统管理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政府推出的1小时内免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市民拍手称赞,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压力, 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市民的健身意识。

3 连云港市公自租系统的"公共性"功能体验

在连云港市目前所投放使用的公共自行车在结构和功能设计上与普通自行车区别不大, 但公共自行车是面向大众群体。很多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不太爱护, 部分功能零部件承受不住高频率和大流量人群的使用, 会频繁出现各种问题。因此, 造成连云港公共自行车零部件损耗比较严重, 维修、更换零部件比较频繁, 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建议公共自行车设计上加以改进, 部分零部件采用更耐用的设计, 满足"公共性"的需求。

(1) 抗老化和防腐蚀措施不能满足"公共性"的存放要求

连云港的自行车会被统一存放在租车棚边上, 租车棚顶棚很小, 或者没有顶棚, 暴露在阳光下, 经受风吹雨淋。在晴天, 晒得滚烫, 在雨天被淋透了, 给骑行的人增加了困难, 加强公共自行车的防护保护这一"公共性"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公共自行车的存放环境, 对公共自行车自身的抗老化防腐蚀措施的"公共性"功能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自行车把手等不能满足"习惯"的使用需求

据调查有一部分的使用者表示一期投入的公共自行车的把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最为不舒适的部分。一期投入的连云港公共自行车把手是直把手, 不能适合中老年人的骑车习惯, 而这一部分人却是用户中比例最大的, 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用户更喜欢以前的弯把手。在听取了骑行者的意见后, 第二期投入的公共自行车和一期的不一样, 换成了贴合中老年人习惯的弯把手。

(3) 易损件质量和维修便捷性不能满足"公共性"的使用要求

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零部件损耗虽有人为因素存在, 但是车辆的零部件质量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虽然车篮、车铃铛、脚蹬等损坏后可以更换, 而且成本较低, 但相应地提高公共自行车零部件的质量, 对于提高连云港公共自行车的品质, 减少车辆的后续维护投入都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已经设置了专门的维修人员, 但是车辆流动性大, 维修人员在150个站点内轮流维修, 工作量很大, 不能保证每辆车得到最为及时的维修, 建议增加系统中增加报修功能。

4 连云港市自租系统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公自系统根据我们团队的调研, 存在以下问题:

据我们调研, 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前期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微信、报纸、宣传册、固定广告牌等渠道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自2014年7月系统运营以来, 会员卡开通一万五千多张, 与连云港市常住人口500万多人相比, 不到连云港市常住人口的0.003%, 可见, 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宣传工作仍有待推进, 同时宣传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需要同步进行。

目前, 连云港市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都需要带领身份证到便民服务大厅排队办理。首次办理需充入200元押金和100元租金, 共计300元。通过我们团队调研发现, 29%公共自行车的受访者因为办卡程序繁琐、首次充值资金较高等原因没有办卡, 降低了使用率。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更为灵活的办卡方式, 更加贴近民生。此外, 还有不少市民提出建议, 希望延长免费使用时间。也有的建议和最新的技术结合, 增加智能定位, 超时提醒等功能等等。

5 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路径思考

目前, 连云港没有专设的自行车车道, 只是利用原来的行人慢车道, 对骑行者很不安全。发展公共自行车, 提倡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道的建设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保留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二是另辟单独的自行车专用道, 形成慢行交通系统, 目前第一种方法较为可行。

(1) 加快公自租系统升级建设步伐

相关部门要从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 加快建设升级的步伐, 增加投放量, 增设新城区和城市郊区站点。也希望相关部门对已投如使用的自行车进行改良, 满足市民的部分个性化需求。

(2) 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我们通过网络资料分析了杭州、广州公自租系统资金亏损的问题, 它们亏损的经营经验告诉我们, 仅靠政府财政投资,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很难良性运作, 不能发挥公共设施的最大社会效应。政府应改变思路, 引导管理方通过车身广告、停车点广告和语音广告等渠道, 增加广告收入。在大的站点开展多种经营, 盘活自行车停放点, 也可以以此保护自行车, 免遭破坏, 实现以车养车, 减少政府财政负担。

(3) 增加技术含量

可以参考已有的公自租系统, 与最新的科技技术相结合, 开发公共自行车智能化延时提醒、车载地图GPS定位等最新功能, 确保骑行的便捷安全。

6 结语

连云港市的公自租系统着力解决连云港市BRT快速公交和市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关注民生和环保的道路上, 正在持续发挥巨大作用, 但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改变出行理念, 改善管理, 将这项民生工程的作用最大化。

摘要:在可持续和低碳发展背景下, 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寻求解决办法, 最为低碳、环保、绿色的短途出行方式是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连云港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 在推出BRT快速公交系统之后, 开始思考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着手兴建连云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本文针对连云港公共自行车系统, 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使用现状、运营模式, 满意度调查分析, 公共性体验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以期对连云港市正在兴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3.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 篇三

城市发展、汽车数量增加以及历史原因等使佛山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而“禁摩”政策的出台,使“如何方便市民出行和上下班的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目前佛山市三水区也开始在城镇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善,这是本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活动目标

通过对三水区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熟悉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及流程,分析其分布格局的合理性;了解三水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及其对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态度以及针对不足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培养和提高获取、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活动步骤

讨论分工—收集资料,制作问卷—实地调查公共自行车站点—发放问卷,随机调查—初步分析调查资料—第二次实地调查—汇总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每个环节均利用双休日进行,活动持续一个多月。

四、调查过程

1.问卷发放

共制定问卷80份,发放问卷76份,回收问卷76份,有效问卷74份。问卷发放地点:西南影剧院、西南公园东门、广海大道中、园林路、三达路南。问卷发放地点选取原则:挑选接近商业街和购物广场的借车点,因为这些都是人流量多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调查问卷内容(略)

3.数据统计及具体分析

★主要问题分析

(1)您是否拥有自行车?

A.是 B.否

过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拥有自行车。

(2)设置公共自行车后,您会选择租赁公共自行车出行吗?

A.是 B.否

尽管很多人拥有自行车,但是接近80%的受访者表示会租用自行车,这大概也是公共自行车之所以热门的原因。

(3)您为什么使用公共自行车?(多选,见图1)

A.上下班 B.购物 C.出游 D.锻炼 E.交通路况差 F.乘坐公交车不方便 G.保护环境 H.其它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人出于“锻炼”需要租用公共自行车,其次是“交通路况差”和“上下班”。据了解,由于需要自行车代步的上班族一般有自己的自行车,而且目前而言,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站点无法覆盖所有工作地点,所以实际将公共自行车用于上下班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而绿道等设施的建设,使利用自行车锻炼这种运动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

(4)您在使用公共自行车后遇到哪些问题?(多选,见图2)

A.找不到站点租车 B.找不到站点还车 C.借到有损坏的车 D.系统故障 E.车已全部借出 F.还车时车位已满 G.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

“找不到站点租车”和“找不到站点还车”人数还是占小部分,说明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宣传比较到位。最多的问题是“系统故障”。经调查核实,还借系统在运行初期故障频出,而市民的操作技术也比较生疏,但随着双方技术的成熟,现已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而在一些热门的站点,如邮政局、电信局以及广场、学校等人口流动较有规律的站点,用车高峰期和休息期出现“车已全部借出”和“还车时车位已满”的情况较多。

(5)您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多选,见图3)

A.座椅损坏 B.车胎漏气 C.爆胎 D.车链脱落 E.脚踏板损坏 F.其它损坏

“座椅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实际上,在深入调查中发现,由于座椅的位置能手动调整,而大部分市民对正确调整座位的方法其实并不了解。很多人把自行车还回站点后却没有调整好座椅,所以下一个租用自行车的人常误认为座椅损坏。脚踏板是自行车受力部位,由于反复被蹬踏,因此比较容易损坏。目前,各站点的自行车均为轴传动,不存在掉链的情况。而车胎漏气和爆胎的情况,目前为止没有发生。

★其余问题分析

(1)您属于哪个年龄层次?

调查显示,85%的人是50岁以下,51岁以上的人数较少,说明使用者多为年轻力壮的市民,中老年人多数使用公交车。

(2)您从事什么职业?

调查显示,51%左右是学生和职员,其次是退休人员,公务员和商人较少,以后应多号召其他人群加入到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中。

(3)您平常外出通常使用哪些出行方式?(多选)

调查显示,43.1%的人使用公交车,29%的人选择使用自行车,使用私家车的较少,一方面说明,办理了公共自行车卡的市民就会相应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另一发面也表明,自行车系统仍未完善。

(4)您是否了解当前租借手续以及服务点?

数据显示,有20%的人选择“十分了解”,70%左右的人选择“了解一点”,而“完全不知道”的人较少,这表明政府还需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租借手续、服务点等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如在使用者办卡时就告以相关信息等。

(5)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频率有多高?

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人选择“每个月5~8次”,其次是“每天1次”和“每个月5次以下”,少数人选择“每天2次”,这说明多数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处于中下水平,使用者并非完全依赖于公共自行车。

(6)您认为还需要在哪里增设站点?(多选)

调查显示,使用者普遍认为应在大型超市旁、院校内或旁边及旅游景点处设置站点。这也说明,公共自行车的影响力在逐渐变大,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希望以公共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人在增多。

(7)您能承受的自行车租赁费用是多少?

这一道题被调查者的答案不一,多数人是每月5~20元的范围,这表明,自行车租赁费用不宜过高,应尽量降低。

(8)您觉得租车和还车是否方便?

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使用者选择“是”,调查者询问选择“否”的使用者,他们的回答多集中在还取车过程中,如由于自行车卡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无法取车;也有使用者反映,在还车过程中有时会比较困难将车放进卡位。这说明,政府还要完善公共自行车还取工作,确保使用者能顺利使用公共自行车。

(9)您认为办卡和充值是否方便?

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人选择“是”,其他人选择“否”。询问发现,原因大多在于办卡、充值点较少,对住得比较远的使用者颇为不便。政府应增设办卡、充值点,尽量做到办卡与充值智能化、简单化。

五、活动总结

1.现状分析

拥有自行车的市民较多,但多数受访者仍表示会租用自行车,而且其中多数是年轻力壮的市民,多数人租用自行车的目的在于锻炼和上下班。使用公共自行车时,找不到站点租车或还车的人数较少,初期还借系统所出现的故障现已基本解决,但是用车高峰期和休息期出现车子全部被借出和还车时车位已满的情况较多。政府仍需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租借手续、服务点等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完善公共自行车还取工作,确保使用者能顺利使用公共自行车。

2.不足之处

使用群体过于单一,多为学生、退休人员;自行车还借系统在运行初期故障频出,市民的操作技术较生疏;相关部门对使用自行车的注意事项、使用问题未宣传到位,办卡、充值点较少。

3.几点建议

加大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宣传力度,扩大使用人群;完善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体系,合理选择自行车站点,简化自行车还取手续,增加充值、办卡点;及时更新系统,避免因系统不灵或数据错误,给市民造成极大不便;做好公共自行车的后期保养工作。

4.徐州公共自行车群众问卷调查 篇四

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徐州市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更好地完善对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我们新世纪限塑同盟特地展开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谢谢合作!

1、您是否使用公共自行车?

是()否()

2、您在出行时一般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

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

3、您认为公共自行车给您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可多

选)

方便生活,便捷出行()低碳环保,绿色生活()降低事故发生率,减轻道路负担()其他()

4、您一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时间长为:

5小时以内()5-10小时()10小时以上()其他()

5、您对目前徐州市公共自行车布点情况是否满意?

满意()一般()不满意()

6、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在徐州市内增设公共自行车布点?很有必要()不太必要()一般()

7、您认为徐州市关于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此做法好不好?

非常好()好()一般()不好()

8、您在出行时会优先选择公共自行车吗?

会()不会()视情况而定()

9、您认为徐州市还应在哪些地方增设公共自行车布点?

10、您认为徐州市对于公共自行车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

11、您心中关于徐州市公共自行车的构想是什么?

12、您认为徐州市公共自行车的收费制度是否合理?您的看法?

13、您认为怎样能让公共自行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4、您对我们此次问卷调查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对于您的协助,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与详实,请您花1分钟时间将问卷再浏览一遍,查看是否有填错或漏填的地方。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5.武汉市公共自行车使用调查研究 篇五

通过对项目实施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运营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实际问题。

1、循环使用率低。便民自行车现在成为有些人的“私家车”,垄断了使用权。要么超时不还车,要么续借,循环使用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运营成本收益不对称。在武汉投入运营的748个站亭中,车棚广告收入仅50多万元,管理维护的成本已逾200万元。随着项目规模扩大,这必然成为妨碍项目进一步扩展的瓶颈。

3、站台人员低服务意识。在调查中发现站台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影响租车服务质量。同时恶劣天气中,如何让站亭深入人心发挥温暖作用也有待深究。

4、站亭资源低利用率。调查中的站亭光秃秃,没有挖掘其无形资产,扩大站亭影响力,提高站亭利用率,浪费了站亭资源。

5、运营出现五大难题。还车难、布点难、维修难、运营难、处置难,这些也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挑战性的难题。

二、武汉便民自行车项目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武汉便民自行车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深入人心的惠民项目一定要坚持走下去。针对运营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从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理论思考,我提出了以下三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供探讨:

(一)产权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出租化”

1、思路起源:超产权理论 根据超产权理论,可以对服务站台实施出租,把站台看做“出租车”,让“出粗车人”——使用权人自主经营发展,盘活站台资产。所有权人——政府和武汉鑫飞达对于服务站台服务进行服务和监管,引入服务品质激励机制,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高站台的服务的效益,也使项目本身更持续可行。目标是引导优化监控提高站台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是服务质量和站台资产使用效率两个维度。所有权人有义务对使用权人服务,使用权人有权利自主处理盈利方面的相关事宜。

2、实施可行性分析。

杭州市体彩中心、市体育发展集团和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市场,这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服务站台出租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失业问题,扶贫问题,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撑共同实现政府效益,社会效益,福利效益的统一。

(二)社会化——服务站台与社会青年志愿者义工共建合作

1、思路起源:激励理论

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地区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人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系环保和志愿服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有大量精神方面需求。针对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宣传形成这样一种人人争奉献的社会风气,通过与高校志愿服务队合作或者和社会义工组织联合,搭建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服务站台志愿服务平台。政府相关的激励因素去提升志愿者的形象,打造人人献爱心的爱心之都。

2、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志愿队正在和社会接轨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服务基地,如华师大九大品牌服务基地,有这样的支援群体;社会义工组织如圣诺亚爱心公益组织,累计大量优质的义工等等,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扶持组建或者联合公益组织也是可持续的节约方式。

(三)多元化——部分出租,部分共建

6.市民调查之公共自行车 篇六

查报告

1.做好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

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确定调查步骤、选好题目、明确目的、确定对象、拟定提纲等,并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尽可能客观深入、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时,要占有大量的材料,包括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点上材料和面上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概括材料和具体材料。只有这样,选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认真分析材料,提炼归纳观点

写调查报告,占有材料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透过材料,找出带有规律性、具有最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并概括提炼成观点,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最终指导实践。

3.叙议结合,融材料和观点为一体

调查报告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但事实需要用正确的观点来统率,即用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说明观点,使叙述的事实和议论的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叙议结合的办法,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先“论”后“叙”,还可夹叙夹议。

4.合理安排结构,做到眉清目楚

调查报告既要提出问题,又要解决问题;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既要以材料说明观点,又要用观点统率材料。为此,在撰写时必须精心设计框架结构。

5.用语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上一篇: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下一篇:少儿舞蹈老师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