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思(共16篇)
1.教案反思 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2、让孩子懂得要有礼貌地做客。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课件:鸡妈妈活动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鸡、小鸭、小猴头饰每个幼儿一个;每个幼儿两个碗、两个小勺。塑料垫子若干块。找两名教师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鸭妈妈。
活动过程:
1、幼儿坐在垫子上,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让幼儿看鸡妈妈的活动图片。啊,原来是鸡妈妈。小朋友,你们听,鸡妈妈对我们说什么?
2、打开录音机: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鸡妈妈,现在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今天,我想请咱小朋友到我家去做客,去品尝各种水果,小朋友,赶快来吧!
3、啊,原来是鸡妈妈想请咱们去做客,小朋友,要注意到鸡妈妈家去做客一定要有礼貌。到鸡妈妈家门口要先敲门,见到鸡妈妈要先说“鸡妈妈好”。小朋友听到了吗?听开车的音乐做开车的动作,来到鸡妈妈家门口。先敲门,鸡妈妈开门后,引导幼儿说出“鸡妈妈你好”。鸡妈妈说“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们品尝各种水果吧!”此时,引导幼儿说“谢谢鸡妈妈”。在小朋友吃水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教育,教育幼儿吃东西时,不要讲话,小朋友吃完水果后,引导幼儿与鸡妈妈说“再见”。
4、此时电话响了,老师接电话。“喂,你好!你是谁呀?啊,你是鸭妈妈。好、好。我们一定去。”原来老师接到鸭妈妈的邀请,让咱小朋友到鸭妈妈家去做客。因为鸭妈妈家开了一个点心店。她的点心店今天开业了。今天她想请咱小朋友去品尝各种小点心。老师知道咱小朋友都想去,可是小朋友一定要注意要有礼貌呀。
5、听音乐开着车,来到鸭妈妈家门口。先敲门,见到鸭妈妈后,引导幼儿先说出:鸭妈妈,你好。当鸭妈妈请小朋友品尝点心时,引导幼儿说出:谢谢你,鸭妈妈。吃完点心后,引导幼儿说出“鸭妈妈,再见。”
6、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咱们出去做“小猴摘桃”的游戏吧!幼儿戴上小猴的头饰,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安全礼仪教案反思
2.教案反思 篇二
这一块块反思板有授课老师的自评, 有同事间的互评, 有领导的点评。这“三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的有机链条, 让个体和群体都在这个链条中完善和提升。
在自评中完善
走进杜郞口中学教学楼, 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嵌在过道上的教师教学反思板。反思渗透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的每个环节, 反思的内容有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李华英老师在反思板上这样写道:“本着寓教于乐, 快乐学习的宗旨, 还要在课堂中适当设置小游戏和小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因为他们善于反思, 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又及时加以纠正, 所以, 能够保证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反思, 如写教学后记, 但反思缺乏持久性, 缺乏精细性, 更缺乏亮丑的勇气。一个人只有勇于解剖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才能发现自己的弊病, 加以改正, 才能提高素质。鲁迅就经常解剖自己, 从解剖中发现了自己思想的错误, 认识的片面, 成长为一位具有深远思想的高尚的人。解剖自己, 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摆正自己的位置, 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道德完善。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一堂课的教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 关键看你是不是肯改正。再次, 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 发现问题, 不是反思的目的, 只有为自己提出新的努力目标, 努力改变现状, 才能使教学水平真正提高。
反思也不是简单的回头看、回想, 是以较高目标为标准的自我挑剔、自我革命、自我超越。
在互评中借鉴
听课、评课是基本的教学管理手段。我们通常是听完某位老师的一节课, 组织集体评课, 往往优点说了一大堆, 不足方面只是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而杜郞口中学的做法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听课者将意见写在过道的黑板上, 授课者看到了, 全体师生都看到了。比如黑板的一角写的是李保国老师对孙海燕老师的评课意见:“一、教师作要求时, 语气应缓和一些, 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对于重点词语, 学生板演之后, 老师应分析点评;三、在疏通文意时, 对于重点词语应及时强调。”
其实, 对于一节课来说, 优点不说跑不掉, 缺点不说改不掉。“敝帚自珍”、“当局者迷”是人的通病, 没有别人的提醒点拨也许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说, 别人的缺点何尝不是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板亮出来, 授课者有了收获, 听课者得到了借鉴, 而且收益面得到了扩展, 让没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也从中得到教益。此举真是一石三鸟。
但是, 能够这样做, 做成这样, 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课者要有勇气, 敢于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表达出来, 不怕得罪人, 不怕遭到反驳。授课者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 乐于接受别人批评, 乐于听取不同意见, 如果对别人的不同意见动辄予以反击, 长此以往, 就没有人说“不”了。
现在各层各级都在提倡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相学习。杜郞口中学将教师的互相学习通过反思板的形式提高到新的层次, 在互评中得到借鉴, 在互评中交流信息, 在互评中增进理解, 也在互评中加深友谊。这样的团队精神值得学习借鉴。
在点评中提升
杜郞口中学是一所镇办中学,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人才没人才, 要生源没生源, 要优势没优势, 要资金没资金, 要设施没设施”的农村初级中学, 然而就是这样的“五没”学校却创造了百分之百进一流高中的“神话”, 而且他们不布置课后作业, 不打题海战、疲劳战, 教师更不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一堂课只讲10分钟, 甚至一分钟不讲, 让学生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有人担心, 这样做会不会散, 会不会乱, 教师会不会没事做, 或者“偷工减料”。
从对他们教学实绩的考察中, 我们感到, 杜郞口中学课堂教学效率是高的, 教学效果是好的。何以如此?我以为措施之一是领导者加强课堂教学的跟踪督查, 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而且, 领导者也将听课所思所想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的形式反映出来。如一条滚动字幕显示的对初三年级的建议:“1.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 要多鼓励, 树信心, 做好帮扶工作;2.双色笔的使用要充分些, 把关键点用红、蓝笔标出。”这是寓批评于建议之中。我们又从中悟出, 杜郞口中学领导听课、评课, 不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也不是局限在某一种方法的指导上, 而是着眼于大局, 着眼于宏观, 着眼于创新教学理念。
3.“教学反思”之反思 篇三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凭借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与目前我们所提倡的“生本思想”严重相悖。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有时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中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实质上我们不禁要问:每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答疑,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4.教案反思 篇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加强学习,吐故纳新。通过观摩公开课、听专家讲学等方式,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悟自己的教学思想,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要比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很快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弱点和缺陷,促使自己更好地实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要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2、写教学后记。教师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外,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和总结每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后记,纪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教学后记中我记录了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学失误等。
(1)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课堂反馈、课后练习、阶段测试等会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对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原因:是教师启发不当,还是学生思路狭窄?是我未讲清晰,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学生马虎粗心大意?要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制定措施,调整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一次一次的得失中不断提高。
(2)记录课堂动态,撰写反思日记。课堂上有时学生听得津津乐道,上到妙处,掌声如潮;有时紧皱双眉,有时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下课时一片唉声叹气;有时课堂气氛沉闷,转眼间激起千层浪。要把课堂动态记录下来,静下心写反思,写教学反思日记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反思日记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学的不足、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灵感,还有在课堂上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通过反思,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个人反思与合作反思相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每次的反思和认识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合作反思是一种互动行为,是把教师个人的智慧、经验思考等转化为集体的知识、集体的力量,有助于教师群体发展,有助于教师自觉地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除关注学业成就外,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评价——多了几把尺子。”
4、教学反思与教科研相结合。把教学反思与教科研结合起来,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课改精神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通过反思,要使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配合,还要有必要的让步,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原则
1、理论性原则。语文教师应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反思,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反思的先导。
2、时效性原则。教学反思有它的时期,错过时期,反思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课后,对自己刚刚完成的教学印象深刻,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坚持性原则。教学反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偶尔的教学反思收效甚微。
4、实践性原则。教学反思的素材来源于教学的实践,没有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学反思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如果教学反思的结论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教学反思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条件
想写好用好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本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否则,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教师能否坚持写教育日记、写教学反思?“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我们更应身体力行。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否则,将被学生抛在后边,被社会淘汰。
5.教案反思 篇五
空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可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因此,我设计了与空气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四周都有空气,并通过小实验来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能,并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幼儿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四周都有空气,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一些小实验的器材,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用;
3.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摆弄,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记录表格两个
表1空气藏在哪里
物品名称
我的猜想
常识、证实
表2我们的实验
2.教师操作材料:玻璃水缸、空玻璃瓶子、粉笔、尺子、海绵、吸管、手绢、土块等。
3.幼儿操作材料
第一组:手绢、水盆、玻璃杯;
第二组:乒乓球、玻璃杯、水盆;
第三组:蜡烛、打火机、大中小玻璃杯;
第四组:彩纸、胶棒、剪刀、画笔、大塑料瓶;
第五组:手绢、绸子、塑料瓶、剪刀、胶棒、橡皮泥;
每组一份操作单,协商要求及问题,请幼儿根据操作单的要求进行实验、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幼儿能细心观察并体会到空气在哪里,以及空气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和幼儿一起玩吹气玩具,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再让它瘪下去,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存在。
二、话动内容
1.探索尝试
①用塑料口袋到各处抓空气,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抓到空气。(发现四周都有空气)
②讨论:空气藏在哪里?(表1)
出示瓶子、土块、尺子、粉笔、海绵、吸管等。先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里面藏有空气,并进行记录。(记录在表1中)
③幼儿尝试将各种物品扔进水里,发现溢出的气泡,用吸管往水中吹气等,证实空气的存在,再次进行证实后并记录。
④联想:还有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空气,启发幼儿想到气球轮船、救生圈、蚂蚁洞……都有空气。
⑤捏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四周没有空气会怎样?引导幼儿了解人、动植物与许多玩具用品都需要空气。
2.分组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第一组:手绢为什么不湿。将手绢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下,猜猜手绢湿了没有。拿出看看,手绢为什么不湿?
第二组:会沉会浮的乒乓球。让乒乓球浮在水面,用一个倒扣的杯子扣住,能将乒乓球压人杯底,把杯子倾斜,观察气泡溢出,水进入杯子,乒乓球逐渐浮起来,引导讨论沉浮的原因。
第三组:哪支蜡烛灭。将三支蜡烛点燃,用大、中、小三个杯子扣在蜡烛上,观察哪只蜡烛先灭?想想为什么?
第四组:火箭上天。在大塑料瓶口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拍打塑料瓶,火箭就被推上天,想想为什么?
第五组:降落伞。用手绢、绸子、塑料膜等材料制作降落伞,比一比哪种降落伞飘的最好?是谁托着它慢慢飞?
3、讨论和小结
①请每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情况及原理,并进行记录;
②教师小结,并请幼儿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1.有趣的泡泡。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吹泡泡工具,如泡泡胶、洗衣粉水、气球等,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形状;
2.英勇消防员。通过观看消防演习和燃烧的蜡烛,让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6.教案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站立由25--30cm处往下跳。
2.、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
3、学会听从指挥。
【活动准备】
1、小椅子若干把、动物玩具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伞兵”,边听音乐边做准备活动。
动作:头颈部--上肢--下蹲--体侧--体转--踢腿--腹背--跳跃--整理运动
二、幼儿学习“跳伞”的动作。
1、师:今天我们都是勇敢的小伞兵,要从飞机上跳到地面,场地上的小椅子当飞机,大家自己去试一试。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探讨正确的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跳伞”的动作:双脚并拢,站在小椅子上平举双臂做好准备,然后双脚并拢往下跳,前脚掌着地,轻轻落地,双臂自然放下,保持身体平衡。
3、游戏“定点降落”。
师:小伞兵最大的本领就是定点降落,鼓励幼儿对准圆圈往下跳,看清圆圈的远近再向下跳。
幼儿排队登上小椅子,跳进圆圈,跳得准的获胜,失败的幼儿再到小椅子上挑战。
4、游戏“紧急救援”。
调整场地,把小椅子围成“树林”,中间放小动物玩具。
师:小动物们困在树林里,小伞兵们赶快去救它们吧。一个小伞兵只能救一只小动物,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5、教师和幼儿一起庆祝胜利,在教师带领做放松活动,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亲子游戏。
活动反思:
7.教学反思到学生反思 篇七
反思之一:关于学情的反思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 由于对教学工作还不太适应, 我一度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 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 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 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 学生就易接受。然而事实证明课堂收效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令人心寒的境地:从元素符号到化学式的书写, 最基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高一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 表述能力特差, 课堂笔记和课外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授课采用化学用语教学, 同学们不能适应, 也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一方面, 平行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 比如一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 学生反应较快, 上课气氛积极, 但学习欠深入;而另一个班正好相反, 上课需细嚼慢咽, 但整体认真刻苦。针对这样的特点, 我充分认识到: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反思之二:关于教法的反思
了解学情, 备课充分,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 不让其分心, 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一、保持、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二、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反思之三:关于不足的反思
1、教法需要再改进。比如有时太注重个人的分析, 轻感悟。对习题的讲解中, 自己分析过多, 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以后我会多加注重与学生思维的衔接上, 多加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所在, 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2.与学生的沟通还需要加大力度, 因为这需要时间的投入, 而且师生双方都有合适的时间才行, 这方面协调还不好, 要学会见缝插针。
反思之四:对教学风格的反思
教学艺术是诗篇, 教学风格是韵律;风格能产生魅力, 魅力能启迪智慧。所以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在短时间内, 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探索学习方法、摸索教学规律,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古训。
要做到课严谨而富有策略, 幽默而富有哲理。既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要清晰、条理分明,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慷慨激昂、过渡自然, 活泼明快、热情奔放, 机智诙谐、幽默风趣, 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 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神领会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这正是如潺潺流水、春雨润物般的美好境界, 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高尚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听我们的课, 心情舒畅、乐于学习, 不仅学到知识, 也受到思维升华的训练。这就是我要奋斗的目标。
反思之五:由教学反思到学生时时反思
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教学体现的是师生互动, 所以在教学中要想得到好的收效, 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是分不开的。
学生们其实在每节课后也应该好好反思, 在反思中进步, 但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可以将这种方法上升到理念的高度并比较规范的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当中, 直到王老师提出了5分钟的反思教学法并在全校进推广和施实。
在施实反思教学法的过程中, 通过自已的体会, 加入思考, 对反思教学的理解也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着变化。
首先, 在刚刚实施5分钟反思教学时, 将反思的时间留在整节课的最后5分钟, 实施了固定的40+5模式。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 发现学生们并不知道这5分钟需要反思什么, 也就是你留了时间, 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反思的目的是什么?后来, 加入了问题反思, 情况要好一点。时间再长一点觉得固定的将最后5分钟用来反思, 太机械而且有时会影响到教学的灵活性, 所以王老师就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进, 并将5分钟反思上升到了理念的高度。
之后, 就形成了反思理念教学---让学生在每完成一段知识的学习以后就及时的进行反思。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引起注意, 而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各概括的能力。相比较之下, 这样的反思理念教学不但使教学更加灵活 (可根据知识的难易、重点与学生掌握的情况去调整反思的时间和形式) , 而且也促进学生养成一种的良好的学习惯, 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 我就将这种理念由课堂教学推广到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粗略来讲, 可分为课上学习, 与课下自习。在实施了课上的反思理念教学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基本在教师的提醒下能去完成反思。所以第一步我就刻意的去提醒学生去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 部分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反思的习惯, 但是只在课上使用, 课下几乎很少能想到 (可能是作业时间紧, 但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没有养成习惯, 如果形成习惯也就是几十秒中的时间) 。由此第二步, 我就强调了这种反思学习法的好处, 提醒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去尝试使用, 并体会效果。程度较好的学生能马上接授, 而大部分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逐步成形。第三步, 我就强调了每次小测后反思的重要性, 并建议学生写试卷分析, 反思考试中的题型及方法, 反思考试中出错的原因及相应改进措实。其中出错原因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知识点的撑握方面;二试考试策略技巧及考试心态方面。
相信如果学生能将课上反思形式, 上升到理念, 并由课堂反思推广到课下反思, 即形成时时反思的习惯, 他们一定会从中获意良多, 并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8.个体反思与组织反思 篇八
马云的“忍”,韦尔奇的“数一数二”
譬如,马云、柳传志、宋卫平等企业家,遭遇了一系列事件或困境——包括马云遇到的“中小卖家集体聚集反击淘宝变革事件”,宋卫平遭遇的“绿城集团即将倒闭”市场传言,柳传志“巨亏中复出之后再次将权力交给杨元庆”等。事实上,他们遭遇的问题、困境甚至危机,几乎全部来自组织外部的消费市场,并非组织内部人员管理问题,而他们的反思却惊人的一致:几乎全部是反思或检讨自己本身过往的不足!——这本身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典型的莫过于一向激情四射、几乎从不见中庸的马云,竟然一连写了五个“忍”字!某种程度上,他与重新执掌联想帅印的杨元庆,公开宣称学会了妥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相反,他们曾经对于市场极具洞察力的真知灼见,反而不见了丝毫踪影。
我们把这种企业组织遭遇逆境时——无论逆境来自组织外部、还是来自组织内部,却几乎无一例外地笼统地归咎于企业家过往不足的反思,称之为“中国式反思”。
做个对比。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当年45岁的他执掌GE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家已经有117年历史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非常迟钝,在全球竞争中逐步开始走下坡路。但是,韦尔奇既未像柳传志那样提出(内部机构)“带班子”中国式理论,也未如同张瑞敏一样(组织内部)提出“除了质量,还是质量”。恰好相反,韦尔奇站在组织外部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数一数二”理论,并由此放弃了曾经被视为美国现代家庭与荣耀的象征,包括了烤面包机、果汁机、咖啡壶和吹风机上等产品——按照这个新的企业衡量标准,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代表着通用电气公司完全抛弃传统。
也许有些人一直不明白,韦尔奇困境时提出“数一数二”理论,是怎么来的?只有站在组织层面的高度以及角度,才有可能提出这样的企业战略!至少,韦尔奇知道一个常识,只有当企业在某个领域做到行业第一或第二——无论组织效率领先还是产品技术领先,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以及排他性才会体现出来。
相反,一旦站在企业家个人的角度,包括了个人风格、个性以及喜好等,只会做出中国人检讨个人缺陷的反思,包括了包容、妥协、中庸等。
个体反思励志,组织反思管理
事实上,组织缺陷与企业家个人缺陷,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好比开车,无论个人驾驶技术多么娴熟,都无法替代汽车本身存在的各种故障;同时,无论个人驾驶技术多么高超,也不代表他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很好应对。事实上,面对组织缺陷以及遭遇突发情况应对之策,我们只有站在组织层面的高度进行反思,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应对逆境的解决之道。
这也是“中国式反思”与“西方式反思”的不同之处:中国企业家遭遇逆境时习惯于检讨自身,几乎从不检讨组织;恰好相反,西方企业家只检讨组织,而几乎从不检讨自身。
不客气地说,李东生逆境中写出的《鹰的重生》,其实等同于口号式的励志。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典型制造业的TCL踏入欧洲这个成熟市场,首先遭遇的是对于欧洲市场的陌生!换言之,即便李东生需要反思或检讨,他也首先要从组织外部的市场开始——包括重新定义消费者,以及重新定义产品等。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从《鹰的重生》中看到类似的只言片语,我们只能把它理解成一种励志。一方面,是中国并没有经历过典型工业社会的洗礼,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古人教育我们遇到问题时想一想自己哪里不对,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作为个体而言,古人教诲并无不当之处。但是,作为组织而言,我们要有组织概念以及区分出组织内外部,并且像吃饭穿衣一样,把它当成一种管理习惯。
至少,我个人看来,在中国所有的知名企业家中,只有张瑞敏先生习惯于从组织层面进行反思!当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老板们,还在糊里糊涂地将诚信和质量画等号时,张瑞敏先生早已提出“质量才是产品生命”;当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主们,还在通过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时,张瑞敏先生仅仅通过管理人才的输出,就获得了比资金投入还要显著的企业并购,至少,他重新定义了企业之间的并购方式;当大部分的企业家们,还在谈论如何提高效率或绩效时,张瑞敏先生已经开始“人单合一”尝试,不仅重新定义了组织效率,也重新定义了个体绩效;当大部分的企业家们还在空谈“创新”时,张瑞敏先生已经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才能将企业做小,而不是做大?所有这一切,只能归咎于一个词:组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反思
第一,我们首先要将企业看作一个组织!
这并非一句正确的废话,恰好相反,它是针对一部分中国人习惯于“想做事,先做人”的口头禅而言。事实上,做人与做企业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如果一个企业不诚信的违背合同,本质上是受法律约束而与个人道德无关。同样的,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存在瑕疵,也是因为组织质量体系的缺陷所致,而依旧与个人能力无关。相反,如果我们不恰当地将“做人”与“做企业”混为一谈,不仅会导致我们看不清问题究竟来自哪里,而且还会导致将问题引向个人道德层面。如果我们非要说企业家个人在组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在于:对于环境以及未来的洞察力!它依旧与个人生活层面的做人行事没有关系。
坦白地说,按照中国人“想做事,先做人”的标准,乔布斯几乎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性格偏执、自负傲慢,而且喜欢走极端,几乎一点都听不进他人的劝谏!当然,还不仅如此,在个人私生活上,甚至连应该付给孩子的抚养费都不支付——无论在偏执性格上还是在个人私生活上,乔布斯从里到外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就是这样一个“混蛋”,却成为了全世界企业家以及消费者崇拜的偶像,以至于诞生了娱乐明星才有的一个词“果粉”!事实上,“极端”在个人的人际关系层面上,其伤害性不可小觑;但是,“极端”对于组织层面的管理而言,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宝贝!换言之,我们只有在企业组织层面上而非个人生活层面上,才能理解“极端”的作用与价值,才能真正理解乔布斯成功的真谛!
第二,我们只有站在组织层面上,才知道什么叫组织内部、什么叫组织外部。
组织内部是员工以及产品,组织外部才是顾客或需求,这是常识!换言之,笼统地谈论产品与顾客只会越谈越糊涂,甚至将市场困境误解为是产品困境。事实上,产品好与不好,是由外部顾客说了算,而并非管理者的主观臆想——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遭遇困境时,我们需要检讨的其实并非内部产品,而是产品之外的需求或市场!关于这一点,我们只有站在组织层面的高度,才会知道什么才是“恰如其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毫无疑问,这不仅需要企业家非凡的市场洞察力,还需要企业家站在组织层面上拥有区分组织内外的概念或意识,才会将“外部需求决定产品,而非内部产品决定需求”这个常识刻在骨子里。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云一连写了五个“忍”字,被媒体过度地放大与解读,不仅不恰当而且是一种误读!事实上,情急之下马云所谓的容忍与妥协,甚至连基本的管理技术或技巧都不是,最多只能算是一种个人情緒的发泄!至少,我个人相信,冷静下来的马云一定会认真想一想:组织外部的中小卖家,它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同时,中小卖家也会冷静地想一想,究竟需要马云提供什么样的交易平台?——这与妥协或中庸无关,恰好相反,马云与中小卖家之间激烈碰撞后,真实的需求才会冒出水面,并且由此形成某种“共识”因此,组织外部的客户或顾客的不满或抱怨,其实一点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反而是我们没有组织的概念、甚至连顾客在组织外部都不知道,只知道一意孤行地强硬推销组织内部的产品。
第三,我们只有站在组织管理层面上,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创新”。
事实上,创新的本质,是创造需求而非产品!但是,这个组织层面的常识,却被典型工业社会延续至今的一个错误给掩盖了,那就是:将技术发明和创新之间画等号!它违背了管理学一个基本原则:外部需求决定内部产品,而不是相反!事实上,技术发明在组织内部,顾客需求在组织外部。如果我们不恰当地将创新等同于技术发明,等同于直接说新技术打败旧技术或旧产品。但真相恰好相反,世界上90%以上的新技术或新产品,几乎永远只能在专利库里呼呼大睡,而许多技术并不先进的产品却能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这也让我们再次想起管理学发明人的德鲁克,让人惊醒的至理名言:创造顾客,而非创造利润或产品!
因此,黄怒波“购买冰岛土地”遭拒,远不值得上纲上线。原因也很简单,“购买冰岛土地”这件事,最多仅仅只是一个投机式商业行为,不仅与重新定义消费者无关,而且离“创新”本意也差着十万八千里!——并非所有的大事件都具有管理学上的意义,相反,从组织层面来进行反思与检讨,才会明白什么是有价值的事件!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创新”本质含义,只有回归现代企业管理学原点“组织”上来,并且常识性地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没有外部需求支持的产品,只能沦落为仓库里的库存品!换言之,要想真正了解需求乃至于创造需求,原则只有一个:从组织管理层面的高度与角度,眼光始终向外,向外,再向外!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着“中国式反思”从此销声匿迹,恰好相反,熟人社会下诞生的中国现代企业,几乎很难摆脱人际关系层面的制约。虽然如此,我们还是需要尝试着从组织层面进行一种反思,毕竟,我们不能带着一身乡土味去闯荡国际企业的大舞台。
[编辑 陈力]
E-mail:cl@chinacbr.com
9.教案反思 篇九
1、说说节日,猜想“对换节”
每年我们要过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出示《对换节》封面
今天是“对换节”,你知道这个节日吗?这个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自由猜想)
小结:“对换节“是互相交换的节日,可能是……被交换;可能是……被交换……
2、欣赏绘本,理解故事
①讲述故事:对换节的早上。
今天是“对换节”,在这一天大人和小孩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孩去上班……早上把爸爸妈妈送进幼儿园,孩子们去上班。
在“对换节”这一天,谁和谁会对换呢?怎么换的呢?
小结:今天就是“对换节”,“对换节”真好玩,大人和小孩对换了,大人去幼儿园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去上班做大人的事情。
“对换节”的早上谁很忙?为什么呢? (孩子们很忙,因为变成“孩子”的大人不听话)
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大人们听话吗?(让孩子们讨论,表达意见)
②继续故事:大人上幼儿园。
大人上幼儿园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园里爸爸妈妈真是快活极了……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幼儿园里大人们做什么呢?平时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呢?谁玩的呢?
小结:在幼儿园里大人们做着平时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听故事,玩游戏,交朋友,他们生活得很开心!
3、续编故事:做大人的愿望
①续编故事。
今天是对换节,大人们在幼儿园玩得不错。那么,小孩变成了大人,也有许多事情去做呢! “对换节”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续编故事)
②制作心愿卡。
请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记录(或画)在“心愿卡”上面,挂在“心愿树”上,你的愿望可能就会实现。
③讨论结果。
你们的愿望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呢?
整个城市都乱套了,几万辆汽车挤在了一起……城市怎么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原来孩子们本领还不够大,根本不会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会给城市带来危险和混乱。大人们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真辛苦啊!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并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让幼儿过“对换节”,做大人的事情,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与烦恼。
活动准备
图画书《对换节》、教学课件(PPT)、镑教室布置“心愿树”、树枝上可以挂树叶样子的心愿卡
活动拓展
请爸爸妈妈在心愿卡上记录在“对换节"做“小孩”最想做的事情,请孩子想办法帮他们实现愿望,让他们更快乐。
幼儿可以将自制的《对换节》图书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说心声;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对换节”。
阅读区活动
10.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及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草原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教后反思】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全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流畅,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读边想象,特别是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美读来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通过教学,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谈话,接着对草原作了简单而又生动的描述,然后播放草原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羊群碧草,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2、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美景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始终把朗读放在第一位。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主研读,小组结合问题合作学习:如,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等等。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接着让学生交流说感悟;图文结合理解重点句。抓住句中“绿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了。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以读为本,学生从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草原景色美。
11.问题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篇十一
首先,我很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上课的机会,正因为亲身上课,还有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的深入、辩证的点评,让我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细节的感动。
教授在点评我的课时,提到对本课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作者关注不够、对老王和作者的关系关注不够等等问题。总的说来,都可归纳为“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细节的感动”。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历来上公开课课堂的完美、环节的齐全,潜意识中已经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我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教授虽然说,好的语文课不需要这样那样的花样,只追求从文本中得到的感动。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只追求文本的感动,似乎要求有些高。
正是限于以上原因,所以我的课堂就缺少了文本中细节的体味与感动。比如,对老王的回答“住这儿多年了”的分析不深入,对“一个幸运的人的不幸者的愧怍”解读不够,……回忆整堂课,我在文本的深入探究上,是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深入的设计引导问题,导致这堂课作为浅教上出了水平,但作为深教,却远没有上好。
问题二:太过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弃了教师的正确引导。
本课最后对主旨的领悟,落脚到了“关爱他人,从我做起”。在预习课上,有一個同学对我说:“老师,我写了一段话,明天的展示课上,我来带领学生宣誓,可以吗?”我想了想,觉得学生设计的活动是和主旨相关的,就同意了。结果,恰恰是这个宣誓,让教授“抓住了把柄”。教授反复提到这个“宣誓”,说它与课堂格格不入,说课堂上的所有活动,课堂的氛围,要与文本相契合。《老王》是一篇值得人静静深思的文章,“宣誓”是激昂的,两者怎能混为一谈呢?
对这个“批评”,我非常接受。尤其是教授的那一句“课堂上的所有活动,课堂的氛围,要与文本相契合”让我深受启发。从教四年来,我一直走的是课改道路,并且我也深信这是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科学之路。但四年上下来,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不知道哪儿有些问题,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清道不明。听了教授的点评后,我一瞬间明朗了,原来是这四年,我过于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我校“生命教育”的理念践行的过了头,虽然课堂活灵活现、学生精彩纷呈,但我并没有真正把课堂推到应该有的高度和深度,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这正应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做什么都得顺势而生、适可而止。
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我反复思考,总结了两点解决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
在每节课前,不借助任何教参教辅,就拿一本语文课本,认真研读。从字音、字形、字义,到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到主旨的领悟,潜心研究,并做好笔记。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批注,在笔记本上写出符合实际而又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对于理解不准确的地方,不能一味迷信教参教辅,要多和同事交流讨论,多查阅相关资料。在每堂课前,都尽力做到理解深刻、胸有成竹。
二、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年的教学生涯,我的课堂一直深受学生喜欢,因为我追求的课堂就是轻松愉悦、快乐和谐的。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用各种形式展示。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很简单,因为是初中的学生,所以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以外,我要求学生能够有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可。而且,我在课上多采用的是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多说、说的好。因此,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深入反思后,我确实引导不够,提升欠缺。今后,我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我要做到更多更多。除了以前对学生的要求外,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文本,理解文字背后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人的各种情感,从而更好的培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我就要更认真、更深入的备课,才能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语文世界迈进。正是赵明教授给我的建议,“正确的引导与提升,与发展学生个性不矛盾”。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心得体会,所以,活动后,我感到很沉重,心里沉甸甸的。前景虽然已然明了,但我要做的却更多更多、更多更多。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太缺少文本的钻研、太缺乏岁月的磨砺。我很赞同朱宝君老师的观点,不管是张教授的指导,还是李专家的培训,教师必须寻找一条自己经过研究摸索的独特实用的课改之路。正如我在上《老王》这一课前,我本打算打破常规教法,用一个别样的视角来引领这堂课,即以作者杨绛对老王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引领学生去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品味感情。老王给杨绛送鸡蛋、香油,作者对他感到愧怍,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来你家给你送礼物,你会怎么做呢?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理解杨绛愧怍的原因,为整篇文章主题的理解垫下基础。但,我最后没有采用这种形式,因为我担心,这样的形式不被其他老师认同,这样的设计不被专家认可,这样的角度我驾驭不好。但,赵明教授对我的课的中肯的点评,让我后悔莫及,如果我这样上了,正中教授下怀,与教授的看法大体相同。教授的点评更给了我勇敢走下去的信心,让我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12.反思:浅谈教学反思 篇十二
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 每一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否则既使一门课教了十几年, 也只是被动的机械的重复教十几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 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 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 那么就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教学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大体包括:1.找出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差别。2.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3. 反思教学教态和行为。4.课堂互动情况。5.反思教学感悟与灵感。6.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得失。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 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 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 确定反思的内容。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 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方案, 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设计教学方案时, 教师根据所讲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 重点与难点, 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教学过程。那么老师反思自问是否突出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设计的练习是否起到了巩固新知识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相吻合进行比较和反思, 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 又包含学生的“学”, 老师反思过程及其效果。老师反思自问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 是否关注了创新的火花, 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各种练习是否适当等;课堂氛围的营造,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怎样,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等。
3.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效果的反思, 是指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 这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例如:棱柱这节课我通过学生的练习。
(1) 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其一个面的对角线长为______, 其对角线长为______, 全面积为______, 体积为______%。
(2) 正方体对角线长为a, 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是 ()
A.2 B.2a C.2 D.3
通过练习出现的各种结果分析出有的是概念面的对角线长和体的对角线混淆;有的是计算上缺乏基本功;有的是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找出改进教学的办法。
四、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一般采取“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形式。由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 然后分析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再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从几个方面来组织内容。
(1) 写不足之处, (2) 写教学的灵感, (3) 写学生的创新, (4) 写新的教学设计
13.桥教案和反思 篇十三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味,感受任务的情怀。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3.启发想象,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无私无畏、设计就认得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学生: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阶段都学习了哪些与桥有关的课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桥,今天我们再来学戏一篇与桥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说桥
刚才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苏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谁能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齐读这个句子,读出木桥的窄
(生齐读此句,将窄窄的重读以突出桥窄。)
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的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这个句子里的哪个词让你觉得到?
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个这个句子,读出它的重要性和窄的特点来
三、谈洪水,指导朗读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标出课文里写洪水的句子,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快,(生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5个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咆哮”是一种怎样的喊叫声? 生:愤怒地喊叫
师:那请你愤怒地喊叫一下。生感情朗读
让咱们再来通过画面感受一下吧。(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师:让咱们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画面,请齐读这一句 生感情朗读,读得很有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第二句谁来读?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在咆哮啊!谁再读——(生读,仍然很轻柔,可能是受跳舞一词的影响)师:同学们,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啊? 生:应该是死亡之舞
师:对啊,洪水疯了似的在路面上翻滚,这分明就是死亡之舞啊!请你带者这种感情再读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看第三句,狞笑是怎样的笑? 生:凶恶、恶狠狠的 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 师:真是让我感到洪水逼近了,太可怕了!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比如:蹿、舔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生:想像画面读。(读得也很好)
师:这个办法多好啊,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把自己置身其中,真不错!
生:再读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一句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生读得深情并茂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四、谈村民 如果你就是村子中的一员,你感觉到了什么?用四字词语归纳,看课件读村民逃生的句子,指导朗读。
五、感受人物
是啊,大家一起涌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是谁力挽了狂澜呢?
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请
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老汉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 句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 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句
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句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反复强调重点词语——拥戴 配乐师生合作读完21至27自然段。
是啊,也许他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那铿锵的誓言,对得起他所忠诚的----党!师板书“党”
六、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生活中总有无数个老汉这样的党员在演绎着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来重温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播放CAI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视频边思考:,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那句写下来。最好用到“桥”字。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教师总结升华情感。板书计计:
桥
党--------老汉 ——-百姓
拥戴
朗读方法
抓重点词语
想象画面
《桥》教学反思
南小巷小学
韩洁英
《桥》这篇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主要有以下感想: 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教学中,我通过看一段视频学生感受到当时水势的汹涌,情况的危急,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并通分角色朗读,表演“咆哮”“狞笑”等重点词语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惟妙惟肖,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以读促悟,读中感悟。教这样一篇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的小小说应从全篇着手,应抓住课后题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来贯穿整堂课,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自读自悟。同时少提琐碎的问题,多读,以读代讲。同时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水到渠成。我认为这种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语境,激发想象,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共鸣,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推敲语言,掌握上挂下联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等效果上来看,这一点还是成功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文本的情感世界,语言与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3、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感受老汉高大形象以后,在学生的情感已经推向高潮时,这时安排播放一段优秀共产党员的视频,让学生为老汉说几句话,把内心涌动的情感倾注于表达,升华感情,不足之处:
1、要善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虽然一部分学生举手很积极,但我还是没有把全班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限于景馨苇,李盛鑫,荆凡这几个善于表现,活跃的孩子。
2、由于是公开课,想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所以我把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课堂容量很大,虽然通过指导朗读,学生朗读的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效果很明显,但时间有限,读的还是不够充分,意犹未尽,比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课堂结构上也有点前松后紧。
14.彩泥教案反思 篇十四
第三单元的这组活动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在幼儿对“鱼”的概念了解充分之后,我制定了这节拓展活动,让幼儿明白,不光可以用空心造型来制作,鱼的状态有很多样子的,加上挂钩的出现,更加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一、熟练掌握水滴造型的塑形手法;
二、创造性的运用水滴造型塑造小丑鱼的形态;
三、能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并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重点:小丑鱼制作的方法。
难点:各部位的大小比例、挂钩的运用。
活动准备:黄泥5克、白泥5克、黑泥、紫泥少许、挂饰;海螺湾视频片段(动画,关于小丑鱼的一段视频)、池塘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看看大家,请小朋友们先闭上小眼睛,播放视频,请幼儿观看。引出主人公:小丑鱼。教师与幼儿交谈,培养幼儿对小丑鱼的情感。2,、情节带入
小丑鱼说:“这个池塘真漂亮啊,我好想生活在这里,小朋友们帮帮忙,把我送到这个美丽的池塘里。”激发幼儿制作小丑鱼的兴趣。
3、教师示范课件
小朋友,我就长这个样子(小丑鱼的彩图片),是由水滴形状组成的,出示PPT,带幼儿浏览制作的过程。
二、实践操作
1、模仿与创新
请幼儿模仿范型,自由选取颜色,用水滴造型塑造小丑鱼的形象,鼓励幼儿采用与教师不同的方式运用水滴造型,并告诉幼儿鱼身体部位比例的大小。教师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发现幼儿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2、评价与修正
作品完成后,请幼儿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教师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幼儿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真是厉害,自己神奇的小手,做出了可爱的小丑鱼,让这个池塘更加美丽、漂亮!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可以多多观察小鱼,找到更多的小鱼做法,做一个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全能宝宝!
活动反思:
这节课幼儿整体状态非常愉快,在轻松的坏境下又体验了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
亮点:
1、小丑鱼已动画的形式亮相在小朋友面前,让幼儿深刻记住小丑鱼的形态特征。
2、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状态,尊重幼儿,但是没有让幼儿脱离轨道。
3、情景带入,告诉幼儿为什么要做小丑鱼,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体验自己的重要性。
不足:
1、幼儿分享的时间比较短,不是人人都表述了自己的作品。
15.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十五
[课堂教学反思实录]
今天显然很多时间是照着备课笔记读的, 但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只能用that的十种情况一个个读下来, 很有条理的感觉, 而且准备的内容全讲完了, 时间也差不多, 遗憾的是没有讲主谓一致, 学生对“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 really interesting”产生的疑问没讲清楚。
讲的时候过于重视when where why的意义和其所能运用的环境了, 而且无东西可讲, 反而显得语无伦次。高中生认识水平较高, 重点应放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上就可以了, 前面讲多了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讨论气氛不够热烈, 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理解, 书面表达出现要点遗漏, 游戏和词汇没来得及完成。
对课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 不能收放自如, 语言点没来得及讲, 应在如何调控课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讲泛读时总是很受挫, 让学生总结戏剧的特点, 他们总结不出来, 概括大意也不能归纳, 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 处理则更不行, 也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能做填词、表格之类稍简单的, 以后要注意, 因为前面耽误了时间, post-reading的活动也没能展开, 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备的课内容太少了, 课结束前15分钟就结束了, 原本准备做新课堂的练习, 忘带了, 因为紧张没有想起, 就进行了poster的布置, 因为没有准备, 课堂有点乱, 但大家很积极, 气氛很好。
通过对该反思实录的解读, 我们在此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提出问题 (对教学的回顾) ———分析问题 (探究得失的原因) ———解决问题 (寻求解决的对策) 的过程。好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1. 反思的广度
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课堂中的种种问题, 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 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要拓宽反思的广度,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反思“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 不仅要关注自主学习方式的操作要领和“学习本身”的程序, 还要立足战略高度, 固根厚本, 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起点;反思“双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反思课堂学习“静”与“动”的关系。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但绝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而是要让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活跃、生命活跃;反思讲与练的关系。倡导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 并不排斥教师的讲, 要反思教师讲得是否精炼、到位, 学生练得是否有效, 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个体掌握与全体掌握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掌握程度, 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 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 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 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主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 但是反思处于浅显的层面, 围绕问题反思时应着重围绕一个问题或较小的问题反思, 进行归因分析, 并找到对策, 要试图通过个性寻找共性问题, 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因此, 通过反思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点“问题”, 从而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反思。
3. 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 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反思, 教师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适应新型课堂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与灵动课堂的构建;和谐团队的构建反思, 不单是指向个人的, 它也可以指向团体, 如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三维目标以及个性发展发面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水平, 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 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 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 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6.浅谈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篇十六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运而生,作为新生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从这一研修活动中获益良多。
但是任何一种新的研修形式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尽善尽美,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走入了误区,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偏差。本文试图找出反思存在的误区,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指出反思应包括的内容:
误区:
一是敷衍应付。一些教师把教学反思(课后记、教学随笔等)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为应付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这样的 “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词不达意,东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权当“反思”。
二是隔靴搔痒。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表层化,反思不深刻,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做深层次反思。例如:“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的还可以”,“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反思”不痛不痒,它是停留在发现问题、少数学生、个别环节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做理性化的思考。
三是写成总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别无两样,把教学反思完全写成了教学工作总结,呈现出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教学阶段(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肯定这一阶段的教学成绩,寻找不足。这样的“反思”的主体成分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可以说,上述形势的“反思”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它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需要纠正的问题。
那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呢?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一思: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与前面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与后面的知识又有怎样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哪?是难在所要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生学习初中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笔者认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难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从而对教材有较准确地把握。
二思:已有实践经验。在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后,教者应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即自己在以往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需要怎样改进;别人在执教这节课时有哪些精彩之处,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用,哪些方法需改进——从而逐步筛选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比如:同樣是讲授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位教师模拟电视热点专题节目,直接进入课文。
(各位观众,这里是垄上电视台《回归盛典》特别节目……现在将镜头交给前方记者)“直播”回归盛况视频,现场采访看过盛况直播的心情。
教师小结过渡:香港回归了,我们因为收获而幸福,因为收获而自豪。但要知道,只有明白了饥饿时的痛苦,种植时的艰辛,我们的幸福才会更深沉,自豪才会更强烈。因此在本次节目中,我们除了见证回归盛况,还要弄明白下面几个问题。由于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出示内容要点:
1.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该教师:
1.通过有“奖”问答环节完成内容一的学习。
2.分发自编诙谐版“邓公大战铁娘子”小剧本,通过学生互动合作,提炼信息排演剧本,探究内容二。
3.选香港为例,以MTV为媒,感史悟情。(播放MTV公元1997第二节)
赏乐提示:赏析一首经典MTV,要画、词、曲兼顾,最后要能从对具体的画、词、曲的关注中升华出抽象的情感。(侧重点分组:女生感情细腻,整体悟情。男生思维活跃,关注背景。)
教师:1)下面哪位学生能够说一说从这首MTV的画、词、曲中你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一种情感或感觉是什么?(痛苦、思念、期盼、自豪等。) 2)请男生说说所注意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战争、废墟、酒会、倒计时牌、欢庆等)学生在兴趣中解决了重点问题。
三思:教学实施方案。在分析了教材,思考了自己、他人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便可撰写教学方案,在教学“香港澳门回归”时,我通过分析、思考,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最后方案是实施情况。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者都应该认真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处理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进一步改进,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案实施情况之后,还应反思这样评价,改进的理论依据,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历史知识,逐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理念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少提示,多让学生探索交流,即便说错了也无妨,某种程度上“错误”也是资源,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