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台品牌塑造(精选10篇)
1.教育平台品牌塑造 篇一
学校品牌塑造策略
随着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效益机制引进教育领域,我国的教育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大家长已不满足于有学可上,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能够上名牌学校。因此,塑造学校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学生,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洞察目前的教育界,很多学校都在注重塑造自己的办学品牌。品牌正成为中国教育市场的深情呼唤。创建学校品牌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必然现象。因此,探寻塑造学校品牌之策略,对于激励学校管理者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相互模仿、借鉴与竞争,提高学校教育在总体上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找准学校定位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前提
学校品牌定位是指学校为自身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角色,使学校在社会、家长、学生的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学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个性,要贴近家长和学生的感受,使他们进而产生对学校的品牌偏好感和倾向性。学校品牌定位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
1.首席定位
即追求学校成为本地区教育行业中领导者的市场定位。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实力运用首席定位策略。对大多数学校而言,重要的是发现本学校某些有价值的属性方面的竞争优势,并取得第一的定位。如四川省棕北教育集团的成都五十中学以打造“四川省第一所专门研究‘中等生超常规发展模式’学校”为办学目标,受到了广大中等学生的青睐。采用首席定位策略,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使家长、学生对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比定位
即通过与竞争品牌学校的客观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市场地位的一种定位策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各类学校成百上千,学校要发现市场空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学校要让自己的品牌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设法改变竞争者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现有的形象,找出其弱点,并用自己的品牌进行对比。
3.理念定位
学校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具有鲜明特点的经营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本质。一个学校如果具有正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学校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借此提高学校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形象。如“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一句响彻全球的口号,是清华大学经营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
4.文化定位
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文化定位能大大提高学校品牌的品位,使学校品牌形象更具特色。石室中学前身是享有2000多年悠久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1998年以来,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先后将学校建筑统一更换为汉代建筑风格,并设计、注册“石室”标记,成为当地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前去学习、参观。
以上几种学校品牌定位策略各有特点,在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结合使用,使之相互补充,共同为学校品牌发展服务。
打造学校文化是塑造学校品牌的核心
学校品牌建设必须要以学校文化为根本的依据,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核心的标志是看它是否有自己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之魂。
1.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 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有的学校提出要培养“合格+特长”的人, 有的学校提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还有的学校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学校”, 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达形式。
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和高度凝结。竺可桢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时, 确立了“求是”两字作为校训。浙江大学人才辈出, 享誉海内外,与“求是”这两字校训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精神文化。
2.完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学校员工的行为直接体现着学校文化。当年南开中学东楼进口的左侧摆放着一面穿衣镜,镜子上端的横匾上镌刻着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亲题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正是这四十个字,使得“南开中学生的行为举止,显然与他校有所不同,来访的客人,街上的行人,一看就看出来”。
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学生身上的基于学校精神的言行举止便是学校的“商标”,便是学校品牌最形象的注解。当然,学校的制度文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管理上,它包括学校制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决策制度、奖惩制度等。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特性,都直接传达着学校品牌的信息。
3.营造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同时,学校物质文化又会对学校的师生员工的行为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布置、具有明确意义的学校标志物,如学校校名的标准字体、校徽、校歌、校服、学校的标准色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学校文化的信息。正像人们讲的“建筑是空心的雕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也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一提到清华大学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清华园的拱门;人们更把北京大学的校园景观概括为“一塔湖图”。这些已经成为他们自己品牌的物化标志。
学校的校徽、校服、校歌、校名的标准字体、学校标准色同样传达着学校文化信息。清华大学校徽上的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校训完整地传达着清华大学历史与追求。天津南开中学的标准色“青莲紫”有其深刻的内涵,莲取其“出污泥而不染”,紫色意取“紫气东来”。
提供优质服务是塑造学校品牌的保障
在教育竞争已经演化为学校品牌的激烈竞争的今天,学校更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寓服务于领导和管理之中。
1.服务社会
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产生竞争力,服务产生效益。哈佛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就是它的教育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提供超一流的优质服务,满足于经济对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在我们国家,现代教育已成为大众的基本需求,因此,学校要在教育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既要立足于长远,肩负起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还要满足于高一级学校对优秀生源的需求。随着办学体制的不断放宽,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渐趋激烈,学校如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也只有在竞争中被淘汰。
2.服务学生
学校服务学生,实质上是要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优质服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竞争力和生存方式。
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服务学生,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明白服务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优质服务,就没有学校高质量的办学效果。教师要把服务学生变为自觉的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
3.服务教师
学校要以教师为贵,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是打造学校品牌的主力军,而且名师本身就是学校品牌。
学校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教学的多种需要,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足够的培训和资源,为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充分的自主和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赋予完成任务的权威。要真心诚意地信任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个教师,及时沟通感情,缩短心理距离,善于发现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和教师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给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满足教师自我成才和发展的需求。
教育属于服务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品牌之间的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将决定一所学校的成败!
拥有优秀校长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关键
校长是一所学校思想的源泉,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应该成为教育家、教育大师。
1.不断学习
校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新的工作技能,保持自己在知识、技能领域的青春和活力。特别要注意增强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知识内容的选择性。现代的校长必须时刻注意教育科研的前沿动态,及时补充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保持自己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2.注重修养
校长要注重自身修养,讲究职业道德和个人信誉,注重仪表仪态和谈吐,塑造个人良好形象。个人的品牌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文化力,因此,校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应该处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并持之以恒地形成一种基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勇于创新
要打造学校品牌,校长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思想上要有新观点,在学校管理中有新办法,能在学校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激扬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必须要具有前瞻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敢为天下先。同时也要意识到,前进的道路可能是极其寂寞孤独的,也许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但只有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闯出一条世上本没有的路,才是教育希望之所在。
4.唱响品牌
校长要视品牌为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还要有一系列打造学校品牌的有效方略,构建学校品牌管理文化。要树立品牌意识,使全体师生员工都成为推动品牌形成的要素;要实施品牌承诺,譬如“视学生若亲子,视家长为上帝,视质量如生命”;要传播品牌信息,如通过咨询会、家长委员会、开放课堂等途径,利用校报、地方媒体和权威教育报刊及时把学校有关信息传播出去,借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塑造学校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扎实地工作,不断地探索。只要我们把握好创建学校品牌的初衷与方向,运用正确的策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适应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一定会完成创建学校品牌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定远县职教中心)
2.教育平台品牌塑造 篇二
1990年5月李宁公司宣布成立, 经过市场淬炼, 李宁公司经营的“李宁”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经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我国体育品牌之首。但在这几年的经营过程中, 消费者与公众对其品牌的认知与李宁公司要塑造的品牌形象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给李宁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一) 李宁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出现错位
从李宁公司曾经使用的广告语, 不难得出在品牌宣传时, 李宁公司没有树立持续的、一致的品牌形象。如李宁公司曾使用的广告语有“中国新一代的希望”、“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世界之美世界共享”、“出色, 源于本色”、“一切皆有可能”等。
在广告口号的不统一性的角度, 广告创意的个别性, 使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定位理解为“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 而李宁公司自1997年以来所努力塑造的品牌定位是“年轻的、时尚的”。从而使李宁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出现错位。
(二) 品牌错位对李宁公司的影响
1. 品牌错位让企业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200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 李宁公司经调查发现现有消费群与公司的目标消费群不完全同质。现有消费群是14-45岁等距分布, 24-30岁为主, 二级城市中等收入, 大众化而非运动消费。而李宁公司的目标消费群为14-28岁, 学生为主, 大中城市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流行趋势的消费者。
当目标人群与现有消费群存在的差异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品牌定位存在一定误解。当品牌定位长期与目标人群背离时, 产品品牌将会模糊不清, 从而失去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明确的品牌标识。最终会让消费者远离该品牌, 从而降低李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2. 品牌错位会让李宁企业失去生命力
从1999年起, 李宁公司就将“品牌国际化”提到了战略议程, 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然而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理解定位成“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 这种定位将影响国际市场的开拓。
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关注国际市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偏好点。品牌定位应该以需求偏好点来设计以及传播, 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而这种民族性的定位理解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市场的拓展。
(三) 李宁品牌重塑的方向
李宁公司需要立刻扭转消费者对李宁品牌内涵的理解, 要即时的将“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品牌定位转变为“年青的、时尚的”。
要淡化李宁本人对李宁品牌的影响, 这种“民族性”的商业标签不利于李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要选择明确的目标市场群体14-28岁, 以学生为主体, 塑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
要选择正确的促销方式和方法, 宣传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品牌的定位。
二、由李宁品牌看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不具有独立的实体, 但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记住某一产品或企业。因此, 品牌必须有物质载体, 使品牌有形化。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 间接载体主要有产品的质量, 产品服务、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企业品牌成长也需要考虑上述因素。
(一) 企业品牌成长的内涵
企业品牌成长可以简单概括为随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产品品牌定位应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充实品牌个性, 对接目标顾客的品牌情感, 从而保持市场竞争能力。
在李宁公司的成长历程上来说, 早期李宁品牌受李宁本人影响很大, 在消费者心里李宁公司是“体操王子”的代表, 是荣誉、民族的象征。
但这种品牌形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李宁国际市场的开拓、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市场、各运动品牌激励竞争以及外部环境———消费者情感偏好会发生转移, 李宁公司“荣誉、民族”品牌形象已经不适合开拓市场的需求。因此李宁需要品牌重塑, 即表现为品牌是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 也就是指品牌是在营销环境的变化中不断成长。
李宁公司目前的品牌形象定位在“年轻、时尚”、“一切皆有可能”。
(二) 企业品牌成长的策略
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在这里是指品牌成长的途径。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本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谈起。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是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综合体现。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培育也是品牌成长的维度, 在注意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培育的同时, 还要注意品牌的时间维度, 即让品牌有持续的品牌生命力。
1. 品牌知名度的塑造
品牌不是企业说出、做出品牌名称及品牌标志就可以, 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 要让品牌能够成功对接目标消费者的消费情感。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 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认同, 通过公关等手段塑造, 也是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情感的价值认同。
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以得当的市场促销为途径。尤其促销广告的介入,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让消费者知道该企业的产品。值得关注的是广告媒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媒体特点、广告预算等多个方面考虑, 当媒体确定之后, 知名度得到最大提升的关键点在于广告创意的选择和表现。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同时还要辅之以其他宣传手段, 如营业推广、人员推销等多种形式。
2. 品牌美誉度的塑造
企业产品让消费者知道该产品, 即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对于品牌的塑造和成长来讲是远远不过的。只有要让消费者对该产品满意、形成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才能提高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以产品创新为魂、以品质卓越为依, 进行市场开拓。企业创新以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为前提, 时刻关注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 当消费心理产生变化时, 使企业开拓新品牌新市场的最佳时机。
品牌美誉度的塑造可以通过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设计、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产品服务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如李宁公司经常赞助国际、国内、校园等范围的体育活动。
3. 品牌持续能力的塑造
品牌的持续能力主要是指品牌的生存时间的长度, 在我国的品牌中有很多以前很知名的一些企业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 或只是昙花一现。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仅为3-4年。
如何才能让品牌能够生存更长的时间, 这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在某一段时间内某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并不是代表着品牌可以长期的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品牌存在时间的维持和延续主要体现在, 企业要关注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要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产品品牌的定位, 调整品牌定位的宣传角度和途径。
三、品牌成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品牌成长需多方位共同培育
品牌的成长与延续, 需要企业在塑造企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 要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调整品牌定位, 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培养, 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第二个“秦池”!只注重美誉度的培养, 很容易培养出企业的“营销近视症”, 品牌最终会淹没在众多的竞争品牌当中。
(二) 品牌成长的培育方法是多样的
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持续能力塑造的方法是多样的,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产品特点选择最佳的品牌塑造方法。要在企业营销策略中的———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多个方面齐抓共管, 实现企业品牌与企业产品的基业长期。企业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的千里之堤, 毁于一旦!
(三) 品牌定位调整不可过于频繁
3.青少年宫美术教育品牌塑造浅谈 篇三
一、开展美术教育品牌定位,为品牌塑造提供方向
品牌定位是开展品牌建设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品牌定位,品牌塑造的其他工作才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青少年宫美术教育品牌定位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对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家长、孩子对青少年宫美术教育的需求;可以知道青少年宫现有美术教育品牌建设的不足之处;可以了解市场其他品牌的发展情况。第二步,对学校的美术教育和市场的美术教育品牌进行分析。第三步,在开展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宫的实际情况,确定美术教育品牌内涵、品牌特色、项目设置、课程安排等。第四步,制定美术教育品牌发展计划,做到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有效结合。
二、加强美术教育阵地建设,为品牌塑造提供物质基础
良好的教育阵地是开展美术教育的先决条件,美好的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青少年宫美术教育阵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开展:一是购置美术教育设施要凸显现代化和专业化,应该购置现代化的设施满足教育的需要,比如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同时,设施的购置要符合项目的特定要求,比如国画班课桌的购置就应该考虑国画培训学习的特殊需要;二是环境布置要注重美术氛围,我们可以在楼内的走廊、教室、楼梯悬挂展出名家的写真作品,也可展出学员的美术习作,增添美术艺术气息,有助于让更多的青少年得到艺术熏陶、心灵感悟和人生激励;三是建立国画、油画、儿童画等各种美术社团,每个社团建立一系列社团制度,包括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会议制度、社员入社制度、活动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民主推举选出社长、副社长、理事等,强化社团自我管理,通过社团的建立完善为美术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三、培养美术教育师资,为品牌塑造提供人才保证
青少年宫美术教育品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引、留、养”的办法打造一支有战斗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所谓“引、留、养”就是首先要敢于引进人才,引进途径可以是招收美术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是聘请社会上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知名美术家。第二是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积极创建有利于美术教师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位美术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让他们感到事业上有很大的机会,有施展的舞台,有广阔的前景。第三要培养人才,主动为每个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积极输送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也要为其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组织本宫教师和其他宫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四、突出美术教育特色,提高品牌美誉度
青少年宫的美术教育要在做到和学校美术教育相衔接的基础上,着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1、开展特色美术培训。一是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的形式,控制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由于人数少,教师可以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个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需要,培训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实行精细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画种、不同水平分别开设班级,比如国画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种,每种分为初、中、高三个班;三是创新培训方法:我们围绕“培养青少年志趣,服务青少年成长”,针对美术不同项目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故事法、引导法、游戏法、体验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完善培训过程,提高教学效率。2、开展美术创作比赛活动。根据本地实际,结合青少年的需求,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美术活动、地方民俗主题美术活动、生活主题美术活动、科技主题美术活动、新农村主题美术活动等各大系列美术创作比赛活动。活动可以在各类美术社团内开展,也可以面向本地区的所有青少年美术爱好者,举办本地区青少年美术比赛。3、举办美术夏令营。通过举办美术夏令营,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美术艺术,在活动中提高美术能力,能让他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愉快而有意义,同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4、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吸收各学校的学生加入到青少年宫的美术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美术沙龙、主题比赛、美术讲座、观看展览等都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同学们开阔视野,培养能力,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建立美术教育展示宣传体系,提高品牌知名度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了解青少年宫的美术教育,喜爱青少年宫的美术教育,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展示宣传体系:一是利用寒暑假和各种节日举办学员美术作品展,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油画、国画、水粉、水彩、儿童画、剪纸等,通过展览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宫美术教育的知名度,而且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假期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宫开展美术教育培训和活动进行报道,同时宣传校外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大意义。三是通过青少年宫网站宣传,当前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网上展示青少年宫的美术教育情况和美术作品,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四是创办美术教育小报,为学员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小报定期出刊,让每个学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小报以免费的方式赠送给本地区各个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激发广大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宫美术教育的兴趣,赢得社会的认可。
4.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篇四
[13]张智荣.提升品牌竞争力[J].商业时代,2003
[14]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ment[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5] Robert A .Peterson and William J, Wilson,“Measu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Face or Artifact?”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2),65.
5.向寺庙学习品牌塑造(范文) 篇五
世界上什么样的品牌生命力最长久?答案是大学和寺庙。
成为百年品牌是每个中国企业的梦想,但千年寺庙易见,百年品牌难寻。寺庙这一品牌能够历经战乱,屡毁屡建而千年不倒,个中经验指的企业家学习和悟道。
鲜明的品牌形象 —木鱼、袈裟、阿弥陀佛
说到寺庙,每个人都会想到木鱼、袈裟、阿弥陀佛等,反之亦然。这就是品牌标识的力量。鲜明的标识会让品牌容易记忆和传播,这是寺庙能延续千年的法宝之一。
“走出去”是当下中国品牌梦想,但为什么很多品牌却走不出国门?因为他们连一个最基本的、合格的英文名都没有。他们所谓的英文名称,知识单纯的中文拼音或拼音字幕缩写,没有任何内涵,也不会让人产生好的联想。狗不理包子的英文名是“go believe”、同仁堂的英文名是”tong ren tang”、全聚德的英文名是“quan ju de”……这些名字能传达出什么品牌内涵?如果日本寿司的英文名称是“rice rolls”,它还会风靡全球吗?日本人很聪明,懂得将自己的名字,依附于饮食文化上,从而制造出日本食品高素质的印象。相反,中国老字号虽然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却不懂合理利用,以汉语拼音等欠缺文化内涵的方式命名很难被外国人认同。
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品牌要从基本做起,起一个国际化的通用名称,以鲜明时尚的形象示人,找到自己的:“木鱼”、“袈裟”和“阿弥陀佛”,“走出去”才会少去许多阻碍。
完善的品牌制度—定时撞钟、每日念经、戒律院
完善的制度让寺庙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佛教气息。它的选址、构造、金银饰物、窄小的天窗、微暗的光线,闪烁的油灯,再加上每日定时的钟声、每日定时的念经,几千年来,寺庙始终都是以固定的形象展现在世人眼前。一套完整的传播制度维系着寺庙的正常运转,让寺庙的品牌塑造始终是有理可循。
但反观中国企业,却没有建立起和消费者沟通的完善战略。除了王婆卖瓜的自夸叫卖式广告,没有丝丝入扣,融入消费者内心的情感和心灵诉求,更没有对品质严苛的管理。
当然,寺庙始终能以固定统一的品牌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戒律院。戒律院的存在让寺院的制度始终能被不折不扣的执行,违者必有重罚。那么品牌的戒律院是什么?是品牌管理制度,但这恰恰也是被很多品牌忽略的制度。以VI系统为例,很多品牌都有一套完整的VI系统,但却没有相应的执行制度,导致品牌logo、大小比例、色调等经常会有变化。消费者每次见到的都是不同“款式”的logo、不同款式的logo,那么品牌花巨资建立的VI执行考核的一套完整体系。只有按这套体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品牌的正常运转。
对于众多中国品牌,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品牌制度,视品质为生命,规范品牌传播和管理,回归理性,才能保证少走弯路。
正确的价值观 —不杀生、不吃肉、日行一善
寺庙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即普渡众生、不杀生、不吃肉等,正是这种“善”的价值观,让寺庙始终以一种非常“亲民”的形象出现。但反观有的中国品牌却不重视价值观的构建。竞争品牌之间相互倾轧,崇尚“暴力”营销,为打倒竞争对手不择手段,想方设法摸黑竞争对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甚至放弃品质监管,丧失道德底线。
既然暴力营销对自身品牌、消费者都不会带来好处,为什么众多品牌还是乐此不疲呢?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长久的品牌意识,只做生意不做“品牌”,看到竞争对手发展的好就眼红,以为只要重创了竞争对手,自己品牌就能崛起。
中国品牌真正要做的应该是摒弃暴力营销,回归理性,走整合营销传播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品牌才有可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品牌在于坚持
虽然讲究“随缘”、“不强求”、“放得下”,但寺庙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究“坚持”的地方,比如对于“善”的坚持、对清规戒律的坚持、对建筑风格的坚持、对僧人功课和练功的坚持……坚持是寺庙的法宝,同样也是品牌成功的法宝。
很多中国品牌在经历了数年的“野蛮成长”、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后就“自以为是”,甚至放弃了对品质的坚持,“质量链”的脆弱使中国制造屡遭恶名。
6.弘扬铁军文化_塑造品牌女工 篇六
——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陈 卫 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对女性的思想、心理、文化和技能带来极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对于积极引导女职工创新理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精神状态、职业习惯,增强来自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塑造现代职业女性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江苏省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成功实践,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女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盐城市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
江苏省盐城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建立革命根据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铸就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战争年代,英勇的新四军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铁军精神”,留下了许多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铁军精神,正在演绎成盐城精神和时代精神。近年来,我们围绕“发挥优势、服务发展、创建特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铁军精神”为引领,以“双争”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激发广大女职工人人争做新时代品牌女工,形成了本地的特色亮点。
(一)在精神层面上,挖掘“铁军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为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准确定位。
一是准确把握两者关系,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如果说“铁军文化”体现的是传统精神,那么,品牌意识则是现代意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就是要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弘扬“铁军文化”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现代品牌意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创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决定企业的成败,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巨大的资产,成功的企业,每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品牌”。打造品牌企业,首先要打造品牌员工。这就使每一个员工找到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目标,把自己这个品牌做响做亮。品牌体现了个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体现品牌的价值。这就需要每一个员工不断自我完善,而“铁军文化”体现了团队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也就是将自我发展与集体发展、企业发展、地方发展、时代发展相融合。
二是找准两者结合点,为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准确定位。当年铁军战士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创造辉煌战绩,再看今日盐城仍属欠发达地区,引导女职工以铁军精神为典范,为盐城后发先至、超常规发展奋力拼搏,意义非同寻常。我们着重汲取“铁军文化”中的四种意识,塑造品牌女工。一是汲取先锋意识,引导女职工争做思想道德、社会文明的先锋,争当技术创新、岗位创优的标兵。二是汲取守纪意识,塑造遵纪守法、顾全大局的女工形象。三是汲取乐观意识,塑造不畏困难、健康快乐的女工形象。四是汲取团结意识,塑造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女工团队。
(二)在操作层面上,切实为弘扬“铁军文化”、塑造新时代品牌女工提供各项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全市从市总到各产业工委到各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建立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实施、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定
期研究问题。二是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纳入女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作战指挥部遗址泰山庙作为全市职工德育基地,聘请新四军老战士原纪念馆老馆长熊涵东、作战英雄吴干等人为全市职工德育讲师。三是利用街道社区、乡镇以及行业等中间层次工会组织着力向各种新经济组织推进,形成覆盖全市、体系健全、灵活多样、作用显著的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组织网络。
2、机制保障。着力完善以下三大机制:一是“铁军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机制。利用行业特点、企业优势进行品牌女工塑造。以“铁军文化”为熏陶,开展各种形式的女职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造就德才兼备的女职工队伍。二是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根据全市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目标与规划,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建立女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将品牌女工工程实施状况作记录,并将此纳入工会工作考核细则,从经费保障到具体实施都进行考核。三是激励与表彰机制。既要重奖女职工,也重奖搞好女职工教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着力在“引”、“树”、“推”三字下功夫。即以奖励政策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助推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做好“推”字文章。将成绩优异的女职工纳入各层人才库,重点培养;大力推广做好该项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经验。
3、载体保障。一是以“双争”活动为总抓手,将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与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六小”技术创新活动、安康工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企业民主管理活动、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互相渗透,共同推进。二是不断创新现有载体,推出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活动。例如开展全市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竞赛,在广大女职工掀起学法用法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热潮。三是开展全市性活动与行业企业活
动相结合。例如以“享读书快乐,做智慧女工”为主题,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全市女职工读书活动,动员企业同时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为选树各类女职工先进典型搭建平台,从而推出在本企业、本行业乃至全市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员工。
(三)在发展层面上,注意与时俱进弘扬“铁军文化”,沿海开发成为塑造品牌女工的新元素。
1、大幅倾斜。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滩涂湿地。抓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对盐城的发展至关重要。加上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后,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时,我们注意在培训内容、培训资金、培训力度等方面,向沿海开发倾斜,激发广大女职工主动抢抓机遇,为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聪明才智。例如开展“发扬铁军精神,策应沿海开发”大讨论、“弘扬铁军精神,投身沿海开发,建设美好盐城”主题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举办“小发明小创造”讲座,收集盐城500例创新女能手事迹,编印成“职工素质提升”教材,启迪更多的女职工岗位创新创优。对沿海开发急需的行业工种,进行重点培训,以输送大批对口的岗位人才。
2、大胆创新。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做到“五结合”,即工会与社会结合、企业与院校联合,现代远程与传统面授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结合,岗位培训与岗位竞赛结合。将“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建设与的市总干校、周末学校等互补,将学历提高、技术等级认证与综合素质提高相融,积极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的女职工群体。二是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在女劳模、女职工“五一劳动奖章(奖)”和“五一巾帼标兵(岗)”评
选中突出为沿海开发做出贡献的一线工人、立足岗位创新创优的人才、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能手的破格提拔。例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质检部分析员殷禹,工作仅四年就当选为全国女劳模,就是因为在平凡的工作上钻研业务、技术超群,06在“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上荣获理论、操作、个人三项全能和3个二等奖,07年在盐城市“万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化学检验工第一名。08年被评为“省五一巾帼标兵”、“省五一创新能手”,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当选为“全国劳模”。盐城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学质检员赵敏,立足岗位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总结出“安全维护检验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企业净创500多万元经济效益,攻关取得“废酸环保”技术发明成果,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07年被评为“盐城市职工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08年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能手”,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当选
3、大力宣传。我们重抓三条: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企业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和传媒宣传;二是自编书籍,大力宣传在推进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素质提升相关知识;三是广开渠道,加速女职工通讯员队伍成长。多措并举,为策应沿海开发,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和品牌女工团队吹响号角。在《盐阜大众报》开辟工会之窗,职工发表专题报道300多篇;在盐城广播电台开设《女职工天地》专栏,播出女职工稿件近70期;在盐城电视台开辟《巾帼风采》栏目,系列报道“双争”活动先进典型;在《盐阜大众报》推出整版专栏,报道女劳模、优秀女职工、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市总将盐城百例创新创业女明星事迹、女企业家与女职工共谋发展共克时艰事迹等分别编辑 为“全国劳模”。
成书,印发《女职工代表手册》、《专项集体合同手册》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加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实践证明,我们以弘扬“铁军文化”、塑造品牌女工来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找准了地方特色优势,选对了女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举措,女职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才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基层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上手;二是企业对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教育活动的阵地设施不健全;三是组织工作的程度不高,开展活动的创新思路、方法还不多;四是部分女职工自我提升的激情、活力还不高,综合素质提升进步不快等。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健全机制,创造特色,以项目化把这项工程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确保“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三、新时期“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着力点
不断提升企业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既能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了女职工要学习,求发展的迫切愿望,符合她们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提升女职工素质要从社会努力、客观环境、外部条件和人的主观努力等几方面着手:
1、克服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相结合。十分重视女职工的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女职工转变头脑中的传统观念,让其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危害,从主观上努力克服,同时及时为女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2、加快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学习相结合。女职工本身的思想
观念必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学习与生存紧密挂起钩来,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尽快掌握新技能、新知识,适应竞争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3、职业道德教育与实施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女职工实施专门的系统教育,引导女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营造成才氛围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女职工岗位成才的有效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提供学习锻炼机会,鼓励女职工学文化、学技能,在提拔用人问题上,适当考虑女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运用载体教育与强化岗位技能相结合。从新形势要求出发,继续深入开展“女职工(巾帼)文明示范岗”和争创“十佳”竞赛活动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拓宽活动领域,突出活动重点,强化岗位技能,提高技能素养,适应发展需要。
三、新阶段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新载体 各级工会组织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列入到各单位的整体工作之中,与各单位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相联,精心制定规划,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管理,使工会女职工组织在全面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焕发新的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强化宣传,全力营造浓烈氛围。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各种富有时代感和女职工特色的活动载体,调动女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保证,扎扎实实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大力宣传,培育典型。加大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介绍实施女职工素质
工程的相关情况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激发女职工的学习热情,调动女职工参与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机制,有力保障顺利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走出阶段性、活动型和运动式,才能确保实效和持之以恒。关键要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自转机制、常态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各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资源开发部署之中,学会借势,充分利用和整合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现有的教育资源,组建“女职工素质教育讲师团”,切实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使“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现社会化。二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技术等级上档次、文化程度有提高的女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女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的积极性。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对这项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将这项工程作为品牌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表彰,并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把考评结果作为先进评比和奖励的重要依据,确保这项工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职工培训计划,提取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培训。其中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应不少于职工教育经费的50%,并将职业技能培训和经费规定纳入职代会、厂务公开和集体合同内容,从制度上确保职工培训权利的落实。
(三)有的放矢,大力构筑有效载体。围绕提高女职工思想
7.在服务中塑造品牌 篇七
从1982年创刊至今,《农村百事通》在3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虽然时间在变、人员更迭,刊期也由月刊、半月刊改为旬刊,但它服务“三农”的本质没有变,“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的办刊宗旨没有变,想民事、急民盼、解民困、帮民需的为民情怀没有变。正源于此,《农村百事通》根植农村这块沃土,且与时俱进,奋力创新,用自己独特的报道模式与服务方式,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创出了属于农民的品牌。
1 通俗易懂科学实用
内容的实用性,对期刊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农村百事通》把它看得最重。《农村百事通》在始终坚持以“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为办刊宗旨、以“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时效性”为编辑方针、以“求新、务实、高效”为选稿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农民的需求,对采编内容提出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点就通”的要求,提出了“个个栏目精彩、篇篇文章耐读”的要求,提出了“不讲为什么、只讲怎么做”的要求,不作理论分析、探讨,用实实在在的信息,去满足、激活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文章短、精、多。翻开《农村百事通》,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解读“三农”政策、关注“三农”热点的“百姓焦点”,还是汇集各种投资小、见效快的致富小信息的“百路财源”;不管是介绍中外古今从商之道的“经营方略”,还是编发全国五大重要农产品交易市场行情的“百品商情”;不管是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农民朋友学法、用法意识的“法系百家”,还是介绍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养大栏目”。专栏内的文章都力求做到短而精,多而广,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农民读者的需求。
内容实、新、巧。在报道的内容上,采编人员把实、新、巧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如介绍各种经营之道新奇点子的“经营方略”,快速报道最新农业资源、农业科技成果的“百事灵通”,介绍全国各科研院所在种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种植园地”等专栏,荟萃全国养殖行业最新研究动态的“养殖天地”,各专栏的内容都是按照这个要求选稿、组稿的。
项目短、平、快。“语言通俗易懂,技术简单易学”是《农村百事通》介绍致富项目的基本要求。在项目的选择上,采编人员也尽可能选取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让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致富的目的。这既是从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也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要着眼。
2 想读者所想供读者所需
经常会有人问《农村百事通》的办刊人,“《农村百事通》深受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做好“服务”。成立于1992年的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坚持微利原则为农民读者提供致富产品和致富技术,尽心尽力地为农民读者服务,既为困难的农民雪中送炭,也为富裕的农民锦上添花。20年来,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在回答读者咨询、解决读者买难卖难、推广农业新产品、培训致富新技术等方面帮农民读者所需、解农民读者所困,为农民读者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成为农民读者的贴心人:开设服务“三农”专线电话和短信平台,安排经过培训的知农、懂农的人员负责接听电话、回复短信,义务解答农民读者的各种咨询,对每个电话、短信、来信和来访都详细记录,做好登记存档,做好跟踪服务;坚持遴选好产品、举办新技术培训,为农民读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走上经营致富道路出主意、想办法。据统计,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1999至2009年的10多年间,累计为读者提供致富信息和致富技术1.6万余条(项),免费回复读者信件55万余封、短信11万余条,接听读者咨询电话70余万个、培训读者10万多人次。《农村百事通》还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革命老区无偿援建村级果园20个,聘请农业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医疗界的人士开展“三下乡”活动15次。
3 在服务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农村百事通》创刊30年来,为宣传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带动读者学科技、用科技,通过科技营造和谐平安节约型农村家庭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农民读者当成知心朋友。全国有许多读者在《农村百事通》的帮助下,不仅实现了致富梦想,还成了当地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与此同时,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农村百事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年发行收入800多万元,年广告收入400万多元,年利润500多万元。在社会荣誉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百事通》获得了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新中国有影响力的期刊、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等奖项共20多项。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信息日报》等30多家全国知名媒体都报道过《农村百事通》的办刊经验和办刊事迹。在2008年8月全国农家书屋办公室公布的农家书屋必备报刊目录中,《农村百事通》是11种必备报刊中的一种。2009年,《农村百事通》在被列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期刊的同时,又迎来了两项殊荣:入选中国邮政总公司“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成为邮政发行80种畅销报刊中唯一的农业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入“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辉煌六十年’成就展”文化建设展区展示成就。
4 与时俱进拓展蓝海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农村百事通》根据自己的实际,依托纸质品牌,努力拓展期刊的“蓝海”疆域,着力打造第二个、第三个《农村百事通》:科技示范园实体“农村百事通”和电子网络商务“农村百事通”。这将使《农村百事通》插上双翅,开创纸质《农村百事通》、实体《农村百事通》、数字《农村百事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既互相结合,互为依托,又互促发展,相得益彰,从而大大增强《农村百事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农村百事通》的特色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农村百事通》服务“三农”的能力。
4.1 多元发展的实体《农村百事通》
2009年5月,《农村百事通》在主办、主管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充分调研,依托并用足杂志自身的“五大优势”,即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农科优势、人脉优势和读者优势,迈出了实体办刊的步伐,在南昌市湾里区罗亭村开始兴建包括山林地、田地、水库在内共计2400亩的江西百事通招宝生态农业科技园。
江西百事通招宝生态农业科技园将进一步提高《农村百事通》服务“三农”的质量,也为当前一大批下岗失业的农民工返乡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让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看得见、摸得着杂志上所推广的农科致富项目,真正起到实地示范作用,从而让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拥有一方学习技术的热土,一个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奔向小康生活。《农村百事通》科学技术顾问袁隆平院士对我社投资兴建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说“生态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你们建好了将会为农民朋友学习农业科技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也将为农业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做出积极的贡献”,并欣然为科技园题词。
目前,科技园基础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内的苗圃培育、养殖场、鱼塘、蓄水坝、沼气池也已初具规模,有望打造成集农业科技示范、致富技术培训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刊物办实体的先例。
4.2 茁壮成长的数字《农村百事通》
4.2.1 数字出版,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1)《农村百事通》于2006年开始正式建设服务“三农”电子商务网(http://www.ncbst.cn/)。在网站上,网民朋友可以看到电子版的《农村百事通》,网民有疑问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发问,还可在网上购买《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的产品、报名参加服务部的致富项目培训,给网民带来了便利,受到网民好评。
(2)《农村百事通》通过开通“12114”短信平台,让读者咨询问题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向我们咨询。短信平台的建立,既为读者咨询问题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费用,也为我们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目前,每天收到并回复读者的各类咨询短信达400余条。
(3)与国内数字出版商如北京超星公司、北大方正公司、北京书生公司、万方数据公司、学术期刊网、龙源期刊网等合作营销《农村百事通》电子期刊,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百事通》的知名度。
4.2.2《农村百事通》数字出版近期计划
(1)充实“农村百事通电子商务网”内容,引导和吸引农民、农资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商家、城市消费者“用”我们的资源, 努力把网络建设成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和农副、农资产品销售的网上集散地。
(2)为了拓宽《农村百事通》的传播渠道,下一步我们准备建立手机WAP网站,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4.2.3 网站获得的主要荣誉
(1)农村百事通电子商务网站荣获“2007年中国农业网站100强”称号。
(2)农村百事通电子商务网站荣获“2009年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称号。
(3)《农村百事通》杂志(电子版)被评为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军事科普类)TOP10期刊。
(4)《农村百事通》杂志(电子版)被评为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分类阅读农业类期刊海内外入榜期刊。
8.艺术塑造产业品牌 篇八
Director/ deputy general manager)
于天宏(《艺术财经》出版人)
赵力(艺术市场资深分析专家)
地点:深圳百仕达集团
时间:2008.12
整理:胡兆才
人们很自然地将消费推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房地产对艺术、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国内几近饱和的房地产市场,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中立足?在国内自我证明型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合适的产品?百仕达集团在与艺术联合嫁接的领域中,领先一步,为国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于天宏:现在国内有一个趋势,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其他行业都在与艺术进行互动;百仕达集团在这方面很有预见性,当时你们是怎么开始注意到这个趋势的呢?
罗雷:每个企业的成长,都有大的时代背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同时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的收入和企业的积累都在高速发展。无论是从最终端的消费人群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都试图超越行业本身与国内企业的局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是同步的,企业在这样的体制下,必须有全球化的视野。只有在全球化层面上思考资源的整合与流动,才能保持自己企业的领先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虽然跟艺术、文化产业没有直接关联,但是企业反而对此抱有极大兴趣,并且大量投入资金,嫁接两者之间的联系。百仕达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与艺术逐渐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关系。而且房地产有一个特点:除空间的投入外,还要布置一些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物品。人在多维空间中的体验也是多方面的,所以要在这样的空间中整合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元素,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一个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体验,从而衍生出房地产的附加值,体现出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定位。我认为这是房地产在最近几年与文化、艺术联系紧密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房地产行业近几年的利好状况,也使它有能力获得这样的资源。
中国消费群体经过30年的成长,逐渐从温饱型消费模式转变为自我证明型消费。经过30年的发展,实际上从十几年前开始,消费就已经超越解决有无的阶段,转变成自我符号与代表性的消费。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更加复杂丰富的特点。自我证明型消费是一种消费文化,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产品包装方式、产品营销和推广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消费方式证明自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消费推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房地产对艺术、文化产业越来越有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天宏:艺术与企业的品牌营销、企业形象的推广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阶段,一些营销方式也逐渐被验证或者摈弃,另外消费人群或者产品的定位也产生了一些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变化。
罗雷:中国消费群体的增长非常快,可能在国外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在中国就完全是快速、明显的过程。另外,中国有比较好的制造业基础,现在很多企业开始从单纯的制造向品牌经营发展,这是目前推动企业与文化、艺术结合的巨大动力。品牌经营绝不是毫无文化内涵的加工制造。现在,品牌需求在中国逐渐扩大,这也是未来推动企业和艺术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在原来经营良好的基础上,将品牌推向全国,甚至是全球,必须要跨越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将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型过程,无论是对中国的产业界还是中国的艺术界,都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并且共同合作的空间。
于天宏: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越高端的品牌,与艺术的结合度越密切,甚至是融为一体。另外就是怎么看待对艺术资源的共享,这几年确实有很多企业与艺术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每个企业对艺术资源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有的非常专业,甚至具有学术的职责,有的还是在简单的边缘。百仕达是怎么去看待艺术资源的共享的呢?
罗雷:国外品牌的成长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国外顶级的奢侈品牌,也是从手工作坊开始,逐步发展为品牌产品的。从工匠到设计师的过程,必然和艺术产生联系,从而把品牌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与艺术结合从市场和产品的角度看,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技术性的产品都是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艺术却是世界性的语言。从推广的角度来说,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就一定要用世界性的语言做产品的推广。艺术本身是世界化的,是全球通用的文化,这也是很多奢侈品选取艺术作为产品推广模式的原因,这是由艺术语言的特性决定的。
于天宏:与艺术结合的奢侈品牌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在设计、制作工艺,有很高的品质,强调品牌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是不是跟艺术家或是艺术本身非常接近?罗雷:艺术家给人的感觉,是对某个领域非常执着。无论是他的追求还是天赋、表现力都达到极致,他们是一种人群的代表。一些高端品牌的塑造过程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形象和特质。所以这样的品质就很天然的与艺术家的品质相吻合,所以在选择艺术的时候会看到两者有非常好的结合点。
于天宏:百仕达是从哪几个方向嫁接艺术资源的?
罗雷: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还停留在将房地产仅仅作为普通产品来开发的阶段。
在这方面百仕达会先行一步,把我们自己定位成艺术家,把我们的每一个产品作为作品去对待。既然是作品,就要从构思和设计上下功夫。按照设计师的模式去制作,而不是按照通用模式去设计。所以设计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领域,我们的重点项目都邀请比较知名的设计师做产品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甚至会在红树西岸做一种尝试,邀请一些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包括贾樟柯、张大力,还有香港的欧阳应霁来做我们的室内设计,尽可能地把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不同人群,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设计师集中起来,了解他们对空间的理解和表达。
第二,培养艺术的过程。不同职业的艺术家对空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当导演走进我们的空间,他们完全是用电影导演的思维,用摄影机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的空间,他看这个空间的时候感觉是在看一个拉长的远镜头,所以会有很不一样的理解。如果是做美食的艺术家来这里,他会用做美食的方式去看待每一个空间,在每一个空间他都可以表达对美食的理解。我们要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利用艺术家的这些资源,让他们在我们的产品上表达他们的感觉。每个产品都有制造和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艺术家,更多的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品质。作为高端产品,它的品质需要有艺术家的精神,对品质要精益求精。首先对自己要有很挑剔的眼光,用达不到就重新做的态度对待这个过程。
第三是我们的推广和营销过程。将艺术的品质通过艺
术活动传递给受众人群,找到认同感。
客户群都会有他们各自更喜欢的方式,不能硬性推广,而是要在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体验活动中感受产品,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去引导客户买我们的产品。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是和这个产品的开发商是同一类人,找到认同感之后,接下来就是很自然的过程。
于天宏:我们注意到百仕达现在开始做收藏,也做艺术活动。从刚才说的三个方面,你们是强调哪一部分,或者是要把以上的计划放到更大的空间上来实施。
罗雷:我觉得要分阶段来感受产品的力量。也许我们最初考虑的是产品自身怎样做成真正的精品?怎样去塑造百仕达在地产市场上的地位?地产和文化、艺术怎么产生契合?这是我们最初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之中。这几年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企业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形成更长远的想法。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企业,尤其是欧洲、美国的企业,他们留下来的财富,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质财富,实际上在起伏动荡的经济环境当中,一个企业很难真正长久地保持绝对优势;甚至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每个行业也很难做到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一直保持重要的经济地位。几百年前,蒸汽机发明了,煤炭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再后来是汽车、化工等等,就会出现相应的重要产业。但是从历史纵向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是各领风骚几十年。但是某些企业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开始将目光投向本国或世界范围的文化和艺术产业,这些企业留下的艺术财富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反而是价值更大的财富。我觉得未来应该从这样的视角和高度来看待中国企业、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乃至于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传承。我们可以发挥一些作用,这些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更有价值的,可能我们需要从一个很初步的阶段开始去学习、探索这个过程。
赵力:事实上,艺术已经改变了决策者,或者整个集团的价值判断方向,你们现在和未来的方向是什么?现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罗雷:现阶段我们会关注艺术和产业、生活的关系,怎么样从艺术传导到生活,中间的过程关系到设计文化。赵力: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现阶段的企业和现实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罗雷:现在的企业不可能脱离自身的生存环境追求所谓的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探索艺术和现实的结合点。对于每个区域的经济体系来讲,我们需要更深刻的理解文化和艺术对产业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就是产业的标志。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当地的文化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如果没有文化,产品会很肤浅。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文化内涵,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己的认知度,并赢得尊重。
赵力:深圳和上海、北京有所不同,这里的布局是怎么样的?缺陷在哪里?会有怎样的差异性?怎么理解全球化的眼光?具体到目标的实现方面,对于品质和精神性是怎么表达的呢?
罗雷: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形成的背景不同,这是塑造产品内涵的基础。深圳是很年轻、很开放的城市,没有历史包袱。在这样的城市里,我们更倾向于去尝试前卫的、先锋性的产品,这是深圳最基本的内涵。深圳产生于中国人的一次思想革命,如果在深圳嫁接与之无关的历史性文化,不符合这座城市的内涵。深圳的人群也高度集中在同一个年龄段,生态模式比较雷同,没有太多大型国企。来自全国的年轻人到深圳奋斗创业,他们就是深圳的艺术家。我们会根据不同城市的内涵,做出与之气质相符合的产品,从而让产品更富生命力。
赵力:你们与艺术结合的切入口在哪里?你的空间与设计的核心是什么?
罗雷:和人有关的事物,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人的理解。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点。不管是哪个行业、哪种产品,最终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有;或者能够代表人的某种特质。艺术家应该也是一样,要把作品做好,就要对人性具有足够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赵力:你觉得中国当代艺术的缺陷在哪里?
罗雷:当代艺术的优点可能就是他的缺陷。中国当代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有很强的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痕迹,这是由这群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和经历决定的,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像王广义、张晓刚等等,他们在提炼70年代的艺术符号时很成功,但是成功的光辉里面不免有一些遗憾:首先,这些艺术家在提炼和表现时,所采用的形式都是学习和模仿西方的;第二,他们的思考逻辑与西方很接近。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某种状况,几乎整个中国的艺术圈都缺少文化的自信心,缺少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没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还会不断进行这样的表达,但我感觉未来的方向还是比较模糊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对当代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态度?有没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否会因为中国独特的看法而让世界感到震撼,并且感到很有说服力?我还是很少能够看到在这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当代艺术。
赵力:现在业内的观点和你基本相同,西方也在问中国人的当代艺术在哪里?中国人知道当代艺术从哪里来,但不知道是什么,要走向哪里?我们可以从这点出发进行反思。西方人都认为老子和孔子非常有建树,他们研究的学问,西方人从来没有涉及过。现在中国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文化研究者和艺术精英是不是应该走出去为未来的世界提供值得思考的价值模式和价值观?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家,他们将体会到的生活用强化的模式表现出来,比如用衔接、夸张、放大的形式。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建议中国人安静下来,多看、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传统。从他们的这种建议的角度出发,你觉得我们面对未来的基础在哪里?你们现在也在通过设计、创意来深化自己企业的层次,你觉得中国未来的创造力在哪里?
罗雷:从长远的角度说,是中国现在的民族思考力不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智慧的哲学家非常多,但是反观中国近现代史,真正的思想家却非常少。当然他们在一些具体领域做的具体事情也非常杰出。就像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一样,令全世界羡慕。在哲学方面,我觉得中国有这样的基础,只是过程会比较漫长,如果有一个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然后又特别鼓励艺术家与文化精英进行有深度的哲学性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家的视野会更远,艺术也会更有价值。
于天宏:关于企业与艺术的结合,不管是社会公益活动还是营销活动,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不能清晰地了解艺术资源,很多事情就会做得没有技巧。现在国内仍然需要专业的支持。
9.VMP是塑造品牌的利器 篇九
VMP品牌运作系统是五联合机构品牌运作经验的结晶,提出至今其内涵日益丰富。它由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VIS (Visual IdenditySystem)、品牌理念、现代营销及管理系统MIS(Mind Marketing&Management IdenditySystem)、产品开发行销系统 PIS(ProductIdendity System)三部分构成。
品牌理念、现代营销及管理系统MIS(Mind&Marketing&Management ldendity System)是 VMP战略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基础。品牌理念(Mind为品牌之“心”,它是品牌识别系统的精神内涵,是一切品牌识别系统构建活动的理念指导。包涵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个性等要素;管理系统eanaement是服饰企业经营运作的基础与保证体系,服饰企业竞争战略、组织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建设、店铺的连锁经营、店铺安全管理等内容构成了现代服饰企业内部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现代营销(Marketing)在国际化背景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是企业运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导购系统的完善、商品陈列模式、商品物流管理、构建服饰企业对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Visual ldendity System)是感官上的识别符号,是品牌形象的外在表现。根据顾客价值分析,将与品牌有关的一切可视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VI与顾客及社会公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影响面也最为广泛,是服饰企业对外传播的一张“脸”。它是以品牌理念与顾客为核心,以基础要素输人形成集成要素,此集成要素是客户关系的着眼点,是能使顾客直接感知品牌的独立系统。它将基础要素中的相关内容基于不同的体系平台进行搭建,通过对基础要素的转化应用而直接成为顾客的品牌认知行为,顾客依靠对集成要素的体验而直接获得对品牌的认知。
产品开发行销系统 PIS(Product Idendity System)是在顾客需求系列化、多样化的客观基础上,对服饰产品按不同的风格、档次、品牌、种类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开发,以此达到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并以统一规范的品牌形象建立顾客长用品牌认知的目的。品牌推向市场的多种类服饰产品因其卓越的设计创新系统的严密策划与逐步推进,在市场与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产品形象,从识别特征来看,PIS是因为品牌的诸多服饰产品在进行外观设计时即由曲线塑造、细节雕琢、色调品味等设计元素的共性化处理,使之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家族化”观感,使消费者在不借助标志识别的条件下,仅由产品的外观即可准确判断品牌。除此之外,服饰产品的设计形象还包括服饰品质和内在工艺的设计,它们与外观一起形成了服饰产品对于顾客的全面印象。
从品牌内部管理来看,PIS则是品牌从系统论高度推行设计管理肥品牌创新开发工作从孤立的、单纯考虑某一产品的设计问题提升到系统层面,从“产品群”角度对品牌经营的各大类、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市场面的产品之间的设计关系进行周密策划、系统控制,循序渐进地分步实施而体现出的持续发展战略。
10.《齐鲁晚报》的品牌塑造以及延伸 篇十
关键词: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 市场调研 出版 报刊
一、齐鲁晚报品牌的塑造
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惟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创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齐鲁晚报一贯坚持“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的办报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办报理念与办报风格:强调新闻性——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注重贴近性——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关注弱势群体,反映群众呼声;重视参与性——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有益公众的各类活动;突出服务性——利用资源优势,为社会大众与广告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追求文化性——讲究文化品位,雅俗共赏而不媚俗。正因如此,《齐鲁晚报》已经成为山东市场类报纸第一品牌,也是享誉国内外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三年公布的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20强中,排名由第六到第五再跃至第三。
齐鲁晚报座位媒体身属两个市场就要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是满足广告客户的传播需求,二是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且这两个需求是相辅相存的。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就要使更多的广告主目标消费群成为报纸的读者,换句话说就是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有消费能力的读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端读者。如何巩固市场地位,如何增加市场占有率特别是高端读者的占有率,在高端读者中塑造齐鲁晚报的品牌形象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采取的是窄众服务、大众传播的做法,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争取高端读者对齐鲁晚报的认同,窄众汇集就形成了高端读者的大众。
齐鲁晚报利用自有的媒体优势参与了很多的公益项目,像齐鲁晚报棋院、书画院、围棋甲级队、国际象棋队、国际象棋联赛,齐鲁晚报艺术团、齐鲁晚报青年话剧团等。这些项目投入不多但影响的都是高端主流。
齐鲁晚报的棋院有中国象棋班、围棋班、国际象棋班,喜欢这些棋类的家长都是高学历、有品位、有地位、高收入的人群,他们把孩子送到晚报的棋院那自然就对晚报更加关注,媒体的影响力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举办围棋甲级队、国际象棋队、国际象棋联赛、艺术团、青年话剧团的道理也是一样,这些高雅的活动都有相对固定的参与与关注群体,这些都是都市类报纸应该关注、应该施加影响的重要人群。
二、活动营销有声有色
齐鲁晚报成为山东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活动营销也是成功的重要手段。齐鲁晚报举办的车展、房展、招生咨询会已经有十年之久,成为山东知名的展会品牌;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山东优秀大学生评选、山东优秀教师评选、山东教育创新人物评选等在山东教育界影响深远;与利群集团联合的利群阳光行动已经让几百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每年一次的齐鲁晚报地产之夜以及齐鲁晚报主办的大量的大型商业演出成为省城乃至全省人民的重要的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新年音乐会、最近的张学友演唱会、少儿才艺大赛、联盟歌会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大大提高了齐鲁晚报的影响力,提升了齐鲁晚报的品牌形象,锁定了目标读者市场,建立了媒体核心竞争优势,其价值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1
三、媒体整合:打造立体传播平台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感到,传统媒体确实在传输的手段上与新媒体是没法相比的,再快的报纸也要10小时才能印出来,而互联网、手机都是以秒来计算更新信息的速度的,所以说报纸在时效上跟新媒体是根本没法竞争的。
过去说报纸是“新闻纸”,实际上现在报纸不是“新闻纸”,是“思想纸”和“观点纸”,是要通过这种报纸来透述你对事物的看法,帮助读者去整合新闻,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想。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可以从新兴媒体借鉴很多东西。
内容创造在传播价值链中是不可替代的。就媒体的特点来看,报纸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虽然比网络要慢,而且以文字、图片为表现形式,不及广电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吸引人、没有网络的快速和海量。然而,每日更换、以白纸黑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正因为它传播信息不可更替这一特点,恰恰显现出最为强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报业不同于新媒体的地方在于,报业更多是在生产传播内容。报业首先是新闻信息强有力的收集者和新闻内容的创造者,而新媒体更多的是在开拓传播形式。新媒体的长处是快、多、视觉化等,软肋是泛、浅、公信力差等。在与新媒体的对应关系中,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内容生产与创造的能力,因之“内容供应商”的角色不会从根本上被颠覆。从传播技术上说,报业的文字、图片信息目前在网络和移动传播中更具有优势,更容易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满足网络和移动运行的需要。如果说强化自身优势是报纸解决生存问题的出路的话,数字化延伸则是报业谋求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应对新媒体的竞争,着力培育集团的新媒体,利用齐鲁晚报的品牌优势,集团以齐鲁晚报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形成了包含:报纸、电视、网络、杂志、手机的立体综合传播平台。
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将集团的网站与集团最强势的市场类报纸齐鲁晚报整合,齐鲁晚报的网站与集团网站大众网合并,用传统强势媒体带动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为传统媒体嫁接新技术。经过一年的磨合已经初见成效,大众网通过与齐鲁晚报的互动,点击率和浏览量较去年都有大幅增加,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营上通过这种资源的整合很快让广告客户认识大众网、接受大众网;另外大众网通过嫁接齐鲁晚报的品牌推出彩信手机报——齐鲁晚报手机版,很快占领市场成为全国省级集团用户最多的彩信手机报。齐鲁晚报的活动、重大新闻选题也通过大众网的配合迅速在网络上传播,齐鲁晚报的影响力也通过网络在网友中扩大。手机报用户的迅速扩张形成了报纸、网络、手机媒体的立体宣传平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另外,我们刚刚开发的一套读者上传信息、上传图片的系统把网络、手机、报纸连成了一条信息纽带。读者通过手机发送的信息和图片可以即时在网站上滚动播出,好的线索报纸再作深入采访,争取把新闻做透。
为了能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传播服务,从2007年3月份开始齐鲁晚报开始尝试电视栏目的经营,把市场拓展的触角伸向了电视领域。先是在房产行业破冰,从2007年3月份开始联合山东公共频道推出一档房地产栏目《齐鲁地产》,与齐鲁晚报的房地产专刊《齐鲁楼市》遥相呼应,由晚报《齐鲁楼市》的主编兼任电视栏目《齐鲁地产》的制片人,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互动为客户提供了立体化的服务,受到客户的欢迎。
平面媒体中杂志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从2007年开始集团的一份时尚类杂志《成长先锋》也加入齐鲁晚报的框架内,从现在又该名为《城色》,利用齐鲁晚报的人才资源、发行渠道、客户资源,尽快打造一份属于山东的时尚类杂志。
【教育平台品牌塑造】推荐阅读:
浅谈p2p平台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平台品牌07-28
oto教育平台08-15
初一安全教育平台11-22
武汉教育云平台登录07-13
广西继续教育平台09-05
学校教育安全平台11-29
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登录11-12
襄阳教育资源云平台07-22
青少年安全教育平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