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18篇)
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一
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单独学习或者同桌交流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四到六人。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其他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觉更加良好,容易接纳他人,使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力较低的学生也更容易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这样每个成员有了责任感,乐于承担个人和小组的义务和责任,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乐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辅导与合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是小组成员中的四到六人呢?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多或少地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品质上的,态度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分担不同的小组工作,如声音洪亮的,普通话标准的可以做汇报员;写字既快又好的可以做记录员;有领导组织才能的可以做组长。这样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自从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很多以前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开始讲出自己的想法了。那些平时上课爱动的学生在其他成员的监督目视下,也自觉地克服了上课爱动爱说话的坏习惯。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了,但是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一间教室里也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但看到的却是一团糟:一个小组的学生正在为由谁来记录而争吵;另一个小组中,一个组员静静地坐着,因为害羞而不加入小组活动;第三组的两名成员在谈论动画片,一名组员在写作业。其实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学习。学生不一定知道如何合作,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去做。把学生安置在小组中学习与在学生中构建合作性学习并非一码事。
合作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距离上与其他学生靠近,或者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资料,互相帮助,或一起分享学习资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将他们的思想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带动自己的个人成绩及各方面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挖掘和锻炼,知识、能力和思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我想,只要我们学校各班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坚持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我们教学的始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别人的提醒或自己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就会成为有进步的优秀学生。
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二
纵观新课程改革的教材,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如同渺无边际的大海,在这众多的知识中并不是全部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内容如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浪费时间,效果不好,如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的“比高矮”“比长短”中出现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例子,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就能轻而易举地比较出来,这样就没必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由此可见小组合作的内容很关键,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研究。
2. 注重环节的适时性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有很多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课中什么时间实施很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一定要合理,恰到好处,才能一促而成。如一年级第一册语文教材中二类字都蕴涵在与之对应的儿歌、古诗或课文中,只有在学生通读文章,发准字音后,对这些字有了自己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明显。正所谓“人无全才,人人有才”。通过学生互动、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每个学生求得新发现、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如若不然,不仅会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还会使部分中差生产生依赖心理,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
3. 注重组织的实效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完成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具有实效性,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一种形式,走过场。例如个别课堂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但实际上还是自己顾自己,根本没有合作的迹象。只是桌椅的分组而不是学生的合作。另外,有的内容适合分组合作,教师也安排了这一环节,但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不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布置完分组合作,有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则喊“停”。前后不超过1分钟,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组织严密,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会和会学。
4. 注重要求的明确性
合作学习的要求是否明确可以通过学习效果反馈出来。所以看效果就能知道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明确。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认识能力还较差,教师更要清楚地交代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四中“我会拼图”这部分内容,因为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所以在交际前要有个准备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结合与此及学生年龄特点,在组织学生合作完成这一内容时,可提出以下要求:①小组合作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②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③评出组间最好的拼图。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5. 注重分组的策略性
分组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学生自主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口头语言和动态语言来求得沟通和共识,学生存在差异,差异导致交流,交流促进提高。因此,分组要有策略性,要采用平衡分组法。将具有不同优势、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分到一组。考虑性别差异、个性差异、认识水平差异、家庭环境差异、性 格气质差异等。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并定期对分组进行调整。
6. 注重问题的重要性
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方法,换言之,问题是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含金量的问题,要不偏不倚,正中要害,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众多问题当中评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将逐渐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久而久之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逐渐提高含金量,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7. 引导的规范性
无论在数学课还是语文课,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例如在数学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认知过程,从而获得新知。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认识》这一课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按学习内容分组,然后为小组提供相应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交流、讨论探索,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到各组观察其学习情况,并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其次,创造氛围让各小组成员积极主动交流自学情况,力争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激情。
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篇三
关键词:概念 意义 原因 功能 原则 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高效课堂一个提升点。其中,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源泉,它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相互团结协作,使学生素养得到养成。
一、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按座位将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以及成绩的评价。
二、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挥棒,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三、实施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它使学生感受到爱意,让他们享受成功,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这种被扭曲的学习动机,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测试,而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取得的进步。
四、功能和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终结性评价为社会和教育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教师提供过程性信息,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的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导向与管理功能
它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与信息的反馈、利用,指导评价对象朝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运行。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导向;二是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导向。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反馈和调节功能
它是指通过合作学习的评价反馈小组合作过程中有关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检查、评价,反思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合作策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激励与促进的功能
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评价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合作教学评价中评价者的语言、评价活动和评价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1.目的性原则。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决不能随心所欲,愿意评什么就评什么,愿意怎么评就怎么评。合作教学的评价指导和支配着整个合作过程,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发展方向。
2.科学的全面性原则。在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要将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要全面、具体,既有学习评价,又有技能评价;既有情感评价,又有思想道德评价;既有学习结果评价,又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3.过程的教育性原则。评价不是教育的目的,它只是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评价本身也必须体现教育性。这就要求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有哪些成功的做法需要坚持和巩固,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纠正和改进。
4.实施的可行性原则。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它善于对学生合作中的微小变化做出鼓励性评价,能用发展的眼光和热烈的真情实感去评价学生,能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应把合作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地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同时还应重视他评,也可进行互评,这样能准确地发现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方法
(一)着手点
1.看目标的达成。这是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小组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说明小组合作是高效率的。
2.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习就是一个提高过程,如果没有提高则是无效的学习。
3.看其合作程度。有的小组虽然人是组合在了一起,却各干各的,没有体现合作精神,虽然他们目标达成了,却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看其团结程度。一个小组的团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而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真正体现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牢骚满腹、相互抱怨,即使完成目标也是勉强的。
5.看是否有创新。创新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是大的,大家把自己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会创造新的奇迹。
(二)具体方法
1.比赛法。这是组间的比赛,以胜败看合作效果。
2.单人测试法。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单独测试,然后小组内成员的成绩和为本组的成绩。
3.观察法。一个小组是否团结,从学生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出,如有的小组个别学生拒绝合作,甚至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是不成功的。
六、效果
(一)小组的互评是学生发展的“润滑剂”
小组的互评可使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不足,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合作探究等能力。
(二)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学生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检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四
记得有个老实写的一篇文章中主要叙述,实行新课改,小组合作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使课堂乱哄哄像个集贸市场,学生学不到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合作学习,即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误区,如:怎样的问题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言堂”怎样处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起到调控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这几个误区以及对策。
一、适宜合作学习的任务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用“新”与“旧”的方法来评价,即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结果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如最近听了一节《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对“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这些概念还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番。其实这是现在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提问学生立即就可以回答出来的知识我们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合作学习,是浪费学生宝贵课堂时间的合作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的合作学习。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则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圆的认识》这一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时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下就算了。对于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经过合作学习学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们就根本没有内化了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教师简单传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 “ 小组讨论 ” 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作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教“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除法”这一课的时候,出示了一道题: 90 ÷ 20 先由学生自己计算结果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两种情况:即横式的结果也有两个: 90 ÷ 20 =4 ┅┅ 1 90 ÷ 20 = 4 ┅┅ 10 对于这两个结果,老师不是充当裁判的角色立即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但小组讨论后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老师还是不急于表决,而是把两组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在唇枪舌剑中、在针锋相对中达到高潮,经过激烈的辩论,互相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掌握的知识一定很深刻。
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经常见到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时个别优秀生抢着回答,部分后进生还不明白时,教师就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三、如何处理小组合作 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另一种情况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二是学会分享。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同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四人小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则每个人都学习到四种方法,还可以选择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打开他的话盒子,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大胆发言。四是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我们可以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优秀生回答出问题奖 1 分,后进生回答出问题奖 2 分。这样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里的优秀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使之共同成长。
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但是当前合作学习教师调控不当的几种表现: 1、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认为没有学生理解了,结果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2、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矛盾,使学生对矛盾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层面上。如“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教学中,老师经过拿出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的纸板推导出它的面积是 5 3=15平方厘米,接着老师提出问题: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何关系?老师不是采用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取自问自答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低层面上。3、急于赶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以自己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探究。如一老师在教“圆锥体积”这一节时,教师把圆锥的容器装满水倒进圆柱容器的实验过程都包办代替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如果把这个实验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完成,则会对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很大帮助。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调控,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其他的误区,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对这些误区亮起红灯。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使 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个体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三官庙镇中心学校
高
5.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特点
1.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能够增进生生合作,提高合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以我们班为例,我班共有62人,按各自学习接受能力,合作探索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为标准,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也都有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锻炼了能力,稍差的学生也有近距离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有大胆展示的小范围平台。让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以优带差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2.小组内分工
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发言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书写工整的当书写员,思维缜密的为小组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习组长外,我还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除了学习组长之外的负责其他事物的组长。比如有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卫生情况的卫生组长,还有管理标志佩戴情况的标志组长,另外还有负责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监督规范小组行为的纪律组长。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人,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会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或提出目的明确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2.控制时间
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也有效训练孩子们做事的效率性,拖拖拉拉必然完不成任?眨?所以经过训练,我们班的学生在老师宣布任务后,都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马上进入状态。
3.把握学习时机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人使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如果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还会让个别不爱动脑筋不爱思考的孩子产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总是依赖组内好同学的思想。所以我要求在小组交流之前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交流时不可人云亦云。小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时,不能多而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将极大激发师生全体性的发展。
(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就是学生们必须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因其有合作,有交流,所以相对于传统课堂,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较自由,较开放。如何做到收不呆板,放不混乱,是进行小组合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好,不能放手后课堂混乱,那样就得不偿失。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奖励机制
1.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我在班级内实行平时记录,每周一评分的办法。平时记录就是在课堂和其他在校期间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每周一统计分数,评出一、二、三等,给予相应奖励。并且有学生的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专长,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增强小组凝聚力,增强合作意识,达到共同进步。在这样的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
2.奖励办法。
对于每周的优胜小组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办法。比如优胜小组会有一些特权,和老师合影,坐老师的座位感受权威,或者调换座位和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还有优胜的小组可以和老师共进晚餐等。这些奖励虽不够完善,但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集体活动,热爱小组学习,增进师生感情。
6.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吴红英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就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悄然改变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度和效度,这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才更具有了主动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学习才会变得更为丰富而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如何在教学中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下面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的体会。
一、创设合作氛围,使学生“要合作”
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何况,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思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日益显示其重要性,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因而,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他主的,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蜕化为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机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正如杜威所言:“假如由教师命令儿童活动而儿童呆板执行,那不过是肤浅的筋肉训练罢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境,渲染集体合作的气氛,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要合作”的动机和愿望。我认为快速呈现信息和控制学习时间是两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1、快速呈现信息。快速呈现信息,使学生个体应接不暇,仅凭个人能力难以应付,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小组成员要集体合作的想法。如教学:亿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时,由于口算内容很枯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思维,我出示口算题250+470=?我要求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同学或哪个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多,这时学生纷纷讨论学习。有汇报的,有记录的。得出了多种不同答案,有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有 250+400=650 650+70=720 有200+470=670 670+50=720 有250+500=750 750-30=720有200+500=700 50-30=20 700+20=720等等。当学习540-370口算时,学生就能通过以上地讨论学习自主的学到了新知识。
2、控制学习时间。给定学习任务,限制学习时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我出示下面的题目,要求各小组2分钟算出来答案,看哪一组又对又快。
下面是学校买的体育用品;算出“金额”和“单价”数。品名 数量(个)单价(元)金额(元)篮球 24 85 足球 13 78 羽毛球 38 25 总计 —— ——
绝大多数小组都明白:如果各自为政,各人单干,不仅个人计算量大,而且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小组成员服从组长分工,每两人做一题,准确而高效地完成任务。
又如;在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测量的方法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室内外实践活动课,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室里测量“地面的长、宽和面积”课桌面的长、宽和面积”“黑板的长、宽和面积”,“窗户的长、宽和面积”以及“室外操场的长、宽和面积”等。学生汇报完我出示一个表格。
要求看哪个组测量的内容多、准,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测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两人测量,一人报数据,一人记录。这样安排既使学生体会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使学生体验了同伴合作的乐趣和集体力量的巨大。
二、合作材料,使学生“能合作”。
新课程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计了很多活动环节和学习情境,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使理念再先进,如果学生没有合适的足够的合作材料(如学具),也无法通过操作内化为学生的财富与智慧。如:“认物体、认识图形”教师需要为每组准备各式各样的物体,“认识人民币”需要很多的纸币和硬币,而且目前市场上1分、2分和5分的钱币已经很少流通了。一下子难以齐全,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学具的搜集、准备过程,发动学生分组搜集。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学习“克与千克”时,发动学生从相关单位和家庭暂借盘称、天平、台称等,由于物品准备齐全,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前提。
三、教给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合作交流技能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因素,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所必备的重要要素。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
真正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身体上接近别的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等。对于合作学习来讲,合作技能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学生之间进行实质性的互动合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教给学生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除了要合理分组、选拔和培训一批得力的小组长外,还需要使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掌握合作技能。我认为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相互交流的条件,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倾听的过程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能更好地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乘、除法简算时,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认真、专注地倾听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学生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也要倾听小组分工的要求;要倾听顺耳之辞,更要倾听逆耳之言。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媒介,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自己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共同析疑解难,形成解决方案,最后
1达成共识。如;“一块布,做衣服用去这块布的,做床单用去这块布
74的。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有一大部分同学列式为7145214=,而有个别学生列式为“1
”,当出现这777777两种答案后,我让学生讨论,“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是求用去的总数,而不是“求剩下的数”。学生通过讨论,肯定了结论。
4、学会评价。评价也是种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评价自我,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还可以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他们人,反观自身,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仅可以评价学习结果的多少,还可以评价学习过程的优劣;不仅可以评价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评价评价小组合作的参与程度与合作成效。例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构建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信息,交流空间。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他解这道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某某同学的解法真巧妙,我怎么没想到 ”等。这样做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自批、互批作业,自查课后作业,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也反观自身,完善了自我,发展了自我。
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1. 合作形式单一
我们目前采用的合作主要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几种形式, 学生对此不再新鲜, 缺乏应用的热情。
2. 缺乏交流和技能
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当难题出现时、当意见不一致时, 不能做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协商, 在汇报陈述时, 总是坚持自己的说法, 不能很好地表述组内大部分同学的意见。
3. 合作学生使用频繁
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种学习方式, 广泛地参与, 一有问题, 就让学生合作讨论, 也不管合适与否, 难易如何。其实, 这种单一方式方法的过度使用, 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 使教学时间大量浪费,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4. 合作学习目标不明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 而学生也热切地把合作学习当成课堂中难得的玩的机会。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 不知道要学什么, 怎样学, 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5. 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
有些教师从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合作,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华而不实的热烈气氛中, 心中一片浮躁, 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主宰地位, 承担了主要职责, 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常常被忽略, 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发言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 我认为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老师, 首先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意义, 正确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其次要做到:
(1) 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
(2) 注重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能从倾听中学到知识, 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意见, 能与他人协商一致。
(4) 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8.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八
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阻碍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活动的负面因素,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消除其影响:
一、重视创设探索情境,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的探索之中,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想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本组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如“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这一节,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供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的问题“怎样才能比较直观、准确地描述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因为我知道如果直接给出问题,将会使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组员感到很枯燥无味,一点兴趣也没有,从而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这样四人学习小组就开展不了,最终我们也只能草草收场,一点效果都没有。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在提出这个问题前,先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并让每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盲人描述大象外形最准确,为什么?”这样一来,各小组组员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每组都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看法“每个盲人观察事物都以偏盖全,结果造成感官判断失误”。正是有这一环节做铺垫,因此四人学习小组在合作开展探讨上述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重视合作性探讨问题的创设,使合作学习与交流更有方向性
在数学课堂上,要使四人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开展有成效,首先最起码的是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开展讨论的问题,如果连这一点都没做到,可想而知,每组组员都会像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要做什么,无所事事,呆呆坐着,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甚至还会几个聚在一起闲聊,影响我们课堂教学,得不偿失。但是,也不止是简单给出一个讨论的问题,如果给出的问题太简单或者对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没太大的帮助的话,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太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探讨问题时也要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到所要探讨的问题不会太粗浅,又有一定的有价值,这样学生就乐于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了,不用我们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如“画图形的对称轴”这节,学生对如何画复杂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产生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复杂的轴对称图形也是由点、线、面所构成,因此我们可以先学着画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对对称点的对称轴,你们知道怎么画吗?请各组讨论一下。”通过这问题的提出,各组都认识到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那就是可以帮助找到画复杂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因此各组都不敢“怠慢”。有的组讨论得出:“作对称轴的垂线,并延长截取使得两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有的组讨论得出:“利用折纸的方法描出对称图形”……
三、关注组员间的能力差异性,使合作学习与交流更大众化
合作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小组每一位合作者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感受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要使学生合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组员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一摘属于自己的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成功。如“数轴”这一节提出如下问题:
①温度计上读数有何特点?
②与温度类似,怎样在一条直线上刻划这些特点?
③什么叫数轴?
对第一个小问题,即使是学习困难生他都能通过观察温度计说上几点,不至于所提的全部问题都把他们完全排挤在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大门”外,而对第二个小问题又可以使中等生有用武之地,至于第三个小问题又对优秀生来说是展现自我才华的好机会。通过这三个问题创设,每小组组员都有“跳一跳、摘属于自己的果子,品尝一下”的机会。
四、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组竞赛,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适当开展各组间竞赛,是激发小组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学习小组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有出色的表现,但也不能节节都搞竞赛,毕竟次数多了、频繁了,学生会腻,过一阶段就没效果,偶尔举行一两次还是很有效果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通过在课堂创设有一些像“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一些合作性比较强的比赛,让各组在意识上得到统一,即我们必须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才可能获胜,三个臭皮匠能抵得一个诸葛亮,甚至三个臭皮匠可以胜一个诸葛亮,从而忽略因个别组因个别组员个人素质比较高而造成的像一对多这样的负面影响,通过小组间形式多样的竞赛,使得无论是成功的小组还是失败的小组都能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喜悦。
五、开展小组内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使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性
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外,我们可不能忽视学生获取新知、巩固知识的第二课堂,毕竟每天课堂那短暂的45分钟对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都是永无止境的。并且学生课堂上像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的现象也完全可以通过四人学习小组自发组织开展互帮互学的学习活动来解决,何况通过四人学习小组的互助互学活动,可以达到帮者学习上补缺补漏,被帮者巩固旧知的效果,加深彼此間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9.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九
*****小学 ***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过的真快,从效仿学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理论,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有得有失,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不断地收获着幸福和感动。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安排在学生独立研究后,班级汇报交流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间互帮互学,以优帮差,以差促优。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首先划分了学习小组。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思维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等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发言次序、重点讨论的问题、组内评价要由组长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在小组交流之前,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组长要给小组同学分好工,谁汇报哪个问题,谁记录在交流时必须安排好。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人整理《三角形的面积》,一人整理《组合图形的面积》,组长汇总各部分内容并汇报,这样使得每个同学在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得到了展示,而且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
二、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加速学生两极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总是那些优等生在说,中下等生只是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是在努力寻找自身的问题。我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没有利用好小组长,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在课堂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这样操作:首先,让有问题的人发言,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余人解答;如果没有问题,让小组同学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来汇报。遇到一组内四个人都不会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时解决。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别人列举的典型例子、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同一道题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时,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练习本上写明。
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我总是深入到小组中,细心地观察、倾听,了解小组交流进展,发现交流中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提高。小组合作中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如听取发言随意插嘴,不善于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理由,求助别人不礼貌,不会欣赏别人,相互间配合不默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小组交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交流时不仅有序,而且思维更加活跃。每个人都能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能对同组的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时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与其他小组求助。因此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去解决疑难,共同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与此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学会了乐于助人,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我们班的王雨新同学在《我的收获》中写到:“我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了去关心帮助同学。当我看到我们小组的申洁同学学习进步了,我比自己考100分还要高兴。”因此,我班学生,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团队中若有哪个同学在学习、行为上掉队了,其他人就立刻想办法去帮助他。实践表明,小组交流这一“兵教兵”的过程,无异于将原来的一个课堂一个老师变成了一个课堂几十个老师。由于同龄人之间交流,少了畏惧感、紧张感,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汇报交流,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最大困难就是班级汇报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之一是怕说错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丢面子,伤自尊,弄不好还会挨老师批评。这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激励措施来“刺激”学生大胆走向讲台。上课伊始,我将好话说在前边: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组最勇敢。哪个小组敢到前台来汇报,就给哪个小组发个“智慧勋章”。孩子们都好胜。同时我也努力改变自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都不批评、训斥学生。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智慧勋章”。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在容错、纠错、用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学生胆怯不敢汇报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知怎么表述。开始的几节课,我就一句话一句话地教学生怎么说。比如:汇报小组到了讲台前,小组长可以说“大家好!今天这节课由我们小组来进行汇报”,然后成员依次说汇报的内容,汇报完之后,可以说“我们小组汇报完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一节课一节课地坚持训练,时间长了,学生自己就知道如何来做了。学生在发言前先说:“我的发现是„„”,发言结束时告诉大家“发言完毕”,并恳请大家给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加以评价。现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争先恐后,生怕老师不叫自己组。很多时候我让这个组学生发言了,另外组的学生就不高兴,埋怨我没有给他们汇报的机会。后来,我改变方法,让学生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其他组有补充的,也主动站起来说,他们表现得非常好。前些天我们年级进行了期中测试,我把考后的测试卷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先逐题讲解,然后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解,讲解后集体评价哪位小老师讲解的最优秀,这不但保证了小组内人人有发言表现机会,而且在全班发言的学生人数达到了90%左右,学生的参与度空前提高。在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勇气增加了,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敢于向困难挑战。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羞涩、腼腆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积极、自信,更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热情。生本课堂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10.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个热点,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也不例外。通过学习同行们的经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本文拟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音乐艺术是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当学生们在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更新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中心”的思想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展示个性,积极思考探索创造,做学习上的真正主人,这时学生才会“学有趣,学有乐,学有劲,学有得”,成为主动快乐的学习者。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成功感,凸显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它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要合情合理合适,不能因为有其必要性,而在课堂学习中过多运用甚至滥用,那么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谓“有效”,就是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具体来说:即学生学到了什么音乐知识;学会了什么音乐技能;有没有积极参与;与同学配合是否融洽、快乐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什么收获,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参与了但学得很累,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低效的或也是无效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追求“精练”、“实在”,“宁缺毋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推动、帮助、提高学生音乐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1.怎样分组。
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一般按照混合编组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有优、中、学有困难这三种类型的学生组成,同时应考虑学生的男女比例及个性特点。当然,不排除学生自愿组合的形式,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做一些调节工作。分小组要最大限度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员能接受,并在不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6人最好,多则不要超过8人。
2.小组活动:
(1)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教师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安排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在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后,由组长负责并充分发扬民主,尽量根据组员的要求及特点分配好各位组员的具体工作,全体组员根据要求进行练习、创作。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有序、集中、投入、活跃,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2)展示个性,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一般可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分组展示:每个学习小组分别交流汇报,这种形式能尊重每个小组的劳动,给予平等的表演机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但分组展示会占用很多的教学时间,运用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安排。②个别小组展示:挑选一到两个小组来进行交流汇报,这种形式可注意到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请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作示范来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同时能保护暂未完成任务小组学生的自尊心,为下次的成功增添信心。个别小组展示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但在活动公平性、全员积极性上有一定不利的因素。③共同展示:每组选派一到二名学生代表,采取各小组轮换、组合、衔接的方法来共同展示。这种方式面向每个小组,更多呈现学生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即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但要注意活动中“学生代表”的不固定性,鼓励、强调轮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学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会更热烈、浓厚。
(3)形式多样,真实评价。
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但注意不走过场,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作用。
1.指导帮助作用。
①指导学生分组:从考虑全局与尊重学生出发,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满意、快乐的小组。②确立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考虑到任务应具有选择性,有一定思考 操作的价值,强调活动的可行性。③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能及时、适时为学生答疑解难,耐心辅导,并能调控好整个活动的进程。④组织和评价: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中,教师应成为组织高手,使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又是欣赏者、帮助者,抓住学生们的优点、闪光点,加以表扬、对学生中肯建议,准确评价,真情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表现会更出色。使学生从心里面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2. 积极参与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应该是最佳配角,而不能当观众,做评委,我们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尽情表现,探索创造,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享受音乐的美。
1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一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是通过一个个学习小组来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的。因此,小组成员的安排就显得至为重要。在教学中,我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包括一起朗读、预习、复习、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改作业等等。教师的提问则可以直接请小组中选派代表发言。
二、巧妙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否则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同时,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
三、精心设立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并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必须加强激励评价。在教学中我经常评比最佳小组,还以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敢于回答问题的人明显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成绩更是进步了。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中学)
12.小组合作学习技巧浅谈 篇十二
一、初期正确认识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划分成前期分组,中期安排还有后期拓展几个环节,而几个环节的前提条件无非都是初期对于这种学习的正确理解,也就是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容易产生的弊端。首先要防止的一个弊端是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缺少积极参与心理,置身于事外;有些学生参与心理虽足,但是协调心理不足;还有些学生表面协作,实际却舍本而逐末,过于看重学习形式。在提出小组学习成果时,学生经常表述成“我认为”的句式,而不是“我们认为”,完全无视小组集体的存在,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协作之前没有处理好形式化问题带来的结果。其次是过程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小组分组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特别是有些教师在给出问题之后,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依赖感,学习难有进步。最后是评价拓展阶段不科学。讨论完成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终点,评价拓展才是它的终点,而评价拓展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对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二是从评价中吸取教与学的经验教训,很多教师往往只能二者取其一,造成合作学习成果研究的缺项。
二、前期科学分组
前期科学分组是学生相互协作的先决条件,而如何达到科学分组的目标呢?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教师硬性划分与完全放开的学生自由划分各有利弊。自由划分方便学生坦诚交流,但是却容易导致小组成员想像雷同的问题,而按照教师的要求硬性划分,学生会更有自律性,问题是组内成员容易相互排斥。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化小组划分方式,在分组时,需要全面照顾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水平、语文能力应用水平,而性格特点和学习态度等因素亦应考虑在内。如果不涉及到组间竞争教学,小组的人数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设计为四至六人不等,每组应当选出一位有能力且负责任的组长,其职责是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并组织大家发言,协调教师任务的下达。当小组合作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其表现情况,确定成员及组长的调配,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优势及不足,学生也可以针对小组划分提出一些建议。
上面是前期分组的一些大致原则,其中最具创见的应当是按照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化小组划分手段。以李密的散文名篇《陈情表》为例,宋代学者安子顺指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此言虽有涉偏激,但仍可见《陈情表》一文之至情至性。当预备对此文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教师即应考虑到本文特点,重点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不同情感表现的学生合为一组,以便让大家可以根据本文的情感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剖析。
三、中期时间安排
高中语文学科呈现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更为注重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表达能力,但是在高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学生会由于家庭环境的差异、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产生对同样问题的不同理解情况,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进行分组协调,也要善于进行组内的交流协调,以便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因为害怕耽误课堂进度,往往不等学生深入讨论,便急着打断学生发言,甚至直接中断小组合作模式,这就使得小组协作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摆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注意中期的时间安排,也就是让小组成员在紧凑的时间内讨论主要的问题,而直接将次要问题归于教师讲解。
比如教师在备课《陈情表》一文时,会很容易发现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很多,能够展开教学的内容也很多。无论是文言文知识,还是孝忠之情,亦或是陈情技巧与陈情成因等,都是教学的好材料。但是这篇文章的重心在哪里呢?这就要求教师再次对文章进行研究,做好课堂的取舍。笔者的看法是:作者的行文技巧并非关键,孝道忠信的思想也非关键,关键的问题在于了解专制社会下自由生活的价值、作者李密为探寻这一价值所做的思考,以及思考后所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陈情表》最后说得极清楚: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重点在于“犬马怖惧”四个字,读懂了这四个字,也就读懂全文大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大段的讨论时间,针对这四个字进行交流,以定位并深化教学内容。
四、后期评价拓展
讨论完成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束,评价拓展才是它的终点。评价的重点是将针对个人的评价转向针对集体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是可以有多种途径的,比如问题的讨论成果,问题的研究深度,学生的讨论行为,学生参与的次数、习惯、态度等皆可以纳入其中。另外,评价的手段也具有丰富性,用小组测试的办法较为可行,这种方法倾向于奖励小组表现,在实施测试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主评价是对表现较好的小组给出奖励,辅评价是对表现较好的个体给出奖励。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之前即公开评价标准,以便做到让学生心里有数,增强小组合作的质量。
若想强调对文本的创新解读,教师就应事先告知学生:讨论的重点是见其他小组所未见,站在创新的角度理解与体会文章。比如在针对《陈情表》一文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时,教师即可展示茅于轼所著《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一书所写:中国皇朝政治结构建立于缺少人身安全的人际关系之上,人要用尽心机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然后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组内进行深入交流,借以引领学生做出文字背后内涵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评价的针对性效果。
1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三
金培堂
2013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行新课堂模式,大力倡导“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展示来完成教学。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可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搞好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把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就需要我们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优点,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可以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学习差的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给小组长学会组织
合作交流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也就是小组长,所以就要培训小组长:首先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小组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随时指导他们合理分工、先组织再交流、总结归纳小组意见以及确定展示方案的方法;第三、适时地肯定、表扬和激励,激发他们对本小组更加尽心尽力积极地工作。
三、教给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一些学生不轻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应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思考,并做出判定,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要求下练习,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开始的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多数学生可能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可以利用自主合作环节时间深入到小组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意识地提前做一下示范引导,也就是教给学生怎么讲。时间长了,再让组长和会讲的学生去教其他学生,以此来慢慢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和表达的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后补充别人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质疑纠正的好习惯。对于组内学习差的同学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展示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进行一些全班学生的培训如: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1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四
正坝小学 陈谋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那么在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对此,我有如下看法: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史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的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四、合作小组内部要有必要的分工。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相互合作、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合作小组的划分应该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目的。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常常是各行其是,自说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汇报是代表本组,而不是只代表个人,报告员发言后,组内其他组员可以再进行补充。
五、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要明确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这么做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学生们变得爱学,乐学,群体学习的氛围更好了。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我都会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要求老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一的“输——赢”关系,极大的消除了对竞争失败的恐惧,学生处在一种安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他们避开了“做错将受到老师批评”的心理压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增加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记得以前我读小学时,一节课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没有那种活跃的气氛,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然这部分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课堂不一样了,当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每一个同学在小组里都要发言,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能自由展示自我,也能相互学习并按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活动,可以说不光是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自然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
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一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课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课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
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性和适当性。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让师生共同制定。二是内容的适量和适当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先让学生预习自学,写出自学材料,让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七、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八、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去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
九、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十、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15.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五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通过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更好发展。
二、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 提高认识
就目前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还是偏向于那种机械式的理论知识教育, 对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 进而影响到了教学的有效性。故此, 作为教师, 必须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 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作用, 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上, 进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二) 合理分组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如果分组不合理, 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合理分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 也是实现学生全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故此,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然后进行分组, 要保证每一个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相等。例如, 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文时, 我将班上的40名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8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 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相等, 然后从小组中选出组长, 采用轮流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上组长, 实行小组竞赛,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 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的引导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首先, 教师必须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观念,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 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分层,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水平。另外, 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 要充分顾及他们的自尊, 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息, 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 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 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四) 创造良好的环境
长期以来, 课堂上教师一直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 要求课堂必须安静, 在这样的环境下, 小组合作学习很难开展下去。而环境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故此, 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 营造有助于教学的环境, 进而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山西村》时, 我布置任务, 由小组进行古诗讲解, 然后由小组对小组的讲解内容进行点评。我事先给学生10分钟的讨论时间, 在讨论时间结束后, 由学生进行古诗讲解。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事先展开了激烈讨论, 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 拉开了学生的思维,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首古诗的见解, 然后将学生的综合意见进行统一,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
(五) 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一个人难以完成的, 它必须借助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团队合作意识。就目前来看, 许多学生缺乏小组合作意识, 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有着自卑感, 认为自己的能力微不足道, 故而使得他们越来越散漫。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就必须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首先, 要建立长期合作小组, 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 进行分组设计;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向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 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4]。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 也逐渐进入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活跃了课堂风险,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符合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故此, 应当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叶颖青.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有效的组织与调控[J].教育导刊, 2010 (4) .
[2]高冰玉.去“浮华”求“真淳”——呼唤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9 (7) .
[3]黄上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 2015.
1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六
一、合作小组要合理组建
合理组建小组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要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1.自由合作组合
自由组合是指学生自由临时组合成小组学习,这种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去找学习伙伴,这样可使他们更加积极,可使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接受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可以选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使优秀生得到施展,学困生得到帮助。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让学生共同探究,攻克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新知,并培养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组内合作学习内容缺乏适当性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是小组学习的引导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总之,合作学习能促使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从中发现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愉快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教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1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二、提高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的学习,必须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由此可以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学好数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是交流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合作就谈不上交流,没有交流就不可能相互帮助和促进;交流和沟通、帮助和提高是合作的目的和归宿。在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老师解决由教师本人不能顾及的问题,还能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大大节约了学生的学习的时间,学生之间还可以彼此受到思维方法启迪和思维方式上的熏陶,减少了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弯路的几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而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老师减轻劳动负担,还能为同学分忧,同时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密切了同学关系,营造了团队氛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可的良好行为。(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合理分组
18.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十八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思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目的。
下面就以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望海潮》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
首先,根据班级特质进行课堂分工定位
由于我授课的班级是美术班,所以我结合美术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语文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口语表达、美术专业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善于组织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和美术专业较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或者操作者。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和实操者,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望海潮》这课,六个小组在诗歌朗读、诗句理解、专业绘画、书写、设计等方面的分工每组综合实力较均衡。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望海潮》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单元说明和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课堂目标: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展示宋代杭州哪些“文字图画”,了解体会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杭州的画面。③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在定第三项的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词句意思并翻译”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课堂目标。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诗词鉴赏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个过程,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自己或者本组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做好必要的展示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习《望海潮》第一课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组长分工合作。教师先提出要求:①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师徒结对式等。③小组展示要结合专业特点多样化展示。④从“肯定欣赏赞美“的角度看到同学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赏过程,赞结果
在所有的语言中,赞美之词是语言的砖石,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望海潮》一文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我抓住契机,及时为学生点赞。成果展示的过程,精彩连连。新课导入阶段,第一组唐潮同学从课前三分钟演讲入手,从语言大师刘宝瑞先生自然过渡到柳永的《望海潮》,从选材发音情感的把握方面给以肯定。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六个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分成四类:一类是自主学习时候自己画的“十里荷花”的荷花图;第二类是当堂??“烟柳画桥”的画面;第三是组员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简笔画;第四用话剧的形式通过柳永的眼睛所见展示杭州城的繁华,其中“羌管弄晴,莲歌泛夜”学生还配上二胡演奏和朗读。期间小组成员对画作进行解说,并在词中找出原句,课堂效果堪称完美。
探究环节,主要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这样的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课堂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得到展示,组长集中他们的理解,最后选出发言的同学,收到比教师讲,学生听,好几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往语文课堂中学生等待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化。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力宣扬和强调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很好的展示语文课堂魅力,发挥了它实现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文明礼仪常规》
[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汇编》(互联网文档资源)
[3]《生本教育问答》周正文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陈贤文(导师:刘占泉)
[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绍丽珍
[7]《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构探究》曹应平、金萍《新课程导学》2013.1.8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10-11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07-06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5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01-13
关于小组合作的论文07-10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24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10-08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