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老龄化

2024-07-24

申论范文:老龄化(共10篇)(共10篇)

1.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一

[键入文字]

给定材料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由政府包揽,农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是一种新的制度,制度分割现象严重。截至2009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3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15%;截至2009年5月初,只有1633万名农村老年居民按月领取了养老金,广大农民基本依靠自我保障。另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被用来支付当期养老金,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形成规模巨大的收支缺口,给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埋下隐患。截至2009年底,我国养老金结余有1.25万亿元,“空账”已经达到1.3万亿元。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有30多年,传统家庭结构形式已经发生变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而且,由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6-4-2-1”“8-4-2-1”家庭也逐步增多。调查显示,80后独生子女有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须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在不同的城市无法互通,如果父母在异地生病看病报账就不方便;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其放心。

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小刘说:“父母年纪大了,生个大病怎么办?以前还有兄弟姐妹轮流照顾,现在就夫妻俩,还要工作挣钱。我觉得国家应该完善养老制度,医疗保险能够异地流转,要不然看个病还要回老家的定点医院,老人怎么禁得起折腾?”一个29岁的独生女在某网站发出帖子,诉说其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公公痛风住院,丈夫的爷爷糖尿病住院,丈夫的奶奶又不慎摔伤了腰,自己和身为独子的丈夫忙于上班,两岁多的儿子需要一个人照顾。虽然找了保姆、护工分别照顾孩子和老人,夫妻俩早已忙得焦头烂额。这位网民感慨道:“有时候真希望能长出三头六臂。”帖子发出不到一天时间,就引来一大群“双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她的博客上留言,倾诉照顾“四老一小”的压力和苦恼。

张大妈有三子一女,有两个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还有两个在外地忙事业。孩子们各自忙碌,不能经常回家。张大妈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们下一次回家的时间。“在美国的孩子几年回来一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0月回来了一趟。离她最近的孩子两个月回来一趟。”所以,虽然已是七旬老太,张大妈在家里绝对是“顶梁柱”,除了要照顾多病的老伴,102岁的老母亲也需要她的重点“保护”和悉心照料。生活的难处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最近,她的老伴生病,“老伴被我送去打针了,住院的话,我没时间照顾他,花钱也大。所以这次我让医生给他开了10天的药,就近找了一家医院,每天送他去打针,打完了我再接他回来”。张大妈还说,“十几年来,自己就这样支撑着一个老年之家,好多时候还真觉得累!”

目前,我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为15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2500万人。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都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有社会学者极为担忧中国的养老制度,认为迅速老龄化对家庭、企业、医院、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中国一时出现了“养老真空”的现象。

“给定资料”中提到“中国一时出现了‘养老真空’的现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养老真空”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养老真空”是指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多,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这种迅速老龄化的现实需求。

2.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障实行多头管理,制度分割严重;第二、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合理,资金缺口大,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比例小;第三、传统家庭结构形式已经发生变化,新的家庭结构形式中子女赡养父母压力大;第四、现存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异地流转困难;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第五、养老机构供需矛盾大。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不能满足家庭需求。一是收养型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差、条件简陋,收费高;二是民办养老机构风险高,没有优惠政策。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2.老龄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篇二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广西199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区之一。广西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除了与全国共性以外,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民族和地域特殊性明显。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900多万,老年人口600多万,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民族自治区。同时,广西还是革命老区、西部山区和边境地区,共有84个县(市、区)为革命老区,其中,国定贫困县28个、自治区定贫困县21个,边境县(市、区)8个,绝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以及边境地区。二是高龄化、空巢化问题突出。目前,广西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近100万人,约占广西老年人口的1/6。同时,由于广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化越来越明显,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近150万。

二、广西老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全国老龄办的大力指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老龄工作的重大部署,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落实“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始终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把保障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1

点,奋力开拓,创新务实,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摆在重要位置,自治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老龄工作并作重要批示。领导特别关注农村养老工作,多次带领自治区有关厅局主要负责人深入五保村、敬老院和基层老年协会,调研农村养老问题,并就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重视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把农村老年人协会建成“有组织、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有经费”的示范性老年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在农村养老中的辐射作用。2003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加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老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广西老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时期老龄工作,着重解决长期困扰广西老龄工作的主要问题,有力推动了老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自治区、市、县都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落实了成员单位职责,设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老龄工作的协调议事机制。

(二)老年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老龄工作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我区

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等20个涉老法规政策,内容涵盖老年人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老年优待等方面,各项老龄法规政策颁布实施,为广西老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老年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为保障和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广西兼顾城乡发展,注重整体推进,全面建立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万人,参保企业退休人数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重点向参加工作时间早、年龄大、具有高级职称等企业退休人员倾斜,2011年,全年共发放养老金亿元。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比全国要求提前半年实现全覆盖,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了制度保障。

老年医疗保障:2008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几年将实施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建立了城镇职工医

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并驾齐驱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到。

老年社会救助:

(四)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破解广西农村养老难题,日前,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重大决定,将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纳入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重点内容,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精神,2012年至2015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亿元,大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投入资金9000万元,建设示范性村级老年人协会3000个,以完善老年人协会办公与活动场所,配备文体娱乐设施,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在农村养老的辐射作用;投入资金万元,在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享受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的县改、扩建示范性乡镇敬老院100个;投入资金万元,新建五保村4000个;投入资金万元,为0.4万名农村残障老年人适配对象安装康复辅助器具;制定出台广西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为广西80岁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具体发放标准和经费由各市、县(市、区)制定并解决。

(五)老年人优待工作不断加强。

(六)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和发展权,充分发挥老年群众组织以及广大老年人在科研教育、文化体育、生产经营、经济管理、社会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城乡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快速发展壮大,已建立基层老年协会10583个,入会老年人超过45万,(七)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敬老爱老活动蓬勃开展。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一是加强敬老爱老宣传工作。各级老龄部门在电视台、电台、主流报刊媒体开辟“敬老爱老”活动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孝亲敬老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广泛开展“敬老月”活动。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广西广泛开展了以“敬老助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敬老月”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走访慰问特困、高龄、空巢老年人和基层老年群众组织活动,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近年来,根据全国关于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精神,我们把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推动尊老敬老工作的重要契机,通过开展孝亲

敬老模范人物(单位)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孝亲敬老楷模和模范单位,树立了敬老爱老典型人物,起到了以点带片的示范作用,积极扩大了社会影响,加强了公民道德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3.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三

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目标的现实要求,是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加强基层建设要“武装脑子”。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宣传普及,更好地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要结合基层实际,用活泼的形式、生动的事例、百姓的语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抓好形势和政策教育,使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要做好宣传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的工作,以此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基层建设要“配强班子”。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抓好班子建设,整顿好后进村党组织,真正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切实搞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把那些政治坚定,群众拥护,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坏事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尤其要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选拔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农村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的规范化运作,使农村干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讲公正、求实务实抓落实。

加强基层建设要“选准路子”。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为农民栽上“摇钱树”,养起“下蛋鸡”。要注意突出特色、重视科技、提高质量,靠这三张牌打开市场、创出品牌、增加效益。要在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的同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加强社会化服务。

加强基层建设要“打牢底子”。要对各村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认真梳理后对各类矛盾进行分类排队,找出那些反映最强烈的、群众意见最大的、影响最严重的突出矛盾,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行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四个覆盖”,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有效防止各种问题的发生。高度负责地做好信访工作,切实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加强基层建设要要“建好村子”。要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新农村建设,核心的是“15个字”,即:水电路讯房、山水林田村、科教文卫保,这些方面的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推进,帮助农民加快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

4.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四

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取消职务消费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内涵]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意义]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做执行《意见》的主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运城中公教育

5.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五

一、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汇报提纲,以共领导参阅。

要求:分清条理、内容全面,表述正确,逻辑清晰,限400字。参考答案

关于当前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报

XX领导:

现将当前我国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总如下,请参阅。

一、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科研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表现在:

1、学术界浮躁虚假之风盛行,个别专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假。

2、个别专家丧失社会责任感、道德失范。

3、部分学生学风浮躁,治学意思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问题原因

反思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

1、个别专家盲目追求利益,无视公共道德。

2、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相关规范制约。

3、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不完善,以论文数量为主,忽视质量。

4、大学培养体制不完善,导师对学生要求低,缺乏道德引导。

5、学术造假团伙猖獗,败坏社会风气。

三、相关建议

科研诚信的缺失,不止败坏了学风,而且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针对以上问题,相关各方建议如下,1、完善科研体制,建立与科研相关的规范细则,同时加强监管。

2、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职称评定体系,探索教授治学治校途径。

3、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

4、借鉴国外经验,严厉处罚学术造假行为。

二、根据给定资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那些现实问题?(20分)

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参考答案

“张悟本事件”产生的原因不仅包括本人骗术高超,还包括媒体的炒作、包装,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民众养生科普知识的欠缺,医学专家学术知识转化、普及不够等。

这些反映出我国科学研究中一些学者的科学精神缺失及大多民众的科学素养的低下。这种现象不仅危害了群众的健康,更使社会产生了信任危机。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加大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三、给定资料中反映了“大学学术浮躁”问题,请你站在某高校学术负责人的角度,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50字。参考答案

当前我校学术浮躁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在:

1、个别专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假,学术造假成风。

2、部分学生学风浮躁,治学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学校缺乏对学生诚信素质的道德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1、建立论文监测评价机制,通过引进相关技术打击学术造假,严肃处理学术造假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2、完善导师制度,减少学生人数,减轻老师负担,对学生的诚信加强道德引导。

3、倡导科研诚信,营造学术至上的良好氛围。

4、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研。

5、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学术监督,同时,加强和兄弟院校的合作,相互批评促进。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解析,1、这篇文章确定了标题,不需要自拟标题。文章的主题包含两部分,一个是科学精神,一个是科学素养。精神是宏观的、抽象的,素养是具体的,文章应该两个部分兼顾。

科学精神部分应该明确指出科学精神的内涵。这需要对材料进行挖掘,这些内涵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敢于怀疑等等,只要是体现科学精神的均可,对精神内涵的挖掘可以适当的多一些。

提升科学素养部分需要适当的写一些对策,可以从科学的研发、科学应用、科学的教育等方面展开。

这篇文章对策不宜过多,因为题目的首要要求是思想深刻。深刻才是这篇文章的首要任务。要做到思想深刻就一定要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完全抄材料是写不出深刻文章的。这篇文章得高分的关键就是深入分析问题。

6.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六

白岩松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人生的任何角色,如果缺少了担当,那生命便成了行尸走兽。勇于担当,会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何为“担当”?担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解是“接受并负起责任”,现实中,它也往往与责任、价值、奉献、勇气等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既代表 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履职尽责,也体现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着理想,还召示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一个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 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单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民族需要有担当,有担当的民族才能为天下人谋取福祉。做一个勇于担当、有所 担当的人,才能书写生命的辉煌。

担当是一种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一个有着美好心灵的人。一位毕生以学生为重的老师,临终时的遗言是:“我可以舍弃一 切,但唯一难以舍弃的是对学生的责任。”一位终生以追求真理为荣的哲学家坦言:“责任,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无论是老师还是哲学家,他们都以自己的亲 身经历告诉人们,作为一个人,要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才可以焚烧社会的冷漠,温暖人们的心房;才可以驱除社会的 不正之风,点燃智慧之火,燃尽世间腐朽,培育人间芬芳。

担当是一种境界。具有这种境界的人,他们的生命会因为有了担当而拥有分量,他们的生活会因为有了担当而亮出精彩。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勇敢地 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只有每一个人民教师恪尽职守,勇于 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才能拒绝贪图享乐,随波逐流,才能做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一品大百姓”,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远离心浮气躁,忠 于信仰,倾尽全力追逐我们的梦想,以实现我们人生的大辉煌。

7.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七

时代正在到来,时代也在过去,到来的是一代人的骨感现实,过去的是一代人的丰满情怀。这一点,对走在前列的青年人尤为更甚,理想遥不可及的心慌意乱,生活疲于奔命的不知所措,在理性与感性的摇摆不定间,在安身与立命的无所适从间,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失守,无一不挑战着他们脆弱的神经,倾扎着他们单薄的底线,然而,逃避并不能改写历史造就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既根植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有鉴于此,青年人要成就出彩人生,摆正价值心态首当其冲。

摆正价值心态,点燃激扬的青春。青年人理应是最有希望、最富活力的,是民族复兴征程的生力军,是国家振兴崛起的排头兵。然而,在追求鲜衣怒马、功成名就的角逐中他们真正体味的却是深深的焦虑和无力。诚然,不论是刘易斯拐点预示的传统红利的消失,还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发展天花板,不论老龄化的紧迫还是城镇化的推进,都将青年人根植于“丛林法则”中,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追名逐利也无甚过错,但往往一念之差,人生打岔,心态一旦失衡,就会错误的认知和看待世界,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道至简,诚哉斯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只有摆正价值心态,才是摆脱自我怀疑、手足无措的唯一途径,才是点燃青春、激昂人生的最终奥义。

摆正价值心态,开拓奋进的人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中西文化的较量、多元思潮的激荡、社会转型的变革,无一不冲击着青年人的信念体系,导致“万事趁早”心理蔓延,“空巢青年”现象普遍,阶层的固化、房价的升温、城市的病态让职业稳定和内心成就间的瘙痒演化为阵痛,让原本进取的人生在现实的苟且前溃败。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稳固的职业、熟悉的惯性,或许构筑着一种幸福的实体,但同时也搭建起精神的藩篱,实际上,对现实的清晰认识才是人生快意的根本落脚点,青年人需要出走,需要壮游,但更需要的是同真实现实的对接,砥砺品质,锤炼意志,坚守价值底线,彰显价值底色,才能在间歇出走之后回归拓展属于自己的真人生、真境界。

中公教育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颠簸于工业社会的无边波浪中,无数青年人需要寻找一块陆地构建自己的理想,而只有做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者,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斗士,才能将理想信念深植现实的土地,从渊底汲取动力激昂青春的活力、迸发人生的后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先脚踏实地,而后仰望星空,去虚无、破困境,守现实之界,成就出彩的人生。

8.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八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新闻发布稿

为了摸清全国失能老年人基本状况,提出失能老年人照料对策,2010年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 0.18个百分点。

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城乡失能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照料的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以下着重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

一、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基本特征

分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 “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完全失能老年人中,84.3%的为轻度失能,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别为

5.1%和10.6%。其中,农村轻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高于城市13个百分点,而城市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分别比农村高出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完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最高,为8.8%;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7.4%和6.7%;而东部地区完全失能的比例最小,为4.8%。不论是那个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的比例都是最高。

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

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 45.9%。特别是中、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抑郁状况则更为严重。

二、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支持网络

(一)家庭的支持

城市完全失能老年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77.1%;农村完全失能老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61.8 %。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从2000年到2006年相对上升了51.0%,显著大于城市完全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相对增长的15.2%。

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传统家庭成员,按照介入和承担责任的顺序依次为:配偶、儿子、媳妇、女儿。不过,配偶在照料中的作用随着失能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弱化。传统照料模式中角色相对恒定,儿子、媳妇在农村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城市中儿子依然占重要的位置,而女儿与媳妇的作用相近。农村中儿子在完全失能老年人传统照料中的位置难以替代。

(二)社区与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城市中有便利的交通以及公共产品资源丰富方面的优势,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支持中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在各城市社区逐步推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为失能老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传统伦理、熟人关系以及价值交换是农村失能老年人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但大多数农村失能老年人,尤其是西北地区农村的失能老年人经济状况不好,缺乏交换的本钱,如果子女再外出打工处境就更为艰难。

不同区域的社区在应对失能老年人问题的时候采用的策略也不相同:东部多数社区的政府资金到位,服务项目可以正常开展,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中部地区大多数社区由于面临较多的老年人子女下岗、失业问题,以及社区服务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多采取帮助申请贫困救助的方式,在收入方面而非服务方面进行补偿。西部地区城市社区遇到的问题与中部地区类似,还有针对村改居、征地等敏感问题产生的新城市居民中的失能老人,在解决办法上也多采取救助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更多的解决途径则是把期望放在国家加快兴办养老护理机构上。

大多数农村社区为失能老人做的事情主要是让失能老人优先享受农村低保。也有些社区能为失能老人提供担水、找医生、拿药、干农活,收种庄稼等服务和帮助,但更多的还是基本依赖家庭成员独力承担失能老人的照料。

(三)养老机构的支持

《2009年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显示,全国老年人的收养机构有将近4万家,总床位数为266.2万左右,实际收养老年人的人数为210.9万,其中收养的失能老年人规模约在24万至35万之间,只占全部收养老年人数的17%。抽样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全部收养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社会福利院23.8%,城镇老年福利院20.1%,农村五保供养机构5.7%,其他公办收养机构30%,民办养老机构37.6%,家庭自办收养机构 25.2%。

养老机构的设施与人员状况。在养老机构中,配备有医疗室的机构不足六成,其中政府办机构为52.1%,民办机构为56.0%,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仅占 41.7%;而配备康复理疗室的机构不足两成,其中民办机构高于政府办机构。占比重22.3%的养老机构既没有单独的医疗室,也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农村情况最为严重,西部农村的养老机构超过60%缺少专业医护人员。在医生的配备上,有超过五成的养老机构是空白,且民办养老机构的医生平均数量多于政府办机构,城市养老机构多于农村,东部和中部优于东北和西部;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

在养老机构收住对象的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城市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对老人入住不以失能作为限制条件;但在农村养老机构中这个比例则降为30.4%,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农村养老机构明确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

在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专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方面,公开表示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不到四成,而民办养老机构则高达92.9%。从城乡来看,城市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超过八成的城市养老机构能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农村则仅有四成。当机构收住的自理老人逐渐失能时,近九成的机构继续让老人住在机构中,并提供照料服务,但也有少部分养老机构要求甚至驱逐失能老人退出本机构。

在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方面,接受调查的养老机构表示最大困难是资金紧张,包括争取政府资金投入非常困难;其次就是护理方面的困难,包括熟练护工短缺、护理设施设备缺乏等;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养老机构反映政府的支持政策不到位或者相关制度和规定难以有效执行。

养老机构中入住老年人的状况,在城市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中,近七成是非农业户口,三成为农业户口;85.2%的老人是自费入住,一成多是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从入住的城市养老机构性质来看,79.5%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所住的养老机构是政府办的,而自费入住的老人有七成多入住的是民办养老机构。

在农村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74.4%的老人属于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近一成是自费入住的老人。城市地区入住的老年人多是自费,而农村中民政优抚对象东、中、西部都超过了70%,西部农村甚至达到80%以上。大部分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都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且大部分老人由于丧偶而入住机构。从居住条件看,老年人居住在三人以上多人间的比例东部、中部城市高于西部和东北城市,城市又明显高于农村。

三、现有社会支持网络面临的挑战

(一)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巨大与区域分布不平衡并存

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加,农村高于城市,东北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由于老龄群体中高龄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由此就造成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相对比例增大、绝对数上升,而且这一趋势今后三、五十年内不仅不会缓解,还要进一步加重。加之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凸显,那么对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困境和东北、西北等完全失能比例高发地区的问题尤其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二)传统家庭支持功能弱化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传统家庭照料的人力资源出现匮乏,随着“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主力的时代到来,我国几千年来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的影响,不仅空巢家庭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而且大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也很难得到儿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精心照护。加之完全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对于承担家庭长期照料护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

(三)社会养老服务的体制性障碍问题突出

当前,社区、老年人收养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构成了完全失能老年人家庭以外的责任主体,但从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整个社会支持网络来看,他们从家庭以外能够获得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

首先是社区养老服务受到资金、场地、人员的限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参差不齐。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城市社区用于照护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机构设施严重不足,中、西部地区大多几近空白。加之城市中有限的场地空间限制了社区服务的规模和发展。农村社区普遍没有或很少有社区照护服务,邻里之间互助更多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上的。城乡社区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各类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波动状态,很难保证服务提供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持久性。

其次是城乡养老机构对完全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城市收养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民非机构或民营机构,而很多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更倾向收养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由此使得政府对于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支持的定位出现错位现象。农村养老收机构主要执行政府对“五保”的收养政策,基本未能在对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社会照护支持方面做出制度安排,也基本没有在设备添置和人员安排上做好收住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准备。虽然大多民办养老机构虽然愿意收养完全失能老年人,但是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投资回收周期长,在享受政策待遇方面普遍低于公办养老机构,经营环境比较差,这样就使得有些民办养老机构片面追求回报,降低经营成本和人力成本,造成机构照护的服务质量难以

保证。老年人作为全社会最大的弱势人群,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服务支付能力不足,势必市场介入程度低,再加上政府投入不均衡且覆盖面过窄,社会慈善捐助不充分,由此在市场选择和政府救助之间就出现了大量边缘化人群。

(四)长期护理服务缺乏系统规划

我国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保障定位还没有形成,长期护理保险还没有进入议事日程。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虽然写入了 “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仍然是困扰亿万家庭和养老事业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一主线的缺失,难以完成对于社区、失能老年人的收养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整合,城乡以及区域之间的差距难以弥合,社会基本养老服务的均等化也难以实现。

四、政策建议

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从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来破题化解。

(一)建立长期的观测网络。为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责任主体,提供丰富的资讯,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积极推进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来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借鉴国际社会经验,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借鉴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的做法和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彻底消除公办养老机构人浮于事、高耗低效的弊端。

(三)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养老护理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面对失能老年人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法规政策、特别是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地方性法规严重不足,养老服务业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积极落实已有的国家在土地、资金资助、税收减免、水电气收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发挥出政策优惠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和激励作用。

(四)引导家庭、社区、机构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失能老年人照料等为老服务总体上看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属性。但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单独依靠政府是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传统,强调家庭对失能老年人照料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明确补贴标准和评估标准,通过社区照顾和家庭病床的开设,解决大多数失能老年人一般性的照护需求。对于严重失能的老年人,所需的护理档次高、设备设施要求高,就必须要住进专业

化的养老护理机构接收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护理服务,因此,目前要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快速发展养老护理型机构。

(五)研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失能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因此它强烈呼吁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我国应从现在开始加紧研究和探索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沿海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先行做一些试点,摸索经验。当然也可以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成为社会保险涵盖的一个重要险种。

9.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九

2013年上海基层人民警察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简介

中公教育上海分校(http://sh.offcn.com/)制作

一、作答步骤

第一步: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阐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作答此类试题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要迎合阅卷人的心理,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本质含义的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

第二步: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在阐释给定材料或某一观点的过程中,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作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因此,要先解释原文本意,即材料的表层含义,再对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在这里,重点是“紧扣原话”,只需将原话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引申。

第三步: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接下来就要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材料,仔细分析其前后内容,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对题目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不同于前一步的解释含义,这里必须要对整段甚至全篇材料进行深度发掘,提炼有用信息。

第四步:作出最后权威结论

在对题目引述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后,还要对其作出权威结论,可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总结上述观点,重申本质含义,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二、方法应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

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这表明,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值得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倡和推广。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结合学校德育、社会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公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使在校学生、机关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意图。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

其次,我们要紧扣材料的本意去阐释。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文明素质,我们在阐释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需要从这个事例出发,不能脱离事例的中心主旨,即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必须发动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再次,回到材料深入阐释。

材料的主题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材料12重点阐释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作答时,应该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事例深入阐释,避免脱离材料。

最后,作出结论。

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可以这样说: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12622138 电 话:021-51061911

微博账号:上海中公教育

10.申论范文:老龄化 篇十

(一)范文】

服务型政府打造需多股合力而为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必须抓好几个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维护社会公正,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要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必须继续推进。政府要将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就是要有效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必须加快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尤其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的观念,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真正做到权责一致、取信于民。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必须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应当综合利用财政、税收、社保、福利和救助等政策工具,对社会进行整合与调节;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丘陵地区等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避免形成两极分化;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政府施政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已把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主导理念、工作重心和总体目标。作为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科学认识、全面解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实质,抓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维护社会公正四个方面,使

之形成四股合力,理清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并全面落实于各级政府工作之中。

上一篇:调休通知范文下一篇:蓝月阅读答案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