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06-30

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6篇)

1.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一

市政协视察全市植树造林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政协视察全市植树造林工作情况的报告

最近,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市今春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查看了9处乡镇的植树造林情况,听取了市林业局负责同志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委员们认为,今年我市的植树造林工作,领导重视程度高,组织协调有力,无论是造林面积、造林数量还是造林质量,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森林覆盖率一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同时,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今年造林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发展思路清,措施硬。大力发展林业,已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重点。年初,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两强两大一生态”城市的工作思路,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业部门自今年开始实施大工程带动和大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抓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丰产林、封山育林、经济林、苗木花卉、城镇绿化美化七大工程。各乡镇(街道)也都把植树造林作为今春农田建设叫套工程,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把市里下达的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村庄、每项工程、每条街路、每亩地块;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绿化点,抓示范基地,抓样板工程,市委市政府还将今年的林业生产成果纳入乡镇经济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指导、督查力度。

(二)造林数量大,标准高。据统计,今春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其中杨树用材林2.7万亩,经济林2.3万亩;新增育苗面积1.6万亩,总面积已达3.5万亩;更新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绿色通道建设长度150公里,造林面积1万多亩;四旁植树300多万株。全市植树总量达600万株,人均5株。为确保造林质量,注重把好选种、选苗、栽植关,如新栽面积最大的杨树,全部调用107、中荷1号、l35等优良品种,并从中挑选大苗、壮苗;胶新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采取统一购苗,统一栽植,达到了定植一条线,定干一条线,涂白一条线,被省绿化委确定为省级样板方、绿化带。

(三)市场意识强,后劲足。各乡镇瞄准市场,抢抓机遇,迅速培育起了一批市场前景好、规模效益大、地方特色鲜明的林木产业。一是大规模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针对木材市场需求缺口大的实际,昌城、枳沟等乡镇大力推行种植结构调整,利用农田大规模造林,已逐步发展成为杨树生产大镇。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要想快变富,发展林果是条路”。龙都街办的千亩牛心柿,郝戈庄镇的千亩加州李、树莓,吕标镇的水晶梨等,为下步生产名优果品、争创地方名牌奠定了基础。三是把小苗木做成了大产业,叫响了延州苗木的品牌。随着全社会对植树造林三个效益认识的提高,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近两年连续举办了两届苗木交易会,群众育苗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新增苗木面积1.6万亩,总面积达到3.5万亩。预计,全市年可出圃优质苗木8000万株,收入过亿元。

(四)改革力度大,机制活。本着“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在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上做文章,采取了承包、拍卖、买断、股份制和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方式,落实林地、林木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大批承包荒山荒坡、买断林网经营权以及股份制造林的大户,城镇干部职工纷纷到农村去承包土地造林、育苗,推动了非公有制林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今春全市非公有制杨树造林面积1万亩,占总面积的37。皇华镇玉华苗木公司为把苗木这一优势产业拉长、做大,积极争取北京瑞杰苗木公司投资200万元,在小南山建起了五角枫观赏苗木基地,成为山区的一道风景线。

总的看,今春植树造林数量多,规模大,标准质量高,标志着全市林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视察中发现,我市林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认识还不尽到位,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与林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不相适应。二是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乡镇、村庄仍然存在林业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还有待于进一步“拉长”、“加宽”、“增厚”,林业蕴藏的巨大潜能还远未释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市林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生产的巨大潜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宏伟目标,呼唤着林业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舆论宣传、典型示范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共识:

(一)发展林业就是营造“绿色家园”。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我们不仅要在吃穿住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拥有一

个绿树成荫、满目环翠、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生活、出行、工作环境,而要营造这样一个“绿色家园”,离不开生态建设,离不开林业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据印度林学家研究、国际公认,一棵50年的成树,共可创造20万美元的效益,除有形的经济效益外,更主要的是其造氧、防尘、吸

埃、消音、固水等无形的生态效益。经测算,一亩林地每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能满足65人的呼吸需要;一亩有林地比无林地一年可多蓄水20吨。可以看出,树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特殊作用,是其它任何措施不能代替的。

(二)发展林业就是创建“绿色银行”。“一亩林,四亩粮”,发展林木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村增积累、乡镇增财的“绿色银行”。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看,一亩杨树丰产林,年均纯收入能达到1700多元;种植花木,每亩年收入最低也有4000元,有的高达10万元左右。同样,一亩地用来培育树苗或栽植“名优特新”经济林,其经济效益也要比种粮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发展林业还会产生一些附带效益,有林网保护的粮田,粮食亩产至少增加20以上;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林业产业链,从出售树苗、植树造林、管理养护、出售木材,到加工制造、出口贸易,每个环节都能提供就业创收机会。

(三)发展林业就是打造“绿色广告”。树是生命的象征,哪儿有树,哪儿就有活力,哪儿就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纵观全球,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举办权,无不落户于“绿色王国”。为此,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立体绿化,韩国2002年提出了世界杯绿色行动,我们中国上海提出了把森林搬进城市,北京提出了2008年绿色奥运。与之相呼应的是,许多企业家也把投资目光瞄准了“绿色地带”。像以城市美化绿化而闻名的大连,近几年推行“小草也是生产力,育树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从而成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之一。筑巢引凤,绿树招商,通过造林绿化营造出“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环境,本身就是最大的宣传、最好的广告、最有力的招商措施。

二要创新机制,不断激发林业生产的内在活力

林业发展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期待着制度创新来释放。非公有制林业是加快植树造林步伐,促进林业发展的突破口。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空间,使林业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成为千家万户奔小康的依托。

(一)经营主体多元化。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经营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均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发展林业经济,把林业办成开放式的大林业;要深化集体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让农民坐上主体经营者席位,放手发展,真正做到“四个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要将集体所有的宜林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荒地的使用权向社会拍卖、转让,林地使用权长期不变,激发农民及社会各界向山地要效益的积极性。

(二)生产模式工业化。随着一些千亩林、万亩林的出现,要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更新思维、创新模式,走工业化、集约化生产路子。苗木生产,要实行统一发放、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形成遍布乡村的生产流水线;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严格技术规范和标准,把质量提上去,把牌子创出去,把市场扩出去,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林木生产,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的,都应该按照企业化模式运行,严格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讲求经济效益,真正把每个生产基地都办成林业工厂。

(三)市场运作产业化。林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公司联农户,龙头带基地”,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形经济。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采取各种形式迅速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一是可以利用现有木材加工业,加大投入,膨胀规模,培育自己的“龙头”;二是可以借助外力引进“龙头”;三是可以牵线搭桥挂靠外地“龙头”。只要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就能进一步调动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实现林业的增值增收,从而推动林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

三要立足长远,始终保持林业生产的永恒动力

植树造林是一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工程,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长远而持久的。在具体工作中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既要抓好当前生产,又要搞好长远规划,既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经济效益,又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来追求长远效益。

一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长远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科学安排,促进经济林、生态林、绿化林的均衡协调发展;要把植树造林与国土整治、区域开发和城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各自为政、互相冲突的现象。规划确定后,要以此为蓝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推进,直至蓝图变为现实,切忌热一阵,冷一阵,半途而废。同时,要充分发挥好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经常性地深入乡镇、村户,搞好指导服务工作,使林木栽植和管护工作早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轨道。

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更是一个质量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林质量已成为当前林业建设的主导追求,科技进步已成为关系林业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为此,我们要与林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加速引进和培育适应我市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名优特新奇”林木品种,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林业绿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探索、总结和推广雨季造林、秋季造林、冬季造林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举办培训班,使农民群众真正掌握栽植、管护和加工的实用技术。

2.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二

调查报告

3月中旬以来,在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下,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琼湖街道办事处、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12个乡镇的33个城镇社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乡镇12个,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经济开发区2个。2009年社区换届后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160名,33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交叉任职,社区党支部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交叉任职率达100%,社区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人数为93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交叉任职率为73%,新一届居委会成员中中共党员126人,占78%;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160名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为17人,占10%,高中(中专)学历的80名,占51%,初中学历的63名,占39%;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30岁以下的1人,31岁至50岁的149人,50岁以上的10人,妇女干部进入社区工作的比率在上升,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妇女干部39名,占24%,充分体现了社区妇女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33个城镇社区运转正常,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非常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工作较以前的满意度提高许多。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现状

自2009年5月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民发[2001]17号文件)及益阳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充分听取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将中心城区22个居委会和2个行政村整合为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前对全市33个乡镇居委会整合为12个社区,2009年又将万子湖乡加禾村,琼湖街道办事处杨泗桥居委会,五岛村,太白村,凤凰村等5个单位改为社区。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全面出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配合,全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社区居委会管理的范围扩大了,行使的职能增加了,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改制后,手头的工作变多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建工作、民政低保、劳动就业、社区教育、普法宣传、社区环境、城市规划等28项工作与当初成立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领导重视,确保社区经费的落实。2009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责、权、利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中心城区每个社区补助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3.5万元。平均每个社区2万元的以奖代补经费和城管进社区的2万元奖励金。同时给乡镇社区按原居民委员会数3000元一个的补助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2、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社区建设必须先建设好社区,也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需求。社区改制前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办公设施匮乏,根本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要求,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行政区划的调整,社区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和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大部分职工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些人直接关系到城区的稳定与和谐,这就势必导致对社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要使社区居委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给社区组织以最基本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办公条件,在改善办公条件上,市采取了财政投入与部门相结合的办法,中心城区的黄家亭社区,新和社区,金田社区已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各部门为社区提供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等设备,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3、社区基础性工作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社区班子建设,根据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布臵,在2009年社区第七次换届选举中,由市人民政府依据各社区的情况,规定了职位数,由市委组织部下发规定社区主任与党支部书记执行一肩挑,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要求。二是建立了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居务分开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尤其是琼湖街道办事处新和社区和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和平社区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社区实际,把社区建设有关内容编著成册。三是摸清了底子。全市各社区,将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住址,婚姻状况等登记造册,有条件的社区还输入了微机进行管理。新城区条件较好的社区对辖区内每栋楼逐一编号,在醒目位臵设臵楼栋标牌,每个楼栋聘请了一名治安,计生信息员,为社区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4、部门联动促进社区工作的发展。社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责任重,仅靠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是难以有所突破的。为此市委、市政府已明确28个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平台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目前已有较多单位拿出了具体措施,如:市委组织部到社区办点示范,提供电教设备,多次派员至社区调研,谋划改制企业党员和单位党员进社区后如何交接和管理教育的问题。市计划生育局下发了《沅江市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年初又对流动人口和改制企业育龄妇女进社区后如何管理的问题进行调研,对难点社区派员进行常年跟踪服务。市公安局下发了《沅江市公安局社区建设方案》按照“一区一警”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市劳动局的再就业登记进入社区,并且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安排了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添臵了办公设施。市城管局根据上级城管进社区的要求,安排专职人员进社区督导工作并按季进行检查评比给予奖励。市民政局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信息员和专干,将所有的民政业务和款项如实足额的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2009年第七次社区换届选举后,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城镇社区,217个社区居民小组,选举产生160名社区干部,聘用357名工作人员,社区从居务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实现了完全统一管理,办公场地从30平方米到1080平方米不等,办公场地能适应目前服务需求且最好的是金田社区,新和社区,王家亭社区。条件较差且又面积最少的是草尾镇草尾社区,琼湖街道办事处的山巷口社区,泗湖山镇锹板咀社区,阳罗镇永兴社区。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办公场地有房产的只有10个,其余23个社区都是租用的民房、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的闲臵房,办公条件恶劣。经济条件从账面来看只有9个社区略有积余。其余24个社区从账面看亏损近300万元,10%的社区工作人员二、三年没有领到工资(以乡镇社区为主);47%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200-400元;35%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500元;8%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000元至1500元。

1是思想认识不够。个别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我市社区建设较其它兄弟县(市)有差距。社区建好了,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城市也漂亮了;少数部门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社区建设关心、支持,参与不够,没有认识到每个“单位人”将来都将成为“社会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社区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是办公场地,办公条件差,发展极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中,办公条件和场地好一些的只有王家亭社区,金田社区,新和社区,其它是租用在本辖区内的窄小的门面内或企事业单位闲臵的房子内,几个工作人员场地拥挤,每天要接待不断来访、办事的社区居民,特别是旧城区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条件相当艰苦,除正常的接待工作外,办公,档案,妇检等设施相当简陋。

3是工资待遇偏低,办公经费严重不足。2002年成立社区之时,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社区,每个按3.5万元下拨包括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在内,年终每个社区以2万元的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从2009年开始城管进社区,每个社区2万元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发放,乡镇社区的经济条件就更差了,全年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政府按原居委会每个拨付3000元的标准,12个社区全都是收不抵支。9年过去了,社区工作任务成倍增加,特别是前几年企业改制后,移交社区管理的下岗分流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相适应,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无法落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4是社区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发展极不平衡,新城区发展起点高,发展快,旧城区相对滞后,条件差,基础也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5是社区自身经济发展滞后。除新城区个别社区经济条件和发展经济意识超前外,大部分的社区(包括乡镇社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社区工作就是做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社区干部疲于应付方方面面交办的事务,如何发展社区经济考虑较少,尤其是建制镇的社区,经济来源非常少,日常工作难以运转,创收能力极低,制血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社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集思广益,确保社区经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和提高社区经费已迫在眉睫,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调查发现,个别社区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务必使全社会,上级领导机关给予充分的重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劳动社保,住房公积金的交纳和办公经费的保证是全市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应保证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请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的部门积极协调处理。

2、整合资源,切实保障社区的办公用房。在走访中发现,全市有26个占80%的社区无自有办公用房。随着社会的进步,并结合我市的实际,目前社区在接受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逐年在增长,社区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重,工作性质较前几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和加强社区建设的问题,多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多次提案和议案,要求解决好此类事宜,但苦于财力的原因和无好的方法,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的整合和部分小型企业的改制,在全市社区内都有一些闲臵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原有办公场所,是否可以通过由市政府组织、指定专业的部门牵头,落实闲臵房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划归社区,解决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

3、采用政策扶持,提高社区的造血功能。发展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供血没有造血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部门配合支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办小厂、开门店等方式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经济发展部门积极的向社区建议,提供一些适应社区发展的较好项目,以达到社区经济拓展,逐步实现自给。

4、政府调控,逐步实现社区经济的平衡。全市33个城镇社区,乡(镇)12个,中心城区21个,其中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经济开发区2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在33个社区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一些的6个,这6个比较好的社区基本上集中在新城区,且经济条件与基础较其他社区,特别是乡(镇)社区经济差距甚大。条件差的社区1分钱当1元钱用,甚至当10块钱用,经费还是不够用,所以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政府调控,采用分层次,分条件进行分配资金,以达到全市社区经济的基本平衡。

沅江市民政局

3.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篇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部分市县乡人大代表共26人参加了视察。县人民政府主管县长、政府办和交通局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财经科教科负责人陪同视察。

视察先后实地察看了省道宝平线、县道小云线、白四线和宝平线至杨家窑、猫峪至虎龙沟、孤石至青羊沟、东卯至上碌碡湾、茨营子至千松台的村村通工程。之后代表们听取了县交通局局长王志强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情况的介绍,座谈了视察感想并提出了建议。县政府县长刘富成专程到会参加了代表座谈。

视察认为,我县属山区县,山多沟多,居住分散,道路状况较差,交通条件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今年以来,县乡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道路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抢抓机遇,强化领导,组织协调。交通部门精心谋划,积极实施,加强指导,相关部门和相关村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使我县今年公路建设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工程规模大投资多。今年完成的宝平线42公里二级油路改建工程,投资10142万元;县道小云线马营至沽源交界14公里油路续建工程,投资约860万元;县道白四线巴图营至东卯29公里油路改造工程,投资2428万元,还完成该线白草至三道川16公里路基工程。村村通工程全县涉及16个乡镇77个行政村,建设里程317.5公里。其中水泥(油)路178.3公里,沙石路139.2公里。全县今年共修建道路400多公里,投资1.5亿元,是我县公路建设史上工程规模大、投资多的一年。二是工程质量好速度快。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了责任终身制、三级监理等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今年开工项目较多,施工战线长,但是都在上冻之前基本完工,建设速度是较快的。三的各级领导重视,措施硬。县乡政府领导对今年道路建设非常重视,跑立项、筹资金、抓施工,环环紧扣,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交通部门把握全县道路网络建设布局,除承担省道干线建设任务外,对村村通工程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在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保障了各项建设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效益特别明显。今年我县公路建设项目的完成,其经济、社会效益将会日渐显现。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民间交往创造了便利条件。宝平线二级油路改建工程的竣工,拉近了我县与北京的距离,为进一步发挥我县优势,实施环京津战略、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发展矿产品主导产业和旅游后续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硬环境基础。县道续改建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人大代表建议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为群众办实事,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工程,深受群众的欢迎。视察对今年交通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交通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视察指出,与全省全市比,我县的交通条件仍比较落后,县乡人民政府、交通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努力。对今后全县道路建设工作,视察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继续抓住机遇,抓好项目工作。明年要围绕全市公路建设重点积极争取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开工,同时超前做好公路后续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二、提前谋划明年村村通道路建设重点。一是应做好合理的建设规划。二是根据财力和乡镇积极性确定建设重点,并抓好主干线重点工程。三是对偏远且财力不足的村,可先修沙石路,有财力时再硬化。

三、加强村村通公路的后期修建和养护工作。一是对村村通公路路肩、边沟不达标的要继续整修,使其达到设计标准,以利于排水和通行。二是政府应研究修订出台一个地方道路管理养护办法,明确养护责任,适时管护好已修道路,努力延长通村公路使用年限。

四、努力减轻乡镇的工程债务负担。各乡(镇)村都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道路建设资金,既解决好建设民工工资兑现问题,又努力减少乡(镇)村村通道路工程带来的负债。

4.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四

含城是全县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及人口居住中心,含城的建设,对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含城,推动含城规划管理建设工作,11月21日,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含城规划建设管理视察活动,参加视察人员实地察看了部分含城建设重点工程,听取了县建设局、国土局、市容局、房管局、招标采购中心、城投公司及环峰镇有关情况的汇报,围绕含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视察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含城建设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三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初见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县直有关部门及环峰镇做了大量的工作,含城规划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含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含城远期规划至2020年,总规划面积扩展到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贯穿新城区的几条重要干道以及玉龙公园、新含中、政务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逐步实施,拉开了新区建设的框架;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居住人口较快增长,提升了含城的人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的形象开始显现;文化广场、玉龙广场、市民广场以及楚园、吴园、滨水公园的建设,提升了含城的文化品位。一是坚持了规划先行。在2003年含城总体规划、2004年新城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后,2006年组织编制了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组织编制了含城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含城消防专项规划、含城供水专项规划、含山县供电专项规划,把含城市政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纳入了规划管理的范围,使含城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二是加强了规划管理。成立了含城规划委员会和含城规划专家技术评审组,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先拿出规划条件,作为建设方案的前置条件,重要规划方案都通过县几大班子集体研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含城建筑的规划水平和规划档次明显提升。三是盘活了城市资产。把土地作为含城最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利用,统筹安排,实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公开招挂拍方式分期分批提供土地,实现了土地的保值增值。三年来,含城的土地出让收入达7个亿,有效地解决了含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四是完善了招投标制度。为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含城所有的重点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实行关口前移,严把企业准入关和考察关,引进了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含城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建设项目的质量。五是创新了管理机制。本着基础设施先行,教育、行政、商业配套,居住跟进的原则,每年都安排若干含城建设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负责人挂帅、一名科级干部牵头、一套班子运作、一个序列考核”,成立县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建立调度、协调、督促机制,实现了几大班子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及各个项目组责任明确,加快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对策和建议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尤其是近三年的建设,含城已经初见规模,但是,要实现2020年含城人口达14万,把含城打造成生态宜居活力城市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制约含城建设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1、高起点修编,提升含城规划品位。一是适时修订完善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的高起点,并不仅仅体现在规划设计单位的高资质,更重要是要体现含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突出含城建设的特色。要尽快编制含城新城北区、新城西区建设详细规划,统筹考虑办公区、住宅区,商业、金融网点,菜市场、停车场、垃圾场、公厕的布局。在规划编制完善过程中,要邀请含城各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方案评审,及时公布规划方案,接受市民监督,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二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由县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含城规划的实施权。作为含城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机构的含城规划委员会,要广泛吸收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今后,含城所有重大的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未经论证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建设。三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即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进一步加强

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凡不符合含城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出让、转让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严格实行规划执行中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高标准建设,逐步完善含城功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的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一是努力打造精品建筑。含城的各项建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争创一流水平,对沿街建筑更要严格把关,坚决禁止建设低水平的门面房。开放建筑设计市场,含城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实行公开招标投标,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单位参与竞争,提升单体建筑的设计水平。要高度重视单体建筑与整体建筑在造型、色彩、风格上的协调一致,统筹考虑含城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含城新区建设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建设。新区建设上,当前要把商业、金融网点,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建设尽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就整个含城来讲,要尽快启动实施防洪工程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含城的积水排放问题。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含城的文化品位。三是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新区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宜居为目标,坚持还空地给百姓、建绿地给市民,留足空间,提高绿化率,避免像老城区那样,由于建筑密度大,而留下的空地少、成片绿地少、市民活动空间少的遗憾。四是坚持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并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新城区建设的同时,已经安排资金完成了老城区部分道路、下水道、路灯的改造,老城区部分区域的拆迁重建,老城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城区改造的投入,同时抓紧研究老城区拆迁改造计划,分步组织实施。结合老城区拆迁改造,要留足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无处停车、无序停车、占道停车的状况。

3、高效能管理,提高含城建设管理水平。城市建设的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一是加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整合现有的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县城投公司、县建设局招标中心,将县城投公司、县建设局招标中心的招投标职能并入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同时,加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的硬件建设,以适应开展招投标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市政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含城的市政管理队伍与其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称,要尽快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选拔3—5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市政管理的力量。要加大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经费的投入,添置必要的市政设施维护设备。三是逐步建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适时推进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市场化,通过市场运作,把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推向市场,把市政设施从政府的行政管理变为产业经营,从无偿投入变为有偿投入,逐步实现市政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四是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和完善市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含城经营户、含城市民维护市政设施的责任和义务;市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强对这些制度、规定的督促、检查。五是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结合创建文明县城活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地、持续地开展“含城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营造浓厚的含城建设管理舆论氛围。

4、高水平经营,用力盘活含城资产。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提高领导和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在从严从紧的政策环境下,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采取招拍挂、挂牌方式提供土地,实现土地保值增值。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的收缴力度,在土地出让后,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到位。加强已出让土地用途管制、开工期限的监督,加大闲置土地查处力度。抓住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对照含城建设规划,重新界定含城建设用地范围,解决亦已出现的含城建设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的问题。加强土地储备及含城建设用地的置换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含城建设的需要。要搞好含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吸引县内外投资者、社会资金参与含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对含城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为含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支撑不足是制约含城扩张最重要的瓶颈。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含城兴业创业,加快含城二三产业发展速度。鉴于受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最重要的拉动城市建设的房地产业市场需求不旺,以及含城建设产业支撑不足,建议适当调整含城建设节奏。

5.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五

根据县政协工作安排,经七届42次主席会议研究,5月18日由经济科技委员会负责,主席黎焕焕带队,30名政协委员组成的视察组对绛帐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项目储备、土地征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视察,现就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绛帐科技工业园于2002年5月经宝鸡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位于绛帐镇区,东起绛帐6号路,西至法汤旅游专线,南起绛帐中大路,北至绛帐北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迎宾路、华龙路为经纬中轴线5平方千米的园区核心区,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占园区的80%以上。陇海铁路、西宝客运专线、西宝高速、法汤旅游专线、西宝中线传境而过,南有太白山、北有法门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理位臵优越,交通物流便利,人文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是宝鸡市规划建设的“两区多园”之一。园区自成立以来,以建设西部一流食品工业园为目标,突出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积极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名牌兴企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园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基地、陕西省“13115”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陕西省首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目前,区内企业已达120余户,其中工业企业8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户。初步形成了以食品为支撑,以纺织、机电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格局。食品工业园是园区一大特色,园区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省级1户,市级5户,已创出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1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陕西省名牌3个,陕西省著名商标4个。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突破绛帐”工业强县战略已初见成效

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对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出“突破绛帐”工业强县战略。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突破绛帐加快工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并于3月24日在绛帐工业园召开了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动员大会,使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县政府马县长多次到园区开展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副县长王天勋常驻园区开展工作,有力地保证了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部门支持。为了使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县政府制订了《扶风县支持绛帐食品工业园突破发展实施意见》,并根据各部门、各乡镇的职能特点,印发了《2010年各乡镇各部门支持绛帐食品工业园突破发展办实事项目表》,明确了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把为园区办实事项目放在重要位臵,一把手亲自抓,抓早动快,迅速落实。目前,全县33个部门、乡镇共落实为园区办实事项目35件。

三是督办有力。县突破绛帐加快工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做好对各部门、各乡镇办实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办、县政府督办室坚持每周进驻园区开展工作一天,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本着“园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的原则,及时解决了泰荣陶瓷电力专线、迎宾路灯杆损坏等问题。县政府办专题编发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简报,县电视台开设了突破绛帐食品工业园专题栏目,及时通报突破绛帐工作进展情况,促进了办实事项目的落实进度。

1—9月份,园区实现经营总收入21.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实现利税8875万元。

(二)经济发展的地位得到初步确立 2010年,绛帐科技工业园实现经营总投入30.58亿元,GDP达到8.83亿元,实现财税收入517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其中今麦郎三家食品企业总产值近7亿元,实现税金2390万元,利润1990万元。今年全县实施的十大工业项目,八个在园区,总投资6.7亿元,计划投资50035万元。其中投资12000万元的雅韵功能饮料项目、投资9335万元的震华特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5000万元的建忠蜂乳酒项目和投资7000万元的宝鸡金牛锻压机床生产线4个新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金山纺织气流纺纱项目、投资6200万元的宇通纺织80万米超宽幅特种装饰布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汇凯印染紧密纺纱生产线项目和投资9028万元的凤友油脂六万吨菜籽综合加工四个技改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优势产业聚集,凸显了绛帐在扶风的经济重心地位,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园区“三横六纵一环”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2010年园区投资3000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园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3号路北段道路硬化及排水工程、北环路道路硬化及排水工程、环园东路道路排水工程、天然气管网配套工程、自来水管网配套工程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今年开工建设的6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656万元。投资680万元的迎宾路扩宽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的南一路道路排水工程、投资1171万元的绛帐车站主街道改造工程和投资1455万元的经七路排水工程正在实施,投资500万元的北一路(西段)道路排水工程和投资350万元的2号路北段道路排水工程,正在做勘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些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竣工,极大的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提升了园区服务功能。

(四)各项服务职能得到了全面落实

一是着力解决用地难问题。从2006年起,县政府共斥资近3000万元,为绛帐工业园区申报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4个批次近2000亩。从2009年开始,一举突破了园区以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使用土地的制约瓶颈,为项目入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用地环境。截止目前,共征收集体土地867.8亩。年底前准备再收储土地300亩,为园区发展进一步扩宽用地空间。二是主动协调,搞好服务。对园区实施的项目,全面落实“四个一”项目援建制度,从手续办理土地征用、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协调电力、电讯等部门完成了电杆移栽及线路铺设,积极督促协调南一路商品房拆迁工作。

三、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视察组一致认为,绛帐科技工业园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产业聚集初具规模,经济地位已被初步确立,但目前园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目标定位偏低;二是园区经济总量仍较小,缺乏大项目支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四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绛帐科技工业园的经济地位,将其建成扶风经济中心

县委、县政府举县一致,“突破绛帐”的工业强县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下一步,应快马加鞭,继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的支持、投入和帮扶力度,促其早日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同时,应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绛帐发展的目标定位,将其建设成为扶风的经济中心。

借关天经济区建设实施的良机,举全县之力,推进发展。围绕建设扶风经济中心这一宏伟目标,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西部一流食品工业园,以液体饮料和休闲食品加工为龙头,依托扶风农产品资源优势,强化项目支撑,实现今麦郎食品、建忠食品、圣丰乳业企业强强联手,以商招商。继续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真正实现绛帐成为扶风经济中心地位的目标。

(二)加快实施“突破绛帐战略”,以扶风经济中心定位、规划、建设、配臵、配套各项资源和基础设施

加快实施“突破绛帐”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也是扶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把工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用发展的理念,超前的眼光,从现在开始,就以扶风经济中心来定位,规划、建设、配臵、配套各项资源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供电、供水、排污、道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做到一次规划,长远受益。同时,对环境、住房、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设施也要同步规划,确保能留住项目,更能留住人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绛帐投资兴业,促其跨越式发展。

6.政协定西市委员会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六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4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农林科技界的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镇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委员们在项目建设区实地察看了小麦机械收割、机插秧以及太阳能频振杀虫灯安装情况,视察了为项目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察结束后,在市农委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农委负责人《关于我市粮食产业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情况的通报》和《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实施好现代农业项目,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我市实施的粮食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水稻)系国家财政部项目。2008年底在永丰镇三元、二墩两个村和桥湾社区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1730.2万元。项目集中连片建设水稻核心示范区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杨村、天长街道、大通等10万亩水稻生产。目前为项目实施已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900盏、弥雾机1600台、拖拉机8台、旋耕机8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60台、秧盘60万只。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节余资金174.204万元,并用此资金又增购了拖拉机5台、旋耕机5台、插秧机20台、弥雾机1360台。

该项目围绕“装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组织化、产品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进行规范实施。一是推广机插秧2万亩。抽调20名农技、农机人员,从品种选用、秧盘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大田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到户。二是开展新品种对比试验。收集水稻优新品种45个,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全市水稻生产接替品种。三是开展主推品种对比展

示。对今年28个主推品种进行集中对比展示,比对主推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明年推荐主导品种提供依据。四是开展土壤肥料对比试验。通过“3414”肥料试验,得出当地最佳施肥总量和施肥结构,指导示范区科学用肥。五是在示范片内开展农药新品种对比试验。对此试验筛选出大田生产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六是建立综合性的病虫测报点。通过对病虫发生进行准确预测,为指导示范片和全市的水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准确信息。七是制定大田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核心区做到“五统、八有”。即统一品种、统一方案、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有技术标牌、有扶持措施、有具体责任人、有观摩计划、有田头档案、有生产记录、有工作台帐、有技术服务反馈意见。通过对示范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较为科学的大田高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并传播到千家万户。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等预期效益。按照项目核心区5万亩,亩增60公斤;辐射区10万亩,亩增30公斤;面上100万亩,亩增20公斤计算,如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合计增产稻谷2600万公斤。项目区通过杀虫灯降低了害虫基数,减少了用药次数,通过统防统治,亩降低生产成本40元,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亩降低生产成本20元,辐射区10万亩水稻统防统治每亩可降低成本20元,这样项目区和辐射区可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标准化生产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企业订单收购按平均加价0.08元/公斤,单产600公斤计算,项目区实现增收24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累计可以增收5576万元。此外通过项目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训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二、意见和建议

1、创新项目实施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群众力量,提高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是推动项目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举措,就大胆地试。如插秧机使用3年后归农民所有等措施,就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永丰镇已成立了专门为项目区农事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不断创新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使之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委员们在视察过程中发现,永丰镇几十年形成的林网,有的已被砍伐,因此要引导农民维护好林网,为日后的农业观光和上泊湖万亩生态区的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2、充实项目建设内容,增强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委员们在视察中发现小麦秸杆焚烧现象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在项目建设中增加秸杆速腐还田技术使用的内容。委员们还建议将沃土工程引入项目,增加绿肥种植和轮作等项目,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引导合作社和种田能手,抓住项目实施的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兴办合作农场和家庭农场。发现、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能人到项目区组建新型农场。

4、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关键靠科技,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队伍。针对农技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状况,建议市政府出台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农技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农技人员可以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挂钩,给工资,发补贴,调动他们积极性。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技服务条件,配备必要的设施,更有效地发挥农技人员的技术特长,更好地为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服务。

5、搞好项目建设宣传,营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现代农业项目实施的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谋求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更大支持。建议在市电视台“致富金桥”专题节目和《今日天长》中设立“现代农业在天长”栏目,宣传好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建议市农委等负责项目实施部门编发项目实施动态简报,及时总结和挖掘项目实施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在项目建设中,要有选择、有重点的推出一批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以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建议定期邀请非项目区农民代表、种粮大户到已发挥效益的项目区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项目区与非项目区之间的差距,通过观摩,加快现代农业项目成果的转化。

上一篇:描写人物的优选段落下一篇:灰雀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