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活动(精选8篇)
1.小学生心理活动 篇一
新华小学第二次心理辅导活动——团结、合作
导入活动: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片段(短片播放到四分四十秒)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同学们发言总结短片的内容反应了什么精神(团结合作)。引入主题,要是招潮蟹它们不能团结起来搭成梯子让羊羊们爬上去、羊羊们若不能团结起来打灰太狼,那么他们是打不跑灰太狼的,所以大家的团结合作非常重要。团结、合作并不是我们说的那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才能有效的完成我们的目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主题活动:七手八脚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训练组员反应,培养在集体中如何进行决断的能力,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间成员的合作。懂得在团队中合作的重要性,明确每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的意义。
活动规则:每一排的同学为一组,基本上为八人一组,出列并站成一排,每组的所有组员的手或脚必须按照要求的数目伸手或者抬脚,手或脚的数目是老师随机喊出的,动作口令如七手八脚,需要这组的同学伸出七只手抬起八只脚,要求各组根据要求完成组合和造型。在每组摆自己的造型时,要求这个组的所有组员必须参与进来,即每个组员至少有一只手或一只脚在造型中,看看大家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动作,注意让大家体会团队的合作。每组需要做五个造型,由老师计时看看最终以多久的时间完成造型。若时间允许,在分享结束后可以由做的最慢的一组再完成一次动作,观察他们的用时是否有提高。
动作设置:八手八脚、七手七脚、六手六脚、五手五脚、四手四脚
备用组动作:八手八脚、六手七脚、五手四脚、七手三脚、一手八脚
分享:
1、给别人留一个机。我们要在小组中圆满地完成任务,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参加。但是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整体,要让所有的成员都参与进来,就要适当地留一个机会给他人,让他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留个机会给他人,并不是说自己的能力不强,这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2、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优点,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样的都有自己的缺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一个团队能够良好的运行,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使整个团队达到最好的合作。在一个团体中,不是每个人都是主角。作为团队的成员要清楚自己再团队中的角色位置,位置没有好坏,维护团队的和谐,每个位置都不可缺少,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束活动:击鼓传花
准备道具:布口袋
活动规则:从第一个同学开始顺次蛇形传递,鼓声停止,由手中持有布口袋的同学找至少一个同伴与自己共同演一个节目,或者接受老师安排的惩罚。如果被叫上来的同学不能一起表演同一个节目则需要一起接受惩罚。
惩罚内容:做蛙跳跳一圈;单腿蹦蹦一圈。
(结束活动可以由在主题活动中表现最好的一组同学分别上台表演节目,依时间情况而定。)
2.小学生心理活动 篇二
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负数的引入有新鲜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具体表现为: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联系实际举出一些有理数的应用。有经验的教师会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心理动机是学习数学的动力,主动心理行为在学习中起着积极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除了做好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该从数学本身的知识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
2. 培养注意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注意力有偶发性与自发性之分。中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一般不能长时间保持。例如,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认为与小学里学习的运算法则有类似之处,产生松懈情绪,结果“会得快,做得快,错得多”,甚至会得出“负数+负数=正数”的结论。
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做法有:
(1) 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 组织好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难易适当。
(3) 讲解深入浅出,有重点、有条理。
(4) 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6)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7) 注意学生的错列分析,等等。
3. 及时排除疑难,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新方法时常遇到困难,如不及时排除,往往给后继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会丧失信心,这是学习中逆转心理产生的消极作用。
例如,绝大多数学生对代数的学习感到简单易学。但转入平面几何学习后,学生感到难以入门,不会思考,不会书写论证,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便会出现严重分化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扭转这种现象,将直接导致这门学科教学的失败。这时,教师应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逐一通过概念关、语言关、图形关、论证关,树立学习信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随时调整、改组学生的认识结构
认知学习的原理告诉我们: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当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时,教师就要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学习需要,并且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例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他们过去学习代数式的恒等变换、解方程、解不等式时,都是通过运算求得结果,其着眼点是“运算”。现在以变化的观点来考察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的着眼点是“关系”,表达的手段是引出解析式、表格、描绘图像。这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和新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加之教材的弊端,教师如果不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惑。
例如,“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的汽车,试分析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师如果不是急于要求学生引出函数关系式,而是放手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变量,这些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再从许多类似实例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由泛化到分化再到综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就会便于学生理解函数概念。
5. 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克服负迁移的干扰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先行学习对今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积极作用的叫做正迁移,数学中大量应用的联想、类比、转化等都是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做负迁移。例如,学生开始学习代数,极易将正数与整数相混淆,把正数、整数都片面地当作正整数,这就是数概念引起的负迁移。在学生中常发生如下的错误等,这是乘法分配律引起的负迁移;解分式方程时忘记验根,这是解整式方程引起的负迁移;在学习几何时,对平面图形的论证很不适应;对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论证易与平面图形相混淆;从常量转入变量、从有限转入无限的研究都不习惯,等等。这些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和想象不强等原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负迁移的影响,而且这种负迁移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说明,数学学习上的负迁移,能导致概念混淆、运算错误,影响智力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小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指导学生运用“探索、研究、自我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促进正迁移,提高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章士藻.中学教育学.
3.小学生心理活动 篇三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 中学生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4-02
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品质的心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类的最高潜能。中学是特殊的发展时期,学生在心理上会经历重要的变化,而此种变化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适宜其心理健康的活动课,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这不仅可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也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其在未来社会中的影响作用可见一斑。
一、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对我区的几所中学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总结出中学生存在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其一是普遍存在的抑郁心理。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虽较童年时成熟,但又不及大学时稳定,因此,这此阶段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学业负担,常会表现出无力感,从而形成孤僻、失眠、食欲不振等消极情绪,并陷入恶性循环。
其二是封闭性心理。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易表现在外表上,而是将所有负面情绪都积压在自己心中,长此以往,积压的负面情绪越多则会导致其表现出沉默寡言的行为反应。若长期的封闭性心理得不到矫正,将会导致学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形成隔阂,影响学生的社会交际。
其三是焦虑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的压力和课业负担将会导致其身心受到伤害,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负着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这些学生害怕犯错,恐惧学习成绩下降,高度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其学习效率也只是事倍功半。
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具体实施方案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虽不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其中的精髓部分仍需要保留。因此,心理健康活动可要立足于传统教学,并在其中添加体验教学、游戏、小组讨论以及自主合作等教学方式,以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体验式教学
体验是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设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让学生真正感知、经历教学的实质,并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并主动转换角色,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步骤。例如,在进行“关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在播放视频后,教师问学生:吸食毒品的危害有哪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回答,如: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家破人亡、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等。
2.游戏教学
游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促使其养成主动、乐观的。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可为学生设置“填数字”、“优点大聚集”等游戏。“填数字”可鼓励学生用游戏的思维对待数字游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优点大聚集”的游戏规则为:让学生在课堂范围内说出同桌或同班同学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待人、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为学生的社会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重要形式。小组成员间可将获得信息和资料进行共享,获得资料主要涵盖学生在网络上、图书中查阅到的名人成功和励志事迹,或网络上的热点新闻,或国家的传统文化等。通过小组成员间对资料的共享和讨论,并组织成一套完整的小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真正凝聚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而非一盘散沙。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的知识点和价值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式心理教育形式更注重学生的自我追求,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可强化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并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吸收教学的精髓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增强内心承受力上,为学生增添更多的积极正能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整个社会的未来。因此,在中学教学中,执教和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娟.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以邢台市第七中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刘菲菲,黄仁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龙岩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情况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5):14-16.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篇四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 主讲:孟小琢
活动主题:《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 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培养自信心的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活动效果:同学们对如何增强自己的信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2017年11月9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 主讲:孟小琢
活动内容:《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主要内容: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 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 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
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 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一、游戏导入,初步体验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力量大:我这里有一根筷子,你能把它折断吗?(出示2根,5根,10根让学生尝试折断)。你猜猜他能折断吗?(学生猜后,试验证明)
(2)谁还愿意上来在试一试?
(3)提问:为什么1根,2根的时候那么容易就折断了,而10根的时候就折不断了呢?
(4)师小结:说得好,如果我们把这一根筷子看作一个人,把这一捆筷子看作好几个人或我们全班同学,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指名回答:人多力量大)
二、深入体验,感知团结合作力量大
1、坐凳子
方法:准备4张长凳(两人凳),4个小组,每组6人,在教师让坐下时,组内的同学要想办法在一张凳子上坐下来。
(1)师发口令
(2)学生活动,反复两次
(3)小结、评选优胜组
(4)交流分享:说一说怎样才能取胜。
(5)小结: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就大,人多还得心齐。看来我们要想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2、我们为图画添色彩
方法:四人小组团结起来一起合作为这幅图画添上美丽的色彩好吗?
(1)学生合作为图画添上色彩。(配乐《团结就是力量》)
(2)学生评一评。
(3)小结:你们的图画之所以会变得那么栩栩如生,都是你们小组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完成不了的事情?试举例。学生简答后教师归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
2、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图片略)
①出版一本书;②制造一辆汽车;③唱一台好戏; ④三峡工程。
3、师生共议后归纳: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这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 (板书课题)
4、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都进行文明班的评选。那么,要想使咱们班被评为文明班,大家具体应该怎么办呢?讨论分享。
5、总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想着我们的班集体,在各方面都严格按要求去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班一定会被评为文明班集体!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指名说。)最后,让我们以《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曲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吧! 放《团结就是力量》
23、与快乐同在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准备:四(4)中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6.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这个学期马上就接近尾声了,在我们这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因为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在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我们所需要的,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一休自由宫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
三、强化措施
为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1、明确分工。
2、保证时间。把心育课排进课表,每周一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进行。
3、适时督查。学校每期对心育工作督查两次,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督促。四、一年来,春种秋收,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师在头脑中建立了心育理念,为后续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心育经验,与学生一起成长。
3、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洗涤,灵魂得以净化。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幸福地成长。
7.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活动 篇七
为了使学生了解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以及在人的生理方面, 和品格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掌握教学技术的同时, 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懂得他们学会动作技巧的心理过程及形成技巧的规律。便于掌握这种规律, 运用这种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学得快, 学的高兴。
学习体育运动动作技术也和学习其它知识技能一样, 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兴趣、思维、意志等几方面心理过程。
一、加深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感知, 平衡学生的心态过程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复杂的心理现象, 但我们必须不断地教育学生明确练习目的, 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 并力求使这种态度能成为稳定的个性特征。
正确地把握好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能够很好消除他们消极、过于小心的心理弊病或一些心理上的阴影, 使他们产生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 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 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十分不稳定的阶段, 心理尤其易受到不同的刺激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他们的心理, 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根据课堂上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在练习前想些什么, 想不想练。学生对锻炼抱什么态度, 并力求使这种态度能成为稳定的个性特征。
例如, 在教跑的教学中, 在教跑的技术指导时, 有些学生想:“跑谁不会, 最简单”, 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但对学习的态度来讲是不端正的。教师在这时要及时进行教育, 向学生讲述技术的重要性, 并说明掌握跑的技术, 跑起来才能快, 学习才轻松。在讲的时候越生动, 越有吸引力, 学生掌握技术的心理越强。还可以学习名人, 把名将世界长跑冠军王军霞的例子讲给学生听, 把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 牙买加“闪电”博尔特的例子讲给学生听, 给学生们树立榜样,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跑”这项运动的喜爱之情, 激发他们愿跑、乐跑的热情, 激发他们对“如何跑”的求知欲望。以此来消除他们那种消极的心理。这样就会可以解决学生这一心理活动的难题, 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什么世界长跑冠军跑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被吸引了。对教师讲的道理就会记得清, 记得牢。
对不同的学生讲解技术, 进行教育, 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 可以结合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力学原理, 讲跳的技术和投掷的出手角度, 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教师的示范要尽量做得准确, 动作美观大方, 这对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兴奋效果就比较好。如果只做示范不讲解或讲不清楚体育课中所学的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技巧, 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不平衡心态。
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搞好体育教学技术
要使学生完成练习动作的感知过程, 更好地听和看。“注意”这个心理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所以也是学习技能技巧的重要条件。“注意”好比一扇门从生理角度来说, 如果学习注意听了, 那么, 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最适宜的兴奋中心, 抑制皮层其实区域的兴奋, 也就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而不被其它无关的现象所引。
一堂课开始, 教师就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把学生吸引住。在课程进行中, 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绪。这可以从对学生的外部表情、眼睛以及姿势的观察, 判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然后找出学生分心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方法, 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分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已经散漫惯了, 有的对学习内容不重视或者不感兴趣, 有时由于其它干扰太大, 有更吸引学生注意的兴奋刺激。如一个操场上同时有几个班上课, 有时班级之间会互相影响, 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己的注意力也要十分集中, 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和影响。
仔细分析学生分心的原因, 才能预先估计并防止学生分心。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灵活机动地把学生吸引过来。采用注意力游戏、报数比赛、教师的示范、言语等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体育课堂上也可以加入音乐的元素, 如在进行队列活动时, 放一些节奏鲜明的进行曲, 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振奋, 在做一些相对枯燥的队列活动时也不会觉得枯燥。还有在体育游戏时, 放一些悠扬的或欢快的曲子, 很好地调节了游戏过程中的气氛。临近结束时的放松活动时也可配以一些舒缓的曲子。但要注意的是, 音乐只是体育课堂的陪衬, 切不可喧宾夺主, 把体育课上成音乐欣赏课。此外教师洪亮的嗓音有时突然减弱或者面部表情、动作手势的突然变化也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在组织教学时, 经常变换条件和要求。如把接力赛跑改为换物接力, 把运球练习变为运球过障碍等。这样既能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 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意志
在学生练习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中, 动作有时好, 有时差。这里的技术, 身体素质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健康情况, 太疲劳或者情绪不好, 太紧张也会使动作受到破坏, 兴趣和自制力减退。有的学生一开始做某种练习就害怕, 特别看到前面的同学练习时摔倒或失误就更紧张, 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习次序时, 要注意选择练习认真, 技术较好的同学先做练习, 对后面的同学是一个鼓舞, 以便增强学生对体育课动作的信心。如果前面几个学生练习不认真, 后面的学生也可能跟着马马虎虎, 影响班级学生, 淡薄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
四、学习体育技巧,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动作,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动作要领, 就都要动脑子。练习中出现了差错, 又要勤思考, 找原因。在球类和游戏活动中更需要思维敏捷。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在练习中多思、多想,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分析。例如, 学生做圆圈躲避球的游戏时, 不要让他一味打和躲, 要让学生想想怎样投打效率高, 怎样躲闪动作快。并且经常表扬一些上课能开动脑筋的学生。让这些学生成为其他众多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勇气, 增强他们学好体育的信心。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随时掌握学生心理特点。针对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 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 随时把教学的各种手段和各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及时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体育课就会是学生在“体”方面的发展的摇篮。
摘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以及掌握的程度, 因此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心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平衡学生的心态、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意志等方面调节好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
8.小学生心理活动 篇八
一、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是学习兴趣需要引导和诱发。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兴趣就会随之高涨。高年级可以采用游戏加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兴趣,但更主要的是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形象比喻、语言生动、情节夸张、重点描绘、创设情景、形象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深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
注重音乐教学的律动性,也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做不仅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甚至是学生成年后来说也不例外。音乐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它以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以及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激起人们形体动作的反应使人们自觉的动起来。音乐课不能要求学生坐的直直的,要进入到音乐的情感里,随着节奏舞动,学生在动作之中同时会开发智力,逐步培养出良好的乐感,同时发展了思维。所以,在设计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时,要注意富有想象力,以充分利用音乐资源。
二、采用愉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贪玩、好动、活泼、热情是小学生的共性,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我认为音乐课上宜采用愉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现在农村小学多数学校是简单的教唱,如果一节课都是简单的教唱,反复的教唱,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嗓音,而且会让小学生从小就丧失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拍节奏、奏乐器、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正因为儿童有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时,我会让学生自由创编动作,学生可以转圈跳舞,可以拍手、拍腿、跺脚等。
三、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
儿童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份量,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趣味变化很迅速,以致丧失审美判断力,容易成为各种“新潮”的追逐者,盲目随从流行文化,造成一种校园文化的流失。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巧巧手》这一课中,可以把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演唱表演《粉刷匠》、《理发师》,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形式多样,学生的好奇心理得以满足,上课时自然精力集中、投入,始终保持一种新奇、兴奋的状态来接受知识。
另外充分运用课内外音乐活动的机会扩大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各种各样的审美趣味,让他们接触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比较、评价,提高鉴赏水平。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我们利用学校的少先队广播站。早上,让学生迎着朝阳般的音乐踏进校园。下午,有优美的歌声相送。给学生创造一种音乐氛围,也适合小学的特点。一个人喜欢的音乐他就爱听、多听。从小就把名曲的旋律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收这样的音乐,最后给学生一种好的音乐习惯。发挥群体效应的作用。一件事,如果很多人一起做,就可以促进一个人对这件事情的兴趣,音乐同样如此。
四、多鼓励,擅表扬
儿童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小学生太需要教师的鼓励,及时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音乐教学制度的教学目标要适中,给学生一种通过努力就能学好的状态。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调皮、捣乱、学习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的人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比较容易,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主动征求意见,采纳他们喜欢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音乐的快乐,培养其创新意识。并可经常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以便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小学生心理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09-11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09-26
小学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11
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07-15
小学_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06-16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08-17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10-08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0-19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