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2024-10-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共10篇)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一

小学语文论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人教版新课标

读书、写字、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作文又是最让老师费心费神的。往往老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帮助学生批改作文,苦口婆心地说教,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没有很大的提高。究其原因,我想,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得来。光靠老师说教是不行的,应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练习、体会来提高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低年级没有专门的作文课,其作文启蒙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就自己教低年级学生写日记的做法和体会来谈谈我是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启蒙教育的。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能在作文起步阶段写作积极性就受到挫伤,否则将会对他以后的写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写作自尊心受创的孩子,将会视写作为一种负担和痛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小心翼翼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保护他创作的积极性。

1.要同儿童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创设儿童作文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一、二年级学生语言心理的发展水平,老师的要求应定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写明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在科学、民主、有效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学生才会有兴趣。要求过高或过低都难于产生兴趣。但是,要求是可以上不封顶的。对于一些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能用这个标准来压抑他的发展。

2.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有时,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兄弟班级宣读自己的优秀日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两个月,班级已有六七位同学在《鸡鸣》、《每日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日记。每发表一篇我都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们能发表,你们一定也行!不仅调动了发表日记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班上的小朋友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一个个想写、乐写,出现了国庆节放假四天,大多数孩子都自觉地写了三至四篇日记的喜人景象。但发表的日记仅仅占个人日记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不少好日记来不及和没有机会发表,怎么办呢?(3)我的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我想到要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就让孩子挑选自己的优秀日记,发动家长,每人打印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秀日记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和文意相联系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奖励每一个做出作文专辑的学生,发表扬信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4)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在打印孩子日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豪感,使家长更支持、鼓励孩子们写作。这对于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二、注重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指把写日记和观察生活、课内外阅读、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年级学生的日记多数为观察日记,孩子们记见闻,写感受,都建立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观察的基础上。仔细观察,使他们的日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而写日记又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的好习惯。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总是鼓励他们说:“把你最想告诉老师,告诉同学的事写出来。一天之中,你会看到很多,听到很多,想到很多,你选取印象最深刻的来写。”于是,秋天到了,有写秋季的;桂花开了,有写桂花的;有的写和小伙伴的友谊;有的写仙人掌;写小蚂蚁搬食物,写天竺山的路,写风、写雨……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涌向笔端,化成了稚嫩朴素的童言童语,童心跳跃,真实感人。其次,课内外阅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背诵了大量的课内外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句子就比较规范,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大为减少,这种学习迁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见课内外的阅读、背诵,规范了他们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词汇,使他们学会表达。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最后,作文从内容上说应是丰富生活的展现,从作文目的上看,作文是有实用性的。通过各种班队活动使作文的内容和目的很好地结合起来。一般做法是:开展一个活动,让学生作文。而我的做法有所不同。举例来说,我为了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主人公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想开一个“我是集体小主人”的主题班会。怎么开呢?星期三在班上向同学们征稿,今天的日记题目就是“我是班级的小主人”,可以写我该怎么做,怎么为班级争光,体裁不限,可以写诗,但我并不强求同学们写。写的同学就有一次上台的机会,不愿写的同学我不勉强。第二天,我批改日记,让写得好的同学把自己的日记背下来。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日记被选中,很自豪。我还选出两篇合适的日记让小主持人当台词作为班会的开场白。这样,小主持人的台词是学生自己的日记,上台发言同学所说的也是自己的日记。日记成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日记的同学赢得了掌声。从写到说,学生经历了一个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思想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这次班会我还要宣传委员、文艺委员组织大家排练一点相关的文艺节目。其中的小品“我爱早读”“认真做值日”“写好字”都是学生自编自演,所有的台词,都是学生自己编的,这不也是一次生动的说话训练吗?一个学期多开这么几次班会,学生的作文、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活动发挥了较大的效益。作文水平、思想水平、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批改日记注重感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评改能力

读完学生的日记,往往针对他日记中的内容和语言的使用情况,写上几句话。努力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工具作用,指导他们写文、做人。观察仔细的,我称赞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明亮的眼睛;内容感人的,我表扬他们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勇于探索的,我鼓励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提出疑问碰到困难的,我热情地指导他们如何去努力解决。这种注重感情交流的批语,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写作上的互动,这种亲合力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日记看成是与老师亲切交谈的信息通道,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通过日记与老师谈心。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我体会到这种能力应从低年级写日记时就开始培养,要减少苦劳役,研究点金术。把精批,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学活动。让细改,成为作者本人的良好习惯,老师应努力调动其作文评改的自觉性,以促进其自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此,我经常在班级展示一些好日记,引导大家评议: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时,我也出示学生日记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这些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怎样表达才能把这样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从集体评他人的日记逐步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日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们逐步成了作文的主人。

总之,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让老师通过日记,更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更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老师们,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我们做好他们的鼓励者、指导者,相信你也可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

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二

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阅读热情最为旺盛,对真、善、美最为憧憬的纯真年代,纯真年代的阅读问题是追求文学素养的核心。自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阅读对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促进作用已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文本的主体。

儿童文学的教育实际上是“爱和美”的教育,它能够非常含蓄、非常艺术化地教会孩子从优秀的作品中把握时代精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时代的生命”,所以孩子们读的书实际上代表一个时代,呈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生命和状态。

人的一生像一年四季,春天要当春天过,春天要读春天的书。孩子们就如春天,该读具有春天味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八十年代后的作家群,写出来的作品大多太浓、太深、太多的集怨、嫉愤,少了鲜活的童趣纯真?这不由得让我们倍加反思。

至今仍然记得小学时读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鸡毛信》、《宝葫芦的秘密》、《皇帝的新装》、《潘朵娜的匣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溪流的歌》、《水晶宫的秘密》一类的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温这些作品,那种温暖的感觉又回忆起来,作品中故事情节神奇曲折、想象丰富、幻想奇特,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富有典型地教育意义。作品语言生动、流畅,让人不忍释卷。其实这就是纯真的儿童文学的感觉。而今的小语教材儿童文学作品是重要的载体,是进行人文精神熏陶不可缺少的部分。以苏教版为例《桂花雨》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珍珠鸟》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留给小读者寻绎难尽的反思。《九色鹿》通过描写“九色鹿”所发生的故事,来表达含有褒扬、谴责启发人们弃恶向善、知恩图报,给人以深刻启迪。

这些作品文学品位高,富有艺术魅力,具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充满想象力和有趣的游戏精神;或将现实生活和奇妙的幻想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一起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这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灵,充满童真童趣,必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为少年朋友提供富于创新、摆脱平庸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骨子里讲的就是教育。苏教版高年级选编的短篇小说《爷爷的芦笛》,是儿童文学作家杨淼发表在《儿童时代》2019年第七期上的作品,这篇小说描写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

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成功和失败,学会爱和生活。卢梭在儿童教育小说《爱弥尔》里说过:“植物通过耕耘获得改善,而人类则是通过教育获得进步”。而儿童文学作品不是最好的教养吗?现在的孩子都在忙功课,忙考试,忙升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这是很可悲的事。其实孩子的童年更应该在快乐多彩的童书阅读中度过。有人说,几乎每一本童书中,都装了一份精彩的童年;也有人说,要快乐地度过童年,必须有一定量的童书阅读,不然童年就会很不完整。如果每个孩子能在他的少年时代多读大量的儿童文学,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会很丰富。

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都有较强的故事性,有的想象异常新奇丰富,幻想极为夸张奇特,饶富意韵。作家们都会编织有趣的、常人意想不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作品的各色人物形象就在故事情节的有序展开和推进中,不知不觉地凸现在孩子们面前,成为一席极为丰富的精神盛宴。当孩子的眼睛盯着美丽的书页时,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就拉开了序幕。童年时期,尤其是稚童时代的一些哪怕是极其细微的生活习惯的培养,都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品质、性格气质和价值取向。无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根标尺。

目前,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从趣味出发的自然生态,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引导,需要通过文学欣赏培养他们纯正的审美趣味,提高鉴别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通过想象把文字变成形象的阅读能力。如何选择并有效地去欣赏,为她们提供基本的欣赏方式,以便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欣赏境界,更好地达到欣赏的目的,就显得迫切而需要。目前引领孩子欣赏儿童文学的途径大致有两种情形:(1)情境联想。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在作品的空白处加入孩子自己的情感,展开相应合理的联想,让孩子跟随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起伏去喜、去悲,从中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作品的艺术手法,从而获得美的享受。(2)话剧表演。这是可以使儿童在自己的表演中深入品味、把握作品或者可以从他人的表演中深刻地实现对某一作品的把握的最好方式。这种喜闻乐见的话剧表演,充分调动了动、静、声、色的立体欣赏,让儿童进入感应场,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对作品的领悟、欣赏层次也由“为什么”转向品味“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涉及作品主旨、艺术构思等较深层次的领域,强化了欣赏效果。这一欣赏过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但效果好。

在心灵深处多拥有一份对儿童的现在和未来的责任感,在成人的心灵里多一颗稚童的心,这种欣赏心理将永远处于健康、积极、有效的活动状态。正如《童年的消逝》一书作者,世界著名的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教授认为,如果说人类文明中单纯的人性有所成长的话,那么“他们始终是跟随童年的脚步一起成长的“。

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三

一、建立自信,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习惯,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要敢为班上先,敢于第一个发表见解,回答问题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敢于面对问题。为了鼓励这样的学生脱颖而出,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敢于吃螃蟹,敢于做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每当有一个学生率先举手打破沉闷气氛时,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为他鼓掌,使举手的同学建立自信意识。让争相发言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学生们发言的次数多了,师生互动也就变得默契了,当教师讲到动情之处时,他们还会发出会心的笑声,逐渐进入了自主参与的情境。课堂有了亲和力,课堂氛围开始活跃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讨论,小组讨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小组讨论使绝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自信心,使学生打开了内心喝望表达的闸门,使思绪终于汇成了交流的话语,流泻到课堂集体的智慧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每次小组讨论时,笔者都在黑板上列出课堂学习评价表格进行评比,鼓励所有学生在组内对语文活动积极参与。这样,即使再内潋的孩子,为了珍惜本组的荣誉,会会展示其逼人的锋芒。慢慢的,全班学生都愿意发表意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我和学生们赏析了《散步》之后,我请学生谈一谈读完本文之后的感想,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学完这篇散文之后,我对我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你想到了你要对你的父母做什么,那你就要赶快去做,不要等到将来后悔。’”听到这位学生的发言后,我被学生对文章的要点领悟之准确所感染。一名初一的孩子,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这种深度,除文章本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之外,我想我对他们语言和思维的启发训练的确起到了作用。他们的语文学习真正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用心施教的结果。

二、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扬课堂民主,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教育是用心交流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依托文本,让文本中的真切情感进入学生的内心,让感人至深的思想震撼能够抵达学生的灵府深处。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某次,在学生们的周记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您好!这个本子从现在开始将成为我与您的沟通工具。我喜欢语文课,但上课时,我不喜欢认真听讲,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现在来到新的学校,我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会有很多问题问您,您可以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吗?”这段话使我十分感动,还有什么比师生之间的信任更宝贵呢?我没有急于给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是给她写了这样的批语:“我很喜欢你,更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很高兴你能喜欢语文课,望你保持已有的成绩,我对你非常有信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此后,每到上课时,她经常第一个举手,而且问题回答得越来越好,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在我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就坐在她的旁边,她主动举手发表意见,其见解独到,自然得体,为本次公开课增加了亮色。

三、面向全体,鼓励思维,活跃气氛,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 有些课堂是少数人的课堂,甚至一个人的课堂,因为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点燃,或少数冒尖的学生被思维的炉膛引着了,而大多数学生还在灶门外观望,这样的课堂实际上不是大众的课堂。而我所向往的课堂则是学习气氛民主,学生地位平等,学习热情高涨的课堂。我班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她总是非常踊跃地提问题,尽管她提出的问题大多不着边际。每当她举手提问时,我总是微笑着看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正是因为如此,班里的其他学生也更加大胆地提出问题。“问题”是学生的“导航器”,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能力的载体。我想,如果没有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就难得有精彩、活泼的发言。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一个平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迟缓、学习极为被动的班集体变成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善于思考质疑的班级。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四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201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

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拇指教育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五

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习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黄金时期,更应该重视美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古诗中蕴含着我国数千年文学大家所创作出的诗歌作品,这些均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美育教育渗透入古诗课堂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1加强朗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韵律性强是古诗最大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大都是按照“押韵、对称、平仄”等创作格式来创作出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作品。在开展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欣赏古诗作品所体现出的富有节奏的语言美。古诗实际上同流行歌曲一样,均具有和谐、流场的旋律和委婉动听的歌词。但是他们均需要朗诵出来方可得以体现,所以为了使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语言美,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多朗诵。例如,在讲解李白所写的《静夜思》这首诗歌的时候,其中的“光”、“霜”和“乡”三个字非常押韵,并且句间和句内的平仄交错感非常强,借助学生的反复朗诵,学生很容易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又如,在讲解《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该首诗整体写的飘逸灵动,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但是要想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这首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切感情,就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方可体会,否则断无法会把握整首诗歌索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2发挥想象,体会古诗的形象美

在古诗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古诗作品是对某一个或者多个形象所展开的描绘,其形象不仅生动,也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借助学生对于作者所写古诗作品的描绘进行想象,则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古诗中所包含的形象美,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的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合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作品中所包含的形象美。例如,在讲解骆宾王所写《鹅》这首的时候,诗中所包含的词语简单,却将白鹅在水中嬉戏游走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用词简练程度可见一斑。语文教师可以边讲边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描述白鹅的具体形象,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去亲自观察一下白鹅具体的游水形象,对比一下和作者所描述的有无差异。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可以更好的体会这首诗所展现出的形象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3视听联动,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也是古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不成熟,学习能力还比较低,特别是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理解古诗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意境美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语文教师为了可以更好地传达古诗作品所要展现出的意境美,就不可以将正确的答案直接写在黑板上,而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使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古诗所要表现出的意境美,其中视听联动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柳宗元所写的《江雪》的时候,由于作者采用了飞鸟、群山、孤舟、船夫和寒江等景物来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幽的意境美,尤其是一个在茫茫白雪寒江中的老翁独自垂钓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个意境,单靠文字阐述和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音乐或者视频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孤寂的意境。

4巧借故事,体会古诗的人格美

虽然古诗大都是写景状物的作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无法展现人物的性格或者感情。借助古诗字词的描述一样可以反映出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而这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个时机来合理渗透美育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郑板桥所写的《竹石》这篇诗作的时候,其虽然表面上在歌咏竹子挺拔坚韧的品质,但是实际上确凸显了作者自己拥有正直、坚强的品格,这正是人格美的具体体现。但是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作品中的人格美,教师可以先将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命遭遇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作中所凸显的人格品质。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六

有民主和谐的整体课堂氛围作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便水到渠成。小学生的思想很活跃,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心中是不缺乏问题的。但学生小小的问题种子能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要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课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当他们提出的问题值得分析时,我们要说:“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如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分析,让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点拨引导,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他们的问题跟课本内容一点也不相干或不合理时,首先要肯定他的勇气,然后委婉地告诉他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不合理,可以课下找老师解决。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是对他们学习兴趣的珍惜,也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还可以锻炼和引导他们的思维逐步地深入到问题更深的地方去。让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可能看起来要乱一些,似乎是毫无章法,但是如果教师稍加引导和归纳,引导学生的问题,归纳学生问题,就能水到渠成,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朗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让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感悟思想。阅读时,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书声中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短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小学生去读。先不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单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说,读诗就是最好的方法。阅读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比如分角色朗读,带表情朗读,听录音朗读等。不管哪种形式,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感触课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情感的感悟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

三:融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限于作文课的教学,还应该把写作能力的训练分散融汇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注意,利用课堂进行作文教学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因此可以选取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阅读课上发给学生,让两个同学合看一本,这样做是为了先带动一部分爱看书的学生,再带动全班学生。到后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爱看的书,以至于班级建立起一个“读书角”,书橱里的书就成了大家的财富,成为大家的精神“粮库”。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读书时必须拿起笔,要么圈点勾画,要么择句积累,要么写下感受。当然小学生能力有限,应该以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主。我班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漂亮的专用笔记本,不是用来做课堂笔记,而是专门用来读书摘抄优美语句的。这样的阅读练习多了,学生自然知道了如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如何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如何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这其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技巧学生并不明白,但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有一次在作文练习时,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来写他的奶奶,我在他运用倒叙的段落部分,特意地批上“运用倒叙,很吸引读者”一句话,并在班上作为典型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倒叙,而且对它的作用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方法和过程,还要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竭力让学生“动”起来,建立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自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很多优质课上,小组活动中,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发表对其他学生的看法,形式丰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师都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初体验来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重视学生初体验的做法是非常合理的,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

五、总结

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七

拼音是刚入学的孩子们首先要接触的,对于他们来说,拼音是陌生而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且是枯燥难记的。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把抽象、枯燥的拼音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易学,乐学,轻松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一、妙趣横生,导入拼音

(一)故事引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在教学拼音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un”时,教师可以先讲一段《西游记》中玉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的故事,再问学生:“玉帝给孙悟空封了个什么官?”“弼马温。”学生会抢着回答。教师趁机板书“un”,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复韵母和“弼马温”的“温”发音一样。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个拼音。

(二)课前游戏。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教学前,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做游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便于新课的导入。例如,教学“m”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摸一摸,猜东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先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说出他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从游戏的动作“蒙”和“摸”上引出“m”的读音及写法。

(三)画图导入,记音认形。

把绘画引入拼音教学之中,也是个很好的办法。例如,教学“t”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把合起来的雨伞,然后出示“t”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学生观察时,教师随机进行“t”的教学。

实践证明,课前两分钟的趣味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样练习,复习巩固 拼音教学枯燥乏味,在反复读写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肢体谜语。

在复习拼音时,教师可以采用肢体谜语的方法。例如,教师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让下面的同学猜这是哪一个拼音字母,同学们马上猜出是“l”。然后,再让这个同学的左手上举形成弧形,这就成了“p”,换成右手则变成了“q”等。当复习复韵母时,可以采取双人合作的方式。例如,一位同学身体成弧形,一手侧伸,一手从头顶侧伸,两手相拉就成了“e”,而另外一位同学直立,双手稍高于头,做成小苗形状就成了“r”,两人组合在一起就成了“er”……复习时采用这种方法,做谜的同学会力求形象,猜谜的同学则兴趣十足。

(二)“摘星星”。

复习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种叫“摘星星”的游戏,也可以换成“摘苹果”“捡贝壳”等。例如,教师把字母写在五颜六色的星星上让学生上讲台摘,但是摘下来后学生必须大声地把星星上的字母读出来。这个游戏,不但可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还可锻炼学生的胆量。

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八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漫山遍野都是素质教育的呼声与实践之时,语文课究竟该如何上,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不才,结合几年来的亲身教学实践,现总结出“五步课堂教学法”,在此显丑,仅供诸位同行参考,也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设疑定向

“有的放矢”之说,亘古有之。说到箭,便不能不想起《关尹子教射》中的一句话:“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仔细想想,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无疑已成为历史。因为它的有背常理,因为它的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为它的不利于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蓦然回首,显然,我们已不能继续前人那种“满堂灌”的落后手段与方法。过去,“学习目标”之类,不是总是由老师之口提出来吗?如今,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尽可能地激发、活跃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倒不如索性让孩子们自己设疑好了。一篇陌生的课文,一堂新鲜的训练,带着些许好奇,带着些许求知的渴望,先由他们自己去设疑,然后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再自发去学习,这无疑将是个事半功倍的举措。毕竟,“路”是由他们自己选的。

譬如,学习课文《詹天佑》,稍加思索,学生们无疑便会提出如下疑问:“詹天佑是谁?”“他做了些什么事?”“詹天佑他具有哪些令人敬仰的品格?”“作者以‘詹天佑’这个人名为题,其目的是什么?”等等。你能说他们提的不好?你能说这里没包含着我们学习的目标?如此这般,自然为下一步的自觉自发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

“靶子”树好了,还等什么呢?自然是“射”了。罗丹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对于这些还不谙世故的孩子们来说,其实,并不尽然。争强好胜的特有心理特点,加上自我表现欲望的膨胀,使得他们大有横刀立马大破敌军,不研究出个头绪决不收兵之势。翻书也好,查字典也罢,只要是自主自学解疑,一切形式皆可不拘。俗话说的好:“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所谓语文技能 “听、说、读、写” 的训练,尤其是“读”与“写”,于此,不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吗?。

三、交流讨论

谚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实并不无道理。由于孩子们年龄的缘故,认知上的差异,兼之知识水平上的局限性,势必造成学生对某些问题及事物理解上的欠科学、客观现象的不可避免。“交流讨论”,便是个“亡羊补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最终“谁主沉浮”呢?自然是“真理”——孩子们一致能接受的说法。正所谓“博采众家之长,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如此训练,孩子们岂能不形成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好处又何止于此。余外,一者:学生“读”与“听”、“说”的技能进一步得到了训练,能力有所提高;二者:这种集体交流形式,无疑也使他们认识到“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有助于其团队意识的培养。如此一箭三雕之举,何乐而不为?

四、解惑答疑

上述“交流讨论”,往往涉及的只是些大众化的,普遍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然而,由于先后天主客观因素的差异,学生们又常常表现出学习层次的不同:你知道的,他不知道;他知道的,而你又可能不知道。怎么办?继续交流呀!你不是有疑问吗?尽管提,总会有人给你解决的。偌大一个教室,好几十号人,张三不行,还有李四,李四不能胜任,王五再接着做……这样还不能罢,翻书查资料呀。“团结就是力量。”办法总会有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嘛!更何况,真有什么疑难杂症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又有何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确是已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兴趣,营造了一个极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同学们“听”与“说”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了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借助实践,使他们领悟到“三人行,必有吾师”之真谛。

五、自结得失

“教,然后知不足。”学习同样如此。常言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此,大力提倡教者注重课后鼓励倡导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去小结每堂课学习的得与失是必要的。自学的方法、设疑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们就此想想,说说,再写一写,这无疑又将是次难得的语文技能训练实践的好机会。

9.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九

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因而对教师的知识面、课堂教学组织、应变能力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最强有力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作文章,切实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一、引导学生读中生疑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 “愤、悱”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去引导学生:

1.预习时有生疑的环节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复杂的智力活动。把生疑作为预习的重要一环,有助于预习到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疑问处做上标记,或在预习本上做好记录。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课堂上有生疑的时空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学生阅读时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课上就要求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问,在书上画上问号,小问题画上小问号,大问题画上大问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课后生疑的拓展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了语言文字的丰富意蕴,并不意味学习内容的终结。学后的生疑是其知识内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有益补充及提高。如学习《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后,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内容;如果小抄写员叙利奥的行为没被父亲发现结果又会怎样;学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设想“我”只听到一种声音的结局等。

二、引导学生学中质疑

“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善于质疑问难的人,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相反却是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强。但更多的学生是“疑而不问”。为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教师也不应置之不理,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经常提倡鼓励,甚至奖励一些好问的学生,在班级中创造问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解放,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发现,学生爱问,却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零星而无价值的问题,既冲淡了课堂教学气氛,疑问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指点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并进行系列训练,也应该成为质疑问难的重要一环。

(1)指点质疑方向

①从课题特点处发问。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学生从题目入手,提了问题。“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两种不同的评价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感情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②从内容理解处发问。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对“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一句迷惑不解,纷纷提出“老奶奶为什么焦急而耐心?是不是矛盾了”。我引导他们认真感读中心句,蕴意深刻的句子等,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③从语言运用处发问。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学生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课文中为什么要强调“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我引导学生精心体会“配合”的作用,不但说明嘴和耳朵分工的不同,而且使表达也更严密、更科学了。学生通过比较积累了语言,也学到了表达要严密科学的写作知识。

④从标点符号处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中有这么一句:那是列宁,这位‘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学生问:割草工人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通过引导、讨论,学生不难理解,列宁不是真的割草工人,那是在特定环境中隐蔽自己的一种手段。进一步体会到了列宁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中顽强工作的精神和同敌人斗争的机智。

(2)教给发问方法

①正向发问,即顺着课文的文脉深入理解,在疑问处正向质疑,如《劳动最有滋味》中,为什么说咱们的饺子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要强调“只有一个”等都属于这类发问形式。

②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 “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黄继光》一课,学生问:假如黄继光不这样做,还有其他办法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吗?《蝙蝠和雷达》中,既然蝙蝠飞行不靠眼睛,那么它的眼睛派什么用场呢?等。

③提出见解。以“我以为……”的句式,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富有批评精神。如学完蝙蝠和雷达一课后,对书后的练习:飞机上的雷达就象是蝙蝠的()。提出疑议,认为确切的问题应是:雷达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这一问题确实非常到位,应是编辑疏忽之处,这说明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已了然于胸,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化。又如《加了一句话》一课,讲述了一个在街头乞讨的盲妇人什么也没得到,一个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之后,行人便纷纷给她铜币。学生质疑: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呢?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想知道究竟。通过讨论、朗读、比较,体会到诗人用美好的诗一般的语言衬托出不幸的盲妇人更加不幸,从而唤起人们对盲妇人的无限同情,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感情的力量。

三、引导学生悟中释疑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有的放矢地处理,这是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教师不能一股脑儿把答案全盘告诉学生,而应“授之于渔”以培养学生通过思索,自求答案的良好读书习惯。

1.精巧设疑,诱导学生

设疑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导”的艺术,要精,要巧。所谓“精”,即要进行选择,不能滥问,可在重点处设疑,抓住了重点,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可促使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散。所谓“巧”,即所设问题角度新,要多拐个弯,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这里的设疑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过程中所层层设置的问题,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的铺设,让学生去“跳一跳,摘果子”。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当将军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会愣住了,而且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还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我故意不作回答,而是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的职责是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怎样?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他的死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在弄清小问题的基础上,再来理解大问题,进而弄懂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难了。2.精当讲解,疏导学生

释疑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设疑层层诱导,但并不排除教师讲解,对一些价值不大,和有一定难度,但必须点明的问题,教师干脆直截了当,以精当的语言讲解一下,既使学生心里得到满足,又保证教学重点不被冲淡,还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0.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 篇十

大部分老师都熟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落实在行动中。识字教学伊始,教师将本课的生字词出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认读生字词,互相正音。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本课生字中哪些字容易读错,从而指导学生记住哪些字是鼻音、边音、平舌音、翘舌音、卷舌音……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不停地解说。课堂上议论纷纷,热热闹闹。这样的分析归纳占用了识字教学的近一半时间,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实际效果呢?可能学生一开始读准了的字音,经这么一理性分析,又糊涂了。更不用说没时间拿起笔来写字了。

我们育才实验学校也承接了中央教科所“差异教学”的子课题——识字教学中的差异。落实到我们这一小组简单为“趣味识字”。

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儿童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机械识字学习后,热情大打折扣,甚至越来越觉得识字好无趣。我们的识字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1、词义理解中识字

比如在教学“反复”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读词语卡片:反复。孩子们读完一遍,老师让他们再读一遍,一连读了五遍,然后告诉孩子们:刚才小朋友们把“反复”这个词语反复读了五遍。孩子们在自然而然了解词义的同时巩固了词语的发音及识记。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重复读词的枯燥与乏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2、表演活动中识字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如能根据词语表义,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教学“立正、敬礼”的时候,让学生立正、敬礼,再读读词语,既调动了学生读词的兴趣,也把单纯的识字整合成了一个与词义、动作融为一体的“生命体”,给一个简单的词注入了流动的血液。

3、扩词游戏中识字 在教学“星期”一词时,由于“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成第一声,在读音上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多音字的字音拿出来让学生比较,结果很多时候都适得其反,反而混淆了孩子们对字音的认读。教学时不妨避开比较多音字读音的方法,在“期”字“开花”的扩词游戏中,在孩子们喊出的“假期”、“期限”中,我们看到,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而且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把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一个层次。

4、唤起经验中识字

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新的学习,他们的脑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是一群有语言积累的学习主体。我们的识字教学就可以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万兽之王”一词时,让孩子们说说万兽之王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说是森林中最厉害的动物,谁都要听他的话。于是老师就让他们带着一种自豪的语气来读这个词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通过读词表达着心中对万兽之王的崇敬。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孩子们感受到识字是一段那么快乐的时光,他们充分享受着识字的乐趣,体验着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5、具体情景中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

6、在竞赛中识字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7、使用电教法识字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

8、“顺口溜”识字

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

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上一篇:科普读物读书笔记下一篇:描写雪的小学作文:雪·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