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2024-10-27

统计学模拟试题四(精选10篇)

1.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篇一

2014年《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的整体功能.A.资料、咨询、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 C.调查、整理、分析 D.及时、准确、全面

2、我国第一部统计法律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2009年6月27日 D.2010年1月1日

3、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负责.A.及时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一致性

4、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能取得统计资料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A.典型调查 B.全面调查 C.行政记录 D.原始记录

5、根据调查对象法定义务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A.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自愿性调查的义务性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6、我国民间统计调查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的管理方面.A.社会调查 B.市场调查 C.商业调查 D.涉外调查

7、部门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A.国家统计局审批 B.国家统计局备案 C.国务院审批 D.国务院备案

8、《统计法》十四条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并一并报经审批或备案.A.统计调查制度 B.统计标准 C.统计调查制度 D.统计调查内容

9、尾数分别是3、8,每10年组织实施二次的周期性调查制度是().A.人口普查 B.经济普查 C.农业普查 D.基本单位普查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A.同级政府统计机构 B.本部门

C.上级部门 D.上级政府统计机构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的领导为主.A.上级人民政府 B.上级政府统计机构 C.本级人民政府 D.上级统计调查机构

12、“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是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要求.A.职业道德规范 B.具体 C.基本职责 D.统一

13、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A.认定机关 B.实施机关 C.承办机关 D.组织机关

14、持有统计从业资格合格成绩单的人员,应当在收到领取统计从业资格成绩单通知之日起()内,向承办机关提出统计从业资格申请,逾期成绩自行作废。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二年

15、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央违反()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A.统计法 B.统计制度 C.统计法和统计制度 D.统计法和统计标准

16、某企业在统计报表中多报了工业总产值,该种行为属于().A.瞒报统计资料 B.伪造统计资料 C.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 D.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17、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部门及其().A.负责人 B.统计人员 C.统计负责人 D.会计负责人

18、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形式.A.统计行政处罚 B.统计违法违纪处分 C.统计行政诉讼

D.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处分

19、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六种:即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和().A.降级 B.降职 C.取消荣誉称号 D.清缴非法所得 20、作为调查对象的个人在人口普查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等统计违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A.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B.警告、罚款 C.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D.罚款、予以批评教育

21、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A.规定 B.要求 C.法规 D.权限

22、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为().A.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B.立案、调查、处理、结案、执行 C.调查、处理、结案、执行 D.调查、处理、销案、执行

23、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它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为不服,其复议管辖权属于().A.上级政府统计机构 B.上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政府 D.本级统计调查队

24、通报时《统计法》规定的().A.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B.刑事法律责任形式 C.行政处罚责任形式 D.民事法律责任形事

25、《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A.调查管理制度 B.保存管理制度 C.定期发布制度 D.定期上报制度

26、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的依据是().A.《统计法》 B.《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C.《统计法实施细则》 D.《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27、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统计部门应当告之当事人有权申请听证的处罚措施是().A.警告 B.没收违法所得 C.停业整顿 D.数额较大罚款

28、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受理行政诉讼的法院是().A.被处罚单位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B、该统计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29、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A.国家工作人员 B.所有统计违法者 C.统计人员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人员

30、在统计行政诉讼中,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机构是().A.人民法院 B.公安部门 C.监察部门 D.上级人民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府统计的特征包括()。A.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 B.实施主体主要是统计机构 C.必须严格依法实施 D.具有强制性

E.其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2、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表现为().A.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B.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非法义务 C.尽量减少调查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D.严格控制发往基层单位全面定期统计报表 E.调查对象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调查

3、政府统计调查包括().A.国家统计调查 B.部门统计调查

C.地方统计调查 D.企事业单位统计调查 E.其它统计调查

4、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有().A.统计调查证 B.临时统计调查证 C、工作证 D.普查员证 E.普查指导员证

5、《统计法》规定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负责.A.合法性 B.准确性 C.真实性 D.科学性 E.完整性

6、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的职权.A.统计调查 B.统计分析 C.统计报告 D.统计调查 E.统计监督

7、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了().A.统计职业道德 B.统计法 C.统计调查制度 D.部门统计规章 E.统计科学体系

8、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A.人民法院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E工信部统计司

9、能够引起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有().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 C.行政侵权 D.行政监督 E.行政决定

10、启动统计执法中的听证程序应同时满足()等条件.A.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B.对单位罚款超过一定数额 C.行为违反了统计法 D.对个人罚款超过一定数额 E.行政机关作出有关处罚决定之后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政府统计是指国家机关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予活动的总称。().2、统计法是关于政府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3、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系。().4、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5、对于政府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回答调查人员的询问或报送统计资料。().6、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7、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应当分工明确,互相衔接,不得重复。().8、国家统计标准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共同制定的。().9、在统计资料的搜集、审核、录入和传输过程中,重要环节都应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审核,签署或盖章。().10《统计法》规定除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资料需要保密以外,其它的统计资料却应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1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应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12、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的利益,并且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属于商业机密。().13、政府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构成政府统计系统两大支柱。().14、乡、镇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15、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是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16、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等调查对象中承担一次性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17、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统计资料违法行是以主观故意为必要条件。().18、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统计违法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19、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20、调查取证是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中最实质性的工作阶段。().四、案例分析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全为错,每道题10分:每小题2分,共三道题30分)

1、某企业2013年财务统计报表上报截至时间为2月10日,2月8日,区统计局打来电话,要求其按时填报。此后由于该企业疏忽,未按时上报报表,2月12日,区统计局向该企业送达《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要求其2月15日前上报。该企业仍未上报。2月16日,区统计局向该企业送达《统计检查查询书》,要求其在2月18日前答复2013年财务统计报表数据。该企业在2月17日按要求补报了2013年财务统计报表。请回答:

(1)、该企业存在的统计违法行为是().A.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B.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

C.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D.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2)、区统计局催报的次数为().A.1.次 B.2次 C.3次 D.四次(3)、对该企业的统计违法行为,区统计局不可作出().A.警告 B.罚款 C.批评教育 D.通报

(4)、该企业在区统计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若启动听证程序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A.该公司提出了听证申请

B.区统计局拟作出2万元以上罚款决定 C.区统计局拟作出通报处罚 D.区统计局拟作出停业整顿处罚

(5)、该企业不服区统计局处罚,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像该区统计局申请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向区政府提申请行政复议 D.向市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2、某公司于2012年至2013年间4次迟报财务统计报表,2014年初,市统计局依法该公司做出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先后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理均维持市统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回答:(1)、该公司在此案中的统计违法行为是().A.虚报统计资料 B.迟报统计资料 C.警告、批评教育 D.篡改统计资料(2)、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实施的行政处罚为().A.停业整顿、罚款 B.警告、罚款 C.警告、批评教育 D.罚款、通报(3)、该公司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机关是().A.省统计局 B.省政府 C.市人民法院 D.市公安局(4)、该公司经行政复议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机关是().A.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 B.省中级人民法院

C.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5)、该公司主要领导为行政机关任命人员,在此次统计违法行为中存在失察,被任命机关给予警告处分,该领导不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申请行政复议 B.申请听证 C.申诉行政诉讼 D.申诉

3、某区区长为了追求政绩,暗示该区统计局长提高GDP指标数值,统计局长逐指示该局统计人员修改此项指标,但遭到统计人员的拒绝,该局长自己动手修改了统计数据,并将该统计人员调离原岗位。经举报有关部门依法对此案进行查处。请回答:(1)、该区长的统计违法行为是().A.修改统资料,偏造虚假统计数据 B.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D.对本县发生的统计 违法行为失察

(2)、该统计局长的统计违法不包括().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偏造虚假统计数据 B.要求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 C.打击、报复、拒绝统计人员 D.要求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统计数据

(3)、有权对该区涉案区长作出处分决定的机构是 A.该区长的任命机关或监察部门 B.该区上一级市统计局 C.该区人民政府 D.该区上一级市人民法院

(4)、相关部门对该区统计局长的统计违法行为给予处分不包括().A.记过 B.降级

C.撤职 D.调离原工作岗位(5)、该统计局长若不服行政处分决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申请行政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向上级部门申诉 D.申请听证

《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30分

1、B

2、A

3、D

4、C

5、C

6、D

7、A

8、A

9、B

10、B

11、B

12、C

13、B

14、D

15、C

16、D

17、B

18、D

19、A 20、A

21、D

22、A

23、C

24、A

25、B

26、B

27、D

28、B

29、A 30、A

二、多选题 20分

1、ACDE

2、ABCD

3、ABC

4、ABCDE

5、BCE

6、ACE

7、BC

8、BCD

9、ABC

10、AB 三判断题 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四、案例分析题 30分

1、①D ②A ③C ④B ⑤A

2、①B ②B ③A ④C ⑤D

3、①B ②D ③A ④D ⑤

2.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篇二

摘要:统计的主要考点有: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线性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等.概率主要考查:概率的概念和性质、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的概率等.考查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为主, 多为一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 一般地, 客观题难度不大, 易于得分, 解答题多以古典概型为主, 而且常常与统计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最新高考试题来看看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高考

统计与概率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是同学们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 因此, 在历年各地高考中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其新颖的背景也形成了高考试题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统计的主要考点有: 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线性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等. 概率主要考查: 概率的概念和性质、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的概率等. 考查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为主, 多为一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 一般地, 客观题难度不大, 易于得分, 解答题多以古典概型为主, 而且常常与统计知识进行综合. 下面我们结合最新高考试题来看看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

3.给统计工作四“双”翅膀 篇三

提高统计公信力要实现“双升”

统计数据被质疑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甚至形成了社会流行语,“工资被增长”、“收入被平均”、“统计官员不买菜”、“买便宜房找统计局”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社会公众对统计认知能力不高。随着人们素质的逐渐提升,民主意识的增强,统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越来越关注统计数据。假若某人买了股票,会关注每月公布的物价指数;某人准备买房,会关注房价同比环比指数。但是,由于人们对统计知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了解不够,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以自身感受判断统计数据,难免产生统计数据认知上的偏颇。

别有用心者的歪曲。目前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以专家和学者自居,对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有意歪曲,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鸡蛋里面挑骨头,或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一知半解却以偏概全,并在社会上广泛散布,加重了人们对统计数据的质疑。

自身工作的缺陷。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起数据造假的案例,表示人们痛恨的“数据出成绩”行为还没有完全杜绝,个别统计人员丧失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同时还存在着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解读不详细,没有让人们全面理解统计数据的情况。

提高统计的社会公信力,要坚持“双升”。政府统计部门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强化群众观念,坚持做到统计为了人民,统计服务于人民,多从自身找原因,强化统计职业道德,坚持统计数据上不造假,对发布的统计数据进行通俗的解释;社会公众要提升对统计科学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了解必要的统计知识,掌握初步的统计原理,能正确判断统计数据,信任统计数据,对于极少数人恶意歪曲和炒作统计数据的行为要能辨别真伪,必要时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

统计服务必须坚持“双要”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灵魂,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各级统计部门在统计服务工作中必须坚持“双要”。

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提出:不但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对产生数据的根源进行分析。统计部门要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在做好对经济情况分析的同时,注重对民生问题的分析研究,提高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服务产品要精,服务形式要多样,既要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还要兼顾社会各界的多方需求。

二要坚持统计服务的有限性。统计不是万能的,在统计服务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有些统计服务无法做到,或者不能去做,统计部门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对于没有统计标识的调查项目,不要开展调查和分析;自身能力和力量达不到的不能勉强去做;仅为了反映政绩的调查,不宜去做。可见,统计部门在统计服务方面要敢于说“不”,维护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基层基础建设要立足“双动”

前不久,我到一家驰名的企业调研,有些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该公司有十二个下属公司,均设有统计人员,大多数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好、专业又对口。可是在检查统计报表时,我们发现有些指标填报得不符合统计制度要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数据差错。该公司的统计人员变动也很频繁,有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另谋高就了,几乎都不是公司的安排,完全是个人行为。

这个企业的统计工作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但实事求是地讲,有很多单位的统计状况还不如这家企业,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立足于“双动”。不能简单地认为源头数据质量不高,就是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差。应该辩证地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政府统计部门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尽量减少指标设置,为基层单位减负;规范统一各专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内涵,避免理解歧义发生数据差错。最大程度运用原数据,最终达到不进行上岗培训基层统计人员也能准确填报。

基层统计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统计法律意识,积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培训和工作部署会,配足配好统计人员,建立原始记录,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资料,建立内部工作协调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执法要追求“双赢”

今年年初,吴英因集资诈骗被判死刑,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学者和律师联名上书,呼吁“刀下留人”。温总理在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法律的进一步思考。法律在社会发展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促进社会进步,还是保护旧有秩序,需要统计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加以关注。

统计部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统计执法的作用,不能一味地强调统计法律的惩戒功能,认为处罚的力度越大越好,处罚越严厉越好,还要发挥统计法律的引导和调查对象自我矫正的作用,追求政府统计部门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双赢”。

统计法律的核心是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而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责任全部记在调查对象的账上,要客观地进行分析。

当前,要丰富统计执法的服务内容,创新统计执法的方式方法,提升统计执法的工作水平。着力帮助调查对象解决具体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调查对象改正错误行为,加大培训力度,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激励和表彰调查对象在统计工作中的积极行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统计工作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统计工作机制。不是恶意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最大限度地维护调查对象的利益。

统计执法追求“双赢”,在现阶段不能放弃处罚,对于严重的统计违法行为不但要进行处罚,还要进行曝光,表明政府统计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打击统计违法行为。放弃行政处罚,就会导致统计工作秩序混乱,统计数据质量也不能保障。要把握好执法检查的力度,确保执法检查的正确方向。

4.全科医生培训统计学试题 篇四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

A、直条图B、构成图C、普通线图D、直方图E、统计地图

3、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

4、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分组不合理

5、概率P=0,则表示:A

A、某事件必然不发生B、某事件必然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6、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并制作成频数表,此资料属于: A

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等级资料D、半定量资料E、离散型资料

7、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__C______适宜

A、XB、GC、MD、SE、CV8、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_C________

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lC、一定等于1D、一定等于0E、随资料而异

9、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

10、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_____C____(小时)

A、5B、5.5C、6D、lOE、1211、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

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变异系数E、极差

12、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E

A、标题位于表的上方中央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

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

13、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____B______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

A、0.01B、O.05C、0.1D、0.5E、1.O14、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B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

15、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正常值范围(95%):A

A、X±1.96SB、X±1.96SXC、μ±1.96SX

D、μ±t0.05,υSXE、X±2.58S16、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18、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C

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9、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C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偏态分布E.不对称分布

20、样本是总体的:C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

21、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绝对数E、标化率

22、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23、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

A、10B、20C、9D、18E、1924、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C

A、19B、20C、38D、39E、4025、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D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D、分母不宜过小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B

A.标准差逐渐减少B.标准误逐渐减少C.标准差逐渐增大

D.标准误逐渐增大E.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27、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

A、条图B、线图C、直方图D、圆形图E、直条构成图

28、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

A、条图B、直方图C、线图D、百分条图E、统计地图

29、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

A、行数×列数B、n-1C、N-kD、(行数-1)(列数-1)E、行数×列数-130、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E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T<5B、T>5C、T

A.P≤0.05B.P≥0.05C.P<0.05D.P=0.05E.P>0.0532、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l.96σ的面积为D

A.97.5%B.95%C.48.8%D.47.5%E.45%

33、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C

A.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B.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C.性质相同的变量值D.性质不同的变量值E.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34、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D

A.变异数B.对称分布C.集中趋势D.相对变异E.平均水平

35、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

A.从未患过病的人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E.以上都不是

36、下列是有关参考值范围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E

A.参考值范围应根据正常人范围的95%来制定

B.如果随机测量某人的某项指标,其值在正常人范围的 95%之内,那么应认为此人的此项指标正常

C.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那么其应为不正常

D.求正态资料的参考值范围,精确度越高越好

E.所谓的正常和健康都是相对的,在正常人或健康人身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病理状态

37、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E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38、1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B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39、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的比即为B

A.率B.相对比C.构成比D.频率E.频数

40、抽样误差的定义为:C

A.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B.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C.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D.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E.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41、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D

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42、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分母不宜过小

43、用变异系数比较变异程度适用于:c

A.相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B.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小

C.不同指标,均数相差较大D.相同指标,标准差相差较大E.以上均不是

44、正态分布是以:E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45、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D

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

46、t<t0.05(v),统计上可认为:C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均不是

47、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

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

48、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

A、使大的率变小,B、使小的率变大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49、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B

A、μ1≠μ2B、μ1=μ2C、X1≠X2D、X1=X2E、X1=X250、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

A、μ1≠μ2B、μ1=μ2c、π1=π2D、π1≠π2E、B=C

参考答案:

5.医学统计学试题集无答案 篇五

A、参与个体数B、研究个体数 C、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样本的统计指标

2、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3.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4、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5、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B、数值变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E、离散型资料

6、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除了:

A、找全距B、定组距C、分组段D、划记E、制分布图

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

A.97.5%B.95%C.50%D.5%E.不能确定

8.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0一,5一,10一,…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9、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

10、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A、5B、5.5C、6D、lOE、12

11.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12.正态分布是以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3.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14.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15、统计推断的内容: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 D.a、b均是 E、以上都错

1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 否有效,宜采用:A、配对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E、x2检验

17、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B、20C、9D、18

18.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19.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B后者大于前者C前者大于后者D不一定E 随样本例数不同

20.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E以上都不对

21.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E两样本例数相等

22、下面()是错误的:

A.标准误大,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B.标准误小,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C.标准差大,标准误也大

D.样本含量大,标准误则小E.标准误常用来估计总计均数可信区间

23、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8岁男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D.不能作评价E以上都不对

24、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对

25、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A t值不变B t值增大C t值减小D t值与P值相等Et值增大或减小

26.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

D、动态数列E、不是相对数

27、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D、以上均不对E、以上都错

28.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 _____

A.35%B.16.7%C.18.3%D.无法计算E、30%

29.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A.总例数大于40B.理论数大于5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E.总例数小于4030、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确切概率法B.四格表资料的 卡方检验C.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 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检验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乙培养基合计

﹢231235

﹣7815

合计302050

31.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 T<5B T>5C T<1D T>5E 1

532.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 分母不宜过小

33、X2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与分母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与分母

C.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D.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E.以上都不对

34.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直条图D.散点图E.统计地图

35.某医院收集了近期门诊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资料,宜绘制:

A.直条图B.圆图C.线图D.直方图E.半对数线图

36.图示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A.条图B.百分条图C.圆图D.直方图E.线图

37.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

3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39、对某市七个区的SO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 A.构成图

B.直条图C.直方图D.线图E.曲线图

40、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

A.变异数B.对称分布C.集中趋势D.相对变异E.平均水平

41、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

4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前,要注意两个前提条件,一要考查各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二要()

(A)核对数据(B)作方差齐性检验(C)求、s、(D)作变量代换

43.当样本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差会变小B.均数标准误会变大C.均数标准误会变小

D.标准差会变大E.均数标准误不变

44.随机区组、完全随机设计设计的自由度、SS各可分解为几部分()。

A.3,2B.4,2C.3,3

D.2.2E.4,3

45.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关系:是:

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C.等级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以上都不是 46.2.58SX表示:

A.95%的正常值范围B.95%的可信区间C.99%的正常值范围

D.99%的可信区间E.以上都不对

47.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必须是()

A、完整、准确、及时的B、随机取得的C、满足条件齐同的D、数量足够的E、以上都对

48.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一个指标为统计量

A.pB.C.μD.πE.β

249.R×C表的检验的自由度为:

A.R1B.C

50.已知r

A.b1C.RC1D.(R1)(C1)E.RC2 1,则一定有: 1B.a1C.SY,X0D.SY,XSYE.SY,XSX

51.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假设检验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E.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差很大

52.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

A.增大B.减小C.不确定D.不变化E.以上都不对

53.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与总体值之差B、样本统计量之间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C、个体值与统计量值之差D、总体参数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E、以上都不对

54.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A、r0,b0 B、r0,b0 C、r0,b0 D、rb

6.统计师《初级基础》备考模拟试题 篇六

单选题

(1)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包括( )

A. 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B. 离休金

C. 退职金

D. 丧葬抚恤补助

E. 补贴及其他支出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总差额是以下( )项之和。

A. 经常帐户差额

B.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C. 进出口差额

D. 净误差与遗漏

E. 储备资产变动

(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

A. 有非农业户口

B. 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C. 有劳动能力

D. 无业而要求就业

E. 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4)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包括( )。

A. 基本核算表

B. 国民经济账户

C. 附属表

D. 资产负债表

E. 资金流量表

(5)综合表指标具有( )。

A. 概念性

B. 具体性

C. 大量性

D. 综合性

E. 数量性

6、在国民经济统计中,被称为机构单位的经济单位具有( )。

A、财务决策上具有独立的单位

B、具有自己的名称的单位

C、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D、没有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的权力

参考答案: a

7、下列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钢铁公司

B、国家统计局

C、中国足球队

D、国务院

参考答案: a

解 析:根据产业部门分类的标准,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8、下列产品中,是中间产品的是( )

A、食品

B、家具

C、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

D、运输公司购买的汽车

参考答案: c

解 析: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9、反映一个国家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指标是( )。

A、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财政收入

参考答案: b

解 析: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内容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10、已知某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则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

A、50%

B、40%

C、55%

D、60%

参考答案: a

7.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篇七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大一学生刚刚步入大学, 对社会知之甚少。会计工作技术性比较强, 但是对他们来讲, 由于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 反而觉得会计知识都停留在理论上、书本上。在会计学原理教学环节中, 先进行理论教学, 然后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例如, 在学习“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这一章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以实际成本法计价购进材料时, 假定款项已付, 会计分录是:

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可能会做会计分录了, 但是在这笔经济业务发生时, 原始凭证有哪些, 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并不清楚, 在学习会计凭证之前, 有的学生甚至以为会计的工作就是做一笔笔会计分录。

二、教材的理论化较强

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 平时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都是看着这些用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来做会计分录。在手工模拟实验中, 学生看到的是一张张原始凭证, 比如发票、商业汇票、支票等等。他们首先要根据这些原始凭证, 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业务, 这个思维的转变对学生来讲是不容易的, 打破了他们上理论课时的思维模式, 对经济生活的不了解使他们在判断经济业务时感到吃力。另外, 把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体现出来,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难和困惑时, 首先想到向教师请教, 而不是站在专业会计人员的角度去关注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从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错误率降低了, 但却严重背离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中, 绝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的, 虽然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 但缺乏会计实务经验。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局限, 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1. 理论与手工模拟实验同步教学。

采用情境式教学, 在实验室里上课, 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身临其境, 强化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现在的会计学原理教材一般是把“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安排在前, “会计凭证”安排在后, 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调整顺序, 先讲“会计凭证”, 再讲“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在讲会计分录时,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实验与理论教学实现真正的同步。

2. 更新实验资料、转变教学手段。

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体现林业院校的特色, 可以采用林业企业的资料进行手工模拟实验。邀请林业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教师一起编写实验指导书, 使实验资料更切合实际。传统的实验教学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 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介绍手工实验技能的视频、动画以及PPT等, 生动直观,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过程控制。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真正的会计用品, 难免感到陌生。无论是数字的书写、凭证的装订, 还是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 都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而是应引导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先从课本上找答案, 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 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真正实现实验的目的。

4.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教师应多学习, 多阅读, 多调研, 多写作。强化专业知识, 阅读专业的书籍和杂志, 写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新颖的科研选题, 通过科学研究夯实教学的基础,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 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丰富讲课的素材, 多讲案例, 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他们传达会计信息, 强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 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 或邀请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 以增加会计模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

摘要: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般都会开设理论教学与手工模拟实验教学, 但往往是先进行理论教学, 再进行实验教学, 两者的脱节导致了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会计学原理理论与实验同步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验,同步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惠芳.高校会计手工实验教学探析.经济师, 2008 (4)

[2].马梅芝.会计手工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8.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篇八

■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08年9月21日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期间与考试同步进行,调查对象选取了辽宁、甘肃、浙江、广西、上海、广东、湖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和江西等十个地区的部分考生。所选的调查地区分布于我国的东、西、南、北、中,既考虑了地域的分布,也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因而有较强的地区代表性。调查分《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门科目分别进行,对十个地区参加考试的考生,分别发放了每门科目各100份左右调查问卷。

此次调查,十个地区两门科目共回收调查问卷2018份,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1013份,《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1005份。接受调查的考生分别就两门科目的五个内容进行了认真回答。

■ 五点结论

对此次调查问卷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对“试题内容”回答“合适”和“一般”的占95.2%,说明2008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的内容是合适的,符合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也适应了基层统计人员了解统计知识、开展统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广大参考人员的认可。基于此,在一定时期内,考试大纲,以及相应培训教材的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排除随统计改革的发展而对其内容的必要补充,也不排除对现行大纲及教材个别问题的修正。

二、对“试题难易度”认为“适中”的占76%,对“主客观题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认为“一般”的占83.9%,说明试题的难易程度、主客观题型的比例等是大体适宜的,基本符合全国参考人员的现实状况。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试题的难度也应略有增加。

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目的,是使统计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从而适应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这次主动反馈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考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出了“统计部门应加强统计培训工作”的意见,反映了广大考生愿意接受培训、渴求统计知识的迫切愿望。今后对统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任务异常繁重,它所面临的机制问题、资源问题、效率问题等等,都需要下大力气予以研究和解决。

四、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及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这是一个需不断钻研和探讨的永恒课题。这次有不少考生在肯定考试相关工作的同时,提出了“考试应紧密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和统计人员需求实际”的意见。这个要求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上的差距。今后,各地统计机构应该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9.统计学模拟试题四 篇九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所有通过比较计算的相对数

D.综合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答案] C

[解析] 广义指数是指一切通过比较计算的相对数,均可称为指数。例如,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发展速度等等,前两种属于静态指数,后一种属于动态指数。D项是狭义指数的概念。

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答案] B

[解析] 统计指数的分类:①按所编制总指数的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②按所考查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与总指数;③按所反映现象的特征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3.某地区某年多种工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种()。

A.个体指数

B.静态指数

C.动态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答案] B

[解析] 静态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的数量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的指数。题中,某地区某年多种工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种静态指数,也是一种总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某商店2009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 97.71%,该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总指数

D.个体指数

[答案] D

[解析] 个体指数是指反映单个事物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题中指数97.71%仅仅反映微波炉价格降低了,故属于个体指数。

5.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答案] D

[解析]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数量指标指数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同度量(加权);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同度量(加权),所以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基期的单位商品销售价格、报告期的职工人数。

6.综合指数是()。

A.用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指数

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

C.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

D.编制总指数的唯一方法

[答案] C

[解析]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通过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加权综合后的总量对比计算的一种总指数。A项,综合指数是采用全面实际资料计算的;B项,在一定条件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应用,二者是不同的;D项,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方法。

7.在编制多种产品的产量综合指数时()。

A.若各种产品的计量单位都相同,则各种产品的产量可直接相加

B.只要将计量单位调整为相同单位(如将市斤、公斤、吨都统一为公斤)则产量可直接相加

C.只要将计量单位换算为标准实物单位就能相加

D.即使计量单位都相同,也不能直接相加

[答案] D

[解析] 编制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即使计量单位都相同,也不能直接相加,只有以某一年的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时,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才可相加。

8.在数量指标综合指数∑q1p0/∑q0p0中,∑q1p0-∑q0p0表示()。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答案] B

[解析] 在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中,∑q1p0-∑q0p0表示在价格p0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q0变动到q1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q1p

1B.q0p1

C.q1p0

D.q0p 0

[答案] D

[解析] 用基期实际资料如(q0p0)或一般地讲用综合指数的分母资料为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0.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

A.在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有变形关系

B.在权数固定时,两者之间有变形关系

C.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者有变形关系

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时,它们互相变换

[答案] C

[解析]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转换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当掌握的资料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时,则可用它转换的平均指数形式计算,这种条件下的平均指数和与其对应的综合指数具有完相同的经济意义和计算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1.统计指数的作用是()。

A.综合地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在数量上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B.分析复杂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变动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因素变动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

[答案] ABE

[解析] 统计指数的作用:①统计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在数量上变动的方向和程度;②统计指数可以分析复杂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变动,以及它们的变动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

2.北京现代汽车公司2003年生产轿车5.5万辆,预计2009年生产60万辆,则()。

A.产量指数为10.91或1091%

B.这个指数是个体指数

C.1091%是总指数

D.1091%是平均指数

E.这个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答案] ABE

[解析] 题中,轿车产量指数=q1q0=60/5.5=10.91或1091%;仅仅轿车一种产品,表明指数属于个体指数;产量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3.在下列的统计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工资总额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成本指数

D.价格指数

E.农副产品收购额指数

[答案] AE

[解析] 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用于测定数量指标的变动,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工资总额”、“农副产品收购额”属于数量指标,因此A、E项属于数量指标指数;B、C、D项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4.在下列的统计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批发价格指数

B.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C.原材料单耗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E.平均工资指数

[答案] ABCDE

[解析] 质量指标指数是指用来测定质量指标的变动,是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变动程度的指数。“批发价格”、“产品单位成本”、“单原材料单耗”、“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均属于质量指标,因此它们对应的指数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5.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答案] ABCD

[解析]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①综合指数,它是指通过两个综合后的总量对比计算的总指数,包括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②平均指数,它是指对个体指数加以平均计算的总指数,包括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6.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该()。

A.确定指数化因素

B.计算个体指数

C.固定同度量因素

D.选择同度量因素所属的时期

E.选择代表规格品

[答案] ACD

[解析] B、E属于平均指数的编制步骤。

7.下列关于综合指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B.以两个总量指标形式对比形成的指数

C.既有数量指标指数,又有质量指标指数

D.在一定意义上,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E.特点之一是先对比后综合[答案] ABCD

[解析] E项,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

8.在指数体系中,为保持有关指数在量上的对等关系,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A.要用不同时期同度量因素计算

B.都要以固定时期的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都以报告期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并推算出共变影响的指数

D.都以基期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并推算出共变影响的指数

E.都要用综合指数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AE

[解析] 在指数体系中,为保持有关指数在量上的对等关系,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要用综合指数公式进行计算,遵守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数量指标指数应以基期质量指标同度量(加权);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数量指标同度量(加权)。

9.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D.同度量作用

E.调和作用

[答案] BD

10.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篇十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

(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新的学习内容,因为初次接触,学生会感到特别陌生,因而造成理解困难而难以接受。这时候就需要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或选择符合贴近身边的常见的话题讲解新课,这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统计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生活中小学生很少会接触到到此内容,因而对于处在学习起点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块难点。

两个教学方案的区别只在于导入过程中统计的对象不同。但是最后的效果却有天囊之别。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通过方案二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非常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统计的初步知识,而且对课后的调查都很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一个新知识的畏难感。这也真实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使学生接受陌生的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去。不仅可以让学生满怀亲切地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3

学生已经学过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知道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新的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折线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在新知的学习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次分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从而掌握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并会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并进行评价,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本课如果用常规方法告诉学生怎样绘图,教师就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示范,这样既麻烦又费时,我就采用复合投影片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在一瞬间组合成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既生动、形象,又省时省力,学生印象深刻。

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本课如能注意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之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则能更好地提出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与预测。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4

这周第一次让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学生手把手的画统计图。

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这册教学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2、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里所包含的信息。

学生问题:

1、学生对于一小格代表几个单位还是能准确把握的,有时代表2个单位,有时可以代表5个单位,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代表100甚至1000个单位。孩子们把握的比我前期预测的要好。

2、当让学生说你知道哪些信息时,大部分孩子就会说,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对于一些本质的东西分析的不够。如:学案第65页有一题是从的降水量的数据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有什么建议?很多孩子只是看到了本质,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的想到了环境对于降水量的影响,甚至有的孩子能看到从1985年到1995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到了20xx年有所上升,从而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保护环境,所以降水量有所上升。在课堂上,我根据最近西安市最近连续五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居于全国120个城市的最后这一现状,一起和孩子们又探索了保护环境的问题,孩子们兴趣很大,知识面也很广,很感兴趣。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好的例子。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5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我换牙了这一情景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学生都经历了换牙,也知道自己换了几颗牙,统计同学换了几颗牙,相对就容易多了。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摸索统计学生的换牙情况,初步收集数据,再引导学生探索更好的方法,然后出示图和表格为学生提供方法,最后把准备好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由学生自主进行统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课堂上学生能较快地统计完成同学换了几颗牙。我在教学中没有涉及到从统计图到统计表的转化问题,而是根据情境图,直接将统计表作为统计的一种方法来呈现的。而在有的练习题当中是没有情境图的,所以应该把这个问题补充进去,使学生明白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存在的关联。另外,还出现了一个问题:

这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统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

不足之处:

一、课堂秩序,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是他们一会儿就做不住了,显得有点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没有像平时那样把握好课堂,没有过硬的驾于课堂的能力,面对较多的同事,自己的感觉是有点紧张。实话说,有点差强人意。六年前,我在全镇老师面前上过两节课,一节是四年级的复习课《平行与相交》另一节就是这节课《我换牙了》。记得那时,我还怀着孕,当时,年少气盛,没有那没多的紧张,还记得那副挂图,是我自己画的,为此还珍藏了几年,后来给弄丢了。六年后,儿子都六岁了,再次执教这节课。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星期,包括教学设计,六个队的对花以及奖品(小星星),还有每个组长手中的学具袋(里面有每个学生需要的统计图,统计表)还有精心设计的挂图。所有的环节都预想到了,就是忽略了学生年龄小坐不住这点,忽略了他们他们爱咋呼,不爱倾听别人发言的毛病。

二、在实施教学中的教学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环节,如何做好练习还应再继续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更好的驾驭好课堂!

三、本课中的预设确实不够到位,在绘制竖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部分学生问是从上还是从下开始统计。对于这个问题是教学前没有预设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诉学生从下面往上统计。今后备课还要细心,要预设更多的问题!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6

《统计》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也是本节的难点。为此,在初步设计教案时,我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平衡能力的实验,打算从学生转圈实验情况记录入手,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统计问题: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让学生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整理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在绘制统计图中引发问题:格子不够怎么办?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在小组讨论、交流、比较中攻破“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一教学难点。

但是在学生统计转圈记录中,我发现学生转圈圈数差异很大,少的9圈,多的50圈。而且学生转圈数相同的不多,这样再用备课中准备的“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这一问题根本无法进行。如果硬是把学生的转圈记录改成课堂所需要的圈数,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 把统计问题换成“转圈数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的最少?”然后发给学生统计表四年级-------班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7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二、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收场。

以上说是教学反思,倒不如说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拙见,它将指引我以后的教学……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成功之处: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复习,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过渡到折线统计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其特征。

2.注重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进行预测。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不完整的答案,体现在练习题的完成上。

2.对于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一些直观的,诸如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表示,而折线统计图用点和线段表示的总结性特点上,不能深入思考、不能深刻挖掘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再教设计:

做好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过渡与衔接,紧紧围绕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线段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来教学其特征,注重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9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利用折线统计图既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数量增减的特点并进行简单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条形统计图描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也基本顺利完成,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从师生的互动与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基础底子,能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与第一次公开课相比,不论是教态,教学课件,板书设计还是语言逻辑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节课并非十分完美,仍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更加突出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制作时的规范性及要注意的事项:?不超格;要涂满格;用尺子画。因此作业中出现了各种作图不规范不美观现象,因此在作业评讲时应加强训练

2.教学课堂上学生活跃程度仍有欠缺,语音语调相对毕竟平稳,没有起伏,不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重点的突出强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日后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调动积极性,尽可能地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练就一把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声音。

3.虽然语言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炼程度,日后还需加强练习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欢迎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1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折线统计图、会制作折线统计图、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平均气温的记录和水位记录,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他们已经上五年级了,几年来,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学校几年来的一些事情变化的数据也很好调查和搜集,而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当有人想到了折线统计图时,我有意让学生猜测和试画折线的样子,再给学生出示学生身高、体重或其他事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主要内容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一、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当学生开始尝试将收集的数据用条形的形式来反映时,他们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格子不够”“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格,太麻烦了!”学生带着一种疑惑,而教师则将这个问题提供给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在想办法的过程中把问题解决了。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对信息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使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3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

新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发展问题毕竟是个“遥远”的情境。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统计图中的多个项目及图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 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 设置问题情境,探索解决方法1、讨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 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进思考(1)提出疑问(2)讨论解决办法

怎么合并?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3)学习图例,介绍图例的重要(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揭示课题

四、分析数据

1、分析上图,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2、比较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情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3)分析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2、课堂表现情况统计(1)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2)小组统计(收集数据)

全班汇总(整理)

(3)绘制统计图(描述)(4)分析

六、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有什么收获?

2、评价 鼓励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主要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境化。李医生要了解咱们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应该怎样的告诉他,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统计图表的学习。这样的情境,一是能够很好的体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科角度看),二是能够很好的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角度看)。

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清,学生没能做出明确的答复。

今后我要针对我今天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四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5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 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然而因为动使得本节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只完成复习统计表这一块。另外,由于教师说的其他水果有很多种,教师例举的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以至最后学生统计结果中选择其他的学生最多,最后还是没有决定好买什么水果合适。这是我在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上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下一篇:湖滨区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