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学理论(精选11篇)
1.安全教育学理论 篇一
消防知识
一、火灾怎么报警
发生火灾速打火警电话 119向消防队报警。报警时要讲清起火单位名称、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的姓名及报警使用的电话号码。
二、燃烧的概念
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三、燃烧的三要素
1、可燃物
2、助燃物
3、能量(着火源)
四、防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
五、灭火的基本原理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六、几种常用灭火剂和灭火器
(一)几种常用灭火剂
1.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廉价的灭火剂,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比热(4.186J/g℃)和潜化热(2260J/g),因此在灭火中其冷却作用十分明显,其灭火机理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水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产生水渍损失和造成污染、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
2.泡沫灭火剂:是通过与水混溶、采用机械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一般由化学物质、水解蛋白或由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水溶液组成。通常有化学泡沫灭火剂、机械脘基泡沫灭火剂、洗涤剂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窒息作用,即在着火的燃烧物表面上形成一个连续的泡沫层,通过泡沫本身和所析出的混合液对燃烧物表面进行冷却,以及通过泡沫层的覆盖作用使燃烧物与氧隔绝而灭火。泡沫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水渍损失和污染、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
3.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主要是化学抑制和窒息作用灭火。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剂外,常用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灭火剂两大类,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等。
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的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烧物质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发生化学抑制和负化学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到可燃物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覆盖层,从而隔绝氧窒息灭火。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对于精密仪器火灾易造成污染。
4.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其灭火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主要缺点是灭火需要浓度高,会使人员受到窒息毒害。5.卤代烷灭火剂
(二)几种常用灭火器简介
泡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是A类、B类火灾;不适用带电火灾和C、D类火灾。抗溶泡沫灭火器还可以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火灾。
1.化学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靠近火场,在距着火点10米左右,将筒体颠到过来,一只手握紧提环,另一只手握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及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内壁,使泡沫沿容器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将燃烧的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进行灭火。在使用过程中,灭火器应当始终处于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2.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低压带电火灾。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在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3.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喷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被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复燃的现象,可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2.安全教育学理论 篇二
拔桩主要是通过千斤顶实现的, 首先在桩孔上安放一块混凝土垫板, 垫板中间有孔, 孔径稍大于桩直径, 在孔两边沿长边方向各放一块3cm厚钢板, 钢板面积1.0m×0.8m, 钢板下铺薄砂一层, 再在两块钢板上并排横担两根工字钢, 将另两块2cm厚钢板对称于孔中心放置于工字钢上, 再在每块钢板上各置一只千斤顶, 两只千斤顶上放置一根横担梁, 吊筋压在横担梁上, 吊筋的下面通过焊接连接在钢筋笼的主筋上。
假设钻孔桩孔深17m, 桩径1.2m, 已灌注混凝土深9.7m, 混凝土柱与土之间摩擦力65kN/m2, 则9.7m深摩擦力:3.14×1.2×9.7×65=2376kN。
混凝土重:3.14×0.6×0.6×9.7×2.4×9.8=257.89kN。
钢筋笼重:1.24×9.8=12.15kN。
总重:2645.77kN。
六根Φ25螺纹钢筋及两根Φ32螺纹钢筋做成U型吊筋, 十六个吊脚焊接在钢筋笼的十六根主筋上。
十六根Φ25螺纹钢筋受力:3.14×12.5×12.5×335×16/1000=2629.76 kN。
六根Φ25螺纹钢筋及二根Φ32螺纹钢筋受力:3.14×12.5×12.5×335×12/1000+3.14×16×16×335×4/1000=3049.46kN。
由于采用的是HRB335钢筋, 因此在U型的弯曲处容易产生脆断, 在弯曲后, 其能承受拉力情况也发生改变, 其值变小,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弯曲处需进行加强处理。
两台150t千斤顶顶起最大力:150×2×9.8=2940kN。
孔口混凝土板承受压力, 按300kN/m2计算, 则长4m, 宽2.5m, 内孔1.3m, 承受压力: (4×2.5-3.14×0.65×0.65) ×300=2602.01kN。
功:
变形能:1/2×P×Δc
根据虚功原理, 则有:
即:Δc EI=P×[L13/48+L12 (L2-L1) ×2]
其中:E=206GPaI=65585.0cm4 (按I56a考虑)
Δc:工字钢变形最大挠度;
E:工字钢的弹性模量;
I:工字钢X轴方向的截面惯性距;
P:工字钢承受的最大压力。
56cm高工字钢能承受的压力:挠度≤1.5‰, 则单根3m工字钢下降挠度不大于4.5mm, 按最大值4.5mm计算, 则:
则两根工字钢能承受:1325.14×2=2650.28kN。
2 拔桩安全措施
千斤顶拔桩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吊筋与钻孔桩钢筋的连接需焊接, 以及吊筋需弯曲等因素, 很容易出现某根钢筋在意想不到的位置断筋, 钢筋的脆断是瞬间的, 事前没有什么征兆。断筋通常在三个位置, 首先, 钢筋与钢筋的焊接断开, 通常是因为焊接工艺不过关造成。其次, 在焊接钢筋的根部, 由于根部钢筋已变成单根钢筋受力, 又受焊接热化的影响, 导致根部受力低于其他位置, 甚至焊接使钢筋产生缺口, 导致钢筋截面积减小, 承受拉力自然会降低。再者位于吊筋的弯曲处, 由于弯曲导致受力减小, 更需要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拉力。
使用的吊筋总面积一定要大于连接在吊筋上的钢筋笼的主筋面积之和, 这样, 发生脆断的位置最大可能性位于钢筋笼的主筋上, 而主筋位于桩孔内, 瞬间脆断产生的危险会小些。
为防止钢筋脆断, 采取通过控制千斤顶最大压力的办法实现, 拔桩所需的拉力除以千斤顶底座面积, 得出底座产生的最大均布荷载, 在底座与工字钢之间设置混凝土垫块, 垫块的破坏荷载等于最大均布荷载, 这样, 当承载力到极限值的时候, 首先破坏的是混凝土垫块, 而不是钢筋脆断。混凝土垫块的破坏是一点点的发生的, 首先是裂纹, 然后慢慢变成碎块, 其极限承载力又可通过万能试验机测定。
3 结论
拔桩方案要求钻孔桩周围地质为土质结构, 而不能是岩石层, 即只能针对摩擦桩, 不能针对嵌岩桩实施。岩石层由于混凝土与岩石形成整体, 而拉断岩石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 其力量是非常大的。
拔桩方案应快速实施, 原因是孔壁如果长期经水浸泡, 会发生塌孔、扩孔等现象, 同时, 混凝土垫板下的地面经水浸泡, 承载力会降低很多。
由于采用I56a工字钢, 是目前市场能够买到的最大工字钢, 因此对于采取此拔桩方案, 对于常见的1.2m直径钻孔桩来说, 所能拔桩最长为9.7m。这为拔桩理论的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包世华, 崔玉玺.结构力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3.企业安全与效益理论初探 篇三
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相对其它行业比较危险的建筑行业,在施工实践中发现,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事故经常发生,施工生产必然受到破坏,这时候企业得到的是负效益。“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就是我们从生产实践中、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2004年福建省惠安市一家建筑业企业发生了一起脚手架坍塌的三级重大安全事故,死亡五人,重伤十几人,事故赔偿等经济损失在二百万左右,企业还被省建设厅暂时吊销了建筑业企业资质,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企业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因此,安全工作本身是一种负效益。随着人们对安全问题认识的深入,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同这种观点了。安全工作表现出来的是成本的增加,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可以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效益,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信誉和员工士气等,本文中的效益仅指经济效益。安全,指的是一种状态,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生产是安全的,是指这个企业通过一定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人安全行为、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等方面达到了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乎是没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了,这个状态,就是安全生产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状态的途径是安全投入,这里的安全投入,指的是企业为使生产达到安全状态,在安全措施、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数量。一般地,企业的效益是其安全投入的单调增加函数,即,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随之增加的。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曲线图
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安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呈下列曲线,即“安全——效益曲线”
从安全——效益曲线图1可以看出,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企业效益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在S点以前,即安全投入数量小于S1时,效益增长微乎其微。在S1点和S2点之间。曲线变陡,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而过了S2点,安全投入增加了,企业效益反而有所降低。
图2对应于图1,描述的是安全投入与安全状态的关系。在S1点以前,安全投入与安全状态的关系和图1上安主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是十分相近的,在S1点以前,安全投入的增加只是对安全状况稍有改善。在S1点S2点之间,增加安全投入带来安全状态明显的改善,S2点是在正常情况下(即排除不可抗力和其他异常情况造成的安全伤害事故的情况)最好的安全状态的安全投入点。在S2点以后,安全投入的增加已经不能再对安全状态事故发生频率进行改善了,对应的图形是一条直线。
图3与图1、图2相联系,描述的是在与安全投入S1、S2点相应的T1,T2时间段上,效益变化的实际情况。在T1点以前,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状态极不稳定,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的损失大,在这一阶段从整体来看,企业效益总是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在T1点与T2点之间,安全投入达到一定的数值,安全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故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危害程度大大减小,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在T2点以后,重大事故已经杜绝,偶尔出现的一些很小的事故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已经无足轻重。
三、安全——效益曲线图分析
从安全——效益曲线上看,安全投入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可分为三个区域:
1、安全失稳区
在安全——效益曲线图1中,区域(0,S1)成为安全失稳区,在此区域内.虽然有安全投入,企业的安全状态和效益都是无法保证的,S1也称为安全失稳点。
2、安全改进区
区域(S1,S2)称为安全改进区,在这个区域内,增加安全投入时,安全状态的改善非常明显,企业效益增长幅度加大。S2点是最佳安全状态点,在企业其他经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S2点的安全投入,会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我们把S2点称为安全保障点。
3、溢出区
区域(S2,+∞)称为溢出区。企业如果不考虑成本,盲目无节制地加大安全投入。虽然是能够一直保持最好的安全生产状态,但是,企业效益开始减少。
四、安全——效益曲线的应用
安全——效益曲线揭示了安全投入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为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安全的检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依据。
1、加强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管理
在安全——效益曲线图中,企业的安全投入数额如果小于安全失稳点S1,那么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没有保障的。在这种状态下的生产是不安全生产,有必要通过政策干预,强制性地要求企业的专用安全经费投入不得低于安全失稳点,通过企业审计、监察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不同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形状相似,曲线在三个区间上的发展态势是一样的,但是S1点的位置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建筑业与电子业的安全失稳点差异很大,有必要作出交通、采矿、石油化工、建筑、机电、轻纺、电子、仪表、服务等主要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确定这些行业的安全失稳点和安全保障点。
2、确定行业的安全改进区
安全改进区是企业加速改进安全状态的区域,企业在这一区域的安全投入策略,行业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有的行业(S1,S2)上的曲线较陡,有的比较平缓,行业的固有危险程度越高。越是难于达到安全保障点,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把各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描绘出来,以便在行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3、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一种投资,但又不像一般的投资那样,投入量越大,获得的收益可能越大。正如安全—一效益曲线所指出的安全投入大于安全保障点S2时,企业效益开始递减,这时候安全投入的合理性问题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了,确定本行业、本企业的最佳安全投入点——安全保障点,并作为生产决策的指导,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之一。
五、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中还应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安全——效益曲线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到,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任何企业和生产经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达不到一定的投入,就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没有防事故、抗风险的能力,生产就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第二、在安全失稳点和安全保障点之间的区域。是安全状态有较大改进的区域,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在这一范围之中,如何在这一区域做出本行业、本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三、安全保障点以后的溢出区,从理论上说,是安全投入不必进入的,但是由于缺少完整、连续和可靠的安全生产数据,企业很难找准自己的安全保障点,经常出现盲目投入的情况。
对安全——效益曲线的研究,本文还很粗糙,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细致地探讨:
1、安全——效益曲线的基本构造。只是根据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曲线在各个区域上的数学性态,安全——效益曲线对应的安全投入——安全状态曲线{图2)、时间——事故发生频率曲线(图3)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分析研究。
2、如何确定安全——效益曲线的安全失稳点,这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监察和企业经营决策。我们期望在有关部门的督导下,建立相关的标准,对一些行业的安全失稳点作出统计性的测算。
3、严格地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效益曲线,但是由于有关安全生产数据的匮乏,我们甚至难以给出分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这说明我国的安全管理事业基础还很薄弱,我们要在规范安全管理、普及推广计算机应用的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库。
4、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之一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安全——效益曲线表面上揭示的是安全投入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人在安全管理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情况。人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最初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被教育和激励,激发了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成为安全管理的能动因素,使安全管理工作和企业效益发生了质的飞跃。因而,人的因素对安全——效益曲线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方面。
4.一、汽车安全装置理论知识 篇四
【教学科目】:汽车安全装置理论知识
【教学目的】:熟悉汽车各主要安全装置的配置;掌握仪表、报警灯的作用;掌握安全头枕、安全带、安全气囊、灯光、喇叭、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
【教学要求】:
1、认真听,仔细看,反复练;
2、积极主动地进行模拟练习;
3、注意训练安全。
【教学重点】:汽车安全装置
【教学难点】:汽车安全装置的正确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车示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实车(教练车)【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主要内容】:
课程引入(3—5分钟),内容:
介绍本课训练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大约10-15分钟):
衡量汽车安全,除了看车体结构外,还要看装配配置,这两方面决定了汽车安全性能的质量。
汽车安全装置是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种危险,或限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
主要组成:安全头枕、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灯
光(高位刹车灯)、喇叭、碰撞缓冲区……
一、安全头枕(播放课件、学员实车示范)
1、座椅安全头枕的主要作用是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颈椎。
2、调节座椅头枕高度,使头枕中心与头平齐。驾驶人调整座椅时,应调整到能将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轻松踏到底的位置。
二、安全带:(播放课件、学员实车示范)
1、安全带是所有的车辆安全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
2、安全带的技术进步包括预紧器、力道限制器,以及三点式或四点式的组合等。在撞击的时候,预紧器可以把安全带拉紧,防止由于松懈而带来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位移。撞击结束后,力道限制器可以使安全带略微松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的压力。
3、安全带的正确系法:
三、安全气囊(播放课件)
1、安全气囊设置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2、安全气囊的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当发生碰撞事故时,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
四、防抱死制动系统(播放课件)
1、防抱死制动系统,它可安装在任何带液压刹车的汽车上。
2、工作原理:它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五、灯光(高位刹车灯、防雾灯、双闪警示灯)(播放课件、实车示范)
1、高位刹车灯
高位刹车灯,一般安装在车尾上部,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起到防止追尾事故发生的目的。
2、防雾灯:车用后雾灯是指在雾、雪、雨或尘埃弥漫等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中,为使车辆后方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易于发现而安装在车辆尾部,发光强度比尾灯更大的红色信号灯。未按规定安装后雾灯的机动车不准进入高速公路。
3、双闪警示灯
警示作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停放路边警示其他车辆避免二次事故;车辆发生故障,慢速行驶时告诉其他车辆你超过我吧;雾天,暴雨天,或其它视线不好的情况,开启更容易让其它车辆识别。
六、喇叭
1、汽车喇叭的作用,是特殊路段的提前示警,是某些紧急状况下的警示,以保证交通安全。
2、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和规定发出必需的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引起其他车辆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还用于催行与传递信号。
七、碰撞缓冲区(碰撞吸能装置)(播放课件)
碰撞缓冲区,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现代的撞击缓冲区设计不仅仅可以吸附撞击能量,而且还可以使撞击能量发生偏转。比如某些车身前部的组件可以在发生前后撞击时在乘客座舱下部向后移动,从而进一步减小乘员可能需要承受的撞击能量。
【小结、点评】:
我们要掌握机动车主要安全装置的基本知识,养成行车前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的良好习惯。您还有什么问题和要求?
带领学员对车辆进行检查整理,以便下一课时正常训练,确保行车安全。
下一节课进行XX训练,请学员提前预习。好,现在下课,再见!
训练结束后做好《教练日志》的填写记录
附材料: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10多万人,10余年遥居世界第一,中国的万车死亡率约为15,仍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某些发展中国家。汽车自诞生以来,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性能。随着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无比重视,随着交通伤亡事故的日益增多,许多人已经将汽车安全提到首位。随着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成了产品竞争的焦点。衡量汽车安全,除了看车体结构外,还要看装配配置,这两方面决定了汽车安全性能的质量。
安全装置常识
1、车速里程表由车速表和里程表两部分组成,车速表指示行驶速度。
2、机油压力表是用来指示发动机运转时润滑系主油道的润滑油压力。
3、座椅安全头枕的主要作用是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颈椎。调节座椅头枕高度,使头枕中心与头平齐。驾驶人调整座椅时,应调整到能将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轻松踏到底的位置。
4、驾驶车辆上道路行驶前,应系好安全带,其主要目的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有效保护身体。装有安全气囊的车辆在行驶中,前排乘员应当系好安全带。
5、出车前应检查机动车的转向机构、轮胎、照明信号和制动等装置是否完好。
一、主动安全装置: ABS 防抱死系统
EBS 机械式防抱死系统
ESP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BAS: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和BA制动力辅助系统(也称BAS)ASR牵引力控制系统 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
CBC制动力分配系统
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防撞探测系统
动力转向
仪表报警提示
电热后视镜
倒车雷达
倒车蜂鸣器
喇叭
轮胎气压监测 等
二、被动安全装置: 气囊
安全带
安全出口
(自动)灭火装置
安全玻璃
儿童座椅
5.建筑安全宣传标语(事故理论型) 篇五
2.骄傲源于浅薄 鲁莽出自无知
3.防护加警惕保安全 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4.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线 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5.镜子不擦试不明 事故不分析不清
6.事故教训是镜子 安全经验是明灯
7.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 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8.记住山河不迷路 记住规章防事故
9.不懂莫逞能 事故不上门
10.闭着眼睛捉不住麻雀 不学技术保不了安全
11.熟水性,好划船;学本领,保安全
12.管理基础打得牢 安全大厦层层高
13.严格要求安全在 松松垮垮事故来
14.好钢靠锻打 安全要严抓
15.群策群力科学管理 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6.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上下结合,事故难藏
17.落实一项措施 胜过十句口号
18.不怕千曰紧 只怕一时松
19.疾病从口入 事故由松出
20.制度不全 事故难免
21.安全措施订得细 事故预防有保证
22.遵章守纪光荣 违章违纪可耻
23.庄稼离不开阳光 安全少不了规章
24.遵章是幸福的保障 违纪是灾祸的开端
25.见火不救火烧身 有章不循祸缠身
26.一人违章 众人遭殃
27.违章违纪不狠抓 害人害己害国家
28.绊人的桩不在高 违章的事不在小
29.出门带伞防天雨 上岗遵章防事故
30.你对违章讲人情 事故对你不留情
31.与其事后痛苦流涕 不如事前遵章守纪
32.遵章是安全的先导 违章是事故的预兆
33.气泄于针孔 祸始于违章
34.安全靠规章 严守不能忘
6.美术教育学理论 篇六
1、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模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2、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演示法、实践指导法、提问法、讨论法合作指导学习法、问题发现与指导探究
3、(美术学科的基础是视觉形象,形象可以分为图像(静态)和影像(动态));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是视觉形象,就应该是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的
4、“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教学内容由的德、行、艺、仪四个方面构成,并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基本学科
6、西欧中早期学校的“七艺”包括: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7、孔子被认为第一个将私塾从贵族阶层带到民间的人,提倡因材施教,他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法,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苏格拉底的教育观念的核心是“知识即德性”
9、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一本重要的关于“教授的艺术”的著作
10、卢梭秉持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学生自然发展规律,反对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不要动辄干预儿童的行为 11、1992年,陶行知认为教法与学法应合一,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2、1911年冬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业院——上海国画美术院成立,1918年4月5日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业学校成立 13、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师美术系学科——图画手工科,并开设了图画、手工、音乐3科教学 14、1867年,左宗棠开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员,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15、中小学教育中图画手工课也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但美术课在中小学的地位被认为是由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的。虽然当时是将图画手工课定为“随意科目”放出现在政府颁发的学制之中,其意义应该是划时代的。
16、《癸卯学制》与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e)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17、美术以学科的特点来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8、范例教学模式:创始者主要代表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夫斯
19、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0、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实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21、1979年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成立 22、1498年出现了达·芬奇学院,1562年著名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议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创办了波伦比亚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还成立了圣卢卡学院 23、1947年出版《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著作
24、美术教育必然包括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追求,其余的目标则是属于对教育功能的追求。
25、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之所以能表达人的生命感受,是因为艺术对应着生命的逻辑形式
26、当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美术教育按场所分:a、学校美术教育(指中小学、大学进行的美术教育)b、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家人、家庭教师或者其它人实施的美术教育)c、社会美术教育(指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
28、教科书式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
29、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指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对于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产生影响,或简单的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0、美术学科的特点:视觉性特点,情感性特点,技能性特点,价值表现特点,自由表现特点,重形式特点。
31、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2、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33、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34、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年间二月,因校址设在今天河南洛阳郊区的洪都门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它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它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而且在以儒家经学垄断教育内容的时代,开文学艺术教育之风
35、DBAE:格内尔发表了题为《一种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提出了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思想,简称DBAE。DBAE的主要特点是:a、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b、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c、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d、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36、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a、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b、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c、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d、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e、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f、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37、美术评价策略:a、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b、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c、提倡质性评价d、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38、“造型表现”学习领域:a、目标: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39、“设计应用”学习领域:a、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生活与环境,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7.可证明安全性理论浅析 篇七
可证明安全性是指, 某个密码体制方案 (或签名方案等) 的安全性是可以采用形式化的方法来“证明”的, 也就是说, 能证明该方案是否安全。而在实际应用中, 可证明安全性采用的是一种“归约”方法:即首先确定某个方案应满足的安全目标;然后根据敌手的能力构建一个形式的敌手模型, 并且定义它对该方案的安全性;最后在随机预言模型 (RO) 中, 利用“归约”论断作为分析的基本工具, 分析出敌手能否成功攻破该方案。一般情况下, 对方案的攻击总是基于一定数学基础的适当假设和要求, 所以作为分析工具的归约算法必须满足攻击者的这些必要假设和环境要求。
2 基于随机预言模型 (RO) 的可证明安全性
由于RO模型可以抵抗许多未知的攻击和用来设计某些安全的理想系统, 也就是说, 理想的情况下, RO模型可以确保方案的安全性, 在一定程度上, 可视为对敌手能力的某种限制。因此, RO模型作为度量实际安全级别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接受, 而且迄今为止, RO模型方法是可证明安全理论中的最成功的应用, 所以, 目前可证明安全性的方案大多都基于RO模型。
2.1 RO模型理论
假定各方共同拥有一个公开的Random Oracle, 就可以在密码理论和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体办法是, 当设计一个方案或协议P时, 首先在RO模型 (可看成是一个理想模拟环境) 中证明PR的正确性, 然后在实际方案中用“适当选择”的函数h取代该Oracle (潜在论断是理想模拟环境和现实环境在敌手看来是多项式时间计算不可区分的) 。一般来说, 这样设计出来的协议可以和当前协议的实现效率相当。 (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可证明安全性, 因为安全性证明仅在RO模型中成立, 随后的“取代”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推测:RO模型中的安全特性可以在标准模型中得以保持) 。
假设提出一个协议问题ΙΙ (这个问题和h函数“独立”) , 要设计一个安全协议P解决该问题, 可按如下步骤执行:
(1) 建立ΙΙ在RO模型中的形式定义, RO模型中各方 (包括敌手) 共享随机Oracle R;
(2) 在RO模型中设计一个解决问题ΙΙ?的有效协议P;
(3) 证明P满足ΙΙ的定义;
(4) 在实际应用中用函数h取代R。
2.2 基于RO可证明安全性的例子
1) Cramer-Shoup加密方案的可证明安全性
设G是有限域Z*p的阶为q的子群, p, q为素数, 且q|p-1, g1和g2是G中两个随机的非单位元的元素。设x= (x1, x2) , y= (y1, y2) , z= (z1, z2) 表示在0和q-1之间的数对;, g= (g1, g2) , u= (u1, u2) 表示G中的元素对;r是1和q-1之间的随机数, 记gx= (gundefined, gundefined) , grx= (gundefined, gundefined) 。假设H是合适的抗碰撞杂凑函数。
用户Alice的私钥是3对随机产生的数x, y, z, 其公钥由3个群元素c=gx, d=gy, e=gz组成。
加密:为了发送消息m∈G, Bob选择一个随机数r, 令u1=gundefined, u2=gundefined, w=erm, 然后计算h=H (u1, u2, w) 和v=crdrh。Bob把四元组 (u1, u2, w, v) 作为密文发送给Alice。
解密:要解密 (u1, u2, w, v) , Alice首先计算h=H ( (u1, u2, w) , 然后利用她的私钥计算ux+hy这个结果应该等于v (因为ux+hy=grx+rhy=crdrh) 。如果它不等于v, Alice就拒绝该消息;如果通过这个检验, Alice继续进行解密:把w除以uz, 因为uz=grx=er, 而w=erm, 所以这就是明文m。
Cramer-Shoup体制安全性证明:
Cramer-Shoup体制安全性所基于的标准困难性假设是判定性Diffie-Hellman (DDH) 假设, 下面给出使用“归约”的方法达到形式化可证明安全性的过程, 将一个由基本困难性假设所支持的问题归约为一个所谓的不可区分选择密文攻击, 在Cramer-Shoup中, 困难问题如下:
假设G是一个具有大素数阶q群, (g1, g2, u1, u2) ∈G4, 是任意的四元组, g1≠1, g2≠1, 回答问题 (g1, g2, u1, u2) 是Diffie-Hellman假设?即是否存在整数a, b∈ [0, q) , 满足g2=gundefined, u1=gundefined, u2=gundefined (*)
因为G是素阶群, g1≠1是的一个生成元, 因此总是存在整数a, b∈ [0, q) 满足式 (*) 中的前两个方程, 上式三个方程等价于 logg1u1=logg2u2mod q , 由判定Diffie-Hellman (DDH) 假设, 该问题对一般的阿贝尔群都是困难问题。
2) 可证明安全性的签名方案
签名算法为SignH (f-1, m) =f-1 (H (m) ) ;而VerifyH (f, m, σ) =1, 当且仅当f (σ) =H (m) 。在随机预言模型中, 签名方案 (g, SignH, VerifyH) 在自适应选择消息攻击下是安全的。
以RSA—FDH (Full-Domain Hash) 签名方案为例的可证明安全性, 下面给出归约证明:
假设用户Alice的公钥为 (n, e) , 私钥为 (p, q, d) , 其中p, q为两个大素数, n=pq, ed=1modϑ (n) , Alice对消息m的签名σ=H (m) dmodn, 要验证 (m, σ) 的正确性, 检验σmodn=H (m) 。如果对RSA函数x→xemodn求逆是困难的, 那么RSA—FDH签名方案是安全的。
假设我们给定了任意一个整数y, 要求找到x满足y=xeodn, 如果存在一个能够进行选择消息攻击的伪造者F, 我们就可以利用F来找到x。注意到, 在随机预言模型中, 伪造者F自己不能有一个算法来计算hash值, 他只能通过ORACLE询问来得到消息的杂凑值。我们得到公钥 (n, e) , 为了回答F对于消息mi的ORACLE询问, 我们随机选择xi∈{0, 1, n-1}, 设置杂凑值hi等于xiemod n只是对其中的一个消息mi0, 我们回答某hash值为hi0=y。这里i0的选择是随机的, 我们希望F伪造的恰好就是m=mi0的签名。对于i≠汇聚, 当F询问mi的签名时, 我们把xi发送给F。由于xundefined=himod n, 这显然满足了F。如果F最终输出了消息mio的一个有效签名σio, 那么x=σio就是我们要找的y=xemod n。否则F伪造的签名不是消息mio的, 我们得到无用的输出。假设q是F的hash询问次数的上阶。如果重复这一过程k次, 那么我们每一次都失败 (不能求解y=xemod n) 的概率之多为 (1-1/q) k。当k较大时, 这个值很快就接近于零了, 所以我们将以很高的成功地对RSA函数求逆。
3 基于RO模型可证明安全的一般方法
归约论断是可证明安全性理论的最基本工具或推理方法, 简单说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方案安全性问题归结为某一个或几个难题 (如大数分解或求解离散对数等) , 即利用所谓的成功攻击者, 把它当作一个黑盒, 解决著名的困难问题, 如果一个方案是不可破的, 只要它所基于的这些困难性假设不能攻破。这种归约的证明具有下列两个重要特性:
1) 归约应该是有效的, 在理想的情况下, 对对方案的一个所谓成功攻击应该可以在类似于进行该攻击的努力下, 解决该方案所基于的困难问题。
2 ) 方案安全所需的困难性假设应该越弱越好, 理想地, 对于一个基于陷门单向函数的方案, 为了是该方案可证明安全性, 唯一的假设应该是该陷门单向函数的难解性。
通常情况下, RO模型中的归约证明方法如下:
1) 首先形式化定义方案的安全性, 假设PPT (多项式时间) 敌手能够以不可忽略的概率破坏方案或协议的安全性 (如伪造签名) 。
2) 然后模仿者S (就是设计者或分析者) 为敌手提供一个与实际环境不可区分的模拟环境 (RO模型) , 回答敌手的所有Oracle询问 (模拟敌手能得到的所有攻击条件) 。
3) 最后利用敌手的攻击结果 (如一个存在性的伪造签名) 设法解决数学困难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把RO模型换成实际模型就得到了标准安全性证明。
4 结束语
虽然RO模型方法在可证明安全理论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由于可证明安全理论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 因此, 可证明安全性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必须注意模型规, 即注意所建立的模型都涵盖了哪些攻击。显然, 一些基于物理手段的攻击都不包含在内,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证明安全性的方案就一定不能抵抗这类攻击, 而是说未证明可以抵抗这类攻击;其次, 即使应用具有可证明安全性的方案, 也可能有多种方式破坏安全性:有时证明了安全性, 但问题可能是错误的, 也可能应用了错误的模型或者协议被错误操作, 甚至软件本身可能有错误。
参考文献
[1]Bellare M.Practice-Oriented provable-security.In:Dam-gard I, ed.Modern Crypt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e.LNCS1561,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 1999.1-15.
[2]Goldreich O.Foundations of Cryptogra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Goldwasser S, Micali S.Probabilistic encryption.Journal of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 1984, 28:270-299.
[4]范红, 冯登国.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 (04) .
8.安全教育学理论 篇八
摘 要: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新疆耕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基于P-S-R模型构建新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4—2013年新疆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2)从各准则层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状态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历程;响应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历程。(3)影响新疆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是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和人均水资源量。
关键词:耕地;生态安全;P-S-R模型;突变理论;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16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n Cultivated Land of Xinjiang Based on Catastrophe Theory
HUANG Xiao-dong1,PU Chun-ling1,SONG Jian-hua2,YAN Zhi-ming1,ZHANG Ying1,LIU Chao1
(1.College of 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 China;2. Institute of Economics,Xin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Urumqi,Xinjiang 830011,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related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farmland uti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Xinjiang, based on P-S-R model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using mutation progress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1)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of Xinjiang during 2009 to 2013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safe →Less safety →Criticality safety →The safer; (2) From the criterion level, the pressure system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ess safety →Criticality safety →The safer; State system experienced Unsafe →Less safety →The safer →Safe; Response system experienced Unsafe →Less safety →Criticality safety →The safe →safe; (3)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of Xinjiang are unit farmland fertilizer load rate and averag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S-R model; catastrophe theory; Xinjiang
耕地是人类可利用土地中的精华部分,是保障粮食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生态安全是指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内,耕地资源生态系统处于保持自身正常功能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1]。耕地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占用大量耕地资源,导致耕地资源数量减少加速;另一方面耕地利用中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及过量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2-4],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都面临严重挑战。赵宏波等[5]基于PSR-EES 模型对吉林省4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并诊断出影响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徐辉等[6]基于NES框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宁安市10年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科学评价;崔明哲等[7]运用组合赋权法对哈尔滨市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张祥义等[8]以河北省肥乡县为研究对象,基于NES框架,结合熵权物元模型对该区域的耕地生态安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了评价;张锐等[9]将PSR模型与熵权物元模型综合运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对我国15年耕地生态安全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耕地生态系统具有突变性、脆弱性、系统性等特点,现有研究缺乏对系统突变特性的考虑。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将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结合起来,将突变级数法应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并定量评价了2004—2013年新疆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介于34°25'~48°10'N,73°40'E~96°18'E。在国内新疆与西藏、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国际上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 600多km,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截止2013年末,全疆人口2 264.3万人,土地总面积166.49×104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区生产总值8 360.24亿元,仅占全国的1.47%。耕地面积506.7×104 hm-2,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达到401.095 kg·hm-2,单位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7.474 kw·hm-2,人均水资源量4 223 m3·人-1。新疆属典型的干旱气候,生态系统脆弱,粮食生产面临问题多,耕地质量及生态安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地区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新疆耕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可为新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1.2 数据来源
文中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5—2014年)和新疆统计年鉴(2005—2014年)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数据。
1.3 研究方法
突变理论由Rene Thom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拓扑理论构造数学模型来描述、预测自然现象与社会活动中事物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10]。突变级数法是该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特点是首先对系统的总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由指标层逐层向目标层综合,确定各层的突变类型,然后将各层的控制变量带入相应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通过归一化公式计算,求出总的隶属度值,得出总的评价结果[11-14]。按照控制变量的维数不同,常用的突变类型有折叠突变、尖点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如表1所示。
1.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耕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人类干预因素的影响,针对新疆耕地利用现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依据科学性、区域性、数据可获得性及可量化等原则,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5-19],选取包含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农业总产值等14项指标构建新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2)和突变级数模型(图1),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1.3.2 数据标准化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中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为消除指标间量纲不统一的缺点,要将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统一化成以百分比为单位的指标值,从整体上反映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采用极差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1)
式中,Bi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实际评价数值;Xi、Xmax、Xmin分别为评价指标i的实际值、最小值和最大值。
1.3.3 评价标准的确定 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耕地生态安全常规评价标准为0.2、0.4、0.6、0.8,由低到高分为5个安全等级,分别为Ⅰ(不安全)、Ⅱ(较不安全)、Ⅲ(临界安全)、Ⅳ(较安全)、Ⅴ(安全)。由于突变级数法综合评价值较大,且评价值之间的差距很小,难以用常规的评价标准来得到评价结果,因此需要将常规评价标准转换为突变级数法使用的标准。本文的评价标准转换思路为:在突变指标体系和各层指标重要性确定的前提下,当底层指标对应的隶属度值均取为ym(m=1,2,3,…,m),由突变级数法进行运算,可以得到其综合评价值为rm(m=1,2,3,…,m)。由相应的突变模型及归一化公式计算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评价标准[20],如表3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运用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各层指标相应的突变级数模型,利用表1中的归一化公式,由低到高计算准则层和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值,最后根据表3得出2004—2013年新疆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如表4所示。
2.1 综合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由表4可知,新疆耕地生态系统安全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安全隶属度值由2004年的0.600 7上升至2013年的0.962 3,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综合系统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安全水平的明显改善。2005—2008年综合系统安全水平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且隶属度值有所波动,主要是因为这4年间粮食单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2 536.799 kg·hm-2下降至2008年的2 203.871 kg·hm-2。2009—2013年综合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临界安全和较安全的发展历程,且隶属度值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同时加大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扶持力度,人均耕地面积由2009年的0.182 4 hm2·人-1增加至2013年的0.223 8 hm2·人-1,年均增长率1.59%,说明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为新疆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压力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压力系统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安全隶属度值由2004年的0.798 8上升到2013年的0.950 8,总体来看安全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2005—2012年压力系统一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说明压力系统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主要原因是耕地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由2005年的311.665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488.911 kg·hm-2,年均增长率达到6.64%,耕地面源污染不断加重。
2.3 状态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状态系统安全水平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由2004年的不安全状态上升为2013年的安全状态。2004—2008年状态系统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安全隶属度值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不安全标准之下,主要原因是2006年以来新疆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降水量大幅度减少,干旱造成的缺水对耕地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人均水资源量由2004年的4 789 m3·人-1下降到2008年的3 798 m3·人-1,耕地有效灌溉率由2004年的68.46%下降到2008年的62.13。2009—2013年状态系统安全水平由较不安全提高到安全水平,主要原因是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耕地灌溉有效率和节水灌溉率分别以3.59%和7.39%的年均增长率提高。
2.4 响应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响应系统安全水平逐步上升,安全隶属度至由2004年的0.379 6上升至2013年的0.970 1,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历程。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2004—2013年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 245元·人-1提高到7 296元·人-1,年均增长率12.51%;单位耕地农业总产值由15 317元·hm-2提高到42 498元·hm-2,年均增长率10.74%。
3 结论与讨论
突变级数法的应用避免了主观确定评价标准引起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不需要对评价指标确定具体的权重,因此更加便捷准确,消除了人为赋权的主观性。结果表明:2004—2013年新疆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状态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历程;响应系统安全水平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历程。
(1)研究发现新疆耕地生态系统10年来发展趋势总体上看是好的,主要的障碍因素是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和人均水资源量。
(2)新疆作为典型的干旱区省份,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因素。鉴于此背景,一方面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修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农业用水;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倡导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3)耕地利用中化肥、地膜的过量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给耕地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背景,一方面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参考文献:
[1] 杨秋,谢保鹏,蔡立群,等.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122-126.
[2] 朱红波. 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194-197.
[3] 赵文晖,杨伟州,王利香,等. 基于可拓优度评价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保定市为例[J]. 河南农业科学,2015(2):60-65.
[4] 曲环.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 赵宏波,马延吉.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以吉林省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5-524.
[6] 徐辉,雷国平,崔登攀,等.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1(6):180-184,189.
[7] 崔明哲,杨凤海,李佳.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哈尔滨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2(6):184-187,192.
[8] 张祥义,许皞,刘名冲,等.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J]. 土壤通报,2014(1):18-23.
[9] 张锐,郑华伟,刘友兆.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J]. 生态学报,2013,16:5090-5100.
[10] THRON R.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morphogenesis[M].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4:34-43.
[11] 陈云峰,孙殿义,陆根法.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26(8) : 2587-2593.
[12] 周强,张勇.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108-111.
[13] 徐美,朱翔,周军.基于突变理论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12(6):199-207.
[14] 江振蓝.水土流失时空过程及其生态安全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5] 张小虎,牛海鹏,张合兵,等.粮食主产区耕地集约利用及障碍因素诊断[J].水土保持通报,2012(5):87-92.
[16] 麻秋玲,林惠花.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福州市生态安全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8-124.
[17] 胡源.武汉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8] 李楠,汪景宽,裴久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辽宁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S1):153-157.
[19] 李亚男,俞洁,王飞儿,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6):689-695,724.
9.仓库保管员安全操作理论试题 篇九
1.2.3.货架物件与屋顶墙壁灯和屋柱货垛之间不得少于厘米,堆放不准超高,通风良好。
4.5.6.油化库围墙米内禁止烟火,库内消防器具摆放位置明确,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知识,库内必须通风良好。
7.8.启闭罐桶,以防产生火花,9.10.11.油料按类存放,标志明显。
12.13.14.管路是否漏油漏气,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做好检查记录。
15.16.17.18.19.“五双”制度。
20.盛过毒品的物件,不用时应及时收回,统一处理,不得乱失散。
10.《教育学》有关理论著作 篇十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8、助产术(或叫—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11.安全教育学理论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安全;多元化集团;木桶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7-04
一、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
(一)木桶理论的来源
上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销量一度大幅下滑,当时的总裁阿佛雷特·小斯隆调查发现问题出现在销售上面,业务员们的个人销售状况有很大的差异,于是他决定对销售业绩最好的的那些业务员进行重点培训,有一位加拿大留学生也成为了被重点培养的其中一员。一天,这位加拿大留学生却对阿佛雷特·小斯隆说,培训那些业绩差的业务员要比培训这些成绩好的业务员效果更明显,并且搬来了一个木桶为其进行演示。受到这位年轻人的启发,阿佛雷特·小斯隆做出了一个新决定:让业绩最少的那一部分业务员接受最好的培训。两个月以后,公司的汽车销量不仅很快得到回升,甚至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水平。
这位加拿大留学生,就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的劳伦斯·彼得,而当初他向通用汽车提出“加长最短的板”的建议,就是后来他最具代表性的管理学说之一的“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也称为木桶效应或短板理论,英文名称为Bucketseffect或者Cannikin Law。它的核心内容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否则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这也就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自“木桶理论”诞生以来,它影响着无数人的思维方式。
(二)木桶理论的演化
在传统的木桶理论基础上,又有新的见解提出,比较典型的有: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一些关键信息: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1)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木桶,除了木桶中长板、短板,木桶还有底板。正是这谁也不太重视的底板,决定了这只木桶能不能容水,能容多大重量的水。
2)木桶是否有缝隙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能否有效地容水,除了需要坚实的底板外,取决于各块板之间的配合程度,即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大小。若有了缝隙,木桶中的水将会慢慢的渗出,直至不能容纳一滴水。
(三)信息安全的定义
什么是信息?信息可以理解为消息、情报、数据或知识,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组织中信息设施中存储与处理的数据、程序,可以是打印出来的或写出来的论文、电子邮件、设计图纸、业务方案,也可以显示在胶片上或表达在会话中消息。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像其他重要的业务资产一样,对组织具有很高价值,因此需要妥善保护。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的特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以风险和策略为核心,在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和工程过程在内的综合安全保障,在信息系统中保障信息的这些安全特征,并实现组织的使命。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卖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范围很广,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本身,还包括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等),设备故障(如停电、电磁干扰等),意外事故等。
狭义的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主机系统和网络系统上的主机、网络设备和某些终端设备的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对这些系统的攻击、侦听、欺骗等非法手段的防护。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是跨越时空的,所以安全问题也是跨越时空的。虽然我们国家的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但是我们遭到的安全危险却是同国外一样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Internet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几个方面。一方面,Internet作为一种技术,是面向所有用户的,所有资源均通过网络共享;另一方面,Internet是开放和标准的。Internet过去主要用于科研和学术,现在已发展为商用阶段,但是它的技术基础是不安全的。
在不同的行业,所遭受的攻击因行业和网络服务的不同而不同。在电信或者ICP市场,进攻服务系统比较多;而在银行业,对数据系统的进攻相对更频繁。
(四)木桶理论在信息安全建设领域的应用
把企业的信息资产比喻为木桶的水,则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就是木桶本身。
将木桶理论应用于企业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整体信息安全防御能力的强度取决于信息安全体系中最脆弱的环节。根据木桶理论,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发掘、克服信息安全中的短板,针对信息安全体系中存在的盲区、潜在风险、薄弱点等纷纷部署了不同功能、应用、规模的信息安全产品,例如:针对网络病毒泛滥,在内网安装部署中央控管防病毒系统进行病毒防御;针对互联网非法入侵,在互联网出口安装防火墙、IPS、安全网关等工具进行安全防御。
然而,实践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安全领域应用传统木桶理论仍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系统、整体、科学的统筹规划,导致企业在信息安全措施的运用上存在“据病就医”的不合理现象,很难实现“标本兼治”。实际情况往往是随着信息安全工具、平台、系统越上越多,企业信息安全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反而趋于增大,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演化后的木桶理论,针对企业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提出了新的应用点。
新木桶理论是这样的: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能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的那块木板以外,还要看另外一些关键信息——一是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二是木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
1)坚实的底板
拥有坚实的底板,是一个木桶能够盛水的前提基础。企业信息安全基础架构(Information Security Architecture)就是信息安全体系的底板,它全面完整地反映了一个组织机构或系统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是对ISO17799(IS020007)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刻诠释。企业信息安全基础架构由三要素(即资产管理、威胁管理、风险管理)和四个层次(即策略、组织、操作、技术)组成,现对四个层次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1)策略层次:体现整个机构的信息安全方针、纲领、标准、制度、规范、参考文献、指南等。
(2)组织层次: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组织,并赋予组织成员明确的角色和职责,普及安全知识,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3)操作层次:用户管理、资产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开发运维管理,业务操作规范等。
(4)技术层次:完整覆盖信息安全体系各个基础要素的技术标准、方案及其实现。
对部分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需求调研、分析评估、整体规划,在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将安全视为软、硬件产品技术的简单叠加,忽略制度建设,缺乏执行力,其后果可想而知。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该在具备专业信息安全认证资质的服务商的支持、协助下,运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地组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深入的信息安全评估,通过认真调研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和安全需求,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制订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分轻重、分缓急、分步骤地逐步予以实施。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执行力度,信息安全工程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全员参与工程”,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没有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参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和考核体系支撑,安全就是一句空话;二是动态需求,信息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企业对信息安全需求的动态变化,木桶的盛水量需求逐渐增大,木桶底板必须不断提高坚实程度。储水量的多少是动态的,目标设定储多少水,决定于做多少长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费投资,少了是不求进取。并且到了某一个临界点后,提高一点信息安全等级,所投入的成本将会急剧上升,如下图所示。
2)无缝是关键
桶箍的作用在于将一堆独立的木条紧紧联合起来,使木桶成为一个封闭无缝的容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桶箍,或者箍得不紧,那么木桶仍然无法容水。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的桶箍是企业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策略、安全措施等各种对象的有机结合体,其中安全策略是最核心的,安全策略应该是系统的、长期的、整体的。企业应始终坚持应用系统建设与信息安全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融入到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之中。
从信息安全技术的层面看,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病毒、攻击手段、破坏方式经常是融合多种技术的,这就需要企业各信息安全子系统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工作、联动整合、主动防御。例如:在2005年,防病毒软件提供的主要功能是病毒的检测、处置,功能相对单一;到了2010年,木马、间谍软件、灰色软件、黑客软件成为主流病毒,这些病毒很多都是利用了TCP/IP协议栈、网络系统、操作系统的各种漏洞,单一凭借防病毒软件很难彻底清除,所以防病毒软件都不同程度地集成整合了防火墙、漏洞扫描、补丁更新管理、主动防御等功能,以满足桌面安全管理的市场需要。企业在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上,应突出强调整体安全策略、全局安全措施、长期安全保障,各种安全措施和手段之间需要加强协作配合。
基于传统的木桶理论让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意识到了要优先解决最严重的问题,但是一味强调克服“短板效应”,忽视木桶底板及桶箍的作用,势必导致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壮、不成熟、不完善。企业应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在信息安全建设上突出重点、保障关键应用、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构建一个可量化、可操控、可信任、可管理的信息安全体系。
二、盾安集团信息安全建设实践
(一)盾安集团简介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盾安集团是一家跨区域发展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主要产业涵盖先进制造、民爆化工、科技房产、新材料开发、资源与能源开发、投资管理等领域。集团创建于1987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71位(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9位(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34位(2012年),是“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百强单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优秀实践奖”单位。
盾安集团以创新为依托,以“产业+资本”为运营模式,以“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为发展主旋律,在企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基本完成先进制造、民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房地产开发、资源开发以及投资管理七大事业板块的战略布局。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核心产品国产化;核心技术领先示范,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引领行业产品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了系列突破。
目前,盾安集团拥有员工一万六千余人,下属骨干企业8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且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在境外也有分支机构。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企业研究院3个。目前控股2家上市公司:盾安环境(002011)、江南化工(002226)。
【安全教育学理论】推荐阅读:
小学“全国小学安全教育日”暨安全教育周主题教育的方案06-20
安全教育周教育稿08-11
安全教育寒假安全教案07-27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06-22
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07-08
体育课安全安全教育09-07
安全教育节假日安全09-12
安全生产教育教育培训07-31
护理安全教育06-23
国庆教育安全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