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13篇)
1.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一
2018年血液净化工作计划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更新完善,为进一步抓好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结合本科室专业特点,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不断持续改进为工作重点的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探索适宜本专业工作的方法,特制定2018年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血液净化室人力资源管理
1.继续探索血液净化室专科化模式,使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规章制度要求,加强血液净化室护理团队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科室每位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最终使科室护理团队整体提高水平。
2.2017年科室完成两名护士外出进修,在确保科室正常工作情况下2018年继续努力争取更多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3.在“互联网+”便利的信息新时代下,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各种血液净化平台多于各大医院本专业人员交流,也可以利用微信群在本科室内进行学习内容分享。
4.加强护士理论培训,探索占时少,形式灵活的5—10分钟小课堂模式,一个问题点,短时间讲清楚讲明白。
5.弹性排班,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合理分配工作,高低年资人力资源互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帮互助相互协作。
6.专人负责科室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督促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完成一万字以上自学笔记,完成2018年学分达标目标。
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和安全为重点,规避护理风险
1.不断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血液净化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常规化。
2.不断完善各项风险预案,定期学习和演练,能够做到在工作中出现风险及时应急确保病人安全。
3.要求每个护士坚守岗位,规范操作,认真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并及时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能及时处理。在患者透析治疗前、中、后认真做好有效巡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5.强化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持续改进。
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按照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新标准,定期进行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化学污染物、内毒素、细菌等指标的检测,定期进行对血液净化室环境学检测。
2.强化手卫生依从性,定期规范培训。透析患者做到分区分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医疗垃圾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3.定人担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监控护士,加强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定期召开科室的医院感染相关会议。
四、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如:图片、书面、口头等等,积极宣教介绍血液净化治疗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增强患者对血液净化医疗技术的信心。
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以心换心,换位思考,真诚的微笑,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士自我技术和理论知识,积极变被动护理服务为主动护理服务,不断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使患者舒适、安全、方向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2017年12月
血液净化
2.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二
1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做好临床带教的基础
由于血液科的专科性比较强,许多护生来笔者所在科实习时都会觉得比较陌生。临床带教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反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就应在带教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交流,笔者体会学生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渴望受到尊重和重视;希望带教老师多从理论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以身相教;希望经常参加形式多样的护理教学查房和讲课,了解学科新知识。通过不断与学生交流,可及时发现学生渴望解决的问题,并针对不同护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以找出提高带教水平的关键点,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加强自身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不能够满足护理带教工作的需要,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对血液专科疾病的知识,要知其所以然,而且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有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注重仪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珍惜患者的身体及生命,热爱护理专业,有新的意识观念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并具有关爱护生、帮助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的高度责任心。
3 培养护生对工作的责任感
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生对工作的责任感,要使护生有严格的工作方法,严肃的工作态度,体现在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带教老师稍一疏忽将会给护生留下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说:带学生是一种约束。带教老师,每时每刻都要用护士的素质来衡量自己。笔者认为:带教老师既要教护生过硬的护理技能,又要带出良好的作风;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又要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的工作作风。
4 注重技术操作规范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事多人少就会出现注重工作效率而相应地忽略了技术操作规范。但在护生实习中,这些问题就要避免,因此在示教过程中,必须言传身教,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及查对制度的同时,必须用正规的操作程序规范示教,在护生基本掌握操作过程的前提下,也能使自己的护理技术操作日臻完善。
5 指导护生加强血液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病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它的确诊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因素,同时血液病的治疗如化疗也会带来一定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带教老师应结合临床病例针对性地让护生了解该患者现有的潜在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不同病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在疾病初期,护理上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用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与患者攀谈,向患者介绍血液病的知识。只要患者能配合治疗,情绪保持乐观向上,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另外,嘱其家属配合,在生活护理上避免不良刺激,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培养患者读书、看报、听收音机等兴趣,充实生活内容,鼓励他们与疾病作斗争,激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不良的自悲心理,使患者始终感觉到家庭给予他们的温暖。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病患者治疗时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副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的改变等,可给患者带来不便。应指导护生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治疗期间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并作必要的解释和处理。一些患者由于生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生活上的影响而内疚,对此做好其解释疏导工作,提出其首要的任务是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这才是对家人的最好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
在恢复期中,因血液病大多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必定要回家调养,患者此时往往表现为既兴奋又担扰,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应指导护生与患者一起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既让患者了解防病知识,又鼓励其进行适当活动;既要劝患者安心养病,又要鼓励他们为恢复社会生活作准备,使患者摆脱心理依赖,产生要“康复”的动机,以尽早达到心理上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肩负着新世纪护理工作的重任。她们到临床第一线实习,可促进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每个教学医院和带教老师都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3.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血液科;感染因素;整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5-01
院内感染可影响血液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探讨整体护理对血液科有感染危险因素患者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特对104例具有感染风险的血液科患者实施分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有感染风险病例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19-74岁,平均(42.9±3.4)岁;感染风险[1]:I级8例、II级34例、III级10例;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42.8±3.2)岁;感染风险:I级10例、II级33例、III级9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感染风险级别等一般资料间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经感染风险评估证实为具I级及以上感染风险的血液疾病患者。(2)排除标准:排除住院期间死亡、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拒绝参与分组研究病例。
1.3护理方法
(1)常规组:本组52例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查房(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结膜变化)、营养支持(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予以高蛋白、果蔬类、易消化食物)、心理护理等。
(2)实验组:参照感染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容易诱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整体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在入院后向患者强调感染对血液疾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介绍正确洗手方法、感染诱发因素及局部感染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加强病情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象(如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临床表现,当发现出现感染征象或不适症状(如恶心、乏力、咳嗽、发热、溃疡、局部肿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予以及时处理;③规范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维护,制定无菌操作规范及病房卫生控制要求,护理过程中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接触性操作,并对护理者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提出具体要求;④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试验基础上,可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以防止感染,但应在用药过程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⑤预防肛周、鼻腔、口腔、呼吸道感染,通过调节体位、定期清洁肛周(1次/d)、鼻腔(2~3次/d)、口腔(2次/d),清洁气道(吸痰、咳痰处理)可有效预防局部感染[1]。
1.4观察指标
(1)感染风险分级:在入院时由医师对两组患者的感染风险级别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疾病因素、营养因素、治疗因素、教育因素、操作因素5项,每项评分1~5分,总分25分,感染风险越高,评分越高,并依据评估结果将感染风险级别分为I级(6~14分)、II级(15~20分)、III级(21~25分)。
(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且在调查完成后100%回收问卷,评分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感染事件预防及处理、护理操作、环境维护5项,每项评分0~20分,总分100分,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1~100分)、满意(61~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n×100%。
1.5统计学处理
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导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作卡方检验、t检验,P<0.05说明具有差异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实验组52例住院时间在1月~10月间,平均(2.5±0.6)月,对照组52例住院时间在1月~9月间,平均(2.4±0.8)月,经比较无差异统计意义(t=0.721,P=0.472);在住院期间,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口腔感染1例,感染率为7.7%(4/52),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6例、口腔感染3例、鼻腔感染2例、肛周感染1例,感染率为23.1%(12/52),实验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7,P=0.030)。
2.2 护理满意度
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非常满意38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1%(50/5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22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76.9%(40/5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254,P=0.004)。
3 讨论
院内感染对于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均可造成不良影响,血液科中接受放、化疗治疗病例较多,而相关研究也揭示在临床治疗中,在疾病、营养、治疗、教育、护理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下,这部分患者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2]。
分析血液科患者感染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本文对本院收治104例具有感染因素的血液科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的院内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也说明提示对血液科有感染因素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可有效减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艳, 董倩. 整体护理在血液科易感染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 2015,21(15):105-106.
4.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四
1.护士发生生物性危害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哪一项无关(20分)E
A、生物种类 B、暴露剂量 C、暴露方式 D、接触者免疫力 E、年龄
2.锐器伤最常见的是(20分)A
A、针刺伤 B、掰安瓶时刺伤 C、手术刀片划伤 D、切割伤 E、水银体温计破裂刺伤
3.避免或减少职业损伤,最根本方法是(20分)A
A、加强职业防护 B、购买商业保险 C、减少工作量 D、分工合作 E、以上都不对
4.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疗药物对护士产生影响的急性反应(20分)E
A、风疹 B、过敏反应 C、恶心呕吐 D、头昏 E、便秘
5.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哪里配置(20分)A
5.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篇五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0-0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能替代疗法。越来越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心身护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近年在80例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护理贯穿血液透析的始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成人多囊肾12例、梗阻性肾病7例。本组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一年。常见不良心理
2.1 紧张和恐惧心理常见于初次透析患者,由于对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性缺乏了解,加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穿刺疼痛、透析中出现不适反应导致最初阶段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
2.2 焦虑心理在血透开始阶段,由于患者对血透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对所患疾病预防缺少足够的认识;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害怕手术、恐血、疼痛等而导致心情紧张,情绪不稳定;从而发生失眠、头昏、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焦虑表现。
2.3 抑郁心理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O%左右,抑郁的程度与朋友交际减少,透析时间密切相关。患者社会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自感社会价值降低,出现少言、内心极度苦闷等表现。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长期依赖透析生存,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透析虽能清除患者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但它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透析患者常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患者感到前途渺茫,顾虑重重,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2.5 苦恼与负罪感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患者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明显减少,家庭和社会关系日趋淡漠,对于经济问题的顾虑,不愿拖累家人的想法,都会导致患者苦恼和有负罪感,同时也伤害了其自尊心,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3心理护理
3.1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理及注意事项讲解,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首次透析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通过数次诱导透析上述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介绍其它血透患者了解透析的经历和体会,以消除紧张恐惧感,从而坚定透析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3.2减轻焦虑和抑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透析时,大多病程冗长,家庭经济负担较大,担心透析费用高而疗效差。给患者耐心讲解透析的科学性及慢性肾衰竭透析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闷、烦恼、忧愁或痛哭来发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焦虑与抑郁心理,主动积极接受透析治疗。
3.3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是指并发症发生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快,病情重,需立即治疗。常见的即刻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罕见即刻并发症有溶血、空气栓塞等。多在透析开始5min内发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热等。因此,透析过程应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发现并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对患者是极大的心理安慰。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4透析后的心理护理:透析后患者身上带有透析管,应耐心详细讲解透析管的注意事项,以及出血和感染的危险,嘱其穿宽松棉质衣裤,股静脉置管者要使用坐式便椅,减少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勤观察置管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痒感,监测生命体征,最大程度减少首次透析后的不适,减轻躯体痛苦和心理紧张。透析后,因透析管路和疾病的影响,患者不能很好地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产生与世隔绝的心理,我们建议并指导患者收听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使心理平衡。营养不良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营养教育,尽快帮助其由非透析疗法至透析疗法营养观念的转变,顺利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4讨论
8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65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7例(1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5%),总有效率95%。可见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6.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篇六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bleeding, haemorrhage)或出血倾向。常见于:①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瘫与血友病等;②非血液系统疾病或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重症肝病、尿毒症、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③其他:毒蛇咬伤、水蛙咬伤、抗凝药或溶栓药过量等。病人多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受伤后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眼及鼻腔出血最为多见。此外,还可发生关节腔、肌肉和眼底出血。内脏出血多为重症,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血尿)及女性生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血管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如过敏性紫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常以关节腔出血或软组织血肿为特征,如血友病。
【护理评估】
1.病史
注意询问病人出血的主要表现形式,发生的急缓、主要部位与范围;有无明确的原因或诱因;有无内脏出血及其严重程度;女性病人的月经情况,有无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尽;有无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出血的早期表现;出血的主要伴随症状与体征;个人或家族中有无相关病史或类似病史;出血后病人的心理反应等。
2.身体评估
重点评估有无与出血相关的体征及特点。包括有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其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有无鼻腔黏膜与牙龈出血有无伤口渗血;关节有无肿胀、压痛、畸形及其功能障碍等,对同时或突发主诉有头痛的病人,要注意检查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有无脑膜刺激征及其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的变化。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有无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凝血因子缺乏等改变。【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2.恐惧与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有关。【目标】
1.病人不发生出血或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2.恐惧程度减轻或消除。【护理措施及依据】 1.有受伤的危险:出血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并应结合病人的基础疾病及相关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以利于及时护理与抢救配合。如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是出血倾向最明显的一种白血病,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可发生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内脏出血,甚至是致命的颅内出血。此外,高热、失眠、情绪波动等均可增加病人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的危险。(2)一般护理:为了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或加重出血,应做好病人的休息与饮食指导。若出血仅局限于皮肤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一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颅内出血。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3)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着柔软;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降温。各项护理操作次数;静脉穿刺时,应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局部,结扎压脉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注射或穿刺部位拔针后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此外,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4)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50%~60%左右,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眼膏。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渗血;避免用手抠鼻痂或外力撞击鼻部。③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尤其是后鼻腔出血,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以保持鼻粘膜湿润,3填好可轻轻取出油纱条,若仍出血,需更换油纱条再予以重复填塞。由于行后鼻腔填塞术后,病人常被追张口呼吸,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增加病人舒适感,并可避免局部感染。
(5)口腔、牙娘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为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局部出血,应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免口腔黏膜的损伤。牙龈渗血时,可用凝血酶或0.1%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而影响病人的食欲和情绪及可能继发的细菌感染。
(6)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与护理:详见本章第四节“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7)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参见第四章第十四节“上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者,可遵医嘱给予三合激素治疗。
(8)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屏气用力等;伴高热病人需及时而有效地降温;伴有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眼睛,以免加重出血。若病人突然头痛、视力迷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变形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则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抢救:①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②随时吸出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吸氧;④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⑤停留尿管;⑥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重病交接班。(9)成分输血或输注血浆制品的护理:出血明显者,遵医嘱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血浆或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等。输注前认真核对;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人;新鲜血浆最好于采集后6小时内输完;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时,沿瓶壁缓缓注人生理盐水,勿剧烈冲击或震荡,以免形成泡沫而影响注射。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2.恐惧
(1)心理支持: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要善于观察,耐心倾听,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需求与优虑,并能给予必要的解释与疏导。如扼要解释出血的成因、如何减轻或避免加重出血、目前治疗与护理的主要措施及其配合要求等,特别要强调紧张与恐惧不利于控制病情。还可通过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成功例子,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恐惧感。(2)增加安全感:在关心和同情病人的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与家属间的相互支持与帮助;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的影响。当病人出血突然加重时,护士应保持镇静,迅速通知医生并配合做好止血等救治工作,及时清除血迹,以免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评价】
1.病人能明确出血的原因,避免各种出血诱因。
2.各部位的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出血逐渐得到控制。3.能认识自己的恐惧感,自述恐惧程度减轻或消除。
二、发热
发热是血液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白细胞数减少和功能缺陷、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贫血或营养不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各种感染所致。感染一般不易控制。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口腔赫膜及肛周皮肤,并可发生败血症。此外,肿瘤细胞所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也是导致血液病人,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持续发热的原因之一。
【护理评估】
1.病史
了解病人发热出现的急缓、热度及其热型特点。有无感染的诱因,如过度疲劳、受凉、与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接触史(如感冒等)、皮肤勃膜损伤、肛裂、各种治疗与护理导管的放置(如导尿管、留置针)等;有无相关感染灶的临床表现,如咽部不适或咽痛、牙痛、咳嗽(痰)及痰液的性质、胸痛、呼吸困难、尿路刺激征、腹痛、腹泻、肛周疼痛、局部皮肤红肿与疼痛、女性病人外阴痉痒及异常分泌物等。
2.身体评估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皮肤有无红肿、溃烂,局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口腔勃膜有无溃疡,牙眼有无出血、溢脓;咽和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及其脓性分泌物;肺部有无哆音;腹部及输尿管行程压痛点有无压痛,肾区有无叩痛;肛周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局部有无波动感;女性病人注意观察外阴情况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检查有无异常;血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不同感染部位分泌物、渗出物或排泄物的细菌涂片或培养加药敏试验的结果等。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休温过高与感染、肿瘤细胞的高度分化与增生有关。
【目标】
体温能得到有效控制,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及依据】 体温过高
1.休息
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并经常通风换气。病人宜穿透气、棉质衣服,若有寒战应给以保暖
2.补充营养及水分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指导病人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上,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若为重症贫血、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则需限制液体摄人量并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3.降温
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前额及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以防止局部血管扩张而进一步加重出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要密切监测病人体温与脉搏的变化,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受凉,并观察病人降温后的反应,避免发生虚脱。
4.病情观察与诊治配合定期监测体温并记录;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其变化情况;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工作;遵医嘱正确配置和输注抗生素等药物,并注意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评价】
7.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七
1 一般资料
血液内科开放床位30张, 床护比1∶0.5, 共有护理人员15人,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30岁, 年龄最大52岁, 最小21岁;学历:本科10人, 大专5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5人, 护师3人, 护士6人。
2 方法
2.1 护理工作严格按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执行, 制定完
善落实各级各类的岗位职责, 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观察, 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 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 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并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 规范临床护士执业行为, 护士应当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工作严谨、规范, 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2 统一思想, 广泛动员。
护士长与科主任积极沟通, 认真传达和学习省厅有关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及活动精神, 让科室每一位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为创建工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3 改变传统观念, 改革护理模式
2.3.1 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 (1)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安排
护士班次, 弹性安排护理人员, 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上班人数及时间, 患者数量多或有危重患者时, 随时增加护士。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2) 根据每位护士的实际情况, 按需排班, 最大限度地满足护士的需求, 护士心情舒畅, 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2.3.2 改革护理文书书写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
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把护理常规和患者观察内容用特定代码或符号代替, 保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同时, 有效缩短了护理人员的书写时间, 把护士时间真正还给患者。
2.3.3 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每月护士长
对每一位护士的工作量进行量化、统计, 尝试推行康复护理及医生、护士共同制订一级护理级别,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和生活需求进行评估, 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变化, 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 量化护理服务内容、工作量, 按工作量分配酬薪。
2.4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2.4.1 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
病区护士每月集中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1~2次, 护士长及时下载相关文件学习等。外派2人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较好的外地医院参观学习, 并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例会, 护士和患者坐在一起, 相互沟通, 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增进护患关系, 共创和谐氛围。
2.4.2 开展院务公开, 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
组成员的姓名和照片张贴于病室公示墙, 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基础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 在病区内公开此项活动的相关内容和夏季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等。
2.4.3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满意度调查。
医生对护士的满意, 主要表现在护士能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 能及时地执行医嘱, 能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 责任护士明确了自己负责的床位, 对每例患者的治疗、病情等做到心中有数,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及时地向主治医师报告。当医生开具医嘱、更正医嘱时, 护士及时执行, 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可增强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2.5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教
2.5.1 制作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将血液内科专科疾病的病
因、症状、并发症以及化疗后的副作用,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成小手册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宣教、出院指导的过程中, 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基本护理知识, 增加患者康复的积极性。
2.5.2 举办血液内科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小讲课, 如白血病
化疗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护理及配合要点, 有关饮食、睡眠、化疗副作用等相关知识, 由各组责任组长每日下午组织患者及家属集体参加小讲课, 认真、细致、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2.5.3 科室开通24 h服务热线, 随时接听患者的床位预
约、健康咨询等电话, 定期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对患者进行有关饮食、睡眠、服药、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家庭指导, 实现从入院到出院, 全面、全程、连续的无缝隙护理。
3 效果
3.1 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认知度。
通过学习和大力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 使护士及患者对此项活动的认知率达100%。护理人员认识到做基础护理是护士的份内职责, 加强基础护理十分必要和迫切, 提出“提供满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护理服务还没有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 护理还存在着漏洞、衔接不佳、不方便等薄弱的地方, 需要改进和逐步完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回归了护理的本质, 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
3.2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 建立护理岗位责任制, 每位住院患者都确认有1名责任护士来负责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 患者有事情找责任护士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帮助。实施护士责任制, 护士每天围绕着患者, 对所负责的每位患者做到“十知道”, 加强了护士责任心。
3.3 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针对科室特点, 针对每例患者的病情、性格特征、文化程度, 进行良好的沟通, 给予真挚、热情、细致、周到的基础护理服务, 包括翻身、洗脸、洗脚、清洁会阴等, 使患者得到实惠。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 收到表扬信、锦旗, 甚至有给护士送红包的, 但都被婉言谢绝。
3.4 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率下降。
8.血液采集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采集的技术与护理。方法:对60例采血者观察采集技术具体操作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血成功。结论:采集动脉血,应熟悉解剖位置,争取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关键词】 血液采集,采集技术;护理
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动脉血气反映肺泡气与肺循环之间的交换情况;静脉血气则是体循环通过各组织微循环后,与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某一组织动静脉血气的差别,反映该组织的气体代谢和血液灌注状况。动脉血气分析是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之一[1]。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血液采集中具体采血方法及护理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血液采集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70岁,平均43岁。
2 血液采集方法与护理
2.1静脉采血法
2.1.1用物:注射盘内加5ml或10ml一次性注射器、贴好标签的标本容器(全血标本选用抗凝管,血清标本选用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选用血培养瓶),按需备酒精灯和火柴。必要时备一次性无菌手套。
2.1.2操作方法:①查对医嘱,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容器。贴上化验单附联,注明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和送检日期等。②携用物至床旁,认真核对患者并解释目的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③选择合适静脉,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④戴上手套,按静脉注射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⑤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上方,快速拔针,按压1~2分钟至不出血。⑥将血液注入所需标本瓶。血培养标本:培养瓶有密闭瓶和三角烧瓶二种:注入密闭瓶时去除铝盖的中心部,常规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后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注入三角烧瓶时,先点燃酒精灯,松开瓶口纱布,取出塞子,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再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瓶壁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同时将塞子经火焰消毒后塞好,扎紧封瓶纱布。全血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摇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血清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干燥试管内。⑦若用真空管采血,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固定穿刺针头,将采血针头另一端插入真空管,取够所需血量,余同上。⑧再次核对,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⑨洗手,记录,将血液标本连同检验单立即送检。
2.2动脉采血法
2.2.1用物:按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法准备用物,另备无菌干燥1ml注射器、肝素、无菌纱布、橡皮塞。
2.2.2操作方法:①携用物至床旁,认真核对患者并解释目的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②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暴露穿刺部位。桡动脉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搏动明显处,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③穿刺前先抽吸肝素0.5ml,湿润注射器管腔后弃去余液。④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或常规消毒左手示指和中指,在欲穿刺动脉的搏动最明显处固定动脉于两指间,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5°角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即以右手固定穿刺针,左手抽取所需血量。⑤采血完毕,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软木塞或橡胶塞,以隔绝空气并轻轻转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⑥安置患者,再次核对,清理用物。⑦洗手,记录,将血液标本连同检验单立即送验。
2.3注意事项 如需空腹抽血时(如采集生化检验的血标本),应事先通知患者禁食,避免进食而影响检验结果。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所需采血量准备标本容器。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量需10~15ml。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内采集血液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集。如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液标本,一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动作要准确迅速。
3 讨论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主要有全血标本测定血沉及血液中某些物质如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血氨的含量。血清标本测定肝功能、血清酶、脂类、电解质等。血培养标本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一定要在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方可推注药液,以免药液外溢导致组织坏死。采集标本的方法、量和时间要准确。作生化检验,应在清晨空腹时采血,此时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检验结果较为准确[2]。因此,应事先通知患者,抽血前勿进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标本,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血培养标本应注入无菌容器内,不可混入消毒剂、防腐剂及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针头刺入静脉过少,抽吸虽有回血,但松解止血帶时静脉回缩,针头滑出血管,药液注入皮下。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部分在血管外,抽吸虽有回血,但推药时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并有痛感。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鹫,抽吸有回血,推注少量药液,局部可无隆起,但因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患者有痛感。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无回血。
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主要目的是加压输入血液,以迅速增加有效血容量,用于抢救重度休克患者。注入造影剂,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采集动脉血标本,作血液气体分析。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新生儿宜选择桡动脉穿刺,因股动脉穿刺垂直进针时易伤及髋关节。推注药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局部情况与病情变化。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或砂袋加压止血,以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对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要求, 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位置较深,不明显,但相对固定,注射时,在摸清血管走向后由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角)。水肿患者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脱水患者血管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作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3]。老人皮下脂肪较少,静脉易滑动且脆性较大,针头难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对侧。注射时,可用手指分别固定穿刺段静脉上下两端,再沿静脉走向穿刺。
【参考文献】
[1] 凌彩坚.血液标本采集的护理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右江医学.2010.38(1):105-106
[2] 胡锦霞.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3):688-689
9.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九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不仅给透析治疗带来极大影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对进行血液透析的17例患者中,对发生透析低血压的312例次患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意外,现将透析低血压的处理对策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例,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53岁,对发生透析低血压的312例次进行重点观察护理。患者在出现低血压前大多数出现胸闷、头晕、大汗并伴有肌肉痉挛,有的表现为恶心、呕吐、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消失,还有的表现为打哈欠、有便意、背部酸沉等。1、2透析资料 透析机使用费森尤斯4008S型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用水采用反渗水,血流量200-270ml/min,普通肝素及小分子肝素抗凝,每周2-3次透析,每次4小时。发生原因 2、1有效血容量减少:透析开始时需要一定量的血液灌满透析器及管路,导致体内循环血量突然减弱、基础血压偏低及心功能不稳定的患者易发生。另外透析过程中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导致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低血压。2、2血浆渗透压变化:透析中由于清除尿素、肌酐等溶质,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并与血管外液形成一个渗透压梯度,驱使水分移向组织间或细胞内,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2、3失血:透析管路破裂,或穿刺针头脱出,或管路与穿刺针连接处脱出,引起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2、4进餐:有些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进食,血液重新分 配,内脏血流增加,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2、5 药物作用:透析前服用降压药物、扩血管药物均可引起透析低血压。处理对策 3、1 对于初次透析以及年老体弱患者,透析时血流量 从50ml/min开始,根据血压和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给患者一个体内循环适应的过程,开始透析时跨膜压不宜过大,确定合适的干体重,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以免透析过程中脱水过多过快。3、2 对于透析前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在透析前30分钟给予升压药物盐酸米多君25-50mg口服。3、3 对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者可采用超滤曲线进 行个体化超滤。3、4 进行可调钠透析,通常选用透析钠浓度为145-150 mmol/l 2-3小时,然后正常钠浓度1-2小时,平均140mmol/l。3、5 进行低温透析,常温37℃,对于低血压的患者可采用35℃,冷透析可使静脉张力增加,还能增加心室收缩使血压升高。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2〕。低温透析时冷刺激能增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3〕,使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收缩,提高外周阻力,维持一定的血压。3、6 当血压下降至平时水平的20%以上,且症状较明显,或者血压下降至90/60mmhg以下时,需要紧急处理:使患者平卧位,调低血流量,抬高下肢,停止超滤,给予吸氧。同时,迅速经血路注入50%葡萄糖40-100ml,或经血路注入0、9%氯化钠100-300ml。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提前回血终止透析。护理 4、1 透析前注意检查管路和穿刺针有无松脱,管路有无破裂,及早发现,及时更换。对于月经过多的患者,在不造成管路凝血的情况下,减少肝素的用量或使用小分子肝素抗凝。4、2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做到勤问、勤巡视,观察神志面色的变化等,发现低血压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可协助患者吃些巧克力等甜食,待血压恢复后再逐渐恢复血流量及脱水量。4、3 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宣传预防出现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认识到控制干体重的意义,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不能超过干体重的5%。对于无尿的患者,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超过3kg,避免迅速和过度超滤。4、4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嘱患者透析前不服降压药或减量服用,透析时尽量不进食。
结果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透析常见并发症,在1046例次的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312例次,通过采取以上处理,除6例次血压上升不明显,提前回血外,均达到预定的透析目标,提高了透析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树人,卢明,励益,等,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与
10.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承受着病魔带来的巨大的身体不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患者主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且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这些不良的因素给整个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院方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都下大力度,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当中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治疗的质量。所以,通过开展护患互动教育,调动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很有必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行为改变能力,有效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保证了治疗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旨在对我院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患互动教育,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11月至12月收治的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7例。试验组男69例,女5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5±0.5﹚岁;对照组男71例,女56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8.5±1.0﹚岁。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状况及疾病知识由主治医生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给出指导性建议,做好第一步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然后由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的集中健康教育,集中教育的时间在1h以上,此外,护士还要逐一对每位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及心理安慰,并根据情况进行反馈,每次沟通时间15min左右。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在家的饮食、运动等情况,同时掌握患者在家药物的使用及疾病监测的情况,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针对问题督促患者及时改正不良习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每次电话沟通时间为10min。
1.2.2试验组:在进行传统护理教育的同时,再实施护患互动自护教育。具体措施:首先,护患互动自护教育的开展要由年资较高、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实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及心理状态制定与护患互动有关的护理教育。另外,还要求护理工作者需用饱满的热情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真诚地对待患者,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今后进行护患互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友好的`态度及和善的语言是赢得患者信任和安全感的基本途径。护士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不仅要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院方的各项治疗措施,同时也要让患者做好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心理准备。再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及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最后,培养患者自护能力技术支持是保障,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补偿护理和教育。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和6个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1.4评价方法
此研究在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方面的评价是采用高金姣[1]开发并研制的量表来进行,一共有7个维度。主要包括有:患者不良嗜好的管理和生活管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管理、急救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情绪认知管理,7个方面的管理,总共有27个条目。采用Liker5级评分法[2]对PIC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价。每个维度条目得到进行相加则为维度总分。维度总分相加则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自我效能采用Sullivan[3]编制问卷来评价。一共16个条目,2个维度。主要为功能维度和症状维持。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教育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与效能得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教育前,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教育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6个月护理教育后,2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护理教育前,且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11.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7-02
在医院的临床护理中,经常会有风险事件发生,风险事件一般是指医院的护理职工对医院的工作人员、探视者和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有被投诉的事件发生。近年来,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是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更好地提高医院护理的质量,给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血液透析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液中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可以有效地维持酸碱平衡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是一个风险性较大、技术含量比较高、科学性强的血液净化方法,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进行透析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导致血液透析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需要血液透析人数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因素也开始不断提高,应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以更好地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对400例患者进行了1680次血液的透析,这些患者主要包括各药物中毒、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其中男性患者228例,女性患者172例,年龄一般在25-68岁,平均年龄在45岁。
2 血液透析风险的评估
21 被穿刺针刺伤的风险 进行血液透析的护士在使用动静脉内痿穿刺针、注射器、手术刀以及抢救患者时,有可能误伤到自己或他人,极易将传染病毒(乙肝、丙肝、艾滋病)传染到血液内部,危及到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有资料显示,每年都会有大概200万例针刺事件发生,而护士是遭受针刺伤害最高的人群。
22 血液透析患者潜在的危险
221 透析中低血压 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经常会出现低血压症状,该症状的主要表现为恶心、轻微头痛、肌肉出现痉挛等,引起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时有效循环的血量不足,血液调节功能失调、渗透压降低、透析液浓度过高以及使用醋酸进行透析等。
222 发热 引起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透析器、透析管道、內痿针等使用过程中未严格遵守相关规章进行操作,导致热源进入患者体内引起发热。还有可能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体内发生扩散引起的感染。
223 失衡综合症 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之后(<24h),可能会出现由于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脑电图发生改变的一种综合症,会出现呕吐、肌肉痉挛、恶心、头晕、嗜睡,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癫痫、惊厥等发作,甚至会昏迷死亡。
3 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
31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 医院要建立一个以护士长为领导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组织的成员为参与血液透析的护士,护士长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完善自己风险管理措施,把血液透析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不安全事件进行积极的预防。
32 完善血液透析制度和流程 根据各种类型血液透析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全的血液透析制度和流程,及时消毒隔离制度,规范交接班的制度和流程等。培训血液透析护士对上下班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学习,制定出节假日和双休日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安全管理规范。
33 对停电、停水的应急对策 医院的血液透析室一般应采用双路供电,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果出现停水时,应及时将透析改为单超程序,并寻找引起故障发生的原因,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排出故障,应果断地停止透析。我院要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一般为每年维修2次,进行4次消毒处理。每年對内毒素进行1-2次检测,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更换新的水处理系统。
4 结 果
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风险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是由以前的948%上升到了现在的988%,并且病人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提高,由以前的94%上升到了现在的985%,出现的差错事件也有以前的3起降到了现在的0起,没有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5 讨 论
血液透析是一项重要的血液净化方法,一般用于抢救中毒、急慢性肾衰患者的治疗工作,并且现在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也在不断地增多,因此要正确认识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不断地增加护士的风险意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关风光,何东娟,黄丽钗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0)
[2] 叶春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J]西部医学,2010(11)
[3] 王淑华浅析风险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2)
12.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本院血液科收治的疑难危重患儿405例。
1.2研究方法
将在血液科住院的疑难危重患儿40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08例, 对照组197例, 两组疑难危重患儿的年龄、疾病及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2组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实施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责任护士加功能制护理的排班方法, 选派一名护士担任该组的责任护士, 负责该组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每月轮转一次, 其它护士按功能制排班 (治疗班、中班、晚夜班) , 无明确层级管理。
1.3.2观察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
1.4层级全责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法
1.4.1层级全责组织结构:
人员结构上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工作职责上分全责和辅助;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技术及工作管理。
1.4.2重新制订工作职责:
明确责任组长一名, 负责主持床旁查房、协助护士长处理当班相关事宜。责任护士职责为该组患儿所有的护理, 包括患儿自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各项护理和治疗、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医疗费用管理以及护理环节质控。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临时治疗和配合抢救工作。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和外勤工作, 并要求每天提前30min上班, 负责晨间护理实施。
1.4.3分组排班:
将观察组分为2个小组, 每组成员由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组成,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 晚、夜班各增加一名护士。
1.4.4患儿管理实行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相统一的模式。
责任护士随同医生进行床旁查房, 以增强医护密切配合。
1.4.5强化疑难危重患儿床旁查房的质量:
由责任组长主持, 查房时机选择于白班与晚班护士交接时, 时间为30~45min, 对象为新入院、病情变化者、变更治疗方案或进行特殊治疗的疑难危重患儿, 参加人员为当班参与该组患儿护理的所有护理人员, 包括进修实习人员。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 内容包括目前诊断、已实施的治疗、护理以及治疗与护理后的效果评价;接班护士对责任护士所报告的内容进行床旁确认与核实;责任组长对患儿的护理问题、护理重点与难点、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要求;护士长进行综合评价和点评。所有内容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于科室护理查房本内, 供全体护士业务学习用。
1.5效果评价
1.5.1效果评价方法
(1) 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检查评价[5]: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是针对危重患儿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处置、护理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六个方面的环节到位。由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按医院护理部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评价标准对两组危重患儿每日进行检查评价。 (2) 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控制作为护理质量观察重要指标, 以科室自查记录为准。主要针对疑难危重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主要治疗药物漏用或错用、特殊药物引起的皮肤渗漏、护理方法与措施不当导致的护理安全意外等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 (3) 疑难危重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于患儿出院前1d由护士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内容包括静脉穿刺、巡视与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知晓责任护士等。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观察组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8份, 对照组197份, 全部收回。调查时责任护士应回避。
1.5.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2组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的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1) 。
注:χ2=98.77, p<0.01
2.2 2组患儿护理缺陷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缺陷1例, 为液体渗漏。对照组发生护理缺陷6例 (其中病情观察不及时3例、特殊药物渗漏2例、主要药物漏用1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3.92, p<0.05) 。
2.3 2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 (见表2)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9.66, p<0.01) 。
注:χ2=9.66, p<0.01
3讨论
3.1强化了护理环节质量控制, 明显降低护理缺陷通过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督查, 对重点患儿、重点环节实施床旁护理查房, 规范了床旁护理查房程序, 强化了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夯实了危重患儿基础护理质量, 达到了预防为主的预警作用。表l结果显示:疑难危重患儿护理六到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减少, 杜绝了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治疗性药物的漏用, 减少了抗肿瘤药物的皮肤渗漏与坏死。在病情观察和实施相关专科护理技术时, 如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 各班需切实做好水化、碱化的治疗护理, 强调密切观察尿pH值和口腔黏膜情况的重要性, 按时执行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的准确性, 出现骨髓严重抑制需特别注重观察重要脏器出血和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护理环节质量控制, 提升专科护理品质。
3.2加强了医护联动, 密切了医护协作关系, 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患儿管理实行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相统一模式, 通过责任护士规范参与医生查房, 可以及时为医生提供疑难危重患儿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护士可较全面了解和掌握患儿病情、医生的诊疗思路和治疗原则。在治疗、护理措施实施的各个环节, 护士起到了执行、督促、检查、回馈的作用, 将三查七对制度落到实处, 避免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效地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3.3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增强了护士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疑难危重患儿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分组管理, 使得护理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到人, 处理措施及时到位, 各级护士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责任护士一方面能合理、有序安排组内工作, 在疑难危重患儿床边工作时间增多, 能够全面细致观察病情, 及时与医师沟通, 准确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理, 另一方面能主动、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有效化解了护患矛盾, 和谐了医患关系, 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层级全责护理较好地构建了目前社会状态下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供新思路。但是,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或层次不合理, 层级全责护理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美华.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1) :25~26.
[2]黄惠根, 黄红友, 谢炜坚.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7 (6) :1529.
[3]冯艮娇, 关莹, 叶柳红.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法的实施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5) :45~46.
[4]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 :55~56.
13.血液科工作总结 篇十三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我院从2012起启动“创建三甲”活动。在近一年的三甲医院创建工作中,我院始终坚持“医疗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紧扣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转变服务作风等重点工作来展开。
一年来,在院党委和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医德医风监督员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科行风建设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医疗服务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全科职工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我科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一 端正态度,认识到创建三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平时工作量较大,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既要保证科室日常工作的安全运行,又要如期保质保量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这对我们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当然,挑战带来压力,也带来动力。记得刚开始因为需要整理的材料很多,医疗工作任务又重,科室人员的思想有一些波动,后来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大家逐渐认识到,通过“创三甲”可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医疗与服务质量、使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同时创“三甲”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新标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好时机。思想得到统一后,科室每周三开会学习三甲文件,加班加点,认真对照“三甲”标准中的每一条、每一款,吃透精髓理清思路、制定计划、分解任务、整理资料,先从科室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等开始,逐步完善书面材料、同时在医院的督导下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环节进行了流程再造或流程重建。在完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的同时,狠抓落实,做到有制度必执行,对每一项规定都按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落实,工作热情得到空前提高。
二、调整充实创三甲组织体系、加强领导力量
为了确保创三甲工作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结合科实际情况,年内对三甲领导小组成员重新作了充实调整,责任落实到人,领导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相关的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电话回访,科主任是本科室创三甲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抓本科室全面工作,负则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细化了目标责任,将三甲文件的学习落实情况纳入科室的月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精神和经济两挂钩,从而使科的三甲工作责任到人、层层有责任、工作有目标、上下配合、齐抓共管,从组织管理上杜绝了盲点和死角。
三、系统学习三甲文件
组织我科室人员集中背诵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医院文化建设等全体人员克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集中在医院背制度、练习操作、演练流程。一遍一遍,毫不含糊,上班时间完成不了的就舍弃中午、晚上、周末的时间来弥补在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充分准备保持自信”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检查,通过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医院的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急救流程等。在这期间,我科室形成了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考察、协同演练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周进行业务学习1次,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1次,学习核心制度及评审要求2次,学习医学法律法规1次,每月进行运行病历检查1-2次。
五、改善就医环境,实行人性化服务
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的活动主题,狠抓行风和服务质量,从细小环节入手,不断改进就环境,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了温馨、耐心、细心、爱心的“四心”服务。继续开展礼仪服务活动。今年,再次对人员进行了礼仪服务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了人员的服务水平,让病人能切实感到待病人如亲人的感觉。始终不忘院训,努力打造出百姓满意、社会满意的医疗服务。
六、血液内科下一步工作计划
1.积极准备三级医院评审需要的各种材料和事项,为医院评审工作献言献策。
2.拟于2013年成立集血液病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于一体的血液病实验室,使我院的血液病诊疗工作上升至更高的层次。
3.将治疗性血细胞单采纳入血液科诊疗常。
在这次迎接检查的工作中,我们在院领导、评审办、质控办的统一部署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认识到检查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创“三甲”,使医院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为规范,全面提高了医院的内涵质量与服务水平。现在大家工作更有目标了,我科室认识到日常工作中对一些工作制度的细节落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今后我们应对照评审标准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找到工作差距,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用“内省”和“外求”的方法检查自己的不足。我们相信医院和科室的明天也就是我们的未来医院与我们的前途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用我们的双手一定会创造医院更辉煌的明天。
【血液科护理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计划06-22
血液科医生的个人工作总结11-0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11-20
血液科实习周记07-19
血液净化专科培训计划06-08
关于血液科的实习心得体会08-01
注入新鲜血液 加强学校工会工作12-19
血液分析仪06-30
血液病药物10-06
血液透析职业防护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