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精选8篇)
1.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一
陈伟根副省长在2011年 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5日)
今天召开“吉林省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研究分析2011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
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全省招
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以来的五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呈现了稳步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抢抓机遇,借势而上,招商引资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引资总量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6.6亿美元,利用外省资金累计6324.3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3.43倍和8.6倍。201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7%;引进外省资金2209.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4%。二是引资质量明显提升。据统计,2008年以来纳入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调度系统的亿元以上大项目1034个,其中,2010年479个。围绕传统产业扩能升级、深度开发和链条延伸的引资项目逐年增多,现代服务业、资源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引资增长点。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取得较大进展。截止目前,有54户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在我省投资,有52家央企与我省开展实际合作,排名前10位的国内民营500强企业有6家在我省投资。
(二)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层次、多部门合力招商引资的氛围日益浓厚。省委、省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人大、省政协领导率先垂范,亲自组织和参与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各市、州党政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落实。省直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精心组织招商,主动参与招商,通力协调配合,保证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打造平台,创新方法,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一是东北亚博览会等展会发挥了重要的招商平台作用。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达到1637.1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30个,超10亿元项目36个,并荣获“2010中国十大最具国际影响力展会”称号。此外,“汽博会”、“农博会”、“长春电影节”等展会的成功举办,也对全省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很好效应。二是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日益突显。“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亿元以上动工项目超过2000个。2010年,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吉林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子工业园区、延吉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园区相继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使我省国家级开发区数量达到8个,占全国的4%。三是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成立产业招商组,开展专业化招商;利用域外展会平台,组织小分队专题招商;发挥外埠商会作用,促进以商招商;借助境外使领馆、中介机构、招商代表的力量,进行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建立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网上推介系统,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四)创新体制,健全机制,招商引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体系。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工作力量,在全省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互动、运行顺畅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二是建立运行推进机制。对省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任务,实行目标管理,签订责任状,层层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调度系统,及时跟进录入,加强跟踪检查;坚持月分析、季调度制度,实施分类分级指导,保证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招商引资目标落实。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措施。坚持把招商引资列入“发展杯”竞赛内容,把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方面,制定出台了《吉林省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对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地区、单位、中介组织、引资人给予奖励,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强化服务,狠抓整治,招商引资软环境得到持续较大改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出台《全省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等规定措施。中省直有关部门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转变观念、强化措施、主动服务。各市州也积极采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等有效办法,不断健全外商投资审批的“绿色通道”,进一步营造和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认清形势,科学筹划,坚定做好新时期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和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对招商引资工作来说,既充满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同时,招商引资工作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引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二是引资项目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五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2011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是:利用内外资的增长幅度与“十二五”期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基本持平或略高,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全省利用外资要达到4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利用省外资金要达到27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
三、开拓创新,求实求真,确保“十二五”起始之年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局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关键之年,要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求真,更加注重求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项目建设,以项目落实牵动招商引资工作落实。重点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高质量谋划和包装项目。要建立“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征集系统”,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着眼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重点产业、优势资源,依托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组织策划和精心包装一批有份量的重大对外招商引资合作项目。同时,要建立项目市场信息反馈研究机制,根据项目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和完善对外招商项目,形成良性互动。二是多渠道宣传和推介项目。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广告公司、网络平台等渠道,发挥吉林省投资促进网、《吉林经济合作》期刊、《吉林省投资指南》、网上项目对接会的作用,招商网站建设突出“快、新、实”,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我省招商引资项目的知名度。三是务实地跟踪和推进项目。要加大已签约项目的执行力度,发挥好“全省重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调度系统”的作用,及时录入,专人跟踪,定期调度,实地检查,保证合同生效,促进资金进入,保证信息真实,切实在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上有新的提高。在项目建设上,各市、州经合局要强化“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成立或指定专门处室,相对固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在全省形成完善顺畅的项目管理工作体系。
(二)加强外资工作,努力提升招商引资产业层次。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我省利用外资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突出主导产业。要围绕我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轨道客车、生物、医药、冶金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筛选一批与我省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联系紧密的大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外资的溢出和渗透效应,不断提升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承接产业转移。一定要树立紧迫意识,依托我省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外资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要积极培育承接载体,发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等各类产业园区的作用,增强吸引力,提高承载力,使项目真正接得住、落得下。
(三)加强活动组织,积极拓展招商引资合作领域。今年的招商引资活动要更加注重实效。在活动安排上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精”。大规模的“走出去”活动不宜过多,对拟安排的“大型化”活动,要精心研究筹划,真正把活动搞精搞好。要更多地开展一些主题明确、小规模、有针对性的叩门招商活动,通过“小型化”、“小团组”、“一对一”的形式,努力达到“大型化”的招商效果。二是“高”。要把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国内大型民营企业等高层次的战略投资者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请进来”的力度。请进来以后,根据各地的产业情况,直接与各市、州进行对接,直接与省内开发区和企业见面洽谈。不仅要把客商请到吉林来,还要把他们引导到最适合他们发展投资的地方去。三是“广”。今年要在注重巩固传统引资地和重点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拓宽交往渠道,扩大交往领域,广交国内外朋友,为跟进招商奠定基础。
(四)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和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新优势。一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各类产业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今年包括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发区建设要坚持“四个注重”:注重扩大品牌和政策效应,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展特色园区,重点建设好科学发展、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国际和省际(地区)合作五类园区;注重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人力资源、项目信息、投资融资、创新研发、物流服务等五种平台建设;注重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努力使开发区在推进全省“三化”统筹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要更好地发挥各类展会的招商平台作用。第七届东北亚博览会要更加注重实效,继续把邀请重点放到企业上。各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要求,高标准完成好所担负的招商招展和政要邀请工作;要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以及“汽博会”、“农博会”、“长春电影节”等平台,组织开展系列投资洽谈活动,突出特色,突出项目,争取洽谈签约一批合同项目;要积极创新办展方式,不断丰富展会内容,采取专题招商、设立投资洽谈馆、举办高层次论坛等形式,不断提升展会的招商实效性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域外企业家来我省开展投资合作。三要全力加强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示范区招商。抓住“先行先试”契机,充分运用地缘优势和各项优惠政策,采取授权招商等方式方法,重点引进一批日韩大公司、大企业和国内骨干企业,努力把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示范区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和重要区域。
(五)加强方法手段建设,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通过对我省重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全面掌握,对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等重点客户的深入分析,对国内外重点招商区域的跟踪研究,切实选准潜在合作者,不断寻求、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各地区、各部门对重大项目,要坚持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套机制,实施目标攻关,一对一跟进。二要继续推进“以商招商”。各市、州和省直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商会的工作;要加大对省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园区的规模和质量;要积极推动外埠商会与县域的合作,搞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互利共赢。三要注重开展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积极发挥驻省外、国外办事机构,国外驻华使领馆、跨国公司办事处、友好团体、经济顾问,以及国内外中介机构的作用,帮助我们开展招商引资。各驻外办事机构长期工作在发达地区,具备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要积极探索网络招商。尽快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投资促进网络平台,通过更广泛地开展网络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招商网站建设要突出“快、新、实”,建立集项目信息资源、企业客户资源、中介机构资源、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资源等为一体的全省招商引资业务资源数据库,准确掌握客户信息,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及时跟踪投资动向,实现全省信息资源共享,为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任务提供保障。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对招商引资工作,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谋划,亲自参加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分管领导要认真负责,拿出主要精力狠抓工作落实。省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的协调和推动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认真安排部署,抓好组织实施。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了今年的招商引资责任状,各市、州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搞好任务的分解落实,每个项目、每个活动、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专人。二要加强监督检查。今年省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将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和政策落实跟踪制度,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加大对重大引资项目的实地检查力度。省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分析形势,通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要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域外投资企业投诉管理办法,坚持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各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调整和简化审批内容,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和投资便利化;要加强与域外投资企业的联系,积极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要继续加大“治软”力度,对损害软环境的人员、事件要严肃查处,更好地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四要建强招商队伍。按照“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团队”的目标和要求,各市、州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关注和重视招商引资机构建设,进一步整合工作资源,理顺体制关系,配齐配强力量;各级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门机构,要不断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条工作主线,规范工作方式方法,严格工作程序,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切实担当起招商引资主力军的重任。
2.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二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在全市招商引资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从昨天开始,我们利用一天半的时间,看了开发区和18个乡镇及部分市直部门的近50个项目建设现场,对前段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总的来看,从上次招商引资调度会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各乡镇、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又有了新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的感觉是招商引资的力度越来越大,气氛越来越浓,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只要照这样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招商引资工作就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近潍坊市先后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现场会议,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我根据潍坊市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结合当前工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招商引资带动和促进其他工作的开展,收到明显成效。今年1一10月份,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10个,签合同外资项目40个,同利用外资额1.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7212万美元,签协议利用外资项目116个,协议利用外资额1.6亿美元。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大项目明显增多。今年引进的项目中,技资过千万元的20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5个,过亿元的3个。这些项目已建成投产的1个,在建的17个,其中,正在建设中的沽玉纺织有限公司新上的超宽幅自动印花汽流纺织机项目,今年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出口创汇过亿美元,明年利税过亿元;大昌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总投资8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织布能力,明年利税8000万元,后年利税过亿元;化纤集团,总投资3300万元的2万吨出口棉浆粕项目,明年3月份可投产;姜庄镇引进的,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50亩的韩国桑黄保健制品项目,明年6月份可建成投产;仁和镇引进的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0亩的华瑞亚麻纺织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全部工程明年4月份完成。已建成投产的双利针织有限公司针织内衣生产线总投资达700万美元;凯远食品公司总投资4900万元建成了熟食生产线,最近该公司又从荷兰引进加工设备,投资 1.5亿元,在夏庄建设占地200亩的熟食品加工项目,明年上半年可建成投产,整个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年出口创汇将超过1亿美元,土缴税收几千万元。这些技资过1000万元的大项目建成后,每年全市可新增利税2亿多元,对全市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拉动力。二是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总投资6000万元的天达“2116”农作物抗病增产剂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目前正在建设中。仁和镇的亚盛水利机械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研制开发的混凝土构件成型机,被国家水利部指定为推荐产品,有18项技术获国家专利。青岛鹏程房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的鹏程高新技术工业园已签协议,这个工业园主要是吸引台湾客商投资,进区项目多数是高科技项目,两年后整个园区上市经营。园内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贵族集团技资400万美元的航天育种项目,是中科院在全国建成的第二个航天育种基地,项目建成后对我市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是投资领域向多元化发展,招商引资项目涉及一、二、三产业。到目前全市引进的项目中,工业项目135个,总投资8.84亿元;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48个,总投资2.53亿元;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4170万元。市政协与经贸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引进的总技资1400万元,在夏庄建设的占地48亩的中国一汽产品高密有形市场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台商在姜庄技资3300万元兴建的台北大酒店,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最近夏庄镇从联合国慈善基金会引进的希望和梦想康复中心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这个项目已签订协议。四是载体建设进度加快。园区建设方面,全市统一规划的“一区七园”,在按照规划加紧以水、电、路为主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1一10月份,进入“一区七园”的招商引资项目97个,总投资8.9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41亿元。其中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34个,有19个项目过1000万元。一条沿平日公路两侧,北起姜庄镇,南到周阳乡的“外商投资长廊”正在形成。市场建设方面,今年计划投资2.4亿元,重点建设了鞋业商城、金马商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建了密水商场、木材市场、五金建材市场、农贸中心和柴沟综合交易市场。其中,总技资6200万元,占地108亩的密水商场,一期工程投资3500万元,年底建成营业,全部工程明年底建成使用;总投资1.06 亿元的鞋业商城,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累计投资已达6500万元。[1] [2][3][4][5][6][7][8][9][10][11][12]下一页
5.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这次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这次会议也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05年度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对200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引荐人进行表彰奖励,全面安排部署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刚才,县委、县政府对2005年度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引荐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要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争取更大的成绩。现在,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2005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45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3亿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4年列全市第一名。回顾2005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措施落实到位,工作扎实开展。一是继续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工作调度到“一把手”,奖惩兑现到“一把手”。二是分解任务目标。在全县目标考核中,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分值。三是兑现奖惩。改革奖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引荐人奖金发放到位。四是强化调度,加强督促。坚持实行了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评比、年终奖惩兑现制度。
(二)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更加到位。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去年以来,新修园区道路20公里,使工业园区扩大了10平方公里,搭建起新的发展平台。二是在用电方面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用电需求。三是对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招商项目,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制度。四是严厉打击强装强卸、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去年处理强装强卸违法案件65起,处理违法人员53人,依法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三)招商方式不断创新,招商活动频繁不断。一是小团组招商成效显著。2005年,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了10余次小团组外出招商,先后分别赴浙江省温州、宁波、萧山、杭州、韩国等地招商,引进项目38个,合同引资额21.2亿元。二是网络招商走出路子。05年4月份,我们以聊城市网上经贸洽谈会为契机,实现了网络招商工作的新突破。自洽谈会开幕以来,网上洽谈1200余次,达成合作意向15个,外商来我县实地考察已达30余次。三是积极探索挂职招商,05年10月份,我们组织各乡镇乡镇长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挂职两个月,进行蹲点式招商,既学习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同时对当地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建立了友谊,为今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招商成果显著,特点鲜明。一是项目投资规模大。2005年,引进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招商项目15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21.2亿元。二是项目建设速度快。“四百工程”200万吨氧化铝、华鲁制药二期1.2亿瓶大输液扩建、信乐味精5万吨味精、明达石油公司10万吨硫酸等招商项目均顺利实现了年初开工建设,年内竣工投产的目标。三是招商项目拉动作用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建设、投产促进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4.4亿元、利润11.1亿元、利税18.1亿元,分别增长73.5、51.3、57.9。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占全县工商税收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二、找准差距,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
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很不平衡。从全市的情况看,我们虽然取得了全市第一的位次,但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依赖于我县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引资。列全市前5名的乡镇我县只有一个,(振兴办事处,第五名),临清列全市前五名的乡镇有2个,并且我县第一名的乡镇与临清第一名的乡镇引资额相差6200多万元。列全市前30名的乡镇我县是6个,临清有7个。从全县总的情况看,招商引资工作乡镇好于部门,但乡镇之间差距也较大,有的超额完成了任务,有的乡镇没有完成分配的招商引资任务。二是发展环境还不宽松。主要表现在软环境建设上,“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整个的经济发展中,服务效率比较低、比较差,也影响了外商的发展。有的部门和单位缺乏大局意识,重管理、轻服务,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严重。三是跟踪落实不够。一些单位存在有前热后冷、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项目虽已有了意向、签了协议,但跟踪落实不够,最后不了了之。另外,政策落实还很不理想,有些部门对近年来上级和县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贯彻执行不力,该让的没有让,该减的没有减,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四是思想不够解放。在一些乡镇、部门和企业对招商引资工作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工作责任感不强,压力感不大,功夫下得不够,招商办法不多。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还没有完全走开路子,特别是缺乏专业招商人才和队伍。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五是产品档次低,管理比较落后。我县大多数民营企业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开放度不高,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还很少。六是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普遍存有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有的乡
镇和企业不注意疏通融资渠道,外地的资金引不来,本地的资金用不上。对以上这些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关键还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不深,思想落后,对当前的形势把握不准,对于发展经济工作的理念还理解不透。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保持较高的投入增长,这是我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而招商引资是确保实现较高投入的关键,没有招商引资的大发展,就没有茌平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率先崛起,就难以实现“十一五”的宏伟目标。同时大家要看到,在“十一五”期间,新一轮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国际资本、国内的产业正在进行转移和重组,目前招商的形势比任何时候都激烈,有许多的事例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招商引资的压力更大了,难度更大了,要求更高了。所以“十一五”期间,在招商引资我们的任务更重了,我们的要求更高了,压力也更大了。所以说,希望大家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种趋势,看到我们的差距,看到新一轮的竞争对我们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方式,负重奋进。
三、把握原则,科学发展,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在解决好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做好结合文章,把握好今后招商引资工作的几个原则,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一是招商引资要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目前为止,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为20%,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我们建立了信发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和齐鲁味精、华鲁制药、金号织业3个省级科研中心。如何发挥好这些科研站所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我县的经济发展。就要靠对外开放,靠招商引资,招贤引智。要通过招商引资、招贤引智,填补我县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空白;通过招商引资推进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加速我县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二是招商引资要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应该充分肯定,过来我县在招商引资中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正是招商引资的一大批项目,促进和支撑了近年来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县招商引资还普遍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要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有一个转变,即由原来简单的追求数量转变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上来,由粗放的开发转变到集约高效的开发上来。以前的会议也经常强调,我们谋求的政绩必须是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我们所追求的财政必须是真金白银、吹糠见米式的财政;我们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又快又好的发展,这种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落实到招商引资上,就必然要求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要有一个新的进步、有一个指导思想上的转变。事实上,现在沿海一些招商引资较早的地区,都在进行指导思想的转变,有的地方提出要从“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四不引”,即高能耗的项目不引,重污染的项目不引,限制类产业不引,没有安全保证的企业不引。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为提高招商质量、提升外资结构,还专门出台了外商投资优先发展目录,对外商投资在产业方向上进行具体引导。今后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向这方面侧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全国卫生城、环保模范县的建设。三是招商引资要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的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3.1:46.2:40.7,而我县的三次产业比重为7:68:25,这就说明我们的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与实现我县“十一五”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多数,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在继续把工业的招商放在重中之重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拓招商引资的领域,要注重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跨越
县委、县政府确定,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全县确保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力争20亿元。其中乡镇亿元,县直部门亿元,企业亿元。为完成上述任务和目标,在重点和关键措施上,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围绕优势产业招商。围绕优势产业招商是提高招商成功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致力于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围绕“铝、板、精、织、药”五大主导产品前伸后延,内引外联,招商引资,使五大产品逐步延伸为五大产业链条。围绕这些优势产业,做好解读链条的文章,更能够提高招商的成功率。要深入研究与我们优势产业相关的海内外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选准好的项目和切入点,下功夫引入某一区域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跟进,壮大我县产业集群。真要搞到大项目,搞到好项目,还是要靠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现有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把产业集群这个牌子打出去,积极主动寻求与日本、韩国、港澳和其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寻求与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的对接,我想国际国内的企业会纷纷进入茌平。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一定要围绕这个问题考虑,要加强项目的调研、提报和筛选,真正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大、高、外招商项目,这也是我们今年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的措施。
(二)围绕增加收入招商。经济要发展,关键抓工业,在做好工业招商的同时,要侧重农业项目和第三产业项目的招商。今年,国家把“三农”工作作为第一号工作来抓,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突出抓好农业领域的招商和引资工作,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税收。另外,要做好第三产业的招商工作,第三产业是为地方提供税收的重要方面。现在企业所得税的62%、增值税的75%要上缴中央,而营业税上缴中央的只有20%,也就是说80%要留在地方,而营业税的主要来源就是第三产业。所以,要进一步增加我县进入财政的部分,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做好第三产业的招商工作。在这方面,今年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农业项目招商确保到位资金1亿元,争取2亿元,重点引进建设玉米变性乙醇燃料项目、大枣深加工项目、大蒜深加工项目等。第三产业项目招商确保到位资金1亿元,争取2亿元,加大与国内知名商贸企业的沟通与联络,争取在我县建设一处高档次的综合性商业大楼,积极发挥各类家具广场的载体作用,引进外地经营业主,同时引进建设各类专业性物流中心。
(三)强化招商主体,突出企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去年以来,除信发、华鲁、三九味精等几大企业集团之外,我县的其它中等企业也不断创新方式,引资引智,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取得了实际成效。吉星汽车零配件公司与德国客商合作建设了德通交通器材公司,使原来的吉星公司裂变为三个公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新大地铝业有限公司可以说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引来湖北籍职业经理及13名技术骨干,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鑫鑫铝业公司引进韩国资金及6名韩国工程技术人员后,改进了生产工艺,产品档次和质量迅速提升,打开了韩国市场。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企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通过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租赁和托管等方式,吸引外资参与我县的企业重组和企业资产处置,借助外资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股权多元化,提升传统产业,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园区是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作用。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是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的必然途径。新阶段的园区招商,重点要在增强“三力”上下功夫。要增强鉴别力。通过树立市场的筛选意识,形成产业的鉴别机制,对那些污染型、高能耗、没有很好产业发展前景,估计若干年后就会被市场淘汰的产业项目要尽可能地拒之门外。特别是要通过鉴别机制的建立,解决好产业不配套的问题。二是要增强承载力。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业率。广州开发区一平方米的土地能承载243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能生产出1879元的国内生产总值、143美元的出口和334元的税收,开发区面积仅占广州市0.3的土地,却创造了1/4的工业增加值和1/10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县经济园区要努力提升已建项目,做强在建项目,高位引进新项目,真正进入新一轮的高水平、高效益、成规模、成集群的产业开发新阶段。三是要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进一步优化环境,使“硬件更硬、软件更优”,以低门槛、低成本、高回报的环境增强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同时,继续坚持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园机制。
(四)创新招商方式,突出网络招商和以商招商。2005年,我们取得了网络招商工作的新突破。下一步,县招商局要进一步丰富充实茌平招商网站的内容,把招商网建成茌平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及时更新信息和项目资料,与国内知名网站做链接,提高网站点击率,扩大影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以商招商。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以商招商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招商的手段,一定要很好的研究。以商招商,最重要的是要为在我县投资的外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使他们在我县赢利发展,增强他们继续在我县投资发展的信心。今年我们将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抓好这项工作:一是出台更加优惠的奖励政策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增资扩股,把现有企业做强作大。二是定期组织外商参加招商活动,靠他们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来吸引外商,充分发挥我县现有外商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办企业、上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连锁效应。三是建立领导联系客商制度。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分别联系一家现有客商,经常走访座谈,结交朋友,联络感情,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四是建立诚信机制,严格兑现承诺,吸引他们进一步追加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树立我们诚信茌平,诚信企业的一种体现。另外,各乡镇、部门、企业要积极探索、尝试委托招商和专业招商的招商方式。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招商引资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事关茌平未来。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的招商任务。
(一)强化领导,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关键在人,重点在领导。从近两年各乡镇的发展情况看,凡是一把手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深入的,那里招来项目、建成的企业就多。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亲自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招商引资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各乡镇都要进一步充实经委力量,经委主任是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从前几年的工作实践看,部分乡镇经委主任精力没靠上,时间没盯住,业务吃不透,工作出现被动局面,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年初,县里对多数乡镇领导进行了调整,希望回去后抓紧组织充实经委人员队伍,“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必须落实,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常年抓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各部门、各企业也要明确专人负责、组成专门的班子抓招商引资工作,对重大招商引资在谈在建项目,要实行挂包责任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负责到底。
(二)严格考核奖惩。今年,市里修订了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考核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对乡镇只考核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并且年底由市招商局牵头,工商、税务、审计、统计、监察等部门参加,成立招商考核联合小组,对外来投资项目进审查,这一考核办法的变化,将大大增加乡镇招商项目的验收难度,乡镇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根据这一变化,我们县里也加强了考核力度,重新修订了考核办法。另外对部门的考核办法也有所变化,今年只考核部门引进的实际项目和无偿资金,贷款不再计入招商引资任务,同时,避免各部门拆借项目、顶任务现象,督促各部门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年底,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落实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积极性。
(三)强化舆论宣传。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4月份为“招商引资宣传月”,宣传、招商部门要负责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对那些好的典型和招商引资引荐人、先进单位等,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全民招商意识和全民素质,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同时,今年县委、县政府计划在央视和发达地区的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做茌平的宣传广告,充分利用媒体工具宣传茌平的产业、产品优势,扩大影响和知名度。各级各部门也要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宣传力度,积极地宣传推介茌平,提高茌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这期间的宏伟目标,关键要有个良好的开端,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我县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事关重大,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抓紧、做细、落实,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为促进茌平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六
送审稿
(2010年9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李安泽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李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关于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接央企工作的问题,三是当前招商引资问题。
一、关于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问题 第一,目标任务:从现在起,每个驻市中央、省属单位每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以上。
下达这样的目标任务,有五条理由。理由之一,这是服务中心工作的需要。驻市中央、省属单位是我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的中心工作,有赖于在新余这片土地上一切单位的支持,而目前新余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经济工作的中心就是招商引资。所以讲,给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下达任务,实际上就是大家围绕中心、支持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具体体现。理由之二,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招商引资发展势头很好,但仍然存在着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等问题,需要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一起来推进这项工作。理由之三,这是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所采取 的举措。驻市中央、省属单位招商引资并非我们所独创,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成功经验。(江西九江、江苏南通、河南焦作、湖南益阳、福建龙岩、安徽六安、安徽休宁等地均对驻当地的中央、省属单位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或进行招商引资考核)理由之四,驻市中央、省属单位层面高、素质好、实力强。层面高,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与中央及省有关部门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们可以直接跟中央及省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联系本身就蕴藏着许多的项目信息和许多高层次人脉关系。素质好,驻市中央、省属单位里面,有大批学历高、技术强、经验丰富的人才,他们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对各种经济信息的把握都有独到之处,可以说,这些单位聚集了我市大部分的高精尖人才。实力强,驻市中央、省属单位都是市里的优质企业、优势单位,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影响力,还是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都很强,可以讲,去做招商引资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银行部门,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动,最准确地发现项目的信息,这是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比如海关,通过进出口服务,可以发现很多线索。比如工商部门,通过注册登记,对企业的真实性等有很多的了解。理由之五,这是加强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与地方的联系,进而推动本单位工作的需要。招商引资是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它可以成为一个纽带,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加强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与政府的联系,与其他企业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驻市中央、省属单位更真实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了解企业、理
解企业,从而支持企业、支持政府。
第二,工作重点:招商重点是三大产业,就是新能源产业、钢铁产业、新材料产业,其中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项目落户的方向主要三大园区,即高新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分宜工业园。
第三,工作要求:⑴把驻市中央、省属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我市对驻市中央、省属单位的绩效评议范围,年底一并予以考察、评价。⑵驻市中央、省属单位可以参照市招商小分队的做法,组织专门人员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具体由各单位自己决定。⑶驻市中央、省属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共同考核管理,各个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给予适当的招商经费,同时要按照我刚才宣读的《通知》要求,接受市开放办的统一调度、管理和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对接央企工作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李书记、魏市长等市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在各地、各部门的主动对接和强力攻关下,我市与中央企业的交流对接日益密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外运长航、中国中化集团、中铁物资总公司等近10家中央企业先后赴我市考察洽谈,并在物流、贸易、信托、科研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部分项目已进入实质考察论证阶段。
截止目前,我市已先后与中国外运长航、中铁物资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领域涉及物流、钢铁贸易等多个领域,意向性投资预计超过30亿元。其中,中国外运长航已明确免费指导我市物流体系中长期规划的制订,计划以合资合作方式投资
10-15亿元,在仙女湖物流中心投资开发1000亩物流园区;中铁物资总公司将不断加强与我市的钢材贸易合作,明确五年内钢材采购规模达到100-150亿元,并在我市加快建设辐射我国东部地区的钢铁物流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正积极考察论证新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新余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基地等建设项目;中国中化集团在信托产品开发、设备融资租赁、高铁组团房地产开发、袁河抬水工程新城区景观建设等项目上也表达了较强的合作意愿。
为迅速把以上合作意向变成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并进一步推进与央企的合作对接,提出以下四点要求:一是要严格落实专人蹲守北京的对接机制。根据9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有项目对接任务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务必派专人常驻北京跟踪对接央企合作项目。市政府已确定郭瑞新副秘书长常驻北京,牵头协调全市央企对接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站在战略高度,抽调最得力的干部实行专人负责,并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具体形式上,可以单独委派专人蹲守北京,也可以与招商小分队的招商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全力以赴引进重大央企合作项目。二是要建立健全央企对接服务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央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央企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及时根据央企投资动向,谋划和包装可对接项目,同时协调解决央企对接工作有关问题。要加快成立央企高管联谊会,定期组织驻市央企高管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全面增进与央企高管的感情,全力挖掘央企投资信息,全天候接受中央企业的咨询、投诉等,努力打造一个有利于拓展人脉网络、适时获取央企动态
和助推项目建设的央企之家。三是要建立健全部门互动协调的联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做到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各尽其责。今天会上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央企合作项目的对接方案》,明确了目前19个合作项目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以及工作要求,请大家按照方案的要求抓紧推进项目运作。市国资委要牵头做好对接央企的协调服务和督导调度,实行每半月调度一次,通过《央企合作动态》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市发改委要及时做好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国土部门要优先做好项目土地的规划审批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都要在抓好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中找准位臵,发挥作用。四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对接央企的主体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对接工作,积极为企业对接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在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各企业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把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与央企对接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对接合作中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三、当前招商引资问题
(一)今年以来招商引资总体完成情况
——利用外资。预计1-9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4650万美元,同比增长9.4%,总量可望继续保持全省第四,可完成市目标任务的94.77%和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3.84%。其中,现汇进资14895万美元,现汇比重36.64%,现汇总量和比重均可望保持全省第三。
——利用内资。预计1-9月,全市共实施国内市外合作项目
329个;实际进资187.35亿元,同比增长14.5%,可完成目标任务的77.61%。按省统计口径,全市上报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上报实际进资100.51亿元。
——市直单位招商情况。预计1-9月,市直目标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实际进资48.25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32.04%。其中:55个市直单位实际进资45.944亿元,6个驻外机构实际进资2.314亿元。
(二)存在的差距
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外资总量保持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现汇比重下降。一方面,因去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基数太高,致使今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多月出现下降局面,1-8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11%,预计1-9月同比增长9.4%,这与市委提出的增长15%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利用外资人民币进资额的增大,致使现汇比重不断下降,预计1-9月份现汇比重36.64%。因此,虽然我市利用外资可完成目标任务且总量可望排名全省前列,但由于同比增幅、现汇比重是省里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二是利用国内市外资金进度不够快、利用省外资金总量偏小。预计1-9月份,全市可实际进资187.35亿元,只是略超目标进度要求2.61个百分点,以这样的进度要在年终达到增长40%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按省统计口径,虽然我市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同比增幅可望连续7 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但总量在
全省的排名还比较靠后,这说明我市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引进滞后。
三是市直目标责任单位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整体战绩不佳、形势严峻。预计1-9月份,市直目标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实际进资 只完成目标任务的32.04%,离目标进度要求还差42.96个百分点、64.7亿元。从实际进资看,预计完成目标任务一半以上的市直单位只有15个,没有一个单位达到75%的进度要求;实际进资额不到年目标任务1/6(即4000万元)的单位还有10个、其中零进资单位2个。(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中小企业局、市规划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委党校、市史志办及零进资的驻沪办、驻深办)。
四是县(区)招商引资形势总体良好,但进展略有差距。利用外资方面,预计1-9月,除高新区外,其他县(区)均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高新区可完成目标任务的91.65%,其利用外资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76%以上,应该说挑起了全市利用外资任务的重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方面,预计1-9月,一县四区均可达到或超过目标进度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比例略有差距,渝水区完成最高(83.22%),高新区完成比例最低(75%),但高新区总量最大(57.75亿元);利用国内市外资金同比增幅上,最高值为仙女湖区(87.22%)、最低值为渝水区(62.12%)。(虽然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5个百分点,但渝水区总量是仙女湖区的近3倍)
(三)决战决胜90天,全力以赴抓招商
下一步,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查找本地、本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从现在开始,决战决胜90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一要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责任感、紧迫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绷紧招商引资这根弦,在今年最后的90天时间内,中心工作就是抓好招商引资。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进行再分解、再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本地、本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管到位,亲自过问、亲自调度、亲自督导招商引资工作;分管领导是本地、本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强化责任落实。
二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各县(区)要对照下达的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的任务,看一看自己还差多少个没有完成,确保年终完成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的任务;55个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市直单位中,除农口单位(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队、市水务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袁管局)外,其余市直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要重点围绕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产业开展招商,且需引进一个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只有真正完成了引进重大项目的任务,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才有底气。对没有完成引进市里规定引进重大项目个数任务的,原则上不得评为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要加大专题招商推介力度。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参加国家、省举办的招商活动,县(区)要结合实际,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市招商服务中心
要确保每个月在市外举行至少一场专题招商推介活动。要加大对台招商力度。积极参加和举办对台专题招商活动,积极洽谈对接台商,认真做好10月份拟举办的赴台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准备工作,请市台办牵头抓好贯彻落实。要加大驻点招商力度。目前有些单位招商成效不佳,我想与没有长期驻点招商不无关系,市、县(区)各招商小分队要利用这最后的90天时间,与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到驻点地区开展招商,并加强与县(区)的项目对接和沟通配合,确保出成果、出实效。
四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调度、管理、考核。市开放办要每月调度一次招商引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问题,并每月通报招商引资调度、考核情况,对完成任务靠后的10个市直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对年终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单位,县(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在年终交账会上作表态发言并向市委、市政府说明情况,并在媒体上通报;同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在此,特别强调,根据2010年市委常委会第11次和第16次会议精神,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专业招商队伍组建后,市商务系统每年的招商引资任务为30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剩余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以落实企业招工任务、确保企业用工需要为主。
7.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今年工作,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书记、省长的讲话着眼全局、立意高远, 分析透彻、部署有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大灾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 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
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和“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积极应对严重干旱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粮食少减产、农民要增收”的目标, 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农产品生产经受严峻考验。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通过科技救灾和恢复生产,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影响。夏粮产量210.4万吨, 比上年增长26.1%, 秋粮产量666.5万吨, 减产29.5%, 全年粮食总产876.9万吨, 减产21.2%, 比前期预计形势要好;油菜籽产量71.8万吨, 比上年增长39.1%。据行业预计, 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蛋类13万吨, 奶类5万吨, 水产品10.3万吨, 分别增长3.3%、3.9%、8.9%和17%, 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太幅提升。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造成负增长0.9%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 确保了减灾增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实际增长15%, 创“七五”以来的最高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正在扭转。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稳定发展, 草食牲畜比重提升。蔬菜、马铃薯、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行业预计蔬菜面积和茶园、果园面积分别突破1200万亩、400万亩和300万亩, 产量均增长7%以上, 马铃薯面积达到1124万亩, 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作物持续发展。大鲵养殖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 存池29.1万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2837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初步测算, 包括茶果在内的经济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6.5% (按统计口径测算为45%) , 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个、2.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发展, 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排位明显提升, 绿茶、辣椒及太子参等药材生产规模居金国第一, 马铃薯、火龙果居全国第二, 蔬菜即将进入全国前五, 牛、猪存栏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一位。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改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完成年总产值483亿元, 同比增长28.8%,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251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年末总额200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建设带动原料基地800万亩, 带动农户360万户, 均比上年明显增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家, 增长3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11.4%。
———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蔬菜、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8%、95%和92.5%, 分别比上年提高0.1、1.5和4.1个百分点。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 保障九运会工作圆满完成。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 新增认证绿色食品15个, 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5个, 19种农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各类机具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7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万千瓦。建成户用沼气13.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31处、农村清洁工程80处,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17个“整乡推进”试点有序实施, 农垦农场4700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和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投入抗灾减灾, 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召开全省春秋两季农业生产现场会, 出台生产指导意见,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组织实施12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测土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重大项目。加强农业抗旱救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抓好望谟洪灾等突发灾情、疫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 先后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8亿元, 组织技术人员30余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 完成改补种农作物180万亩。开展旱灾影响调查评估, 摸清了灾害损失, 为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完成机耕1187万亩, 机械灌溉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二是扎实抓好项目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住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按照“三个建设年”的要求部署, 深入研究谋划项目, 加大跑部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农业部等各方面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在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 我省顺利与农业部签订《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备忘录》, 建立起部省合作共建新机制, 为助推我省特色农业和毕节试验区等区域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努力, 省农委全年共争取到位农业投资28.71亿元, 中央资金占到18.6亿元, 其中建设项目资金增长l6.7%。同时, 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年度项目资金下达比例99.7%, 是近年来资金拨付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共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4.23亿元, 兑现农机补贴资金2.78亿元。
三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组织“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现场会、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等推进活动, 实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扶持县域特色产业建设, 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小杂粮和特色渔业等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种养基地,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2个、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91个、部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4个。加大对农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省级示范点23处, 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示范基地1处, 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处, 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示范社。加强涉农金融服务,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省乡企担保中心贷款担保余额8.2亿元, 其中涉农担保占24%。分解落实“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开展农民增收补欠活动, 形成各级各部门助农增收的向心合力。
四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抓好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实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 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等体系建设, 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环境保护工作, 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实施, 建成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机化步伐加快, 取得“无性系良种助推贵州茶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等重大农业科技成就。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9万人。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成功承办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活动, 组织参加成都农交会、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投资贸易周等展会, 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外营销推介。加大农业“走出去”步伐, 强化与周边省市区、珠三角、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抓好农业对外宣传。农业会展签约金额和外来农业投资, 均实现大幅增长。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 强化执法, 优化服务, 切实维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去年全省农业生产迎难而上, 农村经济亮点纷呈,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现了“十二五”顺利开局。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 攻坚克难, 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好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努力在“三化同步推进”中创造新业绩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抓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谋划今年工作时, 我们清醒地看到, 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反映出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反映出供给能力依然不稳, 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下降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步伐依然缓慢。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 农业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特别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及市场环境难以预料等, 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这是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国家和省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环境条件逐步改善, 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等等, 都是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基础保障和强大动力。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 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 为我们抓好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估计多种复杂因素、切实做好应对准备, 更要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科学谋划今后工作, 坚定信心, 加倍努力, 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为统领, 以“稳中求快、提速增收”为目标,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努力完成“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强基础”四大任务, 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稳中求快、提速增收”, 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农业发展内在要求, 在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力度,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肉类总产量200万吨、油料产量77万吨;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5万户;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近年我省在推进结构调整、培育重点产业上, 措施有力, 成效明显, 但也存在地区不平衡、进展不够快的问题,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没有充分发挥。去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推进结构调整的会议,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 省农委组织了专题调研, 拟订了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初步方案, 争取在三四年内使全省经济作物比重达到60%。今年是推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起步之年, 要力求首战成功。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 有效提高复种指数, 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面积, 扩大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核桃、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 积极发展饲草料和绿肥等作物。今年增加蔬菜种植100万亩、中药材50万亩, 新建茶园60万亩、果园50万亩。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 调减陡坡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 加快“望天田”水改旱进程, 增加马铃薯等夏粮面积, 加大菜用马铃薯、酒用高梁、薏仁米、苦荞等兼用高效粮食作物, 促进粮食产品的加工流通增值, 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加菜用马铃薯和酒用高梁面积各90万亩,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小麦67亩、水稻5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全省畜牧工作已在安顺召开, 有关工作已作初步安排。在此, 结合结构调整再强调一下, 要保持种养业齐头并进、实现“六畜兴旺”。重点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 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香猪、大鲵等特色养殖, 实施好“千万只肉羊工程”、“千万头肉牛工程”、“5511工程”等项目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力争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确保养殖业持续较快发展。完成草地建设80万亩、冬季农田种草120万亩。实施牛羊杂交改良58万头和50万只, 推广杂交猪1900万头、良种禽1.1亿羽;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 大鲵存池40万尾。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要根据新的目标修订全省农业发展有关规划, 抓紧编制实施《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各县选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解决生产规模、产业聚集和服务配套问题, 每个县重点发展二至三个农业产业。按照集中资源、逐个突破的原则, 今后省农委的各项资金投入, 都将向这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倾斜。
(二) 力争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连年受灾、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当前,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仅是省内安全自给的需要, 也是全国宏观环境的需要。我们要坚持抓好粮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保障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一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要强化政策宣传, 规范操作运行, 搞好措施配套, 加强监督管理, 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稳定农业生产的基本面。目前, 我委已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中央财政预拔资金6.5亿元, 各地要迅速安排抓好落实。二是确保粮油稳定增产。今年, 农业部将对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评。要立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的要求, 抓好扶持粮油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 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和农机化示范等项目, 完成粮增工程1200万亩、高产创建162万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农艺农机技术, 确保农作物良种和关键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完成机耕面积1200万亩、机收350万亩。三是扎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蔬菜、肉类、奶业、水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密切产销衔接, 促进市场流通, 保障城乡消费需求。
(三) 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渠道。农民增收是农业工作的核心目标,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障持续增收的产业体系和成效机制并未完全形成, 必须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 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的支持和投入, 扶持加工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点) 创建和星级评定工作, 建设省级示范点15个,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现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新一批企业申报认定, 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要抓紧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基地, 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共生繁荣。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命名一批省级示范社, 完成500个民族乡镇新建和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形成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计划, 加快阳光工程转型, 扶持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更名为契机, 突出为农服务主题, 开发金融创新业务, 落实涉农担保费率优惠政策,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加强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 协调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努力实现增产增收。抓好助农增收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和督促考核, 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助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四) 促进农业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着力点。今年我委已与省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我委也将与市 (州) 农业部门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 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已批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全面完成32个县级站建设任务, 争取开工建设5个市级质检中心、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完成一批市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审批立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确保今年完成金省1446个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抓好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全面提高监管和检测能力。二是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6个专项整治工作。以“瘦肉精”整治为重点, 坚决打击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创新农资监管措施, 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 杜绝经营、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 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检, 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一批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实施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 建设5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100个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场。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深入开展9个市 (州) 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准入和全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 实施好全省43个茶叶、蔬菜重点县179个监测点监控项目, 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 保障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今年, 要抓住各级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一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粮食新增产能、高标准农圈、农机购置补贴、动植物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 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等项目建设, 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争取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项目对我省的倾斜投入。二是抓好农村民生改善项目。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 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18个“整乡推进”试点, 努力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镇, 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坚持“稳步推进、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推动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 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化、物业化和综合化发展, 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10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农垦农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三是加强项目争取和实施管理。要认真研究农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需求, 积极谋划和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 确保存量投资有增长、增量投资有突破。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科学把握基础建设和投资安排的方向与重点, 努力解决项目小、散、杂的问题,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应用作用, 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六) 推动农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开放是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开放摆在农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挖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拓农业增长的广阔空间。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调研和农业法制建设, 强化农业政策法规保障, 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流转土地, 全省完成土地流转350万亩,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强化格式文本的推广应用和履约监督,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保险, 加强诚信农民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地的区域农业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和出口。举办好2012年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力争外来农业投资和贵州农产品外销实现新突破。
(七)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结合”的指导思想, 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做好防灾减灾的组织、物资和技术准备, 提高防灾减灾应变能力, 重点防御低温凝冻、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抓好抗旱救灾机具储备和检修, 加强抗旱节水等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 发挥先进科技在抗旱减灾中的应有作用。抓好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 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投入, 帮助灾区和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地调查、收集、分析和反映灾情。认真执行农业灾害报告制度, 在灾害发生、救治关键期, 安排专人定期报告灾情动态、处理紧急文件, 为防灾抗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农业安金生产, 切实消除农机、渔业安全事故隐患, 维护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保障引领支撑贵州农业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五”以来, 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有所提高, 科技支撑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但仍然存在创新薄弱、投入不足、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缺乏等问题,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不强,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201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有42%, 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围绕开发创新、转化应用、推广服务、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环节, 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农业人才,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提升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确保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依托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 研发、配套和组装一大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优质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创新和推广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要广泛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 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培育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 加大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扩繁力度,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良种覆盖率。要针对贵州耕地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加快山地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步伐。二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同时, 加快推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中药材、蔬菜、肉牛产业3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功能实验室、12个综合试验站的建设, 启动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油菜、生猪、水稻、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协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要推动建立“课题来源于生产, 成果由市场检验”的科研立项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评价机制, 积极发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直接服务农民的最基层机构,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依靠力量。为了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 农技推广服务取得实效, 我们主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作用。要全面推进农技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农技推广执业资格制度和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 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运行机制。要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引导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农科大学生, 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 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落实好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二是要大力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 各地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提前做好建设用地划拨、实施方案编制、匹配资金落实, 严把建设质量关, 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 有效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使得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切实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动植物良种及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要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 重点推广先进适用农艺农机技术, 支撑农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要积极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传播, 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要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任务,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实施力度, 广泛建立专家统筹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 示范户辐射带动的高效农技推广新机制。要培育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辐射和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农民普及性教育培训, 结合农时季节, 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 将新品种、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训, 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技能为培训重点,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培训, 培训人数不低于培训任务总数的三分之二。抓好农业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重点人员系统化技能培训, 力争“十二五”时期培养50万名特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今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农技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组织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 参加高级研修、异地集中的系统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实现每3年完成一轮对县乡在岗公益性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任务。
8.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八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论坛”在大家的支持、参与下,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代表中华医学会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和关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同行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依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依靠业务部门的管理和具体实施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中华医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它具有“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门类齐全、信息快捷”的优势,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是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当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在卫生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在2002年12月31日,卫生部科教司正式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评审部”牌子挂在了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承担政府委托的职能,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为了贯彻国务院“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的要求。1999年,卫生部把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承担,以更好地发挥学术团体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这是我国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五年来,学会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和审查工作;组织编写、出版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每年组织召开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工作会议;参与修改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组织学科组专家审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年来共评审、公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9000余项,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并承担了大量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发挥学会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这是一个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规定》指出,“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落实”。为了贯彻落实《规定》精神,发挥学会的优势,我们举办了各种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1、学会各业务职能部门所开展的工作都和继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讲,学会内部各业务部 (室)的职能,实际上都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不同形式,都离不开继续医学教育这项中心工作。多年来,我们与各专科学会和各业务职能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
效果。
2、杂志是永不落幕的继续医学教育大课堂。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在国内医学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广泛的读者群。阅读杂志本身就是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好形式。
3、2003年年底,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等学术组织编写的第一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六个分册已正式出版,今年将有更多《规范》分册和部分《临床诊疗指南》出版发行。这是卫生部立项、财政部支持、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共同承办的一件大事。
《规范》和《指南》出版发行后,继之而后的工作就是医学会还要进行培训工作。中华医学会将利用各种方法对临床医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并已决定与出版社继续合作,开发相关的产品。
4、为了落实卫生部提出的《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这一宏伟目标,学会不断探索新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开展远程继续教育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医生之友》节目,开辟继续医学教育栏目,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专题讲座、热门话题,邀请国内一流专家讲课。由于节目制作精良,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讲演水平高,覆盖面广,深受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从 1996年至今,已有近10万名医生接受了培训。为推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做出了卓越成绩。
5、中华医学会——礼来合作网站已经开通,并初具规模,并正在积极筹备在网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临床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顺利实施,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7、接受卫生部规财司的委托,承担CT等大型仪器上岗人员培训任务,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规范、提高医疗行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医学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我们的建家、守家和发家的传家宝项目。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们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继续医学教育在各地和各专科开展还很不平衡,如果我们重视不够,尽心尽力不足,我们将会失去很多。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的优势,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可供选择的继续教育机会是我们应当永远探讨的主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办班质量,鼓励更多的界内外人士参与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我们已经和北医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协商,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院,以发挥学会更大作用,使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
【招商会议上的讲话材料】推荐阅读:
招商会议上的讲话09-25
在全市招商引资培训会议上的讲话11-12
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讲话09-12
招商局在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动员会议上的发言09-08
会议赞助招商方案09-16
招商会议的筹备10-21
招商引资工作会议11-19
新品招商会议策划方案09-30
乡镇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主持词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