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

2024-09-27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精选12篇)

1.《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 篇一

在与时俱进中提高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笔记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话今天还在重复。

“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这话有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意思。

“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一切革命阶级的利益,代表自己民族的利益,也就是说要代表占本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这是“三个代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内某些同志中还存在着“小气”,计较小事,不识大体等毛病。对党内各种原则错误的思想和主张,对党内一切坏的现象,进行不调和的斗争,“这是说要讲大局,讲原则。

“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实事求是,在革命实践中检验一切理论和是非。”这话的另一个版本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进行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演,并于1948年公开发表了这一著作。70年过去了,重温这本书,对于回答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修养仍然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从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要对自己进行改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是共产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解释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特别的,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提到共产党员需要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才能避免“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这样的表述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胜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绝大部分共产党员都能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一小部分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不能埋头苦干、不能默默奉献,而是或精神空虚、或贪污腐化,完全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直至滑向犯罪深渊,严重败坏了党员形象,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动摇党执政的基石。

客观上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存在有待进一完善的环节,这确实给一部分共产党员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巨大变革也给共产党员了解、适应客观世界,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和学习带来了较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更显得非常必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样,共产党员自身的修养也应该适应现实社会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新变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共产党员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和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对加强自身学习和改造,始终保持党性。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 篇二

“道”:从辵chuò (辶) , 从首, 辵谓长行, 首谓面之所向, 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途, 此途即道。其含义有道路、道理、道德、天道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 是儒释道等各家学说、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传统信仰认为, 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 又回归于道, 其宗旨均是按照宇宙规律去做, 即人道必须符合天道, 人心合天心, 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德”, 左边从“彳” (chì) , “ㄔ”在原始文字里三笔划分别是大腿 (股) 、小腿 (胫) 、足脚, 是一只完整的人的腿脚的形象, 象征人的步伐、行为, 这左半部是象征有形空间。右半部“十目一心”就体现出是无形空间的景象。“一”之上的“十目”是指天上, 之下的“心”意指地上的人心。“十”字的原始含意是“十方世界概念”, 有具足、完整、全方位的意思。因此“十目”指十方之眼, 是全体众神的眼睛。故, “德”的意思是:人的心念符合“神的旨意”、遵循“道的特性”下的行为就叫“德”, 体现在世间就是人的真诚品性与善良的行为。

“道”与“德”两字是紧密相连的, 就是“遵从天道, 在心为德, 施之为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又反过来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代表社会正面价值取向, 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即对事物负责, 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道德的内容

中华之复兴, 君子当自强不息!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小德治家, 中德治人, 大德治国, 君子厚德方能承载万物。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 常言道,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要把经济搞上去, 粗腰三五十年时间。如果道德沦丧了, 就需要上百年或几百年时间才能恢复。德包含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1.孝:孝字半老一子。言亲已老, 半入土矣。儿子就是手足, 以奉扶持。

孔子的弟子问, 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 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 可是犬马也能养, 如果没有敬, 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 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 不是宗教, 但有信仰。

孝的表现形式是回报, 先回报自己的父母, 然后再回报自己的国家, 这是人性之本。德之本, 孝为先, “鸦有反乳之孝, 羊有跪乳之恩。”自然界中的生灵都如此讲孝道, 我们人再不如它们, 这个“人”字就徒有其名, 就不配做人。社会在交替发展, 传统在岁月荏苒中被赋予新的含义, 有的不被遵循, 甚至被摒弃, 但无论怎样创新, 孝道是改变不了的, 它是做人之本, 做人的基石。尽孝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与金钱物质无关。作为大学生要用优秀的成绩报告单回报父母, 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勤奋工作、爱己爱民、不做傻事, 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2.弟:弟字先点为兄, 后点为弟, 弓身一手一足, 亲爱为悌。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讲究平等, 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我们在很多案例中看到的却并非如此:在中学中, 常发生群殴案例;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戴绿领巾学生;重庆司法局副局长文强让下属给他下跪等, 都说明人与人之间没有讲究平等。

2012年3月14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记者问时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指经济的发达, 还应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国家的基础是正义, 这种正义只能凭借法律来体现。如果国家丧失了正义, 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法律, 国家也就丧失了真正的特征, 与强盗无异。

3.忠:从中, 从心。古以不懈于心为敬, 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

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 忠为正直之德, 故从中声。我们在工作中要忠于职守。再完善的管理制度都存在漏洞, 但只要忠于职守, 不去投机, 就是忠。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忠者, 尽心无欺之谓。凡人伦所在, 如下之事上, 等辈之交友, 处事接物, 皆当有之。

4.信:人言而成, 非常人之言, 乃立人之言也。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依赖的品德。孔子曰:车无辕不行, 人无信不立。

信任早已成为人格中的重要品德而进入习俗, 而习俗不仅在成长期塑造着人格, 并且在其后, 靠着对违约和失信者施加的社会压力, 约束人们的行为。

5.礼:禮字示豆在地上, 曲身拾之为禮。何为拾, 手合也, 一手五指, 两手为拾, 手合即礼, 此礼之始也。

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

6.义:義会意:从我, 从羊。“我”是兵器, 又表仪仗, 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 “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

义的观念是关于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在孔子看来, 一个人的行为应当以行为的正当性为基本标准。人之为人, 并不在于人有知觉、有生命, 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该不该做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义。

如果有一个人身处危难之中, “仁”者会不加思考、亳不犹疑地去拯救那人。但“义”者会先作出理性的分析及判断才施以援手。“仁”可能是盲目的“义”, “义”不会是错误的“仁”。

7.廉:头立周正, 身披半乡, 双足齐地, 两手垂肩, 三经二纬, 似井似田, 左衣右末, 不歪不偏, 贵在身情, 不在衣冠, 清白吾体, 洁净守清, 贫不滥贪, 天子访贤, 选举孝廉, 财不动心, 物不爱贪, 安贫乐此, 为之廉也。

包拯《乞不用脏史》:“廉者, 民之表也;贪者, 民之贼也。”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近年来, 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 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 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

8.恥:恥字心与耳也, 不因耳听邪声染其心者, 谨守规矩, 是知恥也。心耳最灵之物也。听声报于神知觉也。知觉者性也, 性本善而无恶、神本灵而不昧。只因耳听邪声染其心、心生私欲蔽于性。性不明而不知羞、神不灵不知耻。若人不说邪言、不听邪声、谨守规矩, 是知耻也。

三、道德修养与读书的关系

据《辞海》:“修养乃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也。修以求其粹养, 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 养犹涵育熏陶也。”这里“修养”指的是一个人为适应社会需要, 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养成一定素质, 达到一定水平所进行的学习和实践。从静态角度看, 是指一个人修为程度;从动态角度说, 又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无止境过程。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许多人认为, 读书是为了促进专业发展, 似乎与道德修养关系不大。其实, 读书可以修德。所谓德, 是一种品行, 是一种素养, 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可见修身和读书关系之大。修身, 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 怎样做事, 如何做人。对这方面的修养, 人非生而知之, 而是赖于学而知之和生活的磨砺。

古人云:“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就修身而言要内外兼修, 品性要讲仁义礼智信, 对人要温良恭俭让。“修德忘名、读书深心”。读书使人明理明德、明荣知耻。读书是修德律己的有效手段、方法和途径, 读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修炼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无论是明君贤臣, 还是圣人先哲, 无不倡导为人修身立德, 正人先正己, 做官先做人。书籍的重要性中外贤者都作过大量论述。

西方谚语云:“人是什么?半是野兽, 半是天使。”不断读书学习, 通过修身养性, 可净化灵魂, 强化人性中的“善”的一面, 抵制“恶”的一面, 从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读书, 就是人的生命与精神的升华、文明的历程。“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有三宝精气神, 书有三宝气骨韵”。人的“精气神”怎么来?书的“气骨韵”如何为我所用?都需要有长期读书的好习惯来实现。“胸无城府人如玉,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世不能太世俗, 多读书的人修养高了, 他就会像玉一样美, 气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我信其然, 故是三更有梦书当枕, 梦醒时分书自出。

不喜欢读书、不勤于读书的人, 则必然学识浅薄, 知识陈旧, 很难脱去俗浮之气。作为人, 消除职业倦怠和生命活力衰微的有效方法, 就是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求, 营造圆融的精神世界。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精神的第一需要, 这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自觉追求。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 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

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 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 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 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 指导我们学与习相结合, 从而达到“温故知新”。在解答为什么要学习时, 孔子指出“学则不固”, 告诉我们:学习以后就不会自以为是。学习能增加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充实起来, 从而认清自己。学习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又因为想去弥补不足, 不断地努力学习。好学:子夏告诉我们“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之乐, 乐在开阔眼界。眼界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有的书像陈年佳酿, 百读不厌;有的书像品评香茗, 先苦后甜。烦恼时读书, 清新的墨香伴着花草的芬芳滋润你的心田;失意时读书, 忘怀的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感叹。桌上打开的是人生, 窗外流逝的是岁月, 灯下独坐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动人婉转的曲赋, 意境优美的诗词, 惊心动魄的小说, 形神兼备的散文, 都使人如醉如痴;发人深省的教育理论, 精彩绝伦的教学案例, 顿然醒悟的教育叙事, 充满智慧的教学随笔, 筑成了个人专业成长的一步步阶梯。

摘要: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又反过来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本文从古人崇尚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谈起, 论述了通过读书增强道德修养、陶冶个人性情、构筑精神家园、舒展自我心灵的重要性。

3.《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 篇三

首先,读书可以丰富见识,广博学识,增长知识。

一个教师,课堂深深打动学生的秘诀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才使他的课能随意宛转,如行云流水,深入浅出,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地,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然接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他们的课每每上出了一种韵味、一种气氛,听他们讲课,能使人仿佛闻到一股幽香,犹如兰馨,沁人心脾,趣味无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渊博的学识,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有力保证。不读书怎会有融会贯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语文教师要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气魄,洒得开,收得住,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一堂课就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因此上起课来不可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怎么办?“书中自有好办法”,读书吧!

其次,读书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

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有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他们总能超前地认识到一个时代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魏书生老师的“商量,商量,再商量”,丁榕老师的“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促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比具体的教育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实施新课程,最根本的还在于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我们常感叹自己做法老套,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没有行动的动力;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辨不清行动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前卫的教学理念?“书中自有新理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你不停的攀登,就一定能登上教育的最前沿,一览教育的无限风光。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教师要有所提高,也只有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思想境界上看问题,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经验的、感性的层次上。

第三,读书可以影响人的气质、修养,摆脱“匠气”。

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的读书问题,这也是他们国民文明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有资料表明世界人均读书54本,以色列人为 64 本;俄国人为 55 本;美国每年每人读书70 本的。

而我国即使把学生的教科书算进去,人均也只有7本。一个人不读书,会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会受到历史的惩罚。作为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更应成为读书的带头人,用书“养吾浩然之气”,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无形的,不可设想,一个没有人格作背景的人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成为名师。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读书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

4.《乡土中国》读书体会 篇四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1943年所写,1948年出版,是作者在其乡村社会学讲稿的基础上撰写的,虽然写作时间距今已有63年之久,但并未随时间的推移不合事宜,相反,他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分析,其广度和深度已高于一个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层面,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的法治及状况有着很好的启迪。

《乡土中国》一书包含14篇文章,是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后所得成果,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14篇文章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作者运用功能主义学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社会影响深远。

5.中国四大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梁山聚集的108位英雄全部被迫走上起义之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愿忍受恶势力的压迫,奋起反抗;另一个是在叛军的压力下加入梁山英雄的行列。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迂腐。一定是作者写《水浒传》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悲愤,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才能把水浒的人物刻画得如此传神,把心理活动描写得如此细致,把环境渲染得让人身临其境。

我喜欢花和尚卢的急智。他用三拳杀死了郑屠。值此大难之际,鲁申智骂:“你诈死,家里人慢慢会注意你的。”一边走一边“大踏步”。如果我换了鲁,我会站在那里,让别人把我带走。

我也喜欢石秀的性格,危机时刻咄咄逼人,无所畏惧。卢俊义被绑在法庭上,刽子手举起了屠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来打听消息的石秀大喊道:“水浒里的英雄都来了。”从楼上跳下来一个人抢达摩套路,但是我没有这种逼人的精神。有一年,在我生日那天,我请了很多小朋友去吃蛋糕,吃了。我妈突然建议我唱首歌,我却怯生生地摇摇头,心想:这么多人面前唱歌一点意思都没有,要学石秀。

我也喜欢宋江。宋江在浔阳楼饮酒,说醉话,在墙上写反诗,可见其财大气粗,不为志气付出的痛苦。他借酒吐不快,只有在这种沉醉狂野的状态下,才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诗。

6.中国文脉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新意并不多,把冷饭热炒一遍,模模糊糊都是晓风明月的感觉。好在时间线索比较清楚,分类也比较明确。

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他因为对曹操的偏爱,冷落了孔明,冷落了三国。对罗贯中缺乏足够的敬意。

其次是他对越是遥远的东西评价越高,越是接近现代的文人和作品,越缺少充分的评价。好像是文脉消失了一样。这个见解缺乏说服力。

第三是对百姓在文学史上地位评价的前后矛盾。前面说稷下学宫里不需要草民。后面又说只有百姓还记得屈原,好像给了屈原无上文学地位的是百姓。

最后是对红楼梦的解读评价,虽然很高,说这是人性生存与美好的幻灭,但是分析软弱无力,缺乏独到见解,又不敢在众多理论中阐明旗帜,不够给力。

为了可以追求语言的生动,很多地方做了一些想象,确实有效果,我往往就是被此逗笑。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写法出现模式化,就在笑不出来了。

7.中国梦读书心得体会 篇七

《中国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阶段的梦,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关于中国梦的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因为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渐渐沦落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把中国打造成为像西方那样工业化的国家成为中国人的梦。而要追逐这个梦的根本前提是民族独立,国家政治独立。主要因为这样的条件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当时的中国无法成为工业化的国家。而在那个时期,中国人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的限制力度。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梦,但是似乎这个梦离他们是如此远。

当代中国人,无论是国内的中国人还是海外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中国能够尽快强大起来,赶上世界现代化的进步潮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留下的辉煌,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能忘记的是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的重要贡献。而鸦片战争的到来,使得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大的危机,曾经的辉煌依然存在,而问题是如何恢复,而不再是保持的问题。恢复中华民族的辉煌是艰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因为中国受到的破坏程度的巨大的,经济蒙受的打击的前所未有的。这对于中国人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变得尤其艰苦,中国人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建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鸦片战争后就已经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梦,而要实现这个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民族独立以及政治独立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人民有条件来实现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梦想,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好的信心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固然是一件极大的喜事,但是新中国无法避免的是如何处理好这几十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寻找一条符合国家现实情况的发展道路。战争给曾经强盛。 的中国沉重的打击,留下来一大堆问题。新中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促进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谈何容易。战后各方面的整理是一个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整理各方面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而当时能够有经验借鉴的国家是苏联,它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极大的帮助,因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站在社会主义这条战线上。

但是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还是无可避免地犯错,在借鉴苏联的时候,并没有根据自身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于是走了不少弯路。而更加严重的是“文化大革_命”的发生,对整个新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我相信在这些时期的中国人必然充满了恐惧,那个实现工业化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似乎又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文_革前,中国制定的五年经济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而文_革的冲击,极大地拖缓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性的,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基础的话,一切梦想都是虚幻。正因为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文_革之后的发展方向偏向于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梦》中,介绍了“中国梦”的由来,“中国梦”的实现步骤以及“中国梦”的未来走向。这个梦的延续性很强,而这个梦的实现还是探索和设计中,实现“中国梦”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这是对“中国梦”的持续追寻的一种执着,是对“中国梦”的一种推崇。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六十多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大的“中国梦”过程中许多其它有特色的“中国梦”,但是我们现在的成绩离大的“中国梦”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我们需要付出的心血更多。中国的崛起并不容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容易,引用孙中山的话语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中国梦”的追寻,对实现“中国梦”的渴望,这些都是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8.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有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要对思想进行思想。”这句话我认为是哲学的根本。人要能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够思考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的思想范畴,在自己的思想范畴之内进行不断地思考,深层次的思考也就能变成反思;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这也许就是哲学的本质吧。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与冯友兰先生所说是相通的,一切的哲学都是建立在“认识你自己”之上的。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哲学才能使我们提升心灵的境界,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即智慧之学,人的智慧来自于人的思考。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哲学家,他们的智慧源泉都来自于他们那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思考中得到真理,真理的诞生也就是哲学的出现,对他们而言,哲学,无处不在。

“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了。”这段话依然来自《中国哲学简史》,它足够验证“哲学是始于思考”的。“反思”无非就是思想的思想,即深层次的思考,而“系统的反思”是聚反思、总结于一体,就像优秀的学者、哲学家,他们不但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总结的产物就是“真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真理的诞生”,它就是关于思考的总结。

9.读书与修养的作文 篇九

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人都因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够好而毁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为此我校实施综合素质量化来评价学生,主要是为了体现出每个学生的各课成绩和道德修养的好坏。这种分数是在80分的起步上,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实施加分。为了表扬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学校就在每学期评比表彰一些综合标兵。许多同学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书本,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有些人的综合素质很低,而有些人的综合素质分却很高。这是为什么呢?是有些人不够聪明吗?其实原因是那些分数低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完成得不够及时和认真的缘故,在自习课时不遵守纪律、、、、、、这才是他们分数低的真正原因吧!而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不聪明的人,只有不肯动脑努力的人。自己的综合素质成绩就像是果树上的果实,自己的努力就是对小树苗的培育。刚出生的婴儿要靠父母的抚养,才可以长大成人。小树苗也是如此,它要有人培养它,才可以长成大树,再结出丰硕的果实。我相信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一定很重视综合素质分。我也是如此,我爱学习,并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分。我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遵守纪律,积极管理班级秩序,用这样的方法为自己获取更多的综合素质分。综合素质分的实施使我改正了许多缺点,它成了我的好朋友。

马剑镇中这所美丽的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这里安心学习,在实施综合素质量化的过程中,才能成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勤奋刻苦,不断进取的优秀接班人,我们要在这里学有所得。

10.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 篇十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本学期师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懂得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11.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通用) 篇十一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1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品质。它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是师德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无爱的教育犹如离开水的鱼,不能生存。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崇高道德情操,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相反一个学生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就会产生“我是差生,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的思想负担,从而破罐破摔,失去前进的信心。所以,真挚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学生明白教师所指的正确道理,却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情况。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真诚地关心学生,学生爱老师,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有了感情,学生才会接受教育。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阳奉阴违,对老师的话置之不理,甚至当面抗拒顶牛。学生不听教师的话,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与学生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取得情感的沟通。如果教师热爱学生,他教育学生时,学生会认为”老师是为我好“,从而愉快地加以接受。

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耐心地指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腔热情地去组织课堂教学,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求异创新,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虽然教师的待遇不高,他们依然不计个人地位和名誉,不计待遇和工作时间,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

总之,爱是相互的,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必将得到学生无私的爱的回报,一句句节日的问候,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份份成功喜悦的分享,我常常被学生感动。所以教师这一职业是收获幸福的职业,是最快乐的职业,是能获得成就感的职业,也是最富有的职业,它不愧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本学期师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懂得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还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与同事和睦相处,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师德高尚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才能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3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屈指算来,我已教了9年书了,教过的学生累计也有300多人。当我看到同学们有的成了技术熟练的会计,有的成了独当一面的厂长,有的成了给农民们排忧解难的农业技术员,有的成了医术不凡的年轻医生,有的和我一样踏上了教育岗位……我渐渐从内心体会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了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4

在学习观看了有关师德的案例后,我心中感受颇深。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

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四、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五、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六、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七、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5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12.中国梦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了国家不再受帝国主义国家欺负,中国人民决定搞“两弹一星”。钱学森爷爷冲破重重障碍,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不怕吃苦,坚定着为国献身的梦想,终于研制成“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从没有人再敢欺负我们。为了富强,中国搞改革开放,邓小平本着富国、富民的思想,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沿,开创了邓小平理论,引领着中国不断前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使得我们成为了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让世人目睹了中国从跌倒到爬起,从谷底到顶峰的艰辛过程和顽强毅力。如今,中国本着以和平相处为原则,正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上一篇:小区疫情防控整改报告下一篇:再谈接触网状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