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2024-08-27

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共11篇)(共11篇)

1.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能节省很多走弯路的时间,让学习的每一步都有条不紊,为了让同学们能更为高效地学习,小编今天特意整理了如何培养良好学习态度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同样的,良好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你将学习看作痛苦的事,不认真投入,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有好成绩吗?相反,我们应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业,热爱、重视学习;要明白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进步。这样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习成为良性循环,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学习习惯方面,首先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埋头死学只能生产读书机器,勤于思考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人。就拿数学来说吧,一定要善于总结。做完题后一定要有反思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目的性、监控性。其次,学习要有一定计划性,要明确自己每一阶段、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要追求一蹴而就定得过高,但也不应太低而使时间不能最有效利用。

二、掌握学习方法

如果说勤是学海之舟,那么学习方法便是这舟上的帆,它可帮我们更快、更好地到达学习的彼岸。介绍各种学习方法的书不少,各有可取之处,但应认清,方法不是固定的。它因人因目标而不同。一个人学习方法的确定,有赖于其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时间安排以及人个的学习能力等。就学习方法而言:首先就抓牢基础。必须抓住课本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知识点的本质,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时得心用手,游刃有余。第二是注意培养能力。学习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应通过练习以及对习题解答的分析,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度”,例如,对于某个知识点,应很好地掌握一种能力、方法,过多则等于浪费时间,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他人或总结经验时,必须注意这个“度”。第三,注意学科间的渗透,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但可以加深对各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把自己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高能力。所以,理工科学生应学好文史,借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文史科学生应好理工,借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会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

下面从每一学科来讲:

英语:词汇的记忆问题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这包括单词、单词的用法(即一些固定搭配)以及一些常见的动词词组。这些基本的内容复习得不好,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后面的阅读复习。

对于语法,系统地进行复习是极有必要的。可以拿一本专门的语法书,一章一章地看。每看一章,都应该做点笔记。当然,这种笔记应该是那种提纲挈领式的,或者说是大框架,框架中的那些具体内容,应该牢记在心,而不必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当以后再复习时,只要拿出这个大框架,头脑中便回忆每个框架中应有的具体内容,由于有了这个框架的帮助,将会很容易地理清各具体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你的理解与记忆。当然,背语法是为了会用英语,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阅读,应加大阅读量,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帮助理解。

语文: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分析理解能力,扩大知识层面。不可不读。

数学:在听课时领会各个知识点的,课后通过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加深理解,然后再去看书本,再次理解基础知识点。在数学的学习中,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做题是为了达到更深的理解。不要为做题而做题,但同时又要适量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平时每次考试之后,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认真地改正,并在关键步骤旁注明所用方法,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每次考数学前,把这个本子再仔细地看看,记住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合理调配时间

老天很公平,给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同是24小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率。如有的同学善于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生活、休息井井有条,学习效果也很好;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整天忙作一团,但学习、生活无规律,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安排才算合理?

拟好计划。首先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制订一张日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值得注意。

在计划中,自学时间集中使用不如分散使用效果好,尤其在前后内容连贯性不强的功课,如记英语单词,与其花40分钟集中强记,不如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花20分钟记,后者效果肯定好于前者。

最忌浪费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切实加强学习时间的计划性,按时间进行学习,在最佳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安排学习任务,“乘胜追击”;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自习时不宜一边看电视或听耳机一边解题等;3.注意在每天临睡前做一下总结,看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及时间是否抓得紧等。

牢牢抓住今天。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养成拖拉习惯。

每个有理想的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都有美好的梦想。那么就让我们怀揣信心,以勤奋努力为翅膀,实现人生价值!

2.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对上海市8家综合性医院中所有在ICU病房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调查。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ICU护士态度及能力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经文献回顾及两轮专家审阅后形成,共有4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标度法,标度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1.3 资料收集方法

在取得医院相关部门同意的基础上,由研究者对纳入研究的ICU护士长解释说明研究目的及要求,由护士长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问卷。遵循自愿原则,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填写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回。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1份,收回436份,其中有效问卷406份,有效回收率90.0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对48个条目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和因子分析分别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建立ICU护士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参加调查的406名ICU护士中,男6名(1.5%),女400名(98.5%);年龄21~46(27.88±4.68)岁;ICU护理工作年限1~24(5.21±4.04)年;学历分布:中专57名(14.1%),大专225(55.3%),本科122名(30.1%),硕士或以上2名(0.5%);职称:护士149名(36.7%),护师224名(36.4%),主管护师27名(6.7%),副主任护师6名(1.5%)。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经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986,说明本量表测量内容真实可靠。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956,Bartlett’s球形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近似=22 465.74,P<0.01),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载荷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可以分别归纳为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态度、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治疗性沟通能力和咨询能力。公因子对方差总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6.99%,所提取的任一条目在其中1个公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值,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结构效度。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特征值)如表1。方差贡献(特征值)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反应了该因子对所有因子变量总方差的解释能力,其值越高,说明因子重要程度越高。

量表各条目的因子载荷矩阵限于篇幅,本文不予呈现。因子载荷矩阵反映了各公因子与各条目的相关关系,其值越大,说明两者的关系越密切,条目对公因子的重要性越大。

2.3 模糊综合评判

2.3.1 确立评价因素集U

根据因子分析建立的ICU护士态度和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7个维度48个指标构成。该模型中决定ICU护士态度和能力的因素集为U,其由两个层次的因素构成,第一层次的因素为U={u1,u2,u3,u4,u5,u6,u7},其中u1~u7依次表示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态度、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治疗性沟通能力和咨询能力。第一层次各因素ui又分别由若干第二层次因素uij构成,如u1= {了解科研进展(u11),提出科研问题(u12),信息检索(u13)……循证护理(u19)},u2~u7依次类推。对uij第二层次(共48个)而言,这是综合评价的基因素,即直接调查评判的因素。而第一层次的因素和总目标因素是若干基因素评判结果的综合反映。

2.3.2 建立各因素的评价集V

评价集是对各层次因素评价结果的直接描述和表征形式。确定模型中各个因素的评价结构均为5个等级,即V中的元素为5个,表示为V={v1,v2,v3,v4,v5}={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2.3.3 确定因素权重集A

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以相应的权重。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本研究运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因子分析法,确定各级目标的权重。已有研究者表明,因子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2]。载荷值越大的变量,赋予的权重也越大。取载荷值作为因素的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便可得到各因素的权重。用该方法确定的各级目标权重,见表2。

2.3.4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2.3.4.1 单因素模糊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各指标5级评价的频数分布,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undefined

结果经归一化为(0.07,0.27,0.46,0.17,0.03)。表示科研能力U1因素处于评价集V中各级评价的隶属情况。

同理可得:

B2=(0.25,0.57,0.18,0.00,0.00);B3=(0.34,0.53,0.13,0.00,0.00);

B4=(0.15,0.40,0.36,0.07,0.02);B5=(0.14,0.41,0.36,0.08,0.01);

B6=(0.14,0.50,0.33,0.03,0.00);B7=(0.07,0.26,0.45,0.18,0.04)。

2.3.4.2 综合模糊评价。根据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到综合模糊评价矩阵:

2.3.5 计算总的态度和能力得分J

本研究将很好、好、一般、差、很差5个评价等级分别赋为5分、4分、3分、2分、1分,则

undefined

同理,可求得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态度、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治疗性沟通能力、咨询能力7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3.18、4.07、4.21、3.59、3.59、3.75、3.14。

从模糊控制量可以看出,ICU护士态度和能力水平“很好”的比重为13%,“好”的比重为36%,“一般”的比重为37%,“差”的比重为12%,“很差”的比重为2%。从7个维度权重系数的大小来看,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并不均衡,很大程度侧重于“科研能力”(0.60),次之是“临床实践能力”,重要性最低的是“咨询能力”和“治疗性沟通能力”。从态度和能力得分情况来看,与所赋值的平均分3分相比,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能力水平总体不高。其中“态度”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分最高;“科研能力”和“咨询能力”得分最低。

3 讨论

3.1 ICU护士的专业态度尚可,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评价模型分为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态度、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治疗性沟通能力和咨询能力共7个维度。ICU护士总的态度和能力水平得分(3.46分)只略高于一般水平,其中“态度”得分(4.21分)最高,剩余6个维度的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护士专业态度已成为现代护士人才素质的首要成分,在素质优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3]。ICU护士的专业态度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和ICU护理质量。本研究发现工作态度得分最高。说明所调查的ICU护士主观上都愿意努力做好ICU的工作。而以往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一,有研究显示大多数ICU护士工作态度为正性[4],也有研究显示ICU护士是护士群体中工作倦怠严重的亚群体[5]。本研究的ICU护士态度较好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来自护士自身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所调查医院对ICU护士的甄选和聘用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且较注重对ICU护士的继续教育,包括工作态度的培养。

在能力水平方面,有研究也报道ICU护士专业知识不足[6,7,8],能力水平参差不齐[9,10]。护士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胜任工作岗位、是否能提升护理专业发展空间等[11,12]。ICU病房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具有仪器设备先进、操作复杂、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ICU,护士能力的提高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3.2 科研能力权重最大,但ICU护士科研能力很低

科研能力权重系数0.60,是本评价模型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因素。考虑分析可能为:(1)科研能力对改善ICU护理有着重大意义。科研能力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能帮助发展护理的理论和知识[13],应用科研证据指导实践能提高临床护理水平[8]。能否在科研方面发挥作用,能较好地体现护士的态度和能力水平。(2)ICU护士在态度或其他维度能力上的水平差异较小,但是在科研能力水平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科研能力属于高层次的能力,是个体在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中习得,其高低受到学历等因素很大的影响。且科研在平常评价护士时只是一项软指标,在临床中未受到重视,在此方面能力低下的护士未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具有科研能力的护士有了明显区别。

ICU护士的科研能力得分(3.18分)很低,这种现象在护士能力中具有普遍性,考虑分析为: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护士在此方面未接受系统规范的教育,因而科研知识欠缺;而同时ICU护理工作繁重,使得护士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医院对护理科研不重视,护士自身缺乏科研意识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护士的科研能力。

3.3 临床实践能力权重较大,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床实践能力权重为0.17,仅次于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是护士职业特征的要求,是ICU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业务能力。该能力水平的高低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因此在ICU护士的总体能力评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6个能力维度中,ICU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分(4.07分)最高。临床技能的掌握对临床护士而言是基本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操作技术的娴熟是护士作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而且临床实践是ICU护士长期从事的最多最基本的工作,护士们在此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实践与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上海市对护士有专门的培训,且各大医院对ICU护士也有在职培训项目,而这些培训均侧重于此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ICU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相对其他维度的能力得分较高。

但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结果处于“好”的级别(其概率为0.57),尚未达到“很好”;且维度内尚有0.18的概率为“一般”级别。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必须加强对ICU护士的专业培训,使ICU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不断补充和提高,从而确保ICU的护理质量。

3.4 治疗性沟通能力和咨询权重最低,ICU护士咨询能力最低

治疗性沟通能力和咨询能力在本评价模型中的权重最低,且咨询能力得分(3.14分)最低。治疗性沟通能力权重低的原因则可能是目前临床上与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与沟通的工作主要由医生担任,护士起很小的作用。且护士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担心引起不良后果,更加限制了其发挥该方面的作用。咨询能力权重低的原因可能是ICU护士的咨询活动并不是常规活动,大多数ICU护士在此方面鲜有发挥作用;并且该能力对ICU临床护理并不直接发生作用。而咨询能力总分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很多护士依然有着很大的从属性、依赖性,日常工作只停留在单纯完成医嘱的简单劳动中,缺乏做出独立专业行为的意识,而且咨询能力需要很精深的专科知识,护士们尚无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发挥这样的作用。

4 结论

3.学习习惯评价中的两“全”其美 篇三

【关键词】 学习习惯;评价;内容全面与主体多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1]。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发挥“学习习惯的评价”中的两“全”其美。

1. 全面评价,发挥和谐之美。

学习习惯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层面,只有把各个层面涉及的内容都实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实在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1 课堂学习习惯评价,提高自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好习惯, 并积极投入自主学习状态。在整节课中,就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主要分四个层次(1)主观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 (2)主观注意力集中, 但不主动发表意见;(3) 主观愿意学,但随意性大,容易粗心大意;(4)主观注意力集中,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四种层次的学习行為表现,无疑就是一套很好的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标准。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从来没有了解过关于负数的概念,但“负数”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应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此内容的教学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出广阔的思考、讨论空间,学生将迸发出热烈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但也许有学生页会兴趣缺缺,人云亦云。这时在课堂内进行及时的学习习惯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标准的驱使下,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行为上的偏差,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自主能力。

1.2 学习效果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又是学生复习巩固、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成果是学习习惯表现的载体之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 “作业无错题”、“作业星级评比”等评价活动将能发挥有效性。“作业无错题”的评价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以“☆”、“△”“?”为主要的批改符号,对的题目以“☆”代替,有错的题目用“△”或者“?”表示,当学生及时纠正后能再次给予“☆”。用这样动态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作业纠错,不但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与知识缺漏的补修,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业习惯。

1.3 学习方法评价,引发思考。

优化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尤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一些具有共性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如:课前预习、自我反思、不耻下问、合作交流等。我们通过有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完《鸡兔同笼》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评价,提出:“你在研究‘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你觉得哪个同学的学习方法最值得你学习?”这样引导,能让学生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改进学习方法,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 全员评价,发挥人文之美。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叶澜教授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当然应是一种自主与多向互动交往的全员参与的过程。

2.1 学生自主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习惯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2.2 学生互动评价

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相互进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小组评价,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互动评价后,能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在相互比较中产生良性的影响。让学生经历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影响、相互欣赏的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实现共享共进。

2.3 教师引导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中更应该做客观的“时事评论员”,这样的评价就更合理,更准确与客观。笔者认为评价要如写学期评语的方式,以亲切、鼓励性的语言撰写,但又必定提出一定的努力方向。如:有一学生两周来课内学习习惯有所进步,但作业字体仍然马虎。可在反馈表中写道:“瞧你上课的正经样,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好样的!可作业本上的‘小苍蝇没少见”。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老师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学生的不利因素,这样的评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在实践研究中,笔者曾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的内容,制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评价表”。表中的评价包含了“平时作业”、“课内表现”、“学习策略”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自评、他评的栏目。在学生、老师参与评价后,向家长汇报并要求家长填写“孩子,我对你说”这一栏目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家长可以系统地发现子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所欠缺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家长培养子女学习能力的引导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建立内容全面、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价事实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4.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四

伍文倩家长

1、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2、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

3、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

谢谢大家!

高二(9)班

吴杨意家长

与大部分家长一样在小孩教育上我们也遇到困惑、烦恼、无助,特别在高一年级期间,随着小孩学习压力增大,小孩与我们家长矛盾时有发生,不愉快的情绪满布家里。如何有效化解当前现状?怎样激励小孩学习主动性?摆在我们面前。这时沟通尤为关键!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我们与小孩进行开诚布公谈心。我们无法强制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事,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观点和行为去影响孩子。

首先,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学习是为了让你了解与探索更多你感兴趣、好奇的东西。当你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你就会尝试运用自已的方法、思维去解决困惑,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学习是为了给你未来的生活兜底。确保你将来不会因为学历的问题,丧失对未来选择的权利,丧失对生活的话语权;减少将来你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因为自已的眼界狭窄、知识匮乏做出错误选择的可能性。

另外对小孩的学习,我们认为: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太在乎平时考试成绩,但必须经常总结经验;善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勤学善思的能力;积极去探索世界的未知,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终身好学精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已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是我们粗浅的几点认识,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高二(10)班

张雨朦家长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始终是个旁观者。我能为她做的只有细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孩子的学习中,我能清晰观察着她的变化,当我发现她有所懈怠时,我会及时提醒她,告诫她,让她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需要通过沟通来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愿意分享她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

高二(11)班

王 巍家长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好的思想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不论对错都会对孩子造成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行为。

二、环境十分重要

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应该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批评与奖励

对于孩子出现的错误,家长要及时进行批评指导,要全面了解孩子错误行为的原因,从而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对于一些好的学习现象应该适当给予奖励,这样才会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学习,更加健康的成长。

高二(14)班

郑文志家长

5.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评价 篇五

学生能力与积极学习态度

学生能力是积极学习态度与知识丰富的产物,这种能力随着知识的丰富与积极学习态度的作用下,产生极强的个人倾向。表现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积极提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能持之以恒,拥有伟大的梦想,远大的目标,会有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会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的总结反思,改变学习的恐惧、拖延、懒惰、三分钟学习热度、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的习惯,与同学之间能合作共进,关系融洽,虚心请教,认真预习复习,听讲,还能懂得尊师、感恩、孝心。

这种学生能力在积极学习态度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积极学习态度的促使下,这种学生能力对学习知识会有不可估量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倍增,这种学习能力倍增与积极学习态度的互相作用,获取了更多知识的同时,个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召力、影响力会得到全面提升。

6.学习态度自我评价调查 篇六

这个问卷主要是对包括社会科和理科在内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兴趣之有无进行诊断。所用的肯定,部分肯定,否定的回答方式同上。

1、查阅地图、表、图等。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2、查阅历史性书籍。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3、到商店、工厂等社会环境中去,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4、读报纸了解社会的变化。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5、就社会问题写文章。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6、读科学常识的书。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7、动手参加理科的实验活动。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8、读著名社会活动家的传记。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9、采集动植物标本。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10、摆弄各种机械制品。 (喜欢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讨厌)

对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的相互评价法

就学习态度、习惯、兴趣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另一种方法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即使是学生之间完全对等的评价,就其强调自我确认与反馈的功能,以及减少他律的评价的弱点而言,还是不如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是,如果把对班上其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当做自我反省的机会的话,它就具有了自我评价的性质。而且,与自我评价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欠缺相比,相互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赖性。如果能成功运用这一方法,可望得到比教师的观察评价更具有可信赖性的结果。

相互评价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班级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进行评价。例如,就小组的理科实验或小组的体育活动的协作性、积极性、责任感、认真程度等学习态度相互交流意见、反省,就是一种相互评价。如果采用较具有技术性的办法的话,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猜猜他是谁测试法”。

“猜猜他是谁测试法”是由Hartshorre,H等人提出的,为了评价学生的态度、行动、能力,综合相互了解的同班同学的意见而作出判断的方法。根据桥本重治教授的研究,这种方法的可信赖度达到0.7-0.8,对于这些难于测定的态度、行动、能力的评价,应该说是比较高的。

下面是一个运用“猜猜他是谁测试法”评价学习态度的例子。这是一个为调查学生在社会科讨论活动中的态度而设计的测试。

以下各问,是班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谁与问题相近,写出3个人的姓名来。如果认为实在没有相符的人,可以不写,但要求尽可能地写出来。

1、A:在班上的讨论活动中,总是静静地认真地听取他人意见的是谁?

B:相反,根本不想听别人意见的是谁?

2、A:在班上的讨论活动中,能够经常发表个人意见的是谁?

B:相反,基本上不发表意见的是谁?

3、A:认真思考归纳之后发表意见的是谁?

B:相反,想到事情马上就说出来的是谁?

4、A:即使自己的意见遭到了反对,也积极主张寻找共同点的是谁?

B:被别人反对后,就马上不说话的人是谁?

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去评价,在正的方面被一个同学写上名字时得1分,在反的方面被一个同学写上名字时得-1分,其代数和就是这个学生的得分。

下面是一个运用“猜猜他是谁测试法”评价学习习惯的例子。在此省去有关的说明。仍然是写出2—3名同学的名字。

1、A: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是谁?

B:相反,不明白也不问的是谁?

2、A:记笔记总是非常认真和整齐的是谁?

B:相反,根本不作笔记的是谁?

3、A:在家里,坚持按计划复习的是谁?

B:相反,在家里没有复习习惯的是谁?

4、A:每天都能准备好必备的学习用品的是谁?

B:相反,经常忘记带学习用品的是谁?

最后是关于理科的学习兴趣的“猜猜他是谁”的例子。让学生回答谁最符合下面的叙述,最多写出3人。

1、喜欢采集并调查植物、昆虫标本的是谁?

2、喜欢收集并研究各种奇形怪石的是谁?

3、喜欢饲养并研究小鱼、小鸟等小动物的是谁?

4、喜欢制作、摆弄各种机械器具的是谁?

5、有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动手作实验,并进行研究的是谁?

7.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七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标准

明确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标准, 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集中体现在脑、口和手等方面, 能否主动地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 是能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关键。为此,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把“动”即“动脑想、动口说 、动手做”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并确定具体的标准, 运用在学生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主要过程中, 帮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以便学生应用标准自我培养。同时, 为保证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制定了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自我学习理论认为,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馈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评价就是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形成互相反馈、互相促进的互动状态。因此,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既注重过程性评价, 又注重终结性评价;既注重定性评价, 又注重定量评价;既注重自我评价, 又注重他人评价。在实践中, 我们探索了几种评价方法, 即观察记录;记录本和记录夹;测验。

1.观察记录。 主要用于了解掌握习惯的表象 , 它可以将教师的日常观察转化为系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学生, 并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 使学生了解自己养成“三动”习惯的状况,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积极活动状态。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 让学生知道老师每天都在观察他们的进步。学生经常处在这种努力的环境中,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为学生做一次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三动”习惯观察记录。为了帮助教师做好观察记录, 我们为每个班准备了一本学生课堂、作业“动”习惯观察记录本, 教师随时做观察记录, 学生随时翻看, 学期末装到学生的记录夹里, 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另外, 我们改变了作业本的设计, 封面印上了“自觉完成, 书写工整, 自己检查”的字样, 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观察自己的作业习惯, 而且每次写完作业要先作自我评价, 再由教师评价, 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做作业起, 就注重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2.记录本和记录夹。 通过使用记录本和记录夹 , 挖掘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内生动力。

记录本是指我们设计的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记录本。使用记录本可以使评价操作更加具体化, 避免评价的盲目性, 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每个记录本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即评价记录需知;平时观察记录;课堂学习记录;作业学习记录;家长跟踪记录;综合评价记录。每个部分都从几个方面去评价, 即动脑想的习惯、动口说的习惯、动手做的习惯。每页内容分为三项, 左上角或右上角是提示语, 提示多长时间做一次。中间是填空, 即关注记录变化的过程, 可以是自己的关注, 也可以是教师、同伴或家长的关注。下面是语言精选, 内容涉及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或习惯养成方法等。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评价。进行等级评价, 需要运用等级评价符号。低年级使用笑脸。中年级使用星, 高年级使用字母A, 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别确定笑脸、星或字母A的个数。学期末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一学期得到的笑脸、星或A相加, 得到90%以上的笑脸或A为非常好, 70%以上的为比较好, 69%以下为需努力。同时, 课题组经常深入对学生的“三动”习惯进行观察, 每月全校总结一次, 每学期全校评选一次, 以便使刻意培养的好习惯忙内化为学习品质。

记录夹记录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 它是评价儿童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及反省与改进状况的理想方式。记录夹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 而不是暴露自己的短处。所以教师要从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具体操作、结果运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做一个记录夹使用打算。建立记录夹时, 教师要先致家长一封信, 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使用时, 先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如语文:低年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主;中年段以朗读、阅读为主;高年段以阅读、习作为主等。然后从知识与习惯、学科特长与其他特长两方面确定内容。在具体内容确定上要突出班级、学生特点和学生个性。

记录夹不是作品大汇总, 它主要收集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进步的有关作业、测验样卷、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获奖证书等资料,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作品数量, 可以一个月收集一两个作品。学期末, 学生要对照自己的记录夹反思.总结自己已经提高或正在提高的方面,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测验。新课程评价中的测验不是单一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学习进步的平台。测验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验中我们采用三种测验方式, 即纸笔、口头、特长。

纸笔方面:我们只进行平时和期末测验。在每次测验中,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就可以申请二次测验。90分以上为“非常好”, 70分以上为“比较好”, 69以下为“需努力”。

口头方面:每学期期中以后我们随机进行学科口头测验。如语文:朗读、背诵、复述、即兴作文、抽签问题等;数学:选择一道你最有兴趣的问题, 讲给大家听等。

特长方面:开学初每个学生都要申报两项特长:一个是学科特长, 一个是其他特长。学校成立教师评审小组和学生评审小组, 学期末对学生的两项特长进行评定。

三个方面的结果, 我们都是进行等级评定。每个方面学生都可以分别选出最好的等级评定结果, 装入记录夹里, 作为自己进步的新起点。

8.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八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3 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9.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九

关口提示——【高考金题速传真】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军城早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该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实也点出了边塞战云密布的形势,意味着边境紧张的时刻又来临了;“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全面展开,后两句,笔

意酣畅,淋漓尽致,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表现出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这场战斗必然大胜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很显然,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斗志昂扬、奋勇杀敌的边塞诗。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分析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内容和关键词语。从第三句中的动词“催”、“追”的表意看,这是写奋勇出击;从第四句的动词“遣”、“还”的表意看,这是写彻底消灭敌军。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9年高考湖南卷)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解析】秦观的诗,前两句写四季轮回中,每个时节的风物都有自己的崭新风貌,何必要痴心留春,为春天逝去而伤感呢?后两句写不必为百花纷谢而怨恨,树木葱茏的夏日也是很美好的。这首小诗,一改中国古代诗词“惜春”、“伤春”的传统情感,表明诗人不同常人的看法,独辟蹊径,别具情味。元好问的这首词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别人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问而不答,则继之以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只有日暮归楼后到“梦里寻春”。这首词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该题考查的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干中涉及两个概念,先要明确其内涵。从不同的语素考虑,“理趣”侧重在“理”,是指诗作传达给人们普遍、深刻的事理,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情趣”侧重在“情”,是指诗作借典型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与意趣,需要从情感的角度来分析。明确概念的涵义,找到着眼点,然后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评价,这样才能使答案准确、到位。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次石湖书扇韵①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江西波 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姜夔的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远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根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

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意的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使分析评价做到准确、恰当,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辨明类别,结合诗意,正确解读。

根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词可分成很多类别,如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羁旅行役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地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2.抓住意象,领悟诗情,明确把握。

古人作诗常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是意象。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民族心理制约等,某些客观事物便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出现在与之情感色彩相应的诗词中。如送别诗中常见“折柳”、“灞桥”、“南埔”等,爱情诗中常见“红豆”、“鸳鸯”、“青鸟”等,边塞诗中常见“羌笛”、“胡马”、“大漠”、“烽烟”、“孤城”、“阴山”等,羁旅诗中常见“驿道”、“征铎”、“西风”、“瘦马”、“浮萍”、“飘蓬”等,咏物诗中常见“翠竹”、“青松”、“红梅”、“秋菊”、“鸣蝉”等。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结合诗意,开拓意象,诗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阐发的观点态度,表达的人生志趣,也就很明朗了。如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解析典故,明确内涵,领会用意。

诗贵含蓄,重暗示,诗人不便明说或不想明说的意思,可以通过典故,曲折地予以表达。用典是古人作诗的一种高妙艺术,诗词中的典故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隐含着诗人深刻的用意。从辨析典故入手,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把握诗人观点态度的有效途径。明确典故本身 的意义,是分析诗词用典的前提。因此,诗词鉴赏备考中,积累一些常见典故,把握其意义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高考命题所选的古诗词语料,对于一些生疏的典故,往往在诗词后面给以注解,这些注解不可忽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是诗词内容表达的需要,是作者情感抒发的需要。分析典故的作用与效果,要放在具体的诗词语境中,把典故内涵与诗意结合起来,才能明确诗人用典的意图。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诗人不便直言,便借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诗人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国运衰微之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痴迷淫乐的晚唐统治者,收到了借古讽今的良好效果。4.结合背景,知人论世,深度理解。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隐含在诗意之中的,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事实的感悟有关。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观点态度,或褒扬或贬斥、或赞成或肯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印记和受个人生活经历影响,因此,诗词鉴赏要“知人论世”。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这些外在因素不可忽视,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人生遭际,这样会使我们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有更深层的理解。如高蟾的《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高诗是晚望金陵,说伤心是画不出来的;韦诗是看金陵图,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该题提供了一个简单注解,说明两人都是晚唐诗人,联系晚唐的社会现实,自然让人进一步印证他们都是因国势衰败而伤心。5.明确指向,考究意图,突出要点。

回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的试题,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出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借用哪些事物来强化思想内容的?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凸显观点态度的?观点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答的要领是,先说明情感、态度等的总体情况,再具体分析其在诗词中的体现;作答的原则是,就诗论诗,不可游离诗意随意发挥,尤其是开放类的试题。此类考题,设题角度多,形式多变,一定要认真分析题干设置,明确试题指向,推究命题意图,因题而异,突出要点,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如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谢,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在词人的心目中,“游人”的份量远远重于自然风光,西湖好不好与群芳关系不大,而在于游人的在与不在。

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类试题分值高,而考试中失分也最为严重。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解诗意,似是而非。

缺乏对诗意的整体把握和准确理解,以致作答似是而非。如有学生只要是看到山水田园诗,不管作者是谁,怎样绘景,都要加上“隐逸情怀”。2.忽视要求,答不对题。

忽视对题干要求的审视,导致作答偏离指向。如2008年全国卷I: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作答为留恋山水的情怀。3.缺少要点,言不及义。

作答缺乏要点或没有要点,以致答案不能很好扣合要求。如2009年山东卷: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作答只写到景物没有揭示情感。4.曲解诗意,强加观点。

缺乏深层解读,任意拔高或贬低诗人的思想境界。如2008年湖北卷: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本是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答为不被重用的愤世嫉俗。通关演习——【高考冲刺大通关】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1)“潭烟飞溶溶”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哪个字用得极妙?(2)“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你认为是这样吗?

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纳凉 秦 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因受新党排挤被贬。(1)该诗短小精美,试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简要说明。(2)该诗的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你认为诗的意图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②当酒船,细细流霞③举。

【注】①水芝:荷花的异名。②叶叶红衣:即片片荷花瓣儿。③流霞:这里指美酒。(1)这首词句句有叠字,请找出用来写荷花形象的叠字并简要分析。(2)简要说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喜迁莺 许 棐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注解】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

(1)简要说明,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2)与其他闺怨词相比,该词不乏新意,简要说明该词的“新意”是什么。通关目标20:

10.儒家传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篇十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效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儒家历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儒家理论中关于学习态度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勤奋好学。学习的首要要求便是好学。儒家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有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子路在《论语》中首次出现便是在“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的场景中。另外孔子提倡“疑思问”、“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要求学习者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坚决反对那种“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的虚假态度。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儒家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好学乐学精神。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子路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的老师,回来后告诉了孔子,孔子自己的概括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和对弟子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学习看得比吃饭、睡觉还重要,要做到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正因如此,孔子在看到宰予昼寝后,对他很失望。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对宰予昼寝一章有这样的论述:“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论语》中还屡有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的斥责,直到康有为仍把‘禁懒惰’作为‘四大禁’之首。”可见从孔子到康有为的儒学家们对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视。

二是专心有恒。儒家所强调的另外一个学习态度的范畴就是要有一颗恒心、一个顽强的意志。它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让学习者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坚定不移地达到最终目标。《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曾子直接提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同时路程遥远,到死方休。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孔子对学有恒心、孜孜不倦的颜渊极力赞赏,感慨地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并称赞他说:“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孟子所说的“舍则失之”正是不能有恒的弊害。“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在《劝学》篇中更是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儒学家朱熹指出:“《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强调学习不可间断。

当今,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丰富,学习者面对众多的学习渠道更应该秉持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学习方法

儒家的学习方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范畴。

一是广取博收。广取博收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不是天赋的,是靠后天学习发展起来的,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基础,就要博采诸家,重视点滴知识的积累。孔子提倡博学:“君子博学于文。”(《论语·子罕》)也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吸收与存储大量的书本知识。同时孔子认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超出书本的范围,多见、多闻、多问、多识,这些都是博学的基本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也就是说,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便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次序。《中庸》中提出的学习方法中,也是把博学放在第一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儒学家张载强调勤学博文的重要性,他说:“孟子亦只言存养而已。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语文,以求义理。”意思是存心养性的功夫并非由聪明思虑之力所能生效,必须通过广泛地学习来寻得义理。所以他又说:“勤学所以修身也,博文所以崇德也。”为什么要勤学博文,因为“学愈博则义愈精微”,可见张载认为要想明义理,必须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历代的儒学大师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建树,和他们学习初期的博学根基有很大的关系。后儒学者对博学内容进行了论述。朱熹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朱子语类·卷八》)“博学之,是学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事也。”(《颜元·存学编·卷一》)“不阅四方上下,则不知何者为中;不鉴古今中外,则不知何者为宜;不穷飞潜动植,鬼神物怪,则不知人道;不遍考诸子各教,是非得失,则不知圣教。盖物多连贯而成者,不博及群书,不能明一义;不为普通学,不能事专门。但泛滥而当知归,勿流荡而至忘返耳。”(康有为:《孟子微》卷六《贵耻第十四》)同时,儒学家也指出,博学不是毫无目的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博学要有方向、有中心、有标准,正如荀子所说:“多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也就是说学习如果只求多而没有中心、方向,爱好实施变化,这样学习的人是不值得肯定的。 博学的范围在古今当然有很大差异,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今人仍然适用。学习越是广博,获得的知识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想象就越丰富,对于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就能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理性认识,发展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进行广泛地学习,则必然会孤陋寡闻,知识经验甚少,也就不能丰富自身、提高自我。

二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是被孔子用作教学方法的。颜渊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见孔子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施教,这也可从《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中体现,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在教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习中也应贯彻实行。荀子认为为学必须循序渐进,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呼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劝学》)汉代儒学家王充也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久在炭炉,铦锋利刃,百熟炼厉。”(《论衡·状留》)宋代的张载说:“若始求太深,孔自兹愈远。”(《张子语录中》)强调学习伊始不要搞的太深太难。宋代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这一概念,“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 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并且对循序渐进进行了举例说明。朱熹在介绍读书之法时多次提到学习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规律,他所:“比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子语类》卷八)并且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订学习计划,严格遵守,他说:“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日日以此积累功夫。”

循序渐进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教育中,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知识储备循序渐进;作为学习者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学习,制订学习计划,由浅入深,量力而行,不能贪多务广。

三是学思结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主张学思并重,如果学思脱节就容易产生一些弊病。关于这一点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同时,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可见思考如果不以学为基础就只能是空思冥想。当然学也离不开思,思有助于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在这里不仅强调了思考的必要,而且隐含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他主张读书者必须有疑、存疑,即使对于儒家经典也应如此:“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离娄上》)后儒学家在治学中一直秉承者孔子、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朱熹、王夫之等都有一些关于学思的论断,并且能在治学过程中实践它。朱熹主张“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如吃果子一般,……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并且还要能背诵,“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这之后就要“精思”,反复思考寻绎文义, “这功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认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船山遗书·四书训义》)学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儒家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是经实践证明的符合学习规律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现代教育让学生学的多,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因此儒家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四是身体力行。中国古籍中关于力行的记载出现很早,《古文尚书》中就说:“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左传》中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可见力行的重要性。身体力行是对自己“已知能知”的学习经验进行检验的行动、行为和实行的过程。

孔子在强调学思结合的同时,又强调学习必须与“笃行”相结合,孔子所说的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行动,更主要的是把学到的应用到道德修养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论语·卫灵公》中有子张问行的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荀子继承了孔子重行的思想,他说: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宋明理学集儒家修养理论之大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也是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道德实践在宋明理学中得到很大重视。朱熹说:“知、行常相须(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他还说:“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朱文公集》卷五四)可见,儒家教育家普遍重视力行,因为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怎样的道德认识,最终都要付诸道德行动,并且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境界。

11.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培养 途径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这充分表明人在自然的状态下,会潜意识进行某种行为,也就是习惯。习惯指的是因为多次重复或者联系进而巩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优良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优良学习及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以下简要针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来讲,其包含的基本要求有:其一,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学习期间,应使学生养成不做小动作、不做同学习无关的事情,认真听老师讲课,同时遵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学会倾听学生们的发言等;其二,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课程内容时,应将不懂的内容用笔标出。在课堂上,勇于表述自身观点,遇到不懂的内容主动询问老师、同学;其三,让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不怕讲错的习惯,在发言时,应语言清晰、表述完整;其四,让学生养成同他人合作的习惯等。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其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培养学生文明举止的行为习惯;其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其三,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的行为习惯;其四,培养学生守时、惜时的行为习惯;其五,培养学生会感恩的行为习惯;其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等。

二、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形成好的班风、校风,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优良习惯,将“知、意、情、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事物有深入认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是学校及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学生优良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与人交流等方面。现今,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及行为习惯还较不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局面,对学生学习及行为的习惯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如果小学生自身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则能够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方面,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同时获得健康发展。相反,假如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则不但会使学习质量及效果出现下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损害。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学生们的认知

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就需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不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不可以养成,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等。例如: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就是学习主动,待人真诚,积极乐观等,应让学生具备明辨善恶的能力,并且同行为习惯优异的学生多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成长。

(二)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力量

模仿大人是每一名孩子的天性,其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很希望在他人身上找寻到学习的优点,并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为学生树立革命领袖的榜样。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讲解一些伟人、历史名家的故事,例如:为学生讲解毛主席在少年期间冒雨为毛四阿婆收割稻谷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帮助困难人群的好习惯。再例如:为学生讲解华盛顿小时候砍树的故事,告诉学生应诚实待人;其二,为学生树立学生榜样。例如:教师在班级多表扬一些认真听课、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讲文明的学生,并每隔一段时间评选班级的“劳动榜样”、“学习榜样”、“文明榜样”等学生,因为这些学生都在同学们身边,所以,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收并模仿,并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其三,树立教师榜样。在学校中,学生最崇拜的人莫过于老师,因此,教职人员也成为了学生最直接、经常模仿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所有事情都向老师学习。所以,教职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三)同家长进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一半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另一半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很多学生已经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然后经过漫长的假期,就慢慢遗忘,开学后需要再次培养。所以,家庭需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方面予以配合及努力。学生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指导并帮助学生保持优良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不可以养成不良习惯。同时,家长与老师应多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交流。例如:通过互联网、电话、家访等方法进行合作。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家长朋友到学生所在的班级听课,并为家长讲明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形成正确观念,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创建一个班级家长群,将班级同学所有的家长融入群众,让家长在群众可以互相交流,并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家长群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予以指导。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人生来讲,小学阶段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时间可以形成的,而需要学生、老师及家长不谢的努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士光.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大观周刊,2012(44).

[2]简中兰.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王建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点滴体会[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09).

上一篇:驻外团工委建设和工作有关规范下一篇:高考数学分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