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2024-06-2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共20篇)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篇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县教育局电教馆: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有了全面提升,今年我校建成了小学科学实验室,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现将我校科学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防范意识,对易损、易坏仪器要特别小心,注意轻拿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耗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本期新增了2个教学仪器柜,改善以前实验仪器摆放严重拥挤的状况。前半学期,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仪器类别、编号进行分柜、定层摆放,制作了仪器分类、分柜、定层柜卡,粘贴仪器标签,以便实验教师仪器的借用。

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账册表册资料的整理

对新购入的实验教学仪器及时进行入账,各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提前两天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用后及时归还,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科学实验专业教师紧缺,因而影响实验教学。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须努力,不断改进。

2016年11月18日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篇二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学生“生命”体验

关于“生命科学”的教学资源与城市学校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学生有较大的劣势,即学生的活动贫乏、眼界狭小、知识面窄等。但也有城市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农村学校的周边是广阔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以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体验。如,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时,把学生带到田野里,让学生在田野中尽情地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生命世界”。这些教学内容若是在城市小学,一定会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这些教学内容是那么熟悉。学生家里就养着鸡、鸭、鹅、兔子、猫……田野里、路边上、校园里时时都会有一些蟋蟀、蚂蚁等小动物出没。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更是经常见到,很多学生还亲手栽过花、种过树。这就是农村环境为学生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对待周围小动物、植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生命世界”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呵护小生命了,懂得珍惜生命了。他们为身边的自然世界的神奇变化而惊讶,为一次“蚂蚁搬家”而专注,为一颗小种子的发芽、开花而高兴。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生命”视野

在农村教学“生命世界”,建立种植基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建立种植基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学到关于生命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我们学校就和村委协商,要了三亩地,作为学校的种植基地,我引导学生把它分成小块,在上面做实验,开展关于“生命世界”的第二课堂教学。

开展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生命世界”的视野,学生越来越喜欢对种植进行科学研究。

三、自制部分教具,引导学生“生命”再现

在“生命世界”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实验室缺少动植物标本,我就带着学生去野外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没有采集和捕捉的工具,我们就自己制作。把采集和捕捉回来的植物、动物制作成标本。主要有我们周围常见的草、树叶、花和一些小动物的标本。这些标本,既是我教学的教具,更是学生认知动植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单元时,我把学生带到野地里,让学生采集不同植物的叶子和花等,制作成标本,挂在教室里。让学生体会不同叶子和花的美丽,让她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叶子。一个单元结束时,教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和花的标本。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对“生命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更加爱上了科学课,爱上了大自然。

四、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学生“生命”观念

作为一个农村的科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积极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如,最近农民在农田里干什么农事?农田里长些什么作物?哪些作物开始下种了?哪些作物开始收割了?当地有哪些常见的植物?有哪些常见的动物?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生长规律是怎样的?当地的生态环境怎样?等。这些知识可以及时地补充到我们的科学课中来。

在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做一些调查研究也能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在教学“土壤与生命”时,我让学生展示从不同地方采来的土样。有的学生说他是从田里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他是从河滩上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他是从大树下取来的……教学快要结束时,我问学生:种庄稼,什么样的土质比较好?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壤土土质好,适合种庄稼并达成了一致的结论。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我爸爸去年种西瓜,他就选了我家一块高地,而且还是沙地。爸爸说这样的地,种出来的西瓜才会又大又甜。”我非常欣赏这个学生的不同见解。借助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学生对“生命世界”的探究越来越投入了。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生命世界”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渐渐地关注农作物的生长,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

摘要:生命世界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如何进行“生命世界”的教学呢?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离大自然比较近的特点组织教学,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农村,生命科学,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三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实验要求,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目的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实验基本要求,理解操作过程。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二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一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明确要求后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二、亲自完成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动手实验: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三、巧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教学《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有关系。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篇四

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本学期在我校实验教师和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预定的工作目标。现将本学期实验室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一学期来,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为上好开足实验课,实验教师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学习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经过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具体做法

1、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定期检查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组织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下,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2、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良好。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一些有关业务方面的杂志等,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

3、积极做好实验室日志、计划等的填写和管理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做好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作好平时实验日志的填写。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整理工作。

4、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工作

努力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

5、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辅助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3、由于课程的改革,教材上有部分实验缺乏器材,不能开展,加上实验桌椅和有的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5.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总结 篇五

工作中,我用真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面对好动、调皮学生较多的现象,我学会了耐心,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具体工作如下:

一、抓教室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本学期,组织学学生参加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都获得不错的成绩!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清音外国语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老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

四、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本学期我因病不能完成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但教研室的每次培训我都能尽量参加。我还能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

6.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六

(22008——2009)

——开县书香中心小学杨克选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年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年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2009、7、2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

——开县书香中心小学杨克选

转眼间,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7.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点滴 篇七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于实践, 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 小学自然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意识, 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 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 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 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 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 保证观察的持续性、完整性。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 写出观察日记, 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同时,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 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的秘密, 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 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 淋湿的衣服会干, 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屋里, 镜片上有水雾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学中, 让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 冷水烧开后会溢出来等,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受热膨胀, 遇冷收缩这一规律。总之,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 总结自然规律,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创造条件, 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良好兴趣和爱好打下基础。

2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 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易集中, 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 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 因此, 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 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 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 土豆、红薯等须根, 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 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 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 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 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 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 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 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 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设计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8.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形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形式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既有科学性又有知识性的综合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这既是有效教学成功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自然科学实验中,从基本仪器的选择到合理使用,从科学思想的表述到实现处处都蕴涵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教师要打破课堂实验教学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科学实验形式,变教师单一的演示实验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精彩纷呈的自我探究。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从实验走向科学之路

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不是科学家,但是我们要将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科学家去培养。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在刚刚懂事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充满好奇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地提出问题。这最初的求知欲与牛顿或者爱因斯坦如出一辙。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上与孩子们一样,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孩子们都能够自然地做出来,儿童实际上就是小科学家。因此,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科学》伊始,就务必要使得他们明白科学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并且要他们认识到“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点更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测原因——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不可否认这个过程应该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首先会对其中的“动手实验”产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必急着去更正错误,这恰是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探究能力的一个好的开端。因此,哪怕是再小的操作示范,我们教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演示;想方设法克服实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劣势,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二、品尝土壤——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

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调动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才能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因斯坦说过,“人类最美最深的感情,是神秘的感觉,它是所有科学的起源,无法认识这种感觉的人,不再肃然而立赞叹宇宙奇妙之工,这种人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教师应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机会,使得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实现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例如,我们不可能只让孩子呆在教室里学习《了解土壤》。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大操场上,有条件的还可以走出校门,让孩子们真正体会什么是“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嘴巴尝、用手摸”。由此,他们很容易就发现:土壤里有小动物,有小石子,还有大的石块;有草根、落叶、花瓣,甚至还有一些垃圾。勇敢的孩子们甚至亲口尝了尝泥土的味道,虽然没落个“好下场”,但是敢于尝试,才能真正明白土壤的味道,体会到别人无法获知的成功的味道。这种成功的感觉虽然微不足道,却可能是改变一个孩子的契机,或是成长历程里生命力量的活水源头。

三、团结的水——从游戏中学习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喜欢做游戏。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不是简单的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必须是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其中,做到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我在教学《神奇的水》时,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我就和孩子们做了两个游戏。其中一个是魔术表演:一枚一元钱硬币上究竟能存下多少滴水(为了便于观察,所用的水是高锰酸钾溶液)?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三滴、五滴、十滴……再到二十滴、三十滴。孩子们猜测的答案最终在他们惊讶的目光里被否决,实验证明竟然是五十三滴!惊讶之余,他们不禁要进一步探索:为什么硬币上的水珠鼓鼓的都超过了硬币的边缘却不往下掉呢?做第二个游戏寻找答案。我先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轻轻一推他,他就被我推动了。接着请多名同学一起上讲台,并要求他们手拉手,这时我再推他们之中任何一人,他都不会被推开了,因为有小伙伴拉着他呢。构成水的一个个水分子就像是一个个拉着手的小伙伴们,所以即使站在硬币的边缘,有其他水分子拉着,也不会掉下来。

四、一组鸡蛋实验——从生活中学习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人类的活动就是从探索自然,思考生活开始的,如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这些发展成果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鲜活内容。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精神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科学课程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组成的,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探究思维。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饮料瓶、包装盒、气球、泡沫板都可以是实验的好材料。在科普兴趣小组活动中,我和学生们就利用鸡蛋做了一组物理实验。从开始煮鸡蛋我们的实验就开始了:

捞鸡蛋:感受热度,体会液体蒸发吸热;

剥鸡蛋:从剥壳的难易中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鸡蛋沉浮:了解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

旋转鸡蛋:利用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

腌制咸蛋:了解分子运动现象;

吃鸡蛋:庆祝活动成功。

五、将实验引到课外

课堂实验教学除受时间、空间限制外,还有仪器有限,动手不足的弊端,这就使学生的一些必要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不能充分发展。因此,要巧妙地将它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作业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彻底打破课外让学生单单围着习题转的“应试教育”的传统作法。例如,小学生对电和磁铁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所接触,所以在学习五年级第三单元《电和磁》前可先指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简单电路进行初步实验,并在观察实验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予以思考。这样安排课前预习性实验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精细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在课后,在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开展手工制作竞赛,看看谁做的指南针最精准,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应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学生本位”的观念指导下,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实际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空间,积极发掘多种有效的实验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自主总结实验现象,并且解决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晓华.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2.刘汝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科技资讯.2007 NO.03.

3.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2):72-76.

9.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总结 篇九

我校是新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学校。实验目的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后的成绩变化、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和感受叙述如下:

(一)、摸清学生底细,划分学生层次

首先教师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试、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1:2: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

(二)、根据学生层次,目标要求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同学,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B组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能完成教材上习题。对C组同学,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对学习目标分层是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整体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原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A、B类学生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要面向全班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力争人人都逐步“学会学习”、考试成绩都合格,确保三类学生完成起码的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三)、根据学生层次,课堂提问分层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 C 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 B 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 A 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不仅增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又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

(一)、摸清学生底细,划分学生层次

首先教师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试、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1:2: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

(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 A 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不仅增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又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回答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四)根据学生层次,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不同内容。要求C组同学在完成“基本练习”后,主动冲击“综合练习”;要求B组同学在完成“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后,主动冲击“拓展练习”;要求A组同学每次都要努力完成三个层次的练习,并能确保正确率不断提高,课后能主动帮助本小组的其他成员。

(五)、根据学生层次,课外作业分层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 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作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 C 组学生有选择的机会,A 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让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其潜能。而分层教学的作业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

(六)、根据学生层次,适时分层辅导

课堂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的情况下,我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A层次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于是课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学习任务后,便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甚至随便讲话,影响课堂纪律;B层次的学生是“稍点就通”,而C层次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往往是A、B层次学生的几倍,他们时常瞑思苦想仍不得其解。这样,“学优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而由于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产生了让“学优生”当“助教”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想法。这也是前面为什么一定要让A组同学和C组同桌的原因。在教师无法顾及时,就请“助教”帮助辅导和检查“学困生”的作业。

(七)、分层评价学生,适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C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点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A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消极思想。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八)、各组同等奖励,推进分层提质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奖励,都会激发学生不断的奋发向上。调整组别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下面就说说物质方面吧:无论那个级别的学生,只要在本组有进步,或能跨越大高一层次,或是你的徒弟有了进步,教师都会为他们准备一份同样的奖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品尝到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分层教学得到稳步推进。注意事项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分层前,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人为地制造“差距”,以避免“学优生”“骄傲不前”,“学困生”及其家长“自卑不满”而“停滞不前”。

2、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10.小学科学课教学总结 篇十

不重视科学,这种想法在四五年级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分析可能是六年级升中考试已经迫近眉睫了,所以他们也不得不要放点时间去学,而且他们也长大了一点,也懂事了,学习的能力也变强了一点,再通过教师的努力,所以他们都相对考得比较好。三年级是因为刚刚一接触科学,对科学有好奇心,逆反心理也不强,比较听话,能好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所以也考得不错。四五年级就刚好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当然在这里我是负重要的责任,因为我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对他们严格要求,对他们很“仁慈”,有点放养的现象,所以就考得不太好。

从卷子上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就算是你讲过的内容也不一定会做出来,还是会有人做错的,所以在今后的复习和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重点和难点一定要突出,还有就是该记的,该划的,让学生划出来,记熟,不能有半点的模糊。还有就是知识面窄也是一个问题,如陈家祠是在广州的还是在外省的,都不太清楚,常识性的知识很缺乏,蚯蚓叫成是泥鳅。

卷子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贯穿课外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多一点做实验,有些知识点必须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才能会很好地掌握的,如哪一种纸承压能力最强的,能量的转化是怎么转化的,如果单靠嘴巴去讲的话,恐怕很难去理解,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去做做,看看,感受一下,这样印象就深了。

11.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方法

有人说过: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可见,充分运用小学科学实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助于打破课堂的沉闷,给课堂增添生机。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进而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构建出高效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思想决定行为,教师思想上对科学实验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实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也是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的。众所周知,在长久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我们常常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实验教学部分,采取的都是“背实验”的模式,导致实验课堂效率根本得不到大幅度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支配行动,推动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实验教学,最终就能为实验价值的展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2.学生缺少主动性

在以往“背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缺少主动性,这是不利于提高实验课质量的。实验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也离不开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验分工不明确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实验时,就出现了实验被一个或者一两个学生所控制的现象,其他学生就像旁观者,无所事事。可见,分工的不明确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实验课堂的高效。

二、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1.创设生活实验

生活与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地将生活与实验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科学抽象性的恐惧,也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入实验中,以帮助学生在形象、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测量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为了提高课堂质量,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运用“烧杯、常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等熟悉的实验器材自主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在该实验中,实验器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让学生利用熟悉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不仅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对高效实验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组织自主实验

自主能力是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高效实验课堂顺利实现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动手实验、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之中,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教学本实验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实验的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小组明确实验原理,并运用“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常见食物若干”等材料自主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米饭有甜味的原因。这样的自主实验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实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演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两种。所以,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进而确保实验课堂目标最大化地实现。

例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本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向学生演示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在调出“洋葱表皮”的细胞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观看,这样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科价值的直接体现。

在素质教育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实验教学,要认真研究能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2.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思考 篇十二

一、明确实验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的目的

上每堂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 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所要验证的科学知识。

2.明确实验操作的过程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 但每名学生的理解力不一样,观察事物时常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使得在实验中往往是做了这步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一定先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过程。

3.明确实验的结果

实验就是为了检验科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进步,通过检验实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拓展实验空间,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场所不仅仅是学校的科学实验室, 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范围拓展田间地里、学生的家里。 在教学《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教师将实验过程讲授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实验。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自己动手并记录,更深入地了解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就地取材

一些实验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在教学《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时,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土豆、西红柿、苹果、梨、米饭等很多实验材料。 学生在实验中用着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心里有种满足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

四、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 在教学《 点亮小灯泡》 时,教师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提出疑问让学生动手将小灯泡点亮。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敢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3.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我们第四批研修班有40多位成员,都是来自温州市内的不同地区,我们带着奋进学习的心,汇聚在一起,经历研修中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许我们至今还不够熟悉,但是某些时候的思维碰撞,却是不断出现在研修途中的灿烂烟花。

一、研修回顾

接到研修通知后,我很高兴学校和教研员给了自己这个学习机会,当然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研修将会是一个很奔波、很忙碌、很辛苦的过程。每次活动,我们都会有丰富的内容:读书学习、讲座、参与式培训、听课、说课、评课。在活动中研修班的成员们都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后续更有留守网络、继续交流评论。每次活动后,撰写研修感言、认真完成作业,忙得不亦乐乎。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积极进行对比反思,查找自己工作和课堂上的不足,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虽说从一开始就担任专职科学教师,到现在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但从未接受过这样正规又高层次的培训,这次研修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帮助。无论从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触动,无论是学员们优秀的课例展示或是对案例的生动解析,还是专家导师对理论的生动讲解……都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非常关注专家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听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听完,总会激碰起心灵的火花。通过研修,促进了我对教学的重新认识,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了新的积累。

二、研修体会

首先,研修开辟了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科学前沿的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聆听专家们一次又一次的专题讲座,让我积淀了不少有关的专业理论,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对课本编排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的把握,更转变了教育观念。

其次,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又让我积淀的理论找到了实验。在学员们的一个个教学案例中,我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同时也为自己的平时的教学找到了参照点。

同时,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研讨和网络交流平台。学员的新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得到解决,教学上的陈旧观念可以得到更新,大脑得到真正的洗礼,从而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此外,学员们的作业共享在温州小学科学研修共同体上,学员之间可以相互浏览学习。每次活动后的作业都逐渐的我养成了且行且思的好习惯,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我将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回忆起这段时间匆忙的情景,感慨颇多!一路走来,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或许我们至今还不够熟悉,但是某些时候的思维碰撞,却是不断闪耀在研修途中的灿烂烟花……

在此,要感谢,感谢留下足迹的学校、感谢可爱的同学们、更感谢为我们辛劳的班主任!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14.实验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局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应用为依托,以构建新课堂为抓手,以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围绕教师专业化建设,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围绕评价改革,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围绕教育科研,有效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备课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每月检查,其中调整方案、教学反思将重点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做得较好的老师有张校长、叶小领、詹春艳、肖自荣、蒋继平等。

2、上课。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践行“3143情境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做得突出的老师有宋晓莉、龚仕平、周校长、罗校长等。

3、作业。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做得好的老师有张艳、周启兰、张奎、张守新等

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做得突出的有续立全、徐君等。

5、评价。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做得突出的有刘校长、黄银等。

二、注重多元,着眼课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以来,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突出体现“全员参与、大小结合;人人作课、个个参评;多维活动、评议展示;亦读亦书、张弛有度”的特点。学期初,依据教育局校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再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构建、师生教学方式的再革新”三项发展目标,制定了系列教研活动。

一、构建新课堂,主题研讨,人人思考

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依然遵循我校的学科主题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研讨课为载体,以“382式研究法”推进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中以“自学、交流、展示、点拨、提升、总结、拓展、应用”八个环节为基本流程,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努力将新课堂的构建与研究推向纵深。因此,本学期安排密度大、节奏快、频次高,语、数、英三科采取大小教研结合的方式进行,按学科学段进行小教研活动,每科每周一节;大教研活动按学期每段推出一节研讨课,学科教师全体参与;音体美课程也达到人均一节公开课。大家在参与活动中,“看别人、思自己,以人长、补己短,共研讨、齐进步”,共推出语文课33节、数学课26节、英语课8节、品德课2节、科学课3节、音乐课5节、美术课5节、体育课4节。刘龙凤、李海燕、申令老师在校际联合体教研中,送教下乡至黄牛蹄中心校,申巧莲老师在参与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获得潞城市教学能手称号。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数学学科、美术学科、体育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大赛。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特色校课题,集体研讨,人人参与

学期初,校委会经过研究决定,以“家庭作业设计”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各学科教师更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与研究,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作业面的覆盖、作业量的把握、作业题的精选,特色作业的设计、梯度把握、生活中的知识”等方面进行设计,相对于很多研究课题,我们研究更接地气,师生都体验到了“真、实、惠”,即教师在研究过程求真、课题研究结果有实效、能真正惠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我们已将本学期各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收集,下学期我们一定要将课题研究继续进行下去,并希望各位教师能积累本学期的研究经验,在下学期的研究设计中能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与推广性。

三、创意新活动,个体研究,人人提升

加强学习引领,在实践中反思,坚持“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的思想,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核心素养。通过积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静心十分钟等,作为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做到:“一读”(坚持每天上网或从刊物上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并通过读书交流内化提升;记录摘抄,写下自己的随思、随想;),“二写”(写下自己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案例、反思等、每天静心10分钟练字),“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1.读书交流,教师心灵的雕刻师。

这是一个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作为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工作之余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本学期我们尝试性地开展了“阅读吧”、“知乎”读书交流活动,效果超出我们的预估。老师们能将自己阅读到的文章与书籍进行交流与推荐,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所感所得所思所悟与大家一起分享。除专业性的书籍与文章外,还有自己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感悟与思考,使得我们在交流中不单单是专业素养的共学,更是在活动中能静下心来真正地对人生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思考。“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每日静心十分钟,教师心绪的舒缓剂。

繁杂的教学工作,时常会将教师们带入焦躁的状态,面对大量的教学任务,教师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每日静心十分钟则很好地缓解了教师的情绪,工作闲暇,起笔静书,是情趣,也是悟道。“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3.教学随笔,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器。

我校近年来一直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类的外出培训学习、评选活动参与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赛事活动外,专业设计的教育随笔则可为教师的创作提供方便。教师们可以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育随想记录下来,瑞士作家海塞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相信我校用心写作的教师应该体会到了这种美,这种心醉的感觉了!

下学期,我们基本延续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安排,对部分活动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为课堂教学研讨课的安排。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我们的课堂研讨课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密度偏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说议环节进行的不深入、效益低;二是缺乏示范性,一学期的教研课结束,部分教师的课“涛声依旧,未见改变”。

鉴于此,下学期我们将推出新的课堂教学研讨方式,以“骨干教师先示范、优化组合共研讨”为主线推行新的研讨方式,即各学科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组长先做示范课,影响和带动同学科教师共同发展。鼓励教师自荐或由校教研室优选出校内学科优秀教师承担研讨任务,与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组成教研团队,每人作课不少于2次。校优质课可在录播室进行,作课、议课可同步也可分步进行,即作课教师可提前录制好,集体教研时间则先观课后议课,以此来保证学科教师议课的质量。新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深入推进,绝不能流于形式。

同时,我们还将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提前一周安排相关教师做好研讨课准备,也就是说下学期即便不是人人作课,但人人都要有准备,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有思考、有改变,切实将我校的新课堂构建与研究做到实处。

15.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实验,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科学是实践的科学,实践是科学的本质,能力的形成一定要依靠实践。再好的方法再好的经验不经过实践过程,都不会成为个人的能力。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可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更有价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注重实验课的启发性探究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启发性,活动灵活性,多样性形成性。要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多地思考,形成更准确地验证,更完整的总结。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实践”。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一节四年级的科学课,物体的沉与浮,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沉浮,学生准备了石块,铁钉,木块,泡沫,蜡烛,小药瓶,橡皮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些物体放在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把做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这时老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在发言的同时一些同学就改变了物体的轻重,形状等,还有的同学把两样物体放在一起绑起来,一下子就改变了原来的发现。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各种物体沉浮状况,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实验就是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实践,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热胀冷缩”“淀粉的踪迹”“溶解的快慢”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较大的助的。实验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就是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的能力。

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案例分析:《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

16.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十六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改变教学策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一、新课改中科学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不同点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传统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演示实验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过程。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对实验进行演示,学会从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这一过程强化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注重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以及对误差的处理分析等等。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从生活中挖掘实验资源,让学生能够从身边事实中领悟科学原理,进而由小见大。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强调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利用学习的知识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而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其三,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小学实验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实验教学在内容、呈现形式、参与主体以及实验要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它更注重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要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积极创设实验步骤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具有探究性的实验结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1、注重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一本淳朴而又深奥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善加利用,自然能够为实验教学增添新的渠道和亮点。教师要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善于观察,随时发现在学校及学生周围存在的许多实验教学的良好教学实例和有待探究现象。如在教学淀粉的相关知识中,需要通过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少量的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栗子、玉米、南瓜等,教师也可自己搜集,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所带的食物中哪些是含有淀粉的。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过程中,学生对淀粉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大部分小学生对动植物有特别的好奇和兴趣,在讲授动植物的相关知识时,可让学生自行观察标本。如在讲授《蜗牛和蝗虫》中,可以给学生发放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蚊香、火柴、水杯、树叶等,让学生结合需要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课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课的乐趣。

2、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自主解决实验问题。如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创设老鼠咬断导线的动漫情境,这时,小灯泡不发亮,那可以用什么来替代使小灯泡重新发亮呢?学生纷纷进行思索和讨论,各抒己见,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实验过程之中,通过动手、观察、分析和实验论证,检验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不断的尝试,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3、适当应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应用在小学科学和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多媒体投影仪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教学花的构造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进行实验演示解剖一朵桃花。解剖的过程即可通过投影仪进行放大,这有助于班里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通过投影仪辅助实验教学,远比教师在讲台前演示,学生凑过来看的实验效果要好,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材料损耗。其次,对于一些学校没有条件做,或者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的实验,教师还可利用电脑动画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以加深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印象。如自然科学中的很多动态教学在常规情况下难以表现的,如《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光怎样行进》等课文中的相关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够打破这一障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同学展示太阳运动的动态图以及光行进的方式和路径,把抽象的空间知识以形象、生动又简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直观真实,又充满无穷乐趣,显得情趣盎然。

三、结论

实验课程是小学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通过开展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理论教学。因此,教师应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注重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

【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江苏】

17.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学总结 篇十七

一、加强理论学习。

教学理论是教学工作的先导。小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会在工作中不间断的学习科学教育理论,用以指引工作的正确方向,更好的为教学和学生服务。

二、教研活动

按照教研中心的工作安排,我校隆重举行了磨课活动的启动仪式,各学校、学科随后便掀起了磨课活动的热潮。我们教研组磨课活动分为两轮进行。根据选定的课题和教学进度,拟定了这份磨课安排表。

张**和王**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灯泡亮了》、《地震》的教学设计,开始了第一轮磨课的第一次活动。

首先,由张老师和王老师对所执教的那节课精心备课,细细的揣摩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处理最合适。小组成员也各有分工,分别思考自己分的那一块怎样最好。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了第一次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研讨会上,由执教者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 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执教者对自己设计的特色、观点、目的一一阐述,各负其责的小组成员从目标到拓展活动细细的分析,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干脆就停下来都来思考,共克难关,直到大家感觉比较满意为止。书记员做记录。会后执教者把大家讨论的见议再斟酌一番,整理出一份详案来。

2、执教课堂。这两位老师带着我们集体智慧熔铸的教案步入了课堂。虽然这两位老师都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但上起课来却没有太多的顾虑,充满自信和机智,因集体备课时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的铺垫、环节的设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听课的老师依然细细品味他们的表现,但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记录上写出自己的想法,再与大家共商榷。

3、课后,执教老师先反思式说课,介绍自己在课堂上的得与失,还有什么疑问和设想,小组成员都会依照自己的分工,说出这两节课的亮点,还有什么期盼,哪些地方践行了教研主题,把自己的感悟全盘托出。这两位老师仔细的听、认真记的同时,也会与老师们共同讨论哪一处的初衷,却在课堂上未表现出来,应该怎么办,是哪一个地方出了题。

4、第二次执教课堂。经过第一次课堂实战,两位老师都有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路子,再次走上课堂,执教教师本人没有了以前的拘谨,流畅的语言表达、教学环节的掌控、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指导与引导,体现出教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听课的老师也感觉到了他们的可喜变化,对课堂上的瑕疵课下也毫无保留的给予反馈。

5、活动后张老师和王老师再把教案精雕细琢了一遍,并写出自己通过这次磨课的体会、感受,并发给我们小组成员分享。在后面磨课环节中老师的确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次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以后的磨课就循着这个过程,有序的开展了。

三、科学实验抽验

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决定对三、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检测活动。

四、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1、经过这两轮的磨课活动,小组成员的理论、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能依据教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教案来,并上好这节课。李小国老师执教的《蚂蚁》一课,在镇电教优秀课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

1、当然在这次磨课活动中,我们也感觉到教育理论的学习有些滞后,也相当肤浅,不能用理论指导工作。科学是涵盖知识最广的一门学科,作为教师又要有很好的自然科学素养,我们的队伍这块知识也缺少。所以,在磨课中出现了教材理解不透彻,不能用很精确的科学语言介绍科学现象。

2、科学科专职教师只有一人,其他教师都是数学老师兼代科学,科学课则被排在了次要地位。所以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有准备不足的现象。

六、今后的打算

1、边教边研。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磨课活动为标准,经常性的开展教研活动,把工夫不能只下在教研这几节课上,而是要在常态课上,磨课怎么上,平时上课就要怎么上,边教边研,把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课堂的每一节课上。

18.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八

新城子寄宿制小学—陈瑞东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六年级的科学教师,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大,大部分的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本学期,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校,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注意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长、同行面前宣传学校的良好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教学总结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教学中,有时课堂纪律不够好。

3、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控制好课堂纪律。

2、多做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减少两极分化。

3、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1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篇十九

一、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 但是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 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学生会向教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 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 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课堂, 哪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 也会爱不释手, 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 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 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 人人在动手, 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在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 虽然教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 但学生不感兴趣, 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 争着搅拌。实验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 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 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 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所以, 我们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 不要急于去动手, 一定要先让孩子们弄清楚他们动手的目的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要有的放矢。

二、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要求与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存在矛盾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 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 (有些教师示范) 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评价实验的标准是能否正确操作实验, 实验是否获得成功, 在这样统一的指导下, 一般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新课程教学中, 学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 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 总的说来教和学的方式更为开放。在这样的情景下, 就会使教师在实验的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困难, 学生的研究课题的多样性造成方法的多样, 需要材料的多样性。面对各种方法, 如果不一一指导, 学生在按照自我方法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就要依靠教师的灵活掌握了, 根据时间和实验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上的倾向, 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 所以, 我们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注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 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 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 互补长短,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通过平时的观察, 笔者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 实验由班干部或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 学生以“玩”为主要目的, 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 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 实际收效甚微。我们的孩子缺少合作的意识, 更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让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 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课外探究不主动, 延伸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 需要课外继续开展。同时, 一些与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 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20.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

一、浅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

在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行的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小学生科学教学作为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多年小学科学教育搁置造成的弊病,使目前多数小学中的科学教师无法做到专业教学,这是造成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对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师展开有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科学素养,便成为改善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鉴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性以及入门性,这使小学的科学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过高的科学水准,而这一特点也为目前教师的素养提升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以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施行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开展基础性科学知识的认识性培训

该培训的教学内容应以经典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教学基础,同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教师的科学认识的意识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对科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小学科学教师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科学教学配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2.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讲座、网络授课、技能培训等形式展开

而以上培训方式的确定与施行必须符合素质教育中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务必使受培训的教师学习到具有真正实践性的科学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若要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措施之后,如何促进这类措施的有效落实亦是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张红霞.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10.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刘皮庄小学)

上一篇:商场推广方案范文下一篇: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