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2024-07-08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精选16篇)

1.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一

如何发挥计划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李 巍)

管理学中的计划职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中计划职能的弱化将给管理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弱化计划职能将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提高企业管理的计划职能,改善管理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管理。

一、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计划是定义组织目标,确定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制定方案以整合和协调工作活动。它同时涉及结果和手段。计划是任何组织成功的核心,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能。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现目标,必须做出计划。计划可以为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提供指导,可以通过迫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测变化、考虑变化的影响以及制定妥善的应对措施,降低不确定性。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机遇与成绩是暂时的,只有危机和竞争才是永恒的,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变的规律。计划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谋求组织的生存,其次是发展,是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同时,使风险降到最低阶段。

在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中,第一个职能便是计划,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现有人、财、物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的综合平衡。协调、衔接好企业的供、产、铺、运、技术、基建等各工序、各环节的工作,使企业取的最佳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周密的计划。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各环节及相互关系作出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计划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生产环节的计划管理

生产环节的计划管理在企业中通常被称为生产计划,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对社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的科学生产离不开计划,通过计划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计划产能、产量,合理布局未来企业发展规模,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可以量化的数据。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企业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使企业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就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生产多了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2013年全国粗钢产能达到8亿吨,远高于实际需求量,这就造成了今天钢铁行业同质竞争的恶劣环境,即伤害企业自身,也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灾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舞台,如何有效的控制自身发展的规模,避免产能过剩和有效控制成本,需要在生产计划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使产能与效益达到最佳化。

(二)营销环节的计划管理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目标是要卖出去的,只要将产品变成商品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科学的营销管理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完成销售任务,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营销计划是营销管理的第一步,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能够保证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始终保持明确的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第一步就要首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分析自身的业务能力,做到知己知彼。还要了解在销售过程中可用的资源情况。了解可销售的产品、型号及其价格、优惠政策等,同时要了解顾客的信息,只有对这些资源和信息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明确和切实目标和计划。其次,要对市场的变化要非常的敏感,每月都要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先的判断,比如要了解什么时候是旺季,销售量会有一定的提升,什么时候是销售的淡季,销售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减少,另外,还要关注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政策、新产品的上市影响、竞争品牌的促销活动以及自已销售的产品是否有降价及促销,这些因素都会对销售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关注这些信息,并及时做出预测和判断。通过上述分析,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制定总体的销售目标和计划,这就能保证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经营策略。

(三)财务运营中的计划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作出的预计;资本预算是对企业的资本性投资方案所进行的计划和评价;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财务的预算管理。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也就从经营结果扩大到经营过程,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而这些就包含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先进企业的财务活动已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能否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些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其次,在市场销售一定、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再次,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最后,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计划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系统和复杂的工程,从员工的招募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劳资关系等方方面面都涉及计划管理的职能,计划的越细致,越能体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提高职工收入,改善劳资关系,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人力资源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计划。通俗的讲,人力资源计划是为了说明人力资源部门未来要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初始载体,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达成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既能够帮助企业组织控制人工成本,也能够帮助企业组织创造经济效益。人力资源规划对紧缺人才、优秀人才的预先谋划必不可少,帮助企业组织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点、需要的岗位吸引到最好的、最合适的、最能创造效益的人才。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资源。所以一些大型企业都把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并划拨专项资金作为培训基金专款专用。有计划的组织培训,能够为企业阶梯型的培养各类人才,防止因人员流失等减员造成的人力资源紧张。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一个员工因为为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统称之为报酬,可以分为外在报酬与内在报酬,经济性报酬与非经济性报酬。通常认为薪酬只是报酬体系中的经济性报酬,指员工由于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入,或者说,就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实现薪酬的计划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做好人工成本预算和控制,并结合一定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增减预算,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实现了薪酬的预算管理,即年初制定全年的薪酬发放基数,根据全年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来确定总体薪酬水平,可以奖励也可以减薪。预算管理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

三、完善计划职能,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

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盈利,必须打破传统管理职能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完善计划职能的实际应用,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这条主线就是计划管理。

2.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二

一、会计档案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

会计档案由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组成。会计凭证是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为各单位了解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并如实地反映和有效地监督经济活动;会计账簿是全面提供资金来源和经济收支增减变动的总括, 是宏观经济核算资料保存记录的工具;会计报表反映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 对加强经济单位的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满足国家综合平衡工作的需要有重要作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都是在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 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会计报表又是根据会计账簿来编制, 一环紧扣一环, 紧密相连, 不可脱节, 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历史面貌。我们从三者的作用上看到, 会计档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企业会计档案汇总与分析是企业科学经营决策的信息依据, 是高层经营决策的“参谋部”, 也是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晴雨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经济策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要在生存中不断获得竞争力, 就必须降低能耗和成本, 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 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规划未来的经济活动,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据此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途径, 就是寻找具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通过对会计档案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 加工形成与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关的高端信息, 增加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使企业少走弯路, 达到促进企业决策的战略管理。与此同时, 会计档案管理也同步实现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地位。又如, 任何一项基本建设,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 必然要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预算, 提供经济数据。特别是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建设, 随之产生的大量会计档案, 可以保证监督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和竣工, 并为日后各项配套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会计档案为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丰富的原始数据

会计档案是综台反映各单位已发生或已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 考核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一个单位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加强单位内部微观经济管理, 就必须依据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 进行分析、预测, 以便采取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会计档案是对于单位经济活动全面、真实的记录, 从中可以明确看出哪些是固定性费用、哪些是弹性开支、哪些应该增加额度, 对其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 就会在会计档案中得到微观经济管理所需的有价值信息。如某单位通过清理会计档案, 从一些杂乱无章的旧文件堆里, 找出了具有重要保管价值的上世纪50年代征购土地的地契及土地使用证, 为该单位基建起到了重要的凭证作用。

三、会计档案对成本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审计部门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内部控制管理渗透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和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 而会计档案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数据分析, 为企业优化管理措施和改进工作程序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为今后的预算管理和经营策略提供了前瞻性意见。当前, 企业普遍重点实施了“六大费用控制管理”, 即业务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差旅费、办公费、出国人员经费, 其中的实际发生费用就是依靠会计档案分析数据汇总而来, 对控制费用进度、平衡使用费用、节约使用费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撑。

四、会计档案为保护国家财产、打击经济领域的违规违法活动提供了有力证据

会计档案是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全面反映, 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会计档案可以审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制度及市场管理的要求, 它是审计部门利用最多、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的最直接、最基础、最系统的书面考查凭证, 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打击经济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的有力证据。例如, 会计档案除了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以外, 还可以进行实物监督。对某些财产 (非货币性资产) 的领用收发, 在账簿中有登记其收发结存的数量, 以凭证为依据, 可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核实库存, 以便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

五、会计档案为研究财政、经济的发展历史提供可靠史料参考

自古以来, 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 编修经济、金融史志就更离不开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活动、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是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它是研究财政、经济历史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没有会计档案这一可靠的史料, 单凭一些间接材料是无法科学总结经济历史发展规律, 了解社会经济状况的。

3.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三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主要功能。

纪委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1、监察部门虽然也是国有企业内部行使监督职能的部门,但是区别于监事会,是行政部门,在总经理的授权和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参与制订公司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并贯彻执行;根据确定的审计或监察对象,编制审计或监察计划与方案,按时完成审计监察任务;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上级报告审计监察工作状况,提出完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建议;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公司所进行的审计。

2、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企业设立纪检监察部(室),行使纪检监察职能;有的企业设立纪检监察审计部,行使纪检监察和审计职能;有的企业由纪委书记分管纪委、监察、审计及对二级公司派出的监事会工作,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督格局。一方面,国有资产缺乏天然的产权主体,必须通过层层委托代理授权经营者运营,经营者没有最原始的利益冲动,往往不能有效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需要有这么一股外在力量加以监督督促,维护政令畅通、改善公司管理。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包含控制职能,按照闭环管理的原则,整个管理要形成理念导入——组织推进——完善机制——考核评价——形成反馈的流程,实现良性循环,促使管理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综合监督部门去督察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合理。而这项职能是财务、规划、人力等专业职能部门不能承担的。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巩固党在企业中的执政地位。企业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企业职工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反腐败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也充分证明和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能不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反腐败工作能不能得到有效开展,取决于企业党委、企业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和工作的质量。如果企业党委、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不能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协调企业的反腐败工作,必然会影响党的执政质量,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这不是危言耸听。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做好新时期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是重要,而且是极端重要。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和纪检监察干部所从事的工作是党的全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忠实履职。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义无反顾。

2、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美好的状态,和谐社会建设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企业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意味着健康的劳资关系、必要的社会责任、安全的生产环境等。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组织推进的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构建的宣教“大格局”等,都正是和谐企业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要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来。

3、中央企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央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党凝聚阶级基础的重要阵地;中央企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对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具有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央企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找准自身的社会定位,发挥好本企业、本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把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社会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企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以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说,中央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纪检监察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对党管安全责任履行的监督保证、对企业反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等都是履行企业政治责任的体现;纪检监察组织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监督、效能监察项目的开展、“小金库”的清理等都是履行企业经济责任的体现;纪检监察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守法诚信教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等都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4.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四

作为一名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学生,我已对公会在员工生活和企业建设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公会为广大员工带来的利益有了切身体会。下面我站在基层员工的角度浅谈一下我对公会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和对工作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世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进步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一段时间,社会对工会普遍认识仅仅停留在工会只是“打牌照相,吹拉弹唱”“喜事当媒婆,丧事作孝子”等一个肤浅层面上,甚至认为工会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工会干部也感到自身无地位无作为,一种颓废的思想在工会干部队伍甚至工会党员干部队伍中弥漫。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等重大决策,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更多的手段和资源赋予工会组织后,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工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工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会作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面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和任务,对工会组织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作为工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工会组织中党的基层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广泛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建设“三个强有力”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提高工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和水平,努力为推进工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于职工群众,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职工信赖的组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职工队伍结构的大幅调整,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给基层电力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职工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

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作为国有企业,电力企业,工会的建设必须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公会在企业的建设中起着适逢重要的带头作用。个人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加强新时期工会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应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一支重要的社会支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繁荣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以先锋队为性质的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组织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

建设强有力的党员队伍,积极创新先进性实现机制,增强工会组织中党员的影响力。工会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组织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忠实助手和媒介。因此,工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基本保证。工会组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五带头”的党员队伍为目标,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党员队伍,为走中国特色的工会道路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要发挥工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给党员干部“定岗定责”,按照“五带头”的要求,着眼于带头学习政策法规,工作技能,在提高工会能力上先走一步;着眼于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任务,工作内容的新内涵,工作方法上的新途径,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带头争创佳绩;着眼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真正起到工会是职工的贴心人,自觉地在维护党和国家总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带头起到标杆引领效果;着眼于结对帮扶,解决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带头服务群众上率先垂范;着眼于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在带头弘扬正气上争做模范,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企业部门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认可,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调整劳动关

系的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足用好,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下功夫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基础;就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动力,促进我厂工会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公会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灵魂,世纪里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只有建立起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战略性成功要素和地位的企业,才能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具体在工会建设中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使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献计献策,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工会各级机关指导服务基层的具体手段、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不同,但在服务指导基层、推动基层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一致的,也是责无旁贷的。

5.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五

单位:青岛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王 增 智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内 容 提 要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浅论QC小组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质量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这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质量含义不断延伸,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各地开展QC小组活动更加普及,其内容也更加广泛、更加丰富,世界各地QC小组活动逐步向多行业和全社会发展。下面就QC小组活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作以粗浅的论述。、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开拓新领域

QC小组对涉及新产品、新工艺、新领域的课题,组织技术攻关型、创新型QC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理,首先从当前迫切需要出发,提出方向性的技术攻关或创新课题,制定规划和计划,组织技术攻关及创新,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方法,制定对策及实施,及时做好技术创新成果的巩固,形成制度化、标准化加以巩固和提高,并推广到生产中加以应用。目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进步,而QC小组活动本身就是对现有技术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和更新的过程,其采用循环原理,并可进行多次循环,从而不断探索新领域,并使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改进、更新。、QC小组活动有利于促进交流,促进各企业、各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现场发布是QC小组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成果发布,既是对活动成果的总结汇报,也是现场交流的重要形式。在现场听成果发布,学别人的经验,找自己的差距,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现场发布,既展示了

QC小组活动成果,又进一步提高了小组成员总结、表达能力,对推动和引导QC小组活动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实现企业

方目标要依靠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QC小组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

在生产、经营、服务现场均蕴藏着无限的人力资源,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这种人力资源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通过QC小组活动,职工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QC小组活动使每一个职工都关心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的环境,努力把工作做好,并不断改善周围环境。QC小组活动还可以克服职工由于从事简单重复工作而产生的单调乏味情绪,增加工作的乐趣,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小组成员自找问题,与同伴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因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潜在智力与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同时QC成果的发表也为小组成员扩大了视野,并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展示平台。4、QC小组活动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QC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使管理工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话,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不断进行管理工具及管理方法的改进,使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不

断改进和提高各环节管理工作质量,使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由于QC小组活动参与人员、岗位的广泛性,程序、步骤的严密性,成果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有效促进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改进,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QC小组活动有利于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解决本企业或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质量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QC小组活动是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QC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理论,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调查表、关联图、系统图等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工具,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对策,以实现质量改进,预防质量问题。QC小组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低消耗,既包括物资资源的消耗,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消耗。它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潜力所在。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效率,节约物资消耗,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带来直接降低消耗的效果,而且能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提高人们爱惜资源、节约资源消耗的自觉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6.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六

一、论题观点来源

本论题的观点是通过社会读物切合自己毕业后实际的工作感受得来。在自身毕业后切合实际的工作情况与各种读物,我意识到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独具思想的意识对其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模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自己认知与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路径。

二、论文基本观点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强大的延续性与生命力。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精神通过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所充当的中介角色将企业的“人”与“物”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与本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让二者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新更快速,全面的推动企业发展。

三、论文主要内容结构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一)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的成因

(三)企业文化特性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1.团队认同感

2.个人归属感

(三)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1.目标激励

2.尊重激励

3.感情激励

4.领导行为激励

(四)企业文化有助于塑造企业的形象

(五)企业文化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参考文献

[1]李慧波,《团队精神》[M].新华出版社,2005。

[2]陈明、徐来文,《管理竞争力—基于战略、管理与能力的整合》[M].东方出版社,2006。

[3]魏杰,《企业文化塑造》[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李慧波,《团队精神》[M].新华出版社,2005。

7.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七

如何发挥化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本职安全岗位的工作相统一, 使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为保障集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崭新命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破解, 历史性重任需要我们去担当和完成。

作为企业一线党组织, 必须站在讲政治、保稳定、求效益、谋发展、促和谐的高度, 把抓安全生产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自觉找准角色定位, 在安全决策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在安全教育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安全管理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安全监督中发挥保障促进作用, 全力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伞”和“守护神”。

一、把握规律, 科学决策,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正确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化工企业党组织拓展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新渠道, 为党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建功立业,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新平台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是企业安全工作、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基本保证和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然要求。

要紧紧围绕当前企业安全发展的中心和重点, 服从和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 坚持以“安全重点防控体系”建设为第一抓手, 切实将安全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全局进行通盘考量, 将支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确保化工装置安全运行、维护企业的基本稳定上, 坚持把支部建设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不偏废任何一方, 使党建和安全生产相互促进提高, 实现互利双赢, 相得益彰。

对于安全生产工作, 基层党支部与行政在确保安全生产、维护企业稳定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支部全过程参与安全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觉在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的决策中摆正位置, 决策不越权, 参与不代劳, 支持不空喊, 要在方针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同时, 协助行政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实施。另一方面, 要积极参与重大安全问题的决策, 确保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 要通过抓基层班子学习, 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驾驭能力, 以领导班子建设为载体推进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贯彻落实。另外, 在决策作出后, 应坚决支持各项安全生产决策的实施, 做执行安全生产决策的表率, 对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组织人员学习, 努力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的知识人人皆知。与此同时, 要深化和拓展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 支委成员及时了解、掌握包保的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情况, 始终将安全工作中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 遇到难题, 绝不袖手旁观, 更不退让回避, 主动靠前, 出谋划策, 合力破解难题,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二、统筹全局, 倡导安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的总体安排,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作用, 努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一要抓好安全理念的教育, 教育引导党员做树立正确安全理念的模范。要发挥政治优势, 抓好入脑入心的安全教育, 引导广大干部职工, 特别是党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要强化“安全第一”思想和“在安全上失职失责的党员是缺乏先进性的党员”的理念;强化“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 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理念, 自觉增强“安全考虑全面一点”、“现场勘察到位一点”、“‘六重检查’严格一点”的责任心, 让安全责任意识走进职工的心里, 融进职工生活, 铭刻在职工的思想中。二要抓好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 教育引导党员做本质安全人的表率。把培育本质安全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必须把“警钟长鸣”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融入现场作业的全过程, 做到上一线、进班组、到人头, 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觉性。要使广大党员对自己有“高一档、严一格、紧一扣”的要求, 在各自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安全业绩, 确保安全思想觉悟高于群众, 安全技能强于群众, 安全生产贡献优于群众, 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高于群众。把每一名党员都塑造成为“时时想安全、事事会安全、处处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的表率和标杆。三要抓好法律法规的教育, 教育引导党员做依法保安全的榜样。组织好《安全生产法》、《安全规程》相关法规条例以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 深入开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 提升对安全的认识水准和安全管理的工作标准, 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遵章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责任意识, 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服务中心、齐抓共管、突出重点、上下结合、教管相加、提高创新”的原则, 在形式上求突破, 在内容上求实效, 在空间上求发展, 突出抓基础、抓基层, 围绕提高人的积极性、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职业道德, 以及逐步实现人性化管理等方面, 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规范行为的作用, 全方位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及时抓、持续抓、重点抓, 使人人都成为自觉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技术过硬的本质安全人;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 要针对个别职工安全思想上出现的波动, 尤其在节假日、开停车等职工思想容易产生波动的关键时段, 主动靠上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要从生活中的平凡现象着眼, 以点带面, 触类旁通, 延伸扩张, 及时增加新的内涵, 把老道理讲出新内容, 把大道理讲出真感情, 化解矛盾, 力求实效;要及时听取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见, 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三、多措并举, 精抓细管,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重视员工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真正落实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拒绝权、举报权, 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参加违章障碍的分析, 研究防范事故的做法, 排查安全工作的缺陷, 提出扎实有效的措施, 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二要抓好建章立制。梳理调整、健全完善现有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 让员工明确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 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建立支委成员、基层党小组和班组三级责任落实机制, 形成个人对集体、对家庭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规程, 各级保障网络要将安全规程、制度作为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规范和重要尺度, 抓好贯彻落实、监督运作和检查考核, 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三要推行目标承诺。分厂党支部与党小组、党小组与党员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和目标承诺书, 探索建立支委成员包片、党员骨干包点、普通党员包人的安全包保新格局。要认真开展“党员安全责任区”、建立党员“安全示范岗”、签订党员安全承诺书、发放党员标志牌, 教育警示党员时刻牢记安全生产, 确保实现“党员操作无失误, 党员岗位无隐患, 党员身边无事故”。四要加强教育培训。安全标准化建设、生产精细化管理以及上级管控方式发生的新变化, 都对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支部应结合支部人才现状和员工岗位实际, 从班组抓起, 从普通职工抓起, 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安全考核等有效形式, 加大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力度, 帮助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为青年职工所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 进一步激发青工热情。真正形成党政共同负责, 一把手亲自抓,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恪尽职守, 完善监督,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促进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来加强监督, 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的参与管理能力和保证监督能力, 坚决抵制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不实之风。一要强化制度执行。在安全执行上, 要做到支部率先执行, 书记主动垂范、党员积极带头, 真正做到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思想统一, 行动一致。要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扎实开展, 通过检查《安全生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六重”管理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检查职工特别是党员是否清楚本岗位的危险因素, 能否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检查生产装置和重点生产部位的安全措施及消防安全管理是否到位;通过安全风险评价、危险源点辨识与把控, 全面提高党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警惕防范意识、监督保障意识和自控应对意识, 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可控、能控”。二要严格监督考核。基层党支部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安全规章的落实、日常操作规程的执行、劳动人身保护、违章违纪的制止与处理上, 坚持查处“三违”, 决不留情, 决不手软, 要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 将各项安全指标分解到了工段、班组和个人, 要将其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内容, 作为党员安全责任区建设评先创优的先决条件和优秀党员评选的重要依据, 切实维护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三要优化监督队伍。要建立以支部为核心, 分工会为纽带, 共青团为助手的精干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队伍, 认真落实党员安全监督员和群众监督员制度来保证对安全工作的有效监督。通过参与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随时掌握和了解生产现场的作业情况, 提高支部现场把控安全生产的能力, 使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促进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化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只有与化工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相结合,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将支部党建工作融入一线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 才能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加具体化、显性化与可视化。我们要在遵循党建工作规律、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前提下, 为党建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机结合, 定好坐标点, 选好切入点, 找准着力点, 努力为其拓展空间、搭建平台, 全面提高党建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驾驭力和支持贡献率。坚持以党建基础建设保证安全基础建设, 以安全基础建设成果检验党建基础建设水平, 努力实现基层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摘要:如何发挥化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本职安全岗位的工作相统一, 使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8.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八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之一。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克敌制胜和实现现代化的法宝。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日益推进的新形势下,少数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主要有“三论”:一是无关论。认为思

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是“两张皮”,搞企业是为了赚更多钱,一切向钱看,思想政治工作好与[]坏与企业发展无关;二是对立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是根本对立的两回事。思想政治工作做多了,必然会影响经济工作的开展,使企业的发展受阻;三是无效论。认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经济利益,讲究的是实惠,金钱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磨破嘴皮,不如给点实惠”。如此等等。以上这些思想认识,集中反映出一些同志在新的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本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等),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也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决定或影响企业的发展。

首先,从理论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能反作用于企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可以反作用于物质,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精神又可以决定物质的发展。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①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与属于“物质”范畴的企业生产力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种只讲物质,不讲精神,只求孤立地追求发展企业生产力而从根本上否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②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将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那种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在企业建设中可有可无、甚至是一种障碍的观点是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的。

其次,从国际国内企业发展的经验看,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均有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和深刻体会。先看国外的,据资料反映,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培养高级军官的摇篮)他们把中国“雷锋”同志的照片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作为他们军人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象。据说,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雷锋精神”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无论在军队或企业建设中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力争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另据日本企业的资料显示:日本的企业家不但十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更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在他们的企业中老板不但从不歧视和随意侮辱自己的员工,而且于细微之处诸如:员工的生日、结婚或患病时,都登门看望,并送上礼品表示祝贺或慰问等等,这些动之以情、恰到好处的做法,使员工对企业充满了感激之情,从而达到了凝聚人心的目的。这些都是最实际的思想工作,发挥出了无可估量的作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看国内的情况。且不说国有企业的做法,就拿民营企业来说,近年来,不少企业自发地要求设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培养和发展党员;不少企业自发成立工会,也效仿国外企业的做法,把工会作为联络员工感情的桥梁;还有不少企业设立了专门做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这些都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金荣企业集团”(属民营企业),他们强化人性化管理,使公司形成了“企业把员工当亲人,员工视企业为自家”的良好氛围,他们成功的做法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沙市富安再生资源公司也是一家民营企业,他们取得当地党组织的支持,自发成立了长沙市第一个民营企业党支部,而且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党建活动,受到长沙市委的表彰。今年该公司与湖南省华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成立了“湖南省富安再生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把党建工作植入了新的企业,定期出版《富安党建》刊物,经常刷新黑板报,培养发展新党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迈出了党建工作的新步伐。目前,该公司“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安排得井井有序,开展得深入细致,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日益提高,广大员工以主人翁思想和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使公司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相信这样发展下去,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9.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篇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如果员工的行为不受到一定的约束,大家随心所欲,想上班就来上班,不想上班就在家休息。在工作时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你做你的,我干我的„„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样,那么这个企业还能发展下去吗?

任何一个先进的企业都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鲁西七厂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就与先进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鲁西七厂投诸庞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三标管理体系的学习,广大的干部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了全新的洗礼,有了这套国际标准的管理制度做后盾,鲁西人在发展和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合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管理制度是凌架于员工的意志之上的,一旦管理制度形成,那么员工们就得无条件服从。这就要求员工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它与员工的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企业依靠员工而发展,员工依靠企业而生存,只有一个好的企业,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员工坚决拥护和执行管理制度,这是热爱企业、忠于企业的最好的表现,大家都能如此,那么企业管理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企业的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10.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

所谓的参谋作用就是指要积极配合并参与到消防管理工作, 并在其中给企业各部门领导做好参谋工作, 及时地给领导提供防火信息, 让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各方工作, 进而提出正确科学的意见。具体的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1) 要主动参与到消防部门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在安全检查工作中要恪尽职守, 如实记录, 对待检查出来的缺陷和隐患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 对于消防部门的工作要积极地献言献策。首先就是要细致全面地了解相关消防法律法规, 并能够根据本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进而起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并提交企业职工大会进行审议和表决。在制定实施细则时要明确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对于动火工作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所规定的动火管理制度执行, 对于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和管理。其次是要配合消防部门制定好各个时期的防火预案和灭火方案, 季节不同, 防火和灭火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应该根据各个季节的特点来制定, 而不能一概而论。最后是要组织做好每季防火安全会议, 对防火信息要做到随时发放, 对职工群众也要时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以图文并貌、漫画、LED、微信等新颖的形式开展, 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3) 做好消防安全的基础工作。消防基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好在企业生产生活中对于消防工作中的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广大的干部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二是要对重大的火灾隐患档案要详细记录, 并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和消缺工作。三是组织各级部门每年初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 明确消防安全目标、指标、责任和责任人, 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4) 做好各单位义务消防员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火灾应急疏散预案和灭火方案, 并实施灭火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义务消防员应急疏散能力和扑救初期火灾消防技能。

二、保卫部门要起到监督作用

可以说, 监督作用是保卫部门在消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监督职责主要是指根据消防的法规和单位制定的消防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细则, 对本单位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在现代的管理科学的概念范畴中, 监督不是进行包办和代替, 也不是执行和决策, 而是一种监察和督促。它是管理中的一种职能, 是威力促使企业生产生活工作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而进行的一种查明偏差后所进行的控制手段。保卫部门在工作中所要起到的监督工作主要有:

1) 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督促。保卫部门在防火工作中所要依据的就是企业所制定的各项防火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因此, 保卫部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项细则在工作中实施的重点以及要点, 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要切实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检查的主要目的:一是各级领导是否高度重视, 与其他工作做到同计划、同布置, 广大职工是否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当然, 检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要在检查工作中不断地宣讲防火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二是要对各级的消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 对所采取的防火措施进行检查, 进而确定所制定的措施是否有遗漏和不足, 如发现漏洞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做好整改工作。三是要密切注意防火重点部位, 对易发生的地方, 应做好火险防患工作;对在检查中所发现的火险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 如未整改要责令其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并报给主管部门进行配合, 最终确保火险隐患予以消除。

三、保卫部门要做好助手作用

在消防保卫工作中, 主力军是企业的消防管理部门, 他们担负着保卫企业防患火险的重任, 但同时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也同样不可忽视。企业的保卫部门积极配合消防管理部门的工作, 在消防保卫工作中切实起到消防管理部门的助手作用。在其中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工作, 为消防管理部门提供充足的依据。同时对消防器材和设备做好统计和管理工作, 保卫部门要在平时的工作汇总按照规定、对企业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 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功能完好。如果发现有过期、损坏, 不能使用的要及时和消防管理部门联系沟通, 及时予以维护和更换。

四、保卫部门要具有宣传作用

消防安全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工作, 因此保卫部门在消防管理工作中要保持时刻警醒, 思想上要警钟长鸣, 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防微杜渐, 耐心细心, 甚者通过长时间的努力,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同时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努力做好其他人的监督和配合工作。而这其中做好宣传工作无疑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以前, 每当我们提到保卫部门在消防管理中的工作就会想到监督、检查, 这在眼下的工作环境中明显是不够的。在消防管理工作中, 保卫部门要把眼光放长远, 不能仅仅地放在检查整改上, 要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那就是要把宣传教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安全保卫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时刻宣讲火灾的危害性, 让干部职工明白如果一旦发生了火灾, 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害, 同时也对干部职工的自身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这样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 干部职工就会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地参与到消防管理中去, 积极地去排查整改火险隐患, 从而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相反, 如果企业干部职工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那么即使安全保卫部门时常地去检查, 也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也不能够更好的做到防范于未然。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 提高干部职工的防火安全意识, 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提高消防应急能力, 确保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保卫部门已经成为了消防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 保卫部门不仅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且要积极配合好各个部门消防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好参谋、监督、助手和宣传作用, 将防火工作做到可控、能控、再控, 为企业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付友春.当前我国消防管理体制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 2013.

11.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是党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的新部署,体现了党在价值建设的强大自信。“三个倡导”以倡导的方式提出,表明这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留下空间。

纵观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世界500强优秀企业的成功与发展无不和,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的企业文化有关,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产品有好的质量外,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更是关键因素,如三星公司“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与顾客同在,用户至上”。正因为三星公司有了这些执着追求。在参与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活动中建立了优秀企业公民形象,长期坚持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执着追求三星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才使三星公司能通过二次创业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强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资料显示,至2011年底,我国有近2000万户各类企业、吸纳我国就业人员的绝大部份,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影响是正面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和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培育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割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如“三聚氢胺事件”造成的影响极其负面,差点毁掉我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乳品工业。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用牺牲道德消费者利益来换取的短暂利润不可能持久。最终会换来破产灭亡的代价。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建立先进企业文化并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的实施,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上下功夫。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凝练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现行企业立法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企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从培育方式看,企业根据在经济建设中的运行实际,探求社会主义核心现在企业的具体化,从而打通主流意识形态向企业沉淀,企业价值观向上提升的通道,通过企业和社会的互动、提升,探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从践行方式看,企业需运用对员工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践行的社会效果。

核心价值体现在企业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更是一种能够让员工同心同德的价值指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因企制宜,运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员工心理形态的转变,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识。

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要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和精神。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它需要经过教育的引导,使之得到认同。在企业践行实际中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强化教育和引导,通过丰富的宣传教育手段,达到增进认识认同的效果。

2、企业管理层要率先垂范,在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紧贴企业员工的现实生活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

3、通过践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形成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后将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使“三个倡导”得到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汇报人:xiexiebang

12.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二

摘要:现代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其管理和经营上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就需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其中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统筹管理,通过培训、奖励来提拔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企业员工的个人潜能,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优秀的企业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地位;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要想企业发展就得注重于企业的管理,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进行企业资源的合理统筹,把资源用处最大化。重视人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安排和影响,使企业员工积极努力的开展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会根据企业遇到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制定有计划、有目标的方案以便开展工作。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人力资源的不足愈发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人为本、人才才是第一资源已经人所

共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使用人才让企业的到发展的。一些企业只为了利益最大化而盲目的压榨员工,忽视管理者自身素养的提高而本末倒置。忽略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无时不刻的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企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在生产与经营商业出现了各种问题,制约其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发展管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基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塑造员工的信心,来使企业得到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是不能生存也得不到长远发展的,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就不能很好的凝聚人心,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不能为企业做出相应的贡献,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计划。所以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时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长期的、坚持的进行培养和塑造。

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社会形势下,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心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企业最终取得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自己的企业得到发展,也能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提升企业在社会的整体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内在东西,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人才为根本,把人才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才,最大程度上的发掘人才,运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就是管理员工,服务员工,以便于更好的发掘人才,运用人才,服务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确立以人才为中心,通过企业文化来凝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

企业带来价值。而这一切都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都得建立在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规则完善的情况下,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促使员工积极工作,从而能是利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通过部门规定与措施来约束员工,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现代企业中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个优秀的企业总是要有一群优秀的人,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把人整合在一起的管理方式,一支优秀的团队能够给企业烙印下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通过管理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才能够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更好的发挥作用,给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突破障碍发展,就得完善企业管理,塑造员工信心,使员工有一个由内到外的的自信。企业文化本身并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实践,它是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能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心里,从而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如果企业是人的话,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就是人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方,企业都得不到好的发展。

一个成功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一个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必须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企业管理,所以要一起协调,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滕雅琪.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M].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赵春霞.企业的人才管理战略.人力资源.2008

13.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篇十三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柔性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体系, 还是一种管理哲学。柔性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其主要是依靠人类的心理过程, 依赖于每一个员工内心激发的创造性、主动性、内在潜力和人文精神等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的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具有员工管理人性化、客户关系伙伴化及管理决策柔性化的基本特征。人性化是企业实施柔性经济管理的核心, 人性化特征主要体现为在经济管理当中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及主动关心员工的实际需要, 以此充分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及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客户关系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伙伴化是企业柔性化管理客户关系的出发点, 伙伴化管理主要体现为根据客户期望提供特定服务与生产特定产品, 并积极与客户建立起友好合作伙伴的关系, 从而使自身的发展与客户单位的发展实现共赢, 同时提升客户群体对于本企业的忠诚度。柔性化决策指的是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协调层与专家层需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进而为企业决策的最优化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 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企业文化在维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在于营造和谐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并通过灌输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柔性管理作为一种具有人性化特征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 可以指导管理者主动体贴与关心下属, 让员工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另一方面, 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以身作则, 为员工树立榜样, 并通过榜样产生无形的精神力量, 让员工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自觉提升精神境界, 包括培养进取精神、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及务实精神等, 并采用力争进步、亲密无间、锐意进取及脚踏实地等工作方式实践企业精神。如此一来, 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生产工作, 培养员工对于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同时能够有效激励员工, 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在一起, 满足员工在经济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 提升对于工作的热情度, 激励员工自觉贯彻企业文化, 并在认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履行契约关系, 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 使企业与员工个人同呼吸共命运。

2. 提高企业对于外部经营大环境的适应能力, 保持敏锐的竞争力。

一方面, 现代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 现代社会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瞬息万变, 提升企业对于外部市场及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成为了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充分整合企业各专业、各层次人员对于经营决策的意见, 在打破部门职能分工界限的基础上使经营决策可以充分集合多数人的智慧, 从而及时制定出符合外部市场环境及经营环境变化的战略决策, 避免因复杂化、易变性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目前的产品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 在柔性管理中重视与客户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如此一来就可以根据订单生产商品, 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避免出现库存量过大的问题, 同时也确保客户与企业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及时传递信息, 这就能够使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竞争力。此外, 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整合在一起, 可以充分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 减少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心理隔阂, 同时避免经济管理陷入无规范、盲目、混乱状态, 因此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避免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在企业内部关系处于和谐的状态下, 就可以确保企业集中精力应对外部复杂的经营环境, 积极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三、提升柔性管理的几点建议

1. 转变观念。

要改变传统刚性管理模式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理念, 对员工进行自主、民主的管理, 加强企业团队和员工自我合作的共同进步, 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及发展, 重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 协调好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关系。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最终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就刚性管理而言, 它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和前提, 这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那么这个企业必然是混乱和无序的。而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一个补充和升华, 不存在绝对的柔性管理企业, 而仅有刚性管理的企业也必然是效率低下的。

3. 要尊重人才的自主权。

对一个企业而言, 普通员工占很大比例, 并成为企业的基石。人才自主权不仅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要求, 还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需要。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 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付给劳动报酬, 这是满足人才个人需要的一个过程, 员工只有积极参与这一过程, 才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尊重员工的自主权, 不仅能够实现人才和企业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运用, 还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建立完善柔性管理激励机制。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各类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中的薪酬激励、事业激励、学习激励、精神激励等,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4.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四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人事;行政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获取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和补充,使之日趋完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过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健全与完善各项条例和规章制度,制定这些制度是为了让企业员工遵守,所以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坚持思想领先,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企业员工充分发表意见,自觉为企业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执行起来才会成为自觉行为。

在日常管理中,制度制定得再好,再完善,也要靠人的身体力行,自觉遵守,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克服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非正确思想,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果脱离思想政治工作,单纯抓制度落实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建立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二、执行纪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耐心说服,热情正确地引导,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执行纪律则是要对违反纪律的职工实施恰当的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执行纪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也是为了教育违纪者。一般讲,单位内多数发生的违纪现象,诸如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脱岗、私自外出兼职等等是可以通过说服、批评教育解决的,不需要强制办法。但是,由于各类人员的思想水平不一,认识能力有差异,有的犯了错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而又不接受规劝、教育,则必须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通过处罚从外部施加压力促使其思想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增强教育的效果,也能促使违纪者改正错误。因此,执行纪律首先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好政策界线,做到公平、公正,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避免滥施惩罚。行政处罚是人事行政管理中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就会使当事人在接受处罚中受到思想教育,达到认清是非,改正缺点之目的。我们在日常人事管理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职工违反了规章制度,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就要给予纪律处分,但在实施处罚时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严格掌握处分条件,公平、公正地执行纪律,绝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随便给人纪律处分,不能以主观意志和感情作标准,要以纪律条例的规定为标准,所以,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执行纪律相结合的原则时,特别要注意以教育为主,不可滥施惩罚。

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执行纪律的全过程。实施惩处是教育企业职工的手段,但在实施惩处时,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做。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执行纪律过程中,耐心做好疏导教育,使犯了错误受到处罚的企业职工,把处分变为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动力,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做到执行纪律坚持实事求是。执行纪律是我们人事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执行纪律必须认真、严格,对该给予纪律处罚的绝对不能迁就,但是,要做到严中有理,符合事实,要使被处罚的人心服口服,才能起到处罚的积极作用。

三、搞好工资管理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工资管理是人事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加强工资管理,运用效益工资这一经济杠杆,就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多年来工资管理的弊端较多,造成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保守,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因此干多干少一个样,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企业职工转变观念,单位领导将效益工资的发放作为一种激励奖惩机制,以发挥其调控作用。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效益工资的积极作用,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企业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效益工资的发放,必须坚持严格的考核,按照实际工作完成质量、数量,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使效益工资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反对“向钱看,为钱干”,把企业职工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利益同其对国家的贡献密切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教育企业职工顾全大局,使效益工资的分配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对有特殊贡献的人,要给予重奖,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必须依靠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经济手段就要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走上邪路,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

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人事行政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只有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才能推动人事行政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子健.管理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15.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五

浅谈QC活动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谈到“质量”这个词,更多的是与制造业联系在一起,而QC也正是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制造业盛行开来。随着QC 活动的发展,QC 的成功经验也在各行各业得以推广。特别是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迅猛发展,如何使QC 活动在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促进技术型员工加强交流,建设和谐工作氛围

QC 活动的开展,是一种资源的分享。

在企业中,一方面是领导掌握的资源,一方面是员工的智慧和主动性。领导对QC活动的充分理解、关心支持、健全制度、落实激励,就可以充分地把蕴藏在员工之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严格的层次关系向网状的扁平结构转变,让大家都互动起来,把资源利用好,有助于促使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化管理工作技术性较强,而技术性员工普遍存在沟通不足的缺点,QC 活动就像一枚能激活全局的棋子,也像一条不断游动的快鱼,通过定期活动与交流,促进员工与团队环境的和谐。

二、发挥人员主动性,提升工作的创新性

信息化工作更多的是创新,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管理、市场、维护等方面的问题。QC 小组活动本身就是对现有技术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和更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领导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工作,使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改进、更新。

三.QC 与信息化管理的结合袁提升工作质量

QC 活动在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参与多方面工作。例如,近年来在青岛联通的计费出账、计算机系统节能减排、终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QC 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与制造业不同,信息化工作更多的是信息系统建设维护、硬件网络维护等,没有过多的参数,更强调的是技术。但是仔细分析,技术也是可以“量化”的。例如,计费出账效率可以用出账时间来衡量,主机网络维护质量可以用耗能、故障率来衡量等。QC 活动的参与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其常用工具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QC 活动强调记录的保存、经验的积累与固化,可以有效的改善技术工作对人员的依赖。

四.用信息化手段提升QC 活动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已渗透到各个领域。QC活动涉及到企业诸多方面的,建设QC 系统能将公司QC 活动从宏观到细节方方面面的内容全部纳入其管理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使公司人员在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同于制造业,在QC 活动方面还有欠缺。但是只要合理运用工具、有效结合,QC 必将推动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健康、稳步的发展。

16.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 篇十六

一、经济要素在企业伦理构建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形式, 与外部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个性和伦理的形成。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人们选择了某种经济制度, 对于如此制度下的经济道德也就相应有了基本规定性。”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制度影响着企业伦理的形成;另一方面, 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决策, 来追求企业的目标和理想, 进一步形成具有国家共性和企业个性的独特的伦理观念, 并以此来指导企业和职工的经营运作和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为市场系统中的企业自由竞争提供了更为坚实和宽松的体制环境, “企业有了自主权, 职工有了选择权, 依附性大为减弱。在利益关系上, 除了国家、企业、个人的纵向利益分割, 又增加了企业之间, 个人之间的横向利益分割, 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在职工的利益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 职工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其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也受到影响并发生新的变化。”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日益得到了重视和提升。“联想”“海尔”“海信”“长虹”等一大批以“以德治企”、“以德强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道德经营”的优秀企业高举民族工业旗帜, 代表着对新时代爱国主意的追求和认同, 将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企业的头等任务, 因此“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同时也意味着一种伦理道德文化体制, 因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无例外地蕴含着某种文化、某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美国著名企业伦理学家唐玛丽.德里斯科尔和霍夫曼在《价值观驱动管理》中也认为:“我们倡导建立制度, 并不因为商人天生就比别人缺乏伦理道德, 而是因为这些程序对逐步形成道德型企业文化, 以使每个成员都能按道德规范行事, 是迫切需要的。我们已经发现, 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体制的因素所导致, 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处于木桶中的滥苹果。”但是, 企业在孕育着自身伦理道德文化的同时, 还应承受者巨大制度和体制及社会道德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 对于企业的伦理结构体系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也因此使许多企业在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整套企业伦理体系后, 却一直无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伦理。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协助企业建立自身的伦理道德体系, 而不能寄希望于企业经营者自身道德的提高来建立企业道德体系。

二、政企关系是影响企业伦理的重要因素

企业伦理除了受社会经济关系影响外, 政企关系对于企业伦理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力。政企关系涵盖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主导性, 政府致负责维护正常的企业交易和市场秩序, 告知企业所具有的权利和不允许从事的行为, 在此范围之内各种企业拥有自身经营活动的全权, 政府不进行此范围内的干涉和矫正。许多西方国家采用此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亲如兄弟的关系型, 政府与企业结成形式上的利益共同体,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全力扶持企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第三种是附属型关系模式, 企业完全没有独立的市场经济地位, 企业完全由政府主导, 政府通过制定各项周密的计划直接领导对企业的生产, 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完全常采用了这种模式。自从改革开放开始,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 尤其是在加入WTO的体系以后, 中国慢慢从“父子”关系型向“手足”关系型转变, 并逐渐向后两种类型的政企关系出现了向“交警与司机”关系型靠拢和同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集中主要经历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各类企业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下属分支, 完全听令于政府的调遣。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机构完全把市场、社会、事业单位、企业全部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这种政府与企业的模式决定着企业的伦理体系结构也完全依附于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伦理体系, 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自从进行改革开放, 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政府的一个从属部门。在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环境下, 企业具有了独立法人资格, 成为了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对于企业提供的是全功能的保障,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是效能性的保障, 政府向企业提供完善的制度、政策保障和其他公共产品,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伦理构建产生自己的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各项职能完全分开, 不再产生功能上的重叠。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也得到了确立, 建立有力地促进着企业伦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目的, 而企业是社会成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企业追求利益的背景下, 企业在自身获得利益的同时, 又要使企业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全面进步,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一过程, 企业就必须注重自身伦理道德的建设。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民营企业在刚起步的情况下并不注重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但当企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 企业伦理道德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就日益显现出来, 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水平高度也决定了企业所能达到的道德水平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彩虹.经济学的视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2]方永明.市场经济呼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 1994.

[3]吴元墚.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J].哲学研究, 1997.

[4][美]唐玛丽, 徐大建等译.德里斯科尔和霍夫曼.价值观驱动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高兆明.制度公平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6]马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上一篇:案例讨论会会议纪要下一篇:胜不骄败不馁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