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7篇)
1.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盐场小学 张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7并会用这些数。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出6、7怎样表示物体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受到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走进咱班的教室,发现今天咱们教师特别干净,这一定是今天值日生的功劳。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另一个教室看一下,这个教室里的同学都在做什么。
展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可以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你可以告诉老师有几个学生呢? 展示PPT,用点子图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数的非常准确,这里我们可以用6个点来代表6个学生,也可以用数字6来代表6个学生,现在我们用小棒来摆一下。师:数一数,图中还有数量是6的人和事物吗?(桌子)
所以6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大家仔细观察,除了同学还有谁在大扫除?
师:现在6名同学加上一位老师,所以教师里一共有几个人? 师:7个人我们用7个点来表示(黑板上贴上圆点,贴7)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5、6、7是什么关系,谁大谁小? 展示PPT 师:现在我这里有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再添上一个是?
这里有一把直尺,6和7应该在哪里? 师: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6在哪里?(6的前面是5,后面是7,相邻两数是5和7)
师:我这里有三个数,我先拿5和6,谁可以比较一下大小?(用磁性教具在黑板上演示)5<6,6>5 师:我拿6和7,谁可以比较大小? 6<7,7>6
二、认识基数、序数
师:老师家里养着几缸小金鱼:大家数一下,一共有几缸鱼? 生回答
师:从左数第7缸有几条鱼?(指名回答)
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首先数一下,哪个鱼缸是第7缸呢?那这个鱼缸有几条小鱼?
师: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指名回答)
要想知道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我们要先把每个鱼缸都数一下,看一下每个鱼缸有几条鱼,然后再看一下有7条鱼的鱼缸排第几?
师:现在小组讨论一下,第7缸和7条有什么不同
总结:当我们说第几个的时候,表示的是位置;几个时,表示的是数量。
三、6和7的书写
师:你知道6和7的样子吗?像什么?(6像口哨,7像锄头)在黑板上画“日”字格,边画边讲解
师:6的书写: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
7的书写: 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斜折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让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憾。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2.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1 卫星红外遥感资料介绍与资料预处理
Terra卫星1999 年12 月18 日发射升空, 为极轨卫星, MODIS是卫星搭载的一种对地观测仪器, 具有36 个光谱通道, 分布在 ( 0. 4 ~ 14) μm的离散电磁波谱范围内[21]。选用白天过境的MODIS /Ter-ra 21 通道 ( 3. 929 ~ 3. 989 μm) 遥感红外亮度温度 ( 简称“亮温”, 即等效黑体温度) 数据, 所选MODIS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 km。亮温数据由MODIS 1B级数据通过定标定位和普朗克公式计算得到。由于有云时候卫星遥感红外探测的是云顶信息而非地表信息, 对于提取地表信息而言, 云层是一种干扰, 需要去除, 文中数据经过云识别并做云去除处理。分析区范围见图1。
2 研究方法与震前异常分析
2. 1 距平分析
由于地球与外太空时刻进行着能量交换, 地表物质对太阳加热的响应存在周期性, 以及海拔和热惯量等因素的影响, 遥感红外亮温的本底背景场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地貌和构造特征[22], 异常场是相对于背景场而言的, 分析异常变化首先要尽可能扣除背景场。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 采用距平方法[11]来扣除背景场, 单像元亮温距平为某个像元的亮温与该像元多年同期亮温平均值的差, 计算分析区内所有像元的距平即得到空间上的亮温距平图像。现侧重提取中短期异常, 对时间分辨率要求不高, 另外, 由于云层干扰造成分析区内日值数据像元样本量减少, 通过日值数据提取的对应日值背景场可靠性降低, 因此, 计算分析区 ( 20° ~ 40°N, 90° ~ 110°E) 的亮温月背景场和月距平图像。前人研究表明震前卫星红外异常几乎都是升温异常[2—6,8—10,12—18,20,23—25], 实验室岩石受压破裂前弹性变形阶段岩石温度表现出的也是升温现象[26], 强震孕育具有大空间尺度的特点, 因此文中只提取大面积大幅度的升温异常。在分析四川芦山7. 0 级地震和甘肃岷县6. 6 级地震时, 为了不受前面已发生强震的干扰, 把数据的分析时段选在2010年4 月青海玉树7. 1 级地震后, 即2010 年7 月~2013 年7 月, 共3 年1 个月, 其中2010 年12 月和2011 年1 月缺数。
如图2 所示, 在玉树地震后芦山地震前, 即2010 年7 月~ 2013 年4 月间, 只有2011 年9 月、10月, 2012 年5 月、11 月, 2013 年3 月、4 月出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升温异常。2011 年9 月, 升温区域位于青藏交界、川青藏交界地区, 面积约40 万km2。2011 年10 月, 升温区域位于拉萨地区和川藏交界地区, 面积约15 万km2。2012 年5 月, 升温区域位于四川西部、川藏交界地区和川滇交界西侧地区, 面积约35 万km2。2013 年3 月, 升温区域位于龙门山以西的川西地区、青藏交界、整个青海以及甘肃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130 万km2。2013 年4 月, 升温区域位于青海东部、甘肃中北部, 面积约40 万km2。在整个升温演化过程中, 2011 年和2012 年的升温区远离芦山地震的震中区, 升温总体分布在川藏交界一带, 且强度较小, 2013 年3 月升温异常强度开始变大, 升温区分布在龙门山以西的川西地区、青藏交界、整个青海以及甘肃大部分地区, 升温区开始靠近龙门山断裂带。芦山地震发生在2013 年4 月20日, 2013 年4 月的亮温月距平图像也出现了升温异常, 但升温区位于青海和甘肃地区, 考虑到2013 年7 月22 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6. 6 级地震, 分析认为2013 年4 月的升温异常可能与岷县地震的关联性更大。
如图2 所示, 在芦山地震后甘肃岷县-漳县交界6. 6 级地震前, 即2013 年5 月~ 2013 年7 月间, 只有2013 年6 月出现大面积大幅度的升温异常。2013 年6 月, 升温区位于川青藏交界地区、青海的西南部和青海东北部, 面积约50 万km2。
2. 2 距平图像叠加分析
上节月距平图像显示出红外亮温大面积增温时期与其后的地震活跃相符, 但在空间上, 升温区与后续发生的地震之间的规律不明显。孕育地震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范围, 位置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 地震是构造活动的一种形式, 构造活动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运动, 必然改变地表的热辐射状态[28]。为进一步分析月距平图像中升温异常空间分布的规律, 利用孕震区位置相对固定的特点, 将图2 中存在升温异常的月距平图像再做叠加 ( 平均) 处理, 经过叠加处理后, 长期在固定区域出现的升温会被突出出来, 随机性出现的升温会被弱化, 叠加处理后的图像更方便分析经常性升温区域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图3 ( a) 和图3 ( b) 分别为芦山7. 0 级地震前和岷县6. 6 级地震前的升温异常叠加图像。图3 ( a) 的计算时段为2010 年7 月~ 2013 年4 月。由于图2 距平图像中2013 年3 月和4 月甘肃和青海地区均出现了大面积的升温异常, 从空间上分析认为该地区的升温异常与岷县地震的关联性更大, 因此在计算岷县6. 6 级地震前的升温异常月距平叠加图像时, 计算时段选在2013 年3 月~ 2013 年7 月。从叠加结果可得到, 芦山地震前升温异常叠加图中[图3 ( a) ]所有升温点的平均值、平均值加1 倍标准差、平均值加1. 5 倍标准差和平均值加2 倍标准差分别为1. 3 K、2. 2 K、2. 7 K和3. 1 K, 岷县地震前升温异常叠加图中[图3 ( b) ]所有升温点的平均值、平均值加1 倍标准差、平均值加1. 5 倍标准差和平均值加2 倍标准差分别为2. 1 K、3. 6 K、4. 4 K和5. 1 K, 图3 中两个图色标分界线分别采用上述各值。在芦山地震前, 经常性升温区位于靠近龙门山断裂带的巴彦喀拉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羌塘地块东部[图3 ( a) ], 考虑到2013 年7 月甘肃岷县的6. 6 级地震, 分析认为图3a中祁连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东部的经常性升温异常与岷县地震的关联性更大。在岷县地震前, 经常性升温区位于祁连地块内部和柴达木地块东部[图3 ( b) ]。
3 结论与讨论
( 1) 根据月距平图像 ( 图2) 升温异常的空间特点可将整个红外亮温的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在2010 年7 月~ 2013 年2 月间, 升温异常面积小, 强度小, 在2013 年3 月~ 2013 年6 月间, 升温的面积变大, 强度变大, 结合2013 年在升温区边缘先后发生了2013 年4 月20 日四川芦山7. 0 级强烈地震和2013 年7 月22 日甘肃岷县6. 6 级地震, 分析认为2013 年3 月、4 月和6 月的升温异常与芦山地震和岷县地震的关联性很高。
( 2) 芦山地震前的经常性升温区位于巴彦喀拉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羌塘地块东部[图3 ( a) ], 升温区分布受2 级地块控制明显, 面积约35 万km2。甘肃岷县地震前的经常性升温区位于祁连地块内部和柴达木地块东部[图3 ( b) ], 升温区分布受2 级地块控制明显, 面积约35 万km2。两次强震均发生在经常性升温区的边缘。GPS研究表明, 巴彦喀拉地块东部和柴达木地块东部水平运动方向为E, 祁连地块的水平运动方向为NE63. 4°, 川滇地块的水平运动方向为SE27. 7°[29], 芦山和岷县两次强震前经常性升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反映出经常性升温区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及其运动背景存在联系, 两次强震前的MODIS红外升温异常是一种“场兆”。
3.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错例 观察 记录 分析 读题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2
【望:错例观察】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配套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题(见右图),在教师进行教学干预的情况下,学生的错误率仍达20.21%,主要集中指向于两种错误。如下:
错解1: 错解2:
错误率约占18.1% 错误率约占5.3%
而此题的正确算式是3+1+4=8(个)。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么高的错误率?这是否反映了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在建构方面存在缺漏?学生错误的产生是不是隐含着某些共性的原因呢?
【问:错例记录】
教学基础: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并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且教材练习以及课堂作业本中都有类似“半文半图”式的解决问题。
教学用意:该题是在具体的情境(小朋友踢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一共有几个球),整幅画相当于一个数学小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应用10以内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加法(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经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交换,不明题意
学生将题中的问题当成信息,没有围绕问题来列式,问题意识不强。这说明学生对题中的问题和信息的认识还不清晰,他们的思维指向主要是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使教师一再强调“题目告知什么?求什么”,学生仍不明题意。
2.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由于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以情境出现,且情境丰富多样,所以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出现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图意来进行理性分析。再则,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让学生感悟不同的情境,缺乏整理和总结,导致学生找不到可以套用的解题模式,所以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正确有效的分析方法。如一幅图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2个△,学生往往这样编题:“一共有5个△,去掉3个(或去掉2个),还剩几个?”
3.审题习惯缺失,直觉思维泛滥
虽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给他们扣这样的高帽子,但在常规的练习中,哪怕是入学才半年的学生,也会有因为没看清题目、没读懂题目的意思,而仅凭感觉和经验来答题的现象,如上述题目就有不少学生凭直觉列算式解答。
4.计算不过关,存在计算障碍
针对错解2而言,学生的主要原因是连加计算不过关,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容易导致算错。再细加回忆,在进行类似解决问题时,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出现“欲加却减,欲减又加”的现象。如右图所示的这道题,原意是已知总量为7,其中一个部分量为3,求另一个部分量是多少,目的是让学生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3=4,而学生列出的算式往往为4+3=7。通过感知,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结构顺序是( )+3=7,由于数字相对简单,学生可以轻易心算出( )里就是4,因此在头脑中就不再进行其他的加工活动了,直接按照这个顺序写出算式4+3=7。这种“欲减却加,欲加又减”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做法究竟错没错?这样列示的学生通常能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说明他们是明白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计算的,但我们认为:学生没有分清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因为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是把已知数写在等号的左侧,把计算结果写在等号的右侧。同时,学生所使用的运算也是与原题截然相反的,应当用加法的题目学生用了减法,应当用减法的题目学生却用了加法。虽然在今后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左边的量和右边的量相等,只要找到这种等量关系即可,但低年级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的策略不能模糊,答案更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连教师都对答案模棱两可的话,难怪学生会做错了。
【切:错例分析】
为使学生真正在头脑中建构起该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改进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
一、从图到文,让学生学会读题
1.要让学生学会从动画到文字描述数学问题
新教材充分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使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因此学生面对的往往不是现成的题,而是隐含着数量关系的彩色图片和人物对话,这样就对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图转化成文字,在读图中读懂题意,形成数学问题。如学习加减法的意义时,教材中出现了一幅幅简单且生动的图画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直观、感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图画情境制作成动画,动态呈现图画信息,并引导学生用三句话的模式去描述一幅图或一个情境。如下图:
教师可在出示动画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图意,接着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隐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再找一找问题要求什么,最后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一开始,学生的说可能不规范、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术语,如“一共”“还剩”“还有”等。同时,教师要规范学生的用语,如口头语“本来”就是“原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用三句话的模式来说。如上述两幅图,可以说成:“地上原来有3只小白兔,又来了1只小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麦田里原来有5根麦穗,拿走了4根,还剩几根?”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概括出用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简单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会看图、会说图了,自然就理解了题意。
2.要让学生从符号到文字理解数学问题
从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始,教材除了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外,还采用了大括号表示总数。如下图:
同时,教材在第6单元开始用“?”表示所要求的问题,甚至大括号和问号一同出现。如下图:
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是一道用符号、图画、数字相结合的题,大多直接给出部分信息和一个问题,另一个信息虽然是隐含在图中的,但是通过观察也不难找出来。在教学这一类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已经给出的信息表示的意思,指导学生怎样在问题情境中找到所需的信息,然后使学生明白符号在其中所表示的意义,如“?”就是指问题要求什么,最后引导学生把找出的信息和问题串联起来,完整地说出图意。
在第三单元中能比较好地解决上述这样问题后,对学生而言,无疑就积累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进一步提出解决原典型错例的教学策略。
二、多样解读,让学生厘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在图文结合中挖掘数学问题
在原典型错例中,情境提供的信息有图画也有文字,很多学生容易被图吸引,只顾着看图,去数图上的物体数量,从而造成信息选择错误。如“足球网中已经踢进去了3个足球”,题目中用文字“3个”来表示,还有4个足球在球网外,另有1足球正在踢进网的过程中。这样的信息显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为难他们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看清楚哪些球是已经在球网中的,哪些球是正在踢进去中的,还有哪些球是没有踢进的,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文字和图中的信息整合起来,看懂之后再完整地说一说,最后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球”。因此,这样的情境图,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题,包括图和图以外的文字信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练说解读,让数量关系更趋清晰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上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说题意的方式,帮助学生明晰数量关系,最后正确解决问题。
如在原典型错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在鲜活的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突显其中的数量关系。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图画和文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球”,就要把三部分球相加,即“已经踢进去的球”“正在踢进去的球”“还没有踢进去的球”,其中“正在踢进去的球”和“还没踢进去的球”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获得,而“已经踢进去的球”是从图中数得的,还是看文字信息获得,这是学生的纠结之处。教师在这里要及时引导学生有文字不看图(虽然该题中图和文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抛开图上的干扰信息,明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试着完整地表达题意,在说题意、说思维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把简单部分说具体、把含糊部分说清楚、把省略部分说全面,从而厘清数量关系,领会其中的含义。
三、逐步分解,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训练
对数学教师来说,帮助学生解决一道题并不难,但贵在坚持,要让学生学会解决一类题。因此,全面、整体地从学习的长远性、整体性考虑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类似原典型错题这样的解决问题,从学习解决问题开始,在后续的学习中,解决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解读,将加强教材研读、学会比较分析作为一种长期研究和坚持的教学策略来执行,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比梳理让解题更有趣
如原典型错题的错解1,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8-3-1=4这种方法的合理成分——用减法想加法,然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别说清8、3、1、4这些数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减法是错误的,应该用加法进行计算。
2.变化呈现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信息,一年级学生对分析题意失去兴趣。如果将一道题以不同的叙述形式呈现出来,或者改变信息、问题,或者一题多编,相信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上述原典型错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诠释,达到梳理基本信息、概括题目内涵和厘清数量关系等抽象思维活动的目的:(1)说题意,厘清结构;(2)摆小棒,演示问题的形成过程;(3)画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4)创编生活问题,赋予算式新的含义;(5)去掉原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问。这样教学,相信学生会有更多精彩的生成出现。
3.强化学生主动反思的习惯
在学生列出他认为正确的算式后,教师要适时追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为什么用这样的算式?这里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加出来的数(或减出来的数)又是什么?”同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样计算是否正确?”通过问题深化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另外,针对计算不过关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标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不能责怪学生,而要问一问学生,做好访谈,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同时也要问一问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师只有优教,才能实现学生的优学。
4.《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平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5.《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的人和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我选择两个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情景图、教具和学具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整节课重视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6.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实践报告
江油市方水学校
陈 东
内容简要说明:《6和7的认识》是九义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节知识。本节知识是在孩子们认识了0-5之后的知识提升,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数数,培养数感,通过对比,让学生突破基数和序数的理解难关,也为下一节6和7的分与合作铺垫。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易动,不易集中注意力,且持续注意时间短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们的知识建构还相当的少,识字量几乎为零,数学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等特点。我对本节教学思路作了如下设计:课前孩子们要在家长的配合下主动摄取与6和7有关的事或物,课中首先通过课堂中实现从具象的物(人物、课桌、小棒)——图(几何形 点子图)——数(抽象6.7)的不断升华,再通过读数和变换应用图感知作为基数和序数的7的不同含义,进行突破难点。基于以上设计想法,我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广泛收集与6、7的关的数,让孩子们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蓝本,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了扫描,制成PPT,并对课文中这些静态的画面进行了拼组编辑,内容能引导孩子的思维变成动的数学。
教学实践过程简述:
第一部分、引入课题,旧知铺垫: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和孩子们聊一聊 心情,接着进行一次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用手指比划出5),孩子们很快找到数学学习的自信,进而引导孩子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听课老师,孩子们高兴吗?为了给这些老师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孩子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部分
1、结合语言,出示主题图,(ppt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自然过渡后利用主题图进行了6和7的感知教学(会数、会读、会画、会摆,最后抽象出6和7的数字),2、出示ppt示动态计数器(5颗珠,再添一颗是几颗珠子? 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珠子动画孩子们很容易理解6 和7的多少关系,也能转化出6和7的大小比较。(2)ppt出示直尺图,通过补充填图,让孩子直观的感知6和7的顺序。(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师: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强化多少(感知数的大小)4.明确6、7的序数意义。(ppt动态展示结合),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充分感知第7缸和7条的7,不同点在哪里?)
5、教学6和7书写。(出示田字格图)(师示范,孩子书空并练习)第三部分、巩固练习ppt出示43页第1、2题。
实践反思:数的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部分,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孩子们数感的培养,而这种方式若简单的抽象出数6和7,可以说“知其然不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所以,为了真正培养孩子的数感,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机的整合,并把孩子们的思维逐步由形象到抽象升华。教者必须重新审 视教材,编辑教材,开发教材,实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教者利用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媒体有机整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孩子的数感,感知一些数学就在生活中。在资源的选择的整合上也花了很多的时间进行了编辑和处理。当然教学后,我也感知教学中的失败之笔也不少,如使用媒体中,如何更全面的关注孩子们的课堂组织,容量过大的媒体会不会降低低段孩子的持续注意力,值得以后进一步改进提高。
板书设计:
7.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1.数据周期: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2.数据来源:尼尔森网联海量样本收视率监测数据
3.样本类型:家庭
一、各城市收视格局
(一) 总体状况
2013年6—7月, 江浙地区主要城市开机率和收视时长如图1所示, 各地区的开机率保持在75%-95%之间, 南京地区的开机率最高, 6—7月的开机率超过90%;杭州稍低。收视时长方面, 南京地区的收视时长高于其他三座城市, 每家庭日收视时长为6.4小时, 杭州为5.5小时, 相对而言, 南京的观众花更多时间收看电视, 而杭州市民或许选择其他休闲方式。
收视份额方面如图2、图3所示:央视和卫视频道组在白天时段收视份额相对较高, 特别是在宿迁地区, 央视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扬州市台在当地拥有较强竞争力, 晚间份额位列市场第一。杭州和南京地区晚间时段, 省台和市台占有率提升压制了外省卫视和央视份额成长。此外, 扬州地区市台在晚间份额提升显著, 略微超过央视频道的份额。
(二) 频道收视表现 (表1)
表1是2013年6—7月各城市收视排名前五的频道, 其中南京地区的江苏城市频道和南京新闻频道排名居前;杭州地区排名领先的频道为浙江卫视、浙江民生频道、浙江教育频道及西湖明珠频道。扬州地区扬州城市频道和扬州新闻频道占据收视排名前两位。而宿迁地区则是央视频道领跑排行榜。
二、各城市主流节目类型收视表现
(一) 新闻类 (表2)
2013年6—7月各城市新闻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2所示, 南京和杭州本地新闻有着不错的收视成绩, 除扬州地区外, 其他城市基本呈本地新闻加上央视天气预报和新闻联播的格局。本地新闻做得最好的数扬州地区, 扬州的本地新闻占据前五的位置, 本地新闻的贴近与亲民吸引了更多观众眼球。
(二) 娱乐类 (表3)
2013年6—7月各城市娱乐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3所示, 进入暑假, 浙江卫视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强势推出, 除扬州地区外, 顺利进入了娱乐类前五的位置。南京地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占据绝对优势;杭州观众对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更为青睐。两档节目对宿迁有着几近相等的影响。扬州地区市民对本地相亲节目有着较高的偏好度, 贴近市民生活的节目更受扬州观众的喜爱。
(三) 电视剧 (表4)
2013年6—7月各城市电视剧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4所示, 南京地区江苏城市频道表现抢眼, 有四部剧排入前五, 南京新闻频道播出《门·第》名列第三。浙江卫视播出的《精忠岳飞》、《第九个寡妇》等剧在杭州地区收视领先。扬州城市频道播出的剧集在当地既受欢迎, 收视表现又稳定, 包揽了榜单前五。宿迁地区观众更为关注江苏城市频道和央视1套播出的电视剧。
三、各城市地面频道收视亮点解析
(一) 南京市场 (表5)
南京市场的地面频道中, 电视剧占据南京地面频道收视前十中的七个席位。另外有三档新闻类节目表现突出, 《零距离》、《直播南京》和《小鬼子走着瞧》。从频道来看, 江苏城市频道和南京新闻频道各据半壁江山。
(二) 杭州市场 (表6)
杭州市场观众对新闻类节目关注度较高, 前十名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占据六个席位, 而本地方言类新闻节目多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较好收视成绩。此外, 本地频道节目也各具特色, 前十位的频道分布相对分散, 未有收视集中的现象。
(三) 扬州市场 (表7)
扬州市场中, 扬州城市频道占据了市场绝对优势, 其新闻类节目《今日生活》收视最高, 其他排名居前的节目都以电视剧为主。
(四) 宿迁市场 (表8)
8.6~7个月:知道自己的名字了! 篇八
这个月,宝宝开始会“说话”了,经常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而且许多声音依稀可辨,如ba、da、ka,喊叫时他的声调有高有低,鼻音也出现了。他开始用舌头与嘴来取乐,还知道用声音来吸引你的注意,比如故意咳嗽。他知道自己的名字,你叫他时他会转向你。你要抱他时,他会迎着你伸出双臂。他的独立性也已经有所表现,因为他想自己吃饭了。他开始模仿一些简单的事情并乐此不疲。
你可以这样做
给宝宝看镜子中的自己,同时指着镜子里的他大声地念他的名字,让他获得自我的概念。平时也要多叫他的名字。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要这么跟他说:“那是梅梅,这是你。”
抱着宝宝四处走时,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
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
给他提供便于手抓的食物,鼓励他自己吃。
大运动能力
宝宝在趴着时已经能用单手支撑起自己的体重,能不用依靠地坐着,仰面躺着时能自然地抬起头。抱着宝宝让他站立时,他能笔直地站立,腿部已经能支撑起全部的体重。宝宝也能够自如地翻滚,能够较大范围地移动自己的身体,这会让他很有成就感。
你可以这样做
宝宝仰躺时,把一些颜色鲜艳或会发声的玩具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鼓励他抬头看。
在宝宝的对侧放上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让宝宝翻滚过去抓。
把宝宝放在膝盖上轻轻摇晃他,或抱着他滚一滚,帮助他训练平衡能力。
精细运动
宝宝能更准确地抓住一样东西,并且是用手指去抓。他能把一样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能在手里有东西的时候再去抓另一样东西。他能用玩具敲击桌子,自己用勺子吃饭也越来越准确了。他能自己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饼干之类。
你可以这样做
在他面前放一盘食物,让他自己吃。开始的时候让他用手指抓着吃,慢慢地改为让他用勺子吃。
给他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指拿着吃的食物。
为帮助他提高抓东西的技巧,可以把奶酪块、胡萝卜等手指食物越切越小,小到他刚刚能够抓起来。
给他两块积木,让他对着敲一敲。
测试与观察
测测他的深度感知能力
方法:这么大的宝宝已具有深度感知能力。把宝宝放在一张离地面约45厘米高的沙发或矮桌上,让宝宝在上面移动。家长要在一边保护,别让宝宝滑倒或摔跤。
反应:宝宝爬到沙发或桌子边时会停住,不再往前移。这表明他已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超过界限就会摔下来。
测测他的视觉能力
方法:在宝宝身体侧面放一个玩具,看他对稍稍偏离视线的视觉刺激会不会有所反应。
反应:宝宝会调整自己的姿势,如扭头或低下脑袋,以便能清楚地看到玩具。
观察他是不是斜视
方法:让宝宝坐直,保持他头部端正。让一个大人拿着手电在宝宝的前方晃动,让宝宝注视正前方的手电筒。
反应:观察宝宝两眼的光点是否都在瞳孔中央,如一只眼在中央,另一只眼在瞳孔中央外侧为内斜视,反之,在瞳孔中央内侧为外斜视。
交往与互动
宝宝开始想方设法吸引你的关注,他对大人的情绪也变得敏感起来了,能看懂大人表扬或批评的态度。他还能用哭闹、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跟宝宝玩藏猫猫游戏时,他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参与到游戏中去。
你可以这样做
用身体来表达你的爱,鼓励宝宝多触摸,并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互相触摸。
如果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你可以学他发出的声音,然后再发出别的声音,等他回应,使他认识到声音的沟通作用。
在适当的时候用坚定的语调说“不”,让他了解否定的意义。
半岁的里程碑
该加辅食了!
宝宝满6个月后,不管是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都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了,这时必须给宝宝添加泥糊状食物,食物的种类和次数要逐渐增加。除营养米粉、蛋黄外,还可以添加菜泥、果泥、肉泥、肝泥、鱼泥等。还可以让宝宝吃些磨牙饼干,以促进牙齿发育。不过,即使添加了泥糊状食物,也要保证宝宝每天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因为奶类仍然是这个月龄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
他生病多起来了!
宝宝6个月以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消失,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没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抵抗病毒和细菌进攻,所以宝宝6个月以后变得爱生病了。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并注意卫生,多到户外活动,以提高宝宝的自身免疫力。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防传染疾病。
他可能会缺铁!
6个月以后,宝宝体内铁的储存量已不能满足他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补充富含铁的营养物质,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要给宝宝添加强化铁的米粉或是肝泥等铁含量较高的泥糊状食物。
他长得不那么快了!
9.6和7的认识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6和7的形状,指导学生掌握6和7的书写方法。
4.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教学难点】
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T:沈老师很开心开学到现在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不仅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打扫教室。沈老师这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热爱班级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出示主题图
(1)请小朋友们看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打扫教室)对的,你看这些小朋友们多热爱劳动呀,你们要不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乖宝宝?(要)
(2)真乖!那乖宝贝们,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看:图上有些什么呢?(3)小眼睛真机灵,看得这么仔细,除了仔细看,还要认真数。T: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字宝宝,谁能用着这些数字宝宝说句话?
6个小朋友,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样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数字就读作6(板书数字6),一起来读6。
T:你来数一数,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数的?
7个人,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数字7)谁能来拍拍手并且拍手的次数可以用7表示。
T;你们愿不愿意认识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呢?(5)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7这两位朋友。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摆一摆,操作感知
你能用6根小棒或者你身边的东西摆一摆,表示数字6吗? 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教师巡视。然后请一个摆的好的学生讲解自己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
请学生上来展示。边展示边说,我用6根小棒。!!!送小棒回家。说一说,灵活运用
我们刚才学会了数字6,你能用6说上一句话吗?
3、拨一拨,直观感知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老师现在手上有一个计数器,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拨一拨:
(1)出示计数器: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5颗珠时,停顿,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再停顿,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7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添上1是6
6添上1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我们班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下面我们就跟着几个数字宝宝朋友一起去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好不好?(展示直尺)
哎呀!有两个调皮的数字宝宝走丢了,大家快找找!他们分别是谁啊?(6,7)那他们排队应该排在哪里呀?
即时练习:(1)谁能从左往右读一遍?
(2)从右往左呢?
(3)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4)6相邻的两个伙伴是谁?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谁想比比其中两个数字宝宝的大小?
让学生上台比较大小,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直到比较完5和6,6和7,5和7的大小为止。
6、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学生书空。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时转,在靠左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3)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10.教案《6和7的认识》 篇十
详细介绍:《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11.今夏新片抢先报(6-7月) 篇十一
坐在银幕前,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生活一下子就变得丰富起来。
小兵张嘎
中国
2007年6月1日
灵魂战车
美国
2007年6月2日
又名:恶灵骑士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绑架
中国香港
2007年6月8日
导演:罗志良
主演:刘若英、林嘉欣、张智霖
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
美国
2007年6月12日
主演:约翰尼·德普 奥兰多·布鲁姆
周润发
追踪
中国香港
2007年6月21日
主演:任达华、梁家辉
老佐正传
中国香港
2007年6月21日
主演:黄秋生、莫文蔚、郑中基
夜上海
中国
2007年6月26日
导演:张一白 主演:赵薇
宝葫芦的秘密
中美合拍
2007年6月29日
根据已故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同名童话作品改编
每当变换时
中国香港
2007年6月29日
原名:卖鱼的春天
主演:陈奕迅、杨千华
变形金刚
美国
2007年7月12日
主演:乔恩·沃伊特 约翰·托尔托罗
机器猫-大雄的恐龙
日本
2007年7月20日
憨豆的假期
美国
2007年7月20日
主演:罗温·阿特金森
杀破狼2
中国香港
2007年7月26日
主演:甄子丹、古天乐、许晴、范冰冰
男儿本色
中国香港
2007年7月
主演:余文乐、谢庭锋、房祖明
2007年不可错过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
加勒比海上的邪恶头子巴伯萨船长成了盟友,帮着小铁匠和未婚妻解救搞怪的杰克船长。恐怖鬼船"飞翔的荷兰人"和它的幕后头脑戴维·琼斯,受到东印度贸易公司的控制,在七大洋中肆意破坏。终结大战即将到来,大战不仅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和财产损失,也将与海盗事业的发展和自由的未来息息相关。不管怎么样,还是先驾驶着杰克船长留下的"黑珍珠号",穿越狂野未知的海域,先前往"世界的另一边"和狡猾的中国海盗邵峰打打交道再说!据说,邵峰将会是他们决定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
童年回忆不可错过之动画大片:《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曾经,那是放学后就一定要守在电视机前看的动画片。刚引进时记得各大报纸都再说这部片子太渲染暴力,不适合孩子们观看,但不可否认这部动画在国内得受欢迎度是空前的同时它还带来了空前的商业效应,一时间孩子们都以拥有一个变形金刚玩具为考好成绩的动力。
12.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二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原料
主要仪器:机械搅拌器, 水浴锅, R-201D旋转蒸发仪, 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 (杭州库仑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原料:2-噻吩乙胺, 多聚甲醛, 乙醇氯化氢 (自制30%) , 二氯乙烷, 盐酸 (均为分析纯) 等。
1.2 合成过程
1.2.1 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的制备
在1 000 m L的四口瓶中, 将75 g多聚甲醛溶于240 g水中, 反应体系搅拌15 min, 并在室温下开始滴加2-噻吩乙胺 (228 g) , 滴加速度控制在3~5 h, 自滴加2-噻吩乙胺起5 h后缓慢升高体系温度 (约1 h) 至50~53℃, 保温1 h, 中控分析亚胺的含量在99%左右 (2-噻吩乙胺<0.2%) , 反应终止。将反应体系反应液倒入二氯乙烷 (250 g) 中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层。利用R-201D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黄色黏稠液221 g, 由于产物在常温下极易结晶成块状固体[4], 对储存使用均带来很大的不便, 故采用乙醇打浆, 处理后得到白色晶体, 无需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产率为88.7%, HPLC纯度为99%左右。
1.2.2 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盐酸盐的制备
在500 m L四口瓶中, 将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 (80 g) 溶于过量的乙醇氯化氢 (180 g, 30%) , 乙醇 (160 g) 中, 搅拌升温至70~75℃, 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脱色, 搅拌反应1 h后, 趁热过滤, 之后将滤液降至-5℃以下, 待完全结晶后再减压抽滤, 用冷无水乙醇洗涤, 之后将滤饼烘干称重得70 g, 产率为87.5%, HPLC纯度在99%。
2 结果与讨论
4, 5, 6, 7, -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的合成过程中, 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有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而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经实验可知只需乙醇氯化氢溶液过量即可。
2.1 溶剂对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的影响
实验按1.2.2进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下, 改变反应溶剂, 对结果的影响见表1。
如表1可见, 以水做溶剂, 反应产率低, 这可能是由于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水解为2-噻吩乙胺, 使亚胺含量减少从而影响反应产率;若用二氯乙烷作溶剂实验中有黏稠物生成, 杂质较多堵塞滤纸, 致使反应无法抽滤从而终止后续工作的进行, 而乙醇对原料的溶解性很好, 也无其他杂质产生, 使反应完全, 产率高, 纯度也好, 所以乙醇做溶剂较佳。
2.2 温度对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的影响
实验按1.2.1进行, 其他条件不变, 改变反应温度,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见表2。
实验过程中发现制备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时, 反应温度在50~60℃得到的产物略带淡黄色, 反应产率高;回流状态下得到的产物色泽较深, 如表2所示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产率降低, 这可能由于高温时部分原料聚合[5], 中间体亚胺的颜色会影响产物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盐酸盐的颜色。由于亚胺的熔点在50℃左右不溶于水, 温度过低时体系的黏度较大不利于反应, 因此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上。
2.3 反应时间对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的影响
实验按1.2.1进行, 其他条件不变, 改变滴加2-噻吩乙胺的滴加时间长短, 能够影响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的产率, 从而影响终产物的收率。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滴加时间过短或过长时都对反应收率不利, 这可能是由于滴加2-噻吩乙胺太快时甲醛和2-噻吩乙胺没来的及完全聚合, 反应不完全, 从而影响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的收率, 反应时间过长可能有副产物产生也影响反应结果, 而反应时间控制在3~5 h, 反应产率最高。
3 产品表征
用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5]对产品进行检测, 采用梯度洗脱, 流动相由溶液A和溶液B组成 (A, B溶液体积比为30∶70) , 其中溶液A为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钾, 溶液B由色谱纯乙腈水溶液组成 (乙腈, 水体积比为10∶90) 分析的柱为Gemini C18 (250×4.6 mm, 5μm粒径柱) , 流速1.2 m L/min, 检测器UVλ220 nm, 分析时的柱温和池温均为25℃, 进样量20μL, 并以乙腈水溶液为稀释剂 (50∶50 (V/V) ) , 以得出相关图谱如下:
图1为标准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含量的检测谱图, 出峰时间在7.5 min左右, 保留时间为7.843 min左右[6]。
经同样的分析条件, 由图谱可知本实验检测结果与标准产品4, 5, 6, 7, -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检测结果一致, 如图1、图2。由表4可知, HPLC测试的实验产品的结果与标准纯品的结果基本一致, 4, 5, 6, 7-四氢噻吩并[3, 2-c]吡啶盐酸盐的纯度可达99.8%。
4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打浆后的N- (2-噻吩乙基) 亚甲胺为反应中间体, 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以乙醇作溶剂, 乙醇氯化氢作为酸, 反应时间控制在3~5 h, 反应效果最佳, 产率达到87%左右, HPLC含量达到99%, 优于文献报道的产率, 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应重视溶栓药物的血液学基础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00;80 (5) :325—326
[2] 岑均达.盐酸赛氯吡啶合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7;28 (5) :197—199
[3] 姚爱平, 刘涛, 胡永洲.盐酸噻氯吡啶的合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29 (3) :137—138
[4] 郭海昌, 陈志荣.盐酸噻氯吡啶的合成.药学学报, 2004;18 (5) :50—51
[5] 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1—327
13.数学教案-6和7的认识 篇十三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已经认识了0~5各数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比较明显、丰富,数椅子数、课桌数、数人数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人数的内容为了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和发展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主题图――集合圈――点子图――抽象出数――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起点相差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对6、7的认识早已不在话下,但学生对数概念的建立还是不完整的、比较肤浅的,如果随机抽取一个数,让学生数出相应的物体,相当一部分会有困难。还有在认识1~5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还有班上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注意培养。
目标预设
1、 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 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
3、 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合数数、写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金鱼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
学具准备:7个小圆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 我们一起做一个拍手游戏 。(教师拍3下)你们刚才听到老师拍了几下?
生:老师拍了3下。(请三个小朋友回答,要求回答完整)
教师拍6下,生回答,出示课题6。教师拍7下,生回答,出示课题7。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二、6、7的基数含义
(我觉得教科书中主题图提供数数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干扰相对比较大,本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要逐步培养,再加上操作上的需要所以对教科书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修改,一条河;河里有5只小鸭,岸上有1只;草地上又6棵树;天空飞着6只小鸟,树上停着1只小鸟;草地上有7只蘑菇。)
1、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
(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等)
师:我们按这种顺序边数,边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出了。(把河里的小鸭,空中的小鸟移到黑板上)
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
师: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呢?不用嘴告诉老师,而用小圆片来表示,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你就摆多少个小圆片。
学生摆完后汇报
(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片?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摆的是什么呢?
师: 6只小鸭,也可以表示6棵树,都可以用6个小圆片表示,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6”(板书:6)。7个小圆片可以表示7只小鸟,也可以表示7朵花,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7”(板书:7)。
3、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师: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4、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想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三、6、7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
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6”舔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
2、 出示直尺图(小黑板出示)
14.一年级数学《6和7认识》评课稿 篇十四
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 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调控。一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持久性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郑老师创设了以动物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中能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画智慧花,比赛哪一小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谁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静”、“特别棒的习惯”等评价语,及时制止了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缺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外部条件。同时,老师还很注意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书写习惯、数数顺序习惯等。老师的语言也富有儿童化、趣味性,把学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术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观察主题图部分,能加强对数数的`指导,先数什么,添上什么就是多少,这样引导学生学会了按方位顺序和类别进行数数,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六、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郑老师都是及时热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如“真是聪明的孩子”、“很会学习的孩子”等,孩子们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数主题图的方法,老师能引导学生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学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能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数数,先数前面5个学生,加上老师是6,再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就是7;也可以先数前面5位学生,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是6,再加上老师是7,体现数法的多样化。
15.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五
1 高空形势分析
2015年6月7日20:00, 200 h Pa高空处在中南半岛中北部存在有南压高压中心;500 h Pa高空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在华南地区, 贵州地区分布有南支槽, 北支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山州受槽前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气流控制, 利于不稳定能量和水汽输送;700、850 h Pa都存在低涡和切变线, 低空西南急流不断发展, 强度高达17 m/s, 文山州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 主要出现在低空急流出口左侧。
8日8:00, 200 h Pa处的南亚高压中心不断东移进入西南地区, 文山州位于南亚高压东北侧, 有较强的高空辐散;500 h Pa高空北支槽东移, 到达华北地区, 槽后西北气流在冷空气作用下进入南部地区, 受副热带高压阻挡, 南支槽持续维持;700 h Pa存在冷式切变东移南压, 850 h Pa切变线位于贵州南部一带, 西南气流经广西进入文山州, 出现明显降水天气。8日20:00, 500 h Pa高空中纬度气流平直, 南支槽不断南移;中低空处西南气流增强, 700、850 h Pa切变线东移北抬至长江下游地区叠加, 文山州强降水天气趋于结束。
6月7日20:00, 高压对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产生影响, 有一个热带低压在西南地区, 而文山州则位于低压倒槽中, 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6月8日2:00—8:00对应文山州强降水时段, 受西北气流的影响, 地面冷空气向南移动, 遇暖湿气流并进行交汇, 稳定维持地面辐合线。此次持续性降水是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气流与高空槽共同作用的结果, 冷空气南下, 中低层处的辐合线与切变线同时影响而产生[3,4]。
2 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2.1 雷达反射率因子
文山州偏北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较大雷达回波范围, 多个小尺度强对流单体组成回波群, 存在于层状云降水回波内, 形成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8日2:00, 地面有东西走向中尺度辐合线, 降水回波带位于麻栗坡北部, 不断转移影响文山州;5:00—6:00, 文山州西北部出现>45 d BZ的强回波, 强度不断增加并移向东北方, 文山州降水减少;从8:00开始, 地面辐合线南压, 主雨带回波南移, 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 密度较大的大片回波持续到14:00, 大暴雨站点集中在文山州西北部;16:00, 系统南移, 降水随之减弱。
文山州最大小时雨强主要出现在8日5:00—6:00, 沿8日5:31反射率因子图中黑色线条位置做垂直剖面图, 回波中存在多个线性排列的对流单体和45 d BZ的回波单体, 强回波中心与地面接近, 强度>30 d BZ的回波单体处在6 km以下。
2.2 雷达径向速度
雷达径向速度图中存在一不连续风场, 速度图上零线为“L”型线, 说明此时有冷锋过境 (图1a) 。在上下正负径向速度区内分别有明显正、负径向速度大值区 (图1b) , 负值区最大值达17 m/s, 正负径向速度中心内有一低空急流, 距离圈内零速度等值线呈反“S”型, 文山州测站上空风向发生变化, 随高度增加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西风, 说明风向随高度增加出现反方向变化, 雷达探测有效范围出现冷平流。文山州上空有冷、暖空气交汇, 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结论
此次持续性降水天气主要是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气流共同影响, 冷空气南移, 中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共同作用。文山州上空有冷、暖空气交汇, 有利于降水天气出现;降水天气主要以积层汇合型降水回波为主, 降水回波带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
参考文献
[1]张培昌, 杜秉义, 戴铁丕.雷达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2]张培源.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强天气短时预报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2.
[3]俞小鼎, 姚秀萍, 熊廷南, 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讲义[Z].北京: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2004:9.
16.专家预计:加息窗口锁定6~7月 篇十六
6、7月加息可能性大
“虽然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小幅回落,但对中国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内外夹击的通胀压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4月21日对《投资者报》记者直言。
潘向东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明显存在,货币政策正处在一个偏紧的过程,旨在防通胀。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确认,全球货币过度宽松必将导致下半年到明年资源和资产价格再次快速上涨,引领整个物价上行,这会加剧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的前四项重点抓好工作 “都跟物价相关,在国内经济确定复苏后,国家重点工作将转为防通胀。”潘向东说。
对于如何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潘向东建议,短期内在经济已经复苏确认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扩张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提早行动,控制投资新开工项目和信贷规模。
而对于是否需要加息,潘向东认为,单独从经济学角度看,数量化手段可以控制流动性问题,“未来通胀压力依旧存在,数量化控制的手段将会持续。”
至于加息与否,现在不好说,要看4、5月份CPI运行的情况,CPI在7月之前将同比走高,6、7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对于大多数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及进口价格上涨现象,在潘向东看来,这主要有三大原因导致:其一,内需强劲、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一季度增长率达到11.9%,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突显出中国正从全球经济危机中迅速复苏;其二,国家平抑贸易顺差的需要;其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货币过度相关。
与此同时,潘向东认为,目前调控房地产市场旨在防止通胀,房地产政策调整减少了中期经济全面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将使得市场中期更加平稳。
王黔:
今年将3次加息,分别27个基点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通胀方面,全年的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将达到3.2%。不过,她强调,“通胀仍将得到良好的控制。”
王黔认为,在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胀是很难出现的,西南地区的旱灾不会对食品价格和整体消费价格指数产生长期影响,中国的通胀预期更多是体现在资产价格领域。
对于市场的加息预期。
王黔认为,尽管3月CPI温和回落,但涨幅仍高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继续维持实际负利率状态。她预期,今年将有3次分别为27个基点的加息,第一次将发生在二季度。
王黔同时认为,与针对遏制过度流动性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同,加息将对实体经济各行业产生广泛影响,而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复苏尚未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动用加息工具须慎之又慎。“去年底,通胀率快速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以及食品价格上涨,而这些都无法用货币政策解决。我预测,食品价格上涨应该不会持续。”
除此之外,王黔还预测,中国央行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并有望在今年上调两次,每次提高50个基点,最近一次可能在2010年第二季度。但是,她同时强调,如果银行信贷增长速度过快,不排除央行比预期时间提前提高准备金利率。
对于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王黔预计,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回升,私人消费和投资将加速,特别是全球需求前景的稳定将提振今年剩下时间中国的出口行业。
在国内方面,王黔认为今年将呈现出劳动力市场改善和由此而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私人投资总体上稳步扩张的特征。同时,公共投资方案今年在很大程度上将保持下去,但增长速度趋于平缓。“整体而言,我们将2010年实际GDP增长预测值从原来的10.0%上调至10.8%。”
滕泰:
6~7月CPI将达3.5%
银河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所长滕泰认为,2009年二季度受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动,投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力度高于三季度。2010年二季度,出于对部分行业生产过热、二季度通胀压力较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的考虑,宏观调控力度较大,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低于三季度。一季度GDP增速为11.9%,预计二季度为9.5%,三季度9.9%,四季度8.8%,全年9.5%,“前高后低”,两次下台阶式的“M”头特征明显。由于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高,2011年一季度增速将低于2010年四季度,从而使下台阶式的“M”头特征更加明显。
2010年经济增长仍受益于政策的强力刺激。今后数年,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难以恢复至2008年的规模,2011年不可能有第二个四万亿投资计划,虽然中国已进入消费普及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但2011年消费增长可能难抵投资增速的回落,这些因素均直接影响2011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排除2011年重新“保八”的可能性。
其中,还有三个不可持续:一是基建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二是设备购置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三是房地产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
滕泰认为,5~7月CPI涨幅将短期超过3%。2010年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全年CPI涨幅预计在2.6%左右。自年初以来,政府调控物价早于市场预期,一季度物价比较温和,4月CPI涨幅一般不会超过3.0%,但5~7月将连续3个月超过3.0%,6月和7月可能在3.5%左右。
17.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七
6、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练习使学生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数感,建立6、7的概念。会读、写6和7。教学难点: 6、7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宝宝也想来跟大家见个面,大家欢迎他们吗?
(用提问的方式依次出示:2,1,0,3,5,4)
1后边的数是谁?2前边的数是谁?表示没有的数谁? 4的相邻数是谁?两个两个数2下来数谁?
师:这些数字宝宝来的太急了,都没有按照顺序走,大家能不能给他们排排队啊?
据老师的提问分别说出各个数。
学生给数排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后,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然后再读一读。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提问方式,学把数字拟人化,学生有兴趣。复习数序,并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二、导入新课
边出示主题图边提问:还有两个数字宝宝看见大家都来了,也争着抢着来跟大家见面,他们早就藏在我们的这幅图里了,请大家找找图上哪些物品可以用他们来表示。
学生在教学图中找今天学习的数字宝宝。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三、探究新知 教学数数。
1.引导学生自学第42页的主题图。自学提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①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②还可以怎样数? ③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④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一)自学教材42页的主题图。
1.看图,汇报结果。2.自由回答。
3.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4.同桌互相从1数到7。
给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教学认数
1.学生自学42页的点子图,数数有多少个? 2.用6跟小棒摆六边形
谁能象老师这样用7跟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学生自主数,汇报结果。
1.分别摆6个圆片,摆7个三角片,并数一数。2.用7根小棒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三)教学数序
1.(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2.(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
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3.谁能从1正数到7,从7倒数到1? 齐数1、2、3、4、5。
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指名数,拍手数。
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1.出示点子图,学生先数5个,然后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后边的两幅点子图分别是多少?
2.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3.板书:5○6 6○7。5比6小,6比7小。填符号:5< 6 6< 7。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序数
1.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2.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听了妈妈的话,掉到了一天大鱼后,做事就更认真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小猫和他的伙伴相约到小河边进行钓鱼比赛。有些小猫很认真,有的小猫就一会玩玩这,一会玩玩那……那大家想知道他们钓鱼的结果吗?
3.今天的钓鱼比赛谁是冠军,谁是最后一名?
4.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5.谁能象老师这样提问?
请7名学生到前面,回答老师的提问。……
听故事,培养学生做事情一心一意的习惯。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同学回答。
以故事的形式教学本课的教学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写数
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学生写在书上。
四、巩固测评 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练习七第1至2题。2.完成练习七第三题。
重点指导分清右边6只熊猫表示的是 有6只,左边第7只熊猫是1只。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全班订正 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全文总结
今天咱们学习了6和7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6,7表示的
物体个数的例子特别多,下课后我们就去学校里找一找,但是粗心的小朋友可看不到它!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11-15
6和7的认识导学案09-05
2.6和7的认识说课稿09-21
5.1 6和7 教学设计 教案09-06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2013.3.106-2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01-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7-09
二年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8-23
谈对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设计的一些认识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