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9篇)
1.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 篇一
记得每次上公开课,尤其是比赛,我都会紧张,因此每次上下来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有一次我却在课堂上发挥自如,和学生配合得十分默契,结果也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记得那次上的是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此刻回想起来这次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课前认真、用心、充分地备好了这节课。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务必业务要过硬,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务必备好一节课。正因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务必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课前,先不好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课文就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后,有好多问题连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明白,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务必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务必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有一篇文章叫《斑羚飞渡》,读完后我觉得第一件是就是要向学生推荐一本杂志《读者》,正因这篇文章就是以前刊登在《读者》上的。当年我看了以后就颇有感悟。果然在上课前我先谈了我对这群羚羊的团队精神佩服,学生果然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急着去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还谈了自己的感悟,最后我向学生推荐这本杂志,我说《读者》是本好杂志,一个好故事,改变你一生。之后果然有很多学生尝试去阅读这本好书,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二、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语文课标对中学语文不一样学段教学提出不一样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销,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每次我在反复研究课标后,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在钻研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上下功夫。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好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务必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有效地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潜质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思考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初一的孩子,和初二初三有本质的区别。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善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五、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透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五个方面的功夫,是老师务必做且应认真做的。我称之为备课五研读:即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研读教参,读出编写的意图;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这五个功夫下到了,才算真正吃透教材。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资料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联。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此刻学校又提倡群众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正因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精选阅读(二):
2.浅谈如何备好一节课 篇二
一、选择的内容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二、制定的目标要准确
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如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教学的重、难点要突出
重、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选择的教法和学法要恰当
怎样选择学生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问题和练习设计要精当
1.课堂提问。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3.论文: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 篇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如何才能“备好一节数学课” 是我们数学老师总在不断思索的问题。“备课”作为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老师们所重视。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备课”以不同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呢?
首先,备目标
在备课时首先要熟读《数学课程标准》,掌握其所教学段的目标。其次应当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所教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位置,明确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后,要把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然后确定知识的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关键,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最后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落实好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备好。例如:《圆柱体表面积》这节课,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教材重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特征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推导思维成为本课讲述的重点,也是能力培养的要点。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是学生观察的要点,启发学生从学过的长方形、圆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学生推导思维的切入点。计算中取近似值的进一法是新知识。
二、学习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性的图形展开,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逻辑推导的思维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目标:
(一)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三)学习推导的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的重要前提,而确定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学懂学会新知识的前提,备好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当堂所学知识,这就使明确学习目标变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就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备学生、备学生的情感、思维、学习方法等等方面。其次,备学生
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程度差异,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体质的强弱,家庭的状况等,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教师要深入调查,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可以发散思维,另辟践径。备学生本身是符合唯物论中的认识论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然要“量体裁衣”地备学生。要在课前备学生,课上察颜观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三,备教法
教学法简洁地说,可以概括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以往只备教师如何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这是带有盲目性的。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法,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法,即
使对同一教材,也允许有不同的教法。进学生明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自学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逐步获得。例:“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相除”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出“幂的乘方”,“积的开方”的运算法则,从而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本身就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者都蕴含着开发智力的因素。探索法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法。师生共同积极思虑契合点是师生教学进行内在交流的结合点。没有 契合点,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数学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探索。容易混淆不清的数学理论和概念可多用对比的方法,讲清它们之间的别和联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遇事三思,养成多规的习惯,然后再教给学生如何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师采用小黑板、挂阁、幻灯、电化教学乎段值得提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时间分析,讲解,做到讲透。教师“钻研教材”中应注意运梢类比法将概念、定理、法则等延伸,拓宽和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避免恐维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其危害是不屑一驳的。我们应该“激发求知欲望是前提,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掌握分析思路是途径,提高思维能力是保证。
四,写教后反思。
写教学后记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如何备好一节信息技术优质课 篇四
最近,佛山市教研室领导到笔者所在学校检查教学工作,就各学科开展了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而学校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上的一节优质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选自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教师能做到讲练结合,时间分配合理,学生也很配合,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这节课貌似很不错,但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算不上是一节真正的优质课。佛山市教研室的专家对这节课的设计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如何上好信息技术优质课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次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优质课到底应该怎样备课和上课呢?下面,笔者结合从教多年在学习、观摩、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谈谈自己对如何备好信息技术优质课的看法。
● 明晰方向,确定优质课评价标准
教师在进行优质课设计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优质课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上好优质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内容、知识点,评价的标准肯定不完全一致,但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还是有共通的地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体现课程思想与理念
一堂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必须能体现课程的思想和价值,因此,真正好的信息技术课也必须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课堂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尊重个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过程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2.符合一般优质课的要求
一节优质课离不开以下基本特点:教师基本功过硬,语言表达规范、简明生动、富有情感;教态亲切自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然,没有哪位教师可以把上述思想、理念、评价标准都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但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心里装着这些思想、理念和评价标准,并尽量用这些标准设计自己的课堂。只有把课堂的设计与优质课的思想、理念和评价标准密切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实在在地上好一节优质课。
● 聚焦目标,定好优质课教学核心
1.依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专家、上级教育部门制定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执行教学的指南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优质课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一致。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从三个维度去制定,并让三个目标相互渗透,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2.吃透教材,搜集素材
教师备课时应具有全局意识,先熟悉该单元的全部内容,避免孤立地看待本节课的知识点,要注意整个单元内容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找出重难点,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要以教材为本,但不能教教材,一定要注意搜集网络、书籍和相关素材,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
3.依据目标,选好案例
教师要顺应时代,搜集富有时代感、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笔者引入了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发布的触控玻璃屏幕的设想视频,视频展示了未来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很多方面都会使用的触控技术,整个视频充满了科幻色彩,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巧设任务,达成目标
课堂任务设置也非常关键。任务设置太简单对知识的生成、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难有促进,学生会觉得没意思;任务设置太复杂,学生无从入手,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课堂任务设计应该既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 选用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并引入到学生的任务中,使重难点不但看得见,还摸得着,让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中逐个击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引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科学处理各教学环节,让知识互相关联,使课堂环环相扣,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系统的有机整体。
讲授式教学模式适合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时使用,它常有课件演示配合,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差;讲练结合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适合教学各种应用软件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之后学生在自助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非常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立足实践的学科特征,是教师比较多用的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题的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模式,在高中阶段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选择,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结合使用。
● 做好准备,及时关注教学环境
1.关注不同教学环境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情况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大也就不足为奇,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学情分析,如果是外出授课,教师则更加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了解上课对象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免精心准备的课堂“水土不服”。除了关注学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机、学生机上是否已经安装有上课需要的软件?学生收发作业如何更高效?这些细节很重要,考虑不周轻则影响上课进度,重则使整节课瘫痪。
2.集思广益,备听课者
5.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 篇五
1、备好大纲指导和教材
我教的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参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并根据天津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所以一定要了解领会指导纲要中的主要思想;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本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为宗旨,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为主线,通过典型“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新的认知工具去自主学习。
2、备好学生。
备好一节课的关键是要备好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才可以根据他们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来安排课程内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此外,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网络设备、投影机、声音广播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如Lanstar教学广播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4、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传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法、分层合作学习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表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探索和逐步改进
5、备好教学评价。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6、写心得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6.《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 篇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因此,潜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生及其使用文字工具的特殊性,盲校语文课存在许多与普通学校语文课不同的地方,在潜心备课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以盲校学生特殊性为出发点,备出盲校语文课的特色。
1、仔细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将课文读出新意,讲出新意。只有自己读懂课文、从中受到感悟,才能教会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悟。当我拿到课文《听潮》时,结合教参,对课文进行详细的研读,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到文章章法、主题思想,一一进行解读。当我读到文章中描写大海落潮的语言时,我的心也仿佛平静下来,当我读到文章中描写大海涨潮的语言时,我的心也仿佛跟着兴奋起来,我立刻被这优美的语言吸引。可这又是不够的,我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写到“伟大的乐章”,疑惑作者面对大海为何要描写出此起彼伏的心情乐章,当我再次阅读作者的简介和创作背景时,终于领悟了文章的主题,作者的一句话“我爱大海,我爱人生”,使我领悟到作者那起伏变化的人生乐章,明白了作者面对的是大海,感悟的是人生,潮起潮落正如人生的起伏变化。面对这篇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我读出了它新时代的意义,读出了自己的体验,将作者的感悟和自身的感悟进行对照,得出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通过解读,我对这篇文章首先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初步设定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2、自己解读文章的过程,只是自己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就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阅读文章,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有什么疑问,在此基础上,结合盲校学生的特点,将起初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比如《听潮》这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用语言来描写听到的海潮声的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写作手法,起初我把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定为通过研读文章,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当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虽然这是一篇描写听到的声音的文章,但由于它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其中有些语言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很难通过语言走进作者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更难理解作者面对大海时心中真正的感悟。于是,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朗读训练,学会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手法,学会抓住特征描写大海的刚柔相济,体会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另外,学生层次多,也是我需要关注的,盲校班级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这一点出发,我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层同学能够通过深入分析海潮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情感及其人生态度;B层同学能够通过引导了解潮起潮落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感情;C层同学能够知道本文课题和作者,了解本文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括的分层,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有的层次的学生可能会超出老师设定的目标,有的同学可能达不到,这就需要老师课堂上的随机进行调整。
3、教学重点的设置基于课程目标和文本本身,难点来源于学生,从盲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而制定教学重难点。在《听潮》时,当我以学生的角色阅读文章后,确定了教学重点,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阅读中体会文章抓住海潮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绘声绘色地把海潮的声音、情态、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的写法。考虑到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很难把语言抽象为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很难通过语言阅读进入文章所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当中,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亲临大海,对大海的了解也只存在于表面,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乐章意境;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4、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后,将自己放回到教师的角色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考如何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在最初自己研读课文时,脑中就产生了一些小的火花,觉得可以这样或那样进行教学;当我以学生的身份去读文章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我都会及时将它记录下来,可是这个时候我觉得杂乱无章,不知道哪一个方法是最合适的;当我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时候,我逐渐明确了教学思路,无论思考哪一种教学方式,它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围绕这个中心,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由浅入深、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就是我的教学思路,循着这个思路,我设计了四步教学法:导入(创造情境)→听读(初触海潮之貌)→研读(细听海潮之音)→赏读(静悟海潮人生)。这四个步骤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围绕了教学目标,学生跟着老师进入情境后,听读描写海潮起落的文字,有了初步的感受,再通过老师不同方式地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字仔细聆听海潮的声音,再结合作者背景和自身体验,感悟海潮人生。
5、初步的教学思路的确定并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因为仅仅有这个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微观上去把握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方法:
①如何导入。《听潮》这篇课文,如何创造情境导入,我思考了很多方式,最后我决定使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那就是身边的一位盲人朋友每年都到海边去听海的亲身经历,他那用心听海的体验,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是什么吸引盲人朋友每年去海边听海,用心听会有怎样不同的声音呢,作者用心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于是,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②结合盲校学生特点,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和地域特征,无法真正见到大海,更没有真正听到过声音,因此在初触海潮声音时,我设计了听读这一个环节,并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海潮起潮落的视频,使低视力学生能够利用残余视力看视频,盲生通过听视频中海潮涨落的声音,拉近与大海的距离,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海刚柔相济的特点做准备,此时学生也与文本擦出了心灵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配合视频中海潮涨落的声音,老师背诵描写海潮涨落的文字,学生看、摸课文,听声音,相辅相成,将文字所描写的景象用视频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③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描写大海的刚柔相济,体会其艺术手法,在研读环节中,学生分析三幅图画时,我通过逐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来把握海的特点,如讲到海睡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方面看出大海睡了?让学生通过抓住文本本身体会潮起前的宁静;第二幅海醒图中,问学生:从哪些动作看出海醒了?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描写海醒时动作性的句子来体会海醒时的兴奋;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体会海的刚柔相济,又可以学习作者的手法。
④为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当中,我依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于学生的视力缺陷,对文字描写的具体可观的形象很难理解,因此我将着眼点放在描写声音的文字上,利用通感效果,依据课文描写起伏的乐章意境,用给人不同感觉的音乐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而且在播放给人不同感觉的音乐时,老师进行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那不同的情境中去。我分别使用了《舒缓小夜曲》、《月光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这三首差别很大的曲子,当学生听着音乐,听着老师的讲解,情感也随之变化。听见小夜曲感到静,听见月光奏鸣曲感到兴奋,听到命运交响曲感到愤怒„„他们逐渐进入了潮起潮落的情境中。当然,光有这一方法的设计是不够的,当我思考如何真正让学生体会大海醒时的兴奋时,遇到了困难,觉得怎么设计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此时,我考虑到,应该利用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去掌握他们未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于是,我想到了学生的想象力,我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潮起时的凶猛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潮起时的兴奋和潮涨时的凶猛了。让学生想象在不同的图画描写中,大海分别像什么,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通过想象大海分别像什么,进而把握大海涨潮落潮时不同的特点。如何带学生进入乐章般的情境这一难点得到了突破,那么如何使学生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我结合自己在研读课文时的体会,这样设计教学问题:在研读环节中,分别讲每一幅图画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或者自己说出作者的心情,在赏读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作者背景,通过总结,水到渠成,得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敢于奋进。此时,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
⑤当从宏观到微观设计教学环节之后,还有一点需要仔细考虑,那就是如何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衔接自然。从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听读课文精彩文字,听读完文字后,老师通过提问同学听后的感觉,引出对三幅图画的概括,进而过渡到研读三幅图画的环节中。这个过程其实是将之前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次整理的过程。
⑥盲校学生学习课文存在自身的难题,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听潮》教学中,我采用了网页的形式,它可以将视频、音频、图画、动画和文字融为一体,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网页中的文字,学生可以通过阳光进行朗读,有效帮助学生自己读文字,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这个网页的设计要遵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将有用的材料整合在一个网页中。其中,文字设置成蓝底白字,便于低视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原话时,可以用笔直接在网页上进行批注,非常醒目,便于低视生看,理清思路。
⑦利用电子白板,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的书写要和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并且要融入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起到过渡总结等作用。例如,导入时海潮涨落的三个阶段的概括性板书,起到了过渡到分析文本环节的作用,小结时写出作者在不同阶段时不同心情的词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最后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写下来,老师边说边写,满足了低视生和盲生的需求,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也得到突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的原则,课后备课就是每讲完一节课,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经过“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比如在上过一篇课文之后,我写下这样的小结:学生的感觉和我预测的不吻合,如果有合适的回答,可以借此直接导入下一个环节;老师评价语言还不够,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然后思考:如果下次再上这篇课文,应该怎么改进。如此循环,直至完善。
7.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 篇七
一、确定学生学情定位。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的素质发展状况,确定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活动,真正做到既不是“不跳”就能达到目标,也不是“跳起来”也达不到目标。
二、深入钻研教材,用活、用好教材。
同一本教材不同地区使用,有一些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符合当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这样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补充选取一些贴近当地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情愿体验,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是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设计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意义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能不成功的关键。目标设计要做到“三个并重”:保底和开放、显性和隐性、短期和长期并重。当然保底、显性、短期的“双基”仍然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要从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教学目标。
8.怎样评好一节课 篇八
杨德林
一、怎样备好课
1、依据新课标,把握教方向。
2、熟悉新教材,学会多思考。
3、列好教纲目,两点不能忘(重点、难点)。
4、多多想学生,接受会怎样。
5、与“师”勤商讨,集体力量强。
6、定好教、学法,学生愿意上。
7、多多联实际,材料新近广。
8、课前几分钟,排练在心中。
二、怎样上好课
面带微笑进课堂,拉开序幕兴趣昂。
因材施教分对象,答有好处多表扬。
主体教育是主调,学生自主找问号。
教有短来学有长,主导主体相益彰。
语言、体态要得当,愉快学习满课堂。
课堂结构有起伏,有紧有驰似乐章。
媒体使用熟练强,感官学习情趣昂。
“重点”引导学生想,难点化易别乱忙。
抓住根本重参与,鼓励创新是目的。
时时“课课”当导演,培养课上好演员。
要想验证课怎样,反馈练习不能忘。
后记留下借鉴点,勤能补拙是良方。
三、怎样评课
一、怎样备好课
1、依据新课标,把握教方向。
2、熟悉新教材,学会多思考。
3、列好教纲目,两点不能忘(重点、难点)。
4、多多想学生,接受会怎样。
5、与“师”勤商讨,集体力量强。
6、定好教、学法,学生愿意上。
7、多多联实际,材料新近广。
8、课前几分钟,排练在心中。
二、怎样上好课
面带微笑进课堂,拉开序幕兴趣昂。
因材施教分对象,答有好处多表扬。
主体教育是主调,学生自主找问号。
教有短来学有长,主导主体相益彰。
语言、体态要得当,愉快学习满课堂。
课堂结构有起伏,有紧有驰似乐章。
媒体使用熟练强,感官学习情趣昂。
“重点”引导学生想,难点化易别乱忙。
抓住根本重参与,鼓励创新是目的。
时时“课课”当导演,培养课上好演员。
要想验证课怎样,反馈练习不能忘。
后记留下借鉴点,勤能补拙是良方。
三、怎样评课
㈠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1、教学设计: 一看目标和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
二看教学模式是否有探究——创新的思想
2、教学实施: 四看教师 看教师教学效率
看教师教学思想
看教师教学态度
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六看学生 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看学生的活动广度
看学生的活动时间
看学生的参与方式
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
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3、教学效果: 一看目标和任务是否得以实现
二看学生能否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㈡课堂教学情况统计
1、教师情况: 一记教师讲课时间
二记师生互动时间
三记教师所提问题及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个数
2、学生情况: 一记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时间
二记学生独立回答问题人次
三记学生主动质疑人次
3、课堂常规: 一看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利用
二看内容与设计是否偏差太大
9.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篇九
一、备课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即了解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知识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现在我们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所以在一节课直接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
1、设计的问题是否是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以前在讲《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内容时,自我感觉设计的内容比较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举出很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如:栽树先栽两棵树,就可以确定这一行的位置;班级摆桌子,前后各摆正一个,中间的桌子的位置也就可以确定了;木匠师傅用墨斗打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枚钉子,然后在钉子之间拉一条绳子,定出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的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引起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于是我问: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实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这个问题,问的太随意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就拿在座的不是数学老师的,要回答的比较规范都很难。学生的表现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任何反映。接下来的时间过得很慢,课堂内仿佛都能够听到师生间平静的呼吸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象到的,还好有几个事先看书的,把答案说出来了。上完课时,在反思这节课时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还不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问题他们消化得了,什么问题他们消化不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课前备课时,对于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做认真深入的思考,导致问出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做答的,严重点说就是,你说的话学生根本都听不懂,你还讲什么课。所以,我们不要总拿我们的眼光去看学生,这个你应该会,那个你应该行,实际呢,学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出色。我再备课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针对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状况想一想,学生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回答出来?
2、备课时还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我列举了一些乘积中间有“0”的情况。提问: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乘积中会出现“0”?当时,一个中等的学生举手了,我很高兴的让他来说,但他说了半天只说出了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就一定有“0”。我当时想:黑板上都写出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说不完整。于是我不高兴地不加评价地让他坐下了。
课后,我突然觉得我又一次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会不会伤了那个学生的自尊心?经过这么一次,他以后上课还会举手回答问题吗?而且对于他的学习水平说,能说出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得到的应该是表扬而不是冷落。
通过这一次教训,在设计问题时,我总是把问题设计出三等,第一等稍难,给程度好的学生准备,第二等难度适当,是给程度中等的学生准备,还有第三等就是简单的,给学习水平差的学生。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努力去换取更好的成绩。
二、备课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难啃的“硬骨头”。孔子都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将一些看似枯燥无奇的东西,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去教学,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所以在备一节课时,我总会想一想哪个点是这节课的兴奋点,怎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什么时候应该兴奋一下,当然一节课学生不可能都持续兴奋,我认为分三个点来引导学生兴趣。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实际生活出发,把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数学走进了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解决了数学知识,使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例如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创设情节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的情境(小蚂蚁和大青虫作战),让学生欣赏,自主提出自己想解决的各类数学问题。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向小蚂蚁那样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使教师的教真正围绕学生的一切展开。再把例3(乐队有5人,唱歌的有9人,一共有几人?)及“做一做”的题目(一共有多少个南瓜?)改为模拟应用,放手让学生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问题(小组间可互相交流想法),获得“用数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练习本身是枯躁乏味的,加之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比较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
(1)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活动。如:“找朋友”、“用手势表示判断结果”、“寻宝闯关”等。
(2)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我上学期练习的形式大多数是小组竞赛。将全班同学分四个小组,每天练习在配备上总是设计成四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每天的成绩由课代表记录,加上平时测试成绩,月考成绩综合评价两个班每个小组的成绩,并根据成绩给予一定的奖罚。这样不仅会使学生课堂上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课后也有竞争的意识,存在着一股拼劲,在小组竞争中进步,在两个班的竞争中进步。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怎样写好一篇高分毕业论文11-12
公开课 - 开课通知12-25
怎样摄制教学录像课11-17
经验论文 浅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06-15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12-22
浅谈怎样钻研教材12-15
怎样上好国学课09-04
怎样评价一堂课12-02
浅谈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09-09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课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