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1.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吴 维 权(2011年12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个会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吴书记、许县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书记、县长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大会安排,我就全县教育工作发个言。
一、全市教育工作主要精神
11月8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和平主持,刘菊娇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全面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龚建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媛、市政协主席谢发明和黄牡香、熊云鹏、吴伟柱、陈日武、吴立成、黄日强、李吉、韦萍、陈云斐、郑友清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各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长参加了会议。我县吴宜文副书记、我和朱筱平局长参加了会议。
(一)市委书记龚建华讲话主要内容
龚建华书记对抚州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师资队伍全面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成绩有目共睹。同时,指出了我市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如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要理顺教育人事关系,教育人事管理、校长调配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事管人要相结合,不是教师出身、不懂教育的人不能提拔为校长,已在学校领导职位上的,要调整其岗位。二是如何确保教育刚性投入到位的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少上几个城市建设的项目,也要把教育这个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首要的、第一确保的项目来对待。三是如何控制人才外流的问题。要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努力解决好群众“我要工作”与老板“我要工人”这一迫在眉睫的矛盾。
龚建华书记要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一要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始终坚持“三个优先”,即坚持规划优先,所有工作的规划、决策、部署都要将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坚持投入优先,中央确定的教育投入比重是刚性的要求,无论如何要想尽办法落实到位;坚持改革优先,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积极做优“教育之乡”的品牌,在做强教育品牌上有新作为。积极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在推进均衡发展上有新成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用较短的时间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坚持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扩充教育优质资源,逐步解决好“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在提升素质教育上有新成效,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三要要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公平得到充分体现;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全社会、开放式的全民学习教育网络。四要合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抚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和平总结时要求
张和平市长要求,要站在全局发展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教育网点,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支持社会及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通过多渠道投资、多形式办园,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三)副市长刘菊娇报告主要内容
刘菊娇副市长从教育水平、基础建设、教育改革、教育公平等四个方面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要公办、民办并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及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二是统筹发展义务教育,着力解决“择校热”的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布局调整改革试;三要积极发展优质高中,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要在办好现有高中的基础上,积极扩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普及高中教育打好基础;四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解决“吸引力”的问题。要建设装备水平较高的综合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五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着力解决“底子薄”的问题;六要打好跑项争资攻坚战,着力解决“财力弱”的问题。
刘菊娇要求,各地要明确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要加大投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三个明显增长”,用好“三项政策”。要强化队伍,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在坚持“退一补一”的原则上扩大教师总量,探索将教师由学校管理改为县级区域内统筹管理、定期交流;要深化管理,健全质量提升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理解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二、回顾教育工作成绩,增强打造“教育强县”的自信心 “十一五”时期,我县教育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成效突出,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小学、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2.4%;高中教育质量继续攀升,一本、二本上线率大幅度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有序、管理规范,县幼儿园以全市最高分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复评,7所民办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高、普高招生比例达到了省、市规定的标准。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提升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连续几年被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先进县”、“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县”、“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职业教育发展先进县”等荣誉。
(一)构建平台,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一是优化城区教育网点。完成了北港小学、职教中心、实验中学的建设,三中改造、一中扩建和特教学校建设三项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二中迁建、新区小学建设工程即将拉开帷幕。二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已撤并农村规模小、生源少的“空壳校”30多所,新建了瑶圩中小学、红亮小学等一批优质农村学校。三是改造农村学校条件。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完小和农村片区中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
(二)注重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更新教育手段。各学校大胆革新,积极探索更适合具体实际的教学模式,涌现了“快乐板块”、“六自主学习板块”、“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多种模式。二是革新考核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逐一进行等级评价,并纳入教师考核。认真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创新奖励机制。建立了“东乡县杰出新苗”奖励制度,举行了东乡县首届“杰出新苗奖”颁奖典礼,奖励录取清华、高考理科前22名,文科前8名的学生32人,奖励金额37万元。通过改革,我县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连续9年每年高考都有学生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学生达29人,其中市高考状元3人,进入全市前十名11人,进入全省前十名5人。今年,我县高考上600分的学生31人,在全市排在前列,全省理科高考状元也是我县一中的学生。
(三)把握重点,素质教育整体推进
一是学校文化彰显新特色。以舒同书法为依托,全面开展书法教学,打造书法特色教育,全县各学校书法课程开课率达100%。成功举办“东乡县千人书法现场展演活动”。各学校根据实际打造特色文化,实验中学的“蓝色”文化、东铜学校的“廉政文化”和糖厂小学的“经典诗文”等等。二是德育工作凸现新亮点。坚持德育为先,以活动引领,通过实施“中小学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德育工作凸现新亮点。
(四)紧扣关键,职业教育日益发展
一是加快硬件建设步伐。完成了机电中专教学楼、实训楼、实训基地建设和学校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工程。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140余亩,二是实行灵活办学模式。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学校里与企业联合办流水线,使学生既能在校园里学到文化,又能在企业中学到技术。经过努力,实现了“两年建成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的目标,正朝着建成“全国重点职业中专”的目标努力。
(五)以人为本,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约束与示范并举,推行师德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档案管理。开展了东乡县首届教育系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对全县近4000名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灵洗礼,形成了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以先锋示范引领师德的良好氛围。二是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我们始终站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组织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陈清平、全国优秀教师陈文辉等一批先进典型,培养了3名省优秀校长,6名市优秀校(园)长。培育了5名省特级教师、8名省骨干教师和2名省学科带头人。
在看到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择校”问题依然严重;二是幼儿教育尤其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基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科学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四是维护教育领域的协调发展和安全稳定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性
(一)加强协调,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教育工作,光靠教育部门的力量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的联系,扩大全社会的教育共识,求得多方面的理解支持,拓宽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县唱响教育发展“大合唱”,增强教育发展的合力,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依法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教育人事关系,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文件规定,特别是龚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讲话精神,真正使管事管人相结合,以利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坚持中小学校长及县城科级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师调配交流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科级学校校长选拔任用,由教育局推荐人选并参与考察或征求教育局的意见。积极探索将教师由学校管理改为县级区域内统筹管理、定期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教师交流管理机制。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刚性投入到位。根据中央、省、市要求,教育刚性投入要切实做到“三个明显增长”,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以上,要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和对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明确增加教育经费预算;财政教育支出(不包括中央财政教育专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明显提高,2011年要达到15.1%,2012年要达到16%;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教育项目需求。用好“三项政策”,一是按企业和个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二是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照扣除绿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积极推进二中新建、一中扩建、三中改造、特教学校建设、新区小学新建等“教育园区”项目建设;二是积极筹备教师进修学校、一中附小(龙山小学)建设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小学进镇”的改革工作,逐步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完小就读,做强做大寄宿制学校。四是继续做好农村片区中学建设,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五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将中小学富余资源用于举办学前教育,加快构建以县幼儿园为龙头、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学前教育体系,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六是要坚持“一校一特、一校一景”,努力打造生态校园、文化校园、艺术校园,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
(五)深化改革,积极打造东乡教育品牌。一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构建有效课堂,加快实现向“轻负高质”、“优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确保高考、中考成绩有更大的突破。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书法进课堂,打造东乡书法教育特色品牌。三是完善“杰出新苗奖”奖励制度,将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纳入奖励范围,确保我县优质生源的稳定。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深入推进“杰出育苗奖”工程实施。四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工作,推进师资均衡,整体提升区域办学活力。六是引导各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建设。七是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设备建设,提高防范能力,努力维护全县校园安全、稳定。
同志们,教育事业利泽千秋,惠济后世。人民在期盼,机遇在眼前,重任担在肩。历史选择了今天,人民选择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抢占先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要求,在建设开明东乡、创业东乡、和谐东乡、富强东乡、品质东乡的宏伟征程中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2.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二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3.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4.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传达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九五”期间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这对于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刚才副县长蓝建杭同志已经作了认真的总结和回顾,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部署了工作。县教育局局长郑汝林同志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思路,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首先,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敏锐地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更加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源泉。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越来越需要科技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支撑与推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势必越来越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数量,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其次,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不仅是物质生产的直接动力,而且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这一任务,教育至关重要。第三,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根据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现代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抓好教育工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途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各级各部门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将教育纳入社会发展重点和经济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扎实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以“三教”统筹为抓手,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新格局
近几年来,我县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提高全县人口文化素质和从业人员就业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发展基础教育上,现有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和规模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和人才的要求必然愈来愈高。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是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努力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要求的教育新格局。一方面,要突出重点,继续大力抓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县义务教育工作的质量,是我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继续突出这个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普高教育。为改革初中招生制度,积极发展普高教育,县委、县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城区创办了上杭三中,实现了一中、二中高、初中分离,为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把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为全面提高我县人口素质,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和高等院校新生作出努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条例》,逐步完善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使之成为同普通教育并行和沟通的教育系列。要继续办好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和扩大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的规模和档次。要根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逐步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在职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以文技校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成果转化步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外,各乡镇还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科技夜校等形式,使职业教育、科普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函授进修、脱产学习、自学考试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使我县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在今后比较短的时期内有较大幅度提高,为我县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中心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关系到党的千秋基业能否薪火相传。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认真研究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方设法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县的政治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采取有效方法,磨炼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增强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最近,县关工委等六个部门提出在城区中小学开展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活动,这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我县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城区各类学校要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农村中小学也可联系实际,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另一方面,要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开发青少年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当前,要广泛开展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拒绝邪教”活动,强化德能功能,净化育人环境。
四、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体制必须更新,必须改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国实行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转变;日本提出了要发展在复杂技术社会里承担重任所必须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德国开始重视培养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我国的教育也在改革中前进,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时代高度,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改革方向。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过去的一年,我县教育进行了教师职务评聘分开、教师竞争选调入城等一系列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激活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希望所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行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最近,教育部已经召开了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并决定全面启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使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严格把住“入口关”,解决不合格教师问题,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师队伍
整体素质,努力形成多元化教师培养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努力建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师德好、素质高的合格的人民教师队伍,为上杭加快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落脚点也就是要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们在评估教学质量时,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改变只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平高低及学校好坏、教师工作优劣的观念,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综合评价人才的标准。现在,人民群众已经有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工作一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为上杭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以建党八十周年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江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系统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担,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新内容和新问题,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注重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党务工作水平,把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好,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
一方面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随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敏锐性,忠实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努力形成学校党建工作特色。学校党建工作既要符合新时期党建的基本要求,又要结合实际拓宽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党员、干部中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增强免疫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防止任何腐败现象发生。
5.全县教育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xx全县教育宣传工作,表彰在教育宣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XX年教育宣传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宣传工作水平,促进我县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回顾成绩,正视不足,充分认识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XX年,全县教育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团结进取,狠抓落实,奋力开拓,勇于创新,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教育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形成了党政重教、全民兴教的浓厚氛围。各学校通讯员紧紧围绕全县教育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在教育宣传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外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XX教育网、XX网、XX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信息有了很大的突破,据统计,XX学年,全县在省市县各类网站发布教育信息200多条。
2、XX教育网站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目前该网已成为全县点击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3、新闻报送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大部分学校都能及时上传信息。
4、通讯员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5、教育宣传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县的教
育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学校校际之间宣传工作不够平衡。二是新闻稿件的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新闻报送的时效性不强。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1、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各中小学校均要建立教育宣传工作机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好工作的统筹和落实,并落实1-2名专兼职教育宣传通讯员。
2、要进一步抓好重点信息的宣传。一要抓好中心工作的宣传。紧扣教育现代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评价改革、学校管理、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等中心工作,选准角度,突出特色,深挖细剖,及时宣传推介各校、各科室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二要抓好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要从普通教师中挖掘一些典型的人物,通过这些先进典型的宣传弘扬正气,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教师,从而全面提升我县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抓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
3、要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水平。教育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既表现在新闻宣传内容的数量上,也体现在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上。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教育新闻宣传的覆盖面,丰富教育新闻宣传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育新闻宣传手段,创新教育新闻宣传形式,努力产生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稿件。
三、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增强教育宣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绝大多数通讯员都担任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再加上教育宣传工作,确实比较辛苦的。但既然承担了教育宣传工作,就要努力将它做好。因此,各通讯员要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紧扣教育发展主题,突出宣传重点,反映学校特色,做好教育宣传的策划者、教育舆论的引导者和教育环境的维护者。希望大家能牢固确立一种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善于”,努力养成“三种习惯”。
第一,要牢固确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指高度的敬业精神,这是搞好教育宣传工作的前提。敬业精神,说得通俗点,就是要热爱这个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作为通讯员,我们要对学校的相关事件作全面了解,要有一种要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反映出来的愿望和冲动。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主动是教育宣传的基础。要及时捕捉信息,挖掘身边的新闻素材,关注学校的工作动态。
第二,要坚持做到“两个善于”。一是要善于抓新闻线索。要培养新闻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的亮点、特色,联系教育工作实际,挖掘教育新闻线索,如课程改革、教育创强、素质教育、安全教育、校园文化等等。二是要善于带着“新闻的眼睛”在大量涌来的素材中发现、筛选、提炼新闻事实。学校的会议、文件、活动较多,我们写作教育信息不能见会议、文件、活动就写,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会议、文件和活动进行审视,从中发现与过去不同、影响到全局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采写提炼成文。
第三,要努力养成“三种习惯”。这三种习惯就是深入调研的习惯、勤于学习的习惯、急事急办的习惯。一是深入调研的习惯。新闻宣传一般不能道听途说或电话采写,更不能凭空想象,要尽量深入现场认真采写,人名、地名、数字等均要准确无误。二是勤于学习的习惯。要主动学习与新闻通讯写作知识相关的书籍,经常阅读收听新闻报道,不断加强新闻写作训练。要挤时间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各种媒体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急事急办的习惯。对自己认为价值较高的新闻要急采写,快上传,今天要发的稿件决不拖到明天发,讲究新闻的实效性。
6.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从去年在匡河中学召开中小学工作会议到今天在义水学校召开同样的会议,一年的时间转瞬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我们一起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一起见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见证了课内比教学的精彩,见证了课外访万家的真情,见证了课外比活动的生动场景。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树立人本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理念有了新转变
去年,郑局长在全县教师集训大会上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全县教师走出三个思想误区,树立三种正确的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树立多元的质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精心培养高尚的人、聪明的人、健康的人、高雅的人,要“三落实”: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管理上落实。郑局长的这次重要讲话为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标高。讲话发表以后,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行动,注重制度引领,注重方案落实,注重活动组织,注重行为评价,注重社会观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县实验小学注重传统文化的导引作用和引领力量,推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学做一餐饭”体验活动,在社会上激起了很大反响。匡河中学开展“善星”评比,双凤坳中学开展“孝星”评比,骆驼坳中心小学开展“写字教学”周周评,这些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们的幸福感增强了,成就感爆发了,自信心足了,学习也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二、教学比武竞风流,家访万户见深情,教育形象有了新改变
2011年9月,县教育局在大河岸中学举办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现场工作会,各乡镇中心校和各中小学迅速行动起来,全面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参加校内竞赛。教研室周密安排,精心指导,全县中小学共35科400余名教师参加比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全市、全省具有较大的影响。省教育厅陈安丽厅长的高度关注罗田,她特意打电话给郑局长,对罗田开展的两课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市领导专程来罗田考查罗田“两课”活动。课内比教学,不但激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更激活了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李婆墩中学50多岁的夏亿安
老师参加全市课内比教学比赛,得到了市教科院专家的好评。在全市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县幼儿园教师在城市组、农村组中各有4位教师获一等奖,小学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初中有8人获一等奖,17人获二等奖,九资河中学陈常远老师获特等奖,并代表黄冈市参加全省比赛。
在家访活动中,我县广大教师不怕艰苦,翻千山,涉万水,把党的教育政策带到了千家万户。各中小学在家访活动中大打“文化牌”“亲情牌”,并借助网络等传媒力量,开辟亲情热线,电话家访、qq家访悄然兴起,把教育人的真情传递到千里之外的留守儿童家长,广大教师脚印千家万户,赢得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评价,把家校共建工作推向新高度。
三、高效课堂活力渐现,课余活动精彩无限,教育创新有了新活力
教育的生命就是学生,教学的舞台就是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这是全体罗田教育人的执着追求。两课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全县各中小学掀起了一股教学比武热潮。县教研室组织了全县61所中小学校一起参与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三里畈中学承办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场研讨会,白庙河中学参与了“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骆驼坳中学举办了“高效课堂精英赛”。这些活动都有利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各中小学以此为契机
掀起“课堂研究热潮”,积极倡导课堂大练兵,积极倡导集体研究,积极倡导典型引路,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次课堂革新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教育要以生为本,要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丰富的课余活动中找到存在感,找到幸福感。严家坳中学的跳绳“七十二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是引来了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和教育传媒的关注。罗田的教育因此走红荆楚大地,一下子走红了大江南北,严家坳中学的课余活动功不可没。课外比活动开展以来,课堂的外延得到了极大拓展,棋类比赛进了课堂,篮球俱乐部活跃在校园、校园集体舞已不再新鲜,阳光体育再添阳光。2012年5月2日的《中国教师报》以《湖北罗田:三课活动为教育注魂》为题对我县的三课活动作了专题报道,这是对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搭建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
展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县教育局非常注重学校的成果展示,注重教师的风采展示,注重课堂教学的对话展示。通过展示,课堂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展示,个人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展示,教学质量得以稳固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县教育局先后组织了全县的教学拉练大检查、全县的教学视频综合检测,县教研室也对各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测并向全县
通报检测情况。特别是全县的视频检测,形式新颖,具有良好的直观感,公开透明,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在教学拉练大检查中,各个学校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成果,而且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成长,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关键词语。成长,要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个主旋律,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教育观念,要不断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匡河中心学校主办了青年教师汇报展示活动,在全县教育干部教师提高工程推进会上,三里畈中心校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白庙河中学、九资河韩婆岭小学的教师博客,成为教研的新舞台,既展示了教研成果,又对外推介了各自的经验。平湖乡东冲畈小学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以成长来促发展,以成长促提高,方法值得借鉴。
今年6月,全县小学六年级的教学测评,反映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先进学校、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了教育教学的靓丽明星。我县高考成绩又有新跨越,全县高考上线整体水平比去年上升了两个位次,育英高中荣获“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三里畈高中荣获“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实验中学、义水学校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列。平湖中学、骆驼坳中学、白庙河中学、匡河中学四率综合积分跃居全县前茅。李婆墩中学走出低谷,有四科四率综合积分进入全县前三名。白莲河中学体育科中考四率综合积分位列全县近十年无四率综合积分进入前三名的历史。学科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语数外三科综合能力测评,全县总成绩位居全市
六、校园文化创特色,科学管理见真功,教育教学有了新舞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积累,需要沉淀,需要创新,需要突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以优秀的文化吸引人、熏陶人、感召人、激励人,是一种明智便捷的教育通道。2012年4月27日,在匡河中学成功举办了全县文化建设现场会。这次会议集中展示了我县文化教育的丰富成果,唱校歌,办校报,出校刊,一时蔚然成风。《骆中赋》《大河岸中学赋》匡河中学的《至善颂》传唱开来,三里畈中学倡导的“梅文化”、河浦中学倡导的“孝文化”、白庙河中学倡导的“源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很多学校还融合节日文化和区域文化来加强德育建设,效果良好。白莲河中学在清明节举办“祭奠英雄王盼,传承英雄精神”的系列活动,反响良好。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许多学校重教学常规管理,重校本研训活动开展,重科学评价综合体系建立。校长们开动脑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中心校的周刚、黄炳林、冯其如、高学敏等校长工作抓得主动积极、管理上下了真功夫,动了真情,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段立勇、范义锋、徐高明、周佳雄、朱建文、马东生等校长身体力行,想方设法管好、管细、管出了一片新天地。凤山中学、骆驼坳中学、三里畈中学积极研究“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匡河
中心小学校长叶军营,一开学就到班听课,所有教师的课都听了一遍,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大河岸三所小学的校长人平听课22节。细致处现真本领,细节处彰显才情,有效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水平。
下面,我想就新学的工作提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匡河中学召开以后,各中小学校结合各自学校的地域特色,加大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力度,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已经成为在座各位的共识。从罗田教育的发展着想,我们还应该注意:
一是增强学校的进取力,要注重思想文化建设。一所好学校需要好老师,培养一个好老师不容易。破解这一难题的有一条简便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和感染老师、去鼓舞和激励老师,用我们的真诚把老师的热情激发起来。加强校本培训,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以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有效培训。
二是增强学校的亲和力,要注重环境文化建设。自从郑局长提出“打造有灵活的教育”,积极倡导学校文化建设以来,全县各中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营造了较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资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有的老师由于烦杂的工作导致情绪化。如果校长与老师之间缺少沟通、缺少了解,产生误会不及时消除的话,隔阂就会加深,矛盾还会激化。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困难和诉求,把师生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把师生的诉求看成是自己的诉求。要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校园生活更加充实高雅,丰富多彩。
三是增强学校的影响力,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设。我们学校订的制度很多也很细,为什么有的学校订的制度管不住人呢?究其原因,是制度文化建设缺失。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所必需的内容。我认为制度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一种巨大的影响力。学校制度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校长不但要善于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更要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
走内涵发展之路,重点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我们要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让“教学教研”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让“特色校建设”成 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二、规范教育管理行为,破解办学不规范难题
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是长期以来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破解,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一抓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建设抓起,教育局曾经下发过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和办法,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其目的就是从政策层面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维护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创造中小学改革与发展良好环境。对中小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执行招生政策不力、落实教育教学管理规定不到位、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严格、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不作为,放任教师以各种形式各种名目办各种补习班,等等,都要做出严肃处理。
二抓招生行为规范,让大众享受均衡发展成果。从今年秋季招生起,县教育局顶住一些压力,审慎行事,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公开录取方式、公开录取结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县一中的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各初中。
三抓教育教学规范,创设健康活泼的教育环境。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影响教育形象,制约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促进教育
公平的进程,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对此,我们要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二是规范教学行为。今年秋季,教育局明令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节假日补课,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的办班行为,严禁学校以任何名目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对于中小学收费行为采取高压态势,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三、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客观地说,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我们取得一些经验,也走过许多弯路。
今年秋季,市教育局提出,每个县市区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学校,创办10个高效课堂试点学校。有些学校开始行动起来了,积极申报试点,教研室要发挥高效课堂的研发、指导和提升职能作用,选好点,积累经验,提升档次,积极向外推介罗田经验。县教研室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意见,明确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为引领学校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活力课堂”研究活动,县教研室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研究常态课、执教示范课、参评优质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大胆探索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
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室正着手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每名教研员联系几所学校,指导学科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瞿志文主任在今年秋季召开全县中小学教研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大力开展有效教研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报告,就全县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的探索讲了很好意见,这里,我想强调几点:
一是关注教学,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学案不宜过简也不宜过繁,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避免导学案泛滥成灾,以导学代替讲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是关注学生,规范学习过程,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少学校得以实施,一些老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从学生的学习常规抓起,规范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把教师的劳动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考试等学习过程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作业不适时、不适量,没有针对性,书写不认真,批阅不及时、不规范、无激励性评价的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及时纠正。
三是关注教师,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各教研组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好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探索并实施合理、可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的主题教研,积极地开展讲课评课活动,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不同课型的结构特点与规律,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关注教研组,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一种教学艺术。教研组要将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让教师在思维上互补、智慧上交融、工作上合作。在教研活动中,建立合作备课体系,形成“个人构思——集体研讨——编写教案——个人增减——留空反思——集体评议”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之形成最大合力。县教研室将组织
四、以科学评价为杠杆, 撬开制约提升教育质量的瓶颈
无容讳言,教育质量不高一直是罗田的教育之痛。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评价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评价是牵动教育工作最敏感的神经。近几年,我们在教育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目的就是要以科学评价为杠杆,撬开制约提升教育质量的瓶颈。
一是基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大胆尝试适合课改的评价方式,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恰当的教与学的关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单一性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二是基于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了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内容包括道德品质、素养、能力、合作、运动、审美、学习等方面,评价时既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倡导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并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三是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我们改革初中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小学、初中实行区域就近入学;高中阶段继续实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全部配额到校,从源头上避免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发生。
四是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课改的教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关注教师工作过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学教研成绩列入评模晋级考核之中。
五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师生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过程,关注科学管理,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教育局在奖励机制和用人机制上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今年暑期组织了述职述评活动,对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和教师,提拔重用,在评聘职称、评优中予以优先考虑。暑期干部调整、思源学校教师招聘就是评价制度改革的结果。
同志们:谱写罗田教育新篇章,离不开我们的努力。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历练成为有深度的思想者,有魅力的表率者和锐意前行的创造者。我们要亲力亲为,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践行新课程理论标准,以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践行师风师德,以良好的道德风范来指引我们工作的一言一行。
同志们:罗田的教育要发展,罗田的教育要走向辉煌,要实现新的跨越,要开创新的局面,还有赖各位在座的同仁一起共
7.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七
一、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围绕实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形成了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格局。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精心谋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当年,大连市10个县 (市、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试点探索;2004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进入新课改。 各地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普遍设立联络员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研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了对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铁岭市自2007年开展的教育年活动, 锦州市委市政府2015年开展的基础教育建设年活动等,极大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体系。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先进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各地瞄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万名乡镇初中骨干教师本科学历提高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等,采用“嵌入式系统型”模式, 全面实施“课题牵动战略”,培养了22万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647名学科带头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全面实现了持证上岗;建立了联片教研制度、城乡学校帮扶制度、教师轮岗制度,推动乡镇中心学校成为乡镇课程实验和教师发展的中心;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为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平台。
第三,建立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机制。在区域层面,重课程教学的规范、指导与课程体系的实践建构;在学校层面,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师层面,重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各地各校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校长进课堂、 教师技能大赛、“公开课”等活动,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关注并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全省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学习的时空特征和课堂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第四,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地普遍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中小学广泛使用成长记录手册和档案袋,大力推行学业成绩等级制, 把学生的学业考试评价与特长爱好评价相结合,转变重分数的应试倾向;积极改革考试科目与命题办法, 实现了中考考试科目全覆盖,初步构建了学业成绩多元化考核与评定模式;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对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导向作用。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工作。沈阳、大连等地都出台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大连还研制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学业质量监控体系,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五,课程资源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开发、利用、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各地在用好国家和地方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积极组织信息化课程资源和专项资源建设,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相互补充,传统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专项资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沈阳市教育城域网资源全部免费向接入单位开放,现有电子期刊2000种,电子图书30万册,题库45万条,基础素材72万条;2012年开通的网络教育电视台累计发布课程3187部。大连市沙河口区用9年时间完成了1-9年级全学科26万余项课程资源和个性化资源的开发,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分学科区级自主建设的资源库。鞍山市开发校本课程500余种。抚顺市教师进行学院附中开发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其他各地中小学也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发实施了大量优秀校本课程。
第六,专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构建教研、 科研服务于教学改革的支持和保障体系,突出有效性,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各级教科研部门努力改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广泛采取研训结合、集体备课、说课与听课、沙龙与博客、教学叙事、网上教研等活动,积极主动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各级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努力改变研究范式,大力提倡并有效组织校本研究,形成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式,构建起服务于教学改革的教科研支持体系。
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任务
从总体上看,全省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受相关制度、政策的制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课程教学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开设尚未达到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师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资源、专业支持力量等服务保障体系较为薄弱;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管理制度不配套等等。因此,全省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毫不松懈、坚定不移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以改进学生学习为主线,突出抓好农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着力破解考试评价改革的难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改进学生的学,需要树立服务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观念,构建面向每一位学生、服务每一位学生的教学体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改进教师的教,需要树立服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热爱学习、幸福成长的过程。
第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以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指导课堂教学,加强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与教学过程的研究,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完整准确理解课程标准,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一步精简教学内容,控制考试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知识的基础上有时间、 有空间追求个性发展、实现自主学习。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优势,以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发挥乡镇中心校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建立专门制度,由中心校对全乡镇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调配师资和教学资源,统一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充分重视乡镇中心校的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全乡镇所有教师共同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保证农村教师教学研究制度化、正常化。要加快推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进城乡教师、不同地区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第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要高度重视技术应用对转变全省中小学教学形态的重大意义,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过程中,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农村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普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让技术转化为教学质量;要把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纳入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字化环境中学习所必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规划能力,尤其是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要更新传统实验手段,创设与应用虚拟教学环境,加强远距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创设交互式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环境。
第五,进一步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要抓紧修订完善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试倾向严重的指标要坚决取消,加强对评价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导向,逐步增加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评估。普通高中实行“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办法,继续完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措施。要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工作,逐步引入第三方评价,根据监测结论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第六,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认真总结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经验,积淀并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从2014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遴选情况来看, 我们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去年,各地、各单位报送了181项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推荐材料。评审专家认为这些材料总体质量不高,优秀成果不多。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4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367项。而我省推荐的38项教学成果 (包括学前和高中) 中只有4项获国家级二等奖,且没有一线学校和教师获奖。每一所学校,都要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和积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建构学校制度体系和教学实践行为方式,从而在内涵上铸造学校教学文化,以学校教学文化创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切实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课程教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把“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及时转移到质量保障方面,在课程设置、教学常规、考试评价管理、教学支撑体系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把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不断提高教学保障水平。要按照相关规定安排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改革经费保障体系;要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为契机,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改造,定期增加和更换图书, 不断添置、定期更新实验设备和及时补充各种教学实验耗材,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要在“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以学科为单位,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实际的联系,增加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网上培训和动态化指导,为全省教师构建共同的发展平台, 进一步提高网络作为教学环境的技术水平。
第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将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试行)》 标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的学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以校风校训建设为核心,以建立规范办学行为长效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扎实开展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依法治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领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第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完善培训体系, 省级层面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培训,实现5年一轮训,市、县级层面全面推进新教师培训、教师全员轮训和各专题培训,特别注重对农村教师、接受培训机会较少的教师的培训;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普通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共同体。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教龄的情况,进一步开发以优秀教学案例为载体的培训课程,创新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搭建中青年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主动发展。
第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要配齐、配强教研人员,把教研机构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训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扶植培养好的典型,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五,大力营造教学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坚决摒弃主要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错误做法,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作为教育政绩的主要指标,为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加强与家庭的沟通,用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影响家长,引导广大家长理解、支持、参与教学改革。要对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地方、 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宣传和大力推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引导作用和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为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8.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2020年在全县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9-01
职教中心在09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07-13
在全县党务工作会上的讲话(2010)09-27
在全县水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12
书记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5
在全县校园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
在全县2006年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09
2022年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8
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