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24-08-0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选12篇)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一、《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标准》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集、汇总、上报《标准》的有关数据。

二、本《标准》应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科)、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校医院(医务室)、学生工作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汇总,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在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

三、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高等学校);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高等学校或实验新高中课程标准的学校)。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到 60 分为及格,准予毕业;《标准》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

四、奖励与降低分数的办法

(一)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 5 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 98 %以上,并认真锻炼者;2、获等级运动员称号者;、参加校运动会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名次者;、学生体育干部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

(二)对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无故缺勤,一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 1/10 或因病、事假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 1/3 者,其《标准》成绩应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 59 分。

五、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校准后,可以免予执行《标准》,所填表格存入学生档案。

六、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定期抽查,并进行通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

七、为使《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各学校选用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八、各级各类学校在试行本《标准》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即不再施行。与此同时,《标准》成绩即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成绩。

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意见。

十、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大学等六所广西高校的部分院系共17216名参加2014年《新标准》测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规定测试的项目数据上分别以修订前后的标准进行评分并将其对比分析,研究修订后《新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将《新标准》测试的各项数据用EXECL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新标准》与《旧标准》的比较分析

2.1.1 测试分组和测试项目的比较分析

《新标准》将高校中四个年级分成两大组,其中一二年级为同一个等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同一个等级为另一组。而《旧标准》却笼统地将大学为一个单位独立成为一组。《新标准》较合理地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及选修和必修课学生的体质差异。

《旧标准》的指标类型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分别对应的测试项目是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m跑(男)、800m跑(女)、台阶实验、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50m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4]。《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删繁就简,除了保留了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外,其它改变比较大,如耐力素质指标,取消了台阶试验,规定只测男子1000m跑、女子800m跑;力量素质指标,必测项目改为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作,速度素质规定测50m跑,下肢力量规定测立定跳远。取消了各种选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以提高学生锻炼意志为首要核心目标的意图。

2.1.2 权重系数的对比分析

《新标准》对每个测试项目相对应的权重系数有了较大的改动,这与测试项目变动是相对应的。身体形态的权重系数提高,而身体机能的权重系数下降。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已基本为成年人,其身体各方面发育日趋成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其身体的各形态指标变化不是很大,唯有肺活量却呈现稳中增长的现象[5]。在《新标准》中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占权重系数最大,《新标准》中只有力量、柔韧类的权重系数保持不变。经卡方检验《新标准》和《旧标准》中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2.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总体评价

采用《新标准》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难于令人满意,从实际测试成绩看,如果以《旧标准》为评价标准,学生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以《新标准》为评价标准,学生成绩则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极少,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也很少,说明《旧标准》的优秀、良好的评分标准难度门槛设置较低,学生较容易达到良好和优秀的要求。《新标准》的优秀、良好等级评分标准难度系数相对要求高,学生需要积极锻炼才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及格标准则相对容易,学生可轻易达到要求。

2.2.1 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旧标准》在身高体重指标中采用的是百分制,分为4个等级正常、超重、低体重和营养不良,其中正常是100分,超重和低体重是60分,营养不良50分。《新标准》也采用百分制,分为4个等级3个分数值,正常体重得100分,低体重或超重得80分,肥胖得60分。以不同标准衡量男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所得结果的差异性不明显,主要集中在正常等级中,男、女生的身体形态在正常范围内。

2.2.2 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新标准》在评价身体机能即肺活量时使用的是肺活量测试值,男生优秀、良好、及格下限分别是4800、4300、3100,女生分别是3300、3000、2000。《旧标准》使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男生优秀、良好、及格下限分别是78、68、55,女生分别是64、54、43。《新标准》评价学生成绩时更方便、简洁且直观。

如图3、4所示,以《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主要集中在良好、及格等级,女生主要集中在优秀和良好等级中。以《新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男女生成绩都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同时获得优秀的人数相对减少,获得不及格的人数持平或者增加。

2.2.3 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2.2.3. 1 速度素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男、女生速度评价标准都有不同变化,男生优秀等级上限由原来的6"5以上降低到了6"8,良好等级由7"5提高到了7",及格等级由8"1降到了9"。女生优秀等级下限由原来的7"8提高到了7"6,良好等级由8"5提高到了8"2,及格等级由原来的9"降低到了10"2。

测试数据以《旧标准》作为评判标准,男生50m跑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和及格等级,集中在良好的人数最多,女生不及格则占的总比例最多。以《新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男女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同时男生在优秀和良好等级的人数较女生好很多,特别是优秀等级,女生人数只有182人,虽然只是提高了0.2",但是差异如此大,说明女生在速度素质方面较男生差,需要加强锻炼。

2.2.3. 2 柔韧素质

以《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男生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女生的成绩则在优秀和良好等级中最多,其中获得优秀的人数多于获得良好的人数。以《新标准》评价的话男生成绩则在良好和及格等级的人数比较多,女生则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中,同时女生柔韧素质及格下限也由原来的1.7cm提高到了6cm,难度提高,使得女生不及格的人数较《旧标准》人数多了很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跟《新标准》大幅度提高女生柔韧素质要求有关,使女生不能不通过锻炼就轻而易举地取得良好成绩。

2.2.3. 3 弹跳素质

从等级方面来看,《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男女生立定跳远评价等级有提高也有降低,男生优秀等级上限由原来的2.66m以上提高到了2.73m,良好等级由2.38m提高到了2.48mm,及格等级由2.14m降到了2.08m。女生优秀等级下限由原来的1.99m降到了1.95m,良好等级由1.79m提高到了1.81m,及格等级由原1.56m降低到了1.51m。

从实际测试成绩方面来看,两大不同标准对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都主要集中在良好、及格的等级,而及格的人数远多于良好的人数,同时使得学生不及格的人数大量减少。

2.2.3. 4 力量素质

男生引体向上不管是以《旧标准》为评价标准,还是以《新标准》为评价标准都主要集中在不及格等级中,获得优秀或者良好的人数非常少,说明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质极差。女生仰卧起坐不管是以《旧标准》为评价标准还是《新标准》作为评价标准,都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中,但是以《新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时,优秀和良好的人数明显下降,说明《新标准》对女生仰卧起坐的要求提高了。

2.2.3. 5 耐力素质

从等级方面来看,《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男女生耐力素质评价等级有提高也有降低,男生优秀等级上限由原来的3’39“上调到了3’26",良好等级由3’58"上调到了3’43",及格等级不变。女生优秀等级下限由原来的3’38"调高到了3’29",良好等级由3’58"调高到了3’43",及格等级由原来的4’23"降低到4’34"。

以《旧标准》评判男女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和及格等级,其中集中在及格的人数最多。以《新标准》评价男女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增强锻炼意志还任重道远。

2.3《新标准》实施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新旧标准的比较分析,课题组认为各有利弊。《旧标准》里优秀、良好的门槛较低,学生容易达到,但作为一项达标项目,只要学生能达到标准就行,这无可厚非,及格标准门槛相对高些,这对后进生而言更能起到促进锻炼的作用;不足之处就是选项太多,会让部分学校和学生避重就轻地选择容易过关的选项,不利于学生保持锻炼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多年来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就证明了这点。《新标准》中优秀、良好的门槛相对高些,更能体现出体育锻炼中一份辛勤一分收获的价值观。《新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规定了1000米(男)、800米(女)和50米跑为必测项目,这对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意志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课题组认为这是《新标准》最为可取之处,是国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贯彻执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促进。然而及格标准门槛相对过低,会使一部分原本锻炼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感觉到太容易过关,无助于他们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对体质健康的有效促进。虽然及格门槛降低体现了国家政策的人文关怀,但掩盖不了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也给人产生了一种二极分化的印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激励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健康理念、生活方式、锻炼意愿就会自然增强,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和发展,还要依靠各级政府和学校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相关精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愿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 结论

3.1《新标准》在测试项目上删繁就简,优化统一了测试项目,使得测试更为简单有效。其中男子1000m、女子800m成为耐力素质的必测项目,50m跑、立定跳远成为体现学生速度和下肢力量的必测项目。优化后的项目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

3.2《新标准》优秀、良好门槛的提高,对积极进取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但及格门槛的降低,对部分后进生来说却容易造成一种放任和纵容,不利于其促进和提高。

3.3无论是《新标准》还是《旧标准》的实施,都只是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种检测和评估,其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有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关键是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把体育锻炼真正当成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一种兴趣爱好,这样才会长远发展,经久不衰。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六所高校部分学生参加2014年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新、旧标准》的对比研究分析,以判断《新标准》的实施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三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1.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2.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二、单项指标与权重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篇四

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

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三、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成效果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四、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五、加强安全措施,严格审核检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六、明确实施时间,落实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显著提高。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8年3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掀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热潮。

要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战略意义,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这个高度,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切实推动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广泛开展,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为保证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

组 长:杨百权 副组长:韩继昌

成 员:李俊文 季林 吴长青 翁宏伟 杨旭

三、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l—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每周为3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五、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在大课间操中进行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要承认其劳动付出,合理计算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结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以及跳绳、踢毽、投沙包等为主要载体,每年集中开展大型健身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使学生在系统地锻炼中增强体质,通过不间断地锻炼使学生至少学会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以利于他们走出校门后能继续保持良好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完善制度、保证安全。要建立和完善严密的制度,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体育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安全预案。要高度重视并防止体育锻炼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力争用3年时间,使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85%。学校定期对各班的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开展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班级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活动开展的效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及先进个人的依据之一。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9年3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端庄秀美的体魄姿态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杨百权 副组长:韩继昌

成员:李俊文、季林、吴长青、翁宏伟、杨旭、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安排:

1、学校政教处相关人员组成宣传小组,通过学习宣传全校师生要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走上规范化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良好素质。

2、体育教研组负责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与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为学生体质教学提供决策依据。3、9月初在全校职工例会上由郭校长传达学习文件精神,进行会议动员。

4、体育组及相关人员学习解读手册,转变思想,调整工作思路。

5、利用校园广播进行红领巾广播全面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6、举办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节

四、锻炼时间:

充分利用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安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每星期二、四、五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用体育课进行锻炼,体育老师负责指导。

每学期由体育组主持举行一次相关项目的测试指导。

五、测试安排:

1、凡是和现行教材一致的项目,在两个学内分学期结合体育课考核进行预测,成绩合格者,在集中测试是不再重测。(50m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m×8往返跑)

2、非教材项目在运动会集中测试。(坐位体前屈)

3、非运动项目由体育教师、校医务室及相关科任教师在学生体检时测试。

4、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在两个学中进行一次补测。

六、测试方案及要求

1、试前准备时间:2010年9月

2、测试过程中的组织及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

3、测试结果的电脑输入与评分及分析。

七、数据资料处理: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一年级起以班为单位建立起学生档案。

2、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保存。为及时掌握各阶段教学环节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八、安全措施的落实:

1、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提出安全要求,防止伤病事故发生。2、2010年8月至2010年11月为第一轮测试期间,有病或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事先摸底,不参加测试。

3、测试前检查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过硬过滑。

4、给学生讲清测试细则与安全要求以引起重视自我保护意识。

九、奖惩措施:

1、为向每一位学生负责,实施《标准》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并与量化挂钩。

2、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3、未达到《标准》者,在两学年以内准予补测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最终成绩不合格。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0年4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

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三、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成效果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四、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五、加强安全措施,严格审核检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六、明确实施时间,落实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显著提高。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5.学生体质健康制度 篇五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为规范我街道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保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客观准确的学生体质健康资料,推动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街道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任务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统计与分析监测数据;公布监测结果,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研究提供服务。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作规范、结果准确。

3、各校教导处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校协同体育组、共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4、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体质健康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作规定。

6、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由教导处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布后,各班级可以公布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7、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属保密资料。学校各科室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密及安全措施,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未经学校同意,不得向任何个人提供监测数据和资料。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六

一、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试在每一的9—12月份进行。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本学校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加以说明。

二、加强宣传教育

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的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切实加强安全措施

学校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提出安全要求,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是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病或身

体状况不好的学生,不得参加测试,实行缓测或免测;三是测试前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四是测试前要给学生讲清测试细则和安全要求,引起重视。

四、认真组织测

测试是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中较复杂的环节。我校充分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测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

五.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既是检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宝贵资料。学校建立和健全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制度,及时上报数据。

六、不断探索研究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改进组织管理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加持久深入的开展,使我们的学生身体更强壮,更健康。

七叉中心学校

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七

随着大学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 体育课程进行了大的改革, 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新兴项目不断进入体育课堂, 各种教学手段、形式的运用, 使体育教育各具特色。自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 我院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的测试, 但仅停留在数据的统计上, 没有进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对我院11级至13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抽样统计分析,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为我院体育教学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也为我院今后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11级至13级所有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方法有效样本为800人, 其中男生600人, 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 在《中国知网》和《体育科研网》查阅2002年至2013年有关高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论文和报告、书籍l0余篇。

1.2.2 测试法

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进行, 对我院11级至13级全体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1000/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台阶试验等项目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为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认定生产的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和数据采集仪器。

1.2.3 数理统计法

用WPS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4 走访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的交流, 听取他们对体育课程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见与建议。询问本校及云南省其他高校的专家、教授, 听取他们对本课题的意见与建议, 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2 研究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与分析

身高、体重标准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水平, 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 是一项重要指标, 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

参与抽样的学生身高、体重标准测试结果统计如下:男生中营养不良占4.5%, 体重偏低占42.5%, 正常体重占44.5%, 超重占5.33%, 肥胖占3.17%;女生中营养不良占5%, 体重偏低占44%, 正常体重占42.5%, 超重占7%, 肥胖占1.5%;合计全体被测试学生营养不良占4.625%, 体重偏低占42.875%, 正常体重占44%, 超重占5.75%, 肥胖占2.75%。

从测试结果统计看出:我院女生超重的比率比男生略高, 男生肥胖的比率比女生高, 女生营养不良和体重偏低的比率却明显比男生高。通过总体分析, 可以发现我院正常体重的人数只占这次随机抽样的44%, 体重偏低的人数占到了42.875%, 学生身体形态失衡、身体发育状况及营养水平不理想是值得我们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2.2 生理机能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生理机能状况评价主要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试验评定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技能水平。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氧, 机体只有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人体内部的氧供给全部靠肺的呼吸来获得, 在呼吸过程中, 肺不仅要摄入氧气, 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肺是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这个中转站的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 即每千克体重肺活量的相对值来反映肺活量与体重的相关程度, 可反映个体肺功能的变化和有氧耐力水平。

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 则反映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 反之亦然。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 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做有氧运动时, 体内不产生乳酸堆积, 心率和呼吸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 安全性高, 脂肪消耗多, 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我院参与抽样的学生生理机能各项测试结果统计如下: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占5.83%, 良好占23.83%, 及格占67%, 不及格占3.34%;男生台阶试验指数优秀占5.83%, 良好占22.5%, 及格占64.33%, 不及格占7.34%;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占4.5%, 良好占18%, 及格占40%, 不及格占37.5%;女生台阶试验指数优秀占6.5%, 良好占23.5%, 及格占42%, 不及格占28%。合计全体被测试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占5.5%, 良好占22.375%, 及格占60.25%, 不及格占11.875%;台阶试验指数优秀占6%, 良好占22.75%, 及格占58.75%, 不及格占12.5%。

从生理技能各项测试结果统计可以看出, 我院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测试指数基本满足标准, 但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严重偏低。究其原因, 大部分女生平常不注重身体锻炼, 课余时间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所致。

2.3 身体素质各项测试结果统计表

身体素质评价以50米跑、1000/800米跑评定速度、耐力, 以立定跳远评定下肢的爆发力, 以男生引体向上评定上肢相对力量, 以女生坐位体前屈评定身体柔韧性。

我院参与抽样的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测试结果统计如下:男生中50米跑优秀占11%, 良好占44.67%, 及格占35.33%, 不及格的占9%;男生1000米跑优秀占8.17%, 良好占20.17%, 及格占59.16%, 不及格占12.5%;男生立定跳远优秀占9.83%, 良好占43.17%, 及格占38.5%, 不及格占8.5%;男生引体向上优秀占8%, 良好占17.17%, 及格占54.17%, 不及格占20.66%。女生50米跑优秀占8.5%, 良好占27%, 及格占54%, 不及格占10.5%;女生800米跑优秀占5.5%, 良好占16.5%, 及格占52%, 不及格占26%;女生立定跳远优秀占3%, 良好占39.5%, 及格占43%, 不及格占14.5%;女生坐位体前驱优秀占21%, 良好占51%, 及格占25.5%, 不及格占2.5%。被测试的全体学生中50米跑优秀占10.375%, 良好占40.25%, 及格占40%, 不及格占9.375%;1000/800米跑优秀占7.5%, 良好占19.25%, 及格占57.375%, 不及格占15.875%;立定跳远优秀占8.125%, 良好占42.25%, 及格占39.625%, 不及格占10%;引体向上/坐位体前驱优秀占11.25%, 良好占25.625%, 及格占47%, 不及格占16.125%。

从身体素质各项测试结果统计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力量柔韧类素质整体状况良好。男生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反映出男生在上肢力量的发展上欠缺, 而女生身体的柔韧性相对不错, 优秀率达到了21%。

3 讨论

3.1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时尚的体育项目, 有欣赏高水平竞技运动的欲望和兴趣。从体育课可以看出, 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主要是因为课程教学时间较少, 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传统项目较多, 时尚项目较少, 且出现和中学学习内容重复的教学现象, 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不能从体育锻炼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 所以学生在运动锻炼中是以一种被动的态度来学习和锻炼的。

3.2 运动场地紧缺、设施破旧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学生运动兴趣取向的改变, 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锻炼的要求。当今大学生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这些项目大多数由于场地有限, 很多学生只能当看客。

4 措施

4.1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师开始学习新项目到教授新项目, 倡导终身体育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健康价值观、教师的学习观、教师的评价观, 不断学习新的体育项目, 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对体育课的内容进行改革, 突出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 增加同学们喜欢的时尚的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们的爱好和需求。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增加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 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

体育教学场地紧缺、设施不完善和经费紧张, 是各高校特别是职业高等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各级职能部门, 应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和培养人民终身体育的态度出发, 重新人士体育教育在学校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体育教育的投入, 扩大体育场地, 改善体育设施, 充分发挥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实用性, 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空间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

4.3 合理膳食, 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有效的控制人体能量的摄入, 从而控制学生的身体形态, 调节体内能量的需求。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 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开设相关的营养学、养生学等课程或讲座, 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的知识。

4.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主动接受体育指导、教育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形成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主体需求等有密切关系。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思潮, 是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学校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本途径,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首先, 要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已经培养起来的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 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大学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 而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 进而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 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其次, 要让学生了解自我, 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了解自己与同龄人相比较的特殊性, 善于分析、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 以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取长补短,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八

关键词:体质健康 测试上报 效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面向全国高校以及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涉及范围广,操作难度大,组织管理复杂。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要求各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对学生一测。学校每年参与测试的学生,少则几百,多则几万,规模庞大,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则测试上报的难度会加大,测试数据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作者通过观察调研发现,不是每一所学校都特别重视测试上报工作的。

有些学校集中一段时间专门测试,教师为了赶进度,一天就能把所有项目测试完毕,测试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有的教师分散测试,教师自由组织学生测试,容易产生拥堵,让测试时间跨度过大,延误测试成绩上报时间。因此,必须统筹安排好测试上报工作,在保障各项测试工作循序渐进的同时要提高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亲身体会及对其他高校的调研,尝试提出“校运会”式测试法,不仅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也能提高测试上报时效,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一、测试上报组织管理形式分析

(一)集中测试法

集中测试法就是规定一天或一个星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的集中测试。由于体质健康测试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加,其参与人数规模庞大,而学校场地和器材仪器都是有限的,所以其组织管理的难度比学校田径运动会还要高。要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前期工作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各学院各专业的测试时间顺序,对于要使用器材仪器的测试项目,可以提前预测其测试量,多个项目同时进行,达到测试工作顺畅不拥堵。集中测试法的优势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各个项目。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多个测试项目同时进行,容易混乱,产生拥堵现象。比如说肺活量的测试,测试仪器每个学校都是有限的,一台仪器一次只能一个学生使用,仪器使用完之后还要清洁,需要的时间也就比较长,最容易产生拥堵。

(二)分散测试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自由安排测试时间、地点、项目。测试前,由各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空闲时间,咨询其他教师测试时间,可以在上课时间进行一些项目测试,也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测试。这样,场地和器材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由于各教师的测试时间不一致,总体上的测试进度缓慢,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也不能快速反馈给学生。

(三)“校运会”式测试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测试一次,几乎全校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比校运会还要高得多,这不仅是一次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更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次重要经历。把每年一次的测试开展成“校运会”式测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秩序,为测试的顺利提供保障;培养体育骨干,让体育骨干带领学生参与测试,并记录测试成绩,再将测试成绩交于专门负责数据输入的教师,将繁杂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协助体育骨干进行测试、输入、上报,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标准》测试的分析与探究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秩序册的编排、向学生介绍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对教师和体育骨干集中培训。编排秩序册,让场地器材、人力资源达到最大利用率;向学生介绍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让学生熟悉测试项目和操作流程,后期测试工作井然有序;每个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有限的,在测试过程中,每位体育教师负责的项目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要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体育骨干的协助,对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的培训,了解工作职责,以及测试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保障测试工作快速、有效。

(二)测试工作

测试工作按照秩序册编排进行,在体育教研组组长的带领下,体育教师指导和协助体育骨干进行项目的测试和数据的输入、保存。在每次测试前,体育教师向学生强调安全等注意事项,对有伤病的同学进行延迟或者免测;然后,将测试任务分配给体育骨干,由体育骨干带领进行,体育骨干负责项目的测试和数据的输入、保存。数据保存的工作量是极其庞大的,输入的项目编号、字体大小、数据单位等都有统一规范,大学生的电脑操作技术娴熟,更能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成绩记录完之后交给体育教师,教师负责核对数据的准确性,核对数据准确无误之后教师再将测试卡和电子数据交与教研组组长。

(三)数据分析与上报工作

国家将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设定为数据上报的时间,每年的12月中下旬是数据上报的高峰期,所以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工作最好在12月初就完成,以便数据上报工作不误时。这是因为数据的上报容易出错,出错之后还需要时间进行修改,所以上报数据要留有充足的时间。上报完成之后,教师和教研组长之间针对数据进行讨论与分析,分析本校学生体质的发展状况,并制订下一年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计划。

(四)总结与反馈

后期工作主要总结本次测试工作的得与失,提炼出成功做法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年的测试更好开展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要实事求是将测试成绩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体质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石,真正地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三、结论

(一)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实施规模庞大,程序繁杂,要做到测试过程井然有序,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编排秩序册,统一培训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对各年级、各学院的测试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编排,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前介绍测试内容和流程。

(二)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骨干的培养是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与测试的人数多、项目多,而体育教师数量有限,体育骨干的培养,可以带领学生快速有效进行测试,节约测试时间,同时也给体育教师繁重的工作减轻压力,以保障测试数据更加有效。

(三)建立教育部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每年的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出错率非常高,这不仅给学校上报工作带来更大压力,也让教育部不能及时接收各地信息,从而延误上报时间。这说明教育部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太少,教育部应该建立在线的咨询窗口,以协助学校的数据上传工作。

(四)“校运会”式测试法,不仅能让学校加大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实施更加重视,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测试上报工作的时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保障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钱亢.略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存在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9.

[2]罗金星,武莉.大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3]丁建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软件存在的问题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4]周有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体育时空,2014.

[5]屈朝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问题探讨——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J].运动,2012.

[6]齐玉刚,黄津虹.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

[7]陈秀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体育师友,2013.◆(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9.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篇九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目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其目的就在于使学校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2012年我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我校一至二年级,共计88名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体质健康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估,制订健康工作计划,跟踪干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检测项目包括:一二年级身高、体重、投沙包、立定跳远。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测试的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基本合格,但总体水平不高,只19%的学生达到优秀标准,良好标准占73%,大部分的学生徘徊在合格边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不明显,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成为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生正常体重比例偏低,平均73%的学生达到标准,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占到4%,而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也不少,占到了3%,而且还有向上发展的趋势。营养不良和较轻体重检出率逐年降低,正常体重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增加,主要因为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

从统计来看,农村小学生的生理机能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随年龄的 1

增大而表现出不稳定,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测量的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学生心肺功能相当差。从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小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男女生的优秀率只达到17%和14%,而女生优秀率相当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耐力素质提高不明显,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结论与建议:

1、学校、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并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锻炼中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要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学校要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改善物质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同时增加体育理论教育内容,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使学生选择和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

10.学生体质健康率情况 篇十

20是江苏大规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第六年,本次监测范围覆盖了全省13个市,监测对象为80所中小学和8所高校的大中小学生。与5年前相比,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升高,其中,中小学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增加2.2厘米和1.7厘米,体重分别增加1.7公斤和1.4公斤。学生身体素质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所改善。肥胖、低体重、龋齿等不健康现象的上升势头得到控制。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体质健康仍存在问题,比如与5年前相比,初中男生的引力向上和立定跳远成绩出现小幅下降。对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项目专家教授潘绍伟分析,主要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上肢力量下降和体重、身高增加,部分学生营养过剩有关。二是很多学校避免学生运动出事,单杠在校园中不再普及,学生没有场地、器材练习。

另一个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就是近视率仍在高位,其中中小学生平均近视率为66%,大学生为90.3%。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项目领衔专家苏立新说,近视率上升是全国普遍问题,江苏虽有改善,但还是高位运行。目前省里也是在改善教室灯光,照明条件,推动养成学生用眼卫生习惯。

同时,也有专家提出,近视率仍处高位,不仅仅和学生学业有关外,还和社会大环境有关,现在社会太多低头一族,孩子也受影响,迷恋手机增多。

1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十一

一、《国家标准》测试的时间

《国家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时间都规定在第一学期。2007年至2012年实施《国家标准》测试数据上报时间要求是每年的12月31日前,2013年至2014年测试数据上报时间变更为每年的10月31日前。笔者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首先,学生升学到高一级年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多月,但测试指标都对应提高了一个级别;其次,有的测试组别另新增测试项目,如:小学三年级新增1分钟仰卧起坐项目,小学五年级新增50米×8往返跑项目,初一年级新增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项目,新增测试项目的成绩,学生也很难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得到提升。

建议把《国家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时间规定到每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如每年5月30日前。这样学生有了较长的时间进行各个项目的练习,逐步提高每个项目的成绩,有利于学生向更高的一个等级努力,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国家标准》测试的部分项目指标

我们在组织实施《国家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过程中发现:男、女生优秀率人数从初一到高三都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初一年级比较严重。如:初中阶段的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项目的指标,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引体向上,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进行练习甚至都没有练习过引体向上,且在初一年级练习时间又短,只有很少一部分男生能达到优秀级,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达到及格等级,初一年级引体向上标准让大部分学生可望不可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但女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因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练习,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良好等级水平,造成男生总评优秀等级人数远远少于女生。

可以适当降低男生的引体向上合格指标,有利于学生制定好努力的目标,通过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兴趣。比如:800米/1000米各等级指标比原来有所下降,原来初一、二年级男生及格标准是4'50"、初三年级是4'34",现修改成5'20"、5'05"、4'55";原初一年级女生及格标准是4'20",初二年级是4'34"、初三年级是4'23",现修改成4'55"、4'50"、4'45"。修改后能让大部分肥胖的学生,通过平常的训练就能达到及格等级,学生经过体育锻炼后有了信心,进而激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国家标准》测试取消的项目

目前《国家标准》测试取消了掷实心球、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项目,变为统一按规定项目进行测试,学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不利于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建议在《国家标准》测试项目中增加学生自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选择,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促进体质健康发展。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性的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就不可能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势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比如:引体向上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掷实心球项目进行测试、立定跳远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跳绳项目进行测试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选择权。拓宽《国家标准》测试项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国家标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调查发现,在实施《国家标准》测试时,有的学校在体育课堂上由体育教师进行测试,没有统一进行测试;有的学校虽然进行了统一测试,但裁判员大多数是学校的文化教师,测试成绩误差较大。笔者2015年统计24所初中初三年级学生共5816人,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达到《国家标准》优秀等级的人数,各学校相差较大,其中有一所学校优秀人数高达到93.1%,最低的学校优秀人数占13.87%,平均优秀率达56.8%,这样的测试数据准确性可信度不高。

各学校在实施《国家标准》过程中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规划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完备的奖励、问责制度。同时,在《国家标准》测试前对参加测试的教师要统一进行业务培训,并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在测试过程中须有当地风行监督员、教育行政部门纪检人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到现场督测,并及时公示测试成绩,建立完善每一位学生的测试成绩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各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标准》测试数据的真实性。比如:南通市教育局每年根据各学校上报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对各县区上报《国家标准》测试成绩优秀率前五名的学校实行必检制,对其他学校实行抽检制,成绩浮动在10%以上的学校,认定上报成绩无效,责令学校重新组织测试,并追究校长和相关测试人员责任;对擅自修改学生成绩、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追究当事人和校长责任,取消当事人、校长和学校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标准》测试成绩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汪晓赞,季浏.新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转型与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12.浅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的过程 篇十二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是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根据社会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 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一系列学生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制度, 使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逐步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下面从国家“标准”出台的社会背景与生活环境、制约“标准”研制的三大要素、不同历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促进了体质健康评价方法与手段的演变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评价领域等方面, 对这三个国家“标准”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目的、意义及其理由进行分析论述。

1 社会背景与生活环境

1.1 《劳卫制》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

1950年8月, 中国体育访问团赴苏联, 全面考察和学习了苏联体育 (包括学校体育) 的经验, 引进了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借鉴苏联《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经验的基础上, 为改善学生健康严重不良的状况, 在锻炼身体、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热潮推动下, 我国的《劳卫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劳卫制》的诞生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体质健康事业的新纪元, 也开创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先河。

1951—1963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劳卫制》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建设任务繁重, 财政经济困难, 同时又面临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和三年自然灾害, 广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不良, 体质健康状况很差。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下降与我国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的财政困难是分不开的。如学校的伙食热量不足、各种营养素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 总热量只能达到需要量的80%左右。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提出的标准来计算, 13~16岁男生每人每日需要热量2 600卡, 16~19岁男生3 000卡, 而当时学生伙食能产生的热量只能达到2 100卡。

经济落后、学校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学校教职员必须严肃注意这一问题, 立即纠正忽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对学生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 切实改善各级学校的学生健康状况。”

国家体委和教育部1958年10月在徐州联合召开会议, 提出“四红”和“双红”标准, 要求在年底完成。这种急于求成、强迫命令、违反客观规律的指导思想, 导致学校群体活动步入了歧途。一时间, 学校中大搞“四红”、“双红”运动, 突击锻炼, 体育课被占用, 《劳卫制》项目反复测验, 白天不合格, 挑灯夜战进行复测, 突击达标。1958年以后, 由于受大跃进浮夸风、形式主义和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使《劳卫制》的健康推行受到影响,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使蓬勃兴起的群众体育活动受到冲击和挫折。

虽然《劳卫制》的实施经历了坎坷与挫折, 但它仍然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提高国民体质健康的方向。《劳卫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状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重新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975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 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该“标准”历经多次修改一直延用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 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改善与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使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 电视机、VCD、计算机等的普及又使学生原本不多的余暇时间被静止的活动所占用, 直接导致了身体运动的减少、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文明病”的滋生、发展和蔓延。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质量下降的矛盾成为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的16省 (直辖市) 省会城乡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 为开展全国性较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是我国近30年来第一次有计划地进行这项全国性的科研工作, 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及其科学地研制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工作的开展。

1.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方向。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人民开始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由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 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使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环境的骤变, 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未必都是好事。当前, 社会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剧增、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长都是这一变化的不良反应。社会上疾病发生的类型足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大, 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学生健康不可忽视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 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 加之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滞后, 更加导致了学生肥胖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必须从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因此,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还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2 制约“标准”研制的三大要素

受教育者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为改造和适应社会作好准备是制约“标准”制定的三大要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校教育以及课程的设计也都与这三大要素密切相关。受教育者、知识和社会这三大要素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或在整体中比例的变化都会引起“标准”制定和课程设计的相应变化。

2.1 《劳卫制》

195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劳卫制》条例第1条明确指出:“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 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 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使人民身强力壮, 意志坚强,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在《劳卫制》颁布实施的历史阶段, 巩固政权、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因此, 为社会服务就成为制定《劳卫制》的主导因素, 例如, 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听一般国防知识等《劳卫制》的测试内容和要求就是为适应社会作好准备的最好佐证。

2.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8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第1条指出:“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制定本办法。”

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实施的历史阶段, 和平与发展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 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成为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主导因素。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中删除了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听一般国防知识等《劳卫制》的测验内容和要求, 增加了发展身体运动素质和竞技性、技术性较强的测验内容。

2.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中第1条指出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即“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 从我国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 也为研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了明确方向。受教育者的发展以及健康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中, 选择了与学生身体的发展及身体健康素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要素作为测试的内容。

3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评价领域

如前所述,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等都会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内容的选择, 同时也必然会对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内容的选择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结束语

《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 在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促进和保证了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有利于学生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在促进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颁布实施, 为我国学生体质评价工作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绝不是无中生有, 也不是对原有“标准”的否定,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根据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 面对随之而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所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是对原有“标准”的修订、补充与完善。

1995年8月2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其中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 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 评价学生锻炼效果和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 也是在学校落实《体育法》的基本措施。

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测定目标达到程度的过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正在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教学方向转化,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就是要与体育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使评价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评价既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 实现“健康第一”教学目标的积极因素, 又是产生心理压力、胆怯、退缩或放弃体育教育的消极因素。因此,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国的国情, 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将评价所产生的消极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终身追求健康的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 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功能;淡化的是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有利于目的明确地帮助和督导学生实现健康目标;有利于促进学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有利于课程结构和成分的转变, 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 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利于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 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一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和习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减轻由于测试给学校人力、财力和物力带来的负担;有利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标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每一位体育教师应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 自觉积极地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标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学生对“标准”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使“标准”的贯彻能够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为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发展应以人为本, 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国民体质的改善与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 由于体质可以综合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人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等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 国民体质的增强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此, 了解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 不仅为国家教育、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为不同时期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测量、评价与研究确定了方向。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演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49—1975) [G].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8:1303.

[2]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司.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G].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上一篇:初一家长会记录下一篇:市建设局双创工作方案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