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陈新doc

2024-09-09

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陈新doc(精选16篇)

1.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陈新doc 篇一

高效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做一个总结,只要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

一、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素材的积累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名人名言的积累,古诗文千古佳句的积累,名人故事的积累,论点论据的积累等等。这些都要靠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积累任务,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时不烧香”,等到作文时“临时抱佛脚”。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把积累的词语、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古诗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来,在班上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对于制作的卡片上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长期坚持这样做,卡片越集越多,脑子里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积累兴趣。广开素材积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分门别类地一点一点的积累记忆,才能在写作时快捷地从脑子里调出来,从而方便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有一个精要的构思。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写作文就像盖楼房,必须先要拿出楼房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纲就像楼房的图纸,作文题目、主旨、文体、脉络结构、各部分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达手法等等都应在提纲里一一列出来,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起码不跑题,不偏题,能够做到立意正确,层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确,稍加修改润色就能达到二类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构思,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丢头忘尾,漏洞百出。

而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对作文提纲写作的要求,学生也怕麻烦图省事,干脆不构思提笔就写,殊不知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四类五类作文还不如不写作文,把时间省下来学点别的知识。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快速写出作文提纲的习惯和能力,45分钟的作文课,要训练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简要作文提纲,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同时,要注重构思的积累。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

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理想作文训练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大脑作文比笔下作文速度要快许多倍。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构思。二是可以一题多构,方便优化。通过比较、修改,从而选择较好的构思进行行文,而纸上修改无法收到大脑修改方便、系统、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适应性强。脑中作文便捷灵活,稍有空闲,即可迅速成篇,偶遇灵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纸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占去大块时间,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所;有时还受到兴趣、心境的影响、干扰,常常搜肠刮肚而难以句成篇立。

经常训练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思维速度加快,思维角度变得开阔,思想也变得敏锐而全面细致起来,只有平时长期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成构思,拿出作文提纲来。

三、注意语言的语言运用。

我们结合课文教学,设计了“拓展文本,学以致用”的连词组句、连句组段的练习和续写结局、改写课文、写读后感等练习,并举行活动来加强语言积累。

从课文选词、连词、组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词和富有哲理的词,分门别类做成词语积累卡片,然后确定一条思想主线,分类选择词语连缀扩展成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好,写美,写出情境,写出哲理,写成格言警句。

连缀课文词语成片段。依据确定的中心思想线,在课文词语积累卡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组合,连缀成一个片段。要求有创意、有思想,要尽量多地调动自己原有的词语储备和材料,加以思考创新成分:或对课文的美词、妙句进行品味;或对某句哲言睿语进行评介;或是受课文内容、情境的启发、感染,进行倾情的描写,由衷的抒发,理性的思考。我们经常布置学生将课文中较长的童话改编成较短的故事(或短剧),并在班会课上演出;续写戛然而止的课文的结局,写读后感,然后举行作文交流评比活动等等,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引用、仿写使语言优美。对于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以及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运用到作文里,对照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以增加作文的亮点。

作文课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必须针对以上几点坚持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有了,作文的高效课堂自然就水到渠成地打造成功了。

2.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陈新doc 篇二

一、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所以,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1) 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要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或让学生走进生活, 去感受生活,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 有了感受, 有了材料, 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 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2) 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 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 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

(3)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 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 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 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农村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 野花遍地的山坡, 明澈清凉的溪流, 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 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 下河捞鱼, 放牛放羊, 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 多样的劳作, 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亲近, 使他们增长了见识, 充实了生活, 为发挥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 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 感受生活, 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 一旦作文需要, 便会“文思泉涌”。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 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 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不管是生离的, 还是死别的) 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 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 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 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 我总跟在身旁, 她出去我跟着, 她睡觉我伴着, 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 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 我连头也没梳, 散着发就在后面追, 我边追边喊, 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 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 怎么也睡不着, 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味道。这样的描写, 实在感人。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 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 产生表达的灵感, 有了表达的欲望。

(2) 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 作者巧妙的构思, 有序的写作, 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 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 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 巩固习作知识, 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 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 文中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 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著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 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 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 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 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 重点写, 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 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 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 才能把内容写清楚, 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3) 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 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 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 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 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 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 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 读好书, 不断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 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 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 一次性完成作文, 肯定会有漏洞, 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必须要反复修改, 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

(2) 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 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写生动。

(3)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 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 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 看到希望。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 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 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 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 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

3.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之我见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口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农村小学口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低,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兴趣、激活情感入手,而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地从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说话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口语交际的自信,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交谈。

(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害怕说话不当、担心说错后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因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让学生感觉到口语交际课是自己的,是轻松自由的、自主的。二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如果一个学生在表达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还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因此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二、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吕叔湘先生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对口语交际课来说,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一)创设交际情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适当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类似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在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等相关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课应该兼收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把交际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口语交际训练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渗透,构筑知识桥梁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渗透读、写的训练,特别是要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

(四)营造交际情境,鼓励全员参与

营造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相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口语交际课涉及的内容与话题十分宽广,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创设交际情境,并在教学中鼓励全员参与。

三、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训练天地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比如教师可以在班队会上,设定主题让学生辩论,在说与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在课内外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说,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进行交流;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提高言语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同时结合读书会,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同时坚持语言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四

我在本校六年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怕习作的同学仅占8%,喜欢作文者的比例只有6%。我又询问了同校的语文老师,比较多的老师认为学生对作文表现出畏惧心理。那么,该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喜欢上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我思考总结如下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兴趣是老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强调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也可以把作文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二、文章还是“真”的好。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老前辈也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作文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要写出“真”的作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仔细观察。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我们不一定写《公园的一角》,我们可以写我们的茶,果,山,水,我们处在一个茶果飘香的山村,难道不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风景吗?

三、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那么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一次学生写作时:根据下列的事物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议论文。例如,扫帚:辛勤劳动,却躲在门后默默无闻。

斗笠:牺牲自己,幸福别人。

在这一原形的启发下,学生立即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结果不少同学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写出了不少蕴涵哲理的文章。也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通过想象,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本学期《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

四、养成多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5.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 篇五

庄浪县李碾小学 邮编 744600 电话 ***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法单

一、质量不高等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本文提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式的思路,意在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创新 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要贴近实际,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就近取材,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多用激励的语言和方式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

目前,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料缺乏,设备不齐,只是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说教,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更难激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如何使农村美术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把新理念、新教材和新学生观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农村艺术教育

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农村美术教学在多方面提倡体现农村的特征。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等都是我们取之不竭艺术源泉。例如,本地的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刺绣等工艺随处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舍近求远教学生一些不着边际的、抽象的东西。而应该从眼前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作品的生成过程。在教学手工艺制作时我便用竹子作素材,课堂上,请村里竹编艺人作老师,学生们现场模拟动手制作、感受其艺术魅力。回家后,还可以请自己的家长指导,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拿到学校互相交流,大家不但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小作品,还用彩纸和小布片剪成小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装饰,通过展示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欣赏。这样,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接受,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上五年级《喜怒哀乐》人物头像课时,在开始时就可以用“贴鼻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之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流动的色彩》一课时,放音乐《小小蜡笔》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只小鸟飞在蓝天里„„”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 2

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创作环节。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一定的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材料不一定都能拿得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就用随处可见的红黏土;雕刻可以用我们特有的马铃薯;手工制作还可用蛋壳、麦秸以及妈妈笸箩里的毛线、碎布,爸爸工具箱里的铁丝、钳子等。如在趣味课《指偶剧院》,它属于美术综合课,我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材料,使学生合作设计,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为了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制作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成连贯的故事,并引入竞争机制,使大家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然后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经验,在萌生自己的新思路,教师通过借鉴、弥补、启发、点拨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在鼓励声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技巧上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教师要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让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 3

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都有“我能行”的自信。比如:利用可乐瓶和雪碧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再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剪纸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教给他们基本的剪纸方法和步骤后,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剪,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画,并帮助他们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漂亮的雪花》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评价综合性、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肯定与否定,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评价应捕捉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4

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点拨;对画得好的同学要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并让该生谈谈自己画画的想法,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提示,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上二年级下册《漂亮的花边》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各种瓶、罐和器皿上的花边装饰。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再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了发展的方向,诱发了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另外,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作业,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带有启发性、实用性的话语,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作,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6.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六

(甘肃省康县铜钱九年一贯制学校范红梅746510)

注:这篇收货地址还是我的摘要: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从低年级给学生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要从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坚持写作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对待学生的习作练习,作为教师要认真负责,且不可敷衍了事,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慢慢提高。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农村大多数教师看来,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应在三年级,所以往往有好多教师在三年级以前并不太注重学生的写作教学,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误区,所以导致好多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十分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都到四年级了还不会写作文。笔者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在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中,有一个叫黄磊磊的四年级男生,因为写不出作文而急得不知所措,最后到考试结束,他的作文纸上还是空白一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看似如此简单的知识,却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写不出来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农村小学生作文起步太迟,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都是在三年级以后才对学生实施作文教学,因为没有坚实的写作基础,加之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怪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如此之差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几年以来,大都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说话写话训练,到二年级之后,除了把识字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外,利用一切闲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练习指导。可能有些教师会问,这样做是不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呢?其实不然,这里所讲的习作练习,无非就是一些简单的书面表达而已。但它却对今后小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每次都是在一节口语课结束后,让学生把课堂上自己所描述的或所想的用一段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或爸爸妈妈听,第二次口语交际课上笔者总会把写得好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就有了写作的基础。等到他们升入三年级后,就不会再害怕“作文”这个新鲜事物了,写作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新词新句的运用,慢慢地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坚持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首先就得要求学生要多写、多练,只有如此,才能慢慢提高写作水平。其中,写日记就是最好的练习方法。教师大可不必对日记的内容过于要求非写什么,或什么不该写。《新课标》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为此,笔者在让学生写日记时,没有太多的要求,不管写什么都可以,比如可以是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也可以是对某位同学或某位老师的意见看法等,如果那一天确实没什么可写了,还可以了了几笔,比如“我累了!昨晚我哭了„„”在内容、质量上尽可能地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每天都有东西可写,但一定得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不管有多累,都不能停止。只有这样,等到每次作文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无法动笔。其实写作就是这样,每天

坚持写,觉得每天都有东西可写,如果放在一边不去理踩,时间久了就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习作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

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多写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好多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时,总会强调学生要多运用好词好句,这就要在平日的学习中,善于观察,多读书,多积累,然后才能在作文时,真正把它作用到实处。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更优越的条件,大可不必非要在作文中用好词好句不可,其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就是作文的最好题材。一篇作文,当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时,你会觉得,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水平,此时,你可能会全然忘记作文中的用词,因为从朴素的语句中你读懂了别人的内心感受。

最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写作,共同享受写作的乐趣。传统作文教学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几乎主导了学生作文的全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制。在大多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课堂中,都以这样一种教学结构为主导,即:教师布置写作题目------师读范文学生欣赏-----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教师批阅。单一,僵化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课后习作全是仿照教师所读的范文,千篇一律,教师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抄袭范文,随便几句,敷衍了事。其实,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多元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学生的付出,更包括教师的努力。在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更是对教师写作水平的不断升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口语交际、书面交流活动中,享受到交流沟通的欢悦。作文教学不能只重形式、指导和结果,而应更重内容、自主和过程,所以,笔者每遇到作文教学,总会和学生一起练习写作,当有了新的写作题目时,笔者总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写作的构想,在充分交流后,一起完成写作。比如在学写读后感时,笔者及时写了一篇当天所学课文的读后感,然后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找问题,提意见,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就能学会了如何去寻找问题,从而不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认真批阅,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7.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许多的不足,我听过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其中不乏优质课,但不尽如人意的课却更多。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二)考试制度具有应试化倾向,以练代讲,本末倒置。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受到中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标准化、唯一化、程式化。

要搞好阅读教学,取得成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诵读。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读”这一环节,热衷于引导学生以获取答案和结论为满足。在学生草率读过课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讨论,表现了什么思想,给了我们什么教育。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都要每篇必读,可以吟诵、默读、朗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课文中,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必然会触动情感,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字字句句充满着爱和恨。在这节课中就可以以读和讲演为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闻一多。先请男女学生各一位朗读课文,然后再听录音,让学生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课文,以讲演的口吻,用雄浑的声音、有力的手势、时爱时憎的神情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在严肃的气氛中,时而悲愤,时而奋然。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了熟于心,悟出文章的真谛。

(二)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把握全篇。

一篇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形成一种整体美。古人云:“倾城宜通体,何来独赏眉。”所以教师要在充分领略这种整体美后,再引导学生来感受这整体美。学生喜爱这篇课文,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同时,学生还必须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对那些能揭示作者写作动机和艺术匠心的关键性语言,更要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反复体味。《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对夏日暴雨的描写极为精彩,使读者观其形、闻其声,如临“雨”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写雨的精妙,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中集中写雨的一段:“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读完,我提问:“作者写暴雨,为什么写得如此逼真动人?”学生答:“是因为抓住了暴雨的特征。”我再问:“作家抓住了夏日暴雨哪些特征?”学生从书中把夏日暴雨的特征一一找出来。

“直的雨道”,“只那么一片、一阵”,写出了夏雨来势凶猛、铺天盖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写出暴雨落下时冲势猛,力量足。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写出暴雨落下时雨量大,声音响。

这时,我要求找出描写春雨的课文,学生马上想到朱自清的《春》,于是我让学生说出春雨的特征:细、轻、柔。对夏雨和春雨的描写对比后,我提问:“朱自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写得那么美妙动人,而老舍笔下的夏雨为什么写得如此凶猛可怕,近乎残忍?”学生们联想着课文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答案: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春雨,是为了表达作家对春天的无限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渲染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祥子顶着如此凶猛的暴雨还得拉车,足见其生活之艰难痛苦。最后教师归纳,写景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

以上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但讨论了新课,使学生体味了本文写景的精妙,理解了写景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而且主动联系了旧课《春》;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内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将这种积极性延伸到课外,学生同情祥子的遭遇,进而急于了解祥子的命运,在课下阅读交流《骆驼祥子》。

8.农村音乐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薄弱;教学模式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音乐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音乐是一门声音与行为相结合的活动艺术,它能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在流动的音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音乐教学在很多农村学校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学校不够重视。语文、数学都有教研活动,来的是真枪实弹。而音乐就不同了,它被戴上了“副科”的帽子,被打入了“冷宫”,即使有的学校有音乐教研组,也只不过是“有计划和有总结”的空头支票。有的学校安排的音乐课简直就成了语文、数学的补充课、作业课等。

其次,教法单一。在很多学校,音乐课成了纯粹的“唱歌课”,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唱熟了,本节课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有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为了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从思想上彻底摒弃那种认为音乐学科是“副科”的偏见,我们要把它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重视教材中安排的每一个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我们多数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每一个内容都是以单元形式呈现,而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当中,就包括了“学唱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歌唱表演、音乐律动、创编活动、配乐朗诵、简单的乐理知识”等。

第三,教师要勇于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音乐课是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乐趣,更多美的享受。教师不但要善于去发现、去利用现存的教学资源,还要学会自己去开发、去挖掘隐形的教学资源。

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师,几乎都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但只要我们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己任,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做一个与时俱进的音乐教师,相信一定会把音乐课上得丰富多彩的。

9.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九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党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看主要从写法和情感方面来考虑:

一、从“我”写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撒播爱心,呵护创新的萌芽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就可以大大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信心有了,对作文有兴趣了。让他们自己来写作文,

我认为要大力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表示肯定、赞扬。哪有学生不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所感动的?连我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感动,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的作文,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有的。

二、写更多的“他”,培养学生的信心;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也就得心应手了。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坦,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问题好象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这样,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三、向“周围”发展,提升学生的水平,慎下禁令,忌以死板之“箍圈”框孩子的思维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我们熟悉的环境有: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无定法,各师专家各有技法,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联系电话:15329063002邮箱:tqtxc@.126.comQQ:407006152)

10.农村体育教学之我见.陈新doc 篇十

晓澳中学 鄢行银 ***

就农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最核心的一点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课程,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渐进式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学习者,而教师是倾听者、欣赏者、引导者、调节者、引燃思维火花者。要做到这些,我个人认为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畅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要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引导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自由的阅读。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语文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创设自主阅读课堂

自主阅读最终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学生在平日的自由阅读中,是直觉性实践阅读,而整体俯瞰、探究赏析性的阅读,学生做得不足。阅读教学就是要缩小自然阅读和理性阅读的差距,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到更高水平。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作品的一些紧要、极精彩处往往不易看出,能看出,就是能力。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见奇妙的能力。自主阅读教学最需功夫的就在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发现这一教学情景中,教师的讲授、引导与主持作用,就应该凸现出层次与节奏,透过学生的发言,窥出学生思维路径,带学生深入文本最绝妙处,领学生触摸作品最精彩处。

首先,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时间,不做任何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沉入书中浑然不觉,完全迷醉于作品内在蕴涵之中,让他们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使学生拥有纯属于自己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只有在这样阅读气氛中,才会除去心中的浮躁,切身感到阅读是美丽的,从而涌起阅读的渴望;也只有在无拘束的阅读氛围里,学生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做主,任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在作品中翱翔,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或是疑窦丛生,或是豁然开朗。还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提高原始初读的质量。

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凝神静读的美妙气氛,我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学生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逐字逐句地接触文本,或小声读或静读,自由感受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并在课文空白处记录 自己粗浅的理解。很快,教室里形成了一个安静的阅读场,从他们阅读时凝神微笑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学生完全被文字材料所吸引;从他们零散的评点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触及到作品中人物有趣的语言与神态,纯真幽默的笔调,以及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等。

其次,创设互动交流的和谐平台,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让这一珍贵的初读熠熠生辉。尊重学生自由的阅读心和表现欲,要在交流中从容而大度地聆听,精细而智慧地甄别,坦诚而热情地参与。

《小石潭记》是一篇经典美文,其中第二段的描写更令人难忘。学生初读后都能感受到,并且能对此欣赏一番;从第四段的描写中也能感到作者的忧伤与孤寂,学生基本理解了作者“乐”与“忧”的两种情感。但是作者在全文中的情感究竟是“乐”的还是“忧”的?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学生是“乐”“忧”参半。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到了小石潭会写它凄清幽邃吗?学生摇头,为什么柳宗元要写?学生一下就想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作者内心情感在景物的投射。这一过程,学生就运用了理性分析方法,找准了作者的情感。我接着引入:乐与忧矛盾吗?学生依然用刚才的方法思考,讨论讲解之后,大家形成共识:既然写了鱼儿的自由,作者当时心里一定是快乐的,但是他的“乐”是表面的,是寄情山水之后暂时的缓解,而“忧”是内在的,当他从潭中鱼的欢乐回到现实,抑郁仍然侵蚀着他。作者的“乐”表现了更深层的“忧”。

三、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形成,道德情操的提升,意志品质的锻炼等都是很重要的。

1、调动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

新《课标》特别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桥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门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语文课开始,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可每周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动作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掌握拓展阅读的方法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和主体,他们不仅是受教育者,更应该是参与者。我时常对学生们讲,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个例子,犹如数学课中的例题一样。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充分地读,用心地读,带着感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要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因为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最后,要注重积累一些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或章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名家,千锤百炼,文质兼美。让学生把它们记下来,通过多读多记,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存库。同时领悟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和恰如其分的表达方法,这必将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之终身受益。

11.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21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书少,致使他们写起作文来选材面窄、内容肤浅、立意守旧、质量不高。现就如何指导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作如下浅探。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一)作文缺乏创意。学生作文缺少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写,作文套路式、模式化,写人千人一面、写事一个过程、写景一个风景、状物一个模样,没有创新精神。

(二)作文虚假空洞。学生作文瞎编乱造,无病呻吟,作文内容多是假大吹嘘、忽悠撒谎的事例,没有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父母就是“半夜冒雨送我上医院看病”、写老师就是“抱病坚持上课”……事例虚假,大话连篇,空洞无物,作文违反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措施

(一)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1.结合生活,说真话,表真情

学生写起作文来,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因为没有联系到现实生活,找不到作文的素材而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的道理,让学生作文时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周围的事情写起,这样写起作文来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了。如男生大多有放牛的经历,女生都有在家做家务的经历,学生也大多和家里人一起经历过“双抢”,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做这些事情时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写起作文来就有真情实感了,避免了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的毛病。

2.以仿写形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或想说却表达不出来,就算勉强写出来了,读起来却词不达意,揣摩不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他们多读精品,加大阅读量,加强阅读的积累,并以优秀作品为范文,以仿写的形式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里面有大量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的描写,并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摘抄优美语句,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改写,进而让他们仿照作者的手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解决学生作文“怎么写”的问题

1.用想象和创新指导学生作文

有些农村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过多地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所写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不能添油加醋,致使学生作文只能简单地罗列观察材料,就事论事,没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作文起来没有主观能动性,文思枯竭。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重视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创新的精神进行作文,这样作文才能推陈出新,富有创意。如在教学寓言、童话等富有想象色彩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童话里的主人公会怎么样?展开想象进行作文,由此锻炼他们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2.教会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对于一篇学生习作,如果在形式及内容上没有特别之处,阅读起来则索然无味,不算是一篇好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倡导多角度创新,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表达同一个话题或内容,力求在写作内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如某一学生在放学路上不小心踩中了一坨牛屎,他在作文时不是直接表述,而是这样表达:“傍晚放学回家的路上,天色朦胧,我不小心踩中了一颗‘地雷,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坨牛屎!”这样让学生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有创意地表达,文章就生色不少。

3.教会学生作文“自我润色”

一般学生作文初稿还存在词不达意、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反复修改、润色,达到理想的作文效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行“三读三改”办法,让作文评改达到最佳的效果。“三读三改”即:一是自读自改,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一面读一面改,直到能读通顺为止;二是互读互改,同学之间分小组互读互改,在互读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三是教师参与评改,学生将自认为理想的作文读给老师听,老师给予评改意见,学生自己修改。“三读三改”让学生在作文练习中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经过反复润色终会写出理想的文章。

总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农村生活特点,在作文教學中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作文成为他们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部分。

1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十二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由于教材的编写, 专家不完全根据农村小学现状进行编写, 因此教师在面对教材时, 要先看教材上安排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 然后根据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相应地做好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老师就利用班上59名同学去野炊这件事, 要求他们自由组合, 每个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不然就不带他们去。 话音刚落, 同学们就相互交流讨论, 得到:不管怎么组, 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可能是一样的, 总还会剩下一个或两个……“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师在学生交流后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通过思考、观察, 知道了不管怎么平均分, 总会剩下一些人。 我就因势利导, 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展开想象并思考, 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 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做最懂学生的老师

首先要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 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 可激发其学习兴趣, 增强其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在教学中, 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 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其次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又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使用最合适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

1.兴趣导入。 引人入胜的导入, 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 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 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 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 等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做好课前功课。 课前写好小黑板, 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 明确自学要求, 即自学什么内容, 用多长时间, 如何检测等, 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看书, 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 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 等等。 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 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 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让合作学习不仅仅成为城市学生的 “专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 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受到大家的青睐。 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因此, 应该鼓励和教会农村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做好学科后进生工作

由于教学资源短缺等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 那就是大班额现象。 由于学生多, 因此“差生”也相对多。 但是, 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不能因为学生太多, “差生”也多, 而让某个“差生”从你的视野中“跑掉”了。 那么, 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差生”呢? 首先, 教师应心中先有 “差生”, 而后有优生, 只有教师心中有 “差生”, 才会真正关注“差生”。 其次, 在中“差生”的学习有困难时,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让“差生”能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再次, 教师要注意发现中“差生”的学习成功之处, 并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 让中“差”生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最后, 教师要尽量关注中“差”生的每一次数学学习活动, 要让中“差”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 要多设计一些适合中“差”生的数学问题, 多给一些机会让中“差”生回答。只有解决了“差”生的问题, 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五、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探究

“探究性教学” 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教学原则, 已经慢慢深入农村小学课堂, 然而, 笔者发现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活动较多, 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开放性等, 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教师包办, 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 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 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得不到充分焕发。 为此, 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贯彻新课改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 应力所能及地让学生多动、多想、多说、多看、多表现。 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 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 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13.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篇十三

正文

新农村建设之经济篇

由于各市各地区的经济建设情况不同,所以要选取道路和采取的方针也应因地制宜。选择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发展惠民之业。就临清市目前的发展情况,乡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城市近郊的较发达乡镇;二是企业型乡镇;三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发展,临清市针对不同情况应制出不同的发展方案。

㈠ 城市近郊发达乡镇由于距离城市近,交通方便,乡村特色明显,便于发展短假期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指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城市周边短程度假,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时尚。而且,这种方式弹性小,重游率高,市场相对稳定。乡村旅游业从创造规模、品牌效应、吸引外来投资、提供就业机会等都大有发展前景。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对环境卫生的整治成了经营户的自觉行为。在经营理念评价的调查中,经营户特别强调卫生条件的占50%。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善经营农户的卫生陋习,美化环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建设,推广农村文明社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形象。旅游业主应该保持本色,凸现特色,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吸引魅力,增强竞争实力。

㈡ 企业支柱型的乡镇应加强企业发展,形成规模,以带动周边的村庄的发展;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强乡镇的强强联合。例如,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唐元镇和八岔路镇都是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型强镇,并且彼此相邻。优先加强该四乡镇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优先加强该四镇的基础建设,使其成为除市区外的第二发展中心,再有此中心发展辐射周边村庄,以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㈢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应走集体合作的道路,由于该类乡镇发展较不发达,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所以只能采取集中资源、集合力量的措施。集中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政府应加强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加大经济上的扶持力度。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始终走集体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策。以集体化、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之文化篇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进步,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同样,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就是说,只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才会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的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环境。

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

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新农村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存亡的大业。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教育建设、文体卫生建设等。

㈠ 思想道德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能动、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涵。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㈡ 科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在农村的科普进程,努力培养一批技术型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在农村建设文化站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农民学习进步提供便利。要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禁止赌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培养良好地村风,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可以根据临清市个乡镇的具体历史,著名人物等开发文化产业。例如:八岔路镇的五花槐和乾隆南巡时的题字碑刻,唐元镇的抗日战役遗址,大清真寺,舍利塔等,还有著名人物国学大师季羡林、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故乡,都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㈢ 教育建设: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好准备。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文盲、科盲建设不了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是科学技术知识继承和传播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农民,把我国农村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㈣ 文体卫生建设:在农村多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修养,再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保障农民生命生活。采取送电影下乡,下乡公演等多种形式方式,让农民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陶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开阔农民的眼界,娱乐农民的身心。逐渐的移风易俗,剔除不好的风俗,形成良好的风尚。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

政府加大思想的引导,加大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农村的基层领导组织积极鼓励,推动村民自觉的学习提高,加强村风村纪的建设管理。

村民应自觉的遵守村规村纪,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

新农村建设之民主篇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史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保证农民权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民主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部分村社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认识事实上剥夺了每一个农民群众真正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没有真正达到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求。农民群众对民主的认识有偏差,大多数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的就是民主,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等。

(二)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够规范。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会存在利益的交易,权利与金钱的交易。

(三)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村务公开在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形式化等问题,许多群众关心真正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公开。民主活动缺少有效地检查督查,其真实程度和效果往往是依靠村干部自身的认识和觉悟。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

(五)传统性心理和习惯性服从心理定式的影响。在宗派、家族势力影响下,使农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带有很大顾忌性。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形成了习惯性的服从心理。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三)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要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

(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富强村为例,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还要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村民法律意识,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健全监督机制,科学划分村两委的职责等。

新农村建设之社会篇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基金难以保值增值;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家庭养老面临挑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落后的原因: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上相对不足;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人口老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日益艰难;收缴保障基金的难度较大。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农村土地转让制度。

14.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我见 篇十四

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我见

揭东区玉湖镇洋边小学

冯晓生 2015年1月10日

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我见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一所学校,无常规不稳,无人和不兴,无科研不精,无特色不活。所以,坚持办学特色理念、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更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找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战略之路,改变落后的学校面貌,激活教育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从而减少学生的流动。

关键词: 农村

办学特色

科学研究

正文:

1.办学特色的必要性 1.1发展办学特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一所学校,无常规不稳,无人和不兴,无科研不精,无特色不活。所以,坚持办学特色理念、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特色的过程也是传承文化、凝练文化的过程。要将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传统中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点,是最能够表现学校个性和独特性的方面。因此,学校要在加强特色建设,创建个性化特色品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上凸现办学个性,提升办学品位,塑造学校品牌。

1.2创强给学校办学特色带来机遇

以前说要坚持办学特色,发展学校教育,提高学校品味,都只能说说空话,因为,大部分农村小学仍然是经济境况窘迫,因为没有经费,校舍和教学设施改善的速度十分缓慢。大部分小学依然是简陋的校舍,陈旧落后的取暖设施,不达标准的操场,黑板加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教学设施等极度匮乏。并且教师的待遇偏低,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更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使基础教育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再加上教师结构性的缺乏,图、音、体等学科专业教师的缺乏。根本不可能开展有效的“特色”教育。近两年来, 在通过创强建设中,各地行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 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校舍和教学设施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更新。特别是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的开展使用,加之专业教师的引进和有特长教师的专业培训,促使农村小学师资结构配备的完整。学校的办学特色就如鱼得水,有声有色了。

1.3办好特色教育,减少生源流失

以前学校没有特色,“千校一面”,导致不少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舍近求远,择校上学,使得生源大量流失,被动实施“小班化”教育,本来就不充裕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办出特色就是把学校办成具有个性化的学校,如果找到了学校个性的优势资源,也就找到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战略之路,如果找到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方向,那么,这个学校的活力就被激发了,学校的面貌就改变了,甚至这个学校的命运也就被改变了。所以,适合学校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就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得以增强。自创强后,我校根据本校特点,结合实际,加强特色办学的新理念,发动宣传,敢于实践。深受群众与学生喜爱。现在我校择校生为零。

2.科学、深入研究办学特色之路

尽管农村小学设备、师资、生源等比不上城市学校,信息相对闭塞、观念相对落后。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吸收现代教育理念,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转变思维方式,以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进行新的谋划,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办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办好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计划制定之后,关键的问题是付诸实施。只有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2.1认识到位。农村地区普遍文化底子薄,艺术氛围不浓。发展特色教育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我们一方面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是办好特色学校的主力军,学校要鼓励教师主动承担有关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注重教师搭配,发挥教师特长,挖掘潜力,解决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专业教师不足的困难,以适应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辅导到位。特色学校的创建与特长学生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没有无特长学生的特色学校。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2.3管理到位。全校领导班子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认识到统一,进行集中再学习、再研讨,学校要有良好的管理系统,坚持从“项目研究—系统运作—特色办学—形成文化”这样一个发展序列。学校特色要有系统的规划,要从校情、师情、生情出发,加以谋划并建设,要把特色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既要体现稳定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的特性,既要重视历史的积累与积淀,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新的增长点。

3.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农村小学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优势,学校拥有生物园地、劳动基地和校园周边的美丽环境,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儿童生的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农村教育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为升学而读书”的传统观念,结合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适时给学生传授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为学校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运作平台。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学生的发展更有特长。所以,办学特色是以人的特色为根本的。如学校领导风格,教师的教学特色,学生的特色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等。

例如:我们玉湖镇新寮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开发“生物园地”“劳动基地”,坚持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教育学生“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又如:玉湖镇吴厝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开展兴趣小组:象棋组、书法组、舞蹈组等,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给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发挥专业才能的空间,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教师也能收获成功的感受。

我洋边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开展阳光课间特色活动:“古诗韵律广播操”“阳光校园舞”。跟11月份雷原教受来我揭东开设的讲座《传统文化与教育改革》相吻合。把文化与健身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积极倡导“我与古诗文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诗、我锻炼、我成长”的理念,以 “古诗文诵读与健身”为特色,积极推广普及古诗韵律广播操。该操采用学生一边吟诵经典古诗词,一边做韵律广播操的形式,结合学生爱动的特点,选取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完成“古诗韵律操”的编排和演练。同学们在学习古诗词文化的同时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既丰富了课间操的内容,又让学生全面的去感悟、领略祖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在快乐中积累了知识。让学生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进一步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所以说:“有用心就有特色,有个性就彰显特色,有特色才会形成品牌。

15.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之我见 篇十五

一、部分学校搞“片追”, 挤掉了体育工作应有的位置, “方针”贯彻不得力, 体育工作若明若暗

(1) 不重视体育教师的福利和考核。专业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正常开展的支柱, 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此,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离开专业体育教师, 这目标就很难实现。不少农村学校认为体育教师可有可无, 因此体育教师在评优推先、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名落孙山, 大大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有的学校把体育教师当成了“万能胶”, 哪里不够贴在哪里, 没有给体育教师搭建展示教学特长的机会和平台。

(2)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组织机构流于形式, 乡镇学校表现尤为突出, 对于体育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然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 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个别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淡化技能”就不需要技能, 自主就是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有的教师把自主变成了“放羊”, 课上让学生自己玩, 没有具体要求, 更不要谈技能掌握的检查与反馈, 放任自流, 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权利, 但什么也没有学到。运动技能不仅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 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任何轻视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 都是错误的。还有个别教师又过于强调运动技能细节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感体验。

(3) 部分学校一些领导抓智育得心应手, 抓体育工作方法措施稀少、乏力, 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处于停滞的状况。满足于“两课、两操、两活动”的表面现象, 不愿花大气力抓出成果, 不敢触及培养等级运动员的大问题, 这种思想老化导致行动落伍的旧观念, 应该被彻底纠正。

二、学校、班主任和家长支持不够, 体育工作迈不上新台阶

一些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片面地认为, 体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事情, 不愿意配合, 更有部分老师认为体育占了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体育课可有可无, 关系不大。对体育特长生设置了障碍和阻力, 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使活动缺少动力, 特长生不能脱颖而出, 体育教师叫苦连天, 班主任等闲视之, 家长不沾边, 体育人才难产出。

三、体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缺乏正确引导, 水平不高

不少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无法上好体育课, 活动开展不起来, 临时聘用或兼职体育教师, 谈不上提高业务素质, 更谈不上正常开展体育工作。也有个别体育教师, 虽然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 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意识落后, 轻视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得不够, 从不认真, 得过且过。如此之工作态度, 学校体育工作又怎能正常开展呢?名师出高徒, 没有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 更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体育工作成果。

四、场地器材设备差, 师生无用武之地, 体育工作无新的起色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投入偏少, 为数不少的乡村中小学买不起必备的体育器材, 修建不起体育活动场地。据悉, 某地区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仅有10%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国家教委要求。如此现状, 又如何能很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呢?

针对以上问题, 要彻底解决, 从而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主管教育工作部门, 尤其是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要想方设法及时解决教育资金问题。要积极培养新型的体育工作者队伍,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其才能, 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这样, 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是对于一些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体育活动与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班主任大力支持, 学生们积极投入, 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和训练。

三是对于个别思想松懈、工作不认真的体育工作者, 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及责任等方面的培养, 做好其思想工作, 使其不良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彻底改正, 转化为动力。对于师资缺乏, 没有专业素质教师的乡村学校, 要采取“辐射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兼职体育教师, 建立定点、定期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 尽快有效地解决乡村体育教师不足问题。

四是对于场地器材条件比较差的学校, 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自己动手, 整修场地, 制定出简易的体育器材, 发扬本校体育的优良传统,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创造良好的条件。

16.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之我见 篇十六

一、夯实词汇基础,使学生迈出坚实的英语学习步伐

说到识词,没有哪句话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能说明识词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夯实词汇基础呢?

1. 激发学生识词兴趣

英语是外语。自然地,学生读起来很困难甚至张不开口,怎么办?学生用汉语批注,如“purple”批注为“泼儿泡”“What's you name?”批注为“我次要奶木?”“wonderful”“弯得否”,乍看上去令人发笑,但细想,可悲,这样学英语太难了!是我们老师没有把学生领进学习英语单词之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怎样领学生进入识记英语单词之门呢?

(1)利用拼读规则和“自然拼音法”,使学生达到“见形知音,听音知形”。我们知道,汉字的读音是汉语拼音拼出来的,告诉学生英语单词本身就是拼音。英语是拼音文字。如:教到“word”的发音时,有意识的写出wàn jiā dēng huó(万家灯火),对比发音,学生会兴奋起来,英汉读音有相似性。其实,他们的辅音的发音是很相似的,趁热打铁,再写出jeep,desk,house,让学生试读,或设计单词填空,例如:ord,eep (去辅音),再引入字母组合,如:father,mother,brother,学生一听,发现英语单词读音有规律。这样潜移默化,学生可以自读单词,虽然元音读得不是很准,但辅音已经差不多了。

我所教的班中,我发现有学生单词听写时总爱字母颠倒或者丢掉发音的字母,把“first”写成“frist”。后来经过交谈才知道,他背单词是一个一个字母死记硬背的,多吃力!短一点的单词还行,长一点的就记乱套了。但我这样教了他后,他兴奋地说,“噢,原来单词的发音和拼写之间有对应关系,单词记起来就轻松多了。”

(2)利用好教材英文歌曲。特别是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兴趣、养好学习习惯是第一位的。七年级课本中安排了很多英文歌曲就是为兴趣服务的。教师千万不要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把它们当做课后练习。要放在课堂上,独唱、合唱、表演唱,每堂课前唱,词语接龙中断中作为插曲唱。这样无形中增强学生记忆,使学生乐学。

2. 科学规划,长期督促检查学生识词

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中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学生识词负担很重。学生终归是孩子,识词没有恒心。我们教师要求课后背会单词,学生心理负担很重。那么多单词,一下子能背会吗?所以教师要分配好,今天要背哪几个,明天背哪几个,堂堂课要有布置、有检查、有鼓励,使学生对识词有紧迫感,并且能全班齐步走。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使学生识词形成良性循环,那么英语教学就会越来越轻松,并且从源头上杜绝了学生两极分化及英语学困生产生。

当然,检查要有梯度、有密度,课前、课中、课后一齐利用。重复是记忆的秘诀。教师可以挑发音较好的两名学生轮流在早自习念单词,用汉语或英语,其他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跟磁带听写,每次用10-20分钟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

3. 指导方法,增强学生记忆

古人说:“驾驭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孤立地教单词。要使学生词汇量扩大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方法指导。如可以将词分类记忆:

(1)同义词:begin,start;enjoy oneself,have a good time

(2)反义词:succeed,fail;early,late

(3)同音词:meet,meat;two,too

(4)联想:breakfast,lunch,supper

(5)形象:soup ,cigarette

(6)词根:happy,happily,happiness

(7)一词多意:miss,“想念,错过”;lie,“躺,撒谎”

每次见到其中的一种形式,就提醒学生想一想其它相关词语或者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识词时就会这样做,词汇量自然而然就增大了。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英语之路走得更远

1. 明确目的,转化动力

在新学生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我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洗脑”。一方面告诉他们,英语是一门前沿的课程,是大学必修课;另一方面把一些上大学学生的来信读给他们听。有位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在来信中说:“我们过专业课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英语不行,院长也这么说。”“到外企找工作,无英语四六级证,月薪2000,若有,则月薪1万5左右。”学生马上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学习英语动力倍增。

2. 感情投资,激活动机

我们英语教师要舍得感情投入,要以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取得“爱屋及乌”的效果。我的一个学生,一次考试因为看错时间而迟交试卷,当他带着一脸的自责、担忧、沮丧,双手拿着试卷站在我面前时,看得出来这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我双手稳稳地接过试卷,微笑着说,“没关系,下次一定不会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就在那一刹那,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并向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我知道这里包含着什么。的确,他后来的表现远远超过我对他的期待,成绩从四五十分跃到了八九十分。

我们说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讲解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单项选择等题型里面的疑难内容时,我会投入情感使其生活化。例如,完形填空材料: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用包装纸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因家庭拮据,父亲指责她浪费。圣诞节时她把那个盒子送给他的父亲,父亲尴尬。可父亲打开一看,盒子空空如也,父亲气不打一处来,说:“难道你不知道送的礼物盒子是不能空的吗?”小孩委屈地说:“爸爸,我在盒子里面装满kiss”。第二天,孩子因发生事故去了,父亲把盒子放在床前,每每烦恼时就享用里面的一个个“kiss”。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既扮演父亲又扮演孩子为学生解读着,语调跌宕起伏,学生入神,我们不像是坐在课堂上,而像是在生活中。我说完形填空的材料大多如此有趣生动,学生大有跃跃欲试的神情,真是教师教得过瘾,学生学得轻松。

3. 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人最大的欲望是渴望被肯定”。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被肯定的机会。教单词时教师不能总是说:“follow me”、“read after me”。只要学生具备了一点拼读能力就让学生自己去拼读单词。习题不要总是老师讲完一道接下一道。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有“坐冷板凳”的感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吃透教材,备课重点放在设计灵活多样的操练形式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应及时给予评价,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学习第二期初心讲堂“红船党课”心得体会总结下一篇: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