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共18篇)(共18篇)
1.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一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不定时不定式的选取渗透点和教法来适应教育进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智力与德育两方面共同发展。
2.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二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概念,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又如: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实例。
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同素异形体性质的差异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结合“蛋白质教学”可讲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在化学教学之中,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
2. 规范试验操作
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有些药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改进实验操作
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上的做法,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明显,若改为学生实验产生二氧化硫太多,污染又太严重。为此,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总之,改进实验操作方法有多种,我们耍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四、塑造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教育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3.浅谈初中生德育教育 篇三
【摘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中,德育工作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最终达到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69-02
本文首先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几点关于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种教学活动,它可以促使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个体。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年轻气旺,识别能力弱,思想单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
在民间流传这样一段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句话有力的说明了“德”的重要性。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率高速增长,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同时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巨大伤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高低,因此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作为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学校应该有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除了美化布置外,还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门娱乐教室,并在教室的墙上描绘各个民族载歌载舞的画面,或是其他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画面,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有利于学生之间和睦共处,互帮互助。
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比如算数、识字等都可以融入到生活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洗脚等,使中华的传统美德得以延续。
(二)家庭生活的德育培养
俗话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随着学生的思想、性格、道德观以及人生观的不断完善,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监督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引入正确的人生轨道。
未成年人不仅在情绪上不稳定,而且行为举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思想上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时刻监督学生,适时的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社会的德育教育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导向,对于不良风气一定要及时有效的制止,从根本上减少由负面因素给德育教育带来的影响。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别人思想的影响。如果全社会呈现腐败的状态,那么学习教育也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处于社会环境下,不免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制止不良事物和风气对青少年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从根本上制止不良风气的传播,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还是未成年人,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不成熟。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疼爱有加,因此很多中学生在其成长历程中缺少艰苦生活的体验,但是独立的思想却是非常突出,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甚至一些中学生对于传统教育存在逆反心里,而且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很强的,对一些不良倾向持有赞同的态度,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产生消极抵制的心理。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学会否定自身的不正确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成长,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论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而德育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中学生健康成长,使社会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进兰,谈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 (2).
[2]张淑芳,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技信息》,2010年第3.
4.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四
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
周发贵
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通过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旨在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初步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德育渗透
历史是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最终将德育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下是笔者多年从教的一点体会。
一、历史老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有心。就是说,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有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是不是把渗透德育视为一个首要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无多大意义的事,其实不然。只有处心积虑,才会见缝插针。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感情投入,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渗透。要做到有心,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摆正考试分数与育人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应试与素质、分数与育人对立起来,似乎水火不容。这种认识实际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结合起来。我以为“应试”是“素质”的一部分,“素质”包含了“应试”;同样“分数”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育人的效果。育人成功与否在“分数”问题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因为“应试”能力与“分数”高低,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应该说是能较好检验教学效果的。
(二)是有德。历史老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爱党爱国的人、律己严格、治学严谨的人,感情充沛、好合作共处的人,胸襟坦白、诚实正直的人,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一句话,心灵美的人。是否取得这一人师的资格,这非常重要。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不论老师自己是否意识到,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问题的关键,不是导与不导,而是导多导少,导向何方?人们有理由疑问,老师不爱国,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不爱党,何以引导学生爱党?老师治学不严,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缺少真情,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二,是合格的“经师”
历史教师要有宽厚的历史专业知识。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艺术、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而每一历史人物、每一历史事件、每一历史现象的评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前后左右相关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内容为背景。初中历史固然是古今中外历史中最基本的知识,但是,即使如此,其涉及的知识也是极其广泛的。这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渊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一些历史老师或者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或者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长期以来拘泥于初中历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不是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不注意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方面继续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吐故纳新,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历史材料,而是吃老本,因而在历史材料的掌握上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贫乏。这样的老师虽然随着舌耕岁月的推移而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虽然上课时教材内容面面俱到点点落实,也条理清楚,但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讲不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影响,揭示不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实际上的照本宣科,缺乏德育渗透的力度,少有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我们常讲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池不断更新的水。这是有深刻的哲理和事实依据的。历史老师的表述,看似浅显,但浅显的背后却有深厚的依据。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才可能在渗透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三、善于捕捉德育渗透契机
学习是为了借鉴、为了创新,借鉴历史离不开评价历史。历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评价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使学生自身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德育契机,利用教材中大量的优秀历史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初中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初中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历史课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历史名人和社会英雄,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四、在分析对比中进行德育渗透
历史老师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等原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生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崇俭反奢,诚实正直等等。历史教学在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时,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对比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另外,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上以醒目的方式记录的杰出人物的名言、名句、名联,通过名人故事的宣讲,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完美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些名言、名句、名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公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历史教师要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把其用好、用活、用实,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篇五
近年来,伴随着道德教育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探讨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上来,并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的确,把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培养学生,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为此,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有责任抓好道德教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们知道《中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规范,但它毕竟是书面规则,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协同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参与。
一、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班主任工作)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代发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要充分发掘现有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做环保倡议等等。最后根据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的发言讨论作出科学的德育评估,以便教师能合理地安排接下来的德育工作。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走进蔬菜大棚,接受劳动教育;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祭扫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间,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不能“单打独斗”;重在坚持、重在落实,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从小抓起,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才能达到应有教育效果。
6.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六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 重庆市第49中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英语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好英语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契机,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德育;德育教育;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外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中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学生的实际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今年重庆市英语中考作文埃及千年神庙惊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文涂鸦,一个网民将当场拍下的照片上传微博,微博一天内就被转发超过7万次,引发网络热议。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耻 辱”、“丢人”、“没素质”。一个15岁的南京中学生会这样做,这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现在的德育教育,我们在德育教育上忽视基础品格,教人做高尚的人却不教人怎样做人。想做伟人却不注意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把大多数学生教育成为完人、伟人,而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做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初中英语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有人说,教英语就是教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观点是狭隘和片面的。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担负着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就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内化到自己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从而不断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的各种观念、情感意志能力必然与发展其它能力或品质有关, 如果不共同发展, 不但整体的成长受到影响, 而且单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顺利培养。中国学生学外语与他的动机、态度、学习目标有关, 而这些都与他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与德育有着互相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所以在外语教育中加强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教育,就能收到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但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为了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老师应该合理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快乐的学习,创造诚实、宽容、助人、合作、勇气一系列民主氛围。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共同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感情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注重仪表,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仪态、行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2 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英语老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穿着得体,不要误导学生的审美观。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从而在学科和德育知识方面进行双重教育。
(三)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
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 ,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1.运用英语的日常用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初中英语课本里的日常用语,大多是选自西方人在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的习惯用语,它们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美、道德美。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Excuse me.”“ Thanks a lot.”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这些礼貌用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学生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增加其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通过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懂得了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也不可能出现“涂鸦事件” 了。
2.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应有的高尚的情感,特别是在当今和平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灌输这样的爱国情感教育。作为教师更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来培养青少年的这种情感。这在新课标里面也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学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2中会讲到明十三陵,应该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利用百度搜索明十三陵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他们进一步了解 3 了我国的历史,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英语课堂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营创合作的氛围,相互合作的条件。学生在参与合作中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对话,合作表演,合作游戏,进行问卷调查、短剧表演、单词接龙、情景对话时,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大家的相互协助下,才能完成任务。小组间的竞争,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及友善的鼓励,形成了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4.创设情境,学会感恩,学会生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因此在中学的英语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的心底播种感恩的种子,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只有将感恩教育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教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要知恩图报。”,有的说:“多多的感恩,你会比较容易满足,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有的说:“感恩节,虽然这个不是中国的节日,但是这个节日的意义还是挺深远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所以大家一起来感恩一下吧!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最后我总结,感恩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美好,从任何事上都可以体现出感恩,问候一下你的父母、朋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你同班、同宿舍的同学宽容等等都是感恩的表现。通过感恩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学生对父母的爱,让学生懂得了尊重他人,对帮助关心和支持过自己的人怀有一个感恩的心。
5.充分利用英语黑板报和手抄报以及英语角活动,丰富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为学生开辟一个应用英语,展现才华的新天地。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发现错误,并不断地纠错。让学生从课堂上控制性的练习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表达。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和参与精神,使他们逐步排除心理障碍,发挥潜能,养成良好的英语交际心理和交际习惯。
总之,德育的内容相当丰富,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德育渗透,善于挖掘教材,联系实际,不断发展并增添新的内容,因势利导,常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文”与“道”两方面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教育,与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4-25
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4-35 3,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上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26
4,张爱华,潘守宝.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山东教育,2009年 23-
7.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 篇七
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 有很多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 教育者只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的、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角度, 充分挖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 并将其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会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奠定基础, 这样容易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就要深入教学研究, 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要点, 精心设计德育渗透方法。笔者就自己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教育体会, 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孝敬父母, 关心他人的情感教育
现在的学生由于兄弟姐妹都很少, 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里人视其为掌上明珠。这样也导致了他们养成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很淡漠。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下去, 必将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就要针对这个现状, 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现代化合格人才。如在《人的生殖与发育》中。讲到胚胎的发育和营养时, 教师可以在此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讲解精卵结合之后, 受精卵就源源不断地从母亲身上吸取营养物质, 经过“十月怀胎”母亲艰难地把我们带到了世上, 从我们是一个细胞的时候起, 母亲就把无私的爱全部给了我们, 来到世上之后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生命来之不易, 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难以回报。通过情感渗透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过生日吗?从现在开始, 你觉得回家后该做什么?如果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没有座位的孕妇该怎么做?今年的母亲节你打算让妈妈怎样过?”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感情的火花就慢慢碰撞出来了。
二、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明文规定, 中学生不准吸烟, 不准喝酒。但是在学校里的那些“问题生”总是视若无睹, 明知故犯, 经教师批评后还是屡教不改。这样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还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作为生物教师, 有责任让学生知道酗酒、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吸烟、喝酒的危害。如经常吸烟容易使人得气管炎、肺癌;常酗酒容易使人得胃病, 甚至心血管疾病;加上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就更应远离烟酒;也可以从经济角度来计算, 说明吸烟、酗酒不利于勤俭节约。告诫爱吸烟、酗酒的同学速戒之。通过讲解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多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防治意识;通过讲解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教育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和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生物技术已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作用。我国已经广泛利用生物技术对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利用生物技术, 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如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联系农村沼气池的建设, 告诉学生这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沼气池的运用给农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益处。并告诫学生,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祖国的发展需要他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生物教师应该选择时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态度、价值观, 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 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和保护的良好动机。
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每个人都应树立环境道德观念,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形成保护环境的思想。通过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念淡薄, 导致了环境受到污染, 致使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受到威胁甚至死亡;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 导致水土流失, 山体滑坡, 河床上升, 沙尘暴加大;由于生活垃圾的乱丢乱扔, 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空气的质量, 从而进一步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由于大量捕捉蛇和青蛙, 造成鼠灾和虫灾等, 向学生介绍植树造林、植草、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如笔者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课时, 讲到“生物富集及其影响”时, 是这样进行德育的: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种叫做DDT的化学药剂通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鹰组成的食物链, 其浓度不断增加, 最后在生物 (鹰) 体内富集可达万倍以上的现象。看完课件之后, 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哎呀, 幸亏是鹰吃, 要是人吃的话, 那不就中毒了吗”我趁热打铁道:“那你们说我们学了生物富集知识后, 应该怎样做才好?”“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影响, 而这个影响往往是全球性的, 所以我们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做好生活环境的守护者, 为保护生物的共同家园尽一份力。”进而笔者又补充一个由于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及人类的日本水俣事件, 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样通过环境道德的渗透, 学生了解到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 保护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自己, 保护他人, 保护全人类。
五、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在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时, 通过一个催人泪下的实例引入, 以情感为切入点, 在学生心中留下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我们的生命一样重要的基调。再通过播放几个生态平衡被破坏, 物种被灭绝的短片, 来强化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人翁意识与情感, 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笔者工作所在地, 有一片茂密的森林, 林里曾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但是有些不法分子经常上山捕捉猴子, 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笔者让学生写好标语并带他们走出校门, 到山上挂标语, 号召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通过思想感染和实践活动, 既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六、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化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其中“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最起码的品德要求。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教师身边是一些身心正在发展, 缺乏好坏、真伪辨析能力而模仿能力极强的学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 处处正确树立师表形象。因此, 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情感, 用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语言、高尚的品德等人格魅力的隐形因素感染学生, 保证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进行。
8.浅谈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现状
初中生处于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从主流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态势,家长、社会、学校对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逆反心理严重、知行不能够合一等现象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难点所在。学校作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三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由于学生的成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比较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有的家庭对此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早期德育教育的基础不够深厚。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变化的高峰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追逐社会上的逆反心理现象、市场经济的求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对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坏的影响。还有就是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不能和当前初中学生的生活相互协调,最后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学校中的德育教师一般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进行管理,不能作为一种享受型的课程进行教学,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也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具有时效性的,但是也有一些德育教育发展和德育教育开展的不利因素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其次就是思想品德教师,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教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而且,初中学校在缺乏教师的同时还缺少适合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和具体的材料,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示出来的就是单纯、空洞的理论,缺少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2.初级中学由于目前还存在着升学的压力,还不能够充分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当中,德育教育的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和受到的重视不够。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都过于简单,不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感染初中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内容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效果不够明显。
3.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初级中学的德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偏向于成人化,一直都使用着成人的思维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就要求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行更新和换代,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使发生在初中学生周围的事件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给初中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校领导层面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来,充分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培养一大批能够长期奋斗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竹青.基于初中生思想特点的考虑看其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2]刘翠华.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0(16).
[3]余敦旺.论学校德育方法的反思与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4).
9.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九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谢尚陆
酒都高级中学2011—2012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从抽象思维进入实践的重要手段。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素材,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为学生的思想品行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之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鉴于初中学生思想感情还未成熟,可塑性大,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好坏起着重大作用。“狼孩”的事例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值此,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仅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做H2+CUO △
CU+H2O的实验时,向学生讲解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虽然氧化和还原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但确实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之中,从而教育学生懂得对立统一的观点,又如碳的燃烧,在条件不同时,有这样的反应:
C+O2(充分)点燃CO2,2C+O2(不充分)点燃2CO,在这两个反应中,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都相同,却因氧气量的不同,生成物截然不同。从而使学生懂得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注意观察,勇于探索,不放过实验中的各种细微变化或异常现象。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实验。但中学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即使学生做出的结果与结论不相符,实验报告却都一样。这说明学生并没有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此时可向学生介绍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新的元素,她为了报答祖国的哺育之恩以及她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将新元素命名为“钋”。也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是经过何种程度的努力实验和潜心研究,最终研制出《侯氏制碱法》,其产品在1925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通过这些事例的介绍,即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自己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环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如作S+O2点燃SO2和3CO+Fe2O3高温2Fe+3CO2(尾气处理)的实验时,可向学生讲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曾经我国重庆郊区一场大雨之后,使得六百多公顷的水稻枯死。又如在做 CaCO3+2HCl=CaCl2+H2O+CO2↑的实验时,可向学生介绍目前因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温度升高,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日异严重。海水变暖膨胀,两极冰川融化,陆地逐渐被掩没,从而使学生懂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有限资源等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爱护环境、合理化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四、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成功把握机遇,才能在挑战当中赢得胜利。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土壤。如在做CO+CuO △ Cu+CO2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时,我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再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又如在实验教学中,我增做好盐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实验(NaCl、Na2CO3、CaSO4、NH4Cl、KCl、K2CO3)。我首先让学生对盐溶液酸碱度进行预测,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盐溶液酸碱度情况的初步规律。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探索性和自主性的实验,即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五、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规范和合作意识等的形成,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不断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做H2SO4(浓)稀释或点燃氢气的实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各组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其组员之间各自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此时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实验结束后,可利用仪器的清洗、药品的收放,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在药品取用和实验操作时,可对学生渗透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的教育;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可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勇于探索,战胜困难的信心;当学生实验成功时,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今后更加勤奋学习。
10.初中思想品德德育德育总结 篇十
南社中学
段春辉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2.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教师应注意发掘思品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
二、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
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习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好评。2.开展搜集知晓国情活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搜集国家的成就、机遇和挑战,政策法规,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思品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
教材,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思品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思品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最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思品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思品德
11.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化;德育教育;双刃剑
网络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及时转变德育观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网络,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下面,我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灌输教育已经落伍,要想把德育与网络社会“接轨”在一起,关键是要发展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适应变幻莫测的网络社会,进入网络道德的生存空间,帮助他们识别是非、真假、美丑,帮助初中生养成道德自律意识。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是一个各种道德包罗在一起的: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的空间。如果毫无道德自律意识,很可能会放纵初中生的欲念,偏离了道德轨道,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如何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如何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让网络服务于德育工作,我校积极组织、并精心策划了德育教育研讨会,由校德育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由各年部选派德育标兵谈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
二、教育工作者应参与网络,变被动为主动
初中生已成为上网的主力军,但很多初中教师对网络却知之甚少。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很多教师自己从没有接触网络,却把学生上网视为异端,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这实际是一种偏激的看法。不了解网络,不参与网络,就无法了解青少年的上网心理状态,就无法理解初中生网民的种种观念和行为,无法与他们交流,更谈不上去引导他们正确的网络态度和网络行为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网络,了解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和行为,只有和初中生加强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好的、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与他们共建网络平台,时时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正确地引导他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筹备,对教师进行网络大练兵,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网风”、“网德”、网络法纪与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也开设了上网指导课,对学生上网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防止学生的网上道德失范,这样师生打成一片,互动互交,成为网络挚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看来,教师参与网络,变被动为主动,不失为一次有益的网络德育教育的尝试。
三、抓住机遇,走进学生心里,以灵活多变又趣味盎然的方式,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由于互联网具有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德育工作的需要,可以说,互联网为初中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空间,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设置了平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它,它就有可能被不健康的东西占领,到那时的德育工作就会很被动。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我们应转变德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做法:德育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例如,班主任的每一次谈话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德育教育也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每一次家访也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问题,他们之间永远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在网络中,学生因少了几分戒备,少了几分拘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更趋于平等真诚,不管是谁,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提供了他所需要的帮助就足够了,我们重视的是教育过程,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才更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
在网络德育教育方面,我校还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设立德育网页;建立网上班主任信箱;开展班级网页设计比赛;开展个人网页设计比赛;利用节假日搞网上专题知识展板比赛;有奖征集学校网页的设计方案。以上这些探索,无疑为我校网络德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充分发挥网络巨大的文化教育功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和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选择能力和欣赏水平中学会健康上网。
12.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凝聚力, 就成了一盘散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员, 每个人都有为家庭作出贡献的义务。老师可以制订“班级是我家, 我爱我家”的班级口号, 号召大家为班级增光添彩。同时配合学校组织每周评出纪律、卫生等优秀集体, 公开表彰, 颁发流动红旗, 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为班级制订职业目标, 共同追求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思想端正了, 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让他们懂得, 在我们的社会, 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 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 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 经过努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 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 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四、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 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 树文明形象”活动, 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 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 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 爱国歌曲大赛, 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 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 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 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 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 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 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 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六、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只有通过实践, 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 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 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 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 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 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 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13.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德育 篇十三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初中学生正是一个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呢?
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他们总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仪表等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是我们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也就不能把学生教育好。
⑵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的信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信任,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安慰,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⑶教师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教师要把一碗水端平,对学生无论家境贫富、门第高低、学业好坏、表现优差,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那些生理上有缺陷、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往往是学生轻视、家长丧气,我们要更加耐心地进行引导。
⑷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人为本。
14.初中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四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走上三尺讲台,实现儿时梦想的那一刻,我已深深懂得对学生要有一颗一视同仁的爱心,虽然刚参加工作的我满怀激情,但是由于年轻气盛加上缺乏经验,面对班里那些迟到早退不交作业打架抽烟顶撞老师的“钉子户”的时候,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总是容易焦虑、烦躁、有点想要逃避和放弃却又不甘心,总是试图用严苛的纪律去约束和制服他们,但往往铩羽而归,甚至适得其反。于是一次次硬着头皮心头笼罩着悲观消极的情绪做着打持久战的准备。直到一个孩子的出现让这种坏情绪烟消云散。
叫他小A吧,在盐中的前两年里,小A一直是个神秘人物也是个知名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很多他班里的科任老师都没见过他。虽然高一高二未曾教过他,但是对他却早有耳闻,是的,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课玩闹顶撞老师旷课更是家常便饭,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静下心来听过一节完整的课。果不其然,新班级成立的前两周他一直没来,期间我通过各种途径打过许多次电话催他返校,每次得到的回复不是生病了就是家里有事,每次都说过几天就回学校,但一直到放暑假也没来。
终于,在8月中旬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见到了小A的庐山真面目,看着不像那种特别能闹的学生,但是,人不可貌相,还是得盯紧点,我在心底这样告诉自己。头两天,相安无事,但早操和课间操的队伍里从未出现他的身影。可能是我开学之初每晚预备课都会强调班级纪律尤其是请销假制度,第三天的大课间他来找我请假“老师,我中午请个假”。我说“有什么事吗?”他说 “回家拿东西”。我说“都高三了,学习这么紧张,需要什么东西让家长送过来吧”“家长都挺忙的,没时间”他的语气已经明显有点不耐烦了。“好吧,请假的事一会再说,我怎么发现你这两天都没跑操呢?”我问他。“我在以前班级就从来没跑过,再说,跑操有什么用啊?”听他这么说,当时我的心里有一串大道理要讲,但想了想,此情此景面对此类学生,这样的话根本无济于事还可能适得其反让他更为逆反,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还得另辟蹊径、从长计议。初次交锋,算我败下阵来。
隔了三天,晚自习的时候,他又来请假,还是那个理由回家拿东西,这次我先有点不耐烦了,强压住自己的情绪说了一句“让家长来接你”。他还是那句话“有事来不了”,我说“那不行,万一。。。”。还没等我说完,他像第一次请假一样不耐烦的情绪又上来了,而且还说了一句“我都这么大人了,能出什么事呀?再说,要真出了事跟学校无关,跟你也无关行了吧?”虽然,他的这句话已经让我心里怒火中烧,但我还是微笑着对他说“你们不管多大,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永远都是孩子”。不知是我的笑容让他意外还是我的话触动了他,他竟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头说“老师,真的没事,我家就在学校后面,
我让我妈妈给你打电话吧”。最后这假还是给他了,我把假条递到他手里同样微笑着说“路上一定小心点,注意安全,回家早点休息,对了,到家告诉我一声”。大约十多分钟以后,我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我到家了,放心吧。老师,您也早点休息,谢谢您”。再次交锋,我知道我赢了。
第二天的5点45的早操队伍里,我看到了他的身影,虽然没有穿校服,但不知为何我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感动而且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政治课上他也不再只是趴着或是低着头而是时不时的回答问题,虽然很多时候都不准确,但我还是抓住每一次可以鼓励或是表扬他的机会给他信心。大约两周以后,他开始交作业了,而且隔三差五就来问题,虽然很多问题都很基础,但我每次都是耐着性子给他讲鼓励他,他也会跟我聊班里的一些我看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班级管理的建议。而且我还利用它写字漂亮的优势让他组织出板报,写课程表和座次表甚至奖状。慢慢地,他不光学政治了,语文、历史、英语等老师也发现他表现越来越好,虽然他不是学生干部,但他对班级工作的热心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不仅每天跑操而且还带头喊口号,早晚预备课带领全班同学朗读班级誓言背诵英语单词,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班里那些原先以基础差听不懂跟不上为借口不交作业不学习的孩子也都渐渐进入状态了,甚至原先了解小A的老师都惊讶于他的变化开玩笑问我“张老师,你对小A施了什么魔法?”
是啊,我到底对小A施了什么魔法呢?我也不知道。其实,我一直都把这归结为自己运气好,恰巧碰到小A自己转变了,知道学习了,直到我看到小A写的9月份月考总结。他是这样写的“高中就像一艘泰坦尼克,登上船,你会遇到很多人,穷孩子,富孩子,学习好的或者爱打架的,说不定JACK和ROSE也会出现在你的世界里,于是一切变得浪漫。毕业那天,或许就是沉船的时候,这时候,你将再也见不到一些人,再也听不到一些事,仿佛他们随着泰坦尼克一起沉入海底,有些人你会一辈子记在心里,或幸福或痛苦。但总有人在你落入冰冷的水中时温暖了你的心。感谢你,我的老师,是你温暖了我的心。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我一直是反面典型,我已经习惯了老师同学的冷眼与嘲笑,习惯了在教室的角落里扮演空气的角色,是您,让我知道被老师关心和在乎是什么感觉,谢谢您,虽然我现在成绩依然很差,虽然我知道要把自己从原来的环境里彻底拉出来很难,但是,我想要改变就一定不会轻易说放弃,正如您所说——我们置身于一条很长很黑的隧道里,庆幸的是,在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有一丝光亮,这就是我前进的方向”。
15.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十五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化学教材中, 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如政治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例如上到《H2的性质和用途》时, 我就联系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载人上天, 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说明高科技方面我国已挤入世界前列。在上到《金属与矿物》时, 我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了解我国钢铁的冶炼历程, 特别是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安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 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700年。在上到《酸碱盐的应用》时, 我就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 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 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 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 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 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名震中外, 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通过这些实例, 学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通过改进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 我通过改进实验教学, 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 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与优良的实验品格。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针对教师演示实验中存在的以下不足:能见度低, 教师演示时学生主动性、注意力不够等, 因此将一些操作较简单, 涉及器材药品不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采用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协助实验员准备实验, 既减轻了实验员工作量, 又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药品室内的情况、构造和药品、仪器放置情况, 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员准备工作的艰辛, 并增强了师生感情。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有明显好处, 由于结果是未知的, 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踏实、严谨、科学、仔细地进行实验, 要求他们规范地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 否则就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 这很好地培养了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例如,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 我不是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从以下几组药品中选择合适的原料:1石灰石与稀硫酸;2石灰石与浓盐酸;3碳酸钙与稀盐酸;4碳酸钠与稀盐酸;5石灰石与稀盐酸。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然后从反应速度、经济、气体是否纯净等角度讨论、分析, 找出最适合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
3.重视家庭实验。让每位学生准备家庭实验箱, 从废旧垃圾中拣拾实验药品、仪器, 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美德。
三、联系课本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公德心, 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化学是自然科学, 其知识也蕴藏着很多可讲的人生哲理, 适当加以引导利用, 对德育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到《自然界中的水》时, 让学生学完水污染知识后, 结合生活现象和现状, 自己评价生活中有哪些有损公德的水污染现象, 生活废水都排入屋旁的鱼塘, 对不对。针对现代学生容易偏激负气的现象, 学浓硫酸知识时, 讲到它的强腐蚀性, 不要忘记适时普法:利用浓硫酸故意伤人是要判刑的, 不论生活中有什么矛盾, 都不可以走极端, 毁了自己的青春。化学知识和其他科学一样, 学习它是为了造福自己, 服务人类。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观念, 道德观也会同步改善, 后进也就变先进了。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 它需要长期积累, 潜移默化, 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 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 我们初三化学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 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 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 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摘要:德育是解决人的方向问题, 智育是培养人的智能问题, 二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改进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德;联系课本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公德心, 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16.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十六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它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要求。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综合效果。所谓言传,就是教师通过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地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可以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言传和身教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而教师的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操陶冶的过程。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目前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本身就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基本上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要抓准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现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就能自然而然地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
例如在教9B Unit3 Reading北京和桂林的名胜古迹时,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会满怀热情的建设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好的道德行为,如乐于助人、参加公益活动、尊老爱幼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内外活动
在英语课堂内外有目的、有组织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表演、游戏、课外实践活动、制作英语手抄报等课内外活动。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德。例如七年级上册预备级Unit6 Task部分是一个掷骰子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边做游戏边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在公园里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最后由学生列出如下规则:Don?蒺t walk on the grass. Don?蒺t feed the birds. Don?蒺t swim in the lake. Don?蒺t pick the flowers. Don?蒺t climb the trees.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轻松地复习了祈使句,还进一步提高了文明意识,也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除了在课堂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因此,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开展各种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是德育渗透的必要补充。如学习8A Unit 4 Wild Animals时,课后可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记下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查明哪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并想出一些解决的措施。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激励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
四、善于把握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教材中虽然存在着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这些教育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往往又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及时教育,所收到的效果可能更佳。如在学习9A Unit 5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编对话谈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没想到竟出现了疯狂的成龙迷与周星驰迷之间互相抵损的情形。我及时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告诉他们:“喜欢一个明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要学习偶像优秀的地方,不要盲目学习,更不能因为偶像而破坏同学之间的友谊。”
17.初中德育论文 篇十七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政治老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一个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师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子女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时机地促成德育熏陶,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如在教学“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拓展,从政治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民主,从经济上分析了国家的富饶和强大,从文化上分析了祖国的悠久与灿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教育学生永远将祖国的利益摆在首位。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较强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为初中德育扩充有效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德育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和内化。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内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这种德育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知识的内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时,在合作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进行。
18.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十八
[摘要]“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教育当以德育为本,使学生的人格渐趋完整。可以说,德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推动力。因此,班主任对德育应加以重视,但从初中德育效果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从身边日常事出发,实现德育;针对青少年犯罪事件,敲响道德的警钟;深入课余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己。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2-0013-02[作者简介]范冬英(1981―),女,江苏昆山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周庄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目前,有的班主任将智力作为美德的最终表现,依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不同对待,这既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又不利于学生人格、道德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班主任,他们虽然将德育工作摆在前面,但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德育只停留在说教上。这样,学生虽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却得不到培养。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在道德、人格等方面成为学生表率。另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之前要对德育有深刻的理解,以深刻的理解为基础,德育才能得以有效实现。而德育的对象是学生,要想使德育工作切实有效,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此选择德育内容。
一、从身边日常事出发,实现德育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考出好成绩。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较之学问、智力,道德修养、思想意识才是最有效的“通行证”。这一“通行证”保证人与人的交往、社会关系的建立及日常生活的畅通无阻。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领域都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我们会从身边的事情上汲取道德的力量,并不断受其鼓舞,进而达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统一。基于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学生身边日常事件中,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提炼道德观点和认识,使其在阐述观点和认识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认识、蕴藉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践行道德行为。当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巩固这种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指引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的风向标。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自从南京出现“彭宇案”后,一些人不禁生出疑问:“到底应不应该去扶跌倒老人?”围绕这一点的讨论持续了很多年,但却终究没有讨论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人与人之间开始陷入信任危机,很多人对需要予以帮助的人视而不见,选择漠视,传统美德陷入尴尬的境地。为此,班主任可以搜集一些已经发生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此类事件,如:2007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2011年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因摔倒无人扶,88岁李大爷因鼻血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的事件;2015年发生在浙江省玉环县因摔倒无人搀扶,老人被白色轿车拖行的事件。班主任可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关于道德与人性的事件呈现出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当然,班主任不能按部就班地以传统美德来教化学生,因为这样只会产生更多的“做好事却反成被害人”的人。班主任要让学生灵活思考,以灵活的行为来维持长久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如可用手机报警或进行取证后再扶起帮扶对象,等等。
二、针对青少年犯罪事件,敲响道德的警钟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年龄在10到25岁之间的人实施的、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因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点,青少年犯罪是无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点,有关专家也尖锐地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当一种文明趋向于更高、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彻底消除这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涉及道德的约束力问题。道德约束力的形成是建立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上的,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又需要有所依托。在这里,班主任可通过列举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为学生敲响警钟,让学生结合社会舆论、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自身对道德的认识来分析犯罪案例。这样既可以矫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
如对于“药家鑫事件”,班主任可找一些关于这个事件的视频和典型的媒体评论及社会舆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案件,审视药家鑫犯罪前后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可将药家鑫的悔过行为与犯罪行为做一次对比,让学生对照药家鑫犯罪前后的心理,来说说药家鑫道德的泯灭和重生,以及由道德泯灭所引发的无法挽回、不可饶恕的后果。犯罪前,药家鑫撞伤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做出犯罪行为,连砍张妙数刀;犯罪后,药家鑫看到父母和受害人均为自己严重的过失承受巨大的痛苦,他也感到很痛苦,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自己无法饶恕的罪行。道德由泯灭到重生经过巨大周折。但法律是清醒的,虽然一份份请愿书为被告人说情,但是因道德沦丧而产生的后果仍要由遗弃道德的人承担。班主任可从这一点出发,矫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为学生敲响道德的警钟。
三、深入课余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己
在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友爱团结、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就会有表现的机会,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也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学生通过有效的集体课余活动认识他人,能够看到他人道德的闪光点,也能看到他人道德的黯淡处;通过对他人道德品质的关注,学生也潜意识地反观自己,警觉自己道德上的“失落”,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另外,在课余活动中,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时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其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集体性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很好地交流、沟通,有利于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关系的建立。当然,一些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引导置之不理。即便如此,班主任也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地用事实引导,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认识,让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班集体融洽和谐,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画一些色彩艳丽的图画装点老人的居住场所,为老人洗脚、剪指甲、理发,编排一些节目,如歌曲、舞蹈、小品、相声,为老人带去欢乐。当然,仅仅这些可能还不足以实现德育,有些学生可能是厌烦了沉闷的课堂学习,想趁此机会去游玩。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的体悟形成书面语,在书面陈述“敬老院一行”体悟的时候,学生会挖掘自己早已蕴藏在心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经巩固和再次认识,学生会真正理解“敬老”这一传统美德的精髓。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定会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另一方面,在劳动中,学生是一个团体,他们互相配合,各自发挥力量,为老人营造清洁的环境,给老人带去快乐,这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团结一致、友爱互助。
班主任不仅肩负教学的任务,还有德育的重任。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班主任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社会上有悖道德的犯罪事件、彰显道德品质闪光点的课余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性善论德育论文07-15
初中德育论文免费09-04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07-17
网络德育论文: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研究10-23
德育论文格式07-29
德育论文信赖08-01
德育论文-终09-13
德育论文大全10-28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