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收获和体会

2024-12-24

课程收获和体会(精选17篇)

1.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一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思想和路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感谢老师的精彩的演讲和授课方式,不仅用语言教授我们党的先进事迹和思想,还运用了视频播放,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和党的历史,使我懂得了跟多关于党和国家的知识,加深了我对国家的深深地热爱之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在马克思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这些理论的产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现阶段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党的现在的路线,我们是党的新的希望,只有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发展好了,国家才会更加的进步,我们的明天或许就是祖国的明天,虽然现阶段有些不良的风气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我们要坚信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的建设,才能改变人民日趋严重的价值观.所以,现阶段的我们要在大学时光里,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能力,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发扬毛主席的思想,并发扬下去,现阶段我们要理解“中国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国家才会富强,人们才会幸福安康

2.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二

一、走基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基层和群众, 是新闻报道的源泉和根本。活动开始后, 我台立即在村居建立基层联系点, 组织记者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不仅是记者, 主持人、编辑、新闻部主任、广电局局长都下到基层, 与群众在一起。

1.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不仅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 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的报道中, 我们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 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 把时段留给基层群众, 倾听百姓声音, 反映百姓诉求, 解决百姓难题。

2. 开辟《走基层》专栏

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开辟《走基层》专栏。我采访报道了供热维修工王伟、燃气安检员郑玉刚、环卫工人刘金钟、农村支教教师魏桂苗、社区工作者张月萍等普通人。采访中, 我经常跟随他们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了解他们的工作, 感受他们的心情。只有接地气, 才有好新闻。一系列走基层的报道播出后, 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新闻的主角, 观众看了新闻报道后, 也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二、转作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记者是无冕之王, 有时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前, 总把镜头对准官员、学者、专家, 与群众有距离感。通过转作风, 与百姓心贴心,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通过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疾苦,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 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我台新闻部设立新闻热线, 每天有专人接听电话, 搭建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还开辟《百姓生活》专栏, 关注百姓生活。我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 报道了脑瘫龙凤胎、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低保户、尿毒症患者等, 呼吁社会伸出援手, 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

2. 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开辟《平凡的力量》专栏, 传递社会正能量。我采访了很多普通百姓, 他们在平凡中谱写着人间真情。这里面有救助100多只流浪猫的窦阿姨, 有勇救落水女孩的李金山, 有30年坚持助残的龚平, 也有80岁的社区志愿者任得功。采访过程中, 这些普通百姓对我说, 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我想, 正是因为他们的善心善举, 才在社会上传递了正能量, 社会也变得更加美好。

三、改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

以前的新闻报道, 往往存在着“假、长、空”的问题。“假”就是说假话, 无中生有。“长”就是篇幅长, 短话长说。“空”就是说空话, 内容空洞。改文风, 就是提倡“短、实、新”。“短”就是短新闻, 简短精炼。“实”就是说实话, 实事求是。“新”就是有新意, 文风清新。

1. 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在新闻报道中, 要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 能够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比如一些时政新闻和会议报道, 不能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 那样的语言晦涩难懂, 都是套话官话。要使用鲜活生动、清新朴实的群众语言, 这样的新闻, 写起来容易, 百姓也爱看。

2. 压缩新闻报道的篇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阅读和视听习惯已经发生改变, 一篇3分钟的电视长消息, 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内容, 观众很难专心看下去, 因此要下大力气把报道的篇幅压下来, 力求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要言不烦, 意尽言止, 让更多短中见深、小中见大的报道打动读者、赢得受众。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内容的新闻, 我都会做短消息, 把成片控制在一分半钟。

四、如何深化“走转改”

“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如何进一步深化“走转改”, 让它长久持续下去, 则需要靠制度和机制来保证。

1. 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比如严格规定每位记者每月走基层的次数和相关稿件的数量, 每月开展一次新闻阅评工作, 督促记者坚持群众路线, 改进新闻质量。

2.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新闻评奖、职称评定上向深入基层一线的记者倾斜, 从而激励更多的记者, 走下去, 沉下去, 从基层中获得养分, 汲取能量。

摘要:“走转改”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至今, 已有两年, 其间, 新闻战线不仅积极响应, 扎实开展活动, 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着经验和收获。“走转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也推动了新闻宣传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走转改,群众路线,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天津日报社;贯彻八项规定改进新闻报道[N]天津日报, 2013-7-16.

[2]刘善杰;“走转改”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J]青年记者, 2012年09期.

[3]黄小希;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新华网, 2012-8-18.

[4]新华社;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召开, 新华网, 2012-8-9.

3.对新课改下校本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篇三

在我国,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有的把它理解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有的把它理解成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就我的工作体验来讲,我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围绕自己

的教育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人员合作编制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它是以课程编制为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行为,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二、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开发使用校本课程的意义

当今这个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国家的统一课程安排设置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校本

课程就此应运而生了,正好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实际上,我们学校也正在利用自身周围的资源,开发和使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在我校的周围有着丰厚的校本教材教学

资源,例如:史书记载,大禹治水从冀州始,衡水湖便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迹。冀州号称“天下第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通过我们的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对我校的发展与进步、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的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向纵深

发展。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培养知识型的学生,更要培养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校本课程的出现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在培养

学生个性上的缺憾,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点开设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课程。

我校东面紧邻衡水湖,学生也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对周边环境很熟悉,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校本教材,不仅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使他们的个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做到学以致用。我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如:生物校本课程:生物教师带领学生亲自来到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记录栖息于此的鸟类以及周边的植物,搜集相关材料写研究报告;历史校本课程:历史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后面袁绍和曹操曾经交战的地方参观老城墙回顾历史,到孙敬园了解历史伟人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选择性,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还有部分的权力决定“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是开发者和研究者,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抓住时代的契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点问题。

我校的实践证明,在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教师们正在

不断地进行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加强学习,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

4.实习收获和体会 篇四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不同于学校却又类似于学校。相似的是你都需要和各类人群打交道,都需要积极开动你的大脑去完成每项任务;而不同的是,在社会中你接触的人群,数量上更加庞大,层次上更加多元化;你的任务不同程度上不再是由别人安排给你,而是需要你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然后不断磨练提高自身。简而言之,何谓熔炉?融入,锻炼。这就是作为职场新人所需要做的。

所谓融入,即是合群。大学其实已然不同于中小学时代,而这种感觉在走入社会之后则变得更加清晰——表里不一。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事之间往往都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情况一下就变得不那么乐观了,轻者视若无睹,重者落井下石。为什么社会总是在宣扬正能量?那是因为客观上我们所处的环境缺乏正能量。①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而偶尔的为同事庆祝生日,大家一起出去聚聚,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②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作为个职场新人,我尽可能的尽到自己的本分,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提升。因为工作上面对其他人的关系,我更加看重了同学间简单的友情,也会在空闲时,和好友一起出来,大家畅谈人生,同学之间的相处是最快乐,最没有心机的。在临近毕业的关头,怀念,我们终将逝去的学生生涯。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准毕业生,通过此次实习我才深刻体会到,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需求的差异——你所学的未必所需要,就算用得上学过的东西,也要结合实际并请教虚心前辈,才能效率最高化,才能做得符合工艺细则要求。通过毕业实习这样一个契机,③我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了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了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这次实习对我来讲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能在正式告别学生生涯走向社会之前,得到这么多的实践,学到那么多专业相关的事物,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进入社会的初级门槛,以后,跨进这道门,我会走的更远。

在实习过程中我有了不少的收获。在工程部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④实习中我主要做了看图纸、熟悉规范·定额,做简单的造价,预算,在现场记录数据等实践。现在回头看,我还是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我简单的汇报一下,刚进公司我对规范,定额做了再次温故,为了能更明白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将办公室里的图集看了个遍,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看不懂图就不能做出合理的造价,所以看图确非常重要。然后我算了铲车库工程的一部分工程量,又对现行的几个工程进行了核量。我发现随着新的定额的推出、新价目的推出、新计算建筑面积规则的出现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上的并不多,让我不得不重新学习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但也是有很大收获。

⑤通过毕业实习这几个月的时间,我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了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了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不仅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做了努力,也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了准备。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黑暗。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直面它。而现在,我想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5.设计体会和收获(推荐) 篇五

设计体会和收获 此次毕业小设计既是一个检验《化工设计》所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加深了我对《化工设计》这门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体会同时也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通过此次毕业小设计我对如何开展化工设计工作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很多知识进步了很多。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比如原有知识储备、自己在知识的应用方面仍然比较欠缺等。知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积极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工设计者。设计开始是做一些准备工作按照设计的要求查阅与工艺路线和重点设备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主要是以老师给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也查阅了一些其他的相关书目。工具书是设计最好的助手学会熟练地查找手册在这次设计中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同时也加强了我对资料数据进行删选和加工处理的能力。方案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分析比较、归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安全与环保的问题其次是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化工设计人员就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获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绿色环保。化工计算首先要解决的是是要清楚设计的条件做到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方法正确、按部就班地进行避免出错便于校核保证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常常忘了一些单位的换算或者是忘记了乘体积分数使得在衡算的时候计算结果与所设的初值差很多于是不得不再从头开始检查直到找出错误才恍然大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是按责任制进行分配工作的因此团结合作显得非常的重要每个人都要做到细致认真尽量避免出错为下一阶段的计算提供保障。总之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我对计算、绘图、编辑设计文件、使用规范化手册等最基本的工作实际能力。在此次设计中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也把化工设计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知识进行了一遍应用复习和检验让我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各项知识。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设计的能力, 使我树立起设计一定要符合生产实际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起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最后非常感谢林诚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们小组的指导和意见也感谢本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使我能顺利地完成本次设计。

6.学习《马原》的收获和体会 篇六

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性别

10-2班

姓名

彭席席

学号201040204223 联系电话 *** E—MAIL地址

81536922@qq.com

一本《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一连串的政治术语,一节节枯燥无味的马思讲堂,这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的普遍态度。《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的课堂似乎已经被排除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之外,而这种态度仿佛也变成一种潮流被一届届的大学生们传承者。我一直认为自己也不例外,直到我走进刘老师的马思课堂,我才终于知道自己经历过的才是真的,别认说的都是浮云。

清晰地记得本学期的第一节马思课,还没进入教室就听见了欢快动人的歌曲,当时心里还在纳闷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教室,带着疑惑走到座位上看到讲台上一位满脸笑容、和蔼可亲的老师。而教室的投影仪上清清楚楚的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无聊至极的马思课,但是就在上课后的几分钟这个念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QQ表情、视频影片,在刘老师的灵活运用下一次次冲击着我传统的想法,直到把它彻底打败。

以前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很远,但是在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在刘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 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我不得不承认刘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棒,改变了我对政治选修课一贯的看法。而且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刘老师在课堂上给回答问题的同学拍照然后传到我们共同的群里,增加了我们课后进入马思群里观看的兴趣。

7.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七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 数字社会, 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1 改变传统课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 传统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 书本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育, 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 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作用和地位, 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深刻含义, 要求教师的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和身心发展及个性发展。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 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 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 而是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 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 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等角色转换。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 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 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 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 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乐于学习。

2 教学联系实际,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 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 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数学, 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 在讲“二次根式”时, 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一个铁球从高处落下 (假设开始落下时速度为零) , 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单位:秒) 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 (单位:米) 有下面的关系:已知h=135米, 求时间t。假如你在学校教学楼二楼, 让铁球自由落到地面需多少秒?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 增强了主动意识, 激发了兴趣。

3 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 实践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 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 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 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 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 也许耗时费力低效, 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 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 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形状等, 说百句不如动一动, 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 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解方程之后, 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 教师的放手, 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 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 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 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广大教师都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合作、探究, 充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储备创新的能量。但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 我们细致观察、用心思考, 会发现有一些误区, 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想方设法去突破, 加强反思、研究, 不断探索、改进, 实实在在地推进课改。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 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 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 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推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对于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认识和心得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杨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构筑数学教学模式[J].保山师专学报, 2002 (02) .

[2]周士亚.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4) .

[3]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01) .

[4]杨斌.中学数学创新能力的结构、教学模式和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 2001 (07) .

[5]王俊邦.认识建构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03) .

[6]孟燕平.尝试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8.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八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更新观念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要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下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可以说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由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具体操作和引领。只有通过教师的自我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把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飞跃,让教育教学改革在校园内和班级中、课堂上生根发芽。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教学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与学”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年头,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认识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积极参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性,积极地参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这就需要教师正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搞好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初中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树立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在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要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好坏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心底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要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课堂角色设置,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不起精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改变现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该围绕教师展开而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营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教学成效的高低。

二、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学不好历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会对历史学习充满好奇心,这些好奇心就会吸引学生。所以,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历史教学离不开教学情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突出教学情景的趣味性,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9.党员学习体会和收获 篇九

严以修身是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做人的根本,必须把修身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严字当头,自觉修心,坚持修为,不断提高觉悟、品格、认知、境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围绕这样一个(讲话),怎么把修身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呢?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严以修身的关键是严以修心

首先严以修身的关键是严以修心,在“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修身是第一位的,是党员干部为政做人的根本,严以修身首先要增强党性修养,也就是从党性修养开始做起。党员的党性修养他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身努力的,要补精神之“钙”,系统深入的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的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回答好“入党为什么、干什么”,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拧紧思想的总开关,要增强政治定力和见微知著的能力。严守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规矩,听党召唤、为党尽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谈到修身,实际上它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三要素,也就是说要正其心,走正道,这样的修身才不会南辕北辙,这是第一要素修正其心。

第二要有毅力,就是坚持不懈,因为刚才我们讲,这个存在于世界的道,它是一种无形的,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一种长期的修炼的过程,所以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最后修成正果。

第三就是要去实践,不尚空谈,这样才能修出知行合一,化为你的无言的行动和不自觉的行动。提出,“三严三实”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就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党员干部应该如何按照同志要求进行修身呢?严以修身的关键是严以修心,那么严以修心是怎么做的呢?严以修心我的理解应该从修志、修行、修德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修炼,使自己心灵思想不断进入新高度、新境界。

修心首先要修志,志当存高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识。首先要有远大理想,也就是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我们要围绕这样的理想、这样的梦想,把这样的梦想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去坚持。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的自信和制度的自信,没有高存志向,修不出良好的品质。也多次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理想信念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党员干部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明志。可以说我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史就是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史,无数革命志士宁愿放弃原本安逸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勇于牺牲,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理想,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

同志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

10.参加团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篇十

组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关键字:用心去做

摘要:入团多年,对团员没有一个具体清晰的概念。上了团校团课的培训,才知道团员,特别是学生干部,肩负着许多责任。身为团员,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得用心去做。

记得初一的时候就入团了,当时不知道“团员”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只知道表现积极的、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当“团员”,因此也曾一度因为入团而感到光荣。时间久了,只知道入团那时要写很正式的申请书、要经过在当时看起来很严格的程序,除了每年交的那几块钱的团费,“团员”和“非团员”好像没什么差别。到了高中,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入团了,更觉得身为“团员”没什么了不起的,当年那严格的程序、择优选取的选拔方式,在高中的自己看来更像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曾经觉得在这个追求共产党的年代,仅仅有一个“团员”的头衔根本就不值得骄傲。直到参加了这三次团课学习,才知道原来身为“团员”也是一件值得光荣值得骄傲的事情,才知道团员肩上也肩负着许多责任!

团员是什么?直到现在我才有个清楚的概念——团员是党的忠实助手和预备军。身为学生干部的我们——不管是学生会还是团委,只要是学生干部、是团员,都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学生干部、团员,是学生的服务者,而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学生干部在同学当中应该有个表率作用,身为学生干部,我们是光荣的,因为我们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去为同学们服务。“学生干部”的身份也是对我们的努力付出我们的能力的肯定。身为学生干部,首先要懂得毫无怨言地为他人服务。付出,就是一种快乐。

三次团校团课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它让我知道了学生干部的权利与义务、提高了我的工作组织能力。不管是概念上还是实际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人应该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素质素养的提高,不断完善自身。值得开心的是,三次团校团课使我很好地做到了这三点。虽然每次讲课都是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但真的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原来我们青年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原来许多平时容易忽略的东西其实是不容忽略的,生活,也需要多长个心眼。

团校团课学习到的东西很实用。很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的团校团课培训上,陈璐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相信“我变了,世界才会变。”凡是要做好,用心做,才算一名称职的学生干部。老师还告诉我们,核心竞争力从“心”开始。我们要有目标定位,善于管理时间,不管是工作上、学习上或生活上。走得太快的时候,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出发,以便于不会迷失了方向。懂得感恩惜福,自爱,然后爱他人。

记得第二次的团校团课培训的主题是“提升学生干部公文写作能力”。在这节课上,我的确学习到了平时不曾注意的关于公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细则。原来一篇整洁规范的公文写作,处处体现着对阅览者的尊重。大到写作框架,小到字体,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也从这里学到了,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并且应该用心认真的去做好它,不管它多难,或者多简单。脚踏实地,终会有所收获!

还有一次培训上,王晓盈老师为我们演示了许多必要的社交礼仪,小到迎宾入门、进出电梯、握手等细致入微的动作,原来一个人的素质是可以从多方面体现的。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更要时刻注意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因为它有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关键。礼仪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向别人传达了一种友善的信念,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必须要学习而且很好把握的基本技能。生动活泼的课堂,引来了团员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11.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综合素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校本课程①开发日益成为课改的一大热点话题,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创设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推进校本多样化课程建设。首轮开设校本课程30余门,我也有幸参与了一个模块的主持工作。

一、此次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时间并不长,但这段经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不可多得、从未体验过的。

对学生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校本课程,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享受到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自主权。通过校本课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扩展了教师的视野,同时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开发校本课程,给了教师创造和开拓的空间,让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张扬,也让教师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职业乐趣。

对学校而言,我校一直本着“人文教育,和谐共进”的办学宗旨,以“崇德、立志、健康、博学”为校训,始终将培养“公民素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此次校本课程开设公民意识、公民品行、科学人文素养、志趣专长等四大模块,初步构建了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框架,彰显学校发展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困难

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了不可多得的、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诸多的困难,有时间、财力、物力上的,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有限。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校本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还要能编写教材,至少能根据参考书目编写教材。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1.全面分析和利用校本开发的资源,制订长远而明确的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才有血有肉,才不至于形成“千校一面”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个零敲碎打的过程,而是一个有计划的系列开发活动,需要有一个长远具体的规划,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学校明确的办学目标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2.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理念,提升课程开发的意识

以“三本”理论思考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整体联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好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联系。“生本”是“校本”与“师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未来,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学生本位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主要表现为课程门类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适应性、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会更有利于学生系统、整体地掌握学科知识。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全员参与”的合作理念,以教师为主体,形成一个由家长、研究专家、学生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开发课程的合作共同体,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可以结合定期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既是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又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3.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建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并确认课程开设的价值,并根据形势发展,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选择合适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价值,所以校本课程的评价不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的方法也不全以学业成绩为主,而是根据各个学校学生情况的不同,面向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应该以这种更全面而具体、更充满人性化的评价为主。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评价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教师能够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但教师参与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学生理应进行评价,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难以发挥作用。学校能够评价,但是评价也往往流于形式。教育行政部门是主要评价者,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所有评价主体中,学生家长几乎没有评价权利。其次,评价内容定位的模糊。在实践中,对校本课程开发什么样的内容评价缺乏合理的认识。再次,评价方法的单一。作为当前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主导者的教育行政部门,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很少触及校本课程实施的环节。最后,对评价效果缺乏反思。评价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评价后,基本不涉及对评价效果的再思考。

站在课程改革的十字路口,我们已经看到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的理念。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只有坚持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既要注重新课程理念,更要注重理念的技术化,把理念转化成工作规程,走技术路线,才能充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

[2]瞿葆奎.教育與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2.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十二

针灸的教学中, 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 深奥难懂, 而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比较难掌握, 尤其是针刺的感觉和体会, 如何描述和表达, 是教学中的难点。理论难懂, 操作难把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等等, 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执教中医针灸二十多年, 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有些体会。笔者认为针灸教学的关键是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以抛砖引玉。

一、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护理专业学生是在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后, 再学习针灸的, 因其学时少、理论抽象, 不少学生学的糊里糊涂, 只能应付考试, 实则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模式差别甚大, 难以引起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激发兴趣是上好“针灸学”课的关键。

减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 说到减肥, 学生们的耳朵都竖起来了, 而针灸减肥是近年来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对身体副作用小, 所以得到瘦身人士的欢迎和接受。因此, “针灸学”第一节课的开场就可以从针灸减肥说起, 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 引导入门

学生对经络、腧穴等有一种神秘感, 充满好奇心, 所以在第一节课适当地讲一些针灸的悠久历史、古代名人轶事, 针灸的安全、有效性, 针灸的实用、简便性等。比如说, 只要有一枚针灸针, 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 拔牙时不用麻醉药, 只须在合谷穴扎上一针, 就可以镇痛, 顺利地进行拔牙。甚至没有针也能治病, 指掐人中穴能急救, 指掐合谷穴能止痛等等。还有报纸上曾经报道的“北京市友谊医院妇产科与麻醉科通力协作, 利用传统的针麻为一罕见高危产妇实施剖宫产, 使产妇平安分娩”的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 可以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和对针灸能否治病的疑虑, 使学生们有学好针灸的信心, 尽快的入门。

三、腧穴经络, 由点到线

腧穴、经络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 虽然深奥难懂, 但决不可忽视, 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

在介绍腧穴时, 首先解释穴名, 再利用相关的歌诀, 使学生对该穴位内涵的理解准确到位, 帮助记忆腧穴的定位及主治。比如三阴交这个穴位, 就是足三阴经相交的位置, 因此它可以治疗足三阴经的病症。讲解定位时, 采取体表点穴法与多媒体的图示法结合, 让学生知道该腧穴在自身的具体位置以及临近的脏腑组织器官有哪些, 因而对实践操作时下针的深浅、角度、方向会有较全面的认识。对有些名称相似、部位接近的腧穴,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区别、比较、对照, 以强化记忆。

经络的重点在于各经循行走向及彼此间的关联, 具体地说就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里络属关系、气血循环流注等【2】。这也是学生们最难记、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因此在经络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概念间的相互比较, 从强调规律性、区别特殊性两方面入手, 重点讲解经脉循行的四大规律, 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 再分析其中的特殊性, 就容易更学习和记忆。

说的通俗一些, 腧穴就是一个一个穴位, 是“点”, 一个一个

中四“点”串起、模型教学来就一条, 直观多练一条的“线”, 那就是经络。

医错综复杂的经络腧穴, 只听只记是不解决问题的, 针法灸法是操作性较强的部分, 没有具体的操作实践, 学生无法掌握进针与行针的操作方法, 学生们学习一段针灸理论后就很想亲自动

护手, 如何把一根根针灸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内, 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医课程总学时少, 其中“针灸”的课时更少, 在短时间内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掌握手法, 确实理所以不是一件易, 事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利用教学模型, 让学学生在模型上面练习扎针, 这种方法很直观, 穴位也比较容易

找, 而且可以反复练习, 扎错了也没关系, 再扎。但是, 只有模型教学, 学生们无法理解“得气”的概念, 也无法体会患者得气时穴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感觉与医者“得气”时手下的“沉紧课方感”法。, 这种因此,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在, 针灸的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采取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相结合的程学五、身体力行生们在模型, 上扎针真人教学, 这种方法虽好, 但是因为不是真人,

没有感觉, 学生自己也找不到针扎进人体的真正体会。所以我们中们教师身先士卒要让学生有扎针的, 亲身体验以身试“针”, , 在自己身上做示范必须在真人身上扎针。, 先在自己身这就需要我﹃除顾虑上针刺, , 勇敢地拿起针来可以消除学生对针, 刺的恐惧感先让同学们互;相配合进行操作其次鼓励学生动, 互手, 相消

针在对方身上扎;然后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上扎针。在扎针的过程中, 让学生仔细体会针刺后的感觉, 根据“得气”的概念, 针扎进去后, 应该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 如果没有这些感觉, 只有针灸方法不对刺的疼痛感, 或者没有什么明显感觉这样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取, 穴的部位或者调说明穴位没找对, 整操作方或者针刺

江﹄

法, 以达到取穴准确、操作方法正确、针感明显的目的。在取穴时, 可以先从取穴方便、操作简单、针感强、效果好的穴位进行, 比如合谷穴 (在手背, 第1、2掌骨间, 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苏处) , 针刺后酸胀感明显, 止痛效果好, 胃痛、牙痛、头痛、痛经都袁可以用;再如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 距胫骨前志缘一横指) , 也很方便取穴, 腹痛、恶心呕吐都可以用。选择穴位坚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另外, 拔火罐、艾灸都可以采用互动式

教学, 教师亲自做示范, 学生亲自体验, 这样, 学生对针灸的印象肯定非常深。

六、相互结合, 效果良好

针灸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使学生能够有较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实践, 则应先在模型上反复练, 再进行真人练, 这样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经络的循行、腧穴的定位、进针、针感及针刺补泻手法, 通过模型练、真人练交替进行, 使学生们对运用针法灸法治疗疾病有了一个感性的、较为系统的认识。

总之,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医针灸, 有它的特殊性, 也确实有难度, 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只有教师积极认真地去思考与探索, 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把模型教学与真人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好基础。

摘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医针灸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采取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既有理性认识, 也有感性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兴趣,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模型教学,真人教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苏佩清.中国针灸.“临床医学系《针灸学》理论教学体会”.2001年第11期.

13.实训收获和心得体会 篇十三

SRP项目结题感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SRP项目也要结题了,在这一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找数据、一起分析数据,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其实在做SRP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作为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亲身的投入到与金融有关的调查中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样也为自己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这样的实践和学习相结合,会让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更加拓展,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自己理解知识开辟了一条捷径。

这样的SRP项目的参加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虽然会占用自己的一些业余时间,但是我们辛苦的每一分钟都是充实而踏实的,在和指导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每一次分析数据的时候,大家的认真、仔细,总是感染着我,从他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不足,对提升自己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实验也是很关心,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我们也会和老师一起讨论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原因,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更是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在调查的最后阶段,我们搜集了最新的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在看到那些收获的成果时,心里的满足和兴奋溢于言表,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还有很多知识和对面对实验的态度。

这期SRP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来真是有很多的感想,其中的快乐、收获、积累、学习,都让自己觉得付出的实践和努力是值得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再次积极的投入到其它的SRP项目。SRP是一个深入学习的平台,是实践和学习的相辅相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提升自己,锻炼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14.继续教育学习体会和收获 篇十四

锡林浩特市第七小学 杨树斌

答: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新时期教师成长发展的必需。

在信息时代,行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通过继续教育,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趋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消除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优化,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整合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整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健康发展作出自身贡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未来的接班人,而不是学习机器。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要以人为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15.课程收获和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教学迁移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8-01

2015年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如何上好一堂课及教学示范”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薛克宗。薛教授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评委,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全届理工组评委与指导教师。薛教授虽已76岁高龄,但他对前沿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对知识与能力及教与学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了薛教授培训,对他的思想有深刻的认同感,特将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写下来,以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一、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有些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已把理论知识最小化,将学生能力培养最大化,而忽略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薛教授把知识比喻为杀猪刀,把能力比喻为杀猪,“猪”为要解决的一类问题。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要杀一两头“猪”的,猪的种类变化多样,杀猪刀只有一把。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做到这点还是要以知识作为支撑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讲话说话:知识越丰富,技能越娴熟,劳动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知识传授的途径以讲授为主,很多人觉得讲授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听,学不到东西。其实非也,讲授不等于灌输,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知识结构,运用个性化教学、学习迁移等手段方法,同样可以使传统课堂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前沿,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将其整理归纳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授课内容选取

为什么有些教师上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呢?其源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广度及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构架掌握不够。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教师应该开放视野,跳出课看课,跳出(知识)点看点。即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的知识链,将“前”、“本”、“后”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前”是本的背景,“后”是本的发展,不能孤立的讲“本”,这样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链,以及本在链条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学生认识孤立隔裂,从而不能很好的接受本。这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

三、教学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相关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至正在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前后两者存在认识高度差。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跨上“认知台阶”,完成知识的迁移。

迁移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要有共同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寻找并选取共同因素,并把共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目前,很多教师的举例只停留在“骑自行车和开摩托车”非师范院校出身的教室对有效理论或毫不知晓,或不明意义,或无以适从。相互严重脱节。

四、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和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的学生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家会认真看视频,因为已不能再指望老师课上还会重讲,必须多看懂一些知识,才能参加课上的研讨与交流。翻转课堂视频材料一般制作得都很精美且具特色,吸引学生眼球,加强了对知识的视觉理解和记忆。而传统课堂学生一般带着空脑袋上课,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处被拉下,后面听不懂,从而更不想去听,恶性循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多,开展师生互动少,更没有争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更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自律能力。但可通过课外复习和作业来弥补。

翻转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随时代发展的产物,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广度、深度”知识面作为支撑。这正如俞敏洪教授所说:“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是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你来做的。不管架子多么漂亮,上面没有东西也是不行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迁移理论”,不论是对传统还是反转课堂,都是不同“货架子”上相同的“货”。

不能过度的迷恋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要深刻的认识到翻转课堂里面的有些东西在传统课堂里也能使用;有些知识内容是不适合采用翻转课堂、MOOC等模式的,仍需通过传统课堂来教学。

五、小结

16.会计的实习心得体会和收获 篇十六

前四天呢,我们几个人把三家公司的损益表的基本数据输完了,今天我们要做后面的表格了哦。首先是固定资产折旧鉴证表,这要向企业要固定资产清单还有折旧明细账。一班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有分类的,比如说像电脑啊,笔记本啊,LED啊这些是属于电子设备的,电视啊空调啊这些是属于办公家具的,打印机属于办公用具,这些都要分好类,然后把分在一个类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加起来放在固资原值合计数里面,然后找到这几个项目的累计折旧的明细账,把本年的累计合计数输进去汇总起来,最后把所有的原值数,折旧数和资产负债表上面的数据进行核对,对的话就可以结束这个表的输入了。然后是三项薪金和各类费用的表了,这个表是底稿和报告的核心啊,我们先看下表格要我们输的数据,比如说要看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鉴证表里面有没有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这三个科目,如果有的话就把他们直接复制进去就可以了,最后有个账载金额小计,我们要和应付工资的总账数核对,是对的话这张表就完成了。

17.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 篇十七

所谓实习,就是将我们在校园中所学的知识、经验、本领都真正的在社会中实践起来,了解自己能用这份知识在社会中做出的怎样的表现和成绩!

回顾自己此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但在自己的经历中,我却将自己三年来的努力都真正实践并吸收,让自己能顺利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并能在社会岗位上发挥本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做好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在这段实习体会中,我感受到了很多的事情,不仅了解了曾经陌生的社会环境,也认识了很多学校没有,甚至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次的实习体会对我而言实在是一次珍贵的成长和收获经历,在此,我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如下:

一、实习感受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虽然说只是走出校门,但却像是跨过学生和社会人士之间的分隔一样的,让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行动,并观察着身边的变化。

但社会其实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复杂,经历了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体验后,我越是深入社会,就越是对这个环境感到熟悉、期待。社会中的生活虽然辛苦复杂,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这让我们这些的默默累积了四年的xx学子们都迫不及待的在社会中大展身手,并从中渐渐适应了社会的环境。

二、工作心得

在实习的工作中,我学习并实践了xx专业的知识,并且在独特的公司环境中,我也学会了如何遵守公司的纪律,并能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做出一份贡献。

作为公司的一名实习生,我从这次的实习中深深的体会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以此认识到了如今社会竞争的严峻。作为即将毕业的实习大学生,这些经验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并让我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工作任务。

三、生活体会

社会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复杂的生活琐事,但同时也渐渐学会渐渐提高自己的生活独立能力。生活中我遇上了很多友好的人。得到了大家不少帮助的同时,我也努力帮助了大家,并加入到了这些团体中。

四、实习收获

此次实习,我首先收获了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自我的思想,并完善了对职业生涯的计划目标。另外,也累积了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能独立自主的照顾自己,并完成xx岗位的工作任务。

上一篇:论述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下一篇:作文 如果今晚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