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2024-07-30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精选17篇)

1.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篇一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本人通过“小老鼠上灯台”这个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2、情意目标:幼儿能理解歌词,并做相应的表演动作。

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记住游戏的角色和主要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难点:幼儿的组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

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 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D: 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2.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篇二

一、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知识

图形平移、旋转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旋转, 掌握平移的方向, 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在一直线上;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等等。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哪些性质变了, 哪些性质没变。

例1:如图, 已知△ABC的面积为3, 且AB=AC, 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 得到△EFA。

(1) 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2) 判断AF与BE位置关系。

简析:要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首先要知道求△ABC所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几何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 △ABC所扫过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易得△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6;AF与BE位置关系为垂直。

二、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图形平移、旋转也可以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通过图形平移、旋转构造新图形, 使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 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2:O为正△ABC内一点, OA=3, OC=5, 则∠AOB=____________。

简解:将△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 得到△BPC, 点A旋转到点C的位置, 此时△BPO是正三角形, PC=3, OP=4, OC=5, △OPC是直角三角形, ∠OPC=90°, 所以∠BPC=150°, 则∠AOB=150°。

评析: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BPC是通过旋转构造出来的, 这种构造很巧妙, 把原来分散的条件通过旋转集中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由此可见, 图形平移、旋转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种工具。

三、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思想

图形平移、旋转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图形的旋转, 将分散的元素集中在一起, 便于发现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化归转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3:阅读下面材料:在梯形ABCD中, AD∥BC,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 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条件, 过点D作AC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1。

解决问题:如图, △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利用上述方法画出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一个三角形;当△ABC的面积为1, 求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简析:过点C作CG∥BE, 交ED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GF, 得到△CFG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3/4。

四、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经验

图形平移、旋转虽然是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思想, 但很难被学生掌握,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运用, 才能成为一种经验, 才能被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于数学解题之中, 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4:如图, 分别以锐角△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BCFG、CAIJ, 点O1、O2、O3分别是它们的中心, 试探索线段O1O3与AO2之间的关系。

评析:对于O1O3这个结论, 学生通过相似很容易得到, 但对于O1O2⊥AO2这个结论, 不通过图形的旋转来解决的话, 有较大的难度。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具备充分的图形平移、旋转的数学体验和经验, 才能有意识地运用图形平移、旋转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 在教学图形平移、旋转内容时, 要切实让学生把握四点要求:一要充分理解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几何元素中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二要懂得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是解决几何问题是可以运用的利器;三是要把这一理论和方法上升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四要形成一种经验, 并养成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便能灵活地解决好类似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立彬, 陈秀娥.浅谈运动变化思想的渗透[J].中学教研 (数学版) , 2000 (8)

3.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深化图形认识的基础。“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维立体图形、二维平面图形、一维图形,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思维能力。课堂中“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包括:生活经验再现、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象活动等,但是如何全面准确地合理优化“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策略,对于积极开展图形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下提出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及其注重点,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

一、实物操作、视觉观察、空间想象相结合,重思考

在小学“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只有操作和教师的直观演示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学生的数学思考,把经验数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学科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数学思考”的学段目标,它对“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是: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在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是: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小学生不同学段认知水平,在小学图形教学中,第一学段宜“先动手,再抽象”;第二学段应“先抽象再动手”。例如,第二学段,学习圆锥高的内容时,考虑到圆锥的高是隐藏在圆锥的里面,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有什么方法学生能亲眼见到圆锥的高呢?此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闭眼想象纵切后产生的切面的形状以及高所在位置,紧接着教师纵切圆锥模型,引导学生看到的等腰三角形与圆锥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想象圆锥纵切后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通过对圆锥的实际纵切,使隐含的高显现化,抓住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直接感观圆锥的内部特征,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研究立体图形的实际问题积累知识活动经验。这种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让学生加深了对图形的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相结合,重表达

学生获得图形概念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是概念同化。由于概念的形成是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知识经验出发,并且学生的图形知识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实物和模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概念形成有利于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发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通常在教授“图形的认识”内容时,倾向于用概念形成的教学方式来学习一些数学初级图形概念,常常冷落或忽视概念同化在图形概念获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概念同化也是学生获得图形概念的重要学习方式,概念同化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用语言抽象和概括图形概念,提炼图形的本质属性,辨析和比较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图形概念。“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概念教学中都不宜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式。”学生不把正方形的一般图形表象看作是长方形的一种特殊图形表象,不把长方形的一般图形表象看作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表象等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忽视概念同化学习形式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应用概念同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图形概念图,理解图形概念间的关系。必须强调的是,教学中也必须强调适时地将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相结合来使学生明确图形的概念,通过二者相结合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到几何概念的一般图形表象,也能将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深化理解和运用。

学生几何图形表象的习得,还需要学生语言的协同参与。这一点从朱志贤和林崇德的数学著作中也能够得到验证,即“语言、词在形成表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语言,学生能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在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经历将物体形状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实体相分离的抽象过程,了解各图形概念的名称是怎么抽象而来的,学生又能感知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图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语言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表达自己认识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图形语言的概括、提炼和抽象,通过概念同化与概念形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适时地提供学生语言模仿和习得的机会,帮助学生习得图形概念。

三、标准图形与非标准图形相结合,重本质

在“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不仅要呈现静态的标准图形,了解一般图形表象所反映的本质属性,还要通过动态的非标准的变式图形,对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凸显图形的非本质属性和差异性,进行图形辨别和分类。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非标准图形,让一般图形的非本质属性处在经常的变化之中,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显而易见的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例如,第一学段“认识三角形”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标准图形,然后出示各种非标准的变式图形,让学生通过说理对三角形进行比较和分类,寻找三角形的共性和特性。如,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三条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一般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既按边又按角分类,可以分为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另外,教师也可以改变图形摆放的形式,改变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对图形進行升华认识,加深对图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二维图形与三位图形相结合,重转化

我国数学家张奠宙教授认为:直观几何最根本的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用平面来描述立体,空间图形平面化,通过平面想象空间物体。因此,在教学“图形的认识”内容时,不仅要静态地认识二维图形,还要通过图形的运动,把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图形,比如,通过面动成体的认识等学习方式,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图形,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进行圆柱、圆锥特征认识的教学时,应通过长方形和三角形动态的图形旋转的操作,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感受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的转化,清晰而直观地发现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隐蔽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有利于学生直观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其展开图”这一学习资源时,不仅要通过逻辑分析,也要通过实物操作转化,把立体图形展开分解成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图形转化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在提高学生视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直观几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地增加一些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练习,进行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以此加深图形本质属性的理解与深化。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需要深刻把握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儿童的数学几何思维发展特点、空间观念形成过程,综合运用教学策略,来促进“图形的认识”课堂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构建有效课堂[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6.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00.

[3]赵东金.小学几何概念图形表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71-74.

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篇四

1.可以识别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图形。

将使用甲板做三角形,方形,矩形。3.可根据形状特征的形状分类。

二,关键和困难

识别不同形状的矩形和三角形。

第三,环境创造和材料

在活动区域??提供由硬纸板和彩色纸制成的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圆形。指甲板和橡皮筋。分类框。

四,设计思路

在中学孩子们知道如何使用几何更多的感应方法,也就是说,在触摸大量的图形后,才能逐渐总结出相同类型的图形的共同特征。因此,设计的活动不应该允许孩子从理解图形的概念开始,而应该为他们提供各种感知的图形活动,如找到相同的图形,仍然做图形,几何图形与各种对象等。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为将来各种图形的特点奠定基础。在三个角落,正方形,矩形,圆形这四个图形在孩子的困难中是三角形和矩形,因为两个 有很多变体(即,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矩形),活动应该出现在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中,以消除孩子对固定的理解。

五,过程的活动

探索活动讨论活动审查活动-战斗,使 1.探索幼儿的活动,感知,体验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图形,不同的特点。

(1)寻求同样的活动是让孩子根据图形标记上的框来匹配活动,这将把同一图形标记在一起。

找到要使用的相同级别的材料,首先提供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提供相同的图形变体。

(2)战斗活动是允许儿童使用几何图纸来复制对象的图纸,如绘制船咒。提供给孩子的几何形状可以是与绘图相同的大小,或者可以缩放或缩小以增加复制的难度。

(3)生产活动可以让孩子给某种类型的图形涂上指定的颜色,而且还允许孩子在纸上剪一些图形的某种类型的图形,而且还允许孩子使用指甲板钩 在图形上绘制几何图形。

通过讨论使孩子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形和它们的变体(重点在各种变体的三角形和矩形)的活动,以了解四个图的不同特性。3.通过审查活动,加深孩子们对四个图形的理解。

(1)审查在战斗中的活动应该允许孩子使用自己的几何图形构建各种对象,并在活动室中的纸上显示对象粘贴。

(2)使儿童在甲板上用几何图形勾出各种物体。

(3)让孩子们在一些图形上计算图形的数量,并在圆圈上的相应图形中。

5.幼儿园小班《认识图形宝宝》教案 篇五

目标:

让幼儿感知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能够区分几何图形。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为主、结合操作性、讲解演示法

活动准备:

几何几何图形若干

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魔术箱(纸盒子)

小鸭、小猫、小兔子的教具

活动过程:

五官儿歌,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游戏:摸一摸“魔术箱”让幼儿认识四种几何图形。

摸一摸“魔术箱”:变出魔术箱,老师导入语:箱子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念咒语解开箱子: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来一本长方形的书:问是什么,是什么形状。找一找教室中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一说)。

游戏反复进行:分别认识其他三种图形。

教师小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

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

一:游戏“角色扮演”

展示四种图形宝宝。

图形宝宝想和幼儿交朋友(导入语)。

老师角色扮演:用图形宝宝遮住脸,问小朋友我是谁,我的特点?

依次同上考考幼儿加深认识四种图形。

二:游戏“谁得本领大“

拿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依次变出另外几幅图画,让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找图形宝宝“

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

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

学生游戏:边走边念,表现好的给予奖励。

四:结束部分:

6.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篇六

一、用“端点+方向”理解线段、射线、直线

(一)准确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在“线段、射线、直线”这三个概念中,线段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我们可以用“端点+方向”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是有头有尾的,例如人行横道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任何一方延伸,能比较长短.

射线是有头无尾的,例如手电筒的光,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不能比较长短.

直线是无头无尾的,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直线没有端点,也不能比较长短.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都采用“姓”加“名”的形式,即在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一般应在字母的前面注明“线段”、“射线”或“直线”. 找线段时可找线段的两个端点,找射线时应找一个端点及延伸方向.

例如图1,点A、B、C在直线l上,则图中共有3条线段,它们是线段AB、线段BC与线段AC;有6条射线,其中能用字母A、B、C表示的射线为射线AB(或AC)、射线BA、射线BC、射线CB(或CA);有1条直线,即直线(l或直线AB等).

(二)线段的性质

1. 线段的大小比较、度量及画法

线段有长短之分,可以通过度量或叠合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度量法是从数的角度比较,叠合法是从形的角度比较.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常用方法,与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是一致的:用刻度尺度量、用圆规截取.

2. 线段的和、差与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和、差与线段的中点是线段间进行计算的基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学会用“因为……所以……”的方式进行简单推理. 所以,对线段的和、差及中点这部分内容,应注意结合例题或练习进行巩固.

例如图2,已知线段AB=14 cm,C是AB上一点,且BC=8 cm.

(1)求线段AC的长;

(2)若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解:(1)因为AB=14 cm,BC=8 cm,所以AC=AB-BC=14-8=6(cm);

(2)因为N是AC的中点,所以AN=1/2AC=3 cm;

因为M是AB的中点,AB=14 cm,所以AM=1/2AB=7 cm.

所以MN=AM-AN=4 cm.

3. 两个基本事实

数学中的基本事实一般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线段、直线中涉及了两个基本事实: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如,把弯曲的公路改直,能缩短路程,就是应用了这个数学事实.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例如,墙上钉木条时,一般要钉2颗钉子;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等,都可用这个数学事实解释.

二、多角度理解“角”

(一)准确认识角

对角的认识一般有两种.

1角的静态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角的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即为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有两个特征:(1)角有两条射线,且这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2)由于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所以角的两边无所谓长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例如,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角,这个角在放大镜下仍然是20°.

(二)角的性质

1. 角的大小比较、度量及作法

(1)用符号表示角. 在用3个字母表示角时,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2个字母的中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它的顶点字母来表示. 在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时,需在角内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

例如图3,∠1、∠α表示的角可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为∠ABC,∠BCN;∠A也可表示为∠BAC,还可以表示为∠MAN等.

(2)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与线段大小的比较类似,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通过度量,也可以通过叠合“.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要熟悉相互间的换算,可以类比“时、分、秒”及其换算方法.

(3)角的作法.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常用方法,与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是一致的:用量角器度量,或用直尺和圆规画.

2. 角的和、差与角的平分线

研究角的和、差、角平分线与研究线段的和、差、中点,其内容、方法都很相似,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注意把它们进行对比,效果会更好.

例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可以写1成AM=MB=1/2AB或AB=2AM=MB,在碰2到角平分线时,可以仿照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写出OC是∠AOB的平分线的式子:1∠AOC=∠BOC=1/2∠AOB或∠AOB=2∠AOC=22∠BOC,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样,对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这部分内容,也应结合例题或练习进行巩固.

例如,已知∠AOB=50°,∠BOC=20°,那么∠AOC的度数等于 ______ 度.

根据题意可知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OC在∠AOB内部,另一种是OC在∠AOB外部. 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计算可得∠AOC等于70°或30°.

三、两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余角、补角、对顶角

余角、补角、对顶角都是指两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是研究有关角之间关系的基础.

(一)余角、补角

1. 准确认识余角、补角

余角和补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要注意的是:互余、互补是指两角之间在数量(度数)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并没有反映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只有在两个锐角间才会产生互余关系.

2. 余角、补角的性质

根据互余、互补的两角间数量上的关系,可以得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例如图4 ,∠AOC=∠BOD=90°,则图中的6个角中 ,互余的角 有 :∠AOD与∠COD,∠BOC与∠CO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AOD=∠BOC.另外,由于∠AOB+∠COD=∠AOC+∠BOC+∠COD=∠AOC+∠BOD=180°,因此∠AOB与∠COD互补.图 4

(二)对顶角

1. 准确认识对顶角

对顶角的概念揭示的是两个角位置上的特殊关系:角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 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两组对顶角,即在相交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中,相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在寻找对顶角时,可以先寻找两条相交的直线.

例如,如图5,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图中共有6对对顶角 :∠AOB和∠DOE,∠AOC和∠DOF,∠BOC和∠EOF,∠BOD和∠EOA,∠COD和∠FOA,∠COE和∠FOB,其中AD与FC,AD与EB,FC与EB相交各成两对对顶角.图 5

2. 对顶角的性质

根据对顶角间特殊的位置关系,利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推出“对顶角相等”这样的数量关系.

在涉及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计算问题中,解题过程伴随着必要的推理,这是“图形与几何”计算题的一个特点,因此,不仅要求得正确的结果,而且要能正确地表述求解的过程,弄清每一步推理的根据.

例如图6,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OD =100°,∠1=30°,求∠2的度数.图 6

解 :因为直线CD、EF相交于点O,根据对顶角相等,得∠DOF=∠1=30°.

又因为∠AOD+∠DOF+∠2=180°,∠AOD=100°,

所以∠2 =180°- ∠AOD - ∠DOF =180°-100°-30°=50°.

四、两条直线间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

“平行”与“垂直”反映的是两条直线间的特殊位置关系.

(一)平行

1. 认识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种,不相交即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利用直尺、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根据操作要点: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2.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它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即有且只有),要注意的是,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二)垂直

1. 认识垂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相交与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利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其实是利用了已知的直角,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2. 垂线的性质

垂线的一条基本性质(基本事实)是“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它同样说明垂线的存在性、唯一性(即有且只有),与“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不同的是,不论是过直线上一点,还是过直线外一点,都可作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的另一条性质是“垂线段最短”,在这条性质的基础上,才能引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是用线段的长度来定义的,它是一个数量,不是图形,在学习中,应分清垂线、垂线段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知道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图7,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C、D是分别位于公路AB两侧的加油站.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如图8,当汽车行驶 到公路AB上点M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C最近,线段CM的长度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当行驶到点N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D最近 ,线段DN的长度就是点D到直线AB的距离.图 7图 8

7.《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篇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介绍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搭图形、折图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认一认、搭一搭、数一数,折一折、围一围等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知道图形的分类和命名,可以以图形边的数目来确定。

教具准备:

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包装盒子、钉子板、皮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信封一只:里面装有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标明序号的图形若干个。五边形和六边形图形。写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卡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探揭题

小朋友,今天数学课老师带着你们到奇妙的“图形王国”里看一看。(电脑出示“图形王国”图片)

谁来说说在这些图形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小朋友们已经从图形王国里认识了许多图形,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认识一些图形。揭示课题“认图形”。

【设计说明:利用儿童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图形知识。】

展开学习活动。

1.认识四边形。

(1)这是我们的数学书,如果把数学书的这个面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教师画一个长方形。板书:长方形)。这个图形有几条边?数一数,告诉你的同桌。上台汇报并数给大家看。

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一生:一、二 、三、四。另一生:上、下、左、右。

(2)这是一个盒子,如果把盒子的这个面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教师画一个正方形)。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3)教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板书:四条边 四边形)

2.出示四边形:

提问:这个图形是几边形(学生回答:四边形)为什么也叫它四边形?(学生回答:有四条边)

3.在四边形家族里,除了这几个图形外,还有其它形状的图形呢。从信封袋里把所有的四边形都请来,按序号排列好。

电脑出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是的在( )里画“√”。

( ) ( ) ( ) ( ) ( )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找出来的呢?

【设计说明:学习活动必须是动脑、动手、动眼等系列活动。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练一练等活动,实现活动经历了探索、发现、归纳的过程,从而感悟了四边形的特征。】

4.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从信封里拿出8号图形和10号两个图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8号图形有几条边?10 号图形有几条边。同桌两人商量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

(2)学生活动。

(3)汇报:8号图形有几条边?有五条边。你给它起了什么名字?五边形。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10号图形有几条边,有六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六边形。

(4)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六边形?”

(5)找朋友游戏。

电脑出示一组图形,学生举起这个图形名字的卡片。

【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的一开始,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寻找正方形、长方形之间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四条边,从而引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用数边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做铺垫,并且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只要数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

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1.联系实际找图形。

(1)今天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以看到它们,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的?

学生举例。

(2)欣赏老师拍摄到的图片。电脑出示老师从生活中拍摄到的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的例子。

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刚才学习过的这些图形?

2.用小棒学摆图形。

(1)摆一个四边形。摆一个四边形需要几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可以用几根小棒,可以用6根,还可以用几根?

摆一个五边形,摆一个五边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一个六边形,摆一个六边形需要几根小棒?

3.用纸折图形。

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五边形吗?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你能用折出一个六边形吗?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4.分小组比赛: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每组选两名代表围图形,比一比哪一组围得既对又快。

【设计说明:设计目的是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与他人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搭一搭”、 “折一折”、“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知多边形的特征,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学生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总结全文,揭示本源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认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说说你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有了哪些了解?

8.小班数学《有趣的图形》 篇八

活动目标:

1、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2、在观察、猜想、游戏中熟知图形,并能根据图示做出正确的反应。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挂件若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标志。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形。

出示课件,引导孩子们观察,引出图形及特征。

二、游戏“图形找家”。

幼儿选择喜欢的图形挂饰并佩戴,以捉迷藏的形式找到相应图形的“家”,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三、图形动起来。

1、游戏“开火车”转圈圈。

出示图片,幼儿根据图示的要求进行排队,玩开火车的游戏。

2、游戏“抱一抱”。

图形“宝宝”听教师的口令进行游戏,如:“三角形宝宝和正方形宝宝抱在一起……等,游戏根据情况反复练习。

9.小班数学活动:彩色的图形 篇九

1、复习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拼成的房子三间,三种图形片(数量和幼儿人数相等)。

2、小白兔头饰一个,魔术箱一个里面装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拼画,激发幼儿兴趣,复习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老师带上小白兔头饰扮演小白兔和幼儿打招呼,然后以小白兔的口吻

请小朋友参观自己家的房子。

2、出示用图形拼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房顶、房身和窗户分别是怎么形状。

教师:小兔子的房子漂亮吗?它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二、创设情境,复习巩固对标记的认识。

(再出示两间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其标记。

教师:这三间房子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房子上有什么标记?

三、游戏“变魔术”,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小兔子和小朋友完变魔术的游戏:小朋友随便说一个图形的名称小白兔就能从魔术箱中变出来。

2、变换游戏方式:(教师课前把颜色、大小不一的三种形状片片放置在幼儿桌上)小白兔随便说一个图形的名称,小朋友们就变出来。(请几名幼儿上前变魔术)

四、送图形回家。

教师: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它想回家了,你们愿意送它们回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引导幼儿观察三个不同的标记。

教师:它们的家就在这里,三角形标记里就住着三角形宝宝,正方形标记的家就住着正方形宝宝,圆形标记就住着圆形宝宝。请你们来送它们回家吧。

10.“图形的认识”复习策略谈 篇十

【关键词】图形 空间观念 联系架构 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图形的认识在毕业复习时必不可少。但如果一味地重复,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拾起学生已渐忘的知识,又能在复习中沟通联系,获得新的发现呢?笔者在总复习时,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重组,颇有成效。

在教学中,笔者从最基本的点入手,点→线→ 面→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探寻知识源,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学生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概括了这一感受,就像电脑中的进度条。

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再认。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描画中,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和钝角,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概念相当丰富,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通过点的移动,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A,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见图B)。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见图C)。

师(乘机而入):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高)移动的话,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见图D)。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 (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图1),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图2),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由顺到逆的思考,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使图形得到串联,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再问):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沿着直径切)。

师(追问):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底面周长相同,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不单是知识的回顾,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点线面体连成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复习课的问道,其最终的价值亦是如此。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加之教师的智慧寻道,用心经营,才能存新意而不失有效、重梳理而不失提升、勤沟通而不失架构,在整体范畴的发展视野下,谋求别有一番智趣在其中的总复习。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图形与几何系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1.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篇十一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目标.其中还具体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操作、观察、模仿、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说“动手实践”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实验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与思考活动,提高对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能力,并渗透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帮助同学们直观感受几何图形.

三、实验准备与要求

准备火柴棒(或等长小木棒)若干.本课实验需要同学们按要求搭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并与同学交流.实验活动过程中不可以将火柴棒折断,或者部分使用.要用完整的火柴棒达到实验要求.

四、活动过程

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用火柴棒搭一些象形的图案,从中我们享受了无穷的乐趣.在小学里,我们又用火柴棒搭一些有趣的算式,如: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你知道该怎么移动吗?

小小的火柴棒可以帮助我们学数学、增见识、长智慧.

1. 搭正方形

(1)我们知道用8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棒能搭2个正方形吗?你是如何想到的?

通过思考不难回答,要面积不变而火柴棒根数变少,必须让这两个图形共用某个边,即从图1变为图2.

(2)把1根火柴棒的长度记为1,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9的正方形吗?

经过尝试可以搭成面积为4和9的正方形(如图3、图4),但是面积为5和8的正方形是搭不出来的.

那么把问题(2)的要求稍做变化,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9的图形吗?去掉了正方形的限制,稍作思考即可知道,这是可以做到的,如图5、图6.

这两个图形还可以从计算上去验证:

图5中,面积为:5×1=5,周长为:(5+1)×2=12;

图6中,面积为:4×2=8,周长为:(4+2)×2=12,故而均满足要求.

从另一个方面来想,既然已经可以搭成面积为9的正方形,而面积为8、5的图形没有形状限制,那么是否可以用减少其面积,但不减其周长来实现实验目的呢?容易得出把图4变为如下图7—图13,其面积从9依次减少到3.

思考以上移动火柴棒的实验,其本质是线段的平移,因此其长度不变,但所围成区域的形状及面积却发生了改变.

2. 搭三角形

(1)用9根火柴棒分别搭5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其答案如图14、图1 5、图16.(注意其中有部分是叠合在一起的)

(2)用6根火柴棒能搭2个三角形,如图17,那么能搭3个三角形吗?稍作思考可知不能,也不能搭出更多的三角形.但是如果允许火柴棒交叉显然就可以实现,如图18中共有3个三角形、图19中有8个三角形.允许交叉是思维上的一次突破.

3.数学思考

如果允许火柴棒搭成空间图形或者交叉,显然问题将更灵活、更发散,搭4个三角形最少只需要几根火柴棒呢?如图20,搭成一个空间里的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三角形,但是只需要6根火柴棒;搭5个正方形最少也只需要6根火柴棒,如图21,注意其中有重叠哦.

12.小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宝宝教案 篇十二

1.能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排序。

2.鼓励幼儿大胆排序,学用简单的语句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教具:布娃娃、小鸟头饰各一。橙边大卡片3张,红边大卡片3张。

学具:

橙边卡片3张、红边卡片3张。

活动过程:

1、 引入活动。

t:(出示头饰)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吗?

2、 出示橙边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3、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内容。

4、 听故事、排序、讲故事。

(1) t:他们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我们用照片来排一排,看先发生什么,又发生什么,最后发生什么?

(2) 幼儿根据自己的排序讲述故事。

(3)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排序。

5、 教师出示红边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t:老师还拍了许多照片,我们来看看。

幼儿观察红边卡片。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爬到方向。

活动结束:

13.小班数学图形拼摆教案 篇十三

1、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这类基本图形。

2、学习用点数的方式数清画中相同的图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活动难点:能数清复合图形中相同的图形数量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

1、集体认识、区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师:这些图形原来可以拼成一幅好看的画,看看能拼成什么?

二、欣赏图画,学数图形

1、找一找画中有哪些图形

请幼儿边找边一起念一念它们的名称

2、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请幼儿都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三、操作练习

1、提出练习要求:把每幅画中的图形数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图形数量完全相同的两幅图连线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5分钟

教学反思

在该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认识各种图形,也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但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由于我示范的是最简单的一个复合图形,之后些较复杂的许多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

14.《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测试卷 篇十四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②过已知两点的线段有无数条;

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④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A.1 B.2 C.3 D.4

2.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2012年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

A.38° B.104°

C.142° D.144°

4.(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试题)下列4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是( )

5.(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已知∠α=32°,则∠α的补角为( )

A.58° B.68° C.148° D.168°

6.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点D为BC中点,若AD=5cm,则AC+AB=( )

A.8cm B.10cm C.12cm D.不确定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8.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其中错误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如果A、O、C三点在一条直线,OE是∠BOC的平分钱,OD是∠AOB的平分线,则图中与∠BOE互为余角的是( )

A.只有∠COE B.只有∠BOD

C.∠BOD与∠COE D.∠AOD与∠BOD

10.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角C沿着GF折叠(点F在BC上,不与B、C重合),使点C落在长方形内部点E处,若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α是( )

A.90°<α<180° B.0°<α<90°

C.α=90° D.α随折痕GF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下列4个生活、生产的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一行树排成直线的位置;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

12.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可到达B站,那么在A、B两站之间最多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票.

13.30.28°用度、分、秒表示为________.

14.如图,图中共有线段________条,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

(1)若AB=3,BC=5,DE=________;

(2)若AC=8,EC=3,AD=________.

15.(2012年泰州)已知∠α的补角是130°,则∠α=________度.

16.(2012年扬州)一个锐角是38°,则它的余角是________度.

17.如图,在∠AOE的内部从O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_个角;如果在∠AOE的内部从O引出5条射线,有________个角;如果在∠AOE的内部从O引出19条射线,有________个角.

18.从2点15分到2点40分,时钟的时针转了________°,分针转了________°;2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

1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DOE=∠BOD,OF平分∠AOE,若∠BOD=28°,则∠EOF的度数为________.

20.已知∠AOB=50°,∠AOC=110°,分别作∠AOB和∠AOC的平分线OM、ON,∠MON的大小是________.

三、解答题(6×2+6×8=60分)

21.如图,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

(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

(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比较PH与PC、PC与CO的长短,并说明理由.

22.(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补角的■还少10°,求这个角.

(2)已知互补两角的差为2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3.如图,线段AB=10cm,C点是AB上一点,且AC=4cm,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AC的中点,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

24.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G⊥CD,∠BOD=32°.

(1)求∠AOG的度数;

(2)如果OC是∠AOE的平分线,那么OG是∠AOF的平分线吗?说明你的理由.

2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AB,OF⊥CD.

(1)图中∠AOF的余角是__________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

(2)图中除直角相等外,还有相等的角,请写出三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①如果∠AOD=160°,那么根据________可得∠BOC=________度.

②如果∠AOD=4∠EOF,求∠EOF的度数.

26.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OF,OD分别是∠AOE,∠BOE的平分线.

(1)写出∠DOE的补角;

(2)若∠BOE=60°,求∠AOD和∠EOF的度数;

(3)试问射线OD与OF之间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27.一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设汽车行驶到P点时,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Q点时,距离村庄N最近,

(1)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的位置.

(2)当汽车在何处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对两村的影响都越来越严重.

(3)当汽车在何处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对N村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对M村的影响越来越小?

28.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CB=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15.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图形宝宝》 篇十五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各一个、正方形两个,小猴头饰一个

2、车票若干:各种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3、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

三、活动过程:

1、帮小猴搭房子。

谈话导入:小猴的家被暴雨冲垮了,怎么办?我们帮小猴重新搭一个房子。

(1)分别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请幼儿先说一说几种图形的特征。

(2)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搭建一座房子。

2、帮小猴来修路

小猴的新房子建好啦,这是去小猴家的路,可是小猴回家的时候在路上摔倒啦,为什么呢?

路上有许多的坑,那我们想个办法把坑填满吧!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我这里有好多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

3、游戏:做客

(1)今天,咱们帮小猴建了新房子,又帮小猴修好了路,为了表示感谢,她请小朋友们去他家做客,不过,小猴家离这很远,咱们怎么去呢?(让幼儿自由发挥),小朋友想了好多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就坐火车去吧!不过,上火车需要的车票有点特别哦!(出示车票)你们看这就是她给我们准备的车票,都有些什么形状啊? 如果你拿到了圆形的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而且在乘车的过程中,不能拥挤,要互相谦让

现在我就把他发给你们,你们要仔细看好车票,不要上错车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我是列车员,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16.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案 篇十六

1.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巩固复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在游戏中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对图形按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2.乐于帮助图形宝宝和老师,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形宝宝(各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送图形宝宝回家,复习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1.播放哭声录音,出示图形宝宝图片。

教师:宝宝们,谁在哭呀?原来是图形宝宝在哭,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引导幼儿说说。(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来是图形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家,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出示三幢房子图片)

3.(1)教师:圆形宝宝说,他家房子的窗户是圆圆的。

(宝宝们找找看,哪个房子是圆形宝宝的家,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

(2)三角形宝宝说,他们家的房子的窗户是三角形的。(我们一起来把三角形宝宝送回家)

(3)正方形宝宝说,他家的房子的窗户是正方形的。(我们一起来把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4.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图形宝宝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们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二、幼儿操作,按形状分图形。

1、师:这些图形宝宝说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宝宝,都想和大家交朋友,他们带来了好多小伙伴。但是,图形宝宝来的太多了,刚才老师在带他们来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不小心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宝宝混到一起了,宝宝们能帮老师把他们按形状分一分吗?

2、教师示范:把相应的图形放到贴着图形标记的地方排成一排。

3、幼儿操作:幼儿分组操作,一张桌子上贴3个图形标记,,幼儿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分别放在相应的标记后边进行分类。

4、老师检验讲评

(1)老师巡视,请分好的幼儿说说分的情况和结果。(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图形的颜色、大小是否一样。

(3)师:宝宝们真棒,帮老师正确的分好了图形。谢谢宝宝们。(不用谢)

三、图形妈妈找朋友。

1、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图片。(所拿图片最好不要跟旁边的小朋友的相同)

2、师:“圆形宝宝请到妈妈这里来。”手里拿圆形图片的幼儿到老师旁边,举起手里的图片。师小结:不管他们是什么颜色,长得是大还是小,只要他的边是圆圆的,他们都是圆形。(依次类推,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进行小结)

四、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投影图形拼成的卡车图片)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2、引导幼儿依次找出卡车里的图形。

3、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4、提出要求: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安静的拼搭,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5、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7.图形认识初步基本知识点释疑 篇十七

1. 什么是几何图形?

释疑:几何图形就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的统称,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几何图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根据定义,只要是实物,就可以抽象为几何图形.比如,一座高楼不是几何图形,但抽象为长方体就是几何图形了;金字塔也不是几何图形,但抽象为棱锥,就是几何图形了.我们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以及长方形、圆、三角形、点、线段等都是几何图形.

2. 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各部分并不是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上面所述的这六种立体图形如何分类呢?

释疑: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如下.

(1)单面体,如球;两面体,如圆锥;多面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棱柱.

(2)曲面体,如球、圆柱、圆锥;非曲面体,如正方体、长方体.

(3)柱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棱柱;锥体,如圆锥;球体,如球.

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3.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是它们是互相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由于平面图形较简单,我们常把相对复杂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来处理.比如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就得到了平面图形;展开立体图形,也会得到平面图形.其中正方体的展开图较为复杂,有4类11种,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释疑: (1)“一四一”型.中间一行有4个面,上、下各1个面,共6种,如图1.

(2)“二三一”型.中间有3个面,上、下分别有2个、1个面,共3种,如图2.

(3)“二二二”型,呈阶梯状,如图3.

(4)“三三”型,两行各有1个正方形相连,如图4.

4. 点、线、面、体的联系.

释疑: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比如,长方形绕其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就得到圆柱体;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便成圆锥(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旋转一周会成为什么样的图形?);半圆形绕直径旋转一周,得到球体.相反,体体相交得面,面面相交得线,线线相交得点.

上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下一篇:中英文版一分钟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