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学校

2024-10-11

广东技工学校(精选8篇)

1.广东技工学校 篇一

【颁发部门】:广东省劳动厅 【法律文号】:粤劳研[1997]127号

【颁布日期】:1997-5-8 【执行日期】:1997-5-8

广东省劳动厅

粤劳研[1997]127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通知

广州、深圳市、各地级市劳动局,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粤有关单位,各技工学校:

为加强我省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保证有效地培养“四有”技工人才,现将《广东省技工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厅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反映。

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

广东省技工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

技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培养大批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致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

本《大纲》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制定的,它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准则和规范,也是评优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依据。

一、德育的目标的任务

总体目标是:通过系统教育和入学、毕业、日常三个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成为“四有”的全面发展的技工人才。具体目标和任务是:

(一)政治方面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使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使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思想方面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促进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热爱本职,热爱专业,树立献身“四化”大业的人生理想。

(三)道德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纪律观念,使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吃苦耐劳、关心他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品格,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学校思想政治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特别是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要全面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向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主要讲授帝国主义侵华史和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事迹;讲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业绩;向学生讲授爱国主义的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和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使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把爱国的思想感情落实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中去。同时,按照《国旗法》的规定坚持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和重要集会唱国歌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河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展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生存和发展环境,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通过时事政策课或讲座,开展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国情、省情等,从而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倡导集体主义。通过讲授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主要内容和发扬集体主义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引导学生接触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德,树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好风尚,同时,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义义道路以及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通过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原则问题。并结合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从而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理想、前途和专业思想教育

坚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全民族共同理想的内容和“三步走”的战略方针;理解职业理想与成才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同时,对学生进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和历史使命的教育以及热爱专业(工种)的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和热爱所学专业(工种)、热爱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当技术工人光荣的思想,增强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立志做合格的技术工人。

(四)法制和纪律教育 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遵守纪律,同时,按照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学生达到规范的各项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生产劳动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自觉养成勤劳、朴素的作风。同时结合生产实习教学和行业岗位特点,进行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讲究质量、重视效益等项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讲授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职业道德行为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公益劳动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六)身心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对学生早恋问题予以正确的教导,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德育的原则

德育的原则是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制定和实施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技工学校德育原则是: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德育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又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把思想方向性与现实可能性结合起来。

(二)培养目标与系统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工作要围绕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并结合技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的系统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多方位育人。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学校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又要从专业需要和学生实 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认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忠实诚恳、言行一致的人。

(四)正面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原则

教育学生,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前进方向,培养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要严格管理,加强纪律约束、强化教育效果。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原则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实行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同时做到严而不苛,爱而不溺,尊重爱护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易于接受。

(六)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师表言行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主的能力、通过班团干部的工作,发挥他们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七)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普遍教育,也要注重个别教育。通过培养优良的学生集体,以集体的正确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对个别进行教育,施加影响。同时,对带有代表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普遍教育,对个别问题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将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八)因材施教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想行为的差异性,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以理疏导、讲求实效的教育方法。

(九)定向性与多方位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围绕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德育大纲》有计划地进行,又要结合各校的特点与实际,采取录活多样的形式,把德育浸透在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做到全方位育人。

(十)连贯性与一致性的原则 技工学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要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按照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德育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统一认识,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起来,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四、德育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德育的基础,它以课堂教学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开展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理想纪律、科学人生观、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各技校要配备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称职的教师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开放改革的新形势,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思想,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同时,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修养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二)文化专业理论教育

各科教师都要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成长,做到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讲述本专业在国家“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成就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校学习与今后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和立志成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本专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生产实习课教育

生产实习课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课,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生产实习劳动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在传授生产技能的同时,带思想、带作风,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工作阶级优秀品质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刻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四)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德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搞好德育的中心环节。班主任要按照本《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全班的德育工作;要经常研究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主动及时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配合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要努力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配合,形成系统网络教育。同时,要领导好班委会的工作,指导和支持班团支部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多方面有益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技工人才。

(五)共青团、学生会教育

学校共青团、学生会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和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把团员和广大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成为党联系、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带动全体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同时,配合学校和班级落实本《大纲》的各项要求,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好。

(六)学生科(教务科)教育

学生科(教务科)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工作机构,它指导班主任、学生会开展工作,保证“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科(教务科)在德育工作中重要作用,使其明确职责,掌握德育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真正发挥其在德育中的桥梁作用。

(七)课外、校外活动教育

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校外活动。首先,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气氛,并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通过课外、校外活动,锻炼学生意志,陶冶情操,扩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良好的生活情趣。

(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或监护人)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相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同时,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学校要与所在地区派出所、街道等建立联系,请有关单位、人员对学校进行法律教育、青少年保护教育以及开展咨询、辅导活动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同当地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努力创建“文明校园”,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九)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 教师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要明确育人责任,把德育工作渗透融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德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民主性,要有感染力。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家访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德育工作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雄、先进事迹教育、影响学生的方法。供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很多的,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崇敬的榜样;同学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因此,在运用榜样示范时,要考虑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提高学习榜样的自觉性,使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见之于行动。

(三)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创设一定情境,造成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所设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技工学校运用情感陶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情感陶冶。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并施加良好的影响。使学生能在教师经常性、恒定性在身教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二是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其思想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在美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和睦、团结的气氛,使全体同学生活在健康、文明、清新的环境中,产生美好的道德情感,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四)指导修养

德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加强对学生的修养指导,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修养的标准;三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四是指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现;五是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行为实践(道德实践)要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实践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1、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批判错误思潮、开展书评、影评等形式,加深对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的认识;

2、通过参加生产实习、公益劳动、为民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受到实际锻炼;

3、要求学生遵照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的锻炼。

(六)奖励和惩戒

通过奖励方式对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评价,以巩固和发扬学生的优良行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通过惩戒方式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以教育学生提高认识,克服、改正和彻底根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奖励和惩戒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以奖励为主,尤其以精神奖励为主。奖惩要公正合理,要在学生集体中进行,以有利于教育学生个人,也有利于学生集体受到教育;奖惩要辅以说服教育,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弘扬正气,克服消极因素,明确努力方向。

六、学生操行评定

学生操行评定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等级(或分数)和评语的形式,对

学生在学期或学年内思想政治品德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它是德育过程的继续,是学生进一步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落实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环节;是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他们积极上进的有效方法。

(一)操行评定的标准

《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以及《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

(二)操行评定的依据

1.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实际表现; 2. 学生的自我鉴定;

3. 学生所在班级或小组的评议; 4. 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

5. 班主任、学生科了解掌握的情况以及记录; 6. 思想政治课考核成绩。

(三)操行评定的原则和方法 1.评定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方向性、目的性和奖励性原则;

(3)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观点和发展的、一分为二观点的原则;

(4)坚持差异原则,防止千篇一律、相互雷同、简单从事;

(5)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2.评定方法

(1)民主评定的方法;

(2)观察、考查、考核和评估打分相结合的评定方法;

(3)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集体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四)操行评定形式及有关规定 1.操行评定形式

(1)操行等级形式:原则上分五个等级为宜,如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并指出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2.有关规定

(1)操行评定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生科(或教务科)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班主任具体负责(包括写操行评语)。

(2)每学期末都要进行操行评定,毕业时进行总评。操行评定的结果以书面通知学生及其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管理档案,毕业操行总评结果,还应记入学生人事档案。(3)对操行评定为优秀的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操行评定不及格的学生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要动员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以提高德育管理水平,这是全面实施《德育大纲》的关键和保证。

(一)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分工一名校领导具体负责,并由有关人员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校德育工作系统和网络,实施全员管理,把工作职责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同时要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制定德育实施计划,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要认真贯彻实施《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学校的机构改革,应注意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要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研究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坚持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三)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

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建设,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起模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各地、各技校要经常组织德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有效的方法,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使技校德育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技工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发布日期:19970508 执行日期:19970508

2.广东技工学校 篇二

广东技工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探索

自2009年推进实施“双百双向”培训交流计划以来, 广东技工教育大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拓展教学改革新思路, 先后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 (SCE)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培训部、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和奥地利文化教育部职教司等机构成功签署多项合作意向书和备忘录。积极推进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TAFE科技学院合作办学, 引入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推动我省技工院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实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 交流合作国家 (地区) 和机构日益增多

从2004年开始, 广东就开始与德国、美国、加拿大、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 后逐步发展到与新加坡、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等国家合作, 合作的单位既有政府部门、职业院校, 也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跨国知名企业。

(二) 合作项目载体及合作内容丰富

目前, 广东技工教育主要以四大项目为主要载体展开国际交流合作, 并且随着项目深入实施合作内容愈加丰富。一是“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 即选派300名技工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 同时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引进100名职业教育专家来粤任教和讲学。目前已提前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二是广东省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引进数控教学设备及培训课程项目。经过四年多的努力, 广东成功引进奥地利政府货款1800万欧元, 为我省8所技工院校购置先进的奥地利数控教学设备,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也为这8所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师提供了国内和奥地利的系列培训课程。三是世界银行贷款职业教育发展 (广东) 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其贷款额度为两千万美元, 主要用于提升3所项目院校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和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的办学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培训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 改进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体系, 并提供贷款进行土建和采购教学实训设备。作为我省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的项目, 从2009年实施以来, 在各方面的重视与关心下,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但建筑了实训大楼, 购买了实训设备, 更重要的是吸收借鉴了国外丰富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对推动我省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而促使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更好地满足学生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四是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民工培训项目。农民工培训项目使用世行贷款3500万美元, 由省人社厅以转贷的方式择优选取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云浮市技工学校3所技工院校为项目执行单位。项目通过促进校企合作, 开发一体化培训课程, 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改善教学培训条件等活动, 扩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项目于2013年9月启动实施, 预计2018年底完工。

此外,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 广东的技工院校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交流合作平台, 向世界技能顶峰冲刺。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举办世界技能大赛中英选手热身赛。作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和“CAD机械设计”两大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通过此平台与英国海泊里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探索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竞赛方面的双赢合作。

(三) 合作形式多样

政府之间的交流互访

借助广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友好省州关系, 近几年, 广东与国外机构之间的交流互访愈加密切, 政府之间高层领导的交流互访推动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签署和深入实施。如2010年有关省领导率团出访了德国、奥地利和冰岛, 促成了广东省人社厅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职教合作项目协议的签署。2011年,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成功访问德国, 对粤德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合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校际交流合作

加入WTO后, 我国做出了开放教育服务领域的承诺, 是全世界对教育服务贸易做出承诺的47个国家之一;中国职业教育是最先开放的教育服务贸易领域, 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中国, 抢占教育服务市场。广东也不例外, 如澳大利亚北部TAFE科技学院与中山市技师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的合作, 大都会南部TAFE科技学院与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和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的合作。

教师培训交流合作

面向世界招聘师资和经常送本国教师出国培训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教师视野的重要方面。广东技工教育推进实施的“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就是很好的范例。到目前为止, 已选送六百八十多名技工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和香港等职教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同时,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引进一百多名职业教育专家来粤授课和讲学。通过双向交流学习, 为广东技工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职教理念的优秀技工师资人才。

学生的交流互换

如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和昆士兰州大都会南部TAFE科技学院的服装专业交换生计划;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与美国英卡奈特大学的“1+3”合作国际本科衔接办学项目, 学生在华立学院学习1年的国际认可的公共、专业课程和英语强化课程后, 成绩合格者申请到英卡奈特大学衔接其本科课程继续深造。

中外合作办学

目前, 广东技工教育主要的中外合作项目有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 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珠海市技师学院、中山市技师学院与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北部TAFE科技学院等合作办学项目。

校企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

我省个别技工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合作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技能人才。如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佛山欧司朗照明有限公司合作,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 (MTU) 的合作。通过利用跨国公司的管理、技术优势, 为师生提供一流的研修、实习基地, 让师生深入到这些世界知名的企业内, 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市场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模式等。这对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学校的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作用。

广东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的实施, 我省技工院校积极吸收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 技工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成了教育国际化初步理念, 但对国际化教育内涵认识不深。二是师资队伍初具国际视野, 尚缺乏较强的国际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技工院校积累了对外交流的经验, 但处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广东技工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依然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 合作内驱力不足, 合作模式单一

广东技工院校近几年注重招生, 规模发展有余而内涵创新发展明显不足, 很多院校更是腾不出精力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而且广东技工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多是被动的, 更多是为了贯彻上级的指示要求而开展的, 内驱力明显不足, 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 技工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表面、零散, 而且合作模式单一的状态。问题集中在:一是选派教师赴国外培训交流学习, 尽管派遣的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 也由于教师外语水平不高、培训时间较短等原因而难以收到成效;二是接待一些国外考察团来访洽谈合作项目, 但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英语基础较差以及签证难等问题, 往往使合作项目难以最终落地。

(二) 政策与管理缺位, 合作层次不高

目前, 国家的对外交流合作政策较为严格, 因公出国考察培训严格控制组团。广东技工教育虽然近几年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但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政策出台和管理服务方面仍然滞后于现实发展需要。国际交流合作管理机构不健全, 几乎没有一所技工院校设立专门的交流合作管理部门, 也无专人负责。国际交流合作经费不足, 管理乏力。因为政策和管理的缺位, 导致目前有些技工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跟踪和管理不到位, 合作层次也不高, 仅仅停留于教育代表团互访、选派教师境外培训交流和邀请国外职教专家来粤授课等方面, 很少有学校在专业合作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等内涵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三) 国际交流发展缓慢, 合作效益较低

尽管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大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但在师资出国培训进修、聘请国外职教专家来粤授课讲学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如2012年全省仅派出145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培训, 而且多为1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在聘请国外职教专家来粤授课方面, 也比较依赖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不定期资助派遣教师, 去年仅派遣5名专家来粤授课。很多学校都没有能力花大价钱去聘请国际职业教育高端人才。由于文化差异和国情不同, 双方对合作项目的理解有出入, 导致项目停滞不前。如广东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职教合作项目进展就不够理想, 比起上海和南京等项目就要落后得多。又如世行贷款职教发展项目, 有的学校目前土建资金还未使用, 绩效较差, 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合作效益。总体看来, 国际合作项目启动速度较慢、合作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普遍存在。

广东技工教育加快实现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要列入广东技工教育的中心工作, 各技工院校要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一) 观念和行动上要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提升交流合作能力

我省技工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要认识到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国际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国际化。因此, 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技工院校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国际交流合作对技工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 要对下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全面规划, 以实际行动重视和支持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各校要完善外籍教师的聘请和管理、合作办学的收费标准等相关国际交流合作的管理制度, 省厅要出台《广东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规划》, 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和优先推进的合作领域。二是建立机构和人员保障。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技工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成立层次和职责分明的国际交流合作专职管理机构, 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各项国际合作工作。三是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无论是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进修, 还是聘请外籍教师, 都要花钱, 没有充足的经费很难保障合作项目的开展。要建立技工教育国际合作经费的多元筹资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资助、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和个人出资等方式的作用, 确保各类合作项目顺利开展。此外, 技工院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缩小与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差距, 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水平。

(二) 加大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力度, 以重点合作项目带动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针对广东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层次较低的问题, 我们要大胆探索, 开拓技工教育多元化的合作领域, 在巩固原有“送出去”和“引进来”师资培训交流传统项目的基础上, 可大力探索合作办学、缔结姊妹学校、校企国际合作、课程开发合作等项目的可能性。针对文化价值差异问题, 要加强对国际合作交流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外事纪律教育, 培养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意识。同时, 最关键的是要大力支持国际交流合作重点项目, 如“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项目、世行贷款职教发展项目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 充分引进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和世界银行等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依托一所有实力的技师学院建立国际交流合作示范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 引进国外专家长期驻校工作, 从而以重点合作项目整体带动、辐射和提高全省的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三) 坚持以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为标杆, 加快实现技工教育国际化

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鼓励支持我省技工院校与境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 实践“双元制”和“教学工厂”职教模式、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开展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等。积极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组建“粤德技工教育合作联盟”, 推动我省技工院校与德资企业合作办学。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 探索技工院校毕业生海外实习、就业渠道。

建立世界技能大赛参与机制

加强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加快研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 培养世界通用技能人才。依托我省优质技工院校, 按照专业分类建立世界技能大赛基地和集训基地, 承担世界技能大赛人员选拔、选手集训、培养世界技能大赛指导专家、承接世界技能大赛等。

参考文献

[1]黄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2) :45-48.

[2]陈昌贵, 谢练高.走进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3]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熊倪.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实践途径创新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46-48.

3.广东省经贸学校:打好三张“牌” 篇三

近几年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牢牢把握我省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注重打好经营管理、学生技能、办学特色三张“牌”,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

经营,学校管理的王牌

省经贸学校校长许琳伟认为,学校办学成本主要有资源性成本、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三大块,而其中的资源性成本,即学校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的成本是每年都要按计划增加投入的,但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为了在建设资金比较紧张,没办法一次性把新校区建设好的情况下实现新校区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两不误,许琳伟校长在学校管理上提倡“经营”理念:适度负债、分步建设、滚动发展,走循序渐进的和谐发展之路,把最好的资源用到学校发展上,创造条件用于增加优质学位。新(北)校区一边建设一边使用,实现了校区建设与学校规模同步发展。

首先,“经营”好内部管理,科学控制办学成本,创建节约型学校,为发展“挤”出资金。一是学校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从严控制费用支出(特别是管理性成本开支),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把资金主要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上。二是通过实施“以事设岗、一岗多责、满负荷运作”的全员聘任制,合理拉开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大可能的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严格控制编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人工成本。

其次,经营好学校的资金运作。省经贸学校在划归教育厅直属后,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这无疑给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但省经贸学校不等不靠,通过 “三个一点”,即自筹一点、贷款一点和社会融资一点,实现了新校区建设投资多元化,减少了学校投资的压力和风险。所有重大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都进行招标,降低投入成本,并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减轻资金集中投入的压力。2007年向国家开发行贷款2500万用于新校区建设,学生宿舍大楼和室内体育馆需投入的4000多万准备引入部分社会资金建设。

再次,学校在招生宣传工作上主张经营意识,积极做好招生工作,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学校发展积累资金,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学校采取了“主打东西两翼、兼顾粤北,保住珠三角,开发外来工子弟学校,寻求校外合作办学,建立生源基地”的招生策略,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近几年招生规模屡创新高。2006年学校招生1330人,2007年招生1536人。2008年招生1844人,2009年招生近3000人,实现了学校的规模发展。

技能,学生就业的王牌

中职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即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教育。省经贸学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技能强,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

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教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与相关企业、行业加强并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省经贸学校深谙此理,近几年,学校先后与广东省物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司、广州市弘森商贸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平台,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实训。学校与近400家用人单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为各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实习锻炼机会。学校聘任企业专家参加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和教研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例如学校与广州军宝汽车服务中心合作开发了《汽车后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网》。这是我国南方首个为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和交流而开通的网站,不仅为南粤中职学校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搭建了平台,更是填补了中国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的空白。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的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教学零距离。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职人才培养的智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时要是专家,在传授专业技能时则要做师傅式的能工巧匠。为此,省经贸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聘上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敢于打破用人界限,每年都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专业教师,大力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从企业引进的专业教师已达62人,占学校专业教师的68%。这一批教师掌握着行业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者岗位能力的要求非常熟悉,他们的成功引进和有机融入,能促使专业课堂的教学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这批教师在引进后,还能为学校带来他们在行业和企业长期工作所积累的各种资源,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习与就业等各方面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零距离”。一是课堂与实训零距离,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场所的实训中心上课,实训设备与企业相同或仿真,或把课堂搬到企业,直接带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实习;二是教师与专业零距离,学校绝大部分专任专业教师都是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另外还经常请企业专家来校培训和讲座,老师就像是企业的师傅,学生就像是企业的学徒;三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零距离,教师开发实训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实训标准,学生学的就是企业用的;四是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零距离,按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学的纪律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开展双证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经贸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双证或多证毕业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保证学生双证或多证毕业。经贸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双证”通过率平均达85%以上。

经贸学校既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根据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分类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志愿队、文艺社、礼仪队、计算机俱乐部、英语俱乐部等社团,并结合学校各类专业课的设置,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技能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学校技能节的开展非常有特色,由每个专业部主办,学生社团承办,专业教师指导,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技能比赛。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引导的联动与配合,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省经贸学校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拿起来会做,见到人懂礼貌,新环境能适应,有困难能解决,有机会能抓住”。

特色,学校兴盛的王牌

质量为立校之本,特色为兴校之源。省经贸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胆创新,提升办学经验,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特色“经贸”。省经贸学校大力推行任选课制度。任选课是为了拓宽知识和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几年来学校已开设了近100门的任选课,并初步构建起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任选课课程体系。任选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一部分是学校特色课。省经贸学校所有专业从2008级开始都开设《市场营销》、《财税知识》、《商务礼仪》、《口语训练》四门特色课程,让每个毕业生都学会经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凸显学校“经贸”特色。

特色课程。省经贸学校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模式上,从“课堂教学”向“一体化教学”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行为导向、小组讨论等转变;在教学手段上,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向多媒体技术转变。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综合实训和考试命题方式、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商品经营》课程将教学内容作重大改革,将购、销、存、经营分析等内容同时在一门课程内讲授,由两名教师共同上课,采取以实训教学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组织,着重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仓储作业实训》课程将全部考核内容分为二十项实训环节,实行百分制,每个实训环节再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改变了笔试考试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

特色专业。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省经贸学校改变了以往的学科教育体系,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每年都开展两次专业论证和调研,根据生源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专业和改造老专业,近五年新开发了商品经营(汽车商务、化妆品经营)、计算机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国际商务(外贸单证与跟单、国际货运代理)、商务外语(外事与签证服务、国际贸易、商务日语)、幼儿教育(幼儿英语)、会计(证券与理财)等13个新专业(方向),改造了物流、商品经营(连锁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等14个老专业(方向)。现经贸学校开办有10个专业共27个方向,其中商品经营和物流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学校专业(方向)数是2006年的3倍多,专业特色日益明显,形成了“大专业小方向”、长短线专业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群。

特色德育。学校一贯坚持“德育为先”、“德艺双馨”的德育工作方针,努力构建以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以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活动为平台的育人机制,育人效果好。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指导和协调学校各部门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建立了六级值班管理制度,管理严格、规范。德育工作制度化,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长抓不懈。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分量化考核,通过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员、“每月一星”等活动,树立集体和学生模范。重视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第二课堂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广东省财经学校 篇四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前身为了1908年成立的岭东中等商业学堂,是广东省最早设立的职业学校之一,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被誉为“财经商贸人才的摇篮”。

学校设广州、南海2个校区,广州校区坐落在广州新机场经济圈内,毗邻花都空港经济区、花都汽车城、花都国际金银珠宝城、狮岭国际皮具城等大型工、商业园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的平台和就业空间。学校在校学生5000多人,占地面积250多亩,校园校舍建筑10多万平方米,教学大楼、实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六大建筑群完全按照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要求和标准设计,教育、教学、实训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功能先进,办学水平居于同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前列。

学校拥有一支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为主体”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团队,中、高级技术职称教师占用60.8%。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骄人的办学业绩,使学校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多次作专题报道。

学校确立了“铸财经职教品牌,办全国一流名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赞誉”的职教理念,实行准军事化学生管理,构建“职业资格证+中专毕业证+大专毕业证”的成才模式,建立了涵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顺德、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600多家企业的庞大就业网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年达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校经英国EWC质量认证中心严格审核,通过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广东技工学校 篇五

2011年广东省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数据资料

截至2011年底,广东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836所,招生85万人,在校生237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普职比48.8:51.2,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职高专院校78所,招生24万人,在校生69万人;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超过300万人,位居全国首位。全省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02所(不含技工学校),占总数的36%,比2005年增加26所。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4所,全国最多。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水平全国领先,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94%,连续多年超过97%。全省有1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4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93个,11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3项,技能大赛全国奖1000余项。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6%,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超过96%,远超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广东各职业院校率先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典型的有“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企业办学”等办学模式,“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全省职教集团增加到18个。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水平全国领先

6.广东技工学校 篇六

[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评审标准]

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和本专业技术、工艺发展动态;胜任本专业1个工种以上(含1个)的生产实习指导课及工艺课的全部教学工作,解决实习工厂(场。店)关键性的技术操作和工艺问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教学效果好,组织本专业(工种)生产实习教学研究和开展技术革新成绩良好,并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有本专业(工种)较全面的技艺,是实习指导教学和操作技能研究的骨于,有组织和指导本专业(工种)生产实习教学工作和指导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的能力;敬业爱岗,自觉执行师德规范。

[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申报条件]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我省技工学校,技工培训中心和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从事实习指导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申报评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和教研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素质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含称职)。

具体要求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法规,学风端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待教学工作讲求科学性、严谨性、实践性,悉心培育技工人才;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术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任现职期间,如有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不得申报教师职务;违反纪律、因失职造成重大事故、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教学科研成果,或连续两年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等情况而受到记大过、留察、降职降级处分,在撤销处分后2年内不得申报教师职务。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学工作3年以上,经培训取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培训合格证书),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2.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上学位,从事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学工作3年以上,经培训考核取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培训合格证书);

3.获得本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非本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种)实习指导教学5年以上),经培训考核取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培训合格证书),取得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后,实际从事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工作4年以上;

4.本专业中专或技工学校毕业,经培训考核取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培训合格证书),取得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后,实际从事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川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工种20年以上,取得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后,实际从事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工作4年以上。

5.确有真才实学,老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在多年的实习指导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能工巧匠作用;教学经验和操作技能训练方法先进并在地级市或全省推广,被同行所公认;获省级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6.确有真才实学,教学效果显著,具有发明创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之;

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各100学时的培训,实习指导教师均应经过100学时的生产实习教学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结业证书。

第四条 外语条件

申报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职务暂免试外语。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担任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问,每两年参加一次以上的培训学习,累计不少于80学时,接受国内外新职业教育理论和信息以及本专业(工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技能的继续教育和操作训练;

2.申报者必须提交任职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间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担任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教学工作经历(能力);

1.从事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学工作2年以上,平均学年生产实习课堂教学授课120学时以上,平均学年实习岗位操作技能训练指导540学时以上;掌握本工种及相关工种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实习指导方法,并需掌握相关的技术现范、技术规程、技十标准和安全生产规程的背景材料。

2.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并提交班主任工作总结。

3.提交任职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间一门生产实习课和一门工艺课的完整规范的教案,并曾进行2次以上的公开课,评议为良好以上,并提交评议表。

4.具有参加和配合实习工厂(场、店)管理和建设的能力。

5.曾参加过本专业(工种)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研究,解决过本专业(工种)生产实习指导教学(教研、技革)中的较疑难的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

以上各项须由学校或主管部门提交有效的综合证明材料。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间,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之2条:

1.曾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先进班主任;

2.曾获地级市(厅局级)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

3.曾获地级市技工学校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奖;

4.曾参加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培训或技工学校教材及配套资料的编写工作。

5.担任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期间,所教班级学生本专业(工种)操作技能初级工合格率为95%以上,中级工合格率为80%以上,并经学校领导审核确认;

6.所教班级学生本专业(工种)参加县(市)以上操作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并提交奖状证书复印件及学校证明;

7.具有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成果;

8.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学生操行优良率为80%以上,差生转化率为70%以上,并经学校领导审核确认。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讲师期间,公开发表本专业(学科)论文,出版编著,必项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具有经地级市以上刊物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一定价值的论文(代表作)1篇以上,及本专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1篇,均为第一作者;

2.具有上述第1点公开发表的论文1篇,以及具有在教学方法、手段的某一开发性项目,或技术革新项目,或改进训练工作母机(或工具、测量器具等)的专项报告1篇以上,为第一创作者,经教学实践证明有一定成效,并提交学校的鉴定证明。

7.广东技工学校 篇七

关键词: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认真贯彻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部署,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充分发挥德育机构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 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德育工作, 全员参与”。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书记担任领导, 副校长、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等担任成员, 并设立办公室。班主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则组成了德育工作的基层部分。学校党支部、学生科支部、团委密切配合, 开展党章学习班、第二课堂等德育实践活动, 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 做到全面开展, 全员参与, 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积极有效的德育共同体。

一、我校德育工作开展概况

我校一贯重视德育工作, 近年来更是将德育工作列为学校首要任务之一。

我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首先他们不是中考的胜出者, 而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 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重, 内向而不合群;其次在来校之前部分学生是“三不管”学生———家长不管、老师不管、自己不管, 所以形成“我学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的心理定势, 转而把精力投入到上网聊天、玩游戏、吸烟喝酒等方面, 以此表现他们叛逆的“个性”、伪装的“成熟”。

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 着力发挥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通过制定修订德育工作方向的规章制度, 来建立、规范德育工作机制, 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同时加大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近几年的经费投入年均十多万元, 用于德育教师、班主任培训、班主任补贴、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各级教育文体活动的经费或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 且逐年略有增加。在配套购买设备、整修场地等方面也累计投入几十万元, 为各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很大的保障。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 同学们在校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近两年来, 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各类比赛共有4个项目17人次获奖;在市级比赛中共有5个项目19人次获奖。经过三年的学习, 在入学前的“平凡”学生中涌现出很多思想品德端正、专业技能出色的优秀毕业生。

二、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特色

在德育工作中, 我们紧紧围绕我校培养轻工行业工艺美术设计者的办学特色、目标, 把握我校作为培养“中国瓷都”人才的摇篮的地位, 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校坚持“从实际出发, 从德育领导, 以及班主任的配备、选拔、培训等方面做到精挑细选, 细化指导、及时总结、及时改进”。

如班主任工作, 我校提倡的是以“家长式的关怀”, 直达学生稚嫩敏感的心灵的工作方式。近两年, 我校通过具体可行的措施, 如例会指导、值日巡查、周一开班会、周五写小结、每月深入宿舍、校本培训、省厅培训等新举措, 规范并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的成效。

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四次深入学生宿舍, 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通过实实在在的关心来建立与学生的深厚情谊。再加上每周一次班会、值日时参加早晨巡查宿舍的“唤醒”行动等, 班主任能全方位地接触到每一位学生。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交流、课间实地查看, 班主任对学生上课、完成作业及课余兴趣都有了全面的了解, 他们甚至比家长更了解学生。每当学生考勤出现异常时, 班主任都及时与家长联系, 情况严重的请家长来校与学生科工作人员一起座谈, 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家长没空的, 班主任上门家访。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 也对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探讨。针对部分只是一味粗暴打骂孩子的家长, 班主任还下足工夫和他们交流, 协助他们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改善家庭关系, 因此获得了学生的充分信任。不少学生说:在父母面前不敢说、说不出的话, 在老师面前很自然就表达出来;在学校一有头疼脑热, 最先赶到跟前的总是班主任老师;好多学生动情地说, 在学校最亲的就是班主任, 有时候比家人还亲。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日见成效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科针对每学月的教育重点对班主任工作作出细致的指导。学生科还经常举行工作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会。近两年的校本培训内容有“用另一种方式说教———班会课案例”、“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艺术”、“在路上”、“我的中职新生班主任工作”等。通过培训使全体班主任, 特别是新班主任, 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再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方法, 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使班主任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教务科为保证新编课程的顺利开讲, 也不断地组织专业老师参加培训。2009年6月, 邱泽炳老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的省级培训;陈教敏老师参加在广技师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2010年1月, 陈教敏、洪兰贞、郑丽贤、吴锋等老师, 到潮州卫校参加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培训;2010年7月, 陈教敏、洪兰贞、郑丽贤、吴锋等老师, 到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参加了《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新课程培训。我们通过培训, 听取了专家对新教材的框架及教学重难点, 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为我们上好新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规范德育课程的设置

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始, 我校德育课按照教育部关于德育课程设置于教学安排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制定德育课程教学计划, 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必修课程开齐门类, 每门课达到32—36学时, 并按照省教育厅订书要求统一使用国家规划教材。

德育主干课程的新教材每一课设置了“案例引入”、“想一想”、“知识窗”、“超链接”、“身边的故事”等特色栏目, 用情境创设典型示例, 实践反思和行为养成的方法, 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量近贴生活的案例, 图文并茂, 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素质有很好的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结合本地实况, 增加了一些事例和数据, 对新教材进行了补充, 这样学生看得见, 更加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调动了其积极性。

针对学生文化课素质较差及存在难学厌学情绪的问题,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一方面, 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 并补充校本读物, 使之更符合本校专业和学生实际。另一方面, 有选择性地降低教材难度, 使老师能教、学生易懂。再者, 紧贴企事业单位实际, 采用实例教学、参观实践等方式, 把职业道德课融入德育教育工作, 争取培养出有职业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通过学习新课程, 每个学生均能作出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堂上, 我们提出要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如通过艺术欣赏法来适当地加强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亲身体验法来使学生懂得专业学习的社会功能;以群体合作法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既学做事, 又学做人。

为了上好新德育课程, 我们德育专业教研组每两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一场。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群策群力, 大家共同出谋献策, 探讨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确保教学质量。此外为了改革课程内容, 我校还派遣专业老师顶岗实习, 实现专业教师与陶瓷行业“零距离”接轨, 使课改内容与企业要求相吻合。

(三) 强化师德师风的建设

我们学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教师的职业道德, 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 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 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其次, 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如《班主任工作年度考核条例》、《班风量化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力表彰师德高尚和教学成绩卓著的教师, 同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最后, 树立典范, 组织师德教育学习会, 采取帮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 任课老师都应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看做是自己应尽的神圣义务和崇高责任。我校每年都按比例评选出若干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 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四) 开展生动新颖的德育实践活动

1. 加强学风建设专题教育。

树立“遵纪守法、严教勤学、文明诚实、开拓进取”的校训, 通过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学习、纪律的自觉性, 扭转原先学风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 促进和推动我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把学生培养成为明礼诚信、励志勤学、奋发向上, 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奖先惩后”———奖励校园先进人物, 教育处分屡教不改的违纪分子。

通过奖励获得省、市及校内各种评优的先进集体、人物, 并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教育激励全体师生。每年对于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学生, 学生科都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及经验张榜介绍, 大力宣传。连年来我校团委书记、团委委员分别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团干部、潮州市优秀团干部;每年都有一位优秀学生、团员分别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潮州市学校系统优秀团员;还有班级的团支部被评为潮州市优秀基层团组织、校“五四”红旗团支部, 此外还评出一批优秀团干、团员、毕业生。对受表彰的对象学校通过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编印学习材料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 树立学习典型, 鼓励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 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 学生支部组织了常规性的党章学习班, 通过系统学习入党知识的校本教材,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培养了一批批入党积极分子, 并通过这些积极分子带动其他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 在经过班主任、家长配合、领导重点教育之后仍屡犯屡错的学生, 学校也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地处分, 对全体学生起到警醒作用。

3. 开辟文化阵地, 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 我校积极参加了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明理、立志、勤学、成才”主题系列活动, 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培养学生方面所起的作用。

(1) 自1997年以来, 我校坚持办好校刊《沁苑》, 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又给学生发表专业作品、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平台;既办出了陶校的特色, 又反映出我校学子不同时代、不断更新的精神面貌, 成为青年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天地。

(2) 从1998年开始, 我校就与所在的枫二社区进行联系, 在每年的“学雷锋”义务活动月帮助其辖区内的埠美敬老院进行卫生大扫除, 真正做到“十年如一日”, 一届传一届、级级相帮, 既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义务劳动、勇于奉献的精神, 又与学校所在的社区创建了和谐友睦的良好关系。每年学校都收到该院的感谢信。

(3) 重点扶持有特色、有传统的学生社团建设, 锻炼学生才干。校团委在所设的雕塑协会、书画协会、文学社、摄影协会、舞蹈社、戏艺社等6个社团中, 重点突出地对与我校专业特色密切联系的雕塑、书画、摄影协会进行指导, 鼓励社员大胆创作, 协调有关部门让学生作品进行烧制成形。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 我校雕塑协会被评为二等奖。虽然与兄弟学校的其他社团来比, 我们的雕塑协会不是最好的, 但通过比赛, 我们的社员找到了差距, 找到了自信, 也找到了奋斗目标。以后, 我们将与时俱进地发展、改革特色社团, 为学校、为瓷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4) 组建陶瓷城的义务讲解队, 更好地“立足校园, 服务社区”, 提高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意识。从2010年5月开始, 我校挑选出思想、文化素质俱佳的12名同学, 组成了一支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队。学校邀请了专业老师对他们的陶瓷史、陶瓷绘画等理论知识进行“充电”;利用假期带他们到陶瓷城跟随专业讲解员进行实地培训。至此, 志愿者们热情地当起义务讲解员, 为陶瓷城———潮州“中国瓷都”陈列馆现场的参观者讲解陶瓷文化史, 介绍瓷都的悠久历史和不朽成就。

(5) 2010年4月, 我校联合潮州市红十字会、潮州广播电视台在潮州市区大润发商场发起“情系西南, 潮润旱区”爱心义卖募捐活动, 为西南旱区筹集善款, 为灾区人民献上潮州人民的一片深情, 此次活动共筹集善款人民币11424.5元, 港币10元。活动中, 全校师生响应倡议, 把平时制作的陶瓷手工艺品、书画作品捐献出来义卖。当天, 学校30多名师生志愿者提前来到活动现场, 其他老师和学生也陆续自发赶到, 加入此次义卖募捐活动。大家奔走于现场各个地方, 宣传发动更多的市民来奉献爱心。除了义卖捐献的作品外, 学生志愿者们还在现场挥毫作画, 不遗余力地为活动募集更多善款。同学们一次次配合手语表演合唱《爱的奉献》, 更是将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募捐现场热烈踊跃, 广大市民怀着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 纷纷走到捐款箱前捐款, 一同捧出爱心, 点燃希望。据统计, 师生们此次共捐献了约400件作品, 现场完成书法、国画作品近50幅。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抗旱救灾尽一份心, 出一份力。

(6)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 适应网络新时代的要求而不是“一刀切”地不许学生上网。我校通过举办学生文明上网讲座, 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让他们学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不利用网络做违法乱纪的事;建立学校网站, 对外宣传学校, 对内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开通学生心理辅导的电子邮箱, 定期请韩山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到校进行解答;获得潮州移动公司的支持, 开通“139说客”校园信息化交流平台, 建立校园群、班级群, 为班级建设提供了一种灵活快捷的沟通平台。

三、我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今后工作的思路

在我校整个德育工作规划中, 确实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困难, 需要我们大胆地去尝试, 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大力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是德育课程改革方面。中职德育课主干课程还存在“灌、硬、压、梆”的特点, 在课堂上的小圈子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比较难的。新教材中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信心不足、目标不明、动力不强等不足, 尚未能真正对症下药。还有德育课特色不明显, 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知识, 却缺乏道德能力, 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再有, 德育课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上老师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学生内化德育意识的成功;试卷成绩也只能反映所学德育课程的成绩。而实际上, 德育的学习很多靠平时的表现, 这就要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所以还需集中职德育教师的大成, 对教材进行与时代吻合的改革。

其次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相融合的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适应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必须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 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我校计划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如通过邀请优秀企业家、毕业生来校, 以主题讲座的形式宣传企业文化知识;联合优秀企业开展职业能力的培训;利用工学结合等实训形式让学生或者社团成员去亲身体会;安排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零距离”对接, 使专业课堂更有目标地培养学生, 更能触摸到市场的脉搏。但是, 实际操作时却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我校周边规模化的大型企业较少, 作坊式企业较多, 能参与校企对接的企业不多;学校专业设置较细, 外出实习人员如果分散的话, 组织管理的难度也增大;不少学生从小较为娇惯, 适应不了企业对职工的吃苦耐劳的要求。

再有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校存在较大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专业心理教师的配备和组织教师参加心理A、B、C证考核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虽然有某些沟通渠道的开设, 但距离“三预”机制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希望上级领导在这方面能多组织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 并予以更多的指导和扶持。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认真推行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新措施之后, 我校的校风校貌焕然一新。学生违纪现象大大减少了, 踊跃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渐渐增多了;全校大会上学生检讨的少了, 领奖的多了;学生课间懒散、逃课的少了, 教师勤教乐教的多了;家长投诉埋怨的少了, 称赞配合的多了……全校师生都感受到和谐活跃的校园气氛和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学生勇于面对社会的挑战, 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技能的实操性训练, 为就业甚至创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而且在活动中师生充分互动, 增进了解,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 为以后的学生管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8.广东技工学校 篇八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暴露出德育目标定位不明、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方法呆滞陈旧和德育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要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加大德育课改革力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必然发生新的变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开辟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制度建设、师资队伍,还是工作机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相当部分的学校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德育目标定位不明。

“所谓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可分为最高德育目标和发展性德育目标。最高德育目标是理想的德育目标,发展性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对人的培养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前后衔接意义的目标要求。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大多中职学校常常把最高德育目标当作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发展性德育目标来要求,不能体现出中职教育特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偏离职业教育基本内容,偏离中职学校需求,造成德育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中职学校由于德育目标定位不恰当,片面强调理想,把最高德育目标定为主要德育内容,而把作为社会基本义务的德育要求却给排挤和忽略了。这种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德育教育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滞陈旧。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的总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方法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肤浅、苍白无力的说教水平上。我们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重视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其实这种脱离社会道德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封闭的德育方式有很多弊端。

4.德育评价主体单一。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的效果和价值所作出的评价和判定。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评价主体十分单一,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判裁,带有厚重的主观性,而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等基本上都不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无权自己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很难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

二、加强我省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德育工作是个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提高我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必须明确思路,采取对策,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

党和政府一贯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首选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纠正只重视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德育的偏向。必须充分认识只有加强德育,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加强德育,才能增强中职学校的竞争力;只有加强德育,才能使中职学校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在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想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并相应地形成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外来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价值冲突时常陷入迷茫困惑之中。如果仅靠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教育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因为当外界环境变化之后,学生又会再度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这样是难以完成今天的社会赋予学校的育人任务的。

学校德育必须创新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硬灌。而要教会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比较,鉴别,自我体验,自觉探索,从而得到某种领悟,从纷繁的现实中自己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

3.加大德育课改革力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目前德育课教材《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是以学科为特征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若照本宣科,课堂肯定枯燥乏味。要认真领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从“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角度,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目标重新加以组织,大量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组织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场景模拟、知识竞赛和现场辩论等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本,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学习内容,才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实现的。德育课教学要以学生“体验”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和体验人生。

4.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创造性催生学生的现代观念,而网络的复杂性又易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者、辅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青少年平等交往,用我们科学与艺术相济的工作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敏锐的判断力,超前的认识能力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指导青少年筛选、辨别和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的“8.31”讲话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积极应对新时期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开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邱文祥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罗兆熊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杨莉,陆勇敏,黄发生.中职学校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6).

上一篇:阀门维修工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监察局长秉公为民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