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2024-08-18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精选16篇)

1.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一

“心中有纲,手中有法”

——有效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方法的几点建议

城关镇中学:

2011年的中考在即,而文科综合中的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学科,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成为初中毕业班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就中考历史复习方法中的 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

首先,教师要熟悉每年的考试大纲,根据大纲的统一要求,立足课标、立足教材,夯实课本基础知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课本的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下去有计划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正文时要注意结合书中图片和史料(小字部分)学习,学会分析和概括,注意课本的目录,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融合构建,学会阐释历史等。如果阅读方法得当,会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教师抓好课堂复习,力争45分钟出效益。教师手头应该有几套复习资料,然后根据教师经验,在综合各种资料,取其精华的基础上,为学生整理一套实用的复习资料,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等。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即使口答也不放松,要加强学生表述的规范性,出现了与课本叙述重合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以较快的速度找到,利用知识的再现来加强记忆。要落实各种资料上的相关题目,尤其是主观性题目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强调规范答题,加大检查力度,杜绝只做选择题、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第三,关注现实,注重热点问题。历史中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具体到2011年,例如: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中美关系的发展、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等,但是在了解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依据课本中历史知识在中考中出现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中考考察更多的还是课本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热点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目标,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与针对性。

二、强化历史知识的纵横向对比,加强专题性知识训练(第二轮复习)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离不开历史知识的纵横向对比训练。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加强专题知识的练习,放大这些习题的功能,历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要与学生一同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方向以及得分点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有比较对比法:比较对比法就是对不同的识记材料,特别是易混淆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弄清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和表格法结合起来运用。比较既可以是横向比较,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 通过比较,能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三、中考冲刺阶段,注重综合模拟训练(第三轮复习)

能力的深化和巩固在第三轮复习中尤为重要,一般以历年的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不宜过多但要精选,争取选用紧扣教材,查缺补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并加强对试卷的点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指导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注意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大胆构思设计,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根据每道题分位的多少判断答案要点,做到尽次分明,条理清晰。如简述孙中山的主要事迹,给出4分,那么至少要写出四点等。另外对说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所给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问题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④联系实际,谈谈启示等。组织此类题目的基本原则是既体现教材中的知识,又体现材料中的信息,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有机统一,既打开思路、多角度答题,紧扣设问、切中要害,做到题中之意不能少、题外之意不能有;答案表述要条理清楚,分点回答,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总之,历史中考的复习方法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模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做到教师 “心中有纲”(统一考试大纲),学生“手中有法”(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而功倍之效。

2.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中考生,生物复习,高效课堂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工作价值追求。因此, 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地探寻, 怎样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 学的兴趣盎然, 学的优质高效。特别是进入中考复习阶段, 知识量大、练习题多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此时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设计第一轮复习

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课程标准思想, 我在设计第一轮复习的时候, 着重提出两点:

1.构建知识体系, 要求融会贯通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 我重视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具体知识。只要基础知识学的扎扎实实, 运用起来才能娴熟自如, 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好条件。

2.以点带面, 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物知识的学习是按照10个一级主题进行的, 进入总复习阶段, 如果还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 那只能是简单的重复, 不能站在更高层面上找到知识的内在关联。为了提高复习效果, 应该以点带面, 精心设计复习专题,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整合知识内容, 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知识, 高效梳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经验、知识、能力的构建过程, 学生的认知完成需要不断地反复循环才能实现。所以我在进行复习教学设计时, 尽可能把教材处理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好更好。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多, 学生很容易学过新的, 忘了原来的。为此, 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 精心梳理知识要点。例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的复习, 可以设计为被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病毒的繁殖方式 (七年级上册) 、人的生殖 (七年级下册) 、植物的生殖、昆虫的生殖、两栖动物的生殖、鸟的生殖 (八年级下册) 。这样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殖的理解。知识梳理不能是简单的再现知识和面面俱到的重复, 应该是对知识点的重新认知和深层理解, 是一个知识同化的过程。在此整合、梳理过程中, 最好用概念图的形式或者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这样清晰条理, 便于理解掌握。

2.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 还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从知识点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许多生活、生产现象、综合性强的生物学问题, 主要还是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因此, 复习时, 教师要特别注意优化教学设计, 特别要注意优化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效果才能达到高效。

三、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打造高效学习基础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而又充满生物智力活动的氛围, 并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一个自主发现的空间, 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造, 使之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例如, 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为什么炎热的夏天, 中午不能用井水浇灌菜园?为什么发生洪涝灾害时, 植物会枯萎?这些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探求愿望。

2.精心设问, 设疑于重点难点

复习课中设问, 要紧扣精心重点和难点, 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 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可以从呼吸作用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通过表格的形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设疑, 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思维, 能使学生加深知识的更新和理解, 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结构, 构建高效课堂

生物复习课和新授课有很多区别, 复习课内容多, 量大。所以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优化课堂结构就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上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用于学生学习过程, 调动学生兴趣,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是非常重要的。

1.精讲多练,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生物复习课教学上, 应该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水平, 明确重点, 突破学生存在的难点, 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调控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老师拼命讲给学生听, 不给学生记忆、练习的时间, 也不能让学生只练, 老师不讲。复习课应该充分体现“精讲精练、边讲边练”的原则, 复习课堂上也应该有精巧的预设, 有精彩的生成, 有思维的对话。精讲有技巧, 学习有智慧, 才能成为一节高效课堂。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

生物课程标准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 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创新,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在生物复习时, 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 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老师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老师应该根据复习内容, 通过分析例题, 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练习题,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查阅课本, 请教同学和老师;最后, 老师再总结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三

一、科学选题体现基础性

中考的科学知识复习,选择“题海术”的老师往往不是以“纲”定“目标”,然后选题,而怕知识点及题型遗漏,求“全复盖”。选题怕“精”不怕“全”:纵向求“深”,横向求“广”。 “难”、“繁”、“新”之题统统被当成“好”题.这样,题海自然产生.学生跳不出题海,更谈不上整理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低效不言而喻.复习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当然是迎考,殊不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是中考命题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温州市近年来中考中的基础题均占70%以上,以此来引导教师立足于基础,即便是“稍难题”,也是立足 “双基”,只不过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不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上,而是立足于具体的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为此,无论是基础练习题,还是能力训练题教师都要精选,删减一些过难过繁和形似不一,实则相同的重复的习题,为学生定目标定量地设置基础题是很有必要的。如:压强知识、简单的磁现象、摩擦现象、简单机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家庭电路、浮力、传染病传播的环节、血型和输血、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同位素、水循环、化学简单计算等不同知识点,考试水平虽然要求不一,我的处理是:要体现“基础性”首先要定目标,对a级要求知识点,选题要体现“封顶”,着眼于让学生在概念与现象的对应的练习中体验中考要求就是这么一回事,对于刻意引人失误的题一概舍弃;对bc级要求知识点,选题的目标一是注意概念理解,二是注意在其基础可以延伸,着眼于一题多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多注意从 “一题多变”的讲、练中让学生体会“多题归一”,在理解掌握概念、规律的同时实现分析处理事物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选题应关注探究性

“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是新课标的特征要求,也是《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的重点要求。近几年台州中考其中涉及探究的内容不少于20%,并有增加的趋势。平时训练选题注重基础性的同时还要重视探究性,通过在bc级要求的知识点的练习中适时适量地潜入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散的训练,实现一题多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全要素整體训练,又可使学生习惯于自然地以科学探究的思维去对待该处理的问题,应对探究题的能力自然得以提升。如在开放题练习中安排针对假设进行验证;在实验题中安排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进一步举证及对实验步骤提出改进建议;在情景题和综合题中安排对过程进行分析等。如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大小的关系、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热水降温曲线分析、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多种盐的含量从而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对学生流感情况调查表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结论、血铅含量对人有的影响、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等基础训练中都可以实现上述操作。

三 、科学选题应注重开放性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被大量采用.此类试题被采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实现知识、思维方法与多种能力综合考核的综合性题目,具有一题分出多层次水平的优点,应该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

例如练习题:用啄木鸟消灭农林害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除了具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 效果好的优点外,还有哪些优点?

答案: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这就体现着该题型的特征。对该角度的训练,我们不能按知识点找题、编制题,而应按其特征选题,训练解题方法,

例如会适应:轿车仪表盘上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的电路不足之处是什么?

答案:不能确定哪个门未关好或保护电阻一直在耗能……

这样的题,还怕不适应上题吗?关注该题型,但不单独为此立时间段,结合教学进程,把该题型的训练结合到平时的知识训练中,这种一练多目标的操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应考中减负提质的选择。

四、科学选题应体现生活性

“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前中考的导向。这些试题的情景都来自生活中的事例或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渗透着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应了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目的,且能较科学地评价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以“一题考多点”。因此我们的教学除要彻底摆脱从书本到书本的方式外,复习练习选题的素材也要实现科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应用的联系(例如“诺贝尔奖”、“热水器”、“磁铁”、“洗衣粉”、“抽水马桶”、“化肥”“吊瓶”…),还要与当地特色以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相结合(例如、“PM2.5”、“雾霾天气”、“甲型H7N9”、 “节能减排”等等)。力求让学生习惯把学习与生活融通起来,适应现实素材的考题。

例如题 :① 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灭蚊是防控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因为蚊子是传染源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因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筷子在水中看起来被“折断”了,因为发生了反射 D.汽车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 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等都是较相关的训练素材。

4.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篇四

二、 复习方式:单元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三、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第13——15周)——夯实基础,全面复习:这是生物会考前的第一轮复习过程,是以课本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的复习过程。教学主要按教科书的章节进行,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主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如在复习“细胞是生物活动的单位”时,就可以以“细胞”为中心,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干,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网络,同时还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对“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归纳,指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尽可能制作相关课件辅助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尤其对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样的复习效果会更显著。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等部分的内容,就可利用课件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这样既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二阶段(第16——17周)——理清知识脉络,综合训练:生物会考是初中生物的综合测试,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一次大检测,因此,理清初中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所以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应该把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辅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综合复习。同时注意把握会考的新的出题意向,及时把新去向反馈给学生,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会考。

5.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五

镇海区骆驼中学陈孟

我省现行试用的初中《社会》教材第三、四册系历史内容,供初中二年级学生使用。该内容覆盖面广,囊括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纷繁复杂,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充分利用课本目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目录中包含着整部教材的编排体系。只要看一看目录,便能很快了解我们《社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整个内容以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纵向线索进行叙述。又把这条纵向的连续的线索分割成段,按一定的标志分成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纵观目录,又发现在这条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纵向主动脉中,又不可或缺地穿插了若干条横向枝脉。如在奴隶社会这一社会形态中,教材不仅介绍了古代中国奴隶制国家,而且还叙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等奴隶制国家的概况。由此可见,编者动用了几条简单明了的纵横线条统领着错综复杂的人类历史。

其次,目录还蕴含着一些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用意和宗旨。例如,教材在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前的我国封建社会的内容后,特意安排了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流、优良传统等章节,介绍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历程。其用意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知识,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对具体历史知识的感受中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四大发明、雄伟建筑等。又如,编者在目录中安排“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十七章)”这一章中涉及四次战争,一次瓜分狂潮;“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第十八章)”中涉及到中国人民进行的四次英勇斗争。其用意很明显是使我们了解整个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中国人民又是怎样进行艰苦抗争和探索的,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屈,增强了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由此可见,目录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把握科学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使用目录进行学习、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引导学生理解目录。

厚厚的一本书,内容十分复杂,知识点成百上千。如果单纯让学

生逐字逐句地记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极易混淆,特别是众多的年

代。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把书前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并理解目录,就好比有了根“缰绳”掌握在手中,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知识点,都

能有其根源,有其归宿。这样便能提纲挚领,统领全局,把厚厚的一

本历史书读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取“层层削皮,块块消化”的方法。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包括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而奴隶社会里又包含夏、商、西周、春秋等朝代,每一朝代里又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在教材编排上,每一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下又分成若干“目”;每个“目”下又有

许多分散的知识点。这样,一层一层削皮,一块一块消化,就会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使用目录。理解了目录还不够,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使用目录,从而掌握历

史知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时刻与遗忘作斗争。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数量是先多后少。因此,对

刚学过的内容,复习的间隔时间要短。在学了新的内容的当天,引导

学生及时按每“节”中的“目”来复习,牢牢掌握每个所要求的知识

点;在单元练习前引导学生以“节”为主干,“目”为侧枝进行复习;在期未总复习时,引导学生以“章”为主干,“节”为侧枝进行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加深加宽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其综合分析

能力,加强对同类知识的归纳与分析。在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

综合练习题,如“列举出我国封建时代统治比较清明的五个时期的名

称。”可根据目录回忆出:西汉时的“文景之治”、东汉时的“光武中

兴”、隋文帝时的“开皇之治”、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及唐玄宗统

治前期的“开元盛世”。又如“列举出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在我国发

动的四次事变。”可根据“节”、“目”回忆出:1931年的“九一八”

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和“八

一三”事变。目录概括性强、线索性强,因此,在总复习阶段使用目录,能对那些跨度较大的综合题加深记忆。同时,在这一段时间内,引导学生以目录为纲,回忆书本内容,查漏补缺,这样既可以节省时

间,又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则,从心理学来讲,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很容易导致遗忘,如

果我们利用目录来复习,就能够有效地排除这两个干扰,提高记忆效果。

三.引导学生根据目录掌握重点。

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的内容有详有略,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这些其实也体现在目录中。例如,从《社会》第三、第四册目录中可以看出,介绍中国史章节多于世界史,而且在整两册教材中所占页数也明显多于介绍世界史的所占页数,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中国史上。又如,通过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目录可以看出,教材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内容叙述简略,而介绍封建社会的内容却占有较多篇幅,编者把整个封建社会划分成五个阶段: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不断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繁荣时期——隋唐;继续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衰落时期——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所以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应放在封建社会。而在封建社会里,由于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且朝代的长短也不同,所以对朝代的叙述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能通过教材章节中的“目”反映出来。如在第五章“中国的封建社会”之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中,介绍了“战国、秦、西汉、东汉”四个朝代,其中介绍战国、东汉的各占一目,而秦和西汉则占有较多的“目”,显然,这一节的重点就在秦和西汉这两个朝代上。在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重点则放在唐朝,因为唐朝所占的篇目明显多于隋朝。

引导学生去审视目录,把握重点,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深化理解,更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好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根据目录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我们在平时一章一节一目的学习中,往往不会想到目录能体现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但学完一个阶段,打开目录去审视细察,就会发现目录提示出了历史发展规律。以第五章“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例,通过目录能明显地看出:封建社会在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并初步发展;而后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之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接着宋元时期虽继续繁荣,但到了明清时期,虽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也挽救不了它的衰落的命运,封建社

6.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六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增长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并在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应优化复习策略。针对近年来中考试题都表现出立足基础、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以高起点、低落点、多角度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同时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那么,如何适应要求,做好生物复习工作呢?结合近年来的中考,从试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六个“不够”:1.审题不够仔细;2.书写不够规范;3.基础不够扎实;4.思维不够灵活;5.表达不够清楚;6.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面对中考生物学复习应抓好的关键问题,谈谈具体做法。

一、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许多中下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对进一步升入高中学习不抱希望,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就有放弃学习的迹象,对生物课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抱着轻视的态度,以这样的心理进入总复习,会使总复习课复习效果大打折扣。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复习前思想动员工作,一方面跟学生说明打好初中生物知识基础是为将来更好地继续高中学习作准备。另一方面举例说明往届有的学生由于不重视生物学科,中考时虽然其他学科成绩都很优异,但生物学科成绩过低,而进不了一中、三中,而也有部分学生初一时成绩不够好,经过初二一年努力,成绩上去了,也进入了高一级学校学习,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不要随意放弃努力,相信“自信”会创造奇迹。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动员,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保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总复习。

二、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我打破常规,在这学期给我的教课进度做出了统一部署,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八年级上册的新授任务。期中考试后复习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为2017年的中考赢得复习时间。作为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一进入复习阶段,我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弄清中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中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章节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测试。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七年级上册四章的内容分成两个大的单元: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八年级主要为物种的延续。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中考中重现。

三、用好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载体,因此,教材必然成为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所以复习备考必须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落实。

近年来生物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复习教材知识时,不能贪求把书上的所有知识做到点滴不漏,也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抓重点、抓主干,要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将那些最重要的概念、规律、原理整理出来进行强化,做到熟记、透彻理解并能应用,特别是在临考前,还要将这些内容认真过一遍,防止遗忘。

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微小的细胞,还是复杂的生命个体,乃至庞大的生物圈,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要学好生物学,必须善于寻找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善于发现教材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点在生物复习课上应特别予以重视。有的老师和学生习惯于把一些知识分割得很细,忽视归纳与整合,时间费了不少,效果却不好。

除了将知识整合以形成知识网络外,采取专题复习,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实验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新课程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新近的中考命题中也越来越呈现出重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倾向。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探究活动案例和各种技能训练内容。虽然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将教材中所列的所有探究活动和实验都做一遍,但教师可根据考纲要求,精选部分探究和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将有关探究的方法和实验过程、相关结论回顾一遍,还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材中的许多探究,都涉及到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下功夫多指导。

4、重视教材中重要插图的识记和理解。

新课标教材中大量精美的插图不仅大大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更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易被感知的、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理解一些复杂的生物体结构知识与生命活动规律时大大降低了难度。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对学生学好生物学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识图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不仅要重视对课本中一些重要插图的识记,更要加强理解,教师可通过将课本插图适当变形,来考查学生对图的理解与应用。

四、精选习题,注重实效

生物学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立意命题,密切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仅仅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应用、会解题,所以在复习中精选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说明,并非做题越多,效果越好,要避免搞“题海战术”。训练题的选择,关键是要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做有心人,除了手头上多备几样高质量的教辅资料外,还可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教师一定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筛选或必要的再加工,然后提供给学生使用。此外,教师要充分重视对试卷和作业的讲评,对于学生答题时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错误率较高或带普遍性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为学生指出来,引起学生重视并及时改正,必要时,还要进行反复强化。特别是临考前,学生还必须将平时做错了的题再认真看一遍,防止遗忘。

7.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七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思想品德的学科地位

2015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方案中,思想品德总分从以前的100分降为10分。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中考改革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就认为思想品德不重要了,其实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功能虽然降低,但它的育人功能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品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是中考分值比重降低了,所以教学和复习侧重点也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再一味地逼着学生背知识,而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分别涉及知识包括:学会交往———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塑造自我———认识自我并开发自己的潜能,过富有情趣、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珍爱生命、不怕挫折,学会宽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了解国情、国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积极应对社会挑战,过自己希望的生活。这些涉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全面、系统,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认真梳理,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抓准复习重点和复习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教材知识的关键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认真领会。难点是教材中较难理解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出错的知识。在初三复习中,有许多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复习时只有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主次分明,有的放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特别是到了总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免陷入题海战,做无用功。

四、围绕热点问题和教材知识进行复习

热点一般包括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前者如“环境保护”问题,后者如“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问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常以对热点问题的认识作为考核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进而围绕热点问题,找出热点问题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可以选择一则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的时政就可能联系教材中“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及“当今时代主题”、“国际合作”等知识进行考查。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五、选取有效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

顺藤摸瓜法。所谓“顺藤”就是顺着教材的一条主线,它常表现为教材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所谓“摸瓜”就是抓住教材中与这条“藤”有关的内容,从而构建起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中,责任和使命是贯穿课文的一条主线,顺着这条“藤”可摸到许多“瓜”,如:为什么要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为什么要认清基本国情?为什么要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为什么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和关注经济发展?为什么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如何选择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等等。用顺藤摸瓜法进行复习,既可以巩固学习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重点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合并同类项法。思想品德知识中有许多都带有“同类项”,如果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善于把这些带有“同类项”的知识合并在一起,就便于学生对其区分、记忆和掌握。以复习初三思想品德为例,把其中带有“同类项”的知识点合并如下:1.“原则”类,如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2.“核心”类,如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等。3.“目的”类,如对外开放的目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等。4.“根本”类,如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基础、制度等方面归类,也可将一些知识点列成图表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法复习,使学生既能很快掌握一个知识点,又能区分同类知识点,可谓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六、抓住中考特点,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学生学法和考试方法训练

思想品德的中考命题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思想教育功能,体现课改理念,突出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学科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要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是关键。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首先,要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最后,要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审题时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中考试题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题策略,以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例如,我在总复习中对学生答题技巧做了分类要求:

第一类:选择题(50分)

1.单选:①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若选项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则选择与材料关系最密切的“最优选项”。

2.组合式选择:①排除法(排除与题目无关或知识错误的)。

②只要与题目有联系,又是正确的选项就该选。

③如果有条件限定的,要选对的,并与材料有关的,还要是符合条件的。平时的准备:多读课本,熟悉基础知识,知识点不混淆;必须记忆重点知识;多练。

第二类: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50分)

(一)答题总要求:

1.条理清楚、书写清秀;

2.答题要完整,要多角度回答,切忌只抓住某一方面反复阐述;

3.多用政治术语(会书面语、用书上的知识),少用自己的语言;

4.要读懂材料,必须联系材料,不可脱离材料;

5.认真读材料,看清材料重点讲什么,讲了几件事,从材料中找答题的切入点、关键点;

6.看清题目要求,一定按题目要求答题。

(二)典型题型及答题技巧

1.启示类、感想类、启发类、认识类、理解类、评价类

(1)一般答题步骤:

①是什么?(材料反映什么?材料中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②为什么?(用书上的知识分析原因,既要会用书上知识又要会联系材料,少用口头语)怎么办?(联系我们实际,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以后怎么做?)

(2)评价行为类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细读材料,有几个人?每个人有几种行为?要一一评价(题目有限制的除外)。

(3)法律常识的评价类的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为什么?要找到法律依据来说明。

2.说明类的题

第一类:直接反映材料说明什么?

①读材料,找出材料讲了几件事,找出联系,答出共同点。

②若是多个材料“问分别反映什么?”则要分开回答。

第二类:要答出反映的政治观点

3.原因类、意义类、建议类

多角度答题:

从国家、社会、相关部门、家庭、学校、自我的角度;

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角度;

从国家、工商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角度;

从国家、青少年的角度;

从生活、学习、纪律的角度等。

4.漫画类题

⑴看漫画、读文字,弄清漫画到底要反映什么事;

⑵用教材知识分析漫画。

5.图表题

⑴学会比较、读数据、看项目,“横比”、“纵比”,找区别、找共同点;

⑵联系教材回答。

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每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厌倦。为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不能把复习课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练习。

总之,复习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始终围绕教材主线,夯实基础,把握重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做好复习工作,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制定翔实的复习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实效,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梳理教材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调整,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九年级思品,复习方法,中考改革

参考文献

[1]卞国虎.浅谈中考政治复习[J].学科网,2013.

[2]廖丽艳.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3]蒋葵红.农村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方法对我校的教学价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8.初中数学复习策略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特此总结了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式复习课、“线”式复习课、“面”式复习课和“锥”式复习课.下面笔者就五种复习课分别加以阐述.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①成比例线段;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④圆的性质;⑤直线与圆;⑥圆与圆;⑦角与圆;⑧三角形与圆;⑨四边形与圆;⑩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

常熟悉,但没有注意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的辆数问题,因而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需求──记录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辆数。这一学习任务,并非是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做的。但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然而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半学期的复习教学,虽然工作细小而繁忙,但是看着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有适于他们的复习任务并且在付出努力之后,学习得到充实并且变得自信时,我觉得我付诸于实践的分层复习方法还是有所得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并有所得,是教师的教学理想,笔者将会在教学中思索并努力实践下去。

9.初中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资料 篇九

(一)人的生殖和发育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结构: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受精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昆虫的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昆虫的发育特点:_发育。

_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

①不完全_: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幼虫) →成虫三个时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豆娘、蜻蜓等。

②完全_: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如家蚕、蜜蜂、莱粉蝶、蛾、蝇、蚊、蚂蚁等昆虫。

完全_与不完全_区别:完全_与不完全_相比多了一个蛹阶段。

防治害虫的时间:幼虫时期。

(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植物的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不经过_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

(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_断,DAN上有许多基因。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_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母亲排出一个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父亲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决定于父亲精子的类型。

4.认同优生优育

(1)优生优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1)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6.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1)人工选择培育:如选择培育高产奶牛.(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2)杂交育种:如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

10.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十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能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各所学校的骨干和精英,所有今天坐在这里我感到有些忐忑,因为今年只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2014年试题分析和备考复习的心得。

一、2014年试题分析:

1、从各主题占的分值权重来看,体现了重者恒重的特点。去年的试题如果从10个一级主题来讲,各个主题所占的比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其中第五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占的比分最高20%,其次就是科学探究17%。第三就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2、如果从四册书的内容上分,因为最后一题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属于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我把探究的五分归到了七年级上册上。所以,七年级上册占的比重是37%,其次是七下和八下各占23%,八上占的比分17%。所以中四册书内容分布上看,体现了相对均衡的特点。

3、整个初中阶段四本教材的内容都有涉及,其中植物、人体几大系统的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出题者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植物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分量最大;而且其内容是生物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人体知识很重要,最有用,这在出题者的心目中分量自然大一些。但学习七上和七下内容的时间与考试时间相隔较远,这样需要学生更好的记忆或充分复习好,才能答好这些题。

4、从试题本身分析,试题的特点:(1)试卷知识点覆盖率高,重点知识考查突出,特别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2)试题难度适中。(3)试题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避免只考查知识的机械记忆。(4)体现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5)关注社会热点。

二、备考复习心得:

根据以上对2014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在备考复习中,我主要分以下三轮进行复习:

1、在第一轮复习中,我总结出一个字——“广”。关于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面要铺的广。(2)每个知识点都是平等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放过。

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对于学生来讲,零碎的知识是难以深入理解和记忆,在复习过程中,面铺得“广”才能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

比如我在复习血液循环这一章节中,首先复习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然后抛出有机物和氧气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血液运输,那么有机物和氧气是怎样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呢,接下来就以血液循环为中心进行辐射,提到在消化系统中,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有机物被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呼吸系统中,肺泡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到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那么二氧化碳和水是怎么样排出呢,接着就涉及到了皮肤和泌尿系统的知识。通过以血液循环为主干,揭示出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第二轮复习——“深”:以内容为主线覆盖知识体系。

下面我以三条主线为例和大家一起交流:生命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动物的新陈代谢。(1)生命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态、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细胞群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器官,植物体有六大器官,动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在这条主线中,我们可以覆盖的知识体系,比说细胞中,有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及人体口腔细胞的实验、动、植物细胞与细菌、真菌细胞结构的比较;组织当中,我们可以覆盖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植物体中的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接下来就是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人体的八大系统等等。(2)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分为水的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我们可以以这样的一种树状图把这三种代谢呈现出来。其中在水的代谢这一主线中,首先是水的吸收,根尖的结构,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代表PPT的内容,省略)(3)动物的新陈代谢

~~~~~~~~~~~~~(代表PPT的内容,省略)

这一轮的复习是对知识的加深细化,利用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接着围绕着每一个网络把每一个考查的内容深入到实处。

3、第三轮复习——“精”:把握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和找出去年没考到的知识点。

~~~~~~~~~~~~~(代表PPT的内容,省略)

11.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说明历史教师应注重历史课程的新改革,摸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改变陈旧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

以往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待,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带着愉快、积极、兴奋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如讲岳麓版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笔者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把学生分为四组在课堂上举行简单的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爆发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一战前夕的时代背景,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等理论来分析。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施展了才能,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也掌握了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新颖的教学视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而“贵在得法”,是说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历史课教学无外乎是一个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因此需要教师想办法进行引导。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农村初中大都配有电子白板,学生对于这个电子白板非常的好奇,但有些教师只把它当做黑板来用,懒得去研究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教材,从网络上收集与所教历史课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材所需,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时,笔者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西域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情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什么精神?学生纷纷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另外,历史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结合历史课的知识点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视频、图像及文字,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能够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去做一些对学生学习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呈现教学目标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始终紧扣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上课时开门见山地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主要方向,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例如在上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通过通读课文、小组讨论来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就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难平,赵万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案例式导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东岐.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3]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5.

12.语文中考复习之我见 篇十二

一、基础整合

词语的积累, 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主要靠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复习时, 可让学生把课文中有注释的词语看一看, 有重点地记一记, 做些积累;同时, 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思, 注意相近词语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句子的考查, 往往会以语言表达的方式出现。复习时要注意对所涉及的修改病句、修辞运用、变换句式、常见应用文的基本常识等知识的复习。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可能会将一些灵活、开放、难度不小的仿写、根据语境或其他要求进行表述的题目放在附加题中。名著阅读的考查, 主要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对此, 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教材, 广泛阅读,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综合性学习的考查, 不会仅仅联系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来考查, 而是会更灵活地联系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以“教材”为主, 以“学生”为本, 强化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 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 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以求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另外, 教师还应面向学生的“全体性”, 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 而应该因人分层分类分要求去训练, 尤其是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优等生可“放”, 中等生宜“引”, 后进生需“扶”。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 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 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 加强学生对字的音形、义, 词的遣词造句, 句的理解与运用, 语言的实际运用, 古诗文的积累等方面的把关训练。

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改变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 积极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如:办刊、演出、辩论等, 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老师的指导下, 积极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取研究问题, 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今年的中考说明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有关自主学习的方法, 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落实, 教学活动中要重内容, 不要重形式。在名著的复习方面要注重名著阅读, 在日常学习中制订阅读计划, 真正增加自己的名著阅读量, 开阔视野, 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四、现代文阅读方面要摒弃急功近利思想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教学要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积累, 少做题, 丰富知识, 扩大见闻, 要深入研究教材, 不脱离教材;既要善于利用教材, 又要高于教材, 开发教学资源,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 吃透教材。阅读教学一定要扎扎实实, 拓展到课外。规范文体教学, 规范答题。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准确把握文章要旨, 回答问题时须观点明确, 注重从文章的关键语句中挖掘信息, 提炼出准确的答案。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即整体感知、对语言或形象的品味。

五、作文训练是重中之重, 更要有侧重点

作文训练要以学生为本, 有利于学生文字表达,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鉴于此, 中考语文复习, 首先要立足于使学生掌握和巩固作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 学习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理解、解释社会生活现象, 提高写作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多写绿色作文, 让学生的写作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1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十三

朝天一小

凡小容

根据2012年新修订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努力要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学会听故事并简要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讲诉自己的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临场应变等,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好口语交际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引导者。那么如何才能使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策略做到有效呢?我认为: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在教学中,有效借助媒体(如图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听等过程中,产生表达自己愿望的想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我校老师吴丽蓉在教学二年级绘本读物说写课《母鸡萝丝去散步》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伴随声音让学生说:“一只()的母鸡()地散步”,学生的语言表达呈现异常的精彩。有的说 “一只懒惰的母鸡慢吞吞地散步”,有的说“一直有斑点的母鸡悠闲地散步”,有的说“一只五彩斑斓的母鸡开开心心地散步”……孩子们争先恐后,各自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让孩子想说的目的。

二、创设平等的有效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学生“怕说’的心理障碍。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创设平等的课堂,让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而安全的交际氛围。

古语道: “亲其师,传其道。”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表达的途径。师生关系直接这学生的认知活动。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最乐于扮演角色,又最易于沉浸在角色中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就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营造平等和谐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双向互动,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得具体生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得具体生动。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方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生动。在一节作文辅导课《在冬天寻找生命的踪迹》中,老师先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冬天,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图片上的冬天,还有自己亲身体验的冬天,从图片到生活实际,冬天的景象:人们穿上厚衣服、树叶变黄、孩子们玩雪、松柏挺立……在这时老师适时引导:松柏怎样的挺立?孩子们说:“松柏依然苍翠,像保卫祖国的卫兵一样挺立。”通过这样的表达,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把冬天说得也如春天一样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四、感受成功,让学生乐于表达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要给于肯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功,让学生能够感受成功就要有积极主动的表达,同时也要对及时发言的学生表示肯定与祝贺,切身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沮丧的学生要有鼓励的眼光,保住他们的尊严,在口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要加以鼓励,并鼓动其他同学为之鼓掌或投去激励的目光,这样,就避免了因回答失误而受到打击,有损自尊的现象。

14.中考数学总复习之我见 篇十四

一、首先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中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自己平时教学中与命题组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中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在复习课中寻找学习乐趣

单调的复习对人脑的刺激若反复多次,会使脑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很快从兴奋转为抑制,最后甚至昏昏欲睡,因此宜采用不同形式复习。可以将性质不同的课程(如史地、数理)交替安排,穿插复习,使大脑各神经区得到轮换休息,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把视、听、读、写等结合起来,变单调为有趣,适时调节,记忆就越牢固,复习效果就越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以往的老师们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过的知识,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原原本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不仅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常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点到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四类:(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解题思路的多样性

一题多解,就是用不同的思维分析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地解答问题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的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解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還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15.初中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资料 篇十五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2)公式: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_、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6.高考生物复习之我见 篇十六

关键词:积极的思维方式 思维迁移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

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生物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更重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

二、通过与实际相联系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无籽果实形成的特點分析等。

三、通过图表图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通过材料题,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精心选题目,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境、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备课时常提醒自己: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久而久之,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通过实验设计能力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奖励性绩效考核细则下一篇:公路日常养护月度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