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共12篇)(共12篇)
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 篇一
不参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运作和管理,但规模的公司,作为公司的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机构,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报告,有不同的社会审计和社会审计报告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社会审计是由独立审查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准。
双方的核数师的独立性,审计方法,重点审计目的,审计的作用,对审计职能不同,在这个集团的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地在现实,在法律会计内部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内部审计报告作为参考信息,经营业绩,财务责任和遵守的操作,检查,监督,评估,该奖项的纠正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该公司的内部管理,对股东负责的部门单位和保持秘密。
围绕社会审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意见,外部审计报告发出后,法医的作用,在股东,债权人和公众对社会审计管理的负责人发出的建议需要使用书中唯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缺乏实施和提出建议。
然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相同的,审计的内容,按照与审计方法,审计。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 审计报告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编写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的基础上,审计职责,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反映。
应当指出,内部控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具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处罚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报告,社会审计管理信“是也很常见。
农行审计出具报告的一个分支,部分的目的是讨论机密的内部审计报告,报告名称:报告“(ABC)的:ABC集团的内部审计字[200X]第一0xX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报告的审计报告的封面***:200X。
第XX月XX消委会:总统,副总裁,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二十部,分行农行农行集团的内部审计字[200X] 0XX第XX 200X“的第XX农行XX审计报告的报告一个月的身体XX,分公司审计。
农行分行,并准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安全和财务管理的责任和xx分公司的资产的完整性,我们的责任是对审计的审计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计划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审计,审计是要把握分支操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业务的空白,并揭示出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的主要缺陷。
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有关部门认真的自我检查,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和企业提出的问题,提高发现被处罚农行法规和审计意见等问题。
整改,在审计意见的审计和后续审计中发现的中国分公司农业银行分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基金管理是没有标准的时期。
随机性工人的借款人,贷款金额的期间,一些借款人无正当理由,甚至一些旧帐和不进行填写审核日期,贷款金额...借用超三月一个新的帐户...借款人不允许超借款的运作。
超三月借用它无条件地,不被支付给分行经理,为4:6的责任不允许三月超辞职进行清理,或分公司经理,问责制的其他原因,借款人的帐户,根据审核意见:为4:6,并从每一个月的利息借款,借款,1%的利率20%的日期。
然后根据并处罚款两个XX金不能及时支付的现象,比如农业银行,中国分公司200X年XX月XX,二十黄金abcx,美元开封200X第XX个月内第XX公司帐目审计意见历时近二十个月。
严格的财务控制系统,分公司经理的财务执行情况的规定,每个负责侵犯,库存管理,图书馆,年龄结构,小于推销员借贷的处罚金额的25%的份额是广泛存在,长令人费解的天数。
借给审核日期XX股票,并转换成XX的XX%的库存量。
3月超20件金额超XX将XX转换为XX人离开后,去年辞职的转换,如意见,推销员在第XX借款XX金额的转换金额:现有的非超一月无损的贷款,以加强收集,回收尽快;超一月。
货物损坏,7%的销售价格,有关负责人介绍,去追回这笔现金,分公司经理(或前任经理),会计,保管,3时03分04秒扣除人员的比例负责人。
全面清理后,借款人的原因,分公司经理批准的会计分支接受监督,并没有允许借出超过一个月,雇员辞职清理借款,否则,改善和加强管理控制,分支经理人员的零售价计算保管承担的3:3:4责任。
2,股票帐户是不值得认真清查,旨在发现错误,指出,根据这一原则的重要性的问题,该帐户是不值得的,不考虑成本效益审计的定义错误是:只要成品,并进行实盘不匹配类似的合并审查和调整。
特定的金融服务,审计存货(1)必须根据总数的库存和解类型的错误XX偏移量计算错误率的具体情况,仔细计算,合并,调整调整。
%帐户和无法调和:品种的总利润和亏损(2)通过调查绝对值盘盈的存货损失,我们的理解,分析,原因如下...三个年龄估计,根据最后一次购买,超个月的库存,库存总量的XX%;
超6个月的库存,占所有股票XX%;一年多的股票,所有股票的XX盘盈的存货%,不仅每年的资本成本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困扰现金流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腾出库年龄313型:总月1日到3月3-6品种,6至12个月1-2年2-3年3,分析原因...
4,按照营业额的股权结构分析,去年所有的XX股票第XX农业中国银行分行去年同期,在XX月XX上半年的销售额估计二十售罄的审计意见,库存的销售。
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 篇二
一、审计报告应具有的总体质量要求
IIA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第2400至2440条款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方向性与框架性指导, 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审计报告应具有的内容与质量要求, 以及审计报告的分布对象等。如2420条款“报告的质量”明确指出审计报告应达到“准确、客观、清晰、简洁、完整、及时、建设性”的标准。
IIA颁布的《实务公告》第2060-1条“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强调, 内部审计报告应突出重要审计发现和建议, 以及审计工作具体执行情况与计划之间存在的主要偏离及其原因。《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 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内部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企业经营、财务、风险状况等信息并发表评价意见和建议承担了组织的“防弊”、“兴利”、“增值”等使命。
二、审计报告内容主要目标与公司的目标一致
《后萨奥时代的内部审计报告》王光远/等译 (2008) 一文引用Movado集团商业控制副总经理·尼斯 (Joe Nici) 的话, “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处于受人尊重的地位, 因为它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专长可以帮助组织程序的所有者履行他们控制的责任。我给审计师最好的建议就是:记住他们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了解共同目标--包括业务目标、财务目标、报告目标和遵循性目标, 将有助于清楚地说明与未达到目标相关的风险。这样, 内部审计师在公司将获得认可乃至于欣赏。”
三、审计报告应结合外部环境, 报告应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实现增值
审计报告的成功有赖于顺应法律环境、商业环境以及企业环境的变化与要求, 相应调整报告的撰写过程与方法。毕马威内部审计服务全球主管特德·森格 (Ted Senko) 认为:“对于整个内部审计行业而言,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扩大了组织内外的视野, 内部审计现在有机会在以前未曾涉及的层面上操作---内部审计可以是组织的耳目、预警系统、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至关重要的桥梁。”
IIA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2440条款“发布审计结果”强调审计报告对象的适应性问题。严晖 (2012) 《内部审计服务的变革—增值产品》一文的观点, 深入阐述内部审计应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产品。如:“管理层的需求是期望内部审计能对实现经营目标的方式提供建议;审计委员会的需求是关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资产的安全;供应商和顾客的需求是期望内部审计为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确认服务;外部审计人员的需求是视内部审计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若其有效, 将大大降低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外部监管机构的需求是关注企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审计报告成为不同客户桥梁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对象写好内部审计报告, 发挥内部审计的不断增值服务。
四、书写审计报告的十项基本原则
任何的审计报告的撰写应从阅读者的理解范围、期望和需求出发, 采用恰当的报告格式和内容框架, 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 以保证报告达到质量标准。
王光远/等译 (2008) 《后萨奥时代的内部审计报告》总结了撰写审计报告的十项基本原则:1.以结论为开头。审计人员须认真思考、分析、整理信息, 写出强而有力的句子, 赋予报告精髓。2.将重要问题置前。读报告的人时间、精力、耐心都是有限的, 将重要问题放在最前面, 易使读者把握报告的重要发现。3.直接陈述结论及情况。尽力把初稿写的简短些、直接些, 训练自己以最精炼的句子清楚地陈述观点。4.强调管理层所关心的问题和改善的机会。要让管理层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可识别重要问题的人, 就必须将管理层所关心的问题摆在第一位, 将自己的议题摆在第二位。5.以必要的信息佐证审计论点。6.删除不必要的信息或程序性的描述。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或过多的程序性描述横阻在审计报告中, 会使读者感到冗长乏味, 且对报告的结果也无意义。7.指明对管理层所关心问题的影响。只有管理层体会到对其营运流程或作业会有不良影响或有特定效益时, 审计发现和建议才会对他们产生价值。不管这种影响是以风险还是效益陈述时, 都必须从管理层的立场出发。8.指明问题原因以便有效解决。与外部审计相比较, 内部审计不仅仅满足于指出问题所在, 还要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9.强调解决问题及结果, 而非详细的程序。10.建议的改进措施与问题的原因直接相关。只有找出真正原因, 才可提出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以上前辈的十点原则, 对于从事内部审计的青年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每一点都值得我们从业爱好者深入研究、学习。
提高审计质量, 防范审计风险,
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文/官晓艳
摘要:为加强高校内部监督体制建设, 各个高校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开展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于受到审计工作质量等因素的制约, 该项工作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地展现。本文从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
近几年, 高校暴露出来的管理漏洞和监督空缺问题, 极大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当前高校内部的管理监督制度可谓刻不容缓。在两办关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文件的基础上, 中央纪委等六部门、审计署、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发文详细解读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常规工作。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运用相关审计程序和方法, 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 (单位) 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 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为了使审计更加规范化, 各个高校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审计规定, 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按照教育部和审计署的相关规定, 现在国内绝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 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发展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和审计对象的特殊性, 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大, 主要包括:在执行高校学生政策方面, 易发生违规收取学费、违规提取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现象;在资金收支方面, 则易出现预算编制不完善、报表不
五、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分类
审计报告不仅要发现问题, 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行动措施。仅与情况陈述相关性的建议是无价值的, 对报告无实质性贡献。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 是治理主体的重要资源, 内部审计对治理程序的确认, 是内部控制评价的延伸。此外, 区分了内部审计在治理与管理中的不同作用, 强调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恰当处理好复杂的报告关系。王光远/等译 (2008) 索耶参照美国GAO的规范, 人们通常将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列作四种:1.对行为导向的有效建议。2.对核心建议的特别关注。3.对结果的承诺。4.监控和跟踪制度。在核心建议的特别关注方面, 严晖 (2012) 观点:内部审计要有勇气以企业所有者的没有料及到的方式推动变革。特别是推动核心问题的变革, 对核心建议的特别关注, 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
全面、资金未及时上缴或发放等问题;在工程建设方面, 项目投资超预算、违规招标、手续不完善、拖欠债务的行为比比皆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 存在着进行违规经费核算、不合理支出、虚构科研项目骗取经费等问题;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方面, 也因缺乏民主性、集体性和科学性, 最终导致重大经济事项无法得到顺利执行等情况。如何解决各高校在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成为了内部审计中有待突破的瓶颈。
对以上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出现的问题, 追其根源如下:
(一) 高校内部审计环境对内审工作的影响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将直接决定于高校内部审计环境。由于内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在同一个“屋檐下”, 审计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审计者的前途, 内审机构往往选择了“妥协”。各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执行主体, 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纠错”与“究责”上, 弱化了对预防机制的建设;加之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 事前事中监督未发挥作用也就未能引起对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足够重视。
(二) 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 在高校内审机构工作的人员普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多数审计人员缺乏完整的审计知识体系, 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对被审计部门的职能和特点不熟悉, 这些人为因素大大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而经济责任审计复杂的客观环境, 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审计人员不敢审又不能不审, 这种畏惧心理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
(三) 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规
王光远 (2008) 强调“一个适用于任何写作类型的真理是: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对于内部审计而言, 说得太多比说得不够更成问题。”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渐渐流行起来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在这样的情形下, 如何根据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有效分配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任务, 如何安排报告撰写与复核的程序等, 如何控制外部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的质量等, 都是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等译.《后萨奥时代的内部审计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8.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审计报告
上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报告”)。本所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申请加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的,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意见。”
深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本所有关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如适用)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业“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给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的融资便利性,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国际上从“安然”到“世界通信”,这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让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崩溃。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事情。由于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最初检验者,审计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现状
内部审计报告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方向,其对上市公司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但是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开展审计时所要遵循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审计结论(依据已查明的事实,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其具有七大显著特征:正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建设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骤: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并签发审计报告。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报告隶属于自愿披露性质,因此,内部审计报告披露的过程实质上为健全与本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部审计报告滞后是引起财务报告质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不良弊端,我国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审计报告,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报告披露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将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给上市公司领导者,增强上市公司领导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
3.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加的需求主动披露内审报告
随着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增加,管理层会越来越倾向于披露自愿性质的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资产投资于内部控制的设计、维护和实施当中,而这种做法很明显的会提供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管理层会倾向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优秀的信号,以换取市场对管理层努力的肯定。同样,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会吸引投资。所以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动力,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会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必要的审计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体的审计指引,以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鉴证对象不明确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未确定。研究调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现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报告以“我们接受委托,对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签证”开头;明确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明确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责任:立足于鉴证工作的基础之上对X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鉴证意见;出具鉴证结论:XX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以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4.内审报告中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审报告中应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应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内审报告简单提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其余报告均只是认为企业在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无涉及。这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有关.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与财务报告有关.忽视了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5.其他问题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现在于:第一,对于盈利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时,一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势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够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其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于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再培训,切实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需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形势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已是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4.加强上市公司内审报告披露其他措施
针对上述上市公司内审报告存在的其他问题,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强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切实规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二是充分发挥证监会职能,确保统一对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持续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三是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刮泥,一经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J].现代商业, 2010,(15).
[2]张亚琴:论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经济师, 2009,(06).
[3]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张 俭:内部审计报告对象——董事会还是高管层[J].财会月刊,2009,(18) .
4.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 篇四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多方面的共同点,但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重在审计“结果”,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保证财务报表质量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重在审计“过程”。
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不同,使得两者存在区别,例如: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目的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都可能涉及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两者目的不同。
(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范围要求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采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
(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期间要求不同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综合性方案,
需要获取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期间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
则仅需要对内部控制在基准日前足够长的时间(可能短于整个审计期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
(四)对控制缺陷的评价和沟通要求不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是否构成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五)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所包括的意见类型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此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存在保留意见的意见类型,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5.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篇五
行保处:
根据医院本审计工作计划,医院组成审计组于2014年9月20日对你处建设工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审计。经研究,同意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依据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如下:
一、审计结论
(一)建设工程完成情况
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完成建设项目及零星维修项目124项,投资金额704.88万元。
(二)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管理开展情况
1.内控环境:行保处是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建设工程项目、零星维修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依据《七三一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试行)》(医法办[2013]〕165号)、《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医动[2008]98号)、七三一医院合同管理办法(医经[2013]148号)、《七三一医院招投标管理办法》(医经〔2013〕147号)等制度进行项目管理,编写了《建设工程内部控制手册》,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岗位职责。
2.风险评估:经评估,存在由于对工程管理环节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工程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工程质量、进度等各个环节不达标产生的在建工程风险。3.控制活动:按已有规章制度进行项目过程控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按照不同的限额进行立项、审批、开展招投标、签订合同、进行工程验收、编制工程项目台账等。
4.信息与沟通:对病房及体检中心在建工程项目,项目组每周召开一次体检楼项目例会,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采取不定期召开例会方式,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5.内部监督:由医院纪监审法室和经济管理办公室等监督部门对相关项目业务开展审计及效能监察,对合同的签订、履行、付款情况进行法律审核、监督和控制。
二、存在问题
(一)内控设计缺陷
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依据的主要制度是《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医动[2008]98号)已不适合现有的工程管理需要,制度内容不完善,不能涵盖现有的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容。
2.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主要依据的是1989年编制的医院基本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已不适用,且未以正式文件印发。
(二)内控执行缺陷
1.招投标管理: 对已完成的供氧站、高压氧工程进行了抽查,高压氧工程存在未按照医院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实施内部邀请招标或比价招标的问题。
2.项目投资计划管理:零星维修项目计划、概预算审批程序不完善。3.工程造价管理:内部比价招标项目概预算未委托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编制。
4.工程验收管理:高压氧工程资料未及时进行档案验收,验收资料不齐全,未及时进行工程验收。
5.工程档案管理:抽查的高压氧、供氧站工程档案未及时归档。以前遗留的已完成的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均未按要求及时进行归档,如综合手术楼工程、病房大楼改造工程以及9号住宅楼工程。
三、审计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议行保处及时完成《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管理办法》的修订,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建设工程管理程序、职责,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建议医务处下属的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定,推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二)建议行保处加强项目投资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及零星维修项目的计划、实施方案、概预算编制管理和审批工作。
(三)建议行保处加强造价管理,对工程概预算要指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编制。
(四)建议行保处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三院及医院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签订合同。
(五)建议行保处加强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及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完成项目竣工验收总结报告,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组织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请将审计建议落实情况于两个月内以书面形式报纪监审法室。
附件:1.对七三一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2.审计回复书
对七三一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院领导:
根据医院本审计工作计划,医院组成审计组于2014年9月20日对行保处建设工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审计。审计组依据集团公司、三院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要求以及医院审计、基建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现场查阅了建设工程内部控制手册、建设工程合同台账以及供氧站、高压氧建设工程相关资料,运用了询问、调查问卷、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方法,在行保处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该项目的审计,现将审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计情况
(一)建设工程完成情况
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完成建设项目及零星维修项目124项,投资金额704.88万元。
(二)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管理情况 1.内控环境
行保处是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设处长1名,助理8名,负责建设工程项目、零星维修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并依据《七三一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试行)》(医法办[2013]〕165号)、《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医动[2008]98号)、《七三一医院合同管理办法》(医经[2013]148号)、《七三一医院招投标管理办法》(医经〔2013〕147号)等制度进行项目管理,编写了《建设工程内部控制手册》。经审计《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医动[2008]98号)已不适合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无正式下达的管理文件。
2.风险评估:经评估,存在由于对工程管理环节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工程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工程质量、进度等各个环节不达标产生的在建工程风险,制定了整改方案及措施,但仍存在整改方案及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3.控制活动:按已有规章制度进行项目过程控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按照不同的限额进行立项、审批、开展招投标、签订合同、进行工程验收、编制工程项目台账等。
项目投资计划管理:从2013年开始,根据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编制概预算,经过院长办公会审批后实施,有概预算调整的需经过审批后实施。但零星维修项目只有计划和概预算,未经过审批程序。
招投标管理:抽查的高压氧工程项目也未按规定进行内部比价招投标。
工程验收及档案管理:针对建设工程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完善的问题,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准备工作,建设工程资料的管理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仍存在工程档案验收及归档不及时的问题。
4.信息与沟通:对病房及体检中心在建工程项目,项目组每周召开一次体检楼项目例会,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采取不定期召开例会方式,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定期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培训和经验交流,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5.内部监督:由医院纪监审法室和经济管理办公室等监督部门对相关项目业务开展审计及效能监察,对合同的签订、履行、付款情况进行法律审核、监督和控制。
二、存在问题
(一)内控设计缺陷
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依据的主要制度是《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医动[2008]98号)已不适合现有的工程管理需要,制度内容不完善,不能涵盖现有的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容。
2.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主要依据的是1989年编制的医院基本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已不适用,且未以正式文件印发。
(二)内控执行缺陷
1.招投标管理: 对已完成的供氧站、高压氧工程进行了抽查,高压氧工程存在未按照医院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实施内部邀请招标或比价招标的问题。
2.项目投资计划管理:零星维修项目计划、概预算审批程序不完善。
3.工程造价管理:内部比价招标项目概预算未委托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编制。
4.工程验收管理:高压氧工程资料未及时进行档案验收,验收资料不齐全,未及时进行工程验收。
5.工程档案管理:抽查的高压氧、供氧站工程档案未及时归档。以前遗留的已完成的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均未按要求及时进行归档,如综合手术楼工程、病房大楼改造工程以及9号住宅楼工程。
三、审计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议行保处及时完成《七三一医院基建工程管理办法》的修订,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建设工程管理程序、职责,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建议医务处下属的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定,推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二)建议行保处加强项目投资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及零星维修项目的计划、实施方案、概预算编制管理和审批工作。
(三)建议行保处加强造价管理,对工程概预算要指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编制。
(四)建议行保处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三院及医院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签订合同。
6.内部审计报告 篇六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Xx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包括xxxx年xx月xx日的资产负债表、xxxx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编制和公允列报财务报表是Xxxxxxxxxx有限公司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允列报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7.从审计报告看内部控制缺陷 篇七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颁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明确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本文以2004~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审报告为样本,剔除极少数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报告,分析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中与内控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比国内外政策法规,寻求借鉴之处,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2004~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情况概要如表1所示,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中,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占到绝大多数,因此,这两类报告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通过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公司的年报中反映出许多与内部控制缺陷有关的问题,如大股东占资、违规担保、违反证券法规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从图1中可见一斑。
1. 无论是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还是保留意见报告,无论是2004年还是2005年,内部控制的问题都集中反映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这两个要素上。
2. 保留意见和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中内部控制的各要素呈现相类似的比例结构,四个要素上暴露出的问题依次减少,可以推知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中各要素的影响力依次减弱。
3. 从趋势上看,2005年比2004年有明显增长的迹象,在保留意见报告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三、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内部控制中尤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两要素问题最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许多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制约,“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几乎全部集中于高级管理者手中,中小股东利益难以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混乱,使得内部控制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2. 法律法规的缺失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的强制性要求,但由于其本身不是法律,所以实施起来的力度有限。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环境相互渗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也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有效地完善治理环境,可以为内控实施提供环境保障。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从COSO报告到《萨班斯法案》,美国的监管机构善于通过立法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进行强制性要求。而我国监管部门善用针对性强、见效快的行政手段,这在事先预防和规避问题的发生上作用不明显。从长远来看,一部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法律是必要的。
五、结束语
8.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篇八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检查监督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同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认真实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修改办法,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规避,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使企业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仍存在隐患,需要我们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的矛盾
《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的委托时,应当根据《基本规范》及与其相匹配的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审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并对审计结果出具相关报告,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相关建议。由《审计指引》关于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可以得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在特定基准日是否有效。所以,注册会计师就要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付责任。但矛盾的是,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包括企业所设立的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应对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而《审计指引》中的规定却与审计范围不相符合,将不同的内部控制基于不同的范围。
(二)审计鉴证标准困难
内部控制审计只能在为企业合理保证的基础上提供鉴证业务,内部审计师发表积极的审计意见的前提是将审计风险降至企业能接受的低水平。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包括鉴证的目标、对象、标准和报告,因而只有保证其要素能够依据严谨的参考标准,才能保证整体的内部控制审计有标准可以依赖。
从法律的层面上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够作为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标准,但是,经过我们深入探索,该体系的原则性导向很严重,即适应性、通用性强,只提供一般性规范,执行者可以结合本企业实际灵活设计执行,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原则性导向的特点使得企业内控审计标准不够严谨,缺乏应有的刚性,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在认识层面出现偏差和不同的看法,这就使得内控审计一旦将这样不严谨的规范作为标准,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
另外,我国的内控审计目标是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并发表改进意见。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划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操作的层面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虽然《评价指引》中规定了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和运行缺陷,根据缺陷的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但是关于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偏离目标的严重程度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办法,而是将办法的制定授予企业自身。
(三)注册会计师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内控审计的目标要求注册会计师有专业胜任能力,这就使注册会计师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首先要获取有关内控证据,而企业在这方面面临很大困难,特别是在获取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证据上。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总是审计落后于评价。企业的管理层对内控的评价有责任,而且管理层首先拥有信息,外部审计师在负责内控审计时不容易迅速获取信息,因而处于劣势。从分析来看,对内控进行审计的困难程度要远大于内控评价,其核心是二者所面临的困难实质不同,来源于自我评价的方面约束了企业进行内控评价,而在获取信息方面并发现内控错误是内控审计的瓶颈。
在审计环境方面,内部控制审计处于复杂的内控环境,对工作的展开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按照要求,内控审计要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审计,也就是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所有方面进行审计,这无疑增大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带来了挑战。
这些因素严重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影响了审计质量,使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三、应对问题的策略
(一) 区分内部审计范围和目标
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因为对内控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有理解上的出入,不明白内控审计其中的含义,也就无法按照严格的标准去落实在企业营运当中的日常工作,随后内控审计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内控审计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时,以风险为导向是内控审计的原则,究其根本还是对财务做监督,由于未深入研究财务与非财务报告内控定义差别,所以明确区分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标准势在必行。
(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明确鉴证标准
为了防范、规避、降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较为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下进一步使其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升。据外国经验,我国可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在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改进,争取得到支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专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企业相关的内部审计业务时,面临着机会和挑战。注册会计师不仅仅要提高自己在内部控制审计上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继续培养计划,还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注册会计师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在机会面前更有把握,完成内部控制审计任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审计是不同的,这需要注册会计师了解更多的与此类业务相关的知识,拓展其知识范围,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内控审计工作。在加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注册会计师应注重参与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为其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与此同时,参加组织培训和探讨以及交流活动也会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能力。
四、借鉴外国经验,发展我国内部控制审计
美国从2002年的《萨班斯—奥力克》法案到2004年的《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再到不断对准则的补充修订,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效果的提高方面有所成就。内控审计不仅融合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也对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要求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要逐步加强对内控审计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其认识程度,在审计目标上进行总体上和具体层面的划分,把握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谢晓燕, 张心灵, 陈秀芳.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选择——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关联的分析[J]. 财会通讯: 综合 (下), 2009 (3): 125-127.
[2]李金栋, 王建中.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J]. 财会研究, 2010 (021): 65-67.
[3]邱高松.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思维新探[J].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10 (004): 104-105.
[4]马宏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路[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 5: 104-106.
9.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参考 篇九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 年 月 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贵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XX有限公司于 年 月 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什么是审计报告
10.内部财务审计报告 篇十
内部审计 [2010] 第 01 号
董事会:
根据***的指令,于2010年5月4日,对ABFI82M产品实施了内部专项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和评价该产品的盈利情况,以及整个营运过程是否正常,成本核算是否合理等。
审计工作到了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与销售、采购、工程、PMC、生产、财务等部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相关业务的处理文件。现将审核结果报告如下:
一、情况概述 :
该产品对我公司而言,是一款生产工序较多、周期较长、批量较大的新产品,产品从模具设计开始,经过模具制造、塑胶件注塑、丝印、组装等多道工序。
该产品于2009年8月开始投入前期的模具制造,反复试模,2009年10月开始塑胶件的正式投产,2010年1月首批交货。截止6月30日,该产品总订单数734,850件,总交货数589,650件,尚未交货数145,200件。
审计发现,该产品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塑胶件的成交价低于生产成本9%,每个塑胶产品亏本0.09956美元。按总订单数 734,850件计算,亏本 73,162美元,折合人民币499,690元。经过全面、系统、客观地审计,查明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报价偏低、脱离实际,还有就是材料涨价也占有很大比例。
二、主要问题和整改意见
1、成交价缺少数据依据(具体数据见主表(1)、附表(1)、附表(2))
在对产品报价的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报价含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如:该产品的成交价较原始报价下调19%,每件减价0.22719美元。但是,我们却找不到有关价格下调的可信的数据依据或相关书面文件。
2、报价缺少严格的审核程序
报价缺少严格的审核程序,即便有也似流于形式。强调:审核程序很关键,应做专业的、全面、细致的把关。
3、报价缺乏系统核定资料
现存的报价数据,缺乏系统、客观的测算核定资料,报价有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如:在Calor夹具的报价中,只有材料成本,忽略了工费成本(50元/时);再如:FTI82M产品组装测试的生产周期,实际是380秒,而报价只有280秒,差异悬殊,报价的真实性、合理性得不到有效的数据支持和保障。
4、生产制造成本倒挂(具体数据见主表(2)、附表(2))
生产制造成本高于报价,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装配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其中:装配成本变动差异占总差异的196%,与报价比超支了104.5%,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际生产周期和实际小时费用都高于报价;原材料成本变动差异占总差异的78%,与报价比超支了48.2%,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涨价。
5、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悬殊(具体数据见主表(3)、附表(3))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且部分成本项目差异悬殊。其中:工资成本平均高于标准成本116%,机器成本也平均高于标准成本55%。进一步查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财务部的标准工费率偏离实际;
B、生产部的报工错误;
C、工程部的工艺路线设错(比如要5个人的只算1个人)。
针对以上差异原因,各部门正在改善,财务部也已在6月份启用新的标准工费率。期待6月份的成本分析,会有实质性的改观。
6、内控监督制度不健全
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相互制约;而我司市场部、采购部,在报价、询价环节,违背这一制约控制原则,自己报价、询价,自己销售、采购。
三、评估意见和建议
1、将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要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说占有市场很重要,但经济效益更重要。面对同行的低报价,应做横向考察,探究低报价的原因,结合本司实际情况,区别可比不可比因素,考虑必要的安全系数,再确定减价与否及幅度。
2、建议成立价格审核评价小组
建议成立价格审核评价小组,该组主要工作是对销售报价及采购询价,进行综合审核,将内部数据与外部信息来源相比较,进行趋势预测,提出最有利的合理交易价格,并评价职能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对发现的异常差异或异常关系采取必要的调查与纠正措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3、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
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控制制度和机制,加强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并通过内部审计,促使企业的各种控制得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杜绝失误和漏洞。
4、妥善保管各种价格资料
报价询价资料是证明员工谨慎勤勉工作的直接资料,也是企业管理重要的控制手段。公司应建立报价、询价、比价制度,并制定统一表格、制定规范的记录规则,妥善保留有关资料,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也为未来提供参考。附件:
1、主表
一
《ABFI82M产品原始报价、成交价格及实际成本对比》
2、附表(1)《ABFI82M产品模具成本一览表》
3、主表
二
《塑胶件成交价与实际成本差异一览表》
4、附表(2)《ABFI82M产品报价明细表》
5、主表
三
6、附表(3)《
ABFI82M产品标准单位成本与实际单位成本差异表》 SAP系统中ABFI82M产品的单位成本表》
审计项目负责人:****
11.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篇十一
我国的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是伴随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审计质量控制基础工作未做或未做好,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存在很多潜在风险。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实施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审计师一种行为,可以有效的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定只能是其基本功能。所以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它同时也是保障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审计工作水准的重要标志。因为,搞好一个企业的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使审计内部的制约机制得到强化,同时审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得以有效克服,从而提高审计员工作的质量,保证审计意见表达的公正和客观,实现统一的审计效率和效力,加快我国审计事业同国际接轨,使审计工作积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阐述审计质量的定义和控制
(一)审计质量的定义
对审计质量定义理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还有一种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的质量,持后者观点的学者居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审计工作质量包括业务质量和社会质量,前者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备的符合规范性行为要求的特征,后者指审计工作对社会的影响或作用程度。审计质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大部分,即审计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外在社会效益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标的有效程度。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质量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二 审计质量控制重要性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的行为,里面很明白的说到了审计的责任,确保了审计质量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建立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它是审计生存的基础。通过审计质量的控制可以更好的维护这经济。也可以揭露出审计单位违法的问题,打击腐败和犯罪。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防范和降低风险。
三、目前审计质量的状态和问题所在
(一)当前我国审计质量的现状 近几年,
各审计机关按照相关的要求,为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审计质量大大的得到了改善,但是影响当前审计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审计水平低与审计质量不好仍然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不科学的审计计划吗,无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工作的计划方面任然很盲目、很随意。
2、在审计工作之前,准备得不够充分,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从而使定制的方针政策完全脱离实际,造成审计计划的操作性低,审计工作无重点。
3、审计工作质量存在不真实性、质量低,工作实施得不彻底,很多相关的重要问题并没有做深入的调查。
4、在对审计进行综合分析时,没有进行彻底的加息,提出的审计意见没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造成审计工作在质量和水平上都处于低端水平。)
(二)、我国目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1、审计意见书是具有审计职能的审计机关对其所审计的事项作出评价的法律文书。审计决定书是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法律文书。目前,阻碍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无法全面、正确反映所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审查的所要求的全面性;审查系统没有一个长效的工作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审计人员工作不公正、不客观;审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等不足,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全有法可依;审计体制的不健全也严重的影响了审计机关进行公正地审计处理,从而无法客观的反映问题。
没能有效落实的审计意见和决定尚存大部分
目前审计机关考核审计情况,惩罚财经违纪的重要形式就是审计的意见和决定,如果审计机关裁定出的审计意见和决定不能有效执行,根本就起不到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作用。根据以往的审计工作的实践状况得出,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省级意见和决定存在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审计机关的监督不够,执行法律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地方保护的干扰和比较局限的审计措施。
3、严重不规范行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会计市场之前的竞争日趋加剧,是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效益的推动,市场中公开的秘密就是打折。一部分会计事务所一系列恶意低价的竞争,并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大揽业务,比如向他人支付佣金、回扣。这种竞争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四、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提供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为审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完成,所以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内在因素是人,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审计人员素质。从事实上看来 , 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能力不强的话,即便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大量的审计人手力量,也是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所以,要加强且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审计人员的素质应从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这几个方面提升。通过召开各种民主会议、深入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审计工作程序,实施审计行为等各个方面。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或者审计专题讲座等形式,完善和更新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促进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理顺审计体制
当今实施的审计体制是双重领导体制,对于审计机构来说是一个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当上级审计部门的指示和地方的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地方审计部门常会顾及地方的利益,从而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为了杜绝此类事的发生,建议推行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机制。可先暂时推行省属范围的垂直领导体制(即市、州、地区、审计机关归属省审计机关垂直领导,县、县级市审计机关归属市、州、地区审计机关垂直领导)。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视其效果,再全方面实行完全的垂直领导体制。待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机制成熟后,地方审计机关将很大程度增强其独立性,其监督力度也会得到强化。
(三)为会计师事务所重视诚信创造条件。
1、会计师事务所的改组形式。在我国,大多数的事务所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比较烧技能合伙制度的事务所。两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为,有限责任者对作者施行的是责任限制,而合伙的事务所将多作者施行无限的责任承担。独立审计是一个高执业风险和高舍狐疑责任的行业,有限事务所只承担有限责任与独立审计行业的特点完全不同。不管民事责任有多么的完善,有限责任者的所有者只承担有限的责任,从而使其对欺诈的代价大大减少,审计师的责任也不能被民事责任约束。因此,如果要是会计事务所真正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就要大力推行合伙制民事事务所。让会计师有所顾虑,要求他们按照相应的准则来办事,认真执业,这样就会保证审计的质量。合伙制度将会是会计事务所改革的最终形式,但是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依赖一个环境稳定,政策透明的注册会计师的
2、政府要员要做好保护一切私有和公有财产的榜样。把工作的中心放在制度建设当中,积极开展和组织专家对制度的制定和产权的维护,确切的执行制度的规定,是其产权不仅仅是法律的条文,更是社会的文化,政府不能对于的出台政策和一些破坏产权的制度。制定好的审计制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控。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职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追究,对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和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工作。公平、公平。
3、政府的管理机构应该把上市公司的治理进行一定的规范。控制他们在证券市场的权利为最重要的,使上市的公司的管理层吧经理放在业绩上面,为会计事务所“说实话”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为评价审计机构工作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审计质量控制在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保证实现审计最终目的的重要因素。(山西宏厦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 045008)
参考文献:
[1] 孙兴辉,郑平.提高审计质量全面真实反映审计情况[J].甘肃审计,2008,(7).
[2] 叶秀蓉,谭旭东.提高审计质量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8,(3).
[3] 中国财经大学课题组.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8.
[4] 孟庆亮.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与关口[N].中国审计报,2008.
1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 篇十二
一、对内部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控制, 简而言之, 就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校对, 确保审计报告具备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审计成果的好坏、审计质量的高低都集中反映在审计报告上, 因此, 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审计价值最大化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审机构“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 其“用户”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的上级管理单位 (或部门) 、相关监管机构等等。内部审计报告本身不产生价值, 审计价值的产生在于这些“用户”对内部审计报告是否感兴趣、是否加以使用、如何使用, 即是否切实正视问题, 采取整改措施改进不足, 达到完善制度、纠正缺陷、防范风险的目标。而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 正是决定这一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内审机构必须重视审计报告质量, 使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
(二) 有利于构建和谐审计环境
一份质量上乘的审计报告, 可以成为审与被审之间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桥梁, 可以减少工作中的摩擦、不信任, 并可为后续的、持久的审计工作做好铺垫, 对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 一份糟糕的审计报告, 有可能使审与被审的关系很快恶化, 对审计工作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 对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障碍。良好的工作关系一旦被破坏, 要重新恢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 有利于塑造审计部门良好形象
对上述审计的“用户”而言, 内部审计的“过程”是隐性的, 因此, “过程”的质量高低对其而言无直观感受, 唯有内部审计报告这一“结果”性的载体, 方能使其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体验。如果撰写的内部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全面, 得到“用户”的认可, 将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的良好形象, 反之, 审计的形象会受到损害或贬低。
(四) 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能力
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需要从源头抓起, 而不是等到审计报告初稿形成再进行控制, 因此, 质量控制的过程将对审计人员提出全方位的要求, 诸如, 审前准备资料收集要完备、分析要有深度;审计模型的研发、运行和初步验证要精准;现场查证要保持职业审慎性和敏感性等等, 这些点点滴滴的要求都是为审计报告的撰写作铺垫, 有利于提升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二、内部审计报告质量常见问题剖析
(一) 审计结论不全面、不客观、不精练
1. 不全面。
这是指在审计报告中没有植入系统论的观点, 作出的审计结论没有将审计事项作为一个系统来反映, 而只是表达了其中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方面, 对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描述不全, 这将使阅读者不能了解到审计事项的全貌。比如, 很多审计报告的审计结论往往只描述存在的问题, 却漏了审计事项正面的、需要予以肯定的一面, 这容易使阅读者产生被审计单位一无是处的印象。或者是在篇幅的安排上, 正面的陈述寥寥几句后, 话锋一转立即进入大篇幅的问题陈述, 这都很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不解或者反感。
2. 不客观。
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 以事实为依据, 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不客观的情形一般表现为两个极端, 其中一个极端是作出的审计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言辞犀利, 表达的观点过于偏激。另一个极端是赞扬性、修饰性、脱离客观实际的用词多, 过于迎合被审计单位。这两种极端都违背了审计最基本的客观性要求。
3. 不精练。
审计结论应当给阅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 长篇大论、非条目式的审计结论读起来不仅费力, 而且会增加阅读者在理解、消化、吸收观点方面的负担。此外, 有的审计报告中会引用图表辅助性地表达审计结论, 但在描述时往往会重复表内数据, 而没有能够很好地归纳出表中数据所隐含的观点, 显得累赘、繁琐, 说不到点子上。
(二) 审计发现问题定性不准、原因分析不透、问题全貌不清、归纳不够精练
1. 定性不够精准。
主要是没有能够精确地表达出问题的实质。有的审计人员为达到吸引阅读者眼球的目的, 容易陷入上纲上线、过于拔高的怪圈。比如, 从问题定性的描述中, 看不出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 或者以偏概全、放大问题, 或者将一般风险问题升级为严重风险问题等等。
2.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不够透彻。
有的审计报告只侧重于描述问题的具体表现, 而遗漏了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这很容易在阅读者中产生问题理解上的歧义, 比如, 有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严重, 但有可能是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也有的问题更多是客观原因所致, 如果在审计报告中对问题成因没有加以一定的分析和描述, 不给阅读者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尤其是给上级管理部门一个清晰的脉络, 则在责任人的处理上很容易被不当追责, 也不利于从根源上采取整改性措施, 而使整改工作徒留表面。
3. 因查证不清或受审计技术限制, 说不清问题的全貌。
一方面, 如果审计人员不能胜任所分配的审计查证任务, 或虽能胜任但责任心差、敷衍了事, 结果可导致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描述不清, 放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 在相关业务数据未实现电子化的领域, 审计人员仅能就所查的几个样本发表审计意见, 无法全方位把问题描述清楚, 但从阅读者的需求或期望考虑, 往往想了解清楚所描述问题全量数据的情况。当然, 随着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发展, 这一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非纸质介质存储的业务将可对全量数据实现问题查找并进行描述。
4. 归纳不够精练。
审计报告忌冗长, 尤其是对管理层而言, 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能了解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决策, 但有的审计报告对问题的描述过长, 没有进行精加工, 最典型的是简单将向被审计单位取证确认的问题事实描述原模原样复制粘贴于审计报告中, 缺乏对问题的归类和精加工。
(三) 审计建议空洞
1. 放之四海皆准, 无针对性。
提出的审计建议宽泛, 针对性不强, 使用形式化的语言进行表述, 诸如, “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合规意识教育”、“建议加大对责任人的惩处力度”、“建议切实整改相关问题”等等, 未能与审计发现和原因分析建立恰当的对应关系, 或者, 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不透、不准, 导致提不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报告使用者不知从何下手将建议落到实处。
2. 仅从审计角度出发, 无可操作性。
如果审计报告撰写者只站在审计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关切到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就会出现提交的审计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比如, 为挽回三千元的损失, 被审计单位需要支付八千元的差旅费, 此时若再建议被审计单位追款, 显然是得不偿失;二是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 某银行财政性存款占比很大, 为了整改一个一般性问题, 可能导致该银行存款被大量划转, 危及到其在当地的持续发展, 此时的审计建议若不讲究策略, 也不具可操作性;三是提出的审计建议层级错误, 比如, 本应是上级部门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却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 使其无法操作。
(四) 整体不连贯, 前后矛盾
如果将审计结论、审计发现、审计建议前后连贯、融为一体去审视, 会发现有的审计报告中, 审计结论与紧随其后的其他描述存在观点上的冲突, 没有遥相呼应, 比如, 给出的审计结论“正面”, 但审计发现部分性质严重的问题较多, 给出的审计结论“负面”, 但审计发现部分却仅只是少量的轻微问题。或者, 对同一审计事项的描述, 前面是一种观点, 但后面却是另一种观点等等。还有, 就是审计建议与审计结论、审计发现相分离, 没有一脉相承。
(五) 文字表达方面的常识性错误
所谓常识性的错误, 主要是指审计报告中存在错字、漏字、别字、标点错误、数据错误, 或同一指标数据前后不一等等。现实审计工作中, 审计报告存在常识性错误的情况并不鲜见, 往往是撰写者和复核者责任心不足所导致。
三、做好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若干策略
要控制好上述常见的审计报告质量问题, 审计部门不能仅从审计报告本身入手, 即不能狭隘地局限在审计评价、审计发现、审计建议、文字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的去思考控制策略, 而要放眼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更宏观的层面 (如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 去加以思考, 拓展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范围和空间。按照内容齐全、陈述客观、文字简明、程序规范、编制及时、建议可行等六项审计报告质量标准, 除了需要持续提升审计人员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外, 通过以下若干控制策略, 将可有力地避免审计报告常见问题, 促进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
(一) 创建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
1. 根据单位特点建立适用的审计评价体系。
如何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审计部门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探索和建立客观、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这是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 可以建立不同的审计评价体系, 如针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可以建立财务收支审计评价体系;针对单位所有业务进行的审计, 可以建立综合经营管理审计评价体系等。建立审计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般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现状, 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出发, 选取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若干考核指标、财务会计指标、发展指标、管理指标等, 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对象或事项进行较为客观的量化评价。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在设计时要按时间序列, 注意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做到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各类审计信息获取的渠道。
任何一条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审计报告中的内容, 或为现场查证提供线索, 因此, 必须利用好信息的各类获取渠道, 使报告撰写人能够获取对起草报告有用的信息。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 这种渠道是宽泛的, Internet、影视报纸、内部企业网、公文流转OA系统, 包括以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在各类场合的讲话等均是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渠道, 关键是对有关信息要敏感, 善于捕捉。此外, 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员工的谈话交流中, 也可以获取很多信息来丰富审计报告, 因此, 运用好访谈机制也十分必要。
3. 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报告审核制度, 尤其要通过提高制度执行力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在审计报告完稿并按规定的路径正式以红头文件报送之前, 必须经过多个关口的严格审核程序, 反复斟酌和修改, 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不存在一般性或常识性错误。一份内容写得很好的审计报告可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瑕疵所损害。审计报告的本质是评价审计事项、陈述审计发现问题、揭示经营管理的不足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 因此, 其中的任何细小错误都会在阅读者的眼中放大。这些较小的错误会转移阅读者对正文的注意力, 由此将弱化主要内容在阅读者心中的分量。有的审计人员往往忽视了细节, 加之审核不力, 使审计报告到了正式发文环节仍存在低级错误, 从而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整体效果。
4. 引入或自行开发各类审计系统, 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
根据工作的需要, 内部审计机构至少需要两套软件系统, 其中一套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这是对审计部门自身所产生的内部信息档案进行处理的系统, 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等信息的处理可由该系统完成, 其数据处理量不会很大, 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不高。另外一套是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会计总账、明细账、报表和其他业务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找出问题疑点线索的系统, 对软硬件的要求都很高。审计人员可根据单位的数据特点、数据结构, 对照各类规章制度, 设计不同的审计模型, 利用该系统查找疑点问题后实施进一步分析和查证, 从海量数据中真正实现“大海捞针”, 尽情体验高科技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乐趣, 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利用先进的审计系统后, 将对审计报告的质量形成强大支撑, 如在过去对一些数据量大的审计事项, 由于审计资源不足无法安排全部查证, 审计报告只能就已查证的一个或几个“点”发表审计意见, 而利用审计系统对疑点问题进行“大海捞针”并查证后, 就可以在审计报告中“由点到面”进行表述, 反映出该审计事项的全貌, 提高报告阅读者和使用者的满意度。此外, 利用该系统对案件等舞弊行为的查证也比过去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而这些经过查证的重大控制风险事项将给审计报告“锦上添花”, 变得更加有分量和说服力。
(二) 审计报告核心部分的处理技巧及整体流程控制
内部审计报告一般由封面、目录、正文三个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基本情况、审计结论 (或审计评价) 、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四个部分, 其中后三个部分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需要报告撰写人精心构思, 讲究技巧。
1. 审计结论部分。
在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查证的基础上发表总括性的审计意见, 就是审计结论, 这好比医生在体检后写出体格鉴定, 或对某人进行全方位考评后写出综合评语, 对被审计单位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此审计结论是整篇审计报告的焦点。同时, 审计结论还是审计报告写作和阅读的起点, 后面的所有内容都应与之相关并为其提供支持和解释, 可见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中何等重要。
审计结论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对审计事项的正面分析和审计发现两个部分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要确保审计结论的质量, 必须利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发挥高超的职业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微观的、分散的内容逐步归纳至宏观层面、管理层面, 最终揭示审计事项的内在本质, 切忌零敲碎打,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仅反映审计事项的局部。
写好审计结论的关键和技巧之一, 是要充分利用审计评价体系, 把其作为一个具有透视功能、画像功能的利器, 尽可能作出以量化为基础的定性评价。这个过程正如画人的肖像一样, 寥寥几画就要能勾勒出大体相貌, 并通过巧妙的“画龙点睛”, 画出最具特点的部分, 使之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 审计结论看上去就会令人过目难忘。在这一过程中, 运用好“头脑风暴”非常重要, 依靠集体的智慧, 而不只是简单地交由起草审计报告的人员, 类似“盲人摸象”,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理解描述出“大象”的特征, 然后由起草报告的人员逐个汇总、提炼, 以恰当的形式组合“柱子 (象腿) 、扇子 (象耳) 、鞭子 (象尾) 、厚墙 (象肚) ……”, “大象”这一被审计事项就逐步勾勒出来了。
另外一个技巧是均衡评价, 不能只向报告阅读者展示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和缺陷。在审计报告中注入平衡和理解, 对审计成果的利用和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大有好处, 因此在评价分析时, 对被审计单位做得好的方面或闪光点, 应该予以认可, 这表明审计部门不仅仅只是在查找问题。
2. 审计发现部分。
审计发现应高度归纳、概括和精练, 并主次分明, 恰当地区分重要审计发现和一般审计发现, 做到定性准确, 描述清晰, 分析透彻, 充分揭示所存在的风险。
(1) 在每条审计发现定性结论的后面应当跟有明确的数据, 并解释清楚问题什么时候发生和在哪里发生, 广度和深度怎样等, 这样可以揭示问题的全貌, 便于管理者决策。
(2) 需要注意, 管理层关注的是那些从整体上影响单位的问题, 他们期望被告诉重要的问题, 或者期望采取行动来避免一些风险或改正一些重大的管理缺陷。因此, 包含在审计报告中的问题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填充物或仅仅是为了扩大审计成果的数量。只有需要关注的问题、不能忽略的问题才需要在报告中反映出来。不知取舍、不分轻重、全面开花是内部审计报告的大忌。
(3) 对一些审计发现的特殊问题, 要避免泛泛的平铺直叙, 适当加入对所揭示问题的风险判断分析、原因分析, 有助于报告阅读者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实质和风险所在, 提高关注程度, 明确整改方向。
3. 审计建议部分。
这一部分需要反映的是核心的、关键的审计建议, 是促使被审计单位采取行动的“指南”。因此, 审计报告撰写人必须首先找出被审计单位的“短板”在哪里, 对被审计单位影响最大的若干因素是什么, 审计发现中哪些是制度性缺陷所致, 哪些是制度执行力不足所致。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透彻后, 再向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管理单位提出具体的纠正改进意见, 这样的审计建议才是有利用价值的, 也易于有关单位采纳。
内部审计机构在现场审计或在相互交换审计意见的过程中, 与被审计单位共同探讨审计建议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将可以提高审计部门所提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实际采取行动的一致性, 并使审与被审双方都产生彼此相互尊重的感觉。
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陈述应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而不能简单认为被审计单位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对审计的不满, 甚至规定当被审计单位签署“问题属实”就不允许被审计单位陈述, 这不但无助于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也不利于促进审计自身能力的提高。实际上, 被审计单位的陈述越详细越好, 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多维度了解问题的实质, 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大有裨益。当然, 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陈述, 需要在审计人员个人职业判断的基础上, 由审计组核心团队经过集体讨论确认后作出是否采纳意见的决策。
4. 将审计结论、审计发现、审计建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关联控制。
内部审计报告必须使每一个客观的阅读者相信审计结果是客观和重要的, 结论是合理的, 以及建议是可使用的和可接受的。因此, 在每一部分的内容陈述完毕后, 还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融会贯通, 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等低级错误。其中, 审计结论需要审计事项分析和审计发现作支撑, 而审计发现是审计评价的具体延伸, 审计建议则是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必须与特定的审计发现和审计评价直接相关, 避免流水式的罗列。
5. 以非常规方式构思和起草审计报告, 改善流程控制。
按照一般的习惯和做法, 内部审计报告一般是在现场审计阶段结束后才开始起草, 然而事实表明, 以这种常规的方式撰写审计报告, 其效果会打折扣。为确保审计报告质量, 作为起草者应在准备阶段就构思审计报告怎样撰写, 尤其是在每个审计小组提交了详细的审前准备分析资料之后, 因为此时, 对已搜集的各路信息经过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 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最初步的影子———“一个看似有了点模样但还残缺不全的影子”将在脑海里产生。随着现场查证的进一步深入, 以及其他各类信息量的不断累积, 一个完整的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的影子将清晰呈现, 并将最终验证当初脑海里“似曾相识的印象”。
若现场结束后才开始构思, 即便有工作底稿或分报告作支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衰减, 会存在对已经完成的审计结果的省略或缩减。因此, 需要提前构思和起草报告框架, 明确审计组成员提供报告所需的必要信息, 并将可用信息全流程、实时记录于审计报告草稿中, 最后再经过加工去粗取精。
总之,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报告就像一座设计完美的桥梁, 能够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之间达到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以便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促进被审计单位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只要审计人员尽心尽职, 群策群力, 注意技巧, 反复斟酌, 就一定能产出内部审计报告精品。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研究】推荐阅读: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06-08
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格式11-29
会计内部控制研究07-23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措施11-10
高校内部审计研究06-29
房地产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09-02
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研究论文08-28
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11-26
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