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2024-10-24

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共17篇)(共17篇)

1.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一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一、预习

预习是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相当薄弱的环节。因此,要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时应经常采取“找问题”的方法。预习的内容很多,如: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学习生词;预习新课内容,了解大意,回答有关问题;找出难点并做上标记;听录音、模仿跟读;做好预习学案等。

二、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部分高一学生却不会做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一定要有取舍,切忌抄板书,应在听懂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择其重点边听边记,努力提高听课效率,力争在课堂上解决知识问题。

三、词汇记忆

记不住词汇,其实是词汇的复现率不够,而光死背单词,又太枯燥,费时效果差。词汇记忆难是事实,记忆词汇有许多方法,但多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的识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尊重记忆规律,反复也是关键。

四、多背诵,博闻强识

背诵是一种强化语言材料输入的好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学习环节。熟练背诵课文中好的段落,语句或例句很有好处,你会意识到,你会说的那些句子能十分有效地帮你对付各种各样的考试题。

五、重视书写训练

高一年级处于高中的起始阶段,一切必须从规范抓起,严格要求。只要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态度端正,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的。高一的学生要高度认识书写的重要性,把英语书写列入每天的练习范围,每天坚持练习十分钟。练习的内容可以抄写好词好句,也可以是书面表达范文,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美文,在时间上可以尽量利用课余的一些零碎时间。先从英文字帖临摹开始,然后过渡到高考的书写格式,这样三年坚持下来,到高考时必然会有满意的回报。

2012年2月23日

2.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二

就像打仗一样, 好的战略战术能提升战斗力, 取得战争胜利。学习亦如此, 通过制定恰当的策略, 也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将学习盘活。下面, 笔者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一) 课前:理念引导, 充分准备

1. 高度重视开学第一周———前期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开学第一周, 除了进行“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外, 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及方法指导, 内容如下:

(1) 告知学生英语是一项技能,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同时, 英语属于语言学科, 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积淀, 不可能像数学等理科可以“立竿见影”, 因此, 学好英语所需的头号品质是有足够的耐心, 在成绩进步之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 指导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英语, 充分发挥“重复、联想”的法则。教师教学尤其是在词汇教学中, 训练学生以词根为中心, 形成多边形, 把所有与中心词有关系的词或词组都标注出来 (比如同义词、反义词、词形相近的词、常用短语表达等) , 这样, 每次看到多边形中的任意一个词, 都能复习一遍相关的词。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fall in love with sb.这个词组时, 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make friends with sb., 然后把它们连成一个小故事:一男一女先make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交朋友) , 慢慢日久生情, 发展为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相爱) , 最后如果“修成正果”则是marry sb. (结婚) , 否则就会break up with each other (分手) 。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可以轻松地让学生一次性记住四个相关短语。

(3) 引导学生感受英语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如用kill the time来表示“消磨时间”;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attitude一词, 字母在字母表出现的顺序分别为1、20、20、9、20、21、4、5, 加起来总数为100, 即“态度决定一切”等。

2. 常规要求与做法——学好英语的必要“装备”:

(1) “五本”———单词本 (随身携带, 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英语) 、听写本 (听写、默写、抄写) 、作文本 (写作文、摘抄好词好句、优秀范文) 、作业本 (翻译、仿写句子等) 、笔记本 (语法、语言点、背诵句子等) 。

这里解释一下“单词本”的具体操作:首先要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教材内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语法等知识。腾飞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于这一块往往不够重视, 他们都有些眼高手低, 不喜欢“死记硬背”, 总感觉看两遍就行, 但其实在听写的时候不够细心很容易写错。我的做法是, 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单词本”, 每天积累5个课内5个课外共10个单词或短语, 由科代表写到后面黑板上, 于第二天英语课前五分钟由科代表进行听写, 并于每周五英语课由老师负责汇总听写。平时也会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听写, 由科代表负责, 随机挑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写, 其他同学则写到“听写本”上, 同桌互改后交给老师查阅,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 又可以练习书法。

(2) daily report (按小组, 每天一人, 1~2分钟, 自选话题) 。旨在给学生一个平台锻炼自身口语、写作、胆量等各方面的素质, 而“听”的同学, 也可以锻炼听力以及边听边记下关键词的技能, 教师还可以根据主讲学生的话题, 适当进行延伸或对其他同学进行提问, 最后再找另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整个过程, 很好地操练了口语考试中Part C Retelling的相关考试技能技巧。

(3) 另外, 需专门对科代表进行“岗位培训”, 让其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 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增强责任感。在履行职责的同时, 提升自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学习英语, 创设学英语的良好氛围。

(二) 课中:精心设计, 严格实施

1. 提前制定课程设计和安排———师生学习战略的“指挥棒”。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程设计和安排不仅是教学计划的体现, 也是教学方法逐步实施的过程。教师应该对整个学年制订一个教学计划, 再具体到每月、每周。每周周一前给科代表一份本周的课程内容安排表,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星期的教学进程有所把控, 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增加或删减课外英语练习量。以笔者其中一个星期的课程内容安排表为例 (见表1) :

备注:英语早读时间安排为周二、周四, 因此周二、周四未安排英语午读、晚读。课程内容根据日常的教学情况和进度安排, 适时调整, 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2. 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秘密武器”。

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 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因此, 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橱, 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所以,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像挖掘宝藏一样, 将藏在每个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 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如Benjamin Franklin所讲的“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作为一线教师, 课堂上充当“导演”角色的我们,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演”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具体可以通过课堂上多让学生展示、点评, 特别是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以及做阅读练习时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多让学生讲, 剖析自己的做题思路, 了解他们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再由其他同学提问、解答, 课堂上还会上演简短的“辩论赛”, 不仅是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点的考查, 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阅读课的时候, 学生自主讨论发现长难句, 其中唐鑫萍提出问题:在句子“He became interested in two theories that possibly explained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中, 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同学们马上分成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两大派系, 并各自派代表解释自己的观点, 最后定语从句队获胜。教师再列举两个典型例句:“The news that we won the basketball match made us happy.The news that she let out made us happy.”, 并做最后的总结即可。

高效课堂模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运用学习小组合作互助机制。英语教学中也应该融入小组合作:6人一组, 选出背诵检查组长、作业检查组长等。每天英语课前由组长负责对本组组员英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以及评价, 最后再把作业交给老师, 老师做二次评价。附作业检查表如下 (见表2) :

3. 课堂笔记———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笔记的终极目的是能掌握所记内容。好的课堂笔记可以使学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听课质量、方便日后的复习等, 对上课容易分心的同学来说, 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如在教授非谓语动词充当后置定语时, 让同学们把课文中所包含这个结构的句子都汇总到一起:

(1) 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人教版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Reading)

(2) Many people believe the English spoken on TV and the radio is standard English. (人教版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Using Language)

(3) Along the way children dressed in long wool coats stopped to look at us. (人教版必修一Unit 3Travel Journal—Using Language)

(4) It was also a 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Reading)

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遇到非谓语动词充当后置定语, 同学们都可以翻看这里的笔记, 也就一目了然了。

4. 火眼金睛抓考点———教会学生考试的“法宝”。

经过平时课上对教材文章进行长难句讲解、赏析的反复实践, 在做阅读等相关练习时, 同学们都基本养成把重要表达、好词好句、“似懂非懂”长难句圈出来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拓展词汇量, 另一方面可达到不断复习重要语法知识 (如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等) 的目的。比如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英语测试报》第二期的完形及阅读A篇中都出现常用短语meet one’s need。其中阅读A篇直接出现, 并且根据上下文题意可以轻松推断出该短语为“满足某人需求”的意思, 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同期完形填空中的第12空Chilean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water needs of the area can’t be12.有迹可循地选择正确选项C.met。再如本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英语第一次抽测考试题, 单词拼写的63题可以直接提示60题的答案。63题The hurricane lasted a week, causing millions of_______ (die) .这里的causing很好地给60题答案以提示, 60题The bell rang, a________ (宣告) the end of the class.答案为announcing。causing和announcing都是非谓语动词做伴随状语的用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正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 已经养成了自主发现寻找高级表达的习惯, 所以在做相关类型题目的时候就能手到擒来。

(三) 课后:狠抓巩固, 坚定提升

1. 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 完成知识点的巩固。

每天布置20~30分钟的练习量, 当天晚上抽改部分学生, 第二天课前由每个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组员完成情况并上报给科任教师。对于像写作、翻译之类的作业, 则利用晚读或晚修时间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也可以利用晚修时间多找学生谈话, 尤其对后面的“尾巴生” (以男生居多) , 英语基础较差, 容易陷入“越差越不愿意学, 越不愿意学则越差”的恶性循环中, 由于这些学生心里已经很焦虑了, 因此老师找他们谈话时要注意语气。我通常会选择比较幽默、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口吻跟他们说, “你看, 我对你都那么有信心, 你怎么就不信任自己呢?”或者“大家都姓陈, 同姓三分亲, 给点面子呗, 再提高10分”, 诸如此类。教师也应对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 从中找出问题一一解决。

2. 保证充足的练习量, 回归实践的检验。

“题海战术”似乎一直遭受非议, 不过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英语学习。因此, 我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印一套高考模拟题给学生做。可以分两个晚上进行, 这样不会导致学生没时间做其他科的作业而产生抵触情绪。这里要提醒一下, 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时做到每次测时, 标明正确率, 达到逐步提高速度和正确率的目的。我还会利用每周二两节连堂的机会, 其中一节课让学生做25~30分钟的限时训练, 并趁热打铁, 利用最后10~15分钟进行讲解:让学生互改、讨论、自主解答, 老师做最后点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马上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消化。

3. 疯狂背诵, 学以致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在我们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水平层次, 每天给学生布置至少一个句子进行背诵, 同时, 争取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背诵一篇优秀范文。先由每个学习小组的“背诵检查组长”对组员进行检查, 教师利用早读、午读、晚读或晚修时间进行验收, 具体操作如下:让每组6位同学一起到课室走廊外背诵。这样做不仅可以渲染学生背诵的氛围、节省教师的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不想被旁边人打扰, 就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而且声音要比旁边的同学大”, 如此, 我们老师就不必担心早读课学生热情不高、气氛不活跃了。

另外, 在周二的英语连堂课时, 由于学生连续上两节英语课比较疲惫, 这时可以利用第二节课的前十分钟用“接龙”的方式抽背范文,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驱赶疲劳。并让小组间相互检查验收, 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 便能实现“质”的飞跃, 做到学以致用。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三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阅读课时, 我要求学生背诵重要句子:“The fact is that I earned my passage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 which accounts for my appearance.”在本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抽测考的作文中, 学生就可以轻易地写出高级句子“The fact is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ay less attention to doing exercise, which accounts for their obesity.”来表达“中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 导致肥胖问题”。再如, 笔者在教授非谓语动词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谓语动词三种形式的区别, 要求背诵以下存在因果关系的句子:“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to settle, the new president is having a hard time.With all the people supporting him, the new president settled all the difficult problems.With all the difficult problems settled, the new president felt completely at ease.”在本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抽测考的作文中, 同学们对“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re paying less and less attention to handwriting.”这个句子的表达基本没问题。

二、切实落实学习策略, 共同收获学习效果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寻求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逐步总结经验, 不断通过实践来检验思考方式的正误, 改善教学途径,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从根本上了解他们的动态。以下笔者通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表格的数据来展示制定相关学习策略后, 取得较佳效果 (见表3、表4) :

备注:高一 (上) 分班考试, 120分的同学几乎没有, 因此高分层设定为≥110。

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分班考试时笔者所教的2班英语平均分是最低的, 4班最高, 两班均分相差1.53分;从分数分布来看, 2班所拥有的“高分层学生”也是最少的, 仅3人, “高分率”5.88%;4班“高分层学生”最多, 达7人, “高分率”13.73%;2班“不及格学生”最多, 达27人, 不及格率达52.94%, 4班“不及格学生”人数22人, “不及格率”43.14%;2班英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高一分班后, 由于笔者对基础知识 (如必考单词、短语等) 的操练不够重视, 过多地练习套题、讲解作文高级表达, 直接导致了分班后第一次月考的“惨败”:平均分与4班相差7.81分。因此, 本人痛定思痛, 制定了以上几点策略, 终于在2014年7月份进行的惠州市统考中, 大大拉近了与4班的距离, 平均分仅相差0.65分, 相比月考一, 平均分进步了7.16分, “不及格率”也从原来的52.94%, 下降至11.76%。事实证明, 作为一线教师, 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性制定相关的策略, 力争做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前的环境下, 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乃至其他任何科目的主阵地。为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环境,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并制定恰当的学习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还不是很成熟。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地不断完善教学策略, 从各类名师身上汲取经验, 希望能制定出一套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陈小兰.2002.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思和设计[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4) :44-45.

程晓堂, 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纪康丽.2002.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 (3) :20-26.

王笃勤.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耀辉.2005.构建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8) .

3.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探索规律 科学记忆 科学运作 提高效率

在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高一新生虽然学了八九年的英语,但他们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仍未能达到要求,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比较差。并且中学英语词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我们师生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习惯于不切实际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很少有机会运用所学过的英语词语进行交际。鉴于英语词汇教学这种现状和我校的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着词汇问题,我们2009级高一英语备课组一开始就着手从高一探索实践高效记忆单词的方法。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重点研究如下话题:

1. 如何科学记忆单词。

2. 如何快速地记忆单词。

3. 谈谈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4. 如何运用规律记忆单词

5. 中学生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

众所周知,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很多学生因为词汇量小,看不懂句子、看不懂文章而丧失对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在我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怕记单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方法,即使学过一个单元,他们只能记住少部分单词,学起来很费劲,这就导致他们想放弃英语。

一、 转变传统词汇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一直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教学时间颇长、但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开创英语词汇教学新局面,教师应该首先客观地评估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当代语言教学界认可的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并灵活地选用各种各样有助于记忆词语、运用词语和掌握词语的、科学的具体方法或技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或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许许多多词语输入和词语输出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和自主式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词汇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卓有成效。

二、 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记忆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用优化词汇教学方法授课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大幅度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优化词汇教学法决不是机械记忆词汇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讲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逐渐过渡到主动学习,能够使学生们触类旁通,增强学习词汇的生成和拓展能力。经过这种系统化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词汇学习的自信明显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 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

2009级高一年级总计20个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相当,学习内容相同,课时进度也相当,十位老师又同在一个备课组任教,虽然上课地点为各自的教室,但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计划是同步的,为我们开展实验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加上我校历来就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促进科研兴教的政策支持。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划分到各个教研组、课题组;分管教学的校长亲自抓教研和课题,全程跟踪和关注课题的进展情况,所有这些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校现代化办公条件一流,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网线接到教师办公室,为课题的资料查询和收集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支持。全体教师每周工作日都到办公室晚自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时间保证,我校有教科室一个,特级教师3人,这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智力支持。首先我们对20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每份学生问卷共有四个问题,提供四个答案供学生选择。问卷的结果做出了详细的统计。了解学生常用的记忆方法以及他们在单词记忆过程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从而为我们备课组制定科学的决策打好基础。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共18个月完成。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历时一年半。

第一阶段(2009年9-10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全体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和实验前的测试。问卷要求学生就词汇教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实验前测试的内容为《高中牛津英语》模块一所学的知识。问卷调查在测试前5分钟内完成。测试时间为40分钟。

第二阶段属于实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学习内容为《高中牛津英语》模块二到模块10。每单元由七部分组成(Welcome,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Task, Project, Self?assessment)。词汇掌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前三个部分,本阶段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首先从语言学、认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详细地借鉴并论证了十几种英语词汇教学法,其中主要有:利用构词法教词汇;联系习语的起源教词语;从文化角度讲解词汇;通过修辞法教词汇;采用比较法教词汇;利用分类法教词汇;联系语境教词汇;创造交际情景教词汇;通过多媒体使用图片,等直观法教词汇。具体细化为以下方法:

① 转变理念,改变教法; ② 利用词源(etymology)教词汇; ③ 利用构词法(morphology)教词汇:词缀法(affixation), 转类法(conversion), 合成法(composition), 派生法(derivation); ④ 利用固定搭配教词汇; ⑤ 联系习语的起源教词语; ⑥ 通过联想教词汇: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奇特联想; ⑦ 通过拟声对比教词汇; ⑧ 通过澄清词的歧义教词汇:音位歧义;词的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同音同形异义、同音异形异义和异音同形异义); ⑨ 从文化角度讲解词汇; ⑩ 通过修辞法教词汇; 11 采用比较法教词汇; 12 利用分类法教词汇:按单词网络分类(word network); 按同义聚合(synonymous paradigm)分类;按反义聚合(antonymous paradigm)分类;按上下义聚合分类;按专题分类; 13 利用句型(sentence patterns)教词汇; 14 联系语境教词汇; 15 创造交际情景教词汇; 16 通过多媒体、使用图片等直观法教词汇。

其次教师词汇教学中一律采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 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各项能将词汇、语法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交际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主题或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之中。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设计问题,即强调导入与任务关系紧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挖掘。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促成任务的实现。运用词汇复述故事。进行单词竞赛。做替换练习。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通过辩论的方式把大家关心的问题转为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既是学语言的最终目标,也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宗旨。通过讨论、比较、汇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图片、用生词造句、汇报等教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课堂内不仅已掌握了这些词汇的用法,而且也利用相关的练习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月)总结评价阶段。主要进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及测试,检测实验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实验后的测试时间和第一阶段相同(40分钟),题型也和第一阶段一样,只是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高中8本牛津教材词汇。重点检测对比班级实验前和实验后单位记忆词汇的效率和容量。

通过多组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一年半(18个月)的探索实践后,实验后我校2009级高一学生的记忆单词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欲望大大增强;英语的综合能力也大大增强。我们实践经验和成果也受到了市县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4.高一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篇四

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①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②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

③过好单词关。

1、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

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实物、直观教具、简笔画或真实著名人物、影视明星甚至学生自己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于有声、有形、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如学习水果,身体部位、服装等词汇,只要教师每节课都认真准备,创造情景,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还可用表情、动作,体态语言以及身边所有可用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发挥演示和表演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实物、动作、对话、小品等来选好突破口。创造出一定的语境,

努力把学生引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

2、总结规律,记忆单词。如在教lie与lay这两个单词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和步骤

(1)请看它们的区别简表。

(2)用口诀记忆:规则的撒谎,不规则的躺,躺过就下蛋,下蛋不规则。 说明:lie作“撒谎”讲时,它的词形变化是规则,即在词尾直接加-ed;lie作“躺”讲时,词形变化是不规则;作“躺”讲时,它的过去式lay是另一个动词原形(下蛋),作“下蛋”,下蛋词形变化是不规则

5.高一英语图表作文写作指导 篇五

表格(Table)可以使大量数据系统化,便于阅读、比较。表格常由标题(Title)、表头(Boxhead)(表格的第一行)、侧目(Stub)(表格左边的第一列)和主体(Body)部分(表格的其余部分)等部分组成。如下表:

用表格表达的信息具体准确,而且表格中的各项均按一定规律排列。阅读表格时要注意找出表格中各个项目的相互关系,表格中各个项目的变化规律。例如,上面的表格中的数字说明,和1978年相比,1983年大学入学的人数在增加,而小学的入学人数在减少。搞清楚这些变化规律也就读懂了表格的内容。

6.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篇六

“文难地理,理难物理”,地理一直是文科学生一门难以功克的学科,制约着同学们前进的步伐,其实,学习地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地理也会轻松自如。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掌握地图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在考试中地理题常常伴着地图一起出现,无图不出题是现在地理学科高考的特点。所以学好地图尤其重要,怎样才能高效地学好地图呢?可有“五多学图法”即,一多看,二多背,三多画,四多查,五多想。多看就是把地图当成“小说”经常看,反复看,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多背就是要每天早读,把典型区域图的知识点牢记在心;多画就是要把铁路线、区域图等画在纸上画,熟画成诵,刻在脑中;多查就是在遇到自己百思不解的难题时,积极去查地图册、查阅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多想就是当看到一幅区域图时,就尽可能从地理区位角度去思考分析。要做到书本知识地图化,把地理知识和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有耐心,地图就一定能学好。

二、善于总结归类,学会知识迁移

地理知识很多,命题方式也很灵活,不像政治、历史一样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所以地理成绩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与技巧。错题的整理总结归类和知识的灵活迁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总结归类就是要用好错题本,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搞清楚正确答案的合理性,整理完之后还要从头到尾经常看。地理综合题的答案具有格式化、类型化的特点,又往往和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每个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区位条件或影响因素,并对照课本找准知识的对应点,以后凡是这类问题,就可运用这种模式“因题制宜”并结合具体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动,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三、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批注和整理

批注是指在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其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其个性思维。地理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主要是采点给分,这就要求在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并重点记忆,同时在学习和做练习的过程中加以利用。

通过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学生对重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了必要的作业与练习外,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归纳是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以形成掌握知识的体系;整理是对知识取舍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中重点的进一步提炼的过程,这样学习的重点将会更突出;反思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是对某类问题再认识的过程,这将会更好地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五、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

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

六、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七、建立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但学无定法,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做到专注、高效、从容、自信。专注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书就是读书,背诵就是背诵,听课就是听课,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能干最多的事,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晨读默记,即读书时尽量不出声,而是边看边思考记忆;从容就是要有主见要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别人的为我所用,不能早读时看到别人读英语,你也撂下地理而去读英语,你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做从容的自己;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考好了是水平,考差了是意外,相信自己成绩会很好,而且会更好,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面对困难,永不退缩,不可过分自卑,也不可过分自负,自信昂扬,笑对挫折,笑对人生。

7.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七

调查对象: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走访、座谈、问卷调查.

1.1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调查概况

1)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的时间.每周约500分钟, 这些时间大致是这样分配的.当天有数学课的话, 需要用80分钟的课余时间学习数学.如果当天没有数学课, 那么课余学习数学的时间大大减少, 约半个小时, 加上星期六和星期天学习时间 (约一个半小时) , 总计起来, 一周学习数学的课余时间, 大约是课堂学习数学时间的两倍.

2)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的方式.课余学习数学的方式多种多样, 大致上有阅读课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看课外参考书, 整理课堂笔记, 做教师布置的课外练习和自己选取的课外参考书上的题目, 跟同学交流学习情况解决疑问, 向教师请教解决问题.

3) 对调查问卷中一些主要问题的回答情况.①58%的学生认为看书一般是走马观花, 所谓课前预习实际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要点, 象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 看课外参考书也一样, 针对性不强, 一小部分学生 (20%) 能够做好预习, 知道新课上教师大概要讲什么内容, 83%的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用在处理数学习题上, 认为看书也看不出什么明堂来 (指解题方法) ;②31%的学生认为做课外练习不像教师那样有条理, 做题不顺利是经常的事, 35%的学生经常要琢磨好长时间才能做出来, 一般情况是依靠几个学生一起讨论才能完成;③如何对待书中的习题 (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 42%的学生有选择的做, 25%的学生想看, 但没时间, 19%的学生自觉认真完成, 小部分学生根本不去理它;④是否有认真思考书的“探究”问题 32%的学生很感兴趣, 都能认真完成, 但有47%的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老师讲才做, 有小部分学生甚至不做, 只是抄;⑤课余整理或复习课堂笔记吗 35%的学生的回答是经常要做这项工作的, 其余的一般不做;⑥学完相关知识后, 有没有自己总结, 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61%的学生有时有, 11%经常有, 其余学生根本没有;⑦还买过其他的数学参考书吗 42%的学生有一两本, 并且能好好利用, 40%的学生有, 但都很少用, 其余学生基本没有, 认为老师与教材讲的已经足够;⑧学生课余学习中是否去研究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71%的学生指出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另外有2个附加的问题:⑨对于学习的目标这个问题, 6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会做题, 在每次考试中能拿到一个好分数.也有近45%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长知识, 分数怎样并不十分注重;⑩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 9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 40%的学生对自己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20%的学生觉得平时完成课外练习就不大顺利, 到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能做的出来.

1.2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调查总结

1) 最突出的问题是完成课外练习问题,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 数学课余学习的时间大多用在做习题上, 不少学生解题困难, 常常无法独立完成, 需要反复的练习, 有的题目要订正好几遍, 学得很是辛苦, 可是效果不佳.

2)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 许多学生似乎在课余学习数学就是围绕着几个数学习题转.不注意及时复习和查漏补缺, 不注重单元总结及解题规律的总结.普遍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课后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

3) 学生课余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够, 学习很被动, 只有老师要求他们去做什么, 才会去做.对课本上有关的“探究”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完成, 就更不用说自己课余学习时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4) 由于有部分学生完成课外练习有比较大的困难, 恐怕这个问题会给这些学生学习数学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现在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还是正常的, 但恐怕这个问题不及时加以解决, 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将会演变, 按时间次序应是先感到难, 然后感到烦, 而后讨厌, 最后放弃.

2 对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现状的理性思考

2.1 造成数学课余学习不良现状的根源

1) 课外配套练习搞一刀切, 不切合学生的实际, 照顾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做, 对学习失去信心.

2) 不顾“大纲”的要求, 练习数量过大, 甚至掺进偏、难、怪题, 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以致造成学生学数学的恐惧感.

3) 教师一般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没有具体的指导, 最多交代一下预习内容布置几道题目.解题难、耗时多、效果差等问题教师可能不甚了解, 也一直得不到解决.

2.2 课余学习不良现状造成的后果

1)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得到具体、全面的实现, 仅仅会做几个数学题目, 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提高全民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都将变成一句空话.

2) 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比较琐碎, 不能构成完整的体系, 虽然对某些问题也能熟练的解决, 但总让人感到这是学生机械训练的结果.

3) 做数学题目一直感到困难, 在学习思想上对数学这门功课的厌烦和畏惧心理, 也就失去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魅力.

2.3 应用学习理论对数学课余学习现状的分析

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组织和适应, 当人感受到一个新的刺激物时, 人就试图把这一刺激物“同化”至一个原有的图式中去, 如果他成功了, 与特殊刺激事件有关的平衡就暂时达到了;如果人不能“同化”这一刺激, 那么他试图通过修改某一图式或创造一个新图式来“顺应”这一刺激, 当完成这一顺应时, 对刺激物的同化就继续进行下去, 并达到了平衡.学生的课余数学学习正是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学生在艰难地进行着这一过程.艰难的原因是课堂上建立的图式和课余的刺激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往往不能完成顺应.

2)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中非常强调学习动机的作用, 认为人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所谓内部动机, 是想要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所要求的报偿是对学习的出色结果的满足感, 或者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悦.因此, 在课余的数学学习中, 学生也一定需要这样的喜悦和满足感.可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有时模仿了其他学生的作业要受到教师严厉的训斥;考试时往往左右为难, 得不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又要受到家长或教师的责备.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快乐和喜悦, 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一些心理学家开始试图用信息加工模型来解释学习活动, 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就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在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十分强调教学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并且认为学习的各个阶段应当与各个教学阶段的指导相吻合.学习的内部过程要受到发生在学习者之外的事件的影响, 而外在事件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计划和执行.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的一整套外部事件.根据这一理论, 学生的数学课余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没有困难才是怪事.

3 高一学生课余数学学习指导实践

3.1 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己阅读理解教材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有预习的习惯, 他们所谓的预习就是课前把书看一遍, 甚至有62%的学生预习时看书是走马观花, 这样的预习有什么效果呢.由于学生开始不会预习, 教师要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 具体教他们如何阅读教材, 怎样做好摘记, 怎样提出问题.如定义, 要求学生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关键词语要认真推敲, 明白涵义, 对相近的概念的定义, 能加以对比, 分清异同, 并能举出符合概念的实例.预习定理时, 要求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 懂得定理的应用.预习例题时, 要求学生看懂解题过程, 找出解题的关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课外练习指导

不少学生认为, 作业就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做完, 这是很片面的.学生在做题目的同时, 要对当堂课的题型再作回顾, 掌握解题规律, 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做完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 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想, 是否还有别的解法, 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 在解其它问题时, 是否也用到过, 把它们联系起来, 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也就是要求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目标: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 较小的题量, 达到较好的效果.

3.3 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

很多学生认为, 课前预习了, 上课听懂了, 课后就是做题巩固了, 这是很片面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复习, 对所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 总结规律.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写出简明小结, 使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条理化, 这对深化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4 加强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指导

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学习知识, 而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每遇到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 都要用心揣摩.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 可以联想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并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加以对比, 明白三者之间的内在区别与联系, 总结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同时也运用了数形结合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每遇到这类题型, 都要仔细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3.5 加强课余数学学习小组活动指导

组织学习小组, 特别是优等生与学困生混组学习.鼓励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多表现自己, 使优生在小组中起骨干作用, 鼓励他们聆听学困生谈想法.这种混合学习小组, 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学习, 激发彼此的学习进程.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较强学生的帮助.反过来, 较强的学生也会从中间接得到好处, 因为这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表达方式进行反思, 会使自己理解的更深刻, 表达能力更强.这种合作学习将使双方都受益, 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成立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社会调查等方式, 利用“研究性课题”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生互动, 从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3.6 加强课余阅读课外参考书的指导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 参考书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好、用好课外参考书, 使课外参考书的价值真正能够体现出来.在如何处理参考书的问题上应因人而异, 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参考书的重要性, 而应该先让其从教材做起, 只有吃透了教材, 掌握了最基本的东西, 然后选择比较基础的、能巩固基础知识的参考书, 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对那些学习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课外参考书, 这能拓宽他们的视野, 对锻炼思维的严密性和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对课外参考书的态度是:有必要, 但不可盲目;既要善于精选, 又应注意适量.切莫让学生在“题海”中做无用功!

数学课余学习时间比起课堂教学时间要长得多, 学习的内容也要广泛得多, 教师期望学生在课余的学习时间里要解决的问题、获得的知识要比课堂上更进一步.然而, 目前大多数高一学生在数学课余学习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学生期望在课余学习中提高效率,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此做一番研究、探讨和实践, 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课余学习.

参考文献

[1]罗强.对重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调查[J].中学数学, 1996, (5) .

8.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八

关键词指导;高效;物理教学

一、引导学生“仔细品书,多加设疑”,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阅读后产生问题。(2)引导学生做好课堂上的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探究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3)引导学生做好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于总结、归纳。

再者,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进行巧妙的设疑,多质疑,巧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也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停止沸騰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探究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根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认真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勤于实验,学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要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勤于比较与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善于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做到: (1)理解透彻,记得牢;(2)语言简炼,记得快;(3)反复强化,记得准。

六、引导学生“博览精练”,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9.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篇九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 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10.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

——北城中学:李长岭

“高效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必走之路。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方向。教育局召开教改会议,从“纲”上提出了要求。其实,北城中学已经走在教改前头,张校长也给我们做了深刻地理论指导并指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要求,变教案为助学案。我们英语组在谢周稳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进行具体操作。通过近阶段的日常教学、相互听课和教改研讨,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重视每单元第1课时,使其充实而有立体感。

(高一英语教材是以阅读为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多为: warming up、pre-reading 和

fast

reading)

1、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更要通过预习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再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带到课堂中去参与学习。

2、重视材料收集与知识积累。收集材料与教材整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平台。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已有学习单词音、形、义的经验,可以让他们采用课前预习、教师课前检查(如听写,利用小黑板做一些有关的小练习等)的方式去教学。该课出现的新单词可以单独识记,对个别学困生采取课后补差的方法进行帮助,这样课堂上可以省出一些时间来进行更深入地研习文本。

二、注意阅读的多样化。

1、在reading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用让学生自读、教师检查、放录音、听力测试、然后评议等方式,这种传统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限定时间快速浏览全文。(2)读完后,完成课后习题(这些习题可提前让学生浏览,但做题时避免让学生回头翻看课文内容)。这样优秀生能够按时完成全部习题,多数也能完成二至三个。但我们不必墨守成规,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展示预习中有障碍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课文,捕捉解决疑难问题的信息,然后,用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的方法,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这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2、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可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如自读、齐读、品读等,在读中悟、读中思,这样既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语感。

三、注重课堂交流的实效性。

课堂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实效交流”与“形式交流”两种不同的形式,正因它们的存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也使课堂最终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应摒弃形式交流,使交流更具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交流更具实效性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体验,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2、相互理解,共同参与。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

3、丰富课堂交流,可以引入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是情景表演。

4、交流互动的时间要合理,不能让学生刚进入角色,教师就偃旗息鼓,终止互动,也不能使时间过于宽裕,导致学生无所事事,造成与学习无关的互动。

四、“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性。

目前,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加上原有的录音机、VCD这些电教器材,这样方便了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这次公开课活动,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并不是课堂上使用的课件越多越好,课后,张校长就明确的指出、“这节课显得有些凌乱,过于简单。一定要考虑教什么、体验什么,想使学生获得什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到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电教器材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五、注重语言素材的积累。除了“口语交际”外,我们也应重视对课文中优美片段的背诵,加强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叙事性较强的课文的复述。将它们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肤浅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现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双基”的能力,还能掌握独立的阅读技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知识,还培养出他们的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而且学生认为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多的思考,并能深刻地理解课文。但是,目前只是初步的实践,而且这些方法的运用还不能得心应手,有些环节的详略安排上也需要再精心设计。

11.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一

举个教学实例。在一节四年级课堂中, 我要求学生复制一个Word文档, 然后打开复制的文件进行文档美化的操作练习。但是在逐个检查中我发现有两个学生的文件夹中放的是同名的碎片文件, 打开操作的却是一个正常的文件, 因为可以正常地完成操作任务, 所以学生没有举手质疑。哪来的片段对象文件?我立即分析形成的原因。原来, 学生在复制文件之前先打开源文件, 将文档中的文字复制下来, 然后粘贴到文件夹中就会产生同名的片段对象文件。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复制文件呢?因为学生是从复制文字的操作过程迁移学习复制文件的操作, 虽然文字的复制与文件的复制操作方法十分相似, 但文字与文件两者之间是不能交叉复制的, 这一点学生并不知晓, 所以就出现了复制文字然后粘贴到文件夹中产生片段对象文件, 同理我推测一定还会有复制文件再粘贴到Word文档中的操作。果然在接下来的九个班中, 两种情况都出现了。个别学生把复制的文件直接粘贴到Word文档中, 于是, 文档中出现了一个图形框, 能看清里面的文字, 但无法编辑。这下难住了学生, 有人举手提问了。

一个是文件夹中的片段对象文件;另一个是我Word文档中变成图形的文字块。看似两个不相干的现象, 其实缘于同一个理解误区, 我们在备课时很难预见到学生在完成复制文件操作时会有这两种结果出现。教师作为成人已经具有了许多基础知识, 我们在教学上的活动是以知御行。我们会重视得到了知识条文之后的运用、训练和评价, 我们的认识规律是知行律。而儿童的认识规律则相反, 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 他们对人类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来判断儿童可能的学习过程就会有“断不明”的情况。如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不关注屏幕信息, 就永远不会发现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的把握情况, 教师的教学也就离开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 就失去本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 儿童使用电脑的经验越来越早、越来越丰富。我们要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 就必须学会从屏幕中捕捉他们的学习信息, 从而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电脑操作技能与基本理论建立起关联, 促使学生主动地把知识系统化, 因为系统化是他们获得丰富材料之后的自然需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常常看到教师困惑于先学后教的模式, 不敢放手让学生先自学, 感觉一放就收不回来。一次观摩课, 教师布置了操作任务之后, 学生开始看书操作, 15分钟的时间教师来回巡视, 其间只有个别学生举手求助, 我观察学生屏幕操作过程, 能看出很明显的由于概念有误或看书不细产生的误操作问题。临近下课, 教师集中控制机器, 重复示范了一遍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作的完整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敦促学生纠正错误继续完成实践任务。这样做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根据老师说的步骤判断出自己错在哪里, 这种泛泛的指导对于遇到具体问题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这有点像“隔靴搔痒”帮不上忙。如果他找不出自己错在哪里, 他只能带着问题下课, 他将无法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获得自信。这种问题积累才是先学后教课堂中学习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对于每一名学生而言, 当他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看不到应当出现的结果时, 他们需要教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做错了哪一步, 或者提醒他重新做一遍课本上第几步操作。总之, 先学后教的课堂需要教师提供给高质量的个别化指导。

12.高一物理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二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

1、弄清高中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高中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2、分析高中物理问题做图必不可少。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往往无从下手。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他们听课时,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喜欢记录解题步骤。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思路大多豁然开朗,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的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3、高中物理坚持题后总结。

当我们完成一道题后尤其是由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时,我们要把握”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想一想: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重要的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为什么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要看出这一点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这里有没有学习的诀窍可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培养出来的,相反仅热忠于解题,就题论题结果就会食而不化,事倍功半。考试时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但有百思不知其解,由此可见,平时解题时,不能仅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更应重视高中物理题后深思多想。

高中物理有哪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在做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物理知识时,要及时总结规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思辨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高中物理有哪些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13.高一历史学习的三大指导方法 篇十三

1、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特征。改变了过往以通史为主线的编写思路,形成《政治历程》《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本必修教材和《***思想》《社会改革》《历史人物《文化遗产》《世界战争》等选修教材,在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后,文科生学习选修的部分内容,理科生不学习选修部分。这是一种按照社会发展内容的类别编写的教材,它不是时序为主线,并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来人是全人类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成果。所以,构成了同类内容集中的特点。缺点是,由于割裂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直接联系,使我们在认知题目时,需要把学习过的知识经常反馈到脑海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相应的学习方法。

2、高中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于一个从中学毕业的中国人和中国走进世界这样的潮流面前,历史课程设置的目标,就在于培养每一位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技能,更应该具备灵敏而深刻的思维,全面而富有哲理的洞悉能力。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辨别是非的态度等.。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中,有许多研讨课、探究课等,积极参与在当时是辛苦的,但却成为我们高中历史课程“晋级”的台阶。

认识了高中学习的目标,就等于认识了你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学习要求,这样在学习中,力争按照这样的目标,自觉、主动地训练自己。

3、高中教材的版本达到了四种,所以,从直面高考的角度看,不可能只依据我们学习的这一版本,只能依据《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具有的功能、特点和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科体系、学科观点等。这就给我提出了学习的一方面任务:既要记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又不能像初中学习那样死记;既要知道事物的表象,又要分析、研究、解析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既要会读材料,更要会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整合解答题目。既要有课内知识,还要有课外知识为视野。有利之处是,高考已经排斥了直白性的问题,所以不需要单纯背诵。减少了学习进场中的机械性。

4、高中历史课程在高中三年的地位。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就是高考考试的知识范畴,所以,成为一个学习整体。这就意味着,每学习一个专题册,他所具有的史学观点、驾驭教材的方法、能力、知识本身等都成为高中毕业自然要参与的部分。所以,已开始的学习,就不要忽视积累,从各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知识的本身特点看学习高中历史课的方法。

第一,历史知识的一度性。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往的事物,具有一度性,不可能再现、重演。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研究它,只能凭借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因此,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在学习中,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读好材料本身的,并学习用材料来论证问题,提供依据;用材料来发现可用信息,来阐述索要支撑的观点。课堂上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注释。

第二,具体性。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识事物就是从认识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开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学习中可以创造多种比较性的学习、认识、笔记方式,进行比较,找到事物间的异同点,既能较快地掌握知识,又能深刻的解析和应用历史问题为现实服务。

第三,时序性。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历史现象的变化都是依时间推移的,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显现出阶段性。认识和研究历史,就要重视这种时序和过程,把握过程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阶段特征,这样才能从总体上认识和掌握历史事物。但是鉴于高中教材已经改变了按时序编写教材,所以,在学习中,时序性的体现不显著,这就给我们学习时提出了艰巨的任务,把学习的专题性问题,及时与其它册的同时代问题结合起来,构筑起同时代而不同社会活动内容的知识网络。勤于动手做整理性的笔记。

第四,因果性。历史上出现的具体事物看似偶然,实则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有其必然性。研究历史就要弄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事件和其他事件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求得对历史问题较深刻的理解。因果是相对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对于后一事件或现象来说是因,而对于前一事件或现象来说又是果,因果相承循环往复。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客观合乎规律性的一面,又有主观合乎目的性的一面。由于历史的运动是通过人(人群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既不能陷入机械唯物的宿命论,又不能陷入主观唯心的唯意志论。在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即爱动脑思考的人。每当一个知识内容被你所接触,那么你就应该思考他出现的前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从而很快发现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构筑知识关系网络,让你能够宏观驾驭历史体系。

第五,借鉴性。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往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李大钊所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史学要论》)就是这个意思。为此,我们的学习过程,会有许多与现实联系和紧密的问题出现,甚至老师教学中导入课堂内容的过程,你就会积累出每个问题与现实联系的着眼点,从而认识并解答好与现实相关的问题。

三,其他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1、把握老师课堂教学中贯穿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的、推理的、迁移的、辩证的、逻辑的。将典型的思维案例记录下来,学会同理类推的学习方法。

2、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学会读书、学会在书中作微观记录,把老师讲解中的解读内容及时补充的课本之上。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在听(专注),思(思维辨析),说(敢于发表看法和论证),写(辨析思路和知识的联系)等环节是拥有课堂的关键。

3、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上,做一些梳理、筛选、总结、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把厚书读薄;迁移知识,类比知识,应用观点解答疑难,加以阐述把薄书再变厚。

4、向社会索要。社会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留心,扩大课外知识和常识的认识,并思考体悟与课本理论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理解课本的观点和学问。

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按时、按量、按要求、好问、及时处理不解的问题、听要专心、思不退缩、写不偷懒、问不可耻,计划有序等。

6、不能过早地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现象。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认真衡量自己的思维偏重;衡量自己的爱好所在和特长优势;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发掘的潜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约自己学习方法的积累,限制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约自己的思维活跃和发展。

14.高一英语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一新生习惯性地将做作业

默认为“写字”、“填空”———只做有书面要求的任务, 而不去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说、读、背的习惯, 认为听说等无形的任务不是作业, 而这种“软指标”的作业, 恰恰是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体现和要求。

2. 在笔记方面, 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

有的学生总是力图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陷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窘况;另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全在书上, 啥都不用记, 到时候翻翻书就算是复习了”。这两个极端都体现了学生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 不会抓学习规律,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3. 单凭兴趣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面对高中英语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 单凭兴趣是难以应对的, 还必须具备坚强的学习意志力, 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否则, 兴趣无法维持。

4. 单词的记忆方法存在问题。

基本语音知识和基础词汇运用能力较差, 不掌握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律, 不会结合语义、语境理解单词, 在一词多义的掌握和应用上出问题, 有时甚至闹笑话, 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5. 阅读能力较差。

阅读技巧欠佳, 阅读速度太慢, 找不出相关信息和段落大意, 难以把握文章主旨。除生词的影响外, 复杂的句型结构也是造成学生阅读缓慢的直接原因。

6. 语法方面。

语法术语知道得较少, 对抽象的概括性语法陌生, 词性概念淡薄, 不同词性与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甚至是一部分英语基础中等偏上的学生对语法都根本没有概念。

7.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被忽略, 都会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有的新生简单地认为只有课堂听讲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单一的学习方式, 对于容量小、节奏慢、重复性强的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是可行的, 但对于内容多、难度大、抽象概念多、语法现象复杂的高中英语教学来讲, 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3点教学衔接建议

基于上述的问题和认识, 笔者认为,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 我们必须解决好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衔接问题。具体来说, 有以下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高一新生仍然具有初中生喜欢活动的心理特征。每学期教师可举行演讲、讲故事、英文诗歌朗诵或英语歌曲比赛等, 也可以举行英语晚会, 设置英语小品、相声、笑话、短剧表演等节目,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预习正如教师备课一样, 是上课的准备, 是英语学习的第一个环节, 不可或缺。从高一开始, 教师就要求学生预习, 自己提问题, 查资料, 自主解决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 无法解决的难题记录下来留待其他同学或老师解答。当然, 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提示。

3. 英语技能和知识的衔接。

15.高一学生学习文科的高效方法 篇十五

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更快地吸收,也更能深入明白老师的讲课内容;晚自修时,对当天的上课内容再巩固复习,对重点进行背诵。

2.“贝多芬”

即多背多得分,对知识点进行准确记忆是很必不可少的。利用思维导图、联想法等整理出知识重点,累加背诵,温故知新。

3.答题有技巧

文科类的问答题建议分点进行回答,能够体现出你的逻辑清晰,答案有层次,且方便老师采点给分。简答题回答应切中要点,简单明了。

4.一手好字

文科类科目往往需要大量的书写,一手好字绝对能为你赚来“好学生”的印象分。高考阅卷老师也许会因为一手好字而仁慈几分。

5.抓考试重点

16.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六

精选题目。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题的形式、难度。

分析题目。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把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17.英语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十七

一、指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一) 指导预习

1. 立足教材, 放眼整体, 了解所预习内容在整册课本

和整个单元中的编排意图和所处地位, 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2.认真预习, 完成预习作业, 教师应布置一些预习作业, 这样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仔细圈点教材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 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集中注意力, 也便于课后询问老师。

(二) 指导听课

1. 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 如眼、耳、手、脑等, 提高听课效果。

实验证明, 单一的感官刺激远不如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认真听老师讲解, 积极思考, 把问题在课堂内解决。3.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要贯彻“三为主”原则, 课堂训练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4.指导学生记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把课堂上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记录在案, 这样便于课后复习使用。

(三) 指导复习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复习。首先, 要求学生及时复习, 根据艾滨浩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要求学生课后或当天及时复习巩固;其次, 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或章节阶段性复习, 形成知识网络, 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第三, 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 进行所学知识的复习, 如比较法、归纳法、联系法、游戏法等。

二、指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

(一) 指导听说

1. 学生听力的训练和培养。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讲英语, 用英语组织教学, 讲解教学内容, 使学生增加信息量的输入;其次, 教师应借助于现代电教辅助工具;另外, 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听力测试, 收听英语广播讲座或英语电视节目等进行听力训练。2.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除师生的双向交流外, 还应尽量多地组织学生之间两两对话, 小组讨论, 课文朗读以及课文复述等。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晚会、专题讨论或英语角, 进行说的训练。

(二) 指导读写

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要求学生不仅平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同时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理解包括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懂得文章字面的信息;深层理解———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对作者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根据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由易到难, 逐渐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

恰当使用阅读技巧和方法, 主要的阅读技巧有: (1) 预测。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和关键词。 (2) 略读:快速浏览全文, 领会文章大意和作者写作意图。 (3) 查读:在浏览的基础上进行查读, 以回答个别细节问题。 (4)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也就是猜词技巧。

2.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重视阅读。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 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 写作才有可能写好, 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写作的源泉, 所以平时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而不能仅仅限于课本。

(2) 充分利用教材, 加强写作训练。例如对所学的对话、文章进行缩写、改写、续写等训练。

上一篇:安全生产概述下一篇:学校党建会议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