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2024-12-16

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精选8篇)

1.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篇一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990年底—1993年)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为主,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大量涌现,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大多为兼营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的流失,境外地下交易层出不穷,期货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

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96年关1家)减为3家: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正式拉开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序幕。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2006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白糖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

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2006年4月,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2007年3月16日,中国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新《条例》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规范的内容由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为中国推出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奠定了法律基础。

由于在极大程度上放宽了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2008年1月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有利于金融机构和黄金生产消费企业利用黄金期货管理风险,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扩大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股指期货推出的准备和工作业已基本就绪,市场都在企盼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工具,同时也成为投资的另一种途径。随着国家关于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整以及期货市场法制建设与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期货市场全面繁荣发展的阶段已经到来。

2.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篇二

关键词:市场营销,网络营销,解读

一、从传统市场营销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

1978年, 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 真正让全国人民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从这年开始, 中国正式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可口可乐公司也迫不及待地重返中国, 市场营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在中国应运而生, 中国开始引进市场营销学, 不断通过国外市场营销学书刊杂志及国外西方学者的传授, 政府也派遣大量学者、专家、学生赴国外访问、学习。1982年, 上海财经大学正式设立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方向, 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将市场营销学纳入了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之中。1984年1月, 中国高校市场学会成立, 这大大推动了市场营销学理论研究及在企业中的应用。从1986年开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市场环境的改善微企业应用现代市场营销指导经营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到了1990年, 国内市场营销的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内容都得到了极大地扩展, 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学学术团队开始大量吸收企业界人士参加, 研究的重点改为了结合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进行研究。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 学者们更加坚决地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营销管理, 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和未来, 跨世纪中国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等重大理论展开了研究, 这也有力地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领域。此后十几年, 国内的知名企业如李宁、安踏、新东方、娃哈哈、长虹等在中国特定环境下不断引进、学习、模仿和创新, 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和赶超。既有茅塞顿开、心智开启后的狂喜, 亦有停滞不前的迷茫与困顿, 既有跟风而上掀起的一波波热湖, 也有回归理性的反思与论战。

二、网络营销的内涵

(一) 网络营销简述

市场合销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 而互联网正是具有营销所要求的某些特性, 使网络营销呈现出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整合性、高效性、经济性等特点。网络营销的类型包括企业对企业的网络营销 (Business to Business, 简称B2B) 、企业对消费者的网络营销 (Business to Consumer, 简称B2C) 、企业对政府的网络营销 (Business to Administrations, 简称B2A) , 网络营销的模式包括在线商店 (Merchandiser) 、网上拍卖 (Auctioneer) 、网络门户 (Web Portal)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等主流模式。

(二) 网络营销发展历程及前景

20世纪90年代初, 飞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促使网络技术应用的指数增长全球范围内掀起应用互联网热, 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 并积极改组企业内部结构, 发展新的管理营销方法, 以求抢搭这班世纪之车。从1997年开始, 中国互联网真正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也就是从此时起, 中国网络营销也开始蓬勃发展,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网络营销服务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基础应用和搜索引擎领域, 随着传统企业对网络台销的需求不断增大, 企业网络营销的应

用逐渐成熟和理智, 网络营销开始出现多元化的需求, 此时网络营销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网络营销进入了井喷的时代, 搜索广告、B2B平台、广告联盟、社区营销都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蓬勃发展, 营销效果的可控性、精准性也越来越强, 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也开始趋于理性化, 网络营销的发展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不过综合各种因素和表现来看, 当前国内网络营销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但这丝毫不影响网络营销成为未来网络经济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中国网络营销目前还处在发展期, 随着政策的推动、技术的革新以及市场的成熟, 网络营销市场将会迎来一个更好地成长期。

(三) 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问题

网络营销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完善、成熟, 据统计美国大概有60%的企业使用互联网销售自己的产品, 而我国比例还不超过10%, 我国网络营销起步较晚,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发展, 国内网络营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仍停留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整体营销策略水平不高

国内很多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营销策略还缺乏系统研究, 基本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策略。不少企业还只能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的营销策略, 致使网络营销效益不高。

2. 网络营销又爱又怕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客户和订单,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网络传销服务或工具的品种繁多、网络营销服务商鱼龙混杂等原因, 导致众多中小企业无从开展网络营销或者无法有效地开展网络营销。

3. 忽视网络营销

部分企业由于对互联网缺乏一定的了解, 认为那是虚拟世界, 把钱投进去犹如进了无底洞,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互联网作为全球第一大媒体, 它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如果还抱着守旧的观念, 循规蹈矩, 那么日后的同行竞争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结束语

网络营销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大量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营销人才, 除此之外, 还需要了解网络营销的发展规律, 才能让企业在网络营销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玮.中国本土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战.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 (2)

3.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篇三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改革与创新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强竞争力的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1979年~200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约9.6%, 2006年我国全年GDP达209407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业对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必须从多方面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市场创新,实现金融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的紧迫性

1.我国融资现状

中国企业融资中有90%是向银行贷款的,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30%。美国的储蓄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以下,2005年储蓄率出现负数,为-0.4%;2006年进一步下降,达到-1%。而中国的储蓄率常年居高不下,不管利率如何变动,储蓄率一直高达40%~50%。资金——这种现代市场经济中最稀缺资源不断地流进银行,由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效率极低的分配与配置,并且有超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高达11.5万亿元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成为中国经济成长与资源配置中最大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之一是由于中国居民投资渠道过窄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钱也只有把它存入银行。这种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过度信任与依赖,资金过多集中在银行,容易使金融风险集中,不利于金融市场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分流银行的资金,减少存贷款规模。

2.资本市场体系建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中间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金融创新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个规避利率、汇率管制的阶段,真正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创新还没有起步。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出路只有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一个适用于自主创新的、支持自主创新的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金融创新生长的土壤,才能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从银行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健全的资本市场可保障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著名国际竞争战略学家M.E.波特在其《论国家的比较优势》一文中,把创新和发展能力作为一国经济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并从更深层次上,把完善的经济制度归纳为确保自主创新的前提。历史证明,资本市场是落后国家超越发达国家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17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强国;十八世纪英国超过荷兰靠的是更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华尔街支撑美国经济迅速超越英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行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当今,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全球的资本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强。我们今天实际上是金融主导一体化,生产增长3%左右,贸易增长6.8%左右,资本增长是13.6%,是贸易增长的2倍、生产增长的4倍。因此,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1.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

《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方泉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1981年~1986年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的股票市场没有交易机制,因此仅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则需要等公开交易市场形成之后;1986年~1990年是股市的创立阶段,1990年初上海交易所与深圳交易所相继成立,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也因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1990年~1992年,1992年~1997年为股市的象征性及试点阶段。此时中国股市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然而在“南巡”之前,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制约,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股市要试点,试点不成就关,或者留尾巴的关,或者不留尾巴的关”,一句话保护了股市,而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但在监管机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问题:黑市行为大量滋生。而打压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1997年~2001是股市的实用阶段。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市的地位正式确立。1999年股市第二次高潮开始,这个增长一直持续到2001年。太过火暴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居高不下,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事件的发生是当时混乱股市的一个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脱困”的一个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质量参差不齐;从2001年~2005年,是股市的转轨时期,新一届的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时期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资源优化配置一说,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一个过程。

2.近期我国股票市场的巨大变化

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截止到2007年5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476家,总市值超过了18万亿元,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7.7%,提高到现在的86.4%。尤为重要的是,自2006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恢复,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全年筹资2432亿元,上市公司全年分红达到了850亿元。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航母的顺利发行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股市给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便利,正帮助资金源源不断直接流入企业,部分取代了以往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

市场数据的直观变化固然可喜,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場在这一年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3.股票市场的主要改革措施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上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变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了扭曲的市场机制,中国股票市场从此在基础层面上和国际市场相比没有本质的差别;二是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市场从原来接受不了新股发行,到中行、工行等大盘蓝筹股成功上市;第三,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清欠工作,不仅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也强化了全社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引入使得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治理成为可能;第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第五,证券行业经历了惨痛的教训,经过大规模的清理整顿,逐步走出了低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之路

1.成熟的资本市场的特征

正如央行发布了《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所指出的: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具备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化的发行体制;自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应该成为市场主要的约束力量;应该拥有强大的证券经营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国际性的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有足够的竞争力。我认为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法律法规框架的建立,市场监管的加强,能够形成完备的游戏规则和严厉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一方面让证券从业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投资理念。

2.构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应该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亮点之一。正如央行发布了《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资本市場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血液调节中枢的功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对于保护好市场、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现有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以交易所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为主体,以场外交易市场为补充,各类市场内部合理分层的资本市场体系,并通过各层次市场的差别化制度安排,实现市场风险的分层管理和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推出创业板以及加快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筹建,完善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要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推进债券交易制度创新,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创造债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把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加快发展起来。

3.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资本市场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即一条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市场化改革与市场的自我演进相结合的道路,一些重要变革成功的关键也都是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采取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例如,从2002年开始的基金审核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基金业的逆势崛起,从2003年开始的询价制改革使得发行市场一扫阴霾,而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正确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但是,在中国股市短暂的历史中,“政策之手”也常常显灵,例如,1996年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01年的国有股市价减持以及2007年5月30日的印花税上调等,无不对市场产生过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制度的建设远比直接干预市场的波动更为重要和有效。我认为在任何市场经济中,政府所能够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秩序的建立者与维持者。作为政府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立与完善,改变以往那种“政策市”的监管模式,不要盯住股指的高低直接干预市场的波动,而是有规划地加强体制与机制的建设以确保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二是始终加强对全民进行理财和风险教育。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承担没有稳定预期的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唐君燕袁朝晖程志云:金融市场开放又一波[N/OL]. 经济观察报, 2007-05-26.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5-26/000002271749.html

[2]韩志国:大牛市催生伟大时代 友邦惊诧难阻发展步伐[EB/OL].2007-05-29[2007-06-02].http://web5.jrj.com.cn/news/2007-05-29/000002278660.html

4.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篇四

2008-12-1来源:点击:358

2009市场提给医药行业的核心问题

医药行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涵盖了对人类生命科学的无限探索,所以医药行业己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最富前景的“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并由此得到了“防御性行业”的美誉。然而,当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之时,中国也无可例外的受到波及,外部环境的恶化拖累中国的出口的同时,国内上游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压迫了下游的需求,在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减速势头日益显现。在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周期性回落的预期下,下游消费行业增速可能出现大幅放缓的情况,医药行业作为防御性行业,能否做到独善其身?与此同时,新医疗体制改革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使全民享有医疗保障,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还给医药和医疗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带来了冲击,而且改变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模式,医改究竟将给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变革与机遇?引领行业走向何方?影响持续的时间又有多长?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2009年市场留给医药行业最核心的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看中国

古语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而这也是对“后发优势”的一种阐述,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汲取他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将更有利于促使我国“后发优势”效果的充分发挥。放眼亚洲各国及地区,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有着很强的指示性,不但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经济与我国目前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而且在医药产业方面,二战后日本的医药产业在遭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迅速崛起,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NCEs供应国,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日本也有过与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状况非常相似的情形,如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方式停留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上等。特别是,1976年日本由原来的制造法保护改变为药品的专利保护,致使日本的医药产业面临着无法继续一贯的仿制药品的生产路线的情况与我国1993年实施药品专利保护和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我国在面临宏观经济周期性回落,全民医保政策逐步推进以及医药产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日本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借鉴以上因素对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以找出上述市场提给医药行业核心问题的答案。

看“需求”知“扩容”不是问题

1.中日药品消费市场构成比较分析

1.1日本药品消费市场构成:本国消费主导型

众所周知,日本的电子、汽车等产品大量出口,遍及世界各地,可医药产业却由于从战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药品到战后国外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期,因而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的起步是比较晚,因此是典型的内需型产业。根据日本制药工业协会1975年-200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清晰的显示,日本药品贸易逆差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从1975年的950亿日元扩大到2004年的3860亿日元,进口额一直是出口额的2-3倍。此外,虽然药品出口总值的增加几乎与生产总值的增加相同,但出口额占产值的比重非常小,从1975年-1993年几乎始终占生产总值的3%左右。绝大部分医药产品都在国内销售,医药产品仅占日本全部商品出口额的0.5%。

1.2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构成:内销为主,出口为辅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日本和中国的药品消费市场非常类似,都是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因此我们在下文中将主要就影响中日两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根据日本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未来的药品市场情况给予预测和展望。

2.影响药品消费需求的内在动力:人口、收入等自然因素

2.1人口:决定药品消费总需求

日本经验表明:人口增长和社会老龄化将带来药品市场增长

药品是一项必需的民生用品,因此药品消费的增长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的经验表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药品消费需求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2.2收入:决定个人医疗消费支出

日本经验表明:医疗支出虽被优先满足,但宏观经济的回落对其影响不容小视

从人均GDP和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情况比较分析看,日本在工业化期间消费结构变化经验显示,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以及居民恩格尔系数处于0.4-0.3之间,是消费升级的最快时期。在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时,药品消费增长将会出现拐点,从快速增长期进入高速增长期,人均医疗支出将超过1000美元,实现新一轮医疗保健的消费升级。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回落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仍需关注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短期冲击。

中国国情预示:药品消费刚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3.影响药品需求的外部力量: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模式和日本的比较类似都是主要由政府主导建立并强调加大政府投入。因此探求日本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章仅就对医疗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

日本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直接推动医疗消费快速增长政府投入对国民医疗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高度正相关

日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全民医保阶段。1922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健康保险法》,主要以民间企业从业人员及其家属为对象,在局部范围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应对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创建初期的医疗保险体系分为国民健康保险和雇员医疗保险两大部分。国民健康保险以农民、家庭主妇、个体经营者为对象,雇员医疗保险以各类雇佣就业者为对象。

第三阶段,应对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医疗费用不断膨胀阶段。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1984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实行个人负担医疗费10%,加强了个人负担责任,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药品消费需求预测:日本的经验表明未来中国药品消费潜力巨大日本经验表明:人口红利 全民医保=庞大的药品消费需求

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完善极大的促进了医疗收入的增长。在日本当时的情况下也是以药品收入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该制度的实施使药品份额由占医疗费用的二分之一增加至1965年的五分之三,后期甚至为85%,因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实施后,随着日本政府对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药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仅凭借日本当时的一亿三千万人口的消费需求拉动,即使在宏观经济周期性回落的时期仍能保持增长,并使日本的药品消费市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这充分说明了,对药品的需求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

5.日本医药产业腾飞之法:政策是主导,创新是关键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起步开始了让世界震惊的高速发展,医药产业也不例外,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而几乎停滞的医药产业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NCEs供应国,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因素成为人们探究的焦点。另一方面,日本是在1976年才开始施行药品专利保护,在此之前也主要以仿制为主的医药产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变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6.透过日本经验看中国医药产业走向何方:加速冲向前

7.医药行业正处在加速起飞的前夕:未来成长确定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中,医药行业因其需求的刚性和新医改等政策的促进下,行业前景继续向好趋势不变。行业和优质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仍可继续支撑医药板块获得相对溢价收益,投资医药行业应该是目前不错的投资选择,给予行业“增持”的评级。

8.估值评价:医药板块估值高企,启动板块整体行情的可能较小

9.我们对09年医药行业的选择:长期持有,分享价值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未来将给行业的生产‐流通‐消费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巨大变革,目前这种影响和变革只是刚刚开始,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都将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新医改是行业的长期利好,行业已经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日本敞开医药市场大门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欧洲的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据IMS国际咨询公司发表 2002 年国际经济情况年度分析报告中披露:日本的医药市场规模约为476亿美元;美国为1321亿美元(约占世界医药市场1/3强);欧洲医药市场规模居美国和日本之间。日本医药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在辽玉 十年里,巨本总是顽

固地拒绝向西方开放其医药市场,西方跨国制药公司虽然一直觊觎日本的医药市场,但

面对日本政府的新“闭关锁国 政策也只能徒呼奈何。究其原因,日本的医药工业起点与

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在西药(化学合成药)研制方面与西方大 司有较大差距。故一

旦放开市场,西方的畅销专利药物将如潮水般涌入日本市场,从而将日本本土医药工业

中得落花流水。日本医药工业惟一的优势是其发酵工业。日本拥有全球第一位的谷氨酸

(味精)发酵能力。其次,氨基酸发酵也是日本医药工业的一大强项。日本协和发酵株式

会社能生产基本上所有的氨基酸产品。但与产销量极大的处方药相比,氨基酸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毕竟属于“小品种,难以将市场“做大。

日本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 封闭 国内医药市场、禁止外资进入这一政策的弊端。以为 闭关锁国 尽管保护了本国的制药企业,但实际上是阻碍了它们的发展。日

本医药产品(除氨基酸产品外)之所以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7],与他们缺乏“与狼共舞的环境有关。近几年来,日本在国际医药市场上所占份额不断萎缩目口为佐证。例虹1999

年时的日本医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国际医药工业的17.3%,而2001年已下降至13%,2002年为12%。日本十大制药公司2001年用于科研开发的经费合计仅8.25亿美元,只

及美国辉瑞公司同年新药开发经费(48亿美元)的一个零头。投 的不足导致日本制药

工业在新化学药物的研制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的大公司。

由于日本制药公司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以及产品在国际币场上缺乏竞争力,旨本 政府有关部门终于痛下决心要改变日本医药工业的“自闭性”现状,向西方资本 开大

门。据日本通商产业省不久前公布的“日本制药工业展望 白反书中透露,日本政府建议

(但并不强迫)本国的制药公司与西方公司合并,放开国内的市场,以此换取西方科药工

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进入日本。

日本政府的上述报告公布后引起西方跨国制药公司的强烈反响。据悉,包括辉筛、葛兰素、话华、先灵葆雅等一流西方大公司均有意接日本政府抛出的“绣球”,与日本啡

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口武田、卫材、三共、盐野义、山之内、藤泽、第一制药、、三菱

制药和中91"$U药)合并以期早日进入日本这一世界第三大医药 场。

日本医药市场向西方制药“列强 敞开大开,这对于国际医药二业的重新排列组合嚼 生

5.恒大集团发展历程 篇五

(1)艰苦创业 高速发展【1998-2000年】

公司成立之初,正值亚洲金融[0.91%]风暴,恒大地产集团逆市出击,抢占先机,采取“短、平、快”的策略,首个项目金碧花园以“环境配套先行”的开发理念,创造了广州昼夜排队购房,日进亿元的销售奇迹。其后,恒大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于1999年从当时广州的16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首度跻身为广州地产10强企业;2000年,排名跃升至广州第6位。

(2)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2001-2003年】

经过三年多的高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恒大地产集团着力于有效整合资源,规范开发流程,狠抓管理促效益,支持未来发展。在广东地区同时开发及储备多个项目,陆续开发销售金碧华府、金碧新城、金碧世纪花园等多个金碧系列楼盘。2003年,恒大被评为广东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第1名。

(3)二次创业 拓展全国【2004-2006年】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恒大地产集团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发展潜力日益凸显,从2004年开始,恒大提出“二次创业”的号召,着力实施立足广州、布局全国、全方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经营战略。2004年,恒大首度跻身中国房地产10强企业,并在广州同步开发销售金碧翡翠华庭、金碧湾等10多个楼盘,在开发经验、品牌美誉度以及规模实力等方面,初步具备了全国拓展的条件。2006年11月,美林、德意志银行、淡马锡联合投资入股恒大4亿美元。

(4)迈向国际 跨越发展【2007-2009年】

恒大已战略性的进入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等2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近50个项目,规模与品牌已取得实质性的跨跃。恒大一流的管理团队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超常规发展,吸引了国际资本巨头青睐。恒大累计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8亿美元,已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典范。

6.班级发展历程 篇六

一、概述

在高校中,班级作为大学里学生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平台,良好的班级建设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对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着眼于2012-2013学,11会计学1班的班级发展历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响应学校各级领导在学风班风建设目标和建立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改正班内班风学风懒散局面,发挥班委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务求深入贯彻和落实学院领导及班主任对本班的学习和发展的构想和建议以及相关指导措施。团结班级体,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刻鞭策自身,不忘领导和老师对本班各方面建设发展、改进和完善的殷切期望。

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中提出:“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本班在发展中深入研究如何建设积极和谐班级体,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快推进班级内部团结发展步伐,务求以健康、公平民主、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思想去感染和带动班集体,以期建成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团结互助的班风班貌。

二、团日活动的开展

11会计学1班在通过各类异彩纷呈的活动提升班级内部的和谐程度之余,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学校团委的号召,大二学年的团日活动“青春魅力无限,共谱莞工新篇”主题团日活动,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团支书和副团支书为代表组织策划以及各班委的协助下,活动的前期策划以及活动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班委们积极预测活动中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制定了一系列紧急补救措施,在大家的万全准备之下,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连声喝彩,与邀请的嘉宾一道,活动气氛热烈,收获了同学们的连声应和,这也正是班委们连日筹划和部署的动力和支持。

通过2次团日活动和6次子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全班同学的才情和通力合作的信心。在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之下,团日活动展示完满成功,荣获工商管理学院团日活动展示杰出奖。经过大家的辛勤耕耘,精心浇灌,团日活动圆满收官,为大学期间最后两次团日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团日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共睹了11会计学1班班集体的团结一致,紧密配合的处事作风,同时也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共同接受学校的任务和考验,以不错的成绩既展现了本班风采,同时也为本班班风班貌改善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先进班集体评比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11会计1班的整体学习情况,全面整合和分析大二期间11会计1班在学习方面的各种现状及潜存的问题,以班长为发起人,积极参加学校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在评比的过程中,看到各个班级多姿多彩的呈现形式以及各班班风学风各类指标的展示与说明,笔者与本班团支书一道,专注于对各班学风班风各项具体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前期评比材料的准备与汇总,更加深入且清晰地了解班级现存的问题。有赖于院领导的包容以及亲自指导,使得笔者以及11会计1班意识到自身以及整个班级的在学习和班貌上存在的不足,领导为了对本班兹以鼓励,特颁发工商管理学院先进班集体奖项,这让本班看到了领导的关心以及对本班的殷切期望,为班委们建设班级班风学风积蓄了无限动力。

四、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支柱,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形成班集体的骨干核心,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在大二学习期间,班委们多次组织开会研究,以期运用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改善紧张、松散的班级氛围,为改进班内学风班风出谋划策,班委们交换对如何把11会计学1班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集体的意见。为了尽快凝聚班集体,建成团结互助,和谐一致的班内基本氛围,班委们根据班内同学对于各项课内及课外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分工协调,紧密沟通,密切配合,多次提议组织各类球类运动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文体委员和组织委员的带领下,组织野炊,收到班上90%以上同学的积极响应,场内气氛融洽,同学们互帮互助,青春洋溢,使得班委们对于推进班风班貌的整改任务倍感希望!同时还曾组织与工科院系进行联谊,经过两班班委的通力合作,联谊活动顺利异常,场上气氛热烈,激起本班同学一阵又一阵欢声笑语,这为本班班委提供了工科班集体的班容班貌杰出例子,为班委们对于建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了许多可行性学习蓝本。女生节时,班内男生悄悄摸黑去校外购买美味早餐献给班内女生,为了体现班内的人文关怀,创历史之先例,班委们决定本男生女生享有同等福利,全班沉浸在早餐的美味以及节日的快乐之中。一次次活动不断在笔者脑海里浮现,每每忆起都倍觉感动,在班委们润物细无声般的合作和付出中,收获了11会计学1班的一片片难忘的欢声笑语。

五、网上互动平台的建立

大二班委团成立之初,为了帮助班委了解班上成员的想法,特开通了邮箱、博客以及班级公共信箱,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班务的开展,以及提供更多让同学们表达各自想法的渠道,建成一个轻松、自在、民主公平的班级氛围。班委轮流管理班级博客,同学们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在博客上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在上面评论,旨在把博客打造成为11会计1班的班级论坛,抓住时下学生酷爱上网的特点,从网络方面着手,为班内成员提供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同时也藉此机会,希望建成一个供11会计1班同学毕业以后信息互通,用于回忆珍藏的网络平台。这是策划建成多方面多样式公众平台的初衷,但是由于在后期推行中,对于班级平台的推广号召力度以及笔者的个人标杆作用及领导魅力不足,平台的运用效率较低,这一旨在提供自由言论平台的措施收效甚微。

六、日常班务民主评议

为了体现公平民主的带班理念,在学校下发的各项决议中,充分体现公平民主精神,突出班内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班内大小决议,若条件允许均在班上半数以上同学表决通过后方才决定实施。其目的在于提高班内各成员对于班务以及学校通知的了解,务求让同学们清楚每次班级活动组织的原因,意义和要求,促进各项活动的实施,同时推动班内成员对于“班级是一个整体,班内各成员都可以在这个整体中诉说自己看法”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班内团结发展步伐的推进,减少了各项班务开展的反对声音,推动班委各项工作在一片认同声中顺利完成。

七、学风建设试点工作开展

(一)班级学风概述

本另一重要活动必是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究其根本而言,学风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下达,也说明11会计学1班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级另外11个班相比,从各项数据中以及老师日常上课中反馈的结果中所暴露出来的许多让人不甚满意的地方:如挂科率高,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整体学习氛围懒散。

在学风试点工作的前期协商中,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这个决定表示尊重和理解,并愿意配合学院领导、班主任以及班委们开展相关工作。从这一活动的本质而言,对于改善班内长期存在的学习上的普遍性问题,如懒散、得过且过、班级整体对于学习的追求和热情不高,以及上课气氛低沉、上课效率与另外3个会计专业的班级对比犹显低下等问题有极大的外部促进作用。把握上级对于本班学风发展任务的目标,针对本班学风情况积极推进学风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促进本班班容班貌的改善与发展建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形象。

为了推进学风试点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把学风试点工作逐步提升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战略发展新高度,在结合本班实际发展现状,根据各项具体可量化的指标探寻本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与班主任蔡传里老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以辩证的观点,试图找寻解决本班学风存在的问题。

(二)班级学风重点整治问题

根据各方证据搜集,本班学风建设重点整治问题有三:

一、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以及未来就业向契合,认为高校学习只为了考试及格,获取本科毕业文凭。这一错误性认识,使得学生轻忽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与专业理论的创新、激发专业理论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调查显示,专业理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自身学习专业的负责程度,成为了日前企业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以学生的学习力来评判一个求职者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企业业务的学习速度与掌握程度,以及一个人的可塑性和潜力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学生对于高校理论的不重视,将直接影响自身学习能力的锻炼不足,忽视理论学习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学习力低下,也将成为日后就业和职位晋升的软肋。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高新技术的产生于发展便利了人的生活与学习,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构筑了一堵“高墙”,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枉论人与学习之间的“深度交流”。大学生课堂看到的除了书,出现频率最高的物品就是手机,手机软件开发的多样性,智能化等特征,使得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上课玩手机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上课,只带一个手机,一节课只低着头,对着手机屏幕。手机市场的发展以及在大学的普及度,暗示着学生的听课习惯在进入大学之后不断发生改变,对老师的尊重程度不断降低,师生互动减少,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老师的讲课热情消退。同时,逃课率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是跟其他班级相比,逃课人数仍然位居前列,迟到现象也偶有出现。

三、从学生的价值观念看,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不清晰,目标制定能力重要程度意识不足,或者所制定的目标缺乏可行性,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等。这一系列折射在学习上就是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加之部分学科的学习考试在于对理论知识的背诵记忆,在应试教育下,缺少对于知识的理解、延伸和创造能力的开拓,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过分迎合考试范围,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二次运用率和运用能力低,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这都是致使本班学生学习僵硬、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的原因。

从本班当期数据上看,第一学年班级总绩点排名专业倒数第一,大二第一学期总绩点倒数第二,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略低于会计2班,挂科率在会计专业5个班中也比较高。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发现班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偏低。从班内成绩排名来看,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处于学习成绩下游的同学同事也是挂科的“重灾区”,从整体而言,学风问题严峻,学风建设试点志在必行。

针对本班大二学年出现的学习学风上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价值取向以及学习态度,是一个战略性发展并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奋斗的过程。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有机合作机制,具备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级”旨在构造一个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使学生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品质,树立积极健康,适应现今社会高速发展要求的心智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

学风建设试点工作是本班班级建设工作以及大二班级发展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改进班级内部团结问题,改善大二学年班级学风弊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推进学风建设试点工作是重建班级班风学风和班貌的一个有利时机。

经过学校以及院领导的鼓励、支持和指导教育,考虑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根本性的核心工作,本班采取以点带面,由表及里逐步升入的战略部署计划。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于学习的价值性认识。引导学生向“有目标,有计划,有价值,有坚持”的“四有”精神迈进。

(三)学风建设试点措施

以下为本班在大二下学期学风建设试点相关措施: A根据学生现阶段毕业规划,设立“考研小组”“考公务员小组”“就业小组”三个专项小组,举办交流会,通过老师牵线搭桥,联系并邀请有类似成功经验的师兄师姐或者是老师参加交流会,为学生的毕业规划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对于现行计划更进一步的部署,考察措施的可行性,推动目标的实现。

B班委集体行动,每节课对坐在自己附近的同学的学习纪律进行监督,严重的即时提醒,每周固定时间公示,并把相关情况记入学期学生情况量化考核表。

C建立一帮一小组,被帮同学提前总结自己考试失意的原因及改善的方法,帮助人的同学针对他的总结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合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

以一帮一小组为轴心,把其余同学分入各小组,小组内部相互学习交流,各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对组员每学期的学习任务进行了解并记录上报班委,班委定期汇总情况

D宿舍长课下要提醒同宿舍同学按时上课,课下多鼓励同宿舍同学讨论关于学习上的问题,分享在学习上的发现和有趣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宿舍整体学习氛围。

由班委统一购买计划本分派到各个同学手里,每个同学要记下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或更详细的学习的时间表,时间表的具体制定依据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计划本的详略暂时不作具体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为学生归纳总结日常时间运用效率有根据可循,改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学习目标为指引,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鞭策作用。

班委每3人一组,每组班委对口私下比较相熟的宿舍,每周定期询问各宿舍学习或考试备考情况,对于处于瓶颈的同学要勇于并善于提出走出瓶颈的好方法,对于处消极态度的同学要谆谆善诱,耐心教化。

E制定班规并处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制定学期学生情况量化考核表、每节课课上纪律记录表。班不能一日无规则可循,规范化的管理,是最快速最直接约束包括班委在内所有班级成员的无形的准绳,注意制定可行性强,有一定人文色彩的班规,是推动班内同学进步和发展,推动班级整体班风学风的建立的良方。班规的制定是促使班级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以及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应遵循的方法。

11会计学1班班规如下:

一、上课不能吃东西,玩手机,大声说话聊天,不能看与该课无关的书籍,睡觉

二、不能迟到早退

三、同学间要相互关心团结一致,积极配合班委工作

四、体育课穿着要规范

五、开班会时只能坐前排,坐后排的同学到时随机补上前排座位

六、课前不能占过多座位

七、上课时要积极回应老师问题,尽量提前五分钟到达课室

八、同学间作业出现抄袭情况,发现者重做该次作业

九、上课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十、班委如遇紧急情况可群发信息,一般情况等课下再群发信息

十一、不得利用班级事务便利谋求私利,假公济私,贪污腐化

十二、不搞封闭小团体,同学要真诚相待,课下积极沟通与交流

十三、做人做事要坦诚,公正,客观

十四、如对班级各项规定不服,或者对于班委实现班务不服,可以通过班级邮箱、博客以及私下联系相关班委,表达意见和不满。

(四)班级成绩总结

从大二总体成绩以及上课的规范程度而言,试点效果仍是稍有起色,但从学校全局而言,11会计1班学风试点建设效果是不显著的。这主要归咎于以笔者为代表的领导能力以及各班委的协调和对于各项措施的反馈跟踪能力的不足。造成试点工作收效甚微,笔者在此对于辜负了领导的厚望以及辜负了班级成员的期望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并希望在失败的经验中找寻更多可行性措施以及探索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方向,实现民主自由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灵活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六、学风建设试点工作功与过

有赖于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推进,为班委们对于班级学风治理构想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班委们对于班级学习活动的策划产生了许多可能性想法,丰富了11会计学1班对于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内涵,极大地鼓舞班集体去设想促进自身以及有利于整体发展的想法和具体措施。同时,班委们积极鼓励班内成员出谋划策,让同学们开始重视和聚焦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团结应对班级总体遇到的挑战。时刻保持清晰和正确的认识是推动班集体以及自身发展的前提。

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开展座谈会,邀请有成功考研、考公务员以及成功就业经验的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参与到我们的座谈会中,与会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会后,同学们对于毕业的方向有了许多更为细致,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日后的毕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有了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和劲头也更加强劲。学习的规划与发展更具方向性。

根据班主任老师贯彻的教育方针以及对于本班上课习惯的批评指导,我们深刻意识到手机对于学习上课的消极作用。根据相关措施,以比较强硬的作风,尽量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老师上课的干扰,提高老师上课的热情以及整体的上课效率。这一措施的施行,主要在于笔者对于严抓学习习惯上的一个大胆试验。由于作风过硬,也引起许多同学的不满,虽然总体玩手机、睡觉以及上课聊天现象被减到最少,与此同时,学生的不满也达到极点,加之大家对于匿名人士的猜测,引发一系列错误猜测之风盛行,衍生出一系列不良风气,这主要在于笔者对于情势的错误估计和大胆冒险作为,虽然在大二剩下的时间内改善了班级整体学习习惯,但都是暂时性的,表面性的,冒进的。这也让笔者深感内疚,对于这一错误做法的强制推行报以诚挚的道歉。同时也让笔者意识到,光从表面对于班级学习习惯的整顿可行性较低。如要从根本上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整改,应该结合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此项措施,以及从学生反应程度以及与预期实行结果的偏差进行考虑。

学习“一帮一”小组对于提高班级整体尤其是成绩排名稍微落后的同学的成绩提供合适的学生“导师”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去及时反省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习惯是否相一致的机会。以“一帮一”小组为轴心带动全班同学加入到学习小组内,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各小组各自设计并建成多个具有各自特色的创新性小组,根据小组内部各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同,与小组中成绩较好的核心人员进行交流互动,交换学习意见并讨论学习问题,逐渐在各小组内形成一到两个核心人物,在班内形成由各小组核心人物带动和辐射的学习型班级氛围,形成以更紧密、范围更广的,由成绩优秀且热心同学所带动的积极学习氛围。通过本措施的推动和执行,促进了各个层次,价值观不同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在成绩优秀同学的带动下,成绩靠后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地去图书馆与学习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根据大二学年综合绩点排名情况与大一学年综合绩点排名情况分析比较发现,部分小组内成绩靠后的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另一面来看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半学期的学风建设试点整改之后,亦有不少同学的学习成绩仍然维持原状。这主要归咎于以笔者为代表的班委团对于部分小组学习情况的跟踪反馈工作做得不够严密到位,对于该项措施的重视程度不足的小组的号召和推广力度不足,这还是本人的领导、号召以及感染能力不足作为根本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纵观大二学风建设试点推行时期,总体策划欠缺可行性,对于策划的推行以及号召实施力度不足,主要由于本人的标杆带头作用做得不好,由于作风过硬,部分措施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抗情绪加剧。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部署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入解决班级学风问题的策略和大致方向。笔者忽视了方案的策划和执行能否深入解决学风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对于不可行方案的备选方案的准备,以至于方案主要停留在表层,而光是停留在表层亦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

加之,本班考风考纪出现问题,有一人次在期末考试作弊。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事的准则,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作为一个会计班,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考虑,诚实守信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之一。班内成员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级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笔者为代表的班委团,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要程度的落实和推广力度不足,致使学生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为了争取做一名优秀、诚实守信的会计从业人员,班级内部建设方向应当偏向于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大学生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对于作弊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并引导以该成员为代表全体人员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严重性和影响的深度进行剖析,经过对班内成员的多次重复地引导,为建成一个文明诚信的班集体形象而努力奋斗。

在班级发展历程中,以班委为代表全体人员应该要树立“脚踏实地,真扎实干”的学习精神,加深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刻苦钻研并善于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考试尽最大努力做最充分的准备。树立诚实应考的学习观念,为日后成就一个文明守法,诚信爱岗的会计从业人员形象而不懈追求。

综合各科考试情况以及各证件考试情况,大二学年的绩点整体上升了0.7,德育分整体上升了0.8分。从各考证情况来看,计算机一级通过率100%,截至大二学年,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9.3%,大学英语六级共有3人通过,通过率为20%。另一方面,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挂科人次较多,值得引起重视。

从大二整体成绩来看,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偏低,挂科人次较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校取消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格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的相关政策,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同学对于通过与否保持着侥幸心理。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与社会联系极其紧密,并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体,对于大学的学习,多学科交叉,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自主学习观念的树立和坚持非常重要。

七、班级未来发展展望

针对班级整体发展,总结学风建设试点工作落实措施的失败教训,为了创设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班集体想象,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多元部署的系统工程。着眼于11会计学1班的未来发展前景,促进班内各成员在大学阶段实现自身的价值,谋求一个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需要对本班现状进行整改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形象。

建设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关系到班内各成员在大学内的成长发展,是关乎成员未来的战略性发展环节。面对班级内部环境松散、整体学习热情下降、学习习惯长期积弊、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形势严峻,需要在多方面对现阶段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整改,从班级内部氛围、整体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以及学习习惯各方面全盘部署,逐个解决。

1、改善现有班级氛围,构建适宜班级整体发展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构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良性竞争氛围,制定同学们一致认同并保证实施的班规制度,坚持以参与度高的有效的班级活动,带动班级内部成员的亲密感和归属感,运用良好的载体,创设让同学们心情舒畅,健康向上的温馨班级成长环境。坚持从文化层面,丰富班级环境内涵,坚持具有认知、规范、陶冶、凝聚以及协调等功能的班级发展环境。

2、倡导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念,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方式、场所以及所需的材料等。根据一定学习时期的学习结果反馈,适当调整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推广,深化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与自身订立的学习目标向对应,吸收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念,力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步伐,推动自身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优秀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学习与发扬,重视班委的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观点,在班级集会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稳步提高。坚持以德服人,推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恪守诚信品德,严抓班级考风考纪,逐渐形成感恩生活,并还美于生活的理念。推动班级内部整体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4、班委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是同学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正确处理对于班级治理过程中的力度把握,不能过硬引起同学的抵触心理,破坏班委与同学间的和谐,统筹兼顾,注重个人作风对于班内风气的形成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大学四年可以被生动概括为“身心过渡期”“能力锻炼期”“专业技能提升期”“社会实践期”。11会计学1班正处于大三上学期,是“能力锻炼期”和“专业技能提升期”的过渡时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注重对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专业技能的汲取,发挥个人感染力和感召力,发挥标杆作用,引导班级全体人员向注重专业技能的锻炼与培养过渡。提升班集体相互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性循环氛围。

5、对于大二学年比较好的学风建设试点相关措施,如建立学习小组“一帮一”,调整大二时期不合理的监督布局,提高对于学习小组的跟踪反馈能力,真抓实干,坚持在班级内部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点带面,发挥成绩优秀同学的辐射效应,从部分到整体,全面带动起班级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优秀学风班貌。

八、个人总结

7.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篇七

回顾中国会计市场渐进式的开放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政府在其对于会计市场的开放程度、法律政策等方面对于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试图将中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历程划分为个三个阶段, 对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演进进行分析。

一我国证券审计市场被动对外开放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早期的注册会计师的业务主要以三资企业为主, 业务范围涉及验资、查账、所得税申报以及外汇收支报告等、直到1990年和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在创造了公众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同时,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才开始形成。

中国的会计市场对外开放政策始于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 允许境外会计中介机构跟随他们的国际客户进入中国, 为其投资活动继续提供服务。以四大中的安永为例, 1981年, 安永经中国政府批准京设立办事处, 成为中国政府首次批准国际专业组织在境内设点的公司。1992年经财政部批准设立合作所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在八十年代初, 我国会计师行业提出的战略是“四个化”:审计人才本地化, 审计技术国际化;管理主权本地化, 管理水平国际化。我们看到,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无论在规模、人员素质、服务质量、执业流程、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业务领域等方面, 与国际事务所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而实际上, 中外合作事务所并未对实现“四化”二、三、四条的战略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主动对外开放阶段 (二十一世纪初至二〇〇六年)

2001年11月, 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 。根据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的规定和自己的承诺, 我国将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 “保证我国与外国合作的事务所和职业人才享受与东道国同行同等的权利”, “消除市场准入的歧视性壁垒”。我国会计服务业必须遵守WTO的法律规定和其他国际惯例。

为尽快与国际接轨, 提高境内会计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职业素质, 引进先进的会计审计理念和管理方式, 为境内企业特别是到海外上市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会计市场对外开放主动地被提出。2001年, 在安达信倒闭、中国出现多起会计丑闻后, 中国证监会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 要求上市公司IPO及再融资时, 财务报告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补充审计”。同时, 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扩张使事务所掀起了第一轮合并浪潮, 直接推动了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 财政部推出了《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截至2001年3月31日, 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的407家事务所合并成105家, 全国参加合并的事务所几近总数的10%。

在此背景下, 2001年, 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与安永合并, 成立了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迈出了“国际会计公司本地化, 本地会计公司国际化”的第一步。

三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向国际拓展阶段 (二〇〇六年至?)

2006年,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互动趋同, 实现了中国会计语言的国际化。2008年5月8日, 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 进一步明确提出, 重点培育5-10家年收入规模在30亿元以上、具备较好国际声誉和竞争力、能够为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和“走出去”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积极扶持100家左右能够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强强结合,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2009年, 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试点工作方案》加速了国内会计事务所的合并热潮。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通过H股审计业务交流融合、取长补短, 最终目标是和香港同行一起走向国际。

而中注协也于2008年确定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三大战略, 即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和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做大做强”战略推进了我国本土所的第二轮合并浪潮。

我们看到,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环境也是在不断成熟和发展的。从以前的独尊四大, 到现在的允许内资事务所进军H股市场。而与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轨迹类似, 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改革过程决定了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在发展初期其主导力量也必然来自于政府的行政力量。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 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每一家事务所都要找准自己合理的定位, 不能盲目跟风, 要在提高自身执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采取保持控制已有市场、适当促进业务多元化、与国际会计积极合作等策略。

8.吴冠中作品的市场历程 篇八

继去年10月吴冠中油画长卷《长江·1974》捐献故宫,湮没三十年的一段往事重新浮出。1971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的《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的创作。创作组成员有设计师奚小彭、绘图画家吴冠中、袁运甫、黄永玉、祝大年。五人赴长江两岸写生尚未结束,北京开始了批黑画运动,应召返京,壁画创作组随之解体。

至2006年6月,吴冠中创作的《长江万里图》的初稿,在世纪坛展出,世人才知道吴冠中完成了《长江万里图》的创作。及后,设计师奚小彭收藏的《长江万里图》综合性成稿进入收藏市场,参与2006秋季北京翰海的油画拍卖。

经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在黑暗、混乱的文革,超越时代笔墨和主题,完成了中国艺术家探索了一百年的中西融合。吴冠中曾自述:“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这一意象与具象的巨幅画作,此后成熟地落定为吴冠中的绘画信念和笔墨形式。

吴冠中: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里程标志

上世纪七十年末,吴冠中旋风般在欧美和日本举办巡展。黄苗子,中国最具江湖地位的美术评家曾著文预言:“正如欧洲现代艺术没有或不可能再产生一个毕加索的权威一样,今后的中国,也不可能在吴冠中之后,产生出艺术偶像。”

当代和未来不乏出类拔萃者,可惜的是,历史将成为最后的大师的机会,给了吴冠中。文革之后,中国美术依旧被政治五花大绑,吴冠中飏起的“断了线的风筝”及“关于抽象美”、“绘画的形式美”两篇杂文,毫不迂迴地挑战政治化的美术体系制造伪现实的“内容”和“重大题材”的创作,由此诱发一场将整个美术界卷入的围剿与反围剿,结果演为一场冲决新中国美术根基——“现实主义”的洪水。继之而起的“85美术新潮”及“89现代艺术大展”,将美术圣殿变为大众广场。自我是美术创作的惟一主角,观光或参与取决个人信念。大师,这一古代工匠的最高等级,不绝而绝,中国美术开始走向现代。

三百年前,睥睨千古、独往独来的石涛有一句裨益后世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点注石涛《画语录》的吴冠中,将“至人无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衍升为“笔墨等于零”。传统中国水墨画家长叹一声,拍案而起,又是一场围剿与反围剿。

吴冠中并不想用形式与抽象哗众取宠,而是“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一致。于是,用东西两支笔,描述清新、平易、亲切、扣人心弦的故事。观众是懂得美的普通人。

1989年:《高昌遗址》187万港币打开市场

1988年,吴冠中愤于友情赠予的美术作品,被大量出售,默然而沉痛地将探索过程中诞生的“病儿”,通通祭于熊熊火焰之中,或弃之阳台,任凭风雨消蚀。吴冠中在《我负丹青》一书写道:“艺术作品最终成为商品,这是客观规律,无可非议。但在一时盛名之下,往往不够艺术价值的劣画也都招摇过市,欺蒙喜爱的收藏者,被市场上来回倒卖,互相欺骗。我早下决心要毁掉所有不满意的作品,不愿谬种流传。生命末日之前,还将大量创作,大量毁灭,愿创作多于毁灭。”

最后的大师谨守大师的节操——盛名之下,慎独而淡利。1988年后,吴冠中立下规矩:凡索画者,非公益性的博物馆、美术馆不赐;凡售画,必择热忱美术而有志光大者。大师仰俯天地,朗然笑道:“幸而我老了,可不理会经济的压力和诱惑。我超度了。寰宇觅知音,任性地画吧。”

1989年,市场给出了回应。吴冠中的《高昌遗址》在香港以187万港币的拍卖价,创下中国在世画家的最高成交记录。国际收藏界承认吴冠中师承的叛逆价值。代表国粹精神的黄苗子在《脱却樊笼奋翅飞》一文中,评论道:“吴冠中的笔墨,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笔墨。”

1994年,吴冠中《交河故城》在香港拍卖会上,以230万港币成交。

当吴冠中终结了中国美术的大师时代,美术价值的权威评定,交给了市场。吴冠中以强烈的主观性,克制自我艺术创作沦为点石成金的商品,然而,社会存量的减少,越发刺激价格的上涨。在中国现代美术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的十余年间,吴冠中不自觉地成为里程标志和牵引力量。从2000年始,受价格拉动,拍卖市场的吴冠中作品,逐年增多。

2004年:《北京雪》突破300万元大关

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井喷行情”爆发于2004年秋季,吴冠中《北京雪》于一瞬之间击穿冰封长达十年的300万元大关,以363万元成交,成为带动大盘上扬最强劲的牵引力。更重要的是,预示中国当代油画的上涨趋势几乎将成定局。

该年,吴冠中油画在国内外主要拍卖中成交总数已上达28件,其中《春笋》398万港币、《北京雪》363万元、《墙上秋色》324万元、《绍兴湖》291万港币、《枣树儿童》220万港币。截至年底,吴冠中油画拍卖的前10件作品,改写了8项市场纪录。当时《财经杂志》列出的中国当代油画排行榜的第一位——陈逸飞的《霞飞路上》220万元,仅及吴冠中油画拍卖排行榜第5位的《枣树儿童》。

与此同时,吴冠中的水墨画市场也开始发力上涨。上海崇源拍卖的《三峡之歌》605万元成交、荣宝拍卖的《河塘小鸭》660万元成交。

跃升新贵的油画行情,尤其“吴冠中现象”,开始令地产、IT、煤碳产业的新富纷纷将目光盯向当代油画。他们从资本的万花筒中,看出这一低价少赝的艺术品,可以避开传统藏家的竞争。经过CEO式的计算和评估,其投资的价值性、价格的上行空间、多样风格和面貌、资源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一一显示出乐观的前景,极易衍生成新型的投资工具,且操作空间具有无限提升力。

2005年春:突破千万元的《黄土高原》

经过2004年度的整体放量,2005年春季油画价格,再次全面上扬,海内外拍卖公司接连上演以油画为主角的拍卖盛宴。春拍由香港苏富比率先于4月开槌,油画雕塑、装置总成交4355万元,成交率88%。其中吴冠中、赵无极的数量与成交十分引人注目。5月29日,香港佳士得推出“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绘画新纪元”拍卖会,前者总成交1.5亿元,成交率93%,后者由台湾国巨基金会提供,包括吴冠中、赵无极、庞薰琹等画家的28件,成交6735万元,创出100%的成交率。接下来,中国嘉德7698万元、北京翰海7004.25万元、北京华辰1876万元、北京荣宝2689万元、北京保利4370万元、上海朵云轩2112万元等,各家油画拍卖成交率皆超过80%,“井喷”行情再度受到各方媒体高度关注。

单季,吴冠中油画成交总额达6075万元,共拍出21幅作品。超过徐悲鸿、吴昌硕、黄虹宾等强势画家的成交数据。

媒体和评估机构,在板块成长性分析中,发现吴冠中对价格上行,具越来越有举足轻重的牵引力,在进一步细化板块中,发现油画、早期西画家、新中国美术经典、当代水墨、当代书画、西画、当代艺术、现代彩墨等板块中,均有吴冠中的身影。

在新中国经典美术板块中,吴冠中《崂山山村图》以511万元成交,《送子观音》286万元,《翠堤春晓》242万元。观察现场成交,参与竞标的不乏海外收藏家、东南亚华人。海外资金始终是拉动内地市场的重要因素,吴冠中作品被国内外藏界追捧,在全球油画市场中,形成一体化与联动效应。与价格相比,这一“吴冠中效应”对于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吴冠中的“新意象”仍存一线紧系传统,其“现代彩墨”尤为传统藏家追捧。媒体有见于吴冠中卓然不群的墨彩,在市场分析中,独出心裁地在现代书画板块中,划出一块新领地。《东方艺术财经》评论道:“现代彩墨是中国当代书画板块的一个特殊单元。最具代表性的是吴冠中。2005年春季,这一板块成为市场热点,领衔的吴冠中的彩墨,一路走高。”

本季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吴冠中的成交率100%。北京荣宝推出的海外收藏的吴冠中精品,成为整个北京春季拍卖的亮点,其中《黄土高原》以1870万元成交,创下中国当代书画的最高纪录。《误入崂山》770万元成交。媒体预言:吴冠中彩墨突破2000万元,就在眼前。

2005秋:3025万元的《鹦鹉天堂》

《艺术财经》评论:“2005年秋季拍卖,吴冠中的油画已经成为一个市场神话。”

经历国内机构性投资和海外收藏群体的联动而主导的上涨行情,在价格大升浪里,吴冠中成为作品整体抬升最高,单价升幅最大的在世画家。从1990年佳士得拍卖吴冠中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币成交,截至2005年底,吴冠中油画上拍总量达118件,成交率超过80%,其中62件作品创出百万元以上的成交纪录。在2005年里,吴冠中的油画成交52件,成交达81%。在2005年度油画和当代艺术拍品成交价格前100位排行榜中,吴冠中占了33席,成为2005年上榜作品最多的画家。

2005年秋季,吴冠中油画再度上涨,《景山公园白皮松》974万港币、《大昭寺》770万元、《鲁迅乡土组画之二》678万港币、《江南园林图》725万港币。《江南园林图》较春季以489万港币成交的《江南园林图》,上涨了50%。权威投机构分析:短期出现如此迅猛的涨幅,可以推断,吴冠中油画的上涨空间犹存,且国际市场的支撑将继续产生推力。

截止2005年秋季,吴冠中的水墨上拍总量达848件,总成交额超过62892万元,其中有173件作品创出百万成交纪录,17件超过500万元,2件直过千万大关。这一神话般的纪录,在2005秋季,出现惊人的跨越。《鹦鹉天堂》以3025万元创出历史新高。

吴冠中作品的价格生成及发展轨迹,一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凭激动人心的形式美及大辩论,使之成为画坛最受关注的风云人物;二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风格和面貌,在上世纪80年代一进入市场即被海外收藏家和艺术经纪人的最大关注和投资,从而奠定了国际化的基础。1989年,市场给出了回应。吴冠中的《高昌遗址》在香港以187万港币的拍卖价,创下中国在世画家的最高成交记录,确立了吴冠中在亚洲艺术市场的地位。1992年,吴冠中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激发了第二波升浪;三是2005年回顾展及筹备编辑《全集》,使之绘画成为社会性热点。诸上因素积累促成了《鹦鹉天堂》的天价成交。

针对近现代书画的骤冷,媒体和行内人士依然乐观的分析道:“吴冠中的全球化市场,将使之作品继续超越同辈,保持旺市。据国家权威投资机构的分析报告,中国的文化消费能力尚存在6000亿至7000亿的市场空间和缺口,吴冠中及当代艺术作为文化消费的时代,尚未到来。因此,目前的涨势仅仅是开始。”

2006年:天文数字的《长江万里图》

经历近现代书画大起大落的震荡,炒家资金迅速从近现代书画转入现代油画。吴冠中作为行情的牵动力量,2006年春季,香港佳士得推出吴冠中油画专辑。《绍兴东湖》、《桃花》等9幅作品,以超过估价的一至二倍的高价拍出,年代大多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与《长江万里图》同属风格酝酿已趋成熟的黄金期。落槌之际,《艺术新闻》评论:“今次吴冠中画作小专拍,能够成功,归功于拍卖品的真实性,同时收件避开了中国内地的炒作区。”拍卖的成与败,不仅考验吴冠中的市场牵引力,同时也关系整个现代艺术市场。

与香港相比,春季内地依旧保持火爆行情,油画《红莲》拍出748万元、水墨《树丛》拍卖725万元、《桂林农家》拍出632万元等。尽管,吴冠中的油画与水墨稳定地畅行于上升通道,从现代艺术后起而火爆的行情,行内人士认为:吴冠中基本完成了现代艺术的里程性的奠基与牵引作用。经历长达二十五年的旺市,吴冠中的重要作品,深度沉淀于收藏界,短期之内,再次流通的可能性只有期待未来市场全面提升之后的新高点。

《长江万里图》是目前流通于市场上吴冠中最重要的作品,其重要不仅是吴冠中一生创作中母题性的巨幅之作,更重要的是,《长江万里图》标志中国美术从“苏式现实主义”走向中国西融合、并深具本土人文精神的现代。这一画史开先河之作的重要价值,以往市场流通的任何一件作品均无法比拟。

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评论家殷双喜认为,“《长江万里图》与《1974·长江》的尺寸差不多,两幅作品中的景物几乎一样,只有局部的风景略有变化。但是捐给故宫的《1974·长江》长卷上能看到局部有铅笔的痕迹,而《长江万里图》的油画韵味更足一些,《长江万里图》有可能是当年要制作巨幅壁画的油画成稿。”

上一篇:学校体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培训方案要点-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