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共10篇)
1.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一
做为辅导员如何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 社 会 实 践,打暑 期工、实习体 味生活 已 经成 为 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深深的明白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一步一步从今天他们的今天走到今天的,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知识、自身素质以及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取向出发,有目的地加强社会实践;另社会实践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使自己在毕业或就业前就对社会、工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提前进入角色。通过实践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及知识结构,如果你不准备考研的话,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吧,现在的一小步就是将来就业的一大步。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阶段,利用暑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我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渠道,借助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合作共事、开拓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
正值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该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意识地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职业认知能力
勤工助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增进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十分重要。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遇到的许多心理困扰,大都与不能客观认识、接受和评价自我有关,也与对社会职业的认知不足有关。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个性特点,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方向和目标。一个人的优势、特长得到发挥,有利于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职业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特别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的锻炼,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盲目追求的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社会角色转换慢,适应工作岗位过程长。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优先录取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有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在择业过程中“眼高手低”,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薪酬。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对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将来顺利择业、成功就业十分重要。加强人际交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增强开放心理,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人交往沟通不仅仅需要真诚、勇敢,需要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还有许多的技巧与方法,尤其需要在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并总结经验。
社会实践对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交往沟通能力,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当代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他人,学会与组织沟通,增强自己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度。同时,要学会与社会进行沟通,在社会实践中科学地认知社会,有效地参与社会,积极地影响社会。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团结协作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必然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每一名大学生都要踏实工作,增强自己在团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作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才能不是空洞地挥舞手中的权力棒,而是依靠自身的工作成绩去影响身边的人。社会实践中的大学生应该注意,不管你在校时是不是学生干部或者学习成绩如何,在社会实践岗位上都要先踏实工作,切忌只是指手画脚。
在社会实践中要学会与人协作,发挥自己对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
经验表明,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一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品行端正,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善于与人合作,会与别人交谈,这样做就为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实践锻炼中,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尽量多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做工作的有心人。勇于开拓创新,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身处改革时代的大学生,应紧跟改革潮流,勇于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种追求改变、重塑自我、不断向上的能力、过程和结果。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大学生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思想的创新、学习的创新,不断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敢于和善于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开拓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学习,不断地学习,科学地学习,终身学习。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在社会实践中巩固提高。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学会学习,现代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大学生要坚信: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促使个人不断进取、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
社会实践是一个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是正常的情况。大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受挫归因。挫折虽然能够给人带来心情的不愉快,但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竞争不仅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康先琼 2013.10.11
2.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二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和误区
1. 理念没有普及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 它指的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当前, 关于大学生职业化。这就要求在辅导员的引进、培养、评价和地位待遇上进行严格把关和全力改善。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分类的辅导员设置, 应选聘专业对口、相关或经验丰富同时能力强、素质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人员承担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培养, 从实际出发, 制定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与工作相关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 努力让每一位辅导员都能不断加深对本岗工作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以激发他们各种有益职业发展的能力、意识和素质。而在工作业绩的评价上可以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由学生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共同加以监督和考核。最后对于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 应积极更新观念, 重视辅导员的实际需求, 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次人才, 学生事务管理也是一门学科的观念, 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晋升激励机制, 使得辅导员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归属感、荣誉感, 真正将辅导员职业作为毕生追求, 不断成长、不断完善。[9]
纵观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这既是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但离真正普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 比如说, 一些学生误以为这是步入社会以后才应该去做的事情, 另外, 个别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推广普及。
2. 大学生自我目标的缺失
在中国传统观念, 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的目标就是上大学, 学习是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老师的表扬。上了大学之后, 这些学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但同时却迷失了方向。对于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要做什么, 适合干什么工作, 等等, 这些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生们根本就不够了解, 至于所学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追求更是模糊。自我目标的缺失导致很多大学生没能建立起切实的生活目标, 这也造成他们浮躁的心态和懒散的行为, 试问这样的大学生如何能够与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高标准接轨呢?
3. 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往往片面地追求大城市、名企业、好部门, 目标定位是收入高、地位高和福利高, 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地区锻炼, 不愿到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工作。很多学生在求职时过于注重薪金和福利待遇这两个问题, 没能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以这样的心态去择业就相当于在本来就非常艰难的就业时代里, 自己给自己又设立了多个障碍, 就业成功率自然就降低了很多。
种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但任务又很艰巨, 任重而道远, 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只有继续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建设和内涵建设, 同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扎实改进, 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肖雪慧.公民社会的诞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2][3][7][8][9]赵厚钧, 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路[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 (综合版) ,
[4]董玉玲.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 (5) :102-105.
[5]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6]马健生, 滕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流变[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7, (10) :63-69.
二、高校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中的优势
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主心骨, 同时也是学生们大学时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然, 辅导员更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 他们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着诸多有利条件, 这些优势归纳起来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
1. 天时———资源上的优势
辅导员是对学生最了解的人, 在帮助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辅导员可以借鉴往届生的就业情况, 拿现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与之作比较, 以此帮助他们做出有利于个人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天天与学生在一起, 沟通比较多, 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长处, 并能够做到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 在未来事业活动中有计划地将素质教育、成才修养与职业定向三者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明确努力方向, 加强素质培养。
2. 地利———时间空间上的优势
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 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呆在一起, 可以通过课堂之外的模式给学生做职业咨询, 让他们在班会上甚至是日常聊天中得到一些合理的建议, 这就让辅导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当中, 也无形中加大了辅导的力度和时间的长度, 让学生有了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能够做出操作性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 人和———情感上的优势
职业咨询其实和心理咨询有相通的地方, 那就是指导者必须得到咨询者的信任, 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咨询者更多的信息。辅导员这个角色由于和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又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 所以很多学生还是很愿意跟辅导员讲心里话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辅导员面前克服自己的防范心理, 真诚地讲述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或理想化、或自卑的部分, 辅导员在掌握大量的真实材料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作用及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参与者之一, 也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他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 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 帮助他们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 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和兴趣才能;帮助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 并与实际相结合, 尽量让自己的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接轨。此外, 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一旦确定就要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努力。
2. 营造激励的环境氛围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建立激励机制, 营造激励的校园环境氛围, 对辅导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学校有关部门可以从环境、校园氛围、校园活动、校园文化、辅导机构、硬件设施等方面营造氛围, 比如说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刻苦学习、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开展职业生涯相应辅导活动或讲座, 完善辅导机构, 等等, 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 防止不满情绪的滋长。
3. 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理念认识和加强经营自我的观念
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职业生涯只有在对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方能进行, 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个性性格、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策略。学生如果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就会主动进行生涯规划, 才能积极规划自我, 才能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功。因此, 帮助学生深化“自我”理念的认识和加强学生经营自我理念的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学生发展平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是让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设计生涯规划的时候非常有必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学生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平台, 比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职业角色扮演、学生艺术节、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科技节、模拟招聘和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 而且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客观分析环境, 树立科学目标,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从而提高自我素质, 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5.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辅导员不但要鼓励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 而且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辅导, 为大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
科学而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辅导员要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既要有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前沿性, 又要能把握新动向、了解新生事物、紧跟时代潮流、客观分析现实情况, 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 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完善与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颂平, 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
[2]王国顺, 熊英.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3.
[3]赵永吉, 田爱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 2004.
3.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三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教育;退学
高校辅导员,每次处理大学生由于各种突发状况提出主动退学时,都会感到十分心痛。学生经历了激烈的考高竞争后,进入了大学学习,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辍学,这对学生、家庭和学校都造成了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做了多方免得调查和了解,对大学生主动退学的原因和辅导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1.大学生退学的原因
作为高校的政治辅导员,为了了解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几点。
1.1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或专业而退学
这些学生大多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对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了一定的方向,由于高考失利等原因而又不想复读,被迫来到了现在不太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心里极其不情愿。进入大学后,本来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如果再碰上阻力,如专业难、基础不好等,便滋生了继续学习下去只是浪费时间的念头,为了尽早摆脱困境,就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
1.2缺乏学习目标,没有修够学校规定的学分而退学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每一名学生一年内必须修满必要学分。而有些学生由于高中的错位教育,产生了只要熬到大学就可以自由解放,无需再努力的错觉,学习目标迷茫,从而开始放松自己沉迷于网络,使成绩直线下降!进入高校后,修不够学校规定的学分受到重修、试读警告、试读、降级、退学等相应处分,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因此被迫离开校园,据调查多数高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1.3由于社会、家庭、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心理亚健康而退学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时有某个大学传出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是一个极个别的事件,常见原因有:(1)家庭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亡故、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重大问题等;(2)情感上受到挫折,如失恋、与恋人产生矛盾、与同学之间出现情感问题等;(3)独生子女特有傲慢、不合群、感情脆弱等,也经常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一切都能导致了一些学生选择退学。
1.4因违纪而退学
大学生违纪退学,据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违纪,在国家组织的考试或者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铤而走险,用通讯工具,找人替考等情节严重而被开除学籍;二是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甚至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成严重后果,因此被勒令退学。
1.5其他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1)家庭贫困,不忍心父母的负担过重,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就会选择退学,尽早参加工作,挣钱养家;(2)父母经营着家族生意,急需子女帮助,也可能会让子女提前结束大学学习,帮助家族生意;(3)自己碰到了比较好的就业机会或者是创业机会,也会为了前途和梦想放弃学业。(4)还有一些学生选择退学的原因,如出国,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不满等原因而主动放弃学业。
2.高校辅导员对策
退学不仅给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学校和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作为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政治辅导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不同采取及时、适当的措施:
2.1辅导员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引导新生完成四个转变
(1)观念的转变,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而上大学后绝大多数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参与社会竞争,以便将来获得一分职位,实现生活独立的目的。高中和大学的目的不一样,而引起了思想发生变化,如果作为新生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就会坐失良机。(2)学习方法的转变,高中时代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灌输式“填鸭式”,学生接受知识通常是被动式,大学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的目的不同一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习方法则应以理解为主,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消化它、掌握它乃至于运用它。(3)生活方式的转变,高中时代由于学生年纪轻、功课重,大多数有条件的学生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式生活,到了大学,一是离父母远,二是大学的学习方式逼迫大一新生学会独立生活。(4)活动方式的转变,高中生的活动范围小,接触面窄,活动一般是被动接受安排。进入大学后活动方式由原来半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主动式、原来有的一些弱点,如心理素质差、胆怯等必然会暴露出来,不适应的东西必将在大学中的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和修正,公关能力和社交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如不完成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就会处处受制,认为大学生活枯燥乏味。只有自觉地转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主动组织或参加院系的各项课外活动,才能步入大学生的轨道。
2.2辅导员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完成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处在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关于未来的重大抉择,如学业、职业、婚姻等,若他们能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涯规划,将会有助于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表现出了种种困惑和迷茫,生涯发展情况不佳。他们缺少生涯规划意识,对生涯规划了解甚少,能做出有效规划的学生不多。无法为将来的职业或升学做充分的准备。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让他们深思,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务必朝着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思维;学会掌握必要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三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能分割。做人是根本,思维是关键,知识与能力是原始的积累。让他们在校期间围绕这三大任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3辅导员应该重视学生入校后学习和生活的过程管理
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天堂,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多进入图书馆博览群书的同时,还应做好学生过程管理工作。(1)建立专业毕业生档案,使学生了解和热爱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2)定期做优秀毕业生励志报告大会,完善学生学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关注学业。(3)鼓励并支持学生建立学习互助组,提升学习效能,激发学习潜能。(4)建立完善家长参与的多方督学机制。搭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平台和多方参与督学的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并关注学生学业状况。(5)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网络学堂和课程学习中心为纽带,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6)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去培养一些爱好如:球类、棋类、交际舞等以便于和别人交流、或是多看一些保健医学、法学之类的书籍用来保护自己,从而丰富學生的大学业余生活。(7)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以模拟职场等方式开展团队训练,扩展学生参与覆盖面;鼓励学生参加就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指导学生开办校园企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业能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王中书.大学生主动退学现象探究,池州学院学报,2009,(6).
[2]李正熙,孙宗瑞,田红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0).
4.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四
当前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和平共存,繁荣发展,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而社会转型期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变革过程,又是一个极易产生社会问题的时期,社会变化可以引起教育系统的部分教学氛围、教导作用的缺失。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维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难题。面对社会主体多元化,信息成分复杂的前提下,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对政治教育的过程有完整的把握,要对大学生政治教育的过程缺陷等因素有全面的把握,排除不利因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因素,使思政教育更加协调,也使得教育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1、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巨大而薪金方面待遇不高,导致大多辅导员跳槽或离职,导致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人员不能稳定,并且随着每年学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个辅导员要面对数百名学生,这样的工作压力是不能满足对学生思政工作的要求的。面对一个年级甚至一个系的学员时,辅导员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对大学生达到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所以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2、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的学历结构不是非常合理,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本科生,博士较少。职称方面,大多都是初级、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少。虽然当前教育工作者已经具备思政教育的工作能力,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要求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学校应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之加强责任感,拓宽知识结构,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的面对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较弱的教育能力是无法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思政教育者缺乏思政工作的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在辅导员中思政专业的人数较少,这就导致思政工作没有专业化的德育工作。
3、思政教育方法落后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思政教育理论内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没有及时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趋势,没有对学生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案。其次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实际生活没有接轨,使思政教育理论大多都是空中楼阁,没有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大学生成长中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得到正确理论指导。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繁多复杂,不能使大学生很好的接受、理解教育内容。总之,思政教育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贴合学生生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思政教育方案。
4、学生政治素质整体不高
现今,不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知半解、严重缺乏对政治思想的了解。对我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段,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都知之甚少。对政治思想的了解欲望渴求不强烈。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存在复杂的情形,许多大学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具体的概念。
二、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
分析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缺失后,下面要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消除这些缺陷,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1、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加强思政队伍的建设力度,要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让思政队伍人员有科学的、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先进的教学计划,打造知识渊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培训中要及时反馈情况进行培训计划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进化。另外要多做思政教育工作积累经验,制定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展开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要在培训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才能得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2、端正大学生的思政态度
当代的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政治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的理念。要设计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政治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研究热点问题,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接触到政治文化。开展活动培养大学生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认同感、兴趣程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这样的方式才是培养大学生对政治思想教育好感主要途径。只有培养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好感,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思政教育,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3、更新思政教育内容
不要让思政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理论,要把教育内容向外拓展,例如展开德育教育、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坚持社会主义精神的前提下,要让教育内容“接地气”,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思政教育要跟法制、德育教育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进行科学知识讲解,让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了整体的逻辑性,让大学生理解学习社会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4、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如今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发达、信息繁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大学生的三个教育环境无非就是校园、家庭以及社会,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思政教育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中,家长就是学生的老师、指导者。家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家庭教育的步伐跟上学校、社会两个环境中的教育发展程度。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当中度过,优质的校园环境才能确保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长久性。要加强学校文化素养校风建设,开展全校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融入思政教育当中,让学生全身性的参与到思政教育的活动当中,亲身体会思政教育所带来对自身文化思想政治素养的升华。最后要控制社会的环境影响,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媒体信息繁杂,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是无法控制的。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又要靠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基础。高校作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高校教育文化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对社会的第一认知。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高校要调控社会中的信息来源,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教育作为教师的天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思想政治建设又是其中的根本,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人交流的关键所在。辅导员是培养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如今一个变化快速,具有差异性的时代当中,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辅导员需要不断的更新思想、更新教育内容、随时学习、努力研究新型教育内容,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性,因材施教。不断跟学生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采取符合学生的教育特点,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自身发展打下基础。辅导员要经常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与同行时常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渐渐地就形成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M]教育研究,2003(08).
[2]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2008.
5.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篇五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法律素养
一、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使得依法治校也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学法、用法、守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就总体上而言,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法律基本常识欠缺
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基本上各高校都安排大班授课。另外,教材内容也过于笼统和简单,基本上只做些原则性、概括性的介绍。学生对该门课程也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教育体制和学习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的法律基本常识欠缺。
2.尚未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目前大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普遍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对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缺乏统一认识,在用法、守法方面也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
3.违法违纪行为有增无减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大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学生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种类不断增加,学校法律教育的匮乏也是导致这些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虽说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优秀人才,然而一旦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年少气盛导致他们难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激情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后果。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事只凭主观臆断,对他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在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法制理念,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够填补法律在他们生活中的缺失。
1.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辅导员除了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育人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要更新他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错误理念。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向学生传播传统的道德观念,例如“诚实守信”“以和为贵”“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传统民族精神,不断地利用道德观念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施以积极影响。此外,不断给学生讲解各种法律故事,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
2.培养大学生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法
想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让学生彻底信服,辅导员要做到有理有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对待学生要秉持公平的态度。只有从自身出发,做好榜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寻找最佳的解决纠纷的方法。使学生在面临纠纷时能冷静下来,不意气用事,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一环。课余时间,辅导员可以带学生旁听一些法庭审理,事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4.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氛围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是高校贯彻依法治校理念的重要体现,是高校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法制化的校园,公平正义、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的前提。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要进行培养,其形成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有耐心、恒心和决心,通过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予以积极熏陶,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化法制观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若冰.关于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6.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六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人格完善
一、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现状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目前的人格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有一大批大学生能够很好地面对自己的出身问题,并且能够调整自己来努力改变现实,同时也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封闭心理,内心脆弱,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消极自卑等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方面
1.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贫困大学生在贫困大学生总数中不在少数。他们内心中也有一定的自卑情绪,不过他们更擅长与将这种自卑看做一种差距,并进而使之成为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的动力源泉。1他们通过刻苦学习来在学习成绩上取得领先,平衡其内心中的差距感,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中的负担,用社会经验和劳动成果来实现心理的成熟,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能够取得一定的作为的。
2.积极进取。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也是十分常见的。他们的内心很阳光,敢于坦然面对自己在经济上的劣势,并努力学习,踏实肯干。此外,他们内心中的阳光与健康还能够感染周边同学,使之在或无聊或颓废的大学生活中看到一丝光芒,也正因此,他们往往拥有一个不错的交际圈。
3.坚守道德。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偏远的地区或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的地方一般更加封闭,而封闭的环境下人的道德素养能够良好地传承下去,不会被经济所改变。2贫困的地区还能够让大学生从小就养成节约、诚实、刻苦、善良、孝顺、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对于其人格的发展,学业的进步,交际的进行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二)贫困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真实地存在着,并呈现拉大的趋势,生活水平不平衡带来的种种问题在贫困大学生身上得以集中的体现出来,尤其是较大的心理落差造成的内心自卑、自闭等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1.心理落差导致选择自我封闭。3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接触面,使得贫困大学生有些时候甚至与富裕地区出身的大学生找不到共同语言,二者之间的心理鸿沟难以逾越,自己的不足很快就显现了出来。这对于在过去一直受老师、学生、家长重视的成绩优异贫困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承受能力不足的大学生便选择自我封闭来回避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交流。
2.承压能力不足,内心脆弱易崩溃。4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从小内心深处就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腼腆、内向,不够自信。他们会担心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入流,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与人家差距很大。久而久之,他们在内心中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心理,不敢去面对挑战,更不能面对失败,一旦面临失败就容易导致一蹶不振。
3.注重外在,掩盖贫困。5脆弱的心理和不健康的虚荣心让部分贫困大学生选择通过掩盖来避免尴尬。他们想方设法地用种种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贫困,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但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借钱请客吃饭,这样的行为不但会加剧其内心的空虚,甚至可能造成犯罪行为。
(三)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部分贫困大学生人格发展问题是由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这其中包括生活环境的不佳造成的外在形象差异、业余文化生活不足造成的气质差异,还有一些孩子会在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饭,导致营养不良,精神涣散等客观原因,也包括其心理上的自卑与部分同学存在的太急于成功等都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使大学生人格发展受到限制。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不是受单一影响的,生活中的种种或显或隐的因素都对其脆弱的心理产生着影响。如在学校方面,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生将来要在社会上面对的一些问题在大学中已经会得到相应的体现,包括人际关系处理、种种复杂手续的办理,恋爱婚姻问题等等,在学校环境下,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问题是要有针对性的,要作为一个培养的系统性工作抓起。又如在社会方面,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让一些爱面子的贫困大学生被迫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比如“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论调对贫困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
二、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地完善贫困大学生人格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通过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来建立起健全的人格。6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对于认识人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金钱、贫穷的认识更加不成熟。辅导员应该让他们认识到,不论生活贫困也好,富裕也罢,这都没有正误的区别,贫穷尽管不光荣,但是也并不是由于自己或者父母的过失导致的,自己应该做的是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其次,辅导员应该努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之懂得自尊自爱,不卑不亢。7对于现实的差距不要回避,要坦然面对愧赧,在逆境中不要轻言放弃,要愈挫愈勇,自强不息,培养他们接受挑战的能力,主动给他们提供一些接受挑战的机会,并引导他们来找到自我价值,使他们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在坚强中找到自信。
最后,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所谓积极的情绪体验指的是通过经历或思考来让大学生得到能深刻影响其行为的情绪的过程。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情绪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顺境来使其获得自信,通过逆境来使其培养坚强不屈的品格,只要得到合适的引导,并充分发掘大学生活这本活的教材,相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可以得到新的发展的,贫困大学生的人格也同样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新.《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2009年6月版,第6页.
[2]韩晓明.《试论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研究》.2008年版序言第4页.
[3]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2004年6月 ,第42页.
[4]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2004年6月 ,第42页.
[5]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 2004年6月 ,第43页.
[6]冷娟.《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009年6月 第79页.
[7]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7.提高大学生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对策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1 加强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学院行政单位需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思想, 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制定与之相关的专项策略和学院制度, 在选拔、培养、考核上对辅导员进行着重强调, 要寻求多种渠道与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扩展视野, 增强知识。当然, 我国高校辅导员存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 强化辅导员内涵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和管理水平, 促进辅导员知识化、专家化建设在如今局势下刻不容缓。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也尤为重要。总而言之, 不断加强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教育与物质保障, 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会起到稳定作用, 唯有如此, 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才能高效进行, 在社会评价方面才能取得良好的口碑。
2 大学生辅导员要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2.1 注意形象, 注重内涵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 面对大学生, 我们的辅导员要以高超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修养来指导他们的思想, 引导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辅导员要自觉提高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 展示在学生面前应当是知识渊博型和才艺型的风趣老师。辅导员主要的工作是政治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当铭记于心、时刻谨记,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形象, 才能自我培养出令学生敬仰的高尚品德, 老师的影响潜移默化, 对学生一言一行的影响直接而深刻。另外, 辅导员应自觉学习科学的心理知识, 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
2.2 热爱学生, 一视同仁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 时刻都需要感情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投入感情是职业道德感召, 这对学生的心理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尤其对当代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 开展学生工作第一步就是感情投入。所以, 辅导员的积极工作热情, 认真负责的管理态度, 和极强的敬业精神极其重要, 特别是要有亲和力, 对学生“一视同仁”, 积极与学生沟通, 视自己亲人来对待, 不偏不倚, 既要做到对他们关爱, 又要起到教育作用, 这样班级秩序也就摆脱混乱, 反而更富有纪律性, 有利于学生爱岗敬业, 热爱生活, 为社会做贡献。
2.3 积极参与师生情感交流
在高校, 辅导员的上班时间都是紧张的, 而学生的作息时间与辅导员的上班时间几乎是同步, 繁忙的教学之余, 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实在太少, 尽管有但逐渐会演化成例行公事。所以, 辅导员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与思想教育之外, 需花时间与心思多参与学生的活动, 尽可能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背景等等, 尤其对后进生, 要捕捉学生“闪光点”, 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辅导员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 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3 多渠道抓好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3.1 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 结合低、中、高年级需要层次, 把握工作侧重点
(1) 低年级:辅导员应侧重于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教育, 如主题班会、演讲等等, 指导学生学习, 养成合理的大学生活, 帮助学生构建计划, 在其合理有限的资源空间下进行大学学习,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环境来。 (2) 中年级:辅导员应侧重于通过专业知识的考试来进行沟通。可以开展高年级学生与中年级学生专业知识交流活动形式, 扩大学生知识范围, 激发学习积极性。 (3) 高年级:辅导员应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个性, 依据他们的专长和技能需求发展其专业个性, 完善专业技能, 教会他们自我批评, 同时做好就业思想、就业指导、推荐就业等工作。
3.2 加强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
3.2.1 抓入学教育和初期管理
新生入学, 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身边所有的改变以及身份的转变, 都会对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学习环境和上课模式的不适性, 对未来的迷茫以及毕业后的自谋出路的想法堆在一起, 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会集中到这一时期, 自卑感油然而生, 抑郁也由此而来。所以, 在新生中, 校方应寻求方法, 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给他们加把力, 增强自信心, 使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中来。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 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上有着第一重要的地位。班干部的工作与形象直接关系到班风与学风, 所以, 辅导员对班干部队伍组建和培养应极为重视。 (1) 要选拔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冷静地分析研究同学思想问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极强的社会活动和交际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的具有班级声望的学生组成班委会。 (2) 要与相关部门联系, 对班干部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3) 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 班委、团委工作上相互配合、学习。
3.2.2 抓健康向上的群体氛围 (心理) 培养
班级群体氛围 (心理) 在本质上是班风、学风的具体表现形式, 由班级的感情氛围, 舆论导向等构成。班级活动、群体氛围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辅导员在指导班级活动时应建立在协调班集体、促进班级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1) 政治教育方面, 做好舆论导向牌, 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思想活跃而不偏激。 (2) 文化建设方面以培养高尚情操为主, 开展活动, 促进公益思想发展教育和良好的人际氛围的营造。 (3) 加强美德教育, 引导对是非观念有足够的认识, 在班级舆论上有一定的见解, 但不极端。 (4) 寓教于乐, 可在活动中传播知识, 扩大学生视野, 使之言谈举止富有学术性。
群体氛围对个体的影响深刻而深远, 各种风气直接形成其价值观与人生观, 因此班级的学风建设要伴随着班风健康而积极发展, 学风才能真正形成。
3.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
(1) 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会有心理障碍, 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障碍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压力有密切关系, 学校是小社会, 人员也复杂, 环境的不适性也容易构成阻碍, 当然还有学习压力。因而,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不容忽视且尤为重要, 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理健康, 所以传播健康知识也尤为重要。 (2)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校园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起疏导作用, 辅导员可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对学生心理作辅导, 可找寻其规律性的心理, 对对象的心理既要疏导又要教育, 使之真正意义上摆脱了烦恼, 又要使类似的烦恼不再有, 当然, 心理秘密的保密很重要, 这对学生的人格尊严起到捍卫作用。热情与愿望是辅导员必备的, 但这是不够的, 还需对谈话艺术的掌握和心理技巧的把握。辅导员可以做采访, 对谈话内容既要得出答案又要循循善诱使他们想要说出心理阴影。对学生反馈信息要认真对待, 开放他们的心灵, 使之与辅导员心与心的交流。还可以通过感官交流, 用目光接触来沟通, 可以暗示性的发出信息。总之, 一切方式只为取得学生的信任, 拉近师生距离, 对心理问题了解透彻了, 才能对症下药。 (3) 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保健。人都有自我意识, 但此种意识出现偏差容易出各种心理疾病。如何融入社会, 如何构建人际关系等问题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常态化的发展, 此外, 寻找心理应对方法是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心理的自卑感与心理的不平衡都是自我意识的构成部分, 所以学生需要多多的心理应对技巧。
8.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八
目前,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力军是高校辅导员和“两课”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 对学生最为了解的一个群体, 具有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优势, 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大学生自我探索。
一自我探索概念
什么是自我探索?简言之, 自我探索是一个“知己”的过程, 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兴趣、人格、工作经历、教育、社会阶级、性别、年龄、心理、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情商、目标等个人特质。概况起来为:外在自我探索、社会自我探索和心理自我探索。
专业的自我探索分为四步进行: (1) 采用专业测评工具对个人的能力、性格、价值观、兴趣类型等进行测评; (2) 非正式评估。有经验的咨询师通过与测评对象进行深入对话, 观察分析测评对象的行为方式与过往经历, 验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3) 评价和分析测评报告, 发现有异议的, 进行澄清和修正。 (4) 结合结果, 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此外, 自省、他人评价与职业实践也是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径。
二外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探索方法
外在自我探索的方法一般可采取直接观测法, 基本上可以依靠自己完成。通过自我描述以及询问他人意见, 可以轻易获知自己的外貌、视力、体质等信息。社会自我探索可以结合舒伯生涯彩虹图进行剖析。舒伯生涯彩虹图可以明晰地看出在人的一生中, 一个人所扮演的主要社会角色 (如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角色)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影响。学生在做生涯彩虹图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对社会进行自我探索, 而且可以合理安排不同的社会角色组合。
外在自我探索和社会自我探索比较容易, 心理自我探索则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测评与分析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由于在自我探索过程需要运用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测评工具, 它是一个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分析过程, 因此, 自我探索必须要借助于专业职业规划师的指导。”这就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心理自我探索可以借助专业测评工具, 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动力系统 (涉及需要、兴趣、价值观) 。相关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锚理论等。目前, 市面上已出现不少以上述理论为支撑, 题目精心设计的测试系统。 (2) 效能系统 (涉及智力、情绪、能力等)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发现自己擅长技能的方法有业绩衡量法、他人评价法、北森技能测试法、技能词汇表法、成就故事法。方法虽多, 归纳起来无非是专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相结合。 (3) 风格系统 (涉及气质、性格等) 。可以采用MBTI (梅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测评) 来了解性格。梅尔斯-布瑞格斯心理类型量表包括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由对立的两极构成:外向——内向;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判读——知觉。这四个维度可以组成16种人格类型。学生通过测评, 可以得出其性格类型及代码, 并根据代码得知适合该生的职业类型。
三辅导员参与并指导大学生自我探索
第一, 调查分析学生的自我了解程度及需求。一般来说, “大学生最想了解自我的五项内容依次是:能力、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兴趣、需要、人际关系。”但具体到每个学生时, 情况会有所差异。作为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甚至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与需求。同时, 对于某些表现异常, 如经常逃课、旷课, 厌学、迷恋网络游戏的同学, 更要重点关注。这些表现异常的同学有很多是因为上大学后失去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探索, 使学生发现沉睡许久的兴趣和人生价值观, 发觉自己的新需求, 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第二, 熟练运用各种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正式评估。虽说自我探索的途径有很多, 但比较快捷且科学的方法仍然是专业的正式评估。如霍兰德兴趣量表、eureka技能问卷、北森公司开发的职业天空 (careersky) 在线测评、九型人格简易测试等。这些专业的测评工具可以相对准确且迅速地发现学生深层次的心理自我。但是, 目前研发出的测评工具较多, 仅仅是针对性格的测评, 有凯尔西气质类型调查问卷、吉讯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九型人格简易测试等工具。工具种类的增多有利也有弊。从好的方面来说, 这些工具从多角度探索了学生的特质, 综合运用这些工具, 能更全面、深入地发现学生的心理自我。从相反方面来看, 学生面临如此种类繁多的测评工具时, 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作为辅导员, 此时应该针对学生特点, 帮助学生挑选有理论支撑、经过多年测试、有一定口碑、有一定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测量工具。
第三, 提高生涯咨询理论修养, 及时解决学生自我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测评工具得出的结论, 不一定都准确。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对测评结果进行评估, 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和过往经历来解释印证测评结果。“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不能仅仅是 (坐而论道) , 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 对照问题, 勤于思考, 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 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如果从学生的实践经历中找不到事件来印证他的测评结果, 那么说明这份测评结果基本无效。
第四, 鼓励学生将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结合起来, 树立职业目标。“尽管学生通过自省、测验等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了解, 但如果缺少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 其结果还是可能出现偏差。而职业环境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我探索的结果和调整自我定位的机会。”自我探索不是阶段性的, 而是长期性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我认识、自我认知指导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素质拓展及职业体验活动, 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质, 培养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职业潜能。
第五, 严格监督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并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随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的变化, 计划也随之发生改变, 这种情况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因此, 职业指导者要对同学们的计划实施进行监督, 以促进学生实现职业目标。”辅导员帮助每位同学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将学生生涯探索产生的一系列成绩表、资格证书、实习证明及参加的活动证明、毕业去向支撑材料都搜集装档, 这些材料是每位学生生涯探索的动态记录。这是一种生涯跟踪方式, 也是辅导员督促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方法。档案袋一式两份, 辅导员及学生各持一份。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报告, 加深自我了解, 更可以在就业实践中, 不断修正其就业目标与就业途径。辅导员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袋, 可以更快捷地掌握学生特点, 大大地缩短了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生的自我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辅导员应创新工作方法, 多做个案指导, 积累工作经验, 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 为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芬、计勇.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学家, 2013 (1)
[2]孙丽华.大学生职业自我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3]刘宇璟.职业生涯辅导中自我探索的分析方法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8)
[4]董莉莉.大学生探索自我调查分析[J].才智, 2012 (21)
[5]孙丽华.从职业生涯规划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教育与职业, 2013 (29)
9.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九
一、提高“识”
1、对象“清”。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对大学生的认识,正确地认识人,客观地把握人,是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我们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思想、人的观念、人的发展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理论“精”。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通马克思基本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解决人们的信仰问题,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解决人们的信念问题: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人们的信心问题;运用党建理论,解决人们对党的信任问题: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如政治学、论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知识,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问题。
3、层次“明”。根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政治问题决定意识问题,意识问题决定认识问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层次是解决政治问题,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解决意识《思想》问题,即“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四科”《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问题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等。
4、方法“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面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要懂得一定的领导艺术,工作要得“法”。要善于运用灵活的对象、科学的方法、高超的艺术、先进的手段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做好“行”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辅导员首先做到,要求别人相信的辅导员首先相信,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领导、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在各个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否则,如果要求别人做到的而自己不能做到,要求别人相信的自己不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讲究“情”
情是作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感情沟通工作。大量的思想问题往往是一个感情问题。感情的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
1、形式政策性思想问题倾注“实情”
对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一些人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从全局利益、根本利益出发的政策调整和出台,往往就会使一部分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这些人可能会不理解、不明白,从而产生思想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做大学生的知心人、做思想工作的有心人,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大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解释疑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2、实现困难性思想问题融入“真情”
困难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当个人和家庭遇到困难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有的甚至会背上思想包袱。辅导员要能够真心实意、情真意切地给困难大学生以慰藉和同情,诚心诚意地给他们以温暖和关爱,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
3、理想前途性思想问题充满“感情”
对于大学生反映在奖励处分、入党入团、奖学金、就业等理想前途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既要给予尊重和理解,还要从感情上及时给予接近、体贴和帮助。要立足引导,使之既看到自身的优势,又看到社会的需要: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发展。从而尽量做到把大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统一起来。引导对方振奋精神、努力学习。
4、内外关系性思想问题主动“热情”
对于大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而产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要主动介入,及时地加以疏导和解决,满腔热情地交流思想。从而使矛盾双方疏通思想,化解矛盾。
四、讲好“理”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清道理,讲好“理”字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1、讲真话。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理服人的工作,要使人服,讲真话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能打动人的是真话。
2、联系实际。说理,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用理论阐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回避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而进行的“空理”教育,会引起人们的心理逆反。
3、透彻生动。讲道理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而且说理要透彻、深入、彻底,这样,才能征服人、打动人。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化。这样才易于使人接受,并能够启发人、感染人。
五、讲求“新”
一是观念创新,使思想符合变化了的新形势;二是思路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沿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三是内容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现时代精神,满足大学生需求;四是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体制和各项工作互相配合、覆盖全社会的一体化、立体化、网络化的工作机制,五是方式创新,注重用说服、疏导的方式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六是方法创新,善于运用相应学科知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是手段创新,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八是载体创新,善于创新、运用新的有效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六、落实“实”
1、“上情”与“下情”沟通。高校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对上情要真正搞通:对下情要了解掌握,吃透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找到既能贯彻上级精神,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2、“轻功”与“硬招”并用。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可称之为“轻功”,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手段,可称之为“硬招”。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练“轻功”,会出现管理松弛、低下的局面;相反,尽出“硬招”,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的状况。显然,这两种手段只有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10.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 篇十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举办了各类创新大赛及创业项目训练,培育了创业社团协会、还有不少高校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场所和设施的便利。但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更多的是理论教育,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投入较少,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此外,高校缺乏相对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现有教师因自身素质原因未能对学生起到很好启蒙和引导作用。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智力服务、创意设计、软件开发、生态农业等产业领域,具有增长空间巨大,符合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特点。受资金、人脉等条件制约,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及创业心理辅导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但仅仅是想想而已。近来,虽然创新创业人数有所增加,但参加创新创业的相对人数偏低。目前只有少数在校大学生借助于“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锻炼创新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是想象。据媒体报道,15年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员约2%左右,首次创业的成功的比例不足10%。创新创业活动非一朝一夕完成的事,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大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却大多数不能坚持到底,往往遇难而退,半途而废。因此,大学生们如何培养创业精神,练就创新思维,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成为大学生们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关键。
二、辅导员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其落脚点是全面育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辅导员要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利用媒体信息资源和其他途径,了解掌握国家及地方关于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等的变化,通过网站、QQ、微信等多种方法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减少创新创业盲目性、风险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班会、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此外,要对大学生关心的创新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学分、学籍、转专业、毕业等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讲解。
2.辅导员要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辅导员要营造大学生开拓创新、立志创业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首先,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生社团,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其次,要定期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投资家、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沙龙,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同学讲解创业基本知识,传授创业经验。再次,辅导员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潜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对于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辅导员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加强培养,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主动关注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还可以推荐优秀的大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研究课题,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历练学生的个人才能,并为创新创业积累学识和实践经验。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活动,鼓励他们带着热情和聪明才智投入其中。如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级各类的创新大赛和学科竞赛等。对于积极参与创新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获奖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与他们表彰鼓励、大力宣传。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榜样和示范力量,从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的过程进行指导和服务
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对应的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要在入学教育、励志成才分享会中融入创新教育,运用榜样引领作用,激发新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对于大二、大三学生,要指导他们合理选择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组织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对于大四学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对确实致力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团队或个人要进行深层次的个性化指导与扶持,最终实现项目的独立运行。期间,辅导员可以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介绍创业成功毕业生的亲身经历。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到学院开展创新创业讲座,重点介绍创新意识的树立、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前期的准备、创业相关手续办理程序、可以享受的优惠补贴等多个角度作系统的报告。同时,辅导员要运用自己的学识,给予创新创业团队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指导他们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对他们创业计划方案的可行性给予中肯评价和指导。此外,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对技术、场地、人才、资金、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需求迫切,高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院和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沟通,努力为创新创业学生排忧解难。最后,辅导员要加强对已毕业的创新创业学生的跟踪和服务,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4.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辅导
由于大学生对创业缺乏足够心理准备、市场意识、社会经验、风险意识等,因此在实际创业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有的学生盲目乐观,急功近利;还有的学生面对失败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收起浮躁情绪,正确面对创新创业中的成功与挫折,学会释放压力,善于调整个人情绪,磨砺自己坚忍不拔的品格。同时,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学会面对创新创业当过程中的困难,引导他们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尽力协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此外,辅导员应适时带领学生赴企业参观、座谈、分享成功经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辅导员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能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自身素质关乎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辅导员应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素质。
1.辅导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摒弃创业教育就是开公司做生意赚钱、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浅层次认知,要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此外,应该有意识的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课题来研究,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吸取其他高校经验,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2.辅导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许多高校辅导员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又缺乏必要的相关培训,导致其不能有效的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因此,辅导员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学习人才培养规律,掌握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在创业教育中应用,拓宽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3.辅导员应该走出去,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寻找出路
辅导员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阐述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对辅导员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辅导员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
参考文献
[1]樊凤金.论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2014(275):205-206.
[2]孙贤雷.关于辅导员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450.
[3]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4]张艺.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6(2):167-168.
【大学导员对学生评价】推荐阅读:
大学辅导员对学生的评语11-12
大学生辅导员毕业鉴定11-25
大学辅导员自我评价08-17
大学生缺点自我评价07-07
大学生大一自我评价07-17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08-10
应届大学学生毕业自我评价08-26
大学生毕业简历评价10-12
大学生优秀自我评价10-18
法律大学生自我评价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