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共20篇)
1.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一
本学期学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开展了各学科的课外活动,我们初二年级地理老师积极响应,精心准备,把每堂课外活动上的有声有色,下边把本学期的课外活动做一总结,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以后争取把课外活动上的更好,使学生在轻松越快中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
1、本学期课外活动参加班级为初二年级1—12班学生,共50余人,每周5下午第四节课上课外活动,报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都能每次及时参加,没有请假早退现象,体现了这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本学期的课外活动安排了以下几次活动。
(1)带大家一块进行自然地理的学习,观赏美国一个事实纪录片《荒野求生》,通过对本片的欣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野外生存技巧,以及在世界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如何应对自然给我们出的各种难题。
(2)近年来,我国与日本之间关系比较紧张,学生对于我们和日本之间的事实情况想要更多了解,也是通过日本的《海豚湾》,来用血腥的事实,告诫大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海洋生物的重要性,从自然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国家的领域面积包括:海陆空。
(3)关于玛雅人的预言——世界末日,学生不由得心生畏惧,于是,我们备课组就精心准备了一些关于世界会不会消失,以及消失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的纪录片给大家播放,《人类消失之后》,让大家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并且就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情给大家解释清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不仅拓展了课外知识,而且让学生对地理更感兴趣。
3、本学期的课外活动准备充分,题材广泛,资料都是优中选优,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在进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的反馈意见没有及时跟踪和调查,以后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上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上学生注意的知识点关注话题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和老师心连心携手把课外活动上好。
2.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二
关键词: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评价
体育课的时间、场地都是有限的,学生活动量、密度、活动的项目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课内外的锻炼领悟技术、熟练技术、拓展技术、发展技术,并以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体育能力、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课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能终身热爱和参与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1 . 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要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首先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即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采用何种器材、如何规划并合理使用场地等等。一般在进行准备活动之后,小学生可在班主任组织下进行集体模仿练习以及诸如钻山洞、头顶毽子走、抬轿子和走跑、攀爬、跳跃等集体练习项目,一周轮换一次;中学生则进行灵敏、柔韧、速度、趣味田径、趣味球类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练习和互测等。同时做到各种基本动作有机结合、班级与年级活动的整分结合。让学生身心在除大课间以外的体育活动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锻炼。
1 .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步骤
1.2.1提出要求
各班主任简要总结上一次活动情况,提出本次活动重点及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争取在活动中获得更大成功的体验。
1.2.2组织活动
各班在班主任带领和体育老师组织下根据一周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上的具体安排和具体要求进行活动,所需器材我们实行“每班一筐”,即在活动前体育老师和器材室根据一周安排每天将各活动区域的器材准备到位,最大程度保证活动时间不受侵占;活动以先练习后竞赛的方式进行组织,周一至周三对新项目进行熟悉和练习,周四、周五则根据各班练习情况进行班级内竞赛或者班级间的对抗赛;如果该项目难易不当,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难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体验之后,再思考,挑战更大难度的练习,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
1.2.3放松和小结本次活动效果
播放优美舒缓、学生喜爱的、熟悉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调整呼吸,使情绪逐渐恢复平静,有针对性的放松自己的身体器官,待心率下降后,收拾器材,归还器材室做好记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出操场,结束课外体育活动。
1 . 3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注意事项
要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去我们易犯的错误是老师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头上,课外体育活动要么千篇一律,变成军训,要么流于形式,变成放羊。既然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点出发来设计、编排、组织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器材功能,才能真正的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这样的活动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小学各年级学生在进行爬钻练习时,可以变换器材位置,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可是当增加难度,给学生一个挑战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中学各年级在进行梦想大灌篮时可以降低篮圈高度,体验灌篮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也可以就男女生性别进行分组,根据各自的兴趣分别进行不同的运动项目,各自体验成功的快感。
2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
课外体育活动是以教师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如何评价一个课外体育活动的成功与否?我认为从六个方面来评价。
2 . 1活动组织目的是否明确、是否有效
课外体育活动不是徒有其表地讲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也不是开展花拳绣腿式活动,更不能搞专业训练式活动。既然是体育活动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实实在在的体育技能,还要有运动量,三者缺一不可。活动时学生的最高心率在150次/min左右,呼吸频率在30次/min左右。
2 . 2活动组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环节的组织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明显低于或超出范围的随意性安排都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将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扼杀在摇篮里。
2 .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如果一个活动下来只见几个老师在打球,一群学生在围观或只见老师在吆喝,学生个个不想动,那可以说是相当的失败。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活动内容、过程的精心设计,器材的精心选择,教师的精心组织是缺一不可的。
2 . 4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是教师的语言、动作、情绪,还包括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怎样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等。
2 . 5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
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如学生进行单调而枯燥的跳高活动时,教师若不在场地、器材的布局上下功夫,只是随意布置一个或两个跳高场地让学生去练习。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没滋没味,一节课究竟能练几次?学生的参与性严重受限,大部分时间将会在等候与观看中消磨。相反的,教师若能巧设成放射状环形场地若干,高度有高有低,且以皮筋代替横竿,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去练习,在练习中挑战同伴、挑战自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活动的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 6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杜绝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可活动场地较小的学校,场地小、人数多、器材装卸是意外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教师应在活动前规划全校的可活动场地,调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活动时间,分段进行。而器材的装卸给老师的组织工作增添了困难,往往在这时候,很多老师心存诸多顾忌而轻言放弃,与此相反,教师必须始终利用学生的帮助,并且尽早地培养学生独立的对器材进行装卸。教师承担监督的责任,在学生无法完成装卸器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给予帮助,并在安装完成后检查器械安装情况,防止练习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在进行体操项目练习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同时,教会学生信任自己的同伴,敢于完成有难度的动作。
3结语
3.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三
关健词: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形式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试验、考察、种植等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活动内容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相联系的。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扩大、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由于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容易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因此,生物课外活动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和加深。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仅可以学到一系列科学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增强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实验素质和热爱生物环境科学、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2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
注重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根据活动内容可以把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分为:
(1)观测考察型,主要是观测和考察动植物個体或群体的形态、分类或生活习性或环境、生态问题,。如“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调查”、“人体某些正常性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等。
(2)实验操作型,主要在室内进行,不受天气的影响,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如显微镜、恒温箱,药品等有关仪器设备。如“肥料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植物向光性反应”、“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等活动。这类活动能使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的培养技术,具备准确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
(3)栽培饲养型,指导学生进行“果树嫁接”、“金鱼的饲养”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栽培饲养技术,并能进行栽培饲养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
(4)参观访问型,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标本馆、养殖场和生物制品厂等,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并了解各种生物技术。
(5)游艺竞赛型,组织各种各样的生物学知识竞赛活动,可以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比如开展生物学知识猜谜活动、叶脉书签制作比赛等,还可以开展生物周、爱鸟周等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3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方案设计
生物学教师要想使科技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详细地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3.1 课题要吸引人
课题往往能反映活动的主题,所以一定要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堂教学不同,它没有统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所以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自愿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但不是自由活动,而是要在教师的批准下进行,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3.2 活动目的要明确
只有具有了明确的活动目的,才能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恰当地把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课外科技活动是一项学习活动,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3.3 合理地安排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合理恰当,不仅能使活动顺利地进行,还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提出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并帮助他们解决临时发生的困难。活动结束后,还要检查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应注意尽量地降低活动成本,动员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器具,这样不仅能节约开支,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动手能力。
4.生物课外活动方案 篇四
1.为从理念上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揭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从行动上确实推行“反应试教育”;
2.亲近大自然,了解生物圈中最可敬可爱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情感,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与其它生物和谐相处,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
3.激发学习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和方法不仅仅在课堂,而更多的应该在课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二、活动时间:
1.班级活动:从即日起两周时间;
2.集中展评:xx年12月的第一周。
三、活动地点:
1.采集地点:校内或校外;
2.参评地点:学校展览室;
四、活动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步骤:
1.动员阶段:学校领导、班主任、课任教师组织宣传;
2.辅导阶段:
⑴负责人:各课任教师;
⑵辅导方式:
①观看采集植物标本的录像;
②印发制作植物标本的文本材料及标本标签;
3.标本采集阶段:
各班以活动小组为单位组织采集标本,并做好活动过程的记载(以照片的形式)。
4.成果展评阶段:
⑴学生观看各班标本,并投票;
⑵学校生物教研组成成员投票
六、展评材料:
1.各班各小组采集植物标本时的真实照片(要求能反映活动过程);
2.各班推荐的标本(各班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作标本,通过评选,推荐四个不同类的植物的标本参加学校展览)。
5.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五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并阐述了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关键词 网络 生物课外活动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1 宣传生物科普知识 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4月至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学校电视台演播时间,播放了像《朱 》、《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同时,还在局域网上发布了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网页《鸟类――我们De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或教室的终端进行浏览。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1.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 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例如:在校园电视网上播出了关于“克隆”的系列纪录片、科幻片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没有被调查过的同学在登录后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克隆”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择,提交后计算机就会立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迅速、全面地获得充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1.3 组织专题知识讨论 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我们在完成了关于“克隆”系列片的播出和关于“克隆”的生物调查后,在校园BBS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组,讨论的主题是《“克隆人”将带来?》。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持谨慎态度,有的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表示赞赏,有的又提出质疑……参与积极,争论热烈。在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组织了大型的专题讲座《克隆与社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使他们对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1.4 展示学生科技成果 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网上发布。
6.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六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 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4.5-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2.年龄问题
爸爸今年40岁,妈妈今年38岁,当爸爸妈妈两人的岁数合起来是82岁时,爸爸几岁? 解答:42岁。
【小结】当爸爸妈妈和味82时,年龄差不变仍为2岁,所以(82+2)÷2=42(岁)。
3.找规律 1、4、9、16、()、36、()。
解答:25,49。
【小结】第一个数是1×1.,第二个数是2×2,第三个数是3×3,所以第5个数是5×5=25,第7个数是7×7=49
2.等量代换
1个西瓜的重量=3个菠萝的重量。
1个菠萝的重量=3个梨的重量,1个西瓜的重量=()个梨的重量。
解答:9
【小结】3×3=9(个)。
1.填数字
如下图所示。把1、2、3、4、5五个数填入五个圆圈里,要求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8;
(2)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9;
(3)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10。
解答:
1.排队
30个小朋友排队去参观,平均分成2队小华排在第一队,她的前面有3人,她的后面有几人?
解答: 11人。
【小结】30÷2=15(人)15-3-1=11(人)。
2.倒推法
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解答:8
【小结】从结果往前推。(8×8+8)÷8-8=8。
1.应用题
小强参加了踢毽子比赛,共有20个人参加,比赛前每两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问小强要握多少次手?
解答:小强要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握手,所以要握20-1=19次手。
【小结】注意小强自己和自己不用握手。
2.容斥原理
一个班的小朋友算两道口算题,第一道算对的有19人,第二道算对的有17人,两道都对的有10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解答:
方法一:
两道题都算对的有10个小朋友,所以只算对第一道题的有19-10 =9个小朋友,只算对第二道题的有17-10 =7个小朋友。所以这个班有9+10+7=26个小朋友。
方法二:
注意到两道题都算对的小朋友在我们数算对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的小朋友个数时都算了一次。所以这个班有19+17-10=26个小朋友。
【小结】小朋友们可根据自己上课的情况,增加对题目的理解,数学往往源于生活。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应用题
1.应用题
小猴子早上吃2个桃子1个香蕉,中午吃2个香蕉1个桃子,晚上吃1个桃子1个香蕉,则一星期(7天)小猴子要吃多少个桃子?多少个香蕉?
解答:小猴子一天吃2+1+1=4个桃子,一天吃1+2+1=4个香蕉,所以一星期吃4×7=28个桃子,吃4×7=28个香蕉。
【小结】看清楚一天中每顿小猴子吃几个桃子、几个香蕉。
2.和差问题
学校第一次买5个篮球和6个足球用了1000元,第二次买了同样的5个篮球和9个足球,用了1300元,足球每个多少钱?
解答:两次都买了5个篮球,所以篮球花的钱是不变的,说明增加的钱是用在了多买的9-6=3个足球上,所以每个足球的价格是每个:(1300-1000)÷3=100(元)
【小结】观察哪些数量在变化,哪些没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同学们可以继续考虑每个篮球多少钱。
二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和差问题
1.和差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解答:甲(240÷2+10)÷2=65(个)
乙 65-10=55(个)
【小结】首先要理解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那么甲、乙两人一分钟就打了240÷2=120(个).这样就转换成典型和差问题了.
方法一:甲(240÷2+10)÷2=65(个)乙 65-10=55(个)
方法二:乙(240÷2-10)÷2=55(个)甲 55+10=65(个)
2.还原问题
猪八戒化斋讨来一些馒头.第一次吃了一半,觉得不够,第二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是觉得不够,第三次又吃了一半,最后还是有点馋又偷偷吃了3个馒头,觉得饱了.把剩下的给师傅们吃,孙悟空一看发现篮子里只剩下5个馒头了.猪八戒一共讨回来多少个馒头?
解答:(3+5)×2=16
(个)
16×2=32(个)
32×2=64(个)
7.如何组织好英语课外活动的教学 篇七
一、要做好课外活动的组织计划
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生活, 在积累课外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 陶冶他们的情操。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1) 启发学生英语思维:英语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读物, 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为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奠定基础。
(2) 制订阅读计划: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诵读英汉经典名著, 让他们学会对照汉语翻译, 进而使其初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 记录生单词、难句型,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
(3) 规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选择带有英汉翻译的书籍。
(4) 制订阅读实施计划: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 要求学生每人制订一个阅读计划, 并由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每周召开一个小型的阅读主题班会,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口语水平, 并引导他们用英语讲笑话、猜谜语, 参加英语诗歌朗诵比赛等。
教师制订行而有效的课外活动, 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 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为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
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 教师要确保活动是否可以吸引学生, 活动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 活动是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活动计划。活动目标如果太低, 学生轻而易举赢得比赛, 他们很难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目标如果过高, 学生完不成任务, 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阻碍作用。因此, 教江苏沛县●王广思
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 组织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例如在教学《What a good, kind girl!》一课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制作校园地图、情境对话”等活动, 并将学生自由分组 (有负责搜集校园平面图的学生, 有负责绘制校园地图的学生) , 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环境, 加强他们对学习生活的认识。学生在制作好地图后, 可以分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 利用“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Go along this road and...”“Turn right at the...crossing.”等句型, 进行绘声绘色的情境对话。教师安排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使其掌握课本知识, 还起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在启发他们创新思维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如在教学《Seeing the doctor》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场小型的话剧演出, 主要内容是生病看医生的情境。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细节, 并利用“What’s the matter?”“I’m feeling...”“How are you feeling now?”“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等句型编排情境对话。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当好辅助者得身份,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 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中学生大多还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 他们还没有足够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A famous person》一课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搜集名人、伟人的事迹, 并完成一篇英文名人传记的文章。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语法字典、文章编写、检查文章结构、演讲汇总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取长补短, 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培养他们合作意识的目的。
总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使其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计划, 让学生不断地积累课外英语知识的同时, 开拓他们的视野;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从而达到培养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
摘要:课外活动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新知识的基本手段,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补充与延伸有效途径。教师要从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课外组织计划、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等几方面对如何组织好英语课外活动的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组织,策略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8.网络与生物课外活动 篇八
[关键词]网络 生物课外活动 综合素质
网络在现代教学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特有优点如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等,此外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 宣传生物科普知识。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4月至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学校电视台演播时间,播放了像《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同时,还在局域网上发布了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网页《鸟类——我们的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或教室的终端进行浏览。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例如:在校园电视网上播出了关于“克隆”的系列纪录片、科幻片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没有被调查过的同学在登录后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克隆”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择,提交后计算机就会立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迅速、全面地获得充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3. 组织专题知识讨论。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我们在完成了关于“克隆”系列片的播出和关于“克隆”的生物调查后,在校园BBS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组,讨论的主题是《“克隆人”将带来?》。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持谨慎态度,有的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表示赞赏,有的又提出质疑……参与积极,争论热烈。在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组织了大型的专题讲座《克隆与社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使他们对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4. 展示学生科技成果。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网上发布。这样,既保证了优秀作品不受损坏,又增强了展示效果,还吸引了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又如:我们在组织了名为《生态校园之我见》的小论文比赛之后,开设了一个名为《生态校园》的网站,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论文,并欢迎继续投稿到我们设立的校园信箱和E-mail上,更多的学生甚至外校学生也投来了稿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5. 设立青春心理信箱。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给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答,也是生物教師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青春心理信箱”。凡是需要帮助的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要求写到信箱,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用密码打开信箱,了解学生需要后,根据不同要求,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心理指导,或面谈,或回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 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让大部分学生浏览我们的生物网页的同时,也要让对生物、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来:让他们去查找资料、制作软件、维护网站,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网站。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批生物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不能替代实践活动。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生物课外活动更应重视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无论是采集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这是网络不能替代的,所以不能因为网络的使用而削弱甚至替代了实践活动。
9.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九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系、处:
根据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湘团联[2010]31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院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经学院研究,院领导批示,决定于2011年2月至5月全力发动组织我院学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本届“挑战杯”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遵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实施。
二、竞赛时间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
三、竞赛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四、竞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
2、承办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学院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及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学院内的预赛,并将优秀作品推报至湖南省“挑战杯”大赛组委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评建办。
4、学院设立评审委员会,在学院预赛中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相关专家、教师组成。
5、各系部负责本系学生的参赛组织、咨询指导、作品申报和选送工作。
五、参赛对象
我院全日制在校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六、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 1
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七、活动评审程序与奖励方式
1、评审程序
各系部自行组织作品的初评和选报,学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系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并最终选择5件作品报送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
2、奖励方式
(1)学院预赛奖励方式: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若干。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在获奖作品中选出5件送至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
(2)竞赛按三类作品分别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5%、10%、30%、55%的比例,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和排名,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挑战杯”奖励,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十一名的学校“优胜杯”奖励,并设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组委会将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作品成果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校际交流,举行“挑战学子”评选与推荐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挑战杯”获奖成果转化。
八、活动实施步骤与进程 本次竞赛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2月)
1、评建办下发竞赛通知、竞赛章程、竞赛作品申报书等文件材料。以上文件材料可在湖南共青团网(http:///)和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网(http:///)上查询、下载。本通知和作品申报书模板可在学院教务处网站查询、下载。
2、学院成立领导与协调小组,在全院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
(二)学院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
1、各系部组织,按竞赛要求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有条件的系部可以组织系部初赛,并于2011年3月10日前将优秀作品报送至教务处评建办。要求各系部报1~2件作品。
2、学院评审委员会对各系部上报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若干。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在获奖作品中选出5件送至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3、2011年3月17日前评建办向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推报优秀作品(共计5件,作品须为打印件,一式四份),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
(三)省组委会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4月)
1、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余部分获得三等奖。
2、教务处评建办、院团委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四)省组委会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5月)
1、学院参赛团队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到,完成布展工作;
2、开幕式;
3、省评委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
4、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技术成果转让活动;
5、闭幕式,省组委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
九、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我省“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湖南省推荐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也将主要从本次竞赛获奖作品中产生。各系部要组成由系部领导或老师挂帅,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参加的参赛协调小组,负责本系部组织发动、作品申报、咨询指导和筛选把关工作。
2、采取措施,搞好宣传发动。各系部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挑战杯”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采取具体措施,如作品初赛、科技论坛、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充分发动,大力宣传“挑战杯”竞赛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要在注重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
3、组织参赛作品系部初评和申报指导工作。系部初评和作品申报工作是本届“挑战杯”竞赛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参赛系部要抽调人员,负责协调指导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聘请系部老师、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和筛选,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严格履行申报手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努力提高作品质量。
附件:1.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软件职业学院领导与协调小组名单
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评审委员会名单
2.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样本
作品申报书 附件1.doc
10.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
①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②认识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①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②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本课时主要讲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功能,以了解细胞核和生物膜系统的功能为重点,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统一为主线,运用模型、挂图、投影或绘板图等加强直观教学。
2.谈话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通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思考相关知识并得出结论。
3.学案导学:见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总体浏览课本P45—P49内容,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相关填空,初步把握本节知识梗概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多媒体介绍英国科学家维尔莫特首次用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到另一个已吸出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后的卵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把这个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子宫内,140多天后,生下了一只小母羊多利,它与原来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几乎相同,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显示多利羊及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的图片。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克隆羊多利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几乎相同呢?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
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4图3-20,认真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从中指认出细胞核。教师活动:多媒体显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要清晰显示出核膜(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并让学生指认出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师:(1)核膜由几层膜构成?核孔有什么功能?(2)核仁有什么功能?
(3)染色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P46细胞核部分内容,讨论后回答:(1)核膜由两层膜组成,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如蛋白质和DNA等。
(2)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周期性动态变化过程。并指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它能通过复制传给后代,从而使生物能保持遗传特性的稳定。
课件展示: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拓展】每个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吗?
【提示】不是,一般来说,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是也有例外,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脊椎动物的骨骼肌细胞中可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独立的细胞核。
探究二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展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内容。教师投影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学生活动:浏览课本P4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细胞中的膜结构有哪些?哪些细胞结构是由单层膜构成,哪些是由双层膜构成的? 2.最常见的膜结构是什么?化学成分、基本结构如何?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生物膜系统?
4.分泌的蛋白的合成依次经过哪些细胞器?该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双层膜结构:叶绿体,线粒体,核膜
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 不具膜结构:中心体,核糖体
2.最常见的膜结构是细胞膜,其化学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由磷脂 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从结构特点角度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他们的化学成分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由这些生物膜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该过程说明细胞中各部分结构尽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每一种结构都与其功能相适应,各种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细胞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小结】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③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核
二、生物膜系统 1.概念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1.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一
关键词:素质生物课外活动学生能力培养
中国的教育已经由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呢?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开展大型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受益,提高自身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们对本地境内野菜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以下就谈谈这方面素质教育的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前提,在这次调查活动中,观察能力主要表现在对野菜的识别,以及对野菜形态特征,生存环境的描述,但由于学生平时对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的实践操作较少。因此,在开始时,学生对这次调查的自信心不大。为了解决学生这样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解释学生已学过植物的有关知识、具体理论基础,由于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野菜多少有所了解,具有实践经验,因而经过讲解很快就能领会,使他们建立了信心。另一方面,结合观察能力的心理结构基础,由注意——感知——解释的模式,加强了植物(特别是野菜)形态特征,如根型、花型、叶型、茎型、果型、种型、花序等方面知识的复习。我带学生在校园周围实地辨认有关野菜,指导学生科学地描述植物,从回收的调查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植物形态描述完成得比较好,同时还能观察到相同科目植物的比较,也对大自然中的生物、生态、环境、资源等综合性内容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己根据认识规律,对原有的旧知识结构加以比较、归纳,从中获得新认识、新概念、新法则的一种能力。在开展这项调查活动中,老师没有给出任何参考资料,为了完成调查任务,掌握较多的野菜知识,学生就得在图书馆、书店、阅览室、网络等地方寻找。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自学过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野菜的鉴别方法,开发利用,野菜菜式的制作,以及有关的生态、环境、地理、经济、中医学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他们从中学到许多在学科课堂上难以学得到的知识,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学生的一个不小的收获。
三、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的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理论方面的教学,还要教给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因此,平时在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首先,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选好符合实际的题目是关键。这次选野菜调查做题目,因为野菜没有像蔬菜那样受到农药等的污染,成为“绿色食品”,加上现时人们有追求返朴归真的时尚,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因而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本地属平原地带,农田面积广,野菜资源较丰富;高中学生已学过植物分类知识,有调查的理论基础;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有一定的鉴别实践操作经验。第二,加强调查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的指导是调查活动成功的保证,从资料的查阅,器材的准备,详尽计划的制定,原始数据,资料的科学处理,调查总结报告的完成等环节,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绝不能马虎。通过这些环节的指导,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有很大进步。
四、生物学科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
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偏重于理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所学内容的脱节,知识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尤为突出。在这次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面对大自然,身临其境,联想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更加深地领会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之间的关系,生态与环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综合理解能力有了提高,更加热爱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五、科学的世界观的培养
学生通过参加课外调查活动,深刻地领会到自然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如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发现有许多五金电镀、家具厂污水的排放,没有处理好,使得周围的生物生长状况不好,种类变少,致使农田荒弃,周围环境较差,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经济的损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合理,否则,将会影响生态环境,也就直接影响到人类,后果是触目惊心的,同时在对野菜的鉴别,原始数据的积累,完成调查报告撰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科学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与学科有关的劳动技术能力的培养
有相当多的同学在调查活动过程中,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并请教有经验的村民,学会了部分野菜的栽培、采集方法,并把自己采集到的野菜自制成菜式,或加工为简单成品,由于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心里特别高兴,有种成就感。
七、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
经过这次的调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本地野菜的生长、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一些经济性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与。例如,有许多学生认为:本地野菜资源丰富,人们有采食野菜的习惯,现时人们对野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好的经济前景,政府可以组织群众采集,集中外销,或建造加工厂,开发多种野菜商品品种。对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大的野菜,可以人工栽种,使采集、加工、外销一条龙,这样,既可创造经济,又可创造就业机会,虽然这些建议可能有些肤浅,但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有责任感,社会服务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笔者在生物课教学中,通过运用类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能力,拓宽了视野,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使生物课教学不在拘泥于书本上,而是真正与大千世界相融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二
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事实说明,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不仅取决于大学教育本身, 而且与大学生所受到的早期教育, 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有直接的联系[2]。进入大学以后, 由于课堂学习占用时间过多, 而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与中学相比较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对于分数的追求远远胜过对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追求, 加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缺乏动力,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正是由于学习目标的错误定位, 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了所谓的三个三分之一现象, 即三分之一得过且过, 三分之一甘居中游, 三分之一刻苦学习[3]。求知欲望下降, 惰性心理上升, 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动力, 考试前“临时跑佛脚”、“临阵磨枪”现象普遍存在[4]。其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知识面窄, 学难以至用。
(2) 动手能力不强, 眼高手低。
(3)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特别是遭受挫折时难以自拔。
(4) 缺乏对于科研工作的理解以及科研素质的熏陶。
2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策略的探索
2.1 制定并完善课外科技活动实施原则
大学生课外科技能力的培养训练旨在进一步强化专业课学习及专业素养的训练, 不同于一般性的专业课程教学, 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 贯彻“三结合”的工作原则 (即课外科技活动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及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 , 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为正确把握课外科技活动方向及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提供保证。
2.2 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计划”
在学校学生工作处、科研处、人事处和教务处的统一协调及支持下, 针对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 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素质的为核心,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实施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科技活动成果评选、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奖评选、大学生科技活动成果学分制等效评价机制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研究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2.3 建立完善师生合作文化和大学生课外
科技活动督导制度, 加强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形成个体实施与组织实施、课题指导与课题督导的综合监管体系
(1) 促进指导教师在科技活动指导过程中个体自我成长与反思的自研制度。包括科技活动立项前后论证答辩制度、活动立项后的组织实施方案书面汇报制度、课外科技活动中的师生阶段报告制度等。
(2) 建立完善课外科技活动师生“学习共同体”内师生互助与经验共享的合作研究制度。
(3) 学术研讨式课题研究制度。包括由指导教师和活动小组负责人组织开展的学术研讨会。
(4) 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教师指导网站, 构建起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师生互动平台。
2.4 确立科技活动科学发展观念, 建构和完
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策略体系与制度, 并在科技活动中进行系统化改革与实践
(1) 通过制度化的现代学习理论的学习和科技活动实践的反思, 更新和确立指导教师正确的科技活动指导观念。本项工作集中安排在项目实施初期, 并贯穿于整个项目研究的全过程。
(2) 在学校科研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 针对专业的实际情况, 建构和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策略体系与制度, 在科技活动中进行系统化改革实践, 包括“立体化”科技活动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科技活动准备策略、科技活动优化策略、科技活动创新策略、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科技成果时效优化策略、科学实验实施策略、科技活动理论研究策略等。
(3)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成长规律与模式研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从组织建立、模式运行、过程管理到持续发展, 同其他组织一样必然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由发展高峰到处于低谷的过程, 即经历一个由兴到衰、由诞生到解体的过程, 对其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对实现科技活动良性发展和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5 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障机制, 形成系列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规范和要求
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各人才培养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院系成立相应的活动指导分委员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领导小组、大学生科技节组委会等组织机构, 形成系列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规范和管理制度。
2.6 拓宽资助渠道, 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通过广泛寻求企业合作, 争取社会赞助等方式增加投入经费总量, 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作为科研, 绝对不能单纯地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 一定要注重它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定要与社会企业的实用性相结合。我们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 要走出去, 引进企业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 这不但解决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问题, 也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变生产力的途径。此外, 让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所合作的项目研究, 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发展的展望
任何组织及制度的建立, 若不能落实, 都是空谈。只有坚持既定的方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才有章可循, 有章可依, 才能出成绩, 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殷海, 洪俊田, 等.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 2007 (5) :236.
[2]丁明跃, 骆清铭.大学生进入课题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科技资讯, 2010 (20) .
[3]李清海.以学术科研活动为引导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2) :57.
13.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三
会”专项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系)团委、研究生工作团委、社区学院团工委: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组委会将与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共同举办“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以下简称“专项竞赛”),为切实做好竞赛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作品形式。本次专项竞赛主要以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形式开展,作品选题一般应在参考题目内。
2.申报方式。由各省级“挑战杯”组委会统一组织专项竞赛作品申报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省级预赛或选拔评审,官方网站将开辟专项竞赛申报专用通道,申报方式及程序与“挑战杯”竞赛相同。届时,专项竞赛作品数额单独计算,每个参赛学校报送作品不得超过6件。“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不得兼报世园会专项竞赛。
3.报送时间。请将申报作品于7月15日前发送给专用邮箱shu-zqb@126.com
4.奖项设置。全国评审委员会将筛选出80%作品进入全国决赛。评委会将按照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总数的3%、8%、24%和65%的比例,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专项竞赛的成绩不计入各学校的“挑战杯”成绩。
5.奖励办法。主办单位向专项竞赛获奖者颁发证书;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向获奖者发放奖金,其中特等奖奖金2000元、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800元。
各省级组委会要做好专项竞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按照预定安排,做好作品审核和选拔工作。
关于网络报送等后续事宜,后续另行通知。未尽事宜请与全国组委会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徐 伟
010-85212353 附件:
1.“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附件1: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一)“绿色引领时尚”主题
“绿色引领时尚”是“西安世园会”的理念,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让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论文内容以“绿色引领时尚”为主题,以环保观念与低碳意识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二)“绿色十条”主题
“绿色十条”是指:安全无害、简约装修;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能源;珍惜粮食、绿色饮食;按需定量、理性消费;惜水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无纸办公;提倡有机、减少污染;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美化生活。论文内容以相关内容为主题,以其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意义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三)“可持续发展”主题
14.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四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如: 葡萄糖+ Cu(OH)2___加热_______葡萄糖酸 + Cu2O↓(砖红色)+ H2O,即Cu(OH)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
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
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三、蛋白质的鉴定
【学习重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重要考点】主要的考点是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溶液浓度不同,使用原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实验选材等。
【基础回顾】
1、检测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时,应先,该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形成色沉淀。
2、检测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脂肪作用被染成色。
3、检测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色,使用时应。
4,检测淀粉使用试剂是,作用的结果是呈色。
【重点问题探究】
1、选材:要富含有待测的物质,且颜色近于无色或白色(为什么?)
2、还原糖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氢氧化铜的颜色)→棕色(氢氧化铜和氧化
亚铜混合物的颜色)→砖红色(氧化亚铜的颜色)。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相同点:①试剂组成相同,都是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两部分组成。②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都是0.1g/ml.(2)不同点:
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的浓度是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浓度是0.01 g/ml。②用量不同。斐林试剂中把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等量混合1ml使用;双缩
脲试剂是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1mlA液(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B
液(CuSO4溶液,量较少)。
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中两部分试剂要现配现用,且把待测试管放在盛有50~6
5度的温水的大杯中加热约2min而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液(NaOH)1ml,摇匀后再加B液(CuSO4)4滴再摇匀。④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2悬浊溶液。还原糖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煮沸条件
下,能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实验过程中,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Cu
SO4)等量混合,让其反应生成Cu(OH)2后,才能加入到含有还原糖的组织液中。如果先后或者说分别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到含有还原糖的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使反应物中没有Cu(OH)2或Cu(OH)2不足,从而使还原糖与Cu(OH)2的反应不能进行或现象不明显,影响了还原糖的鉴定。
双缩脲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
成紫色的络合物。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它是NaOH和CuSO4两种溶液。在实验过程中,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1m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CuSO4溶液(量较少)。即先后加入NaOH和CuSO4溶液。如果在NaOH中滴几滴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含蛋白质的溶液中,混合液就没有Cu2+,显色反应就不会发生。
4、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现象:
【典例分析】
将面包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是粘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可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的是()A、韭菜B、白菜C、菠菜D、梨
2、在麦芽糖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4、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试剂,淀粉可用试剂来检测。(3)实验材料: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糖:;②鉴定淀粉:;(5)实验现象:;(6)结果分析:。(7)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5、某商场所卖的脱脂奶粉被怀疑为假冒伪劣产品。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的同学想
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交给你的任务是鉴定真假脱脂奶粉。(1)搜集资料:
①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滴脂肪等成分。②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2)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3)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15.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五
一、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活泼好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都是不同的个体, 如果教育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既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保持热情, 进而提升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参与这些活动, 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明白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是喜欢朗诵、阅读, 还是喜欢写作, 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专长。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这样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 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外活动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小, 但是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 学习任务并不轻松, 课堂时间有限,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 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围绕课文内容开展直观的活动,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鼓励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发言, 说出自己的观点,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学习《乌鸦喝水》时, 如果教师能在课下模拟乌鸦喝水的情景,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 那么,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二、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具体途径
(一)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扩大知识面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但是课本上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知识积累,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都要开设阅读课, 让学生在课上对自己阅读的书目进行讲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既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也能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 取长补短。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引导阅读。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促进知识积累。比如, 学习《动物过冬》这一课时,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了解更多的动物过冬的细节,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教师布置书目, 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书海无涯, 教师要给学生开列一个书单, 引导学生读适合的书, 避免盲目阅读、拔苗助长。
(二) 组织知识竞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因此,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竞赛活动, 如开展朗读竞赛, 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开展默字竞赛, 促进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牢记汉字;开展演讲比赛, 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开展作文竞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等等。通过一系列知识竞赛的开展, 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枯燥记忆, 让学生在互相追赶中不断进步,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 开展主题活动, 促进知识整合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很多知识无法展开, 学生了解不深。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主题活动来弥补。比如,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 教师可以开展“我爱祖国好河山”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搜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图片, 在活动中进行展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讲解, 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整合,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四) 组织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会对其中的一个方面产生兴趣, 但是碍于课堂时间不能进行深入发展, 课外兴趣小组是满足学生兴趣要求的好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来自由结组,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 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 学生对写作有兴趣, 就可以组织一个文学小组, 交流写作事宜;对朗读有兴趣, 就成立朗读小组, 训练朗读技巧等等, 这样的兴趣小组, 可以将志同道合的学生聚拢在一起, 沟通交流, 不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也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16.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六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学生;教师;家长;沟通和交流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仿佛翻越了一座大山,山的这边和那边是如此不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不愿被家长和老师随意督促和教育。加上学习的科目不斷增多,学习任务不断加重,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和压抑,部分学生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作为班主任,经常听到家长说起他们的困惑:“这孩子不知怎么了,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与我们多说,还嫌我们啰嗦、没文化,逆反心理特别重……”作为生物教师,也深深体会到在“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生物这一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如语数外那么大,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无法深入下去。
初中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晚上又忙于做作业、复习,没有什么时间与家长交谈;周末休息,很多孩子也感到与家长无话可说。学生在学校与老师所说的又基本是学习上的事情,很少涉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见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的情境和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除认真备课、上课外,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生物课外活动为此开辟了新的渠道,搭建了新的平台。
生物课外活动之所以起到沟通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的纽带作用,与其自身的特征是分不开的:(1)生物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2)生物课外活动具有合作性。这些特征为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利用“生物课外活动促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下为几年来实践及效果的总结。
一、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
1.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
每学期开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两个课外活动向学生布置,粗略介绍活动的目的、原理、具体做法等,初步扫除活动中的障碍。并向学生提出要求:(1)在学习课程相关内容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2)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但不能完全由家长代劳;(3)作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记平时成绩并评奖。
2.教师争取家长的配合
教师利用新学期的家长会,或通过“飞信”的方式向家长讲明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3)促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由于生物课外活动是学生在家里完成,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在此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布置、督促、解疑、检查、总结、评比的作用,促使活动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4.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课题的选择:
各学期布置的课外活动课题大致有:
七年级上:(1)探究温度或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观察种子萌发及影响萌发的条件。
七年级下:(1)观察心脏的结构;(2)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八年级上:(1)探究蚂蚁的行为;(2)自制泡菜。
八年级下:(1)采集植物并制作蜡叶标本;(2)自制酸奶。
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效果
1.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由于课外活动课题在选择上考虑到趣味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稍加努力便能独立完成,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完成课题充满了自信,对课题产生兴趣,能动手去完成课题,并积极思考。活动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丰富、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2.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由于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完成。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家长会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也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从反馈情况看,大多数家长非常支持生物课外活动。例如,去年在完成自制泡菜这个实验后不久,一位家长来访,向我讲述了她的感受:“我前几年下岗后没有再出去工作,在家里做家务,因此孩子在这方面没得到锻炼。老师布置的自制泡菜的活动可把他难住了,我对他说孩子别着急,妈妈来帮你。我和儿子一起买菜、看书、制作,还加了一些家里的老泡菜水,结果味道还不错。儿子前几天还拿了奖品回来,说是评了一等奖,可高兴了。原来儿子有些瞧不起我,不太愿意和我讲话,现在好多了,还说老妈的手艺不错嘛。”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生物教师由于教的班次多,每个班的课时少,与学生的接触少,情感交流较欠缺,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及时给予指点,加强了师生交流。课外活动作品完成后的展示、交流,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机会。例如,上学期我让学生把自制的酸奶带到学校来交流品尝,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喝,怕不卫生。我告诉大家怎样判断酸奶是否制作成功,并带头品尝、评价,同学们连夸我勇敢,随即开始互相品尝,气氛活跃起来,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三、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反思
虽然这些课外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部分长期住校的外地学生却无法按时完成。学期结束时,可给这些学生在放假前提前布置课外活动,允许他们完成后随时上交。另外,课外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每学期增加到3~4个,让学生选择完成,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个性的培养。
17.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工作指针,以活动课程纲要为准绳,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配合主科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需要,力求上好每一节活动课。
二、工作目标:
a)加强教师上好活动课的意识,树立活动课的地位,做到思想先到位。b)多渠道筹备材料,上好每一节活动课。
c)坚持科研先导,努力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工作措施:
a)学习活动课程纲要。b)排足、排好活动课。c)创造条件,积极上好活动课。d)不定期开展活动课的公开教学。
四、具体安排:
各班以功课表为准,严格按照进度上足活动课,课外活动的时间主要安排在下午第三节。分为卫生保健、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等三种。具体安排如下:
1——6年级第四、八、十二、十六周的活动课上健康教育课。一年级: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第5节为活动课
星期一下午第6节为科技活动课。二年级:星期四下午第6节为活动课
星期五下午第5节为科技活动课。
三年级:星期
一、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第6节为活动课
星期四上午第3节为科技活动课。四年级:星期五下午第6节为活动课
星期三下午第6节为科技活动课。五年级:星期二下午第6节为活动课
星期五下午第6节为科技活动课。六年级:星期一下午第6节为活动课
星期五下午第6节为科技活动课。
星光小学各兴趣小组安排
(2007—2008年度)
一、活动目标:
创办有特色学校
二、兴趣小组种类:
1、校运动队
2、象棋兴趣小组
3、腰鼓队
4、美术、书法
三、活动时间安排:
从第3周——第18周
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四下午第6节
四、各兴趣小组的具体安排:
1、学校运动队:
负责人(老师):陈贤锦、庄木生 成员(学生):
张云龙
张佳峰
张佳兴
张泽云
曾维坤 张婉婷
张
倩
张文真
张丽凤
曾佩珊 活动要点:
共10人,男生5人,女生5人,主要训练铅球、100米跑、跳高、跳远等项目。并从训练队中择优选拔6人参加学区举办的小学生运动会。训练地点主要在校内,两星期为一阶段。
2、象棋兴趣小组:
负责人(老师):谢灿鸿、陈贤锦
成员(学生):
张小玲
张茹婷
张桂芬
张伟杰
张伟杰 张永木
张杰强
张清香
张伟超
张燕玲
活动要点:
弘扬我国的象棋文化,选择对象棋有兴趣的学生并加以指导。辅导范围包括:象棋的基础知识,象棋的开局、中局和一些残局,通过对棋局的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得到提高。
3、腰鼓队:
负责人(老师):林丽萍、吴秀红 成员(学生):
张如萍
张树东
张冬婷
张云婷
曾思达 曾梦娟
庄静红
曾森煌
庄江龙
张伟杰 活动要点:
共由20个同学组成,分成两队,每队10人,每周训练一次,主要从队列的变化角度去提高,要求花样更多,形式更新颖。
4、美术、书法:
负责人(老师):庄连全、谢灿鸿、陈贤锦 成员(学生):
张桂芬
张伟杰
张永木
张杰强
张清香
张伟超 张燕玲
张国梅
张佳宝
庄一强
庄小艺 活动要点:
18.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介绍英国科学家维尔莫特首次用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到另一个已吸出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后的卵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把这个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子宫内,140多天后,生下了一只小母羊多利,它与原来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几乎相同,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显示多利羊及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的图片。
推进新课
板 书:
(四)细胞核
教师活动: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7图3-11,认真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从中指认出细胞核。
教师活动:多媒体显示细胞结构模式图,要清晰显示出核膜(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并让学生指认出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
师
(1)核膜由几层膜构成?核孔有什么功能?(2)核仁有什么功能?
(3)染色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P36细胞核部分内容,讨论后回答:
(1)核膜由两层膜组成,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如蛋白质和DNA等。
(2)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周期性动态变化过程。并指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它能通过复制传给后代,从而使生物能保持遗传特性的稳定。
课件展示: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显示变形虫,并讲述。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生物学家将变形虫细胞核取出,分别单独培养无细胞核部分和只含细胞核部分。结果:无细胞核部分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若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又恢复生命活动;而只含有细胞核的部分不能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件展示: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边做边学: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师演示并写出:
(1)制作黑藻临时玻片标本:黑藻植株镊取一片小叶展放于载玻片加盖玻片。
(2)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镜观察,使观察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
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学生实验:按操作程序,认真操作,并绘图。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并强调:
(1)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应: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
(2)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注意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3)切不可直接使用高倍镜。学生讨论:(1)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2)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2天? 师生讨论归纳:(1)细胞质中叶绿体是不断运动的,因为活细胞中细胞质不停运动。
(2)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2天是为了黑藻代谢旺盛,细胞质流动较快,易观察。
学生实验:观察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并绘图。教师指导:注意识别线粒体的形态。师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及比较教材图3-10,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异同点。课堂小结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表
项 目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无细胞壁、叶绿体,有中心体 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低等植物有中心不同点
体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相同点
体、高尔基体等
课后作业:每2人一组,利用安全废旧物品,尝试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细菌结构模式图和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和讨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何区别? 师生共同归纳: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项 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 小 较 大 细胞核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膜,无核仁,有拟核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含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
心体、液泡、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细胞壁成分 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纤维素、果胶组成
19.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十九
由于受课本容量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快餐式和应试化倾向, 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文化熏陶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短效性, 并且两极分化严重。而英语课外活动, 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游戏般的活动中, 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并根据课外活动的需要不断拓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英语交流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走出快餐式和应试化的阴影, 向交流性和文化性方面发展, 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途径
1. 利用英语园地探讨疑难问题、增加学习趣味性。
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疑惑, 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课内知识的运用, 很难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教师要善于开设不同形式的英语学习园地, 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课程资源, 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相关知识, 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比如, 利用教室的后黑板、走廊展板或者手抄报等形式, 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分析常见的错误, 辨析词语用法等。另外, 还可以适当刊登一些英语小故事、谜语、小幽默,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这些课外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打破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窠臼, 实现创新学习。
2. 利用英语日记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每天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将自己身边的趣闻乐事随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口语化的语言。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娱乐的过程中, 自由表达, 快乐学习。各学习小组每天共同评比出本小组优秀日记, 在全班展示, 继续由同学们评选出班级的优秀日记。让这些作者将自己的日记用特制的纸张摘抄出来, 在班级墙壁或者走廊上展示出来。既为别人提供学习、模仿的榜样, 也让作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从而营造出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3. 开展趣味性英语活动, 注重文化熏陶。
英语学习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 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注重从文化熏陶方面展开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收集资料, 来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这些常识不仅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还能起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规范化。
摘要:本文就展开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进行论述, 重点论述了展开英语课外活动的三个途径。
20.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 篇二十
一、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而科学探究活动是多侧面的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系列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如观察、调查、计算、解读数据、分析、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方案、建立模型、评估等。大多数探究活动应该是侧重训练某一种或几种探究技能的活动。根据探究的内容、方式、深度和培养技能目标的不同,可将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观察型:以观察作为主要探究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立足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观察事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动物的行为等。如“观察白鹡鸰的繁殖行为”,从求偶到育雏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观察。这种探究手段不仅能培养观察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端正对待科学的态度。
2.调查型:以调查、访问作为主要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交际能力。以调查当地的生物资源作为主要内容,调查动植物资源、环境状况等。如“校园种子植物调查研究”。
3.实验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突出实验设计的多样化,以及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如设计“探究植物体能否散失水分”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就地取材、思变求异的创造能力。
4.科幻型: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当然这种想象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之上的,而不是胡思乱想。如在听了“纳米技术”这一专题报告后,学生提出了探究课题“艾滋病的克星——纳米生物机器人”,非常具有新意和想象力。
5.综述型:注重学生材料收集、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经广泛收集、查询资料,分析汇总写出了一篇综述报告:“老鼠——生物科技的先锋”。
6.综合型:注重学生综合探究技能的培养。如学生开展的“黄峪乡喜鹊分布状况调查研究”这一课题,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周围喜鹊数量在减少,从而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课题组在假设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最终找到了原因,并为当地政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这一课题不仅应用了多种探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家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无论哪种类型的探究型课题,都要突出对学生的探究技能的培养,注意由易到难的层次性,要适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切不可一味苛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种课题类型优势,循序渐进,必将会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二、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所以选题不仅要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相适应,而且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题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小型化原则:选题易小不易大、易精不易泛,否则极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打消探究的兴趣,致使课题半路夭折,达不到探究的目的。如“黄峪乡资源调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过大,可以将它分成“水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子课题供学生探究。
2.生活性原则: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课题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当然也应避免提出单一肤浅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最近发展区原则:选题要接近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即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就能实现,而不能跨度过大。
4.合作性原则:探究性课题多数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多学科,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选题要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能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5.可行性原则:课题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客观条件是具备的或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要估计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切不可一味求大、求深、求全。如有的学生提出要做“百合良种选育研究”,这种课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6.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课题只有具备创新性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体现它的实用性。笔者认为只要能体现个性首创,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创新,就是创造。
【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推荐阅读:
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07-06
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08-17
高二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11-06
玉米螟生物防治的技术和效果07-14
八年级生物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7-30
微生物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10-06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说课稿10-11
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09-02
《输血和血型》生物教学反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