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2024-09-22

旅游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精选8篇)

1.旅游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篇一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收集资料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所需资料收集研究

张建华 何芳军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 121000

zhang0393@yahoo.com.cn hfjunjj@126.com

摘要: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所作的总体安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前资料收集是一项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工作,它是整个土地开整理规划编制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成败。本文就以资料收集为研究对象,讲述如何详细、快速、便捷的收集有效资料。

关键词: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编制 资料 收集

1.引言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发挥商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要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化境为目的,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编制前资料的收集,是所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基础,因此,如何高效快速的收集资料是一项新的研究。

2.资料收集要依据编制原则和要求

2.1编制原则

在坚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规划编制应遵循原则: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上下结合,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3)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切实可行。

(5)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

(6)政府决策和公共参与相结合。

2.2编制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编制要求为:

(1)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2)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有效复垦利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农为利用得到适度开发。

(4)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资料收集策略研究

.1资料收集范围

参照编制要求和原则,可以得出收集资料的范围概括起来为包括如下: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景观资源等资料;

(3)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风俗习惯等资料;

(4)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状况及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等资料;

(5)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程度及效益,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权属状况,可开发整理复垦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资料;

(6)相关规划、标准,主要包括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保、旅游、自然保护等部门规划、用地标准等资料。

3.2归类收集资料

3.2.1图件

项目区所在地的变更后的最新的1:10000现状图、1:10000地形图。

3.2.2基本资料

(1)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志;

(2)2004年统计年鉴,(统计年鉴分两种:一种是文字表述的,一种是数据统计的,请提供文字表述的那种);

(3)社会经济发展资料:项目区所在县乡经济现状,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县乡经济发展远景。

3.2.3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1)可垦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资料:要求提供项目区所在县乡现有真实的后备资源调查资料;

(2)项目区的图斑汇总资料:要求按项目区所在地的村、组、图幅号、图斑号进行汇总,如遇破斑情况只汇总该图斑在项目区内的面积;

(3)项目区内地类面积统计表:要求按新土地分类进行统计,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

(4)项目区所在县的土地志:具体描述县内各乡镇村的土壤类型、质地、适宜种植作物等。

3.2.4规划资料

(1)项目区所在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项目区所在县(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3)项目区所在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4)项目区所在县(区)水土保持规划;

(5)项目区所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3.2.5水资源资料

以下所需资料需要当地水利部门出据证明材料

(1)项目区所在县(区)乡水资源调查资料: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描述,从水利部门取得与项目区关系密切的有资料记载的均衡区面积及均衡区内地表水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总存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均衡区内的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等;

(2)水文地质资料:项目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层厚度、单井出水

量等;

(3)与项目区有直接影响的河流情况:河流总长、流域面积、年径流量、最高洪水位、最低枯水位、正常水位、最大流量、最小流量以及河流流经项目区内的长度,在项目区内该河现有的防洪设施、取水设施等水利基础设施。

3.2.6农业发展资料

项目区所在县(区)乡村主要种植农作物、单产量、亩均收入等现状情况以及县乡村农业发展远景和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的拟发展方向,即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向及规模。

3.2.7附件所需提供资料

(1)经审查同意的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2)电力部门同意的用电许可证明;

(3)水利部门提供的对项目区有直接影响的河流流域的规划资料,有关该项目区河段防洪标准、堤防断面尺寸、河床宽度、设计水位等资料证明;

(4)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政府、村委会及与项目实施有利害关系的群众对项目规划方案、实施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意见,并提供相应的证明;

(5)项目实施需要客土,需提供:

①项目区取土场土壤资料;

②取土场所有者意见;

③涉及环保、林业问题需提供相关意见;

(6)项目区内若有坟地需迁移,请出据迁坟同意协议书。

3.2.8项目区内具体相关资料

(1)项目区所在地的土地权属情况:

①土地权属现状: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将土地面积按权属分解到各权属单位,应具体到村组一级,即各村组此次参加整理的面积数;

②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置指项目区的四至,项目区所在地的四周明显界限;项目区范围指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乡(镇)、村。如果项目区包含多片,则应具体说明每项目片的位置和范围;

(3)项目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应明确项目所在县自然地貌类型和项目区

微地貌类型,一般分为三种:平原、丘陵和滩涂;

(4)项目区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5)项目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和时空分布情况;

(6)对项目区有直接影响的河流情况;

(7)项目区地下水情况;

(8)项目区所在地的土壤情况:说明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土壤基本属性;

(9)项目区客土场基本情况。客土场位置、运土距离、可提供的最大取土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化验报告;

(10)项目区气候情况;

(11)项目区植被情况;

(12)项目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13)项目区光热资源情况;

(14)项目区生物资源情况;

(1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重点说明影响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6)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对乡级进行表述):包括项目区人口、人均产值、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土地面积、农村就业情况、生活水平等;

(17)项目区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是指与项目区建设有关的水利、道路、电力等设施,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①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②交通状况;

③林网建设状况;

④电力设施状况;

⑤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⑥其他设施状况;

(18)农田配套设施状况。指项目区内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田间道路状况等,如现有机井的标准、数量和利用状况,现有灌排沟渠的标准和利用状况等,现有设施若不能利用请说明理由;

(19)项目区拟整理后种植结构、发展方向、种植作物等。

4.收集资料注意的问题

(1)整理核实,要对收集来的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并按其类别、性质进行整理。

(2)分析资料,发现不详细的要及时调查补充。

(3)资料的保存,要注意将收集来的资料妥善保存,用后及时归还。重点证明资料要存档。

5.总结

总之,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对一定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调查评价,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目标,划分土地开发区域,明确土地开发整理重点,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所作的总体安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前资料收集是一项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工作,它是整个土地开整理规划编制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成

2.旅游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篇二

看到这儿, 有同学说:“我读书时候也做摘抄、也记读书笔记啊, 这有什么呢?”如果只是简单地做摘抄、记读书笔记, 还真算不上什么, 和别人不同的是, 黑格尔做摘抄、记读书笔记之后, 还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归类整理。黑格尔专门准备了活页纸张来做摘抄, 按文学、数学、美学、史学、神学、心理学等不同门类抄在不同纸上, 一一归类分开存放。对每一类别中的文件, 他又按照标题首字母贴好标签依次放好。这样一来, 他每次查找资料就非常方便了。黑格尔一生都坚持用这种活页摘录法积累资料, 可以说, 他的鸿篇巨制都离不开他收集资料的努力付出。如果把黑格尔的研究成果比作一座大厦, 那么他的那些活页资料就是构成大厦的一砖一瓦。

和黑格尔不同, 很多同学认真记录之后, 就把资料杂乱地留在笔记本上, 日子一长, 记的东西一多, 就连自己也不清楚记了些什么了, 更别提要用的时候到哪找了, 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好好地整理归类。

现如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 收集资料已是越来越容易的事情了。但对着多如牛毛的资料, 如果你不加以分类, 那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既然花了时间收集资料, 我们就该像黑格尔一样, 再多花点时间去整理归类。

个人简介

3.电场复习的简单整理 篇三

【关键词】 电场复习 概念 运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72-01

1. 一条线索

电场中有一条线索贯穿整章始终,这就是电场线。电场线是形象、粗略描述电场的一种方式,从它的分布情况可定性地分析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电势的高低等,因此把握电场线及其特点是学好静电场的关键。

电场线是一簇假想曲线,它常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②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强弱;④电场线不相交也不闭合,也不是客观存在于电场中的线。

2. 两个定律

电场中两个基本定律,即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保持不变。

库仑定律是指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表达式F=k■。这两个定律是解决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问题的依据,在应用时要注意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3. 三个概念

电场中的概念较多,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应是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这三个概念必须深刻理解。

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E=■(q为试探电荷)。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相同。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和所选零电势点间的电势差,电势是标量,具有相对性,所以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大地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它和电场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电势能是标量,它同样具有相对性,即电势能的大小与电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4. 四个关系

电场中必须明确以下四对重要关系:

(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即U=Ed(其中d是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跟移动电荷量的比值等于电势差,即U=■。

(3)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且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即W=-△E。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间距离和正对面积的关系:C=■。

5. 会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度v0射入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两板间电压为U,则射出时的侧移y和偏转角θ为:

(1)侧移:y=■(■)(■)2=■万不要死记公式,要清楚物理过程。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结论改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已知初速度、初动能、初动量或加速电压等)。

4.社工个案工作复习资料整理 篇四

一、何谓个案工作 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趋向人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包括成熟健康的人格和生命潜1定义: 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

二、个案工作应用领域 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

1、家庭个案工作

2、青少个案工作 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3.学校个案社会工作4.医院个案社会工作 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5.福利机构个案工作6.矫治个案社会工作 2特点:助人与服务的工作宗旨;个别化的工作特点

7、农村个案工作

8、企业个案工作 ——没有医治百病的处方;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9.社区个案社会工作10.监狱个案社会工作 值观;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职业职业技巧;善于调动和11.特殊群体个案工作12.其他个案社会工作 利用案主的内在与外在社会资源;能同时推动和促进第二章 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价值观 3本质(性质):独特的工作关系;职业化的工作原则;

一、社会工作价值的概念

互动式的工作方法;助人自助与自我成长的工作宗旨 社会工作价值是一套有关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

五、个案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严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1、与心理咨询的区别:个案带有主动性(对案主及

二、以往西方社会个案工作的价值体系 环境);个案更注重案主的社会成因;个案更强调社

(一)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

会资源性的作用;个案具有社会及道德责任倾向。

(二)比斯合克的社会工作基本价值

(三)泰彻社会个案工作价值

接案的方式不同——社工是主动,心理则被动 诊断的方式不同——有心理诊断,还有社会诊断 干预的手段不同——心理咨询只限于心理手段,进程与结案不同——注重社会成效 2、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个案工作更强调以人为本,更关注当事人个人权益;思政则更强调社会整体性。个案工作注重服务性;思政更强调教育性。个案工作更注重社会问题;而思政更注重政治问题。个案工作不强调与案主价值观的一致性;而思政则力主意识形态的一致性。3、联系:相互补充关系

第二节、个案工作目标与领域

一、个案工作的目标:目标,通常是指活动主体行动的方向或预期的结果。个案工作的目标就是以个别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二、个案工作目标的层次

五、我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

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文明成果,高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己任,提倡社会互助,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伦理守则

一、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含义 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一个专业有责任阐明其基本价值、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其目的是指导社会工作者的行为。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对服务对象守则。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事工作。5.共同执行守则。与同事关系守则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与机构关系守则。8.充 l.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在接案初期,前来求助的案主都会带来他们的具体困实社会工作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对专业工作守难或困惑,个案工作者必须对案主的具体困难或问题则。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众福利。与社会进行澄清,与案主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了解案主责任守。12.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帮助适当地解决问题。

美国社会工作协会伦理守则

2.中期(阶段性)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1.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道德责任2.社会工作者与个案工作中期目标,是要帮助案主驱除障碍,调整自同事之间的道德责任3.社会工作者与社工机构的道己,恢复并增强自助能力,帮助案主选择、发展适当德责任4.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化的道德责任5.社的生活方式。

会工作者对专业的道德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个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案主在不断地挖掘第三节、个案工作者的素质与要求

生命潜能和激发成就动机的循环努力中;通过自发和

一、对个案社工的专业结构

1、知识结构

2、能力与技巧

3、实务经验 二.社会工作者所应有的自身特质

1.是一个成长中的人2.有自我分析的能力3.有影响案主的能力4.有协助他人的意愿5.应有相当的敏感度

三、个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原则

l.个别化原则2.接纳的原则3.信任的原则4.理解关怀的原则5.非评判的原则6.案主参与及自决

②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如何产生?求助者期望

达到的目标? ③ 求助者曾经为此寻求过什么帮助,自己曾做

过什么努力? ④ 工作者是否有能力,机构是否有资源为求助

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⑤ 机构对求助者的要求和求助者对机构和工作

者的期望是否可以协调?的原则7.高度客观和中立的态度 8.保密性原则

转介::是个案工作常用的方法,它针对一些本机构或第四节、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 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

一、个案中专业关系概述 到其他机构或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专业关系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特定目标

二、收集资料 是双方关系的基础,特定目标一旦达成,专业关系就

(一)收集资料的主要目标:详细了解与求助者问题告一段落。关系的单一性、功能性,正是专业关系的有关的资料;了解问题成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发现特点。即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解决问题的入手点 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交互反应,(二)收集资料的内容:

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个人和环境的情况:个人资料(基本资料、生理、心

二、个案工作中专业关系特点

理、价值观、能力)环境资料(家庭环境、朋辈环境、1.专业关系有明确的目的2.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社区环境、工作环境等)

案主与周围人如何建立关系系.而非私人关系3.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关系的形个人和环境的互动情况:成是手段,而非目的4.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的?有没有支持?

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的心理满足5.专业关系的存在(三)收集资料的要点

是有时间性的6.专业关系要求工作者提供专业性服

探究问题:围绕问题成因;探究问题的性质;发现

解决问题的入手点 务7.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主要职责在工作者

三、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性质 发现资源:案主自身(内在的资源);案主环境(外

;潜在的自身及环境的资源 1.关心他人2.承诺与责任3.接纳与期望4.同感在的资源)

(四)收集资料的技巧 5.真诚与一致性6.权威和权力7.目的

四、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意义 直接收集:通过案主直接诉说或工作者直接询问 旁敲侧击提出问题;收集案主非言语信息 1.建立良好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间接收集:

第三节

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2、良好专业关系是个案深入的重要手段和中介

第三章 个案工作基本程序

(一)目标的类型

一、接案 直接目标(具体)针对案主提出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探

1、接案的方式与途径:案主本人或家人主动求助;社讨,促进案主自我了解和自我知觉。

区、机构转介;社会工作者工作中发现;社会工作者中间目标(阶段)协助案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工作任务需要;其他 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

2、接案的要点:明确接案目标;与案主初步接触;终极目标(最终)自我实现。对案主问题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机构功能与案主商讨

(二)制定目标的原则 是否可以提供服务

对案主通俗易懂;目标与工作者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

制定的目标是3、接案(首次访谈)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求助者力一致;目标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的求助意愿;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澄清求助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者的期望;介绍机构的服务范围;问题解决需要双方

(三)制定目标的步骤 共同的努力 工作者在制定计划前重述案主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协助案主列出相关问题,以便再次确定问题重点;

4、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初步评估:是对案主的我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协助案主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协助案主明确他机构是否需要对求助者提供服务。

① 求助者的意愿?主动被动?

想要的结果

(四)制定工作计划(计划书)1.案主基本情况 3.否认结束或拒绝接受结束的提议 2.简要描述并列出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

(四)结案的技巧与方法 3.案主要达到的结果和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4.基本阶段和方法,每个阶段方法、资源 5.达到目标所用期限 6.联系方式

(五)签订工作协议

1.服务目标

2.服务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 3.双方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4.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5.双方签字

第四节

服务计划的实施

工作者的角色:

(一)使能者

(二)联系人

(三)教育者

(四)倡导者

(五)治疗者

• • •

1.提前告知

2.稳定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已经获得的成就 3.探讨影响案主问题解决的因素 4.处理案主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5.个案的转介

(五)转案

案主可能会有被抛弃、工作者不负责任、对自己缺乏关心的感觉

工作者也可能表现出内疚、对新的接替者不信任

新的接替者可能会对自己是否能够有效为案主提供帮助而表现出焦虑和担心 工作者需要介绍接替者和案主认识

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一)支持与鼓励

(二)情绪疏

(六)个案结束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导

(三)观念澄清

(四)行为改变

(五)环境改善

(六)1)注意案主的心理变化; 信息提供

(七)直接干预

2)注意案主的行为退行; 第五节

结案与评估 3)对结案后的跟踪和跟进工作; 任何助人的活动都有一个期限,结案与评估阶段就

二、总结评估

是社工结束与案主之间的工作关系,并对整个工作过

(一)总结评估的目的::了解服务效果 程进行一个回顾、总结和评估,其目的是巩固案主已对社工——了解自己工作成果、工作能力 有的成长与改变,增强案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对案主——学习解决问题策略 案与评估是个案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机构——衡量工作者的工作效果,改进机构服务质结案与评估是一个过程,是将整个个案过程加以综量

合的过程,可以使案主将个案工作转化为正向的力

(二)总结评估的困难及策略 量;但如处理不当,也会出现整个个案的前功尽弃的• 困难:评估技术不足;案主不配合.后果。• 策略:制定详细的评估制度措施;工作者掌握

一、结案 一些评估方法.(一)结案的任务

(三)总结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工作者结束与案主之间的关系;对服务过程回顾、总1.注意让案主参与 结、评估;目的是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案主解决问2.坚持为案主保密 题的能力 3.工作者要透明、坦诚

(二)什么情况下应确定结案

(四)总结评估的内容 个案工作的结案标志着个案的结束,但是结案并不都1.实现目标的测量 是意味案主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进入结案 往往会2.对案主影响的测量 有不同的原因

后三种情况的结案,需要转介: 3.督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1.双方都觉得目标已达到

2.案主觉得自己可以有能力独立解决自己问题

3.双方感觉专业关系不是很好,希望结案;

(五)跟进计划

• •

结案并不意味着完全中止服务 与案主讨论结案后跟进事宜

• 是持续评估工作绩效的一部分 4.工作者感觉案主的问题需要转介

5.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如社工要离开工作单第四章

位,或是案主要离开居住地 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一)——个案会谈概述

(三)结案中案主的心理

第一节、个案工作沟通 1.案主的矛盾心理 2.案主的行为退化

一、沟通的含义

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相互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的二、个案访视类型 双向互动活动。

1、家庭访视

2、学校访视

3、单位访视

4、社区访视

二、沟通的特点

三、个案访视意义及目的

1、沟通是一种交叉式的信息交流,是反馈式的双向

1、了解案主适应情况

2、协助有关人员了解案主的互动; 困难

3、协助有关人员对案主适应产生积极支持

4、协助案主增进适应能力

2、沟通的内容是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的传递;

第五章

3、沟通的表现为符号互动和传播;

4、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损失与流失;

5、沟通是创造意义的过程;

6、沟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或种类;

三、关于良好沟通

1、倾诉方正确清晰地表达;

2、倾听方正确的领会和理解;

3、接受了对方的表达,并对此产生回应;

4、产生愉悦的感受;

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二)——共情、倾听与回应

一、共情

1、共情也有被翻译成“神入”、“同感”、“同理心”、“通情”、“感情移入”等。

共情要求社工能够进入案主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那是自身的精神境界一样的一种能力.在个案工作中,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能够体会案主的感受,也能够敏锐地。正确地了解这些感受所代表的四、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1、尊重

2、同感

3、沟通技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

巧 共情包括两个方面:

1、倾听与理解;

2、表达与回

第二节、个案会谈 应。

一、个案会谈界定: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共情反应的要领: 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二、个案会谈特点

1、目的的明确性——针对性

2、内容的选择性——围绕其目的

3、过程的计划性——日期、时间、地点、进度

4、角色的规定性——规范与专业化

5、关系的非互惠性——单向受益

6、非娱乐性——并不都是愉快的

三、会谈的过程

①社工从案主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案主的内心世界;

②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案主内心体验的理解; ③引导案主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

共情的要素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对方的情感思维。

2、了解导致此情形的因素。把握倾诉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将共情的体验传达给对方。影响对方并取得对方

1、开始阶段:①初次会谈——暖身、介绍、契约:②3、的反馈。再次会谈——问候、回顾、确定主题

2、发展阶段——深入问题

4、共情的重点在于感受案主的情绪感受,而不是案

3、结束阶段——处理情绪,会谈总结、布置作业,主的认识。

预约下次咨询时间等 同理心在个案会谈中的要点及技巧

四、个案会谈应注意的因素 谈各方的称谓

5、会谈中记录

五、个案会谈技巧

1、支持性技巧——表达专注、主动倾听、同理心

同理心在个案会谈中的三个层面要素:

2、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的回应

3、及时传达能力——及时性、准确性

1、工作者的心态

2、会谈场所

3、工作者仪表

4、会

1、觉知的能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关于共情的不同层次:初层次的共情与高层次的共情。

2、引导性技巧——澄清、具体化、简洁

是对案主明显表达的感受、行为及困

3、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现身说法、建议、忠

初层次共情。告、对质 惑予以共情、了解,而不深究其隐藏、暗示的部分。

第三节、个案访视 作为初层次的共情是针对案主明显表达的意思及感

一、个案访视含义 觉做一个基本的沟通。一般用于个案的初级或开始阶个案访视是指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为了了解段。案主的问题或促进案主的适应,到案主平时生活过的高层次共情。是将案主或当事人的真正问题或感受环境中拜访有关人员的一种专业性访问。从隐含或表象中揭示出来,更充分、更深入地探索,对其表述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超过了案主本

1、回应:也称为反馈或回馈。指倾听者通过语言和人。作为高层次的共情则是对案主有一个深层次的了非语言,表达对对方诉说的反馈。即倾听者不仅要理解。

二、专注与倾听

1、专注 即积极关注于对方,是良好共情关系的首要条件。没有专注,真正的倾听就不可能。专注行为包括生理专注与心理专注。前者是指面向对方,眼神适当注视、身体、表情轻松自然、开放。而心理专注

解倾诉者的感受、信念、价值观等,而且要将自己对此所产生的感受反馈给对方。

第六章 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三)——尊重、真诚与积极关注

一、尊重

1、尊重:尊重来访者要求治疗者能接受对方,能容是透过积极的倾听,表达尊重、了解、并达到让对方忍甚至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习惯等。

情绪宣泄的作用。

士高费特对当事人的接纳是辅导员的一种态度,相当复杂,包括了对当事人的尊重,尊重是他是一个个SOLER专注原则 :

S(squarely)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向当事人。相互体,尊重他的性格,他的潜质、温暖、仁爱。座位为90度

艾森伯格:我接纳你,是看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O(open)采取开放的体态姿势。(不要交叉双手、即使我不同意你所重视的意见,我却仍然尊重你。抱胸或远离等自我防卫)

二、真诚 L(lean)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使当事人感受到你

1、真诚是指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能够以真正的自我的关注。出现,也容许自己的感受适当地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表E(eye)维持良好的视线接触。(双眼最好不要来回现。漂移,而是直视对方)

一个真诚的个案工作者,不会将自己隐藏于专业R(relaxed)尽量保持放松的心态。

角色的后面,同时,更不会像一个技师一样完成例行

2、倾听—即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倾听不仅听工作。相反地,工作者会很开放、很自由而又个人地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投入整个关系中。

动作、表情、声音语调(音量的大小、语音的高低、真诚包括两方面: 一是内容真实,能真实地反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映客观现实,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应该是真实的,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通常是涉及对人(自己或他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物的倾听指工作者主动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看法;二是态度认真而诚恳,能让人体会到你是真心主信息的活动。为别人好,让人能接受。二者缺一不可。

倾听包括三方面内容: 如何正确地表达真诚:表里如一;前后一致;实事

1、听案主话语信息—— 案主说了些什么

求是;坦诚接纳;不失原则

2、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案主是如何反应的

三、积极关注

3、解读案主其人—— 你对案主的感觉

1、积极关注:又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倾听要点: 共情的态度,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

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经验部分——发生了什么。

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行为部分——做了或者没做什么。

情感部分——对上述的事件或是自己的行为所产生

2、如何做到: 的感受及情绪体验 • 首先最根本的是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案主——信息的收集方面: 相信案主自身有能力发生改变与成长;

1、倾诉者说了些什么?—— 故事

2、倾诉者的表情、体态、行为?

3、倾诉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故事的背后 信息分析层面:

1、认知层面 —— 倾诉者在想什么

2、情绪层面 —— 倾诉着的心态和感受

3、躯体及行为层面 —— 倾诉者的身体感觉

4、综合分析 —— 你对倾诉者的感受

三、回

应(反馈

回馈)

• • • •

个案中始终有意发现案主的积极方面:优点、成绩、成功经验、价值、优势、资源… 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案主积极方面向其表达 善于发现案主真实的积极方面,切忌抽象虚假地恭维、敷衍与许愿;

个案始终围绕积极、发展与成长的主题;

第七章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四)——具体化、简洁、对质

一、简洁、概括与摘要 所谓简洁,指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在表述自己的观点、建议或概括来访者的所表达的内容时,用字措辞不但要恰当、准确,而且要要求简单和清楚。

• • •

来访者的主诉:

来访者非语言信息:体态、着装、举止等 来访者人格特点:

情绪特征及躯体症状: 主要包括:

1、咨询员的表述要做到简洁和准确;

2、是引导来访者的表述要简洁。• 家庭背景与个人成长史:家谱图 简节与概括(摘要):

职业背景及个人价值观: 摘要——是指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

三、对质 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

(一)对质:是指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点的摘述。

如何做好摘要:

1、摘要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倾听基础上;

2、摘要是对表述的综合归纳;

3、摘要必须简洁;

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二)对质的功能及作用

• • •

1、通过新的视角,促使来访者领悟

2、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来访者的内心冲突

3、换位思考,摆脱自身的陷阱

4、工作者对案主的话回应摘要概括后,还应向案•

4、澄清问题,将咨询引向深入 主查证是否准确。

(三)对质的原则:

5、摘要与概括过程,最好引用案主原话;

(三)简洁的应用

1、澄清问题——在个案初期时,用简洁澄清此次会谈的主题;

2、打破僵局——当个案会谈中,案主因主题不明确而停顿时,可以用简洁概括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 •

对质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共情和接纳的基

础上;

对质的运用应以在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相互信任关系为前提;

对质的运用应考虑到来访者对此的承受能力;

对质运用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后续咨询手段

3、问题切入——个案会谈中,用摘要和简洁突出案主叙述中的关键词,将个案引向深入;

(四)对质的三个基本步骤:

4、归纳总结——个案会谈结束时,使用简洁对个案•

1、从倾听中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实质 会谈做概括和总结; •

2、有效地运用对质的方式和策略

二、具体化:在咨询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概•

3、对来访者在对质后反应的效果评估 括化的词语,尽量采用具体、清楚、准确和鲜明的字

二、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词。

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什么” “怎么” “怎样”等词来咨询具体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发问 具体的时间:何时发生,何时结束;

具体的地点:发生在什么地点;

具体的情景:事件发生时的背景、人物;

具体的感受:当时的情绪及躯体感受;

具体的行为过程:发生的经过及后果;

具体的想法:对此的想法和解释。

三、澄清——是指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息。

澄清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用开放式提问;

2、请案主举例说明;

3、对于感觉不清楚的信息应及时澄清;

4、案主对工作者表述不清也应及时澄清

5、澄清应贯穿于个案会谈始终 咨询初次访谈关注的要点:

运用开放式问题目的:让案主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推理过程等

运用开放式问题的时机:

• • •

面谈开始时“你今天来想和我谈些什么” 帮助案主详细阐述一个观点时“能不能跟我说一下,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你总是不如别人”

帮助案主表达感受时“能告诉我,这事怎么使你感到那么生气?”

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使用开放式问题应注意

• • •

应用在治疗关系发展良好时

应注意语气、语调,慎用为什么来提问。

应该用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方式

第八章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五)——信息建议与结案评估

个案中期或结束前的基本技巧:提供信息;建议;忠告;结案;结案评估 第一节、提供信息、建议与忠告 对案主提出了忠告,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要尽

一、提供信息是指社工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快回到课堂上去,不然可能真的要中断学业了。真到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应注意的问题:

• • • • 是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

补充或弥补案主受自身局限性影响造成的信息缺陷;

了那时,即使你再悔悟,也是无回天之术了。如何运用忠告:

1、运用忠告尽量要在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基础上;

2、忠告一般是在个案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讨论的前提下提出(而不是在刚刚提出问题时);

3、忠告应建立在倾听和共情的基础上;

社工在提供信息时,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

4、忠告不易频繁使用,一般是在关键点上提出,并背景,不可简单说教; 且点到为止; 提供信息过程中,应注意案主的反馈,根据

5、忠告要考虑到案主的可接受程度; 案主接纳 能力选择适当的信息内容和提供第二节、结案与个案评估 方式方式。

结案与评估阶段是个案工作中一个动态的重要过程,二、建议是指社工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是将整个助人过程加以综合的过程,处理适当会使案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主将整个服务中的收获转化为正向的力量;但处理不题的意见。当也可能出现前功尽弃的局面,因此处理结案对社工建议应考虑其可行性、正确性、专业性与建设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可行性与正确性

第九章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六)——即时化、对焦与某家长来求助,说是自己不到9岁的女儿经常会偷窃自我暴露

家中的钱,家长为此焦虑万分,担心自己的孩子染上

一、即时化

是指“此时此地”,也有些教材中称为立恶习。即性。社工对此建议其父母从矫治孩子乱花钱入手,并给孩主要包括:

1、关注案主此时此刻的感受及反应; 子计划零用钱(每周给几元钱)。结果家长反馈,家长尽管这样做了,但孩子再次偷了家中的钱。

2、社工对案主此时此刻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

反馈。

二、自我暴露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分析孩子“拿”钱背后的原因,自我暴露——也称为自我卷入性陈述。是指双方之后再对症下药,提出必要的建议。如:让孩子不必或团体交流过程中,当事者将自己个人有关信息讲述非要“偷”才能得到钱;并把管理钱让孩子自己掌握出来,使了解的过程。在这里,是指社工把自己个人(如让孩子保管着自己的钱,但花要经过家长监督下的有关信息向案主讲述,使案主了解的过程 的计划使用);另外,当孩子再次出现拿钱行为后,也有人(伊根),将自我暴露作为即时化的一种表不要过于关注和敏感,防止二次获益性的出现。现,指咨询员在治疗过程中暴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此来引导来访者深入地暴露和认识自我。

2、建议的专业性与建设性

建议的提出应尽量是从专业的角度,如以人为本,不自我暴露包括: 做道德、是非、好坏判断。尽量摆脱开世俗的说教。自己的真实观点:对此,我感到很高兴,我很喜欢建议应尽量是正向的、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我们之间的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自己的真实身份:年龄、学历、联系电话、婚姻状况、1、以商议、征询的方式提出(如:可不可以……); 住址

自己的过去经验:现身说法

2、向案主说明该建议的原因或依据;

3、与案主探讨该建议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方法; 自我暴露的重要性:

4、建议不可提出过早,尤其是案主带有情绪时;

1、如果咨询中缺乏必要的自我暴露,往往会使案主

与社工的关系难以深入(认为社工不识人间烟火);

5、要让案主自己选择是否采纳该建议;

6、最好能同时提出几种建议共案主思考和抉择。

2、适当的自我暴露,能增进个案中的相互信任感;

二、忠告 指社工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错误性、危

3、恰当的自我暴露,是共情的具体体现; 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

4、即时的自我暴露,是即时化的具体体现;

例:一位大学生向社工讲述了自己因对学习无兴

5、生动的自我暴露,是最有效的示范指导; 趣,迷恋上了网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听课了。社工

6、坦诚的自我暴露,能将咨询引向深入;

三、对焦 者在治疗中的某些行为的表现。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讨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

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个话题收窄、找出中心,并顺其讨论。

与反映。这种感情往往是社工过去与他人感谢信的经对焦中包含的澄清和具体化过程。其实也与行为治疗验,如今把它转到案主身上。

中的靶目标有相似的地方,即在个案中首先要确定进

2、反移情的类型及不同形式 行的靶目标。1)正向反移情与负向反移情

正向反移情,即对案主的过分认同,使社工完全站到第十章工作基本技巧七——移情与反移情

一、移情 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1、移情指来访者可能把他以前生活里与他人的关系而看不到其问题,造成无法帮助案主。中产生过的情感、态度等主观体验移植到了治疗者身2)广义的反移情与狭义的反移情,无论哪一种定义,上。

均对心理咨询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2、个案工作中,移情表现为案主把早年情感生活经广义的反移情,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无意识认验中对某特定人(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感受或反应透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射到社工身上,把其当作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员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决定; 某特定人看待。

狭义的反移情,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它源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并十分强调精神分

3、精神分析对“移情”更广义的理解

人的心理是由个人的既往重要记忆所形成的。这些集析治疗者竭力克服反移情反应对患者移情表现的阻合在一起的记忆被称为“客体表现”。无论什么时候,抗。只要一个人初次遇见另一个人,就会开始形成一个新3)著名美国心理学家辛认为,反移情可有三种表现的客体表现。但是,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作为主体就形式:

会在自己的记忆中扫视,将新认识的人与过去的客体

治疗者对患者的过分的热情和关切;治疗者对患者表现进行比较与评价。很快,新的和老的客体表现在的过分敌视和厌恶; 治疗者对患者一般的紧张情绪。心理上联系在一起。因而,对新认识的人的看法和感

在本质上,这些表现形式均表示了治疗者对患者的情,实际上就是对老朋友、亲属、所爱的人或者仇敌思想、行为的一定的自我防御。因此,反移情也可被的看法和感情。

5、移情的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随着心理治疗的进展和医患关系4)一致的反移情与互补的反移情 的建立,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的移情方式,每个患反移情反应有“一致的”和“互补的”两种形式。前者是者与治疗者之间都有其独特的移情关系。

指治疗者与的感情认同;后者是指治疗者与病人过去

当作治疗者不愿意深入了解自己,或不愿面对某种尚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与痛苦的表现。

生活中的某一个人(通常是父母之一方)认同。1)正向移情与负向移情

贬低正向移情—— 表现为案主对个案工作者情绪的依恋(例如)治疗者被病人所激怒而产生伤害对方、和理想化,甚至把异性的社工当作恋人; 对方的态度,称为一致的反移情。也就是说,此时治

疗者与病人通常具有的情感态度产生共情。如果治疗2)阻抗背后的移情

也称为移情阻抗。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概念,者抵制住这种一致的认同,而是以自我防御的批评和指治疗过程中患者抵制或抗拒治疗进程的各种行为敌意进行反击,就是互补的反移情。

或意识。在个案社会工作中,阻抗也是会经常遇到的。5)病态反移情与非病态反移情 这背后往往也具有移情的因素。反移情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认为反移情是分析3)人格特征与移情

移情是反应于个案工作中案主与社工的一种互动关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并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有系,是案主将自己的某种关系带入个案中,或者从更不良影响。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这是对反移情的经深层次看,案主也会将自己的某种人际关系中的人格典理解。特点也带入了个案中。

里奇发挥了这一经典的理解,把反移情看作是治疗例如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师萨提尔,将人格分为几种类者自己的移情向病人的反射;如同病人的移情一样,型:讨好型人;攻击型人;冷漠型人;混乱型人 治疗者的反移情也可以通过性或攻击的情感而表达。

二、反移情

三、如何面对个案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1、反移情指治疗者自己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来访

1、移情与反移情在个案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

2、个案工作中,移情与反移情既有促进个案工作的一面,也有其给个案工作造成干扰的一面。

3、正确地认识和驾驭移情与反移情,除了需要掌握该方面理论外,重要的是洞察力与自我的觉察能力。尤其是后者。

4、学习个案社会工作更需要自我成长;

5、自我体验是自我成长和自我觉察能力的必要途径;

5.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班级

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也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班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 a.班级是一个物质存在 b.班级是一个精神存在 2.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3.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评价是指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和班级建设愿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等方面信息,对班集体、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给出评判,进而促进后继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4.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并为班集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以自律、自强、进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鼓励整个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的集体氛围。

消极的班级文化会使集体涣散、组织乏力、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舆论偏差、环境脏乱。

二、简答题

1.怎么样进行学习指导?(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需要。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一定的经验而习得的,通常可以从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和意志努力状态等方面来加以判定和说明。班主任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主要有四种方法: a.认知法 b.强化法

c.榜样示范法 d.集体熏陶法

(3)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具体展开见ppt第三章)(4)个体差异的指导(具体展开见ppt第三章)(5)学习环境的指导与调节

2.班级文化有什么样的功能?(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引导功能 凝聚功能 制约功能 激励功能

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并为班集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以自律、自强、进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鼓励整个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的集体氛围。

消极的班级文化会使集体涣散、组织乏力、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舆论偏差、环境脏乱。

3.班主任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1)美化班级物质文化(2)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 制定班级公约 • 明确岗位责任

(3)构建班级的精神家园

4.如何让学生接纳新手班主任?(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1)树立威信(2)采取民主管理(3)注重批评有方

三、论述题(注意:要举例子,列观点)1.怎么样进行班集体的初步建设?(1)初步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策略 所谓认识和了解学生,主要是指认识学生的社会性层面,如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性别、民族、残疾、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2)班集体建设规划的制订 班集体建设规划与swot分析法

新手班主任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 客观评价自己; 区分现实与未来; 系统思考;

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定位班集体建设的近期目标。(3)班集体组织初建的策略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组建起一支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

要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为班集体成员一致认可、心悦诚服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要认识到,积极分子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是全面发展型的多面手,也可以是单向突出的个体,而且,积极分子的队伍也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不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到班干部队伍中来。(4)班集体规章制度的初步制订与执行 规章制度内容的合理性 规章制度制订程序的民主性 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平等性

班级规章制度乃至于学校规章制度不是供班主任和学生顶礼膜拜的圣物。我们应当认识到,规章制度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外部条件,最终,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学生内在的自觉及其自主自律性的养成,而这一切最终要取决于班主任自身人格力量的感染力。

(5)班集体文化的初步建立(这一点论述自己展开,ppt上没有)2.班级教育力量整合?

(1)构建班级教师集体,整合教师教育力量 a.任课教师是班级重要的教育力量。b.沟通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c.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2)与家长沟通,整合家庭教育力量 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期望达成的方式 c.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d.他们所能提供的协助 家长无法参与的原因: a.不愿去干预

b.不知做什么及如何做 c.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 与家长联系的管道: a.通信(电)联系 b.家访 c.家长会

d.其他方式(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父母志愿者)

四、材料分析题

1.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与班主任冲突?怎么化解冲突?冲突和化解冲突的方法(由于没有五章的ppt 具体的措施可能只能自己百度了。)

冲突指因不一致和矛盾而导致的表现为抵触、争执。争斗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班级冲突包括班级内部冲突与班级外部冲突。师生冲突。学生与学生的冲突等。2.学生体质下降怎么办?(没有标准答案)

戴眼镜为例,提一提改善视力的策略,指导学生视力发展

五、工作活动设计 1.主题班会工作设计

要求、内容、要和上课的时候一样

2.家长会

家长会题目要新颖、会议设计要新、安排合理、形式上要多样 “四有”家长会(可以看看,作为参考)

1、家长会要“有看的”

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把学生近期的成绩展示出来:学生的作业本、课前演讲的资料、优秀作文集锦、调查报告等都是展示的主要内容,同时,精心制作教室后面的宣传板,展示学生风采、回放精彩班会、班级DV秀等也是家长最爱看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看老师的作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鉴定,给学生的寄语,给家长的寄语等。

2、家长会要“有听的”

听学生讲:

由班级干部汇报班级整体情况,请学生做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做小记者针对班级的主要工作或存在的问题采访家长,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听家长讲:

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做法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他家长学习仿效。

听老师讲:

对支持自己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感谢,感谢各科任教师认真负责,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比较敏感的男女生交往问题,挫折心理的调适等。学习情况的反馈。

3、家长会要“有想的”

相信每位家长看了孩子们的展示,听了孩子们的汇报后都会有所思索。同时家长在阅读有关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好文章和好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思索。

还可以刻意给家长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家长严肃认真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4、家长会要“有做的”

家长会上要做的:请家长在家长会上当场写下自己对孩子的评语。家长会后要做的:教给家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怎样与孩子沟通等等,请家长尝试着去做,并反馈给老师。(3)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会教育力量 a.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 了解社区教育资源

 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班级教育

 与社区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b.帮助学生抵御不良诱惑

6.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篇六

1.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

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在收支安排上,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政府一直为财力分散和财力短缺所困扰,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资金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要.(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达到中央集中财力的预期目标尚待时日,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4)从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急剧增长的趋势。

(5)分税制改革以来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首先,还是来自于以税收为主的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和国债的增长带来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支出增长支持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为财政收入增长和国债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1)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2)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

(3)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济和财政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国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4)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技术进步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试述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 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

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所谓税收中性(neutrality),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增值税也不是一种纯中性税收,其理由如下:(1)增值税本身也不是完全中性的。

(2)增值税的中性化是以单一税率为前提的。

(3)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税基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目的是防止投资膨胀,这也体现了对投资的调节作用。(4)全面推行增值税实行普遍征收的。

4.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主观上讲,纳税人都存在税负转嫁的愿望。但能否进行税负转嫁,还要看是否具备进行税负转嫁的条件。

(1)课税对象的性质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商品的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所谓商品的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商品被课税后,商品的价格将因此而升高。

相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时,税收负担就不易成功转嫁。

所谓商品的供给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相反,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税收负担就容易成功转嫁。(3)课税范围的大小

(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 企业经营都以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为活动目标。

5.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1)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课税造成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纳税人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税收的替代效应是当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时,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效应。

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6.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1)拉弗曲线原理介绍: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拉弗曲线”得到说明,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具有至少四方面的经济含义: ①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②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③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适用两种税率。

④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税率。(2)拉弗曲线评价 ①拉弗曲线的合理性

拉弗曲线是在供给学派较为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滞胀现象后,继承古典经济学的某些合理成分,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提出来的减税的基本理论依据,使之理论和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拉弗曲线的局限性

所有经济理论都同时具有的“时效性”与“相对性”,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拉弗曲线相关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研究其对具有极为特殊国情的中国经济的适用性问题上更应加以注意

7.如何理解税收制度 对税收制度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认识:(1)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通过设计税类、设置税种、规定税率、划定计税范围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国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分配关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税收的本质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

(2)税收制度是税收职能实现的保障

税收职能是税收的内在固有的职责和功能,要使税收职能成为现实,就必须依赖具体的税收制度。

(3)税收制度是征纳双方的依据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关于税收的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和纳税的行为准则和法律依据。

8.简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又称流转税,也称货物和劳务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特征:

(1)课征普遍

(2)以商品或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非常灵活

(3)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

(4)商品税的税负容易转嫁(5)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和隐蔽性 功能:

①可以稳定、便利地取得财政收入,是收入功能较强的一个税类。商品课税可以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增长,不受纳税人经营状况的影响,从而收入稳定。②由于流转税一般可以转嫁并最终以消费领域为税负归宿,所以可以起到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9.简述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

(2)税负不易转嫁,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税源广泛,税收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 功能:

①收入功能。②公平功能。③稳定经济的功能。

10.国债的功能有哪些 国债的功能主要有:(1)弥补财政赤字;

(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

(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4)筹集建设资金。

11.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表示国债绝对指标:

1、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1、是国债负担率。

2、是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

3、是偿债率和债务依存度。4、12.简述我国政府预算一般要经过的程序 ⑴国务院下达编制下一政府预算草案指示,财政部负责具体事项; ⑵中央各部门根据部署组织和领导所属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 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部署编制本区域预算草案;

⑷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草案,并协助本级政府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

⑸财政部审核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13.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14.简要分析财政平衡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3)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一般是指财政赤字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在已经存在赤字的情况下,一般是靠发新债还旧债,而每年连续发行规模和偿债规模给财政带来了压力,财政为了保持和加大净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额,未偿还债务便随之逐年增加,自然利息支出也不断加大。

15..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确立的基准是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但是财政政策目标并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经济政策目标,因此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可以归纳为:

(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论述题

1.论述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3)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4)个人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5)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办法。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改进: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课征制,区分不同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类课征制无法从整体上衡量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不利于体现税收公平原则,还可能扭曲纳税人的行为,侵蚀税基,增加税收成本,从而不利于体现税收效率原则。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分类课征制加以改进。

(2)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忽略了个人的家庭结构和支出结构这两个决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重要因素。税制改进的方向应当是在制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时,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的家庭赡养人口等特殊情况,以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3)关于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2.试论述如何把握财政平衡问题(1)财政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对于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

(3)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都是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的情况下,应该将财政平衡分为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来加以考察。

(4)要区分真实平衡和虚假平衡。

3.简要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运用。

(1)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1997年)。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为此,本轮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定位为抑制通货膨胀。

(2)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1998~2004年的宏观调控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来治理通货紧缩。在前期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提出了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配合的新的宏观调控手段。

采用了以下积极财政政策工具: 第一,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调整税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长; 第三,增加社会保障和科教等重点领域支出;

第四,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3)稳健的财政政策(2005年至今)

本次财政政策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压缩国债规模,控制财政赤字; 第二,增收节支,调整结构;

第三,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案例分析题

一.第一问: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相抵部分所形成的购买力已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资金收支差额之中,在计算总需求时,不应再考虑这项因素。

第二问:

(1)“四万亿”的政府投资将造成对社会总需求增加;

(2)“四万亿”政府投资的具体使用项目将会对总需求的拉动产生不同的效果;(3)政府投资的方向应尽量避免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二.第一问: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主要运用了减税、增级政府支出和政府投资这些政府工具。因此,回答的时候主要从税收、政府支出和政府投资的作用机制来回答。

税收主要通过控制社会资金的流动,对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降低税率,会对私人部门的经济起扩张的作用,使得经济主体的税后实际收入增加,因而能刺激消费和投资。在总需求不足时,往往采取减税来抑制经济衰退。900多亿美元将用于支持失业救济、医疗补助、食品券以及其他社会福利项目。这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这是在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来维持或者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增加。100多亿美元将用于建设项目,包括机场、桥梁、运河、水坝、管道、铁路、公共交通系统等,这是属于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支出对社会总供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可以刺激投资需求、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复苏。

第二问:这个问题主要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来回答。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的作用较货币政策更为明显和迅速,因此,各国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首先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在大萧条以及2009年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都体现了这个原理。

7.旅游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学情与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学期有一大半以上的课程是整理与复习。而“分数乘法”是北师版六年级上期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时学生已完整地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知识的整体把握, 提高他们的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对比, 让学生对分数乘法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巩固倒数的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 增强合作精神,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 学了“分数乘法”后, 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法则、运算律、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评析】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轻松自然, 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回顾知识, 提升认识

1.列算式, 说意义。 (屏幕显示)

(1) 一盒牛奶1/4升, 24盒牛奶多少升?

(2) 花坛里有80棵花, 其中1/5是月季花, 月季花有多少棵?

(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 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 一辆汽车行1千米耗油约1/12升, 照这样计算, 行6/5千米, 耗油约多少升?

2.先讨论, 后小结。

(1) 学生讨论后再汇报分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说算式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出这四道题的意义实质相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3.先计算, 后交流。

(1) 上述四道算式让学生在练习本计算后, 分别说出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2)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 分数乘法中的所有计算方法可以用“分数×分数”的方法统一起来: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 也可以先约分后再乘。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

【评析】通过让学生先列算式后再说乘法意义, 先练习后再说计算过程。这样复习, 让学生建立统一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知识脉胳。

三、巧用简便, 提炼技能

1.电脑显示下面题目 (运用简便算法) 。

2.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思考后再计算, 并说出你是怎样简算的。

3.师总结说明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评析】通过一组简便计算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 不但巩固了在计算中巧妙运用运算律的算法过程, 而且明白所有整数运算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同时避免计算的盲目性, 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主动发现计算规律, 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四、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1.师提供信息 (如听课现场人数、各市参加听课各占总人数的n/ m等) ,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还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评析】创设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用分数乘法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条件, 使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8.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五字法 篇八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一个“实”字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小数四则计算的复习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妈妈去买糖,每千克5.8元的白糖买了3千克;又买了红糖1.5千克,花去7.2元。第一问:“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呢?”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列出了算式。第二问:“你们能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相同。”生2:“我有补充,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4.2×O.3。”两位学生的回答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在这个阶段上的同步发展。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

整理和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所要整理、沟通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做到细而精;二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并结合学生的整理,取其精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抓住一切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师生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温故”而“知新”。

三、精选例题,扩充引申,突出一个“升”字

整理和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例如,对“工程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将例题扩展成行程问题、水管问题、工程问题的外延。

四、精选习题。拓展提高.达到一个“活”字

在复习课中应精选习题,重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包括变式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等,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计算时可安排以下两个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50-0.92(2)O.45×12(3)O.14×0.11.

(4)225÷1.5(5)14÷3.5

2.在口里填入+、一、×、÷,使6口1.3、1.3口6.6口0.3、0.3口6的计算结果最大。

第1题的5道小题在计算难度上并不高,但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虽可以判断出结果,但通过积与因数、商与除的关系等规律却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真正宗旨所在。

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认识数学世界。

例如,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可练习这一道题:

某食堂运进一批大米,原计划每天食用60千克,可食用30天。结果4天食用了16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批大米可食用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1)假设这批大米可食用x天,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60×30/x=160/4

x=45

(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60÷4)x=60×30

x=45

(3)用算术方法解答:

(60×30)÷(160÷40)=45(天)

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沟通了正、反比例意义的内在联系,还弄清了用比例知识解答与算术方法解答的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营造氛围,主动构建。体现一个“动”字

整理和复习的宗旨是: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关注差生,面向全体;系统整理,构建网络;突出应用,灵活解题。要达到有序整理,高效复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复习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复习有创新。

在复习中,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激励表扬。教师要善待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树立自信心。

上一篇:跨国公司面试:如何准备提高面试成功率下一篇:突如其来的地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