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2024-10-30

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精选9篇)

1.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一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新华网海口2月27日电(记者郑玮娜)记者从正在海口召开的2009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城乡合作和校际合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即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强化城乡合作,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辐射作用,形成城乡一体的职教网络;强化区域合作,带动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

为此,教育部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适应集团化办学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将集团化办学的开展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衡量一个地区、部门或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2.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二

关键词:资源共享,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集团化

高职集团化主要是依托产业, 联合企业,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推进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这种办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无缝连接, 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可实现我院提出的“立足省会、面向河北、辐射全国, 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石家庄“药都”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性制药人才的需求, 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成准技师, 准工艺师的培养基地, 成为石家庄地区中小化工企业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职教资源共享中心。

一、校际教育资源共享

高职教育校际资源共享平台, 是指把有限的高职教育资源集合起来, 以营运集团化为基本模式, 以课程精品化为基本支点、以实训、网络化为基本途径, 以教师兼职化为基本动力, 在不改变各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关系、专业类别、基本职能、服务对象的前提下, 进行资源重组, 并做好潜能挖掘, 下功夫使其在培养和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节约社会办学成本是高职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政府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学校资源共享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一) 优质师资共享

优质师资共享是实现高职院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 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 师资共享不仅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还能促进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在高职院校实行名师名家、骨干教师共享, 教师互聘, 实验实践教学师资共享,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共享。

(二)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教师队伍上是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按一定比例配备有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在网上并免费开放,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 实验资源共享

依据每个院校现有的试验仪器和设备, 结合石家庄制药行业生产特点和生产品种。本着合作共赢的目的, 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二、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成为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学校和企业在人才的成长、培训、塑造、开发等方面有分工, 但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学校将一个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塑造成有专业技能、有一技之长、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企业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搭建一个迅速成长的平台。校企合作也会给企业带来用人成本降低。在校期间, 学校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忠诚度的教育, 使这些毕业生工作踏实, 很快就能够成为企业“用得上, 留得住, 干得好”的技术骨干。各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市场和企业需要设置专业。通过社会各行各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进行专业设置的论证分析, 企业的意志在专业设置和开发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要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把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服务、管理流程, 企业文化等到内容引入学校的课堂,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的统一;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实现学校课程的市场化、岗位化、技能化。

“前校后厂”, 由企业提供仪器设备、专业技术骨干, 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和部分管理人员、教师,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实施人才培养;可采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学校负责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 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场地和指导教师, 学生毕业时优先录用;高职院校要在本地区及周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都能深入生产、管理第一线, 进行真刀真枪的锻炼。学生一毕业就能达到上岗的要求,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拓展了新的途径。此外, 还根据企业需求, 学校还要参与到制订企业员工培训的规划, 通过派遣教师授课、提供教学场所等形式, 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全员培训和全过程培训。对各类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强化以岗位技能和实用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性培训, 帮助企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十个合一”的办学新理念

结合行业背景, 专业特色, 走全新的“产学研”之路, 逐渐积淀形成颇具高职特色的集团办学新模式, 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十个合一”:一是校内、校外合一, 形成学校教师和车间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的学生培养模式;二是教室、车间合一, 老师把理论讲授、演练、学生动手的操作搬到车间;三是学生、技术工人合一, 顶岗实习时, 学生既是一个生产操作学习者, 又是一个生产者;四是教师、师傅合一, 老师在讲台上是教师, 在车间则是师傅;五是理论、实践合一, 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下,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六是作品、产品合一, 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时的“作品”,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 直接推向市场, 变成商品, 接受市场的检验;七是仿真、实操合一, 模拟专业岗位进行技术培训和实际生产操作结合;八是小试、放大合一, 在实验室完成小试, 直接放大到车间进行中试;九是教学、科研合一, 企业可充分应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和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 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与企业紧密结合, 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 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 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十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合一, 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利用企业的严格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职业道德,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十个合一”,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以及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

四、结束语

3.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教集团 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化 办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9-04

一、集团建设背景及概况

茶叶是广西九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据《广西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2014年广西茶叶种植区域也已经扩大到60多个县,茶园面积100.7万亩。“十三五”时期,广西将茶产业发展纳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制定广西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核心,促进广西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随着经济新常态、新业态、茶产业调整升级,广西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茶专业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继承发扬茶叶技艺和传统文化,然而广西本土茶农科技素质较低,茶业科技转化能力薄弱,茶叶专业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广西仅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和少数区内产茶大县的中职学校开设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且中职学校专业质量不高、招生规模不大,办学吸引力不足,办学效益不好,导致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基于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携手组织牵头,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联合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等8所县级中职学校,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广西茶叶协会等4个行业协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共46个单位组建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单位,2015年集团日常运行经费达200万元。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制订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立茶叶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委员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实现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的长效机制。

二、成效及措施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是行业指导型多方合作职教集团,集团对接广西茶业产业链,以产学研为切入点,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涵盖茶叶种植、加工、流通营销、包装设计、茶文化等全产业链的中高职院校茶业专业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系统化培养广西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以茶专业为纽带,帮扶产茶大县县级中职学校综合改革,集成技术服务茶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发扬中华茶文化,服务扶贫富民,加快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具体如下:

1.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方参与协作机制。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紧密对接茶产业转型升级,实时跟踪茶业企业岗位和技术更新,以集团理事会和“校企对接会”、“茶业展销”、“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校企沟通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集团组织理事成员单位对广西区内50余家茶叶产业企业、中高职业院校、协会等单位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调研活动,撰写了广西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集团成员单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等提供参考借鉴。同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邀请广西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集团理事成员单位与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工商学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等中职学校组织开展了10多次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及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共同完成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并共同组织实施。

2.“双项目双向”介入,促进产学研合作。依托茶业职教集团,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师开发企业项目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以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进行教改研究;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质量监控等教改研究,实现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双方双向参与“双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长效、稳固、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2014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跨专业整合资源,为广西农垦行业茶叶集团公司和横县、乐业县、凌云县等产茶大县的地方茶叶企业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有机茶园规划、职工培训等全产业链等多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服务。近两年,集团内开展科技项目20多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为企业增效5000多万。2015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茶业职教集团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中国—东盟职教联展,荣获一等奖2项、三等项2项,学院喜获“优秀组织奖”。

(二)系统化培养人才,提升县级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具体如下:

1.以专业为纽带,推进中高职衔接,提升县级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导,企业参与,中高职合作,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纽带,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为核心,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制订“2+3”中高职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自2013年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等10所县级中职学校签订“2+3”、“3+2”五年制中高职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指导昭平职教中心、横县职教中心对接茶业产业链,打造服务于茶叶加工、游游、电商等环节的涉农专业群;联合集团单位建设中国茶艺等11门核心课程以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和苍梧职教中心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先后获广西教育厅“特色专业+实训基地”项目支持。2014年,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广西正久职业学校三所县级中职学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招生人数达200多人,比2013年增加80多人。2015年通过对口招生升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职学生达565人,占当年报到人数的12%。

2.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师资,改善县级中职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送教下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技能大赛等形式,校企合作培训横县职教中心、昭平县职教中心、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等学校高职五年制茶叶专业骨干教师50人次,合作培养学生70多人次;组织专业团队先后为横县职教中心等4所县级中职学校完成实训基地规划、设备招标采购方案、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向昭平县职中捐赠制茶设备,支持该校名优茶手工制作实训室建设;多方筹资在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建立远程双向教学视频系统,实现远程教学、培训、专业团队交流等,帮助县级中专改善实训和网络教学条件。2014年,学院联合横县知名茶企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横县南方茶厂等组建横县职教中心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帮扶县级中专共建“金花”订单班、“厂中校”实训基地、“双师”教学团队;帮扶苍梧县职教中心聘请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传授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

(三)集成技术优势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如下:

1.跨界合作,为广西茶产业链提供集成式技术服务。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主动对接茶产业链,跨专业整合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文化研究会、32家茶企业、2个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集成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集团内职业院校集成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包装设计等专业技术为广西农垦行业茶叶集团公司和横县、乐业县、凌云县等产茶大县的地方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提供集成式服务。近年来,集团理事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有机茶园规划、茶叶栽培、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职工培训等集成式服务。自职教集团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增效5000多万元,其中“广西凌云白毫茶花蜜香红茶的研制与开发”等4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为广西区内7个产茶大县培养了800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2.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载体,借助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论坛”,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越南、泰国等国家短期游学学开展500多人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艺、茶文化培训,为推进职教集团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团运行机制问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按照集团章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运行,各成员单位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划分尚不分明,相互协作较松散,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激励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利益约束。“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基本思路有待进一步落实。集团社会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不强,感召力不够。

(二)集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问题。目前集团内校企合作在招生就业、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然而各企业单位在职教集团运行中的办学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全程参与、全程监控、多方评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机制还不健全。虽然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使行业企业在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得到更多实惠,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功能,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程度发展。

(三)集团中高职衔接问题。集团内中高职院校专业衔接的招生专业类别范围有限,虽然有增长趋势,但招生规模仍然较小。且只限于部分中职学校的茶业专业,专业覆盖面较窄,没有完全建立以茶业专业衔接为核心,辐射带动涉农专业群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体系,没有惠及所有中高职学生,从而导致中高职升学规模不大。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模式、师资队伍、校企深度合作等衔接深度不够,中职与高职两个学习阶段内容,尤其是课程衔接不畅导致中高职课程标准对接不清楚、教材混乱、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集团利益共享问题。互动不足、权责不清是茶业职教集团利益共享的主要问题。茶业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自发阶段,集团成员类型多样,参与集团的动机各不相同,集团内的人、财、物等资源所有权属于不同成员单位,无法融合为一个整体,难以统一进行协调与分配,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整体合力。集团的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为企业、地方解决技术、生产、经营等资源共享不足,能真正用科研转化成果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成果还未形成群集效应。

(五)集团信息平台建设问题。目前,茶业职教集团信息共享途径比较单一,信息时效性还难以做到快速准确,如何最大化发挥集团桥梁作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在资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新技术为集团内成员单位提供多种服务,建立健全集团人力资源信息、就业创业信息、课程资源信息、师资员工培训信息、科技信息的及时发布、更新和监控机制,推进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四、对策建议

在广西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整合优化中职、高职、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资源,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示范带动广西区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与实践。下一阶段,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将继续以推进中高衔接、产教融合为重点,深化中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县域扶贫富民,为广西“两个建成”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完善保障体系,建立互惠互利动力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理事长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茶业职教集团化办学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等运行机制,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集团化办学利益分配形式。积极争取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支持,为集团内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紧密对接市场,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集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围绕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办学保障、社会服务及发展水平与特色等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集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二)加强集团的运行管理,提升集团现代治理水平。紧密对接市场,不断完善集团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集团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理事会制度,推进集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围绕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办学保障、社会服务及发展水平与特色等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集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推动集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同治理,提高集团治理科学化水平。

(三)探索一体化协调育人机制,推进中高职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集团内中高职、企业互动机制,建立企业与学校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模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点、线、面”对接,特别是在联合招生、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深入对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提高广西茶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广西县级中职学校综合改革。逐步扩大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阶段的招生人数及招生专业,逐步探索多专业、多层次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办学水平。

(四)推进集团平台建设,加大成果推广宣传。推进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网站建立,搭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信息交流平台,技术分享交流新技术新成果,加强集团信息化管治理,提升职教集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大对集团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宣传,采取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手段广泛宣传职教集团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加强集团国际交流和集团内成员交流活动。

(五)推进茶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茶业职教集团为载体,充分利用茶业职教集团内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资源、市场信息等,吸引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育孵化基地,推进广西茶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茶业科技研发水平,促进集团成果孵化与推广,推进研发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推进培训体制改革,将培训走向市场,全力提升集团服务能力,打造集团办学品牌。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加强集团与东盟国家教育机构合作交流。

(六)推进八桂茶博园建设,提升集团辐射效应。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切入点,利用集团理事会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南宁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地缘优势,探索高职教育与旅游发展融合办学之路,以学院正在筹建八桂茶博园、茶文化广场、书香文化大讲堂等校园茶文化工程为基础,加快建设集茶业教学科研实训、茶文化推广体验和观光于一体,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国家4A级校园景区,创建以茶文化养人育人的书香校园文化,树立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梁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1(9)

[2]古能平.基于区域需求的五年制高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15(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例”(KY2016YB608)

【作者简介】刘雪梅(1983— ),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4.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思考 篇四

一、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已成为可能

首先,实行集团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和发展纲要”的相继颁布实施,是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职教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县级和县级以上职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兴建,更使一定区域内拥有了具有相对规模的“龙头”学校。同时,由于前期职业教育发展中强调量的扩张,致使许多县份职业教育设点多,布局分散,这些办班点也迫切需要寻求再发展的途径。量的发展和龙头学校的兴建为集团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职教集团化已经得到社会的基本认同。事实上,兴办职教中心,就是确立一定区域内的“职教领袖”,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集团化的先声。人们对职教中心办学优越性的认识和接受,使得社会更有理由相信,职教集团化必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规模优势,在辐射、带动功能上将职教中心又推进了一大步。

另外,从一些非教育因素如政策导向、建立市场机制来看,也正向有利于建立职教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二、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看,集团化是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集团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二次飞跃的需要。十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教从无到有,形成了燎原之势。除了大量的的职业学校外,一些行业、部门也纷纷办起了职业高中班,普通学校附设职高班,从而使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规模及办班的数量、层次每年都有突破,量的扩张基本达到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程度。我们把职业教育这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视为第一次飞跃。在这次飞跃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优于农村,重点职校优于普通职校,但总体上来讲,办学质量不高,社会信誉还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已经成为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飞跃”。显然,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粗放经营”阶段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让有限的职教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让整个职教一盘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发挥出最大效能,这就是时代赋予集团化办学的使命,唯有以这种高度集约化办学方式,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二次飞跃得以最终实现。

第二,集团化是优化职教诸多要素配置的需要。现行的职教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职教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行为,学校与学校之间争资金、争师资、争生源,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直接后果是职教自身的整体办学效益低下,自我完善、自我生长的能力不强,职教的办学信誉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也相对减弱。而实行集团化办学以后,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重点工程的尽快建成,保证职教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快走向规模化、一体化、现代化;可以将有限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强化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职教生源有序分流,避免人为造成的招生大战。更主要的是,集团化可以使集团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龙头”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利于优化内部管理和分工,大幅度提高办学质量,对外提高职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信誉。

第三,集团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说,从教育的功能来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最为密切,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大生产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以其培养人才的高质量、高规格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本来就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职教所需的专业师资中的相当一部分,要从生产第一线的有造诣的专业人才中挑选,职教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在生产、流通环节上,如以工厂、车间、农村、商店等作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因此,以集团化的办学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加强职教内部诸要素的融合,而且可以进一步密切职教与自身以外的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生长点,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形成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努力创造有利于集团化形成的外部环境。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首先,必须有政策作先导,要协调好各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制定出操作性、实用性强的集团化实施方案,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或者边试点边推广的原则,要强化政府部门在实施集团化过程中的调控力度,保证集团化沿着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轨道健康、有序地进行。其次,对实行集团化要给予政策倾斜。职教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作为受益的单位和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支持职教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在专业师资、实习基地等方面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要逐步建立起加快集团化进程的内部运行机制。作为职业教育办学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面向新世纪,不能局限于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要有以集团化为特征的大手笔。在管理格局上,要实现教学研究的一体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体化,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要改革和调整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主动搞好职业教育与外部市场的接轨,使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不局限于从高等院校分配,真正实现内外对流,将一大批有娴熟技艺和特长的社会各部门专业人才吸引到职教园地来,同时,还要从集团内部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不断研究适应职教发展的新课题,坚持以“中心”为龙头,将教学、教研、考核等纳入统一的轨道。

5.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五

摘要依托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所协省级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校校、校企、企协、企企等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跨界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教学过程、生产实践、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社会服务等环节协同推进,克服育人与用人“两张皮”,达到协同育人的效能整合和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涉农高职;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协同育人平台;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0-0064-04

集团化办学是校、企、所、协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之一[1]。新形势下如何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机制[2],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活力,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进行探究。

一、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集团发展

(一)背景介绍

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12年7月。自成立以来,集团规模不断壮大,成员从成立之初的52家,发展至目前的70多家(其中:各类农业企业31家、中职学校10所、高职学校4所、政府相关部门4家、行业协会9所、科研院所12所)。集团实行理事会制,依照《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开展工作,秘书处设在牵头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负责集团的日常运行工作。

牵头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成立于1985 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农业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在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搭建平台

集团成立以来,与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了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基于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于2014年8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15个首批协同育人平台之一。

1.成立协同育人平台组织机构

协同育人平台在广东农业职教集团框架下,由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客罚?依托5家核心协同企业(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广州盛韵园艺有限公司、广州市永业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3家教学科研单位(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惠州农业学校)、4家协会(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教授、教授级高工30人以上,博士生导师2人,副高级60人,企业技术主管20名以上,校企所协各方人才联动,以确保协同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2.协同育人平台管理运行方式

协同育人平台在广东农业职教集团框架下,通过成立理事会,制定“基于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章程”,依托牵头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协调核心协同单位,根据签订的“校企所协”科技创新及协同育人协议书,通过7个项目建设小组,开展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四方共担责任、共享创新成果。管理运行方式见图2。

二、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机制

在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协同育人平台围绕广东建设职业教育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的发展战略[3],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通过整合“校企所协”多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创新体各方优势,逐步建立“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机制,即:基于一个集团(农业职教集团),发挥两种特色(涉农和会长多),依托三个专业(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实现四个协同(协同创新、协同建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取得五方效果(机制、内涵、师资、人才、服务),为广东培养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一)校企所协突出涉农

集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校、企、所、协”四方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四个合作”的办学机制得到充分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使学校办学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转向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赢得了发展时间,更加快了发展速度,行业企业也从人才培养的旁观者逐步成为主体,使成员各方形成牢固的利益链。

1.与平台的四大核心协会校协互惠

与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培训,服务养殖业。与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鸽场合作开展“高产优质肉鸽配套系的培育及其应用示范”等项目,为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应企业、养殖户邀请,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与广州市动物诊疗协会合作,开展企业进课堂。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与动物科技系“校、协、企”合作共建课程。通过让协会与企业联合进入高校课堂,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扩大示范效果指导教学。

与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环境艺术系茶艺专业教师与福建、广东两地专家现场分别就武夷岩茶、老白茶及广东特色茶的价值、养生茶文化、老茶的贮藏等话题与广大藏茶爱好者交流与讨论,通过传播茶文化提高师生的职业素质。

与广东省宠物协会合作,倡导宠物文化。多方互动,共同搭建宠物行业校―企―协(会)技能人才、共同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宠物文化。

2.与平台的三大公司校企互惠

学校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共建“厂中校”生态茶园。在总站内共同建设一个集生产维护、品种改良、茶叶加工、产品展示和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园。

与广州市永业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实习及就业等方面作了尝试与探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与清远市龙发种猪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示范性教学基地。逐步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畜牧兽医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交流平台,整体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协同育人

依托集团理事单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以其主持建设的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为载体,联合园区内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产品检验中心、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等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家禽育种、动物医院、农产品检验3个“校中厂”生产基地和园艺植物生产、茶叶生产2个“厂中校”教学基地,主要对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及相关职业院校畜牧兽医、园艺、生物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群,容纳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综合实训,建立与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一致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技能实操、提供就业岗位或推介毕业生就业。

三、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活力

(一)凝练模式培养人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集团为依托,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等内容调研,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畜牧兽医专业凝练出“四阶递进、养防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与理事单位清远龙发种猪有限公司共建央财实训基地。园艺专业紧密结合广东园艺产业发展实际,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园艺行业一线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从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三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广东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三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广东现代园林园艺公共实训中心(省公共实训中心)。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根据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三式三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通过三个能力渐进阶段的培养,实现技能训练与实际岗位工作的对接。

在集团框架下,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3个涉农省示范性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并引领其他院级重点专业建设与发展。园林技术、商检技术为央财支持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获批为省重点专业,商检技术和宠物医学专业分别获批为2015年二类品牌专业。

(二)构建体系共谋发展

集团充分发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优势,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引?I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的相互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展构建广东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1.集团单位协同开展本专对接试点

集团单位协同开展本专对接试点。2014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获批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2016年获批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由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牵头申报的“高职本科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获省级立项。

2.集团单位协同开展中高职对接试点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3个专业于2012年分别与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三二对接”试点工作。由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牵头与集团理事单位联合申报的“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获省级立项。

3.集团单位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与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开阳分公司开展试点,2015年获省教育厅批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逐步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双元育人。由学校牵头、企业协同申报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育专业标准研制”项目获省级立项。

(三)“六项”计划建设队伍

以集团为组织载体,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实施“六项”计划,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单位师资资源,打造“强师”工程。

一是实施教学名师队伍建设计划。培养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院级教学名师13名。二是实施专业“双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每个专业均配备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校外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并优先从集团成员单位考虑。三是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共培养骨干教师138名。四是实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联合集团成员单位采取“内培外引”“职业认证”“资格考评”“挂职顶岗”“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专兼结合”等手段,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共254名。涉农专业专任教师双师比达80%以上。五是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聘请集团理事单位及其他行业企业的技术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150名担任兼职教师,并建立包括359名兼职教师的资源库。其中20人获厅批准为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六是实施专业教学团队计划。院级教学团队数达到11个,省级2个,团队成员均有理事单位成员参与。

(四)共建基地合作共享

截至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协同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1个;建设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建设院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9个;职业技能鉴定所技能鉴定工种数量从26个增加到29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

(五)依托团队,开展服务

以集团为组织载体,依靠农业行业力量,在教育厅、科技厅等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以相关专业群教师为主体,以畜牧兽医、园艺、农业经济等科研力量为基础,以8个省农村科技服务团队为依托,围绕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开展科技服务,逐步形成参与政府应对农业及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举办各种类型培训。三年来以“三农”为重心,共培训25000人,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职教师培训。

四、展望?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前景

在集团架构下,协同育人平台将针对学校及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校企深度合作难、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缺少制度保障、缺少必要的载体等问题,围绕实施方案各阶段的建设任务,以“协同”为着力点,以“育人”为根本,以“创新”为关键,在机制改革方面下功夫,以实现协同育人的建设目标。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内涵建设

通过集团协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畜牧兽医专业、园林技术、园艺技术、茶艺生物技术与应用、水产专业等特色专业群,辐射带动相关兄弟院校及中职学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品牌专业建设上有突破,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对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服务“三农”师资团队

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与核心协同单位组成人才共同培养“双师型”、三农服务“专家型”师资团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三)强化科技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依托协同育人平台,围绕建设广东教育强省和现代农业强省,立足农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团队聚集机制、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共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集团还不是独立法人单位,集团成员依靠集团章程进行契约式管理,尚缺乏良性的激励机制,急需以政府为主导的集团化办学政策文件作为指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9],2009.[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3]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06-16.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during New Period

――The Case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un Hongfeng,Wu Xia,Xiao Zhiyuan

Abstract Relying on Guangdong agriculture occupation education group,schools,enterprises,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ssociations built a Provincial platform.Through exchanging and cooperating,Guangdo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achieved several goals,such as realiz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working,breaking departmental barriers.Teaching develops with practicing,scientific research,and social services.To achieve maximize benefits of synergy education,Guangdo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focus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lents.Key word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latform; system

6.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六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文件精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组建,是我省最早成立的职教集团之一。经过五年多的不断摸索,集团经历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完善功能三个发展阶段;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补性和带动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基本实现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一、基本情况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秘

【2006】275号)。集团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牵头,成员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7所中专卫校、2个企业单位。主要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妇幼、医学影像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在校生8638人。几年来集团为农村卫生事业培养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五年来,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始终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整合和有效利用卫生教育资源,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宜能力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了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三个发展阶段:

2005年12月3日,安徽医专召开全省中等卫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

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组建一个能把各个中等卫校联系到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共

同体——卫生职教集团,打造安徽卫生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的建议,得到

与会校长的一致赞同,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共识,议定起

草《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由此拉开了组建安徽省卫生职业集团的帷

幕。

1.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阶段

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集团管理规范化方面下大功夫。

集团先后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管

理办法》、《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标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

核标准核心指标》、《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就业工作有关规定》、《安徽卫

生职业教育集团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等7项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的教学、学生和就业工作,集团成立了教学管理、学生

管理、学生就业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学校共同制定并签署

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办法核心指标》责任书。集团要求各成员学校

执行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毕业验收考试通过率≥95%、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不低于85%,最终就业率不低于95%。同时,集团成立集团联合督导组,对各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督导,找出亮点也找不足,互学

互促,取长补短,有力的促进了集团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集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努

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工作实施“241”工程,即“2”:

对学生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4”: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1”:

创新。集团要求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就业意

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组织成员学校

观摩、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几年来十余名同学获安徽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或银奖。

2.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质量阶段

集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集团成员学校办学水平,集团举行办学水平征文比赛,收到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

论文50余篇。

集团成立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儿护理、人文护理、生理、解剖、病理、计算机、英语等十个校际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活动,研讨人

才培养模式、交流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为了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集团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关

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提高各校护士

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了提高集团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集

团会同安徽省护理协会共同筹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3.校企合作 完善功能阶段

集团分别与安徽省护理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深圳神采亚健康机构、美诚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五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

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

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实行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解决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并实现教育与

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

(二)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带动性、互惠性、互补性和民主性的原则,不断探

索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1.互惠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惠性体现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享。集

团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安徽省护理协会各成员医院、深圳神采爱康公司及美诚

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成员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

结合、供需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互补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补性表现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为了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集团

联合督导组” 每年对集团各成员学校的教学、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取长补短,促进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工作的均衡、有效开展。集团成立十个校际

教研组,为集团内的教学研构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教材编

写、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

团各成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质量。

3.带动性

集团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

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完善了考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教学、学生、就业

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给各成员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各成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各校整体工作

年年上水平,收获了一批教科研成果。

4.民主性 集团始终把“民主”作为集团运行的有力保障,形成了“民主协商、科学

决策、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工作中大家平等共事,集团董事会秘书长由各

卫校校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集团重要文件、决议均由董事会投票通过,真

正体现了集团工作的民主性,也是五年来集团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协作、令行

禁止、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卫生职教集团面临的难题

(一)集团管理制约力的不够

卫生职教集团是一个松散性的非独立法人单位,无人、财、物管理权,对

成员学校制约和制衡的力度均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进一步发展。

(二)牵头学校的压力

卫生职教集团以挂靠招生、联合办学起步,所有成员学校的高职招生计划

全部挂靠在安徽医专名下,目前在校生近万人,增加了安徽医专的学生总数,导致学校的生均资源相对不足,同时就业压力巨大。

四、卫生职教集团的建设发展思路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实现集团化办学持续、优质、和谐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支持。考虑可借鉴江苏省创立“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成立以安徽医专为龙头,各中等卫校参加的“卫生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文凭由安徽医专颁发,集团化管理,各校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体制、法人权利均不变,实行“小学院、大集团”办学模式,根本缓解牵头学校的学生人数过高压力,使核心学校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二)加强校院(企)合作

在2010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精神,集团应进一步与医院、医药企业联合,实现校院(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院企参与学校教学标准开发、课程设置和开发、毕业质量监控的办学模式。校院统一制定“行业标准”,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校教师进医院、临床医师进课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打造“优势品牌”

7.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七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依据国内外职教集团的发展经验, 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应起主导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匡英等人在全球范围内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1个地区, 对其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 全球发展良好的职教集团中大多数属于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

甘肃省的职教集团发展现状如何呢?经调查, 目前甘肃省成立的职教集团, 如“旅游”、“商贸”、“理工”和“现代服务”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松散、工作开展困难。究其原因, 主要是集团发展大多缺乏政府引导和深度参与。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调查甘肃省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 考察政府部门在职教集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所处的位置, 所制定的法规制度及所采取的措施、策略等, 重点分析政府部门在其职能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缺失、不力及错位等问题。

在调查了解职教集团的基础上, 调研、学习国内外优秀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 考察相关国家、地区政府部门在促进职教集团的发展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制度及采取的策略、措施等。

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发展模式, 并向相关部门提出科学的、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机构、人员及立项情况

课题组于2012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 课题研究牵头单位为兰州理工中专。合作单位有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扶贫办培训处、兰州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兰州旅游职教集团、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宝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等部门、集团和企业。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 召开了开题会议。

课题组于2012年4月召开了开题会议。课题指导专家就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课题组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明确了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工作就此全面铺开。

2. 实施职教集团调研工作。

课题组先后前往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旅游职教集团、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上海电子职教集团、北京旅游外事职教集团等8个职教集团进行调研。调研的重点是, 在职教集团发展中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情况;政府为促进集团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效果等。

3. 前往政府部门实施调研工作。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政府部门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发挥情况, 所以前往政府部门进行调研是本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提高调研质量, 课题组精心编制了“访谈提纲”及“问卷调查表”, 并认真实施了系列调研工作。

(1) 2012年7月13日, 课题组在甘肃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进行调研。研究室负责人就近年来省政府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出台的政策、制定的制度、实施的举措等给课题组成员做了详细的介绍。

(2) 2012年7月17日, 课题组在甘肃省财政厅组织了研讨活动。部门负责人就省、市财政部门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提供的财政支持等情况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介绍, 并就课题研究重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3)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 课题组负责人前往甘肃省教育厅职成处、政策法规处, 了解我省职教集团发展状况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等情况。

(4) 2012年7月31日, 课题组负责人在省扶贫办就我省扶贫部门为促进我省职教集团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措施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4. 前往国内职教发达地区实施调研工作。

(1) 上海调研情况。2012年8月4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上海, 调研职教集团发展情况。课题组走访了上海市教委职成处、政策法规处, 相关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上海市职教集团的建设情况及发展经验, 提供了《关于上海市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关于本市推进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资料。

2012年8月5日, 课题组成员对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进行调研。中锐集团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汽车行业示范职教集团”, 2011年被商务部授予“校企合作贡献奖”。中锐集团职业教育部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锐职教集团的办学规模、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情况。

2012年8月6日,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上海电子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上海电子学校, 了解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

(2) 北京调研情况。2012年8月8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北京, 走访了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北京市教委为我们提供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资料。

2012年8月10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教育处负责人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为我们介绍了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关于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法规、制度等, 介绍了国内职教集团组建及发展情况, 介绍了赤峰、青岛职教集团研讨会的有关情况及《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的最新修订情况。

课题组成员还前往北京实验职业学校、北京海淀区职业学校、北京外事学校, 了解集团化办学的有关情况, 重点考察了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

5. 开展文献学习、研究。

为提高成员的理论水平, 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成员学习研究了国内外职教集团发展的部分重要文献。一是学习研究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二是学习研究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职教集团化办学研讨会资料。三是学习研究了教育部在赤峰、青岛组织的集团化办学研讨会的部分资料。

6. 加快兰州理工职教集团的建设。

通过课题引领, 加速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建设也是本次研究的目标之一。在课题引领下, 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建设明显加速。一是以集团组织为依托, 坚持走校企联办、校校联办、城乡联办的路子。积极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 为企业量身打造对口人才。二是实训基地和设备资源共享。立足现有实训资源, 以避免重复投资、设备资源效能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自建和校企联建共享型实训基地为依托。三是积极探索集团合作招生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并实践校企管理模式和文化的融合方式。

五、阶段性成果及体会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 课题组完成调研报告15份, 课题组成员提交论文22篇, 查阅、学习文献90多篇, 组织学习、讨论5次。走访职教集团8个, 开展人员访谈18次。

1. 体会及建议。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式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切实促进职教集团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制度等。但要真正使这些制度、政策、法规能为职教集团发展服务, 还需要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系列微观的、操作性强的法规、细则等。

在调研中, 我们觉得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上海市政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结合本地实际, 及时出台了《关于本市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关于本市推进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有力地促进了本市职教集团发展。

在我省, 天水市政府通过政策调整等手段, 建立了集团发展的“八个”统筹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职教集团发展。除此之外, 其他地方政府针对本地职教集团发展出台的法规及实施性条例较少, 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更少。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指导、协调、监督等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建设经费缺乏、企业参与热情低等问题严重困扰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出台系列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制度、政策等。

2. 对策及措施。

(1) 成立职教集团专项委员会。由政府出面成立职教集团发展委员会, 委员会公平、公正地处理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分配等, 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确保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2) 切实落实减免企业税收政策。除了通过立法的渠道规定企业、行业参与职教发展的权利、义务外, 还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对于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效果良好的企业、行业给予奖励、补助, 减免其一定比例的税收。

(3) 充分发挥投资杠杆引领作用。政府通过投资渠道, 引领企业积极从事紧缺型人才培养, 发展新兴产业, 实施产教研一体发展模式, 优先发展重点行业、产业等。通过优先贷款、降低利息等方式对从事职业教育发展的企业、行业予以重点支持。

摘要:政府职能作用的缺失已成为阻碍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作者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出发, 采取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 就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应处的地位、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及应采取的策略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提出了成立职教集团专项委员会、切实落实减免企业税收政策等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职教集团,政府引导,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 盖奇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 2006 (6) .

[2]郭苏华.论职教集团发展的核心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8.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教育集团化 校企合作 资源整合 实训基地 产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校企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的参与兴趣不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近几年的实践,浅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几种方式。

一、整合地区职业学校教学资源,集中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服务

笔者学校所在地区的具体做法是由市政府牵头,将全市8所公办学校组合为一所大校,以专业方向为依据,实行系部管理。以前,8所学校有各自的强项专业,经过整合,每个专业都聚集了地区职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实习资源,不管从软件上还是硬件上都成为当地的强项专业。

目前笔者学校共有畜牧兽医、信息技术、数控、学前教育等11个专业,均是全省或全市的重点专业,其中4个专业被列为全国示范专业,3个专业成为国家实习基地。学校成为所在市的技能鉴定中心和培训中心,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岗前培训、新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兽医、电子电工等专业经常组织科技服务小组下到企业车间、农村集市或田间地头,为合作企业开展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

二、规范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示范性实训教学基地

学校要本着“学生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原则,紧跟时代变化,了解行业发展,做好学生的“学”与社会的“需”的对接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对校外众多合作企业进行考评筛选,确定一批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实训教学基地;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相对稳定的实习生源,满足生产经营对用工的连续需求,校、企、生三方受益。

目前,笔者学校多个专业都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中铁建控股有限公司、华瑞集团、宝力集团是机床切削加工、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的基地,宁强集团为焊接加工专业基地,英利为电子技术应用实习基地,大亮汽修厂为汽修专业基地,迅捷电梯公司为电梯运行与维修专业基地。笔者学校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创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校企教育资源共享

笔者学校与多家合作企业组成专家小组,以实际工作需求为核心进行合作研讨,以岗位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确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据这一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训设备共享;教师送教入企,企业技师送教入校,企业文化进校,学生考核进厂,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笔者学校把教师每学期下企业的时间和工作体会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的考核机制;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定期派出技术人员进入学校课堂,同时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技术岗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既稳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又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合作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搭建产学研发展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与企企合作

笔者学校所处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很多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组织形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且企企之间资源与信息难以共享。

天津科技大学和笔者学校进行合作,由天津科技大学牵头领办、以笔者学校为依托,联合建立一所立足本地、具有较高研发能力、服务河北全省轻工行业的轻工科技研发中心——经济发展研究院。并以此研究院为平台,为企业提供发展引导、科技推广等服务,支持并帮助企业开展企企合作,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研究院的建立,从根本上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上几种做法是笔者学校依据自身与当地经济特点做出的尝试。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除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外,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参与进来,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元化合作;同时,职业院校也要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教集团的发展。

9.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篇九

武威第**中学 砝码人

2012年5月22日上午,根据清源学区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听取了由凉州区教育局组织的《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宣讲团人员讲得精彩,全体教师听得认真,通过本次宣讲活动,我们受益匪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学习型、实干家、研究型的章显明校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全体老师们,朝气蓬勃,勤学乐思,纪律严明的西湖小学学生,干净整洁,人文气息十足的校园这一切,无一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本次宣讲活动也让我校全体教师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宣讲活动结束后,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就本次学习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宣讲活动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下面就我校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作如下汇报总结。

一、认真领会西湖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墨守成规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认真学习西湖小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大纲、新教材的变化,对新教材的教法改进,力求创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每一节课,从形式、内容和角度都是新鲜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充分使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重视教研组的作用,作为身处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深感课程改革的资源短缺。因此我重视教研组的作用,虚心向同行请教,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保证教学工作的落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向西湖小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的同时,我们要努力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回想近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从理念上、操作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虽然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一些困惑,但我们依然对课改充满了信心,今后将继续高举新课程改革的旗帜,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形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幸福与快乐。努力做到像西湖小学办学理念中所讲的,“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我们的作品”,让我们能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骄傲。

二、力争把西湖小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运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去。

虽然,我们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都无法与西湖小学相比,但我们要力争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应用的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发达学校的差距,这一点正如冯亚瑾老师所讲,决定你身价的是你的态度,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效。

1、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都会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本次西湖小学办学经验宣讲活动,使我们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实际教学中,除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创造性地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设计制作漂亮的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2、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以避免由于活动单调而引起乏味的疲劳,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效率。

上一篇:俄罗斯留学法学院排名怎样下一篇: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案教学设计